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法范文(精选12篇)
调查问卷法 第1篇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面对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公共财政体制下的纳税人有权要求政府充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等市场失灵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增进社会福利,环境审计正是顺应这一要求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
1992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成立了环境审计工作组(WEGA),先后开展了能源、水、固体废弃物、大气、生物多样性等多个领域的环境审计实践。就具体内容而言,INTOSAI在1995年的《开罗宣言》及其2001年发布的报告《Guidance on Conducting Audits of Activities with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中都指出:环境审计应该关注环境、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但环境审计与最高审计机关实施的其他审计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主要内容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根据国际经验,环境审计的角色正面临从“差错防弊”向“绩效评价”的转型,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是对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资金和项目进行绩效审计。
对于绩效内涵的理解,学术界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是“绩效即结果的观点”,二是“绩效即行为的观点”,因此在绩效审计中,既要考虑投入(行为),也要考虑产出(结果)。目前绩效审计的内容被公认为三个方面,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对应的3个英文单词都以字母E开头,因此又称“3E”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对“3E”分别定义如下:经济性(Economy)用于描述一定资源的成本耗费程度,指在确定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取得适当质量和数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效率性(Efficiency)用于描述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指在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以一定数量的资源取得最大产出或者以最小投入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效果性(Effectiveness)用于描述产出和成果之间的关系,指产出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我国,资金流跟踪监测、边际分析、费用效益分析、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等都曾应用于环境绩效审计。但总体上看,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情况下,因没有成熟的经验、普遍接受的技术方法可供借鉴,难以对环境成本和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制约了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结合环境审计的特点,需要以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提升环境绩效审计的效果,发挥环境审计作为制度安排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问卷调查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程序
问卷调查是以问卷形式向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它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和客观真实等优点。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对于效果性的审计主要是分析与实际水平相比,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由于环境保护是公共财政投资的“公共产品”,为了考察各类政府环保项目的绩效,可以从环境公共产品的用户一社会公众的角度考察其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搜集审计证据或审计线索,通过合理的设计问卷,客观选择调查对象发放问卷,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支出的效果性进行评价。
1. 问卷调查的设计
在环境绩效审计中,问卷调查的设计一般应考虑编制时间、调查形式、主要内容、题型选择等因素。问卷调查的编制时间一般应在审前调查结束后进行。通过审前调查,审计人员能够摸清环境保护资金投向的基本情况和项目的特点,发现可能影响环境保护项目绩效的主要问题,因此,审前调查结束后设计问卷能够抓住重点,提高问卷的针对性。
问卷调查的调查形式一般应采取匿名调查形式。考虑到署名调查形式可能会影响被调查者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审计人员应采取匿名的方式消除被调查者的疑虑和心理压力。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应根据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及审前调查了解的情况确定。一般应包括: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效果,影响项目效果的主要问题、可能的原因、改进的建议等。在确定主要内容时,应坚持客观精简、重点突出的原则,避免可有可无的选项。
问卷调查的题型选择应根据审计调查的目标和对象合理确定。问卷的题型一般分为三类,即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开放半封闭式。开放式题型的优点是能够收集到许多原来没有设想到的答案,缺点是容易因被调查者的理解歧异产生偏差,也不易汇总分析;封闭式题型的优点是易于被调查者理解和接受、调查结论比较集中、便于汇总分析等,缺点是不具有弹性。半开放半封闭式题型是在封闭式选项之后加上一个“其他”选项,让被调查者在找不到贴切的答案时能自由填写答案。
2. 问卷调查的优化
第一步是审计组内部讨论。审计组的讨论能够起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如,其他参与审前调查的审计人员可能会提出更加符合项目实际的问卷题目,资深的审计人员能够对问卷的可行性和可能结果作出初步判断。
第二步是听取外部专家的意见。可邀请参与具体审计项目的有关专家进行座谈,充分听取他们从专业角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使问卷表述更加精确、专业。
第三步是小规模试用。试用的样本规模建议在30份左右,通过试用中的信息反馈,可以发现调查问卷的内容结构、逻辑、用语等各方面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同时也能对问卷结果和可信度作出初步估计,为下一步大规模使用问卷提供决策参考。
3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一般可采用邮寄、现场、在线三种方式发放问卷。
邮寄(电子邮件)方式简便易行,但对被调查者的影响力较低,因此建议在信封(电子邮件)里附上一封感谢信或者附上“本问卷仅限于审计使用”的承诺和说明,并且要给被调查者附上寄回问卷用的空白信封和邮票。
现场方式是审计实务中十分有效的问卷发送方式。当面发放、当场填写,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当场问答,同时由于情感交流,易于取得被调查者的合作,也有利于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在线方式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调查方式,通过互联网及其辅助系统可以实现自助式在线帮助、在线回答、回收答卷、数据统计分析等系列功能。在线调查方式的调查成本比较低,可以利用政府信息平台等发布环境保护项目的网络问卷。
对回收的问卷,在剔除废卷的同时要统计有效问卷的回收率。当回收率达到70%以上时,方可作为效果性评价的依据。如果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比较低,需要扩大范围进行补充调查。
4. 调查问卷的处理
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简单的调查问卷可以采用Excel进行分析,相对复杂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结果可为环境保护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提供第三方审计证据。
三、案例应用
1. 项目背景
2008年初,针对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公交车冒黑烟问题,A市政府计划拿出1500余万元,重拳整治公交“黑尾巴”。2009年10月,A市审计局对该环境保护项目的绩效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并将其列为A市审计局年度重点项目。选择该项目作为年度重点项目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市领导关心。市政府制定的《A市区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计划(2008年~2010年)》指出:2008年要完成公交8件实事。其中一件即“年内完成905辆尾气排放未达标公交车辆的环保化改造,消除冒黑烟现象”。这是市政府向广大市民的郑重承诺,项目是否如期完成、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是市领导非常关心的问题。(2)人民群众关注。公交车冒黑烟曾经是A市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在民主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承担受托公共责任的政府能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健康是老百姓密切关注的问题。(3)符合时效性的原则。该项目于2008年4月启动,至2009年4月底全面完成,6月通过了环保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因此审计机关选择在2009年末及时跟进,正是项目效果逐步显现并趋于稳定、便于检验的最佳时期。(4)符合项目绩效易于评价的原则。该项目时间跨度相对较短、内容相对单一,成本可以计量,项目效果可以通过技术论证、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衡量。
2. 问卷调查在审计中的应用
评价公交车尾气排放的治理效果是审计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公交公司提供的资料,涉及尾气综合治理的公交车共有905辆,但显然不可能对它们全部作一遍尾气检测,不仅审计时间、审计手段和审计成本受到限制,而且会对这些车辆的正常运营造成干扰和影响,因而必须找到合理的替代审计程序来收集证据,反映该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审计组灵活运用了问卷调查来搜集环保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审计证据。
在审计过程中,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问卷调查:一是在市中心广场和某中学现场发放问卷;二是通过市政府网站和审计局网站发放网络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225份,调查对象包含在职职工、离退休老人、公务员、学生等各个社会阶层,调查结果反映了不同人群的意见。问卷设计如表1所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汇总和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此次问卷调查通过现场发放和在线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5份。其中:关于“公交车尾气综合整治”项目是否成功的选项,有88.4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非常成功”和“比较成功”,有11.5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成功”,没有人选择“失败”;目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基本实现”。
关于改善了空气质量的选项,有98.67%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显著”和“比较显著”,1.3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显著”,没有人认为“不显著”;目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实现”。
关于提升了城市形象的选项,有95.56%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显著”和“比较显著”,4.4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显著”,没有人认为“不显著”;目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实现”。
关于考虑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出行方式的选项,有74.67%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显著”和“比较显著”,12.4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显著”,12.89%的调查对象认为“不显著”泪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基本实现”。
调查问卷法 第2篇
教学题目: 问卷调查研究
教学目的:【1】了解问卷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
【2】理解问卷类型
【3】学会编写问卷
教学重难点: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 问卷法的概念、特点
问卷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要求研究对象作出填答,从而获得被调查者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适用范围:从调查内容看:问卷调查法适用于对现时问题的调查 ;从被调查样本看: 问卷调查法适用于较大样本的调查;从调查过程看:适用于较短时期的调查;从调查对象所在地域看:在城市中比在农村中适用,在大城市比在小城市适用 ;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看:适用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对象
问卷法的特点:(1)运用范围广。问卷调查可以研究的内容几乎不受限制,无论是内除的思想、态度、观点和看法或外显的行为、举止均可使用问卷法。(2)问卷法是一种高效调查手段。问卷调查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如全国、一个省或一个地区,且在较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调查对象的材料,其费用通常也较其它方法低,因此可以说问卷调查是效率高、费用低的研究方法。(3)问卷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代表性。问卷调查的对象通常是经过科学抽样方法选取的,且其样本量往往也大于其它研究方法。因此,只要问卷设计科学,其结果能较好地代表总体,有较强的说服力。(4)标准化程度较高,是严格按照统一设计和固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研究。就整个问卷法的研究过程来讲,问卷的设计、问题的选择、问卷法的实施以及问卷结果的处理分析等等都严格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
二、问卷法的类型
结构式或封闭式问卷:这种问卷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供可选择的答案,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这种问卷的题型有:
(1)是否型。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种极端情况,然后让被调查者告诉“是”或“否”、“对”或“错”。缺点:当调查对象持中立态度,或调查对象说不清自己的想法时,容易出现二者随便答一个的情况。其次是是否型往往给人以暗示或回答者易产生从众反应。例如,“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吗?”,“你知道吗……?”这一类问题,调查对象往往认为喜欢总比不喜欢好,知道总比不知道好。(2)选择型。从多种答案中挑选一种或多种答案。多项选择设计通常要注意两点:①答案要穷尽所有项目,否则就可能出现调查对象想答的答案没有,为保证所设计的答案能穷尽所有项目,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将该题目进行多级分类,即将问题分成几个大类,然后再在各大类列举出若干项目,最后将各项目综合起来,去掉重复项目,即为所有可能的答案。如希望了解目前人们最迫切需要满足的是什么,由于不同群体的人需满足的内容不同,因此可先将人分为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等,然后对其的需要分别研究,列举若干需要。最后将所有答案综合起来,再去掉重复项目,即为该问题的所有答案。
②列出的答案必须互斥,即概念之间不能出现交叉和包容现象。为保证答案间的互斥,一是用同一标准分类,如对人分类可按年龄分,也可按职业分。二是对较复杂较抽象的问题设计答案时,应在同一抽象层次上进行分类,如研究人们对改革的社会心理承受力,首先要明确关于改革的提问是在哪个层次上,是在体制上、观念上,还是在具体的作法上。然后在同一层次上设计答案。(3)等级式。等级式是提出问题,让调查对象回答其程度。由于表示程度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数字式,即用数字来表示其程度。如评价学生的注意力状况,以数字1至5依次表示“不集中、不太集中;一般、较集中、非常集中”五个等级,调查对象可任选一数字表示学生注意的程度,如“不大集中”就写上数字2。线段式,即可见的直线座标表示其程度。如:“你认为你的父亲是:专制的|__|__|__|__|__|__|民主的”。该座标图从左至右各点依次表示;很专制、较专制、有点专制、说不清、有点民主、较民主、很民主。调查对象在相应的坐标上圈一个坐标点以表示自己的看法。一般来说,线段式比单纯数字式更有利于调查对象表示连续体的心理距离,有利于更准确地表示出其程度。文字式,即用文字来表达其程度。例如,“你喜欢新编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吗?”非常喜欢()较喜欢()。等级式的特点是两端为对立概念,中间分成若干等级。设计这类答案要注意:①每两个等级间隔程度相等。②不要漏掉中性项目。③一般采用能描绘出等级中间程度的奇数等级。④通常采用5至7个一级,这样不会因等级过多造成繁琐。也不会因等级过少导致不精确。(4)排序型。每个问题列有多个答案,要求被调查者自己确定次序形式上与多项选择式相似,但不是让调查对象在答案中进行选择,而是将答案排成顺序。如,把下列课程按你喜欢的程度依次编序:语文、历史、英语、化学、生物、地理、数学、物理、政治、体育、音美这种方式要求排列的答案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15项,否则回答时间太长,调查对象不愿回答或难于回答。在排列时可允许将几个答案并列作为同一选择。(5)定距式:就是指选择答案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例如:您的教龄是:①0-1年()、②1-3年()、③3-5年()、④5-10年()、⑤10年以上。设计这类答案要注意:(1)划分的档次不宜太多,每一档的范围不宜太宽。档次太多,使得问卷容量增大,而且有些档次只有极少数人可填,意义不大。通常是在大多数人所属的范围内进行分档,将两端列为开放式就行了。(2)要尽量使档次之间的间距相等。这样利于分析结果时进行比较。(3)各档的数字之间应正好衔接,无中断现象。
结构式(封闭式)问卷的优缺点:封闭式问卷的主要长处是:具有标准化、能得到较为精确的量化结果简单易行、心理干扰小、回答真实、样本大、能解决多因素复杂问题等优点。其弱点主要是;①提问比较麻烦,需要调查者做大量的预备工作。②由于列出了答案,因此它很容易使一个不知道如何回答或没有看法的回答者猜着回答,甚至随便乱答。③难于了解调查对象选择答案的理由与动机。
(二)开放式或非结构型问卷
这种问卷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让被调查者自由陈述自己的想法。问卷的题型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由于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1)自由回答式
即提出问题让调查对象自由回答。这种问题的回答不受限制,回答者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在回答时需考虑如何表达,因此不适合文化水平低的调查对象。此外,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材料整理费时费力,容易受调查者主观看法的影响。不过,此类回答常可得到调查者未意料到的原因和动机。
自由回答式资料的整理一般是将回答加以分类,得到各类回答的数量和比例。分类时要做到:①分类要细,以防上遗漏某些材料。②分类要避免主观性。为避免分类的主观性,可同时由几个人分别归类,然后再集中。
(2)言语联想式即提出一个词,让调查对象回答联想到的东西。例如,一道言语联想法的题干是“当我们看到一个词时会联想到其它一些词或事物。例如,看到‘天空’易想起‘云彩’,看到‘商店’会想起‘糖’、‘顾客’等等,当看到下列同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这种提问方式能够了解调查对象对某方面的印象和看法,特别是能了解到他们无意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
(3)情境导入式:即设计一个现场情境,把被试导入该情景中作回答。
开放式问卷的优缺点:开放式的长处是提问较为容易,被试的回答也较为真实,往往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材料.其弱点是一般只能作定性分析,难以作精确的定量分析.开放式中的自由回答式是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不过它通常适合于研究者不清楚研究结果或打算预测回答结果时用,因此经常用探索性、预备性的研究。如要了解“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当研究者只能列举出经费少、师资水平不高、学生负担重有限答案时,这时仅应采取开放式问卷,以得到尽可能多的比较全面的答案.
(三)综合型问卷
为了调查需要,有时可以综合开放与封闭的优点,并弥补其不足。采用综合型问卷法,这种问卷以封闭型为主,适当加入若干开放性问题。研究者对于比较确定的问题,用封闭性问题提出,而对于尚未明了的问题,或深层次的调查,便采用开放性问题。
半封闭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在选择答案中增加“其它”选择项。例如你的学习方法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
①家庭或亲友的指导;②周围同学的影响;③学校老师的影响;④自学实践法摸索形成;⑤其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调查对象经常填写“其它”这一栏,说明这张问卷题目编得不好,因主要的项目未列出来。
半封闭式的第二种形式是在列出的答案后加上了解动机,理由类问题。以了解调查对象回答的原因与动机,弥补封闭式问卷的不足。
例如,“你平时在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时,主要标准的来源是:(即选一项)
1.权威思想();2.舆论宣传();3.传统习俗();
4.团体倾向();5.亲友意见();6.个人好恶():
你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第三种是以封闭式为主,而后面辅以一些开放式的问题。
三、问卷的基本结构
各种问卷一般都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几个部分。
(一)封面信
1.封面信
封面信即一封给被调查者的短信。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内容、调查的目的、意义等等。它一般印在问卷的封面或封二。研究者能否让被调查者接受调查,并使他们认真如实地填写问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封面信的质量。
2.封面信的内容
在封面信中,首先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除写清单位、组织外,最好还能附上单位的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联系人姓名等等。这样能够体现调查的正式性,消除被调查者的疑虑。
其次,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和进行这项调查的目的。对调查内容既不能含含糊糊甚至不谈,也不能过于详细地去谈。通常的作法是用一句话指出其内容的范围。
最后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对于来访和调查,一般的人们或多或少总存在一定的戒心。为了消除被调查者的这种戒心,应该在封面信中简明扼要地作点说明。
在信的结尾处,一定要真诚地感谢被调查者的合作与帮助等。
(二)指导语
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有些指导语集中在封面信之后,并标有“填表说明”的标题,其作用是对填表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作一个总的说明。如“请在适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号上画勾。”其他指导语则分别放在某些较复杂的问题后,用括号括起来,其作用主要是指导被调查者填写该问题。比如:(可选择多个答案)、(请按重要顺序排列),等等。总之,问卷中每一个有可能使回答者不清楚的地方,都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说明。
(三)问题和答案
(四)编码及其他资料
在较大规模的统计调查中,研究者常常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为了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换成数字,以便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往往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所谓编者按码,就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编码的工作既可在问卷设计时就设计好,也可等调查完成后再进行。前者称为预编码,后者称为后编码。在实际调查中,研究者大多采用预编码,因此预编码也就成了问卷中的一个部分。编码一般放在问卷每一页的最右边,有时还可用一条纵线将它与问题及答案部分分开。
四、问卷设计的原则
(一)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二)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
主观上的障碍:1.问卷内容太多,问卷表太厚,或者问卷中需要花时间思考、回忆、计算的问题太多时,回答者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2.问卷中的问题涉及个人隐私等敏感的内容时,回答者就容易产生种种顾虑;3.问卷的封面信对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解释不够时,回答者就可能对问卷调查不重视,缺乏积极合作的责任感,填写问卷时随随便便,马马虎虎;4.当问卷内容脱离被调查者的生活实际,或者所用的语言与被调查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协调,或者问卷形式设计得呆板、杂乱时,被调查者就可能对问卷调查毫无兴趣、置之不理,甚至将问卷表弃如废纸。
客观上的障碍:1.阅读能力的限制,一个被调查者起码要能看得懂问卷才能做出他的回答;2.理解能力限制,无论是对于问题的内容还是对于填写问卷的方法,常常会有一些被调查者理解不了的;3.还有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的限制
(三)明确问卷设计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
1.调查的目的。2.调查的内容。3.样本的性质或样本的构成情况。4.资料处理、分析方法和问卷的使用方法等因素。
五、问卷题目的编写规则
(一)问卷内容应注意的问题:a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
b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c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通常应设法避免三类问题:(1)太普遍化的问话,使受测者不知真正目的。(2)语意不清的措词,使受测者费解。(3)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念与事实,使受测者不知如何选择。d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
e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f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力。
(二)用语方面:(1)语文方面:a 语文应浅显、易懂,不要超过受测者的领悟能力。b 用语应求简单,不能太复杂。c 字句的意义力求清楚明白,不要含混或暧昧。d 一句话代表一个单一事物,不要用两个以上的观念或事件。e 要用标准的语文叙述或描述,把概念、范围界定清楚。(2)用字造句方面:a 一般或特殊。“一般”的意思是指较为“广泛”,如果所需要的资料涵盖面比较大,就把题目出得大些;否则,就小些,这属于“特殊”的范畴。b直接或间接。对一个问题如果应该直截了当地问,就不必拐弯抹角;必须拐弯的,就不能直接问。这要因环境而异。c 个人或集体。(3)情绪方面:a 避免主观及情绪化的字句。b 避免不受欢迎或涉及隐私的问题。c 避免难于回答的问题(4)理解:a 在能懂得的范围内提出问题。b 问题不要引起误解或争论,即题目不能引起歧义。c 尽量使用肯定的叙述,避免使用双重否定的格式。d 不用或少用假设语句或猜测语句。
六、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问卷的结构问题
在问卷的结构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问卷内容定义不明确。由于定义不明确,使问卷内容要么涉及过宽,要么涉及过窄。例如:中学生素质现状调查
2.问卷编制的随意性问题。有的问卷编制根本不考虑结构,想到哪编到哪。这样编制的问卷既缺乏完整性、整体性,又不利于以后的分析。
3.问卷长度不适当。在该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是问卷过长,少则100题~200题,多则300以上。研究表明,问卷题目数量一般不要超过60个~70个。如果题目过多,调查对象易产生疲劳,注意力下降,影响问卷调查质量。尤其是问卷后半部分所受影响甚大。二是问卷的题目过少,不足以充分反映调查内容。特别应注意的是:如果一个问卷由几个子项内容构成,虽然整个问卷题目不少,但各项所包括的题目太少。像这种由几个子项题目组成的问卷不仅每个子项题目不能太少,且几个子项包括的题目最好要大致相等。
(二)问卷题的编制问题 错误一:概念抽象
例如:请问您家属于下列哪一类家庭?
①单身家庭 ②核心家庭 ③主干家庭
④联合家庭 ⑤其他家庭
所列的家庭类型都是社会学中专业术语,对于一般的人们来说,对于什么样的家庭才是核心家庭,什么样的家庭又是主干家庭或联合家庭,都是不清楚的。错误二:问题含糊
例如:您觉得您所在的学校课程改革以来来情况怎样?
①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②变化不大
③变化较大 ④变化很大
这一问题没有明确说明询问的是课程改革以来的什么情况。是多方面情况,还是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情况。错误三:问题带倾向性
例如:你认为新课程改革的宠儿探究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吗?
①是的 ②不是的
这种提问方式带有明显的肯定倾向,它容易诱导回答者选择答案。错误四:问题有双重含义
例如:你觉得你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否适应工作的需要?
①能适应 ②不能适应 ③不知道
这里实际询问了两件事,即“你的知识水平能否适应工作需要”和“你的实践经验能否适应工作需要”。因此,那些认为自己在其中某一方面能适应需要,而同时在另一方面又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就无法回答这一问题了。你经常教孩子识字和数数吗? 错误五:问题提法不妥
例如:您现在的实际文化程度相当于:
①小学毕业 ②初中毕业 ③高中毕业 ④大专毕业以上 错误六: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例如:您最喜欢的专业是:
①文科 ②理科 错误七:答案设计不合理
例如:下列各种素质中,您认为哪些是一个合格的校长应该具备的?
①决策能力 ②指挥协调能力 ③业务能力 ④管理科学知识
⑤创新能力 ⑥马列理论水平⑦谋略能力 ⑧综合分析能力
⑨任贤能力 ⑩实际生产知识
错误八:使用行语、俗语、成语。某些行语、俗语可能仅为一个群体所知,或者可能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含义,因此要尽量避免非大众化、非普及性的语义。
错误九:使用不肯定的词,例如,“某些”、“相当”、“非常”、“经常”这一类模糊语词,各个人的理解很不一致,如果要使用,也要给予某种解释或定义。例如,你去图书馆,还是不去?①很经常(每天);③经常(隔三、五天去一次);③不经常(一个月去一、二次);④很少去(几个月去一次);⑤不去。
错误十:问卷中出现调查对象未经历过的或不知道的,导致问卷结果的虚假性。
错误十一:问题的陈述使用否定句(特别是双重否定句),使答卷人因忽略其中的否定词而误解题意,造成回答不真实。
“你反对教师不恰当的问题提出方式吗?”
调查问卷法 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学 问卷调查法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6-0024-04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rticles of Library Science Journals in 2013
Abstract All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11 CSSCI library magazines in 2013 that used questionnaire method are analyzed and it is found that although questionnaire method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science had well developed, problems still exists, such as unitary research angle, the narrow scope of research objects, low degree of question standard, superficial data analysis.
Key words library science; questionnaire survey; empirical research
1 引言
问卷是指研究人员为了收集被调查者的意见,将所要调查的内容和问题编排成一种统一表格形式的测量工具。研究人员用问卷来收集社会资料是在进行有目的的测量,从而通过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行为、态度及观念等有关方面的情况,去解释所研究的问题和验证所提出的研究假设[1]。
问卷调查法是现代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以严格设计的问卷为工具,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2]。
问卷调查因为其经济方便、保密程度高、调查范围大而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随着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方法体系不断完善和成熟,问卷调查研究方法逐渐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方法之一。芝加哥学派从图书馆的社会性出发,把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方法也引入到了图书馆学领域,以强调图书馆学研究的社会性与客观性[3]。大量有关国外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都显示,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访谈法是使用最广泛的3种方法[4]。
问卷调查法的流程包括前期资料搜集、问卷设计、预测试、信度效度检验、发放正式问卷、回收问卷与数据分析。其中问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十分重要,因其直接影响到调查结论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并直接决定了该研究的科学价值。标准化和规范化应该贯彻于问卷调查的每一步,具体体现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问卷要有预测试、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抽样方法、计分方式和统计方法(为了论述方便,在下文中将除了统计方法外的几项统称为“问卷编制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2013年11种CSSCI收录的图书馆学期刊所发表的使用问卷调查法的文章逐篇阅读,进而使用SPSS19.0进行文章指标的录入与分析讨论反映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法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图书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地应用问卷调查法提供参考。
2 问卷调查法在图书馆学领域应用统计分析
2.1 11种期刊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情况
从2013年11种CSSCI收录的图书馆学期刊发表的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比例较高的在5.0%~6.9%之间,较低的在1.5%~3.7%之间,总量上都没有超过10%。这说明在当今图书馆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法的应用虽占一定比例,但并不很高。这些应用问卷调查法的文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使用该方法,另一类是同时使用多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2.2 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数量比较
从各期刊在2013年发表的问卷调查法文章占此类文章总数的比例(见表2),可以看出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前3位的是《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论坛》和《图书与情报》,其余的期刊均在10%以下。
2.3 问卷调查对象的情况
问卷调查是以一定调查对象为研究目标的,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将图书馆学中问卷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大致分为5类:①大众人群;②高校师生、科研机构人员(不含图书馆员);③图书馆员;④企业人员;⑤其他人员。
根据调查对象数量分布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以高校师生、科研机构人员为主,其次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大众人群,其余3类问卷调查对象均占较小比例。
对象特征主要是指被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等等,有些特征既不包含在调查问卷的主体问题内,也并非人口学特征,如到馆次数、到馆时间等,因此,我们将正式问题之前的对基本资料的调查项目,包括人口学特征和非人口学特征,统称为调查对象特征,并对这部分项目做了简单的数量总结(见表4、表5)。
可以看出,大部分文章(58篇)呈现了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以便对结果有更进一步的解释。少部分文章(39篇)对被调查者的自身情况并不关心,这可能是由于研究本身所致,也可能是问卷设计的疏忽。涉及对象特征的数量从1个到11个不等,大部分集中在2到4个之间。
2.4 问卷样本量的情况
根据问卷样本量(见表6)可以看出,超过35%问卷样本量在0~333之间,334~666占了超过10%,667~999占了超过10%,这三项总共在大约60%左右,超过1000以上的数量占了大约40%。需要指出的是,样本量不是问卷的发放数量,而是回收数量,问卷调查法通常都有回收率,通常是很难做到100%回收有效问卷的。问卷的样本量是根据研究需要决定,一般情况下样本量越大结果可能会更有代表性。
2.5 问卷主题内容的分布
文章的主题内容分为6类(见表7),可以看出,研究主题集中于读者满意度、读者需求、用户信息行为等,这些都可以视为是对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研究,其次是图书馆管理运作,再次是对于图书馆员心理认知和职业文化的研究以及其它主题的文章,最后是竞争情报主题。
2.6 问卷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情况
文章中所使用的问卷为引用既有问卷或是自编问卷,是否进行预测试与信效度检验,采用何种抽样方法与计分方式,是否含有量表型的题目等编制和使用指标的总体情况,为了方便论述,我们把这些统称为问卷编制指标(见表8)。
可以看出,除了一篇文章采用了既有问卷之外(也没有对问卷进行任何修改),其余全部为自编问卷,这些问卷中进行了预测试的有20.5%,信度检验有38.5%,效度检验有37.2%,提及了所使用抽样方法的有16.7%,说明了计分方式的有39.7%,含有量表型问卷的有44.9%。
这表明当前图书馆学研究在使用问卷调查法时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是很低的,虽然存在一些研究者遵循着规范化程序但是未在文章中表述出来的可能,但问卷调查法的应用现状仍是编制与使用过程欠缺标准化和规范化。
2.7 统计方法的使用情况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数理统计可以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理性统计两个阶段,在描述性统计阶段,研究者利用频数、百分比等对数据进行组织,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对数据的集中趋势进行测量,用离差和标准差来反映数据的变异性;在推理性统计阶段,研究者则利用统计分布、回归分析、统计检验等手段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为从样本推论总体提供依据[5]。
根据文章使用统计方法的情况(见表9、表10),可以看出文章在统计方法应用上涉及面比较广,不过,推理性统计相关统计方法的使用率并不太高。
描述性统计的使用率达到了89.7%,共有70篇文章对数据特征进行了描述,其中以平均数、总数和百分比居多。除描述性统计外,使用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主成分和因子分析和其它数理统计方法的文章总数66篇,占84.6%。但实际上这一比例应该更低一些,因为归入使用了主成分法和因子分析法的文章有一部分是因为进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而使用该方法,而并非是对后期结果分析,还有部分文章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统计方法。
有39篇文章(4篇含有量表)只是对数据特征进行了描述,没有进一步挖掘。统计分析不够深入,将导致研究结果空泛、随后的结论分析也难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这不意味着我们鼓励一味追求高级统计方法,但必须要注意的是数理统计方法与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的相匹配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对研究课题有充足的文献准备,建立起完整的理论框架,经过精心的研究设计,后期的数据分析才能深入。
3 结论
(1)在当今图书馆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法的使用有一定比例,但并不太高。使用该方法的文章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使用问卷调查法,另一类是同时使用多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2)调查对象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高校师生、科研机构人员为主,其次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大众人群,其他的占很小比例,大部分研究者对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调查。
(3)超过35%的问卷样本量在0~333之间,334~666超过10%,667~999超过10%,这三项总共在大约60%左右,超过1000以上的数量占了大约40%,“大样本量”成为图书馆学界问卷调查法应用中的主流意识。
(4)研究主题文章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信息行为、满意度和需求、图书馆自身管理、图书馆员心理认知和职业文化、其它、竞争情报。
(5)目前的研究在使用问卷调查法时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很低,并且以不含量表型问题的问卷居多。
(6)统计方法中的描述性统计使用的最多,此外,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主成分和因子分析和其它方法也有使用,但整体情况为,数据分析方法偏于简单,数据挖掘不深入,导致结论较浅,分析也相对空泛。
4 分析
(1)研究视角偏向单一,研究对象范围较窄,研究焦点较为集中。研究视角多是从读者这一外部角度出发,通过了解读者的需求和信息行为对图书馆的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改进,忽视了从图书馆员、管理者或其它相关人士等内部视角的研究。即便是研究读者群体,也存在研究对象范围狭窄的问题,多数调查对象锁定在大学师生范围,部分为普通公众。此外,问卷的发放也集中在特定区域,一些大范围调查的研究又存在样本量偏低的现象,导致调查结果普遍外部效度不高,不具有推广性。从前文的分析还可以看出,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调查了研究对象的特征指标,我们主张适当的加入一些人口学特征或其它特征,有助于研究者对比不同群体表现在研究内容上的差异,深化研究结果。
(2)问卷编制和使用过程中,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随意性主观性严重。首要表现是预测试和信度效度检验的缺失。缺少预测试就缺少了对问卷修改的过程;缺少了信效度检验这一步骤,则会导致整个研究结果可靠性与准确性的降低。虽然有的研究者用正式施测代替预测试,直接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但是这样做一旦发现信效度不合格,已获得数据需要全部舍弃,将致使研究资源的浪费。如果调查研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但缺少相应说明,则会导致读者无法判断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程度,从而无法对其文章的科学性做出判断。其次是抽样方法和计分方式,也应该在文章中说明采用了何种抽样方法,问卷的计分和评分用方式又是怎样的,以增加文章结论的说服力。
(3)研究设计决定了研究内容的深度。我们看到,部分研究主题空洞,缺少理论框架和理论创新,致使数据无法进行深入挖掘,统计方法也仅止步于简单的百分比的罗列等描述性统计,无法深入说明问题,导致结论与分析浅显空泛,这都是前期研究设计缺陷甚至缺失所造成的。若希望结论与分析的准确、深入,从研究设计的第一步开始就要标准、规范的执行,每一步做到位,最后研究结论的科学价值自然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彭克宏,马国泉,陈有进,等.社会科学大词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224.
[2]张兴杰.社会调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9.
[3]金华.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困境及其出路[J]. 图书情报工作,2008,(8):67.
[4]Philip Hilder,BobPymm.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reported in high-profile LIS journal literature[J].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ece Research,2008,(30):108-114.
[5]赵微,徐建华等.近五年来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回顾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9,(6):45-50.
调查问卷法 第4篇
实践证明, 访谈是所有管理工作最基本、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 对于政工工作者对员工思想政治状态和结论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政治思想管理中的问题很难从一个单位的表象和特征数据中看到, 政工工作中的对象是人, 许多方案或者决策的依据信息必须要从工作的对象中获得, 这就注定了政工工作要更多地依赖于访谈。
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采用的访谈和一般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本质上的不同, 它属于一种研究性很强的谈话, 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谈话。访谈的内容要紧紧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而一般日常生活中的, 是一种非正式的谈话, 随意性较强。
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访谈是与被研究者相互沟通的一种方法, 一般采用直接访谈, 为保证被访问者回答问题的真实性、深入性, 政工工作者在时间和地点上要进行特别的安排, 在使用录音笔录音的同时, 认真的观察被访者的表情、神态和动作等细微内容, 确定被访者处于一个放松状态下坦诚地表达对单位领导、单位管理情况、具体工作以及自己思想情况。
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数据收集手段。当一个研究者想通过社会调查来研究一个现象时 (比如什么因素影响员工工作状态) , 他可以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也可以用访谈或其他方式收集数据。问卷调查假定研究者已经确定所要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被打印在问卷上, 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 交由调查对象填写, 然后收回整理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从问卷调查的实际应用来看, 可以分为学术性问卷调查或应用性问卷调查。前者多为学校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所采用, 后者则由调研人员或其他机构的人员所采用, 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问卷法是获取员工管理咨询信息的最常用方法, 普遍被认为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咨询信息获取方法之一。问卷法的关键在于问卷的结构性程度以及问题设计。最好的问卷设计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形中间, 既有结构性问题, 也有开放性的问题。
问卷调查方法的优势在于效率高、调查面广, 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与管理员工咨询诊断有关的信息, 并可以采取许多科学的、成型的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多方式、多用途的分析。
为保证问卷的有效, 问卷设计一定要完整、科学, 指示明确, 并且发放问卷之前, 做好问卷调查表填写培训和宣讲工作, 并耐心接受调查者的质疑与提问, 确保答即所问。另外, 为保证被调查者能按真实情况填写, 问卷不用署名。
访谈与问卷调查对政工工作者的重要性。
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访谈记录和调查问卷结果, 是员工提供给我们管理员工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深入基层的证据、是整个工作成功开展的基础。
虽然, 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我们推断员工的隐性需求, 但是, 员工面临的工作问题和思想困惑, 大多数时候是员工自己告诉我们的。因为, 在一些操作层面的细节问题上, 比如某个组织结构问题、某个流程问题、某个制度的合理性问题、某个岗位的薪酬公平问题、员工福利待遇问题等等, 政工领导很难比资深员工了解得更多。
另外, 有些话政工领导不方便直接去讲, 也可以借内部员工之“口” (访谈、调查问卷) 讲出来。
有经验的政工干部, 往往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前期, 就体现出了充分的主动性, 而不是被动甚至略带抱怨的去实施。我们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在开始阶段, 根据行业经验、管理经验、案例经验和单位内部的专业数据库, 以假设为导向, 预判员工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将这些问题通过访谈提纲或调查问卷体现出来。然后, 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 来初步验证最初的假设。
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员工的真实思想, 是政工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而访谈和调查问卷, 是了解当前工作情况、发现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而且, 后续的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都有赖于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成功实施。
总之, 访谈、问卷调查是政工工作者深入基层了解员工、如何管理员工获得答案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摘要:了解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名政工工作者顺利开展管理工作的必要基础.那么, 如何才能有效的了解员工的思想政治动态呢?笔者在长期政工工作中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是所有管理工作最基本、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政工工作者唯有了解员工的思想的状态, 才能获得管理好员工的方法和途径.
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 第5篇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问卷法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这是为什么经常采用问卷法的原因。
问卷法调查结果容易量化。
问卷调查是一种结构化的调查,其调查问题的表达形式、提问的顺序、答案的方式与方法都是固定的,而且是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因此,任何个人,无论是研究者,还是调查员都不可能把主观偏见代入调查研究之中。其调查的统计结果一般都能被量化出来。
由于问卷调查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
现在有大量的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有些甚至能直接帮助我们设计问卷。方便实施和分析。也方便进行数据挖掘。
现在的电子问卷克服了纸质问卷的一些缺点,方便实施与调整。
虽然他不可能取代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但由于成本更低,更容易及时调整问卷设计上的不足,越来越多的问卷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可以通过网站,e-mail进行发布与回收。数据直接使用数据库记录,方便筛选与分析。
问卷调查法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
无论研究者是否参与了调查,或者参与的多少,都可以从问卷上了解被访者的基本态度与行为。这种方式是其他任何方法也不可能做到的,而且问卷调查可以周期的进行而不受调查研究人员变更的影响,可以跟踪某些问题用户的变化。
问卷法的缺点
面向设计的问题问卷调查比较难
面向未来的调查(为设计进行的调查)很多时候需要了解用户的意图、动机和思维过程。问卷调查这类问题往往效果不佳,或者说问题设计比较难。而开放式的问题,回收质量、分析和统计等工作也会受影响。
我个人经验不是很丰富,自己总结有两条:第一,做问卷之前要做许多的其他调查活动,如:访谈、观察、出声思考等等。第二、问卷调查过去和现在的行为方式比较合适,不能指望通过问卷获得更多。
调查问卷设计难
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专项调查的价值。问题的设计需要大量的经验,不同的人针对同一个问题,尤其是面向思维的问题,设计问卷差别可能会很大,信度和效度控制需要丰富经验。 调查结果广而不深。
问卷调查是一种用文字进行对话的方法,如果问题太多,被访者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一般的问卷都比较简短,也就不可能深入探讨某一问题及其原因;
问卷调查经常采用由用户自己填答问卷的方式,所以其调查结果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因为在被访者填答问卷时,用户的调查过程我们很难得知,是我们需要调查的真实用户吗?(经常有人冒充用户参与调查,目的是为了获得参与调查的回报与奖励)用户当时的情绪状况是怎么样的?是否有其他人影响用户的回答?是否是同别人商量进行填答?用户是否是随意填写问卷的?得到的结果是用户的真实情况?研究者 并不知道,所以有人说过:“问卷调查法所得资料的信度与效度问题一直是困扰问卷法的„幽灵‟”。
问卷调查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问卷调查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回收率,否则资料的代表性就会受到影响,回收率受问卷长度,问题难易程度,是否涉及隐私,参与调查获得回报多少等因素相关。另外,网络调查的回收率一般都不高,质量也难以保证。
马克思说过一句话,“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正如有了光明就会有阴影,什么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问卷调查法也是如此,如何的扬长避短才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对上述的问卷调查的优缺点,作为我们来说,正确掌握并加以利用,我相信我们会把事情做的很好的。
调查问卷法 第6篇
【关键词】问卷调查法 初中 思想品德课 应用 研究
“问卷调查法”通常被作为一种社会研究方法为人们所使用。当然,人们通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大致弄清楚所要调查的内容,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往,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通常在教学中会采用“灌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讲授思想品德内容时应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发挥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因为思想品德课和其他的课程相比,更加侧重于德育。所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自身品德,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问卷调查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将问卷调查和教材“再开发”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只对课本内容加以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相当于将教材内容复述了一遍,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从教材设置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开发。也就是说,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使用,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教师既要以思想品德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同时又要突破教材的局限,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提高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例如,在针对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应该将问卷调查和教材“再开发”相结合。在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以“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为例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垃圾分类常识。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教师应该根据调查结果评比班级的“环保达人”。教师将问卷调查中的几个错误问题挑选出来,然后让比赛选手将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看其是“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在竞赛中,观众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树立环保观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爱护环境。
二、利用问卷调查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下,教师只顾着自己在讲台上讲述知识,很少和学生就教材中的知识展开互动。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养成依赖他人的坏习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互动。教师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一些和学生相关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交流。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针对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立自强”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应该利用问卷调查和学生进行互动。由于该单元的知识和自立自强相关,所以教师不妨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例进行讲解。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自立情况加以了解,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备课。由于教师已经对学生的自立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自立自强。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亲手打扫的房间,有的学生介绍了自己学会的一道家常小菜。有的学生还分享了自己战胜困难的心理历程。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变得更为主动,这样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利用问卷调查法引导学生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以往,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能力。初中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太成熟,他们在课堂中容易分心。而问卷调查法能够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并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针对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单元“亲近社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利用问卷调查法引导学生学习。由于该单元涉及到社会的变化等知识,教师不妨以“感受家乡新变化”为例进行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应该对学生所在的家乡的衣食住行等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根据问卷调查的问题,就会进行思考,并得出相应的结果。再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变得更为主动。当然,教师在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应该让学生对周边企业进行调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走访当地的企业,并按照调查内容进行调查。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萍.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探究[D]. 云南师范大学,2009.
[2] 朱晓燕.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 苏州大学,2009.
[3] 龚虎.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口头评价的低效性与对策研究[D]. 苏州大学,2009.
调查问卷法 第7篇
教育心理学界对认识论信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Piaget的“发生认识论”研究。20世纪90年代, Schommer提出了个体认识论信念系统由五个维度构成的假设, 并编制了一份包括63个题项 (5个主维度、12个次维度) 的认识论信念问卷 (简称SEQ) , 题项陈述方式采用五点式李克特量表模式, 测查了部分高中生和大学生, 验证了她提出的假设。作为认识论信念研究的领军人物, Schommer所构建的结构模型和所使用的测量方法, 对后来的研究者产生了很大影响。事实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外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正是以实证研究为主。其中, 问卷调查法的使用频率最高。
使用问卷来测查个体的认识论信念是可行的, 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 笔者认为, 许多研究存在明显缺陷。
一、结构模型不完善
众所周知, 任何调查问卷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而编制认识论信念调查问卷的前提是确定个体认识论信念的维度及取向结构。因此, 在编制问卷之前, 国内外研究者一般都会确认或重新构建个体认识论信念的结构模型。然而, 在许多研究者提出的结构模型中, 至少存在两方面的缺陷。
第一, 误把关于学习的维度当成了认识论信念的维度。笔者发现, 一些研究者把与学习有关的维度 (如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方式等) 纳入到认识论信念的维度系统中。例如, Schommer认为, 个体的认识信念系统至少包括五个维度。 (1) 知识的结构, 知识是互不关联的还是高度关联的。 (2) 知识的确定性, 知识是确定不变的还是可以发展变化的。 (3) 知识的来源, 知识来自于权威还是来自于推理。 (4) 学习的速度, 学习是很快就完成的还是循序渐进的。 (5) 学习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先天注定的还是后天发展起来的。显然, 后面两个维度是关于学习的。国内也有论者指出:认识论信念的维度包括知识确定性、知识简单性、知识获得的证明、学习的能力、学习的速度、学习的价值等六个因素。在这里, 学习的价值被看作认识论信念的一个维度。
笔者认为, 把关于学习的维度当成认识论信念的维度, 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其实, 学习与知识认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理论层面上看, 前者属于心理学范畴, 而后者属于哲学认识论范畴, 因此, 它们并不处在同一个层面。从外延的角度看, 学习只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 而知识的认知涵盖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所有形式———不仅包括学习中接受与继承, 也包括科学研究中创造和发现。
第二, 忽略了调和取向。笔者发现, 在每一个维度上,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只区分了两种极端取向。例如, Felbrich、Ksiser和Schmotz将关于数学知识本质的信念取向区分为两种:动态的和静态的。桑青松、夏萌把个体的认识论信念取向划分为成熟和不成熟两种。而杨翠蓉等人的划分则是传统和建构主义。
笔者认为, 这样的划分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因为它忽略了另一种取向———调和取向。所谓调和取向是指对两种极端取向均信以为真的一种取向。例如, 就知识的来源而言, 两种极端取向分别是“知识来自于实践或感性经验”和“知识来源于理性或逻辑演绎”。而调和取向则是“知识既来源于感性经验, 也来源于逻辑演绎”。
调和取向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例如, 在知识的来源维度, 狄德罗曾经指出, 感觉是认识资料的来源, 思考则把这些资料整理为知识, 实验的作用在于检验这些知识。即使在当今人们的观念中, 调合取向也是广泛存在的。譬如, 就数学知识的证实维度而论, 有论者指出:“在科学认识真理性标准问题中, 数学的真理性标准有其特殊性, 实践和逻辑证明是检验数学知识真理性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标准, 而在数学发展的不同阶段, 数学的真理性标准也有所变化。”显而易见, 该论者坚持一种调合取向———既认同实践标准, 又认同逻辑标准。
二、选项设置不合理
问卷调查法之所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原因就在于它具有“调查范围广、调查对象多以及便于统计”的特点。在测查个体 (学生或教师) 的认识论信念时, 许多研究者都编制并使用了李克特量表 (或直接使用SEQ量表, 或对其进行适当修订) 。其中, 五点或六点式李克特量表的使用频率最高。例如, Yilmaz&Topcub以李克特五点量表为工具测查了429名小学科学实习教师的认识论信念取向。我国香港学者Wong, Chan&Lai以李克特五点量表为工具, 测查了604名师范生的认识信念。而杨小洋、申继亮也把认识论信念取向划分为五种水平。
但是, 笔者认为, 五点或六点李克特量表并不适合测量认识论信念。
首先, 在许多此类量表中, 针对每一种信念取向, 研究者大都设置了5个或6个选项, 如从“完全认同”到“完全不认同”等。每一个选项被认为对应一种认同程度。但是, 对于许多被试来说, 填写问卷之时要想说清自己对某种观点是“有点认同”、“认同”还是“完全认同”, 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例如, 对于“知识是一个高度关联的整体”这一取向而言, 人们大都很难分辨清楚自己究竟是相信还是坚信它是真的。当然, 选择不同, 得分也就不同。
其次, 问卷中不应该设置“有点认同”和“有点不认同”这两个选项。这是因为, 对于认识论信念而言, 个体的认同程度至少达到“相信”或“同意”的程度, 才能称得上持有某种信念取向。所以, 当某些被试选择“有点认同”或“有点不认同”时, 就步入了某些研究者所说的“骑墙状态”———既有点认同, 又有点不认同。事实上, “在信念的语境里, 只有相信或不信、赞成或反对, 而绝无模棱两可的骑墙状态。”
最后, 许多量表或问卷中并未设置调和取向所对应的选项。在认识论信念调查问卷中, 如果不设置与调和取向相对应的题项或选项, 那么, 被试可能就会作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选择。例如, 某位研究者按照李克特六点量表的模式编制了认识论信念调查问卷。在知识的来源维度, 共设置了两个题项。其中, 在测查进步取向 (即“知识来自于实践或感性经验”) 的题项中, 所设置的六个选项是:完全赞同、赞同、有点赞同、有点不赞同、不赞同和完全不赞同。各个选项的赋分依次为6、5、4、3、2、1。而在测查传统取向 (即“知识来源于理性或逻辑演绎”) 的题项中, 所设置的六个选项也是上述六项。不过, 后者作为反向题, 需要进行反向计分。这样, 在填写问卷时, 如果某被试持有调和取向, 那么他 (她) 很有可能在两个题项中均选择“赞同” (或“不赞同”) 。不论选择“赞同”还是“不赞同”, 该被试在知识来源维度的总得分均是7分。根据这个分值, 我们便会得出一个结论:在知识的来源维度, 该被试的认识论信念既不是进步的, 也不是传统的 (因为单题平均分为7分) 。换言之, 这个得分表明该被试既不 (完全) 认同进步取向, 也不 (完全) 认同保守取向。但是, 这一结论却与该被试实际持有的调合取向并不相符———既 (完全) 认同进步取向, 同时也 (完全) 认同保守取向。
三、调查方法单一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不少研究者只使用了单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并没有辅以别的调查方法 (Blanco, 1997;Erdem, 2008;Magno, 2010;Chan, 2011) 。
众所周知, 问卷调查法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有:第一, 由于问卷 (测验) 调查大都是一次完成的, 所以, 它只能用来探查某个群体的认识论信念现状或个体之间差异, 却无法揭示认识论信念形成和转化的深层原因, 以及认识论信念的发展规律;第二, 由于个体认识论信念具有隐性特征, 未必总能被意识到, 而且问卷调查必须依据被试的书面回答来判断其认识论信念取向, 因此, 在问卷调查中, 被试有可能仅仅按照某些权威的说法或对自己有利的原则做出选择, 而不去仔细反思自己究竟信奉什么。可见, 在个体认识论信念的研究中, 研究者应该把问卷 (测验) 调查与别的调查方法结合起来, 以便最大限度地排除“失真”信息, 确保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
总之, 上述缺陷的存在, 致使一些研究者得出了不可靠的结论, 并引发了许多争议。譬如, 国内外研究者在个体认识论信念系统的维度结构上尚未达成共识, 就足以说明问题。所以, 在使用问卷调查法时, 研究者除了要建构相对完善的结构模型、编制符合实际情况的问卷外, 还要辅以其他的调查方法。对此, 有论者指出:“以往运用量表等静态方法评估个体比较稳定的认识论信念是十分有价值的, 但深入地揭示认识论信念系统的结构与发展以及与学习的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的实质和规律, 必须尽可能运用持续观察、深入访谈等动态方法评估个体认识信念系统。”此外, 我们也应该重视“概念图 (concept map) ”、“库存方格技术 (repertory grids) ”、认知领域的“微观发生法 (microgenetic method) ”等技术或方法在认识论信念研究中应用。只有这样, 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才能得到保证。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受Schommer等人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者在个体认识论信念研究中普遍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其中, 问卷调查法的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问卷或量表来测查个体的认识论信念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但是, 在问卷编制及调查方法的运用等方面, 部分研究者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是:结构模型不完善;选项设置不合理;调查方法单一;等等。
关键词:认识论信念,问卷调查法,李克特量表
参考文献
[1]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2]邓晓芒, 赵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92.
调查问卷法 第8篇
关键词:舟山群岛,生态风险源,主体功能区,专家调查问卷法,防灾减灾
1 引言
生态风险是指暴露于一种或多种压力源而导致不利生态效应出现的可能性[1]。海岛因相对封闭、狭小,其生态系统通常具有单一性、脆弱性和易退化性等特点,受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一旦受损则很难恢复,防灾减灾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对海岛进行风险评价是海岛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李淑娟等[2]列举崇明岛的主要生态风险源,在此基础上构建崇明岛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崇明岛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应用相对风险模型法,贾林[3]评估城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港口码头、海水养殖、海岛旅游等压力源对大连长兴岛斑海豹种群数量、潮间带环境质量和水土保持的生态影响,表明海岛旅游是长兴岛的主要风险源,其次是海水养殖和农业用地。李晓敏等[4]评估城镇用地、农业用地、港口码头、养殖用海、船舶运输和旅游娱乐等风险源对广东省川山群岛珍稀水禽、猕猴、蟒蛇和珍稀猛禽保护的生态风险,认为上川岛属于开发利用的高风险区,主要风险区域是潮间带和近海两个生态子系统,其中以岩滩的开发利用压力最大,旅游娱乐和养殖用海是风险压力的主要来源,珍稀水禽是主要受威胁的物种。王常颖等[5]应用遥感手段分析海岛景观格局与海岛开发利用风险程度的关系,定义海岛开发利用威胁指数和强度指数,建立基于景观格局的海岛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模型,对渤海海域庙岛群岛中的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北长山岛、南长山岛和庙岛进行风险评价。
蒋红等[6]和蔡丽萍等[7]分别对舟山岛和六横岛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邹伟明等[8]对舟山群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马甲益等[9]分析舟山港域溢油事故风险与控制,孙秀梅等[10]分析城市化压力对舟山海岛生态系统健康影响机制。
应用调查问卷法,Halpern等[11]对19个国家的135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评估38种人类活动对23类海洋生态系统带来的风险程度;专家普遍认为,最大的生态风险来自于海温增加、破坏性底拖网作业捕捞、点源有机污染以及岩石礁、珊瑚礁、红树林、近海上层生态系统等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Teck等[12]基于对107位专家的问卷调查,对加利福尼亚海流区53种人类活动对19类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4个潮间带生态系统(泥滩、沙滩、盐沼和岩石潮间带)被认为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风险性最高的因素包括生物入侵、海洋酸化、海温变化、海平面上升、海岸工程引起的栖息地变化等,尤其是近海生态系统最容易受到海洋酸化、破坏性底拖网作业捕捞和沉船等风险因素的影响。
总体上,国内对海岛生态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以单个岛屿为研究对象,对风险源的关注主要局限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农业用地转化、港口码头建设、海水养殖、海岛旅游等几种人类经济活动,对风险受体的考量主要侧重于自然生态系统,缺乏对岛屿主体功能的考量和对专家经验的吸收。国外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考虑的风险源多达数十项,且十分重视专家经验的借鉴。
本研究旨在应用问卷调查和专家经验评估法,分析在舟山群岛新区综合开发的大背景下,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定位的岛群面临的主要生态风险源及其潜在危害性,以期提高生态风险防范的针对性。
2 研究区域
舟山群岛是我国第一大群岛。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2013年批复《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使舟山群岛开发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根据《浙江省海岛保护规划》《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等相关规划[13,14,15],主张群岛多功能、一岛一功能,将舟山群岛划分为综合利用岛、滨海旅游岛、临港工业岛、港口物流岛、现代渔业岛、海洋生态岛等主体功能岛群类型(其他尚有少量海洋科教岛、清洁能源岛等有居民海岛和一些面积较小的无人岛)。
综合利用岛指陆域腹地较大、资源禀赋较好、人口分布集中、城镇化程度较大、主导功能较综合、产业门类较多、对周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海岛,如舟山岛、岱山岛、泗礁岛和六横岛等。
滨海旅游岛指具有优美的滨海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等海洋旅游资源条件,以发展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海洋文化、海鲜美食、休闲海钓、滨海体育、海洋生态等特色滨海旅游业为主的海岛,如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秀山岛和花鸟山岛等。
临港工业岛指具有较好的建港条件和充裕的后方腹地空间,以重型装备制造业、船舶修造产业、大宗物资加工等工业为主导的海岛,如虾峙岛、长白岛、小长涂山岛等。
港口物流岛指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深水岸线资源和一定陆域腹地空间,以集装箱或大宗商品储运、中转等港口物流功能为主的海岛,如小洋山岛、岙山岛和册子岛等。
现代渔业岛指具有良好的渔业发展基础,以发展现代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贸易等功能为主,辅以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海岛,如嵊山岛、枸杞岛和大黄龙岛等。
海洋生态岛指以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功能为主,一般为已建或具备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条件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区域内的核心海岛,如庙子湖岛、下山岛、五峙山鸟岛和中街山列岛等。
3 数据和方法
3.1 专家调查问卷设计
专家调查问卷法是设定一些问题以调查问卷形式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完成,然后将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统计、处理、分析,从而将定性问题量化的方法。在对舟山群岛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参考Halpern等关于全球海洋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评估与排名研究中列举的38种人类活动威胁[11]及Teck等评估加利福利亚湾海洋生态系统脆弱性涉及的53种风险源[12],结合多位学者关于舟山群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16,17,18,19,20,21,22],初步列举舟山群岛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源,邀请对舟山群岛在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领域较熟悉的专家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完成专家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针对舟山群岛6类主体功能岛群,列举出33个生态风险源,包括: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台风和风暴潮,淡水资源短缺,咸水入侵,干旱,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生物入侵,赤潮暴发,旅游车船尾气排放,游客过多和交通拥堵,船舶对海水的搅动和海岸冲刷,游客活动产生的污染,海钓等娱乐型捕捞,休渔期偷捕偷捞,过度捕捞,近海养殖,水产品加工,修造船体机舱漏油,修造船舶试航含油污水和分段冷却水排水等,修造船舶残骸丢弃,修造船体除锈和喷涂油漆,装卸运输产生的石油泄漏,储运的石油及其制品燃烧爆炸,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过度建设,集装箱卡车大气污染排放,沙滩、山石和岛礁采挖,海涂围垦,城市垃圾排放,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工业三废排放,农药和化肥污染,渔民和游客上岛干扰生物栖息地;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态风险源的等级赋值,第二部分是各风险源的相对权重赋值。
3.2 问卷发放和填写
将调查问卷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国家海洋局第一、二、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涉海研究机构的专家,职称包括研究员、教授、教授级高工等。共发送32份调查问卷,共收回21份有效调查问卷。
利用SPSS统计软件Analysis模块下的Nonparametric Test计算Kendall和谐系数,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可信度分析。
3.3 生态风险危害度计算
采用线性加权[23]求和法对舟山群岛6类主体功能区生态风险源的危害度进行计算。先分别计算出各类主体功能岛群33项生态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均值,再分别计算出其相对权重的均值,然后将二者相乘得出每项风险源的潜在危害度,最后将33项生态风险源的风险值累加得出各类主体功能岛群所面临的生态风险综合潜在危害度。
4 结果与分析
计算结果显示,Kendall和谐系数等于0.585(P<0.01),说明专家的评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4],专家调查问卷的信度为可信。
4.1 舟山群岛的主要生态风险源及对各类岛群的潜在危害度
总体上,接受问卷调查的专家普遍认为,舟山群岛名列前十位的生态风险源主要有:台风和风暴潮、储运的石油及其制品燃烧爆炸、装卸运输产生的石油泄漏、赤潮暴发、滑坡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淡水资源短缺、过度捕捞、沙石及岛礁采挖、生物入侵、工业三废排放。按照各类主体功能岛群面临的各种生态风险源的综合潜在危害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海洋生态岛、滨海旅游岛、现代渔业岛、综合利用岛、临港工业岛、港口物流岛。
4.2 海洋生态岛的主要生态风险源
对海洋生态岛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的风险源主要有生物入侵、赤潮暴发、沙石及岛礁采挖、过度捕捞、储运的石油及其制品燃烧爆炸。中街山列岛、马鞍列岛、浪岗尖列岛和五峙山鸟岛的重点保护对象主要有渔业水产资源、潮间带湿地资源和珍稀水鸟,相对于陆地,岛屿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概率更大、其危害也更大。随着外贸经济和港口物流活动的不断发展,通过船底、外轮压舱水携带和人为引进等途径,上百种外来生物尤其是海洋病原性微生物(如桃拉病毒、淋巴囊肿病毒、虹彩病毒)、海洋微小型藻类(如球形棕囊藻)、病原线虫(如松材线虫)、潮间带及岛陆植物(如大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沙筛贝、地中海贻贝和虾夷马粪海胆)、海洋脊椎动物(如美国红鱼)进入我国海区,从岛陆到潮间带到海域,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压力日益增加[25]。
4.3 滨海旅游岛的主要生态风险源
滨海旅游岛面临的生态风险源主要有淡水资源短缺、沙石和岛礁采挖、储运的石油及其制品燃烧爆炸、装卸运输产生的石油泄漏、游客过多和交通拥堵等,此外台风和风暴潮、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游客活动产生的污染等风险源的潜在危害也较大。作为闻名遐迩的海天佛国、渔都港城,舟山群岛的旅游休闲业发展迅速,而海岛山低源短、无过境客水,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游客的大量涌入必定会使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也会对交通、环保等形成一定压力;沙石和岛礁采挖的潜在威胁主要是对海岛景观资源的破坏,储运的石油及其制品燃烧爆炸、装卸运输产生的石油泄漏等将可能降低旅游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同时破坏景观资源。
4.4 现代渔业岛的主要生态风险源
现代渔业岛面临的生态风险源主要有赤潮暴发、过度捕捞、台风和风暴潮、生物入侵、海涂围垦、休渔期偷捕偷捞等。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出口基地,但其发展模式已从过去的“渔、港、景”转变为当前的“港、景、渔”,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渔业生态压力增加引起的资源环境约束。舟山海域水质环境多年来没有明显改善,70%以上海域面积为四类和劣四类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每年都会暴发多起赤潮;过度捕捞一直是舟山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考验,捕捞渔船的大型化、钢质化、增量化,以及底拖网、帆张网和流动张网等高杀伤力工具的滥用,使传统的四大经济鱼类(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产量锐减,一些品种(如鲳鱼)甚至出现种群退化迹象。
4.5 综合利用岛的主要生态风险源
综合利用岛面临的生态风险源较广泛,主要有台风和风暴潮、淡水资源短缺、储运的石油及其制品燃烧爆炸、海涂围垦、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垃圾排放等。影响舟山的台风年平均为3.8个,其中造成较严重灾害损失的台风年平均为1.3个;由于综合开发类岛屿的城镇化程度高、人口集中,台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海塘堤坝、船只、房屋和通信电力设施造成破坏,受灾面积与经济损失均较大[26]。
4.6 临港工业岛的主要生态风险源
临港工业岛面临的主要生态风险源有储运的石油及其制品燃烧爆炸、台风和风暴潮、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淡水资源短缺、装卸运输产生的石油泄漏、工业三废排放等,此外修造船体除锈和喷涂油漆也被认为会带来一定的生态风险。其中淡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临港工业园区员工生活用水及工艺新增用水带来的淡水供应压力。
4.7 港口物流岛的主要生态风险源
港口物流岛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是打造安全舒适的港口物流运输环境。舟山口岸是以海港为主体的对外开放口岸,2014年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47亿t、集装箱吞吐量75万标箱、旅客吞吐量170.7万人。港口物流岛面临的生态风险源主要有台风和风暴潮、储运的石油及其制品燃烧爆炸、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淡水资源短缺、装卸运输产生的石油泄漏、集装箱卡车运行引起的大气污染排放等。目前舟山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商用石油中转基地、全国重要的化工品中转基地和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多个主要港区石油储存量大、油罐多、布点密集,油品储运过程中各类安全风险也逐渐升高;由于油品运输及储存过程较为复杂,存在溢油、泄漏、火灾爆炸的危险性,亟须加强防范[27]。
5 对策与建议
5.1 完善分类风险管控重点,提高防灾减灾的针对性
在《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和《舟山市海岛保护规划》等文件中对每类海岛提出发展方向和管制要求,但总体上对生态风险的管控偏于简单、笼统,针对性不够强、重点不够突出。如,对临港工业岛的管制要求主要为严格控制项目准入条件以禁止不符合国家和地方各项规范要求的产业项目进入,对重点排污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保育必要的生态空间,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等;而对石油及其制品燃烧爆炸或泄漏、三废排放、修造除锈和喷涂油漆等来源于生产环节的生态压力,以及对台风和风暴潮、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淡水资源短缺等缺乏重点防范。本研究提供的专家意见总结,为完善每类海岛群的生态风险管控提供指引。
5.2 完善公共防灾基础设施,加强防范共性生态风险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淡水资源短缺、储运的石油及其制品燃烧爆炸、装卸运输产生的石油泄漏、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暴发)、台风和风暴潮、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生态压力源,至少对3类主体功能岛群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为共性生态风险问题。因此,亟须完善公共防灾基础设施,提高防范共性生态风险的能力。
在严格实施《舟山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舟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自然灾害防治规划和《舟山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应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基础,以此引导各类主要功能定位海岛的规划布局、人口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在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的具体工作中,体现节约为先、统筹规划、多管齐下原则,着力推进本地水源工程的优化配置,加快实施大陆引水工程,积极推进雨水收集示范工程,加大海水淡化力度,全面推进节约用水;增强针对油库火灾、车船石油泄漏等事故的消防建设力度。
此外,进一步完善舟山市公共避灾场馆体系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5.3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降低岛群综合开发风险
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制造模式,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着力从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式发展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集约式发展转变,着力推动低层次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转变。重点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不断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和节能减排水平,不断降低内生生态风险。
5.4 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风险识别判断能力
在进一步完善大气、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及气象、地质灾害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对石油类污染情况的监测,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尤其是加强对舟山海域代表性水生生物、海岛珍稀动植物、湿地重要鸟类种群动态的监测,以及加强对外来生物入侵情况的监测。此外,加强对各项生态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有重要作用。
5.5 加强区域风险管控合作,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
读者问卷调查 第9篇
2 2009年第1期你最不喜欢_______栏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
3请您对当期《医疗卫生装备》杂志各个栏目做出评价: (如果您对某个栏目不了解, 可以空出)
(1) 研究论著:□优□良□中□差; (2) 综述:□优□良□中□差; (3) 医院数字化:□优□良□中□差;
(4) 研制报告:□优□良□中□差; (5) 专业论坛:□优□良□中□差; (6) 使用维修:□优□良□中□差;
(7) 医械临床:□优□良□中□差; (8) 科学管理:□优□良□中□差; (9) 质控与安全:□优□良□中□差;
(10) 学科与人才:□优□良□中□差;
4您对2009年第1期《医疗卫生装备》杂志最不满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觉得2009年第1期需做哪些改进 (包括选题策划、栏目设置、版式设计、稿件质量、发行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让你对该期整体作一评价, 你能打多少分 (100分为满分) :_______________
注: (1) 我们开展此次读者调查活动, 旨在了解读者对本刊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适当调整办刊方式和办刊内容, 从而更好地为学科服务, 为读者服务。 (2) 祈望您的积极反馈, 您的意见对于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将在寄回调查表的读者中随机抽取10位给予适当奖励。 (3) 填写后请寄到《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社编辑部, 或传真至022-84656825。 (4) 本联可复印。
读者资料卡
姓名___________性别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
职称___________
现任职务_______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
读者问卷调查 第10篇
2 2010年第1期您最不喜欢_______栏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
3请您对当期《医疗卫生装备》杂志各个栏目做出评价: (如果您对某个栏目不了解, 可以空出)
(1) 研究论著:□优□良□中□差; (2) 综述:□优□良□中□差; (3) 医院数字化:□优□良□中□差;
(4) 研制报告:□优□良□中□差; (5) 医械临床:□优□良□中□差; (6) 使用维修:□优□良□中□差;
(7) 科学管理:□优□良□中□差; (8) 专业论坛:□优□良□中□差; (9) 质控与安全:□优□良□中□差;
(10) 仪器原理:□优□良□中□差; (11) 生防:□优□良□中□差; (12) 专题研究:□优□良□中□差;
4您对2010年第1期《医疗卫生装备》杂志最不满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觉得2010年第1期需做哪些改进 (包括选题策划、栏目设置、版式设计、稿件质量、发行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让您对该期整体作一评价, 您能打多少分 (100分为满分) :_______________
注: (1) 我们开展此次读者调查活动, 旨在了解读者对本刊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适当调整办刊方式和办刊内容, 从而更好地为学科服务, 为读者服务。 (2) 祈望您的积极反馈, 您的意见对于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将在寄回调查表的读者中随机抽取10位给予适当奖励。 (3) 填写后请寄到《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社编辑部, 或传真至022-84656825。 (4) 本联可复印。
读者资料卡
姓名___________性别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
职称___________
现任职务_______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
读者调查问卷 第11篇
改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期待您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都将一一保存,作为今后办刊的参考,并将在《小演奏家》中摘要选登。您的关注始终是我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为了感谢读者朋友的参与,我们将从所有的有效答卷中随机抽取若干名幸运读者,并在杂志上公布名单,获奖者每人将获赠本刊2014年全年杂志一份。
一、填答方法
1. 每个问题除特别注明的,均请选择一个答案。您选定哪个答案,即请在相应选项前的“□”中打“√”(用笔不限)。
2. 调查问卷复制有效。
二、参加办法
1. 邮寄 请将填好的调查问卷邮寄至: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399号甘肃教育社《小演奏家》编辑部“读者调查问卷”收,邮政编码:730010。
2. 传真 请将填好的调查问卷剪下,传真至(0931)8583566。
3. 电子邮件 您的书面意见除可发传真至上述电话,也可用电子邮件发送至xstd_xyzj@163.com。
4. 调查问卷上的姓名、电话、E-mail、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等栏请填写清楚。以上所有的个人信息,仅供编辑部了解读者构成及与读者联系所用,绝不外泄,特此说明。
三、截止日期
2013年7月1日(邮寄以当地邮戳为准)。
读者问卷调查 第12篇
请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填写以下调查问卷, 在相关位置打“√”。填妥后请沿虚线裁下, 于今年底前传真至0591-63329652, 或按本刊目录页的地址邮寄。
对于您的热情支持, 我们将从填写完整的调查表中随机抽取幸运读者30名, 赠送精美奖品。
请填写:
1. 姓名:电话/手机:邮编:
通讯地址:
2.年龄:□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3.职业:□公务员□公司/企业职员□教师□自由职业者□私营者□学生□其他
与您沟通:
1. 本杂志能吸引您的内容是: (可多选)
□可读性□专业性□新闻性□信息量□评论分析□专题策划□其他
2. 本杂志从版面上最吸引您的是:
□版式□标题□内容□图片/插图
3. 您对本杂志风格的评价: (可多选)
□尽量突出行业杂志的特点
□向大众类杂志靠近
□应专注就业与保障领域, 加强专业的严肃性
□应拓宽范围, 更加活泼、时尚, 符合大众口味, 吸引读者
4. 您对本杂志的阅读习惯是:
□每期必读□选择阅读□闲时阅读□偶尔翻阅□需要时翻阅
5. 您给本杂志投过稿吗?□有□没有被采用过吗?□有□没有
6. 您认为目前《就业与保障》杂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可多选) :
□封面制作不吸引人□版式不够精美□可读性不强□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
□内容不够丰富□其他
7. 您对本杂志哪些版面/栏目印象较深:
8. 您不喜欢的版面/栏目是:
9. 除本杂志之外, 您还喜欢或关注的专业报刊是 (请附简短理由) :
1 0. 您最希望通过《就业与保障》杂志获得哪方面的资讯:
1 1. 您认为本杂志最需要改进的环节是什么:□售后服务□投递时效□内容质量□订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