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读博士申请书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读博士申请书范文(精选6篇)

读博士申请书 第1篇

尊敬的老师:

我虽经写过入团、入党、入伍等多种申请书。然从未像这次这样庄重,因为这次追求的是内在的价值,一旦拥有便永远拥有。

今年我已三十有六,似乎不应该与年轻人争锋,可我抵御不了读书的诱惑。记得我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因家庭困难,母亲要我辍学,为此我和母亲争吵过。报考研究生前夕,时任政委亦反复劝阻我,因为当时而临扩编,我是处长的当然人选,权衡之后,我还是选择了读书。

为什么要再次做读书的选择?有人这样问我,我也这样问自己。虽然编一些堂皇的答案并不难,可这不属于我的性格。那么,是为‘仕’吧?作为一名团职军官,文凭的分量几近于零;或者是为名吧?我曾经获得1987年全国报告文学特等奖,优秀散文奖,走作家的路似乎更近;要么是为职称罢?可它对一名行政干部毫无用处。

无需再做任何设问。我想,如果一定要刨根究底的话,它可能发源于我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因为我发现,人们看待一个有道德的人,透出的目光是亲切,看待一个有权力的人,透出的目光是敬畏,只有看待一个有知识的人,目光中才盈溢着无限的尊重,并饱含着由衷的敬佩。我向往那份尊重和敬佩。再有,我很欣赏书页中那一片于喧闹、复杂和浮噪之中仍可守的宁静的小天地。

老师们,敬祈你们体凉我,满足我也许是奢侈但不失合理的要求:“往上读。” 写得真好,读书在整个社会如果能够得到这样的认识,那社会就会发展进步。可惜,人们往往要经过千辛万苦之后才能明白这一点。

备注:此选于王沪宁教授著的《政治的人生》原文。

读博士申请书 第2篇

——读《我在法国读博士》有感

乌龟童鞋

2012年的国庆即将来临,还有中秋作伴,双节同庆,结果是放假八天。对于我们不回家的孩纸来说的确应该想想这八天该怎么过。借几本书是必须的,看与不看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在法国读博士》这本书上学期看见过,并且把名记了下来,因为它的名字让我印象很深刻,但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没看,这回它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想一定不能错过了。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没错,名副其实。

读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淳朴而又生动的语言及作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作者是苏旭,北京人,留法之前是国家外事机关干部,事实上,回国后还是国家外事机关干部,虽然工作的形式没变,但本质变了,因为作者的思想和境界变了。这本书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用淳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文字介绍了他是如何在工作十年之后被举荐留学和在法国留学三年零仨月遇到的重重困难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全过程,同时也描述了中国留学生、外国留学生以及法国学生的学习、生活,反映了法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就作者本身来说,在北京长大,且从小就能在外国语学校上学,这样的外在条件在现在的社会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是作者生活的年代(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可如果说因为家里有条件,从小受的教育好,他才能去法国留学,甚至博士学成归来,这样说很片面很牵强。很好的家庭条件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作者自身无懈可击的求学态度。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知道,在工作的十年中,他一直是踏实努力,肯干能吃苦,用他自己的话:“多年的辛勤努力得到了回报。”这一点我完全相信,不然两个不一样的留学机会怎会争着找上门来供他选择?

我一直在强调作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过分的渲染,平凡朴实却一点也不平庸,有很强的感染力,字里行间流露着积极向上的情怀。这种叙述方式不是最好的,却是最适合作者的,他用属于自己的叙述风格带领读者走进了他的世界,并且深深打动了读者(至少我被感动)。字如其人,文也如其人,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作者做事一丝不苟、踏实、真诚的态度。有一种力叫不欺之力,不管做什么事,都没有大小之分,盖一间房子也好,写一篇文章也好,削一个苹果也好,都会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珍惜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以虔诚的心去完成他们,所以又称至诚之力。我觉得作者很是符合,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法国的三年里,从进修生到注册硕士、拿到硕士学位,再到注册博士、拿到博士学位,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恐怕只有亲身体会后才能真正理解。法国与中国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些方面的不同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明显地体现了出来,所以在法国要适应法国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要经得住外界的诱惑。克服生活上的不同很难,可是克服由于语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导致的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更难。初到法国,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下课需要借法国学生的笔记来整理笔记,后来写论文的时候为适应法国人的阅读习惯也费了不少功夫,改了一遍又一遍,好事多磨,最终在导师严格又耐心的指导下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很有质量的完成了论文。在生活上,作者争取到了国**家的资助和学校的奖学金,再加上他帮人看家的工资,经济上的压力相对自费生来说要小得多。说起自费生,他们才是大多数留学生在国外的真实写照。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为不工作就没有经济来源,吃饭都是问题,而所谓的工作工资并不高,却费时更费力。工作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工作之余由于体力的消耗对学习效率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学习在时间和效率上都得不到保证,同时身体也在倍受着煎熬,异常的艰辛(现在应该好多了吧,我也不清楚)。这样的条件下,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放弃了,不管结果怎么样,他们对梦想的追求和对待梦想的勇气都值得我们去尊敬。

作者是幸运的,而幸运源于他的表现。

一直以来,他得到了很多外界的帮助,大到国*家、学校,小到导师、图书馆馆长、同学和同事,当然,家人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同样重要。国*家和学校对他经济上的支持;导师和图书馆馆长德维尔夫人对他学习上的指导;同学同事对他生活上的帮助;家人给与他精神上的依靠与寄托。这些帮助在他的求学路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这些幸运的帮助与作者本身密切相关。有这么一件事值得一提:可以说没有德维尔夫人在最后阶段的帮助,作者就完不成博士论文,也就拿不到博士学位。但正是这样一位给予作者帮助如此之大的图书馆馆长也同作者发生了争吵。作者与德维尔夫人发生激烈争吵后,他搜集了一些关于西88藏的资料给德维尔夫人看,他用行动和事实表明了他的立场,虽然有限的资料一时改变不了德维尔夫人的观点,但她并不生气,反而赞许他的这种精神。

“我留学三年多的心血没有白费,我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位。这也是我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是我所走的几十年人生旅途中感受最深,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心路历程。”

——苏旭

以上就是我对此书从作者、文字、作者的经历几个方面谈及的大致感想。

八天假虽然长,但也很快过去了,有时感慨时间过的真快,细一想,的确如此呢!

读马克思博士论文所得 第3篇

关键词:马克思,博士论文,自然哲学,哲学体系

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以下简称博士论文) , 一开始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贝克所说, 困难是个严厉的导师, 仔细研究后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但是斯迈尔斯又说, 困难产生于克服困难的努力中, 所以越是读得细致就有越多问题不断涌现。在二十世纪的哲学研究中,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常常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前哨或发端进行研究, 这是一种“从后往前看”的角度。而也有不少学者从马克思的前辈如黑格尔、亚里士多德入手, 研究他们对马克思博士论文到后期思想体系的影响, 这是一种“从前往后看”的角度。本文在前人双向观察的研究基础上, 希望能从博士论文本身的结构和内容出发, 简单分析论文的行文关系和行文目的, 就其发表一点浅见。

一、马克思对于论文对象的选择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的第一部分开篇指出了论文的对象。他指出, 希腊哲学在亚里士多德之后没有再出现足以顶立整个希腊哲学体系的人物, 遭到了一个平淡的结局。而与此同时,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出现的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 虽然各有其特点, 但是总的来说与整个希腊哲学带来的巨大前提笔者理解为辉煌的成就, 以及其带来的较高的基点, 是很不相称的。和这些流派相对应的, 自然有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和怀疑主义, 这些主义是形成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哲学体系, 马克斯研究的就是这些体系同更古老的希腊哲学的联系, 从而试图开辟一条新的、充满生机的哲学道路。

马克思比较简单地说“在这里, 好像通过一个例子, 并且也只从一个方面, 即从它们与较早的思辨的联系方面, 来阐述这种关系也就足够了。我选择了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关系作为这样一个例子”但是, 为什么马克思选择了这个例子, 却没有全面深刻的解释。他只是说这并不是一个便当的出发点。

但是从接下来的、为什么说这个例子不是一个便当的出发点来看, 马克思阐述了两个理由, 从中可以窥探到一些端倪。第一个理由是人们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根深蒂固的旧偏见, 把德谟克利特的简介当作是随心所欲的臆造或者是对德谟克利特的抄袭。由此推广来看, 当时在整个哲学界, 人们对于一些学派提出的一些观点, 应该都持有“臆造”和“抄袭”的态度, 因而肯定态度较少, 这一点, 从世界大事年表的记载上也可以看出。在公元前500年上下, 哲学界有很多的后来影响世界的成就, 比如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泰勒斯发现摩擦起电现象,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 建立了完整的佛教教义学说,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世, 提出自发辩证法思想, 而在伊壁鸠鲁之前, 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一脉相承, 可以说成为古希腊哲学在那一个时代的主流, 德谟克利特紧随其后, 在笔者看来他的“原子论”学说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影像说”可以算做是一个时代的余音。

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之下, 任何的突破都会显得有一点微不足道。就如同在唐诗骄人的成绩之后, 很难有一个朝代再次在“诗”的领域有大的突破, 就算向这一方面努力的话, 也会让人有自然的联想, 继承了哪一个人, 哪一个流派的风格。就像宋诗到了现在学术界认为其实有很高的成就, 但是却湮没在唐诗高峰后的阴影之下。马克思选择这样一个角度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去看“那些体系”和古希腊哲学的联系, 大约就是有找到一些突破点的意味, 这不仅仅是为伊壁鸠鲁的成就正名, 也是为了给哲学的发展找到更开阔的事业和空间。

第二个理由马克思说“就具体情况来说, 我又不得不去研究一些看起来好像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严谨治学的一面, 当然应该不仅仅只有这一面。在马克思看来, 前人之所以觉得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观点有很多抄袭的地方, 就是因为他们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细枝末节”的东西。“贯穿到二者之间的差别特别重要, ”马克思说, “在细微处可以证实的东西, 当各种情况在更大范围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更加容易加以说明了”。可以打个比方, 一平方厘米的方块中点上一个小点, 可能微不足道, 但是当这个方块被放大很多倍的时候, 那个小点也会被放大到特别明晰的地步。要想在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继承中找到差异, 就要从细微处入手, 放大出差别。

二、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继承关系和异同

有了要论述的对象, 在博士论文接下来的主体部分, 马克思论述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重点还是在原子论方面 (包括元素、时间、天象的论述, 也可以说是基于对原子的论述而论述的) 。原子论在东西方哲学思想中都出现过, 并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古希腊罗马时期, 原子论是由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创立的, 希腊晚期伊壁鸠鲁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之后的古罗马的哲学家卢克莱修继承、发展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 其原子论成为古希腊罗马唯物主义发展的高峰。

德谟克利特是留基伯的学生, 他指出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之外什么都没有, 原子是充满而又坚实的, 所以是存在;而虚空是空虚而又稀疏的, 所以是非存在。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 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在原子下落过程中, 较快和较大的撞击着较小的, 产生侧向运动和旋转运动, 从而形成万物并发生着变化。一切物体的不同, 都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数量、形状和排列上的不同造成的。原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它们没有“内部形态”, 它们之间的作用通过碰撞挤压而传递。简言之马克思总结为原子直线下落和许多原子的相互排斥。

在原子理论的基础上, 德谟克利特还提出了他的天体演化学说, 即在一部分原子由于碰撞等原因形成的一个原始旋涡运动中, 较大的原子被赶到旋涡的中心, 较小的被赶到外围, 中心原子聚集形成球状即地球, 较小的原子在地球之外的空间产生环绕地球的旋转运动, 变成各个天体。

而伊壁鸠鲁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思想时, 最具有突破性的一点, 便是“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 并修正了德谟克利特关于原子体积和形状有无限多差别的观点, 增加了与原子运动有关的重量这一特性。可以说继承关系很明显, 突破、改进的地方着眼于“细枝末节”, 分析到了原子本身的种种特性才找到了不同。这种不同在马克思看来就是放大之后很明晰的区别, 体现了一个哲学家的思维特点, 也是一种学说不同于另一种学说的关键点, 是不可以被忽略的。

三、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人生哲学的差别

虽然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题目告诉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二者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但是从自然哲学延伸开来, 必然的, 和人生哲学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近年来也一直有学者著文, 全面研究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各自的自然哲学对认识论、伦理学、人生哲学等方面的影响。伊壁鸠鲁的人生哲学很多观点认为是一种准则学, 或者伦理学 (有的地方也把这二者并行起来) , 这部分学说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 是天生的最高的善, 但是应当区分不同的快乐。解除对神灵和死亡的恐惧, 节制欲望, 审慎地计量和取舍快乐与痛苦的事物, 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的平静, 这是生活的目的。这和原子偏离直线的原理有些思维上的一致性, 博士论文中说伊壁鸠鲁认为“行为的目的就是脱离、离开痛苦和困惑”。依笔者观之, 给这种观点命名为花园哲学也好, 快乐主义也好, 都强调人应该脱离痛苦, 向着幸福和快乐“偏斜”、“靠拢”。伊壁鸠鲁虽然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 但却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他说:若不谨慎、光荣和公正地生活, 便不能快乐地生活, 若不快乐地生活, 便不能谨慎、光荣和公正地生活, 因为德性与快乐生活自然相联, 快乐生活与德性不可分离。这种哲学价值取向应该得到认同, 想来这种取向区别于德谟克利特的那种无所不学, 但不知所学为何的选择, 在马克思眼中也是显得很可贵的。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德谟克利特也是一个追求幸福的人, 但他弄瞎了自己的眼睛 (目的是以使感性的目光不致蒙蔽他的理智的敏锐) 的做法, 就使得他行为上的说服力大大下降, 这恐怕也是马克思在精神理论上更支持伊壁鸠鲁的原因之一。

四、马克思打破前人评价体系而为伊壁鸠鲁正名的意义

关于马克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出发点写他的博士论文, 也是一个重要疑问。在以往的研究中, 一旦抱有前文所提到的那种“从后往前看”的写作先导, 就容易将博士论文的思想与马克思后期的人权、契约、自由、政治哲学等思想作出结合。这些追溯的研究可以使得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源流和思想起点, 但并不能作为马克思拟写博士论文的目的和成文的意义。

笔者认为, 除却在前三部分的论述中已经提到的, 关于打开哲学研究思路, 引导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意义之外, 在当时马克思很需要拿到博士学位以求入校讲学, 也是他急急下笔的一个原因, 在博士论文中, 他也反复强调“关于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和怀疑派哲学的全部概况, 以及它们和较早的和较晚的希腊思辨的总体关系, 我打算在一部更详尽的著作里加以阐述”, 可见对于博士论文, 马克思也认为有不甚详尽之处。但这应该只是他下笔的一个动因, 和观点选择的关系尚显不足。

从对马克思著述原典的草览来看, 大致可以知道其哲学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经历了一个进深完善的过程。早期的马克思应该说是意识到了上述一些社会问题, 并且敏锐地察觉到一些解决思想。他的博士论文虽然和他许多年之后成熟的思想成果相去甚远, 称不上一脉相承, 但是关注于人和社会的思想还是有所体现的, 在论文中关于肯定“非臆造的希腊艺术塑造的众神”, 肯定排斥的具体形式“社会契约、最崇高的友谊”, 都含有这种关注。因而, 卡尔马克思在最后称伊壁鸠鲁为“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 这是一个多么高的赞誉!卢克莱修称颂伊壁鸠鲁的一段话被马克思引证, 马克思对伊壁鸠鲁“敢于率先抬起凡人的目光, 面对强暴, 奋力抗争”的选择给予尊敬, 当马克思认同“我们被胜利高举入云”的时候, 他本人也在走向将世人高举入云的宏伟大业中。

参考文献

[1] .梁景时.德谟克利特以原子论为基础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上、下) [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109~111;2012, 4:103~105

[2] .孙强.马克思人权思想的起点——《博士论文》所蕴含的人权思想研究[J].理论导刊, 2010, 4:36~44

[3] .陈菊.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伦理向度——兼论其与近代契约论的关联[J].伦理学研究, 2011, 5:70~74

[4] .徐嵩.马克思对自由概念的本体论证明——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一得[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4:40~45

读博士还来 第4篇

来中国之前,Ahmed就决心学好汉语,他认为汉语非常重要,因为全世界有众多人说汉语,学会汉语就更容易跟世界交流。初来乍道,Ahmed的语言学习能力非常惊人,秘诀原来是看动画片。“看动画片是学习语言最便捷的路径。因为动画片中的配音更多是针对小朋友的语言习惯,简单、易懂,却又最能表达自己的意愿。”Ahmed是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频道的忠实观众,对目前流行的动画片、少儿剧目他都了如指掌。他最喜欢看的是《熊出没》,狡猾的光头强,勇敢的熊大,憨憨的熊二,偶尔Ahmed还能模仿出三个人物,也有几分神似。

平日里,Ahmed只要有空儿就用汉语和实验室的同学聊天。刚开始也就是天气情况,食堂饭菜这些小事儿;后来上网聊天,他也要用汉语;再后来他有一段儿时间,经常去学校附近的市场,他觉得和卖水果的小贩们讨价还价很能提高他的汉语水平。

学习掌握了更多的汉语之后,Ahmed在中国的感觉越来越好。他喜欢中国的文化,却又总是担心自己在中国的时间短暂,想尽办法多走多看。利用课余时间,Ahmed组织来自欧洲、南美和中东地区国家的几名同学先后在北京游览了天安门、长城、故宫、北海公园、颐和园、十三陵、首都博物馆和798艺术区。暑假期间,Ahmed还和几名同学结伴去过杭州西湖,因为知道《白蛇传》故事,他还特地到了雷锋塔。每次浏览过后,他都会把这些景点拍成照片,精中选精地做成图册,然后通过网络发给他的父母和亲戚们看。Ahmed说,他来中国就是想了解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他想把他在中国的感受传达给他的亲戚朋友,让更多的人和他一样真实地感受中国。

Ahmed是穆斯林,对吃饭比较讲究。中国的煎、炒、烹、炸让他大开眼界。Ahmed现在最喜欢的菜是宫爆鸡丁、牛肉米线、西红柿炒蛋和老干妈炒饭,当然还有北京烤鸭。这五个菜是他的最爱,尤其是宫爆鸡丁说起来字正腔圆。他总是把这些菜推荐给他的同学们和朋友们。Ahmed也喜欢中国的饺子,但是如何做面皮和准备馅儿,对他来说真的是无从下手。曾经有一位他的中国朋友,把Ahmed请到家中做饺子,但他只是学会了把馅放进饺子皮中,捏出来的像个小包子。Ahmed希望回国前学会包饺子,这样回国后就可以请亲戚朋友尝尝他的手艺。

Ahmed第一次和我们一起吃饭时,不会用筷子。但老师说,既然来了中国就要和中国人一样儿,也要用筷子,于是在餐桌上开始了现场实地教学。Ahmed手指非常灵活,一顿饭下来筷子用得就有模有样儿了。一周以后,我们在食堂再见到他,他已经开始教其他外国同学们用起筷子了。

明年,Ahmed就要毕业回国了,目前他已经在尼日利亚农业研究委员会(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 of Nigeria ARCN)申请到了工作机会,这个机构主管尼日利亚所有的农业研究机构,并为其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总结读博士的感受(一) 第5篇

前两年我在每晚临睡前就反思,想我所有的错误,实验的和做人的,因为我很感激这段时间,我完成一天的实验可以躺在寝室,不必担心房租,不用暂时考虑复杂的社会,但是我知道我必须成长,我不想复杂,但是我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和思维判断力保护我和亲人的简单。举例说,昨天下午有几个人一起去食堂吃饭,谈及催导师改文章,有人批评我太柔弱,要跟导师硬顶才对,冲他拍桌子。几年前我曾经因他不让我作自己选择的课题而拍过,但是最后还是自己主动承认错误,因为学生跟导师的地位在中国太明显了。今天呢,我肯定不那么冲动,导师电脑又有了一个小问题,叫我帮他修理,我帮他修理了很久,最后给他把所有事情办妥后就望着他,似欲非欲。这帮老师不管怎样一般还不是太傻,知道我的意思,因为我催过他好几次了,不等我开口问就主动说他开始在看。假如我昨天听了别人的话,今天真朝他拍了桌子,闹了脾气,也许真是砸锅了。因为人的逆反心理,而且我的文章对我是学位,是一切,而对他基本没影响,他什么都有了,文章也不差这一篇。我注意到,基本所有人跟导师说话时都是低头和谦恭,委婉

地表达他们的意思,不管背后他们会怎么样地厉害,也不是他们故意说谎教别人去怎样作,只是在一种无意识地,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了似乎正确的办法。所以对于任何话都必须冷静,用自己的脑子去判断。那就是低调,沉稳。用各种办法跟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导师磨合,不断反思积攒与人交往的经验,趁早成熟,这样毕业后除了一个学位,还有一部分自己总结的道理,摆脱象牙塔的那种幼稚,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珍惜每一段时间,和每一个经历,即便那是怎样的辛苦和无奈。我在实验没有进展的时候,睡觉前在想,走路时也在想,曾在做梦的时候都梦到自己设计实验,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虽然现在强迫症基本没了,在去年我很疲倦,就出现了强迫症,我就想各种办法让自己相信自己,把东西加完一个放到另外一排等。我们每天都在跟人交往,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多听多思考,在跟导师磨合的时候错了,可能是骂一顿,但是工作后可能是就没这么简单。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是会受到感情的影响,大家都是年轻人,沉不住,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要控制住,不能听到什么就信什么,就盲目就认为是对的,虽然不一定是别人故意的语言,因为你冲动别人也冲动,很多时候会坏事,维持好一件事情需要很多工作和汗水,办砸它却相当简单。我感觉其实有很多事情,办砸了很难弥补,你可以祈求老天给你机会,有时天会帮助你,但是记住求得太多了,谁也帮不了你。

读完博士后,请珍惜自己的那份耐心,或者叫做能够忍受不平和委屈的能力,不是说男人的心胸是被委屈撑大的吗,?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些现实,有时也不是我们不努力,不真诚,但是不管生活中还是做科研的过程,总有一些事情会发生,不管怎样,请坚持住。我有一个实验做了近20次,反复摸索条件。假如有一些真的改变不了,接受它,深度反思去想办法。有时你年级很高了,还是没年级底的做的顺,也许会有别人的言语,但是容忍地笑着听吧,因为假如你发怒了,生气了,那你真是被他们击败了,真正的朋友绝不会谈论取笑你,而你因为这些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而在乎地生气了,你不是软弱而是没耐性。

读完博士,假如是经过一番争斗后,最后获得了成功,希望能把控自己往一个好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发展。而不能因为自己曾经的经历,心想着自己熬出来了,以后自己也这么干。这么想也许是你没有修炼好自己,在以后的将来你总会知道,好的品性和坏的品性最终会意味着什么。

香港留学读博士的条件 第6篇

1、学位:

以香港大学为例,SJD是港大刚引入的新学位,因此每年招生较少,而招生标准和PHD类似。港大法学院的研究学位统称RPG,三个学位SJD/PHD/MPhil每年只录取不到20个学生,但这个数目在全港法学院中已算是最多的。学校对申请人的学位要求一般是法律本科加法学硕士,并且偏好研究型的学位。三间法学院中对于学位要求比较宽松的是城大,允许法学本科直接申请,但需要是甲等荣誉学位或者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2、语言:

三间学校均接受托福和雅思,除港大外,另外两间也接受六级分数。基本上来说,托福92以上或职责雅思7分(单项不低于6.5)即可同时申请三间学校。

3、文书

RP:除城大的SJD外,均需要写RP,且是申请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格式和篇幅等,每个学校有自己的.要求,不过总体来说区别不大。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