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教学要求(精选6篇)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教学要求 第1篇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与实践是一门综合利用所学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CPLD/FPGA技术和EDA技术等,完成一项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电子技术应用型设计课程。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单元电路设计、系统电路分析、整机联调、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理论设计(使用EWB和PROTEL等软件工具),并进行逻辑分析、仿真分析、交流分析、直流分析和瞬态分析及印制板图的热分析。从而设计出实用的电路,最后利用单片机开发装置、示波器、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PAL,GAL和EPGA等(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编程器,信号源和布线板进行实际制做和调试,最后提供出样机和计算机WORD编辑的理论设计报告。
综合课程设计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电子技术知识,掌握一些小型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制作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全面性的设计素质;在于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增强他们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在于训练学生的小组组织能力和团队的分工合作精神(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分小组进行,一般每3人一组)。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⒈ 综合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是:
① 学生分组选定课题,要求至少提前一周向指导教师提交课题设计方案(包括:课题任务、方案比较与选择、电路设计、程序设计、测试方案、技术难点、元器件清单等)。
② EWB、PROTEL等电子线路辅助设计和分析工具软件完成课题的低频、高频和数字电路的单元设计和混合电路设计(提交原理图)。
③ 用上述软件进一步完成系统的仿真分析、噪声分析、极限分析和频谱分析。④ 用PROTEL印制板工具软件完成电路的布局、布线工作(提交PCB图,不加工)。
⑤ 用布线板实际完成各单元电路的焊接制作和系统的联调工作。
⑥ 用微机、单片机开发系统和逻辑电路实现系统的在线控制,最终实现样机的脱机运行。
⑦ 学生在学期结束前3周提交用WORD编辑的课题设计报告(包括:课题任务、方案比较与选择、电路设计、程序设计、测试方案、系统调试、数据测试与处理、总结等)。同时提交设计报告电子档和制作的实物,并准备5~10分钟的PPT文档进行交流(包括课题任务、设计方案、关键电路设计、程序设计、系统调试、数据测试与处理、总结等)(控制在15-20张PPT)。
⒉ 课程内容及设计项目参考:(供参考课题,也可以参考教材中的相关课题)课题一
数字式电容分档测量
基本要求:数字式电容分档测量,被测电容的范围:100pf~99μf,系统响应时间<1s,测量的相对误差<5%,用数码管显示被测的电容值。
课题二
LED汉字点阵显示系统设计
基本要求:采用80C51单片机和LED点阵显示模块设计实现组合点阵信息显示。
提高要求:具有显示内容自动更新的功能以完成对任意存储的信息内容进行完整的显示。课题三
数控直流电源
基本要求:设计出有一定输出电压范围和功能的数控直流电源。课题四
直流小电机调速系统
基本要求:采用单片机开发系统对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进行理论设计和仿真实验,并采用光电对管实时在线检测直流电机转速及使用PWM技术调节控制电机的转速。
提高要求:用键盘设定初值,用数码管显示电机转速。课题五
多功能数字电子表
基本要求:计时功能:显示时、分、秒,定闹功能,秒表功能,倒计时功能。提高要求:增加“语音报时”功能,增加“电子日历”功能。课题六
数字温度计
基本要求:可测量温度范围:000.0℃-102.0℃,温度分辨力:0.4℃。测量相对误差:≤2%,用数码管实时显示被测量的温度。
提高要求:实现多个温度点的实时测量,实现温度的分档测量(102℃、51℃、25.5℃)。
课题七
低频函数波形发生器
技术指标: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锯齿波,频率:0.1Hz~1KHz,控制方式:能选择不同的波形,并且能显示出当前产生的波形的频率值。输入电压:-5V~+5V
课题八
简易频率计
技术指标:
频率(F)为:1Hz~100MHz,周期(T)为:1S~10E-7S,精度为:10%
课题九
电子伏特表的设计 基本要求: 可测电压为直流,电压幅度范围0~5伏,测量值用3位LED显示,误差小于0.01伏,测量值可以通过喇叭自动播报。
提高要求:可测电压可以是交流信号,电压幅度可以扩大到20伏。课题十
交通灯控制系统
基本要求:应用80C51单片机实现带数显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课题十一
程控测量放大器
基本要求:设计一可用51单片机分档控制的程控放大器并显示设定放大倍数。
提高要求: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可连续控制的程控测量放大器并最终实现自动增益。
课题十二
计数式数字频率计的CPLD实现
基本要求:测量频率范围:100Hz~100MHz,测量相对误差:≤1%;测量信号:方波峰峰值3~5V(与TTL兼容),闸门时间:1s;显示控制:静态8位七段LED显示,且要求显示稳定,刷新时间与闸门时间相同。
提高要求:测量频率范围:100Hz~100MHz和1Hz~1MHz两档,相应的闸门时间为1s和100s,用一开关量选择控制。显示控制:动态扫描8位七段LED显示,且要求显示无闪烁,内容刷新时间与闸门时间相同。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的特点是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电子技术知识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应有电路分析基础、低频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单片微机原理及运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开发与应用等先修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如何用CAD软件对电子线路进行分析 和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要求,拟定设计方案,并在计算机上完成原理分析、电路设计和模拟仿真。在仿真通过的基础上,经过选定元器件、制板、组装、焊接、调试等环节,最终完成实验样机。电子综合设计的题目,实际上都是一些小型的电子产品开发,题目都来自指导老师的教学、科研以及生产实践。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综合运用;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工程意识,使他们的专业素质产生质的飞跃;为他们即将从事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课程使用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教程(国家级规化教材)2008年 2011年获江苏省精品教材
五、主要参考资料
1.《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实用电路》,邮电出版社; 2.《模拟集成电路应用》,西北工大出版社; 3.《电子技术综合应用》,电子科大出版社; 4.《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天津大学出版社;
5.《中规模数字集电路的原理及应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中国集成电路大全》,国防工业出版社。
六、成绩评定
1.设计方案及报告:30% 2.制作作品: 50% 3.总结报告占:20% 4.总成绩由各部分成绩总和构成,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评定项目及其构成。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一天:开动员大会,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课题内容,给学生两到三天时间查资料并制定方案;
第三天:待学生方案确定后开始发放制作工具和元器件,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仿真软件及仿真调试的培训;
第四天起:开始软、硬件的实做,这期间学生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设计,而指导教师则必须在辅导时间内前往指导(指导教师每周应指导8学时以上)。
第二周:继续软、硬件的实做,这期间学生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设计,而指导教师则必须在辅导时间内前往指导(指导教师每周应指导8学时以上)。
第二周:最后一天: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验收(按最后完成的功能给定成绩),对优秀作品由所有教师统一评定,之后各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交设计报告、归还作品或元器件及工具。
八、其他注意事项
1、强调不要抄袭现有的设计,但可以参考相关文献(要求列出参考文献),选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相关课题,也可以自选课题。
2、设计报告封面包括课程名称、设计题目、成绩及个人信息。见附录A。
4、设计报告正文部分要求包括:包括:(1)课题任务、(2)方案比较与选择、(3)电路设计、(4)程序设计、(5)测试方案、(6)系统调试、(7)数据测试与处理、(8)总结、(9)参考文献、(10)附录:A、设计电路图(原理图、PCB图),B、程序(要求有文字注释),C、相关作品图片。
5、完成时间:开学3周后布置任务,学生进行选题分组设计,期间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本学期结束前3周学生要完成设计任务。任课教师学期结束前2周完成成 绩评定,学期结束前完成教学档案的准备(具体提交课程负责人的资料另外说明)。
6、学生向指导教师递交的材料:
(1)总结报告的电子档(WORD2003和PDF,以“题目+总结报告+组长+班级”文件名提交)。
(2)答辩的电子档(PPT2003,以“题目+答辩+组长+班级”文件名提交)。(2)作品实物,附作品使用说明书,以“题目+说明书+组长+班级”文件名提交。(3)作品的图片,以“题目+说明书+组长+班级.JPG”文件名提交。注意:逾期未交成绩为零。
7、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根据综合考察评判,按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评分。
8、实验中心从6周~17周(具体时间视实验室课表再定)为开放时间,有专门教师负责,为每个学生提供软件仿真4学时,硬件制作实验12学时,希望各班长及时联系任课教师、通知各位同学认真准备。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
总结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业与班级:
设计题目: 时 间: 2011 ~ 2012 学年第(1)学期 指导教师: 成 绩: 日 期: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教学要求 第2篇
为提高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参赛作品质量,提高建设和使用的效率,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有效共享,制订如下技术要求:
一、基本内容
参赛作品围绕大学数学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知识点群,基本内容包括:微课程视频,配套的教学设计(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PPT)以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注:学校名称、个人基本情况应在教学设计表格中填写清楚,并在提交素材时加以注明,但切忌出现在视频、课件及相关辅助材料中。
二、技术规范
1.微课程视频
1)建议时长范围:10~20分钟
2)视频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16:9); 3)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尽量不超过200M; 4)音频要求清晰,无其他杂音或噪音;
5)如有字幕文件,应单独上传(不得与视频合并),要求srt格式; 6)拍摄环境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得体,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7)视频文件名称应包含:知识点名称、学校名称、教师姓名。2.多媒体教学课件
1)如微课程视频中用到多媒体教学课件,则必须同时提供该课件的电子文档,要求ppt(或pptx)或pdf格式;
2)ppt(或pptx)或pdf模板应朴素、大方,便于长时间观看,在模板的适当位置标明课程名称、模块(章或节)序号与模块(章或节)的名称建议采用附件中所提供模板; 3)如微课程视频全程使用板书,无多媒体教学课件,亦应提供所讲授内容的电子文档(即教案),要求doc(或docx)格式; 4)课件名称应与视频名称保持一致。3.教学辅助材料
1)包含微课程视频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用到的动画、视频、习题、试题等资源,应单独分别提交;
2)动画要求swf格式; 3)视频要求mp4格式;
4)习题、试题等文档要求doc(或docx)格式;
5)辅助材料名称应包含:知识点名称、辅助材料类型、学校名称、教师姓名。
三、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李晓秋:010-58582360
lixq@hep.com.cn 杨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教学要求 第3篇
项目教学法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项目, 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 按行动设计教学思路, 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 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 综合布线项目教学设计思路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设计依据确定项目任务;将课程的全部项目内容化为学习情境;以实际的项目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 使项目任务具有综合性、实验性、可扩展性等,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按照以上思路把课程整体设计为3个子教学模块, 7个教学情境, 如下表1所示
其中教学情景一、综合布线系统认知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布线系统技术、布线系统结构、布线系统原理。
教学情景二、工作区布线设计、施工验收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工作区材料计算、工作区系统结构、工作区设计技术、工作区施工技术、工作区测试技术,
教学情景三、水平及垂直布线设计、施工验收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水平及垂直布线子系统设计方法、水平及垂直布线子系统施工方法、水平及垂直布线子系统测试方法、各种线槽、线管布线材料选择。
教学情景四、管理间布线设计、施工验收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管理间布线子系统设计方法、管理间布线子系统施工方法、掌握管理间布线子系统测试方法、各种布线机柜、交换机、理线架等使用方法。
教学情景五、设备间布线设计、施工验收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设备间布线子系统设计方法、设备间布线子系统施工方法、设备间布线子系统测试方法、交换机、路由器等使用方法。
教学情景六、布线系统招投标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布线工程招标书制作、布线工程投标书制作。
3.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程按照项目贯穿、任务驱动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对课程进行分类整合知识点, 然后围绕完成一个项目 (会议中心综合布线) 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 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 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 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实际的项目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不再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而是对学生进行纲领性的引导。只要保证学生的实践方向符合课程的要求, 就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项任务的完成, 需要学生分组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自己动手查阅资料, 实际操作与检验, 能够对暴露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4. 项目教学考核
本课程教学学期结束学生参加阶段考试。最后成绩的评定根据阶段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结合综合性考核形成。本课程最终成绩由以下形式组成:
(1)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阶段学习效果评价 (考勤、课堂表现、小测验等)
(2)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 (独立完成项目任务)
(3) 表述能力评价 (课堂发言、讨论)
(4) 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 (项目合作)
(5) 综合能力评价 (操作考试)
(6)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 (70%) +终期考核 (30%) 两部分组成
结束语
在《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中实行项目化教学,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了实践动手能力, 做到了边做边学, 做中学, 使学生对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了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但是项目化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紧跟技术的发展, 不断的开发和创新的教学项目, 以此来提高课程整体的教学水平。
摘要:《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工学结合的职业基础核心课程, 本课程针对计算机行业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 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为指导思想, 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为网络行业岗位需求提供基本职业能力,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必备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阴躲芬.基于CDIO的“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5.
电子综合设计课程创新改革 第4篇
【关键词】电子综合设计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系统化 教学改革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general problems in electronic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course, this paper proposed a new systematic reform scheme including basic courses, comprehensive project design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improvement of student?蒺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ability, systematism,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1-02
电子综合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综合性的实践类课程,区别于一般的课程实验,它更多地考察学生综合动手设计能力,需要学生前期具有各类电子技术知识的积累和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使用能力[1]。
1.课程现状分析:
许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电子综合设计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设计能力,由于各种原因,课程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电子综合设计是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各类电子基础课程的扩展和提升。但目前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普遍缺少与基础类课程的关联性,不利于学生对开发技能的进阶学习。
(2)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时间周期较长,参与人数较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较为复杂的课题设计,需要一大批掌握综合设计能力的老师全程指导,目前的现状是大学教师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的开发能力也较为单一,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电子综合设计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各项电子开发技能的综合应用,课题的设计应覆盖更广知识面。而目前设计的课题很少从综合的系统设计层面考虑,不能让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
(4)大多数院校多以配套实验教材作为学生信息资源,实时性较差,很多时候会出现一本实验教材使用很多年,学生设计完全跟不上电子技术的更新。
2.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2.1 教学改革目标分析
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需要充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学改革从以下三点目标开展:
(1)建立创新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保持课程教学连贯性,使学生尽可能的掌握多种开发技能。
(2)将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相结合,以评价体系作为辅助,通过项目开发、专业技能的定向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形成一个有层次的教学梯队。
(3)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2],开发涵盖广范围专业知识,迎合社会技术热点,具有实用价值的系统性课题;建立电子综合设计信息数据库,缩短学习入门时间,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设计上。
2.2教学改革方法实现
教学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实现:基础课程建设改革、实践项目改革、评价体系改革和信息资源改革。
(1)基础课程建设改革:综合各门相关课程的特点,建立各门课程实验的关联性。如前所述,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是各门基础课程设计的扩展和提升,可以将电子综合设计的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根据模块的不同功能和不同的难度分解在不同的课程设计内容中。在电子综合设计课程阶段,综合应用各种开发技能,将每种模块功能实现提升,同时整合各个模块完成较大规模的系统设计。
(2)实践项目改革:课题的设计结合当前的技术热点,更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竞争力[3]。考虑到电子综合设计的难度分配,将整个电子综合设计分解成两个教学单元:第一个教学单元完成系统基本功能的设计;第二个教学单元以实现的基本功能为平台,学生自主实现创新性设计。
(3)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双向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课题的评价、学生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课程完成质量的评价、学生评优。根据学生对课题的评价,对课题内容进行更新或者淘汰,有利于课程自身的发展;学生对于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评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优化设计能力。
(4)信息资源改革[4]:改变传统编写实验教材的方式,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将每个课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包括必要开发工具及其使用指南等,同时数据库能够实现实时更新。学生在进行课题设计的时候能够通过访问数据库查阅所需要的资源,缩短学习入门的时间,提高设计的效率。
3.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综合设计与实践课程在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一种创新性的改革方案,通过分别对基础课程建设、实践项目、评价体系和信息资源进行改革达到提升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淑珍,杨士强在硬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计算机教育,2012(19):39-41.
[2]苏小红, 梁佳, 童志祥. 发掘本科生创新潜能, 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J]. 计算机教育, 2009(19): 4-9.
[3]范伟, 黄贤英, 徐世军.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思考. 计算机教育, 2011(17): 13-15.
[4]陈新龙,胡国庆.电工电子层次化E-Learning的提出及其建设.现代教育技术.2010(20):82-84.
作者简介:
综合布线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第5篇
一、课程设计题目(二者选一)题目一:南阳理工学院15号教学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南阳理工学院15号楼为软件学院教学楼,兼有上课,自习,实验,实习,办公等多种功能。根据各种用途,楼内设有多媒体教室、自习室、实验室(包括普通机房、网络实验室和综合布线实验室)、地下实习基地、各种办公室、会议室等,分别分布于该楼的各层。
15号楼是基于5层楼层和地下室创新基地的复杂网络。楼长60m,1~6楼宽25m,每层楼高3米,大楼在土建时均已经设计和安装了综合布线系统所需要的线槽线管,因此设计和施工当中不需要对此部分做设计及预算。根据用户的需求,需要设计及安装综合布线系统。在综合布线系统上传输的信号种类为数据和语音。布线标准采用综合布线。
整个学校网络骨干采用万兆位以太网,千兆光纤到楼,100M双绞线到桌面。要求每个楼层都有楼层管理间,设备间位于15号楼三楼网管中心。
题目二:南阳理工学院某学生宿舍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南阳理工学院某学生宿舍楼有七层,每层有30个房间,每个宿舍住6个学生,要求宿舍每个房间提供比较 方便的高速宽带业务和语音通信业务服务。为了方便计算机网络管理,每层楼中间的楼梯间设置一个配线间,各房间信息插座连接的水平线缆均连接至楼层管理间内。根据现场测量知道每个楼层最远的信息点到配线间的距离为70米,每个楼层最近的信息点到配线间的距离为10米,每层楼楼高3米,为了实现网络高带宽传输,骨干网将采用万兆以太网为主干,千兆光纤到楼,学生宿舍100M带宽到桌面。
本工程范围是从楼栋设备机房配线架至宿舍内信息点的所有光缆和电缆布放及成端端接、机架安装、配线架安装、光配线架安装、信息插座安装和测试,预留连接园区宽带4芯光缆和电信电缆位置,此外,楼内管道和线槽敷设、室外管道建设、电源等内容由其他工程完成。(也可结合所在宿舍实际进行设计)二.课程设计内容
结合我校实际,完成教学楼或学生宿舍的结构化综合布线工程设计,编写综合布线设计文档。
三、课程设计步骤: 1.确定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2.确定设计方案 3.绘制图纸 4.确定布线产品
5.列出系统材料清单,确定布线工程量 6.编制预算
7.确定综合布线系统实施方案 8.综合布线系统的维护管理 9.验收测试
10.培训、售后服务与保证期 11.图纸
12.编制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设计文档。四.课题设计具体要求:
(1)要求每人设计一个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2)按照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文档标准方案格式进行书写;(3)提交文字稿。不能复制,否则按零分处理。
附: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文档参考格式
一、概述
1.1 工程概况(包括:楼层数,房间功能、楼宇平面的形状和尺寸、层高、竖井的位置和具体情况等,甲方选定的设备间位置;电话外线的端接点;如果有建筑群子系统,则要说明室外光缆入口;楼宇的典型平面图,图中标明主机房和竖井的位置。)1.2 设计目标(阐述布线系统要达到的目标)1.3 设计原则(设计所依据的诸如先进性、经济性、可扩展性、可靠性等原则)1.4 设计标准(包括布线系统设计标准、测试标准和参考的其他标准)
二、总体方案设计
2.1 需求分析(列出信息点分布表)
2.2 总体方案设计(包括布线系统的系统图和系统结构的文字描述)2.3 产品选型(探讨: CAT3、CAT5、CAT5e、CAT6 布线系统的选择;布线产品品牌的选择;屏蔽与非屏蔽的选择;电缆与光缆的选择等)
三、系统设计
3.1 工作区设计(描述工作区的器件选配和用量统计)
3.2 配线子系统设计(含信息插座设计和配线缆线设计、楼层配线设备设计和支撑保护设计几部分)
3.3 干线子系统设计(含干线缆线和器件的选配与用量统计等)3.4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含建筑群缆线和器件的选配与用量统计等)3.5 管理设计(描述管理标记的材质、规格、信息标注等)3.6 设备间设计(含设备间、电信间、电源、跳线、接地等内容)3.7 进线间设计
3.8 其他设计(包括防护、接地等内容的设计)
四、施工方案
给出系统的管槽、缆线和机柜配线架、终端盒施工方案和施工要求
五、系统测试
给出测试依据、测试模型、测试参数及要求等
六、系统维护
给出工程完工后需提交的工程技术文档、竣工资料等 附录:
(1)综合布线系统材料总清单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教学要求 第6篇
一、本次设计为《专业基础综合课程设计》,其内容涉及到资源与环境概论、资源计算、会计学、技术经济、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具有综合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
二、本次课程设计的基本设想为:根据大四学生工作及社会实践的需要,以《建设项目评价》课程为基础,规划设计创业项目方案,并进行经济评价。
三、项目经济评价内容涉及:投资环境分析、市场条件与建设条件分析、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设计与融资成本计算、财务分析、经济分析、风险分析等内容。要求学生的方案有数据支持,有数据分析,有详细规划,各部分内容完整,数据详实可靠。数据分析时,应注明采用的分析方法,编制各种数据报表。
四、实习成绩评定根据最终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得出。分优秀、良好、合格、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方案设计合理,数据详实可靠,分析方法运用得当,报告撰写质量高;良好:方案设计较合理,数据较可靠,分析方法运用较得当,报告撰写质量较高;合格:进行了方案设计,内容较合理,提供了一定的数据,运用了数据分析方法,报告撰写质量尚可;及格:进行方案设计,有一定数据,简单运用数据方法,报告撰写基本达到要。
设计报告内容要求与大纲
XXXX项目经济评价
一、概述
(一)项目概况
项目的区位条件、投资环境分析。
(二)编制依据
本经济评价编制依据为项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国家现行的财税政策、会计制度、相关法规。
(三)计算期
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
(四)目标市场及售价
在市场供应、需求、消费等、竞争者等调查的基础上(上网搜集数据),进行市场预测(采用移动平均、指数平滑中任意方法),确定目标市场及售价。
(五)产销计划
产品产销率按照100%计算,因此主要确定项目生产规模。(采用经验法或规模效益曲线法)
二、费用与效益估算
(一)投资估算(要有详实数据,并编制投资估算表)
1、建设投资。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可用一定方法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
2、建设期利息。
3、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估算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也可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
4、总投资
(二)形成资产
1、固定资产;
2、无形资产;
3、其他资产;
4、工程预备费及建设期利息
(三)总成本费用(有数据,并制成报表)
1、材料费;
2、燃料动力费;
3、工资及薪酬;
4、修理费;
5、折旧费;
6、摊销费;
7、财务费用;
8、其他费用
(四)销售收入和税金
1、根据产品方案,建设规模,未来市场预测等确定的产品价格、产量,计算销售收入。
2、税金
(1)增值税;(2)城市建设税及附加;(3)资源税等
三、资金筹措
(一)资本金总额:;比例: ;
(二)债务资金总额:;资本金中比例;流动资金比例
(三)股权比例
(四)筹措计划
四、资金成本
包括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措费,按照资金成本计算公式计算。
五、基准收益率的确定
确定方法有:
1、按照已有相关项目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设定;
2、根据基准收益率是投资人对项目的期望收益率的含义,根据融资前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资金成本。
六、财务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做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与基准收益率比较。
(二)偿债能力分析
做资产负债表和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计算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三)生存能力分析
做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若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出现负值,表明财务上的可持续性。
七、经济分析
对财务报表中价格进行调整,计算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劳动工资等的影子价格,把折旧费和财务费用固定资产回收费和流动资金回收费替代,修理费、摊销费等不计算,转移支付调整为0。
用修改后的经济分析报表中数据以及社会折现值8%,计算项目经济净现值,若大于0,说明该项目具有经济合理性。
八、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一)盈亏平衡分析
建立销售收入与产量、产品成本与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式,进行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确定盈亏平衡点,以及盈亏平衡点的生产能力利用率。
(二)敏感性分析
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计算售价、主要可变成本、贷款利率、外汇汇率等因素变动时评价指标内部收益率的变化,计算各因素敏感度。
(三)风险分析
1、列出主要风险,进行风险识别。
2、风险概率估计。
3、用概率树分析法求出方案净现值非负的累计概率。
4、对概率分析结果作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