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10-24
1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范文第1篇

国内的房价日益上升,我们国家的通货膨胀也在上升。《货币的战争》这本书告诉我们,人民币的发行超量就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在国外,大家买房所需要的集齐金钱数平均只需要工作5年,而在中国,人们却需要工作一辈子才能买到房子,甚至还不能买得到。银行为了眼前的利益,以个人购房的名义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钞票转账到了政府那,然后政府在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钱加倍到老百姓身上,使得流通中的货币越来越多,远远超出了应有的数量。这样子的通胀,用一个比喻来讲就是,一斤的猪肉现在可能要十斤猪肉的价格才能买到。

而政府为了摆平通货膨胀,只能让老百姓手中的货币不动,而市场上的股票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缺失。因此银行的汇率不断的下降,就是想老百姓们拿手中银行存的钱出来去投资一些更好的股市等,使他们的钱套牢。只要这些钱不出股市,那么先是中的商品价格也就不会肆意的增长,相反,这样却能够遏制住商品的价格。

所以面对这样的货币战争,我们要做的有很多。比如,我们可以将手中的钱转化为一些保值的东西金条银条等。我们不仅要使我们现有的财产保值,还有争取不做金钱的奴才。人应该成为金钱的主人,学会掌控金钱,而不是使金钱成为魔鬼的化身。人们需要一个全新的制度来摆脱现状。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范文第2篇

从事营业的人都知道,收银工作是体现公司形象的重要事情,而且直接和现金打交道,稍有马虎记错个账目,就有可能产生因小失大的麻烦。所以作为一名收银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要坐到:热爱本职,扎实工作;热爱公司;顾全大局;尊重顾客踏实服务。勤于学习,提高技能。不仅要对公司负责,还要对顾客负责,让顾客满意,毕竟,顾客是上帝嘛。

也许是刚开始做业务的缘故,觉得收银员这个职务还是挺好的,每天都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从拿出的钱的姿势、钱包的款式和牌、钱币的新旧、折叠的形状等大抵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资本等信息,当然也不一定准确;在真是信用卡的时代,好多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都使用各种卡消费;我发现年老的并不像以前自己想象的那样,买一些老式的鞋子,他们也都挺赶时髦的,穿一些各色各样的漂亮的衣服鞋子。感觉现在这个社会真的是越来越和谐了。以后要用良好的专业素质,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思想,友善和谐的服务态度,丰富的业务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去服务每位消费者,同时要自觉遵守本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岗位的纪律要求。真正能够做到为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而努力。

气不和时少说话言多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 。假重新详细的读了一遍宋鸿兵先生写的《货币战争》,有很多莫名的感伤,原来,世界规模的战争并不一定是为和平和民主而战,参战的正义方并不一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些战争不过是国际银行家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幌子!

从前,总对带有国际的、世界的字眼的东西充满各种美丽的憧憬,觉得和这些名词挂钩的东西都是神圣不可亵渎的,都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普遍需要和利益,然而在货币战争一书中,这些美好全化为泡影,幻灭了!真是欲哭不得!《货币战争》一书中,说到货币是一种商品,但是它却不同于其他一切商品,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中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商品,对货币发行的控制是所有垄断中的最高形式。梅耶.罗斯切尔德说:“只要让我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因此本书讲述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操纵世界300年工业化历史的“阴谋”故事。下面说一下对书里介绍比较有感受的内容。

书中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以及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崛起所带来的金融挑战。用书中的话说:“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将世界18世纪以来的重大金融事件背后的黑手曝光出来,回访、观察、体会、对比、总结这些人的战略目的和惯用手法,从而预测他们未来对中国打击的主攻方向,以及探讨中国的反制之道。”

本书的核心是“阴谋论”,宣扬的思想是“金本位”,它以国际银行家谋求世界霸权为出发点,来解释历史和现今的热点大事。书中说到:世界的金融战争与金融游戏规则的制定权掌握在华尔街的几大巨头,也就是尖端金融精英的手中。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书观点持怀疑态度,但是自我认为读完此书后还是有收获的。毕竟书中提到的很多历史史实我们无从考究而且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问题。 一般我们看到标题《货币战争》都会想到这十有八九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的,它是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的开篇介绍了两场战争, 一个是名义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 另一个则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这场阴谋当然有其必然的时代背景。当时第一个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早就与1694年诞生了。英格兰银行运行的核心理念是把国王和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永久债务,由全民税收作抵押,由英格兰银行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这样一来,国王有钱打仗或享受了,政府有钱做自己爱做的事了,银行家放出了他们日思夜想的巨额贷款并且得到了可观的利息收入,这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因为只有人民的税收成了被抵押品。更妙的是,这个设计把国家货币的发行和永久国债死锁在一起。要新增货币就必须增加国债,而还清国债就等于摧毁了国家货币,市场上将没有货币流通,这样就造成政府永远也不可能还清债务。又由于要偿还利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导致需求更多的货币,这些钱还得向银行借债,所以国债只会永远不断增加,而这些债务的利息收入全部落入银行家的钱袋,利息的负担则永远落在了人民的税收重担上!

国际银行家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权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双方在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一金融制高点上进行了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七位美国总统因此而被刺,多位国会议员丧命,其中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后的短短三年中,有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英国的一名数学家在1967年2月的伦敦星期日时报声称,这种巧合的概率为10万万亿分之一。从1963年到1993年,有115名相关证人在各种离奇的事件中自杀或被谋杀。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美国总统是伤亡率比美军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的一线部队的平均伤亡率还要高!这,不得不发人深思!其实有一点是我一直没有读懂的,就是国际银行家到底是以怎样的手法凭借手中数量庞大的资金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操纵各相关战争的?书中所述战争的起因并非是被百姓们奉为领袖的人宣扬的那样,是为民主和自由而战,也不仅仅是政治家们代表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而是国际银行家们为攫取民众血汗而进行的“剪羊毛”活动。这种观点,不论对否,在某种程度上令相信政府、国家统治者的人们汗颜!!什么所谓的民主、法制、人权、社会契约,他们终究是浮华表面,其真正的实质还是赤裸裸的国际银行家们利益的博弈。

纵观全书,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1914年爆发的一战和1939年的二战,1973年的中东战争等血肉横飞的战争,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 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 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 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1920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 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 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 为了货币问题, 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 挑起战争, 这又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但是不管这些战争是否有硝烟,真正导致这些独立事件的根本还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即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直接的战争。货币, 作为一般等价物, 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 没有这个标尺, 商业活动就会被瘫痪掉, 所谓的社会分工, 专业化, 标准化, 规模效应等等, 都成了无源之水, 就根本无从谈起了. 这么重要的一个标尺, 当然要有其稳定的价值。黄金, 因为它稳定的物化特性和数量, 是最公正的标尺. 千百年来被各个国家和民族当作财富的象征和货币的储备.为了

用美元取代黄金作为价值标准掠夺财富,废除银本位后国际银行家们又致力于废除金本位而大费周折。众所周知,谁能垄断某种商品的供应,谁就能实现超级利润。而货币乃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谁能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谁就拥有无法限量的赚取超级利润的手段。这就是数百年来,为什么国际银行家要绞尽脑汁、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地谋取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权的原因。他们最高的境界就是垄断全世界的货币发行权。为了确保控制世界货币发行这一金融战略制高点,国际银行家从70年代起,发动了一系列旨在巩固美元信心、“肢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打垮潜在竞争对手的货币战争,其最终的战略目的就是:让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为完成一个由伦敦-华尔街轴心控制之下的“世界政府”、“世界货币”和“世界税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范文第3篇

从事营业的人都知道,收银工作是体现公司形象的重要事情,而且直接和现金打交道,稍有马虎记错个账目,就有可能产生因小失大的麻烦。所以作为一名收银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要坐到:热爱本职,扎实工作;热爱公司;顾全大局;尊重顾客踏实服务。勤于学习,提高技能。不仅要对公司负责,还要对顾客负责,让顾客满意,毕竟,顾客是上帝嘛。

也许是刚开始做业务的缘故,觉得收银员这个职务还是挺好的,每天都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从拿出的钱的姿势、钱包的款式和牌、钱币的新旧、折叠的形状等大抵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资本等信息,当然也不一定准确;在真是信用卡的时代,好多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都使用各种卡消费;我发现年老的并不像以前自己想象的那样,买一些老式的鞋子,他们也都挺赶时髦的,穿一些各色各样的漂亮的衣服鞋子。感觉现在这个社会真的是越来越和谐了。以后要用良好的专业素质,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思想,友善和谐的服务态度,丰富的业务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去服务每位消费者,同时要自觉遵守本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岗位的纪律要求。真正能够做到为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而努力。

气不和时少说话言多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 。假重新详细的读了一遍宋鸿兵先生写的《货币战争》,有很多莫名的感伤,原来,世界规模的战争并不一定是为和平和民主而战,参战的正义方并不一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些战争不过是国际银行家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幌子!

从前,总对带有国际的、世界的字眼的东西充满各种美丽的憧憬,觉得和这些名词挂钩的东西都是神圣不可亵渎的,都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普遍需要和利益,然而在货币战争一书中,这些美好全化为泡影,幻灭了!真是欲哭不得!《货币战争》一书中,说到货币是一种商品,但是它却不同于其他一切商品,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中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商品,对货币发行的控制是所有垄断中的最高形式。梅耶.罗斯切尔德说:“只要让我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因此本书讲述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操纵世界300年工业化历史的“阴谋”故事。下面说一下对书里介绍比较有感受的内容。

书中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以及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崛起所带来的金融挑战。用书中的话说:“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将世界18世纪以来的重大金融事件背后的黑手曝光出来,回访、观察、体会、对比、总结这些人的战略目的和惯用手法,从而预测他们未来对中国打击的主攻方向,以及探讨中国的反制之道。”

本书的核心是“阴谋论”,宣扬的思想是“金本位”,它以国际银行家谋求世界霸权为出发点,来解释历史和现今的热点大事。书中说到:世界的金融战争与金融游戏规则的制定权掌握在华尔街的几大巨头,也就是尖端金融精英的手中。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书观点持怀疑态度,但是自我认为读完此书后还是有收获的。毕竟书中提到的很多历史史实我们无从考究而且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问题。 一般我们看到标题《货币战争》都会想到这十有八九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的,它是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的开篇介绍了两场战争, 一个是名义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 另一个则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这场阴谋当然有其必然的时代背景。当时第一个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早就与1694年诞生了。英格兰银行运行的核心理念是把国王和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永久债务,由全民税收作抵押,由英格兰银行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这样一来,国王有钱打仗或享受了,政府有钱做自己爱做的事了,银行家放出了他们日思夜想的巨额贷款并且得到了可观的利息收入,这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因为只有人民的税收成了被抵押品。更妙的是,这个设计把国家货币的发行和永久国债死锁在一起。要新增货币就必须增加国债,而还清国债就等于摧毁了国家货币,市场上将没有货币流通,这样就造成政府永远也不可能还清债务。又由于要偿还利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导致需求更多的货币,这些钱还得向银行借债,所以国债只会永远不断增加,而这些债务的利息收入全部落入银行家的钱袋,利息的负担则永远落在了人民的税收重担上!

国际银行家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权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双方在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一金融制高点上进行了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七位美国总统因此而被刺,多位国会议员丧命,其中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后的短短三年中,有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英国的一名数学家在1967年2月的伦敦星期日时报声称,这种巧合的概率为10万万亿分之一。从1963年到1993年,有115名相关证人在各种离奇的事件中自杀或被谋杀。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美国总统是伤亡率比美军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的一线部队的平均伤亡率还要高!这,不得不发人深思!其实有一点是我一直没有读懂的,就是国际银行家到底是以怎样的手法凭借手中数量庞大的资金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操纵各相关战争的?书中所述战争的起因并非是被百姓们奉为领袖的人宣扬的那样,是为民主和自由而战,也不仅仅是政治家们代表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而是国际银行家们为攫取民众血汗而进行的“剪羊毛”活动。这种观点,不论对否,在某种程度上令相信政府、国家统治者的人们汗颜!!什么所谓的民主、法制、人权、社会契约,他们终究是浮华表面,其真正的实质还是赤裸裸的国际银行家们利益的博弈。

纵观全书,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1914年爆发的一战和1939年的二战,1973年的中东战争等血肉横飞的战争,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 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 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 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1920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 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 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 为了货币问题, 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 挑起战争, 这又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但是不管这些战争是否有硝烟,真正导致这些独立事件的根本还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即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直接的战争。货币, 作为一般等价物, 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 没有这个标尺, 商业活动就会被瘫痪掉, 所谓的社会分工, 专业化, 标准化, 规模效应等等, 都成了无源之水, 就根本无从谈起了. 这么重要的一个标尺, 当然要有其稳定的价值。黄金, 因为它稳定的物化特性和数量, 是最公正的标尺. 千百年来被各个国家和民族当作财富的象征和货币的储备.为了

用美元取代黄金作为价值标准掠夺财富,废除银本位后国际银行家们又致力于废除金本位而大费周折。众所周知,谁能垄断某种商品的供应,谁就能实现超级利润。而货币乃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谁能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谁就拥有无法限量的赚取超级利润的手段。这就是数百年来,为什么国际银行家要绞尽脑汁、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地谋取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权的原因。他们最高的境界就是垄断全世界的货币发行权。为了确保控制世界货币发行这一金融战略制高点,国际银行家从70年代起,发动了一系列旨在巩固美元信心、“肢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打垮潜在竞争对手的货币战争,其最终的战略目的就是:让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为完成一个由伦敦-华尔街轴心控制之下的“世界政府”、“世界货币”和“世界税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范文第4篇

《魔鬼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骄傲是灵魂的癌症,它啃噬人的爱,连一点根苗都不留,它蚕食人的知足心,甚至是基本的判断力,直至它荡然无存。”当我读到这段话时,感受到原来骄傲的心,高傲的眼可以让我整个人都陷入到谎言中,让我连被赋予的辨别对错的能力都丧失了。所以我知道了,我要谦卑自己的心,不再以一种高傲的态度看清身边的人。

《人生观的故事》作者寇尔森进入到监狱中,体会到一点他说:“所有使身边的那些犯人有区别的事务都仅仅是程度上的区别,而不是与犯人们本质上的不同,我们中的每一个都是既有天赋又有缺陷的人,我们再也不能摆出一副好像我有权柄论断别人的姿态。”因此我会多看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而不是用更多的时间去探讨别人怎么样,因为我们都是不完美的,没有权利去论断其他的人,否则,我们会陷入永无止尽的抱怨中。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范文第5篇

又是一星期,跟往常一样,我走进他们班。在上课铃响前插上我的U盘,然后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开了。

上课铃响,我突然发现之前打开的PPt不见了,一看插好的U盘也不翼而飞了。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那个问题学生,而且有学生告诉我,她看到他课间有去碰过电脑。然后便是恶狠狠地让他交出U盘,我只记得他当时的眼神很无辜,一个劲的说着:“我没拿”。看他不承认我便将他们的班主任请来。可以想象,迎接他的便是劈天盖地的责备。

事后很多天,突然有一个学生将我的U盘递到我的手上,说那天她以为这个U盘是英语老师忘拿的,便拔走了。她的话音刚落,我便起身走到他们班,找到了那个问题学生,向他道歉:“老师的U盘找到了,对不起,我没分青红皂白,冤枉你了。”我以为孩子会哭,没想到他只是摇摇头走开了。

后来几天,令我震惊的是,美术课前他总会问我来要白纸,铃声响后,自己便回到座位默默地画起画来。这样的转变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当然我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场景。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范文第6篇

题目: 悲惨的故事,深刻的教训

引言:本章记述的是三个人的故事,我们都以为那个“神人”可悲可叹。其实耶罗波安和那同样不知名的老先知又何尝不是可悲可叹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同来思想这三个人物,从中得到教训。

妄自尊大的耶罗波安 一 耶罗波安之其人

耶罗波安是以色列国分裂后北以色列的第一个王。 他原来是所罗门的臣仆,负责监管建殿工程

王上 11:28 耶罗波安是大有才能的人。所罗门见这少年人殷勤,就派他监管约瑟家的一切工程。

先知亚希雅曾奉命预言他将要得着以色列中的十个支派为王,

王上 11:38 你若听从我一切所吩咐你的,遵行我的道,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谨守我的律例诫命,象我仆人大卫所行的,我就与你同在,为你立坚固的家,象我为大卫所立的一样,将以色列人赐给你。 二 耶罗波安的失败

但耶罗波安王立国之后,很快就踏上失败的路。主要原因是 1 忘记了得国乃是神恩

前面说到神借先知预言他必要得国,并且应许也警戒他:你若听从我一切所吩咐你的,遵行我的道,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谨守我的律例诫命,象我仆人大卫所行的,我就与你同在,为你立坚固的家,象我为大卫所立的一样,将以色列人赐给你。其实这些条件就是他得国以后可以保持王位至永久的方法。 2 为巩固政权敬拜偶像 王上12:26-31(经文略)

由于以色列人每年必须上耶路撒冷守节,并要到圣殿献祭;耶罗波安惟恐他的百姓经常上耶路撒冷而日渐归向犹大,因而在伯特利自设祭坛,另立祭司,又造了两个金牛犊,代表所敬拜的神,吩咐以色列人要向牛犊献祭,不必到耶路撒冷去。这就铸成耶罗波安的大错,也成了以色列国无穷的祸患。以后历代的以色列王,几乎都深陷在这罪中,此后圣经屡次称这罪为“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王上15:26,30 拿答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行他父亲所行的,犯他父亲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这是因为耶罗波安所犯的罪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惹动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怒气。

王上16:13, 19 这是因巴沙和他儿子以拉的一切罪,就是他们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以虚无的神惹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怒气。这是因他犯罪,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行耶罗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他竟藐视神的方法,自己去设立牛犊,来维持他的国权;这是何等的无知! 3 不听从警戒被神废弃

王上13:33 这事以后,耶罗波安仍不离开他的恶道,将凡民立为邱坛的祭司;凡愿意的,他都分别为圣,立为邱坛的祭司。 神并没有因为他的倒行逆施而废弃他,所以差遣神人来警戒他。然而他并没有悔改离弃罪恶,反而变本加厉。以至造成个人,家庭以及民族极大的悲剧。耶罗波安所设的牛犊和祭坛,似乎是一种聪明的政治手段,其实为自己和自己的后代掘了一个绊跌人的深坑。 功成身败的神人 第二个人物,圣经只说他是神人,无名无姓。最令人惋惜的是一开始他是何等的得胜。但后来却落得身败名裂。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教训?

(一)神人的得胜 1 他的能力

①信息的权柄 2 神人奉耶和华的命向坛呼叫,说:“坛哪,坛哪!耶和华如此说:大卫家里必生一个儿子,名叫约西亚,他必将邱坛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烧香的,杀在你上面,人的骨头也必烧在你上面。” 王下23:16节 约西亚回头,看见山上的坟墓,就打发人将坟墓里的骸骨取出来,烧在坛上,污秽了坛,正如从前神人宣传耶和华的话。

20节 又将邱坛的祭司都杀在坛上,并在坛上烧人的骨头,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3节 当日,神人设个预兆,说:“这坛必破裂,坛上的灰必倾撒,这是耶和华说的预兆。” 5节 坛也破裂了,坛上的灰倾撒了,正如神人奉耶和华的命所设的预兆。 ②祷告的能力

4节 耶罗波安王听见神人向伯特利的坛所呼叫的话,就从坛上伸手,说:“拿住他吧!”王向神人所伸的手就枯干了,不能弯回; 6节 王对神人说:“请你为我祷告,求耶和华你上帝的恩典使我的手复原。”于是神人祈祷耶和华,王的手就复了原,仍如寻常一样。 这位不知名的神人所说的预言,十分准确地应验在约西亚王年间(王上13:

2、王下23:15-20),并且他当时所说的预兆,也立即应验在耶罗波安王眼前。这一切说明他的话十分有能力,有权柄,有神作后盾,这是一个先知最值得告慰的事。 2 他的忠心

试问向一个骄傲而背离神的王说咒诅的话,没有胆量能行吗?没有忠心能行吗?

伯特利不是没有先知,问题是伯特利的先知没有胆量,没有忠心。所以神差遣他远道而来。他来了,他毫无惧怕地咒诅耶罗波安所设的坛,和预言耶罗波安的结局。可见他的勇敢和忠心,实在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保罗说: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3 他的圣洁 (王上13:7-10)

他看重神的命令过于人所应许他的好处。他保持一颗向神单纯清洁的心。他信守神的吩咐。不被今世的虚荣所牵引。许多人在工作上虽然成功,但在生活上却失败。这位神人不但在工作上忠于神的吩咐,在生活上也忠于神的安排。

(二)神人的失败

1 失败的过程(王上13:5;16-24)

这是十分悲惨的一幕。一位完成了神的托付的神人,竟因为小小的疏忽而违背了神的命令,很可怜地死去!这样地死去,虽然并不能表示他灵魂的灭亡,但毫无疑问他已经失去旧约的人十分重视之安然去世的福分,并且在他那被人看来十分成功的工作和生活上,有了严重的缺陷和亏损。 2 失败的原因

他为什么抵挡不住老先知的诓哄? 圣经并没有指明神人疏忽的原因,但我们不妨留心他为何失败,这对我们会有很实际的帮助。 首先是对神知之不深,神的话是不会朝令夕改的。如果他知道这一点,他就不会轻易上当了。 第二是太相信人的话,虽然说话的也是先知,更不可能所传的与神的话相反。今天所谓的教会领袖,传道员,无论你曾怎样有才华,讲道有能力,若讲的与神的话不同,我们就不能信。当然尊敬主的仆人是应当的,敬爱主内的长辈也是基督徒的美德;但决不能尊重主的仆人过于神。

第三是过于注重人的经历,常使人轻忽神话语的权威。人们很容易以为既然这是某人所经历过的,当然可靠了,于是便会不自觉地曲解圣经的意思去迎合人的经历。其实人的经历未必可靠,人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描述也常常不准确,甚至可能故意夸大。为什么老先知的话那么容易使“神人”相信?因为它是被夸大的,它被加上神奇的描述,当作一种“经历”叙述出来。在这充满异端邪说的世代中,基督徒对于人们所“见证”的超自然经历,切勿囫囵吞枣地不先用真理辨别便接受,否则很容易落在错误中。 不知敬虔的老先知 为什么说他是不知敬虔的呢?

(一)妄借神名无敬畏

一个先知他肯定知道十诫中的第三条:

出20:7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他要诓骗 “神人”,不惜假借神的名。 王上13:18 老先知对他说:“我也是先知,和你一样。有天使奉耶和华的命对我说:你去把他带回你的家,叫他吃饭喝水。’”这都是老先知诓哄他。

(二)乱说戏言不敬虔

这是何等重大的事呢?他竟是如此轻慢,可见他是怎样的缺乏敬虔和敬畏之心。 是否神吩咐他这样去欺骗他?神绝不会叫一个先知去欺骗另一个先知。那么是否出于老先知恶意的陷害?从下文的记载看来,也不像是恶意的陷害,那么只能说是恶作剧了。戏言误人误事。他虽无恶意却因此害人害己,真是值得我们吸取教训啊! 神的仆人们啊,这个老先知真是带血的教训啊!我们应当谨慎对待那些因为我们是主的门徒,主的仆人或主内的长辈而尊敬并信任我们的人,不要随便指点他们,而轻忽地伤害了他们对神那种单纯的心。

我们是否只体贴肉体的意念,把那些十分听从我们引领的人引到只注重吃喝享乐的路上,而轻忽了神的话语呢?

我们是否不忠实地向他见证自己的经历,或是为要多得人的敬佩而故意夸大自己,以致使人误信,陷入灵性的岐途上呢? 我们是否已经被神摆在一边,却不肯安静地在神前自省,反而用错误的的观念去教训刚刚被神兴起来的“后辈”呢?

恐怕有一天我们也会像那位老先知一样,为着把别人绊倒了而抱恨终身,为着那无法挽回的过失而惭愧和良心不安的。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