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水平范文(精选9篇)
词汇水平 第1篇
一、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词汇教学
1. 重视语音教学。
语音是学生接触一个词的最初印象,如果读不出音就记不住形,无音无形就谈不上什么义,因此词汇教学要采取由音到形再到义的顺序,即记一个单词要先把音念准,然后到形,再到义。故我们要先教音标,让学生学会拼读并按音节拼写单词。其次要把语音放在词和句中,反复练习,不断纠正。再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以电视、录像、录音、幻灯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模仿、练习发音的机会,最终达到让学生准确发音、按音节拼写单词的目的。
2. 重视构词规律教学。
英语单词是由词根、词缀构成的。一个词根领导、统辖着一群单词。在这一群单词中,每一个单词的基本含义都以这个词根的意义为基础。掌握这些规律,就便于记忆。如:
①同根词。教care,可帮学生推测出careful,careless,caref ully的词义。
②前缀。教rebuild,rewrite,学生已掌握了build,write,向他们解释前缀re-的含义是“again”的意思,学生就能推测出rebuild,rewrite的意思。
3. 关联与联想的方法。
通过观察新词的词形或发音的特点,产生有趣的联想。如satellite,两个字母ll似两根天线;quiet与quite,字母e被关进去,便“安静”了……放出去则“相当地”不安分了;这些联想大大增加了学生词汇学习的愉悦感。
此外,还有同义词与反义词的联想等。
二、使词汇教学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
1. 直观法。
对于初涉英语的学生,如能采用直观教学法,就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词汇的长时记忆。如教orange时,我手举一个橙子,问道:“What’s this?It’s an orange.”再举起两个橙子问:“What are these?They are oranges.”自问自答,再进行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这样反复操练,学生既掌握orange这个单词的词性、单复数,又在运用时朗朗上口,课堂气氛好,更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2. 语境教学法。
教师要从词汇教学入手,创造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动口、动手、多读、多听的机会,让他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英语,以求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可运用幻灯片、音乐、影片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欲望。
如教sore,我通过形象表演,学生就能争先恐后说出sore back,sore throat,并能回忆起ache,headache,toothache,earache,stomachache等。我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个病人和一个医生,让学生通过病人不同的形象、表情,猜出病人和医生可能要说的话,然后再让学生同桌之间扮演病人和医生进行对话,最后让几组同桌上讲台表演,由下面的学生做裁判,评出本周最佳搭档。课堂上气氛很好,中学生的积极性、表现欲、好胜心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即有关看病的词汇、短语、句型及语法的教学都能在听、说、读、写中很好地完成。
3. 把游戏与竞赛引入教学。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解除学生对单词的厌烦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竞争意识。
如Add-on这个游戏,我结合图片、实物来开展。学生1:“I see a living room.”学生2:“I see a living room and a kitchen.”学生3:“I see a living room,a kitchen and a bathroom.”如此类推,看谁说得最长、运用最多的词汇,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复述能力,增加他们的单词贮存量,又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好胜心及竞争意识。
三、讲练结合
1. 课堂操作与演练。
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用较短的时间讲授知识,用较多的时间操练。采用英汉对译、师生对话等多种形式对讲授的知识进行练习,尽可能让学生在新句型中练习旧单词,在旧句型中练习新单词,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习,掌握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
2. 课后练习。
阅读是增加词汇量的重要途径,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扩大学生知识面及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抓好学生课后阅读练习,选择的材料要力求知识性强、趣味性浓,词汇适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
词汇水平 第2篇
(四)1.n.头疼
2.n.健康,卫生
3.v.听见;听说,得知4.heart n.5.heat6.heavy7.高,高度8.helpful a.9.她的(名词性物主代词)46.n.七月 47.n.六月48.kid n.49.n.种;类 a.善良的;友好的50.knee n.51.knife(复 knives)n.52.n.& v.敲;打;击 53.knowledge n.54.lab = laboratory n.10.pron.他自己
11.n.历史,历史学12.hit(hit, hit)n.& vt.13.hold(held, held)vt14.希望 15.n.医院
16.n.旅馆,饭店,宾馆17.房子;住宅 18.num.百19.(饥)饿的20.n.冰淇淋
21.n.主意,意见,想法22.如果,假使;是否,23.ill a.24.imagine vt.25.*immediately ad.26.n.重要;重要性 27.a.不可能的28.vt.改进,更新29.includingprep.30.v.& n.增加,繁殖31.indeed adv.32.India n.印度 33.*influence n.& v.34.n.信息35.injury
36.instruction n.37.interest n.38.*interview n.& vt.39.vt.发明,创造40.vt.邀请,招待41.island n.岛42.n.一月43.n.日本
44.n.(一份)工作45.v.参加,加入;
55.land56.n.语言57.v.持续
58.笑,大笑;嘲笑 59.lay(laid, laid60.lazy a.61.vt.学,学习,学会
62.v.离开;把……留下,剩下63.a.左边的 n.左,左边64.lend(lent, lent)vt.65.n.长度
66.n.图书馆,图书室67.license n.68.lie的现在分词形式 69.lift v.70.n.光,光亮;vt.点燃 a.明亮的;轻的;71.prep.像,跟……一样72.n.一览表,清单73.listenern.74.lively a.75.lock n.锁 vt.锁,锁上 76.vt.失去,丢失77.lovely a.78.a.& ad.低;矮 79.n.午餐,午饭80.magazine n81.a.主要的82.n.三月 83.mark
84.(使)成婚,结婚 85.matter86.match87.n.五月
词汇水平 第3篇
现在我就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经验对词汇教学谈一下看法:
1现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进入农村中学,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掛图、幻灯片、实物、音响等多媒体辅助教具,以及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直观刺激,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他们产生兴趣,而且会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他们的内心产生学会这种语言的渴望。
2重视音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能力,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语音规则及运用读音规则记忆单词的拼法。能准确拼读单词,往往就可以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即做到发言正确,以形发音,以音记形。这样就能比较牢固地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
3 运用记忆规律,反复循环教学,对刚学过的词汇应及时不断复习巩固加以重现,按照记忆的规律一天、两天、七天、半个月、一个月……不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进一步理解,并在运用中强化记忆,而不应等到已经遗忘后再来追忆或重新学习。
4加大阅读量,提高单词重现率,单词必须经过多次重现,才能记住。5阅读是最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能在具体的语篇环境中接触更多的词汇,增大输入量,重新与学过的词汇见面,再一次加深记忆,同时,这也是对词汇的一种运用过程。
5结合词汇特点,进行词汇策略培训,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多,有可能利用构词法分析讲解新词的意义。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自然地理解词义,借助构词法知识记忆单词,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的能力。例如,由已认识的单词组成的复合词,利用词根、词缀组成的新词等。在记单词过程中,“以旧带新”起很大作用,它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旧的越多,新的越容易建立起来。
6也可按主题内容教学生把单词分成若干类。如:卧室用具、起居室、亲戚名称、人体部位名称、文具名称、交通工具名称、动物名称等等。这些词有些有某种联系,由一个会联想到另一个。这样就能使学生掌握更多词汇了。
遵循词汇教学原则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第4篇
一、词汇教学与阶段学习相适应的原则
词汇教学应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法。初中生, 尤其是刚从小学跨进中学的一年级学生, 对知识的学习是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的过渡阶段, 因而学习知识的注意力还不够稳定, 也不能持久, 采用直观方法进行词汇教学比较合适。上课时, 天真活泼的学生看着老师手中的红苹果, 听着老师用英语读出red和apple这两个单词时, 马上会很得意地跟着念出声来。他们会因为能说英语了而感到自豪, 以致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两个单词。下课后, 他们还会寻找类似的物品来表现自己, 那么上课学的单词又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升入二年级后, 学生们的注意力开始具备一定的稳定性、目的性、选择性和持久性。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 并渐渐占主要地位, 能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 接受抽象逻辑知识。这时, 在使用录音机、放像机的同时, 适当地讲解一些直观实物无法表示的词的内在的含义和用法, 会让学生进一步地全面地理解单词, 达到慢慢地积累表达思想的词汇的目的。像教beautiful这类单词时, 老师有必要用简单的英文打比方, 举例向学生解释词的意思, 让学生从音、形、义三方面去全面地掌握英语词汇。
到了高中阶段, 学生们的感知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注意力更加稳定, 目的性更强。思考问题时能摆脱具体经验的限制, 能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思维活动了。况且在初中三年的学习阶段, 他们已经历了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水平, 所以, 单词教学应该更加深化。除了教单词本身的音、形、义外, 还要教单词的用法, 教单词的作用。课堂上, 老师解释单词时要尽量多用英语, 少用母语,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作出榜样, 促使他们用英语思维。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 会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自我体会, 捕捉信息, 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把新知识存入记忆库。
二、词汇教学与句型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词汇构成短语, 短语组成句。我们学习词汇的目的就是用词汇造句, 表达意思。要正确地说出一个句子, 第一是发音准确, 第二是意思明了, 第三是结构无误。句子中的每个词都各有其音、形、义、数、格、性或时态、语态。况且许多英文单词形同而义不同, 规则难以记住。如果把单词教学与句型教学结合起来, 就可以通过句义及句子所表达的情景去了解词的方方面面。如在“Excuse my interrupting you”和“Those who are absent without excuse will be punished”两句中, 均有excuse一词, 前者是及物动词, 在句中作谓语, 意思是“原谅”, 读音是[iks kju:z];后者是不可数名词, 在句中作介词宾语, 意思为“缘故”。这类单词的读音、词义和词性都不相同, 单独讲解, 学生难以记住, 如放到句中去讲解, 在语境的帮助下, 去理解单词的意思, 掌握其用法、读音等就容易得多了。
三、词汇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的规律。学生学习知识总是从已知到未知, 从简单到复杂, 逐步深化。英语词汇从词的读音、词的结构, 到词义和词性等, 内容非常丰富, 教学中也应该采取逐步深化的方法去进行。先教意思和词性, 再教词义, 然后讲解词的用法。这些步骤不是一次性完成, 而是按课文要求分步进行。一次教多了, 不但记不住, 还会使学生混淆概念, 越搞越糊涂。所以, 我们首先只能教这个词的意思和词性, 再通过口语练习去讲两个同义句的区别, 到高中后再进行总结。
四、词汇教学要把握好巩固记忆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使其持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当需要时, 能准确无误地再现出来, 加以运用。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去温习, 就能减少遗忘率。记单词尤其如此。如果不特别注意巩固所学的词汇, 只会像猴子摘香蕉, 摘一个丢一个, 到后来两手空空。
五、词汇教学要坚持与听、说、读、写紧密配合的原则
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的四个重要环节, 也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词汇教学与听、说、读、写的过程彼此依赖, 相辅相成。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去感觉语言的音和形, 使感觉细胞接受音形这一刺激物的刺激, 产生神经冲动, 再通过大脑皮层下的相应中枢进行分析综合来完成学习活动。学生学习单词时, 首先要听老师说, 跟着录音机读。“听”的过程就是听觉对词汇的感觉过程, 而“说”就是表达大脑皮层对感觉物的分析综合内容。听懂了, 能说了, 再在阅读、写作的实践活动中去运用。因为阅读写作的材料本身就是由词汇构成的。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 视觉器官也要对词汇产生感觉, 以进一步产生对词汇的整体反映, 获得更复杂更深入的认识。那么, 单词在学生的记忆库中再也不会是枯燥无味的符号了, 而是有声有形、有情有景的生动画面。所以说, 词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词汇教学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感觉系统在听、说、读、写中对词汇的各个方面所构成的整体反映的过程。
词汇水平 第5篇
【网络综合普通话考试】
【A】
矮小
【B】
把柄 靶场 把守 百感 板斧 板眼 版本 绑腿 宝塔 保管 保举 保姆 保守 保险 保养 堡垒 饱满 北纬 本领 本色儿 本土 绷脸 彼此 笔法 笔挺 笔筒 笔洗 笔者 匕首 比拟 比武 扁柏 表尺 表姐 表土 表演 补给 补角 补考 补品 补养 补语
【C】
采访 采暖 采取 采种 踩水 彩礼 草本 草草 草稿 草莽 草拟 草体 草写 草纸 产品 场景 场所 厂长 炒米 吵嚷 吵嘴 扯谎 耻骨 耻辱 尺码 楚楚 处理 处女 处暑 处死 蠢蠢
【D】
打靶 打倒 打赌 打盹儿 打鼓 打滚 打扰 打扫 打铁 打响 打眼 胆敢 胆管 党委 党羽 倒把 倒手 捣鬼 捣毁 导管 导体 导演 岛屿 底稿 诋毁 抵挡 点火 典礼 典雅 碘酒 顶点 顶嘴 斗胆 抖擞 赌本 短跑 短少 短语 躲闪
【E】
耳语
【F】
法宝 法网 法语 砝码 反比 反悔 反感 反响 反省 仿古 匪首 粉笔 辅导 府邸 俯角 腐乳 腐朽 抚养 辅佐
【G】
改悔 改口 改写 改选 改组 赶紧 赶巧 赶走 感慨 感染 感想 港口 搞鬼 稿纸 给以 耿耿 梗死 梗阻 拱手 苟且 枸杞 鼓手 鼓舞 鼓掌 古板 古典 古董 古老 古朴 骨髓 谷雨 拐角 管保 管理 广场 鬼脸 滚滚 滚筒 果脯 果敢 果品
【H】
海产 海岛 海底 海港 海里 海马 海米 海藻 好比 好感 好久 好手 好转 虎口 缓缓 悔改 火把 火海 火警 火腿 火种
【J】
济济 脊髓 给养 给予 甲板 假使 假死 检举 检讨 简短 简谱 剪彩 剪影 剪纸 减产 减法
减免 减少 检点 俭朴 俭省 奖品 奖赏 讲稿 讲解 讲理 讲演 搅扰 脚本 脚掌 解渴 解体 仅仅 尽管 警犬 警醒 酒鬼 久仰 久远 举止 矩尺 圈尺
【K】
卡尺 咯血 楷体 坎坷 考场 考古 考取 拷打 可鄙 可耻 可好 可口 可巧 可取 可体 可喜 可以 恳请 口齿 口角 口紧 口水 口吻 口语 苦楚 苦胆 苦海 苦恼 苦水 傀儡 捆绑
【L】
懒散 朗朗 老板 老虎 老茧 老手 老鼠 老小 冷场 冷暖 冷水 冷眼 冷饮 理睬 理解 理想 礼品 脸谱 两可 两手 了解 凛凛 领导 领海 领口 领取 领土 笼统 鲁莽 旅馆
【M】
马脚 玛瑙 蚂蚁 美感 美好 美满 米酒 勉强 腼腆 渺小 敏感 母语 拇指
【N】
奶粉 奶水 奶嘴 脑海 脑髓 恼火 拟稿 扭转 女子 努嘴
【O】
偶尔 藕粉
【P】
跑表 跑马 跑腿儿 捧场 漂染 撇嘴 品种 谱表 谱曲 谱写 普选
【Q】
启齿 乞讨 起笔 起草 起点 起稿 起火 起码 起跑 起早 浅显 遣返 抢险 抢嘴 襁褓 请柬 请帖 取保 取景 取暖 取巧 取舍 龋齿 曲谱 犬齿 犬马
【R】
染指 乳母 软骨
【S】
洒扫 扫尾 傻眼 闪闪 赏脸 少礼 少许 审处 审理 审美 婶母 省俭 省长 使馆 使者 矢口 始祖 守寡 手笔 手表 手法 手感 手稿 手鼓 手脚 手紧 手巧 手软 手写 手癣 手语 手掌 手纸 手指 首府 首肯 首领 首脑 首尾 首长 守法 数九 甩手 爽口 爽朗 水笔 水表 水彩 水草 水产 水果 水火 水碱 水饺 水井 水鸟 水手 水塔 水桶 水土 水藻 水肿 水准 死板 死党 死角 死守 死水 榫眼 索取 索引 所属 所以 所有 锁骨
【T】
倘使 躺椅 讨好 讨巧 体检 体统 体癣 铁板 铁笔 铁饼 铁甲 铁水 铁索 铁塔 挺举 统属 统统 土产 土法 土匪 土改 土壤 吐口 腿脚
【W】
瓦解 婉转 晚场 晚点 晚景 枉法 往返 往往 萎靡 委糜 委婉 猥琐 尾骨 稳妥 武打 五彩 舞场 舞蹈 舞女 舞曲 五谷 侮辱 五指
【X】
洗澡 喜酒 喜雨 洗礼 洗手 洗雪 显眼 显影 险阻 想法 享有 小产 小丑 小鬼 小脚 小姐 小楷 小米 小脑 小跑 小品 小巧 小曲儿 小写 小雨 小组 写法 醒酒 许久 许可 选本 选举 选取 选手 选种 雪耻
【Y】
哑场 演讲 掩体 眼底 眼睑 眼角 养老 仰角 仰泳 窈窕 野火 野史 也许 以免 以往 以远 饮水 引导 引起 隐语 影响 永久 永远 勇敢 勇猛 有底 有点儿 有理 有请 有喜 友好 予以 雨点 雨伞 雨水 语法 远古
远景 远祖 允许
【Z】
词汇水平 第6篇
关键词:新HSK考试大纲,超纲词汇,分词标准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HSK考试所采用的分等级测试的方法, 相对于老版HSK来说, 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改进。2010年出版的一到六级的《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 以及2010年和2012年分两次公布的十套新HSK考试各级真题, 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新原则、新思路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为广大基层教学人员提供了研究所需的真实素材。从理论上说, 考试大纲应该对试题编写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在各级大纲中占有重要篇幅的词汇表与真实试题的词汇之间存在着何种对应关系?真题中的词汇控制是否真正体现了大纲所要求的分级特点?基于上述疑问, 我们对现有的大纲和真题做了一个词汇方面的初步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范围和方法
研究范围:本文统计的新HSK真题是已公布的代码为51001-51005和51113-51117的十套五级真题。参照的词汇表是五级大纲的2500个词汇和六级大纲的5000个词汇。选择五级作为研究范围的理由是参加五级考试的人数最多 (罗民等, 2011) , 而且由于不是最高等级, 词汇表的上限较明确, 便于统计和说明。
研究方法: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统计, 方法也有所不同。一个是统计这十套真题中每套的超纲词汇, 计算出平均数值;另一个是统计这十套真题整体的超纲词汇和各个等级词汇的覆盖率。
前者使用的统计方法是在中文助教软件中先分别导入大纲六个等级的词汇作为六篇待编辑的课文, 利用该软件在编写教材时会自动生成生词表的功能, 将这十套真题也作为待编辑的课文分别放置于五级词汇和六级词汇之后, 就可生成每套真题超五级的词汇表和超六级的词汇表。由于软件分词有一定的误差, 再对超纲词逐一进行人工筛选和校验, 最后得到更为准确的每套真题的超纲词汇。
后者使用的统计方法是把这十套真题作为一个整体导入My Zi Ci Freq字词频率统计工具, 生成总体的词汇频率和覆盖表。然后依据大纲六级词汇表给该表的词汇标注等级, 最后得出每个等级词汇的频率和覆盖率。用此方法自动生成的词表也存在分词方面的误差, 所以必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人工修正。
三、分词标准和现有大纲的收词问题
前面所说的两种研究方法都存在误差, 需要人工修正, 这固然与软件有一定的关系,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汉语分词本身存在较大的难度。孙宏林 (1997) 认为汉语分词应遵循结构标准、语义标准、音节标准、频度标准等原则。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即使人工判断, 由于分词标准的不统一, 仍然存在大量模棱两可的情况, 很难彻底分清。虽然国家已公布了《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但在具体教学中, 不符合前两种标准但有利于教学的分词习惯仍大量存在, 在各等级大纲中也是如此。因此不同的研究者在重复本文统计并进行人工修正后得到的数据可能和本文不完全一致。
具体来说, 分词标准不一致, 有些缘于汉语本身固有的特点, 无论用软件还是人工方法都很难处理得尽善尽美。下面仅举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 离合词的处理。
在教学中及大纲里, 我们一般把离合词作为词来处理, 这么做也比较符合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使用的习惯。但对于句子中带有插入成分的离合词, 特别是插入成分比较复杂时, 软件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而我们人工修正时, 习惯上也不太接受把相隔若干单位的前后两个成分看做是一个词。这种跨越会使语法标注更为复杂, 而且也不符合我们对“词”的一般理解:“词”在形式上应该是由相邻的符号组成的。
2. 重叠的处理。
汉语中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十分普遍, 我们一般可以把“平平常常”看做是“平常”的重叠, 但却不能认为“马马虎虎”是“马虎”的重叠, 而“断断续续”则没有对应的“断续”存在, 此外“白白胖胖”可看做是“白”的重叠和“胖”的重叠的组合, 也没有对应的“白胖”一词。用软件工具来分词时, 如何判断上述不同的情况?词在重叠后究竟应看作是一个新的词还是一个短语?词典和大纲一般都不会收录词的重叠形式, 看做前者明显不妥, 但看做是短语的话该如何切分成更小的单位?统计时是否能把重叠形式算作是两个词?
3. 补语的处理。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补语, 我们可以把“看得清”、“买不起”看做是短语, 其中“清”、“起”等受限语素也可看做是词, 因此“清”、“起”也应进入词汇表, 否则无法切分, 但这么处理, 明显会使词汇表的容量激增。如果把“看得清”、“买不起”看做一个词, 在学生的习得过程中可能更容易被接受, 但词汇表显然不会把它们当做词来收录, 而且这类结构的数量同样惊人, 也不符合创立词表的精简效率原则。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以外, 汉语中的文言遗留成分、专有名词、词根、紧缩结构等在软件处理时也都存在困难, 即便人工修正也需要斟酌一番。显然在汉语中, 存在着大量的类词结构。在实际使用时, 把它们当做词来整体地理解和处理, 但在语法分析时, 却很难承认它们词的身份, 而若把这类结构进一步切分成词, 就会造成绝大部分语素升级为词。比如“昨晚”, 我们一般认为是短语。那么“昨”和“晚”就要作为词收入词表, 否则“昨晚”就会被软件认定为超纲词。类似的情况在实际文本中大量存在, 这也造成了汉语词汇表在收词方面的困难。
除了上述汉语本身很难回避的分词问题, 具体的大纲在收词方面也存在如下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1) 收词不系统。比如大纲收入了“南”、“北方”, 却没有收“南方”、“北”;收入了“流泪”, 但没收“流”;收入了“酒吧”、“酒精”, 但没收“酒”。
(2) 收词不全面。一些常用词汇没有收入。比如“山”、“电话”、“烧”、“早晨”、“停”、“说”、“汽车”、“垃圾”、“你们”、“今年”等。
(3) 单字词比例偏低。彭泽润 (2006) 认为, 单字词的频率占词频的50%以上, 单字词在词表中应该占据重要位置。而在新HSK六级的词汇表中, 单字词只有698个, 占13.9%, 一些构词能力很强的单字词没有收入其中。
(4) 专有名词极少。比如大纲中的地方专有名词除了“中国”、“北京”以外, 其他国名、地名一概不收。
由于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情况, 在统计真题词汇时, 超纲词也会因此而增加。总体来说, 分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无法完全精确, 因此本文的统计数据只有相对的参考价值。我们认为分词标准的确立和统一是在对语言事实不断分析和数据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因此尽管标准存在模糊性, 大纲也有不少问题, 但以此为基础的统计分析仍然有进行下去的必要, 这也是一个修正和完善的必然过程。
四、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把超纲词汇分为专有名词、六级词汇、真超纲词汇三个类别。据此对十套五级真题的词汇分别进行统计后得到以下数据。
如果只计算真超纲词汇, 平均每套真题为435.4个。如果把六级词汇也包括在内的话, 平均每套真题的超纲词达到493.5个。在两个多小时的考试时间内, 考生会遇到近500个生词。即便每个生词只出现一次, 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我们把十套真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词汇统计, 得到62428个词 (重复计算) 或6332个词 (不重复计算) 。在不重复计算的词中, 依据出现的频次及试卷覆盖率得到以下数据。
如果不参照现有大纲的词汇表, 仅依据这十套真题的词汇频次的数据可知, 掌握22912839个词汇, 就可覆盖试卷90.1192.74%的内容。这个数据和五级所要求的2500个词汇基本接近。考虑到十套真题的数据采集样本还偏小。如果样本规模扩大, 那么相应覆盖率的词汇总量还会略有上升, 因此五级词汇表扩充到3000个更为妥当。
如果参照现有大纲的词汇表, 上表中22912839个词汇未必与现有五级词表的2500个词汇吻合。我们对六个等级的词汇在实际试卷中的覆盖率进行统计, 得出以下数据。
根据新HSK五级的命题原则, 试题语料中的超纲词应控制在15%左右。而以上数据表明, 真题中的实际超纲词汇 (包括六级词汇) 高达25.08%, 明显超出了命题的要求。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统计, 我们发现这十套真题平均每套的超纲词汇近500个, 而且从试卷整体的语料来看, 超纲词汇的覆盖率高达25%, 这两方面都明显偏多。这表明现有的新HSK大纲的词汇表对试题编写的指导和约束作用还不是十分明显, 二者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如果大纲和真题脱节, 那么从长远来看, 依据该大纲来编写分等级的系列汉语教材也会失去针对性。那么当大纲和真题不匹配时, 主要的问题是出在前者还是后者呢?从罗民等 (2011) 《新汉语水平考试质量报告》的数据分析来看, 目前新HSK考试总体来说难度适中, 也基本达到考试的设计要求, 因此我们认为解决不匹配的关键不是调整试卷的设计而是对现有大纲的词汇表进行修订和补充。从前文的实例中, 我们发现正是大纲在收词方面的问题使超纲词出现了不必要的增加。有很多超纲词对参加五级考试的考生来说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生词, 只是它们的确没出现在五级词汇表里。
对于新HSK大纲词汇表的修订和补充, 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 略微扩大每个等级的词汇量。
比如五级可以扩大到3000, 而六级可以扩大到6000。这样的扩大主要是补充本该收入该等级的一些常用词, 特别是构词能力较强的单字词。这对学生来说词汇表整体的难度实际上并没有增加, 而且更有利于软件工具的操作, 减少在出题和编写教材时出现不必要的超纲词。
2. 增加更高的词汇等级。
虽然新HSK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初级水平学习者的特点, 扩大了考试适用的群体, 保护了初学者的学习热情, 但现有的最高等级 (六级) 对高水平汉语学习者来说挑战性并不大, 客观上反而压抑了高端学习者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不少从零开始学习汉语的东亚学生通过两年左右的正规学习就可以通过六级考试, 但他们的汉语水平明显没有达到熟练运用汉语进行工作的程度。对任何一种成熟的语言来说, 5000个词汇和两年的学习时间都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级学习者。如果不设立更高等级的新HSK考试和相应的词汇等级, 势必会影响这些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也不利于他们对自身能力的测试和评估, 并使留学生本科及更高学历的教育失去语言能力的参照标准。我们建议在目前最高六级的基础上再增加七级和八级, 词汇表最终可扩充到10000~12000的范围。达到此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应该能直接看懂无字幕的中文新闻电视节目、读懂非专业的报纸杂志, 达到在汉语环境中工作的语言要求。
3. 编写常用的专有名词词表。
该表可以附在总词汇表之后, 可不分等级, 也不计入总词汇表的总数。专有名词词表主要包括常见国名、地名、人名、节日、机构组织等, 可依据类别及音序进行排列, 便于查找。今后在统计超纲词时可以剔除专有名词的部分。
此外,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超纲词, 对新HSK试题的编写在词汇控制上要更严格, 对超纲词可适当删减和改写, 最终可把每套试题超纲词的覆盖率控制在10%以内, 每套试题超纲词的绝对数量不超过200个。这样新HSK考试和词汇大纲不仅可以产生良性互动, 进一步凸显大纲的工具性价值和指导意义, 更能体现新HSK公开透明、逐步完善的新思路, 对今后真题和大纲的出版发售也会产生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民等.新汉语水平考试海外实施报告[J].中国考试, 2011 (4) :17-21.
[2]罗民等.新汉语水平考试质量报告[J].中国考试, 2011 (10) :3-7.
[3]彭泽润等.从两个国家标准看汉语的词[J].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 :63-68.
[4]孙宏林.浅谈汉语分词的标准[J].语言文字应用, 1997 (4) :106-109.
[5]张洁等.汉语水平考试用词统计分析报告[J].中国考试, 2010 (1) :34-38.
词汇水平 第7篇
一、目前高中学生英语课外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忽略课外词的扩大
高中学生由于课业繁多,学生在完成阅读理解的练习时只是以做对题目为目标,认为完成了阅读理解的题目就完成了任务。而对于一些影响他们理解的词汇不作探究,这样他们的词汇量得不到扩大,上一次出现的生词,等下次再次出现时,他们还是陌生的,这样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只是短时记住单词,遗忘快
学生在老师讲解时或经过自己查阅字典一时记住了词汇,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地复习巩固,过了一段时间已完全忘记,脑子里不留一点痕迹。没有按照记忆的规律学习词汇,遗忘成了学生词汇学习的最大敌人。
3. 缺乏记忆词汇的学习策略
学生没有有效的学习词汇的方法和策略,习惯死记硬背,忽视英文单词的读音及读音规则,忽略词汇和读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他们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往往只注重单词的字面意思,忽视词义的拓展学习。不仅如此,目前,高中学生仍是用汉语的思维学习英语词汇,习惯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记忆单词;不能在一定的语境中,用英语思维学习与理解英语词汇。
二、如何有意识地扩大课外词汇
1. 查阅课外词
当完成阅读理解的练习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后续的作业,查阅语篇中的高频率生词。由于学生课业繁重,所以可以采取小组成员合作的方法,四人小组中每人查一篇,然后大家分享。要求查出单词的音标、词性、中文意思、固定搭配等。每个学生要求有记录课外词汇的可携带的小本子,可以随时拿出来翻看。
2. 教师帮助识记词汇
(1)指导学生运用构词法扩大词汇量。如识记underestimate这个词时,我们也同时记住estimate的意思,识记unemploment时,同时记住employ和employment的意思。通过讲解auto这个前缀,让学生记住automobile和autobiography的意思。
(2)通过比较拼写相似词记住单词。如angel和angle这两个词乍一看很相似,学生在一次练习中好几个学生把angle误认为是“天使”的意思。当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时,学生就容易记住它们不同的意思。同样如sigh和sign等。
(3)利用近反义词来识记单词。运用联想法,联想其近义词或反义词。如由hug联想到embrace,由petrol联想到gasoline,由lift(电梯)联想到elevator,由rural联想到其反义词urban,由increase联想到decrease等。
(4)给学生例句,在语境中识记单词。如:contrary这个词,让学生记住它的常用搭配,contrary to及on the contrary并给予例句:
contrary to与相反
He is very nice, contrary to what people say about him.
on the contrary正相反
I am sure you like your new job.
On the contrary, it’s dull.
3. 反复实践巩固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要避免学生遗忘单词,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反复记忆运用单词。教师利用1天、2天、4天、7天、15天这几个长时记忆周期,通过设计一些题目给学生创造各种运用单词的机会,设计多种多样的词汇练习,从而督促学生反复复习运用词汇,以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这些练习可以是简单地看英语说中文,也可以是选择所给词汇完成句子,或根据首字母或中文提示完成句子。也可以是用所给的词编写一段话,如,用rural, stavation, poverty, sympathy, donor这些词根据中文编写一段话:“在一些农村地区,一些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中,他们忍饥挨饿,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捐助者帮助他们。”这样学生在语境中学会了运用,得到了巩固。到期中时教师安排期中课外词竞赛,促使学生对半学期所学的课外词汇再一次复习。到期末时,再次组织一次课外词竞赛,对整个学期所学的课外词进行复习巩固。这样学生在反反复复的复习运用中长久地记住了这些课外词。
三、对阅读理解的提高所起的作用
学生经常由于阅读理解中对某一个生词不知其意,而影响他们的解题。
案例1
What about hugging and kissing?Contrary to some common beliefs, Americans don’t go around hugging and kissing everyone they meet.Except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close friends, Americans usually don’t give out many hugs.So don’t wrap (缠绕) your arms around the next American you see.He or she might be just as uncomfortable as you are.
66.According to some common beliefs, Americans__.
A.uaually hug and kiss people they meet
B.can accept strangers’hugging uncomfortably
C.usually hug and kiss their relatives
D.don’t give out many hugs
以上是《英语周报》高二牛津版第9期(20102011)英语阅读理解练习C篇的最后一段及与之相应的题目。contrary这个词是在《牛津英语》第8模块Unit 4中出现的,也就是说在高二下学期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学到这个词。学生在高二上学期做阅读理解练习时遇到这个词,由于不知其意,对关键句“Contrary to some common beliefs, Americans don’t go around hugging and kissing everyone they meet.”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从而导致66题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答对率0, 大部分学生选了D选项。
随着学生掌握的英语课外词汇的不断增加,他们的阅读理解的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
案例2
“Contrary to the popular belief that younger users adopt a tolerant attitude about their online reputations, young adults are often more watchful than older adults when it comes to managing their online identities, ”said Mary Madden, a researcher at the Internet&American Life Project and an author of the report.
70.When it comes to online reputation management, young people__.
A.are tolerant
B.make it public
C.are more careful
D.pay little attention to it
以上是大约2个月后学生所做的《英语周报》高二牛津版第17期 (20102011) 英语阅读理解练习D篇的最后一段及与之相应的题目。“Contrary to the popular belief that younger users adopt a tolerant attitude about their online reputations, youngadults are often more watchful than older adults when it comes to managing their online identities, ”这句与案例1中的句子很相似, 此次学生因为他们有意识地记忆及反复地实践和运用, 记住了contrary这个词的意思, 从而理解了这个句子的意思, 因此70题正确率提高到95%。因此, 词汇量的扩大直接影响到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学生课外词汇的扩大与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活跃的教学思维和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关。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平时练习时的阅读材料,持之以恒并长期反复性地对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进行学习巩固和实践,让学生在会读、会写英语词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所学词汇,扩大学生已有的词汇量,从而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张成年.高中学生阅读理解中词汇附带洗的的测试和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0, (8) .
[3]聂军.高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
词汇水平 第8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词汇学习策略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及其意义的基本构成单元。长期以来, 词汇学习的研究一直都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如Schmitt (1997) 曾集中对词汇的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 认为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受多种变量的影响, 包括任务难度、语言模式、背景知识及学习者的自身特点[1]。本研究旨在分析一重要的学习者自身特点, 即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对词汇学习策略的预测作用。
二、文献研究
1. 基本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 (1997) 提出的, 是指某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项活动或某种任务的能力判断[2]。在英语学习领域中,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英语学习或对从事与英语相关的活动任务所产生的能力感知, 是个体对控制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一种主观判断[3]。心理学家Zimmerman (2001) 曾经指出, 高成就感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而有高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学习者通常能对自己诸如使用学习策略等的学习过程负责[4]。众多研究表明, 自我效能感在学生的学习结果及个性品格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认知活动中自我效能感通常起到一个中介或“助进器”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策略的运用, 提高学业成就[5]。
二语学习策略是为促进对目标语的内化、储存、提取和使用而有意识地采用的具体行为、步骤、技巧、方法。徒有语言知识是不够的, 只有妥善运用策略, 语言知识才能在正常场合被有效运用。二语学习策略的领军人物O’Malley, Chamot (2001) 把二语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维度: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及社会情感策略[6]。在我国, 文秋芳系统研究英语学习策略, 分析了学习动机、观念、策略变化规律[7]。吴霞、王蔷 (1998) 专门研究了词汇策略的使用, 并发现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对英语学习情况有着一定的预测力[8]。
2. 前期研究
在英语学习中引入自我效能感概念的研究并不少见, 并且证实了自我效能感水平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及相关性。张日癉、袁丽敏 (2004) 在研究中发现, 大学生外语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外语学习焦虑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并且与外语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9]。吴喜艳和张庆宗 (2009) 发现自我效能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回归效应显著, 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通过自主学习能力间接影响学业成就[10]。
3. 本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纵观先前研究可以发现: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效能和策略都是取得学业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而两者的相关性研究具体到英语词汇学习上面就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但是, 对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两者关系的研究具体到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上却相对匮乏。本研究旨在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语言学习, 目的是更全面地考虑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及心理特点, 为英语专业教学与学习的提高寻求更多的途径。
三、研究设计
1. 研究问题
研究者对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分析, 研究内容包括:
(1) 英语专业大一年级、大三年级学生自我效能感高低的整体情况是什么?
(2) 自我效能感和词汇学习策略是否具有相关性?如果显著相关, 那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 高、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各存在着偏好?如果存在, 那么具体是怎么样的?
2. 研究对象
选取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生大一年级本科生 (以下称大一) 和大三年级本科生 (以下称大三) 全体学生。这是考虑到两个年级各自的特点。大一年级学生是从高中转入大学刚开始系统地学习英语, 其英语学习策略与观念会变高中学习的影响, 也有大学新环境的冲击, 目前正处于成型阶段。而大三年级学生则是经过了两年多的英语学习, 大部分都形成了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体系, 而他们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3. 研究手段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问卷, 以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是参考李力 (2006) 《策略, 风格, 归因》中的自我效能感量表[11], 共20个题项, 其中第8、11、1 2、17为反向题。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问卷是依照吴霞、王蔷 (1998) 在论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12]的模板。问卷共27个题项, 其中元认知策略5题, 认知策略 (包括死记硬背、联系上下文、查单词、猜词、分类、联系、做笔记、翻译) 19题, 以及情感策略3题。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词汇学习策略问卷都具有很高的信效度。首先, 英语自我效能感20个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71;其次, 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问卷的27个题α值也达到0.890。
访谈是根据量表和问卷得出数据后出现的问题设置的, 主要是辅助分析调查结果, 并且进一步了解英语学生词汇学习现状。研究者制定了访谈提纲, 抽取大一低自我效能感学生、高自我效能感学生与大三低自我效能感学生、高自我效能感学生各1名, 共4名学生进行。
4.数据收集及分析
研究者于2012年学生开学的第二周, 利用其课间的10分钟时间, 分别对英语专业大三年级学生83人, 大一年级107人, 共190人发放正式问卷, 回收问卷190份, 剔除无效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为大一年级95份, 大三年级77份, 共172份, 有效回收率达到90.5%。
四、调查结果与讨论
1. 大一、大三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情况及年级差异
我们首先对大一年级和大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自我效能感平均值和方差的描述性统计, 结果见表1可知。首先, 大一年级同学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平均值略高于大三年级同学, 高出数值5.6234。其次, 大一年级标准差为11.10630, 大三年级标准差为9.89401。由以上数据可以说明, 大一学生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高于大三学生, 但波动较大。相比于大一学生, 大三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整体处于低水平的稳定状态。
为了验证两个年级自我效能感水平是否确实存在差异, 我们对两者的自我效能感总分进行了独立样本检验。在F检验中, sig=0.255>0.05, 接受原假设, 即方差相等, 此时, 相对应的t检验内, sig (双侧) =0.01<0.05, 拒绝原假设, 即均值不等。这证明了大一年级和大三年级同学在自我效能感水平上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
访谈数据分析表明, 大一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他们认为大学英语课程难度适中, 而且相对于高中枯燥乏味的英语应试学习, 大学英语学习更加吸引人。但大三学生则认为英语课程虽然难度适中, 但强度比较大, 热情不如大一学生。研究者猜测大三学生比大一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降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 访谈显示, 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受其学习者自身学习风格与学习者性格的影响。
2. 英语学习自年我级效能感N和词汇均学值习策略标准的差相关均性值的检标验准误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作为自变量, 词汇学习策略作为因变量, 计算所得两者相关性关系数列于表2。
**.在.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由表2可知, 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在<0.01上成显著正相关。并且, 大一年级的相关系数R=0.534, 大三年级的相关系数R=0.768, 整体样本的相关系数R=0.646, 三者均大于0.5, 在95%的概率下两个变量达到显著的正相关。
访谈数据分析表明, 大一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他们认为大学英语课程难度适中, 而且相对于高中枯燥乏味的英语应试学习, 大学的英语学习更加吸引人。但大三学生则认为英语课程虽然难度适中, 但强度比较大, 热情不如大一学生。研究者猜测这对大三学生比大一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低有部分解释作用。
3. 不同年级高低自我效能感学生对英语策略使用偏好的影响
为了说明自我效能感高低对英语词汇策略选择的影响, 我们分别对大一年级95名被调查者和大三年级77名被调查者, 各以自我效能感总分进行降序排序, 选取前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 后27%的被试作为低分组。并对高低两组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使用策略做了频次统计, 并规定, 当不常用策略百分比≥50.0%时, 我们认定该策略为不常用策略;同理, 当常用策略百分比≥50.0%时, 我们认定该策略为常用策略。结果如下:
(1) 英语专业大一高低自我效能感学生英语词汇策略的使用偏好
调查显示在大一学生中, 自我效能感水平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常用使用策略上, 均包含元认知中的评估策略, 以及认知策略中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笔记、死记硬背策略。但是, 与较低分组相比, 高分组除上述常用策略外, 还偏好使用元认知计划、元认知评估、认知猜词、认知分类、认知翻译和情感策略。可见, 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学生倾向于元认知、认知、情感多种策略, 但是低分组的学生仅仅偏向于认知策略的使用。
(2) 英语专业大三高低自我效能感学生英语词汇策略的使用偏好
调查显示, 大三年级自我效能感高分组和低分组同学对与英语词汇学习所使用的策略有明显差别:自我效能感高分组的学生更加倾向于使用除元认知计划外的所有策略, 自我效能感低分组学生没有明显的策略偏好, 但是很少使用元认知策略。在高分组学生中, 元认知的选择性注意和认知的查字典策略最为明显, 达到90.0%。而在低分组学生中, 这两种策略仅表现为20.0%和40.0%。而在低分组中呈现的不常用策略元认知策略, 如元认知计划、元认知评估、元认知自我监督, 在高分组中也呈现出有半数的使用概率。
五、结语
研究发现, (1) 大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高于大三学生;并且, 大一与大三自我效能感水平是存在显著差异的。相比于大一学生, 大三学生自我效能感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 (2) 总体上,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词汇学习策略成显著正相关; (3) 大一学生倾向使用认知策略中的查字典, 死记硬背, 联系上下文, 笔记策略, 以及元认知策略中的选择性注意策略。但是, 除此之外, 大一高分组学生也偏好使用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评估, 以及情感策略。大三学生自我效能感高分组学生偏好使用除元认知计划外的所有策略, 但低分组对策略使用没有明显偏好, 并且不常使用除选择性注意策略以外的所有元认知策略。
本研究希望能给英语教师启示。首先, 在词汇学习中教师应起到辅助的作用, 要在解决学生学习词汇的难点的同时, 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 为学生日后的词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访谈发现, 英语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有独立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 老师不必过多指导。但是仍然希望教师进行必要的深入与知识迁移。其次, 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体验成功。最后, 教师也应该多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端正心态, 鼓励其尝试各种可行的学习方法, 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习者, 首先, 在词汇学习中应该结合运用诸如元认知、认知、情感等多种策略。再次, 学生应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增强自信心, 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 积极尝试探索学习方法, 相信能够形成一套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体系, 并积极看待学习挫折, 不该轻言放弃, 而该树立信心, 冷静思考, 寻求老师或者同伴的帮助。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大学生, 对于广大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及初高中学生, 由于精力和财力的限制, 没有进行调查, 并且本研究只是关于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词汇学习策略状况的共时性研究, 未进行干预性实验。今后的研究可以继续补充和探讨我们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Schmitt, N.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A].Schmitt, N&McCarthy, M.Vocabulary: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199-227.
[2]Bandura, A.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M].缪小春译.上海:华东师大范大学出版社, 2003.11-12.
[3][5]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和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3.
[4]Zimmerman, B.J&Bonner, S&Kovach, R.自我调节学习:实现自我效能的超越[M].姚梅林, 徐守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8-35.
[6]O’Malley, J.M.&Chamot, 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7]文秋芳, 王立非.中国英语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国语言文学 (季刊) , 2004 (1) :39-45.
[8][12]吴霞, 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1) :53-57.
[9]张日癉, 袁丽敏.大学生外语焦虑, 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3) :56-61.
[10]吴喜艳, 张庆宗.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 2009, 30 (3) :45-46.
词汇水平 第9篇
关键词:听读训练,文法词汇,日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不断加深,进入中国的日企越来越多,日语人才或有一定日语基础的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日语受到大中专院校的广泛青睐,学习日语的学生人数自然激增,而拥有高度权威性的国际日语能力等级考试也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野,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日本语能力测试证书,以其高度的实用性和权威性,为各类以日语为专业或工具的部门,特别是涉外经贸部门及“三资”企业招聘时衡量应聘者日语能力的证明,同时也成为国内在校学生及社会青年求职、就业、晋升的重要凭证。
为说明问题,现将日本语能力测试各级别的要求标准列表如下:
一、成绩分析
本人所教的日电053班的学生自2005年9月入学学习日语(入学时为零基础),至2007年12月参加国际日语能力考试,实际在校学习时间大约为21个月。期间,学习了《综合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日语泛读》、《日本国概况》等多门课程。由于班风、学风比较正,学与教能和谐互动,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了6000词汇量和中高级文法的程度,再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复习和认真备考,知识点得到了夯实,知识链得到了梳理,知识面得到了扩展,参加考试的大多数同学都能得偿所愿,不但取得了过级证书,而且考分比较令人满意。
据统计,近些年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2级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过级率一直维持在25%~30%的程度,本人所教班级考2级的过级率达到了70.6%,平均分达到287分,这个成绩在高职院校当中当属领先。
过级的24名学生各分数段情况如下表: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271-280是最集中的分数段,300分以上的高分也有3人。310分以上的同学,则因各部分知识没有明显缺陷,又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得分较高且较均衡,词汇部分达93.6分,听力部分达77.6分,文法阅读部分达到了143分。分析原因,除了他们的学习基础不错外,主要是方法和习惯比较符合日语学习的规律,这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总结和推广的。
二、几点思考
通过分析2007年的成绩,相当于回眸了一下以往的教学过程,梳理了教学实践中得与失,同时也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加强听力训练,是提高过级率的重中之重
如果大多数的学生听力成绩能够提高到60-70分左右,将大大提高过级率。但是,听力不可能靠短期突击能够成就的,听力不仅需要一定词汇量的积累,更要靠一定的语言环境形成的语感养成。
我体会到,从大一起就应给予这个问题给予相当的重视,一定要利用各种手段来刻意营造语言环境。在考前三个月,则需要进行适应性强的系列训练,可以利用历年的真题和各种听力训练材料帮助学生开展较大密度的练习,使他们熟悉考试的出题思路、口音、速度等。
(二)养成阅读能力,是提高语言素质的必要环节
要提高外语的语言素质,逐步养成相当的阅读能力是自然的,通过能读、多读、熟读、精读的过程,才有可能进入“听、说”的自由王国。能够根据自身已有的日语基础读得懂文章,是循序渐进的第一步,但阅读能力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多找一些原版书籍,资料来看,要创造条件和环境促使学生每天坚持读一点,日积月累,必有所成。
(三)注重平时积累,是夯实文法词汇根基的关键
考试中许多学生在阅读,听力上表现一般,但仍能顺利过级,就靠文法和词汇两个项目上取得了较高的分数。扎实的文法和词汇的根基,重在日常学、教、练过程中的积累。自己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温故”,使学生不至于学到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让新知识的掌握和旧知识的复习在串联、交织和互动中相得益彰,“滚雪球”般的学习效果,定能造就学生相对厚实的文法和词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