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法范文(精选12篇)
高中英语语法 第1篇
1 英语语法教学的主要原则
学生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要记忆英语的语法规则和培养语言的模仿能力,还应当举一反三将所学的语言创造性的运用到新的情景中与人进行交际。可见,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交际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实现与人交际的最终目的。而运用交际法组织有效的英语语法课堂教学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认知原则。认知原则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论”。认知原则注重学生对于语言使用规则的理解,教师应当运用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练习来鼓励学生在获取语言知识的过程中主动运用新的语言技能。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对比母语与英语的异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并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规范性。第二,交际原则。如前所述,英语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要以语言能力为基础,然而,学生拥有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它就能转化为交际能力。要使得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要取决于得体的社交礼仪。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法课的教学活动时需要将语言规则与社交礼仪相联系,用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语用能力。第三,循序渐进原则。由于语法结构相对抽象,学生不可能在一到两次的语法讲授后就能将语言运用自如。教师应当通过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语法规则。第四,系统原则。学习语法时,不仅要熟练运用每个语法结构,学生还需要将具有关联性的语法结构串连成一整个语法体系。“因此,在语法教学中对掌握的知识,到一定阶段应进一步归纳,使之成系统。使学习者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能触类旁通,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明确、完整的图式,有利于吸收更多新材料”。显然,学生要想充分掌握交际能力,就需要掌握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它不但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语言信息,还能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地运用交际能力。
2 语法教学原则在高中语法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在高中英语语法课堂上,以语法教学的四项原则为指导,并在灵活运用交际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英语的实践中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将语法教学原则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
2.1 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媒体开展语法教学活动
中国现如今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只注重教师向学生单向地灌输语法规则,这不仅让语法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语法知识,未能真正有效掌握语法点。然而,交际法将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设计并创造一个主动学习语言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强调,只有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语言情景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反复练习,才能把语法知识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才能真正将语法规则学以致用。语法结构语境化,情景化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结构。此外,多媒体教具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语法结构的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片、音乐、游戏等动态新颖的方式来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语法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如在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中,学生需掌握名词性从句这一语法点。笔者在课前热身部分通过一首英文流行歌曲《U Make Me Wanna》的导入,要求学生观察歌词中所学过的从句类型。
To start it off I know you know me
To come to think of it,it was only last week that I had a dreamabout us,That's①why I am here,I'm writing this song.Everytimeyou see me what do you see?I feel②as if I'm a poor man andyou're the queen.Oh baby,you're the only thing③that I reallyneed.Baby that's(4)why you make me wanna call you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You make me wanna hold you till the morninglight.You make me wanna love,you make me wanna fall.Youmake me wanna surrender my soul.I know⑤this is a feeling⑥that I just can't fight.
通过多媒体教具所展示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英文歌曲,寓教于乐,不仅立刻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法训练中,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通过歌词That's why I am here,I'm writing this song.I know(that)this is a feeling that I just can't fight引入并讲解表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知识点,随后,通过训练学生从从歌词中找出并区分从句,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定语从句,又学习到了表语从句,宾语从句等名词性从句。
2.2 语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根据系统原则,在语法教学中创设不同的语境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当不同的语法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图示,既避免了语法讲授的单调性,又可使学生能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中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语法结构。语法教学必须语境化,在语境中切入语法重难点再配合语篇化、语境化的语法练习,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语言交际情景中应如何去理解和运用语言。
如在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1中复习了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后,笔者设计了以下练习:
Christmas song_______for many years.It has been consid-ered a custom for many years that houses___________with Christ-mas trees.Christmas________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west.It____________by children for many years that on each Christ-mas Eve Santa Claus comes in our houses through chimneys.Hebrings us gifts and puts them in our socks.This is the fifth time thatChristmas song____________by me.A.will be decorated B.has been believed
A.will be decorated B.has been believedC.is considered D.has been heldE.has been sung
这篇讲述圣诞节的语法填空练习旨在训练学生分析句子结构,联系上下文来使用正确的被动语态形式。利用这一简短有趣并包含了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以及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的语篇,向学生呈现了被动语态的多种形式和他们分别使用的场合和时间。通过包含语境的语法活动,不仅让学生复习了在真实语境中使用不同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而且使学生吸收了有益的外国文化知识,也是对本单元的主题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延伸。
3 结束语
语法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熟练地掌握语法规则,对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积极主动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高中语法教学单调乏味,太过注重语法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性地接受语法知识,久而久之造就了一大批通晓语法但欠缺语用能力的英语学习者。英语交际法则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语法教学遵循认知原则,交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原则,在语法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创新型手段设计一系列丰富而又真实的语境,使学生在具有交际目的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并使用英语语法。此外,教师在语法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又加强了语法教学的趣味性。将这四大原则运用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课堂中,通过交际活动的开张,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的语言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习得语法的效率,最终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摘要: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备受争议。虽然近年来英语交际法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学研究者的关注,但目前中国许多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师依然偏向于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模式授课。文章对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四大原则,认知原则,交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原则进行介绍,并提出将四大原则运用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课堂能有效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英语语法讲座英语语法详解 第2篇
动词是英语中变化最多、最复杂的词类。有人说,学好英语就是学好动词,此言甚是。同一个动作或状态分别在不同时间发生或存在,表达这个动作或状态的动词就要用不同的形式,这就是时态。
例如:在“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和“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这两句话当中,汉语的“是”没有变化,而是用“曾经”这个词来表达时间的不同。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
China was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在这几句中,动词be的形态变了,表示的时间变了,但意义没有变化。
再如,“他经常帮助我。”“他昨天帮助我了。”和“他一直在帮助我。”这三句话当中,汉语的“帮助”没有任何变化,而是用“经常”、“一直”和“昨天”分别表达出时间的区别。英语就不同,它必须用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完成任务。
He often helps me.他经常帮助我。
He helped me yesterday.他昨天帮助我了。
He has been helping me.他一直在帮助我。
构式语法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第3篇
【关键词】构式语法 英语语法 教学启示
一、引言
语法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行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方式单一,多以传统语法为基础,强调规约性,对描写性重视不够;强调语法形式,对意义关注不够,使得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高。脱胎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s)从理论上揭示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对语言学习理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构式语法强调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形成以概括(generalization)为基础的语言习得机制,所倡导的语言习得理念可以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探索构式语法理论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及其蕴含的教学理念。
二、构式语法简介
20世纪90年代,Adele E. Goldberg &Kay共同提出了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构式语法,这一从认知语法中派生出来的新型语法理论日益受到学者们的亲睐。构式语法与生成语法所主张的原子组合观不同,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规约语言单位的结构化清单,强调构式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表征”。Goldberg认为“任何形式或意义的一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完全推知的语言表达形式都看作是构式”。构式语法主张从句法、语义、语用、文化等角度来系统分析构式。
构式语法强调语言的实际学习和使用情况,在构式语法看来,语言能力就是使用自然语言构式的能力。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由形式各异的构式组成的,因此对语言的习得就可以归结为对构式的习得。首先习得范围狭窄的构式,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习得一些具体的语言结构,最后习得抽象复杂的构式。
三、构式语法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构式语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上与生成语法所持的观点不同。传统的语法教学仅要求学生记住语法规则和结构,忽视理解语法本身的意义,以机械性操练为主,师生课堂互动机会少,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此外,生成语法试图归纳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来解释语言的本质及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The more you practice, the easier it will get. 这句话的结构与一般句子不同,所以生成语法的规则可能无法解释这句话的本质。相反,构式语法在上述问题中可能会更有解释力。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由各种类型的构式组成的,所有构式都是形和义的配对体。构式语法将构式看作是语法的基本组成部分,认为语言中的词素、词汇、词法和句法是一个连续体。这一主张对英语语法教学有下列启示作用:
1.构式语法强调语法是由构式组成的,每个构式都有独特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基本构式的含义,而不是忽略含义不加考虑的背诵语法规则。根据这一思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语法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这样可以生动的突显语法本身的意义,促进理解。
2.构式语法强调词汇和语法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构成了一个意义的连续体。这一思想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是:要将词汇和句法相结合。两种构式的自然衔接可以让学生更加流畅的习得语法、使用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用语言来表达想法。从这个角度看,割裂词汇构式和句法构式的连续关系是十分不妥的,这也就进一步表明了教学过程中要秉承词汇构式、句法构式并重的理念。
3.从具体构式到图式构式,再到具体构式的主张可以为日常的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指导。例如,对高中英语“虚拟语气”的讲授,教师可以将其放在真实的情境中并采用归纳的方式。在真实的情境下展示一系列与“虚拟语气”有关的句子,通过观察句子特征,了解该语法要传递的意义,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相关语法构式。这样的做法符合意义与形式统一理念。教师在今后的语法教学中也可以借鉴此种模式。例如,在讲授“过去进行时”时,可以从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构式现在进行时入手,通过转换时间状语向学生逐渐呈现含有过去进行时的句子,最后设置信息沟与学生在真实语境下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归纳出语法构式。这样的做法更加注重构式形式与意义的互动性与交流性。
4.之前提到的The more you practice, the easier it will get.这句话可以用构式语法来解释。该句子的构式为“The X-er, the Y-er”。这种构式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图式性构式,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将这一思想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学生,用这一理念向学生解释该句子,语法学习效率会提高。儿童在日常语言实例中不断进行抽象、概括,进而得到一系列的语言构式。从这个角度看,构式语法中蕴藏着一些以人为本的思想,笔者认为这与现今的“学生中心论”相契合。
四、结语
传统的教学语法过多地关注语法形式,忽略意义,不符合语言的教学与学习规律,给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构式语法以语言运用作为认知基础,把构式看成是形式与意义及功能的结合体,强调构式作为整体的构式义。构式语法强调以概括为基础的构式习得观,认为语法构式来源于学习者对其语言运用实例的抽象和概括,符合语言学习和外语学习的一般规律。
构式语法视阈下的语法教学内容包括形式和意义两部分,形式部分包括构式的语音特征、形态特征和句法特征:意义部分包括语义特征、语用特征和语篇功能特征,构式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由“象征对应连接链”连接。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建特定语境,尽可能展现语法构式形式和意义的各个层面。根据构式语法的理念,语法构式的教学应遵循从具体构式到一般构式、从原型构式到非原型构式、从简单构式到复杂构式的教学方法; 强调构式的形式与意义并重。
参考文献:
[1]Goldberg,A.E.et al.2005.“The role of prediction in construction-learning”.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32.
[2]Goldberg,A.E.2006.Constructions at W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Goldberg,A.E.2006.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Goldberg,A.E.2009a.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J].Cognitive Linguistics(20):93-127.
[5]Goldberg,A.E.2009b.Constructions work[J].Cognitive Linguistics(20):201-24.
[6]Ellis,N.C.2006.Cognitive perspectives on SLA[J].AILA Review(19):100-21.
[7]Ellis,N.C.&T.Cadierno.2009.Constructing a second language[J].Annual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7):111-39.
高中英语语法 第4篇
第一、利用较为完整的语篇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
和孤立的句子相比,一个较为完整的语篇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上下文语境,而对于一些语法点而言,这些学生所能够获得的语境知识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语法点的涵义,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将一些容易混淆的语法知识进行辨别和区分。因此,在语法教学设计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较为完整的语篇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从而能够有效地实施语境语法教学。比如,在对英语中的一个重要语法点,即时态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语境语法教学的方法,先为学生设置一个具有针对性的语篇。这样,通过这一个语篇,学生可以体会到某种时态运用的较为真实的语境,并且也能在语篇中接触到大量的有关该种时态的例子。因此,学生就可以将某个时态的语法规则,以及其具体的含义和用法进行结合,从而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理解某个时态的用法,并且提高自己在实际的语境中真正运用该时态的能力。比如,在讲解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这两种时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的一个语篇:
Little Robert asked his mother for two cents“What did you do with the money I gave you yesterday?” asked the mother. “I gave it to a poor oldwoman,”Robert answered.“You’re a good boy,”saidthe mother proudly. “Here are two cents. But whare you so interested in the old woman?”the motheasked.“She is the one who sells candies.”
通过阅读这一个语篇,学生可以体会到运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真实语境,并且能分辨出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之间的差别。整体而言,通过语篇进行语法教学远比通过一个个孤立的句子进行语法教学更为有效。
第二、利用现实中的真实情境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
为了尽量避免传统的语法教学的弊端,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自如地进行语法学习,教师还可以在高中语法教学过程中利用现实中的真实情景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从而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掌握语法。比如,在讲解高中英语中的一个重要语法点虚拟语气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虚拟语气的含义和用法,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设计语境:“Boys and girls,now, let’s imagine that if you were 80 years old, whatwould you think and do?”通过设置这一情景之后,学生便可以想象当自己80岁时的情景。由于这是一个虚拟的情景,因此,学生便可以利用虚拟语气来进行会话。在会话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理解虚拟语气的使用场景,还可以重点把握虚拟语气的有关法则,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三、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设备的广泛运用,教师在平时的高中语法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这是因为,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文字、声音、图像的一体化,从而能够打破语法规则的枯燥性,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动态的环境中,不仅能够关注这些语法知识,还能掌握有关语法的用法。比如,在讲解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和must时,由于这几个情态动词都有表示可能性的意思,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设置几组简单的动画,并且每一个动画要展现不同的场景。在讲解must表示可能性的用法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动画场景:学生A准备去找学生B,正好发现学生B的家里的灯是亮着的,这时,学生A用情态动词must进行了表达:“He must be at home.”通过这个场景的设置,学生便可以掌握在什么的情景下可以使用情态动词must, 并且能明白must和其他几个情态动词在表示对某事的猜测时的区别。
结语: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当前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走向了两个极端。有的教师还在课堂上沿用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以孤立的语法结构为课堂的重点而对学生进行不断地灌输。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并没有学会如何在真实的语境中利用语法规则进行语言表达。然而,另一个极端是由于目前新的英语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英语教师认为在高中阶段,应该淡化英语语法的教学,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的语言结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
英语语法:名词语法 第5篇
1.特殊名词的单复数
2.与名词相关的主谓一致关系
二、关于特殊名词的具体考点如下:
1.容易误用为复数的不可数名词:(这些名词一般不能用作复数,谓语动词用单数)
advice 建议,忠告 living 生活,生计
equipment 装备,设备 progress 前进,发展
furniture 家具,设备 scenery 风景,景色
information 通知;信息 machinery 机器,机械
knowledge 知识,学问 traffic 交通流量
baggage / luggage 行李,皮箱 trouble 烦恼,麻烦
cash 现金 thunder 雷声,轰隆声
apparatus 仪器 weather 天气,处境
clothing 衣服 work 工作,劳动
paper 纸,钞票 luck 运气,幸运
technology 工艺,技术 jewelry 珠宝
2. 复数形式的名词用于单数概念,其谓语动词用单数。(这些名词一般为表示学科或疾病的名词)
economics 经济学 measles 麻疹
physics 物理学 mumps 腮腺炎
mathematics 数学 rickets 软骨病,佝偻病
dynamics 动力学 news 新闻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 the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
三、主谓一致关系
英语中,主语和谓语在数、性和格上应该保持一致,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主语和谓语之间出现插入语,故考试中经常考到主谓一致。除了以上特殊名词谓语有特殊要求外,现将主谓一致的考点归纳如下:
1. 复数原则: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名词由and连接作主语时;主语由both and 连接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baseball and swimming are usually summer sports.
both bread and butter are sold in that grocery. 那个杂货店既卖面包,也卖黄油。
2. 就近原则: 由 either or ; neither nor ; not onlybut also; or ; there be 等引导的主语, 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取决于最靠近动词的名词的单复数。
not only the students but also their teacher is invited to attend the party.
3. 就远原则:主语,+ as well as +另一个主语,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取决于第一个主语的名词的单复数。
my mother, as well as my two brothers, has a key to the office.
我母亲,还有我的两个哥哥都有一把办公室的钥匙。
同例:with; together with; along with; including; in addition to; besides ; except; as much as; accompanied by ; rather than等等
4. 表示时间、距离、价值、量度的复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one hundred dollars is a large sum for the poor .
twenty days have passed since i met her last time.
自从我上次见到她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天。 ( twenty days 这里不作整体看待, 故谓语动词用复数。)
5. and连接两个名词表示一个概念做主语时,谓语用单数; 若表示的是多个不同的概念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war and peace is a constant theme in literature.
战争与和平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war and peace是一对概念,看作一个主题)
同例: ham and eggs n.火腿蛋 steam and bread
law and order bread and butter
apple pie and ice cream folk and knife
wheel and axle 轮轴 needle and thread
love and hate egg and rice 蛋炒饭
the writer and translator is delivering a speech in our university tonight. (指同一个人)
the writer and the translator are delivering a speech in our university tonight. (指两个人)
a black and a white dog are playing in the yard. (指两只狗)
a black and white dog is playing in the yard. ( 指一只狗)
6.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名词性从句做主语时+单数谓语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one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 指“早睡早起”一件事)
to work hard is necessary
what i said and did is of no concern to you.
reading three classical novels and making some social investigations are assignments for the students during the holiday. ( 注意: 指不同性质的两件事,谓语用复数 )
7. many a, more than one + 单数可数名词,尽管表示复数意义, 谓语仍用单数。
many a student has made such a mistake.
more than one stranger agrees with me.
[注意]
在“more + 复数名词 + than one”结构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more persons than one have been involved. 卷入其中的远不止一人。
8. 由 every and every ; each and each; no and no; many a and many a 等连接的并列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
every man and every woman working here is getting along well with me.
no difficulty and no hardship has discouraged him.
9. 由 all of, most of, half of , a lot of, part of 等加名词构成的主语,谓语动词的数取决于该名词的单复数。
all of us are going to see the game.
all of his time was spent on gambling
three-fourths of the people are illiterate.
同例: plenty of, one fourth of, none of, some of , majority of , percent of , the rest of , reminder of 。
10. a number of ( a total of , an average of ) +复数名词,谓语动词用复数。
the number of ( the total of, the average of ) + 复数名词, 谓语动词用单数。
a total of ten thousand dollars were donated last month.
the total of dollars donated last month was 100,000 dollars.
同例: a / the variety of;a / the group of
11. 定语从句的谓语动词注意与先行词保持一致,但注意the only one of 的用法。
one of those men likes to drive fast.
one of those men who like to drive fast is her son.
he is the only one of those men who likes to drive fast.
12. 由some,any, no,every 构成的复合词如somebody, nothing, nobody, anything, everybody等代词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由each, every one, no one, either, neither, another, the other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由either, neither, each, every修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如:
more than one example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is rule clearly.
neither is satisfactory.
is either of the singers reading now?
13. the + adj / v-ed 表示一类人时, 用复数谓语动词; 表示抽象概念时, 谓语动词用单数。
the sick have been cured and the lost have been found.
病人得到了医治,失踪的也找回来了。
同例: the poor / dumb / innocent / guilty / unemployed / aged / oppressed / exploited
we can do the difficult first. the impossible takes a little longer.
我们先从难题开始,不会的可能花的时间长一些。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好戏还在后头。
14. a pair of + 由两部分物体构成的名词(如:shoes, scissors, glasses, jeans, pants, trousers)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my new pair of pants is being altered. 我的一条短裤正在修改。
15. 当主语被one ( a ) and a half 修饰时,谓语动词用数。
one and a half apples is left on the plate.
16. 当主语由 a series of, a portion of , a species of , a kind of , a sequence of , a chain of, a piece of 加名词(单数或复数)构成时, 谓语用单数。
a series of lectures on psychology is said to be given by mr. li.
a large portion of her poems was published after her death.
浅析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第6篇
关键字: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高中英语语法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它的存在形式和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单个题型中来考察语法的用法,而是在综合运用的题目中,比如说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口语听力等方面加大了对语法的考核。
一、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学习高中英语语法是有我们的生活环境所决定的
我们在学习自己的母语的时候,因为周围有学习的环境和语言环境,我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学会了母语的学习和运用交流,母语的学习方法交流方式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后来,随着英语语言的学习,大部分同学都感觉的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语法方面的知识点,这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脱离了英语语言的形成环境,我们的学生要想真正的掌握英语这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就必须进行英语语法的学习,通过学习语法,来掌握英语的语言学习和交流交际能力。
2、高考试题改革越来越倾向于语法的考察
随着高考不断的进行改革,在英语高考的试卷中单纯的考察英语语法的题目越来越少,但是语法的考察被放在综合题型中来考察。英语的语法贯穿于英语的整个阅读、听力、口语交际、写作的全过程中,语法是形成语言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所以必须进行高中语法的学习。
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和学的现状
虽然新课改实施已久,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还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座位上被动的、填鸭式的听讲。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没有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在语法的课堂上,课堂气氛都很沉闷、枯燥、单调,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另外,在我国一直以来的英语教育中,很重视语法的分析,但是不重视语法的运用和使用。这样对语法教学的片面理解,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学生在英语的综合能力考察中,语法得分比例不高。
三、 有效改进高中英语语法的措施和策略分析
1、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提倡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面对英语的知识点和语法他们很容易混淆也不知道如何区别。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在黑板上讲了多遍也不出效果,该会的学生不听就明白,不会的学生老师讲了还是不明白。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的来学习。学生们通过小组之间的额讨论,大家很会就会发现基本的语法特点,例如,意思相同的两个短语,how do you do?跟how are you!这两个短语,学生们通过讨论就可以得知是语法之间的区别,意思相同。通过这样让学生们自由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弄明白语法之间的区别,这样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2、重点的语法点,老师要多次讲解和强调
遗忘规律是正常规律和现象,学生们的学习也是不断地学习、不断遗忘、不断复习巩固的过程。同样,英语的知识点、语法点比较多,比较混乱,学生在记忆起来比较的困难,很容易出现遗忘的现象。例如,学生们在学生 whose, which, that 引导的定语从句的时候,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学习到后面复杂的句型结构的时候,学生们就会出现遗忘或者混淆的现象。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及时的给与学生们指导和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力和语言点的掌握。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的给与指导和帮助,会给学生继续努力的学习语法、学习英语带来很大的信心和帮助。
3、重点、难点要精讲,对语法进行及时的巩固和练习
老师在讲语法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重点来进行分层次的精讲、深入的讲解,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个知识点的精讲是需要老师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深入的、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合理的组织教学,为学生们带来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课堂讲解。老师在讲完之后一定要注意让学生们及时的巩固和练习,我们都知道课上学生们听得再明白课下如果不进行及时巩固的话,结果也是徒劳的。所以,老师要针对语法的重点和难点布置相应的题目,让学生们来及时的做练习进行掌握和巩固,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4、一定要在“听说”的训练中,强化学生们的英语语法的教学
英语语法的教学,并不单纯的是指语法的教和学。而是需要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语法的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的Listening,Speeking,Wirting中潜移默化的掌握英语语法的知识和交流运用。不到单纯的给学生讲语法,应该弱化单纯语法的讲解,而在学生的听、说、读、写上强化学生的语法的掌握和训练。
5、在英语语法的讲解中一定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进行高中英语语法的有效教学,必须立足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及高中英语的特点上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有二者结合起来,立足于现实情况,才能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这些理论措施和策略,可以为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帮助,但是具体的措施的实施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大胆的进行创新。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现阶段我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又强调了高中英语语法的重要性,最后从五个方面: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提倡;重点的语法点,老师要多次讲解和强调;重点、难点要精讲,对语法进行及时的巩固和练习;一定要在“听说”的训练中,强化学生们的英语语法的教学;在英语语法的讲解中一定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有效改进高中英语语法的措施和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行樱桃.浅谈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新型教学方法[期刊论文]-大观周刊2011(14)
[2].何旭霞.浅析"发现学习"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教师2010(14)
认知语法理论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第7篇
关键词:语义,认知,识解,维度
认知语法基本出发点是:语言表达是基于人们对外界现实的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 语法结构取决于人们的认知系统和语义结构, 因此要将其描述清楚, 必须从概念语义描述着手。
语法结构是用语义概念来定义的, 这是认知语法的重要观点之一。语义概念本身是用认知能力来描写的, 因此要用语义概念定义语法概念就必须考虑“识解”这一因素。Langacker将“识解”定义为“说话人 (或听话人) 与其所概念化和描绘的情景之间的关系”[1], 指的是说话人心理形成和建构一个表达式的语义内容的方式, 突出了语言使用者在组织和构建语言过程中更积极的作用。Langacker从五个维度来描写“识解”:
1 详略度 (specificity)
情景描写的详细程度 (或称具体程度) 指的是指说话人采用不同的细节对同一情景进行描写。例如, 我们可以把一个苹果描写为是“绿色的”, 或者更详细些“浅绿色的”或“深绿色的”;或者是更不详细, 只说成是“有颜色的”, 通过这样一些不同详细程度的描写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逻辑特征:
a) It’s a cat.→It’s an animal.
b) It’s not an animal.→It’s not a cat.
可见, 这里的a句蕴含b句, 但b句不能蕴含a句, 在语法规则中cats and other animals这样的表达式是正确的, 但animals and other cats这样的表达就是有问题的。从详略读来讲, cat这个词比animal这个词更加具体、更加详细, 同样的, animal比cat更概括、更一般。
2 视角 (perspective)
2.1 Langacker认为, 视角主要包括视点和焦点[2]。视角这一概念强调了观察者在情景中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注重观察者的视点以及其所注意的焦点成分的选择。比如, 我可以把同一个人叫做是“小王的妻子”、“老张的女儿”、“小明的妈妈”;在上述每一个情景中言语者都是通过与所叫的人具有显著关系的另一个人来指称的;这个例子也表明“范畴”的选择 (“妻子”、“女儿”、“妈妈”)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说话人所采取的视角, 即实体的范畴化方式是可以多样的[3]。例如:
a) Two men slowly opened the door and walked in.
b) The door slowly opened and two men walked in.
a句和b句显示的是同一个关系事件, 但体现的是言语者内部视点与外部视点之间的不同选择。a句表达的是两个人从门外开了门, 然后走进去了;b句表达的是门是从屋内打开的, 两个人走进来了。前者是从外部的视角看待事件的发生, 后者是从内部的视角看待事件的发生。因而, 在理解与翻译时才有“进去”和“进来”的差异。
2.2视角中的焦点体现于“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 在空间关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图形是突显的部分, 背景是不被突显的部分;如the book on the table和the table under the book的真值条件相等, 但他们之间存在差别:前者是参照桌子 (背景) 确定书本 (图形) 的方位, 而后者所表达的关系正好相反, the table under the book则是参照书本 (背景) 确定桌子 (图形) 的方位。
3 突显 (salience)
勾勒是一种重要的突显方式, 是突出显示某一情景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在言语事件中, 说话人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视点 (vantage point) 决定哪些实体是参与者以及识别这些实体之间的互动形式[4]。Langacker认为, 一个典型的及物事件图式应该是如下这样一种形式[1]:
典型的事件图式 (Langacker 1990:209)
在该图式中, 观察者不是事件的参与者, 而是在情景之外, 这样所进行的描写就好像是一个第三人称报道。观察者识解这个行为链中的三个成分:能量从一个实体传递到第二个实体, 然后到第三个实体这样一种不对称关系。
a) The child divided the cake with a knife.
b) The knife divided the cake.
c) The cake was divided.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 施事 (child) 、工具 (knife) 或受事 (cake) 都可以分别作为句子的主语, 因此, Langacker提出了一个普遍的主语层次 (universal subject hierarchies) , 指的就是英语中有些动词既允许施事也允许工具或受事作主语的现象;主语与行为链中被勾勒部分的中心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 是能量流中最上游的那个参与者。相比之下, 宾语是行为链中被勾勒部分的“尾部”, 即能量流中最下游的那个参与者。
4 心理扫描 (mental scanning)
心理扫描也是一种认知过程, 指的是说话人为了描写事件而采用的一种构建情景的方式;Langacker把它分为两类:序列扫描 (sequential scanning) 和概括扫描 (summary scanning) , 以此来指代说话人识解一个情景所使用的不同方式。其中, 序列扫描就是把一个过程看成是事件成分的一个序列;概括扫描就是把一个过程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单位, 其中所有事件成分被看成是一个整合的整体。例如, 英国对德国宣战, 我们既可以根据序列扫描的方式用动词进行描写, 也可以根据概括扫描的方式用名词进行描写:
a) Britain declared war on Germany.
b) Britain’s declaration of war on Germany.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 分析了语义的认知语言学涵义, 并在此基础上对识解及其维度进行了探讨。从所举实例可以看出, 认知语言学家特别重视在决定语义时说话人对情景进行识解的作用。这实际上就是语言学中的主体性问题。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认知语言学的语法观是揭示语言组织规则的一种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1]Langacker Ronald.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2]Langacker Ronald.Concept, Image and Symbol:The Cognitive Basis of Grammar[M].Berlin Mouton, 1990.
[3]沈家煊.R.W.Langacker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 1994 (1) :12-20.
构式语法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第8篇
语法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行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方式单一,多以传统语法为基础,强调规约性,对描写性重视不够;强调语法形式,对意义关注不够,使得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高。脱胎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s)从理论上揭示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对语言学习理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构式语法强调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形成以概括(generalization)为基础的语言习得机制,所倡导的语言习得理念可以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探索构式语法理论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及其蕴含的教学理念。
二、构式语法简介
20世纪90年代,Adele E.Goldberg&Kay共同提出了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构式语法,这一从认知语法中派生出来的新型语法理论日益受到学者们的亲睐。构式语法与生成语法所主张的原子组合观不同,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规约语言单位的结构化清单,强调构式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表征”。Goldberg认为“任何形式或意义的一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完全推知的语言表达形式都看作是构式”。构式语法主张从句法、语义、语用、文化等角度来系统分析构式。
构式语法强调语言的实际学习和使用情况,在构式语法看来,语言能力就是使用自然语言构式的能力。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由形式各异的构式组成的,因此对语言的习得就可以归结为对构式的习得。首先习得范围狭窄的构式,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习得一些具体的语言结构,最后习得抽象复杂的构式。
三、构式语法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构式语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上与生成语法所持的观点不同。传统的语法教学仅要求学生记住语法规则和结构,忽视理解语法本身的意义,以机械性操练为主,师生课堂互动机会少,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此外,生成语法试图归纳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来解释语言的本质及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The more you practice,the easier it will get.这句话的结构与一般句子不同,所以生成语法的规则可能无法解释这句话的本质。相反,构式语法在上述问题中可能会更有解释力。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由各种类型的构式组成的,所有构式都是形和义的配对体。构式语法将构式看作是语法的基本组成部分,认为语言中的词素、词汇、词法和句法是一个连续体。这一主张对英语语法教学有下列启示作用:
1.构式语法强调语法是由构式组成的,每个构式都有独特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基本构式的含义,而不是忽略含义不加考虑的背诵语法规则。根据这一思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语法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这样可以生动的突显语法本身的意义,促进理解。
2.构式语法强调词汇和语法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构成了一个意义的连续体。这一思想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是:要将词汇和句法相结合。两种构式的自然衔接可以让学生更加流畅的习得语法、使用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用语言来表达想法。从这个角度看,割裂词汇构式和句法构式的连续关系是十分不妥的,这也就进一步表明了教学过程中要秉承词汇构式、句法构式并重的理念。
3.从具体构式到图式构式,再到具体构式的主张可以为日常的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指导。例如,对高中英语“虚拟语气”的讲授,教师可以将其放在真实的情境中并采用归纳的方式。在真实的情境下展示一系列与“虚拟语气”有关的句子,通过观察句子特征,了解该语法要传递的意义,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相关语法构式。这样的做法符合意义与形式统一理念。教师在今后的语法教学中也可以借鉴此种模式。例如,在讲授“过去进行时”时,可以从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构式现在进行时入手,通过转换时间状语向学生逐渐呈现含有过去进行时的句子,最后设置信息沟与学生在真实语境下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归纳出语法构式。这样的做法更加注重构式形式与意义的互动性与交流性。
4.之前提到的The more you practice,the easier it will get.这句话可以用构式语法来解释。该句子的构式为“The X-er,the Y-er”。这种构式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图式性构式,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将这一思想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学生,用这一理念向学生解释该句子,语法学习效率会提高。儿童在日常语言实例中不断进行抽象、概括,进而得到一系列的语言构式。从这个角度看,构式语法中蕴藏着一些以人为本的思想,笔者认为这与现今的“学生中心论”相契合。
四、结语
传统的教学语法过多地关注语法形式,忽略意义,不符合语言的教学与学习规律,给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构式语法以语言运用作为认知基础,把构式看成是形式与意义及功能的结合体,强调构式作为整体的构式义。构式语法强调以概括为基础的构式习得观,认为语法构式来源于学习者对其语言运用实例的抽象和概括,符合语言学习和外语学习的一般规律。
构式语法视阈下的语法教学内容包括形式和意义两部分,形式部分包括构式的语音特征、形态特征和句法特征:意义部分包括语义特征、语用特征和语篇功能特征,构式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由“象征对应连接链”连接。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建特定语境,尽可能展现语法构式形式和意义的各个层面。根据构式语法的理念,语法构式的教学应遵循从具体构式到一般构式、从原型构式到非原型构式、从简单构式到复杂构式的教学方法;强调构式的形式与意义并重。
参考文献
[1]Goldberg,A.E.etal.2005.“The role of prediction in construction-learning”.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32.
[2]Goldberg,A.E.2006.Constructions at W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Goldberg,A.E.2006.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Goldberg,A.E.2009a.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J].Cognitive Linguistics(20):93-127.
[5]Goldberg,A.E.2009b.Constructions work[J].Cognitive Linguistics(20):201-24.
[6]Ellis,N.C.2006.Cognitive perspectives on SLA[J].AILAReview(19):100-21.
[7]Ellis,N.C.&T.Cadierno.2009.Constructing a second language[J].Annual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7):111-39.
优化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第9篇
一、学习课文,认识语法
高中英语课文每单元的课文都围绕一个语法专题而设置,每篇都有相应语法的句子。在讲授定语从句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泛读整体上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的内涵,在欣赏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教材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结构,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定语从句三步骤:找到先行词;还原先行词;确定关系词。在之后的教学中,每次碰到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笔者都带着学生口头复习一遍这三个步骤,并辅之以其它的讲解,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定语从句的基本用法。
二、背诵短文,掌握语法
学生要想成为熟练的语言运用者,就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语言单位,而语言单位并不是人们曾经普遍认为的单词,而是句子。若是能在好的文章中学句子、学语法,学生会较容易地记住该语法。《新概念英语》无疑是公认的这样的好文章,它的编排以语法为一条主线,比如,第二册第3课Please send me a card就是主要以一般过去时的句子串连起来的一篇文章。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15-20分钟的时间去背诵这篇文章,我想其效果远比讲15-20分钟有关过去式的语法要有效得多。
三、背读与语法有关的英语谚语
众所周知,谚语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学生易于并乐于记忆背诵,大大提高了语法教学的趣味性。以下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收集的一些经典英文谚语。All that ends well is well.(定语从句);It’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take.(形容词比较级,形式主语);Hunger is the best sauce.(形容词最高级);Seeing is believing.(动名词);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动词不定式);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状语从句)。
四、唱英文歌曲,学习英语语法
英文金曲中的句子地道,琅琅上口,把英文金曲中的句子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能用较短的时间既记住该句子又记住该语法项目。如,在讲解do/does/did+动词原形表示加强语气这一语法点时,笔者采用了美国电影巨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中的句子: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我相信心将永恒。)又如,在教more than这个词组时,笔者采用歌词: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爱你在心口难开。)昨日重现{Yesterday Once More》这首歌是许多学生都熟悉和喜爱的。这歌曲不但曲调舒缓,歌词简洁清晰,容易学唱,这首歌还蕴含着不少语法现象,尤其是一些不太好理解和记忆的英语语法和词法情况。通过英文歌曲的学唱可以比较容易地领会和掌握英语语法,而且有歌词意境的配合,记忆更持久,学习效果更佳。When I was young,(when做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此处引出一般过去时态以及be动词的过去式中第一人称单数的形式)I’d listen to the radio,(would做助动词的用法,表示过去的习惯性动作或倾向)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现在分词waiting做状语,表示对动词listen的伴随;wait for sth.短语动词搭配)。其实,留意一下,可以发现许多英文歌曲都可以帮助我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这样,不仅较容易地记住了语法知识,而且还轻松地记住了一些地道、经典的句子,为“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奠定基础。
五、用顺口溜巧记语法规则
笔者采用顺口溜助记以—f(e)结尾的名词变复数(以下这些词变复数时,都是先把“f”或“fe”改为“v”,再加“es”):Wolf的wife拿起shelf上的leaf当作knife,想把thief砍成两个half,结果使self(自己)没了life。(每当学生大声读出以上顺口溜,想到其中所含的意境,都会开怀大笑。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语法规则。)《星火英语最新高考必备》这样巧记such和so:名前such,形、副so,多多少少也用so。Little属特殊,“小”用such,“少”用so。eg.I don’t believe such little animals can eat so many insects.(我不相信这么小的动物能吃这么多的昆虫。)笔者还引导学生采用小学语文课本中“乌鸦喝水”那篇文章中的一句话造了下面这个句子:There is so little water in the bottle that the crow isn’t able to drink it.(瓶子里的水很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
还有的语法书这样助记有些以—f(e)结尾的名词加—s变为复数:首领(chief)围着围巾(scarf)、拿着手帕(handkerchief),坐在屋顶(roof)上,看着悬崖(cliff)边的海湾(gulf)。
在教学中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记忆:scarf(scar:疤痕,f的形状就像围巾围在脖子上的形状,脖子上有疤,故而要围围巾;handkerchief(hand:手,chief:主要的,手帕主要是用来擦手的。)这样联想,以旧带新,实践证明,事半功倍。
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不同之处比较 第10篇
一、词性上的不同
1.两种语言的动词用法不同。汉语的很多动词可以在后面加“着、了、过”, 表示如今和过往及将来的动作。汉语的动词不表示时态。而英语的动词则通过在词尾加“-ed” “-d ”场“-ing” 或在词前加“shall/will”构成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将来时三种时态。如worked, working, shall/will work。
2.英语里的情态动词, 在汉语中则是副词或形容词, 如can, may (可以) ; must (必须) ; need (需要) 。英语中的情态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 必须和不带to的实意动词或系动词一起构成谓语 (ought除外) 。汉语中相应的词就可以单独作谓语 (在问与答的语境中) 。
3.英语里有系动词, 如:be; look, seem, appear;get, grow, go, become, turn; stay, keep, remain;smell, sound, taste, feel...后面常跟名词、代词、形容词、分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充当表语。而汉语相应的词只有“是”, 后面跟名词、副词、代词、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短语等, 表判断。
二、句子成分的划分与表达也有不同
1.汉语里有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状语、补语六个句子成分, 而英语里有七个句子成分, 多了表语成分。汉语中的补语成分在英语中被放到状语里, 英语中的表语在汉语中则归到宾语里了。
2.主语的表达有所不同。两种语言的主语都可由名词、代词来充当, 但汉语中名词性短语、主谓短语、动词性短语等也可以充当主语。英语中存在着成分位置的调整:若某一个句子成分 (分词短语或从句, 有时是名词) 太长, 保持其位置会影响其他成分的理解时, 应对该成分位置作适当的调整。有时要用一个形式主语there或it放在句首, 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不定式短语或从句。
3.主语和宾语的位置有所不同。如汉语“花瓶打碎了”在英语上就应该按“花瓶被人打碎了”来翻译。主动和被动语态的分析对“动词是现在分词还是过去分词”有直接的影响。汉语有些时候主宾的位置可互换, 但意思不变, 如“冰雪覆盖着大地”可说成“大地覆盖着冰雪”, 而英语的主语和宾语就不能换。
4.英语中有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 汉语就没有, 英语的从句在汉语中直接作定语或状语。
5.在英语中, 主谓要保持前后一致, 主要表现在动词上。汉语语句中没有主谓一致的要求。
三、两种语言的句式不一样
1.被动句式不同。英语的被动句是动词的被动式结构形成的, 即助动词be/get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汉语则是在动词前面加“被”。如:Tom was elected monitor. (汤姆被选为班长。)
2.汉语中非主谓句多, 表示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及问答的问句、答句等都可用非主谓句, 如:“好!”“走开!”“谁?”“我!”英语则很少非主谓句。汉语有“主+谓+谓”语句, 英语则没有。如“他脸色苍白”句中谓语“脸色苍白”是主谓短语, 翻译成英语则是:He looks pale. looks 是谓语, pale是表语, 说明主语的特点、性质。
3.省略句的省略条件和省略的成分不同。汉语的省略句往往出现在古汉语中, 可以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 而且一般不能省略谓语。英语在并列句、复合句、感叹句和日常口语中主语和谓语往往同时省略。
4.倒装句的类型及倒装形式不同。汉语倒装 (古汉语) 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几种类型。英语只有主谓倒装, 如:Out rushed the little girl. (那小女孩冲了出来。)
5.汉语里有把字句, “把……”往往是状语, 而英语里基本没有把字句, “把”后面的成分在英语中作宾语, 如:Please give me the second book. (请把第二本书给我。)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析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观:趣味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与语法教学有关的内容一直都困扰着高中英语教师。从语法知识本身的特点出发,其枯燥性与抽象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语法知识不易理解、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也确实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而对教师而言存在语法知识传授不易、学生的学习积极度不高的现象。因此,我们更需要积极探讨有关的教学技巧、总结相关的感受与想法。本篇文章即从树立正确的语法教学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营造适度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及集中传授与穿插讲解相结合四个方面探讨笔者的几点教学感想。
一、语法教学有感之树立正确的语法教学观
在总结语法教学经验的时候,很多教师都明白端正学生语法学习观的重要性。其实,跟端正学生的语法学习观相比,教师端正自身的语法教学观是更为关键的。一方面,教师对待语法教学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态度走向。如果教师本身都对语法教学十分排斥,不喜欢甚至讨厌教授语法知识,学生就不可能积极转变态度、乐于学习语法知识。另一方面,教师的语法教学观端正与否,直接制约教师语法教学方法的提升。教师总是想着回避语法教学,或者不愿意过多思考语法教学的问题,自身的语法教学方法不会丰富,则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在指导学生们端正语法学习态度之前,教师深刻反省自身语法教学的态度问题,树立正确的语法教学观是非常必要的。正确的语法教学观应该涵盖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教师应该客观看待语法教学。教好语法知识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语法知识内部,还是有很多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部分,教师不能总是以语法知识难为借口,降低对自己教学水平的要求。其次,在传授语法知识之前,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速度、接受能力有一个科学的判断与评估,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急于求成。否则,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期待和要求,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再次,正确的语法教学观还指教师积极乐观的教学态度。俗话说:“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虽然语法教学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我们乐观积极,一定可以顺利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传递,也只有保持乐观积极的教学态度,我们才会更加自信地迎接挑战、清醒冷静地战胜自己。
二、语法教学有感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有趣的知识不仅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也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乐趣。因此,在教授语法知识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方设法提升语法教学的趣味性。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增强趣味性的路径有很多,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对应的选择。还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很大的期待,我们就应该尽可能调整自己教学说话的方式,使之变得更加诙谐生动、有趣有吸引力。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说增强语法教学趣味性的途径还是很多的,如果教师仅仅采取某一种就很难起到最好的效果,只有兼而用之,融会贯通。并考虑学生的具体差异性,才会有最持久的教学效果。
三、语法教学有感之营造适度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上,语法知识学习起来比较辛苦,加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学生们在学习之前,其实早就已经有了畏惧的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再次验证了自己学习语法知识的不易,就会更加产生一些消极的学习情绪。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可以营造一个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就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平缓情绪。首先,在教授语法知识的时候,我們要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说明语法知识学习起来虽然不容易,但是完全是有章可循、有路可走、有点可突破的。要暗示学生们他们完全可以理解、消化和应用语法知识,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学生看到教师都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学习的时候也就会更加自信和放松。其次,我们在讲解具体语法点的时候,要尽量多举一些例子,教学实践证明,举例是营造轻松学习氛围的有效方式。因为教师在举例造句的时候,可以使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生活实际是学生熟悉的,熟悉的事物会给学生一种亲近感和安全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氛围并非越轻松越好,教师在营造氛围的时候一定要把握适度原则。气氛凝重固然不利于学生放松身心;但是气氛过于轻松,学生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尤其是语法知识的学习,气氛过于轻松,学生就过于放松,过于放松的状态也会极大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谨记适度的原则,尽量帮助学生营造出一个真正利于他们学习语法知识的氛围。
四、语法教学有感之集中教授与穿插讲解相结合
从传授语法知识的方式上进行划分,大致有集中传授和穿插讲解两种类型。集中传授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针对性比较强。但是,目前的教学实践证明,集中传授语法知识因为连续讲解的时间长,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疲劳感、影响学生记忆消化的水平。另外一种就是穿插讲解的方式。穿插讲解,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在讲解其他版块知识的时候,顺带讲解一下其中包含的语法知识。比如说,教师在分析一篇完形填空题目的时候,将里面涉及到的语法知识点进行讲解。穿插讲解比较灵活,教师把握起来更加随意,但是相对于课堂集中教学来说重点不是那么突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多元且分散。这两种讲解方式目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也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方式是固定的,但是具体的操作细节,教师可以科学灵活把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点的差异进行一定地调整才会提升教学质量。综上所述,不同地讲解方式各有利弊,教师只有将其分别研究且有机集合,才会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树立正确的语法教学观,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师语法教学时的良好状态和正确心态;增强了语法教学的趣味性,在帮助教师事半功倍地传授语法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积极的学习体验;营造适度轻松的学习氛围,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效率;集中讲授与穿插讲解相结合,是教师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切实为学生着想的体现。
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初探 第12篇
在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中, 教师一般习惯于拿着课本照本宣科地读、讲, 学生只好眼睛死盯着课本读、写, 课堂气氛沉闷枯燥、索然无味。很多时候, 有些老师就是把字典和资料上的东西直接搬到课堂上, 使得语法课晦涩难懂, 效率低下。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致, 而且也有碍于他们的发展。另外, 因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以及英汉语言表达习惯和规则的不同, 使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 久而久之, 语法的学习就成为一种负担, 语法的教学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 (situation) 主要指进行语言交际的外部的具体场合。因此, 在交际中构成语境 (context) 的依据是话语或文句意义所处的外部世界的特征, 所谓教学中的情境都是模拟的。而情境教学法, 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 结合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 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 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 让学生更多地感受英语 (feel English) 、说英语 (speakEnglish) 、用英语进行思维 (think in English) 、用英语的方式主导行为 (behave in English) 。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 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学生仿佛置身其境。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从而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因此情境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使用是十分必要, 也是十分有效的。如果我们在语法教学中能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共鸣, 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热情。
一、语法情境教学的方法
1. 用英语上课, 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曾指出, 只要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 而且能有办法理解语言的内容, 并去接受这些语言, 那就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应从第一堂课开始就用英语创设语言情境, 不能迁就学生。天长日久, 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借助情境理解英语”的习惯。
2. 利用身边的资源创设直观的情境
利用课堂现有的资源去创设情境, 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故意编造一些“插曲”或运用实物,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认识客观实物。例如:在讲到none和nothing的区别时, 我会拿起学生桌子上的空杯子问“What’s in the cup?”学生回答“Nothing.”接着再问“Is there any water in the cup?”学生回答“None.”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问句的不同, 第一个问句没有限制范围, 第二个问句有限制范围water, 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结论, 当没有限制范围时, 用nothing;而有限制范围时, 用none。再例如讲到require的用法时, 我提问“What doesour head teacher require us? ”由于谈到了他们的班主任和他们亲身的体会, 学生们畅所欲言, 说出了“Our headteacher requires us to study hard.”;“Our head teacher requires us not to go to the toilet during the class.”;“Our head teacher requires that we should go to school on time.”等句子。这几个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句子就很好地呈现了require的用法。接着我又问“Can you meet his requirements?”学生们齐声回答“Yes, we can meethis requirements.”这样名词requirement的用法也同时被学生掌握了。
3. 利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情境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图片、实物、卡片、幻灯、录音、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的使用等, 都可以增强英语教学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学习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所以多媒体能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学习和掌握语法。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声、像、图、文并茂的英语环境, 让学生利用这些设备和教具进行视、听、说活动, 十分有助于学生在一个尽可能形象生动和近似真实自然的语境中学好英语。
例一:很多学生不能区分hurt、harm、wound和injure的区别, 我在投影上打上了这几张图片。
通过对图片的直观印象,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hurt可指“伤了人的自尊心和感情”;harm指“危害, 使人受伤害”, 常用于抽象事物;wound主要指枪、刀、剑等武器对身体造成的创伤;injure尤其指事故中的伤害。
例二:在教授wherever和whatever用法时,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著名歌曲“I am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的高潮部分, 让他们根据歌曲填词“________ you go, _________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_________ it takes or how my heart breaks,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学生一边欣赏优美的歌曲, 一边写上了“wherever, whatever, whatever”这几个词。然后跟着歌曲哼上几遍, wherever和whatever用法便记得很牢了。
4. 利用上下文语境, 创设连贯的情境
学生通过上下文连贯的语境来学习语法, 可使语言形式操练和语境有机结合, 较好地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整体性, 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深化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又能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当讲解的一系列短语、、和时, 给出下列语境来填入适当的词组“We were beginning the meeting when an honoured guest was (1) _______________ . She was from Tokyo.Just before she was here, she (2) _____________ the People’s Great Hall. Meanwhile, she was invited to (3) ____________ at an important science meeting there. It was said that she was good at (4) ____________ herknowledge.”学生通过语境的描述很快得出第一空填showed in, 第二空填was showed around, 第三空填show up, 第四空填showing off, 并在连贯的情境中记住了四个词组的用法。
5. 用游戏或实物创设体验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良好的体验情境, 可以使教学更为直观, 同时引发学生积极体验的动力, 而游戏或实物是体验的很好方式。例如:一次上课天色较暗, 而学生又拉着窗帘, 正好讲到draw back这个词组, 我对坐在窗户旁的同学说Would you please draw back the curtain?他立即起身拉开了窗帘, 一个小小的动作既活跃了课堂氛围, 又让学生轻松的记住了draw back的用法。再如:在讲到味道的一系列形容词时, 我把糖水、盐水、咖啡、醋等带到了课堂, 让学生品尝并说出Sugar is sweet. Salt is salty. Coffee is bitter. Vinegar is sour.的句子。学生在体验中轻松地记住了单词。
6. 利用任务活动创设有效的情境
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特点, 任务型教学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以完成任务为动力, 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如果能运用任务型教学来教授语法, 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加深学生学习的认识和体验, 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到more than这个词组的用法时, 我让学生四人一组用more than造句来体现它的不同意思。经过学生充分的讨论, 有一组学生给出了这样一组句子“Our English teacher is more than our teacher. She is also our friend./There are more than 50 students inour class./I’m more than happy to help you when you are in difficulty.”学生在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的同时, 就学会了more than的一系列用法。
二、语法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创设情境和语境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的同时也应注意几个问题:
1、情境要有实际性。在创设具体的情境时, 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 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而过分追求情境;情境要切合教材内容的实际, 情境创设一定要紧扣教材, 难易要适中, 长短要恰当, 生词量要少, 做到不脱节、不扯远, 通过情境教学达到复习旧知识、教授新知识的目的;情境要切合语言交际的实际, 情境是语言交际的具体场合, 没有情境便没有语言交际活动, 反之, 没有语言交际活动, 情境就失去了意义。因此, 情境创设要促进交际双方相互理解和表达思想, 激发交流思想的愿望和爱好。这就要求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 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 寻求答案, 分辨正误。
2、情境要有趣味性。兴趣, 在人们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是入门的向导, 是学好英语的决定因素, 培养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基础。如果老师能保持语法课堂的趣味性, 那么学生也会兴趣盎然, 积极学习。例如:利用实物, 身边资源和多媒体等都是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做法。
3、情境要有灵活性。因课堂变化的不确定性, 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设, 根据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情境创设。例如:一次在教授as引导方式状语从句时, 我本来准备了Leave the books as they are./Leavethe room as it is.等例句。但就在这个时候, 班上一位上课特别喜欢照镜子的男生又在偷偷照镜子而分心, 我喊起了他, 对他说“You are handsome as you are.”并且让他模仿造一个句子。一个小小的情境创设对他既是一个善意的提醒, 又及时地将他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来。
4、情境要有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创设不仅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带着急于探究知识的热情去积极思考, 达到促进知识理解、提升思维能力的目标。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 以期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 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启发性可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 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 以点拨来激活思维, 充分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启发性还体现在教师对难度的把握上, 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 教师可以适当给他们以提示, 启发并鼓励他们,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在讲授prepare这个词的用法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The final examination iscoming. What are you doing now?”有学生回答“I am preparing for the examination.”于是我接着问“The final examination is coming. What should the teacher do?”学生回答“The teacher should prepare the students for the examination.”然后我又问“Are you well prepared for the examination?”有学生回答“Yes, I am well prepared forthe examination.”也有学生回答“No, I am not well prepared for the examination.”通过老师的一步一步启发, 学生们在情境中掌握了prepare for sth; prepare sb. for sth.、be well prepared for sth.等prepare的常见用法。
三、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