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蛋白质与营养平衡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蛋白质与营养平衡(精选6篇)

蛋白质与营养平衡 第1篇

蛋白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 它参与机体组织的基本构成, 维持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 与人体运动能力有关的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正常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0.8g/kg体重, 运动员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一般人群的2~3倍[1]。膳食是人体蛋白质的基本来源, 但普通膳食蛋白的质量已不能满足当今竞技体育对运动员体力和体能的要求[2]。近十年来, 一种高生物利用效价的蛋白质——乳清蛋白作为运动营养食品已广泛应用于专业运动队和健美人群。本文从功效成分、生物学功能、营养特点和作用、运动营养应用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乳清蛋白的研究进展。

1 乳清蛋白简介

乳清蛋白是利用现代生产工艺由牛奶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 牛奶中87%是水, 13%固体, 固体当中37%是乳糖, 30%是脂肪, 27%是乳蛋白, 6%是矿物质。而乳蛋白中只有20%是乳清蛋白, 80%都是酪蛋白。乳清是牛奶生产干酪时所得的一种副产品, 它经过澄清、超滤、二次过滤、干燥等过程后就得到乳清蛋白浓缩物 (W PC) 。乳清蛋白的胆固醇、脂肪和乳糖含量低, 易消化, 易吸收, 与其它蛋白质比较, 具有最高的生物利用价值。

2 乳清蛋白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

乳清蛋白的基本成分同牛奶, 但各成分比例不同。依过滤程度不同, 蛋白浓度从30%~80%不等, 而分离乳清蛋白 (W PI) 的蛋白含量则高达90%以上。乳清蛋白主要由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牛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组成, 此外还含有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微量成分, 包括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溶菌酶、酪蛋白巨肽、脂肪球膜蛋白、生长因子等。正是这些成分提供了乳清蛋白卓越的价值。

3 乳清蛋白的营养特点和作用

3.1.1完全天然的蛋白质乳清蛋白是完全天然的蛋白质, 含有每天饮食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 以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体质。

3.1.2支链氨基酸丰富乳清蛋白是支链氨基酸的丰富来源, 是目前所知的含支链氨基酸水平最高的天然食物。乳清蛋白提供机体支链氨基酸, 以补充和修复、重建瘦体组织, 缓解肌肉组织的疲劳。

3.1.3亮氨酸的来源乳清蛋白是必需氨基酸亮氨酸的来源。亮氨酸在运动员的肌蛋白合成和肌肉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 在饮食中摄入高水平亮氨酸者, 可以获得更多的瘦体组织和更少的脂肪。

3.1.4可溶性并易吸收乳清蛋白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小, 具有可溶性、易吸收和高吸收效率的特点, 被认为是快速给肌肉提供营养的理想蛋白质。

3.1.5维持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乳清蛋白通过提高谷胱甘肽水平, 从而帮助运动员维持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乳清蛋白可以使运动员身体保持健康, 并使其运动水平能达到最佳状态的保证。

3.1.6促进氧合作用和抗自由基乳清蛋白可以促进机体氧合作用和对抗自由基。乳清蛋白中的乳铁蛋白是转铁蛋白家族中的一员。转铁蛋白是产生能量和调控红细胞、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物质。运动员如通过补充铁剂, 有引发含铁血黄素蓄积症的危险。乳铁蛋白可以作为铁的补充剂, 添加到运动配方中, 以促进机体氧合作用而无不良反应。乳铁蛋白作为抗氧化剂与铁结合, 以阻止铁参与自由基的形成[3]。

4 乳清蛋白的运动营养中的应用

4.1 乳清蛋白的运动营养价值

理想的运动蛋白质应满足这些标准: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平衡良好;

支链氨基酸含量丰富;

脂肪胆固醇含量低。

乳清蛋白完全具备了上述优点。蛋白质消化校对氨基酸评分 (PDCAAS) 法测定蛋白质质量的原理是基于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的, 其原则是近似的氮组成、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及实际消化吸收率。根据这一方法, 乳清蛋白的生物利用价值比许多其他高质量的膳食蛋白如蛋、牛肉和大豆都要高。

4.2 乳清蛋白与自由基

乳清蛋白中的α-乳白蛋白、牛血清蛋白、乳铁蛋白富含胱氨酸残基, 能安全通过消化道和血流, 进入细胞膜, 还原成两个半胱氨酸, 合成G S H, 维持细胞和组织G SH水平, 从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提高肌肉耐力和作功能力及延缓疲劳的发生。

4.3 乳清蛋白与免疫能力

谷氨酰胺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过程中的重要底物, 高速利用谷氨酰胺生成嘌呤和嘧啶核苷酸有利合成更多的DN A, 使免疫细胞增殖加速。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期血糖降低, 此时谷氨酰胺主要参与糖异生以维持血糖浓度, 谷氨酰胺不能满足免疫细胞的需要, 这是运动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乳清蛋白富含谷氨酸等谷氨酰胺前体物质, 为糖原异生提供原料, 维持谷氨酰胺水平, 保护免疫细胞功能。此外, 乳清蛋白中的乳铁蛋白和球蛋白都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4.4 乳清蛋白与中枢疲劳

中枢疲劳理论认为:在耐力运动过程中, 当肌糖原、肝糖原大量消耗时, 血中的支链氨基酸也降低, 游离色氨酸水平升高, 大量色氨酸进入脑屏障转变为5-羟色氨, 后者可抑制中枢兴奋性, 产生嗜睡和疲劳的感觉。乳清蛋白含有丰富的支链氨基酸, 可以阻断色氨酸的转运, 延缓疲劳的产生。

4.5 乳清蛋白与肌肉做工能力

乳清蛋白增加运动肌肉做工能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易消化的优质蛋白——为提供额外能量, 节约体内蛋白质, 减少肌蛋白分解。

(2) 赖氨酸、精氨酸含量高——刺激合成代谢激素或肌肉生长刺激因子的分泌和释放, 刺激肌肉生长和脂肪降低。

(3) 提供G SH等抗氧化剂, 保护肌细胞膜、肌浆网、线粒体等结构, 延缓肌肉疲劳产生。

(4) 富含支链氨基酸, 其中亮氨酸及其氧化代谢物可抑制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 减少肌蛋白分解。

5 结语

综上所述, 乳清蛋白具有很好的运动营养价值。运动员对乳清蛋白的摄入量依据总热量、体重、训练时期而定。在剧烈运动和恢复期, 可以把乳清蛋白摄入量提高到蛋白总摄入量的50%, 作为基础营养补充, 每天摄入20g左右的乳清蛋白就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它的益处。

目前, 国外市场上有很多采用乳清蛋白作为蛋白质来源的运动营养食品, 而国内才开始起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乳清蛋白就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乳清蛋白运用于不同项目、不同人群的报道较少, 与运动能力提高的具体关系还不是很清楚, 有待于体育科研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摘要:当今竞技体育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 普通膳食蛋白质的质量已不能满足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乳清蛋白是一类利用先进工艺从牛奶中提取的蛋白质, 它具有很高的生物学价值。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供长时间运动时骨骼肌的能量供应;促进蛋白合成和肌肉增长;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延缓中枢疲劳。乳清蛋白是一种理想的运动营养食品, 它在运动营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乳清蛋白,运动,营养

参考文献

[1]冯美云.运动中特殊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补充[R].运动员体能恢复与运动营养培训班讲义.2002:35-53.

[2]Lemon PW:Do Athletes need more dietary protein and aminoacids[J].Int Sports Nutr1995:5s39-61.

蛋白质与营养平衡 第2篇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新基础教育”理论,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她致力于重建一种课堂教学新理念,让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课堂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生命价值,在这种研究倾向推动下,有幸观摩了我校老师展示的一节校级公开课“蛋白质的代谢与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让人耳目一新,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这节公开课中,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而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教师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规律,遵循新陈代谢的轨迹,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完整、和谐的境界。鉴于生物课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与阐释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和展示。

1、激发兴奋点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以此为中介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上课伊始,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把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忆,并顺利地导入新课当中,足见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激发思考,提出假设引导分析,自学导读师生交流,练习巩固。其中问题探究,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可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的交流,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及时激励和点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2、播种知识点:

教师教学时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全部教学内容,而是激活与播种知识,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运用,促使学生智力的生成,通过蛋白质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向,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与联系,注重知识的深化与应用,通过讲解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使学生形成辨证统一的思想,建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通过营养与健康让学生联系当今健康教育与饮食研究的新进展,重视知识的提升与联想,同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制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课堂教学的魅力。如展示课件人体消化系统、蛋白质代谢过程、练习题。让学生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结合起来,从图形观察、认真思考、口头表述,让学生将静态知识与动态知识结合起来,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3、建立支架点

围绕学习主题,教师有意识地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设计成一个个知识框架。如将蛋白质代谢分为三个去路,再教会学生记忆必要的口诀,三大营养关系分为五个问题进行自学导读,然后将学生引入框架中让其进行探索,探索初,教师采用提问、演示等方法进行启发引导;探索中,教师适当提示,让学生探索、交流,达到对新知识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促进知识的生成。

4、培植生长点

在这节课中,教师尽力营造支持性、宽松性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尽可能的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增知,在探究学习中创新。但遗憾的是,因为是借班上课,分组讨论和自学导读时,设计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学生闪光点不多,因时间紧,讨论交流没有充分展开拔高,课堂预期的效果不佳,学生参与面不广,气氛较沉闷。

5、授课中教师的闪光点

这是一节务实、扎实的课,老师基本功过硬,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敏感性强,善于捕捉各种教育机会,多媒体课件制作科学严谨,起到了为教学服务的辅助作用。教师课堂语言清晰,声音宏亮,节奏感强,教态自然,亲切、从容,课堂上有多处师生真实人格的彰显与张扬,因此,整个课堂展示出了老师与部分学生智慧的闪现,创新的共鸣。

听课后教学反思:

1、授课内容反思

本节课内容涉及过多,但难点“三大营养物质关系”突破不够,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图形变化,思维能力)试题,我校学生以往得分偏低,应引起重视。

2、课堂评价反思

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还嫌不足,比如,有一男生两次回答问题,一次比一次好,说明该生善于探索,且知识面较宽,善于积累等等,还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都要及时准确点评,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不断促进和强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真正落实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3、今后课堂教学建议

建议今后应继续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让课堂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

4、教学反思的激发

高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进行了试教,主动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享同事对教学的理解,直面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寻找最佳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对策,上公开课后,与我校生物教师交流,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客观梳理自己的教学思绪,这种意识的反思推动了教师更深层的思考与学习,促使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不断发展,引发的专业体验就会进一步激发教师敬业精神,促进教师人生价值和生命的实现。

蛋白质与营养平衡 第3篇

根据蛋白质来源不同,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含动物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各种蛋类、肉类、鱼虾、乳类等。这类食物中所含蛋白质多为优质蛋白质,因为它们较易被消化吸收,而且含有较多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必需氨基酸”。植物蛋白质的结构与人体自身蛋白质相差较远,含植物蛋白质的食物有豆类、豆制品及某些可食的果仁、粮食、水果、蔬菜等。

食物蛋白质在胃肠道的各种蛋白酶类作用下逐步水解成氨基酸,最终在小肠中吸收。

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根据年龄、性别、生理情况及劳动强度而定。通常,成人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10%~15%,约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8~1.2克,并应保证一定比例的必需氨基酸的摄入。糖尿病病人由于体内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消耗量大,因此应适当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含量,其中至少有1/3的优质蛋白质。对于有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由于高蛋白饮食可加重肾小球病变,因此应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并以动物性蛋白质代替植物性蛋白质。具体为:无微量蛋白尿者每日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量应>1.0—1.2克,有微量蛋白尿者每日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量应<0,8克,肾功能异常者每日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量应<0.6克。

蛋白质与营养平衡 第4篇

野生宽鳞多孔菌(Polyporus squamosus),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野生宽鳞多孔菌种。它分布广泛,在北美、澳洲、亚洲和欧洲均有发现,主要生活在硬木树种林中,子实体直径为8~30cm,厚度可达10cm,颜色为黄色至棕色,上面有格状纹路。背面具典型的多孔菌属特点,由紧密排列的管子组成,管子长度为1~12mm。柄粗而且短,长度可达5cm,是木栖腐生的中型菇类,可食用[1]。目前科学家对野生宽鳞多孔菌的研究尚浅,其人工驯化与品种选育等工艺尚未见报道。

本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对野生宽鳞多孔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并与营养价值较高、食用范围较广的香菇和杏鲍菇进行对比,为野生宽鳞多孔菌的人工驯化、品种选育及其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样品

野生宽鳞多孔菌(Polyporus squamosus)由山东省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提供。

1.2 方法

(1)样品处理:将供试样品放入60℃烘箱6h,烘干后取出,用台湾鑫田6202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子,放入干燥器内备用。

(2)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用FOSS2100凯氏定氮仪测试,蛋白质换算系数为6.25[2]。取样品约0.5g于消解管中,加入10mL浓硫酸,加入5g Na2SO4和0.5g CuSO4,转动消解管,使酸与样品充分混合,420℃加热1h,待到样品消解为透明亮绿色,自然冷却。加入2~3滴的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已标定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馏出液,使其由蓝绿色变为红紫色。记录所用的盐酸体积。空白试验:消解样品时,应用蔗糖做实验室程序空白,样品中总氮的计算公式为:N=[(V-V0)×CHCl×14]/[m×(1-WH2O)]式中:V:滴定试液时所用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滴定空白时所用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CHCl: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14:氮原子的摩尔质量;m:样品质量(g);WH2O:样品含水率(%)。

(3)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将待测样品置于6 mol·L-1盐酸溶液中,密封后放入干燥箱,110℃水解24h,用日立8900型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由于采用酸水解法色氨酸不稳定,未测),测试依据为GB/T18246-2000。化验分析委托青岛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

1.3 营养价值评价

化学评分(CS):采用FAO的方法进行化学评分[3]。

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和营养指数(NI):采用Bano等[4,5]的方法进行测定和评分。

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AA)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根据朱圣陶等[6]的方法确定。

数据计算公式:

式中:Ax为试验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mg·g-1);As为FAO评分模式相同氨基酸含量(mg·g-1);A(EGG)为鸡蛋蛋白模式相同氨基酸含量(mg·g-1);n为比较的必需氨基酸个数7;A、B…I为实验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mg·g-1);AE、BE…IE为鸡蛋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mg·g-1);PP为样品蛋白质的百分含量(%)。

氨基酸比值系数(RCAA)=氨基酸比值/氨基酸比值的均数

式中:CV=标准差/均数。

现代营养学研究认为,不仅必需氨基酸的不足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必需氨基酸过剩同样也限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因而提出了氨基酸平衡理论[7]。食物中蛋白质EAAI的RCAA越分散,表明这些EAAI在氨基酸平衡的生理作用方面所提供的负贡献越大,即RCAA越大,SRCAA越小,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越差,SRCAA越接近100,其营养价值相对较高[8]。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生宽鳞多孔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宽鳞多孔菌的氨基酸分析结果见表1,该食用菌氨基酸种类完全,必需氨基酸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5.51%,所占比例较高,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E/T含量40%[9]。由于采用酸水解法,色氨酸不稳定,本文不对色氨酸进行分析讨论。

表2列出了野生宽鳞多孔菌、香菇[2]、杏鲍菇[2]三种食用菌的必须氨基酸组成及FAO/WHO模式和标准鸡蛋蛋白模式的组成。野生宽鳞多孔菌的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杏鲍菇持平,但两者均低于香菇,其中,野生宽鳞多孔菌的赖氨酸含量最高,而香菇和杏鲍菇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亮氨酸。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三种食用菌的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本文对这三种食用菌的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和营养指数等指标进行了数据对比。

mg·g-1

2.2 野生宽鳞多孔菌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与化学评分

从表3中可以看出野生宽鳞多孔菌、香菇和杏鲍菇的氨基酸评分分别为0.40、0.69和0.29,野生宽麟多孔菌的氨基酸评分比香菇低,但比杏鲍菇高。从表4中可以看出野生宽鳞多孔菌、香菇和杏鲍菇的化学评分分别为0.79、0.69和0.45,野生宽鳞多孔菌的化学评分高于香菇和杏鲍菇。值得注意的是,野生宽鳞多孔菌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亮氨酸,而香菇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杏鲍菇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

2.3 野生宽鳞多孔菌的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和营养指数

必需氨基酸指数体现了待测蛋白中全部必需氨基酸相对于标准鸡蛋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比率,数值越高说明食物蛋白质质量越高;生物价数值越高,说明该蛋白质被消化后的利用率越高;而营养指数则综合考虑了蛋白质的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因而评价更全面和准确。通过表5数据对比可以发现,野生宽鳞多孔菌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和营养指数均比比香菇低,比杏鲍菇高,居第二位。

2.4 野生宽鳞多孔菌蛋白质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

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通过各种必需氨基酸偏离氨基酸模式的离散度来评价蛋白质的质量。从表6可以看出野生宽鳞多孔菌、香菇和杏鲍菇蛋白质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77.30、73.22和62.14,野生宽鳞多孔菌得分均高于香菇和杏鲍菇得分,这说明野生宽鳞多孔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模式氨基酸较接近,对氨基酸平衡所做的贡献也较大[6]。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几项评价指标,结果见表7。从表中可以看出,在3种参比食用菌中,野生宽鳞多孔菌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居第1位,其他指标均居第2位。其中野生宽鳞多孔菌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说明野生宽鳞多孔菌具有良好的风味和口感。综合评价,野生宽鳞多孔菌的营养价值应该在香菇之下,杏鲍菇之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价值,为日后野生宽鳞多孔菌的人工驯化、品种选育及其产品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目前对野生宽鳞多孔菌的人工驯化、品种选育及其产品开发尚未见报道,本次实验首次进行了野生宽鳞多孔菌蛋白质营养评价与分析,并与香菇、杏鲍菇进行了营养价值对比,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技术和设备原因,本实验未进行色氨酸的数据测量,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且野生宽鳞多孔菌子实体的其他营养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评价方法,对野生宽鳞多孔菌(Polyporus squamosus)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并与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等高营养价值食品的蛋白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生宽鳞多孔菌含有人体所需的9种必需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分别为0.40、0.79、77.30、40.02、31.92、11.98。在3种参比食用菌中,野生宽鳞多孔菌蛋白质CS、SRCAA居第1位,其他指标均居第2位。综合评价野生宽鳞多孔菌的营养价值应该在香菇之下,杏鲍菇之上,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关键词:野生宽鳞多孔菌,蛋白质,氨基酸,营养评价

参考文献

[1]Yang G L,Xue H B.The professional manual of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M].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2002:235.

[2]陈巧玲,李忠海,陈素琼,等.5种地产食用菌氨基酸组成比较及营养评价[J].食品与机械,2014,30(6):43-46.

[3]FAO.Amino acid content of foods and biological data on proteins[J].Nutr Stud,1970,(24):5-6.

[4]Bano Z.Pleurotus mushroom as a nutritious food[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82:363-380.

[5]李怡彬,沈恒胜,汤葆莎,等.灰树花与白灰树花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71-76.

[6]朱圣陶,吴坤.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氨基酸比值系数法[J].营养学报,1988,10(2):187-190.

[7]翁德宝,黄雪方,杨基楼.四种南京地产栽培野菜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287-291.

[8]彭智华,龚敏方.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及其在食用菌评价上的应用[J].食用菌学报,1996,3(3):56-64.

反刍动物乳蛋白合成与营养调控 第5篇

1 乳蛋白合成

1.1 乳中蛋白的组成

普通牛奶的乳蛋白、乳脂肪和乳糖的含量分别为3.2%、3.9%和4.6%。乳中所含氮的95%为真蛋白质, 其余5%是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其中有尿素、氨、氨基酸和肌酸等。

牛乳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成。其中酪蛋白的含量高达80%左右。各种蛋白占总酪蛋白的百分率不同, 如牛乳αs-酪蛋白占总酪蛋白的45%~55%;β-酪蛋白占25%~35%;к-酪蛋白占8%~15%。乳清蛋白约占全乳蛋白的18%~20%, 由β-乳球蛋白、α-乳清蛋白、血清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组成。其中β-乳球蛋白是牛乳乳清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质, 含量最高达9.7%。乳蛋白就整体而言, 富含必需氨基酸且配比适宜, 比自然界中任何其它天然食物都多, 但酪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却不多。

1.2 乳蛋白的来源

牛乳中90%以上的蛋白质是在乳腺中由氨基酸从头合成。乳腺组织的上皮细胞可以从头合成蛋白质, 其原料主要来自血液中游离氨基酸。乳腺从血液中吸收的游离氨基酸大部分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而另外一小部分非游离氨基酸则以肽的形成合成乳蛋白质。

乳中有5%~10%的蛋白质不是由乳腺自身合成的, 而是来源于血液, 如血浆清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在泌乳初期, 初乳中含有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就母羊而言, 每升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高达100多克, 而常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初乳。另外, 不同种别的动物, 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的种类不同, 如在牛的初乳中, 主要是Ig G, 其次是Ig M和Ig A。在分娩时期, 血液中大量的Ig G向乳腺组织转移, 汇集在腺泡周围, 随着泌乳的启动, 初乳腺上皮细胞吸收, 随其它乳蛋白一同分泌进入腺泡腔。免疫球蛋白从血液转入到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过程与上皮细胞基底膜上的Ig G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有关。

2 乳蛋白合成的营养调控

2.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瘤胃和组织代谢的主要能量物质, 为乳中蛋白质的合成提供碳架。不同结构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对乳蛋白的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不同, 淀粉型精料比纤维精料在提高乳蛋白含量和产量上效果更好, 并且只有当基础日粮的能量不足或谷物水平较高 (80%) 时, 碳水化合物的类型才会对乳成分产生影响 (Wilks等, 1991;Aston等, 1994;Smoler等, 1995;Maye和Deherty, 1996, Lykos等, 1997) 。研究发现, 提高瘤胃内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率, 则对奶牛的产奶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 乳腺的血流量和血中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提高; (2) 血中必需氨基酸和大部分非必需氨基酸的动静脉差及乳腺对氨基酸的抽取效率降低; (3) 乳蛋白的含量和产量提高; (4) 乳腺氨基酸的吸收和产出变化不大。随后Keady等 (2000) 和Phipps等 (2001) 报道, 提高日粮中淀粉的含量, 则乳蛋白的含量提高 (3305 g/l) , 乳脂率有所下降。说明淀粉的采食量与乳蛋白浓度呈正相关 (r2=0.96) 。Castillo等 (2000) 和Kebreab等 (2000) 做了类似的实验, 结果发现淀粉型精料明显具有提高乳蛋白含量的潜力。淀粉型精料对改善乳蛋白含量的效果优于纤维型精料。

2.2 蛋白质

关于奶牛日粮供给蛋白质对乳蛋白合成调控的研究多集中在控制日粮蛋白质水平和瘤胃不可降解蛋白水平上 (NRC, 2001) 。而有关乳蛋白合成的蛋白质营养调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Emery等 (1978) 报道, 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同乳蛋白浓度存在正相关, 日粮蛋白质水平每增加1%, 则乳蛋白浓度提高0.02%。然而, Sporndly等 (1989) 研究的结果恰恰相反, 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与乳蛋白浓度关系不大。Metcalf等 (1996) 通过饲喂三种含不同水平粗蛋白的日粮 (11%、15%、20%) , 结果发现含粗蛋白水平的提高, 供给乳腺的必需氨基酸量、乳及乳蛋白的产量都明显提高。说明氨基酸组成良好的高蛋白日粮可明显提高乳腺对必需氨基酸的吸收, 改善乳腺乳蛋白的合成能力。Metcalf等 (1996) 向日粮中添加用甲醛处理过的大豆, 使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由11.3%提高到15.4%和20.1%。结果发现随着日粮中粗蛋白含量的增加, 动脉血中氨基酸的供给量增加 (5.5、7.1、8.2mmol/min) 但日粮氮的转化效率有所下降, 对乳腺组织必需氨基酸的吸收速度无明显影响。Metcalf的研究结果说明, 提高乳腺组织的氨基酸供给, 并非一定能提高乳腺组织对氨基酸的吸收, 乳腺细胞的氨基酸的转运能力可能也是乳蛋白合成的限制因素。Wright等 (1998) 向奶牛日粮中添加羽毛粉和血粉等过瘤胃不可降解蛋白, 结果提高了乳蛋白合成的氮的利用率和乳蛋白产量。Bach等 (2000) 设计了不同的粗蛋白水平 (15%和18%) , 不同的小肠食糜氨基酸的构成 (接近或与酪蛋白有较大差异, 分别以H和L表示) 的四种日粮, 结果表明饲喂H型日粮乳腺组织对总氨基酸的吸收速度、产奶量和乳蛋白产量较高, 15H日粮的乳蛋白合成的氮利用率较高达到33%。Bach的实验结果说明存在一个理想的乳腺氨基酸供应模式, 使乳腺的蛋白质合成和氨基酸利用效率达到最优化。2.3氨基酸最近研究表明, 氨基酸构成较之日粮蛋白质含量对乳腺乳蛋白合成的影响更大 (Schwab等, 1993) 。多数补充限制性氨基酸的试验均使奶牛的乳蛋白产量甚至产奶量和饲料氮转化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Nocek等, 1999;Sniffen等, 1999a, 1999b) 。故此, 研究者对乳蛋白合成的氨基酸营养调控进行了大量研究, 目前主要集中在乳蛋白合成的限制性氨基酸的确定上。已有的研究表明, 泌乳奶牛的限制性氨基酸受泌乳阶段与饲粮组分的影响, 多数日粮条件下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苏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Muephy和Q, Mara, 1993) 。蛋氨酸和赖氨酸通常被认为是以玉米为基础日粮的限制性氨基酸 (Rulquin等, 1993) , 而对欧洲地区普遍采用的牧草+谷物日粮来说, 则限制性氨基酸Leu (Thomas, 2001) 。Robinson等 (1995) 指出, 给缺乏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奶牛日粮提供相应的瘤胃保护性氨基酸, 可提高乳及乳蛋白的产量。Xu等 (1998) 于产前3~8周在玉米酿酒糟饲粮的基础上, 给奶牛补饲不同水平的瘤胃保护性赖氨酸和蛋氨酸, 结果补饲组乳蛋白产量明显高于未补饲组。Rulquin和Delaby (1997) 给能量摄入量不同 (正常或低于正常) 的奶牛, 补饲21 g/d瘤胃保护性蛋氨酸均明显提高了乳产量和乳中真蛋白及酪蛋白的含量和产量。Piepenbrink等 (1996) 给低蛋白 (14%) 奶牛饲粮分别添加不同水平 (0、0;35、11;10、22;106、33 g/d) 的瘤胃保护性赖氨酸和蛋氨酸, 结果各组的产奶量与乳蛋白的含量和产量均无明显差异。这表明奶牛采食低蛋白日粮时, 除赖氨酸和蛋氨酸外仍有其他养分限制乳蛋白合成。Nichols等 (1998) 通过向缺乏赖氨酸的膨化玉米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性赖氨酸和蛋氨酸, 结果发现乳及乳蛋白产量提高。Misciattelli等 (2003) 向缺乏赖氨酸的奶牛日粮提供相应的瘤胃保护性赖氨酸和蛋氨酸, 则提高了乳脂及乳蛋白的产量和氨基酸的利用率, 但为乳蛋白合成的可吸收氨基酸的利用率没有改善。国内王运享等 (1995) 报道, 给奶牛饲喂瘤胃保护性赖氨酸和蛋氨酸比非保护型及对照组均显著提高乳产量, 但在乳蛋白含量上三种日粮都无明显差异。

2.4 烟酸

蛋白质与营养平衡 第6篇

关键词:腹膜透析,CRP

临床治疗中, 营养不良是常见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同时也作为评定腹膜透析患者预后不良反应的主要评定标准之一。CRP是炎症标志物, 可以反映透析患者的炎症状态, 近年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能在贫血、营养不良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根据我院腹膜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做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院腹膜透析患者22例临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检测其C-反应蛋白 (CRP) , 血红蛋白 (Hb) , 三酰甘油 (TG) , 总胆固醇 (Tch) , 血肌酐 (Scr) 及白蛋白 (Alb) 的水平。根据CRP水平将其分为CRP>8mg/L和CRP≤8mg/L两组, 并观察两组CRP水平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其中男性18例, 女性4例, 平均年龄51.41 (27~77) 岁, 平均腹膜透析时间15.91 (3~48) 个月, 所有患者均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 葡萄糖浓度为1.5%、2.5%、4.25%。两组患者均病情稳定。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2例, 糖尿病肾病5例, 高血压肾病5例。

1.2 方法

测定患者CRP值时, 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评测, 然后将评测结果与正常参考值进行对比, 检测三酰甘油、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白蛋白、血肌酐时, 采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通过CRP检测结果, 将CRP值不超过8mg/L的患者列为正常组, 一共11例, 超过8 mg/L的患者为升高组, 一共11例。分别比较CRP与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肌酐及白蛋白之间的关系。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

2 结果

2.1 血浆CRP>8 mg/L患者的血红蛋白, 白蛋白均低于CRP≤8 mg/L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2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呈现明显负相关 (P<0.05) , 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肌酐水平没有呈现明显相关 (P>0.05) 见表2。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的炎症状态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炎症状态, 血浆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反应患者炎症情况的反应蛋白, 可以直观的体现患者在炎症状态下细胞因子产生的情况, 是慢性炎症最敏感并且具有一定特异性的指标[1]。腹膜透析患者出现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首先是由于患者肠道内部存在毒素、化学物质、AGE物质等导致患者体内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除, 潴留在患者体内;其次是患者肠道的屏障作用被无限削弱, 导致患者肠道毒素吸收量上升, 引发炎症;接着是患者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滑, 容易发生炎症与感染, 最后是患者腹膜暴露于含增塑剂的透析液中可激发慢性炎症状态[2]。炎症引起胰岛素抵抗, 炎性因子加速蛋白质分解, 抑制下丘脑食欲。升高表达的C反应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抑制了肝脏对白蛋白的信使RNA的表达, 减少白蛋白的合成[3]。炎症加重红细胞的破坏, 降低骨髓对EPO的敏感性, 干扰铁代谢, 最终导致贫血加重。

由此可见, 微炎症使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恶化,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治疗中, 营养不良是常见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同时也作为评定腹膜透析患者预后不良反应的主要评定标准之一。CRP是炎症标志物, 可以反映透析患者的炎症状态, 近年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能在贫血、营养不良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 血浆C-反应蛋白是微炎症状态较好的预测指标, 在患者的营养不良及贫血中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Rohde LE, Hennekens CH.Reference interval for serum C-reactive prote in healthy blood donors usinghe Dabe Behring N Latex CRP mono assay[J].Scand J Clin Lab Invest, 2000, 60 (1) :37-43.

[2]管红斌, 恒文穆, 吕路, 等.腹膜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关系[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 21 (6) :739.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