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复习教案(精选6篇)
第6单元复习教案 第1篇
第6单元复习教案
黄艳
一、复习目标:
1、巩固本单元的生字及词语
2、感悟课文重点段及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和朗读语气的巩固练习。
二、重点难点:能根据意思,找出相对应的词语。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课文重点段及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和朗读语气的巩固练习。课前谈话:
同学们,当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你用不懈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取得成功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也用一个词语形容)
是啊!学习就是这样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去享受这个过程吗?你敢于去挑战这个过程吗?
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复习单元。(第六单元)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师:你知道本单元的课文都与什么有关吗?(爱)
表达朋友间真挚的爱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体现乡亲们纯朴的爱——《搭石》、展现海峡两岸同胞无私的爱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还有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也展现了爱的真谛。
二、字的复习:
1、出示复习要求:会读的字:要认清形,读准音。
2、根据要求快速复习20~23课的生字。
3、检查复习情况:
(1)我能读准音:大组开火车读(2)仔细找找,这里有多音字吗? 多音字:舍、涨。
(3)书写要注意:你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在自备本上写写自己会写错的字。写完后同桌互批一下。(4)学习生字,我们不仅要读准音、写对形,还要明白字的意思。可以通过什么办法理解字意呢?(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查字典:“暴”
4、字的环节复习得差不多了,给自己的表现打个分吧,满分10分,用手指表示。
三、词的复习:
1、出示要求:
读读写写的词:正确书写读准音,理解意思恰当用。读读记记的词:读准音,会用就更棒。
2、打开课本齐读一遍。
3、我会读:一个学生读(正音)
4、在书写上,你有温馨小提示要送给同学呢?
5、词语看似简单,可内在的学问却很大。我们往往能从一个词语联想到很多的知识,你能吗?默读,试一试。
老师举例:读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词语,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构词形式:ABCC)(联想画面)
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及复习ABCC的词语。(在自备本上写一写)预设:
(1)用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2)理解词语的意思。(3)多音字:间隔、联结(4)反义词:懒惰(勤劳)
拓展:“勤劳”是形容一个人高尚品质的词语,那么还有这样的词语吗?同桌读论一下。(淳朴、善良、忠诚、舍己为人、助人为乐、任劳任怨、艰苦朴素、拾金不昧、尊老爱幼)
四、重点句段的复习:
(一)、复习课文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完成口头填空: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的乡亲们,()的台湾青年,()的同学和老师,()的小男孩,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知道了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默读段落,完成练习。把括号里要填的答案写在自备本上。
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1)抄写这段话中的比喻句。
(2)这句话把()比作(),我意识到()(3)找出两对反义词。()——()()——()(4)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句话呢?
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间隔,台湾青年()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把“的”或“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2)给画横线的部分句子换一种说法。
(3)“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候,要怎么做才是安全的?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是怎么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给自己的学习情况打个分吧。课后谈话:
学习也许有时候让你觉得很累,但当你真正喜欢上它的时候,就一定会觉得非常快乐。让我们平时用快乐的心情去享受学习吧!
第6单元复习说课稿
黄艳
一、说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的生字及词语
2、感悟课文重点段及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和朗读语气的巩固练习。
二、说教学重点
1、巩固本单元的生字及词语
2、感悟课文重点段及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和朗读语气的巩固练习。
三、说教学难点:
1、能根据意思,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2、感悟课文重点段及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师:你知道本单元的课文都与什么有关吗?(爱)
表达朋友间真挚的爱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体现乡亲们纯朴的爱——《搭石》、展现海峡两岸同胞无私的爱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还有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也展现了爱的真谛。
二、复习生字:
1、出示复习要求:会读的字:要认清形,读准音。
2、根据要求快速复习20~23课的生字。
3、检查复习情况:
(1)我能读准音:大组开火车读(2)仔细找找,这里有多音字吗? 多音字:舍、涨。
(3)书写要注意:你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在自备本上写写自己会写错的字。写完后同桌互批一下。
(4)学习生字,我们不仅要读准音、写对形,还要明白字的意思。可以通过什么办法理解字意呢?(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查字典:“暴”
4、字的环节复习得差不多了,给自己的表现打个分吧,满分10分,用手指表示。
三、复习词语:
1、出示要求:
读读写写的词:正确书写读准音,理解意思恰当用。读读记记的词:读准音,会用就更棒。
2、打开课本齐读一遍。
3、我会读:一个学生读(正音)
4、在书写上,你有温馨小提示要送给同学呢?
5、词语看似简单,可内在的学问却很大。我们往往能从一个词语联想到很多的知识,你能吗?默读,试一试。
老师举例:读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词语,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构词形式:ABCC)(联想画面)
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及复习ABCC的词语。(在自备本上写一写)预设:
(1)用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2)理解词语的意思。(3)多音字:间隔、联结(4)反义词:懒惰(勤劳)
拓展:“勤劳”是形容一个人高尚品质的词语,那么还有这样的词语吗?同桌读论一下。(淳朴、善良、忠诚、舍己为人、助人为乐、任劳任怨、艰苦朴素、拾金不昧、尊老爱幼)
四、重点句段的复习:
(一)、复习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完成口头填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的乡亲们,()的台湾青年,()的同学和老师,()的小男孩,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知道了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默读段落,完成练习。
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1)抄写这段话中的比喻句。
(2)这句话把()比作(),我意识到()(3)找出两对反义词。()——()()——()(4)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句话呢?
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间隔,台湾青年()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把“的”或“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2)给画横线的部分句子换一种说法。
(3)“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候,要怎么做才是安全的?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是怎么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给自己的学习情况打个分吧。
四、说反思:
复习时环节设计形式多样,不足:课堂上时间把握不是太好,个别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
第6单元复习教案 第2篇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过程与方法: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加深对数感的培养。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重点难点
学生经历整理加法算式发现其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感受到加法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做“找朋友”游戏。游戏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采用以下几种游戏: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7、8或9)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8或9)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7、8或9。
这样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又巩固了6、7、8、和9的组成。你能写出不同的数的组成吗?(教师随机说出容易出错的数的组成让学生写出)如:
……
[设计意图] 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和日常生活之中,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
一、探究体验
6633
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什么?
今天咱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好!
(一)基数和序数的复习
1、猜一猜:投影出示P78第1题的主题图。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依次出示三个孩子的对话内容)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谈话的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几层?小女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说说_层和第_层的区别吗?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
[预设]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不符合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我们学的数字。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学生说的数(1——10)。
(二)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1、引导一: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这样排列,你们有什么感觉?
引导二:怎么排列比较好?
2、整理加法表
师:请每个同学想一想,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排列这些加法算式。(可在此节课之前引导学生对1—5的加减法进行整理。目的是让学生对5以内的加减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更重 要的是让学生提前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研究加法表。
师:这是老师整理出的加法表,仔细观察,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记住它?
4、计算。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
(三)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出示减法表
师:表中写出了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么排列的,然后按这个顺序把其它的减法算式写出来。请小组长负责,组织好本组的同学填写算式。可以采取一人填一道,开火车填的方式。
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减法表。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填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3、计算: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
说一道加法,让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四)看图列式
教师:看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引导学生选择画面,列算式。)
[设计意图]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减法表的复习中让学生先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
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问题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重视掌握基础知识,落实教学目标。继承了过去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方法应用
1、基础练习:
2、看图列式:
3、拓展题:
[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目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你认为我们班,谁的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 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横看、竖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方式找出规律,使学生脑子里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练习题答案]
1、基础练习:5;2;8;3
2、看图列式:10-3=7
第6单元复习教案 第3篇
在讲授和复习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时, 笔者始终按照两条线索展开教学, 一条紧紧围绕先进文化展开, 另一条围绕文化建设展开。
先进文化这条线索, 笔者按照先进文化是什么, 为什么要发展先进文化, 怎么样发展先进文化来展开教学。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 为什么要发展先进文化?本单元从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和导向示范作用来讲述。另外, 也可以结合第一单元“文化的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和人的作用”等知识来讲述, 这样知识结构更完整。怎样发展先进文化?本单元的综合探究从四点给予了说明: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不断创新;4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先进文化背道而驰的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笔者又分别从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为什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如何对待落后和腐朽文化来展开教学。
具体地讲, 各种带有迷信、颓废、愚昧、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都是落后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都属于腐朽文化。为什么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 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课本首先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介绍了落后文化存在的原因;接着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说明了腐朽思想存在的原因;最后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文化的影响来进行解释。
在现实生活中, 既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又存在先进文化, 这是我们文化生活的现状。课本介绍了文化生活的现状, 文化生活中既有“喜”的方面也有“忧”的方面, 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课本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国家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加强文化建设;文化传媒 (文化企业) 要遵守职业道德, 切实履行文化传承的义务, 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增强社会责任感;个人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 增强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一条线索是文化建设, 本单元讲述了三个文化建设, 即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课本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笔者在讲述时, 为了提高学生记忆和答题的针对性, 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来展开, 具体如下。
第6讲“图形与坐标”复习精讲 第4篇
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剖析
复习重点: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
复习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图形进行变换(平移、旋转、位似)时图形位置的确定方法及对应点坐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易混易错点:易混淆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顺序,混淆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点的坐标的关系:对于位似变换和旋转变换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在表示平面物体的位置时,每一个物体的位置要用两个数据表示;两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一般情况下是相同的,但有时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也可以不同,要注意灵活处理,
重要考点题型方法点拨
解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可得关于a、b的不等式,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得B点的坐标符号,得a>1,b+l>3,点B(-a.b+1)在第一象限,故选A,
点拨:灵活掌握各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第一象限点的横、纵坐标都为正数;第二象限点的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第三象限点的横、纵坐标都为负数;第四象限点的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负数。
二.对称点的坐标
例2(2015·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2,-3),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再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
解析:分别利用X轴、Y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A’、A”的坐标进而得出答案,点A(2,-3)关于X轴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2,3),点A’(2,3)关于y轴的对称点A”的坐标是(-2,3),
点拨:对称点的坐标特征是: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横、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灵活掌握对称点坐标特征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三.用有序数对定位置
例3(2015·六盘水)如图1,观察中国象棋的棋盘,其中红方“马”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3,5)来表示,红“马”走完“马3进4”后到达B点,则表示B点位置的数对是: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B点横向所对应的数字是7,纵向所对应的数字是4,则表示日点位置的数对为(4,7),
点拨:根据题目的要求,思考该问题的出发点,就是要借助于网格线,将点的位置数量化,找出表示位置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有序实数对与点的对应关系
四.坐标与平移
例4(2015·济南)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如果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AIBlC,,那么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为(
),
A.(4,3) B.(2,4)
C.(3,1)
D.(2,5)
解析:根据平移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进行计算即可,
由坐标系可得A(-2,6),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为(-2+4,6-1),即(2,5),故选D,
点拨:坐标系中的平移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为:点向右(左)平移,横坐标相加(减),纵坐标不变;点向上(下)平移,纵坐标相加(减),横坐标不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
五.坐标与旋转
例5(2015·孝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点P(-5,3)向右平移8个单位得到点Pl,再将点P1绕原点旋转90°得到点P2,则点P2的坐标是(
),
A.(3,-3)
B.(-3,3)
C.(3,3)或(-3,-3)
D.(3,-3)或(-3,3)
解析:首先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点P1的坐标,再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答案,
把点P(-5,3)向右平移8个单位得到点Pl,
点P1的坐标为(3,3)
如图3,将点P1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P2,则其坐标为(-3,3),将点P1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P3,则其坐标为(3,-3),故符合题意的点的坐标为(3,-3)或-3,3),故选D,
点拨:题目借助于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来确定相关图形变化后所处的位置,明确旋转的性质,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中由于没有明确旋转方向,所以要分类讨论,以防漏解。
点拨:位似图形对应点连线都经过位似中心,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位似图形的周长比等于位似比,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本题首先要根据要求画出或想象出相应的图形,再观察图形求出相应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图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比的绝对值等于相似比,
6年级上册第一至三单元复习 第5篇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他气势宏大,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情景,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母亲情怀,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诗歌共两个小节,作者用第二人称的口吻,用拟人的写法,诗化了长江的形象。第一小节从空间角度入手,抓住了长江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地理特点。第二小节从时间角度入手,抓住了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的人文特点。
《五彩池》:五彩池作者曾听奶奶说过,也曾经一度认为此景只应天上有。然而在四川松潘藏龙山上,作者看到了比传说中更多、更美的五彩池。他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成为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这是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作者用抒情的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地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深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作者抓住了“绍兴的船”和“绍兴的桥”这两个典型事物,用充满韵律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石桥飞架,流水人家,乌篷穿梭;通过充满乡土气息的童谣、谜语,坐船、过桥独有的“规矩”让我们领略到水乡孩子那一份独特的生活情趣。
本文作者的语言比较独特,大量运用叠词,不断出现对偶句式,不仅使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是文章具有一种韵律美感。
《山海关》选自峻青的抒情散文《雄关赋》,他的散文感情色彩浓郁,擅长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在文中激起情感的涟漪。山海关是我国的历史名胜,作者通过写自己登临这座雄关的所见、所感及产生的联想,热情赞颂了山海关的雄伟、险要,肯定了它的历史作用,进而抒发了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爱。
从“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这两个方面对山海关有个完整的印象。
《天净沙·秋》前两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是曲子抒发情感的转折点。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
字词:
藏.龙山
炽.热
舀.水
矗.立
眼花缭乱
镰刀
细腻
衣裳 险峻 .....横亘
准噶尔
萦绕
玛瑙
.....规矩
簌簌响
潺潺
嘎吱
腋下 ........老茧 黝黑
萤火虫
燥热
忠贞 .....引人瞩目 雄厚苍劲
脖颈儿
哺育 .......碧波万顷
逶迤翻腾
慷慨悲歌 .....广袤无垠
五彩斑斓
粗糙
衔接 ......脉
饮
劲
颈
殷
咽
横
撇 奔
鲜
塞
第二单元: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文中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制制度下人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德。
在文中,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紧紧围绕穷人的贫穷生活和美好品德进行叙事,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能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在文中,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使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
文中的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对桑娜内心活动的描写,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的真实情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付,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
《最美好的礼物》:在快到圣诞节的时候,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保罗两次猜错小男孩儿的想法。这个年少的哥哥,用他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有月亮的晚上》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有月亮的夜晚,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这个山村教师牺牲了仅有的一点儿自学时间,陪伴他们读书的故事。月夜相约——踏月上学——教室伴学——高歌散学,全文的思路十分清晰。
《成全一棵树》故事讲述的是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这时,她那腿有残疾的小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的快要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精心照顾下,小树苗茁壮成长,而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许多年过去了,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
本文寓意深远,以小树为线索,实质上是写残疾的孩子。小树经过孩子的精心照料长成了参天大树。而孩子经过母亲的精心栽培也取得了成功,两者何其相似。其实,成全就是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从鲁迅先生的追悼会上“我”看到伯父受到众人的爱戴写起,回忆了“我”所看到和听到的鲁迅生前的几件事,揭示了伯父受人爱戴的原因,表达了对伯父的敬爱之情。
伯父跟“我”谈《水浒传》 伯父跟“我”谈“碰壁” 救助黄包车夫 关心女佣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其中《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
另外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三闲集》《二心集》
《乡愁》这首诗是作者阔别祖国大陆二十余年后创作的。诗人起笔书写了乡音的清新缭绕,那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隐隐喻出游子时刻在怀念着故乡。接着抒写了乡情的怅惘,由于离开家太长久了,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冲淡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下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的别离。这里用可感的具体形象来描述抽象的感受,生动形象,贴切自然。而且,前后两节一清晰一模糊,给人强烈的震撼。最后,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乡愁的永恒。
嘶哑 寡妇
蜷缩
魁梧黧黑 撕破 倒霉
瘙痒
汹涌澎湃 自作自受
羡慕
裤兜
麻痹症
跛脚
橱窗
逛街 拘谨
保佑
填空
淳朴 收敛
潜入 灼热 绰号 殡仪馆
追悼
吊唁
悔恨 呻吟
敷衍 下蹲
深奥 强
悄
嚼
佣
第三单元:
《心的翅膀》:选择了一段没有结局的童话故事作视点,对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进行了一番想象力测试。让人由衷地发出感慨:“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非得很高,非得很美。” 《百合花开》讲述了断崖上的一株百合,不畏艰辛、嘲笑、鄙夷,努力地开花、结籽,让整个山谷变成百合谷的故事。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百合的形象。
百合艰难的处境和不凡的志向。(偏僻遥远的山谷,数千尺高的断崖)(我要开花,用一朵花证明自己的存在)百合花在顽强的生长过程中,在努力开花的过程中所经受的种种挫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韧、执着。(野草的嘲讽、蜂蝶的鄙夷)不事张扬的百合,默默抗争,终成“正果”。面对赞赏,百合依旧不为所动,本色不改。这是多么高洁、淡雅的品质!
林清玄,台湾高产作家。《桃花心木》„„
托物言志:松、竹、梅。《石灰吟》《墨梅》《题竹石》
《世界的边沿在哪儿》文章以孩子的疑问为线索,描写了疑问的产生,以及扬卡对这个疑问的思索与探寻。文中人与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一个七岁男孩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刻画得淋漓尽致。景物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壮哉,少年游》是一篇行文流畅,结构简洁、带着几分豪气的散文。作者引用史学家司马迁、地理学家徐霞客、诗人白居易、科学家沈括的游历故事,以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对青少年游历的重视,呼唤着我们走进山水之间去陶冶性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司马迁《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白居易关于游历的诗篇《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为“我不能”举行葬礼》文章记叙了唐娜老师和她的学生一起写下“我不能做到”的事,埋掉“我不能”,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教会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漆黑
神秘兮兮
哑然失笑 腼腆 大喜过望
绞尽脑汁 计策
拇指 心急如焚 舔湿手掌
稚嫩
蹿出 偏僻
花苞
疙瘩
鄙夷
晶莹 誓言 千里迢迢
谨记
情侣 层次不齐
鞭子 融合晚霞 热衷 真挚
栩栩如生
奠定 基础 疑惑不解
凋零
蕴涵
诸如此类 惩罚
铁锹
邀请
自惭形秽 妄自菲薄
艾
参
菲
第6单元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6个生字“恳、荣、判、陪、迫、帐”。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人物的语气。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
3、体会阿凡提的热心助人、聪慧过人。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师:(出示阿凡提图片)同学们,看图:一身维吾尔族打扮,骑着一头小毛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穷人,专门戏弄那些贪婪恶毒的人,你知道他是谁吗?(板书:阿凡提)
2、阿凡提有这样一句名言: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老师读两遍,第一遍听清楚,第二遍学生听写。)
3、出示句子: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学生自己核对)指导朗读这句句子。
4、师:你们都读过阿凡提的故事,说说他经常会帮助哪些人呢?阿凡提给你的印象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善 智)
5、师:阿凡提不仅善良,而且还是个聪明的人(板书:智)。这堂课我们来学习阿凡提其中的一个故事。出示课题:饭钱。
二、初探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1、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文中一共出现了四个人物,除了阿凡提,还有——(板书:穷人、巴依、卡子)
师:在《阿凡提》的系列故事中,巴依的身份就是地主,他是个有钱人,拥有很多土地;卡子就是当地的法官。)
2、那么这篇课文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轻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穷人和巴依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阿凡提是怎样帮助穷人的,治服巴依的?然后用几句话来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
1)交流,出示:穷人在巴依开的饭馆门前站了站,巴依就逼迫穷人付闻饭香的钱。穷人恳求阿凡提帮忙,阿凡提就陪着穷人去见卡子。他用让巴依听钱袋发出声音的方法帮穷人结清了帐,治服了巴依。(学生自由读一读)
2)现在说说你对这三个人物的印象。(归纳为:穷人/弱 巴依/贪 卡子/恶)
3、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文中的词语,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词语:恳求、光荣、判决、陪伴、迫不及待、付账(注意“陪”和“倍”的比较。
三、细品文本,体会人物性格。
师:刚才我们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些人物。
1、师:大家都觉得穷人处于弱势,你能找到文章中的句子来读一读吗?
出示句子:有个穷人来找阿凡提,恳求说:“可敬的阿凡提,我想求您一件事,不知道您肯不肯帮忙?”
1)哪个词语体会到穷人无奈的处境,“恳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2)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
2、师:刚才,大家都认为地主巴依是个贪得无厌的人,而阿凡提是善和智的化身。那么老师请你再读课文,说说你对他们的印象都是从哪儿来的? 1)先来交流有关阿凡提的句子: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你说吧。”阿凡提爽快地答应了。“行,行!”阿凡提一口答应下来,就陪着穷人去见卡子。(这两句都是阿凡提“善”的表现)
阿凡提从裤腰上取下一个小钱袋,举到巴依耳朵旁边摇了几下,问巴依:“你听见钱袋里响亮的声音吗?”
“好,他吃了你饭菜的香味,我付给你钱的声音,咱们的帐算清了。”阿凡提说完,拉着穷人的手大摇大摆地走了。
2)你觉得阿凡提的这个办法高在什么地方?他是怎样把帐结清的。
3)小结:按照巴依和卡子的说法,闻了饭菜的香味要付钱,那么听了钱袋的声音也要付钱。而现在穷人不损失一分钱,就能把账结清了。这就是用巴依欺负穷人的方法来对付巴依。也就是所谓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语言实践:从卡子那里出来后,穷人__________ 地对阿凡提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现在来交流有关巴依和卡子的句子:
出示:卡子一看见穷人就迫不及待地叫起来:“你吃了巴依饭菜的香味,怎么敢不付钱?快把钱付给巴依!”
师:哪个词语看出卡子是个恶毒的人?(迫不及待)用什么方法理解“迫不及待” 指导读出人物的语气。
出示:“什么?啊,听到了,听到了!”巴依说。
(想象:巴依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表情,心里又会怎么想的?)
出示:“什么?啊,听到了,听到了!”巴依 说,他暗暗地想:。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提高。
1、总结:阿凡提认为帮助穷人是一种光荣,用智慧惩治贪婪之人是最大的快乐。(板书:光荣 快乐)
出示句子: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再读句子)
2、续编故事:阿凡提和穷人大摇大摆地走了,卡子和巴依会甘心吗?他们会怎样想,怎么做呢?找你的伙伴说一说。
板书:
帮
治(听钱袋声)
阿凡提――――穷人
―――
巴依―――卡子
恳求
逼(付闻饭香钱)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7、镇定的女主人
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镇、姆、吩、咐、煞;理解“镇定、迷惑不解、吩咐、脸色煞白”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想像女主人吩咐保姆的话并读出语气。能从女主人把盘在脚上的蛇引出门外的故事中,懂得在危急时刻要沉着、冷静,用智慧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想像女主人吩咐保姆的话并读出语气。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理解“镇定” 1 板书:镇定 理解词语 补充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感受情况紧急和女主人的镇定 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女主人在请人吃饭时,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 板书:眼镜蛇盘在脚上 2 介绍眼镜蛇(出示图)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怎样? 板书:哭、叫、喊„„ 但这位女主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读第6节,其他同学借助提示想一想,说一说。出示:一条眼镜蛇盘在女主人的脚上,女主人心想
三 学习课文,体会女主人镇定的具体表现 情况那么紧急,女主人是如何冷静地处理这一紧急情况的?指名读第1、2节 2 交流:女主人做了哪两件事? 板书:吩咐保姆
有说有笑 3 了解女主人吩咐保姆的内容,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转换叙述角度,理解“吩咐”的意思,并指导朗读。
(1)理解“吩咐”的意思(2)了解“吩咐”的具体内容 默读3――6节,同桌说一说
出示:女主人把保姆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话:“
”(原因该不该说给保姆听?)(3)借助“吩咐”,转换叙述角度,训练说话 交待事情、做法 交待清楚
(4)了解女主人吩咐保姆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引走眼镜蛇 女主人为何和客人有说有笑? 大家会如何称赞女主人? 板书:有胆有识 板书:
发现
吩咐
女主人―――蛇―――保姆
镇定 惊弓之鸟
学习目标: 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魏、弦、嘣、愈、裂;理解“惊弓之鸟、射箭能手、孤单失群、愈合”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人物的对话,了解魏王心情的变化。3 了解本文先写结果,再交代原因的叙述特点。能用连贯的语言说清楚更羸只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从而感受更羸善于观察,勤于实践的品质特点。教学过程:
一 课题入手、设下疑问 出示课题
板书:惊弓之鸟 2 读题解题:惊:惊吓;之:的
思考: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3 设下疑问:这只大雁为什么会被弓箭吓怕呢?谁有这么大本事发现这是一只“惊弓之鸟”? 二 整体了解,初识人物,了解内容 1 从人物入手,初步了解内容
1)初读课文后,我们知道是谁发现了天上飞过的那只大雁是弓箭吓怕了的鸟?板书:更羸 2)故事里还有一位人物——魏王 3)用上“发现、告诉”,再加上更羸的身份,介绍故事的大致内容。交流、板书:射箭能手
有名(理解“能手”,体会“有名”)2 学习人物言行,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2-4节,找出表现更羸射箭本领的句子。出示句子:“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29、公仪休拒收礼物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仪、鲁、某、鲤、腥、呕、违”;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和积累词语。2 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通过公仪休巧妙地拒收礼物的故事,感受公仪休的清正廉洁。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公仪休的图片及简介 2 学生自读 出示课题,齐读
二 初读剧本、了解剧本知识 快速浏览,说说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 交流 小结:课文就是一个独幕剧的剧本(板书:独幕剧)介绍独幕剧 4 认识剧中其他两位人物:鲁国某大夫的管家
公仪休的学生子明 三 读通剧本,理解词语 1 轻声朗读剧本
想想: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 交流
重点理解:回味 日夜操劳 心满意足 盛情 恍然大悟 无可奈何 四 细读剧本,深入理解 公仪休喜欢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演一演 鲁国这个地方是很少有鲤鱼的,管家的主人为什么要把这个贵重的东西送给公仪休呢? 出示管家说的话 读一读,演一演 公仪休这么爱吃鲤鱼,为什么拒绝呢?他是怎么想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
运用文中的关联词,练习说话:他想:
,于是他
。五 排演剧本,加深体会 请三名上台试演:一人演公仪休,一人演子明,一人演管家 2 师生共评,随机指导 3 各小组分角色表演 六 登台亮相,欣赏评议
板书:
29、公仪休拒收礼物 聪明
清正廉明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召、俩、截、幅、若、恰;继续学习用学过的多种方法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和恍然大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采用悬念引人入胜的写法。
3、通过学习知道“只有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取胜于他人”的道理,凡事要有创新精神。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请同学们在上面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么画? 2 一位画师把他的徒弟聚在一起,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理解:召集 3 读第一节。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 出示词语
召集
他俩
半截
两幅
若隐若现
连绵起伏
恍然大悟 1)正音:俩(liǎ)2)书写:截
三 再度课文,深入理解 在读课文,三个徒弟分别是如何完成画师的要求的?直线划出有关句子。指名分句朗读,说说他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出示板书:很小很小的骆驼
许许多多的骆驼头
几条弯弯曲曲的线
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
一只从山中走出来
另一只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说话训练: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出三幅不同的画。2 徒弟们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1)轻声读课文第4、5节 出示填空:“他想
,所以他
。” 2结合课文理解“果然”。
3)指导朗读,感受他们觉得自己想的是别人没想到的而心中的得意。3 画师对画是什么态度? 板书: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点头称赞
用上“不是„„而是„„”说一说。学习课文第6、7节,为什么画师点头称赞小徒弟的画? 1)出示课后填空,复述小徒弟的画。
2)于两位师兄的画相比,小徒弟画的骆驼是最少的,为什么画师却称赞他呢? 读读课文,了解画的内容,为什么这样画,想一想。(小组讨论)3)交流:结合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
小结:大山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却打开了我们无限的遐想。4)指导朗读画师的话。
5)结合学生的表情,理解“恍然大悟”。
听了画师的话,两个徒弟一下子明白了,这就叫—— 他们明白了——
用上(无论„„都„„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只有„„才„„)师小结:小徒弟想到了他们所没想到的,是最有创意的。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小结:小徒弟取胜,是因为他“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是最有创意的。2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许多这样“出奇制胜”的故事,大家去读一读。
综合练习6 教学目标: 能正确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2 积累本单元四个字构成的词语 通过朗读,体会三种问句的不同语气 能对本单元课文中主人公的特点作一回顾比较 5 熟记名言,了解名言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 读读背背,熟记名言 1 出示名言 2 学生自读 交流句子的意思 4 记一记,背一背
二 说写结合,语言实践 1 出示句式:
我最佩服
的,他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4 讨论比较
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学生自读短文,想一想,说一说:
第一只猴子一步跨到门口,它想:
,于是
。第二只猴子绕屋子走了一圈,它想:
,于是
。第三只猴子坐在地上,它想:
,于是
。2 全班交流 师引读5、6节 惊喜之后,它们又会想些什么呢?写下来 5 交流
五 巧摘智慧果 学生自主完成第一、二、三、七题 2 交流
六 课后收集,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智慧的名言、小故事,向同学介绍。
作文指导 一件可笑的事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重温往事,酝酿倾吐欲望,提高写作兴趣。
2、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描写,“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比较连贯地写一段话。作前准备:
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生活中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的一些有趣,可笑的事例,然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把你遇到的或收集到的可笑的事情写下来,告诉大家,让大家与你分享。二 揭示题目,指导审题。1 出示题目:一件可笑的事 思考:读了题目,你知道了要写什么?
①是抓住“可笑”来写;②写一件事;③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现人物特点。三 挖掘素材,打开思路。回忆趣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事让你想来觉得可笑?
如:小孩穿大鞋;拆“家当”;学妈妈涂口红;叫错人;把洗面奶当牙膏;扮演角色„„ 诱导独立思考:
① 这些事中,哪些事你认为可笑而想要写出来告诉大家?
② 从那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3 交流归纳
① 某某穿大鞋、大衣服和涂口红,看出他(她)是个天真可爱的人。
② 某某拆玩具,看出了他(她)是个爱动脑,动手的人。
③ 某某把洗面奶当牙膏,看出了他(她)有个粗心的人。四 展开想像,编拟故事。再读《刮脸》,展开讨论:《刮脸》这个故事为什么深受大家喜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小贝当描写得生动活泼的呢? 交流中体会写作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3 老师指导:写好作文除了选择真实素材以外,要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展开想像同样重要。但是想像必须合理。选择学生交流中的一个事例,随机指导一篇作文,以作示范。五 独立思考,下笔成文 交代习作要求:选择一件“可笑”的事情,学习《刮脸》一课的写法,写好一件事;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把你笔下的人物写得比较生动。2 学生独立写作。3 交流活动。学生自行修改作文。
第六单元小结 ――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点:知道写好提示语,能把事情讲清楚,还能表现人物的特点。技能点:结合第六单元的课文,学写提示语。教学重点: 学写提示语 教学难点:
根据人物特点,把提示语写具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一)回顾第六单元课文,知道语言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特点,提示语中神态、动作、语气等描写也能反应人物的特点。
回顾《饭钱》 出示三段阿凡提的语段,口头说出提示语。
齐读,填上提示语后,对人物的表现有什么好处? 观察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二、读写结合
1、老师讲《聪明的染工》的故事
2、读文中的对话,把提示语写具体
聪明的染工
“染工,陶工告诉我你可以把大象染成白象!现在--”国王()说,“我就命令你,为我染一头白象出来!”
听了这话,染工一下子就明白了是陶工在暗自陷害自己,他()说:“尊敬的国王,既然您这么喜欢白象,那我一定尽全力为您效劳。不过我还得请陶工帮个忙……”
“什么忙?你快说!”国王()问。
“您一定知道,染东西是需要染缸的,所以得叫陶工先制作出一只陶碗。”染工()说,“一只很大很大的可以装得下大象的陶碗,有这只大陶碗当染缸,我就可以为您染象了。”(1)自渎,同桌交流(2)大组讲评,老师打出答案
(3)有选择地用上括号中的词语,读一读
(4)小结:刚才我们在提示语中加上动作、神态、语气等描写,使文章变生动了。
3、读故事《聪明的小兔》,学写提示语
聪明的小兔
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花花。有一天,花花为了追一只蝴蝶,不知不觉爬到了树伤上,不知该怎么下来。小象胖胖正好路过。花花虽然知道胖胖很骄傲,不愿意帮助人,但他还是叫住了胖胖。
花花对胖胖说:“胖胖,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说你坏话呢!”
“他们都说些什么?你快告诉我!”胖胖问。
“他们说……”小兔说,“你鼻子太短,连这根树枝都够不到……”
胖胖一听,说:“瞧!这不是够到了吗?”
“他们还说你力气太小,别说是大树了,就连一只像我这样的小兔子都举不起来呢!”花花说。
“这真是胡说八道!”胖胖说,“瞧,我力气大着呢!我只用了一点力气就把你卷下来了呢!”
花花一回到了地面上,就一溜烟逃走了。
4、交流评讲
三、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