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精选6篇)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1篇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能够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3)会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为什么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比较西欧封建制度、城市与中国的异同,学习用比较法来认识历史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重点难点 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难点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使学生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欧洲的封建制度不断发展起来,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发展的进程。投影显示课题: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投影显示《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示意图,明确法兰克王国的位置和现在在这一地区的国家。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教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讨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西欧的土地制度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跟随领主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它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的势力,奠定了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3.请学生阅读“丕平献土”和教材导入框的小故事,讨论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发表见解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在整个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如:布鲁诺最后就是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以后西欧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也与城市的重新兴起有关。B、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清线索:(1)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和著名城市。(2)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3)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
2.请学生看教材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教师总结:①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②政治方面,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贵族。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③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C、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投影显示《拜占廷帝国疆域图》,让学生对拜占廷帝国疆域有一个空间概念。2.指导学生看教材内容,整理概括拜占廷帝国灭亡的过程。
学生归纳过程:6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到处遭遇反抗―→国力衰弱,外患不断,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我们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板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
西欧封建等级制中古欧洲社会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拜占廷帝国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2篇
中古欧洲(第11—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拜占廷帝国建立过程,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历史脉络能力和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欧洲主要国家建立的过程。3.了解中古西欧基督教会的发展。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视频、资料、识图、讲故事,了解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讨论总结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文明发展的规律。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拜占廷帝国的历史悲剧告示人们: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2.通过本节课合作探究学习,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学重点:
讨论拜占庭帝国强盛及衰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西欧基督教会的发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1.出示拜占庭帝国形式图,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2.出示图片或视频。君士坦丁堡之围(1453年4—5月)这是第一次运用大炮的围城。拜占廷帝国遭到新兴奥斯曼国的致命打击,据守孤城。土耳其素丹下令用大炮轰城,作为炮弹的石头重达640千克。城陷后苏丹纵兵三日,居民死伤不可计数,历史名城毁于一旦,拜占廷帝国集聚几千年的财富丧失殆尽。
二、探究自学
1.东罗马帝国因为其首都为
故称。
2.查士丁尼统治时期颁布_______对欧洲立法有深远影响。3.法兰克王国的国王_______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后人称作________。
4.392年_________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预习反馈:根据预习提纲检查预习情况 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略 学生解读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三、交流互学
拜占廷帝国地处欧亚两大洲交界处,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黑暗世界,但后来却衰落了。原因何在呢?
学生识读《拜占廷帝国形势图》说出拜占廷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启发学生思考有利的地理位置对拜占廷帝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列举帝国强盛的表现。
讨论《查士丁尼法典》的作用。教皇加冕说明什么问题?
四、点拨助学
1.最后通过古老帝国的悲剧,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归纳出拜占廷帝国的兴亡带来的启示,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教训
2.你所知道的梵蒂冈。
五、测试固学
1、巩固内容: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及重点。
2、达标测试:完成同步测试题练习。
生存训练第5课远离意外伤害 第3篇
“意外伤害”是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对人们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损害。我国城市中最为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包括跌伤、碰伤、扭伤、锐器刺伤、交通事故、烧烫伤、动物咬伤、中毒、触电、溺水、意外窒息和爆炸伤等。意外伤害的发生会给人们身体和心理、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严重损害。
室外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点——
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嬉戏追逐,乘车时将头手伸出窗外,都可能会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游乐场:很多高速运转的游乐设施可能会导致高空坠落、摔伤或者轧伤的意外:那些看似安全的游乐设施,也可能成为意外伤害的“隐患”:乘坐水上游乐设施可能会发生因嬉戏而落水的意外。
大型商场:光滑的地板以及锐利的柜台边角,可能会导致跌伤或者撞伤;拥挤的人流,可能会引发踩伤或者走失事件。
江河湖海边: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以及大人的陪同下独自去游泳,可能会导致溺水状况的发生。
不要以为只是在室外才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在室内同样危险。
室内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点:厨房、卫生间、客厅、阳台、窗台。
室内发生意外伤害的主要表现为:中毒、触电、坠落、跌伤、烫伤、刺伤、碰伤、窒息、溺水等。
小贴示:在了解了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点以及主要的表现后,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特别是在高发点,更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因为大部分意外伤害是可以通过增强主观防范意识而避免的。
波比: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几乎无处不在。来得突然,难以预料。虽然可以通过增强主观意识来预防,但当意外发生时,我们又应该怎样处理呢?
切割伤及刺伤:先挤出少量血液以冲洗掉伤口上的细菌和尘垢,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对于较大的伤口,止血后用清洁的布覆盖并立即送医院处理。
烫伤:用冷水(或淡盐水)清洗烫伤部位,对发生在四肢和躯干上的创面,可涂上紫草药或烫伤药膏,外用纱布包敷。
扭伤或红肿:早期将扭伤处垫高,采用冷敷、施压,避免伤处活动。在伤后48小时内,不可做热敷。冷敷可减轻肿胀,同时用绷带包扎扭伤部位。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和固定受伤关节。也可帮助减轻肿胀。
被宠物咬伤:应及时清洗伤口。首先,用大量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如果伤口较深要想办法深入内部进行灌洗(如用注射器注水冲洗),尽量减少病毒的侵入。并在24小时内到防疫站注射疫苗。
波比:以上几种处理办法。只针对一些小的意外伤害。遇上比较严重的意外事故,请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4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树立开拓创新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个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为什么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以及对比中西封建制度、城市的异同,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知识与能力: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讲述琅城起义故事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探究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它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猜一猜:下面这些建筑是哪个国家的?梵蒂冈介绍
新课: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1)左图中的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左图变化到右图的原因是什么?右图中的法兰克王国是由什么民族建立起来的?后来分化成了哪些国家?
(2)在扩张中,国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国库没有充足的军费装备部队,兵员枯竭,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军队呢?
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
变以往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为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①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②奠定了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思想、经济)合作与探究1:西欧封建制度有何特点?
阅读史料:
材料一:
政治上:等级森严,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中国: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反映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什么特点?
(2) 材料一中左边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中西封建制度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会的地位与影响如何?
合作与探究2:
阅读史料:
材料一:
教皇为皇帝加冕
卡诺莎雪地求饶
材料二:
德皇亨利四世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教皇随即宣布开除亨利四世教籍,并策动德国贵族反叛。最后,亨利四世向教皇请求宽恕,他赤足披毡在城堡外的雪地里等候了三天,方得进见。
(1) “丕平献土 ” 是怎么回事?材料一教皇为皇帝加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幻灯片展示材料四:
材料三:教皇国的形成
天主教会拥有大量田产。此外,教民按照教会的规定或法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主要用于神职人员薪俸、教堂日常经费以及赈济。
(2)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教材归纳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在经济上的地位如何?
材料五:
西欧中古时期,广大民众普遍没有文化,不少上层贵族也目不识丁,由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皇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主教神学。
材料六:
(3) 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教材归纳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地位如何?
精神文化上: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权凌驾于一切。liuxue86.com
合作与探究3: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深远意义?
阅读史料:
(1) 经历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什么时候兴起?有哪些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地理位置如何?主要从事什么行业?
(2)法国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市民阶级中分化出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有何意义?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的衰亡
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并简要介绍其中的故事。
世界名城君士坦丁堡
是以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命名的。罗马帝国分裂后成为东罗马的首都。后又成了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现在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全世界唯一的地跨欧亚两洲的城市
古老帝国的悲剧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土军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后来,用木板铺路,上 涂油脂,把七十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迅速架起浮桥,从海路两面同时攻城,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思考: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原因:①骄傲自大,无视先进的文明因素。②东征西讨,耗尽国力。③封闭保守,导致其落后。
启示:闭关自守使文明衰落,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
课后小结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灭亡之后,世界历史进入中古世纪时期,在中古欧洲社会,西欧封建制度、城市的产生于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极大,而作为古代西方文明的继承者拜占廷帝国的衰落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课后习题
1.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重大举措是:
A.将土地有条件的分封给贵族 B.创立赢得人心
C.将罗马附近的地区送给教皇 D.领导琅城市民争取城市自治
2.11、12世纪,西欧“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反映了:
A.地主的要求 B.农民的要求 C.市民的要求 D.商人的要求
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
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 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以前 D.大化改新以后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
A.君权 B.兵权 C.财权 D.神权
5.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权斗争的典型例子发生在:
A.琅城 B.伦敦 C.巴黎 D.罗马
6.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7.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
A.各国君主 B.查理大帝 C.会 D.法兰克国王
8.下列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形成的事件有:
①大化改新 ②查理马特改革 ③丕平献土 ④琅城起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10.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查理马特改革
板书
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意大利、法国、英国、意大利等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5世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帝国灭亡
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讲述君士坦丁堡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教学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简述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内容、意义。
2.列举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3.说出古代罗马历史线索:
{ 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
公元前8世纪 → 公元前5 → 公元前27年 → 395年
台伯河畔出现罗马城 进入罗马共和国时期 进入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分裂 拜占庭帝国1453年灭亡
二、设问导读: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查理马特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查理马特改革: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2.在西欧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中最为典型的是法国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灭亡了。
三、合作探究:
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四、自我检测:
1.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 C )
A:伯利克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大化改新 D:查理马特改革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条常规浒于古代( A )
A:西欧一些国家 B:阿拉伯国家 C:中国 D:日本
3.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 D )
A:世俗封建主 B:矮子丕平C:商人和银行家 D:教皇和教会
4.在古世纪的西欧,通过武装斗争赢得自治权的最为典型的城市是( B )
A:英国伦敦 B:法国琅城 C:意大利威尼斯 D:法国巴黎
5.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延续了大约( C )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五、拓展探究:
6.读图,回答问题。(《课时掌控》P10第16题)
(1)该图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形成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这种制度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是什么人?农民和农奴是封建帝王的附庸吗?为什么?
课后小结
第5课 看社会 辨是非 复习课 第5篇
(小主持人)
开场白:大家好!今天的思品课由我主持。
一、备学展示
下面,检查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请大家看屏幕,写出问题的答案要点,各小组(过会儿)请各组1号进行评价,4号登记小组得分。
二、案例导入、认定目标 请同学们看这道材料题:
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牺牲在工作岗位上。郑培民同志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思想和行动令人深深感动。
2013年9月22日,前重庆市委书记***因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无期徒刑。
1)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说说读完材料后的感受。
这道材料题与第5课“看社会 辨是非”密切相关,我们先复习回顾一下本节课的有关内容,再来讨论怎样回答。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能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
三、自主学习、问题回顾
题存在记忆困难或疑惑。
四、合作突破、难点释疑
1.1)所找的主要问题是否齐全;2)发言先后顺序:先由4号同学发言,说出自己所找的主要问题,提出自己存在的记忆难题或疑惑。若所找主要问题不全面,由3号同学进行问题补充,解答记忆技巧和方法。若3号解答不了就由2号、1号同学依次答疑。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板演,提交全班解决。
2.全班讨论或寻求老师帮助解决小组反馈的问题。
五、自主复习、知识记忆 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对知识进行梳理记忆。
六、展示检查、成果反馈
1.2.分计分)。
七、知识构建,能力提升
1.示、文字,以纲要信号形式呈现;2)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八、达标检测、查找不足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设计 第6篇
【课标要求】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庄园形成的时间;记住11世纪前后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的名称;知道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和灭亡的时间;了解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比较5世纪前后西欧与中国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会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西欧社会结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比原西罗马奴隶制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西欧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农奴的处境仍然很悲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分析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教会统治的黑暗;通过对比9世纪一14世纪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情况,认识东方文明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一、重点: 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
二、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情境式教学法
问题探究法 【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世界七大洲轮廓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内容的主角是欧洲。它是地球上最小的一块大陆,面积只有550万平方公里,同1700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相比,它简直微不足道。但欧洲不是寂寞和苍白的,更不是可以被轻视和忽略的。那是一片独特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古希腊罗马文化曾孕育了它,充满争议而饶有趣味的中世纪历史更有着神奇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世纪,看看那里都发生了什么?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古代罗马地图)首先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公元395年,那一年,辉煌一时的罗马帝国发生了怎样的沧桑巨变?(分裂为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此后,东西罗马沿着不同的轨迹前行,西罗马的命运如何?(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后,西欧就跨入了封建社会,即中世纪,也叫中古时代。如果我们把这千年历史比作一部辉煌的史书,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撷取其中的骑士、教会、城市、拜占庭这四则篇章一睹其中的风云变幻。
西欧
骑士篇
教师:提到骑士,会令你想起什么?
学生:英勇无畏、威武、战马、骑士精神
教师:(展示骑士与装备图)骑士究竟是什么?顾名思义,骑士就是跨坐在战马上的勇士,是欧洲最精锐的部队,战场的主人。作为职业军人,骑士的装备种类繁多,有头盔、铠甲、长毛、盾、宝剑、战马,这一套装备的费用相当于当时20多头公牛的价格,非常昂贵,并且要自己承担。那么,骑士的费用从何而来?作为军人,他又是为谁而战?
学生:(结合两段材料,思考作答)
教师:采邑是什么?领主又是什么人?查理.马特改革会让我们知晓这一切。
介绍:查理.马特是法兰克的宫相,原本主管宫室的财政,只是国王的一名仆人,后来渐渐的执掌机要,对内控制政权,成为军队的最高首领。8世纪初,由他主持的这场改革内容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大字,了解采邑制的基本内容
教师:(展示西欧封建等级图)我们可以把内容归纳为四个字:采邑分封。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上为国王,下为公、侯、伯、子、男爵和骑士等不同爵位封号的封建主等级。骑士处于贵族的最低层,虽然居于贵族的末流,但在中世纪,成为一名骑士几乎是每个男孩心中的理想。一名七八岁的儿童要经过十几年的训练才有资格充当一名骑士,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恪守八大美德(展示八大美德内容)师生一起朗读。
学生:根据展示内容现场演绎“臣服礼”,之后思考两个问题
(1)通过这样的仪式,他们二人中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主臣关系)(2)“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句话怎么理解?
(封臣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领主只有权利管辖直接隶属于他的封臣)拓展:(出示中国皇帝图及有关文字)比较中西王权的差距,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东、西方封建制度。
(过渡)在西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生活在封建庄园里,我们仔细观摩一下,庄园都有什么?(农奴、牛、土地、监工等)一般来说,一个庄园筑有一座城堡,同时必定会建有一座教堂。
西欧
教会篇
教师:(展示梵蒂冈地图)庄严肃穆的钟声响彻在西欧广袤的土地上,一个神权与政权合二为一的国家正出现在我们目前,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做梵蒂冈。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他的面积是最小的,但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每周日正午12点,教皇会在广场上发表演讲,诵念五个多世纪以来都不变的誓词。这样一个独特的国家,要了解它的建立就必须追溯中世纪的一段往事:
一、丕平献土。(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补充相关内容)
1、时间:756
2、人物:丕平(查理.马特的儿子,他也是一名宫相)
3、缘由:报答教皇(丕平虽然身材矮小,体格瘦弱,但有着无穷的精力和过人的才智,他不甘心只做一名宫相,他要做法兰克真正的主人,这要得到教会的支持。所以,有一天,他就派使者去觐见教皇,询问道:一名有实权的人跟一名为王但没有实权的人,这两人中,谁当王合适?教皇心领神会,毫不迟疑的回答:当然是有实权的人当王更好啦。这样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如愿以偿当上了国王,教皇还为他亲自加冕。)
4、地区:意大利中部(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教皇国,它就是梵蒂冈的前身。)
5、影响:教权增强
二、教会的黑暗统治
1、(出示三段材料,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归纳教会的权利与地位)
⑴政治上:教会是西欧最强大的封建政治力量; ⑵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地主;
⑶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教育,反对学习神学以外的知识,禁止异端学说,是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
教师:每段材料用两个字概括:有财、有权、有势。
2、如何评价西欧教会的统治?(学生思考)
教师:尤其在思想上,教会严密禁锢人们的头脑,如果跟他意见不一致的话,很有可能被判为“异端”,处以火刑。对于这种残酷的刑法我头脑中闪现出两个字:控诉。让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悲愤(出示一则材料:欧洲的土地洒满了人的鲜血,活生生的人体被投入火中,用他们架起悲惨的柴堆,在那里,烧焦的骨骼啪啪作响,颤动的内脏受到煎熬,从人类冒出的黑烟传出嘶哑、不成声的哭泣。)
3、拓展:为什么教会的统治如此野蛮?但即便在当时,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将基督教奉为至高无上的真理。现在,世界上更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信奉基督教,美国高级政要在就职前更要把他们的左手放在基督教的圣典《圣经》上起誓,这又如何解释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教师:教会的统治是黑暗的,并不意味着宗教本身是泯灭人性、荒谬绝伦的。事实上,人间越是黑暗、痛苦,天堂越是光辉、灿烂。尤其是《圣经》,它可是当今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翻译文种最多,印刷最广的一部书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名人如何看圣经的。(展示三段材料)
(过渡)或许宗教真的能给予心灵以慰藉以启迪,但是现实中的幸福要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去争取。西欧庄园内境遇悲苦的农奴就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这一点。因为在中世纪,只要农奴成功从庄园逃脱,到城市里辛勤劳动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梦寐以求的幸福。教堂外、渡口边、城堡下,他们建立起手工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们也在此聚集,于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西欧
城市篇
一、(出示城市图片)请同学欣赏美丽的风景。
二、(播放一段介绍西欧城市音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西欧城市的特点?
2、城市兴起的意义?
(过渡)到目前为止,我们一起翻阅了中古欧洲的三则篇章:威武优雅的骑士、煊赫一时的教会、流动着自由空气的城市。所有这一切,都为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西欧抹上浓重的色彩,与此同时,东罗马帝国又历经了怎样的变故呢?
东欧
拜占庭
教师:曾经,当西欧在内外交困中衍生出众多新生事物的时候,拜占庭仍以罗马人的后代自居,怀揣着恢复古代罗马疆域和荣耀的梦想,凭借地跨欧、亚、非优越的地理位置,缔造了繁华一时的人间天堂。(展示相关图片及文字)
学生:朗诵文字(感受拜占庭的繁荣)
教师:除了经济上的富庶,拜占庭还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明、东方文化完美融合,建造出像圣索菲亚大教堂这样辉煌建筑,成就了拜占庭文明的杰出代表作,真想亲自去感受一下那浓郁的文化氛围。
学生:由一位同学充当导游,带来大家共同游历圣索菲亚大教堂
教师:但是,连年的战争使帝国的国力受损,领土不断被蚕食,终于没有避免灭亡的命运。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战争使国力受损外史学家历来众说纷纭,我们现在也不妨来一探究竟。(出示一段材料)
学生:思考灭亡原因(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教师:对现在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学生:坚持改革,坚持创新,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小结巩固: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想大家对欧洲都有自己新的感受和体会,下面有请大家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对欧洲最深刻的印象,可以画画、写诗、唱歌。
结束语:同学们,欧洲同我们的祖国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让我们相互借鉴,彼此学习,共同营建我们美丽温馨的家园。
板书设计:
西欧
骑士篇 西欧
教会篇 西欧
城市篇 东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