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纠错策略(精选10篇)
大学英语课堂纠错策略 第1篇
一、课堂纠错要有前瞻性和选择性
每堂课都有教学目标。作为教师, 应把握好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而不应因纠错而偏离教学目标。[2]在语言输入环节、认知内化环节, 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难点, 对难点内容要设法铺设台阶,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从而减少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对于受学生先验知识等的影响可能无法避免的错误教师要早做准备, 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来纠错, 让学生在对错误的懵懂、认识清晰、领悟透彻的渐进过程中巩固旧知识, 掌握新知识。而在运用输出环节, 教学重点已不再是对新语言材料的理解、记忆和掌握, 而是实际运用, 要求通过对新学语言的运用熟练表达思想内容。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流畅表达, 不必有错必纠。拿初中英语教学常用的五步教学法 (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和巩固) 来说, 在这五个步骤中, 学生易出错的是复习、操练和练习这三个环节。复习时, 教师通常是选择前面某几课的内容进行口头复习。由于外语学习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吸收, 并经常复现, 才能渐渐学会。因而复习时, 学生出错的概率比较高, 也说明出错的知识点掌握不够, 需加强巩固, 这时纠错是必要的。而操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齐声进行的, 如学生同时出错说明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 也应当及时纠正。但是在练习环节, 教师应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 因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中训练流利程度要胜于准确性。学生试着独立地运用语言, 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必要的帮助, 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要使用的语言, 而重点不是检查学生的准确率。综上所述, 课堂纠错要有提前量、选择性, 而且纠错时应尽可能地运用简洁易懂的语言, 而对一些过难或次要的知识点, 可以放到课后单独给学生解释或在课后练习中指出。
二、课堂纠错要找准时机
有研究发现, 学生喜欢的纠错时机很大程度上是由错误的类型或教学活动的目的所决定, 但学到较高程度后, 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及错误性质选准时机, 恰当纠错。
教师应在课堂中把握纠错的时机, 对学生的语言练习及表达错误进行反馈。课堂纠错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纠错和侧面提示两种类型。
新知初授期的侧重点是语言的准确性。在这个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 在大量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 学生理解并通过一定的训练, 从而达到语言的内化。但这个时期, 学生对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则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够, 还尚未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习惯, 因此学生很容易犯错, 而且都是低级的语言错误, 频率也高。对于这样的错误, 教师可以直接纠错。直接纠错是指学习者出现错误时, 教师打断其语言训练或实践活动, 对其错误予以正面纠正 (说出正确的语言形式, 并让学生改正) 。这种纠错方式常用于旨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形式而进行的机械操练或侧重语言精确输出的各种练习中。[3]这样的纠错要准确、具体、形象, 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说明、板书示范等多种形式来直接纠错。例如, 教师可以用疑问的语气来重复学生语言错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纠错, 也可以鼓励其他学生来参与纠错, 这样有利于课堂师生话语交流的通畅性和互动的维持, 也有利于学生对语言项目的掌握。
交际性操练或有意义操练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 相对于语法它更强调内容、信息。如果是与语法有关的错误, 像人称错误, 教师一般不要直接纠正, 可侧面提醒, 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 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又加深了其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因此, 在培养学生语言流利度的交际练习中要注意纠错的时机, 恰当纠错。如在新知教授、一定量的训练后, 应放手让学生去运用语言。教学中, 教师要忌讳在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 不断地打断学生的语言表达去纠错, 这是非常不可取和不明智的。因为这样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持续地参与课堂学习, 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功感;不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实践的习惯;不利于学生语言学习自信心的建立。为此教师要启发式地、交流式地引导学生, 注意把握纠错的时机, 这样既达到了纠错的目的, 又增加了语言训练和实践的机会。那么学生就能在教师的鼓励氛围中大胆地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在错误中求进步, 从而真正形成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课堂纠错要讲究方法
课堂纠错要做到既鼓励学生流利地表达, 又能使他们得到纠正而不影响学习积极性, 方法很重要。纠错方法是否合理比纠错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纠错方法。
1.无负担纠错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和归宿。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学指导下构造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因此, 教师的纠错不能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 而应体现启发性、指导性和商讨性, 对学生的错误予以适当的宽容。如果教师的纠错方法简单、粗暴, 甚至将学生的错误武断地归结为其不努力、不认真、不仔细, 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加重, 心理压力会加大, 从而因怕出错而不敢开口, 有些甚至对老师产生反感, 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语言学习有一个过程, 不达到一定的学习阶段不可能消灭所有的错误。而如果教师纠错时采用关怀的语调、轻柔的手势、激励的话语、宽容的眼神, 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语言错误, 从而渴望正确的表达, 去尽力尝试纠错, 学生就会达到完全正确表达的程度, 对学习英语越来越有信心。同时教师给学生纠错时态度一定要温和, 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在帮助自己, 而不是故意给他难堪。总之, 在教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同时, 应尽量减少那些抑制表达语言的因素, 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自信心。[4]109要让学生不怕出错, 上课敢开口, 愿开口, 慢慢地就会从开始的“能开口”变为“善开口。”
2.听长法纠错
“写长法”是一种鼓励学生写长作文, 采用肯定正确和优点 (暂将错误搁置一旁) 的写作评价方式。这种鼓励式重复的肯定性作文评价方式比严格纠错更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二语习得理论认为, 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其语言在发展, 是其正在学习的标志, 所以该过程中的出错具有天然合理性。在儿童习得母语中, 也经常犯错误, 但大人很少采用否定式的纠错方式, 而是用鼓励式重复的方法, 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儿童是在大人的惊喜和不断的肯定评价中将语言学到手的。[5]“写长法”与大人对儿童的鼓励式重复有异曲同工之妙, 是典型的快乐式纠错。给正确的加分, 对错误的不扣分, 巧妙地对错误“视而不见”, 这是纠错观念的大转变。笔者由此得到启发, 在课堂中采用“听长法”, 多倾听, 多肯定, 多重复学生易错但正确表达出来的内容, 让学生在对比甄别中发现自己的错误或知识盲区, 达到纠错的目的。采用“听长法”, 学生的自信心增加了, 敢于表达了。每当表达结束, 学生会有一种“我竟然能说这么多正确句子”的成就感, 这是“听长法”的心理暗示。如果逢错必纠, 学生就会有“我怎么老是有这么多错误”的挫败感, 这是“挑错式纠错”的心理暗示。两种不同的心理暗示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同的, 因为人是靠长处立足于世, 而不是靠短处立足于世。不纠错不是鼓励犯错, 而是通过正面引导, 让学生随语言能力的提高自行改正。
3.其他方法纠错
可让学生准备一本纠错本, 记录自己或同学在发言中犯的错误, 并找出原因, 在错误收集中不断自省, 达到掌握正确知识的目的。学习的主角是学生, 语言学习也是一个合作性的活动, 纠错也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可让学生向同学、教师, 甚至英语本族语使用者请教, 纠正自己的输出错误。到相关专题训练时进行提醒, 而不要在平常的课堂上直接纠错。对于那些学生常犯并难以自我纠正的错误, 可通过教师重复错误, 引起学生注意, 发动全班学生集体加以纠正。而有些情节复杂的则可课后单独纠错。教师还可将小错误记录下来, 设置专题课,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活动, 鼓励学生自查自纠, 互查互纠, 把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留给学生。
四、课堂纠错要因人而宜
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现象, 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学习也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诸多因素会影响学习的成败,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者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教师要从保护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 善待错误, 掌握好纠错的原则。
1.宽容扶弱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因此,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尊重他们就得从一个个不起眼的纠错开始。对待他们表达上的错误, 要采取宽容的态度, 可以在课后个别纠错, 千万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同时, 教师要遵循对“错”不对“人”的原则, 不要在学生语言出错时借机发挥, 由语言错误牵扯到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批评。并在纠错中多运用礼貌用语, 如:Would youplease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对学生的错误纠正用请求而非强迫, 给学生一种平等的感觉。如在作文批改后的作文讲解时, 可以把有代表性的错误摘录出来, 做成幻灯片, 让学生自己来纠错, 并且辅助一定量的同类练习, 让各层次学生都有所得。
2.区别对待
学生的情商有高有低, 因而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挫折承受力强的学生喜欢当场纠正, 因为他认为自己过后会忘记, 而挫折承受力弱的学生则喜欢课后纠正, 因为他觉得当着同学的面被老师指出错误很难为情, 就会听不进老师的解释。因此, 教师在纠错时要区别对待, 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纠错时机, 使纠错的功效达到最大化。同时,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 更要备学生, 便于因材施教。
过多的纠错会使学生处于自卫状态, 进而使他们避免使用复杂结构并将注意力放在形式而不是意义上, 不利于语言习得。但如果放任错误不管, 则会使学生将错误内化, 也会影响语言习得。在外语教学中, 纠正语言错误是必要的, 但要注意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同时防止绝对化和简单化。[4]108因此, 教师要积累不同条件下的错误取样, 提高分析力度, 改进分析方法, 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不同类型的错误、不同时间的错误、不同程度的错误采取不同的纠错方式,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 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使他们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 使得他们信心倍增,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钟健.中学英语纠错策略探讨[J].英语教师, 2007 (4) :26.
[2]王蔷.小学英语课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1) :33.
[3]牟金江.语言错误分类及其纠错策略[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12 (4) :3.
[4]丁黎明.关于外语教学的纠错艺术[J].龙岩师专学报 (社科版) , 1997, 15 (2)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纠错策略的探究 第2篇
【关键词】错误分析 纠错技巧 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74-02
我校位于城郊结合部,学生大多来自周边的拆迁户家庭,父母自身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不到位,从而导致他们的子女在学习上问题频出,而这些问题表现在英语学科方面的特征是:英语基础知识不系统,基本技能相对薄弱,在综合运用方面更是错误频出。因此,对教师來讲, 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纠错便成为英语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想要纠错就必须先正确对待错误,系统分析错误,找出其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对不同的错误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开展有的放矢的补救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性。
一、正确对待错误是纠错的前提
面对学生频频出现的各种错误,教师有时很急躁,总是希望能有好的方法去避免学生出错或是让学生一次纠错终身“免疫”,不再犯同类错误。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呢?
科德的错误分析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错误提供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进程中的某个阶段他所使用的语言系统的证据,因此错误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对帮助教师判断学生的语言发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语言学习和错误有着天然的联系,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窗口,是学习的一个部分,是学生学习语言内化知识的外显反映,我们教师应以科学的态度来正确对待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努力通过系统的分析去寻找纠正错误的最佳方法,以达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终提高英语成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进行错误归因分析是纠错的依据
能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错误是第一步,为了采取有效的方法纠错,我们教师还需要去全面分析错误的性质,找出错误产生的根源并对其进行归类。在英语学习中所犯错误也可依据错误分析理论归因于以下四种情况:语际干扰、语内干扰、文化干扰和教法不当。
1.语际干扰
英语学习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学生在已经具备了牢固的母语系统后学习新的语言。我们可以假设,学生在学习新规则的同时,也具有一个潜在的母语与英语相一致的假设。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学生想要表达的内容超过了他目前掌握的新语言形式的范围时,来自母语的影响不可避免,当母语和英语在某个项目上不一致时,这种影响便成了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
2. 语内干扰
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便是对接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不断的概括,得出规则的过程。由于学生对英语的认识仍然有限或不完整,当其对英语语法规则过度概括或概括不够时往往受到语内干扰而发生语内错误。
3.文化干扰
文化干扰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缺乏对英语文化的足够认识,理所当然地把母语文化价值体系直接移植到英语文化体系中而发生的交际失败,是不熟悉英语的文化习惯的结果。
4. 教法不当
William T. Littlewood认为学生在接受正规教学时所犯的某些错误是由教法不当造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结合语境而生搬语法或用死板的翻译法来解释教学内容,也会致使学生出错,如把“too”只简单地讲成“太”“非常”,就可能使学生产生“She is too beautiful”这样的错误。
三、恰当把握纠错的时机是纠错的关键
对于英语课堂上出现的诸多错误不纠正是不行的,但教学实践表明,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全部错误也是不明智的,因此要把握住什么时候“忽视”,什么时候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同时出现几种错误的时候,哪些该“忽视”,哪些该纠正。“忽视”并不是真的不纠正,而是在时机上的暂时回避,那么时机界定的依据是什么呢?
1.以学习段为依据
在学英语的最初阶段,尤指在初一的最初一、二个月内,可根本不必提错误。正因为起步迟,基础差,这些孩子更敏感,害羞,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大量地讲。等学生形成了大胆大声说英语的习惯的时候,再告诉学生错误并不可怕,即使教师或同学帮他指出,他也不必感到难为情。待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再针对不同的错误,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纠错技巧进行纠错。
2.以错误的性质为依据
(1)语言能力错误(Competence Errors)是由于学生未完整地掌握语言规则而出现的语言错误。这类错误会引出一系列类似的语言错误,所以不可等闲视之,必须及时指出症结,耐心分析,并通过操练强化正确的形式。
(2)语言运用的错误(Performance Errors)是由于学生不熟练或偶然的疏忽而出现的错误,可以暂时不纠正,或加以提醒后让学生自己纠正,也许这个学生第二遍就能给一个正确的形式。
3.以教学安排的需要为依据
英语教学是计划性很强的活动,每个阶段、每节课都有各自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任务、安排不同,纠正错误的重点也不同。在讲解新的语言项目阶段应强调准确性,假如学生这时出错,教师必须及时纠正,有错必纠,并通过多次句型的反复操练来掌握正确的形式。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流利地使用语言,故此时的语言错误只要不影响交际意图的表达和交际目的的实现,就不必立即纠正。
四、灵活选择纠错的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纠错效果
教师在恰当的时机采用何种纠错方法也往往必须遵循客观的教学实际情况。在面对敏感害羞内向且基础薄弱的学生时,作为教师决不能让学生感到英语难学,产生畏惧心理,养成不开口的坏习惯,甚至放弃英语学习,教师必须注意保护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英语教师在纠错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艺术和技巧。例如:
1.坚持让学生自行纠错,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即当学生出错时,教师不必急于纠错,而是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适当提醒,诱导为主,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行糾正错误。这种纠错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因为错误是他们自己纠正的。具体可用以下几种方式引导:(1)用相同的语气、语调重复原话,在关键词汇上加强重音,并伴以手势或表情;(2)用升调重复学生的话。(3)说“Pardon?”或“Again”,让学生再说一遍;(4)用对比法引导。(5)用幽默风趣的笑话或身体语言等。总之,不要明确指出具体的错误,一定要坚持让学生自己发现并纠正,当学生自己纠正后,教师要给予表扬。
2.坚持让学生互相纠错,共同巩固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一学生犯错,经过启发,他本人仍不能发现错误,而其它学生已发现了错误,这时,为了不耽误时间,可请其他同学帮忙,“Who can help him/her?”,当别的学生给予正确答案,并告诉理由后,应再让出错的学生重复一遍正确的语句。通过对一个错误的纠正,起到纠错和巩固两个效果。
3.对于共性的错误,应在全班范围内集体纠正,避免强调学生个体; 大多数英语学习不系统,而且零起点的学生很多,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也大多具有共性,在全班范围内集体纠错会省很多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对于同时出现的多种错误要分清主次,强调重点分步纠正;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往往同时犯多种错误,语音错误,语法错误或词汇错误同时出现,这时我们就必须找出重点,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不要让学生产生混乱感。
总之,面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他们自尊性的前提下,及时并有效地纠正错误。错误分析理论明确指出错误的发生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持一个正确的态度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学生们将能从错误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Cathcart, R. and J. Ols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eferences for correction of classroom conversation errors [A]. In J.
[2]Corder, S. 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67,5(4).
[3]朱明慧.英语口语课中的纠错策略[J].外语界, 1996,(3):32-33.
[4]杨婕.错误分析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 (广东商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320.
[5]李永才.错误分析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1994,(3-4):37-39.
[6]陈艺英.课堂纠错技巧与英语教学.
[7]邓道宣 谢结果.错误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
浅议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纠错策略 第3篇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外语学习与教学研究就从语言知识传授转向到语言的交际功能的研究。国外语言学家对于语言错误本身及纠错的必要性等做了大量研究。在中国,中学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语言学习中的错误纠正也成为讨论的焦点。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无目的语的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的,并未重视学习者独特的心理特点,学习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在所难免的错误。因此,在纠正学生语言错误时,中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教学中实际情况,使用有效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水平。
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无论是对母语学习者,还是外语学习者,在语言获得过程中都会出现错误。什么是错误?很难界定错误的定义,但是通过分析,我们还是能得到对错误概念的基本认识。Paul Lennon (1991)认为:“错误是相同或类似的语境中,与说话者具有相同身份的本族语者无论如何都不会说出来的一个形式或数个形式的组合。”S.P.Corder最早对“error(错误)”和“mistake(失误)”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失误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慎犯错,没有正确、准确地使用已经掌握的语言。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语言使用者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激动等原因造成的。而错误是指目标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出现形式违反或偏离本族语者的正确形式。一般都是由于语言使用者没有完全掌握和内化目的语的规则而产生的(H.D.Brown, 2002)。母语学习者和外语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都会有失误,但是错误则是更多地涉及外语学习者。对于失误,语言使用者是能够意识到失误并且自动修正的,失误具有偶然性,但是对于错误,语言使用者通常意识不到并且不能自动修正,并具有反复性。
正如语言学家对错误的定义和认识的不同, 错误的分类也有很多种, 现用图表简单地将目前错误分类列举如下 (H.D.Brown, 2002) :
错误产生的根源,对比分析学派和错误分析学派都有不同的看法,一般都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错误的来源。第一,语言系统之间的迁移影响。学习外语初级阶段,学习者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例如:由于汉语语言习惯影响,学习中会出现“On the desk has a book.”等句子。第二,语言系统内部因素的迁移影响。在外语学习者不断获得新语言系统知识过程中,新语言内部系统的影响也就逐渐表现出来,将已经学习过的新语言规则混淆和泛化。例如:英语中助动词“do”的滥用,就会出现“Does John can sing?”的句子,将助动词的使用和情态动词的使用规则混为一谈。第三,学习场合的影响。教师对语言内容的错误解释或者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语言不适场合地应用到社会场景中都会导致语言错误的产生。第四,语言交际策略的运用。学生会有意识地运用某些技巧来避免交流中的语言问题,从而达到交流目的,然而,这种技巧本身可能成为错误的来源。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母语和目的语的影响是外语学习中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错误的概念,总结错误的类型和成因有助于英语教师准确判断课堂中的错误和选择不同的纠错策略(张涓,2004)。
三、纠错的必要性
在语言学习中,频繁纠正错误是否有必要性呢?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习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接触正确的语言。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否则,一旦形成错误习惯则难以改变,必须有错必纠,以免错误形成定型。持不同观点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错误是学习者学习语言和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自然现象,不必立即纠正。学习者在不断接触正确语言后会自行纠正,错误自然会消失。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和片面性,纠错的必要性应根据中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而决定。首先,随着2002年9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和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方面。交际教学法得到广泛应用,教学方法运用的变化在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对“错误”纠正的看法。在交际教学法课堂上,教师更关注学习者表达思想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关注能否产生符合外语规则的语言,因而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往往容易被忽略。其次,中国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是由非目的语教师教授的。在初级中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本国教师,学习者本身在课堂中学到的语言就可能存在着错误。最后,笔者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学习者在学习新的语言结构时产生的错误,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反馈,语言结构的掌握会更加牢固。换句话说,教师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验证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错误应该被纠正,纠错不光可以在语言准确性方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还可以防止学生在初学英语阶段因太多的语言错误而造成后期高中和大学阶段语言僵化。
四、纠错策略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具有多面性,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思维方面,初中学生在当今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见多识广,有主见,喜欢独立思考;意识方面,越来越多的初中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在初中阶段发展突出,他们将不仅关注自己的身心变化和感受,还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交往方面,初中学生和父母家庭的联系减弱,与同学和同龄人的关系更加紧密,对教师的依赖和批评共存;情绪方面,初中学生的性格多变性开始凸显,同时学习负担和压力等会造成学生厌学和焦虑。在这些情况下,就要求英语教师在纠错时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独特个人心理,避免出现以下情况:使纠错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而不是抓住错误不放,让学生对语言本身产生厌恶等情绪。
结合上述中学生心理的特点,教师在纠错时,应该使用以下几个有效的策略。
1. 态度上,教师应该对纠错自身应有正确的认识。
教师纠正错误时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同时在我国语言学习环境下,普遍认为学生需要纠错,并且纠错对学生有益。但是往往在课堂上由于教师实际操作不当,造成了事与愿违的结果。例如,一节课中,多次纠正某个学生同类语言错误,或者发现学生错误就立刻打断学生的话语。教师不能为了纠错而纠错,不能因为纠错而扼杀了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的中学生,而是如此。国内外研究表明错误纠正成为教学的主导特征,对其语言水平的提高就显得效率微薄。因此,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应把握好纠错时应该对学生所持有的态度。
2. 主体上,谁来实施纠错?
一般可以由教师直接纠错、同学间相互纠错和学生自纠。教师纠错占主导地位,主要是与教师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比较丰富及教师权威有关。一些研究认为中国学生不喜欢同学间互相纠错和同学的权威性以及对同学纠错时容易产生心理抵触有关,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同学间的纠错效果比教师包办代替更好。笔者认为在课堂语言教学环境中,如果学生在发言中立刻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这时可以给予学生自己纠错的机会,如果纠正后还是不正确,教师再给予提示。如果学生的错误产生后没有发现,而其他学生发现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忙给予正确答案。一旦这种纠错策略成为课堂环境的一部分,中学生即使心理是多变的,也会积极地正面地对待别人的纠错。
3. 时间上,何时纠错?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朗(H.D.Brown)认为必须讲究纠错方法和时机。Hendrickson (1980)建议教师注意区分全局性错误(global error)和局部性错误(local error),教师任务应该是纠正那些妨碍交流的全局性错误,而对局部错误可以不必计较。针对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应该采取暂时不予纠正和立即纠正两种方式。前者应用更广泛,中学生学习英语处于初级学习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传递信息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如果教师立刻纠错容易打断学生自然的交流进程,同时也会给内向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增加了学习英语的焦虑感。以课堂发言为例,通常笔者把妨碍交流的错误记录下来,待学生发言完毕后再提出来。在进行语言规则或者形式的学习中,可广泛使用立即纠正的方法。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某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权衡是否应该实施立即纠错。
4. 方法上,如何纠错?
Lyster (1998)把教师纠错行为分为六种类型:明确纠错(explicit correction)、重述(recast)、引导(elicitation)、元语言反馈(metalinguistic feedback)、要求澄清(clarification request)、重复(repetition),后面四种也被叫做形式协商(negotiate)(施光,2005)。一般情况下,中学生精力旺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正确使用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激发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明确纠错可以在纠错时让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到错误的来龙去脉,而重述则是更多在语言形式上起到一定的强调作用。笔者认为在当前重视交际能力和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情况下,针对学生的语音错误使用重述,针对学生的语法错误使用明确纠错,针对学生的词汇错误使用形式协商是可以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
五、结语
语言教学的方法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时初中生的心理也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教师应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好错误纠正的不同策略,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总结纠错理论,以提高中学生英语水平为目标,更好地让国内外的纠错理论和研究服务于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布朗.语言学习和与语言教学的原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205-222.
[2]张涓.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错误纠正[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
初中英语课堂纠错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纠错
一、纠错的前提
按照新课程理念,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纠错目标是:课堂教学中的纠错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教师要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从而实现语言交流的顺利进行。教师采用的纠错方式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也不能忽略学生的主客观原因。要充分认识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和巩固。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纠错策略,首先必须树立大局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引导和激励学生为主要方式,依靠学生的内力,教师的外力,促成错误的转变。因为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仍抱有“严师必定出高徒”和“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想法,试图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失败看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鞭策自己,改正错误。古训本无错,但如果过分片面地强调错误,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相反,一次恰当的纠错或暗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哪怕是一次打折的成功,往往也会使学生终生难忘。
大家知道,初中英语课堂应是热烈活跃的课堂,语言交流贯穿着整堂课,当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有错误出现的前提下,我们不可能时时停下来搞清楚,纠错后再继续上课。如果是个人回答,应让学生连续地讲完,由同伴或教师指出错误并向全班学生提示出现的错误现象;如果是部分学生出现的错误,则教师应把这个错误现象作为一个话题或讲点,详细地向学生讲清楚,并布置相关的巩固练习。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个别学生犯的错误其实就是课堂问题,课堂问题需要由课堂来承担,不应由学生个人来承担;二是因为部分学生犯的错误反映出教师教学上的漏洞或不足,需要教师下工夫去弥补。
英语课堂教学纠错不反对严格,但更讲究从教学的整体、学生的个体和课堂的实效上去引导、激励学生,使学生在纠错中进步。
二、合理把握纠错的时机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他们主张“有错必纠”。随着人们对语言习得规律的了解和对错误性质的分析,人们又认为语言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不可避免的部分,而且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这种观点也造成了一些人对错误的“过分宽容”。陈国华等认为“过分纠错”和“过分宽容”都不可取。因为,过分纠错会影响学生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大胆运用语言。根据中介语理论,过分宽容也不利于学生对目的语的假设和验证。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学生语言的“石化”现象。
那么,何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我认为,不仅要与我们课堂教学期待的目标有关,而且还要与我们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类型有关。如果我们期待的活动结果是学生在活动中或活动后能流畅地用英语表达思想,就不能过多的纠正或有错必纠,教师可以待学生完整表达思想之后才纠错,如果老师过多地介入学生“说”的过程,势必会影响学生流畅地用英语来表达。反之,如果我们期待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准确地使用目标语,那么,纠正错误就是必须的。但是,有些学生语言水平较低,或有些学生比较腼腆,教师对于他们不宜过多纠错。
三、纠错的实施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提高课堂纠错效果,发挥课堂纠错功能,良好的课堂纠错氛围是不能缺少的,也是需要教师去努力营造的。因为秩序井然的、和谐互助的课堂氛围能发挥课堂纠错的最大效果,是纠错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会因为犯了错误而被人嘲笑,也不会因为犯了错误而闷闷不乐,相反,他们会在浓厚的学习氛围里找到差距,鞭策自己,实现“错误——努力——进步,再错误——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学习循环。
2、鼓励学生,自行纠错
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自我发现、纠正错误。如果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是能够自我纠错的。如果给予时间与鼓励,学生可以自行纠正50%到90%的错误。学生很喜欢当小老师,而且改正自己的错误也能使学生有成就感。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我纠错的意识,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如果有必要立刻纠正某个错误,教师可稍做停顿,学生如能自行改正错误,就不必再作解释。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个别修改、同伴合作修改、小组修改等。比如在试卷讲评课上,就可分组让同学相互解释说明对方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改正。这样学生通过同伴的学习、思考过程借鉴到同伴的学习经验,对纠错双方来说都是学习的反思和重新生成。
3、启发学生,重新构成:
这种技巧要求教师对学生所说的话做出自然的反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纠正错误。
4、调整策略,核实澄清
教师因不明白学生说的话或发现学生的言语出现形式错误而发出明确的信息要求学生纠正,可采用下列调整策略:理解核实,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通常使用What? / I’m sorry? / Pardon me? / What do you mean by…?/ I don’t understand exactly. Can you say something more about it? 之类的话。
5、提示手段,巧妙提醒
纠错过程中教师还可采用提示手段,教师重复学生说错的话语,并在错误的地方改变音调或有意重读,或用非言语声音等突显错误,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说出正确的形式。
6、监督学生,“错题再练”
为了避免学生屡犯已经纠正过的错误,可尝试让学生把所有做错或答错的题重做或重述一遍或数遍,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形成正误的强烈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错题再练”一旦形成习惯,便会使语言的运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如果再辅助课后纠错本的整理,效果会更佳.
大学英语课堂纠错策略 第5篇
学生叽叽喳喳, 小手林立, 惟恐老师点不到自己——多半是小学的课。
学生冷冷清清, 不敢抬头, 保佑老师别点到自己——多半是初中的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许多学校都要举行“教海泛舟”之类的课堂大比武活动,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小学低段学生课堂气氛相当好, 只要老师抛出问题, 一只只小手都高高地举了起来, 并伴随“我我我”的叫声, 很是让人羡慕。低段的老师也是那么有亲和力, 总以鼓励的方式评价小学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 课堂气氛就越来越沉闷。到了初中, 举手回答问题的人寥寥无几。为什么初中的课堂气氛会如此的沉默?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 莫非是教学方法或是其它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为此, 需要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的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案例一:
执教老师请一位同学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为导入, 这位同学以极其轻微的声音并毫无表情地讲了一遍。看得出, 她的表现出乎教师的预料。起先, 执教老师表现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但随后她却用很凶狠的眼光瞥了这位学生一眼, 同时请她坐下。此时, 这位女生, 低着头, 神色灰暗、垂头丧气。
这位老师的做法可以理解, 但老师的眼神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错误, 应该给错误一个“台阶”, 给自己与学生一个告别错误走向成功的台阶, 一个磨砺自己、成就自己的台阶。只有这样, 才会有那么一天:教师从容驾驭课堂, 引领学生们, 拨开思维的迷雾, 探寻知识的真谛。
2 一次针对性的教学调查
在一次对八年级四个班进行的教学随机调查中发现, 学生们对待举手回答问题态度方面的情况, 调查情况与结果如下表:
调查结果1调查结果2调查结果3调查结果4怕同学取笑13.5%调查结果5怕被老师批评21.7%47.8%怕回答错误不愿回答16.7%12.6%不会回答
调查后, 同学们谈了谈感受:很多同学说回答问题没有什么意思, 出错了会感到很不是滋味。他们经历过错误, 一旦出错, 就会被训斥或被嘲笑, 次数一多就会沮丧并怀疑自己的能力, 甚至产生恐惧心理。看来, 大多数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怕出“错误”, 怕出错后受老师指责, 怕出错会遭殃……
由此可见, 作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师如何在社会课堂上对待各种错误与如何纠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3 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如何使课堂中的错误变得美丽?首先, 我们应该带着宽容的心对待错误, 理解错误, 给错误以一席之地。其次, 我们要积极寻找错因, 精心预设, 灵活应对, 充分运用教育智慧让“错误”生成美丽。下面这些社会课堂中的一些“错误”以及对应的“纠错”策略, 值得大家借鉴。
3.1 循循善诱, 一举两得
初中学生的情绪活动表现很强烈, 他们易于振奋、激动, 表现出热情, 容易动怒、怄气和争吵, 甚至打架, 他们已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易于破涕为笑了。在一次社会课中有这样的片段:
案例二:
在讲《张骞通西域》这一内容时, 教师采取了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来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
几分钟后, 教师照例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沉默一会儿, 一个学生举起手:“老师, 书上说了西域现在的位置, 但是我还是搞不清它的具体位置。”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正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备课时教师准备了古今两种地图以便讲解。正当教师展开地图准备讲解时, 这时听到下面有个同学说:“真笨, 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虽然声音不大, 可是每个学生都能听到。这句话不仅伤害了同学的自尊, 而且破坏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就你聪明。”有学生打抱不平。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该怎么办呢?
“这样吧, 黄一超, 关于西域的地理位置, 你用地图为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我知道的也不多。”黄一超有些不自然地说。
“不知道还笑话别人。”有同学小声地说。
“没关系, 你知道多少就给大家说多少。”教师站在一边, 鼓励他。
在教师的鼓励下, 在同学们复杂的目光中, 黄一超站了起来, 走到地图前, 一边用手比划, 一边说:“西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他说的虽然不完全准确, 但已经很不错了。
“介绍得很好!”教师给予了肯定, 黄一超满足地坐下了。
这时有同学对黄一超投来羡慕的目光, 教室里的气氛缓和了许多……
此案例中的情况想必教师们平时也会碰到。对这种情况, 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出现此类情况一般都是初中生的情绪特点造成的, 教师要妥善处理, 理解错误, 循循善诱, 以求一举两得。
3.2 转弱为强, 以俊遮丑
每个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 因此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在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错误应该巧妙评价、处理和纠正。千万别讲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如“人家都会了你怎么还不会?”“怎么讲了这么多遍你还不会?”“你怎么这么笨的!”有些教师甚至会说很不文明的话, 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要想你的课堂充满魅力, 教师必须理解这些错误。对于这些“错误”的解决, 可以给学生一片空间, 让学生们相互间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互帮互助。一方面使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使学生之间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伴的闪光点, 避免学生之间的讽刺、嘲笑。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灵活评价, 不要以自己设定的答案作为唯一标准或范围, 更不要对有异议者或一时不能评判的说法避而不理。在调查中, 曾经有同学这样说:“我就不喜欢举手, 因为回答对了老师不会说什么的, 回答错了反而会被老师批评。”可见, 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的评价是多么的重要。课堂评价作为教学的手段之一, 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特别是对“错误”的评价更值得我们教师思考。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时的一个片断实录:
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 按照自己的想像, 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示意图。 (等同学们设计好后我挑选了三位同学的作品。向大家展示。)
生1:
师:生1能在短时间内, 按方位把三个政权对峙的基本状态反映出来, 非常好!
生2:
师:生2在方位排布的基础上, 把三个政权的相关知识设计在内, 考虑十分细致, 真不简单!
生3:仿照课本画了“三国鼎立形势图”的简图。
师:生3设计的虽不是示意图, 但他善于观察, 而且画图能力很强, 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 说明他学习态度积极认真, 大家给予表扬!
听了教师的表扬后, 生3原来低着的头抬了起来, 并且脸上还带着一丝微笑。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评价举足轻重。正是在教师的鼓励下, 学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关于评价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 要遵循评价的四个原则, 即: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根据不同的“错误”做不同的评价。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分层评价, 有些错误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耐心地提出些建议性评价, 适当时候可用模糊评价来诱导学生的想象。评价时要因人而异采用个性评价。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采用赏识性评价等等。
3.3 伺机讨论, 共同提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 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 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 以各种不同的发法解决问题, 澄清所生的疑虑, 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 形成正确的科学知识。
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 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抗战胜利的原因”。有的同学说:“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有的说:“胜利是中国人民觉醒的结果”;有的说:“日本的投降, 如果缺少了苏联的参战和美国的原子弹几乎不可能”;有的说:“日本的失败是战略决策的失败, 无限度地扩大战争导致了国际上的失道寡助。”……答案在相互提示中不断完善。在学生总结讨论成果时, 老师又发问一句“从中是否能看出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争论在“战争决胜启示录”中升华:战争性质、民心向背、实力对比、决策指挥、武器装备等是战争制胜的基本因素。
3.4 将错就错, 变废为宝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存在的现象, 是在所难免的。在课堂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真实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新课标呼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而真实的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错误, 教师是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是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还是合理利用这些差错, 发挥错误的价值, 使教学平添一份精彩?是追求“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最佳效果”?还是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 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景, 让课堂因错误而美丽?“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贝”。其实对教学而言, 学生的错误同样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既要能充当“废纸篓”装容下学生的错误, 又不能像“废纸篓”对待废纸一样一倒了之。而应敞开胸怀去接纳学生的错误, 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发掘学生错误的闪光点, 去审视其教学的价值。下面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巧用错误”的案例:
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内容时。上课之前, 教师布置学生搜集了一些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资料, 如图片、故事等, 还要求有条件的学生看一些有关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影片。上课后, 让学生来讲解这段历史。学生边讲教师边出示有关图片。同学们群情激昂, 纷纷发表看法。教师顺势追问:“学了这段历史, 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一种态度去对待曾经掳掠过我们的国家?”
老师期待着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理性的情感对待这一历史事件, 然而听到的答案却让人吃惊。“去那些国家把他们抢去的东西抢回来, 也去放火烧掉他们的宫殿。”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喊道。
教师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但并不慌张, 决心来个欲擒故纵。
于是又说道:“那好, 我们现在就去征讨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国家吧!现在, 请你们一边听我说, 一边想像。”
有几位学生已经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你们远离家乡, 横渡大西洋。凭你们的勇敢和先进的武器, 攻进了一个国家的首都……”
“现在, 请你们干你们想干的事情吧!没有人会阻拦你们, 因为你们是胜利者。”我故意加重了“胜利者”三字的读音。
“我要把他们的博物馆放一把火烧掉。”
“我要砸碎他们的一切值钱的东西。”
……
学生们“热情高涨”, 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打算。
教师又说道:“好了, 你们想一想, 美丽的城市顷刻之间化为一片火海, 老人、妇女、儿童在火海中惨叫, 无数人倒在你们的枪口下。而你们带着胜利的喜悦, 冲进了王宫, 得到你们想要的东西, 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过了片刻, 教师又问道:“你们攻进了这个国家。占领了主要城市, 在他们的的领土上烧杀抢掠, 你们成了胜利者, 目空一切, 但是你们得到了快乐吗?你们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心安吗?
听到这里, 同学们谁也不说话了, 都低下了头, 但从他们的神情中读懂了他们的内心活动。
过了一会儿有位学生举手发言:“我们不能让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在其他国家人民的头上。”其他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对!”
课堂上发生的错误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它往往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应该善于巧用错误, 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 从错中找出亮点, 把“错误”行为巧妙地予以运用, 让学生尽快走出误区, 步入“设想”成功的路径, 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意外的惊喜。
4 实践中得出的教学结论
俗话说:“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课堂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 并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发展。如果教师能长期关注“错误”及对“纠错“的探究, 初中社会教学的课堂就会显示出勃勃生机, 欢笑声、讨论声连绵不断。学生们就都会说在社会课堂上回答问题很轻松, 再也不会因怕出错而不敢回答问题了。
实践证明:“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布鲁纳语) 。作为教师, 宽容学生出错, 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智, 恰当地处理好“错误”资源, 变废为宝, 就能够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 思维发展不够成熟, 在课堂上表现出错误或偏差是很正常的。我们要树立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和产生的疑惑都是课堂闪光点的理念, 要学会发现学生生成的亮点资源, 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错误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错误, 通过分析、比较, 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 把错误化为一次学习。
在教学中, 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条件, 凡是学生能进行探究的问题, 教师决不代替;凡是要理解的知识, 教师要巧设提问;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 教师决不暗示。要留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同时学生一些“错误”的做法里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适时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不经历风雨, 怎见得彩虹”。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错误犹如一杯苦涩的咖啡, 需要我们细细品尝。错误是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与经验最真实的暴露。社会心理学家也曾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错误”会为我们的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错误”演绎课堂精彩, 让“错误”在课堂上拓展智慧……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郝新海.课堂因“错误”而精彩.中国教师报.
[3]李星驰, 卓恺返.新课堂初中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4]毕田增, 周卫勇.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
[5]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朱汉国, 王斯德.走进课堂——初中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语写作错误成因及纠错策略 第6篇
一、写作错误归类
1. 单词拼写错误。
由于学生缺乏科学的记忆方法,不擅长采用对比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普遍采用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方法,导致单词拼写中出现遗漏字母、顺序颠倒、单词混淆等方面的错误。如along与alone、little与litter、quiet与quite不分。
2. 词性误用。
由于英语单词存在着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现象,而有些学生又缺乏正确运用词性的方法,造成把动词和形容词当作名词,名词、介词、形容词当作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混用的错误。如“她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学生易错写成“Sheby bike to school every day.”
3. 搭配错误。
在英语写作的篇章组织过程中常用到词性之间的搭配错误,阻碍了英语写作活动。(1)词组搭配错误。英文的搭配形式多样,但学生易受母语的“语际干扰”,存在着汉式英语、随意搭配的现象。如“用英语怎么说?”学生往往错写成“How to say?”,应为“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2)动词搭配错误。主语和be动词使用错误、助动词和情态动词使用错误、实义动词存在错误。如“We can held some activities.”(3)连词搭配错误。学生常会出现并列连词之间、从属连词之间及并列连词与从属连词之间的误用。如:“She had no sooner arrived when she fell ill.”正确的句子应为:“She had no sooner arrived than she fellill.”
4. 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主要有名词、冠词、形容词、时态动词、代词、介词、连词、数词等错误,如“I visited the old woman in Saturday morning.”正确的句子就为“I visited the old woman onSaturday morning.”
二、错误原因分析
1. 词汇干扰。
汉语和英语作为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学生往往受母语词汇的影响,对英语学习产生干扰,在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时过分依赖母语,借用汉语词汇表达,造成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如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干扰、介词的干扰、代词的干扰,常给学生带来写作错误。如在错句“His sound is sweet.”中,学生对于表示声音的三个词:sound(表示大自然的声音)、voice(表示嗓音)、noise(表示噪间)不加辨别,造成乱用的现象。
2. 词汇顺序的干扰。
英语句子较为严谨、固定,主语、谓语、宾语顺序同汉语基本一致,但介词短语、动名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定语从句都放在中心词的后面,状语一般放在句末。
3. 忽略规则限制。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往往忽视语境变化死记硬背,因循守旧,遵照原来的规则,出现错误也在所难免。如在错句“I don’t know when will she go to school.”中,学生只关注特殊疑问句中的主谓倒装,而忽视了宾语从中连接词的用法。
4. 教学方法不当。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常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依赖于死记硬背学习知识,通过大量练习、抄写消化所学内容,忽视了交际情境,生搬硬套地使用语法规则,以至于出现词汇错误、规则错漏、句式不全等错误。
三、写作纠错的策略
1. 建立写作档案。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性评价,通过建立档案袋收集学生作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从而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选用牛皮纸自制档案袋,并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封面,把每周的练笔、错误汇总、对比分析表、进步记录放入档案袋中。学生完成写作后,根据评价项目表要求进一步完善自我评价作品,并填写自我评价表。评价项目表包括是否符合作文要求、表述是否准确有条理、文体是否正确、句法是否得体、词汇是否准确、非时态动词是否正确、单词拼写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方面的内容。接着由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并在需要修改的地方作出记号,让学生多次修改,以获得较高的质量。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错误进行月评,整理出错误的句子,归纳错误类型,并分析其原因,填写阶段性错误分析表。
2. 收集错误资源。
教师要将学生的错误记录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词性误用、词汇误用和句法误用的典型错误,汇编成具有一定语境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强化练习解决问题。(1)词汇。教师要将学生易拼错、易混淆、易混用的词汇进行对比,并辅以词汇练习,让学生在反省、纠错的过程中找出词汇学习的方法。(2)语法。教师收集学生习作中的语法错误,通过归纳整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交流中完成纠错。(3)结构。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作品,讨论学生在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的意见。
3. 实施共同改错。
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教师批、学生改”的传统做法,把批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参与习作的批改。教师从学生的习作中找出具有典型错误的作品,通过自由讨论让全班同学共同纠错,鼓励他们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共同改错,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纠错理念下刍议初中英语复习策略 第7篇
一、听力纠错, 提升语音辨析力
听力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 也是学生非常容易出错和忽略错误的部分。开展初中英语听力纠错, 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错误, 纠正问题, 让学生形成牢固印象, 提升听力辨识能力。在听力环节组织纠错, 一般采用互纠的办法, 因为学生个人是很难发现自身听力的问题的, 由两名学生分组听识, 再互相验证纠错, 是听力纠错环节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例如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8B Unit 4 Charity Show时, 笔者让学生两两一组, 进行听力练习;在听力过程中, 笔者让学生着重记下第一句, 第五句和第十句, 让后两人进行比对, 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在听力完成之后,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听力结果比对, 比如在第五句话的比对中, 听力练习的原句是:“Well, you must practice a lot.”某个小组的其中一名组员答对了, 另一个组员则答成:“Well, you must parry tea a lot.”任意一名组员的错误都会带来分歧, 于是小组二人重新听了一遍内容, 最终确定了正确的内容。听力纠错教学, 主要是利用学生之间好争爱赢的性格, 让学生通过互相纠错, 增强学生听力过程中的注意力, 多次验证提升学生的听力练习积极性和次数, 进而促进学生听力能力提升。
二、词汇纠错, 加强单词识记力
单词识记常常令学生头痛, 他们总是抱怨单词记错了, 错了再记, 十分烦心。其实单词并不难记, 难就难在学生总是忽略对于词汇识记出错原因的探析, 而是单纯地采用机械的重复记忆, 没有纠错往往意味着原地踏步, 下次还会错。基于纠错理念,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单词识记出现错误时, 静下心来查找原因, 认真总结单词拼写规律, 提升对于单词识记理解, 增强单词识记能力。
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7A Unit 7 Shopping这单元内容时, 学生在新单词的识记过程中, 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将“change”写成“changi”, 将“shopkeeper”写成“shoperkipe”, 针对与此类似的问题, 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纠错的:“change”, 这个单词的发音是/?e In?/, 收尾的音用我们的汉语拼音拼起来就是/gi/, 基于此笔者判断出学生是由于对英语发音与拼写的对应关系理解不到位才会出现错误的, 于是笔者指引学生理解:/gi/的发音对应的拼写一般是/ge/, 所以以后在单词识记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不要错把“change”写成“changi”。通过这样的词汇纠错分析, 帮助学生找到单词拼写错误的原因, 并发现单词识记的密码, 能有效帮助学生在纠错中提升单词的识记能力, 加强词汇的识记效果。
三、句型纠错, 推进语法应用力
学生在英语句型的使用过程中出错的主要原因是语法掌握不牢。因此,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句型纠错时, 关键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法, 推进学生语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在句型纠错教学中, 可采用分节理解, 整体把握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句型整体入手理解语法, 结合时态、词性等因素综合考量纠错, 切实发现问题, 真正从中得到进步。
例如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9A Unit 3这单元内容时, 学生要重点掌握与when和while语法知识。在笔者教完之后, 一些学生还是在相关句型中出现了错误, 像在“I was walking on the road ______ I met a friend.”这个句型中, 应该要用when, 但是有的学生却用了while, 看似句型的错误, 实则是语法的错误, 于是笔者针对学生在这个句型中出现的语法问题进行分析:“whlie一般用于两个动作同时发生的句型中, 而when可以用于同时发生, 也可以用于先后发生, 我碰到朋友的时候, 正在街上散步, 两个动作应该是先后发生的, 用when更合适。”通过这样的句型纠错, 帮助学生从句型中发现自身语法知识的短板, 及时补缺补漏, 有效提升学生语法的掌握程度。
英语口语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 第8篇
1 口语错误研究的理论
对错误的研究可以使教师和学习者认识错误的本质。一方面它帮助教师发现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个性和共性的问题,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学习者在以后的学习中倾向于纠正错误而不是避免错误。因此, 对于错误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口语错误, 学者需要区分错误 (error) 与口误 (mistake) 的差别。
1.1 错误与口误
Pit Corder (1967) 指出了错误 (error) 与口误 (mistake) 的差别。错误是由于学习者的相关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的不正确的语言形式, 说明了学习者语言能力不足。而口误是指语法上正确但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不得体的语言现象, 是因为说话者过度疲劳、紧张或者缺乏足够的训练等因素而造成的操作失误。二者的区别是, 事后学习者对口误有识别、纠正的能力, 并能说出相关的语法规则, 而对错误, 学习者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1.2 口语错误的理论基础分析
在20世纪的70年代, 关于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始发展起来。根据Chomsky的转换生成法理论, 语言是一套规则或原理, 且语言存在普遍语法 (universal grammar) 。人生而具有一种普遍的语言知识或者可以说一种语言习得机制。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言语过程, 这就是语言的创造性。从理论层面上讲, 这种普遍语法可以帮助学习者产生不计其数的正确句子。但是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 普遍语法和实际的运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所以产生了错误。这就是造成口语错误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母语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母语影响了目标语的习得, 那么迁移就发生了。在外语的学习中, 英汉两种文化会发生冲撞并不断地相互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 正常的交际需要交际双方共有一套相近的交往规则例如与文化, 心理, 生活方式, 社会相关。而这些交往规则具有无意识的特点, 又因文化差异而不同。即学习者会无意识的认为本民族的交往规则是优秀的。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中, 学习者会无意识的运用自己民族的交往规则去理解和评价对方的言语和交际行为, 结果就使学习者在交际中产生错误。这就是口语发生错误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2 口语错误的原因
语言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言学家们认为不同的过程会造成不同的错误, 因此, 语言错误的原因归结为:
1) 语际干扰 (Interlingual interference) 主要是指学习者受到目标语与母语具有的共同特征的语言项目的干扰而产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语音和句法方面。一方面, 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因此, 二者在发音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 在汉语中没有/v/, /θ/, /ð/学习者常把它们分别发成/w/, /s/, /z/。另一方面, 在汉语中, 主语对全句不起决定作用, 而且有时候主语可以省略, 主语的形态也是不固定的, 人, 物, 时间, 地点等等都可以成为句子的主语;而英语的主语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英语是以主谓为核心的语言。在句法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学习者在语言中的错误。例如,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village has made great changes”就属于句法错误。在汉语中, “村庄”是主语, “巨大变化”是宾语。由于受到汉语的这种结构影响, 学习者就把“村庄”作为了主语, 而在英语中, “巨大变化”才是句子的真正主语。
2) 语内干扰 (Intralingual interference) 主要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知识的掌握不足或者错误学习而又在后来的学习中受到了这些语言知识的干扰产生了错误, 它是在目标语内部所犯的错误, 与本族语无关。二语学习者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后, 就开始运用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 一些错误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语内干扰主要表现在过度概括。Ellis (1994) 认为,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往往先学会宽域规则, 并且倾向于把它们过度使用, 造成过度概括的错误, 这类错误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和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都会出现, 这一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换言之, 过度概括就是学习者以为使用于目标语中A的规则同样也使用于B。例如talk的动词不定式是talked, 学习者就误以为read的过去形式就是readed.学习者扩展了动词不定式的一般规则, 从而产生了错误。
3) 文化干扰 (Cultural interference) 是指学习者由于受到本民族文化习俗的影响干扰导致了一些交际错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某一特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通过语言得到更好的呈现。不了解英美文化, 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学习者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 就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 从而产生错误。英语口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习者可以使用流利准确的英语进行得体的交流。流利准确的交流指的是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而交流得体指的是文化能力, 学习者要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得体。在目标语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由于对英语的文化背景不了解而导致了错误。如:按照汉语的交际习惯询问对方“Are you single?”和How old are you?”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在目标语的文化中却被视为禁忌, 涉及到对方的隐私问题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避而不答。
3 口语纠错策略
语言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要特别明确怎样纠错。
3.1 教师在纠错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 教师应明确学习者的错误是表达错误还是理解错误。理解错误是学习者由于对某一语言知识的无知导致的, 这就需要教师告诉其正确的方法来纠正。两种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差异产生了表达错误。此类错误过段时间就会消失, 因此教师可不必纠正。另一方面, 对于很少数学习者出现的错误, 教师可私下纠正。对于大部分学习者共同的、经常性的错误, 教师可在课堂给以纠正。
3.2 教师纠错是应考虑纠错的有效性
纠正错误要注意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即纠错误正应该不威胁到学生的面子。过多的纠错会打击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教师应意识到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错误是必然的重要现象, 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容忍态度。在口误纠错中, 教师应考虑到学习者的自尊和自信, 多鼓励学习者并进行适当的纠错。
3.3 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的导入
英语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传授语言知识, 传授语言承载的文化也是必要的。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在比较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 选出英语文化中比较突出的文化特征。特别是那些在口语交际中容易引进交际不当的文化特征进行着重讲解。
3.4 学习者自我纠错、同伴纠错、教师纠错相结合的纠错策略
教师或同伴暗示学习者有错, 给学习者自我纠正的机会。在口语练习中, 由同伴指出错误, 如果同伴不能指出或改正错误时, 教师应指出及改正错误。
4 结论
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错误, 不断纠正错误并不断完善语言学习的过程。纠正错误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不恰当的纠错会阻碍英语的学习, 因此教师应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因材施教的手段引导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英语口语错误的态度, 并掌握正确的口语纠错和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Corder S P.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67 (9) :149-59.
[2]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 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ress, 1994.
[3]James 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London:Longman, 1998.
[4]胡坚.错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错误纠正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 2005 (5) .
[5]郝兴跃.论外语/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 2003 (1) :41-42.
[6]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7]王丽军.英语口语错误分析及纠错[J].科教论坛, 2008.
英语课堂中的纠错艺术 第9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纠错艺术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犯错误,而如何纠错也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从某种意义说,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犯错误和教师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由于英语学科的特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它学科,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面对英语课堂频繁发生的错误,教师不要责怪学生,而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了解发生错误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一、错误类型及其成因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内化过程,兴趣对语言进行深入的探究式学习。这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让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逐步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之成为其自主学习的动力。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犯不同的语言错误。根据错误分析的研究成果(Brown,2002;Ellis,1 999;James,2001),学生所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四种:
1.语际错误。英语课堂上学生所犯的错误多数是来于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这种错误就是语际错误。在学习外语时,母语与外语相似或一致的内容要比不一致的内容更容易被学习者掌握。母语的正迁移常因对外语学习起促进作用而使学习者受益;而母语的干扰则会产生负迁移,给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带来困难(James,2001)。在交际活动中,当学生难以在目的语中找到与母语中某种表达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时,他们往往借助母语的表达形式或习惯来维持交际。比如,汉语中常用主动句型表示被动含义,因而学生说出“The problem will discuss tomorrow.”的句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2.语内错误。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因一个目的语项目对另一个项目产生影响而发生的错误叫语内错误。它是学习者对目的语使用错误或不完整学习的结果。学习者会根据以往学到的知识创造出在目的语中不正确或不存在的结构。
3.诱导错误。学生的语言错误也可能是来于教师讲授或学生练习不当造成的。这类错误叫诱导错误。例如,学生会因为教师对某一语言现象解释不清楚而不能掌握该语言现象。但如果教师过分强调或训练某一语言现象,也会误导学生将该语言现象滥用于不恰当的场合。
4.交际错误。有时,学生的话语虽然在语法结构和用词方面都没有问题,但却不符合语境,甚至在交际中令人难以接受,此类错误就属于交际错误。比如,在交谈时如果问英美朋友“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year?”等问题,对方会十分反感或者不愿意回答,因为这些问题在欧美文化中涉及个人隐私,不宜作为交谈的话题。出现交际错误主要是因为学生不了解目的语所在圉的文化或习俗。
二、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
首先,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目标语。在达到预期目标前,他们必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语言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语言错误是极为正常的,而且有时它对语言教学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导致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在同一班级中,有的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数理能力发展早一些。即使在同一学生身上,不同能力的发展水平也会有所不同。
第三,即使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或者由同一个老师教,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会有所不同,发生语言错误的多少也必然有所不同。
三、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
纠正错误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出现的各种错误,如语音、拼写、词汇、句型、语法以及不符合西方文化习俗的错误等,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提高综合表达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常用的纠错方法,与大家共享:
1.直接告知。如果学生发生了错误,教师可以直接向他指出,然后请他重说一遍,待他们回答正确后,一定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2.学生重复。发现学生说错时,可以要求学生重复一遍。例如:婉转耐心地对学生说:“Would you repeat it again?”或“Please say it again.OK?”这样既可以暗示学生‘你的句子有问题,又能让学生很乐意地改正错误。
3.教师重复。如果教师说:“Would you repeat it again?”或“Please say it again.OK?”還不足以引起学生对错误的注意,此时教师应该重复学生说错的话语,并在出错的地方改变声调以凸显错误。
4.学生互纠。如果教师指出某一学生的错误后,学生仍然不能自己改正错误,可以试探性地询问其他学生:“Who can help her/him?”“Who wants to try again?”这样既能激发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又不会伤害这个学生的自尊心。
5.书面作业纠错。在批改书面作业时,如果每个错误都由教师直接纠正,必然会使学生感到丧失信心。最好的方法是:除了特别需要给出正确答案的地方以外,教师只要在错误部分划线或打问号,让学生知道这些地方错了,由他们自己改正。
英语课堂教学的纠错行为 第10篇
一、纠错的原则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纠正学生的错误时, 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能够在纠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要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纠错中来。学生可以自我纠错, 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相互纠错, 这种多样化的纠错形式能够让学生集体参与到纠正错误、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 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一项合作性的活动, 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第二, 差异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水平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 因而所表现出的学习水平也是不同的, 具有差异性。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能够体现出英语教学的个性化, 要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 鼓励性原则。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能够鼓励学生多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 要转变学生害怕犯错的观念, 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只有对学生多加鼓励, 才能够让学生勇于尝试各项英语教学活动, 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要能够包容学生的学习错误, 要能够在课内外与学生多进行交流沟通, 及时发现自己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之处, 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纠错的有效性。
二、纠错的方法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 纠错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 这种观念较为狭隘。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错误的不同类型来选择相应的纠错方法, 这样才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纠错的有效性。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纠错方法:
首先, 教师可以选择直接纠错与间接纠错的方法。直接纠错即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出现错误的时候, 教师需要直接指出错误或者由其他的学生来指出错误, 然后引导犯错误的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由全班学生一起重复一遍, 这样能够加深犯错学生的印象, 也能够提醒全班同学, 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当犯错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之后, 教师要能够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 并加以鼓励, 这样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也能够在情感上接受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间接纠错即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错误后不及时纠正, 而是以举例的形式来重复学生的错误, 改变语气语调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这种方式能够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要能够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 要能够鼓励学生自行发现并改正错误。
其次, 教师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进行纠错。这种纠错方式比较含蓄, 适用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例如, 学生在出现学习错误的时候, 教师可以以皱眉、探究的眼神、改变语调等方式来示意学生出现错误, 启发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内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够鼓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面对一些性格外向的优秀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 教师要能够以严厉的方式来纠错, 要能够强调低级的错误以后是不能够再犯的。这种纠错方法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严厉的纠错方法只适合那些成绩优异、具有挑战性的学生, 所达到的效果也是极高的。
再次, 学生可以选择自我纠错和小组纠错的方法。自我纠错是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查询资料的途径来自行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学生进行自我纠错能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 教师可以由学生自己检查作业, 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来对对错做出分析判断, 自行发现并纠正错误,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纠错进行点评并给予进一步的修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能够提高自信心与责任心。小组纠错是指学生之间相互纠错, 即学生之间相互交换英语作业, 学生之间相互检查作业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 然后由学生本人进行改正或者由检查作业的学生进行改正。这种方法除了适用于书面作业的检查, 同样还适用于英语口头表达。即学生之间进行英语对话, 双方在交流过程中, 要能够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这种相互纠错的方法适用于前后桌或同桌之间。在这种纠错方法中, 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往往会有自豪感, 态度也比较认真, 能够细致地找出错误并改正错误。这种纠错方法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能够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理解, 能够从对方的错误中加深印象, 能够有效避免以后类似错误的出现。学生在相互纠错的过程中, 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 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时, 要遵循纠错原则, 灵活选择纠错方法来应对学生出现的学习性错误。只有选择适当的纠正方法, 才能在纠正学生错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才能真正发挥纠错的积极作用, 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经常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学习错误。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错误, 灵活运用纠错方法, 以此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主要阐述了纠错的原则及纠错方法, 以此来探索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纠错途径。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纠错行为,原则,方法
参考文献
[1]薛艳坤.基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纠错策略运用的探究.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3, (02) .
[2]胡越竹.课堂纠错:教师行为与学生需求的对比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9,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