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三联疗法(精选8篇)
阿莫西林三联疗法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消化溃疡疾病患者中,抽选122例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122例患者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满足消化溃疡疾病判定标准[2]。入选的122例患者再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即61例对照组和61例研究组。对照组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18.6~72.0岁,平均(43.1±7.2)岁,包含22例胃溃疡患者,39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研究组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18.9~73.1岁,平均(43.6±6.8)岁,包含23例胃溃疡患者,3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阿莫西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0851,生产厂商:武汉久安药业有限公司)1000 mg/次,2次/d;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呋喃唑酮100 mg/次,3次/d,均持续服用1周。
研究组接受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左氧氟沙星(药物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068,生产厂商:贵州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0 mg/次,3次/d;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呋喃唑酮100 mg/次,3次/d,均持续服用1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依据WHO组织规定的消化溃疡疾病判定标准分显效、有效、无效[3],显效: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S1期;有效: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面积和治疗前对比,缩小范围>50%;无效: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和治疗前对比,溃疡面积直径缩小范围<50%,或进一步恶化。总有效=显效+有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44%,与对照组的95.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486,P=0.6181),详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56%,与对照组的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945,P=0.6592),详见表2。
2.3 两组费用比较
阿莫西林药物每日费用为4.50元,研究组所使用的左氧氟沙星药物每日费用为3.80元,研究组每日所使用的药费比对照组低。
3 讨论
消化溃疡主要指人体胃肠道黏膜受某类因素干扰被胃蛋白酶及胃酸消化,进而引发溃疡疾病,可发生在十二指肠、胃、食管等部位[4],也可出现在胃空肠吻合口周围,或在一定胃黏膜的憩室中。消化溃疡疾病属于世界范围中多发疾病之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其发病率具有一定差异性。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在消化疾病认识和治疗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不管是十二指肠溃疡,还是胃溃疡疾病均在男性人群中较为常见,且无论男女均较为常见十二指肠溃疡。从疾病病因上来看,可能因对胃十二指肠黏膜存在破坏作用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功能之间失衡的结果[5,6]。此类失衡可能增强侵袭因素,或减弱修复防御功能。感染幽门螺杆菌,异常增多胃酸分泌和广泛使用NSAIDs药物,属于导致消化溃疡疾病的常见因素。
幽门螺杆菌可将其简称为Hp,往往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定植生长,属于一种末端钝圆、弧形弯曲、螺旋状、多鞭毛的细菌,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时,形态不一定为典型性弧形或螺旋形,有时可表现为杆状或圆球状。虽幽门螺杆菌多在胃黏膜上定植,但属于微需氧菌,对环境中氧的需求范围在5%~8%,而空气中含氧量为21%,或绝对厌氧状况下,不能繁殖生长。
消化溃疡疾病属于多因素疾病之一,和发病存在关系的因素包含生活习惯、精神因素、环境、饮食、体质、感染、遗传、胃蛋白酶、胃酸等,不同机制导致以上侵袭功能增加,或防护机制降低,进而导致溃疡出现。体内幽门螺杆菌对多类抗菌药物均存在敏感性,但给予单一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大部分均无效,因此,临床上多给予配伍治疗,近几年来,临床在治疗消化溃疡疾病时,主要为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较为常用的为三联疗法。
左氧氟沙星药物属于氧氟沙星左旋体,存在广泛的抗菌谱,其作用力较强,联合抑酸剂治疗消化溃疡疾病效果明显,通过对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抑制发挥作用,进而对复制和合成细菌DNA产生抑制作用,造成细菌死亡。阿莫西林药物属于广谱青霉素半合成药物,其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氨苄西林药物基本一致,具有较强的细胞壁穿透能力和杀菌作用。奥美拉唑药物具有一定特异性,降低壁细胞内氢钾ATP酶活性,使基础胃酸降低[7,8],并发挥刺激作用,促进胃酸分泌。呋喃唑酮药物可对细菌氧化还原酶产生干扰,并对正常细菌代谢产生抑制。因此,将左氧氟沙星和奥美拉唑、呋喃唑酮药物联合使用,以及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呋喃唑酮药物联合使用,其疗效明显。
综上所述,临床在治疗消化溃疡疾病时,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和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方式所取得的疗效基本相当,且均安全可靠,但从经济角度来考虑,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更为理想,其推广价值更大。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溃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消化溃疡疾病患者中抽选122例患者,入选的122例患者再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三联法治疗,6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三联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44%,与对照组的95.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56%,于对照组的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莫西林药物每日费用为4.50元,研究组所使用的左氧氟沙星药物每日费用为3.80元,研究组每日所使用的药费比对照组低。结论:临床在治疗消化溃疡疾病时,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和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方式所取得的疗效基本相当,且均安全可靠,但从经济角度考虑,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更为理想,其推广价值更大。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疗效
参考文献
[1]骆国才,张天辉,张庆,等.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84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6):813-815.
[2]傅伟安,许琳.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34例[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2):1141.
[3]吴勇惠,方明亮,张武林,等.常规西药三联疗法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2):102-103.
[4]李华茹.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86-87.
[5]孙泰,龚涛,张莉,等.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30例[J].中国药业,2013,22(15):91-92.
[6]武丽娟,霍丽娟.序贯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8):998-1002.
[7]汪官富,徐颖鹤,苏杭,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074-2076.
阿莫西林三联疗法 第2篇
【关键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胃溃疡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62-01
胃溃疡属于消化系统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幽门螺杆菌感染属该病的重要致病病因,一般意义上,凡是胃溃疡患者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在80%以上。现阶段,国内外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方案多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本院对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与分析,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48例胃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和胃镜检查证实为胃溃疡,病理活检证实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4例。其中,观察组有女12例,男13例,年龄分布为19~66岁(平均年龄28.9),病程为0.51~7.87年;对照组有女10例,男性14例,年龄分布为22~65岁(平均年龄31.2),病程为0.75~8.2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上无明显的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未有精神病史,无神志不清,无智力障碍以及沟通障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给予阿莫西林药物治疗,每日3次、每次500mg;给予奥美拉唑药物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g。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进行治疗:每日2次,每次25 mg克拉霉素,28d为一个疗程。
1.3疗效判定
经胃镜检查,患者溃疡部分消失,经X线钡餐检查显示皂影消失,患者胃溃疡临床症状消失,可判定为痊愈;经胃镜检查,患者溃疡显著改善,经X线钡餐检查显示皂影基本消失,患者胃溃疡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可判定为有效;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并无改善甚至加重,可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O软件实现,两组间的疗效比较用X2检验,两组间的构成比较用t检验,以均数( ±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在经过各自组治疗后,采取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胃溃疡发病群体可在任一年龄段[2],其中,中青年患者较为常见,本组资料中患者年龄多为25~30岁,发病年龄段有代表性。近些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促使患者胃粘膜损伤最终发展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除此之外,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也有可能引发消化性溃疡。故而,临床对治疗胃溃疡,应当确保能够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唯有确定消除病因、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推动溃疡进一步愈合,方可实现胃溃疡根治的效果。
奥美拉唑便属于PPI药物,可以很好的起到胃黏膜保护,提升其循环能力的作用[3]。奥美拉唑的药用有效时间在二十四小时左右,在此期间,奥美拉唑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胃酸,让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范围中涉及的PH保持在6以上[4]。如此一来,不但能够隔绝强酸给溃疡处造成的腐蚀,也能够推动血小板止血功能的提升,最终能够快速的止血。因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最大程度快速的提升患者出血区域内的PH值便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奥美拉唑在对患者维持支持三日,可以全面提升患者溃疡处的pH 值大于6,进而推动血小板功能聚集以及纤维蛋白凝块生成,防治血凝块太快溶解。资料证明,奥美拉唑和抗生素联合能够达到协同治疗的目的,可使阿莫西林在较低的酸性环境中形成最为优质的抗菌效果。克拉霉素对酸有较强的稳定性,对幽门螺杆菌有着出色的杀灭作用。研究显示,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在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上效果可取,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胃酸水平,还能够杀灭幽门螺杆菌,达到根治目的。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符[5]。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勤.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3(27):73.
[2]王军.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2(04):145.
[3]李新征.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1(31):6411 -6412.
[4]罗华继.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5(06):60-61.
阿莫西林三联疗法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9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1例, 女性患者39例, 年龄在19~72岁, 平均年龄为 (45.5±4.5) 岁, 十二指肠溃疡72例, 胃溃疡1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6例, 女性患者34例, 年龄在21~74岁, 平均年龄为 (46.5±4.5) 岁, 十二指肠溃疡67例, 胃溃疡23例。两组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肝、肾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用作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法进行治疗。口服左氧氟沙星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上海恒山制药, 0.1克/片, 100毫克/次, 3次/天;口服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成都天台山制药, 20毫克/粒) , 20毫克/次, 2次/天;口服呋喃唑酮 (呋喃唑酮片, 甘肃天水岐黄药业, 100毫克/片) , 100毫克/次, 3次/天, 持续给药7 d。对照组患者:应用阿莫西林三联法进行治疗。口服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胶囊, 河北平安行药业, 0.25克/粒) , 1000毫克/次, 3次/天;口服奥美拉唑, 20毫克/次, 2次/天;口服呋喃唑酮, 100毫克/次, 3次/天, 持续给药7 d。治疗1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
以胃镜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 (1) 显效:溃疡大于S1期者; (2) 有效:溃疡直径缩小50%以上者; (3) 无效:溃疡直径缩小在50%以下或溃疡加重者。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研究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从表1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 显著高于对照组 (84.4%) , 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14例 (15.6%) 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恶心7例, 头晕2例, 便秘1例, 呕吐3例, 对照组有13例 (14.4%) 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腹泻1例, 头晕3例, 恶心8例, 呕吐1例, 组间数据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 。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内科临床中的一种多发性、常见性的慢性溃疡疾病, 主要发生在患者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处。引起该病形成的因素多样, 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则是其最基本的因素。另外生活习惯、精神因素、环境、饮食、体质、感染、遗传、胃蛋白酶、胃酸等会通过不同机制, 降低机体防护机制, 增加侵袭作用, 引发消化性溃疡[2]。在人体外, 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 然而在体内, 单纯使用一种抗菌药物, 则难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多采用联合用药方式[3]。目前, 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上, 多采用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 其中的三联疗法最为常用。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氧氟沙星的左旋体, 其体外抗菌活性在氧氟沙星的2倍以上, 抗菌谱较广, 在与抑酸剂联用时, 对Hp感染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它能对细菌DNA旋转霉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复制, 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4]。张连舫等认为, 左氧氟沙星联用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对消化性溃疡, 能有效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 杀菌效果良好, 对消化性溃疡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2]。王春艳等通过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 发现左氧氟沙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 并有效阻断细菌DNA的合成与复制, 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3]。
阿莫西林是一种半合成青霉素药物, 在稳定的酸性条件下, 胃肠道吸收率在90%以上, 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抗菌谱、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较为一致, 它有较强的细胞穿透力、杀菌能力。口服之后, 其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就会快速分解, 病变生成肽键, 促进细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 从而降低其活性, 并有效切断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的途径, 使细菌细胞变成球形体, 从而被快速溶解, 菌体由于细胞壁损失严重, 水分减少, 出现胀裂死亡。李艳青等认为, 阿莫西林对大部分的G+菌与G-菌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 尤其是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链球菌属的效果更佳, 且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明显的抗活性作用。与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联用, 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5]。
奥美拉唑可对胃黏膜壁细胞发挥特异性作用, 抑制氢钾ATP霉的活性, 降低因刺激产生的胃酸, 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量, 且起效迅速, 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环节, 因此奥美拉唑具有强大的抑酸能力, 对基础胃酸、五肽胃酸泌素及食物引起的胃酸分泌具有明显而持久的作用。呋喃唑酮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 其抗菌谱较广, 可对细菌氧化还原酶进行干扰, 破坏其正常代谢。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胃溃疡、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彭兴国等认为, 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中, 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的疗效相接近, 且二者的不良发生率均比较低[6]。另外, 陈燕萍等通过给予2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发现,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疗效, 不良发生率较低, 且药物所需费用较低[7]。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观察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 显著高于对照组 (84.4%) ,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 。这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相一致[5]。由此表明, 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 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与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的不良反应均较少, 但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的治疗效果更佳, 经济性更好, 更易于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厉明慧.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14 (6) :273-274.
[2]张连舫.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21) :1619-1620.
[3]王春艳.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0) :210-211.
[4]杨爱萍, 李正安, 蒙启飞, 等.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 2012, 23 (4) :21-22.
[5]李艳青, 曲尼卓嘎, 韩冰, 等.左氧氟沙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H?pylori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1, 33 (2) :221-222.
[6]彭兴国, 许耿瑞, 何晴, 等.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 2012, 18 (21) :83-84.
阿莫西林三联疗法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34例,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溃疡且Hp阳性,男75例,女59例;年龄32~46岁;病程3~8年;胃溃疡69例,十二指肠溃疡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7例,2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雷尼替丁0.15g,每天2次;阿莫西林0.5g,每天4次;甲硝唑200mg,每天3次。对照组予胶体次枸橼酸铋110mg口服,每天4次;甲硝唑200mg,每天3次;阿莫西林0.5g,每天4次。2组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Hp阴转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经胃镜检查溃疡消失或仅留瘢痕者;有效:溃疡面积缩小>50%;无效:溃疡大小无改变或面积缩小<50%。Hp以相同型号的试剂检测,以确定Hp是否转为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Hp阴转情况
治疗组Hp阴转53例,根除率为79.1%;对照组Hp阴转39例,根除率为5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恶心2例,发生率为3.0%;对照组出现恶心5例,皮疹2例,发生率为10.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大量研究表明,Hp是其主要致病因子之一。Hp感染后,通过自身具有的尿素酶,形成空泡样细胞毒素、脂多糖内毒素,并借蛋白酶、脂酶和磷酸酶 Q 等作为炎性介质,导致黏膜损伤。另外,Hp感染后还可引起高胃泌素血症、高胃蛋白酶血症及生长抑素水平下降等,促进溃疡的形成。Hp是一种G螺旋杆菌,寄生于胃黏膜上皮,研究发现,70%的胃溃疡和9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黏膜检可发现此菌,根除Hp治疗消化性溃疡已成为必要[2]。但由于大多数抗菌药物在胃内低pH环境中活性降低和不穿透黏膜层到达细菌,因此不易根除幽门螺杆菌。因此,在针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清除Hp是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消化性溃疡形成的另一主要原因是胃酸分泌过多,因而在治疗过程中,抑制胃酸分泌同样重要[3]。
目前多用的治疗方案是一种抑酸药或胶体铋剂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3种抗菌药物中的2种组成三联疗法。胶体铋剂三联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约为85%,但不良反应较多(达20%),症状控制亦较慢。质子泵抑制剂三联Hp根除率可达90%,症状控制较好,不良反应少,但价格昂贵[4]。
雷尼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其药理作用是抑制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能阻止组胺与胃黏膜上的H2受体结合,使壁细胞胃酸分泌减少,同时也使胃液素受体、胆碱能受体作用减弱,从而明显抑制由食物、组胺或五肽胃液等引起的胃酸分泌,为抗菌药物提供了内环境。该药能有效抑制组织胺,五肽胃泌素及食物刺激后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胃酶的活性,提供抗生素发挥作用的最佳胃内pH环境。体外实验发现,甲硝唑及阿莫西林在Hp菌株上有协同作用,并可减少继发性耐药菌株的产生[5]。本研究显示,治疗组Hp清除率、溃疡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笔者认为,本治疗方案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价格廉、依从性较好及症状缓解较快的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1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7例。治疗组给予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对照组予胶体次枸橼酸铋、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79.1%高于对照组的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安全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雷尼替丁,消化性溃疡,三联疗法,疗效
参考文献
[1]吴定渊.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9,24(4):988-989.
[2]高革,李浩然,曹建彪.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三联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6,13(2):2600-2601.
[3]马海芝,牛光峰,李长江.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4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7):1856-1857.
[4]孙颖,孙东.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56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2,42(6):27.
阿莫西林三联疗法 第5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根除,泮托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
幽门螺杆菌(Hp)是寄宿在胃黏膜表面的革兰阴性螺旋杆菌,它与慢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和复发密切相关,根除Hp后溃疡愈合率提高,复发率显著降低。由于Hp定植于胃黏膜粘液层深部,药物不易到达,胃内特殊的酸性环境不适宜一些抗菌药物发挥作用,且Hp存在对部分药物的天然性与获得性耐药现象,临床治疗效果大多不尽人意。为寻求理想的根除Hp的用药方案,我们观察了泮托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同时对1周和2周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进行随机性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门诊或住院患者共94例,其中男55例,女39例,平均年龄(43±3.1)岁,病史2~5年。均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和(或)胃溃疡;经胃窦黏膜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有Hp感染;治疗前两周内未用过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抗菌药物或铋剂;不伴有消化道出血或幽门梗阻、穿孔等并发症;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病。94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8 (20~72)岁;第2组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46.7 (18~70)岁。两组患者的基本特点均无显著差别。
1.2 治疗方法
第1组:每日口服泮托拉唑80mg、阿莫西林2000mg、替硝唑1000mg,均分两次服用,疗程为2周。第2组:给药方式同第一组,只是疗程缩短为1周。疗程结束后继续每日口服泮托拉唑40mg,持续1周。每例患者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停药达4周时各做一次胃镜检查,在胃窦部取黏膜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则确定有Hp感染,复查时阴性视为Hp已被根除。Hp根除6个月对30例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阳性为Hp再感染。全部患者开始治疗后,每周记录服药后症状有无变化,了解服药情况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
胃镜下溃疡消失、瘢痕形成者为愈合,溃疡缩小50%以上者为有效,溃疡缩小不到50%者为无效。经胃黏膜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阴性则视为患者的Hp已被根除,阳性为Hp再感染。
1.4 复查
治疗停药1个月后进行复查,期间不服用任何“胃药”,全部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及Hp检测,Hp根除6个月对30例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方法如下:空腹口服14C-尿素胶囊,15min后采集呼出气,在液体闪烁计数仪上测定其中14C放射活性,>70cm者判断为阳性,询问记录服药反应。
1.5 计学分析
用卡方检验和Yates校正,比较两组间差别。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第1组46例中溃疡愈合39例(84.7%),有效5例,无效2例;Hp根除者38例(82.6%),未根除者8例(17.4%)。第2组48例中溃疡愈合39例(81.2%),有效7例,无效2例;Hp根除者38例(79.1%),未根除者10例(20%)。2周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略高于1周组,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第1组有3例患者,第2组有3例患者分别出现失眠、口干、食欲不振、腹泻、头晕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和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一般较轻,未影响继续服药,全部患者服药前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均无明显变化。
2.3 14C-尿素呼气试验
本组中30例Hp根除后6个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2例(6.7%)。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除外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溃疡,几乎所有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均可查到Hp感染的证据,同时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也表明:溃疡病的复发与Hp的未根除或再感染直接相关。Hp感染后改变了黏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的平衡,Hp借助其毒力因子的作用,在胃型黏膜(胃和有胃化生的十二指肠)定植,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侵袭因素这两方面的协同作用造成了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和溃疡形成[2]。近年来广大临床和基础工作者在该菌治疗研究中开展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因为Hp寄居部位隐蔽,生命力强,故临床根除不易,单一用药已被证实在Hp的治疗中几乎毫无作用,二联治疗也不易达到理想效果,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中心的三联乃至四联的研究报道最多。质子泵抑制剂为抗生素发挥作用提供有利环境:许多抗生素在体外具有很强的抗Hp能力,但不耐酸,在胃酸中易被降解;胃不断分泌胃酸并周期性排空内容物,局部药物较易被稀释和排出,大多数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无法达到体外的有效浓度和作用强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3],为提高抗生素杀灭Hp的效能,需结合抑酸治疗。笔者认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应:根除率高达80%~90%以上、不良反应少、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症状缓解快、价钱合理。
质子泵抑制剂为有效的抑酸剂,在体外能抑制Hp生长,在体内也可能有抑制细菌生长和尿素酶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未明。在伴有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和(或)胃溃疡的治疗中,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中心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其Hp根除率可达80%~90%,溃疡愈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下降[4],被视为疗效高、不良反应小和简便的治疗方案[5],目前认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协力杀菌的机理为:Hp为嗜酸性细菌,质子泵抑制剂的抑酸作用可使细菌更加脆弱,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强;另外质子泵抑制剂可使胃内pH值上升、胃酸降低,使胃液中对酸不稳定的抗生素浓度增加,从而提高疗效;同时胃液减少,使药物的局部浓度增高;不利于Hp的生长繁殖。荟萃分析发现,现有三联方案根除率最高为91%[6]。本实验采用泮托拉唑80mg、阿莫西林2000mg、替硝唑1000mg,均每日分两次服用,疗程1周与2周相比较,显示2周组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84.7%和82.6%,1周组分别为81.2%和79.1%,与文献报道相符。前者略高于后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1周组花费少、不良反应小,顺应性好为其优点。证实两种治疗方案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均可作为根除Hp和治疗Hp相关性溃疡的理想方案。
本组对30例Hp根除后6个月的患者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出2例阳性,其半年感染率为6.7%,显著高于文献报道。这可能是由于部分患者因原发Hp感染被抑制而未被根除,导致Hp感染复发;另外由于质子泵抑制剂及抗生素的不规范、不合理应用,Hp耐药性也呈上升趋势。因此,确认Hp感染已被成功治愈是很重要的,而且为了确定真正的Hp再感染率,尚需更长时间的随访检查。
参考文献
[1]Correa P, Piazuelo MB.Natural histor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Dig Liver Dis, 2008, 40 (7) :490-496.
[2]欧阳钦.消化系统疾病查房释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92.
[3]Graham DY, Shiotani A.New concepts of resist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s[J].Nat Clin Prac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8, 5 (6) :321-331.
[4]北京消化内镜协会.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7, 14 (3) :153.
[5]Labenz, Gyenes E, Ruhl GH, et al.Omeprazole plus amoxicillin for cur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factors influencing thetreat-ment success[J].Scand J Gastroenterology, 1994, 29 (12) :1070.
阿莫西林三联疗法 第6篇
关键词: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消化道疾病中极为常见的一种,PU的病理学机制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分泌过多、细菌感染以及胆汁反流等导致消化道表面的黏膜屏障被破坏,进而在消化道壁处诱发炎症反应而最终导致溃疡的发生,PU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处。研究表明,PU的主要致病菌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1],因此通过抑制Hp能够有效抑制感染,再结合抑制胃酸的生成,可有效地促进了溃疡伤口的愈合,此即三联疗法[2,3]。作者选取了本院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和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PU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就两种三联疗法的临床疗效情况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30例PU患者。排除对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呋喃唑酮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过敏的患者,并排除有严重肝、肾脏方面疾病,严重感染类疾病以及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35例,平均年龄(30.20±11.56)岁,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溃疡46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4例,平均年龄(31.40±15.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031,规格:0.1 g/粒),口服,1粒/次,3次/d;呋喃唑酮片(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571,规格:0.1 g/片),口服,1片/次,3次/d;奥美拉唑肠溶片(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24,规格:0.02 g/片),口服,1片/次,3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阿莫西林胶囊(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770,规格:0.25 g/粒),口服,1粒/次,3次/d;呋喃唑酮片和奥美拉唑肠溶片的给药方式同观察组。连续给药1周,1周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维持治疗,1片/次,2次/d。1个月后,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1.3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变和胃镜检查结果作为疗效标准,并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显示溃疡愈合已达到S1期及以上;(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直径较治疗前缩小≥50%;(3)无效: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变,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直径较治疗前缩小<50%,或者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此外还需检测Hp的感染情况,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认为Hp已被有效抑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8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p抑制率比较
观察组的Hp抑制率为95.77%;对照组的Hp抑制率为83.05%,观察组Hp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两组比较,P<0.05
注:两组比较,P<0.05
注:两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PU的方法主要是抑制胃酸过量分泌,根除致病菌Hp,保护胃黏膜[4]。根据这一思路,PU的治疗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的三联治疗法[2]。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而阻断细菌DNA的合成与复制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达到抑菌的作用[5]。阿莫西林属于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对细胞壁的穿透能力较强,作用机制是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进入体内水解后与细菌细胞内的转肽酶结合后,转肽酶失活,阻断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奥美拉唑能选择性抑制壁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6]。呋喃唑酮分子式属于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氧化还原酶的活性阻断代谢活动达到抗菌效应[7,8]。
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了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和呋喃唑酮的两种三联疗法在治疗PU中临床疗效。结果发现,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此外,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的安全性也较阿莫西林好。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PU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秦庆颖,陈柱花,秦庆颜.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3,6(11):130-131.
[2]赖荣昌.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1,18(11):13-14.
[3]陈羽,吴礼浩,何兴祥.中国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荟萃分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32):3365-3369.
[4]蔡家乐.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进展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5(14):10.
[5]伍彬.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药业,2010,19(3):61-63.
[6]张学琼.奥美拉唑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12,28(5):732-733.
[7]傅国,李宁毅.硝基呋喃类和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研究进展.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4):486-488.
阿莫西林三联疗法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12012年10月消化性溃疡患者共60例, 上述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 经胃镜检查证实, 同时幽门螺杆菌检测显示阳性。同时排除试验前2个月内服用过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药物、对实验药物有禁忌的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最小为27岁, 最大为61岁, 平均年龄为 (40.1±5.8) 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6例, 胃溃疡患者14例;病程最短为2.1年, 最长为22年, 平均病程为 (5.1±3.9) 年。对照组患者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最小为26岁, 最大为60岁, 平均年龄为 (39.4±6.1) 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5例, 胃溃疡患者15例;病程最短为2.0年, 最长为18年, 平均病程为 (5.4±3.1)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阿莫西林和兰索拉唑口服, 其中甲硝唑每次服用400mg, 每天2次, 阿莫西林每次1000mg, 每天服用2次, 兰索拉唑每次30mg, 每天2次, 分别在早餐前30min及晚餐前30min服用。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阿莫西林及雷尼替丁服用, 其中甲硝唑和阿莫西林剂量和用法同对照组, 雷尼替丁每次服用150mg, 分别在早餐前30min和晚餐前30min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 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行胃镜检查, 同时取胃黏膜组织实施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消失或者溃疡面疤痕形成, 临床疗效评定为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较治疗缩小, 或者溃疡处炎症减轻, 临床疗效评定为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未缓解或者较治疗前加重, 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溃疡面未缩小, 临床疗效评定为无效。根据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 如果快速尿素酶检查结果阴性, 则认为幽门螺杆菌被根除, 如果提示为阳性, 则认为幽门螺杆菌未被根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和治疗效果评定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例数为29例, 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例数为21例,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96.7%) 高于对照组 (7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2,3]。消化性溃疡需要及时有效治疗, 如果治疗不及时, 消化性溃疡可出血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可发展为胃淋巴瘤及胃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消化性溃疡治疗措施中除了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粘液屏障功能等外,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改善消化性溃疡预后。研究表明, 单纯的抑制胃酸分泌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较高, 如果同时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大大降低, 所以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需要联合用药。
兰索拉唑是新型质子泵抑制剂, 能够从最终途径抑制胃酸分泌, 当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 有助于协同抗幽门螺杆菌, 兰索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的维持时间较长, 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本文中, 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为主的联合治疗, 观察组采用雷尼替丁为主的联合治疗,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说明甲硝唑、阿莫西林和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高晨赵志明, 司延斌, 等单剂量静脉滴注兰索拉唑在中国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0, 26 (4) :265-266.
[2]韩强, 潘桂玲, 张永文兰索拉唑在正常及溃疡模型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1, 19 (1) :22-25
阿莫西林三联疗法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耳鼻喉门诊收治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86例, 均为男性, 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2组, 各4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 先予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g (含阿莫西林1g与克拉维酸0.2g) 静脉滴注, 每天2次, 5d后改口服片剂228.5mg (克拉维酸28.5mg、阿莫西林200mg) 2片, 每天2次, 连用5d。对照组单纯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g静脉滴注, 每天2次, 连用10d。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 痊愈和显效合计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 对照组为83.7%,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经济效价
治疗组效价比是对照组的1.36倍, 而治疗成本是对照组的0.78倍, 提示治疗组平均治疗成本较对照组低 (P<0.05) , 2组效价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为细菌感染所致, 特别是化脓菌, 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引发。若不及时治疗控制常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造成不良后果[2]。治疗首选药物仍然是青霉素, 但由于其耐药率的不断上升, 改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扁桃体炎疗效更显著[3]。同时传统治疗及用药方式需住院治疗1周以上, 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 直接影响了疗效。本文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结合序贯疗法的治疗结果证实:在降低治疗成本的基础上, 治愈率并有提高。而且序贯组的费用少, 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好, 且治疗的后段改口服给药, 可部分减轻患者长期接受侵袭性操作的痛苦, 减少与长期静脉输液有关的静脉炎、肺栓塞并发症等不良反应, 而且该疗法简便易行, 有利于患者恢复和缩短住院日, 加快床位周转率[4]。总之, 采用序贯疗法既可达到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保证理想的治疗效果, 又可减少住院时间并增加治疗依从性及减少复发几率。这是一种优化的治疗方案, 除有药物经济学优势外, 更符合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5], 在指导合理用药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蓝红.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8, 19 (5) :338.
[2]关宏亮, 谢庆英.急性扁桃体炎综合治疗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29 (2) :76.
[3]张立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50例临床观察.药物与临床[J], 2008, 46 (6) :110.
[4]苏萍.序贯疗法优化抗菌素治疗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 :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