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精选12篇)
超级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第1篇
一、超级稻定义及特点
品种类型级稻品种 (组合) 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有效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 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 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新品种。超级稻品种具有分孽适中、剑叶挺直、植株矮中求高、茎秆坚韧挺拔抗倒、穗大粒多等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以及根系活力强、光合效率高、库源流协调等高产稳产的生理机能。
二、超级稻品种类型
超级稻品种有籼稻型, 也有粳稻型。有杂交稻组合, 也有常规品种。超级稻品种都具有分蘖适中、剑叶挺直、植株矮中求高、茎杆坚韧抗倒、穗大粒多的形态特征。同时, 具有光合效率高、根系活力强、源库流协调的生理机能, 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抗病性状聚合的遗传基础。2005年28个、2006年21个、2007年12个、2009年10个、2010年12个、2011年9个, 2012年又通过审定的13个品种:楚粳28号、连粳7号、中早35、金农丝苗、准两优608、深两优5814、广两优香66、金优785、德香4103、Q优8号、天优华占、宜优673、深优9516。超级稻示范推广情况:2010年, 超级稻推广面积就达到1.01亿亩。截至2012年2月, 经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新品种、新组合已达到96个。
三、免耕抛秧超级稻技术要点
(一) 优选田块。
超级稻增产主要依靠“库大、源足”, 因此, 高产栽培对土壤质量要求较高, 应选择耕层深厚、耕性良好、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传统高产田块种植超级稻。
(二) 备好良种。
各地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耕作习惯和栽培管理水平以及品种的特征特性, 因地制宜选用经过国家级或省级品种审定, 并经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目前适合田林县示范推广应用的、农业部推荐的超级稻品种有:国稻1号、中浙优1号、丰源优299、金优527、Ⅱ优明86、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D优527、Q优6号、准两优527、Y两优1号等。
(三) 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主要是要求早晚造品种 (组合) 合理搭配, 总的要求是在保证早造安全育秧、晚造安全抽穗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早晚季的光热气候资源, 达到全年均衡增产。田林县双季稻安全生育期210~220d, 寒露风天气出现在10月上旬;早晚造组合采用“中熟配迟熟”、“迟熟配中熟”。适宜播种期早稻为2月20日左右, 晚稻为6月20日前后, 高寒山区单季稻在4月中旬播种。中稻要蓄留再生稻的, 播种期应提早到3月上、中旬。
(四) 培育壮秧。
根据品种 (组合) 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 早稻秧龄20~25天, 晚稻秧龄15~20d, 叶龄控制在3.5~4.5叶。精量播种是发挥大穗型组合和品种的穗粒数潜力, 争取低位分蘖生长和成穗的关键。在技术措施上, 一是搞好种子处理。播种前在温和的阳光下晒种2小时左右, 浸种时用450~500倍强氯精进行种子消毒4~6小时, 用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 提高种子的质量和播种的质量, 确保成苗率高和秧苗素质好。二是采用孔径较大的434孔或353孔塑料软盘育秧或纺织布隔层育秧, 同时用旱育保姆拌种或盘底撒施壮秧剂培训带蘖壮秧。三是稀播匀播。塑盘育秧昼做到每个孔穴播一粒种子, 纺织布隔层育秧也要稀播, 667m2大田用种量在1.2~1.5kg。
(五) 稻田处理。
早稻、中稻在抛秧前10~15d, 每亩用74.7%的农民乐300~350g或41%的农达 (或耕丰) 450~500ml兑清水60kg均匀喷雾。2~3d后灌水浸泡稻田3~5d。比较大块的田块, 抛秧前开好四周排水沟 (沟深20~30cm) 和厢沟 (分厢种植, 厢面宽4~5m, 沟宽0.3m, 沟深15~20cm) , 实行厢垄式栽培。晚稻, 在早稻收割前要排干田间渍水, 收割后的当天或是第二、三天, 及时亩用74.7%的农民乐300~350g或41%的农达 (或耕丰) 450~500mml兑清水60kg均匀喷雾, 5~6d灌水浸泡抛秧。
(六) 施足基肥。
根据品种特性、目标产量和地力水平确定施肥量。本田全生育期一般667m2施纯N 12~14kg, P2O56~7 kg, K2O 12~14 kg, N:P2O5:K2O为1:0.5:1~1.2。前期定量, 中后期根据叶色变化、禾苗长势、天气状况酌情补肥。抛秧前1~2d施足基肥, 然后平整田面。基肥667m2施腐熟农家肥1, 000 kg (或鸡粪肥500 kg) 和钙镁磷肥 (或过磷酸钙) 30 kg、氯化钾8~9 kg、尿素9~10 kg。没有农家肥作基肥的适当增加化肥用量。另外, 还可以每亩增施2~2.5 kg壮秧剂作底肥。
(七) 适当稀植。
抛栽密度的确定, 一般应根据大田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和生长量的大小以及分蘖利用率的高低, 再结合高产预计的穗数而定, 也就是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土壤肥力、施肥水平、抛秧期及产量水平、栽培技术策略等各种因素综合确定。品种分蘖力强、秧苗素质好、土壤肥力水平高、施肥量大、抛栽期早、大田营养生长期长的, 可稀一些, 反之, 则应密一些。在中等肥力以上的田块种植超级稻, 早造667m2抛1.8~2.0万蔸 (27~30蔸/m2) , 晚造667m2抛2.0~2.2万蔸 (30~33蔸/m2) 。单季稻667m2抛2.0~2.2万蔸左右 (30~33蔸/m2) 。
(八) 看苗追肥。
抛秧水稻立苗后 (早稻、中稻抛秧后6~8d, 晚稻抛后5~7d) 立即进行第一次追肥和撒施本田除草剂。亩施尿素5kg, 氯化钾5kg。本田除草剂667m2用18.5%抛秧净或20%抛秧特20~25g。早稻抛后12~14d, 中稻、晚稻抛后10~12d进行第二次追肥, 667m2施尿素6~8 kg, 氯化钾6~8 kg。早稻抛后20~22d, 晚稻抛后17~18d进行第三次追肥, 667m2施尿素5 kg, 氯化钾5 kg。在倒3叶露尖到倒2叶出生过程中看苗施穗肥。若肥料不足, 每亩追施尿素、氯化钾各3~4 kg。若贪青, 用火灰+硫磺粉+石灰配成黑白灰控苗。齐穗后若脱肥, 则进行叶面追肥。667m2用磷酸二氢钾150g兑水75 kg喷施。
(九) 水气平衡管理。
要求排干田水在晴天喷施除草剂, 在泡田时灌深水 (筑好田基灌水浸没上季稻桩) , 在抛栽时要求无水层 (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 除脚印外看不到水层) 。在整个超级稻生长期间, 除水分敏感的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 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 促进根系生长, 增强根系活力。当茎蘖数达穗数苗的90%左右开始多次轻搁田, 以控制高峰苗。生育后期干湿交潜, 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 直至成熟。
(十) 防病防虫。
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从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发, 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 按照NY5117-2002《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有条件的, 可以在稻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 适时开灯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稻蓟马、稻叶蝉、稻蝽蟓等害虫成虫, 使害虫发生减轻, 减少农药使用, 减轻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在破口期、齐穗期注意防治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三化螟等。抽穗后注意防治稻飞虱, 以免造成空顶, 影响产量。同时要科学用药, 如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可轮换使用BT、氟虫腈 (锐劲特) 、阿维苗素、毒死蜱和沙蚕毒素 (如杀虫单) , 稻飞旬轮换使用噻唪酮 (扑虱灵) 氟虫腈、敌敌畏、吡虫啉, 稻瘟病轮换使用三环唑、春雷霉素等, 纹枯病、稻曲病轮换使用井冈霉素、爱苗等。
参考文献
[1].卢品龙.宜香229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 2006, 2:61
超级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第2篇
超级稻新两优638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阐述了新两优6380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栽培、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新两优6380的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作 者:岑春子 作者单位:安徽省郎溪县良种场,安徽郎溪,2421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S511.048 关键词:新两优6380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第3篇
一、超级稻栽培技术
1. 选择“双高”良种。选择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等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好,具有头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等特性的超级稻新品种。
2.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将播种期提早至旬平均气温稳定≥12℃的3月上旬末,推广浸种消毒、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技术,采用机械插秧专用秧盘育秧。大田亩用种量1.5千克,每平方米秧床施足60克壮秧肥,播种时用种子包衣剂拌种,以促进秧苗矮壮。播后及时做好秧床的水、膜管理,出苗后畦面不发白、苗不卷叶不喷水,晴天秧畦两头要揭膜通风,雨天盖膜防雨淋,并及时清沟排水。
3. 及时移栽,合理密植。机插秧秧龄一般控制在20天左右,叶龄为3叶1心至4叶1心,当苗高12~20厘米时进行移栽。插植密度30厘米×18厘米,亩插1.2万丛以上,每丛至少2株苗。
4. 科学管水,适时晒田。在超级稻整个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以促进根系生长。同时,为提高水稻根系活力,要实行两次晒田。第一次晒田在茎蘖数达到预定成穗数的80%左右,或苗数达15万~18万苗时,进行清沟排水晒田,晒到脚踩不陷泥,有脚印不黏泥为度。第二次晒田在头季稻齐穗15~20天施用催芽肥后,让水层自然落干时进行轻晒或搁田,直到收割留茬后3天内复水,以达到调气养根,养根保叶的作用。
5. 早管早攻,合理用肥。因机插秧移栽时未带分蘖,本田的分蘖期较长,应早管早攻。一般基肥亩施碳酸氢铵35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栽后6~8天施用返青分蘖肥,亩施尿素6千克,7天后每亩再施尿素6千克,氯化钾6千克。幼穗分化初期施穗肥,亩用三元复合肥15千克,氯化钾5千克。抽穗期可酌情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每次每亩用量150克,对水60千克,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6. 防控病虫害。坚持“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方针,加强病虫测报,强化健身栽培。采用低指标防治“二虫二病”(即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稻瘟病)方法,一般掌握在二化螟枯鞘3%,稻飞虱丛有5头,纹枯病丛发病率10%,叶瘟始发时及时下药。
7. 适时低茬收割。掌握十成黄熟时抢晴收割,争取有充裕的时间利用母茎富余的光合产物供养腋芽,使腋芽充分发育,提高萌发率,增加枝梗颖花分化数。收割时注意规划好收割机走向,应尽量减少收割机转向、倒车频率,防止收割机履带对稻茬多次辗压。留茬高度以10厘米为宜。
二、再生稻栽培技术
1. 重施催芽肥和壮苗肥。在头季稻齐穗后20天左右,每亩施尿素10千克、氯化钾5千克做催芽肥,以增加腋芽萌发和壮芽。在收割留茬后3天内,结合灌溉,再施尿素5千克做壮苗肥,以促进再生芽生长。
2. 及时清杂复水。头季稻收割后1~2天,应及时清理田间稻草和杂物,引水灌溉,并保持田间湿润(不积水),以防止芽苗被晒伤而萎缩干枯或被烫伤而腐烂。当腋芽长出5~10厘米长时,应及时复水并保持薄水层。
3. 预防病虫害。稻茬返青后,注意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预防螟虫、稻飞虱和纹枯病、稻瘟病为害。
4. 搞好化学调控。在再生稻抽穗60%~70%时,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用赤霉素2克对水稀释喷雾,可促进基部低节位分蘖的穗颈抽长,克服包颈,提高全田植株整齐度,以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云霄县农业局 邮编:363300)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第4篇
(1) 品种选择。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超级稻品种:如Q优6号, 特优航1号、D优527、协优527、Y两优2号等。
(2) 采用旱育秧适时早播。播种期3月20~25日。每公顷用种量为18.75kg, 育苗面积20m2。
(3) 适时提早移栽。超级稻要高产, 适时早栽、合理密植很重要, 移栽时间以4月20日~5月15日较适宜, 采用强化栽培技术, 栽培规格为:行距点距为0.4m0.33m, 每丛内窝距为0.1m。
(4) 合理施肥。施肥原则为施足底肥, 早施追肥, 增施磷钾肥, 根据本地实际, 底肥每公顷施纯氮120kg、纯磷90kg、纯钾112.5kg、硫酸锌30kg。栽后5~7天结合除草, 每公顷用农得时300g、纯氮15~45kg追肥1次。
(5) 适时晒田控苗。当每公顷总苗数达375万~450万苗 (每丛50~60苗) 时应立即排干田水晒田, 晒田标准为“田边开大裂、中间麻丝泽”即可复水。
超级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第5篇
2005年在湖南绥宁县武阳制种基地试制两系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1号(Y58S/9311)0.78 hm2,平均单产2.97 t/hm2,最高单产3.46 t/hm2 ,种子纯度在99%以上.初步掌握了其双亲的.特征特性,提出了优质保纯高产制种的相应技术措施.
作 者:陈星霏 李步勋 易振华 张岚 作者单位:陈星霏,易振华,张岚(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125)
李步勋(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1)
如何掌握超级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第6篇
关键词:超级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52-1
1 选择田块
超级稻高产栽培对土壤质量要求较高,应选择排灌方便、耕层深厚、耕性良好、肥力较高的田块种植超级稻。
2 选择品种
超级稻的品种有很多,如Ⅱ优明86、中浙优1号、Ⅱ优162、D优527、两优培九、丰源优299、两优287、金优299、株两优819等。
3 种子的处理
3.1 晒种
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处于休眠状态,浸种前选择太阳天晒种,其目的是破坏种子的休眠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连续晒两天。中浙优1号每亩用种量是0.7-1.5kg。
3.2 浸种
晒过种子的可用清水选种,把浮出的秕谷和不飽满的种谷捞出,选种后将种子放入布袋或是用蚊帐布袋装好进行浸种,“采取日浸夜露”,白天浸种晚上提出种子并换水,反复多次,期间结合用强氯精消毒,直至种子吸足水分为止,最后提起种子催芽。早稻一般浸5d左右,晚稻3d左右。
3.3 催芽
种子吸足水分后,拿起沥干水,用45-50℃ 温水洗种热20min,然后把种子装入箩筐中用农膜、保温材料封实保温。经20h左右露白破胸,观察露白达85%后将温度降到25-30℃ 进行催芽。要催出大芽、壮芽,当根长1粒、谷芽长半粒谷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前要炼芽,一般上午炼芽下午播种。
4 抛秧的壮秧培育
4.1 秧盘选择
采用抛秧无返青期,分蘖早,分蘖节位低、多分蘖,软盘育秧白根多,起苗不伤根。要培育壮秧大苗须要用352孔软盘或是250孔软盘,增大秧苗根部与土壤的接触面及养分,每亩用70张左右。
4.2 秧田的准备
选取秧田非常重要,要求保证排灌方便和水源条件好,按每亩早稻需用秧田15-20m2,在播种前5d,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00-300kg,磷肥2kg混合耙田。
4.3 播种
4.3.1 播种期 根据插秧期由秧龄推算播种期,一般早稻的秧龄25-30d。视气温稳定在6-8℃时可播种,在我县是3月20至4月5日播种最好。
4.3.2 播法 按1.5m起厢,横放两排抛秧盘,秧盘的种子孔向上,用力压入厢面泥浆中,把厢沟内稀泥浆填满盘孔,用木刀刮平要现出孔格,以利播种。一 般要求每孔1粒芽谷即可,播种完可用木刀压或泥浆踏谷,以不见芽谷为宜。秧盘孔间不能留有泥浆,防止造成连根影响抛秧。
4.3.3 盖膜 用小拱农膜覆盖,压好农膜的四周保温保湿,厢沟灌满水。如遇寒潮,应排干厢沟水。
5 苗期管理
5.1 出苗期
温度管理,播种后到现针前为密封期。以保温、保湿为主。秧苗变绿后进行小通风,严格控水,促进根系生长,膜内温度控制在35℃以下,超过35℃,要日出通风,日落前3-4h关闭。
5.2 秧苗一叶一心期
主要是控温控湿,加大通风量,防徒长,育壮秧。这个时期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3-25℃,秧盘中营养土保持湿润;同时追施“断奶肥”,每60个秧盘用尿素125g对水12kg喷施或用腐蚀人粪尿浇。施肥后用清水洗叶防烧苗。
5.3 二叶一心期
以通风炼苗为主,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进行炼苗4-5d,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将薄膜揭开两头,晚上盖膜,厢面保持湿润。秧苗长到3.5叶后就可进行抛栽。在抛栽前4-5d,施“送稼肥”按每60盘用尿素100g、氯化钾50g对水15kg浇淋。
6 田间管理
6.1 水分管理
6.1.1 有水抛秧 本田要求“田平、水浅、土绒、沉浆”。田要平整,泥要烂,有一层薄水,抛、砸入泥不深,如遇大雨,应及时排水,防止漂苗。
6.1.2 合理密植 抛栽密度的确定,一般应根据大田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和生长量的大小以及分蘖利用率的高低,再结合高产预计的穗数而定,也就是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土壤肥力、施肥水平、抛秧期及产量水平、栽培技术策略等各种因素综合确定。品种分蘖力强、秧苗素质好、土壤肥力水平高、施肥量大、抛栽期早、大田营养生长期长的,可稀一些,反之,则应密一些。超级稻一般每亩抛栽1.8-2.0万蔸(8×4寸,6×4寸)。
6.1.3 浅灌促蘖 田间保持一横指水,促分蘖早生秧发和根系的生长。
6.1.4 晒田控苗 当水稻分蘖达到20-22万苗后,要排水适度晒田。晒田对土壤有效氧分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对于控制群体的过分发展,促进水稻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培育大穗。尤其是抛秧的水稻根系入土浅,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倒伏,以及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但在水源无保证,天气预报有可能出现夏旱的情况下,不能盲目晒田,避免水稻中后期缺水受旱减产和降低品质。一般掌握粘重田、低洼田重晒;砂质田、高田轻晒;肥田重晒,瘦田轻晒;苗过旺重晒,苗弱轻晒。一般晒到田面开小裂,脚踏不下陷,叶色褪淡,叶片直立为止。
6.2 科学施肥
6.2.1 重施底肥 以农家肥为主。增施有机肥,减少氮素底肥用量,采用分层施用,使禾苗根系发达,扎根较深,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不早衰、抗倒伏。一般亩施腐蚀农家肥3000-5000kg混合耙田。磷、钾肥40-60kg,在整平耙细后施放。
6.2.2 巧施追肥 早施分蘖肥,在抛栽后第2d进行,每亩撒施尿素10kg,作攻蘖肥,促进早发,确保以后22万有效穗打基础。可根据后期长势而定,在打苞抽穗前需要追肥的田块,可以亩追施尿素5kg左右。
7 除草
一般抛栽后10d左右,发现杂草及时用除草剂灭。
8 病虫害防治
超级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第7篇
两优1128是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两系不育系P88S与R112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2011年通过湖南省审定。2011年作为第3代超级稻苗头组合, 由潜山县科技局引进, 开展高产栽培示范。通过20112013年3年的种植示范, 该组合表现出高产量、高抗倒伏、穗期耐高温等特性。现将两优1128在潜山县的栽培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表现
1.1 产量表现
种植示范田块位于潜山县梅城镇, 土壤系河流冲积物沙泥土, 肥力中等。2011年一季稻分散布点与连片种植计3hm2, 平均单产10.9 t/hm2。2012年种植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到6.67 hm2, 高产攻关田块产量12.2 t/hm2。表现出产量高, 增产潜力大。20122013年累计种植面积1 000 hm2。
1.2 农艺性状
从大田栽培表现看, 该品种根系发达, 分蘖力强, 生长茂盛。茎秆粗状, 株型紧凑。全生育期叶龄16.5叶, 叶片生长硬挺, 光合能力强, 库大源足, 灌浆成熟期长, 后期落色好, 穗大粗长, 着粒密度大[1]。
通过高产田块的调查记载, 两优1128株高134.2 cm, 穗长25.9 cm, 有效穗232.5万穗/hm2, 平均穗总粒数261.7粒, 穗实粒数241.9粒, 结实率92.4%, 理论产量16.3 t/hm2 (千粒重以29 g计) , 实际产量12.2 t/hm2。
两优1128植株茎秆坚韧粗壮、挺直, 尽管穗大粒多、粒重, 但所有栽培的田块成熟后均未出现倒伏现象, 有利于大田管理及机械化收割。2013年的高温天气正值两优1128的孕穗抽穗期, 没有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 表现出耐高温[2,3]。在种植生长期间无稻瘟病发生, 稻曲病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2 高产栽培技术
两优1128穗型大, 株型紧凑, 耐肥抗倒, 增产潜力大。在高产栽培中, 应在适宜穗数233万~240万穗/hm2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其穗大粒重 (千粒重可达29 g) 的优势, 从而达到12 t/hm2甚至更高产量的栽培目标。
2.1 培育壮秧
(1) 选择好秧田。秧田宜选肥力中上等、地下水位低、地势稍高、排灌方便的田块。播前7~10 d清除田间杂草, 翻耕, 施有机肥15~30 t/hm2, 然后整平。播前1~2 d施含高磷钾的三元复合肥300 kg/hm2, 并精整秧田, 拉绳分厢, 开好厢沟。厢宽1.8 m, 沟宽20 cm, 沟深10 cm, 以方便人工操作为原则。整平厢面, 使泥肥混融, 即可播种。
(2) 药剂浸种、拌种。浸种前5~7 d选晴好天气晒种1 d (禁止在稻场上曝晒) , 再用25%咪鲜胺2 m L对水7 kg配成药液加入稻种5 kg浸种。种子露白后, 5 kg稻种用30 g好年冬拌种, 晾干后播种。通过药剂浸种、拌种防治秧田期病虫害。
(3) 适期播种。两优1128在潜山县作一季稻栽培, 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 大田用种量11.25 kg/hm2, 秧田播种量120~150 kg/hm2, 秧龄30 d左右。
(4) 秧田管理。除秧田基肥外, 施好断奶肥、送嫁肥。二叶一心期施尿素60~75 kg/hm2。移栽前3~5 d施尿素75 kg/hm2。并且一叶一心期用多效唑化控。播种后到一叶一心期保持厢面无水, 秧田沟平沟水。后期结合施肥保持厢面薄水层。
2.2 合理密植
两优1128穗大粒重, 茎秆粗壮, 分蘖力强。要达到12t/hm2产量, 适宜密度16.5万~19.5万穴/hm2, 基本苗90万~120万株/hm2, 以保证后期成穗240万穗/hm2左右。移栽时做到浅水浅栽, 以利早生快发争低位分蘖。
2.3 配方施肥
夺取超级稻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就是做到科学合理运用肥料。依据两优1128的特征特性, 做到基肥足施、分蘖肥早施、后期穗肥巧施。大田施纯N 240~270 kg/hm2、P2O5120 kg/hm2、K2O 200~240 kg/hm2。
一是底肥施足:两优1128生育期长, 生物学产量高, 需全层施足底肥, 移栽前施复合肥525~600 kg/hm2、尿素112.5~150.0 kg/hm2。二是早施分蘖肥:移栽后3~5 d及时追施尿素120~13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三是巧施穗肥:两优1128长势茂盛, 灌浆成熟期长。中后期仍然要保持一定的肥料供应水平, 方能满足其高产的肥料需求。穗肥的施用一要适时、二要适量。适时就是根据大田长势长相、土壤、天气状况、肥料种类在倒3.5~4.0叶施用。适量就是依苗情、天气状况灵活运用, 一般施尿素75.0~112.5 kg/hm2, 或复合肥225~300 kg/hm2。增施穗粒肥, 由于两优1128穗大、粒多、粒重, 库容大, 可依苗情抽穗前后施尿素60~75 kg/hm2、KCl 75 kg/hm2。提高禾苗后期的光合作用, 防止后期因脱肥而早衰, 提高结实率, 增加粒重[4]。
2.4 科学管水
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浅皮水分蘖、够苗烤田, 中后期采用干湿交替、湿润灌溉的方式。浅水活棵后结合施肥及除草使田间浅水层至田间花杂水 (浅皮水) 。分蘖期以田间有明水与无明水湿润交替,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稍前够苗烤田, 即大田茎蘖数达到适宜穗数的80%时烤田, 巩固有效分蘖, 控制无效分蘖, 使高峰苗控制在228万~336万株/hm2。创造有利于高产的中后期群体以及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小气候。拔节孕穗期时值6月下旬至8月初, 此间气温高, 雨水偏多, 以湿润灌溉为主, 抽穗期若遇高温保持田间浅水层, 成熟期干湿交替, 收割前7~10 d断水。
2.5 病虫害防治
依据县病虫情测报站病虫情报分别搞好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大田用48%噻虫啉悬浮剂100 g/hm2防治前期蓟马, 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90 g/hm2防治稻飞虱, 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m L/hm2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防治稻曲病, 用30%爱苗乳油225 g/hm2, 可兼治纹枯病[5,6]。以上药剂均埯对水750 kg/hm2喷雾。
参考文献
[1]苏祖芳, 吴九林, 李国生, 等.水稻秧苗素质对分蘖成穗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 1995 (3) :10-14.
[2]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J].杂交水稻, 2010 (S1) :27-34.
[3]张德宠, 包昌云, 金涛.超级杂交稻两优1128在辰溪县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11 (2) :135-136.
[4]刘相根, 胡福高, 陶开战, 等.超级稻两优1128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J].种子科技, 2012 (2) :44-45.
[5]杨映俊.超级稻“两优1128”示范表现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2 (4) :18-19.
高寒山区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第8篇
Q优6号是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是由四川重庆市种子公司精心培育而成。Q优6号R1005与QZA配组杂交而成。Q优6号已在多年前由国建进行了水稻品种审定, 品种编号是国审稻2006028。结合乐业县高寒山区实际情况, 2012年经团队梁秘书和岗位专家江教授制定的高产攻关方案, 我站选择Q优6号作高产攻关栽培, 按照攻关方案实施, 于4月20日播种, 5月22~24日大田移栽, 9月25日经团队组织专家验收, Q优6号667m2产干谷790.1kg。
1 对高产点的要求
1.1 水源有保障, 排灌方便。
1.2 稻田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丰富。
1.3 农民种稻积极性高, 有素质高的劳动力。
1.4 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
2 目标产量要求
目标产量平均667m2产750kg以上, 667m2有效穗22万穗以上, 平均每穗总粒160粒左右, 结实率83~88%, 千粒重28g以上。
3 栽培方式方法
3.1 超级稻Q优6号的浇水灌溉技术措施
在超级稻Q优6号的整个生产期间, 采取浅水插秧、返青、薄水促蘖、适时搁田、足水养胎、浅水抽穗、湿润灌浆、适时断水的措施。对于破口抽穗、施肥用药以及移栽返青期采用浅水灌溉, 但是除了这些情况下的一般情况, 都采用湿润灌溉或者无水层灌溉。进行施肥之前, 要保证田间有浅水层, 这样才能够真正结合施肥, 做到以水带肥。在生育后期, 要保证田间干湿交替, 利于根和叶进行养护, 养根保叶, 生长后期不能断水过早, 以免引起早衰而影响灌浆结实。因此, 在灌浆成熟期采取干干湿湿交替灌溉直到作物完全成熟为止。
3.2 播种时间
由于超级稻Q优6号具有米质优、耐肥抗倒伏、穗大粒多、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等特点, 因此, 要掌握好播种时间, 这样才能保证高产、优质。超级稻Q优6号在乐业县最佳播种时间是4月的上中旬, 播种量控制在150kg/hm2以内。最佳的育秧方式是半水育秧或塑粒盘育秧, 对这些细小问题的注意, 能够很好的提高超级稻Q优6号的高产、优质目标。
4 栽培技术方案
4.1 播种育秧
4.1.1 播种时间
2012年4月18日。
4.1.2 培育壮秧
秧田采用半水育秧方式, 4月22日播种, 用腐熟农家肥盖种, 塑料膜棚架保温育秧, 三叶期肥料尿素3kg/667m2。插前7d尿素4kg。
4.1.3 秧床
应选择肥力中等、排灌条件好的秧田, 按200cm开厢, 开好厢沟和围边沟, 保持沟中有水, 厢面应高出水面10~13.4cm。
4.2 稻田处理
4.2.1 犁耙
第1次犁耙沤田15d后, 进行第2次耙田, 施足基肥, 每667m2施基肥桐麸125kg, 配方肥N︰P︰K=13︰4︰8共50kg, 碳铵50kg, 硅钙肥10kg, 第2天移栽。
4.2.2 开沟
每块田都要开通环田沟, 大中田块依排水流向, 每田块中每间隔4m开1条排水沟, 沟宽30cm、深15cm, 沟中泥土整碎铺平田面。
4.3 移栽秧苗
4.3.1 移栽秧苗要求
大田移栽秧苗叶龄要在4~4.5叶之间, 秧龄32d, 5月24日移栽, 人工拉线按相畦插秧。
4.3.2 移栽时间要求
当秧苗达3.5~4.0叶时, 选择阴天或晴天16:00以后, 实行浅水层插秧。
4.3.3 移栽密度及方法
浅水层移栽, 移栽密度21000穴, 每穴2粒谷苗, 采用宽窄行种植。
4.4 施用肥料
对Q优6号施用肥料, 要坚持前期多施, 中期稳定, 补齐平衡, 纯氮肥需要188~203kg/hm2、五氧化二磷肥需要60~75kg/hm2、氧化钾肥需要45~60kg/hm2。在肥料的施用上, 要施足基肥, 重施分蘖肥补施穗粒肥, 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在水浆的施用上, 要坚持浅水插秧, 寸水活棵, 深水分蘖。还要注意择时晒田。晒后复水, 进行间歇灌溉, 确保干湿交替。为了保障稻米品质及产量达标, 不能过早断水。
总体田块施肥量为:N16~17kg/667m2、P2O57.5kg/667m2、K2O16.5kg/667m2 (N、P、K比例为1︰0.5︰1.1) , 基肥:追肥=1︰1。
4.4.1 基肥
复合肥22kg、过磷酸钙35kg、碳铵24.7kg、氯化钾8.25kg (折每667m2施N7.5kg、P2O57.5kg/667m2、K2O8.25kg) 。
4.4.2 分蘖肥
第1次追肥:移栽后5~7d施用, 尿素10kg、氯化钾6.88kg (折每667m2施N3.75kg、K2O4.13kg) 。
第2次追肥:移栽后20d左右施用, 尿素5kg、氯化钾6.88kg (折每667m2施N3.75kg/667m2、K2O4.13kg) 。
4.4.3 穗粒肥
第3次追肥:在幼穗发育初期看苗酌情施尿素5kg作平衡肥施用。
第4次喷施叶面肥:在灌浆期每隔5~6d二次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4.5 田间管理
4.5.1 水分管理
浅水层移栽, 浅水促分蘖, 够苗露晒田, 湿润养穗, 浅水抽穗扬花, 干湿交替到黄熟。
4.5.2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 防控结合, 及时喷药, 综合防治病、虫、鼠、草、螺害重点做好田间杂草和生育期间的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三虫三病的防治。
4.5.3 生育后期管理
预防生育后期大风大雨天气造成倒伏;防禾苗贪青晚熟。
4.5.4 返青分蘖肥
移栽后7d, 每667m2施尿素5kg, 氯化钾7.5kg, 加大田除草剂。
4.5.5 分蘖肥
移栽后15d, 每667m2施尿素17.5kg, 氯化钾12.5kg。
4.5.6 穗粒肥
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0.3%使用1次。
4.5.7 水分管理
浅水层移栽、分蘖, 够苗露晒田, 湿润养穗, 浅水抽穗杨花, 干湿交替到黄熟。
4.6 病虫防治
以病虫预测预报为基础, 制定一整套综合防治技术, 控制病虫危害。
4.6.1 农业防治
优化肥水管理, 进行健身栽培, 推广春季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 降低虫源基数。
4.6.2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成虫的趋光性, 成虫发生期在稻田设置频振式杀虫灯, 降低害虫种群数量。
4.6.3 药剂防治
根据预报预测适时施用环保型化学农药。稻飞虱::密度达到1000头/百丛时实施药剂防治, 每667m2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50g, 或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200~250g, 兑水75kg喷粗雾;稻纵卷叶螟:掌握在卵孵化高峰期至2龄幼虫高峰期时加强防治, 防治指标为60~100头/百丛;稻瘟病:重点做好抽穗破口期的药剂预防, 每667m2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 连喷药2次, 间隔期为7~10d。
摘要:通过阐述Q优6号的特点, 对目标产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详细分析了栽培方式方法, 深入研究了技术方案, 对播种育秧、稻田处理、移栽秧苗、施用肥料、田间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以资业内人士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寒山区,超级稻,高产,栽培
参考文献
[1]李贤勇.优质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Q优6号[J].杂交水稻, 2005 (5) ,
[2]汪芳.超级稻Q优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9) .
超级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第9篇
1 在玉林市的种植表现
1.1 产量
2007年参加桂南稻作区早稻迟熟组初试, 6个试点中, 其平均产量为7 653.5 kg/hm2, 与对照特优63相比, 增产幅度为6.08%;2008年进行复试, 6个试点, 其平均产量为8 276.7 kg/hm2, 与对照特优63相比, 增产幅度为9.23%;20072008年2年试验的平均产量为7 965.2 kg/hm2, 与对照特优63相比, 增产幅度为7.66%;2013年早造参加广西创新团队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展示试验 (玉林试点) 平均产量10 208.4 kg/hm2, 比特优63增产12.8%, 在参试的10个组合中位列第1位[1]。
1.2 农艺性状
特优582属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玉林市早造种植, 全生育期123 d, 比特优63早熟3 d, 群体生长整齐, 株型适中, 叶片浓绿, 剑叶挺直, 穗大粒多, 有效穗数为240万穗/hm2, 株高为104.8 cm, 穗长22.6 cm, 穗总粒数为180.0粒, 结实率86.8%, 千粒重25.2 g。
1.3 稻米品质
经过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分析, 特优582的品种为:糙米率82.3%, 整精米率70.9%, 长宽比2.2, 垩白米率96%, 垩白度23.8%, 胶稠度38 mm, 直链淀粉含量21.6%[2]。
1.4 抗性
广西区试抗性鉴定结果:苗叶瘟5级, 穗瘟9级, 穗瘟损失指数42.8%, 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6.5;白叶枯病致病Ⅳ型7级, Ⅴ型9级[2]。
玉林市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生长期后期雨水较多, 但特优582生产中并未发生倒伏现象, 也未大面积发生稻瘟病及白叶枯病的危害, 综合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突出, 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 培育多蘖壮秧
特优582在玉林市早稻种植, 一般在3月5日左右播种。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管理方便的田块作秧田。秧田要施足基肥, 施腐熟的猪粪肥2 25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大田的用种量一般为15~20 kg/hm2。播种时要做到每畦分别顺时针、逆时针地反复各播2次, 要定量, 播种的同时要将种子压入土中。待秧苗长至2~3叶时淋施1次断奶肥, 抛秧前5~7 d淋施1次送嫁肥, 保证4叶时育出超过80%的矮壮带蘖秧苗。
2.2 合理密植, 深开排水沟
抛秧前15 d进行第1次犁耙沤田, 抛前1 d施足基肥后, 然后耙平。将环田沟及田中的排水沟分别排通, 并全天喷撒适量的杀螺剂防治福寿螺。开沟方向的选择应根据排水的流向, 每隔约5 m开1条宽30 cm、深15 cm排水沟。对于大田块, 应横向开通“井”或“十”字沟, 将沟中的泥土在田面上铺平, 在露晒田时要及时对排水沟进行加深, 以达到能排能灌的效果[3]。当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5℃、秧苗达4.0叶左右时, 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无水层抛秧。抛基本苗100万根/hm2左右, 抛后要及时地进行查苗补苗, 以保证全苗。在适宜的栽植密度范围内, 肥力好的田块要适当稀植, 肥力差的田块要适当密植, 以确保计划穗数。
2.3 平衡施肥
一是施足基肥。大田施17%碳铵450.0 kg/hm2、17%过磷酸钙150.0 kg/hm2, 有条件的可酌情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 000~1 500 kg/hm2, 以促秧苗新根的早生。二是早施追肥。抛栽后5 d施用第1次追肥, 追肥量:氯化钾135.0 kg/hm2、尿素112.5 kg/hm2, 混合施用抛秧专用除草剂15包/hm2;抛后10~12 d, 进行第2次追肥, 追肥量:氯化钾150.0 kg/hm2、尿素150.0 kg/hm2, 混合施用井冈霉素粉30包/hm2以及杀力王或阿维杀虫双粉30包/hm2。三是适施中期肥。中期露晒田后, 禾苗由浓绿色转为淡绿色, 幼穗分化前7 d看苗、看天追施中期肥, 以为中后期禾苗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一般施肥量为:尿素75.0 kg/hm2、复合肥150.0 kg/hm2、氯化钾150.0 kg/hm2。四是巧施后期肥。在幼穗分化6~7期根据禾苗长势巧施后期肥, 施尿素45.0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
2.4 病虫鼠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上,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特优582早造全生育期常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蓟马、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近年来桂中南稻区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猖獗, 危害严重, 成为首要害虫[4], 应加强对此2种害虫的严密监控。纹枯病的防治上, 可选用井冈霉素、井冈腊芽菌等进行防治;稻瘟病的防治上, 可选用三环唑、丙环唑、富士一号等进行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的防治上, 可用的药剂主要有甲维盐、甲维毒死蜱、毒死蜱、阿维菌素、丙溴磷、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进行防治;稻飞虱的防治上, 可选用啶虫脒、吡蚜酮、烯啶虫胺、吡虫啉、噻嗪酮等进行防治。在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鼠害以及外来生物福寿螺的防治工作, 以免影响产量[5]。
摘要:总结了超级稻特优582在玉林市的种植表现, 并从适时播种与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与深开排水沟、平衡施肥、病虫鼠害等方面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 以供参考。
关键词:超级稻,特优582,种植表现,高产栽培,广西玉林
参考文献
[1]容林熙.2013年早造广西创新团队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展示试验结果简报 (玉林试点) [EB/OL].[2013-08-24].http://www.gxylny.gov.cn/article.asp?articleid=685.
[2]卢宏琮, 黄运川, 陈荣林, 等.感温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582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种子, 2011, 30 (3) :117-118.
[3]黄春东, 莫振茂, 容林熙, 等.杂交稻特优233百亩连片生产示范与超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 2008 (3) :287-289.
[4]蔡中全, 韦政, 蒋德书, 等.杂交水稻新组合博优359在桂南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 2010, 25 (5) :58, 102.
山区甜玉米—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第10篇
关键词:甜玉米,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山区
广西东兰县泗孟乡是一个以中稻生产为主的山区农业乡,该乡常年一季中稻望天田种植面积有287.9 hm2,产量在6 300~6 750 kg/hm2,产值13 800~14 850元/hm2,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等投资4 650元/hm2,纯收入9 150~10 200元/hm2,农民种田效益较低,人均增收十分困难。为探寻山区农民增收新途径,近年来,该乡农业服务中心大胆引进和示范推广超甜玉米超级稻一年两收种植模式,不仅实现山区光、温、水、土地的合理利用,而且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据2011年在泗孟乡钦能村、生满村、屯长村的栽培示范调查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下甜玉米平均鲜苞产量达16.9 t/hm2,产值27 045.6元/hm2;超级稻平均产量达8 845.5kg/hm2,产值19 459.5元/hm2。一年两季产值达46 505.1元/hm2,比传统单季中稻模式产值增加31 650元/hm2以上。该种植模式2个熟茬口衔接时间宽裕,技术操作方法简便,经济效益较高,同时实行水旱轮作,病虫害发生较少,农药投入低,有利于绿色食品栽培,推广潜力大,是山区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甜玉米于2月2528日播种,至5月2025日收获,全生育期85~90 d;超级稻于5月15日播种,6月510日抛栽,至9月2025日收获,全生育期140~145 d。
2 甜玉米栽培技术
2.1 选用良种与种子处理
选用优质丰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口感好、市场售价高的品种。如农甜88、华珍、先甜5号、粤甜10号、粤甜13号、正甜63号、农甜1号、丰甜1号、广甜2号等,这些品种鲜穗市价在1.8元/kg以上。由于甜玉米种粒较小,顶土力弱,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出苗率,在播种前需晒种2~3 h,然后浸种8~10 h,晾干后再播种[1]。播种时,最好用呋喃丹拌种,其用量与种子重量之比为1∶5,以预防地老虎危害。
2.2 适时早播,隔离种植
适时早播可延长甜玉米营养生长期,增加光合物质积累,有利于玉米生育前期蹲苗健壮,避免徒长[2]。当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季春播种时间掌握在2月中下旬,并以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以增强玉米抗寒抗旱能力。同时甜玉米应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的玉米隔离种植,以防串粉,影响品质。可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但以空间隔离为好。如采用空间隔离,一般平原地区为400 m以上,如有树林、山岗等天然屏障,间隔距离可适当缩短;如采用时间隔离,播种期应相差30 d以上。
2.3 合理密植
以出售鲜穗为主的甜玉米,不仅要求产量高,而且要求外观好,果穗大小、均匀一致,籽粒饱满,秃顶少。因此,在种植密度上以5.85万~6.00万株/hm2为宜,并实行双行单株种植方式,大行距70~75 cm,小行距35~40 cm,株距28~30 cm,每穴播种子2~3粒。为确保全田齐苗,在玉米出苗1~2片叶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缺,补苗要在3叶之前完成[3]。如缺苗较少,可带土移栽大苗、壮苗补缺,同时淋施定根水,以提高成活率,避免三类禾苗出现。
2.4 肥水管理
在播种时,施用腐熟干粪18.0~22.5 t/hm2、有机复合肥450~600 kg/hm2、过磷酸钙525~600 kg/hm2、氯化钾120~150kg/hm2,肥料要施在2行或2株玉米之间,深度在10~12 cm,施后盖土。至三叶期,可浇1次淡粪水22.5~27.0 t/hm2。在五叶期定苗后,视基肥多少和玉米的长势情况,适当追施1次攻苗肥。拔节期适量追施攻秆肥,使植株健壮、旺盛,但要注意氮、磷、钾肥配合,避免徒长[4]。一般施尿素120~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施后盖土。在抽雄前7~8 d,施尿素270~300 kg/hm2,施后大培土。如春季雨水较多,要注意开沟排涝,防止积水。如遇干旱天气,叶片卷曲,要及时浇水或灌跑马水抗旱保苗。
2.5 及时防治病虫鼠害
甜玉米病害主要有纹枯病和大斑病、小斑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地老虎、铁甲虫等。出苗期要注意防治地老虎,拔节期至孕穗期注意防治玉米螟、铁甲虫及纹枯病。防治纹枯病可用50%多菌灵450 g/hm2+5%井冈霉素375 g/hm2对水750 kg喷雾感病部位。3龄前防治地老虎,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用50%辛硫磷乳剂500倍液在玉米心叶丛中喷雾。鼠害是春玉米的大害,往往造成玉米减收。在玉米授粉结实后,可在甜玉米地头投放毒饵进行诱杀。
2.6 适时采收
甜玉米的收获期对其商品性和营养品质影响很大。如过早收获,籽粒内含物较少;若收获太晚,则果皮变硬、渣多,失去甜玉米特有的风味。因此,以果穗授粉后20~23 d收获为宜;若以加工罐头为目的可早收1~2 d,以出售鲜穗为主的可晚收1~2 d。
3 中稻超级稻栽培技术
3.1 选用良种
选用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准两优527、Y两优1号、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Ⅱ优162、国稻1号、甬优6号等国家认定的优质丰产超级稻组合,这些品种生育期长,适应性广,易获高产。
3.2 培育壮秧,适期抛栽
根据各品种或组合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5],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较宜,秧龄控制在28~32 d。大田准备旱秧床600~750 m2/hm2,并配合使用旱育保姆5.25 kg/hm2培育2~3个蘖旱壮秧。注意适期抛栽,合理稀植。在秧龄4.0~4.5叶时浅水(1 cm水层)抛栽,手插秧可按株行距13 cm23 cm栽植,以主穗夺高产。大田抛栽禾蔸28.5万~30.0万丛/hm2,每丛有茎蘖4~5个。
3.3 配方施肥
按水稻产量11 250 kg/hm2计算,需吸收纯氮165 kg/hm2(折尿素358.5 kg/hm2)、五氧化二磷45 kg/hm2(折钙镁磷肥375 kg/hm2)、氧化钾172.5 kg/hm2(折氯化钾286.5 kg/hm2)。基肥可施饼肥1.5 t/hm2或有机肥22.5~30.0 t/hm2;纯氮82.5kg/hm2(折尿素178.5 kg/hm2),占总氮肥量的50%;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抛栽后5~6 d,分蘖肥追施纯氮67.5 kg/hm2(折尿素145.5 kg/hm2),占总氮肥量的40%;穗肥施纯氮15kg/hm2(折尿素31.5 kg/hm2),占总氮肥量的10%。
3.4 好气灌溉
除抛栽期、分蘖期、孕穗期保持浅水层外,其他时期均以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根生长,保持活力[6]。当茎蘖数达到300万~330万个/hm2时(每丛茎蘖11~12个)开始晒田,最高苗数控制在375万根/hm2左右。
3.5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推广健株栽培,减少农田用药量。在超级稻生育中后期病害要重防稻瘟病和纹枯病;虫害要重防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等;稻瘟病用40%克瘟散乳油500~6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1 500 m L/hm2对水750 kg喷雾。稻纵卷叶螟用阿维菌素1 125~1 500 m L/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稻飞虱用5%锐劲特750 m L/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三化螟用18%杀虫双水剂3 750 m L/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在田间草害较多时,可在抛栽后5~6 d结合追肥用野老除草剂1.5 kg/hm2防控。
参考文献
[1]牛永锋,郑丽敏,段改霞.甜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5):92.
[2]朱卫红,铁双贵,孙建军,等.不同土壤质地及播种深度对甜玉米出苗潜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37-38.
[3]宋连启,杜红,李铁庄,等.甜玉米籽粒发育规律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97(9):5-6.
[4]郑威.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5):52-54.
[5]石利娟.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动态株型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东北超级稻本田机插秧栽培技术 第11篇
品种的安全齐穗期应在常年平均霜期之前45天左右,立秋节气是拉齐穗的最晚限。
二、秧苗标准
培育3.1~3.5叶龄或30~35天秧龄的钵形毯状小苗用于机插。
三、本田选地
选择既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又有一定的渗透性,pH接近中性的土壤为宜。长期渍水的潜育化土壤、过砂或过黏的土壤不宜种稻。旱改水田要求近3年内没用过莠去津、氯嘧磺隆、咪唑乙烟酸等除草剂。
四、耕整地
以旱整平为主,水耙拖平为辅。
秋季尽早耕翻晒垡炕田,翻深20厘米或旋耕13厘米,开荒地要深过杂草主要根层。耕翻和旋耕交替进行,以3年为一周期,旋耕2年耕翻1年。砂地不必深耕晒垡。泡田前打池埂,埂高以沉实后30厘米为宜,泡田整地时进一步加固池埂。浅水泡田,以格田2/3有水、1/3露垡为宜。耕翻的泡7天,旋耕的泡3~5天。泡田、水耙、插秧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寸水水耙,尽量减少水耙次数,水耙并不是耙得越细越好,否则土壤板结影响根系生长,但新开稻田、井灌田和漏水田需要增加水耙次数来保水。水耙达到田面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无残茬、无草、无浮渣,达到地平如镜,一个池子高低不差寸,寸水不露泥。水耙后沉实,一些深耕、旱改水田以及洼地、黏性大的需要排水沉实后再注薄水插秧。沉实的标准是:水清、泥软。育苗和整地时间衔接好,杜绝苗等地。
机插秧以保持1~3厘米浅水层为宜,在保证插秧机顺利滑行的前提下,最好边落干边插秧。
五、底肥施用方法
机插稻可按每生产100千克稻谷,吸收N 1.6~1.9千克,P2O5 0.8~1.3千克,K2O 1.8~2.4千克,三者比例为1∶0.5∶1.2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每公顷建议施肥量:N 150~170千克,按底、蘖、穗、粒肥4∶2∶3∶1的比例施用;P2O5 70~80千克,全部做底肥施入;K2O 90~100千克,按底、穗肥6∶4的比例分2次施用。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水稻高产施肥以氮、磷、钾、硅四元素为主,每公顷施硅肥或硅钙镁肥300千克,全部做底肥施入,硅肥每2~3年施1次即可。氮肥避免使用硝态氮肥及其复合肥,超级稻应比一般水稻增施20%的氮素,井灌稻应减少氮肥用量10%~20%,同时要特别重视增施磷肥。镁肥和稻米的食味品质关系密切,优质米生产必须保证镁肥的施用。缺锌地块每公顷用硫酸锌30千克做底肥。
底肥施用方法:在旱整地(翻地或旋耕)前每公顷撒施有机肥20~30米3;40%氮素化肥+100%磷肥+60%钾肥在最后一次水耙前撒施,耙入10~12厘米全层;肥料必须撒施均匀。
六、插秧
1. 适期早插
一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时开始插秧,尽量缩短插秧期。
2. 确定密度原则
①品种因素。分蘖力强、植株偏高的大穗型品种、晚熟品种宜稀,反之宜密。②地力因素。肥地宜稀,薄地宜密。③管理条件因素。肥料充足,栽培管理水平高的宜稀,反之宜密。④秧苗素质因素。壮秧宜稀,弱苗和徒长苗宜密。⑤水温因素。井水种稻因分蘖力降低,必须增加株数。⑥地理因素。高纬度的寒冷稻区,应密植多穗夺高产。
3. 机插秧规格
东北地区超级稻机插行株距一般为30厘米×13厘米。分蘖力强的大穗型品种每穴插3~4株基本苗,穗数型或穗粒兼顾型品种每穴插4~5株基本苗。
穴基本苗保证率(达到规定基本苗数的穴数占总穴数的比例)应在70%以上。
不论稀植还是密植,田间通过分蘖或死苗可自行调节,总茎蘖数都有向一定范围靠拢的趋势。
4. 起秧、运秧
起秧时盘土含水量以40%(用手指按床土,能够稍微按进去)为宜,提倡用运秧架运秧,也可卷秧运输。做到随起随运随插。防止秧片变形,少搬动,遮阴防枯萎。
5. 栽植技术
插秧深度是影响移栽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机插秧在保证正常立秧、不漂苗的前提下尽量浅插,插秧深度尽量不超过2厘米。
插秧时秧片要紧贴秧箱滑动,不能拱起,必要时在秧片和秧箱面板之间注水润滑。秧片之间接头要对齐,不留空隙。插秧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插秧深度等质量指标。一般插秧深度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1厘米。机插秧后隔1天待秧苗立稳后查苗补插,补插的原则是有苗就不补,缺2穴补1穴,缺1穴可不补。缺苗部分水稻可通过分蘖自动调节。
七、田间管理
1. 化学除草
插秧后5~7天每公顷用60%丁草胺乳油1950~
2250毫升+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0~225克,或60%丁草胺乳油1500毫升+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0克,除草剂对适量水和分蘖肥一起拌湿润细土(或沙),堆闷3~5小时后均匀撒施,施药后保持3~5厘米浅水层5~7天,缺水补水。化学除草应狠抓前期,以防除稗草、1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为主;中后期(插后10~25天)补除其他杂草。
2. 追肥
插秧后5~7天返青后可结合撒除草剂追施分蘖肥,以不需要转化直接见效的硫酸铵最好。
分蘖盛期(6月15日前后),如果此时稻株生长不整齐或现明显缺氮征兆时,应点片补肥,促使二三类苗加速生长。
7月上旬拔节后(倒3叶期),结合晒田复水追施穗肥(氮肥+钾肥),钾肥以氯化钾最好。
始穗至齐穗期间(约7天)追粒肥,必须等到叶色变黄(叶色略浅为绿至浅绿色)时施用。粒肥施用原则:宁早勿晚,宁少勿多,可施可不施则不施。如果叶色深、抽穗晚或阴雨连绵则不施,已发生稻瘟病的不施;出穗期遇低温抽穗困难时可连日喷施2~3次赤霉素。
抽穗开花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3.00千克对水750升喷施,连喷2~3次,间隔期为10天。根据苗的长势长相可有选择的添加尿素一起喷施。尿素特别适于做水稻叶面肥,一般喷施浓度为1.5%~2.0%。
追肥可按行撒施,施肥后保持3厘米水层5~7天。
3. 灌溉
插秧后保持水层(水深至最上面展开叶的叶枕)护苗3~4天,返青后分蘖期3厘米浅水与湿润间歇灌溉,以浅为主。
6月下旬当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80%时开始晒田,期间当人站在田面有明显脚印但不下陷时灌1~2次浅水(跑马水),次日排水再晒,一直到7月上旬拔节前结束晒田,将全田高峰苗控制在计划穗数的1.3~1.4倍。晒田的作用: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同时控制第一节间的伸长。晒田要掌握:低洼、黏重、肥沃、旺苗要重晒;砂地、弱苗可不晒,转而通过灌深水(10厘米)来达到晒田的目的。结束晒田的标准:地面产生细微裂痕,田面露白根,群体叶色明显褪淡显“黄”,茎叶坚挺。
结束晒田后,先灌花达水追施穗肥,第二天建立浅水层。晒田复水后—抽穗扬花期采取浅湿交替间歇灌溉,即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后再灌3~5厘米浅水,再落干,如此循环。剑叶抽出—齐穗开花期以保持3~5厘米浅水层为主,适当落干。当剑叶叶枕与倒2叶叶枕持平时开始进入孕穗期,剑叶露尖为封行适期(切忌在拔节期封行)。
水稻栽培上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时段,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7月中下旬当剑叶叶枕还在倒2叶的叶鞘内,距离倒2叶叶枕还有10厘米距离时就是减数分裂始期。减数分裂期持续期为剑叶和倒2叶叶枕距±10厘米(剑叶叶枕抽出前为“-”,抽出后为“+”),大约经历1周时间,为水稻一生中对低温和水分最敏感时期。预防减数分裂期障碍型冷害的方法:如果剑叶露尖3天以后日平均气温≤17℃,要提前3天灌20厘米深水保温护胎,自然水一次灌足20厘米,井灌稻要晒水陆续加深至20厘米,低温过后立即恢复到3~5厘米水层。这是当前预防障碍型冷害的惟一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减数分裂期冷害将导致稻粒大量空壳。
抽穗扬花—成熟期,采取浅湿间歇灌溉。
乳熟期间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脚窝有水)1~2天再灌,再落干,如此循环。
蜡熟期间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脚窝无水)3~4天再灌,再落干,如此循环。坚持陈水不干,新水不进,后水不见前水,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最终达到青秆黄熟、结实率达90%以上。活秆成熟主要看倒4和倒5叶能否保持绿色,也是根系活力好坏的标准;一般在收获前1周彻底排水、干田待收,洼地可提前几天撤水。
灌溉注意事项:①定期轮换进水口,特别是在返青、分蘖期更要勤换,一般半个月换1次,加宽垫高进水口。②昼停夜灌,或者昼远灌,夜近灌。③夏季高温季节注意排水通气和流水降温。④排水和灌水必须同等重视。
八、主要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时,施药后保持3~5厘米浅水层3~5天,最佳5~7天。
1. 病害
①稻瘟病。a.选用抗病品种。b.药剂防治。早治叶瘟,预防穗颈瘟。在分蘖期间及早发现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立即喷药,要求细雾喷施上部叶片,隔5~7天再喷药1次。穗颈瘟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喷药效果不大。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细雾喷施穗部。药剂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克/公顷,配成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125~1500毫升/公顷,对水600~750升,兼治胡麻叶斑病;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配成60~80毫克/升的药液,每公顷喷施750~1125升;1000亿个/克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20~180克/公顷,对水750升,兼治纹枯病;10%井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1500克/公顷,对水750升,兼治稻曲病、纹枯病。
②纹枯病。a.选用抗(耐)病品种。b.打捞菌核。在泡水整地时彻底打捞田边水面浪渣。c.药剂防治。分蘖盛期高温阴雨时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600~900克/公顷对水750升喷雾,隔7~10天再喷1次;孕穗—乳熟期,特别是孕穗末破口前,病穴率20%时加倍药量喷施1次,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0~4500毫升/公顷、300克/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75~450克/公顷;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450~600克/公顷。上述药剂每公顷对水750~900升粗雾喷施稻株中下部。
③白叶枯病。a.严禁从病区调种。b.选用抗病品种。c.种子消毒。用40%三氯异氰尿酸300倍液浸种24~48天。d.药剂防治。苗期喷药是关键,在插秧前每公顷用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500~2250克,对水600~750升喷雾1次。本田本着“有一点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块”的原则,在分蘖盛期和孕穗—灌浆两个时期及时发现发病中心(株),立即喷施高浓度药剂封锁发病中心(株),每公顷用20%噻菌铜悬浮剂3000~3750毫升,对水750升,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细雾喷施稻株上部。已现发病中心(株)的田块,风雨后减半药量再喷雾1次。
④稻曲病。a.严禁从病区调种。b.选用抗病品种。c.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6~48小时。d.药剂防治。破口前7~10天每公顷用10%井·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1500克对水750升喷施1次预防,兼治稻瘟病、纹枯病;7天后再喷1次,每公顷用5%井冈霉素水剂3750~4500毫升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125~1500克+300克/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25毫升,对水750~900升,细雾喷于稻株上部。
⑤赤枯病。a.施用生物磷钾肥15~30千克/公顷。b.叶面喷肥。缺钾型和缺锌型赤枯病,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锌,用量均为每公顷3.0~4.5千克,共喷2次。
2. 虫害
①潜叶蝇、负泥虫。每公顷用3%啶虫脒乳油750~1200毫升对水喷施。负泥虫在幼虫小米粒大小时防治。
②二化螟、稻纵卷叶螟。a.生物、物理防治。用赤眼蜂、频振杀虫灯、黑光灯、性信息素等。b.药剂防治。用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250克/公顷,对水600~750升或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0~450克/公顷对水喷施。稻纵卷叶螟细雾喷于中上部,二化螟粗雾喷于中下部。
枯鞘期丛(株)率10%时是防治二化螟的最佳时期,稻纵卷叶螟在百丛稻株束叶尖50个左右时防治,苏云金杆菌要比化学药剂提前2~3天在卵孵化盛期至1龄幼虫期喷施。
③稻水象甲。a.农业、物理防治。用黑光灯、频振杀虫灯等诱杀成虫;泡田时捞除浮于水面的越冬成虫和幼虫。b.药剂防治。插秧后5~7天越冬代虫量即达高峰,是防治的最佳时期,7月中旬~8月中旬防治新一代成虫。每公顷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克,对水750升喷施。兼治潜叶蝇、二化螟、负泥虫、飞虱。
④稻飞虱、叶蝉类。a.选用抗(耐)虫品种。b.药剂防治。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克/公顷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300克/公顷,对水750~900升,粗雾喷施于稻株中下部。
九、收获
当日平均气温降至15℃以下时,植株物质生产能力停止;当日平均气温降至13℃以下时,光合产物停止运输,灌浆随之停止,最终成熟。
适期收获标准:95%以上的谷粒颖壳变黄,2/3以上穗轴变黄,95%以上的小穗轴和副护颖变黄,穗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绝不允许枯霜后收割。收割后自然降水至16%时脱粒,商品粮和种子脱粒后水分都要晾晒至14.5%后才能入库储藏,不能暴晒,可用烘干机干燥。种子田要割在霜前,脱在雪前,藏在冻前。
兴宁市超级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第12篇
1 发展超级稻的必要性
1.1 人多地少
广东省近10年平均每年耕地面积减少2.5万hm2, 全省从1995年的人均耕地340.0 m2减少到2004年266.7 m2, 不到全国人均耕地数量1/2。
1.2 粮食压力越来越大
广东省原来的主产区变为主销区, 除了解决全省人口7 800万人外, 还承担外来人口吃饭问题, 自给率为40%左右, 缺口在2 000万t以上。
1.3 必须提高单产
水稻单产只有不断提高, 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有利促进农作物结构调整, 实现农民增收。
1.4 超级稻增产效果显著
仅品种对单产提高的贡献率在15%左右, 配套技术的贡献率在5%以上, 通过超级稻示范推广和配套技术的集成, 可望比主栽品种增产20%左右。
2 超级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产量的构成由穗数、粒数、粒重3个部分构成, 只有提高结实率, 才能达到高产。因此, 必须抓好“肥、水、保”的管理。超级稻要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 与水稻抛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主推技术相结合, 落实好田间管理的各项措施夺取稳产高产。
2.1 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 目前推广种植的高产品种有天优998、天优122、培杂泰丰、五优308等, 示范新品种有盛优668、五优613。选择品种应符合兴宁地区种植, 具有熟期适中、优质高产、抗病力强的超级稻品种进行种植[1]。
2.2 适期播种
兴宁市种植晚造一般于7月810日播种, 7月23日左右抛 (植) , 育秧期12~13 d, 9月中下旬破口抽穗, 11月上旬成熟;早造一般于3月510日播种, 3月28日至4月5日抛秧, 育秧期22~25 d, 6月上中旬抽穗, 7月中旬成熟。用塑盘育秧, 大田配足秧盘 (425孔) 825~900块/hm2, 用优质塘泥加田泥做营养土, 播种后轻压种, 然后扫净表面泥土, 早造用尼龙薄膜覆盖保温育秧[2]。
2.3 适时早抛 (插)
秧苗达到二叶一心期逐步揭膜、炼苗。当秧苗3.5~4.0片叶时开始抛秧[3]。早造秧苗20~25 d, 晚造育秧播种后用稻草覆盖防止雨水冲刷。适时早抛, 同时做到浅、匀抛 (插) 。要求耙田后经过0.5~1.0 d的沉浆后才进行抛秧, 做到带土浅抛 (插) [4]。早造3月底, 晚造于7月底前抛 (插) , 一般抛21万~27万株/hm2。
2.4 科学施肥
每生产500 kg稻谷需纯氮9~10 kg、五氧化二磷5.0~5.5 kg、氧化钾7~8 kg。根据目标产量, 土壤供肥能力和养分利用率确定肥料用量[5]。早造温度由低至高, 肥料前期分解慢, 因此根据此特点, 早造施肥原则是“基肥适、蘖肥早、穗肥巧”, 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吸肥和需肥的特性, 认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氮、磷、钾肥和其他微肥配合使用[6]。施用农家肥15.0~22.5 t/hm2作基肥, 用碳铵375 kg/hm2、磷肥300 kg/hm2、氯化钾75 kg/hm2作面层肥。早、晚造在施足基肥和面层肥的基础上, 重点施好回青肥、分蘖肥, 抛秧后4~5 d, 施碳铵300 kg/hm2、磷肥225 kg/hm2+20%抛秧好除草剂1.05~1.20 kg/hm2均匀撒施;第2次施好分蘖肥, 抛后8~10 d, 施尿素75 kg/hm2、复合肥150 kg/hm2、钾肥75 kg/hm2。巧施分化肥, 幼穗分化1~2期, 可根据露晒田情况进行施肥。掌握苗情和天气情况在禾苗转赤时适时复合肥120~150 kg/hm2, 钾肥45 kg/hm2作壮穗肥[7]。根外喷施壮粒肥, 水稻破口期、齐穗期用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对水1 125 kg根外喷施1~2次, 可延长剑叶光合作用, 增加粒重。
2.5 合理管水
通过“以水调肥、以水控肥、以水调气”促进禾苗平衡生长。采取泥皮水抛秧、浅水分蘖、够苗露晒田的管理原则[8]。中期应做好间歇好气灌溉 (是指干干湿湿灌溉) , 即在灌水后自然落干, 2~3 d后再灌水, 再落干, 直至成熟,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 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 采用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水稻当苗数达到240万~270万根/hm2时开始露晒田, 后期可防止倒伏。杂交稻后期不能过早断水, 在收割前7 d灌水1次。
2.6 强化病虫害防治
杂交稻由于施肥量大, 田间密度大, 容易感纹枯病和稻曲病, 三化螟对水稻危害较重, 因为超级稻茎秆皮层对蚁螟的机械阻挡作用减弱, 而茎秆粗壮, 扩大了髓空, 营养条件较好, 有利于螟虫生长, 使其存活率提高。纹枯病发病初期在早稻抛后40 d左右、晚造抛后35 d左右使用井冈霉素防治[9]。晚造注意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的防治工作[10]。防治三化螟、卷叶螟用20%螟顿消1 800 mL/hm2, 防治稻飞虱可用25%剿飞750 g/hm2或25%优乐得450 g/hm2。
参考文献
[1]张栩, 薛应征, 王书玉, 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4 (9) :15-16.
[2]关术平, 周世兴, 王海英.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4) :113-114.
[3]王开斌, 汪先霞, 詹杨.豫南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12) :18-19.
[4]王玉清, 刘红梅, 舒勇, 等.水稻防早衰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11) :112-113.
[5]栾静, 张雪保, 杨平, 等.郑州沿黄稻区水稻盘育抛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7) :30-31.
[6]毛艳.水稻晚育晚插节水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2) :104-105.
[7]彭春瑞, 罗奇祥, 张巴克, 等.水稻免耕栽培综合配套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6) :28-30.
[8]郑桂萍, 殷大伟, 刘丽华, 等.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的补偿性及意义[J].华北农学报, 2009, 24 (6) :93-99.
[9]秦玉金, 鞠国钢, 胡荣利, 等.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初探[J].华北农学报, 2005, 20 (S1) :172-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