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简介范文第1篇
一、村际亮点
(一) 农村基层智慧无限, 宣传形式丰富、实际、接地气
1. 反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进广告”
南林村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一系列宣传推广工作中亮点频频涌现, 让调研组惊喜感叹连连。因地制宜、灵活宣传的做法十分提倡和推广。
在村里不仅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宣传标语, 难能可贵的是创造性地将这些标语广泛设置于田间地头, 甚至在一些商业广告牌背面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在公园石凳中”
在崇阳县文化公园, 每一个石凳都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标语, 使市民在公园小憩时也能看到核心价值观植入宣传。
3.“五彩阶梯”
在熟视无睹的楼梯间隙中, 用五种亮丽醒目的贴条, 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宣传语。无论你是“抬头看路者”还是“低头族”, 五彩斑斓、表达形式生动、接地气的“五彩阶梯”尽显农村基层宣传工作人员的无穷智慧和宣传阵地的物尽其用。
4.“四点半教室”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 特别是下午四点半放学后和周末, 处于监管“真空期”的状况, 青山镇南林村建立了“四点半学校”, 将放学后无人看管、接送的农村留守儿童归集起来统一照管、免费施教。还在留守儿童中选出了一批图书管理员, 表现优秀者可以获得价值100元以内的图书作为奖励。
(二) 移风易俗, 殡葬改革
通城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土地资源并不充裕, 全县针对封建丧葬思想比较严重, 乱埋乱葬, “活人墓”现象与习性根深蒂固, 造成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的现象。对此, 通城县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的管理、劝导、宣传等一系列工作。
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主动和红白喜事的村民联络沟通;完善“以奖代补”政策。对进入到殡仪馆安排治丧的实行“五减免”, 即遗体接运、灵堂租赁、家属住宿、火化、100元以内普通骨灰盒。此外, 地方政府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将骨灰树葬、花葬、草葬及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地方式, 以及传统土葬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法也一并纳入奖补范围, 每例奖励2000元。本次调研过程中发现通城县的墓葬较为显眼, 但“活人墓”现象明显减少, 殡葬改革逐见成效。
(三) 树立和践行生态环保理念, 大力推行环保餐具”
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农村基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到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 从源头抓起, 采取扎扎实实的举措, 形成内生动力机制。
通城县各地深入开展治理“餐桌污染”工作,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 免费发放环保餐饮具, 要求各村干部向老百姓发放宣传资料并发出倡议: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向一次性餐具说不。分别与各用户签订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用具的承诺书。对于使用环保餐饮举办酒席的, 村里每次还补贴50元清洗费。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地减少了塑料垃圾造成的污染, 激励补贴机制也很好的带动了村民对环保餐具的使用和接纳。
二、问题与对策
乡村振兴的大好局势下, 农村正迎来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此次调查发现, 尽管农村基层干部作出了不少工作和努力, 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 问题
1. 农村基层干部的开展工作的形式单一, 缺乏带动性
农村干部在基层组织中既是领导者、组织者, 更是参与者和行动者。改革开放以来, 一部分村庄因工致富, 但多数乡村尚处于农村优质资源持续外流所引发的“空心化”格局, 加上基层干部的政治宣传单一、模式化, 农民的接受能力有限, 致使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宣传活动缺乏生动性和实效性。
2. 乡村振兴的劳动力缺乏问题
调研组走村串户进行田野调查, 受众大多为老年人, 所调研乡村的“空心化”问题十分严重。在村里, 大多数青年要么通过考学离乡进城, 要么外出打工挣钱寄回养家, 要么进城务工经商。他们活动的场所转移到城市, 生活的主要收入也来自城市。缺少了最有活力的青年和壮年人群, 乡村振兴失去了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支撑。因此,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3. 农村地区信教问题
调研组发现, 在所调研的几个村落, 农民信教比例约在10%左右。并且由于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 信教的老年人参加教会时往往会把家中的未成年人一同带去。调研组还发现有个别教堂甚至建在了村委会隔壁。
(二) 对策
我们了解到, 这些问题的出现的原因除了历史遗留问题, 还跟农村地区差异性、独特性相关, 所以, 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必须发挥和利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农村基层人员将国家的大政方针落细落小落实。
1. 依托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 优化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
农村的基层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地方和群众中去的一个重要的枢纽。目前来看, 基层干部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一种是能力强, 脑子活, 善于掌握新信息, 使用新方法的新型青年基层干部;一种是资历老, 也肯做事, 但能力欠缺, 工作少有新意。关键一点, 个别乡镇基层干部的待遇和编制不够完善, 导致基层人才流失或是工作积极下降。应当根据“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的原则, 给予基层工作人员应有的待遇和编制配备, 有了生活保障和归属感, 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服务群众。
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抢夺思想阵地, 要注意“化大为小”
思想领域是重要阵地, 你不去占领就会被别人占领。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 多元文化和信息的逐步影响, 思想领域的捍卫显得尤为重要。信教的农民之所以会逐步增多, 我们反观其原因发现, 教会在向农民传教时, 会挑选农民能产生共鸣或共情的案例。比如老百姓看病难, 他们就会讲信教后, 身体和精神面貌转好的事例, 甚至会请到现身说法的人来力证效果和真实性, 抓住了农民内心的期许, 很容易打动农民。
农民群众的教育程度较低, 一般不太能理解理论性和政策性的“大道理”, 要量体裁衣, 按照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接受习惯, 将“大道理”转化为“小道理”, 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 积极搭建“小舞台”, 在不同的“小场合”抓住有利时机, 因势利导, 结合群众身边发生的小事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大道理”。
3. 做好斗争工作, 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斗争最前沿。此次, 调研组发现个别乡镇遭遇过自媒体敲诈, 一些有强烈目的性的自媒体公众号夸大事实, 通过曝出来的所谓的负面猛料来直接敲诈相关单位, 让有关单位来与自媒体运营人员联系, 以金钱的形式进行删帖。要采取严厉、有效措施, 让自媒体的违法成本加大, 坚决打击自媒体的“敲诈”行为。同时, 基层单位也要警惕自媒体的“敲诈”, 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法律, 秉承“四个自信”, 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公正、法治”。
摘要:报告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扎地生根, 能否切实发挥作用, 关乎占有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基数的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关乎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发展与稳定。此次调研力求发现亮点或问题, 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发挥实地调研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研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2016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6.
湖北省咸宁市简介范文第2篇
公司主要产品为阴极铜,以及黄金、白银、硫酸、铁精矿等综合利用产品。目前公司的生产能力为:采矿360万吨,选矿450万吨,阴极铜70万吨,黄金10 吨,白银300吨,硫酸100万吨,铁精矿35万吨,铜杆11万吨、铝杆4万吨。此外还生产一定数量的铂、钯、钼、硒、铅、铋、镍、锡、碲、铼、铟等稀贵 金属产品。
公司在册职工15572人,其中:博士学历5人,硕士学历95人,本科学历1392人。高级以上职称371人,中级职称996人、技师(含高级技师)267人,高级工3448人。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
公司技术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同时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核准颁发冶金行业(金属冶金工程、冶金矿山工程)专业甲级资质证书,系湖北省首家拥有此项资质的企业。
公司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大江”牌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北省著名商标;“大江”牌阴极铜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并于2008年10月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成功注册,2010年“大江”牌阴极铜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地实现了高纯阴极铜的品牌注册;“大江”牌标准金锭获上海期货交易所首批黄金期货注册认定;“大江”牌白银在伦敦贵金属交易所注册交易;2012年“大江”牌银锭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注册。
公司先后获得各级授予的大量荣誉: “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外贸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湖北省优秀企业”、“湖北 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公司党委被湖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并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和“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
湖北省咸宁市简介范文第3篇
沙孟海(1900-1992) 原名文若,中年后以字行。号石荒、沙村、决明、兰沙等。浙江鄞县人。早年从冯君木学古典诗文,从吴昌硕习书法、篆刻。后又与著名学者朱疆村、况蕙风、章太炎、马一浮等交往,受益良多。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曾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1963年起在浙江美术学院兼课,1979年起为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导师。历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其书法远宗汉魏,近取宋明,于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诸家,用力最勤,且能化古融今,形成自己"雄强"书风。兼擅篆、隶、行、草、楷诸书,所作榜书大字,雄浑刚健,气势磅礴,堪称旷世罕见。沙氏学问渊博,识见高明,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学史》、《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真行草书集》、《兰沙馆印式》、《中国书法史图录》、《沙孟海论书文集》等。并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卷》等。沙孟海是中国当代书坛巨擘,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之一。
2林风眠故居 杭州灵隐路3号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风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受到学界泰斗蔡元培的赏识与提携,成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
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倡导新艺术运动,积极担负起以美育代提高和完善民众道德,进而促成社会改造与进步的重任。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全国艺坛为之欢呼。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也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3.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 杭州虎跑公园内
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平湖(一说山西)。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是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4.章太炎纪念馆 杭州南山路苏堤口
(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汉族,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
鲁迅笔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他的确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强调道德的力量,却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
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章太炎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与孙文既有过并肩奋战的岁月,也有过激烈争辩乃至分道扬镳的日子。孙文逝世,章太炎肯定“天生我公,为世铃铎余岂好邮,好是谔谔。”既承认孙文首倡革命之功,又坦言彼此的分歧,是有话直说的诤友。孙文生前,他笔下已一再出现如下的字眼:“中山计划短浅,往往自败”,“中山天性褊狭”, “中山为人卤莽轻听”,“中山名为首领,专忌人才,此仆辈所以事事与之相左也。”
5.夏衍旧居 杭州江干区彭埠镇严家弄50号
夏衍故居 杭州严家弄中新路66号
夏衍(1900-1995),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祖籍河南 开封,1900年10月 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1920年,他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他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撰写大量杂文、政论文章,同时继续从事话剧、电影创作。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海领导文化事业,创办电影文学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为培养电影事业的新生力量作出了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77年后,他先后担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82 年,他当选为中顾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6.司徒雷登故居 杭州耶苏堂弄3号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 - 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是一
位美国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也是一位教育家,曾创办并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和校务长。他还是一位外交官,曾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由于毛泽东写的一篇《别了,司徒雷登》(《Farewell Leighton Stuart》)的文章而使他在中国非常有名,但是在他的祖国美国却是默默无闻。
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美南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管杭州基督教天水堂,司徒雷登即出生在天水堂教士住宅(今杭州下城区耶稣堂弄),会讲一口纯正的杭州话。11岁时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在那里曾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在大学期间受“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的影响而转到神学院,立志于传教。1904年他结婚后携妻子回到杭州,成了第二代美南长老会传教士。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从事传教,并钻研汉语。
1908年开始任金陵神学院希腊文教授。1910年任南京教会事业委员会主席。辛亥革命时兼任美国新闻界联合通讯社驻南京特约记者。
民国8年(1919年)1月,他被聘请为燕京大学校长,此后,他作为燕大的长期领导人为该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司徒雷登四处募捐,为燕京大学在北京西郊建造了一所宫殿式的美轮美奂的新校园,不惜出重金延请中外著名学者如吴雷川、许地山、邓之诚、郭绍虞、顾颉刚、赵紫宸、容庚、钱穆、吴文藻等人来燕大任教,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学术地位,1927年,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到1930年代,燕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司徒雷登提倡学术自由,要求燕大的学生既中国化,又国际化,司徒雷登还注意与学生、员工互动交流,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对待教职员工热情温暖,给许多学生和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
司徒雷登同情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的师生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21年他受聘为中国教会教育调查团成员。19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被日军关在集中营,直到日本投降后获释。1945年,获释后的司徒雷登继任燕大校长(后为校务长),直到离开中国。中华民国35年(1946年)7月11日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积极支持国民党政府进行反共内战,又拉拢民主个人主义者,培植中间势力。同年10月,来杭参加杭州青年会复会典礼并祭扫其父母之墓,杭州市参议会授予他“杭州市荣誉公民”称号。当时有人这样评论:他“既是政客又是学者,既是狡猾的对手又是温馨的朋友”。
1949年4月,解放军攻占南京,他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留在那里。1949年8月2日由于美帝国主义阻挠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一切努力都已彻底失败,司徒雷登不得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据说在他离开中国前夕,曾经和中国共产党高层秘密接触,也打算前往北京磋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事宜,但是被提前召回,未能成行。8月8日,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将他作为美国的象征而极尽讽刺,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这篇文章还被收入了中学语文教材,“司徒雷登”这个名字在中国成了声名狼藉和失败的代名词。
回到美国后,他先被国务院下了“禁言令”,后来又被麦卡锡主义者骚扰。患了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和失语症。于1962年9月19日在华盛顿病故。他一直希望能够将骨灰送到中国,埋在燕京大学校园内。
主要著作有《启示录注释》《司徒雷登日记》《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等。历史学家林孟熹这样评论他:“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司徒雷登博士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
2008年11月17日上午,杭州半山安贤园,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安放仪式在一片肃穆中进行。回到中国安葬,是司徒雷登先生的遗愿,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至此,他的遗愿才算完成。
7.潘天寿旧居 杭州荷花池头42号
潘天寿(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主任教授。 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
他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如他的《小龙湫一角》特别是把画面主体小龙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 ,还能诗、善治印。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诗存》、《治印丝谈》。并缉有《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8.郁达夫故居
杭州大学路场官弄培六十三号
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通三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关于其死亡的推测最早出于胡愈之的文章,胡文中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建国后此一推论基本被延续下来,在1985年郁达夫的纪念会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故现在在学术界郁达夫只能谨慎地称为是失踪,而不能武断地认为其为日本宪兵杀害。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曾赴台儿庄劳军。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失踪,终年四十九岁。因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