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型成本范文(精选3篇)
层级型成本 第1篇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多数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实现了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数据,到2015年底,全国地级以上的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有80%建立了自动化立体仓库,各地普遍建立了大仓房和大分拣车间,许多地方以自动化的分拣线代替了以前的半自动化分拣线或手动分拣线。以大量投资为主要特点的这些措施,在极大地提升卷烟配送系统现代化程度的同时,也带来管理上适应性的要求,其中成本控制问题显得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不适应流程单元独立性
配送中心现代化趋势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流程组织单元的独立性强化。比如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几个基本流程:储备、分拣、配送流程等,虽然以前也存在,但是独立性并不强,但随着资产规模变大和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情况发生了改变。
首先,巨量投资使各流程资产占有量增大,导致独立考核资产成本及资产使用成本的必要性凸现。2010年以前,我国绝大多数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资产规模为四、五百万元左右,主要是送货车辆和分拣线,机器设施和仓库占用的资产数都不大。由于总资产规模小,具体到每个流程的资产独占特征并不突出,只从总体上考核资产的成本就可以满足管理的需要了。各地新配送中心建成后,资产规模普遍在1.5亿到2亿之间,新增资产与部门、流程单元、作业活动、运营维护等内容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这时,如果仍然是不加识别地只进行总体资产(及资产使用)的成本考核,而不对具体的部门、流程和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查,就不再能满足配送中心对成本控制精准性的要求,也不符合配比原则。
其次,大量现代物流技术的采用,提出了考核具体的部门(或流程)投资效果和技术效率的配合性要求。此前,许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采用平库储存方式,手推叉车,配以简单的传送带扫码,分拣多是半自动线或手工线,信息化程度低,技术的普适性特点远强于技术的专有性特征,没有必要进行独立的投资效果和技术效率的考核。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提升后,由于各个部门或流程大多采用了专门的设备和技术,配合相应的信息系统;部门或流程的技术差异性明确了,这时,考核不同部门和流程的投资效果和技术效率,并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技术投入和维护的经济特点,是将财务和技术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二)成本费用金额增大,需要支持结构细分成本责任主体
除了资产和技术特点外,从成本费用角度分析,各地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实施现代化提升以前,成本费用水平一般较低;就全国地级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来看,年平均成本水平也就在400万元到600万元之间,而新配送中心建成以后,成本费用水平大幅度提高,提升幅度可以达10倍以上。以某省会城市的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为例,新物流中心建设以前,每年的成本维持在400万元~450万元之间,新物流中心建成以后,总成本增加到6000万元以上,增长幅度达12倍。这样巨大的成本体量,仅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成本控制,已经不能够满足管理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有一个支持结构来考查总成本组成情况,特别是找到更加具体的、结构型的成本责任体。这时,构建低一个层次甚至低几个层次的成本考核单元,以明确成本责任主体,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三)业务的层次结构要求财务的层次结构相配合
如上所述,新物流配送中心建成以后,整个运营体系形成了一个明显的业务层次结构。这时,客观上要成本控制机制上也有一个对应的层次结构,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财务业务一体化。
二、构建层级型成本单元
(一)层级型成本的基本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的思路,是构建一个层级型的成本机制。关于成本控制的层级性,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人提出,比如王世中提出了分三级进行成本控制的想法,分别为董事会层面的战略成本,经理层面的决策成本和执行层面的经营成本,其想解决的主要是成本的无效性问题。近年来,这方面的讨论也偶有出现,比如刘亚进提出了“层级成本是个体层面上成本”的观点,他认为层级成本可以用来分析交易成本和经济系统的层级性问题。
理论上说,层级型成本是将成本看成一个整体,以相应的成本单元作为载体,对成本进行分类的结果,层级型成本的处理过程实际上是对成本进行结构性细分的过程。同时,层级型成本的划分,有其明确的目的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解决“无效成本”的问题和解决“经济系统层级性”的问题;本文提出层级型成本的应用,目的在于解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现代化进程中所带来的成本单元独立性控制或考核的需求问题。
(二)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构建层级型成本的路径
一是总体成本,对应配送中心层面,性质上属于成本中心的成本。目前,我国各地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一般不独立核算,在财务性质上属于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尽管这几年国家提出了构建各地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非法人实体的构想,但暂时不会改变其成本中心的地位。成本中心层面的总体成本用来分析整体成本的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是进行单箱物流成本研究的依据。
二是单元成本,对应部门层或工作流程,性质上是总体成本的组成部分。之所以将部门和流程放在一个单元,是因为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在机构设置上的一个特征,是部门和特定的流程相对应,比如储配部对应仓储和分拣流程,送货部对应配送流程等。单元层面的成本用于考核几个基本作业单元的成本情况,分析总体成本变化的原因,是研究流程成本的依据。
三是操作成本,对应具体的作业环节和业务操作,是单元成本的组成部分,性质上属于消耗类成本。新物流中心建成后,环节和操作层面出现了两个趋向:一个是各流程的运营维护消耗的专业区别突出了,不同流程设施消耗不同的物品;另一个是维护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区别也突出了,比如专业操作人员的工资成本等表现出明确的环节特点。操作成本是对单元成本的进一步解释,是分析费用消耗的基础,是财务和业务的联系点。具体如图1。
可以看出,在层级型成本模式下,几个基础性的成本单元相互重叠,下一层成本单元是上一层成本单元的分解体,上一级成本单元又是更上级成本单元的分解体,层级成本单元之间是构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可以追本溯源地控制成本。从实施的角度看,层级型成本单元相对于其他方法,要简单且易于操作,而与仅仅增置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的方法相比,则具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
三、层级型成本的构建步骤
(一)对原始成本设置层级型明细科目
在一个整体成本数据资料中,要筛选出分属于不同层级的成本数据,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对原始成本数据打上层级的标签,主要是在不同层级层面上增设明细科目,以便于今后根据需要,将成本数据归类到相应的层级单元。
如:储配部的分拣线领用包装用纸这笔业务,一般情况下,发生时的会计处理为:
在层级型成本模式下,则需要打上不同的标志:
储配部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维护领用维护材料,一般情况下,发生的会计处理为:
在层级型成本模式下,则会计处理为:
经过以上多级科目的增设,一方面,并不影响总体成本数据的应用和处理,另一方面,在需要了解层级型成本数据信息时,只需要通过筛选或其他方式,就可以得到不同层级的成本。
在对原始成本数据进行记录时,打下层级型或其他相关成本属性标识的工作,我国各地的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经过多次成本核算方式和会计电算化的变革,同时引入了一系列ERP技术后,这项工作实际上已经做了。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成本数据的明细科目按三级甚至按四级明细内容设置,成本数据的层级型属性的信息(包括其他属性的信息)已经较为全面,这为层级型成本的考核和控制提供了基础性的前提。
(二)筛选层级成本
在采用会计电算化技术背景下,筛选层级成本,就是根据层级管理的需要,利用原始成本数据资料,将不同层级的成本信息从明细账中筛选出来。
1. 筛选的技术要求
筛选层级成本数据筛选所要求的技术条件较为简单,只需调出记录原始成本数据的Excel表格即可。打开成本数据表格后,具体筛选步骤如图2。
通过以上操作,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层级成本数据。
2. 筛选数据的处理
理论上讲,对于筛选得到的某层级成本的数据,要新建立一个表格,将筛选的数据填入中,就可以进行加总、计算、分类和分析的应用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在设立明细科目时,不一定完全会按照层级型成本管理的需要设置,这样会出现一些层级成本项目之外的成本数据非规则散布的情况,导致下一级层级成本合计数不等于上一级成本总数。这时候,就需要对非规则散布的数据按相似性的原则,归集到不同层级成本项目中,一直到层级成本包括所有的成本信息为止。层级型成本分离出来后,逻辑上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成本数据金字塔。
3. 层级型成本的分析应用
一是因素分析。由于层级型成本可以解释上一级成本所包括的内容和结构,因为,当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发生差异时,利用因素分析法可以精确了解成本变动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用成本控制方法。
二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核心是目标责任的层层分解,目标管理中只要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管理需要,层级型成本就是最适当的工具,只要将层级型成本的单元与目标管理的单元配合起来,层级型成本就可以帮助目标管理的实施和目标考核。
三是标准成本管理。目前,我国烟草行业普遍实施了成本的对标管理方法。一般是由省级(也有少数市级)烟草公司定期发布一整套与单箱物流成本、担烟成本相关的标准成本数据,包括先进数、落后数、平均数等。这个标准成本体系正好与上面设计的层级成本的层次一致,这样就解决了对标管理的数据对应性需要问题。
四、层级型成本的实证分析
以某省会城市2014年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为例,讨论层级型成本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筛选出层级型基本数据
以《烟草商业企业基准账簿———辅助余额表》为依据,对数据进行筛选,结果如图3。
在上图中,给出了四个层级的成本,分别为配送中心层级、部门单元层级、作业环节层级和费用层级;由于篇幅的原因,两个层级(部门单元层级和作业环节层级)只给出了其中一个单元的下一级成本,其中,部门单元层级给出的是仓储分拣单元的下一级层级成本,另外两个单元则没有标出;作业环节中只给出了分拣环节的下一级成本,其他三个环节没有标出。
(二)计算出各层级的单箱物流成本
上面的实际成本中,单箱物流成本是配送中心层面的成本,下一级成本有三个单元,分别为仓储分拣单元、送货单元和综合单元。由于篇幅所限,图中只对三个单元中的仓储分拣单元,给出了下一级成本,可以看出,仓储分拣单元的下一级成本由四个环节组成,分别为仓储环节成本、分拣环节成本、维护环节成本和质检环节成本。层级成本之间有确定的数量关系。
(三)给出以层级形式出现的对标成本
上面数据来源于上级部门定期发布的对标成本,对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含义一样,不赘述。
(四)进行实际成本与对标成本的差异计算和比较
配送中心单箱物流成本对标分析图(公式:差异=实际成本-对标成本;单位:元/箱)
将上图的数据用雷达图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如图6。
可以看出,四个影响仓储分拣实际成本与对标成本差异的因素中,分拣环节造成的差异是导致仓储分拣差异的主因,而损耗差异实际成本要小于对标成本。
五、层级型成本的推广性和局限性
在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采用层级型成本,能够将新物流中心的业务体系和财务体系融合,较好地解决了成本控制中碰到差别难题。本文是以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为背景来讨论层级型成本的,这种方法可以移植到其他企业。但是,层级型成本的筛选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是在成本数据出来之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做到适时地反映层级型成本的变化。
摘要:层级型成本在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成本控制不适应流程单元独立性;成本费用金额增大,需要支持结构细分成本责任主体;业务的层次结构要求财务的层次结构相配合。在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采用层级型成本,能够较好地将新物流中心的业务体系和财务体系融合,较好地解决了成本控制中碰到差别难题。
关键词:层级型成本,财务业务关系,实例
参考文献
[1](美)彼得·特尼,著.陈仪,译.作业管理的第一本书[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265-269.
[2]周志方,肖序.“国外环境财务会计发展评述”[J].会计研究,2010(1):79-80.
[3]杨秀琴.浅谈关于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J].新会计,2012(2):54-55.
配料型商品成本管理与核算 第2篇
以面包为例,当顾客从卖场里买到新鲜出炉的面包高高兴兴的离去时,作为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切心中会充满了成就感,但是在这种成就感后面却隐藏着一些顾客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的复杂的合作过程。
制作一个面包需要有面粉、砂糖、鸡蛋、牛油、酵母、盐、改良剂、水等等,一大堆的原材料经过搅拌、成型、发酵、烘烤等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制作过程之后,最终顾客可以购买到一个面包。所有的原材料全部都是分开进货,面粉、砂糖、鸡蛋等都有各自的采购成本,经过一番这样的混合和工艺之后,做出来的面包成本一个是多少钱,怎么来计算、依据什么来定零售价格。我们在所有的配料型商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标准的操作手册。
在标准化手册中,生鲜区中应该对每一个单品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并制定操作规范。例:生产出一个400g的三文治面包,其中面粉、砂糖、鸡蛋、油等原材料各需要多少克,而每个三文治面包中这些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各是多少,然后除去合理的损耗比例,计算出每个三文治面包的实际综合成本是多少,再附上生产三文治面包的生产加工的过程,具体到搅拌的速度和时间、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加入一些什么样的辅助配料、发酵的温度和时间、烘烤的温度和时间等等。然后将手册传递给现场管理的人员,进行沟通让每一个管理者和操作者都清楚的知道,每一个产品的制作工艺和成本状况。
层级型成本 第3篇
虽然成本估算的方法很多, 但是在产品成本分解中缺乏一种有效的反馈机制进行上下级之间的反复协调, 从而达到更加精确的成本估计值。Kim提出了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新方法, 即目标层级分析 (Analytical Target Cascading, ATC) 。它将目标问题逐层分解, 上下级之间通过协调机制使目标达到最优。本文则是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估算中。
1 基于ATC的成本估算思路
产品由各个部件组成, 而每个部件又可进一步分解为若干零件。产品分解过程见图1。基于ATC的成本估算思路是首先将产品逐层分解为产品级、部件级和零件级, 其次确定产品目标成本并按照级层分解到每个部件及零件, 然后建立成本计算公式和每个部件及零件成本的约束条件, 最后通过ATC方法令各层级反复协调使得成本估算值与目标值的差距在允许范围内, 达到精确估算出产品成本的目的。
2 目标层级分析方法 (Analytical Target Cascading, ATC)
目标层级分析方法 (Analytical Target Cascading, ATC) 是一种利用并行思想优化复杂系统协同设计的方法。ATC模型每层由设计模块和分析模块组成, 设计模块即目标问题, 每个设计模块会有相应的分析模块与其匹配, 分析模块通过设计变量和参数以及下一层的响应将结果反馈到上一层, 在实现全局最优的同时也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其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图中的符号含义见下节公式。
3 基于ATC的成本估算的实现
3.1 产品成本系统层模型的建立
首先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经过分析市场变化趋势、竞争产品的情况和新品所增加的新功能的价值等可以确定产品的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企业再根据长期的利率决定目标利润率。将目标售价减去目标利润后即得目标成本。
其次计算成本差距。企业在已有相关产品的基础上估计当前产品成本, 目标成本与产品估计成本的差额即为成本差距, 同时它也是系统层的成本规划目标。
建立系统层的模型:
其中, Ce为产品估计成本, T为目标成本, εRE为目标偏差容限, CUMLj和CUMGj为每个设计模块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Wundefined和Wundefined分别是设计模块j反应CUMLj和CUMGj的偏差权重。CLMLj和 CLMGj分别为子系统层中j设计模块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的响应值。T、P 和R分别为企业的目标成本、目标销售收入和目标销售利润率, C′为单位产品的额定材料成本, C″为单位产品的额定加工成本。CUML和CUMG是分析模块r0的输入, r0将反应值Ce传递给设计模块Po。系统层的目标是最小化产品目标成本T与系统层响应值Ce的偏差, 同时通过目标偏差容限εRE使得系统层和子系统层的优化结果趋于一致。
3.2 产品成本子系统层模型的建立
子系统层每个模块的成本可以表示为:
CM=CML+CMG=MQMP+ (H+Z)
MQ为材料用量, MP为材料单价, H为直接人工成本, Z为制造费用。
建立子系统层模型:
对于子系统层每个模块的成本, 其材料用量MQj和工时数tj 不能超过相应的定额指标M′Qj和t′j。直接人工成本Hj为单位产品工时数tj与小时工资率Hsr之积, 产品制造费用Zj分为变动制造费用Zvj和固定制造费用Zfj两部分, Zvj为单位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Zvr与单位产品工时数tj之积, Zfj为单位工时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Zfr与单位产品工时数tj之积。MQj和tj是分析模块rj的输入, rj将反应值CLMLj和CLMGj传递给设计模块Pj。子系统层的目标函数是最小化其反应值与系统层目标值的偏差。由于子系统层是最低一层, 所以不需要目标偏差容忍度约束。
4 模型验证
本模型针对叶片式气马达产品进行成本估算研究。该产品目前在市场上价格为900元/台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公司希望扣除314元/台的目标利润后产品的成本能够控制在586元/台以内。叶片式气马达TMY5总的额定材料成本为420元/台, 额定加工成本为250元/台。可将该产品分解为转子、机座、定子、叶片、法兰盘、衬套、深沟球轴承这几个部件, 其相关成本数据见表1。
此外, 单位产品的小时工资率为7元/小时, 单位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1元/小时, 单位工时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为2元/小时。按照公式的算法, 将目标偏差容限εRE设为0.01, 应用MATLAB7.0软件最终得出叶片式气马达的估算成本为580.09元/台, 比目标成本586元/台低5.91元/台。可见此算法通过反复协调可使估计的产品成本低于目标值。
5 结论
本文将目标层级分析 (Analytical Target Cascading, ATC) 思想应用到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估算中。将产品及对应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到部件级和零件级, 层级之间通过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反馈机制, 以成本估算值与目标值差距最小为目标, 在实现精确估计产品成本的同时为产品的再设计消耗资源的成本定额提供依据, 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摘要:提出了一种应用目标层级分析法 (Analytical Target Cascading, ATC) 进行产品设计阶段成本估算的方法。将产品逐层分解为部件级和零件级, 构建了各级的成本模型。目标层级分析法可使各层级间进行协调实现成本估算值与目标值的差距最小, 实现产品成本的精确估计。最后以叶片式气马达为对象对成本估算模型进行了试算, 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产品成本控制,成本估算,目标层级分析,产品设计阶段,成本模型
参考文献
[1]韩庆兰, 陈利南.一种降低成本的新视角-“设计成本中心”的研究[J].财务与会计, 2007, (9) :22-23.
[2]Adnan Niazi.Product cost estimation:technique classification and methodology review[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6, 5:128.
[3]韩庆兰.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成本控制研究[J].控制与决策, 2007, (12) :22.
[4]Kim H M, Michelena N F, Papalambros P Y.Target Cascading in Optimal System Design[C].Proc.2000ASME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DAC paper 1 4253Baltimore, September 10-13,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