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方式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精选6篇)

对外汉语教学方式 第1篇

四平地区---四平社会班—74号唐著文

教学法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态势语方式的运用

姓名:唐著文、学号:74号 地区:四平地区、培训班级:四平社会班

四平地区---四平社会班—74号唐著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态势语方式的运用

摘要:态势语是指人们为传情达意的需要而做出的种种姿态、表情、手势等,因而它又叫无声语言或人体语言。在日常的表达中,态势语言可以使说话者更加引人注目、富于吸引力。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正确运用态势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将知识化难为简、拓宽知识的传播渠道。

关键词:态势语;身体动作;交流;课堂教学

态势语是指除有声语言之外,用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的身姿、手势、表情等,又称体态语,也叫做副语言。是一种非言语行为,是人们借助于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信息系统。态势语和有声语言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着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那么,何谓“姿态语”?它有什么功能、如何操作?它在对外汉语教学上又起到什么实际效果?本文从态势语的重要性和态势语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态势语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

一、态势语的重要性

这种语言类型既不是口头阐述,也不受书面撰写,而是教师以自己表情肢体语言来表意的一种教学语言。

态势语具有辅助传授知识功能。比如说,手势语,具有象形、指示、达意多种功能,既可以传递思想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渲染力。在讲课尤其是讲课文时,自然平缓的手势可以帮助教师陈述记叙类型文章,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升华议论文激昂扬的情绪,柔和而平缓的手势又可以反映抒情文的细腻的感情。又如目光语,辅助授课外,也起到情感上沟通的作用,表情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内心的思想、意图、情感及其他体验。帮助激活学生情绪,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果。在留学生教学中 ,特别是基础汉语的教学,教师运用得体、形象的态势语对理解语意、传递信息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教师的态势语还具有情感上的沟通作用。对于留学生来讲,学习汉语是一件比较困难、枯燥、难以理解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教师和蔼的表情 ,鼓励的目光 ,会使学生感到无比亲切从而产生信任感。教室目光与学生目光接触会使学生产生你在注意他的感觉。一个赞许的眼神,可以使那些在课上积极回答,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鼓励,使他们更加集中注意力,积极踊跃表现自己。这种贴心的沟通方式,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充满信心地习得汉语语言。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 ,只有建立好沟通的桥梁,教学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完成。

二、态势语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一)、语音教学

四平地区---四平社会班—74号唐著文

因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所以在一种语言的学习中,语音的学习过程是起始的环节。对于学习汉语来说,语音的学习是留学生一大难题,发音是否标准将直接影响到留学生汉语口语表达的效果,所以在语音教学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准确发音的能力和习惯。学习语音要从学习开始就要保证它的正确性,如同我们学习说话一样,启蒙老师对我们的语音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如果起始阶段形成了错误的发音,那么以后将及难纠正。

1、声调的教学实践

汉语中的四种声调对留学生来说无疑是语音学习中的难中之难,有的留学生学了很长时间都未能正 确区分四声。在日常口语中,有些发音常令人啼笑皆非,比方说“我很喜欢你的媳妇(西服)。”“你去那里(哪里)?”纠正这种声调的错误仅用语音理论来解释,既费时又费神。在教学时,教师不妨用手势动作的高低变化来指导学生区分阴、阳、上、去四声。

“声调手势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很管用。我们把一个人发音的相对音高用五度标记法表示:,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手势来指导学生的声调。额头部位相当于调值中的5度,腹部相当于调值中的1度,然后在此高度中分成四等份。这样,在指导学生声调练习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手势指挥学生练习声调阴阳上去的变化。

2、在声母韵母的运用上

在声母的学习中,运用口型态势语 ,告诉学生发双唇音 b、p、m 时双唇紧闭。但是学生往往会分不清楚p、b之间是否送气的区别,教师便可做适当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如:张开手掌放在嘴前面,让学生们发送气音p时,感受手掌有气流的冲击,而发b时,手掌就不会感受到气流,学生用这种方法反复练习,便会在轻松的心情下,更好的区分是否送气的声母。再者,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区分平翘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正确地掌握汉语发音,同样可以借助于手型,教师可以用手表示舌头,即伸平手掌表示平舌音zcs;用弯曲手型(掌心朝上,手指做弯曲状)来表示翘舌音zh ch sh。同时要求学生一边发音一边模仿做手势。

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教学,其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滑稽、夸张、适度的表演,让学生先笑出来,使他们原来的紧张心情得以缓解,压力得以减轻,让他们的学习过程像做游戏一样愉快地进行,从而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词汇教学

词汇的学习也是语言中的一大重点,如何帮助留学生扩大词汇量,如何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讲授词汇中,态势语应该恰到好处的辅助课堂教学,是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任务,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讲授 “酸”、“甜”、“苦”、“辣”、“咸” 这些味觉形容词时,表情语就可以作为一种授课被运用。在讲这些词的时候,对于留学生而言,可能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对词的理解不到位。此时教师便可以通过有声语言举例讲解的同时,将体态语引入到教学中,运用态势语中的表情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 如,讲解“辣”这个词,先从语法意义上解释,是留学生首先知道“辣”是用来形容一种有刺激性的味道,比如吃到辣椒时的感觉。这时表情语就可以大派用场。面部可

四平地区---四平社会班—74号唐著文

以作出被东西辣到时的表情,还可以一边伸出舌头,一边用手扇风。看到这个表情,留学生就会明白自己有什么样的感觉时会做这个动作,也就进而对“辣”这个字有了准确的了解。讲解其他这类型的形容词是也同样,教师可以以嘴部为中心,配合脸部其它器官的变化,做出尝到几种味道时的不同表现。而这些态势语都为学习生词作好了铺垫,这样学生在笑声中了解并记住了这些词。

结 语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中态势语是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加活跃,是学生相对容易地掌握知识,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我认为态势语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学习、掌握、研究的教学语言工具,而且对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有直接的帮助和借鉴意义。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应该重视学习态势语的学习和研究。多积累实践经验,对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姓名:唐著文、学号:74号

地区:四平地区、培训班级:四平社会班

四平地区---四平社会班—74号唐著文

对外汉语教学方式 第2篇

【中文摘要】离合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离合词以其复杂的特性,成为对外汉语教与学的难点,近年来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离合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立足于教材的综合研究还略显不足。所以本文选取了《桥梁》这部对外汉语精品教材,以《桥梁》主课文和副课文中的全部离合词为研究对象,以杨庆蕙编著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为参考,对离合词的性质、特点、用法及常见偏误进行了探讨,最重要的是对教材中所有离合词一一加以考察,旨在为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离合词的学习与运用中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在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关于离合词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了各家对离合词的观点。由于到目前为止,关于离合词的性质尚存在争议,所以本文也并不过多地纠缠于其理论层面,而主要以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落脚点和出发点进行研究。其次是对离合词的类型、用法特点和常见偏误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为本文的第二部分附录的编写提供了理论支撑。附录包含两个部分。附录一是《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的扩展度考察表,该表从13个方面对离合词“离”的情况进行了考察。附录二是《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的用法分析,从“离”、“合”两个方面着手,“离”采用了附录一考察表中的13种分离形态,“合”参考了杨庆蕙《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中列举的10种情况。关于离合词的理论探讨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将

其置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的某一个方面,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希望我们的研究对此有所裨益。

【英文摘要】The clutching word is a characteristic language phenomenon of Chinese language.The grammar of the clutching word is so complicated that it becomes a difficult part for scholar to teach and to learn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nalyzed and studied all the aspects of clutching word, it is not enough to study it just based on textbook.So a exquisite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for foreigner—“Bridge”is selected to be studied in this thesis.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 the main-text and the vice-text of“Bridge”are the object of study.In addition, the“Contemporary Usage of Clutching Words Dictionary”written by Yang Qinghui is chosen as the standard for the thesis.In this thesis, I state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 usage and the biased error of clutching words.What’s more, I analyzed the detail of each clutching word in“Bridge”aiming at helping Chinese learner who is in vantage level to study clutch words in a right way.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main text and appendix.In the main part, I focus on introducing the study history of clutching word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At the same time, I summarize the

different standpoints about it.So far, there is not an all-accepted definition of clutching words, so the practical use of i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is thesis, rather than the theory of clutching words.Then, I deeply discuss the type of the clutching words, its character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about it, which becomes the support theory of the appendix.The appendix includes two parts.Appendix One is a form of 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Bridge”, and the form is about the 13 aspects of“split”in clutching words grammar.Appendix Two is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 usage of 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Bridge”, and I start the statement from two sides– splitting and combining.”Splitting”is based on the 13 separate patterns in Appendix One.”Combining”is referred to the 10 examples given by the“Contemporary Usage of Clutching Words Dictionary”written by Yang Qinghui.We should do more study about the theory of clutching word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t also can be a good attempt to study it as one aspec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Hopefully, the thesis can help a lot in this kind of study.【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离合词 《桥梁》

【英文关键词】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utching words “Bridge”

【目录】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摘要5程7-8

一、绪论7-16

中文摘要4-

5英文

(一)对离合词的认识及发展历

(三)研

(二)关于离合词界定的争议8-11究概况,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1-1616-19

(一)动宾式16

二、离合词的结构类型

(二)动补式16-17

三、对外汉

(三)联合式17-18

(四)主谓式18-19语教学中离合词的用法特点19-231923-30成因25-27语30-31考察表31-4040-157

(二)“离”的用法19-2

3(一)离合词的偏误类型

(一)“合”的用法

四、离合词的偏误研究23-2

5(二)偏误的五、结

(三)教学策略和解决方法27-30附录

31-157

附录一:《桥梁》中离合词扩展度

附录二:《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用法分析参考文献157-160

汉语称谓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3篇

定位功能:职业称谓、职务称谓、本名称、亲属称谓、泛交往称谓。

表情功能:平称、尊称、蔑称、昵称。

定性功能:正式称呼、非正式称呼。

正如崔希亮所说,汉语称谓系统的细分,有助于本族语者和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适当得体地选择和使用称谓词语。

一、汉语称谓词语的特点

受传统文化与伦理的影响,汉语普通话的称谓区分与国外其他语言中的称谓词语相比,呈现出更加细致、周密的特点。

1. 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系统庞杂、名目繁细。

汉语的亲属称谓词语名目繁多、复杂多样,其语义功能非常细密,可以区分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男性与女性,甚至出生与死亡,已婚与未婚等不同的称谓。陈月明(1990)分析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特点时指出,汉语亲属词对长幼亲疏尊卑最为讲究,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系脉分明、宗族相别。诸多论著均认可这一分析,如苏新春(2006)在其《文化语言学》总结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的特点时,也遵循了上述分析原则。

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另一大特点是在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中称谓词语更加错综复杂。同一种亲属关系,在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之间,各地方言相互之间,所用名称大相径庭。如同样是称呼“父亲”,普通话称“父亲”或“爸爸”,河南平舆称“大(读阳平)”或者“大爷”、“大(读阳平)大”,福建大田称“大兄”,广东从化等地称“阿叔”等;而在汉语普通话中,“大爷”、“兄”、“阿叔”等都另有所指。

2. 职官(职务)称谓发达。

在汉语的社会称谓领域,职官(职务)称谓发达。就职务职称名称来看,所有的职务名称都可用来称呼。如中国人要在称呼中尊重人,就常把对方当作“官”来称呼,甚至出现了亲属之间官称化的现象,如在中国古代,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老爷”等。汉语称谓中此类词语的数量丰盈与使用的普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民族文化中崇尚“权威”的传统以及职官文化的成熟。

近现代社会以来,中国的职官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职官文化仍具有广泛的影响,职官称谓的使用仍十分普遍。除了政府机关、公务活动等必须使用职官称谓外,在商贸活动,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对担任一定职务的人,人们仍然习惯称呼对方的职官称谓以示尊敬。

二、汉语称谓词语的泛化

实际上,汉语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的界限并不很分明。如在同事或同学之间,汉族人要表现得亲近一些时,往往使用“大叔”、“大爷”等亲属称谓,而不像西方人用名字来称呼。现实生活中汉语称谓词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大量的原系亲缘关系的称谓转借挪移为一般的交际称谓。用亲属称谓词语称呼非亲属成员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亲属称谓的“泛化”。

亲属称谓在汉语交际中常常扩大到亲属之外的社交场合,用于称呼熟人、朋友、邻居等会与自己产生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甚至用于与陌生人打招呼:大伯、大爷、大嫂、大姐、大哥等;还可泛化衍生出一批社会称谓词语:打工妹、空姐、的哥、军嫂等,成为创造新词语的一种方式。

目前身份类的称谓词也有泛化的趋势,用于社会通称。解放初期,“师傅”一词由工业企业称谓向社会人际称谓迅速扩展,其语义不断发生变化,表现为一个逐步泛化的过程。社交称谓中的“先生”、“小姐”、“老师”一些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这些称谓词语在泛化和被使用的过程中,都还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和适用对象的限制。如果不考虑限制条件,这些称谓词在交际中的泛化就不能顺利进行。如重庆方言中,“老师”已泛化为社会通用称谓,可以用于非正式社会交往中的各个方面,如服务员称呼顾客、与陌生人打招呼,等等,但是如果用到正式场合,则可能会被认作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另外,把方言中的“老师”称谓扩展到汉语普通话中,也失去了“老师”在方言中的原有意味。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词语

汉语称谓系统本身的庞杂和称谓词语的发展变化,使得汉语学习者感到困惑,并且很难在交际中适当得体地运用。因此,我们认为称谓词语的教学应贯穿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始终。当然,汉语称谓词本身的复杂性和汉语学习者水平的局限决定了我们在具体教授的过程中,要有所取舍,要依照交际的原则,考虑实际的需要和教学对象。

姚亚平(1995)把“称谓”、“名称”和“称呼”分别定位为称谓的语言形式和言语形式。我们不做这种细分,但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中,要引导汉语学习者注意区分称谓的名称和称呼,注意称谓词语的选择和使用。每一类称谓形式都有自己的交际功能和适用范围,它们在使用上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说话者要根据彼此的关系、说话的场合、各自的人文背景选择恰当的称谓。

1. 引导学习者掌握基本的汉语称谓词语。

汉语称谓词语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基本的亲属称谓词语和社会通用称谓词语却有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教授基本词语时以系统的形式告知学生。如在初级教学阶段有“爸爸”、“妈妈”、“姐姐”等简单的亲属称谓词语,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逐步向学生扩展更多的称谓词,并要注意到汉语和学生母语中称谓的不同。

在实际交往中,由于交际对象、环境、欲求等的特殊性,人们常常面对交际对象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称谓词,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如陈建民先生(1989)列举的社交称谓的缺环的六个方面:第一,如何称呼不知姓名的同辈的“爱人”,前辈的“爱人”,老师的“爱人”?第二,“老师”和“大夫”无所不包。第三,住高层楼房的人互相之间该如何称呼?第四,如何称呼婚姻状况不明的女性?第五,能否对异性朋友使用带友情的称谓?第六,如何写信封上的称谓?王芝清(2007)也提到了上述“无呼可称”的尴尬情况,例如女师傅、女老师配偶的称谓就存在缺环现象,没有与“师母”、“师娘”相对应的“师父”或“师爹”。这些问题只是现实中称谓问题的冰山一角,随着人际交往领域的扩大,称谓中的缺环也在不断增多。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这些问题更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又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在心理上对汉语中的很多称谓难以认同,如“大爷”、“阿姨”等亲属称谓词语的泛化词语,学习者很难从心底认同并付诸实际生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引导学生克服文化依附矛盾,正确运用称谓词使用的策略。再者,我们在教授社会通用称谓时,仍然是从“同志”、“师傅”教起,但在实际的汉语运用中,学习者会发现这类词语早已不再常用,从而变成在学“过时的汉语”。

2. 引导学习者注意称谓词语使用的得体性。

称谓在对话过程中不仅表明双方的关系、身份和地位,或者表示一种招呼的功能,而且具有语用方面的功能。同一称谓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表达不同的功效或情感,如警告、威胁、规劝、激动,等等。不同的社会阶层又有使用不同的称谓形式的习惯,相同的称谓形式在不同的称谓场合又有不同的指称含义。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语境中称谓的得体性和不同称谓在同一语境中不同的语用效果。

3. 称谓在实际生活中的回避问题。

过去,人们认为在交际双方比较熟悉或者比较随便的场合,可以使用“喂”、“哎”等代替称谓词语,即“零称谓”现象。但是现在人们对陌生人使用零称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究其原因,除了省事快捷之外,人们心理年龄的年轻化也对“零称谓”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在过去我们可以容易地通过人们的容貌、气质等外在特征判断是称呼“大姐”还是“阿姨”,但是现在却很难从外貌判定一个人的年龄了。因此,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开始注意回避具体的称谓词,而用一些问候语或礼貌的致歉语代替。

早期的汉语教学中,当一些汉语学习者用“你好”、“对不起”、“请问”、“麻烦您”等代替称谓词语时,我们常理解为他们在与汉语为母语的陌生人打交道时采用了回避称谓的策略。而现在,当省却称谓语已经成为汉语交际中的一种主流时,我们也应在教学中重视学习者对于“零称谓”的运用。潘碧丝(2007)对马来西亚汉语学习者(华人)使用称谓词的调查结果也显示,被调查者常常使用“对不起”、“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和“请问”等礼貌起始语,和目前国内年轻人中流行的“零称谓”是相一致的。当然,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礼是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文化准则,称谓的使用正是对“礼”的尊崇。因此,回避称谓,其交际活动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年长者,即便使用“您好”、“对不起”一类的礼貌性用语,若称谓出现空缺,也还是被看作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告知学习者称谓回避的场合。

参考文献

[1]王芝清.汉语拟亲属称谓词语在日常交际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2]潘碧丝.华语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3]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3]李明洁.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分类标准与功能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1997, (3) .

[4]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 (2) .

[5]姚亚平.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J].语言文字应用, 1995, (3) .

[6]陈月明.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以及文化印记[J].汉语学习, 1990, (5) .

对外汉语教学方式 第4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因素 多模态

对外汉语教学历经长期实践,各方面得到显著发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尤为重要。对外汉语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恰逢繁荣壮大的有利时机。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昭示着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的对外汉语教育要想在未来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顺应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勇于创新教学模式,逐渐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模态教学模式转变。

一.文化因素的界定

文化是一个丰富庞杂的系统,历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文化的定义数以百计,有关文化因素的定义也是众说纷坛。元华(2003)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即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二是专门的文化课教学”,主要指专门的文化知识的教学,一般以文化课程或者文化知识书籍为载体。[1]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文化因素指的是“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即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影响学习者准确运用语言的文化因素,或可称为交际文化因素。

二.多模态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教学对象而言,汉语文化与他们的母语文化之间存在着系统的差异,因而在其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最易倾于由母语语境向汉语语境的迁移,这种迁移的能力被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多因素,如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交际环境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多模态;另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是语言。语言是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以文字为视觉形式的多层结构,同时又兼具色彩、感情、文化、联想、情境等多重附加意义的庞大系统。[2]表明了以口语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足以支撑以培养学习者掌握汉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多模态化改革是必然趋势。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门外语教学,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课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技能课,表明在口语的教学中,交际文化的导入尤为重要。本次调查就以口语课堂为入手点。调查发现,由于对汉语的使用不熟练,或是日常交往的语用文化不甚了解,多数留学生逃避主动使用汉语。调查显示,留学生在日常交往中主动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仅占38%。可以说,留学生对汉语交际文化的把握与他们利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意愿成正比。此外,留学生对于口语课堂的教学多模态化有着较高的诉求,有48.99%的留学生认为课堂比较乏味,30.20%的同学表示课堂形式已经多样,但还是希望添加更多形式。这一数据表明,增加和改进口语课堂教学方式,是提高口语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必然趋势。有鉴于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运用汉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引导课堂教学模态多元化,发掘学生兴趣点,创新教学方式,使教学向高效率、高实用性和高适用性的方向发展。

三.多模态教学模式导入文化因素的方法

1.口语性模态方式

口语性模态,也是目前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学中主要利用语音、语境来进行课堂教学和互动。就语言能力而言,“口语性”所反映的是学生对于“词汇”、“语音”等方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对于“语域差异意识”、“自然地道语言”的“语用能力”;就策略能力而言,“口语性”所反映的是学生在一定语境环境下对自我口语产出的“判断、取舍和对语义的协商等”。[3]应用到交际文化因素的导入中,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尽量选取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素材,尽量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和日常交际中涉及到的语用文化。

A.对比讨论法

在留学生更希望在汉语口语课堂上增加的教学模态的调查中,“讨论”这一选项有超过一半的选择率,50.34%的留学生都很认同这一方式。其次,视频、游戏互动、小组竞赛等教学方式分别为42.28%、40.27%、39.60%,均为比较受欢迎的方式,再次如音乐、表演分别为30.87%和22.15%。事实上,讨论是从传统的“教师——学生(T-S)”教学模式到当下所提倡的“学生——学生(S-S)”的改变,也是课堂教学多模态化的重要表现。而利用这些措施,必须把文化的导入和对比相结合。将学生母语交际文化与汉语交际文化进行对比,在两种文化背景知识的对比教学中,更利于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比如小组讨论时可以就中国传统风俗文化进行研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和见解,这就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再比如设计教学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但要注意选取的素材应尽可能的贴近现实生活的需要,或是属于中国主流文化的范围内,保证学习者所练习的话语的实用性。

B.精讲多练法

练习是语言习得的主要途径。这里的“精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内容,即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应少而精,是经过去粗取精的结果。二是指方法,即教师应使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将课堂内容讲清楚,讲透彻。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核心是充分发挥成年学生认知能力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训练他们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例如学生对某一个词的意义不能理解,教师不必忙于直接告诉学生,而可以通过采用拆分语素——逐一理解语素——拼合语素的方法,或是设置一些语境帮助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意义的方法。“多说”也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学生的“说”应长于教师的“讲”;二是指“说”的内容要具有全面性。大量、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便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正确运用。针对语音训练,吕必松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提出了三种方法:以音素教学为纲;以话语教学为纲;音素和话语教学相结合。但是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都应把重心放在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

2.非口语模态方式

除了利用口语进行言语信息交往,非口语如手势、表情、肢体动作等也是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

A.充分利用体态语教学

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是指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挥手、瞪眼等。这种在长期的交际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自然符号,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体态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在教学中,体态语应当作为最重要的辅导工具。比如在教课或学习者进行教学互动、自主表达时,教师通过目光捕捉到学习者的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推测出学习者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其次,教学时要让学生意识到不同文化中,体态语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比如一般来说,大多数中国人仍保持着传统谦逊的处世态度,与陌生人初次见面一般会握手表示友好,而西方文化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习惯于见面拥抱甚至行吻面礼。若学习者不了解交往对象的交际习惯,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尴尬或误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事例证明或模拟扮演的方式讲解体态语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这种无声的语言,无疑对提高学习者的交际水平大有帮助。

B.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现代媒体技术的使用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是多模态交际可以使受话人通过多通道获得信息,比单模态话语更容易使受话者理解和记忆。[4]张德禄以Kress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提出模态选择的总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最大限度的充分表达讲话者的意义,取得最佳效果。意味着要营造接近自然的口语交际环境,这要求教师要首先要能够学会利用不同模态的协同、强化和互补关系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利用移动、手势、动作、黑板、PPT、各种相关设备、实物等来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学会利用环境,包括已有的环境和创造的环境来提高教学效率,如着装、站姿、身形、动作、空间、音乐、图画等。再者,教师要学会利用工具,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模拟真实语境,提高教学效果。[5]如进行口语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向留学生们展示虚拟的场景,让他们可以身临其境,更好地融入到对话的氛围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强了留学生们灵活运用交际文化知识的本领。

四.结语

文化因素教学是近几年来对外汉语教育学界广泛讨论的热点之一,被视为是对语言教学的补充。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使得多模态教学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也必定是未来对外汉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从多模态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导入文化因素,大胆提出两者的结合,是希望将多模态教学理论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针对不同课型和具体的内容形成固定的模态方案,如何实现模态方式的择优及教师对多模态手段的掌握度量将是继续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元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张曼,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多模态模式[A],高教研究,2011,(11)

[3]潘鸣威,《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2011

[4]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现代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

[5]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2)

项目名称: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自主创新项目《多模态视角下汉语口语交际能力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015-ZZ-B1-07。

对外汉语教学方式 第5篇

通过一周以来的儒森汉语岗前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我发现了自己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各个点上都有着很多弱点。

首先,我觉得我应该先试图去适应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巨大区别,这些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

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各异,只有一小部分是为了HSK考试,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要,因此,我们这些教师就更需要设计更为人性化的授课模式,以及情感流和活跃的课堂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享受课堂比实际掌握的知识更为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前需要活跃气氛

在每节课开始一定要学生做一个五分钟的自由队伍,活跃课堂气氛,这不仅可以加强口语练习,尤其是第一课,可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的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之后的课上,这5分钟可以用来引导,复习等一系列工作。

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体会,进场要询问学生是否满意我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提问,应更多的想学生提问,给他们提供练习的空间。通过对学生的情绪把我了解课中所需要的部分,并更多的琢磨和把我课堂气氛。

很重要的一点,要尽可能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同时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学生身上学习和体会当地文化和习惯。课堂教学技术是课堂教学和基本元素,课堂教学是由课堂上的教学技术组成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准备各种道具和游戏,以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原因,只有吧课堂教学技巧运用自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会寓教于乐,让学生学的高兴。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要熟悉

对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教师不仅应当非常熟悉它的内容和教学重点,更应该在总结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寻找目标从而使得自己的课堂符合教学要求,用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举几个例子,在我们对外汉语汉语的课堂中,不能仅仅针对学生对阅读的掌握和准确程度,听说能在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对于学汉语的学生来讲,口语课就

是不断的听说读写,让学生掌握句子,运用对话,从而达到自主的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道具也很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用教学道具和教学媒体,以对话方面来说,如果把一篇课文用朗读的方式和流出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对话的内容,但整个过程就会枯燥无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不足,更多情况下,我们造代替的方法,如播放对话视屏,让对话通过各媒体的方式演绎出来,学生看到对话学起来就更容易会议模仿对外汉语中的情景。可以让学生用适当的道具。

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方式 第6篇

国、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还由于华侨人数多,近年来学习汉语 的热潮更是空前。

目前,我国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每年来华学习汉语的人

数超过15000人。全世界有如此多的人学习汉语,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借助于汉语这一 交际工具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研究中国。这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 往,无疑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在组织机构上,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 教委、国务院侨办、外交部、文化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机构的负责人组成了 “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由该领导小组负责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成立了对外 汉语教学的专业学术团体,如“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等,“世界汉

语教学学会”已经拥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学员,他们是世界范围内的热心于汉语 教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对外汉语教学有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刊物如《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学汉语》等,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教材的编写方面,除了国外编写的一部分汉语教材外,国内已出版了200余种汉语教 材,教材包括了读本、口语、听力、文选、写作、报刊、古汉语、翻译、文化、科技、经 济、贸易、旅游、历史、课外读物等多种门类。这些教材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产生了较大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的检测手段,从1990年起由中国国家教委组织专家鉴定,被称为中国 “

托福”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已在世界一些国家及国内一些城市开始试点。“中国汉语 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学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 水平证书》.”昆明现已被列为国内考点(西南地区唯一考点).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师质量,国家教委还制定了《对外汉语教师 资格审定办法》,“从1991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期分批开展了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工作„„经过审委会认真、严格的考试、考核和审定,到目前为 止,全国已有1051名教师获得了对外汉语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这批获得证书的教师多年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政治、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较高,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既能从事 基础汉语教学,又能从事汉文化教学。”“为专业教师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在我国教育界尚无 先例.”(《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2期)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使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国际发挥

更大作用,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已在我国一些大学招收本科生,专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的教师,并已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正积极准备培养该专业博士研究生。

二、云南民族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

云南民族学院是我省最早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之一。80年代初期开始接收外 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及民族语言。截止1995年,已经接收了20多个国 对外汉语教学方兴未艾

—兼谈云南民族学院对外汉语教学 李恕仁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精神 文明成果.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认识中国,汉语走向世界已成为世 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这一要求,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汉语教学热潮,1993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 学工作,我们理应在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云南发展进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世界汉语教学欣欣向荣

世界汉语教学源远流长。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时代,亚洲国家 由于地理条件、文化交往等原因,学习汉语的年代最早,如朝鲜、日本等国早在公元3世 纪就开始了。而西方人学习汉语是从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的 问世才开始引起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16世纪西欧国家开始学习汉语,1742年法国皇家 学院正式教授汉语。北美洲的汉语教学最早于美国,1871年耶鲁大学率先在美国高等学 校教授汉语,非洲、拉丁美洲的汉语教学大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学习汉 语的发展形势与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18世纪以前,外 国人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汉语认识中国,学习汉语的形势发展较 快.18世纪以后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世界各国学习汉语处于低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汉语教学在国际上形成了热潮。汉语已成为联合国的 工作语言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正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语言.现在,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的1000多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许多大学设立了中文 系。日本的汉语教学无论是规模之大还是人数之多都堪称世界第一。目前,日本国内学汉 语的在校生达10万人,通过电视、广播、业余学校等其他途径学汉语的人数达到100 万。美国目前有486所大专院校开设了中文课,其中35所创办了中文专业.汉语教学在 中学也逐渐得到推广.美国大学委员会和教育测量中心从1994年起已将汉语列为外语测 验的语种之一,学生可以把汉语成绩作为申请大学入学资格的凭据之一在欧洲,德、法、意、西班牙等国学习汉语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仅以法国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为例,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学院

分重要的。首先,要研究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学习一种第二语言或外语时,如果不 同时学习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就无法准确理解这种语言的丰富内涵,当然也就 不可能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表达。其次,要根据汉语特点,找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1、语音:汉语的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老板”和“老伴”这两个词的后一音节声 调不一样,词义当然不同。另外,有的学生的母语中没有某个音素,而汉语中却有,学生 在学习时也会感到困难。如,瑞士学生(母语为德语的)常把不送气音发成送气音,如 “

知道”读作“。hit。”,“大家”读作“toqio”,“劳动”读作“l如tong”,“看见”读作“kon qi如”。而日本学生又往往把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如“他们”读成“damen”“白菜”读成 “b创zOi’’,“跑步”读成“b加b。”,“错误”读成“zuow。”。所以,声调和汉外语音的比较成为

语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词汇:着重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的特点。如,汉语语素 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构词方式主要为复合法;双音节词占优势.另外,由于汉字的特

点,汉语的词不实行词的连写,故造成词与词的界限较难分辨。近年来大量新词语的出现 也应及时补充到教学中。

3、语法: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 就使得汉语的语法体系呈现了一系列特点,比如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有 极其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另外汉语中的一些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等等都成为外

国人学汉语语法的困难之处。

4、汉字结构和书写方法:要提高汉语的交际能力,听、说、读、写缺一不可。汉字比起表音文字是更难一些,这正是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国人 写汉字,常常出现“缺胳膊少腿”的情况,究其原因是不懂得汉字结构的特点,不了解汉字 的造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是要花大力气的。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掌握了教外 国人学汉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如已经发表和总结的一些论文:《初级班教学琐 议》、《词汇教学点滴》、《洋学生学熟语》、《中外文化比较》、《如何讲好报刊课》等.这些 科研成果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它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我们还带领初级班同学到实地进行会话练习,如去市

场上、商店里学习购物会话,配合教学,教师和中级班、高级班学生一起看录相、电影,如《雷雨》、《骆驼祥子》、《家》、《芙蓉镇》,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 动,组织参观民族博物馆、郊游、观看民族体育运动会、组织汉语晚会„„从多渠道去培 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语言测试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检验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每年,我们都组织学 生参加国家教委主考的汉语水平考试。考前对应考生做一些测试方法和内容方面的辅导。平时我们的测试手段也是多样化,有听写、默写、朗读、会话、造句、写作训练.时间安 排上有阶段(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

十余年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我们付出了心血,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国家汉办的肯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