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疾病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4
1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疾病(精选10篇)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疾病 第1篇

关键词:阿奇霉素,小儿细菌肺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 其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且临床分离的多数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 致使小儿肺炎选用抗菌药物时出现困难局面。为了进一步了解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笔者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小儿肺炎62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 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比较,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00例, 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 (1) 临床表现:X线胸片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细菌性肺炎, 年龄1~13岁,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2) 入选前3d未使用抗菌药物或使用抗菌药物效果欠佳; (3) 无明显肝病及肝功能异常, 无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史或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史。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男32例, 女30例;对照组男26例, 女12例。2组性别、年龄与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予以阿奇霉素8mg/kg, 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每日1次;对照组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Ⅰ代或Ⅱ代) 中选用1种常规剂量治疗, 其他辅助止咳支持治疗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研究指导原则的规定, 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上述项目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好转:病情好转, 但不明显;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好转, 或有加重。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8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 其中纳差3例, 恶心、腹痛2例, 皮疹1例;除1例因皮疹停药外, 其余均继续使用, 不良反应1d后消失。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 其中2例出现皮疹, 主要为迟发性过敏反应, 1例出现血尿, 此3例均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3 讨 论

小儿肺炎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近年来非典型病原菌特别是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增加[2]。而近年来多数文献显示, 临床分离的多数病原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3], 特别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较广泛地在儿科领域应用, 致使耐药菌株增多, 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肾毒性及耳毒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幼鼠软骨发育可致异常, 对幼儿存在不可完全预见性的不良反应, 从而在儿童中使用受限, 致使治疗小儿肺炎时选用抗菌药物出现较困难的局面, 另外在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有限, 不能进行病原学检测, 而阿奇霉素除对细菌有效外, 对支原体感染也有效, 价格较低廉, 且可与其他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较红霉素少, 可广泛应用于小儿肺炎治疗, 特别是在广大基层医院, 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且安全的治疗小儿肺炎的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1-182.

[2]汪琪, 李冬梅, 付弘智.两个阿奇霉素静滴方案的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5, 18 (2) :143-144.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 第2篇

【关键词】阿奇霉素;小儿肺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57-02

小儿肺炎是一种儿科的常见病,支原体感染为主要病因。近年来,小儿肺炎病症发生率持续上涨,且病发年龄逐渐减小。目前,临床均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病症效果大不相同[1]。故而,探究安全、有效的药物非常重要。为进一步的判定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收治者的资料汇总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调查对象于2012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小儿肺炎患者中抽选,按照患者的入院将120例顺序分成不同治疗组:对照组、研究组分别60例,其中,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例数比34:26,年龄段3个月-9岁,平均(3.6±0.6)岁;疾病史1-10天,平均(4.6±0.6)天;研究组的6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例数比35:25,年龄段4个月-9岁,平均(3.7±0.7)岁;疾病史1-11天,平均(4.7±0.7)天。2组患者的疾病史、男女例数等临床资料无区别,P>0.05,可给予评估。

1.2疾病诊断 ①纳入标准:200例小儿肺炎患者均符合病症诊断,伴有程度不同的咳嗽、高烧等症状,且部分患者伴有腹泻、恶心等症状;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门影像增大、肺门纹理变化;②排除标准:药物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患者于治疗前期排出本次调查。

1.3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医院后均实施平喘、止咳等疗法,对照组患者于上述基础上行红霉素疗法,方式为静脉滴注,使用剂量根据患者体重确定,以每千克30.0mg为主,每天静脉滴注1次,2周为1个疗程;研究组患者则于基础化的疗法上行阿奇霉素疗法,方式为静脉滴注,使用剂量根据患者体重确定,以每千克10.0mg为主,但最大剂量不可超过500.0mg,每天滴注1次,持续滴注4天后暂停3天为1个疗程,然后再行第2个疗程。

1.4评定项目

1.4.1疾病效果 标准:症状消退,相关检查指标、脏器功能恢复正常,说明疾病治愈;症状减少,相关检查指标、脏器功能开始恢复,肺啰音减少,说明疾病好转;症状未变化,相关检查指标、脏器功能未变化,或病情加重,说明疾病治疗无效。

1.4.2临床指标 包括:肺啰音、高烧、咳嗽消退时间。

1.4.3不良反应 包括:肠胃不适、皮疹、头痛等。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3.0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临床指标为计量资料,疾病效果、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分别借助`x±s、%表示,并分别行t、χ2检验,P<0.05,有区别。

2结果

2.1疾病效果 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疾病治疗后的好转率有区别,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2.2临床指标 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疾病治疗后的肺啰音、高烧、咳嗽消退时间有区别,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2.3不良反应 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疾病治疗后的肠胃不适、皮疹、头痛不良反应率有区别,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3讨论

小儿肺炎作为一种多发性的临床疾病,多发于季节换季时,高烧、咳嗽为主要症状,降低生活质量[2]。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小儿忙于学习,致使身体缺乏锻炼,造成身体素质下降,最终诱发肺炎。调查报告表明,小儿肺炎最为主要的病因为支原体感染,通过口、粪等途径传播,致使其出现呼吸异常、咳嗽、高烧等症状[3]。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害生命健康。目前,临床针对小儿肺炎均选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以红霉素为主。红霉素药物浓度相对较高,可于短时间内缓解血症。但该药物半衰期相对较短,预后易出现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降低总体效果。故而,探究针对性、合理的药物处理成为临床迫切解决的问题[4]。

近年来,我院通过对小儿肺炎疾病特征不断调查发现,阿奇霉素药物可获得显著成效。阿奇霉素为临床新型抗生素,抗菌作用突出,组织渗透性强,具有半衰期长、疗效短的特点。和红霉素药物不同,阿奇霉素代谢过程中无需细胞色素参与,因此,对肝脏、消化道所产生的作用相对较小。并且,阿奇霉素药物还可降低患者的血清指标,预防病情恶化[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于60例小儿肺炎行阿奇霉素处理后,病症得以好转者57例,占比95.0%;而红霉素疗法的60例对照组患者,病症得以好转者49例,占比81.7%,两者的病症好转率有区别,P<0.05,说明: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患者中所产生的疗效高于红霉素;且从预后的肺啰音、咳嗽、高烧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来看,阿奇霉素疗法组的患者低于红霉素疗法组,有区别,P<0.05,说明:阿奇霉素可加快小儿肺炎症状消退速度,预防不良反应,提高病症效果,符合刘磊[6]研究报告。此外,刘磊报告还表明,小儿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还需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增强总体效果,如:①叮嘱小儿适当锻炼身体,以慢跑、散步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当然,身体锻炼需以自身不过度疲劳为宜;②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远离喧闹、易感染区域;③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预防感冒;④按时消毒居住环境,按时开窗通风,预防感染。同时,还需按时接种疫苗,进而更好地预防病症。

综上,临床针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阿奇霉素疗法作用突出,可缓解病症,预防不良反应,加快症状消退,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陈蓓蕾.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60例[J].中国药业,2013,22(11):124-125.

[2] He Jingran, Cui Qiliang. Erythromycin and azithromycin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and effect on serum TNF - levels [J]. Chinese medical cosmetology. 2012,21(z1):299-300.

[3]刘桂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0):31-32.

[4]戴甩亲.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279-280.

[5]郝兰林.探讨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7):101-102.

[6]易长英.探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6(14):118-119.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效果评估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 (1) 经实验室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儿肺炎患者; (2) 伴随咳嗽、胸闷等典型小儿肺炎症状; (3) 肺部有湿啰音; (4) 经X线胸片检查显示肺部有斑状阴影; (5) 肺炎程度非重型; (6) 未合并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将12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 观察组60例, 男36例, 女24例, 年龄3个月~13岁, 平均 (7.95±3.59) 岁;对照组60例,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5个月~14岁, 平均 (7.83±2.98) 岁,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红霉素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 国药准字H43020028) 配合常规措施进行治疗, 常规措施包括抗炎、降温、平喘、止咳、化痰等, 将0.5 g红霉素粉剂与10 m L无菌用水充分混合, 搅拌均匀后加入生理盐水, 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 连续给药1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措施的基础上应用阿奇霉素 (亚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10554) ) 进行治疗, 用0.9%的Na Cl溶液稀释药液, 至药液浓度为1.5~2.0 mg/m L, 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 静脉滴注时间>1 h, 连续给药1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包括胃肠道刺激、皮疹、局部刺激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 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并进行X线胸片检查, 根据观察和检查结果将治疗效果分为3级:痊愈:咳嗽、发热、胸闷气短等症状全部消失, X线胸片检查显示肺部阴影完全消失, 肺部无湿啰音;有效:上述症状有明显缓解, 且X线胸片检查显示肺部阴影面积缩小, 肺部湿啰音不明显;无效:上述症状未缓解且有加重迹象, X线胸片检查显示肺部阴影面积未改变[2,3]。将痊愈和有效计为总有效, 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 (%) 表示, 采用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40例, 有效17例, 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57例) ;对照组痊愈29例, 有效19例, 无效1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48例)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共有8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 包括消化道反应4例, 皮疹1例, 局部刺激3例, 总发生率13.3%;对照组共有23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 包括消化道反应12例, 皮疹2例, 局部刺激9例, 总发生率38.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9.544, P<0.05) 。

3 讨论

3.1 小儿肺炎的发病机制与临床分型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一年四季均易高发, 无典型发病时节, 一般3岁以下的婴幼儿易在冬季患病, 患儿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等, 新生儿肺炎的症状尤其不具典型性。关于小儿肺炎的发病机制, 临床研究认为与以下两方面有较大关联: (1) 胎儿在子宫里的环境布满羊水, 极易出现脐带缠绕、胎动异常等现象, 羊水随胎儿的呼吸运动进入肺部, 引发吸入性肺炎, 如果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产程延长或羊水早破, 胎儿经过被细菌污染的产道时就会被细菌感染, 引发细菌性肺炎, 羊水中含有胎粪杂质也会引发胎儿出现吸入性肺炎。 (2) 婴幼儿在接触感冒患者的过程中, 由于自身免疫能力低下, 极易因感染引发肺炎, 新生儿可通过肠炎、血液循环等感染肺炎, 这些感染多由细菌引起, 对于日龄较大的新生儿, 也有可能由微生物或其他病毒引起。临床上的小儿肺炎可以分为轻型肺炎和重型肺炎, 轻型肺炎患儿多表现为高热、咳嗽和呼吸道症状, 部分患儿会伴有烦躁不安、精神不振、腹泻等症状。重型肺炎患儿常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以及酸中毒[4,5,6]。

3.2 小儿肺炎治疗现状

小儿肺炎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婴幼儿和青年少的身体健康。0~14岁是该病的高发年龄段, 常见于婴幼儿,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自身免疫机能不完善, 极易感染各种病原菌, 一旦感染肺炎后, 就会伴随高热、咳嗽等症状, 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7]。小儿肺炎的治疗原则为消炎药物和杀菌治疗, 根据患儿肺炎病原菌需选择不同的消炎、抗菌药物, 早治疗、完整治疗对于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小儿肺炎的病原菌包括肺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其中,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肺炎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主要致病细菌。由于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有较强敏感性, 因此临床上常常选择红霉素作为治疗药物。红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 对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但是引起肺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本品的耐药性较高, 静脉给药可获得最大的血药浓度, 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 约为74%。红霉素不仅半衰期短, 需要多次、分次给药, 而且多数患儿在红霉素药物治疗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 此外, 临床研究显示, 红霉素具有较强的肝毒性, 可引起人体肝酶升高和胆汁的大量淤积, 长期使用红霉素会导致患儿肝功能减退, 增强致病菌的耐药性, 降低后期治疗效果[8]。长期使用红霉素还可造成耳鸣、听觉减退等症状, 容易引起皮疹、荨麻疹等严重皮肤过敏反应。除了使用红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外, 还可选择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如无环鸟苷, 利巴韦林等。不论是选择哪种治疗药物, 都需要进行基础对症治疗, 对发绀者予以吸氧支持, 对严重咳嗽者予以肌注非那根, 对严重咳痰者予以糜蛋白酶雾化吸入[9]。

3.3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

3.3.1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

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 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味苦, 有轻微引湿性, 易溶于甲醇、稀盐酸和丙酮, 在水中的溶解度几乎为0, 该药物可用于成人沙眼衣原体或敏感性淋病奈瑟菌所致性传播疾病的治疗, 在小儿中可用于小儿肺炎、中耳炎、咽炎、扁桃体炎的治疗, 尚没有老年用药经验。阿奇霉素的药物机理是与核糖体亚单位结合, 形成新的物质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 但不会影响正常核酸的合成过程, 其对多种致病菌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阿奇霉素可被人体快速吸收, 生物利用度高达37.5%。临床上阿奇霉素的治疗范围较广, 包括急性扁桃体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链球菌所致肺炎、肺炎支原体所致肺炎等。其最大的药性特点为耐受性良好, 用药后不良反应几率较低, 多为轻度可逆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过敏反应等, 其中, 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 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等。在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用药前后1~2 h需禁食, 因为进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降低药效; (2) 对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3) 用药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需立即停止用药; (4) 如用药后患者出现严重腹泻症状, 需排除是否为假膜性肠炎, 如确诊, 需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纠正电解质紊乱, 及时补充蛋白质[10]。

3.3.2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基础

临床上常将阿奇霉素作为红霉素替代药物用于治疗小儿肺炎, 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使药液直接进入患儿肺部, 抑制机体产生中性粒细胞, 减轻炎症反应, 避免对呼吸道造成更加严重的损伤。此外, 阿奇霉素还可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正常趋化反应, 使平滑肌得到充分舒张, 阻碍肺炎介质的释放, 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 阿奇霉素是唯一一种可以通过镁通道的药物, 可直接作用于致病菌群发生作用, 达到彻底清除致病菌群的治疗效果。综上, 可以将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的基础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患儿产生肺炎炎症反应时,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和白细胞会在机体的趋化作用下移向炎症部位, 增加炎症部位浓度;二是阿奇霉素在自身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下回促使细胞核组织浓度增加, 使用阿奇霉素后, 可迅速分布在炎症组织部位, 被人体吞噬细胞提取后会迅速达到炎症感染部位, 在局部组织发挥较大药效和抗感染作用, 药物有效浓度可维持长达1周的时间。阿奇霉素代谢废物会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部分经胆道排出, 血药浓度越大, 其与血清蛋白的结合率就越低, 不良风险的发生几率也就越低[11]。

3.3.3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

在诸多小儿肺炎类型中, 支原体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肺炎类型, 但是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 采用阿奇霉素代替红霉素进行治疗, 可以在红霉素结构的基础上经重排、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得到新一类抗生素, 而且阿奇霉素具有更长的半衰期, 血浆蛋白结合率也更低, 能够彻底的渗透到感染灶中防止炎症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阿奇霉素的广谱抗菌性, 能够对阳性革兰菌起到较强的抗菌作用, 杀灭衣原体, 静脉滴注的方式可以提高药效利用率, 因此可在短时间内抑制杀灭患儿体内的支原体。相关研究发现,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原理类似于房室模型, 而且与房室模型具有相同的强效杀菌效果[12,13]。此外, 阿奇霉素在患儿体内发生药效后的代谢废物可以以原形的方式排出体外, 避免对肝脏产生较大负担。

3.4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究其原因, 可能与阿奇霉素的强效抗菌能力有关。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 用药后, 药液能够快速进入组织发挥药效, 同时还能与吞噬细胞结合共同到达感染部位发挥药效, 该药物的半衰期长达68 h, 与红霉素相同剂量的情况下, 能够更加持久的发挥药效, 起到强效抗菌作用, 用药频率大大降低[14,15]。观察组用药后有8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皮疹、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且观察组患儿发生的不良反应症状较轻, 多为轻度反应, 具有可逆性。这可能与给药方式有关, 静脉给药方式不会影响胃动力素, 与红霉素相比, 能够降低胃肠道反应。观察组有4例患儿发生消化道反应, 可能与患儿自身消化系统发育不全或用药方式不当有关。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疾病 第4篇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小儿阿奇霉素红霉素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8—07—02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临床表现上主要以持续性咳嗽、发热等症状为主,常伴有肺外脏器的损害。本文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入院就诊的11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采用阿奇霉素治疗与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1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现代儿科病例诊断与治疗中关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男63例,女47例。年龄0~12岁,其中<3岁者16例,3~5岁者27例,6~9岁者32例,>10岁者35例。病程1~18天,平均8.6天。伴发热者86例,头痛者17例,咽病者38例,皮疹者13例,肺部听诊闻及干湿罗音者43例,X线胸片显示有间质性或肺炎浸润改变者69例。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退热、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30mg/(kg·d)溶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治疗组采用10mg/(kg·d)阿奇霉素溶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7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并给予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及X线胸片检查。

1.3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X线胸片显示病灶吸收;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X线胸片显示大部分病灶吸收;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或恶化,X线胸片显示病灶无吸收。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2检验比较定性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定量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则为85.5%,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7.35,P<0.05)。见表1。

2.2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发热、咳嗽、Ⅲ音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中有11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纳差等胃肠道症状反应,治疗组则共为5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没有细胞壁的病原体。临床表现主要以顽固不愈的咳嗽、发热等症状为主。临床上常选用可使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如选用红霉素进行治疗。红霉素虽可影响蛋白质合成、缓解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但因其易出现胃肠道反应、血栓性静脉炎、肝脏受损等不良反应,且其输液时间较长或静滴浓度过高使患儿不易耐受。

阿奇霉素是一种半合成红霉素的衍生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上阿奇霉素的抗菌机理与红霉素相同,均能与细菌细胞中核糖体50S亚基相结合,抑制细菌转肽过程,降低依赖于RNA的蛋白质合成,对支原体起到直接杀灭或抑制的作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其分子结构更为稳定、有更广泛的抗菌谱及有较独特的亲组织能力。阿奇霉素虽然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但其代谢不需给予肝药酶,常以原形通过粪便排出,使得其对肝脏的功能不能形成明显的损害。本文对我院110例患儿分别给予阿奇霉素治疗与红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则为85.5%,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35,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阿奇霉素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儿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缩短病程,利于患儿的恢复,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参考文献

[1]沈辉.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29例[J].中国药业,2007,38(1):113

[2]张玉江,李西睦,赵丽,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78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4,26(7):570

[3]张琳.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13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均符合小儿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14,15,16]:患儿发热持续1~3周, 有刺激性咳嗽, 痰黏稠可带血丝;患儿体征无特异性, 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胸部X线示肺门处阴影多见, 有支气管肺炎状改变、间质性肺炎的实变影;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同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17]; (2) 入院前1周未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3) 肝肾功能检测无明显异常; (4)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儿和家长依从性好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应治疗和护理, 后期配合随访。排除标准: (1) 存在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疾病, 如严重心肺系统疾病、其他肿瘤等; (2) 对阿奇霉素类药物存在过敏反应; (3) 对本研究持怀疑态度或非自愿参与本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因为自身因素退出研究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05—2013年和顺县中医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29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149例。观察组中男83例, 女66例;年龄11个月~5岁, 平均 (2.7±0.6) 岁;平均病程 (4.7±1.4) d;入院时体温 (39.0±0.7) ℃。对照组中男85例, 女64例;年龄10个月~5岁, 平均 (2.6±0.7) 岁;平均病程 (4.7±1.3) d;入院时体温 (39.0±0.7)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入院时体温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治疗前均检查并记录患儿全身状况。两组患儿依据自身病情行雾化吸入、祛痰止咳、平喘、控制体温及抗过敏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期间均未使用其他类型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阿奇霉素 (国药准字H20051466,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 10mg·kg-1·d-1阿奇霉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 1次/d, 1周为1个疗程 (每周连续用药3d, 停药4d) , 病情稳定后改用口服阿奇霉素 (国药准字H10980289, 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 10mg·kg-1·d-1, 每周连续用药3d, 停药4d, 总用药时间为3~4周;对照组患者予以红霉素 (国药准字H43020027,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 20~30mg·kg-1·d-1, 分为2次给药, 注意静脉滴注时间>2h;1~2周后改用罗红霉素 (国药准字H19990021, 哈药集团制药六厂) 治疗, 2.5~5.0mg/kg, 2次/d, 连续用药1~2周。患儿用药时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对存在严重高热、咳嗽的患儿需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临床疗效: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恢复正常, 2周内实验室检查、X线示恢复正常;显效:病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正常, 实验室检查有1项未恢复正常;有效:病情好转, 但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未恢复至参考水平;无效:经治疗后病情未发生明显好转, 甚至出现恶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喘鸣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治疗10d胸片吸收情况、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χ2=19.63, P<0.01,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儿喘鸣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治疗10d胸片吸收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

注:*为χ2值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儿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19例 (12.8%) , 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对照组患儿出现轻度不良反应37例 (24.8%) , 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皮疹。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2, P<0.01) 。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 临床治疗多以红霉素为主[18,19]。随着医药水平的提高, 新药的逐渐问世,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肺炎时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在抑制蛋白质合成方面与红霉素相比效果更强, 且具有更强的细胞膜穿透性, 组织药物浓度较血液浓度可高出10~100倍, 在炎症部位浓度比非炎性部位高。有研究表明, 阿奇霉素在肺组织浓度最高, 可吞噬细胞及病变组织, 局部病原体杀伤力可达100%[20]。与普通药物相比, 阿奇霉素对人体肝肾毒性较低, 且血浆t1/2长, 可较长时间维持人体的有效血药浓度。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纳入标准:(1)经病理诊断结果判定为肺炎;(2)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烧、咳嗽、精神不振以及腹泻者;(3)年龄于1~8岁之间;(4)家属能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患者在治疗前一周服用过抗生素者,(3)有先天智力或精神缺陷者;(4)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将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5~6.2岁,平均(5.02±1.14)岁,其中轻型支气管肺炎者25例,重型肺炎者10例,其它情况者5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6~7.5岁,平均(4.34±1.01)岁,其中轻型支气管肺炎者23例,重型肺炎者11例,其它情况者6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过敏、平喘、吸痰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医护人员每日给予患者红霉素(大连美罗大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1223)30~50mg/(kg·d)静脉滴注治疗,3天为一疗程,持续2周,期间根据患者病情的好转适当调整用药方案;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每日给予患者阿奇霉素(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069)10~15mg/(kg·d)静脉滴注治疗,3d为一疗程,共持续2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防止着凉导致病情加重。同时注意清淡饮食,多摄入高蛋白以及高纤维食物,补充营养,帮助患儿提高免疫力,加快痊愈。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判定。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理检查结果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理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病理检查结果好转明显;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无改善,病理检查结果依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痊愈)/总例数]×100%。

1.3.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3.3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体温、肺部啰音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好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病情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2.3 临床症状好转情况

观察组的退烧时间、肺部啰音消退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童在婴儿时期的主要死亡原因,多发于季节交替、温度骤变之时,起病迅速[3]。其主要发病原因是肺炎支原体对小儿呼吸道的感染,一般分为轻型支气管肺炎和重型肺炎[4]。对小儿肺炎的治疗一般为药物治疗,红霉素是一种大环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有效消灭患者肺部病菌提高临床疗效,但此种抗生素副作用较大,会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且见效慢,不易被患儿接受[5]。

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大环酯类抗生素,相较于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更加有效[6]。该药可有效抑制肺炎支原体的蛋白质合成,被血液吸收后,可迅速被吞噬细胞,释放到感染部位,见效快,且疗效持久[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临床效果明显,患儿的临床症状如发烧咳嗽、肺部啰音等消失迅速,患儿的痛苦减轻;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机率更小,易被患儿所接受,有利于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次研究受研究例数以及环境等条件限制,存在着诸多不足,还需要以后相关专业人士进一步加强研究。

摘要:探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选取于本院诊治的肺炎儿童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组病情好转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奇霉素,红霉素,肺炎,小儿

参考文献

[1]王奇琍,毛月燕.9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05):687-689.

[2]何兆坤,张云,张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3):46-47.

[3]钱庆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7):1107-1109.

[4]贾同鑫.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5):116-117.

[5]郭军荣,王明方,高阁欣,等.阿奇霉素治疗时长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1(25):73-74.

[6]周立霞.阿奇霉素不同疗程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5,16(20):51-52.

[7]高洪英,薛芳菁,王静,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64-65.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MP患者疗效观察 第7篇

关键词:阿奇霉素,MP

阿奇霉素适用于敏感致病菌株所引起的感染, 由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摩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需要首先采取静脉滴注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笔者在临床上选择MP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 临床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小儿MP患者144例, 年龄11个月~13岁。全部病例均符合MP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患儿均有夜间刺激性咳嗽、发热、气喘、呼吸困难等, 其中持续不规则发热。肺部听诊多以呼吸音粗为主, 其中可闻及湿性啰音、喘鸣音及呼吸音减弱。X线检查:115例表现为单侧病变, 120例为肺门阴影增重, 135例呈不整齐云雾状肺浸润, 从肺门向外延至肺野, 15例为大叶性实变影;29例呈双侧弥漫网状或结节样浸润阴影或间质性肺炎表现, 而不伴有肺段或肺叶实变。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我们随机将选择的病例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诊断等方面,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 治疗方法

2 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病原学 (MP-Ig M) 、血常规、血沉 (ESR) 、CRP、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治疗组患儿采用止咳、祛痰、平喘、退热等常规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给予阿奇霉素10mg/ (kg·d) 溶解于5%葡萄糖液中, 静脉滴注, 每次滴注时间>1h, 1次/d, 疗程为5~7d。而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治疗, 25~30mg/ (kg·d) , 1次/d, 每次滴注时间>2.5h, 疗程10~14d。密切观察并分别记录2组患儿体温变化、咳嗽明显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体征的改善及药物不良反应。

3 结果

治疗组72例患儿中显效66例, 患者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3d内体温自然降至正常, 复查胸片肺炎吸收或明显吸收;有效6例, 患儿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明显消失, 1周内体温降至正常, 胸片示肺炎吸收好转;显效率91.67%。对照组72例患儿中显效53例, 有效16例, 无效3例, 显效率73.61%。可见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4 讨论

MP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 平时见散发病例, 全年均有发病, 以冬季较多。除肺炎外, 还可表现为支气管炎、气管炎及咽炎。不少门诊病人症状较轻, 如不做血清学检查, 极易漏诊。学龄儿童患病较多, 学龄前儿童亦可发生, 痊愈后有的可携带病的体。近年来国外对肺炎支原体疫苗进行了不少研究, 制备了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患儿应注意休息、护理与饮食。必要时可服小量退热药, 及服用中药。其他对症疗法也与支气管炎节所述相同。支原体对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 阿奇霉素为首选药物, 剂量30mg/ (kg·d) , 口服1d3次, 可改善临床症状, 减少肺部阴影, 并可缩短病程。疗程2~3周。重症患儿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预后良好, 虽病程有时较长, 但终可完全恢复。很少出现并发症, 仅偶见中耳炎、胸腔渗出液、溶血性贫血、心肌炎、心包炎、脑膜脑炎及皮肤粘膜综合征。但偶可再发, 有时肺部病变和肺功能恢复较慢。

阿奇霉素为氮杂内酯类抗生素, 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 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体外试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1], 阿奇霉素对以下多种致病菌有效:革兰阳性需氧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阿奇霉素对于耐红霉素的革兰阳性菌有交叉耐药性。大多数粪链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本品耐药。革兰阴性需氧微生物: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沙眼支原体。体外试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 本品可预防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体引起的疾病。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本品无效。对以下微生物已有体外研究结果, 但是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包括链球菌属草绿色链球菌、百日咳杆菌、杜克嗜血杆菌、嗜肺性军团菌、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包柔螺旋体、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解脲脲原体等。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其药物动力学特性显著改善, 抗菌效力极强, 是在红霉素结构基础上制得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它不易发生分子内环化, 因此胃肠道症状较轻,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已得到了临床的肯定[1]。其显著特点是半衰期长达68~72h, 病原菌清除率高, 体内分布广泛, 组织渗透性强, 疗程短, 剂量较红霉素小, 该药能通过细胞壁直接吸收后, 传送到感染部位或通过吞噬细胞进行靶位传递, 达到很高的组织浓度。因为炎症部位的浓度较非炎症部位浓度高, 尤其是在支气管和肺内的浓度更高, 这种很高的组织浓度可维持较长的时间。本组研究显示, 治疗组可以较快地控制患者咳嗽症状和缩短咳嗽时间, 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复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阿奇霉素用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能快速缓解咳嗽症状, 改善肺部体征, 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 疗效显著优于红霉素。

参考文献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疾病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例160例, 其中男98例, 女62例, 年龄6个月~14岁, 临床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咽痛、胸痛、咳嗽、呼吸增快、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音、腹泻等, 就诊前未使用其他抗生素和中药。胸部X射线检查:肺部条片状阴影。将入选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 (阿奇霉素组) 和对照组 (青霉素组) 。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 (kg d) , 连续4d, 症状改善后根据具体情况口服阿奇霉素颗粒10mg/ (kg d)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15~30mg/ (kg d) , 分3次, 症状改善后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口服药物进行治疗。两组在用药前后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各1次。

1.3 疗效判定

痊愈:症状消失, 体征恢复正常, 病原菌恢复正常, 胸部X射线检查基本正常。有效:病情明显好转, 病情好转, 症状减轻, 胸部X射线检查阴影好转。无效:所有症状无改变, 或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好转时间比较

由表1可得出, 阿奇霉素组的退热、止咳、音消失时间均短于红霉素组, 可见阿奇霉素疗效优于红霉素。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得出, 阿奇霉素组治愈率为91.25%, 红霉素组治愈率为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8例 (5%) 出现轻微消化道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皮疹、注射部位疼痛, 未做特殊处理;对照组19例 (11.9%) 出现明显胃肠反应, 另伴有恶心、食欲减退、皮疹、注射部位疼痛, 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阿奇霉素的抗菌谱与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同。对某些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强, 如对流感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MIC比红霉素低8倍, 0.06~1mg/L。对摩拉卡他菌的MIC为0.03mg/L。对细胞内的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的作用也与红霉素相似。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 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 (不影响核酸的合成) 。阿奇霉素对胃酸稳定, 虽然口服生物利用度仅37%, 单次服用0.5g后2~3h血药峰浓度约0.4μg/mL, 但组织分布好, 蛋白结合率低 (7%~23%) , 消除半减期12~14h。药物在组织中滞留时间较长, 释放缓慢。

阿奇霉素在组织中的浓度明显高于血药浓度的原因主要由于药物通过中性粒细胞与吞噬细胞主动由局部组织移至上述细胞内。在感染部位储存药物的中性粒细胞受细菌刺激释放药物而起抗菌作用。阿奇霉素作用过程由于不需细胞色素P450酶的参与, 因此对肝无损伤;与此相对, 红霉素代谢则需要P450酶的参与, 因此对肝有一定的损伤。有许多报道阿奇霉素副作用多集中于对肝脏的损伤, 但通过本研究时间数据可发现, 阿奇霉素在安全剂量下使用时, 并未发现此类副作用, 证明了阿奇霉素的临床安全性[2]。根据阿奇霉素这些药代动力学特性, 可对小儿呼吸道感染采取每天1次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给药方案, 由以上报道结果可知, 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组, 其退热、止咳、音消失时间均短于红霉素组, 疗效优于红霉素组, 不良反应出现率少于红霉素组。与尹桃等报道相似[1]。可作为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

摘要:目的 对阿奇霉素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 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用药给出建议。方法 选取160例病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使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进行治疗, 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使用阿奇霉素的治疗组, 好转时间短于使用红霉素治疗的对照组, 疗效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奇霉素疗效好, 副作用轻, 可作为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

关键词:阿奇霉素,呼吸道感染,红霉素

参考文献

[1]尹桃, 蒋跃飞.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对比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2, 27 (4) :240-241.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疾病 第9篇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小儿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031-01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儿科常见病之一,多发病于5至15岁的小儿[1],临床主要表现出发热、咳嗽、头痛、恶心呕吐及咽痛等症状。临床对其病情的确诊一般需进行X线检查、病菌培养检查及血常规检查等,治疗上需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笔者对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4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其中男81例,女59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8.5±3.5)岁。所有患儿均经X线拍片、支原体培养实验及血常规等检查后确诊,并将重症肝肾功能损伤、心脑血管疾病者排除;且所有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症状的咳嗽、头痛、发热、咽痛及肺部啰音等。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3~15岁)和治疗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3~13岁)两组,每组7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701)治疗。取红霉素1.0~2.0g,将其溶于含量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给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湖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507)治疗,取0.2-0.5g阿奇霉素,将其溶于含量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给予患儿进行静脉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天为1个疗程,停药4天再连续3天为第2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同时加强对所有患儿血压、心电等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并根据患儿咳喘的严重程度,采取给氧治疗;待患儿退烧后,护理人员可根据医嘱采用镇痛类药物给予患儿进行止痛处理等。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价 参照有关文献[2]拟定。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线及血常规等复查显示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X线及血常规等复查显示接近正常;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X线及血常规等复查显示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X线、血常规等复查均无改善迹象。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4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儿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一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使气道产生出变态的反应性炎症导致的。临床治疗中,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红霉素对于大部分革兰阳性菌、阴性杆菌以及衣原体均有一定效果,可以快速的融入血液,临床效果明显,而使用中不良反应也大,易出现消化道症状、静脉炎、肝脏受损等严重并发症[3]。阿奇霉素可存在于多核粒细胞中,当患体炎性组织炎性反应集聚多核粒细胞时,阿奇霉素则大大的提高了药物在炎性组织中的浓度,起到显著的消炎抗病的作用,阿奇霉素药物利用度高,酸稳定性强、胞内浓度和半衰期均明显优于红霉素,并且对肠胃的刺激性很小。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表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涛.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01):34-35.

[2] 李晓丽;邹武军.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01):23-24.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疾病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2005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12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 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儿科学》[2]。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63例, 男39例, 女24例;其中1~3岁17例, 4~7岁30例, 8~12岁16例。对照组62例, 男39例, 女23例;其中1~3岁16例, 4~7岁30例, 8~12岁16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补液、解热、止咳、化痰、吸氧等对症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奇霉素10 mg/ (kg·d) 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连续静脉滴注4 d, 用药3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30 mg/ (kg·d) 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连续10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 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均恢复正常, 体温在治疗后3 d内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和体征好转, 体温在用药后3 d内下降1℃以上, 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1]。以显效加有效占总例数的百分比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经过2~3个疗程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2.20, P<0.01)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12.20, *P<0.0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出现恶心2例、腹胀1例、上腹部不适1例, 谷丙转氨酶升高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对照组出现恶心、腹胀、上腹部不适6例, 皮疹1例, 局部注射痛3例, 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4,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的微生物, 支原体肺炎主要由飞沫传染, 侵入呼吸道黏膜可致气道损伤纤毛破坏, 纤毛运动减弱而引起持续性咳嗽。由于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 感染后形成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 形成免疫复合物, 导致多系统免疫损害, 引起呼吸道及肺以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 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3]。

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发病有增多趋势[4], 治疗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与细菌核糖体形成可逆性结合后阻止转运RNA的正常移位, 从而阻断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抗菌机制[5]。既往首选红霉素, 该药对控制体温、缓解咳嗽效果佳, 但副作用大, 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严重, 易产生注射部位疼痛, 甚至肝肾功能损害, 患儿通常难以承受。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药物, 能明显缩短疗程, 迅速改善临床症状[3,6,7], 其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同, 与红霉素比较, 阿奇霉素抗菌谱更广, 抗菌力更强, 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流感杆菌具良好抗菌作用, 对葡萄球菌属也具抗菌活性。对流感杆菌及卡他莫拉菌的抗菌作用较红霉素强4~8倍及2~4倍。血药浓度高, 体内分布广, 组织渗透力强, 在各种组织内浓度可达同期血药浓度的10~100倍。阿奇霉素对酸的稳定性强, 可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从而减少消化肠道的不良反应, 患儿能耐受而较好完成治疗。笔者对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 其总有效率高于红霉素, 不良反应较少。综上所述,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高效、安全、痛苦少,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建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4) :564.

[2]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04-1205.

[3]曹永利.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J].中国临床医生, 2007, 32 (1) :44.

[4]庄泽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06, 15 (2) :46.

[5]戴宪国, 方洪兴, 莫纯坚.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06, 12 (2) :42.

[6]张国华, 朱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5, 10 (6) :340.

相关文章
备自投装置范文

备自投装置范文

备自投装置范文(精选11篇)备自投装置 第1篇备用自投装置是当工作电源因故障或其他原因断开后, 能迅速自动启动备用电源或其他正常工作电...

1
2025-09-14
巴西的世界杯之旅

巴西的世界杯之旅

巴西的世界杯之旅(精选10篇)巴西的世界杯之旅 第1篇作为当代世界公认的第一大运动——足球的最高水平赛事, 每届国际足联世界杯的举办都...

1
2025-09-14
部门趣味运动会总结

部门趣味运动会总结

部门趣味运动会总结(精选14篇)部门趣味运动会总结 第1篇一、活动主题社团联合会部门联谊趣味运动会二、活动背景及目的在社联旗下有五部...

1
2025-09-14
病理生理学病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病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病名词解释(精选4篇)病理生理学病名词解释 第1篇兽医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掌握1.疾病:在一定病因的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

1
2025-09-14
保卫处个人工 作 总 结

保卫处个人工 作 总 结

保卫处个人工 作 总 结(精选10篇)保卫处个人工 作 总 结 第1篇2009年个人总结本人张XX,参加工作来一直都在学校保卫部门工作,多...

1
2025-09-14
毕业寄语初中给同桌

毕业寄语初中给同桌

毕业寄语初中给同桌(精选12篇)毕业寄语初中给同桌 第1篇初中毕业寄语精选10条(给同学)1、高尚的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有了志向,生活就...

1
2025-09-14
变压器故障分析与预防

变压器故障分析与预防

变压器故障分析与预防(精选10篇)变压器故障分析与预防 第1篇在过去的10年中, 在造成故障的起因中, 绝缘老化列在第一位。由于绝缘老化...

1
2025-09-14
保护孩子的议论文

保护孩子的议论文

保护孩子的议论文(精选14篇)保护孩子的议论文 第1篇关于孩子——保护的躯壳文/浩涛身为父母者保护自己的孩子既是本能,也是责任。让自己...

1
2025-09-1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