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传播月球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22
1

传播月球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精选3篇)

传播月球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第1篇

传播月球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经纬小学

李慧婕

在我参加了我校优质课赛讲中,我选<<科学>>第六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这一节课当中我精心安排了本课的教学结构,融入了自己对科学课教学的新理解。

我的教学任务主要按以下几点展开:

一、围绕“月球卡”展开全课设计,传播月球知识。1.通过做“月球卡”,完成课前收集资料任务。大多数学生对月球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比较分散,通过学生亲自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学生对自己制作的“月球卡”知识的小组交流讨论,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目的。

3.播放“真实的月球”是对学生汇报交流成果的归纳总结、补充介绍,使学生形象生动地认识到真实的月球,加深对月球的认识,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二、围绕探月过程进行设计,弘扬科学精神。

1.在一开始教学中,设计了探索月球工具发展过程的介绍。这个过程历时几千年,代表了人类不断探索求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

2.我国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是刚完成的一项重大项目,是人人皆知的一项伟大成果。本课的教材中,并没有这部分内容,我认为不加的话,会有缺憾。因此我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我国发射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简要介绍,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

3.最后出示了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的照片。恰好前段时间欧阳自远来我市调研讲课,通过对欧阳自远的介绍告诉学生成为探月科学家并不是不可能的,登上月球也不是不可能的,这样对学生完成一个科学理想的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为祖国争光,达到弘扬科学精神的目的。

整节课设计内容多,显得比较紧凑,但基本达到了传播月球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预期目标。

传播月球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第2篇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祖地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 河南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塑造了文明健康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中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正统, 是华夏文明的文脉正根, 既包含原创的中原文化, 又包括创新了的外来文化, 是集古今华夏文化之精华的根源性文化。有学者就此指出:“中原人文精神包含兼容并需、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 具有中原特质、体现时代特征的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具有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 所倡导的敬岗诚信、劳动致富、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中原人文精神是新时期河南发展的形象和精神面貌。”[1]

一、弘扬中原人文精神的现实必要性

人类生存对文化或意义的诉求, 实际上是在谋求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以获得“确定性”并实现自我。而弘扬中原人文精神的意义也就在于为人们提供一种认同, 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打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 大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强调:河南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塑造中原人文精神, 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弘扬中原人文精神的路径分析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 由于传播权力的分散和便利, 原来形式上大一统的受众出现了圈层化, 这就意味着传统的传播效果很难达成, 并且新的传播效果具有“协商性”, 这对通过传播达成认同的设想形成极大的挑战。但这种挑战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机遇, 由于“协商性”传播效果更加纯粹, 以媒介融合的思想加以谋求这种认同则成为必要。因此, 弘扬中原人文精神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 谋求中原人文精神认同

弘扬中原人文精神其目的就在于要实现人们对中原人文精神的认同, 以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集智聚力。但是认同并不意味着思想或精神的“一统”, 而是要在多元中实现对中原人文精神的认可和心理归附。并且, 媒介融合的基本精神或理念之一也是对多元的尊重和诉求。这是因为, 网络空间形式上一般是虚拟的, 这恰是“无实体交流的混乱所在。这是一种借技术而存在的后现代多元文化的身份景观。它没有性别、种族之差, 也没有其他的问题建构。在网上, 使用者脱离了生物的、社会文化的决定因素而自由飘荡”。[3]这种形式上的虚拟性为意见的自由表达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在意见的交流和碰撞中, 一定程度的认同才可能实现。

认同危机的核心是价值观上的危机, 而中原人文精神就是特定的价值观, 它作为整合社会的一种精神支撑起着基础架构性的作用。谋求中原人文精神的价值认同, 其实就“是指个体或社会共同体 (民族、国家等) 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 是人们对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 并表现为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4]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实现中原人文精神认同, 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注重媒介仪式激发的认同的力量。宽泛而言, 日常各个层次的传播行为都可以看作是仪式的展演。柯尔迪在谈到媒介仪式时指出:“一般说来, 媒介仪式包括三种主要的类型, 分别是媒介所报道的仪式性内容、媒介报道该内容时的仪式化方式以及媒介本身成了一种仪式或集体庆典。”[5]布朗认为, 仪式能够加深人们对某种社会价值的认知, 并且能够让人们产生对社会的依赖情绪, 从而实现社会的巩固。[6]在媒介融合背景下, 多元化的新兴媒体对传统仪式情境进行了重构, 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和增强了仪式要素激发人们情感的力量, 对中原文化传播认同的实现具有特殊的功能。

二是要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功能。尽管新媒体极大激发了传播参与者的主体性, 但在新媒体空间“意见领袖”的存在仍显必要。这是因为, 在现代社会, 个性张扬, 权威消解, 但人们也遭受着价值迷失的无力之痛。在这种状况下, 人们往往会寻求自己心目中的明星或名人, 将自己的希冀和选择寄托在他们身上, 实现自身不满足的替代式幻想, 以使迷茫的心灵获得安定。而“意见领袖”恰恰获得了这种名人地位, 从而对所属领域的大众群体产生影响。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 意见领袖在信息、地位等诸多方面都优于一般民众, 其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追随。就谋求中原人文精神认同而言, 发挥“意见领袖”的功能, 就是要善于设置议程进行引导;同时要充分挖掘河南名人资源, 积极发挥他们的影响力, 通过他们传播中原人文精神。中原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孕育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这些“名人”以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彰显着中原人文精神的特质, 在国内和国际上为中原人文精神的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做好中原人文精神的危机传播

中原人文精神尽管是中原文化的精粹, 代表着中原文化的核心质素。但由于河南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妖魔化河南人的现象, 再加之媒介融合背景下相对虚拟而自由的传播空间, 中原人文精神极易遭遇污名化。因此, 大力弘扬中原人文精神在谋求认同的同时, 还要充分重视危机传播。

首先要及时应对。危机传播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及时。面临危机, 不能置若罔闻。要注意首因效应的负面影响, 采取积极姿态及时应对。因为,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 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已成现实, 传统的信息控制几乎失效。就此, 吉登斯指出, 互联网“这类技术进步‘重新安排’了空间, 使我们无须离开椅子就可与任何人互动。它改变了我们的时间体验, 因为交流几乎是即时性的”。[7]美国学者桑斯坦指出了网络舆论主体所可能导致的倾向:“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 在商议后, 人们朝偏向的方向, 继续移动, 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8]在媒介融合背景下, 危机传播的应对和处理难度加大, 一旦错失应对危机的“第一时间”, 由于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共振, 后期纠正将困难重重。

其次要树立传播即是沟通的理念。互联网传播的匿名性以及观点表达的便利和自由, 使得在网络舆论场里不太可能形成大一统的声音, 这种多元意见共鸣的状态更加接近言论呈现的本质。波斯特认为:“新的传播系统往往被呈现为一把钥匙, 有望打开通往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或更平等的社会的大门。”[9]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传播功利和控制化色彩, 而要采取平等的姿态进行信息传授之间理性的沟通和交流, 以谋求最大程度的共识。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避免传统传播观念所导致的受众逆反和对信息的逆向阐释以及抵抗式解读。通过沟通达成共识, 以化解中原人文精神所遭遇的危机。

最后要致力于打通“两个舆论场”。一般认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网络传播空间是虚拟的, 其实网络作为一种技术, 所谓的虚拟性只是其形式上的特征。网络传播实际上也镶嵌在社会整体结构之中, 网络空间发生的行为, 其后果仍然是由现实中的社会个体去承担。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实际上对应着生动的现实, 是社会现实通过网络的一种特殊反映。与现实的舆论场相对, 基于新媒体传播的优势而形成了网络舆论场。有学者指出:“近年来, 互联网不仅日益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社会舆论的基本走向。”[10]

喻国明以微博为例指出:“微博使我国政治生态的版图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它为政府议程设置和公共决策等引入新的主体。例如, 议程设置, 在过去几乎95%以上都是由政府通过传统媒介来制定, 政府是议程设置的主体。根据人民网、人大舆论研究所的监测, 近年来中国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议题中有34%是由草根、网络加以推动的, 普通老百姓通过网络的聚集效益来形成一种社会关注的热点, 从而成为一种议程设置的新主体。”[11]就中原人文精神的危机传播而言, 要注重打通“两个舆论场”, 以避免二者产生冲突和撕裂, 实现二者的和谐共振。

弘扬中原人文精神对推动“四个河南”建设、加速实现中原梦意义重大。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 其引发变革的潜力无限。在此意义上, 上述对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原人文精神危机传播的探讨仅具有当下意义。更好地以传播观照中原人文精神的弘扬, 尚需更多扎实而细致的工作。

摘要:面对媒介融合带来的传播格局的重构, 弘扬中原人文精神需要谋求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传播路径, 即:传播理念再造、构建融合传播体系、谋求中原人文精神认同及做好危机传播。

传播老区声音 弘扬老区精神 第3篇

据悉,在2015年度广东老区宣传工作中,全省各地老促会深入老区调查研究,倾听呼声,传递信息,积极宣传社会各界支持老区建设发展的典型人物,充分利用《源流》杂志为宣传主阵地,努力调动《源流》杂志特约记者、通讯员的积极性撰写了大量宣传老区发展新动态、新成就、新经验、新人物的稿件。

这一年来,各地老促会广泛开展订阅工作,努力扩大《源流》杂志发行,努力营造“热爱老区、支持老区”的舆论环境,使老区的声音更大,影响更广,弘扬了革命精神,为全省革命老区的宣传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统计,2015年,《源流》杂志发行总数比去年增加了8%。其中,升幅较大的地级市单位有惠州、阳江、梅州市老促会;升幅较大的县级市单位有惠城区、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老促会;订数在1000份以上的有韶关市老促会、肇庆市老促会、阳江市老促会、清远市老促会、汕尾市老促会、云浮市老促会等。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