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春天山水的古诗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24
1

春天山水的古诗(精选6篇)

春天山水的古诗 第1篇

描写春天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1.《钱塘湖春行》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临安春雨初霁》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3.《溱洧》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2]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4.《登池上楼》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今。

5.《晚春》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莺梭》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7.《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年代: 唐 作者: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8.《春词》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9.《春夜》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10.《立春偶成》

年代: 宋 作者: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春天山水的古诗 第2篇

描写祖国山水的经典古诗分享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春天山水的古诗 第3篇

一、中国山水画创作艺术与留园山水空间关系

1.“三层”“三远”

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篇》中提出“三层”论:“凡画当作三层:如外一层是横, 中一层必当多竖, 内一层又当用横;外一层用树林, 中一层则用房屋之属, 内一层又当略作远景树石以分别之”。“三层”论描述了山水画创作中植物、建筑、山石的布局方法和层次关系。

宋代郭熙提出了“高远”、“平远”、“深远”的“三远”绘画法 (图1) , 在他所著的画论《林泉高致》中记载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 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 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 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 深远之色重晦, 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原之势突兀, 深远之意重叠, 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三远法概括了山水画透视的三种空间处理手法。

古典园林深得山水画“三层”“三远”法的精髓。留园里的涵碧山房距离南侧墙面只有50米左右的距离, 而向北望去, 水面、游廊、小蓬莱、驳岸、假山、可亭、树木等层层布置, 是对山水画“三层”法的升华, 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不同层次的景观要素, 扩大了景深。此外, 留园的设计就是以平远著称的, 平远, 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 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留园中涵碧山房的主要景面就是采用的隔水望山的平远构图。

2.散点透视

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一样都讲求画面的透视效果, 所不同的是西方画家的透视是焦点透视, 也就是说, 画中只有一个视点, 这是符合人类观察自然界的实际状况的。而中国画并非如此, 它有许多个消失点, 画面中, 画家的视角是随意移动的, 并不是局限在一个地方, 这样, 画家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 从多个角度描绘客观景物, 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对方向进行自由选择来安排画面的构成。绘画艺术原本是一种静态的表达, 散点透视使得山水画变成了动态连续风景构图, 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无限的境界。孙筱祥指出:“中国山水画面采用的运动视点的鸟瞰透视画法, 对中国古典园林动态连续风景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画画论中把动态构图的开始叫做“起”或“开”, 结束的时候叫做“结”或“合”, 在视觉上感受局势的起、承、转、合。中国绘画中散点透视的运用中, 很著名的画作就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杰出的画作之一。画家以散点透视的手法把绵延几十里的首都城内外的景象展现于五米多长的画幅里, 涵盖了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包括商业经济、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文化娱乐等等。

古典园林就像山水画的长卷, 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留园的空间组成就有这样的特点, 园子的入口部分是一段狭长、曲折的走道, 视野范围极小;行至古木交柯处稍显开朗、外面景色欲露还藏, 到达绿荫处则豁然开朗, 可以看到中部的水池、游廊、亭子、假山、树木等, 空间开阔, 景观丰富, 达到了高潮;过曲溪楼时, 再度收束;到了五峰仙馆前院又稍稍开朗;穿越曲折的回廊直至石林小院, 又一次收束;至冠云峰院落又开阔起来;至此, 可游走于园的东、北部回到中央部分, 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图2) 。留园通过这样一个连续的有开始、有高潮、有起伏、有结束的空间序列, 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动态连续风景布局, 塑造了具有时空特性的景观韵律。

3.主宾关系

山水画的画面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需要主宾, 画面的构成也需要主宾。因此在构图时, 要考虑每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明确主体地位和从属关系, 不要喧宾夺主, 需要有一个构图中心, 从而能够最充分地表现主体。元代汤屋在《画鉴》中说:“画有宾主, 不可使宾胜主, 有宾无主则散漫, 有主无宾则单调、寂寞2”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作者将主峰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 并以浓重、浑厚的水墨描绘, 占据大部分的篇幅, 把次峰、水景、树木等都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烘托主景。

在古典园林中也是如此, 要达到“主景突出, 客景烘托”的空间布局, 园林中的主体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山水。在留园中就有一个例子, 留园著名的三峰——冠云峰、瑞云峰和岫云峰, 其中冠云峰居中, 其峰形态奇伟, 嵌空瘦挺, 孤高磊落。“瘦、皱、漏、透、清、丑、顽、拙”八字占全, 为宋代花石纲遗物, 是苏州最高的观赏独峰。为了烘托主峰, 两旁屏立配峰即瑞云峰和岫云峰, 这一主二宾, 构成了主宾关系, 配合协调, 每个要素相互独立又具有整体感, 重点突出。

4.疏密有致

疏密是山水画构图中的一个重要创作方法, 指画面上的“凝聚”与“疏朗”相对应结合, 密就是凝聚, 是画面中的要素和线条都聚集在一处, 疏则相反。一幅画各个要素及线条安排有疏有密, 才能构成协调舒服的图面效果。明代王谔的《江阁远眺图》描绘了隔江远望的景象。以“密”的手法来描绘松林石壁, 水榭楼阁, 以“疏”的手法来描绘远山的峰峦起伏, 山城环抱, 近景楼榭的浓墨重染和远景山城的晕染清淡遥遥相对, 形成对比。画幅中还有一处细节, 作者绘出了前景湖中的水波细密, 而后忽略, 前后的疏密浓淡也形成对比, 表现了中间的湖面一片碧波浩淼、深远不尽、水阔天空的景象。

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同样遵循着疏密有致的原则, 留园中的建筑分布很不均匀, 有的地方的建筑排布稠密, 而有的地方则分布稀疏, 形成明显的疏密对比。南部住宅片区的建筑高度集中, 东部的石林小院附近的建筑较为聚拢, 且内外空间的变化节奏快, 使人在欣赏时感到应接不暇。而西部和北部则非常的稀疏。中部区域自成稀疏有致的典范, 宽阔的水面周围环绕着建筑, 主要集中在东南部, 高度和体量也不是统一的, 塑造了富有韵律的空间感和丰富的景观效果.

5.藏露互补

“藏”与“露”是中国山水画创作常用的手法, 所谓“藏”主要体现在对人视觉上的遮挡, “露”则为显现, 有藏有露欲露还藏, 达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效果, 才能让观赏者体会到山水画作的意境和内涵。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道:“山欲高, 尽出之则不高, 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 尽出之则不远, 掩映断其流则远矣。”讲的就是山水画藏露互补的创作艺术。明代张复阳所绘的《山水图》 (图3) 就很好的表现了对“藏”、“露”的拿捏, 画家描绘江南水乡, 透过大批密林杂树, 隐现村落茅舍, 田野农事以及农居生活, 富有生活气息, 远景欲藏还露的云气弥漫, 具有很强的空间感。

古典园林在园林空间的营造上有藏有露的空间处理方法, 完美的表达了含蓄美的特点。留园的入口部分的空间处理, 处处显现了“藏露”艺术的精髓。从大门入园后, 沿着东侧狭窄漫长的小道前行, 光线透过漏窗和天井照进来, 视线逐渐开阔。这种曲折变化、藏露有致的处理方法, 对后面精致的园景起到了障景作用。沿此继续前行, 到达古木交柯处, 光线渐明, 空间渐宽, 通过北侧墙上开的一排样式各异的漏窗, 外面的亭台、水面、假山、古树等景色若隐若现, 再往西侧窗外望去, 明瑟楼和绿荫轩小院也微微显露, 处处体现出“藏露”艺术的精妙。

6.虚实相生

从山水画用墨的角度来讲, “实”就是落笔用墨比较繁复紧密, 墨色浓重。而“虚”就是浅淡疏密, 墨色轻淡或无笔墨处、空白处。画家在画纸上留下来的空白, 是有笔有形之中的空出来的无。在空白的画纸上落笔墨的地方就是实, 而笔墨之外的空白地方就是虚。虚实关系既是山水画意境营造的关键因素, 又是一个空间结构观念, 可以表达想要的艺术效果。潘天寿先生说:“吾国绘画, 向以黑白二色为主彩, 有画处黑也, 无画处, 白也。白即虚也, 黑即实也。虚实之关联, 即以空白显实有也。”在山水画中, 虚实到处可见, 明代樊晖作的《溪山远眺图》, 在近处用密集的笔墨组成的山石、树木、人物为实, 远处的山、水、船以及云水烟雾的空白处为虚。整个画面有实有虚, 有浓有淡, 给人舒适自然的感受, 堪称佳作。

二、总结

江南古典园林滋生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当中, 深受诗词、绘画和古典文学的影响。其中, 中国山水画对古典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 并在许多方面展现了两者相互之间的交融。一些山水画的创作手法, 也被自然而然的应用到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当中, 这些创作手法促进了造园艺术的发展, 成为了造园艺术中的精华, 也是园林意境的重要表现方法。本文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创造艺术和留园山水空间造园手法的关系研究, 以期其在中国现代园林中得以传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孙筱祥.中国山水画论中有关园林布局理论的探讨[J].风景园林, 2013 (6) .

初中古诗词中的山水情怀探究 第4篇

首先,山水比较漂亮、壮美,激发了诗词作者的灵感,产生创作冲动,从而用诗词记录下了大自然的美。古代的生态环境比较好,山水非常美丽,人们自然而然的对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产生了羡慕情怀,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灵感一触而发,即兴创作了流传千古的诗词佳句。这样的文章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由唐朝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观看了钱塘湖之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又如吴筠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从这首诗描绘了这样的景象:山与天相交的地方升起了淡淡的云烟,作者在竹子的罅隙中观看落日的余晖。小鸟向屋檐上废弃,白云从窗户里飘了出来。这样的镜像,非常优美,强烈的吸引了作者,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在文中用了这些词汇“适与”、“好峰”、“迷”、“云外”等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作者在这里描述的场景具有幽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杜甫的《望岳》则表达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巍峨:“荡胸生曾云”和“一览众山小”均表明了泰山的高大;而“齐鲁青未了”则表达了泰山的雄伟,一望无际;“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则表明泰山的景色的漂亮。在作者的眼中,泰山就是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这令他感叹不已。

其次,借景抒情,表达作者的个人思乡、友情、爱情思想等情怀。下面本人就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收录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由唐朝诗人岑参创作的。据资料记载,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为了节省篇幅,本文不对全文进行摘录;本文只摘录两句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阅读完整个篇章之后,我们发现这篇文章是送别友人的,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这里的山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再如李白的《赠汪伦》,其中有一个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这里,李白用潭水来衬托他和汪伦的友情之深。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蒙太奇的手法,把几个场景联系在一起——把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与令人感到悲伤的“枯藤老树昏鸦”以及让让人感到惆怅的“古道西风瘦马”放在一起,容易让人产生悲喜交加的情感。“小桥流水”在大众的心理,它是故乡、家乡的代名词。

最后,爱国情怀。我们发现很多诗词都是描写边塞风景的,这些诗词无一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希望为保卫祖国出力的爱国情感,也表达了对当时的政府不满的情绪,希望当时的政府能为国家的边疆稳定多加投入、多关注边塞人们的生活。在古代,西北部和北部由于和游牧民族接壤,而游牧民族受气候影响比较大,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为了生活,他们经常来关内抢事物。为了汉族人的安定生活,朝廷就需要征兵去保卫边疆,又加上某些时候朝廷比较腐败,保卫边疆不力,这样就牵动了很多老百姓的心。老百姓的心声就是为了安居乐业。我们也知道,我国西北部和北部基本没有什么山和水,沙漠和水相对更多,在这些地方有两座山,就是天山和祁连山。以山水为背景的诗词不是很多,下面我们就列举几首开始进行说明。李白的《塞下曲》是为数不多的以山水为背景的古诗。“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交代了背景,这时的天山只有一个字“寒”;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士兵为了保家卫国随时作斗争。作者也表达了愿意为了边疆的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随时出征。虽然这篇文章在我们初中语文教材中并没有收录,但是这篇文章也非常适合我们初中生的理解。在我们的初中教材中,还收录了另外一篇边塞古诗:《凉州词》。这首诗是由唐朝王之涣所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作者用黄河的长——从天上来 ——来烘托了玉门关的远,很多山包围着的孤城——玉门关远离我们,这些均表明了戍边战士的孤独、寂寞,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些战士的关怀。

总的说来,本人认为古代诗词中的山水可以寄托诗词作者的情感和情怀。

关于山水的古诗 第5篇

1、《泉水》

先秦·诗经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出宿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2、《巴水》

唐·白居易

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

3、《大水》

唐·白居易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木世)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

4、《湖亭晚望残水》

唐·白居易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

5、《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6、《澄水如鉴》

唐·崔颢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7、《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8、《引水》

唐·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9、《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10、《水》

唐·韩溉

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11、《海水》

唐·韩愈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一荡薄,鱼鸟不可依。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亦常事,鳞鱼自不宜。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12、《春水》

唐·李建勋

万派争流雨过时,晚来春静更逶迤。轻鸥散绕夫差国,远树微分夏禹祠。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风鬟倚楫谁家子,愁看鸳鸯望所之。

13、《四水合流》

唐·李沛

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14、《浔阳观水》

唐·李群玉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莫见九江平稳去,还从三峡嶮巇来。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直至沧溟涵贮尽,深沉不动浸昭回。

15、《观汉水》

唐·梁洽

发源自嶓冢,东注经襄阳。一道入溟渤,别流为沧浪。求思咏游女,投吊悲昭王。水滨不可问,日暮空汤汤。

16、《御沟水》

唐·卢肇

万壑朝溟海,萦回岁月多。

无如此沟水,咫尺奉天波。

17、《流水》

唐·罗邺

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群。天街带雨淹芳草,玉洞漂花下白云。静称一竿持处见,急宜孤馆觉来闻。隋家柳畔偏堪恨,东入长淮日又曛。

18、《水帘》

唐·罗邺

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19、《咏水》

唐·骆宾王

列名通地纪,疏派合天津。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

20、《远水》

唐·马戴

荡漾空沙际,虚明入远天。秋光照不极,鸟影去无边。势引长云断,波轻片雪连。汀洲杳难别,万古覆苍烟。

21、《看水》

唐·齐己

范蠡东浮阔,灵均北泛长。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故国门前急,天涯照里忙。难收上楼兴,渺漫正斜阳。

22、《望水》

唐·司空曙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23、《远水》

唐·项斯

渺渺浸天?一边生晚光。阔浮萍思远,寒入雁愁长。北极连平地,东流即故乡。扁舟来宿处,仿佛似潇湘。

24、《蜀江水》

唐·熊孺登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25、《水》

唐·徐夤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26、《大水> 唐·薛逢

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浪驱三岛至,江拆二仪开。势恐圆枢折,声疑厚轴摧。冥心问元化,天眼几时回。

27、《水》

唐·郑谷

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洗钵老僧临岸久,钓鱼闲客卷纶迟。晚晴一片连莎绿,悔与沧浪有旧期。

28、《咏水》

唐·张文琮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29、《山下水》

唐·周濆

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泠泠一带寒。

写山水的古诗 第6篇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1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3、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1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5、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1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