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料(精选8篇)
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料 第1篇
各县(市)、区住建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人社局2017职称工作整体部署,今年徐州市建设专业中级资格评审委员会会议拟于2017年9月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2016年底前在我市从事建设专业技术工作,且符合《江苏省建设工程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资格条件(试行)》(苏职称〔2010〕9号)要求的专业学历、技术资历和继续教育、专业技术能力、业绩、成果、论文、著作等条件的人员,均可按规定程序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二、申报条件
(一)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二)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2、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厅)级科技进步(及相应奖项,下同)二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2)省优秀设计(及相应奖项,下同)三等奖1项以上,或市(厅)级优秀设计一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省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或市优质工程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并获得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2项以上或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具备学历的专业与申报任职资格评审专业不一致或不相近的,参加所申报学科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本科段学历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2门主干课程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参加自学考试的提供自学考试单科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非自学考试的提供入学通知书、交费发票、教学点出具的已通过课程的成绩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
(三)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
按照省有关规定,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为申报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申报时可不提交相应材料。
(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继续教育等情况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五)公务员(含参公管理人员)一律不得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如发现有违规行为的,取消其申报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单位。
三、报送材料内容
(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3份(填写内容一律不得打印)。
(二)“申报建设工程系列专业中级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用A3纸打印)一式5份。
(三)“申报建设工程系列专业中级技术资格人员情况一览表”(用A3纸打印)一式2份。
(四)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总结。
(五)反映主要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学术报告、成果证件、证明及辅助证明材料(包括获奖证书、专利证书、任命文件、协议合同、竣工验收单、图纸以及公开发表的论文、成果鉴定证书等)。对科研立项课题,应提交立项申请表、阶段性进行情况报告书(含主管部门组织的3位以上同行专家的审查和鉴定意见)。
(六)专业技术论文或专(编、译)著原件及复印件。
(七)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实行学历网上验证,国(境)取得的学历学位须经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
(八)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学时不少于72学时,分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其中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由市人社部门组织,在“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完成并打印,专业科目以建设系统继续教育基地组织的业务培训为主,相关培训可咨询市建筑业协会咨询服务中心。地址:中山南路48号4楼401室,联系电话:83908188。
(九)为方便专业技术人员聘书的领取,专业技术人员本人或所在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持本单位介绍信(注明需领取专业技术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现专业技术资格等级及取得时间),到市建筑业协会咨询服务中心领取。地址:中山南路48号4楼401室,联系电话:83908188。
四、报送材料要求
(一)上述报送的材料除1、2、3项外,其他材料一律按照目录顺序装订成册。各单位在审查材料和证件时,必须严格审查原件,原件与复印件必须一致,对提供的复印件应当由审核人签字并加盖审核人所在单位公章。
(二)有关材料的具体要求:报送的材料除个人在工作总结中详细阐述外,还必须有充分的证据(单位证明、文稿以及有关旁证等)。
1、业绩部分。用于证实申报者个人所承担项目(课题、工作)的规模(重要性)以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效果),必须附佐证材料,主要有:单位证明、任职文件、协议合同、验收证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监理实施细则、设计图纸(一般只需附图签,表明项目名称、规模、日期以及申报者在该项目中的作用、地位等)、项目(课题)阶段性报告、鉴定报告等材料;获奖证明(获奖文件、奖励证书等或取得效益的证明(如节省材料、获得经济效益、缩短工期等);有关提出合理化建议、采取某些措施,从而确保了质量(施工质量、检测质量等)的证明等。
2、论著、译著、杂志。合著的著作、译著以及季刊杂志只须附封面、目录、前言、有关编审人员的说明、出版刊号,以及申报人参与编写章节的全文、申报人撰写的文章全文等复印件,复印件应由单位盖章。杂志应附原件。申报人员须提供论文电子版,市职称办统一对论文等进行查重鉴定。实行论文检索查询制度。凡要求在公开刊物发表的论文,需提供该论文的期刊查询及论文检索情况,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进行期刊信息查询并打印查询页面,提供“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等论文发表证明,或通过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主流数据库进行本人论文信息的检索并打印检索页面。
(三)个人申报材料须经所在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或代为管理部门核实并加盖公章。申报、核实过程中,要做到申报名单公开,业绩成果公开,考核结果公开,在本单位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申报人、申报单位须同时填写《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随申报人材料一同上报。
(四)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评审材料的审查工作。学历、资历要符合要求;材料书写要清晰、工整;申报手续要完备齐全;材料装订要规范。务请各单位严格审查把关,凡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为便于评审和材料报送,方便申报人员对相关业绩材料分册装订,报送材料中所需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和资料袋统一格式,请各单位或个人根据需要自行前往市建筑业协会咨询服务中心咨询。地址:中山南路48号4楼401室,联系电话:83908188。其他表格材料可从附件中下载。
(五)工作总结要全面、客观的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技术学术水平、工作能力。一般可分为五部分:个人简历;参加过何种再教育(培训、进修、学习)及目前的学识水平;主要工作业绩及奖励情况;论文、论著、译著等作品情况;符合《资格条件(试行)》中的具体条款的说明。
(六)已经离、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现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须提供用人单位聘用合同。
(七)“评审申报表”封面上“申报评审专业(学科)”栏(与一览表、简介表上“专业类别”一致)要力求填写准确,报送材料内容要与申报评审专业(学科)一致。
(八)申报人员在报送材料时,需交一寸免冠(近期未使用过)照片一张,照片背面用圆珠笔写上单位、姓名、性别。
(九)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等材料报送日期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
五、申报时间、地点及收费标准
请各有关单位务必于2017年6月19日至6月28日(工作时间内)将申报人员的毕业证、初级职称证、继续教育证、聘书原件及照片、书面申报材料、论文电子稿一并送到市城乡建设局职称办进行初审。请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相关材料,逾期不候。
地址:徐州市新城区镜泊西路建设大厦一楼156室 咨询电话:66998557 咨询邮箱:3450240075@qq.com
根据《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同意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收费标准的复函》(苏价费函〔2002〕62号苏财综〔2002〕61号)文件精神,收取评审费200元,面试答辩及论文鉴定费100元,共300元,请各单位或个人在报送评审材料时将评审费和面试答辩及论文鉴定费一并上交。
六、其他
(一)上申报评审未获通过者,其工作业绩、业务水平没有明显改善的,原则上今年不得重复申报。
(二)对伪造学历、资历,伪造申报材料,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将予以通报并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延迟4 年申报处理,相关行为将作为失信行为予以记录和惩戒。
(三)申报人须为所在单位在岗人员,将对其社保信息进行抽查。推荐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包庇、纵容弄虚作假行为或为申报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徐州市建设工程系列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5月26日
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料 第2篇
(一)呈报单位报送材料的目录(清单)一式2份(主要内容为:单位名称、评审材料总数、分专业材料数、破格人数等),1份报相应评委会所在部门,1份呈报单位留存。
(二)申报人所在单位开展“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情况报告1份。
(三)个人和用人单位签字、盖章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一式2份,1份报相应评委会所在部门留存,1份呈报郑州市建设教育协会留存。
(四)《河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高级一式3份,中级一式2份。《评审表》第1页“相片”栏内粘贴本人近期免冠1寸照片,并在“单位人事部门电话”栏内详细填写单位及个人联系电话。
(五)经单位审核、使用《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规范录入、打印的《评审简表》(高级35份,参加答辩人员45份;工程系列中级30份,其它系列中级22份,参加答辩人员35份)以及同内容的txt格式申报信息的电子文本。
1.在录入《评审简表》个人信息时,“申报专业”应从信息系统提供的专业中选择,“现从事专业”可结合申报人实际工作手工录入申报专业相关的子专业,比如“申报专业”选择“城建”,“现从事专业”可手工录入“给排水”。
2.《评审简表》中的“学历”一栏中须明确填写“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详情”部分应填写毕业院校及所学专业(未详细填写的不予受理)。
3.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前有转评经历的,须在《评审简表》中“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一栏中注明转评前的系列、级别、职务、聘任时间,未如实填写的,评委会不认可其转评经历。
4.申报人员对兼任行政职务情况应如实填写,故意隐瞒行政兼职情况的,视为弄虚作假。
5.《评审简表》工作简历一栏应如实、连续填写个人工作经历,包括借调、离职进修、支教等。
6.《评审简表》业绩成果中的各类表彰奖励项目须注明相应表彰文件的文号(未注明表彰文号的业绩成果不予认可)。
(六)参加答辩的人员个人业务自传一式10份。
(七)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原件、复印件各1份(申报中级不需要复印件)和新版《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经同级人社部门审验合格)。
(八)第一学历证书及符合申报要求的最高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各1份(申报中级不需要复印件),学历认证报告原件、复印件各1份或在有效期内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1份(有效期须延长到12月31日)。属于补发、换发的毕业证须同时提交学籍档案;毕业证丢失的,应由单位出具查档证明并提交人事档案。
(九)任现职以来(高级任职年限超过5年的,为近5年;中级任职年限超过4年的,为近4年)考核登记表原件或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的复印件。
(十)外语(含古汉语)考试成绩通知书、外语考试合格证、免试审批表原件、符合外语免试条件且不需办理免试审批手续的相关证件原件或经审核后的复印件(无外语要求的系列除外)。
(十一)任现职以来获奖证书、专利证书、成果鉴定证书及经济、社会效益等主要业绩材料原件、复印件各1份(申报中级不需要复印件)。
(十二)任现职以来正式发表、出版的代表性论文、著作原件和检索页。申报系列有论文鉴定要求的,申报人须指定论文鉴定篇目,其中,申报中级、副高级职务的鉴定1篇,申报正高级职务和破格申报人员鉴定2篇。
(十三)申报系列评审条件中所要求的其它材料、证明,以及其它代表申报人学术、技术水平的材料原件。
(十四)下列有关人员另须提交的材料:
1.从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提交证明其原公务员身份和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任职通知原件。
2.非公有单位的人员,提交证明本单位性质的有效文(证)件和确认本人为该单位员工的有效证明原件。
(十五)申报人所有业绩材料经展示后须加盖单位公章(证书、证件等在复印件上加章)。参评业绩材料(包括论文、著作、成果、奖励等)的计算截止时间为评委会截止接收材料的时间,之后取得的业绩在本评审时无效。各评委会承办部门接受材料原件的,不再提交复印件。
(十六)中、高级申报材料报送要求
1.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应按类分装:《评审表》、《评审简表》、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外语成绩单(合格证或免试审批表)、继续教育证书、考核表等材料原件集中装袋;获奖证书、专利证书、成果鉴定证书、社会效益等业绩证明材料原件集中装袋;论文、论著及相关材料集中装袋(在封面、扉页和内容的第一页申报人姓名处加盖单位公章)。并在各材料袋封面张贴清单。
2.所有申报材料统一使用手提袋报送,一人一袋,并在手提袋上依次注明:工作单位、姓名、申报系列、申报专业、申报职务、联系电话。
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料 第3篇
关键词:工程结算评审,资料,运用
基建项目竣工结算评审阶段,是工程造价最终的确认阶段,是评审工作最终形成的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财政评审工作的关键时期。财政评审机构在结算评审时,要想做到既不浪费财政资金又不克扣工程造价,既经得起审计和纪检部门的复核又让施工单位能心服口服地接受最终审定的工程造价,就必须强化对评审资料的收集工作、必须强化对评审资料的分析考证工作、必须做到审定结算中的每一个数据都能从评审资料里找到来源和依据。
1研读合同文件,确定结算方式
要深入了解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招标答疑、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投标书、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经审批的施工方案这一系列的合同文件,因为其中不少条款直接关系到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若发现这些文件内容相互矛盾或合同有漏洞时,要按照合同组成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及合同法,招投标法,清单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结算方式。例如在结算某工程时发现该工程经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队伍,但后续签订的施工合同又规定了该工程的结算方式为全部以实结算,因此施工单位撇开中标价的限制,重新上报了一份远高于中标价的结算。如果单就合同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来看,施工合同的解释顺序在招投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之前,那么施工单位这样做是正确的;但是招投标法却明文规定,中标价格一经确定即作为合同价款,建设单位和中标单位应根据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施工合同;而且合同法也明文规定,合同中违反现行法律的条款为无效条款。综上所述,评审单位可以完全推翻该施工单位所报结算,并按照招标文件中关于“合同价款及调整”的相关规定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重新协商确定结算方式。
2确认工程范围,做到无缝对接
要详细了解施工单位所承揽工程的工程范围、开竣工时间、工程地点、材料供应方式等,以便于确定执行什么定额、执行什么时期的定额、执行什么时期的材料价格信息、甲供材料应记取那些费用;当一个项目有几个施工单位时,我们在结算评审时就必须首先划分清楚总包与分包、分包与分包之间的承包范围,比如土建与二次装修,水电安装与消防、空调,室内与室外工程等。审阅这些合同时,应对各承包单位的承包范围反复检查,以便于在结算评审时做到无缝对接,既不造成某些分项工程重复计价,又不造成漏项。
3检查设计图纸,查找有无漏洞
首先要检查设计图纸是否手续完善签章齐全,如在审核某食堂工程时,好不容易把一本变更签证做完了,可是和对方造价员核对时,才发现双方依据的是不同的图纸,原来由于建设单位报送结算资料人员的疏漏,给评审部门提供的竟然是未经审图机构审核盖章前的图纸。其次在开始评审之前一定要先和建设单位具体负责工程的人员核实所提供的图纸与已建成的实体是否一致,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评审一座未经招标的办公楼工程结算时,由于建设单位催得急,评审人员加班加点按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做出结算,可是等到去现场核实资料不详的附属工程时才发现实际建成的办公楼和附属用房跟之前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大相径庭,根本不是一回事!第三,要认真掌握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有的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够,对一些部位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交代不清不详甚至前后矛盾。例如,有的工程在前面的建筑说明中要求填充墙使用加气砼砌块,结构说明中又说填充墙使用粘土空心砖;有的工程做法表中要求外墙贴面砖,立面图上又标明使用花岗岩,碰上这些情况,我们就要留神了,首先看招标答疑中有无提到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就要仔细翻阅一下竣工资料中的相关验收记录或者早点去现场实际踏勘一番了。
4推敲签证变更,辅以实地踏勘
详细阅读每一份现场签证和变更资料,检查其内容是否存在与施工图纸重复之处;通过逐一核对工程量清单,检查签证或变更内容是否已含在招标文件要求的报价范围之内;检查签证或变更内容是否属于正常施工条件下的技术措施(这种措施一般在投标预算时就已考虑,不应重复计价),是否应计入组织措施费之中(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冬雨季施工费等,这些费用以费率形式计入投标预算之中,不应重复计取)。对于现场签证单和变更资料,必须逐条、逐字细看,仔细斟酌,千方百计查找有无漏洞,有无虚签的现象。
工程结算评审阶段,抽象的图纸已经实物化,因此我们可通过现场实勘将工程实体与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进行逐一比对,通过现场实勘发现实际已发生变更但未做变更签证的项目(多数为变更减少),如某工程投标报价时,某处楼地面按原图纸设计要求的贴地砖报价,实地踏勘时发现实际已改为水磨石楼地面。在现场实勘时,我们要多向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相关人员了解我们对一些签证的疑问及不明之处,这样做的好处是常常会使我们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和片言只语而得到意外的收获,如在现场实勘某工程时,通过与工地看门房大爷的“闲聊”,我们得知本工程开工后由于当地农民闹事(甲方原因)致使停工数月期间,施工单位已将工人和机械大部分撤走了,并非象签证所言的全部原地待命,因此节省了一大笔人工和机械窝工索赔费用。还有一次,通过与接我们去现场实勘的汽车司机的“闲聊”,我确定了某校修缮工程的真正开竣工时间,从而正确选用了相应的材差文件,核减了一笔不小的材料费用。
5查阅竣工资料,核实隐蔽工程
因为大部分施工单位的资料人员和造价人员都是两套人马,加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质检站的相关人员都要在竣工资料上签字,并且竣工资料会翔实记录每一道施工程序的具体时间和使用材料,所以通过阅读竣工资料,评审人员可以较准确地掌握土方开挖尺寸、换土厚度及填料配比、天棚外墙屋顶的保温材料及做法等许多隐蔽工程信息,了解实际使用的混凝土标号及外加剂掺量和品名,为我们核实签证提供有力证据。如在审核一污水厂工程时,现场签证表明所有池体混凝土都掺了5%的高效防水剂,所有池体砼使用的都是三次水洗文水砂,但通过查阅竣工资料得知,只有生化池池体使用了三次水洗文水砂和高效防水剂(并且掺量为3%)。对于由于甲方原因未能按原定合同工期施工的工程,通过阅读竣工资料,评审人员可以准确掌握工程施工进度,从而正确界定工程结算时那些材料该按那个时间段的材料指导价执行,可以确定工程的那些部分进行了冬期施工等等。
6审核上报结算,查找增减项目
详细阅读施工单位的中标预算书和竣工结算书,了解工程量清单和定额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超过设计要求的项目,有无未按设计要求漏做的项目;检查是否按中标单位规费取费,检查竣工结算是否扣除了招标预留金;检查工程量清单是否有描述不详或错误之处、各项清单的工程量是否有出入;检查送审的竣工结算是否严格按合同规定的工程造价结算条款执行,比如执行的是05定额还是11定额,材料价格最终如何确定等;检查招标范围以外项目(比如需要二次设计的玻璃幕墙、精装修、室外附属工程等)是否有合法的设计图纸,结算方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超过规定金额的项目是否进行了招投标手续,这些项目是中标单位自己施工还是甲方指定分包。
7慎收补报资料,严防套取资金
当审定结算价与预期值差距较大时,某些建设单位就会采取各种措施试图调整审定结算,补报评审资料就是渠道之一。一些补报资料形式上手续齐全,完全符合要求;但实质上,可能就是事后试图调整审定价的产物。这就要求接收事后补报的资料时要格外谨慎,必须准确区分是确因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的漏报,还是事后为增加审定额而捏造的。以避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合伙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比如拆除部分、隐蔽工程部分、余土外运的运距等事后难以核实的项目,受报审资料影响,同一个工程审定的工程造价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合同、签证等直接影响评审结果的资料原则上应不允许补报。
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料 第4篇
关键词 图书馆员 职称 职称评审
分类号 G259.712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Senior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in the Library Sector
Su Jianhua
Abstract Comparing the conditions and procedures of senior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for librarians in China and Americ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China's title evaluation fills with the defects like having no an unified standar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academic research and record of formal schooling and less attention to the works and personal ability, blurry process, tenure systems and quota restrictions, while America makes the strict provisions on the conditions and procedures. Learning from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China should scientifically quantify the evaluation conditions, reduce man-made factors, strengthen the annual examination, cancel the quota limit, abolish the tenure system and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title appraisal system to accelerate the originally goal of title appraisal that motivates all the talents.
Keywords Librarian. Professional title.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图书馆自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职称评审工作后,大大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稳步发展,但经过30多年的积淀,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存在重评审材料轻实际工作、外行评审内行等不合理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不少馆员踏实干工作的积极性。国内图书馆届不断积极探索职称评审的新标准新规范,各省先后推出了不少新评审规范,但由于缺乏统一可行的实际操作流程,国内图书馆员职称评审仍是问题不断,为此笔者特意调查了美国图书馆员的职称评审机制,并将其与国内的评审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国内图书馆的职称评审工作有所帮助。
1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概况
我国图书馆员职称评审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图书馆员职称评审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运作,两国都形成了一定的流程和规范,为了详细了解两国的职称评审细节,下面通过表1从评审条件和评审程序两个方面比较分析。
2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分析
2.1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
由表1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图书馆员职称评审时各有侧重,在学历资历和外语要求条件上基本相同,都要求有一定的图情专业教育背景,但由于我国国情复杂,图书馆一直以来就是解决领导或专家家属的场所,造成大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较低,而美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图情专业学历外,还要有其他专业的第二学历,这样才能适应高级职称的岗位要求。业务能力方面,两国都列出了具体要求,国内的要求较抽象宏观,而美国则要求得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科研能力方面国内列出了具体数量要求,但没规定成果的实际价值,美国除了数量要求,则更注重科研成果和专业活动的实际价值,也就是说美国的科研要求必须紧密结合本职工作。
从评审程序上看,两国好像也没太大区别,但细究起来还是差别巨大。美国的职称评审是以年度考核为基础的,而且考核有严格的程序,必须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从专业技巧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严格逐一考评,如果考核结果不合格就会被要求改善工作,或者不能加薪甚至被辞退。而且领导对馆员的考评都是公开的,这和国内的匿名评审完全相反,领导考评后进入馆员评审阶段更权威,一般由一个主席、两位委员和两位候补委员组成职称考评委员会,这个只能决定申请者在同一级别中晋升,如果申请者需要向高一级别申请,则需要再增加三个委员才能决定,这个过程是在严格监督下秘密进行的,如果考评委员会的结果和领导考评的结果不一致的话,再交由主管职称评审的副校长裁定最终结果。评审结束后,职称考评委员会及时将评审结果(包括职称考评委员会的投票结果和做出评审的理由)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者,而且主管职称评审的馆长会在评审后一周内与未通过评审的申请者谈话,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2]。这个也比国内的人性,国内一般只告诉你通过与否,至于过程则完全是保密的,未通过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会联想到许多自己没通过的原因,有些过激者甚至会大闹评审现场。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许多美国大学图书馆将图书馆员职位定为终身教职,这个既提高了图书馆员的地位和薪酬,同时也拔高了图书馆员的岗位职责,有些大学甚至与同级别的教师岗位要求一致,实行五年一聘,通常在一个聘期的第三年末进行中期评审,第五年末进行最后评审,不合格的会被降级或解聘[3],这就促使图书馆在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被淘汰。而国内大多是一评定终身,评完后工作和科研热情大减,固步自封,坐等退休,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几乎无从谈起。
2.2 我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职称评审是个动态过程,而且是以实际工作效率为主兼顾科研和专业活动能力,而国内的则是以科研为主工作为辅,而且过程是不透明的,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1)职称评定标准不统一,可操作性差,国内的图书馆由于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各个系统的标准差别很大,而且评审条件中所列要求大多数是宏观层面的定性标准,很难按定量操作,因此每个评委评审的结果会相距甚远;(2)重科研轻工作,重学历轻能力,重形式轻内容,科研成果认定专业性差,很多评审者的文章根本和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不搭边;(3)职称评定有名额限制,评审过程存在论资排辈的人情照顾现象[4];(4)考核工作流于形式,优秀与合格没有严格界限,优秀有时会评给有需要的人,不合格的几乎没有;(5)外行评审内行现象大量存在,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内评审将除了教师以外的其他专业技术系列集中在一起评审,评委主要是各个行政部门的领导,出自图书馆的评委只占到了11位评委中的2位,由于部门工作的差异,其他部门的领导怎么可能全面中肯地评价每一位申报职称者,过程中不免会掺杂很多人情因素;(6)职称与待遇结合过于紧密,高职称意味着高收入,图书馆人员由于收入较低,而且渠道单一,提高收入只能通过晋升职称来实现,很多人为了评上职称而敷衍本职工作,上班时间潜心写文章,或者花大力气疏通评审关节,花高价请枪手代写文章,对从事的岗位工作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3 改进我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的措施
由上可知,我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阻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图书馆人才的成长,借鉴美国的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笔者对国内的评审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3.1 科学量化评审条件,注重工作效率和专业活动能力
我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条件过于笼统,很难按照统一标准操作,而且由于图书馆的工作很难量化,对评审者的工作表现也就难以分出伯仲,因此职称评审很大程度上就成了科研成果的大比拼,科研实力强的就比较容易通过,但这里也有个问题,由于国内图书馆行业没有资格认证,很多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但为了评上职称,有些人会花钱请枪手为自己撰写论文,从而出现很多平时工作平庸的人评职称竟然拿出了若干篇高质量的论文,包括交叉专业的文章或者与本专业毫不相干的文章,这严重挫伤了积极工作的馆员的热情。为此为了减少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和不公平现象,必须制定出科学的量化条件便于操作。科研方面目前各个单位都有详细的量化标准,而且目前的操作也比较到位;工作业绩方面由于年度考核的形式化,很难让部分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但没有论文的馆员得到晋升。笔者认为,国内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时更应看重实际工作业绩,将读者满意度、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纳入考评体系中,从年度考核等次、群众评议结果、读者表扬次数、读者投诉次数、工作出错率及劳动纪律等方面考察评审者的工作业绩[2],通过有效的计算分出考核等次,将其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支撑材料。此外,图书馆学是应用性学科,工作性质实践性强,除了那些专门从事理论研究以及文献检索教学工作人员外,绝大部分馆员都在一线从事服务工作,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是强人所难,因此笔者认为应降低科研成果在馆员职称评审过程中的比重,至于具体多少,这个就需要广大的图书馆从业者从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
3.2 建立多元化的职称评审体系
目前,我国图书馆员职称体系由管理员、助理馆员(初级)、馆员(中级)、副研究馆员(副高)和研究馆员(正高)组成,这个体系和教师系列职称体系类似,但由于我国众多图书馆从业人员人员素质较低,很大一部分年龄较长的馆员几乎没有受过正规的图情专业教育,理论知识缺乏,但又长期在一线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现有的职称体系科研要求使得他们无法正常晋升,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可将图书馆现有的职称评审分为两个系列:研究系列和基础岗位系列。研究系列可沿用现有的评审体系,突出其学术性、研究性特点,主要针对图书馆中专门从事研究工作、专业教学人员以及从事学科服务的馆员。岗位系列注重专业实际操作技能,专门面向图书馆一线人员,职称名称可分为:辅助馆员、专业馆员、高级馆员和资深馆员四级[5],每级内部可以分为2~3个等次,让馆员晋升的空间增多,如北京大学图书馆1999年就将图书馆岗位设为9个级别,调动了广大馆员的积极性。岗位系列各级别馆员的评审应以实际工作业绩作为主要标准,对其一般不要求学术成果,但论著或科研成果可作为晋级的优先条件。
3.3 废除终身制,实行评聘分开
我国的职称只要一评上,除了往上续评外,一般不会重新评价,这就形成了职称的终身制。美国职称评审鲜见终身制,除一些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终身教授外,一般人员聘期内必须要接受1-2次考核,如果在此期间没有造诣或者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便会被警告、降聘或者解聘。如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芝加哥校园图书馆规定,对专业馆员除平时考察外,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警告,无改观者取消专业馆员资格,这样使得馆员永远保持上进的动力。我国的职称只要获聘便可持续到退休,除了一些想续聘更高职称的馆员外,其他的人则原地踏步,一劳永逸,丧失了进取的动力。因此,我国的图书馆员职称评审应改变一次评审、终身受益的惯例,取消名额限制,将职称工作分为初评和续评两种制度,特别要加强评后考核工作,最好实行评聘分开。拿到职称资格只是说明具备了相应的任职资格,至于能否胜任某一岗位的工作,还需要通过专门的岗位入职考试才可聘任;聘任后还要加强考核,如果聘期内没有完成本岗位的工作,应采取培训、分流、低聘、转岗等手段,促使其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对年度考核成绩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升迁、高聘、奖励等手段,鼓励其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6],形成一个能上能下的动态评审机制。
中级高级职称评审资料疑问函 第5篇
1、工程技术员可以申报工程师?
2、中级工程师申报高级工程师必须要任中级工程师满5年才可申请?
3、参加工作时间与聘任时间必须一样?
4、所有证件是否必须带原件去核实?
5、没有助理工程师证是否可以申报工程师?
6、申报工程师是否必须要发表论文?
7、发表的论文为硕士毕业论文可以不?
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料 第6篇
各盟市、计划单列市人事(人事劳动)局、财政局,应试精华会计高级会计师全国第一区直各企事业单位人事、财务部门:
为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在自治区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根据《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和《人事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人厅发应试精华会计高级会计师全国第一咨询老师q(号2021024437)[2005]25号)精神,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应试精华会计高级会计师全国第一
第一条 为了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高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根据《会计专业职务考试条例》和人事部、财政部对高级会计师考评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应试精华会计高级会计师全国第一 本办法适用于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在自治区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经考评取得的会计专业高级资格名称为高级会计师。
第二章 考试工作应试精华会计高级会计师全国第一
第四条 自治区人事厅和自治区财政厅共同负责全区高级会计师考试工作的组织管理。
第五条 自治区财政厅负责组织全区高级会计师考试考务工作。自治区财政厅会计处负责全区高级会计师考试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凡申报参加高级会计师考试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基本条件
遵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成绩显著,并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学历、资历、会计工作年限条件
1、获博士学位、取得会计师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以上;
2、获硕士学位、取得会计师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3、获本科学历、取得会计师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4、获专科学历、取得会计师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七年。
(三)破格条件
1、应试精华会计高级会计师全国第一经财政部、人事部表彰的“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并在会计师岗位工作满五年以上。
2、在大、中型企业担任总会计师或会计机构负责人职务,从事会计工作五年以上。
第七条 自治区高级会计师考试,考点只设在呼和浩特市。
第八条 自治区人事厅、自治区财政厅共同制订自治区有效的合格分数线,并下发合格人员名单和成绩单。
第三章 评审工作应试精华会计高级会计师全国第一
第九条 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按自治区人事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通过高级会计师考试合格人员在成绩有效期内达到下列条件者可参加评审:
1、具有当地财政部门或区直主管部门财务机构出具的会计工作综合评价意见;
2、掌握1门外语,达到自治区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规定的标准或符合相关免试条件;
3、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自治区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规定标准或符合相关免试条件;
4、符合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学时数。
第十一条 申报人员在专业理论方面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全面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方面有专长或造诣较深;
2、熟练掌握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法规、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能解决财务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和关键性的疑难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
3、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研究水平,能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具有应用和参考价
值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
第十二条 申报人员在工作能力方面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够组织管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财务会计工作;
2、能够负责组织制定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财务会计工作规范、会计管理制度、财务办法或财务工作的中长期规划;
3、具有组织、指导会计师学习会计业务知识并帮助提高其业务工作的能力;
4、能够对单位生产经营项目,进行经济效益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十三条 申报人员在担任会计师期间,应具备下列业绩成果中的3项:
1、获得自治区级以上财政部门表彰的财会先进工作者;
2、在财会工作管理方面荣获自治区或部级奖项;
3、主持或主笔制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办法,并被采纳实施,为建立和完善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贯彻并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促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受到盟市以上财政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5、在财务专业课题研究中取得两项以本人为主的研究成果,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取得显著效益;
6、在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和合理创收方面,所提出的方案被单位采用并取得了较大效益,在提高资金利用率、加速资金周转率、成本降低率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7、在会计岗位上创造了先进的财会管理经验,并在本单位或同行业中推广;
8、在大中型企业现代化制度管理工作中,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提出较高价值建议或措施被采纳,对企业资金管理进行科学预、决策,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第十四条 申报人员取得会计师资格后,应具备下列专业学术论文、论著条件之一:
1、在省部级以上财经类公开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独立完成)财会专业论文;
2、本人撰写已经公开出版发行的财会专著字数达5万字以上、或译著达10万字以上;
3、在省部级以上行业性的有关会计理论研讨会或财会专刊上提交并刊登的专题论文以第一作者3篇(每篇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4、作为执笔人之一参加过会计专业正式公开出版发行教材或财务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且本人完成5万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第四章 处 罚应试精华会计高级会计师全国第一
第十五条 申报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评审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评审资格。已通过考试和评审的人员,收回其证书,并在3年内不得再参加相关考试和评审:
1、伪造证件和证明的;
2、提交虚假申报材料的;
3、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者;
4、严重违反考试和评审规定的行为者。
第五章 附 则应试精华会计高级会计师全国第一
第十六条 考试与评审费用按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厅有关规定的标准收费。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人事厅、自治区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料 第7篇
年帮助部门领导整理高会评审(广东的)的资料,所以有点经验,在些分享一下:
1、高会考试成绩合格证
2、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的论文2篇以上(因为部分省要求3篇)
3、职称英语A类(B类的好象有效期只为二年)
3、职称计算机5个模块
4、个人取得中级职称以来的工作业绩总结(3000字左右)
5、个人业绩的相关证书等
6、个人工作期间相关的资料,如制订的财务制度、工作报告、分析等等有代表性的东西。
7、评高要求的整套表格(这个可在各省的评高通知中列示的方法自行下载,一般在省财政厅网站)。
8、申报还需由所在单位公示并出具公示结果证明。
另外: 整套资料需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核实并加盖印章,并加盖页码需装订成册,一式二份,装订前还要扫描成PDF文档,刻成光盘同时报送。具体由各省规定。(只要自己资料准备齐全,外面有人可以忙做的)
总之,在成绩通过(一般10月中旬)到要求上交资料的截止时间不到1个月,时间特别的紧!!
个人认为如果想在成绩通过当年参与评审,最好前面的资料全部提前准备,包括2--7点的东西。这样才不至于到时太过仓促,影响资料的质量。
以上是我去年帮忙的心得,我本人09年才过中级,还没资格报考高级,先给各位加油吧。
试谈陕西高级会计师评审改革 第8篇
关键词:高级会计师,评审,改革思路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会计从业人数大量增加, 会计人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会计工作在经济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已经成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新形势下, 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更加凸显, 会计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和单位间竞争的焦点之一。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 陕西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448938人, 其中具有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3486人, 占0.78%, 进入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建设队伍的仅8人, 且主要分布在西安等关中地区, 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的不合理, 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极度缺乏, 难以更好地适应陕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急需对陕西省现行高级会计人才评审制度进行改革, 以加快培养选拔高级会计人才的步伐。
一、陕西省高级会计师评审工作现状分析
陕西省是全国16个实行考评结合试点省份之一。截止2012年底, 高级会计师人数达到了3400余人, 成为会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提出, 总会计师是企业主要负责人之一, 而拥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 具有相当于大型企业集团或特大型企业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能够从财务的视角全面介入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 因此, 高级会计师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关注。
陕西省2011年高级会计师岗位聘任情况如图所示。
陕西省高级会计师评审管理包括报名、评审等。参加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满足高会申报基本条件、外语免试条件、计算机免试条件等相关条件的会计人员, 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公司公示后, 按规定要求逐级报送。高评会根据申报情况逐一进行人工初审, 人工进行资料编号, 进入评审环节。高评会从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 由专家按照评审标准, 量化打分, 顺序排列。组织参评人员答辩, 人工加权平均得分, 顺序排列, 根据评审、答辩、表决情况, 人工进行统计整理汇总, 确定初审合格人员。
二、陕西省高级会计师评审工作的不足
(一) 资料报送、审查、分发及回收程序过于复杂
陕西省高级会计师评审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上述评审工作过程中, 申请人员的所有资料包括申请表、推荐函、大专或本科毕业证书原件、英语及计算机证书原件、中级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经济师) 、获奖证书、专利证书以及发表的著作文章等都要以纸质形式上报, 评审工作人员负责检查申报材料是否真实、符合规定, 种类是否齐全, 份数是否准确, 材料书写是否规范, 要求提供的原件及附件是否齐全有效等等, 由于每年申请人员较多, 每个申请人员的资料就有几十页甚至更多, 这些工作面广量大, 繁琐重复率高。
(二) 成果证书等资料鉴别难度大
高级会计师评审申请人员的资料都要经过工作人员人工辨别真伪, 这无疑给资料评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首先, 随着越来越多伪造证件、修改证件的出现, 证件的造假不易发现, 工作人员要对证书的真实性负责, 但只有纸质资料用于初审, 而没有相应的高校或其他数据库链接作为判别证件真伪的依据;其次, 发表的著作或论文字数以及所属的级别也要由工作人员人工进行审查, 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高, 同时没有专业的会计领域数据库链接作为评审依据, 很难辨别著作或论文的真伪和合规性。如在发表论文的评审中要求之一的有任现职后在有统一刊号 (ISSN和CN) 的学术刊物发表财会内容不同期刊论文不少于两篇, 论文要求是规定刊号的期刊原件, 每篇2000字以上, 并且内容必须与会计专业相关, 最高按5篇评价, 同一文章和同一期刊两篇不重复计分 (增刊、专刊、专辑不作为评审必备材料) 等。要核实论文的真实性、发表期刊的合规性, 论文篇数以及是否为同一篇文章这一要求, 没有一个信息系统作为评审支撑, 仅仅通过人工辨别很难实现,
(三) 容易出现舞弊现象
评审过程中大量的评审资料不易整理、分发、回收和装订, 不仅费时、效率低, 由人工判断其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形式很容易出错。而且这种以纸质形式保存资料, 还容易发生丢失、出错甚至舞弊等, 直接影响评审结果的真实准确, 客观公正, 对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不利, 阻碍会计事业发展。
(四) 专家评审工作量大
高级会计师评审专家的工作量, 涉及辨别参评者著作、论文的真伪, 著作、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答辩提问的内容、答辩打分以及答辩评语等, 工作量大而繁琐。所有的内容均以纸质材料的形式存在, 评审专家要在众多的纸质文件中寻找依据, 填写对考生的考评结果, 工作量大, 信息也容易重复, 这样不利于评委专家集中精力分析判断参评者的答辩内容及专业水平, 影响评审速度和评审质量。
(五) 公示流于形式
根据陕西省高级会计师评审要求, 申报人所在单位在上报评审材料之前, 须将申报人的考试情况、基本条件和主要科研成果、工作业绩等情况向本单位全体员工公示一周, 征求群众意见。群众意见较大或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 不得推荐上报。但是这种公示往往流于形式, 单位往往只是将其申报通知及资料在单位张贴几天, 没有通知单位全体人员, 很少有群众意见, 甚至群众有意见时也不采纳, 有些单位甚至取消这一流程而直接注明公示结论、审核推荐上报等, 这些情况使公示制度没有起到群众监督的作用。
(六) 评审项目及分值设计不够完善
目前陕西省高级会计评审工作主要针对申请人员在任职资格评审以及答辩评审两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审, 其中任职资格评审包括评价规定条件、专业资历与学识、能力与业绩、材料整理四个方面, 这一子模块的评审项目与分数设置相对客观, 分数占总分数的60%-70%, 但也存在着学历、资历占比过大的问题, 使得评审分数过于依赖资历、学历, 这种以资论成绩的评审制度不完全符合我国加快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答辩评审主要评价答辩者对本专业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及任职期间专业技术工作总结、逻辑思维与反应能力、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表达能力等四个方面, 分数设置存在结构比重不够合理的地方。
三、陕西省高级会计师评审改革思路
(一) 建立高级会计师评审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和陕西高级会计师评审工作实际, 全面建设陕西高级会计师评审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高级会计师评审管理工作信息化。如建立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管理的报名子系统、证书鉴别子系统、论文甄别子系统、高评委专家子系统、综合管理子系统等。利用高级会计师评审管理信息系统, 将所有申报资料进行电子信息化处理, 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 避免大量重复工作出错的可能性, 方便评委了解申请人的各种信息, 从而使评审过程信息的传递更准确、快捷。如在答辩环节, 采用电子打分表, 使评委在答辩考核过程中直接将答辩人的成绩在答辩打分表中给出, 系统自动将已打分表格发送给管理员, 使得评审结果统计就更加及时、准确。
(二) 成果证书等资料鉴别的网络化
申请高级会计师评审人员的资料中包括学历证书、英语、计算机、会计实务考试合格证书、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获奖证书及专利证书、发表的著作文章成果的原件等等, 如果通过会计管理人员和评审专家对这些证明材料进行人工鉴别, 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的工作量, 而且还容易出现差错。如果通过高会评审管理系统, 建立与考试成绩库、陕西会计人员管理、中国文库、毕业证管理等相关证书及期刊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平台, 利用系统自动鉴别各种证书、获奖情况、著作、论文的真伪等, 既减少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的工作量, 做到及时准确, 也避免人为因素防止舞弊现象发生, 增强初审工作的可信度, 实现高会评审工作的公开公正、科学规范, 提高评审工作的效率。
(三) 设计科学的评审项目及项目分值体系
技术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主要标志, 职称高低被视为能力素质的象征。高级会计师评审应借鉴其他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实行量化考核的测评方法, 即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 制定科学规范的量化评分标准运用于职称评审推荐过程中, 通过政策导向由重学历、重资历向重能力、重业绩方向转变, 并在今后的职称评审工作实践中, 对量化结构设计和评分细则进行进一步优化完善, 为更好地制定高级会计师评审政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四) 随机选取高会评审专家
高级会计师评审专家直接关系到高会的评审质量和评审结果, 因此应建立高会评审专家管理系统, 由系统随机选取和管理评审专家。一是应及时检查更新评审专家库, 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评审专家及时进行清理, 同时补充更新评审专家库, 确保评审专家库的质量。二是利用信息技术随机抽取评审专家。三是针对评审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 利用系统合理安排每位评审专家的评审任务, 以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合理、有效。
(五) 实现高级会计师评审全过程的监督
通过建立高会评审管理信息系统, 将所有的评审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 评审结果自动化统计等, 会大大减轻工作量, 方便评审专家全面了解申请人的各种信息, 降低评审过程可能出现的差错, 使评审过程中有关信息的传递更准确、快捷, 但鉴于评审过程中所依据的基本为间接资料, 存在舞弊的可能性, 因此应建立内控机制, 实现高级会计师评审全过程的监督。一是对于扫描的所有资料, 系统应自动进行加密不得更改;二是各种证书资料鉴别由系统自动与对接平台核对校验并加密保存结果;三是评审专家凭密码分别登陆系统, 按随机分配的任务进行评审;四是通过系统直接进行答辩打分;五是系统自动进行计分汇总, 顺序排列, 按要求确定结果;六是系统应设置自动记录、恢复、报警等功能;七是建立评审回避、公示回访、通报批评、资格否决等制度, 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六) 加大对高级会计师评审工作的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