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草原特色旅游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草原特色旅游范文(精选11篇)

草原特色旅游 第1篇

开车一走进草原,一眼望去的是无尽的一片绿色,在草原中交错的是数不清的的大大小小的河流,河流形状各异,弯弯曲曲,绵延下去。牛羊遍地、草长莺飞,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绝唱。这里最著名的观赏点是呼和诺尔草原和呼伦湖。其中,呼伦贝尔湖是生态湖,草原湖,会给与我们以最纯净的草原绿色,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一片宁静的美好,会让人感觉,我们周围充斥着大自然,我们自己也是大自然中的一个,在蓝天白云绿水之下,脚下踩着绿色的软绵绵的的一片,身心都可以彻底回归自然。当然,在这里我们可以骑马骑骆驼,那是不同于我们城市的交通工具,那是美好大自然所培育出的,无与伦比的交通工具,同时还可以观看摔跤、赛马、乌兰牧骑的演出,这是民族所特有的活动,要想要夺冠,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熟练技能,无一不是远古的蒙古族所遗留下的传统习惯。吃草原风味“全羊宴”,这个对于吃货们而言,绝对是一项福利,“全羊宴”的味道似乎已经飘进我的鼻子里。晚上的篝火晚会,更让你尽情体验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情,体验不一样的民族风俗。

既然说到特色美食,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刚刚所提到的“全羊宴”。“全羊宴”是根据羊身体各个部位所具有的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烹饪手法所制作而成的一道独具特色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虽系全羊,却无羊名。如龙门角、采灵芝、双凤翠等,一只羊做菜80多种。在制作上,刀工精细,调味考究,炸溜、爆、烧、炖、焖、煨、炒,醇而不腻,具有软料、清淡、口味适中、脆嫩爽鲜等特点。选用羊身各个部分做而成的“全羊汤”,酸辣麻香,清素不膻。用眼、耳、舌、心等做成的明开夜合、迎风扇、迎香草、五福玲珑、八仙过海等菜肴,质脆而嫩,味美形奇,各具特色。全羊宴的特点是素有膻,食之可口,风味独特上菜程序上先凉后热,先羊头后羊蹄,中间上素菜。由清朝御厨马文焕创制。光是看着介绍就已经垂涎不已,而究竟是美到何等程度就只有游客们亲自去品尝了才知道。但是一定会带给游客们难忘的味道。

说到美食,烤羊可谓是人人爱吃,也是地地道道的蒙古小吃,我们只知道它味道鲜美,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制作的吧。在牧民家中有幸看到了制作流程。在蒙古包的外面有一个大大的炉子,这个炉子可不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的那种,这是一个超级大,且是用泥巴塑造起来的方形炉子,听牧民介绍炉子的密封性一定要好,否则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各位有没有猜到炉子的用处。听我细细道来,牧民把刚刚屠宰的新鲜的整羊,身上涂上其所制作的各种调料,有大家最为熟悉的盐,之后用一个棍子穿着羊的整个身体。将整只羊放到炉子中去烤。炉子开口处用泥巴封严,避免空气的进入。之后用大的鼓风机在下面保证炉火的旺盛。你会听到子哩啪啦烤肉的声音。要等好几个小时,牧民才把炉口开封,这时你会看到一只色香味俱全的整羊出现在你的面前,皮干脆,肉鲜美。油都烤没有了,那味道堪称一个绝。至今令我回味无穷。不仅有美味的羊肉吃,还有地地道道的牧民家里自己做的牛肉干,很有嚼劲,味道也很鲜美。总之,吃完美食我都会不禁再安排着下一次来这里的计划。美食我总是没有抵抗力。

在蒙古人的生活中一定不可缺少的就是奶豆腐,奶豆腐也俗称奶酪,是蒙古人家里常备的一到食物。奶豆腐一般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奶酪,也叫乳饼,完全干透的奶豆腐又叫奶疙瘩。传统奶豆腐的做法有点难度,后来也发展出一些简单而且好吃的做法。奶豆腐一般会与炒米放在一起吃,也会与茶一起用,总之是很常见的一道自作美食。但是奶豆腐因为使用牛或羊的乳汁所制作而成的,吃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确定你可以接受那个特有的味道。

之上,我们都是说的美食,现在来让我们聊一聊风俗,说到风俗,每个民族都会有各自的习惯,从远古继承下来的并保存着这个亘古不变的习惯。蒙古族作为马背上的一个民族,自由奔放,人很爽朗热情。蒙古族是个热情的民族,说到热情就必须谈一谈献哈达,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表达热情的一种方式,蒙古族人民讲哈达献给你,那就已经表示是一种很大的祝福,就表示他们就很喜欢你。一般他们会双手将哈达挂在客人脖子上,并期间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其实,热情的蒙古人民有着独特的待客之道。一般还会有敬茶、斟酒,众所周知的是蒙古人很有酒量,在客人来了之后,一般会用酒量以表示对于客人的欢迎。蒙古族人民尊重礼仪,习惯成自然,至今仍然如此。一事一物,无不依据其礼为之,敬长慈幼,同胞相见,长幼有序,宾朋有礼,客至如归。当然其礼仪之表达形式,随着时代的前进,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丰富,有所改进,如鞠躬、握手礼、互赠纪念品等等,均在蒙古族中盛行起来。可以想见,洋溢在蒙古人民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中的那种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下,我们感到的将是那种心地憨厚,热情好客的民族美德。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春节,他们不叫春节,而叫做“白节”,而将正月叫做“白月”,蒙古族人认为白色寓意吉祥,着从很多日常的食物中就可以看得出,包含着吉祥如意,欢乐新春。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与“迎新”。送旧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进行卫生清洁,到傍晚要“祭火”。“祭火”是从别的教传入的,是从萨满教传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后有所改变,蒙民把羊胸脯肉与白“哈达”、肉米粥、黄油、酒等东西一起做祭品,然后由长辈点燃九个小灯,并将祭品投入旺火里烧,口里诵赞词,祝福家人幸福。祭火忌用红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为蒙古族都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烧完祭品后,全家进餐。有的把祭品的剩余送给附近亲戚吃。“祭火”的时辰为傍晚黄昏时,上祭品时,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叩拜。在古代,有钱人还专请喇嘛祭火。春节,蒙古人会有自己的服饰穿,特别有民族风情,他们一般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与夏季有所区分,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蒙古族的衣服男生多是蓝色,棕色,女生多是一些艳丽的颜色,蒙古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很圣洁,在一些重大的节日里面穿,寓意吉祥。

草原旅游作文 第2篇

在国庆节,妈妈带我去了美丽的大草原。我终于看到了梦中的草原。因为我们是 十月份去的,所以眼前的大草原是金色的,妈妈告诉我如果春天来美丽的草原是绿油油的。站在金色的草原上,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眼前的金色草原上奔跑着成群的马儿;远处满山的羊群映入眼帘;近处的牦牛成群结队的在享受着冬天来临之前的美味牧草。不时还有些羊群、牛群出现在马路上。汽车都停下来,等待着这特殊的队伍过马路。藏民们骑着马放牧,每群队伍里都会有一只藏獒陪伴着主人,帮助主人看管着羊群和牛群。他们是羊群、牛群忠诚的守护者。远处的山和近处的草原连成一片,一望无垠。

天是那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草原是那样的辽阔;山上的羊群和牛群是那样的多,小河的水是那样的清澈。这里构成了多么美丽的一幅风景画。在这里我被深深地吸引。在这里我深深爱上了美丽的大草原。

罗志虎:打造草原旅游胜地 第3篇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呼伦贝尔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带着对这个“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的关注与关心,2012年3月9日,本刊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罗志虎进行了采访。

记者:作为呼伦贝尔的当家人,这次两会上您带来哪些议案和建议?

罗志虎:呼伦贝尔是一个边疆地区,同时毗邻着俄罗斯、蒙古两个国家;又是一个民族地区,有42个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一个高寒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取暖期长达7个月。这次我带来的最主要的是关于高寒补助方面的。呼伦贝尔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去年,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都在零下四十度左右,甚至有些地区有些时候达到零下四十度以下,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这次向大会提交,主要有三方面考虑:第一,全市有将近5000万平米的供热面积,供热成本非常高,现在供热企业始终是亏损运营,整个供热系统维持十分艰难,一旦出现问题,全市270万人将在严寒中过冬,这将极大地影响到全市的社会安定。第二,呼伦贝尔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高,因此抵御高寒要支出更多。第三,群众的生活成本高,相对于内陆地区,呼伦贝尔的群众用在取暖上的花费更多。现在国家在南方地区有高温补助,我们也呼吁国家能够给予我们高寒补助。

记者:呼伦贝尔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请您谈谈呼伦贝尔在打造旅游产业方面的思路?

罗志虎:呼伦贝尔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草原。这里不但有水草丰美的草原,还有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这里还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多民族聚居区,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回味无穷的地方风味,为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我们要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模式,把呼伦贝尔打造成北方国际级的原生态草原旅游胜地。目前,呼伦贝尔的吃、住、行、游、购、娱与国际旅游胜地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呼伦贝尔在今后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已经投资10亿元的火车站改造、即将开工的3个五星级宾馆和其他基础设施,来提高呼伦贝尔的接待能力和应对旅游高峰的能力。

记者:您刚才提到要打造国际级的原生态草原旅游胜地,在生态保护上,呼伦贝尔都有哪些措施?

罗志虎:在生态保护上,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事,一个是以“退”为进,一个是以补增效。以“退”为进,是指对森林进行减伐、对草原进行退牧。1998年,我们的森林采伐量降到220万立方米,去年降到110万立方米,争取今后逐步减掉不再采伐。草原方面,我们根据草原牲畜平衡测算,必须减掉150万头牲畜。以补增效,就是加大对林和草的补种。通过补草、自然恢复的方式,与前些年相比,我们每亩草地已经新增3~4类草种,产草量增长15~20公斤草,草原上已经实现了草畜的平衡。

内蒙古草原旅游市场营销策划 第4篇

(一)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1草原旅游点

据初步统计, 内蒙全区共已开发草原旅游点42处, 其中格根塔拉为AAAA级景区。

2自然保护区

截止2001年底, 全区建成自然保护区114个, 占国土面积的7.12%,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4万平方公里, 其中草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有19个其中锡林郭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为生物圈保护区。

(二) 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组合优势

内蒙古的草原上居住着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蒙古族人民, 他们的生活习俗以及特有的衣食住行传统与草原的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一起组合成自然与文化交融的草原旅游产品, 对游客产生持久的吸引力。

2规模优势

内蒙古的草原面积辽阔, 类型多样具有比较大的旅游容量, 远期发展空间用地广阔, 可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适于分段开发, 分批开发, 适时推出特色各异的草原旅游点。

3后发优势

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总体上尚处于粗放阶段, 配套设施不完善, 但是可以总结已开发草原旅游点的经验与教训, 应用其他类型旅游开发已取得的成果, 降低探索过程中消耗的成本, 赢得时间, 从而利于今后整体、高水平规划开发。

4政策环境优越

国家和内蒙古都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 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发展的政策, 而且草原旅游产品列为主要的对外营销产品这为内蒙古草原旅游开发创造了优越的社会政策环境.

(三) 内蒙古草原旅游存在问题

1旅游产品单一

草原旅游产品开发大多为草原观光和蒙古族民俗风情, 内容较为单一, 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层次感, 地域之间的差异也很小, 而且以小型产品为主, 没有形成产品的规模等级, 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

2景区规模小而且分散

内蒙古的草原生态旅游点多而且分散, 没有形成规模。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困难, 管理成本高, 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隐患, 同时造成进行深层次开发的成本高, 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受到制约, 另外单个景区宣传促销困难, 知名度很难提高以及景点之间恶性竞争。

3景区管理水平低

内蒙古草原旅游生态开发普遍存在领导对生态旅游较陌生、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差、管理手段落后、经济效益差等现象。而且政策法规比较滞后, 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没有完全建立, 对旅游区的管理也较为粗放等.

4旅游季节的限制

内蒙古自治区冬长夏短, 多数草原旅游地未能开发出相应的冬季旅游项目, 这种旅游开发的季节短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使得在旺季面临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人力资源短缺, 而在淡季却处于大量旅游设施闲置的状况, 造成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这已成为草原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限制性因素。

5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力

草原生态旅游是对草场资源消耗利用的一种有效替代方式, 但是如果开发不当同样也会给资源与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据实地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旅游区都或多或少存在垃圾公害, 出现了地表水污染、视觉污染等现象, 更为普遍的是防止游客直接践踏土壤或草地的措施几乎没有, 土壤裸露、板结、流失及建筑设施与草原景观环境不协调或不和谐的现象。

二、针对以上一系列现状, 制定内蒙古草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 旅游形象设计

旅游形象设计定位是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的前提, 决定着形象设计工作的方向。内蒙古草原旅游形象定位, 必须要紧紧抓住旅游资源特色、环境背景、人文脉络以及当今旅游市场的新趋势, 突出广裹无垠的大草原风光、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悠远的历史文化、奇异迷人的边境异国风情, 并充分展示这种融合的巨大魅力。内蒙古草原整体旅游形象设计为天堂草原, 塞外风情。

形象定位的最终表述, 往往以一句口号加以概括。口号是旅游者易于接受的了解旅游地形象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它用精辟的语言、绝妙的创意, 构造一个富于吸引魅力的旅游地形象, 产生强烈的广告效果。基于上述基础理念和整体形象, 设计推出一套相关的促销口号, 以完善和强化旅游形象。

国内宣传口号:激情草原游, 豪放民族风。

海外宣传口号:追寻成吉思汗足迹, 感受草原文化变迁。

(二) 旅游产品策略

1草原休闲度假

游客来到草原, 享受蓝天白云绿地, 能够休息疗养、恢复疲劳的身心。还可以结合蒙古民族的食疗文化, 开展草原疗养度假, 利用大草原空旷宁静的自然环境, 吸引专家学者等前来写作、研究、思考、休息, 开展草原学术度假。

2草原野营旅游

在草原旅游区, 可在适宜地段设置野营租用地, 以供野营者食宿之用。游客在野营地里搭棚造铺、享受草原迷人的夜晚, 皓月当空, 仿佛回到了大自然, 十分惬意, 妙不可言。

3草原蒙古风情旅游

由于草原环境与蒙古族风情的紧密关联性, 蒙古风情旅游是草原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活动, 开展时要结合所在草原的文化底蕴, 推出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如举行马队列欢迎、献哈达、敬奶茶为主的蒙古民族迎客仪式:开展住蒙古包、穿蒙古袍、品尝蒙古传统饮食系列活动;开展“乘勒勒车看草原风光”的活动;组建专为旅游服务的民族艺术团体和民族礼仪服务公司, 从事蒙古民族传统婚礼、服饰、歌舞表演等民风民俗展示活动与礼仪服务;篝火晚会与民族联欢活动;与蒙古民族传统的节庆活动结合, 开展祭敖包节、那达慕盛会等传统活动。

(三) 旅游价格策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格是交易完成的基础。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旅游目标市场顾客群的实际情况及竞争对手的价格, 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价格。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资源极其独特丰富, 同时又很脆弱, 易被破坏。因此在定价时要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本, 应实行高价促销策略, 根据旅游产品的季节性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容量的承载力, 实行时间差别定价策略, 制定合理的淡季价格和旺季价格, 避免不顾市场的盲目定价。

(四) 旅游营销渠道策略

营销渠道包括各类的旅游经销商和旅游代理商, 以及渠道起点和终点的旅游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内蒙古大草原应发展属于自己的旅游销售渠道网络, 通过邀请主要客源地旅行社来内蒙古大草原参观旅游, 加强与其开展各项旅游业务合作, 以发展和壮大销售渠道网络;内蒙古大草原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旅行社, 专门招徕游客到这里来旅游;安排促销人员到主要客源地进行直接销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还可以采取计算机网络销售策略。

(五) 旅游促销策略

促销是品牌形象的助推器。促销一定要找准目标, 把精力用在自己的重点客源地的重点客源群上, 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与文化进行有机整合, 运用广告、多媒体、公共关系等多种促销手段把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品牌形象传播到客源地, 而不是四处出击, 盲目宣传。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 增强旅游市场营销的方便性、丰富性和有效性;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传统形式和网络等现代形式, 让目标顾客更好地认识、感知和了解旅游地的资源、环境、气候、社会、交通和服务等状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作专题、专版、专栏宣传, 通过举办旅游产品展销会、旅游节庆活动等扩大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草原旅游现状分析, 指出其发展优势与存在问题, 并针对其资源特征用4P理论制定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促进内蒙古草原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旅游,旅游发展现状,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尹少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J].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2, (6) :104-108.

草原旅游作文 第5篇

在我诸多次的旅行之中,最难忘的,便是那次呼伦贝尔大草原之行。

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放眼望去,一望无垠的绿草尽收眼底,偶尔还能遇到几株小花和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地,低头一嗅,就能闻到草和花清新而独特的味道。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生机勃勃。还没下飞机,我就看见草原上牛羊遍地,马儿成群,正可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进了蒙古包,立即就有热情大方的蒙古姑娘为你献上藏蓝的哈达,倒上一杯浓郁的奶茶。

在草原上,随处可见威武雄壮的套马汉子,和那蒙古“男儿三艺”俱全的年轻人。他们都非常热情好客,我们一同共进晚饭之后,他们邀请我们去参加了篝火晚会。大家围着热烈的篝火,唱起歌来,跳起舞来,好不热闹!

在大草原上,感觉天空很低,天上的云也更加神奇。我一抬头,便看见“孙悟空”拿起金箍棒在前方探路,接着,又变成了两个昂首挺胸的“石狮子”,然后,又变成了“鳄鱼”和“猩猩”大战的场面,厮杀得天昏地暗。忽然,山间出现了一座宏伟的“天桥”,由许多皎洁的白云组成,真是好玩,大自然多么神奇啊!

旅行,可以体验不同的民俗文化,还可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赞叹,我为祖国有如此壮美的山河而自豪。

草原特色旅游 第6篇

关键词: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产业融合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草原,总面积达到202580平方公里,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以2013年上半年为例,锡林郭勒草原接纳游客14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9亿元,其旅游收入占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第4位。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锡林郭勒草原积极探索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对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融合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融合的现状

1.1 产品融合的现状

锡林郭勒草原具有优美的草原生态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因此产生了诸如“恐龙墓地游”、“元上都遗址探秘”、“白音锡勒草原婚礼”等新型旅游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第一,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天堂草原锡林郭勒·那达慕”为例,其没有在“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进行创新,并且在演艺产品创作、会展商务休闲等方面的开发不够,从而没有形成运行顺畅的旅游产业链;第二,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产品融合方式比较单一,长期都是以民风民俗的娱乐演艺为开发重点(如“祭敖包”),这些旅游产品以相同形式出现在不同旅游景点,导致旅游景点吸引力的下降。

1.2 市场融合的现状

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在市场融合方面比较滞后,草原旅游相关产业出现多头管理,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以草原旅游和影视传媒的市场融合为例,锡林郭勒草原目前已经成为很多影视产品的取景地,如《胡杨女人》、《走西口》等,但目前影视旅游资源仅仅作为旅游营销的一个手段,还没有构建专门的影视旅游接待基地和旅游线路,此外旅游过程中涉及影视传媒旅游的创意性不足,“实景演艺”档次不高且“舞台演出”失去独特性,导致游客视觉和听觉上的体验不够深入。

1.3 技术融合和企业融合的现状

一方面,国内知名的携程网、e龙网站上,与锡林郭勒草原旅游有关的酒店只有十余家,并且集中在锡林浩特市区,远离特色休闲度假区和旅游景区,这给散客旅游住宿造成了极大的不便。锡林郭勒草原目前既没有专门的旅游信息发布网站,也没有先进的网络营销手段(如网络旅游预订系统),这使得又可休闲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得不到满足。

另一方面,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在企业融合方面更为落后,目前没有一家具备相应实力的企业关注旅游产业的发展,外来资本的注入更是屈指可数,这不利于解决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产品落后、资金匮乏、资源开发过度和人才流失的问题。

2. 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融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笔者认为,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融合模式应该从文化、服务业等两方面考虑(见图1):

图1 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融合模式的构建

2.1 文化旅游融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第一,认真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调研和评估。对于具有活力和一定受众基础的文化资源,锡林郭勒草原要在充分了解其现实开发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为核心旅游产品来进行重点开发;对于形存实亡或形实皆亡的文化资源,锡林郭勒草原要在现存原始资料及传统描述的基础上,适度融入现代文化理解来进行开发;对于珍稀濒危的文化资源(如苏木),锡林郭勒草原要以保护为主,不宜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第二,坚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锡林郭勒草原文化旅游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对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定期评估,对损害文化资源、破坏民族感情和损伤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资源开发项目进行调整及暂停开发。此外,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要坚持低碳化运营,制定可操作性的低碳化运营行业标准和优惠政策,切实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

第三,对草原文化内涵进行深挖,塑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精品。一方面,要通过旅游产业集团在人才、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来形成产业集聚,建立诸如北京798艺术区的草原文化艺术区,利用传统民俗工具和历史遗迹来转变锡林郭勒草原文化旅游的增长方式;另一方面,打造锡林郭勒草原文化创意旅游产品,通过发展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文化创意园、影视旅游基地等来深挖草原文化的内涵,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感觉。

2.2 旅游服务业融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首先,锡林郭勒草原要以商业中心区为基础,融合多种游乐休憩活动来构建商业休憩区。锡林郭勒草原商业休憩区要以目前主要商业区为中心,发展具有草原和民族特色的餐饮、娱乐、保健和康体活动,将独具特色的蒙古饮食习俗、民族文化等呈现给游客,并且不断扩大商业休憩区的经营范围和产业规模,拉近商业休憩区与旅游景区的空间距离,逐步吸引外来游客的进入。

其次,锡林郭勒草原要加强交通旅游、娱乐演艺和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缓解草原旅游供给和需求间的矛盾。锡林郭勒草原要积极推动旅游服务产业集团的发展,对已有的分散旅游服务企业进行整合,形成以草原为特色、以旅游休闲为核心的现代旅游服务业产业联盟。

3. 小结

锡林郭勒草原开展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锡林郭勒草原提高旅游竞争力、吸引更多外来游客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笔者从文化、服务业这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关于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融合模式构建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丽芳,林刚.文化与旅游融合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模式与案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2).

[2]曹正城.城步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刍议[J].文史博览,2013(9).

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 第7篇

草原旅游资源作为构成草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与发展潜力所在,受到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一直以来,草原旅游资源富集的内蒙古成为研究的热点地区,众多学者对内蒙古自治区及其各盟市的草原旅游资源进行了归纳,并进行了分类与评价,分析了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特征、优势,从多种角度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1,2,3,4,5,6,7,8],还有学者对国内其他草原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了研究。向宝惠对青海金银滩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探讨[9];李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南方草原旅游发展的前景和可行性,提出了南方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方向和主要开发模式[10];刘丽丹等调查分析了宁夏马兰花草原资源状况、景区开发现状,并为马兰花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11]。

新疆拥有仅次于内蒙古的全国第二大温带草原区,草原面积广阔、类型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但相关文献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新疆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伊犁河谷这一草原大区旅游资源开发方面[12,13,14,15,16]。本文在借鉴这些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疆草原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对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方面为新疆草原旅游研究的不足做出一些弥补,促进新疆草原旅游品牌的塑造;另一方面,有利于新疆草原民俗文化的发扬,提升当地社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先进理念,为草原牧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2 新疆草原旅游资源概况

2.1 总体概况

新疆草原区位于中国西北边缘、欧亚大陆的腹地,北起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界山,南至昆仑山与阿尔金山之间,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以上,是仅次于内蒙古的全国第二大温带草原区。新疆草原被天山分为南北两部,北部准噶尔盆地,海拔500m以上;南部塔里木盆地,海拔1000m左右[17]。草原带纵深南北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大山系,这里的山地草原区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2.2 分布概况

目前新疆主要草原旅游景区(点)共有20个(图1,见封三),集中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及天山山脉北麓和天山西段南麓的山间盆地,新疆南部主要有巴音布鲁克草原和玉其塔什夏牧场。分布状况为:(1)天山草原旅游资源。天山中段以山地草原类型为主,自然景观资源组合条件较好,多为垂直自然景观带。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分布有南山牧场、菊花台、苜蓿台子、乌拉斯台风景区等草原旅游点,石河子周边有东大塘风景区和鹿角湾景区;天山西段南麓伊犁河谷草原分布广阔,那拉提草原、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连接成片,喀什河、巩乃斯河穿流而过,资源组合极佳,以河谷草甸和山地草原景观为主;还有位于西天山向伊犁河谷过渡地带的喀拉峻草原,高山草甸景观独特。天山东段哈密地区山间盆地有新疆第二大草原巴里坤草原,属于草甸草原类型,分布着大量古寺庙和古文化遗址的白石头风景区在其附近。(2)阿尔泰山草原旅游资源。阿尔泰山山区草原资源丰富,其中草原旅游资源丰富的草原有以原生态自然风光、淳朴图瓦人民俗风情为主的禾木草原和具有独特西伯利亚泰加林景观的那仁夏牧场;山脉中段南坡的金塔斯草原自然保护区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草原类型以亚高山草甸和草甸草原为主。(3)其他草原旅游资源。草原荒漠景观的典型代表有塔里木盆地北缘的胡杨林保护区和北疆的奇台荒漠草原区。除草原自然景观外,草原人文历史遗迹观光点位于温泉县的阿日夏特草原,有历史悠久的草原石人、石堆墓、古代岩画等。

3 新疆草原旅游资源主要特征分析

3.1 草原景观多样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来划分,新疆草原景观主要划分为草甸草原景观、山地草原景观、荒漠草原景观、沙地草原景观、河谷草甸景观、高山草甸景观六大类型。不同的草原类型所具有的不同的气候、地理状况、水文特征、土壤结构、植被特征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草原风光。多类型的草原不但蕴含着丰富的牧草资源而且使草原植被景观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不同草原带的景观不同,甚至同一草原带或同一草原类型在不同季节都有很大的变化。在空间上,新疆部分草原有着完整的垂直带谱发育,如伊犁草原。

3.2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新疆草原上丰富的植物种类主要体现在品种繁多的优良牧草,国家级珍稀保护植物和名贵中草药材。世界上主要栽培的优良牧草,如紫花苜蓿、黄花苜蓿、红三叶、红豆草等在新疆草原上均有大面积野生分布;很多珍稀植物也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如野核桃林自然保护区、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小叶白蜡自然保护区、原始胡杨林自然保护区。草原野生药用植物达到上千种之多,其中贝母、阿魏、甘草、天山大黄、紫草、雪莲、大理子、麻黄、肉芙蓉等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新疆草原可称为是野菜的天然基因库,如野葱是牧民和广大群众喜食的春季野菜,蒿也是天山山地的特色野菜,还有野苜蓿、荠菜、香豌豆等[18]。

野生动物也成为新疆草原的旅游吸引物之一。目前新疆对一些珍贵的、有重大科研价值的动物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奇台县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荒漠草原上建立了以保护蒙古野驴为主的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在和静县天鹅湖及其周围巴音布鲁克草原,建立了以保护天鹅等野生鸟类为主的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此外,还有伊犁霍城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野黑蜂自然保护区等。草原上主要野生动物包括双峰驼、马鹿、狍、高鼻羚羊、野马、水獭、猞猁、狼、棕熊、田鼠等[18],以及驰名中外的三大名马伊犁马、焉耆马、巴里坤马。

3.3 草原民俗文化多元

草原民俗文化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适应草原生态环境创造的一种文化形态,是草原游牧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和积累的,表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特殊民族风俗,如生活习惯、节日庆典、民间艺术、工艺特产、风味美食、丧葬习俗、游艺竞技、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19]。目前,新疆草原上居住的民族主要有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等。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了新疆草原上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哈萨克族具有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刁羊、姑娘追、赛马、马上摔跤,各具特色的草原民族歌舞,如萨吾尔登、麦西来普、萨满舞、鹰舞,阿肯弹唱等;锡伯族的射箭竞技、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草原民族特色饮食手抓羊肉、风干马肉、熏马肠、奶酪、奶茶等,还有体现昔日草原文明的岩画、古墓等历史文化遗迹。新疆丰富的草原民俗旅游资源成为草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

3.4 草原生态系统脆弱

主要表现在:(1)自然生态的脆弱性。草原自然生态容易被破坏,其脆弱性是国内草原普遍存在的重要特征,新疆草原也不例外。一方面,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气候极为干旱,这直接制约草原生态的稳定性,而且新疆草原荒漠化程度逐渐加剧。以草原为依托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必然受到威胁,轻则资源价值降低,重则消逝殆尽。另一方面,人为的破坏影响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在没有科学的畜牧作业情况下,草原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承载力逐渐降低,生态不断恶化,这也是目前草原生态的基本现状。草原旅游景区不合理的旅游规划设施建设,经营者唯利是图,不顾环境承载容量,加剧了草原生态的恶化,给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品质与存在造成威胁,不利于草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2)文化生态的脆弱性。旅游地的开发往往都会受到异域文化的冲击,当地的社会特征、本土文化多少会受到影响而发生一些改变。由于草原民俗文化形成环境的独特性使其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脆弱性较强,尤其是草原上人口较少的民族更是如此。一方面,来自不同地域背景的旅游者,他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会引起当地居民的好奇与模仿,必然会使传统的民俗文化发生变异;另一方面,草原旅游产品开发过度商品化,容易导致传统民俗文化失去本土内涵,从而降低其独特性,社区旅游参与者为了经济利益往往会忽视对原生民俗文化的保护。

4 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开发现状分析

总体情况:从整体来看,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局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新疆大部分草原旅游资源由于受经济基础、区位交通等条件的限制还处于半开发或未开发状态,经济效益不明显。同样具有较高资源禀赋的唐布拉草原,目前仅开发了以自助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唐布拉森林公园,开发水平较低,处于与那拉提景区竞争的不利地位;喀拉峻草原还未开发,基本处于原生态,没有任何旅游设施;巴音布鲁克草原因“天鹅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至今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滞后,住宿多为低档的招待所、宾馆和在草原上搭建的帐篷旅社,草原旅游体验以草原美食和观光为主,旅游者多为“一日游”观光型游客。草原自然旅游资源较丰富的东大塘景区和乌鲁木齐南山牧场,旅游接待设施主要是一些简陋的蒙古包,满足不了需求层次较高的度假型游客,旅游体验项目开发单调,骑马、美食、观光摄影成为主流。总体上,新疆草原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开发经验不足,缺少规划和项目资金;草原旅游开发规模小,旅游点分散,过于孤立,与其他旅游区拟合度低。

成功个案:以那拉提草原、巩乃斯草原开发为主的那拉提风景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该景区已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风景区,包括草原生活体验区、森林峡谷观光区、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原生态环境保护区四大旅游功能区,所开发的旅游产品涵盖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农牧业旅游等,基本可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旅游需求。该景区创建5A历时3年,用于道路、机场、景观景点、厕所等建设投资累计达36亿元人民币,其中集游客咨询、购物、博物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为西北之最。各类旅游服务企业200余家,床位数达4800个,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接待能力。“大旅游”发展的宏观支持保障系统基本形成,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游客需求。截止目前,景区包括牧民在内从事接待的景点共有90多处,直接从业人数达到1000余人,旅游季节,平均日接待量3000人,旺季最大接待量达到6000余人,2010年景区接待游客6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1亿元人民币[19]。

4.2 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开发观念落后:新疆草原牧区经济较落后,当地政府和牧民迫切希望通过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来实现经济增长。由于资源开发观念落后,一些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已对新疆草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能力和草原旅游的长足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旅游产品设计方面缺乏创新,模仿现象严重,资源特色没有到充分体现。目前,新疆主要草原旅游景区在开发时很难将游览区与生活服务区分离,多数是生活区与功能区合为一体,使旅游景区的发展容易造成草原景观整体性的分割和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薄弱: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软硬件基础比较薄弱,层次较低。硬件方面,集中体现在景区道路,旅游功能区游览、休憩的配套设施和周边环境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生活区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设施档次低,甚至有些景区在设施数量上满足不了游客需求。软件方面,缺乏草原旅游规划与开发及草原旅游景区管理的专业人才,没有草原旅游营销团队,草原旅游经营者或参与者的专业素质不高,旅游区管理和经营组织不完善。这些因素制约了新疆草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亟待解决。

新疆草原旅游资源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开发理念、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对资源的利用率比其他旅游资源低,对草原民俗文化挖掘肤浅,开发层次不高;产品停留在观光为主的层次,产品单一、档次较低;牧民家访、骑马观光、欣赏歌舞、民族美食等几乎在每个草原旅游区都会上演,缺乏具有深刻民俗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开发较粗放。因此,为了提高草原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应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把草原文化融入到旅游活动中,带给游客高品位的旅游体验。

对草原居民的利益关注不足:旅游开发涉及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相互的利益关系。当地居民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往往被忽视或未得到充分保障。新疆草原旅游开发区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他们的生计方式自古以来以畜牧业为主,为满足草原旅游开发的需求,牧民被要求撤离原有的牧区抑或被限制游牧范围,再加上没有相关政策保障,直接导致牧民经济收入降低。旅游企业在开发过程中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牧民及社区整体利益考虑不充分。如在天池草原牧区的开发中,由政府主导实现了原始居住的哈萨克牧民的定居,牧民几乎完全放弃畜牧业,以牧民家访、餐饮接待为主的旅游参与作为生计方式。由于竞争比较激烈,旅游参与形式单一,部分牧民收入不容乐观,满意度不高,这也是缺乏完善利益保障机制的表现。

5 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思路

5.1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行,提高可持续开发能力

发展草原旅游成为新疆对草原的开发模式之一,但随着草原旅游开发的深入,对草原地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草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对草原区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保护。要促进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游客、当地居民、旅游开发与经营者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环境伦理规范,让他们意识到开发与保护协同进行的重大意义,树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从对新疆草原旅游资源特点和目前开发现状的分析来看,要实现新疆草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对草原自然资源的开发中要充分认识到新疆干旱区环境下草原生态的脆弱性;旅游开发单位在进行开发时不能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限值,要尽量保持其原生态,并积极改善草原区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第二,尤其加强对草原民俗文化的保护,规范开发,避免过度竞争,防止哈萨克族、蒙古族等草原民族的民俗文化因过度开发而异化;加强对游客的宣传与教育,尊重牧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减少游客非自觉的对当地居民的不良引导,营造草原旅游地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以政府为主导,做好新疆草原“退牧还草”和“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保障牧民及相关群体的利益;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引导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当地草原旅游开发中,在改善其家庭经济结构的同时实现增收,从而提高他们对草原旅游开发的满意度和支持度。

5.2 加强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环境建设

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基础环境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经济效益的好坏和草原旅游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支撑草原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提供草原旅游服务的设施建设;二是促进草原旅游发展和提供旅游服务的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储备。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地距离经济中心地较远,社会发展各方面较落后,因此旅游区基础及辅助设施建设需要很大的资本投入。为解决资本投入不足,应创新草原旅游开发与经营模式,鼓励政企合作、社区参与等,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政府制定优惠的投资和融资政策,促进资本聚集的多元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制定草原旅游区中长期规划方案,防止盲目开发,确保景区规模与相应配套设施适应性发展;确立“旅游发展,服务先行”的理念,完善旅游功能区和生活区的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学校为旅游企业提供旅游人力资源;在旅游院校建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紧缺型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为旅游开发奠定人力资本基础。

5.3 提升草原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新疆草原自然景观丰富,草原观光游占主要地位,这仅是对草原自然旅游资源浅层次的开发。为满足市场对休闲体验性旅游产品的需求,重点针对参与性强的体验型草原旅游产品的开发。草原上分布着大面积的天然湖泊与沼泽,可作为观鸟和科学考察的首选之地;河谷草原有峡谷、瀑布、温泉等特色组合地貌,可以开发漂流、探险等旅游项目。例如草原湿地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开发重点不能仅停留在生态观光上,应深入挖掘资源潜在价值,以市场为导向,以对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鸟类的科学考察与科普教育为新的开发点,开展文化教育功能较强的旅游活动,以此来拓宽市场和增加景点的吸引力。与草原旅游资源相组合的还有森林、河流等,如伊犁河谷、喀纳斯地区,不仅是生态观光的绝佳去处,更适合开发户外探险越野、素质拓展等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是迎合旅游市场新兴需求的优势资源地。

草原民俗文化是草原旅游的灵魂,因此如何通过旅游产品来充分展现草原民俗文化,是提高草原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旅游产品开发之前,应充分了解资源的文化背景,以展现文化内涵为目标,创新产品设计思路,详细策划旅游活动的开展。对于一些传统的旅游项目,通过进一步的资源整合,突出特色文化元素,达到改造升级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的目的。新疆草原文化景观类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与草原文化息息相关的历史遗迹资源为基础,与自然景观类旅游产品的开发相互协调。例如针对草原岩画、古墓石人这些资源的开发,采用静态观赏法和原生形态法,适合开展遗迹观光和科考旅游,客源群体定位于科研人员、学者、专业俱乐部及自助游群体;还可以建造博物馆、民族文化园、专业展厅等,让游客能够短时间内参观民族历史文物、学习草原民族历史和文化、了解草原民族社会风情。新疆草原上各民族群众有着独特的民族发展历史和区域生活特点,草原居民独特的居住方式(蒙古包、毡房)和特色饮食、民族手工艺品以及歌舞表演、节庆活动、体育竞技等娱乐活动,可开发文化内涵、体验性较强的旅游产品。通过对各种民俗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与组合,开发系列民俗体验型旅游产品,能够解决新疆草原旅游产品体验性差、文化内涵低的问题。

5.4 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内蒙古中部草原旅游吸引力实证分析 第8篇

(一) “磁石理论”提出背景

目前, 旅游学理论已经对旅游吸引力相关问题作了很多探讨, 提出旅游吸引力、旅游倾向、旅游可达性等相关概念。这些概念的提出对分析旅游活动, 指导旅游产业实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这些思想和概念现在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旅游吸引力的定量分析方法也非常有限。这样, 在理论上既难以认清决定旅游吸引力的基本要素, 在制定旅游产业相关政策时也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因此, 进一步构建旅游吸引力相关理论, 建立旅游吸引力定量分析模型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 “磁石理论”思想来源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 由于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 旅游目的地需要将潜在旅游者吸引过来才能使旅游经济活动得以开展, 进而获得旅游经济效益。故而, 旅游吸引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旅游地客源数量和地区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效益。旅游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与自然界中的磁石吸引力现象非常相似。旅游经济活动中, 旅游地相当于磁石, 潜在旅游者相当于被吸引物。而旅游地对潜在旅游者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 旅游地旅游产品的品位;第二, 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倾向;旅游地和潜在旅游者之间的距离和交通条件。

不难发现,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 旅游地旅游产品的品位越高, 其旅游吸引力越大;潜在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旅游倾向越大, 其旅游吸引力越大;旅游地和潜在旅游者间距离越短, 可达性越好, 其旅游吸引力越大。可见, 旅游产品、潜在旅游者和距离是构成旅游吸引力的三个基本要素。

其中, 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倾向主要取决于旅游者偏好和收入水平。潜在旅游者对某地旅游产品的偏好程度是由其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文化特征等因素促成的。在旅游偏好相同的情况下, 潜在旅游者收入水平越高, 意味着购买力越强, 则旅游倾向会越大。

(三) 旅游吸引力模型

根据旅游产业“磁石理论”思想, 旅游吸引力取决于旅游产品、潜在旅游者和距离三个基本要素, 据此可以构建具有一般意义的旅游吸引力模型:

其中, A代表旅游吸引力;R代表旅游产品品位;r代表旅游倾向;D代表距离;t代表交通时间。

另外, 旅游倾向是旅游偏好和收入的函数, 这里表示为:

其中, a代表旅游偏好;I代表收入水平。这样, 旅游吸引力模型可以表示为:

该模型表明, 旅游吸引力与旅游产品品位和潜在旅游者旅游倾向正相关, 与距离负相关。并且, 若旅游产品品位和旅游倾向有一项为零, 则旅游吸引力为零。交通时间t作为距离的系数, 用以反映旅游交通效率。通常情况下, 旅游产品品位、潜在旅游者旅游倾向、距离和交通时间都是正的, 所以旅游吸引力也应该是一个正值。

二、内蒙古中部草原旅游吸引力实证分析

内蒙古中部的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地区草原旅游资源丰富, 是自治区草原旅游发展较早, 且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但随着产业的升级, 这些地区的草原旅游产业和旅游吸引力正在发生变化。这里以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两个草原旅游区为对象, 利用旅游吸引力模型对区域旅游吸引力进行实证分析。

(一) 旅游吸引力的估算

首先, 分别选取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两个草原旅游区的10个景区 (景点) 为分析样本, 并以北京市为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地。

其次, 为模型相关指标赋值。旅游产品品位R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和等级赋值 (见表1) ;距离D以实际交通距离赋值;t为两地间实际交通时间;设旅游偏好a为1, 旅游倾向用客源地人均收入I来代表。

注:对于尚未通过国家旅游景区等级评定的, 可以根据其资源丰富程度和产品品位赋值, 但最高不超过5。

根据旅游吸引力模型对两个草原旅游区进行吸引力估算, 得到的相关指标和估算结果如表2所示。

注: (1) 根据《2009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公报》, 2009年北京地区人均纯收入26738万元; (2) 元上都遗址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申请名录, 故其R值为5; (3) 对北京地区游客来说, 集宁老虎山公园特色不突出, 故旅游偏好a设为0.5。

(二) 旅游吸引力比较分析

通过旅游吸引力的估算发现, 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两个旅游区的平均旅游吸引力差距比较明显, 其中, 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区平均旅游吸引力为0.32, 乌兰察布草原旅游区平均旅游吸引力为0.41, 后者比前者高出0.09, 是前者的1.28倍。

从单个景区来看, 元上都遗址景区旅游吸引力最大, 为0.84;其次是岱海旅游区为0.67;旅游吸引力最低的是乌里亚斯太山景区, 为0.07。旅游吸引力较大的景区包括太仆寺御马苑、西山湾、辉腾锡勒草原等, 都在0.5左右, 这与各景区实际状况是基本吻合的。

在旅游产品品位方面, 锡林郭勒旅游区和乌兰察布旅游区的R平均值分别为3.2和2.7;交通距离D平均值分别为6.1和4.1。可见, 锡林郭勒旅游区产品品位优势明显, 其旅游吸引力较低主要是因交通距离较远造成的。乌兰察布旅游区的相对优势是交通距离较短, 可进入性较强, 但资源品位处于劣势。因此, 需要通过提高产品品位以增强其旅游吸引力。

然而, 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的自然旅游资源以草原、湖泊为主, 人文旅游资源以蒙古族民俗、遗址遗迹、历史文物等为主, 其现有旅游产品品位提高余地不大, 只能从文化产品开发和景区管理入手, 丰富旅游资源, 提高产品品位。同时, 两个地区都应该走精品化和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主要旅游目标市场和吸引力空间内, 重点开发和建设旅游吸引力强, 发展潜力大的旅游景区, 如锡林郭勒的元上都遗址、西山湾和太仆寺御马苑;乌兰察布的格根塔拉草原、辉腾锡勒草原和岱海等景区。一定要避免景区重复或雷同建设,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重点景区的旅游吸引力, 增强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从长期看,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 锡林郭勒旅游区旅游吸引力上升的空间更大。

三、结语

草原特色旅游 第9篇

关键词:草原天路,旅游开发,生态治理,对策

草原天路是冀西北重要的旅游资源, 被誉为“中国66 号公路”。但近年来伴随着游客人数的激增, 草原天路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共十八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因此,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冬奥会成功申办背景下, 草原天路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引人关注, 草原天路旅游品质亟待提升。

一、草原天路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 草原天路旅游开发存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近几年来, 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和奥运效应的不断彰显, 草原天路旅游受到国内外游客热捧, 接待人数暴增, 道路拥堵、沿线卫生、和私搭乱建问题日益突出。在旅游生产、旅游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如生活用品包装、用餐包装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这些不恰当的旅游者行为以及旅游生产活动, 对当地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如大气、地貌、水体、土壤、植被以及动物均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构成了严重威胁, 从而导致出现了大气质量下降、地貌破坏、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植物损伤等生态环境退化的严重生态破坏现象, 进而使旅游区整体草原天路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降低了草原天路生态系统的景观价值。

(二) 草原天路旅游开发存在管理落后问题

目前, 管理粗放、落后问题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草原天路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为, 面对游客数量的激增, 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应对与解决, 进而破坏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最终直接威胁到草原天路旅游业的生态安全。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 2014 年草原天路张北段共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00 万余人次, 单日上路车辆最高峰达到五六千辆。同时, 草原天路旅游景观比较分散, 没有形成规模, 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成本高, 规范管理难度较大, 严重威胁到草原天路旅游业的生态安全。

(三) 草原天路旅游开发存在投入单一问题

据相关部门统计, 目前, 已开发的草原天路全长132.7 公里, 是由张家口市张北县投资3.2 亿元修建而成的。草原天路旅游开发横跨张家口市崇礼、张北和万全三县, 这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 在草原天路旅游开发中, 由于各级政府投入资金不足, 且资金投入主体单一, 导致相关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二、草原天路旅游开发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构建草原天路旅游开发的生态治理理念体系

草原天路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建设良好的草原天路旅游生态环境为基础。因而, 为了实现草原天路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首先要改变“先开发后保护”的传统治理理念, 构建“边开发边保护”的新型生态治理思想理论体系。这是解决草原天路旅游开发存在问题的首要对策。因此, 保护草原天路旅游生态环境, 逐步形成“边开发边保护”的新型生态治理理念, 是实现草原天路旅游良好而有序开发的第一要务。具体来说, 在草原天路旅游开发建设中, 既要科学规划相关的开发项目, 又要有效保护原有的自然风貌。

(二) 建立草原天路旅游开发的科学规划管理体系

草原天路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生态保护意识落后性是当前草原天路旅游开发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因而, 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立科学的规划管理体系成为解决草原天路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最核心策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一要根据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标准, 科学规划草原天路旅游区域重要的景观, 如文化长廊、特色农家院等;二要进一步加快草原天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免费停车场、生态厕所、交通标识牌等;三要逐步开发集美食、游玩、度假、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草原天路生态旅游文化产业。

(三) 健全草原天路旅游开发的多元投入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草原天路旅游品质, 建设全方位、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是解决草原天路旅游开发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换言之, 只有当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与当地战略性的大财团、有实力的投资商共同合作开发草原天路旅游项目, 才能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 逐步健全多元化投入体系。因此, 在2014 年, 张家口市政府与桂林龙脊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张家口草原天路旅游开发合作框架协议》, 进一步加强对草原天路旅游的开发与管理, 根据此协议相关内容, 桂林龙脊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将在草原天路旅游开发项目建设中投资30 亿元, 不断提升游客对草原天路旅游开发的满意度, 彰显草原天路旅游开发的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草原特色旅游 第10篇

二、排毒、排瘀、净化血液疗法:人体疾病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循环障碍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皆属血液循环障碍和血液中的毒素而导致的疾病。我们的方法是药物通过相关穴位吸收, 再通过人体相关穴位自然给体内供氧而形成的规律,此时药物的“气味”经过相关穴位反应会随同氧气同时混合进入体内, 并传送到每一个供氧器官。药物会随着人体血液循环,将很快在人体内形成了一种全身全方位的 “药物熏杀”, 排出体内各脏腑之阴毒和血液内的毒素,保持排毒管道畅通和维持一个平衡代谢功能, 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对降低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液循环和微循环等30分钟起效,12小时后排出血液毒素。因个体差异、病情轻重还有环境的原因排出黑色、黑蓝、淡蓝等不同颜色和油性液体,而且通过药物渗透深部把陈年淤血和病毒拨出, 在体表形成鹅蛋一样的包块, 在皮肤渗出油一样的紫黑色毒素。眼见为实,效果立现。

适用于气管炎、肺炎、扁桃腺、咽喉炎、哮喘、阑尾炎、胆囊炎、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低血压、贫血、脑血栓、脑梗塞、脑血管硬化、半身不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律不齐、头晕、头疼、失眠健忘、青光眼、痔疮、痤疮、黄褐斑、老年斑、消化不良、耳鸣、乳腺疾病、结石、糖尿病、妇科、前列腺、便秘、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肾炎、肾虚、肠胃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症、痛经、月经不调、四肢麻木、四肢冰凉、腿抽筋、浮肿、静脉曲张、类风湿、痛风、皮肤粗糙等各种疾病。外用不内服,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21团7连

就诊地址:巴彦淖尔市妇幼保健院分院

免费电话:400008-355315504888989

网址:w w w .tslf666.com

草原特色旅游 第11篇

多次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中医药论坛会特邀嘉宾;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卫生部首届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大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届全国中医院院长大会特邀嘉宾;并在人民大会堂与卫生部部长张文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王文元、张怀西等国家领导合影留念;

一、治疗颈腰腿痛原理和方法:

不打针、不吃药。可同时治疗多人。而按摩、推拿、针灸、理疗等技术当时可以缓解, 只能起到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内服布络芬、去痛片、强的松等激素或非激素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久服导致血液病、胃肠、肝功能损害且复发率高等;传统的硬膏药存在贴敷时间长, 过敏等特点;注射和针刀疗法只能起到病症暂时缓解作用, 仅仅是长效麻醉;手术治疗法, 虽有治愈快的特点, 但对患者身体有一定的要求。危害往往使医生和病人都心有余悸, 引起的高位截瘫的病例使很多医院拒绝做颈椎骨质增生手术;目前最先进的西医疗法射频术又称热频凝术, 以穿刺针刺入半月神经节, 利用射频仪在组织内产生电热, 根据不同神经纤维耐受的温度不同, 有选择地破坏传导痛觉的纤维, 从而达到止痛效果。其后遗症为失明、面神经麻痹、脑出血。且易复发, 复发后再采用其它方法治疗有部分患者效果较差。以上的治疗方法治标不治本。而我们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医学原理, 专治病根, 各位药协同作用, 可提高机体对椎间盘的供血能力, 使椎间盘有效复位。通过药物的吸收和独特方法能有效拔出黄色水、浊色水等物。和风湿患者解剖出各种阻塞坏死的炎性细胞浸润、组织肉芽肿相同。可将风、湿、寒、邪毒、炎症产物直接拔出体外。适用于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偏瘫、跌打老旧伤、腰肌劳损、股骨头坏死和产后风引起的各病症。一次见效, 一般10-30天治愈。患有是抬着进来, 走着出去。

二、排毒膏: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鸡鸭鱼肉这些高脂肪、高胆固醇、高蛋白质的食物已遍布百姓的一日三餐。相反人们的运动量却开始越来越少, 再就是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农药、化肥、激素、防腐剂等化学物质残留物, 还有环境的污染。各种毒素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 堵塞正常排泄通道, 诱发人体各种病症, 最终导致疾病和衰老。人体疾病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循环障碍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皆属血液循环障碍和血液中的毒素而导致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堆积在体内的坏血越来越多, 而人体的自身净化能力又越来越弱。中医理论指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血通则气足、气足则神怡”。说的就是血液流动不通畅变会产生疼痛。如阴雨天和大冷天会更痛, 是因为血遇凉变稠堵得更厉害, 但到医院却检查不出毛病。其实就是血液变稠, 等到西医能够查出问题时, 则已经由此产生了病灶。而我们的方法是据人体穴位对应体内器官的原理, 药物通过相关穴位吸收, 再通过人体相关穴位自然给体内供氧而形成的规律, 此时药物的“气味”经过相关穴位反应会随同氧气同时混合进入体内, 并传送到每一个供氧器官。药物会随着人体血液循环, 将很快在人体内形成了一种全身全方位的“药物熏杀”, 最终达到杀死病毒细菌, 从体内排出, 达到一脉通百络的功效。排除体内各脏腑之阴毒和血液内的毒素。如: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如气管炎、肺炎、扁桃腺、哮喘等20分钟起效, 1-3天痊愈;2.心脑血管疾病:当天见效;3.阑尾炎:30分钟见效, 3-7天愈;4.胆囊炎:30分钟见效;5.各种肿痛经临床观察证明, 本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毒, 无副作用, 能使药物迅速吸收, 对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痔疮、肾病、肝胆疾病、气管炎、哮喘、鼻炎、各种皮肤病癌症等有奇效, 有效率达90%左右。而且适用于各种不同病毒, 一般7到15天见效。12小时后排出血液毒素。因个体差异、病情轻重还有环境的原因排出黑色、黑蓝、淡蓝等不同颜色。而且还有流清鼻涕、小便黄、大便黑、汗液多味道浓等症状。眼见为实, 效果立现。外用不内服, 无毒副作用, 使用安全。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21团7连

就诊地址:巴彦淖尔市妇幼保健院分院

联系电话:1550488898913847881728QQ:1657078424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