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精选12篇)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第1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资源目录体系,中间件,SOA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下,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电子政务专网平台上,各单位建设的应用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日益增多,对于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成效。但是由于各个部门都是利用自身资源进行业务开发,所以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规划,而且由于部门垄断和行政体制条块分割现象的存在,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业务系统无法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等弊端。因此,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规范,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是我国各级政府近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就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进行相关分析。

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范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范和下一节将要提到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接口规范是信息得以顺畅共享交换、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得以顺利实施并真正发挥作用的基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范规定了对各类政务信息资源的标准描述,并通过一定的目录体系结构组织起来以方便政务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组织本部门所需和可共享的信息。由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范的基础性作用,在制订规范的过程中不可盲目而行,应该首先组织数据调研工作,征询各单位有共享需求的政务信息类型,深入调研各单位的数据需求,统筹考虑,综合分析,并确定最终的共享信息资源目录,然后参考国家、市、以及区有关标准,在尽可能利用现有相关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形成最终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范。

一般意义上讲,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是指在整体上将项目内可能涉及到的政务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通常可以按主题将政务信息资源分为四个大类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这只是最顶层的分类,下面为了更好的组织资源目录,可以按部门、按业务、按功能等将每个主题下面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细分。2)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元数据,是指定义和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是用于描述政务信息资源的元数据项的基本集合。为了访问某一类政务信息资源,必须要知道它的一些基本属性信息,比如资源的名称、资源的位置、访问资源所需的权限、资源发布的时间、资源所包含的数据项等信息,这些对资源本身进行描述的信息,都可以定义为资源元数据。3)政务信息资源数据项核心元数据,前面提到了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是描述政务信息资源的必选的元数据集合。同样,政务信息资源数据项核心元数据也是对数据项描述的必选的元数据集合。这样的元数据可能包括数据项的名称、长度、取值范围等。由于政府各部门间的信息系统采用的数据库和定义数据的数据字典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范里规定好对某个具体数据项的标准定义,将来各部门数据库中的数据在进入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时都要转换成对这个数据项的标准定义。4)政务信息资源标示符,从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范最终是要建立一个多级的、分类的、标准的目录体系。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务信息资源参与到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中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如何有效的组织这个目录体系也将是一个挑战。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接口规范

为使用不同数据库和不同数据字典表示同类型数据的异构系统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定义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目录体系,这使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交换成为可能。但仅有数据标准和目录体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定义统一的访问和管理目录体系的接口,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接口规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接口规范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这里指编目并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的机构和部门,提供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注册接口。提供者可以通过该接口将编目好的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注册到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库中供政务信息资源管理者做进一步的发布和维护;2)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者,这里指发布和维护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的机构或部门,提供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发布和维护接口。管理者可以通过该接口将政务信息资源提供者已注册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发布到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中供其他部门和个人查询和访问。管理者还可以通过维护接口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做进一步的整理维护工作;3)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使用者,这里指查询和使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统一的查询接口。使用者可以通过该接口获取已发布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中的政务信息资源,并根据自身的业务用途做进一步的处理;4)避免形成更大的“信息孤岛”。目前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并不是在国家层面统一组织进行建设的,大多是由各市、区、县组织建设本地的信息共享平台,显然如果本地的共享平台不能提供统一的目录体系接口,就不能为将来上一级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供较好的扩展功能,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更大的“信息孤岛”。

三、中间件

中间件是位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之间的一层软件,它屏蔽了操作系统的异构性,通过标准的协议为上层的应用系统软件提供了统一的调用接口。根据的定义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所以,在分布式系统开发中,中间件可以为开发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开发者可以不必关心具体操作系统的接口调用细节和底层使用的哪种网络通信协议,而把精力集中到对具体业务的实现上。

目前,中间件技术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己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的实现中,并且随着各种应用需求的出现也随之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中间件,从实现技术和他们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将中间件分为以下几类:1)数据访问中间件,这是一种出现较早并且应用特别广泛的中间件,它的出现是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大量应用以及各种不同种类的数据库产品的出现而出现的。在分布式系统中,重要的数据都集中存放在数据服务器中,数据访问中间件可以在这种系统中建立统一的数据应用资源互操作的模式,实现异构环境下的数据库联接和数据操作的中间件;2)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中间件,通过这种远程过程调用机制,程序员编写客户方的应用,需要时可以调用位于远端服务器上的过程。它的工作方式如下,当一个应用程序需要与远程的另一个应用程序交换信息或要求提供协助时,首先在本地产生一个请求,通过网络接收到的请求后进行相应的计算,完成相关处理后将结果返回给。具有很大的灵活使它可以应用在更复杂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中。远程过程调用还可以应用在跨平台的系统中,它不仅可以调用远端的子程序,而且这种调用是不必关心操作系统平台的;3)面向消息中间件,消息中间件能在不同平台之间通信,实现分布式系统中可靠的、高效的、实时的跨平台数据传输,它常被用来屏蔽掉各种平台及协议之间的特性,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协同其优点在于能够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提供同步和异步的连接,并且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将消息进行传送或者存储转发,这也是它比远程过程调用更进一步的原因。另外消息中间件不会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可以跟踪事务,并且通过将事务存储到磁盘上实现网络故障时系统的恢复;4)面向对象的中间件,当前开发大型应用软件通常采用基于组件技术,在分布系统中,还需要集成各节点上的不同系统平台上的组件或新老版本的组件组件的含义通常指的是一组对象的集成,其种类有数百万种,但这些组件面临着缺乏标准而不能相互操作,各厂家的组件只能在各自的平台上运行;5)事务处理中间件,事务处理中间件是在分布、异构环境下提供保证交易完整性和数据完整性的一种环境平台它是针对复杂环境下分布式应用的速度和可靠性要求而实现的。它给程序员提供了一个事务处理的工,程序员可以使用这个程序接口编写高速而且可靠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基于事务处理的应用程序。

四、SOA

SOA (Se rvice Orie nte d Archite 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连接能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功能实体以实现业务集成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这些服务之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中存在三种不同的角色:服务请求者(Service Requestor),服务提供着(Service Provider)和服务注册中心(Service Registry)。其中,服务提供者负责建立服务,并为该服务创建一个服务描述,然后将这个服务描述发布给服务注册中心,然后根据服务请求者发送过来的服务请求信息向服务请求者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请求者可以在服务注册中心查找己经发布的服务,然后根据相应的服务描述信息向服务提供者发送服务请求信息以绑定或者调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服务注册中心负责将服务提供者发布在其上的服务描述广而告之,并允许服务请求者在本服务注册中心所拥有的服务描述里搜寻。一旦服务注册中心在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建立联系,服务注册中心就不需要再参与交互过程。

五、结语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种新型运作模式。和其他企业应用信息系统一样,目前电子政务系统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文章就该问题的解决之道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娄枫.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新航知识产权共享平台信息 第2篇

密码:ares2013 AppID:wx1a7cd96a9b33bda4 秘钥:25700cc7af95f6f5e5324c965ccd5c34

微信支付:1383608102@1383608102

372087 友盟统计:liushengli@xinhangip.com.cn/

Xhkj@3905505 支付宝:956100488@qq.com Xinhangip123 中国网建:短信发送平台,宁夏新航信息科技

657360 IOS开发者账户:liushengli@xinhangip.com.cn

Nxxh@3905505 正式包:

com.xinhang.intellectual 上传包

com.intellectual.xinHang 分享api安卓账户:

5a9e4809f43e4815500000b0 分享ios账户:

5a9e4886f29d9836ae000213

MD5:

01:FC:67:14:BD:9C:B6:D1:4B:92:D9:E5:3B:C7:64:DC

SHA1: 00:A9:63:A5:FF:26:37:65:5F:1E:38:51:A9:A6:11:B3:7B:A3:DF:76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第3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 云平台 房地一张图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24-01

如果说《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拉开了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的大幕[1],那么在去年的苏州工业园区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15次会议上,中新双方政府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设纳入战略合作内容,则是启动了工业园区“房地一张图”建设的引擎。该项目在“智慧园区”总体框架下,对国土资源“一张图”的顶层设计进行了扩展和补充,结合地产毗连房屋的管理实际,创建房地业务模型与数据模型,建立核心数据库,搭建综合监管与决策平台,聚合数据资源,促进了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1 顶层设计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园区“房地一张图”平台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建立房地一体的生命周期业务模型和全过程业务数据关联关系流,优化、重组和再造各板块内部以及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业务流程,打破各个管理主体、各个管理环节存在的鸿沟壁垒,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始,对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土地供应、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土地监察等过程,以及房屋的建设、交易、使用、维修直至毁灭并重新收回土地为止的完整生命過程进行管理。

2 构建“全、通、新、用”的数据中心

园区“房地一张图”平台基于统一地理空间框架,制定了包括基础地理数据规范、电子地图数据规范、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库标准等系列规范标准,建立了包括基础地形、数字正射影像图、地名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和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土地登记、土地利用、房产产权产籍等业务数据库的多源、异构、全过程、全要素数据中心。数据具有“全、通、新、用”的特点。“全”,覆盖所有涉及的业务数据;“通”,实现所有业务无缝管理、所有数据互联互通;“新”,源自生命周期循环的内动力,实现业务数据在生命周期不同环节的产生、流转、更新和共享的常态化与自动化,保证其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势性;“用”,所有管理行为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办公。

3 业务模型生态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园区“房地一张图”平台是在理顺各业务数据之间的生态关系、统一数据标准基础上,创建“一个平台”、多图一库管理新模式,这是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升华。在“房地一张图”平台上,我们可以完成从土地征收转用到地类变更,从用途管治到用地审批、从土地供应到合同签署、从土地登记到商品房预售、从在建工程抵押到颁发房产权属证书,实现了批、供、用、补、查、房屋管理各个业务应用系统数据的实时更新和统一标准下的信息共享,整个管理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全在“房地一张图”内循环,实现了业务操作模块化、业务数据关联化、平台服务阳光化,完全杜绝了人为因素,极大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4 “房地合一”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

园区开发建设以来,通过实践和积累并积极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创造性地建立了地产毗连房屋的房地产登记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房地合一”管理新模式。基于该模式,“房地一张图”平台对房地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再造,将房地信息统一管理、集中存储,同时将房地数据通过空间位置和业务纽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并以专题图的方式表现出来,便于决策者看清现状、发现问题,实现了“以数管地”、“以数管房”到“以图管地”、“以图管房”、“房地合一”的转变,推进了工业园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实施。

5 “三规合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自1996年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就开始着手建立土地、规划等各类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土地、规划等部门的高效运作与长效管理。如今“房地一张图”平台将土地、规划两部门的规划数据有机的结合起来,纳入统一空间库中。将城乡规划定“方位”(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指标”(建设用地规模)的协同关系在同一空间体系中展现出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目标”,按照“范围一致、总量控制、城乡统筹、布局一致”的原则,实时动态更新、逐步衔接完善,避免了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的“两分离”现象,实现园区“三规合一”,促进园区经济高效和谐发展。

6 “多库合一”构建房地时空信息云平台

园区“房地一张图”平台以工业园区云计算中心为依托,构建园区特色的房地时空信息云平台,在私有云端汇聚业务数据库、基础地理库、三维地图库等各类数据,通过二三维可视化创新表达,直观、准确、动态地在“一张图”上反映,为行业应用、辅助决策和预警分析提供空间、时间和业务上高度协同的精细化服务。房地时空信息云平台实现了与苏州CORS平台的对接,跨平台的技术服务聚合为土地巡查、地籍调查等业务提供了高精度的空间定位支撑;房地时空信息云平台打通与“智慧规划”等强GIS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了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规划红线与土地预审图和地籍图等数据在时空上的一致性;在精准融合其他地理信息、法人信息和人口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土、房产、建设、城市管理、教育、招商等信息在空间和业务上的无缝衔接和及时共享[2]。

苏州工业园区“房地一张图”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着“信息协同、业务协同、资源协同”的目标,实现了多源地理信息与业务审批信息的一体化和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优化,形成了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系统的整体联动,建立了基于“房地一张图”地理空间框架的数据更新机制,实现了一体化协同办公,提升了政务效能,优化了公众服务能力,对完善政务地理信息,推动基于GIS云的“智慧园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S].北京:2011.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第4篇

一、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基础

1. 网络基础

金融信息平台建立在各种网络环境下, 近十年, 我国已经建设了较好的网络设施, 为金融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2. 数据基础

金融信息平台的数据来源主要为金融部门建立的基础信息数据, 近些年, 国家、省级和市级三个层面的金融基础信息数据建库已经基本完成。

二、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思路

1. 实现目标

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是以基础金融信息资源为基础, 以各级金融框架为核心, 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面向政府、行业用户和公众开放式的信息共享平台, 在提供最基本的共享信息的同时, 对各种分布式的、异构的金融信息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

2. 建设内容

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内容包含金融数据的制作与入库、金融数据管理、金融数据更新、金融数据发布, 因此整个平台的实现应围绕这些目标行业综合考虑和设计。

三、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架构

根据共享平台建设内容及整体建设框架, 提出共享平台的总体架构为四层体系结构, 通过网络基础设置的支持, 平台通过数据和服务这两个层面向应用层提供服务。

1. 网络层

网络层由互联网、局域网、金融外网三个部分组成, 局域网:分省、市两级异地独立分布的局域网络;金融外网:侧重于面向金融和行业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和行业专题应用服务;互联网:整合“各级金融”网站综合信息和有关行业公开信息, 侧重面向公众提供各级信息服务。

2. 数据层

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包括站站数据、专题数据和综合信息等, 数据层分别建立省、市两级基础信息数据库, 同时还可以从基础库中抽取核心要素, 建立金融框架数据库。

3. 服务层

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层由政务服务平台、专题服务平台、公众服务平台三部分构成。服务平台运行于互联网环境, 整体嵌入政府门户网站, 以省、市两级金融框架数据库为支撑, 与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整合, 面向公众和政府部门, 提供常规的金融信息服务。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运行于金融事务外网环境, 按照分建共享的原则, 以一个平台为基础, 叠加、集成和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

4. 应用层

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为应用层提供的支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公众用户的自助查询和互动应用;金融部门的信息发布;行业用户的专题应用;VIP高级用户的底层数据调用。

四、金融信息共享的相关对策

1. 建立金融信息资源共享的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是信息资源共享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信息共享的标准化主要是要考虑到:明确信息采集的标准, 保证信息资源使用的有序性;确立信息的组强和存储标准;制定信息检索标准;统一网络和网络资源标准。

2. 采用先进技术, 加强安全管理

采用先进技术全面改造、升级, 特别是有效整合现有的传输网络系统, 加快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实现信息网络的综合集成和宽带智能化;加强对用户的认证、权限管理、交易安全技术的研制与更新换代等等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 加强信息共享的软环境建设

信息共享必须要有良好环境的支持, 除了前面提到的健全信息共享政策和法规外, 大力营造信息共享氛围, 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共享的认识。

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 第5篇

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

基于社会各行各业、政府、公众等对空间信息共享的需求日趋增长,对空间信息共享的`背景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结合国家提出的空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想法,探讨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实现目标、建设思路、平台设计架构、建设内容等.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927(3)分类号:P208关键词:空间信息 共享服务平台 建设思路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第6篇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指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是用于物流信息交换的基础网络,是物流领域的“互联网”。这相当于建设一条公用的、无形的物流信息高速公路,辅之以推行通用软件、制定信息标准,使得任何企业都可以接上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和交流。这样就能解决目前物流业信息化接口、标准不统一,不能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对接的难题,发挥信息化的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帮助运输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浙江长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交通运输物流平台先期试点企业之一,从2008年8月开始,依托平台推荐软件“小件快运系统”,该公司推出浙江省4至6小时快件运输服务。早上刚捞起来的舟山海鲜,中午便上到了杭州老百姓的餐桌上,这种高效安全的小件快运服务正集聚愈来愈多需要该服务的客户。除了小件快运系统,长运还在物流信息平台下应用了运输信息系统和仓储信息系统。

目前,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已经推出包括通用网站、小件快运、集装箱、货代、仓储等14套软件,有3900多家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使用了免费通用软件和数据交换。

信息畅则物流通。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数据显示,在物流各环节实现信息联网后,浙江的物流效率提高了30%至50%,准确度达到95%以上。

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指出,共享平台将极大地提高物流生产效率。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可以加快单据传递、减少差错、提高管理效率;可以提高车货交易、货物跟踪等效率,降低货车空驶率,促进节能减排。据测算,浙江省因此每年可产生效益18亿元,

同时,物流共享平台还有助于提升行业监管水’平。例如平台已经实现危险品运输电子路单的全国联网和集中上传,建立全国统一的危险品运输监控平台以后,一旦发生危险品运装车辆事故,救险人员在指挥中心就可以了解到车辆装载什么危化品、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此外,物流共享平台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正处于刚刚起步的关键阶段,由政府牵头搭建物流信息互换共享平台,既可以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物流信息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又可以避免国际物流巨头利用其发达技术和网络,在竞争中占据垄断地位,控制物流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第7篇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地理信息服务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它以电子政务内外网为依托, 分布式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为基础, 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一站式"协同服务体系, 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由数据层、服务层和运行支持层组成, 其中数据层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之一, 包括地理实体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和高程数据。其中电子地图数据是针对在线浏览和专题标图的需要, 对矢量数据、影像数据进行内容选取组合所形成的数据集, 经符号化处理、图面整饰、分级缓存后形成重点突出、色彩协调、符号形象、图面美观的视屏显示地图[1]。

2 电子地图建设的背景

2.1 国家及省级政府部门的号召

2007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要求加强资源整合和数据库完善, 分类构建权威、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国家测绘局于2009年启动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其目的是为了给各行各业提供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类型的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和综合应用, 提升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去年, 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再次提出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多级挥动、协同服务的功能, 并开展10个左右的省级分界点建设试点, 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

2.2 满足增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的需要

为了满足增城市各政府部门对基础性信息资源的应用需求, 增城市规划局于2010年开展了增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 目的是构建全市空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在线服务体系, 实现对地名地址、学校分布、应急场所、影像数据等全市基础性、共享性、需求性较强的信息资源在线共享和支撑各政府部门业务系统建设, 实现空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为了避免数据的重复建设, 各部门业务系统离不开权威电子地图数据的支撑。

3 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

电子地图数据类型包括线划地图与影像地图两类。线划地图以矢量基础地形要素数据为主要数据源, 经过数据分级与可视化设置而成;影像地图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基础, 并配以矢量线划和适量注记[1]。本文主要介绍增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线矢量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制作。

3.1 电子地图设计

3.1.1 图层设计

增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电子地图主要分为六大类别, 分别是兴趣点类、水系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类、境界类、植被与土质、专题数据。 (见表1)

3.1.2 属性设计 (见表2)

3.1.3 编码设计

增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所定义的要素代码设计均采用6位数字, 两段整型码, 由要素编码 (5位) 和类型码 (1位) 组成, 其中要素编码的第一位参照国标《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_13923-2006》的大类代码;第二第三位为大类代码, 最后两位为小类代码, 最后一位类型码则根据逻辑划分为点、线、面和注记四类, 分别赋予数字值作为编码。

3.2 电子地图制作的流程

增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电子地图的基础数据来自于1:5000线划地形图, 经过采集、提取、数据检查、入库、符号化和配色等流程, 最终得到了电子地图文档。具体流程如图1。

结束语

目前, 全国各地的平台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 涌现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平台建设案例, 出台了一个又一个平台建设规范。在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的最大体会是, 电子地图数据要素庞杂, 信息量巨大, 在制作的过程中既要参照最新的国家标准, 又要做出本地特色, 比如将本地为人所熟知的道路名称作为注释添加等。

参考文献

电子政务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探索 第8篇

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层层深入, 电子政务建设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电子政务建设由最初的网络建设、发布信息逐步转变到了应用阶段, 在应用阶段电子政务建设要以政府内外资源为主, 提高政府的服务标准以及监管能力。

随着电子政府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系统应用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系统也由仅能在单一部门运行逐渐发展到部门内共享, 最终发展到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 并通过其进行相互协作。整合是建立跨部门应用系统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整合的主要内容就是实现数据共享, 现实不同部门之间互通互连。目前解决“信息鼓捣”问题已经是我国政府在进入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 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资源的整合, 将会更大程度上提高政府在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工作效率, 使电子政务工作更有效、更精简、更公开、更透明, 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使企业和居民能够更好的参与政府管理。

但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 本身受到各种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一点可以肯定, 就是在规划阶段就必须开始考虑各方面的整合问题。据统计, 目前全体社会信息资源绝大部分掌握在全国各级政府部门手中。但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 许多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上都存在着不畅, 怎样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我国政府部门信息系统的办公效率是目前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 平台总体设计

3.1 逻辑结构

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交换是通过中间件进行交换和共享。其中, 发送模块负责从业务系统接收信息、把信息的格式转换成数据交换服务可识别的格式、和把转换后的信息及时发给中间件;接收模块的任务是负责接收信息, 再讲接收到的信息转变成系统可以读取的格式, 并把经过转化后的信息及时的发给业务系统。

3.2 完整的消息服务能力

数据交换平台是一个类似中间件的软件, 它在信息交换过程中要进行频繁的信息封装, 控制信息的同步/异步交换、排队处理等。所以要想有一个完美信息服务机制我们首先要对以下问题进行解决:

统一编制, 信息在编制上应当有一套统一的编码体系, 这套编码体系要具有简单易医用、管理容易、易扩展等特点。

统一封装:系统对信息要具有信封书写和打包功能。

可靠传输:系统要能够将信息可靠的传输到目的地。

传输的效率:采用信息的表示与交换分开、专用的交换设备、对信息进行压缩, 这些方法都能有效的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可管理性:系统要对整个信息传递进行监控, 并且能够提供日志、会话等优先级设计。

3.3 关键技术

数据共享平台的技术要点:

XML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在对数据进行标准话的描述和定义上我们应当使用XML Schema。

在进行数据封装时我们应当运用SOAP协议。在进行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和实现时都要借助Web服务的力量。

要确保应用消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完全问题, 在数据共性平台中我们使用XML技术对数字进行加密, 并同CA结合。在数据访问过程中系统通过数据校验、访问代理等多种手段确保共享数据性的安全性, 近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管理问题, 系统在数据收集方面采用WBEM技术, 对数据共享平台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效管理。

系统在开发过程中要在统一平台上完成, 对于系统中共享数据和备份数据的存储应当采用SAN架构予以实现,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好整体性我们可以使用负载均衡技术和集群技术。

3.4 安全需求分析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如果要想其能够投入使用首先就要确保该系统的安全性对, 要想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我们就必须从, 技术、管理、政策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入手, 构成一个巨有保护能力、发现隐患以及能够一定应急能力的系统, 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对系统安全进行分析时我们首先要从信息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全网统一身份的鉴别, 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是:数据的访问、数据的授权、一些特殊信息的机密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对于系统安全管理需求分析, 首先要制定一个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对于和系统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系统培训, 尤其是对于一些基层人员的培训, 要注意了解他们的计算机水平, 对于一些计算机水平较低的人员要进行重点培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 将管理和技术进行机密的联合, 构成一套完备的安全保障系统。

所以, 系统安全问答题的重点就是解决一下问题: (1) 信息备份问题的处理。 (2) 解决统一身份鉴别带来的问题。 (3) 对系统的资源管理问题进行解决, 对信息进行分类, 不容的人反问不同信息, 实现安全访问。 (4) 对于系统中设计的敏感数据的加密问题进行解决, 对于特别重要的信息应当采用多级加密;利用数字签名、安全审计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 (5) 对于工作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管制, 对于一些滥用职权、篡改系统这数据等现象要严惩不贷。 (6) 最后妥善解决系统管理问题。

4 结语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出现使应用系统的业务和数据的集成得以实现。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 政府各部门在工作中经常要进行一下数据上的交换, 以及对一些数据进行共享, 有了数据交换平台, 政府各个部门工作都将变的更加容易、高效。不过我们在对数据交换平台的推广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只要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对其加以利用, 来推动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

参考文献

[1]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指南[Z].国办秘函[2004]79号文附件.

[2]王银杰, 宋顺林.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技术与架构[Z].

[3]张繁, 蔡家楣.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平台设计[Z].

构建城市绿地信息共享平台 第9篇

90年代后,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国内不少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起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规划领域对绿地系统的规划及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构建一个全面的、高效的、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城市绿地信息共享平台, 从而提高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性, 同时为城市绿地管理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基于“3S”技术的城市绿地信息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3 S”技术是以遥感技术 (R 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为基础, 将RS、GIS、GPS三种独立技术领域中的有关部分与其它高技术领域 (如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 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而形成的一项新的综合技术。为了促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基于“3S”技术的监控、反馈体系已经成为城市绿地系统数字化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手段, (图1) 它旨在快速、有效地获取城市绿地的相关信息, 实现它们之间的交流与共享, 并对其进行综合管理和分析, 计算更新绿地系统的相关内容, 使城市规划、决策、管理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2.1 资料信息的分析处理

通过遥感图像与城市绿地现状资料等完成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对资料的分析处理、存储, 完成基础信息和规划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定量分析结果、技术指标与参数, 进行辅助规划;同时提供准确的图件与统计报表, 为园林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信息, 指导我们须解决的问题。

2.2 动态监测

遥感具有实时监控的作用, 通过其影像的连续拍摄, 可反映分析绿地类型、分布、边界等的一个动态演化发展过程, 能较准确地了解城市绿地的发展趋势、生态状况、热岛效应, 同时通过及时的信息处理, 及时更新资料信息库, 达到动态观察、监测的过程。使我们始终掌握着最新的信息, 为下一步工作实施提供科学性与效率、效益, 以便合理提出缓解和改善城市生态的对策, 减少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盲目性, 提高绿地建设和养护的可操作性。

2.3 反馈与引导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处理、动态监测以及全球卫星定为系统技术, 能准确且及时反馈城市绿地分布情况, 反映建设工作中的错误与不足, 从而达到有效、及时地纠正与弥补,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3 建立绿化管理各部门相互协作的网络化共享

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涉及城市方方面面, 城市规划、园林、监察等部门在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中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因此, 城市绿地管理系统的各个组织机关及其职能机关之间需要建立一个协调工作共享平台 (图2)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将分块管理的各个作业单位用计算机连成网络, 发现问题, 及时在电脑网络平台上显示, 作业单位根据指令及时处置, 这样就可以使管理职能得到综合和加强, 从而解决城市专业化管理所带来的信息资源分散、整体管理效率低下, 满足现代城市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的需要。同时利用这个网络平台, 可以使绿化信息透明公开, 便于市民了解与参与。

4 结语

由于我国大部分规划部门在进行规划设计时, 往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化规划的目标、布局结合近期的规划建设, 做一些必要的定性分析和落实, 对指标的量化研究却较少, 其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性、准确性有待加强。因此通过信息技术能准确掌握现状绿地的数量、分布及分析存在的问题, 可以提高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性和管理部门的决策正确性。

摘要:为了有效地管理城市绿地的建设, 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绿地信息协作共享平台的构想, 为城市规划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绿地,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琳.3S技术在城市绿地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6.

[2]武红敢.“3S”技术在美国林业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J], 世界林业研究, l998.03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第10篇

关键词:HL7,CDA电子病历,云共享

1. 序言

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 业界的关注重点也从传统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多地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的个人电子健康记录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EHR) 的构建与共享上。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对现有包括放射科信息, 检验科信息, 医疗影像信息等临床医疗信息的整合集成, 更重要的是各医疗系统间技术结构与信息标准的统一。例如儿童出生会产生出生医学证明、健康体检信息等纪录, 病人在门诊诊疗时候会产生诊疗或者医嘱纪录, 病人在医院或者健康机构检查时候会产生身体各项指标报告、医疗影像记录, 健康体检信息等纪录, 所有这些记录都是语义上从属于患者并应以患者为标识进行管理的, 也应该以一种统一的形式被各医疗机构系统交换和共享。

2. CDA文档

基于以上应用背景, 目前国际上得到较广泛承认与使用的统一标准主要是HL7标准 (Health Level 7) [1]。HL7是一个专门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及医用仪器、设备数据信息传输的标准集, 使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参考信息模型来开放基于XML的消息。HL7标准汇集了不同厂商用来设计应用软件之间接口的标准格式, 它允许各个医疗机构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消息通讯。同时, 标准的设计也保留了相当的灵活度, 保证了对不同系统的兼容性。而临床文档架构CDA (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 [2]正是HL7标准集的一部分, 它以临床文档交换为目的, 描述临床文档的结构和语义的文档标记标准。CDA文档采用XML语言编码并在HL7消息中进行传输。CDA文档都由<ClinicalDocument>要素进行封装, 基本的CDA结构文档如下所示:

其中, CDA头 (CDA Header) 确定了文档的分类, 它包含了文档信息, 受访数据, 患者, 服务提供者这四项内容。CDA头的目的是使临床文档可以在医疗机构之间交换, 简化临床文档管理。CDA体 (CDA Body) 中包含的是详细的临床报告, 由可嵌套的内容集组成。内容集包含有内容和可选的标题。其中内容可以由结构化体组成, 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大型二进制对象 (Blob) , 以描述纯文本, 链接或多媒体资料等不同形式的临床数据。CDA文档的有效性通过CDA Schema来进行验证。针对医疗系统的不同业务领域, CDA均有对应的规范模版对其进行描述, 如门诊记录模版, 住院病程模版, 转诊记录模版, 护理操作模版等。

3. 系统总体架构

现有的多数电子病历共享解决方案主要是在应用系统间直接进行CDA文档的生成与解析的转换[3], 如某病人在A医院和B医院之间的转诊, 首先是从A医院的数据库中提取临床诊疗信息生成CDA文档, 然后在B医院解析CDA文档, 导入数据库中, 完成病人数据的更新。这样的实现当面向多个医疗机构服务时, 可扩展性和灵活度就较差, 效率也较低。基于此, 并考虑CDA文档的XML结构特性及其统一的文档架构, 本文提出了构造如图1所示的电子病历共享系统, 其中文档源和文档使用者可以是不同的医疗机构, 也可与多个文档源与文档使用者同时对接。

3.1 文档注册库

文档注册库维护了已注册文档的元数据, 文档元数据包括病人ID, 文档标题, 文档类型, 治疗医师, 医院科室, 治疗时间等信息, 并可对现有的元数据进行定制和扩充。针对医疗领域内不同系统的术语和编码, 文档注册库可以进行映射和管理。考虑到CDA架构中需要针对不同业务领域定义不同的模版, 文档注册库也提供了对文档模版的定义、管理和验证功能。病人的身份信息通过身份源管理可以注册到文档注册库中。文档使用者则可通过相关的请求查询参数, 如病人ID等, 查询病人对应的病历文档。文档存储库也通过接口向文档注册库注册文档。实际应用中, 文档注册库可以通过与LDAP, Shibboleth等联邦身份统一认证进行集成, 实现对认证, 授权, 身份映射等的统一管理。

3.2 文档存储库

文档存储库存储了病人的具体文档。文档源可以将病人的文档及元数据提交到文档存储库, 文档存储库在将文档保存后, 再将文档的元数据通过文档注册接口注册到文档注册库中。文档使用者也可通过文档的元数据将文档从存储库中获取出来。在具体实现中, 考虑使用DB2 UDB数据库完成对海量文档的存储与管理。

3.3 审核日志

审核日志包含了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审计日志, 并可实现对日志的跟踪与查询。

4. 部署场景

我们可以考虑将以上的电子病历共享系统部署在一个云共享的场景中, 该场景由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或卫生服务站组成。如图2所示, 本文考虑了患者在中心医院与社区卫生站间转诊的业务流程。

(1) 患者A通过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将身份信息注册到云端, 并得到唯一的病人ID标识。WEB应用程序对于云端的文档注册库相当于身份源。

(2) 患者发病, 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中心医院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诊断, 并在患者住院期间生成一系列CDA文档, 包括诊疗过程, 住院信息, 检验检查报告等, 在患者出院时该文档被提交到共享云端。

(3) 云端的文档存储库对CDA文档进行存储, 并从中提取出元数据, 将元数据通过文档注册接口注册到文档注册库中。

(4) 患者出院后转入社区卫生站进行日常康复治疗。社区医生为了了解患者的医院诊疗过程, 根据患者的病人ID向共享云端请求查询患者的就诊记录。

(5) 共享云端首先根据病人的ID在注册库中查询患者的病历文档元数据, 然后再根据元数据在文档存储库中获取到患者的CDA文档。

(6) CDA文档可通过界面友好方式返回给社区卫生站。

在以上场景中, 只列举了一个中心医院与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事实上在一个联邦认

证域内, 该系统可以有多种部署方式。可以由卫生监管机构部署一个权威的文档注册库与文档存储库, 下辖的医疗机构系统直接与其进行集成。也可以在中心位置部署一个文档注册库, 各医疗机构分别部署文档存储库。这样灵活的方式, 可以使中心医院的医疗资源与周边的社区卫生中心进行充分的整合, 发挥出更高的医疗服务效率。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CDA临床文档的分析, 提出了一种更灵活高效的电子病历共享系统的构建方法。该系统部署在云环境时, 系统中的安全审计模块在面向多个不同用户服务时, 如何确保病人病历信息只能被合法用户通过合法途径获得, 其安全策略及控制访问权限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Introduction to HL7 Standards.http://www.hl7.org/im-plement/standards/

[2]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 (CDA) .http://www.hl7.org.uk/version3group/cda.asp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第11篇

浙江是我国专业市场发育最早,也是我国轻纺专业市场最为发达的省份。在浙江有着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宁波轻纺城、长兴国际贸易轻纺城、浙北轻纺市场、中国染料城、大唐轻纺市场、华东棉纱市场、南方丝绸市场、中国家纺装饰城、浙江世贸布艺城、浙江汇宇棉纱市场、湖州织里棉布市场、湖州丝绸城等众多轻纺专业市场。其中,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宁波轻纺城等入选2005年中国商品专业市场竞争力50强。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已突破300亿元、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年交易额110多亿元、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年交易额已达150多亿元等。

近年来,由于受到产业结构变迁,企业一体化销售网络的建立,全国各地轻纺专业市场和现代流通业兴起等挑战,浙江轻纺专业市场持续多年的迅猛发展势头开始减缓。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基本结束,各项承诺实施后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对外经济政策背景及其对本地区的影响,将对浙江轻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浙江轻纺专业市场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引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增强专业市场网络高效、规模大、辐射力强的优势。

二、轻纺专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发挥浙江轻纺产品的产销优势,进一步改善商贸流通体系,需要共同培育、建设轻纺专业市场,建立轻纺行业和企业信息发布以及预测、判断近中远期及周期性变化的信息共享平台,把浙江这些轻纺市场有效地联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强大的市场效应,降低交易费用,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为浙江轻纺专业市场的交易方式带来新的变革。

要使浙江轻纺专业市场成为全球轻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就必须加快市场转型和市场升级的步伐,由传统集贸式市场向现代商贸型市场转变。在市场内建立信息收集、筛选、整理、发布渠道,在各市场之间建立信息对流和联网,降低交易风险和信息集聚成本,实现专业市场信息集聚和传递功能创新,使轻纺专业市场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可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市场知名度,吸引资金投入,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层次。

三、轻纺专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策略

1.加强政府合作,构筑统一、规范和开放的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统一的轻纺专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需要得到浙江省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与推动,需要浙江各轻纺专业市场、各纺织工业协会的通力合作。因此,加强政府合作进行轻纺专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浙江轻纺专业市场协同调整的工作重点之一。尤其是强化在区域整体规划上的相互衔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规模经济效益。

2.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形成浙江轻纺专业市场联盟

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各地纺织工业协会的配合下,建立浙江轻纺专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从而形成浙江轻纺专业市场联盟。建立市场联盟的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聚合分散在各专业市场的信息资源孤岛,将各轻纺专业市场的信息整合到统一的资讯平台,在行业信息、产品展示、企业推广、电子商务各方面为联盟成员提供服务;促进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流的沟通,为联盟成员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空间。

3.整合轻纺专业市场现有的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需保护各轻纺专业市场现有的资源,应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适当投资进行整合。为集成分散的各大轻纺专业市场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分布式信息共享平台,需要设计一个分层次、综合的网络信息系统架构,并根据信息与应用的异域、异构、分布等特征,分别从事务完整性、网络交互协议、元数据动态导航、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4.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研究和设计信息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专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必须综合应用各种信息共享技术,以满足系统的需求。元数据就是数据的数据,用于建立、管理、维护和使用数据仓库。在建立信息共享数据仓库时,既要将分散的数据源集成为统一的视图,又要保证数据仓库的分布性,同时还要尽量的让大部分用户的查询操作作用在本地数据仓库上,以减少网络流量,增加系统稳定性。综合应用元数据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智能代理技术等,并整合专业市场上的各种应用,建立基于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轻纺专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

四、轻纺专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构想

轻纺专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可采用多层 B/S体系结构,B/S结构是以 TCP/IP协议为基础,以 Web为核心应用的信息交换平台。用户可通过WWW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上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通过WWW浏览器在客户机上执行。B/S体系结构提供了异种机、异种网、异种应用服务的联机、联网、统一服务的开放性基础。

通过分析浙江轻纺专业市场对整合现有信息系统的需求,建立支持异构数据库、独立于操作系统的分布式信息共享平台来集成分散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并在分布式的局部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结构框架。在此结构框架中,应用程序首先对元数据进行查询,确定要访问的对象。然后通过客户端应用接口,将对该对象的操作传输到服务器公共网关接口,确定处理这个请求的数据服务器。经过数据服务器控制的操作被传送到局部数据库,完成该数据操作,并将结果返回到用户应用程序中。此框架利用元数据动态导航功能,使用户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使用标准的客户端应用接口,方便各种用户接入;进行异构数据库之间的复制,保持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

五、结束语

轻纺专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将促进浙江轻纺专业市场电子化,以信息化推进市场化、以电子化促进现代化;增强市场的服务功能,降低经营成本,充分发挥传统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使轻纺专业市场在交易、服务、管理等运作系统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市场运转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将为浙江轻纺专业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第12篇

1现状调查

1.1 95598业务信息共享

2013年10月26日,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 95598五项业务集中至国网客户服务中心后, 公司实行省、市、县三级95598远程工作站管理, 省、市两级95598远程工作站实行7×24小时值班。目前各级95598远程工作站均采用纸质记录等方式传递95598交接信息, 而此交接信息具有“事项杂、业务多、人员广、链条长”等特点, 在信息共享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95598信息传递耗时多。由于95598涉及的业务范围广, 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共享信息连续性和关联度很高, 且95598客户诉求全过程处理时效长, 个性化内容多, 要求信息查询频度高, 所以95598业务处理需共享信息量很大。据统计, 省远程日均共享信息100余条, 若采取纸质方式进行记录、传递, 平均花费工作时间1.5小时·人/次, 按省远程“四班两倒”计算, 每月平均花费工作时间90小时·人。

(2) 95598信息共享质量不高。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交接信息传递完整性、准确性、连续性、实时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也不便于较大范围实现95598信息共享, 部分信息传递遗漏或不准确容易导致工作差错的发生, 影响95598业务运营质量, 存在一定的服务隐患。

(3) 不便于95598信息的存档管理。目前95598信息均为纸质存档, 不仅不便于共享信息的日后查询, 影响工作效率, 而且不能适用当前无纸化办公的要求。

1.2 95598人员培训

(1) 培训工作量大。目前, 公司各级95598从业人员存在人员流动较大等诸多问题, 由于95598业务涉及的业务面很广、业务处理规范调整较频繁, 95598人员培训 (含新进员工培训、在职培训等) 刚性需求量很大, 据统计, 新进人员正式上岗前需进行不少于4个月的岗前培训, 正式上岗后每月的培训大约在8个学时左右。

(2) 工学矛盾突出。各级95598远程工作站均采取倒班的工作模式, 95598工作连续性强, 且培训时间较长、频度较高, 培训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大, 存在较大的工学矛盾。

(3) 自助式、差异化培训不够。目前, 省远程工作站主要采用人员授课、集中培训的方式, 针对不同业务素质人员的差异化培训不够, 培训人员被动接受知识, 而自助获取知识的渠道缺乏。

2实施对策

2.1分析原因

各级远程工作站95598信息共享度不高、人员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95598业务特性 (业务范围广、关联度高、连续性强、时间跨度长等) 、工作模式 (各级远程工作站均采取倒班的工作模式来保证95598业务24小时运营) 、用工性质 (公司各单位95598业务均采取业务外委方式, 人员素质与工作要求不相适用) 以及技术、管理支撑不够等原因造成。

2.2确定要因

根据目前公司95598业务运营模式及管理要求, 在95598业务特性、工作模式、用工性质无法改变的条件下, 有必要通过拓展技术、管理支撑方面来加强95598信息共享及人员培训工作管理。

2.3实施对策

针对目前95598信息共享及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通过搭建95598信息共享平台, 强效融合信息共享技术支撑及配套管理机制, 变革传统95598信息单向传递方式, 实现95598信息实时在线共享;变革传统的集中、被动式培训, 实现“自助式、互动式、差异化”在线培训, 提高95598服务水平。

2.3.1构建新型信息共享模式

(1) 统一信息交接模板格式。编制统一标准的信息交接模板作为信息共享的载体, 对各类共享信息进行分类记录、传递、存档管理。同时考虑实际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需要调整模板内容, 可通过目录配置方式灵活配置各类目录的内容及格式。

(2) 优化信息共享流程。以每班交接信息流为主线, 合理设置信息传递流程环节, 共设置交接单创建、交接单信息修改、交接单提交、交接单回退、交接单阅读、交接单确认 (归档) 等6个环节 (信息共享流程见图1) , 工作人员按照定制的权限角色完成相应的流程环节任务, 解决各倒班值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同时归档后的交接信息可通过查询功能展示、输出, 以适应更大范围、更长时间跨度的信息共享需求。

2.3.2打造自助式在线培训

(1) 知识发布。知识内容包括95598业务处理规范、培训课件、典型案例、考试题库等, 知识内容由专人进行收集、审定后发布, 及时审定、下线不适用的知识。

(2) 知识应用。

(1) 可自主查询相关知识, 及时解决实际95598业务处理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2) 可根据本人知识缺失情况, 结合工作时间安排量身定制个人培训计划, 开展自助式、差异化培训, 减少工学矛盾。

(3) 遇业务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或对知识本身存在理解、执行疑问的, 可通过平台设置的“问询台”进行互动式交流、培训。

2.3.3制定配套管理制度

为深化平台的应用, 切实强化平台对95598服务能力提升的支撑, 就权限角色管理、95598共享信息填写、95598信息阅读 (共享) 、培训知识发布、培训知识应用等方面编制了配套管理制度5个。

3效果检查

3.1信息共享方面

(1) 有效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相较于以前的95598信息传递方式, 实现95598信息实时在线共享后, 有效减轻了工作人员信息共享的工作量, 以省远程为例, 全年信息共享时长减少约547.5小时·人。

(2) 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实时信息推送, 达到了信息实时共享、自助取用的效果, 信息共享度达到100%。公司各项业务规范、管理制度更好地贯彻到一线工作人员, 落实95598信息的闭环, 2015年95598省远程工作站工作差错减少50%以上。

(3) 规范信息存档管理、节约成本。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后, 实现了95598信息的电子化、智能化管理, 不仅方便了95598共享信息查阅及存档, 而且减少了纸张打印, 很好满足了公司无纸化办公的需要, 在公司相关班组推广应用后, 每年可节约办公费用支出约6万元。

3.2人员培训方面

(1) 减少人工授课的培训工作量。通过建立培训知识库, 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在线培训, 减少了人工授课的培训工作量。以95598业务培训为例, 按公司每年组织开展15次业务知识专项培训 (地市单位、省客服中心各1次) 、每次培训200课时计算, 其中一半以上的课程可以通过学员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 可减少人工授课1500课时以上。

(2) 缓解工学矛盾。由于公司95598业务要求不间断进行, 各级95598远程工作站采取倒班的工作模式, 工学矛盾较为突出, 实施在线培训后, 95598人员可在工作之余或工作碎片时间自主进行学习, 避免了大规模人员集中培训, 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

(3) 培训效果显著。实施在线培训后, 除开展集中专项培训以外, 95598人员可根据自身知识短板自主培训、学习, 满足个性化培训需求, 95598人员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等得到了较大提高, 2015年实现95598业务国网“零”退单。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