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初三通过英语四级 英语奇才考入美国大学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初三通过英语四级 英语奇才考入美国大学(精选5篇)

初三通过英语四级 英语奇才考入美国大学 第1篇

初三通过英语四级 英语奇才考入美国大学

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参加全国英语自学考试,初三就以77.5分的高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昨日,记者在汉正街一地摊前见到正在帮父母做生意的英语奇才张灿。

张灿本是大冶人,小学五年级随做生意的父母一起到武汉。六年级的时候,张灿参加了一个英语培训班,成绩很不错。培训班完毕,跃跃欲试的他很想通过一个考试检验自己,于是这位还在读小学的`孩子第一次报名参加了成人自学考试。此后4年,他坚持考完了整个英语专业自考的大部分课程,并在初三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张灿考上武汉市11中,由于学习紧张,他不得不停止了自考,却接连以高分通过英语六级和托福。

高二下学期,他向美国的几所大学递交了入学申请,今年3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顺利给他寄来了录取通知书。

武汉晚报

初三通过英语四级 英语奇才考入美国大学 第2篇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各行业各领域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大学生只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 只会读写还远远不够, 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听说能力和灵活的运用能力。如今, 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影视英语作为教学手段运用于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在这种全面立体的影视教学中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影视英语的特点, 探讨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2.影视英语的特点

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代表的材料属于影视英语, 其特点是:用词贴近日常生活, 灵活多变, 演员口音各异, 语速较快而且经常有略读和连读等现象。难点在于台词中往往带有大量的俚语以及各种各样的梗。以下片断来自CBS推出的情景喜剧美剧生活大爆炸:

Leonard: What are you grinding about?

Sheldon:Penny's brain teaser this morning. She and Koothrappali emerge from your bedroom. She is disheveled, and Raj is dressed only in a sheet. The sole clue:“It's not what it looks like.”

Leonard: Just let it go, Sheldon.

Sheldon: If I could, I would, but I can't, so I shan't. Now, knowing Penny, the obvious answer is, they engaged in coitus.But...Since that's what it looked like, we can rule that out. Let's put on our thinking cap, shall we? Raj is from India, a tropical country. Third Worldhygiene.Parasitic infections are common, such a spinworms. 以上对话中的黑体字是生词和俚语, 其中还有一个梗:thinking cap (智能帽子:片中澳大利亚思维中心研制的让人更聪明的帽子) 。

3.教学运用

学生听不懂的情况有两种:一、理解不了听力材料, 材料的难度超出他们的理解水平;二、材料难度在他们的理解水平之内, 但没能听出来。假如学生从来没学过brain teaser, disheveled, engage in coitus, parasitic infections, pinworm, 那么上面的生活大爆炸也不太可能听懂。这个时候要做的应该是停下来看看听力材料, 设法解决生词和背景问题。要听懂的第一步其实是读懂, 要想办法弄清楚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和俚语, 以及几乎无处不在的各种文化梗, 先让自己能够读懂台词。在确保能够顺利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再继续听, 如果这个时候还听不懂, 那问题就出在第二种原因上:材料的难度在理解水平之内, 但没听出来。影视英语无论从用词还是表达上来说都要远比新闻英语随意, 它是真刀真枪的实战, 其使用场景与实际的生活场景无异。影视剧中各个角色的口音和语气千差万别, 语速也相对较快, 吞音、略读、连读等语音现象非常明显, 所以经常会出现单词和句子都认识但就是听不出来的问题。

方法是找出确实听不出来的句子, 仔细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是自己记忆中单词的读音与听力材料中的不一样, 还是没有注意到连读略读的问题, 或者是语速实在太快没能听出来?找到问题后一个一个去解决。如果是发音问题, 就多查查电子词典学习正确的发音, 如果是连读、略读、吞音等问题, 就去系统学习语音方面的知识, 如果是语速太快, 就多听, 训练耳朵对英语的敏感性。

对影视英语而言, 最难的部分可能不是连读等语音分辨问题, 而是文化背景知识。语音分辨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总会有所改善, 而文化背景知识却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任何一名达到四六级水平的学生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完全可以听懂经济学人, 但要听懂像生活大爆炸这样的美剧, 可能要花上数倍于此的时间, 有时候甚至永远也无法完全听懂。

英美剧的题材极其广泛, 碰到绝望主妇, 老友记这样的生活情景剧还好, 影视题材一旦涉及到稍微专业一点的领域, 比如House M.D. (医学题材) , The Newsroom (媒体题材) , House of Cards (政治题材) , 光是专业术语就能分分钟调动普通学习者, 更别提深刻理解其中的社会生活背景了。

将影视英语融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有利于学生接触真实的英语, 培养语感。通过看电影, 听电影, 学电影, 使英语听说教学成为一种快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变原有听说教学单调乏味的教学氛围。因此影视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方面大有可为, 应当不断研究探索, 让集语音培养、语言学习和文化介绍于一身的影视英语课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先文.英汉数词文化意义论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年06期

[2]叶海燕.论比喻辞格的译学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年06期

通过题型浅析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第3篇

笔者在参赛备赛的过程中对竞赛题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首先是听力部分, 相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说, 竞赛题显示出了问题和选项, 这点相对来说还是降低了难度, 答题者大可以在发试卷后立即浏览听力试题对内容有所了解, 预设情景, 为后续的正式放音做好准备。 当然, 题目的词汇要求一般高于四级考试, 很多题目中都会出现两到三个陌生词汇。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笔者都是先猜词意, 之前对情景的预设也会有所帮助。 当然, 最好的解决办法在于平时多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 最后的听写单词的题目, 难度不大, 词汇通常是足够的, 只是笔者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容易失分的是易混词语的拼写, 比如 “custom”和 “costume”总是会写交叉, 考场上不定因素很多, 一上考场被气氛和得失心影响, 考生很容易自乱阵脚。

接下来是词汇和语法选择部分, 是高中习题的一个延续, 但是会考英语俚语或者中文成语的英文版本, 这种题目如果平时没有积累, 一般就无法意会, 需要借助通常中英文之间同等变换的比喻、拟人等其他方式表达异曲同工之意。 这对非专业英语学习者来说,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笔者认为这个题型可以让考生在中英文中找到一种内涵对应的幽默感, 在培养相关的理解力的同时, 能培养考生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思维能力。

关于后面的英美文学常识题, 内容偏向于美国和英国的政治、文化、历史方面, 相关的常识不仅要有所耳闻, 还要培养出该方面的兴趣, 不仅是应对答题, 对以后的英语学习也会有很大帮助。 参赛的学生中有部分是理科生, 对世界历史这块不熟悉, 但由一个题目引发对亚洲以外世界的探索,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笔者认为, 竞赛题的用意大概亦是如此。 笔者自身犯过的错误, 总是觉得以演讲闻名中外的名人就是Martin Luther King, 所以做题时未仔细看题就勾选答案, 殊不知, Abraham Lincoln先生是享誉世界的演说家, Gettysburg的演讲中提出的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早已成为经典。 由此可知, 即便英语教学有多么深入, 始终还有着诸多不可控因素在束缚着她的发展, 所以该类题型有着不可替代的提醒功能, 使很多英语专业或非专业的学习者接触更广阔的天地。

填词部分有三种方式,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考生的联想能力和对语境的理解力。 1.首字母为线索填词, 通常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测和发散, 搜索出相关词汇并注意拼写和形式;2. 给出词语, 填正确形式, 此时填词应该注意单复数主谓一致, 单复同形的词要格外注意, 是否为过去式、被动态, 都要考量;3.以文中词语为依据推测, 这样的填词以固定搭配居多, 偶尔也要根据文章情节适度推断, 当然要符合实际地揣摩作者的原意再做决定。

然后是三十五分的阅读题目, 区别于传统的四五篇单选题的阅读, 竞赛题目里分了四个小类型, 但主旨都是围绕阅读理解展开。 第一个大题判断正误, 这个根据文章类型选择是否需要精读, 一般图表类文段只需带着陈述去找答案即可, 个别题目需要做常识判断, 笔者经过对参赛同学的访谈, 发现做这种题目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过度代入主观看法判断, 也经常钻牛角尖用个案否定题目中的陈述, 这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个板块是还原语句, 由于这个题目做的时候要翻页, 两边看, 对集中注意力有些挑战, 再者做到这里的时候大脑已经有些疲乏, 慢慢地不能冷静地分析前后逻辑, 加之分值调到了两分一题, 所以是答题失分所在。 第三个板块的简答题基本都是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一般要写成完整的句子才行, 不存在困难, 只是要转换考生的思维, 使其跟上题型变化的步伐。 第四个板块是一个填词题目, 这就考查了考生的归纳能力, 把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组换成一个单词, 既需要掌握文章的细枝末节, 又需要熟悉词汇。 阅读理解是后半部分挑战的开始, 阅读题的难点在于文段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 明白作者的侧重点尤为重要, 这也是解题的关键。

接下来的英文翻译成中文, 既能考查对英文的理解, 又能考查对中文的总结, 重要的定语要是放在后面, 一定要重新归纳。 接下来的一个改错题确实是之前没有碰到过的新题型, 让考生改正错误的句子, 这样的考查方式有利于反映自己存在的问题, 也能够增强判断力。

在竞赛中比较创新的就是智力题, 题目方向很多, 数字排列找规律、英语谚语、单词重组、图形变换找规律。 这类题旨在挖掘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 虽说是考智商, 但很多情况下还是有迹可循的。 笔者认为这类题目在完成其他所有题目之后做会比较好, 因为有些题目费脑筋, 稍有不慎便会投入过量时间, 而且分值较小, 难度不等。

最后的作文包含一篇看图作文和一篇议论文, 分值有所不同, 但通常都是与新闻报道的时事同步, 这就要求考生们关注时政及周遭的世界。 往往写作文时总是没剩多长时间, 只能不打草稿直接写, 这样写效率是很低的, 所以要合理运用时间, 在轻松的题目上不要花费过多时间, 争取把时间留给后面重要的题目, 这样才能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高的价值。

总之, 在传统考查的题型中推陈出新且要维持说服力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英语竞赛题目出题角度新颖, 比如将阅读理解出成四个板块, 无形中引导考生的思维, 使其在做题过程中不断更换思维角度来适应题型的变化,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所以考生不可手忙脚乱做错题型, 即使有些题目选择放弃, 也要取舍得当, 理智应对。

初三通过英语四级 英语奇才考入美国大学 第4篇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基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变成了重中之重。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重语言能力轻素质培养, 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 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 忽视创新素质培养, 学生学得较为死板、被动,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情况 (郑玉琪, 2006:3 5) 。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创新能力是创新所需要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必须具备敏感性、灵活性、批评性、独创性、探索性和多项性的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李方, 刘晓玲, 2 0 0 3:4 6) 。

一.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提倡、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性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 就是学生在独立获取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能力的基础上, 不依赖他人而能运用一定学习方法的能力。它是学生学习欲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综合反映。它要求学习者有能力独立地组织、计划、调节和检查自己的学习活动。事实上, 近20年来, 语言学习自主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例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要构筑一种促进学习者主动进行知识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习者, 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理解事物、去渴求和建构知识、去超越现有知识发现新问题, 以开放的、富有浓厚探索气息的环境来养育自主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杨翠萍, 刘鸣放, 2006:57) 。例如:宁夏大学从2004年开始在全校非英语专业全面实行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 每周两节网络自主学习课, 学生们在网络课上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听力教材, 一方面老师会在课堂上抽查学生学习听力教材的进度和效果, 另一方面, 在期末试卷中会出现20%的听力教材中的内容, 学生如果想要考到好的成绩就必须学完听力教材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们认真、系统地学习每一学期的听力教学任务。通过每一学期的卷面分析发现学生的听力能力有了显著得提高。因此, 提倡、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

2. 提倡、鼓励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 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其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其表现为教材多媒体、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必要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王岚, 2004:61)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虚拟情景可以将传统书本上的静态教材转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教材, 生成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 (蔡基刚, 2 00 5:85) , 把问题融合于具体的虚拟情境中, 学生以自然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客体进行交互, 获得逼真的感与体验。同时, 在网络上学生可以直接点播英语电影、卫视英语节目和英语教学参考片等, 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集图形、文字、声音和图像为一体, 形式活泼、新颖, 多媒体中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解说、背景音乐和逼真的效果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 也可以增加眼、耳、手等器官的刺激, 从而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比单一感知或单用听觉的学习效果更全面.更深刻.也更有利于保持” (何高大, 周剑霞, 1 9 9 6:8) 。另外, 网络中的动画、图像可以千变万化做出各种奇妙的效果, 以促进感官和想象力互相配合, 产生创造性的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资源, 将学生设置在这种环境之中学习, 使他们在获得传统的听觉输入的同时, 还能通过大量的视觉信息输入, 强化学生的听觉输入的效果, 从而更好地记忆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学习活动的效能会得到显著提高。由于在网络学习中, 可以看得见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发挥学习自主性的机会,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习再也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 而是一个快乐、享受的过程, 所以,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3. 开展小组学习

学习是一个动态、能动、建构的过程, 一个人的知识是在不断地向他人学习, 向诸如网络资源这样的环境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的。因此小组学习对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所谓小组学习就是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4、5个学生, 教师把每个单元分成若干部分, 每个小组承担一部分课文内容, 每个小组的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各种教学参考书, 认真地讨论、研究所承担的学习内容, 就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重点语言点、知识点相互提出问题, 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 老师和别的同学一起解决,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 而且每学期下来, 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作为“老师”来给全班同学展示、讲解小组集体所备课文内容的教案, 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 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二、结束语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多种途径共同作用才能提高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只有通过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小组学习, 以及通过教师和学生们共同不断地努力, 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3:85.

[2]何高大, 周剑霞.我国现行高师英语专业的听说课[J].外语电化教学.1996, 4:7

[3]李方, 刘晓玲.教学中的建构主义:高校教学理念的转换[J].高教探索.2003, 4:46.

[4]杨翠萍, 刘鸣放.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及其培养[J].外语界.2006, 4:57

[5]郑玉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8:35.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 4:14.

初三通过英语四级 英语奇才考入美国大学 第5篇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在整个教学程序中是比重相对较大的部分, 也是学生接触相对较多的一部分, 大部分知识都是从读写教程中汲取的, 因而,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方法的使用决定了作为直接受众的学生对知识量的摄入效果如何。那么如何利用精讲部分的Section A课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笔者将从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Book II的U-nit 4为例来具体展示课文讲解步骤, 包括主题概括、背景知识、相关讨论、标题诠释、阅读理解及翻译练习。

一、主题概括 (General Topic)

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Section A和Section B的文章内容总结并概括本单元所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即General Topic, 这样做有利于引导整个单元的教学思路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一个单元的主题不宜过长, 譬如一个长句子。最好是以一个词或一个词组的形式概括, 便于理解, 且可以方便以此为核心话题往下进行。譬如:

Unit 4的两篇文章, Section A的“A Test of True Love”和Section B的“Love Under the Nazis”都是围绕着true love即真爱而展开的, 也就是说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真爱true love。通常这一类的话题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 因而课堂的互动是比较容易的。

二、背景知识 (Background Information)

著名语言学家Goodenough (1957) 在Cultural Anthropologyand Linguistics (《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 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 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织部分, 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的主要工具, 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2]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该单元主题的兴趣, 并有助于理解课文, 另外还可以在教师用英语展示背景知识的时候锻炼学生的听力。譬如:

这一单元的preview部分列出了一些名言名句, 都是关于爱情的, 例如:“Every man is a poet when he is in love.”及“Absence to love is what wind is to fire.It extinguishes the small;it inflames the great.”等。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把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关于爱情的故事或传说简单地介绍一二。比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国的梁祝、牛郎织女等, 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 对此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回应, 自然而然就有了兴趣, 进而有利于进行下一步的课堂教学。

三、相关讨论 (Discussion)

在教师把整个单元的背景知识简单地介绍之后, 需要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他们的想法, 从而给他们打造一个锻炼口语及培养英语思维的机会。教师可以从背景资料中选取一个与所学文章相贴合的话题, 抛砖引玉, 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其对于这个话题的见解和想法。譬如:

(1) What is true love?

(2) What does true love mean to you?

(3) What factors are important in love?

四、标题诠释 (Title Interpretation)

通常, 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眼印象。因为标题不仅是文章主题的概括, 这其中还是多重信息的集合体, 即读者可以从文章的标题中获得多个与内容相关的信息片段。因此教师可以在文章的标题上多下功夫, 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总结信息的能力, 以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譬如Book II Unit 4的Section A标题是“A Test of True Love”, 教师就可以直接把这个题目展示的两则信息交代给学生, 第一则信息就是中心词True Love, 它告诉了读者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真爱的故事;第二则信息是test, 这个词把故事细化了, 读者已经把故事主要的情节提取出来了, 就是这是一个关于考验真爱的故事, 必定在文章中会出现某个人对他或她的情人进行考验, 以了解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

五、阅读理解 (Reading Comprehension)

在课文讲解部分, 为了避免做翻译机器, 教师可以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把课文化解为一篇类似阅读理解的篇章, 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或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任务, 从而能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在这一部分, 教师也可以将文章的结构先行给学生总结出来, 方便理解, 亦有益于其写作能力的培养及提高。譬如:

“A Test of True Love”的第一段是关于年轻的军官焦急地在火车站等着心爱的女孩出现。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对年轻军官的心理进行了描写, 另外还有女孩对于他的意义, 以及两个人缘起何时何事。所以教师在这一段可以设置四个问题:What was the young army officer doing? (waiting for the woman) ;How did he feel then? (nervous and excited)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to him? (special)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did they have? (pen friends) 。

六、翻译练习 (Translation Exercise)

每篇文章都不乏好的词语及句式,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机会, 把这些好的句子抛给学生, 让他们大显身手, 试着去翻译, 由此便有了练习翻译的一个机会。而且, 好词好句见得多了, 翻译得多了之后, 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记住,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写作的词汇积累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譬如:

“A Test of True Love”中的Para 6和Para 10就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 用词非常形象, 那么教师就完全可以把这两段交给学生去翻译。Para 6对年轻女人的外貌描写是这样的:“Herfigure was long and thin, her spectacular golden hair lay back in curls from her small ears.Her eyes were blue followers;her lips had a gentle firmness.In her green suit she was like springtime come alive.”][3]而Para 10对中年女人的外貌描写则是:“...a woman well past forty, and a fossil to his young eyes, her hair sportin g patches of gray.She was more than fat;her thick legs shook as they moved...”[3]这两个段落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在文中起到点睛的作用, 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年轻军官内心中的期待和无奈。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两段对比翻译, 更加突出其效果。

综上所述, 即使在精讲课文部分, 教师也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 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当然这其中也涉及了英语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法, 例如交际法、任务法、角色扮演等。这些多样的教学法使英语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教师也不会只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播者, 还是知识的分享者和商讨者。最主要的是, 多样化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段新苗.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9.2, (1) .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