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材料的组成分析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材料的组成分析(精选6篇)

材料的组成分析 第1篇

教育或教育管理机构的推荐表,其格式是固定的,格式中的基本内容也是按要求填写而已。至于其中的自荐书,也是在其它基本内容之外的内容补充,目的是介绍更全面的内容,和基本内容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这种推荐表式的自荐材料,相对自己编撰的自荐材料来说,要容易把握一些。因此,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毕业生自己便装的自荐材料的内容组成,当然,二者相同的部分法在内容上完全可以相互借鉴。毕业生自己编撰的自荐材料分标题、导语、正文、附文和附件五大部分,其内容构成的性质、特点各有区别,具体分述如下。

1、标题的内容

标题的主要功能是标明自荐材料的性质,它对自荐材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一下子就把用人单位抓住,促使招聘者想进一步了解自荐材料的具体内容。标题的内容与自荐材料的内容、特点以及择业者的择业意向与招聘行业的特点密切相关。如突出个人经历丰富,则可以用“奋斗的足迹”之类的意蕴作为标题的主要内容。如突出大中专时期个人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则可以用“青春无悔”之类的意蕴作为标题的内容。如表示对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对所属行业十分热爱,则可用“人生的抉择”之类意蕴作为标题内容。如对未来表示满怀希望和憧憬,则可用“走向明天”之类的创意作为标题内容。等等。总之,标题的内容取决于多种因素,内容与整个自荐材料是否相符,含义是否精当,就要看标题内容与各种因素的契合程度。

2、导语的内容

导语是标题与正文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在整个自荐材料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一个好的标题吸引了用人单位,那么就需要一个好的导语进一步吸引和诱导用人单位进入正文。导语写什么内容,则与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择业意向密切相关。导语的主要内容是要表达毕业生的择业意愿。不同专业和个人的不同爱好,表达的方式也不同,可以好似自叙性的、宣言式的、序跋式的,也可以好似引言式的、自转式的、书信式的。表达导语内的文件可以是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又可以是诗词或散文、书信自传等等。由于导语的中心内大会司自荐意愿,所以要求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3、正文的内容

前面已经介绍,正文的基本结构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学业成绩与知识结构、社会实践与科研成果、获奖情况、自荐信等内容。而结构的每一部分又有若干具体内容。

(1)毕业生基本情况。一般包括毕业生的姓名、年龄、籍贯、政治面貌、生源类型、所学专业、特长爱好、性格特征及择业意向针对应聘的不同行业和要求,还可以加上身高、体重等项目,表格式情况介绍还应在右上角贴上一长免冠正面照片,以增强直观感觉。

以上项目有的是固定的,无可选择,有的在项目设置和表述上还要有周密的思考。一般说来,项目的设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根据现实的需要来设置,有必要,应尽可能展示自己的全面情况,因为用人单位考虑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时多一个因素,就可能多一分机遇。但切不可画蛇添足,乱设项目,以免给人烦琐的印象,有时甚至可能对择业不利。譬如一单位需译名教师,你的家庭出生是“农民”,你就多设置了一向“家庭出身”,但这对你无实际的帮助。如果碰巧你的毫秒吨毫年个是时代教师,你就设制了“家庭出身”一栏,填上“教师”,或许用人单位在考虑到人才产生的良好环境,可能对你比别人更感兴趣。另外,假如你的性格是活泼外向,喜欢交际,于是你就设置了“性格”一栏,但如果你所应聘的单位招聘的是一名图书管理人员,需用沉稳细致的工作人员,这个项目不仅对你毫无帮助,反而会让用人单位考虑你顾虑重重。

基本情况所包括的内容,有的项目要理解准确,切不可随意填写。如“特长爱好”一项,特长与爱好不一样,特长是指个人比他人更为突出的能力,而爱好是指情趣所致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的素质基础。能力与知识基础是有显著区别的。

择业意向,是个人对择业的期望目标,这个目标应是明确的,具体的,一般是写清楚行业或部门,不必落实到具体的职位,因为到一个单位后,单位有统一的安排,不是择业者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如写得太具体,与用人单位的具体安排常回发生冲突,甚至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很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丧失。

(2)学业成绩与知识结构。此部分包括成绩名次、主修课、辅修课、自修课、教育实习、外语水平等内容。有的学校未排名次,就可省去名次一栏。由于装业不同,血液课程的安排也不一样,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课程的合理排列,也可用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自修课等方式来代替主、辅修课的安排。有的也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来排列学业成绩,如有的中文专业学生,他们把课程分为“文学史”、“文学理论”、“素质教育”、“政治”等几大类来组合排列,只要清楚准确,排列有序都是可以的。

(3)社会实践与科研成果。这个部分是指毕业生所参加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和围绕自己的专业所取得的各种科研成果。

(4)获奖情况。指毕业生在院(校)、系、班各种层次各种活动中的获奖情况,也包括院(校)外的各种组织举办的获奖情况。一些级别、层次太低,影响较小的获奖,比如小组或寝室搞的一些活动可以不必计入这个栏目,以免影响你获奖项目的质量。

(5)自荐信。自荐信又叫自我推荐书或求职信。它主要表述毕业生的主观愿望与专业专业特长。一般说来,自荐信更针对应聘单位特定的个人,如公司或企业的党政负责人等。自荐信常以突出的个人特征与求职意向而打动招聘者。自荐信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质,行文时可以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也切不可无限夸张、娇柔造作。

从内容结构上来讲,自荐信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部分,包括称呼和引言。称呼一般不直呼×××同志,而是称呼其职务、职称或官衔。如果对象身份不清,则可用“尊敬的领导”一语代替。引言作用有两点。一是吸引企事业负责人看完材料,二是引导对方进入你所设计的主题而不感到突然。所以,开头虽然简单,要写好它却不容易。

主题部分是自荐信的重点。一般说来,这部分主要简述你的学业基本情况、个人综合素质、个人的特长优势,并且申述求职动机和附带说明对未来的设想等。

最后一个部分是结语。结尾要令人难忘,记忆深刻。这部分可以恰当的表达你求职的迫切心情,恰当地恳请用人单位考虑你的求职要求。当然,最后落款要写清姓名和日期。

自荐信往往放在整个自荐材料的前面。

4、附文

附文包括各级组织意见及自荐人详细的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号码、电挂、及电话联系的时间等项内容。各级组织的意见有的把它算作正文内容。基于本人自我编撰的主要内容为正,其它材料为附的标准,我们把它放在附文一类。以表格形式形成的组织意见是院(校)、系、班组织对毕业生的评价,也包括其它社会组织对毕业生的择业有利的评价,它可以单独放在材料之后,亦可以以推荐表的形式附后。至于自荐人的联系事项则可放在正文之后单独设立的表格中,如是叙述性自荐材料,则可在正文后单列一段作特殊说明。

附文中的个项内容要具体、清晰、准确,特别是有关联系事项,更不可粗心。留下的联系办法,一个基本要求是要让人联系起来准确、便利、快捷。一般说来,校名要写全称,如“三峡学院”不可简称为“三院”“万县水利电力学校”不可简称为“万水校”等。系别、专业也要写清楚。中专学校还要写清楚年级和班级。一般说来,在校学生没有自己的电话,电话联系人一般是中专人,所以最好注名联系人和你的关系,并告之对方什么时间联系最合适,以便能够做到信息传达的畅通、及时和准确。

5、附件

附件是指能证实自荐人在自荐材料中所列出的各方面情况的原始证明材料。它是证明自荐人自荐材料的真实性和自荐人才能的有力佐证。附件哟班系复印件,以防投递过程中丢失,一般用人单位确定录用后,还要审看原件。附件内容的安排,可以根据材料多少、自荐内容的编排方式,或按时间先后,或按性质分类来加以组合。总之,附件的 目的是为自荐的目的服务。

材料的组成分析 第2篇

标题的主要功能是标明自荐材料的性质,它对自荐材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一下子就把用人单位抓住,促使招聘者想进一步了解自荐材料的具体内容。标题的内容与自荐材料的内容、特点以及择业者的择业意向与招聘行业的特点密切相关。如突出个人经历丰富,则可以用“奋斗的足迹”之类的意蕴作为标题的主要内容。如突出大中专时期个人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则可以用“青春无悔”之类的意蕴作为标题的内容。如表示对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对所属行业十分热爱,则可用“人生的抉择”之类意蕴作为标题内容。如对未来表示满怀希望和憧憬,则可用“走向明天”之类的创意作为标题内容。等等。总之,标题的内容取决于多种因素,内容与整个自荐材料是否相符,含义是否精当,就要看标题内容与各种因素的契合程度。

2、导语的内容

导语是标题与正文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在整个自荐材料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一个好的标题吸引了用人单位,那么就需要一个好的导语进一步吸引和诱导用人单位进入正文。导语写什么内容,则与毕业生生所学的专业、择业意向密切相关。导语的主要内容是要表达毕业生生的择业意愿。不同专业和个人的不同爱好,表达的方式也不同,可以好似自叙性的、宣言式的、序跋式的,也可以好似引言式的、自转式的、书信式的。表达导语内的文件可以是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又可以是诗词或散文、书信自传等等。由于导语的中心内大会司自荐意愿,所以要求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3、正文的内容

前面已经介绍,正文的基本结构包括毕业生生基本情况、学业成绩与知识结构、社会实践与科研成果、获奖情况、自荐信等内容。而结构的每一部分又有若干具体内容。

(1)毕业生生基本情况。一般包括毕业生生的姓名、年龄、籍贯、政治面貌、生源类型、所学专业、特长爱好、性格特征及择业意向针对应聘的不同行业和要求,还可以加上身高、体重等项目,表格式情况介绍还应在右上角贴上一长免冠正面照片,以增强直观感觉。

以上项目有的是固定的,无可选择,有的在项目设置和表述上还要有周密的思考。一般说来,项目的设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根据现实的需要来设置,有必要,应尽可能展示自己的全面情况,因为用人单位考虑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时多一个因素,就可能多一分机遇。但切不可画蛇添足,乱设项目,以免给人烦琐的印象,有时甚至可能对择业不利。譬如一单位需译名教师,你的家庭出生是“农民”,你就多设置了一向“家庭出身”,但这对你无实际的帮助。如果碰巧你的毫秒吨毫年个是时代教师,你就设制了“家庭出身”一栏,填上“教师”,或许用人单位在考虑到人才产生的良好环境,可能对你比别人更感兴趣。另外,假如你的性格是活泼外向,喜欢交际,于是你就设置了“性格”一栏,但如果你所应聘的单位招聘的是一名图书管理人员,需用沉稳细致的工作人员,这个项目不仅对你毫无帮助,反而会让用人单位考虑你顾虑重重。

基本情况所包括的内容,有的项目要理解准确,切不可随意填写。如“特长爱好”一项,特长与爱好不一样,特长是指个人比他人更为突出的能力,而爱好是指情趣所致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的素质基础。能力与知识基础是有显著区别的。

择业意向,是个人对择业的期望目标,这个目标应是明确的,具体的,一般是写清楚行业或部门,不必落实到具体的职位,因为到一个单位后,单位有统一的安排,不是择业者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如写得太具体,与用人单位的具体安排常回发生冲突,甚至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很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丧失。

(2)学业成绩与知识结构。此部分包括成绩名次、主修课、辅修课、自修课、教育实习、外语水平等内容。有的学校未排名次,就可省去名次一栏。由于装业不同,血液课程的安排也不一样,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课程的合理排列,也可用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自修课等方式来代替主、辅修课的安排。有的也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来排列学业成绩,如有的中文专业学生,他们把课程分为“文学史”、“文学理论”、“素质教育”、“政治”等几大类来组合排列,只要清楚准确,排列有序都是可以的。

(3)社会实践与科研成果。这个部分是指毕业生生所参加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和围绕自己的专业所取得的各种科研成果。

(4)获奖情况。指毕业生生在院(校)、系、班各种层次各种活动中的获奖情况,也包括院(校)外的各种组织举办的获奖情况。一些级别、层次太低,影响较小的获奖,比如小组或寝室搞的一些活动可以不必计入这个栏目,以免影响你获奖项目的质量。

(5)自荐信。自荐信又叫自我推荐书或求职信。它主要表述毕业生生的主观愿望与专业专业特长。一般说来,自荐信更针对应聘单位特定的个人,如公司或企业的党政负责人等。自荐信常以突出的个人特征与求职意向而打动招聘者。自荐信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质,行文时可以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也切不可无限夸张、娇柔造作。

从内容结构上来讲,自荐信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部分,包括称呼和引言。称呼一般不直呼同志,而是称呼其职务、职称或官衔。如果对象身份不清,则可用“尊敬的领导”一语代替。引言作用有两点。一是吸引企事业负责人看完材料,二是引导对方进入你所设计的`主题而不感到突然。所以,开头虽然简单,要写好它却不容易。

主题部分是自荐信的重点。一般说来,这部分主要简述你的学业基本情况、个人综合素质、个人的特长优势,并且申述求职动机和附带说明对未来的设想等。

最后一个部分是结语。结尾要令人难忘,记忆深刻。这部分可以恰当的表达你求职的迫切心情,恰当地恳请用人单位考虑你的求职要求。当然,最后落款要写清姓名和日期。

自荐信往往放在整个自荐材料的前面。

4、附文

附文包括各级组织意见及自荐人详细的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号码、电挂、及电话联系的时间等项内容。各级组织的意见有的把它算作正文内容。基于本人自我编撰的主要内容为正,其它材料为附的标准,我们把它放在附文一类。以表格形式形成的组织意见是院(校)、系、班组织对毕业生生的评价,也包括其它社会组织对毕业生生的择业有利的评价,它可以单独放在材料之后,亦可以以推荐表的形式附后。至于自荐人的联系事项则可放在正文之后单独设立的表格中,如是叙述性自荐材料,则可在正文后单列一段作特殊说明。

附文中的个项内容要具体、清晰、准确,特别是有关联系事项,更不可粗心。留下的联系办法,一个基本要求是要让人联系起来准确、便利、快捷。一般说来,校名要写全称,如“三峡学院”不可简称为“三院”“万县水利电力学校”不可简称为“万水校”等。系别、专业也要写清楚。中专学校还要写清楚年级和班级。一般说来,在校学生没有自己的电话,电话联系人一般是中专人,所以最好注名联系人和你的关系,并告之对方什么时间联系最合适,以便能够做到信息传达的畅通、及时和准确。

5、附件

附件是指能证实自荐人在自荐材料中所列出的各方面情况的原始证明材料。它是证明自荐人自荐材料的真实性和自荐人才能的有力佐证。附件哟班系复印件,以防投递过程中丢失,一般用人单位确定录用后,还要审看原件。附件内容的安排,可以根据材料多少、自荐内容的编排方式,或按时间先后,或按性质分类来加以组合。总之,附件的 目的是为自荐的目的服务。 (徐根清)

材料的组成分析 第3篇

随着科技与工业的飞速发展, 混凝土结构受恶劣环境的腐蚀日趋严重,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强度及其与钢筋的粘结强度等基本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大大地削弱, 进一步威胁到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常情况下, 混凝土材料都是呈现弱碱性或碱性, 对酸性环境比较敏感。通过研究现有的资料, 同时结合工程经验, 进一步表明:酸类腐蚀在一定程度上恶化混凝土的性能, 进一步加剧钢筋的锈蚀程度, 逐渐成为腐蚀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内陆地区、沿海地区,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 许多桥梁、隧道、大坝、厂房等工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酸侵蚀, 进一步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在混凝土中, 水泥砂浆作为其中的一种主要成分, 在对混凝土耐酸性能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通过采用水泥砂浆开展相应的试验,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试验的影响因素。因此, 在酸性环境中, 通过试验研究组成材料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影响规律, 对于增强混凝土酸性条件下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1 试验原材料与实验方法

1.1 实验原材料

在进行本试验的过程中, 选用的水泥分别是:葛洲坝水泥厂生产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OPC) 、高抗硫酸硅酸盐水泥 (SRPC) 和湖北孝感安达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42.5级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SAC) ;粉煤灰采用武汉阳逻电厂的I级粉煤灰;矿渣粉采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生产的S95级磨细矿渣粉;磷渣粉为湖北宜昌兴发集团生产的磷渣粉;碎石采用5~25mm连续级配石灰石质碎石。

1.2 试验方法

试验过程中水泥砂浆试件尺的规格为40mm×40mm×160mm, 每种配合比有6个试件。在标准养护室中, 对试件进行24小时养护, 然后浸入20℃自来水中进行28天的养护, 取出试块, 晾至饱和面干测得其初始质量。随后将其浸入p H=2的硫酸溶液中, 每天对溶液进行搅动使其均匀, 确保试块周围保持相同的侵蚀环境, 每7天更换溶液, 且每隔一段时间 (2天或3天) 调试p H值至初始值。测其质量、强度值等表征参数, 同时观测砂浆表观形貌变化、酚酞法测砂浆的中性化深度。

本次试验分别对水泥品种、材料配合比和外加剂材料进行测试, 分别比较它们对砂浆耐酸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三种水泥品种的耐酸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分别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OPC) 、高抗硫酸盐水泥 (SRPC) 以及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SAC) , 配合比见表1;材料配合比对耐酸性能影响试验中, 采用高抗硫酸盐水泥在不同配合比下进行酸性腐蚀试验, 配合比见表2;外加剂对耐酸性能影响试验中, 采用密实剂、阻锈剂和憎水剂三种外加剂进行试验。

2 试验结果

2.1 水泥品种对耐酸性能的影响

用硫酸溶液对相同水泥材料不同灰砂比的砂浆进行侵蚀试验, 在规定龄期测试砂浆的质量以及强度变化。图1为三种水泥砂浆侵蚀28天后外观图片。

2.1.1 质量变化

测量三种水泥砂浆在不同龄期侵蚀后质量, 算出质量损失率如表3所示。

由表3中可以得出:三种水泥砂浆在硫酸溶液中试验一段时间后, 质量都会急剧下降;在耐酸性能方面, OPC和SRPC这两种水泥之间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 SAC质量在酸性环境下损失最大, 所以其耐酸性能通常情况下是最差的。

2.1.2 强度变化

对于砂浆来说, 通常情况下, 其抗折强度主要:一方面受到砂浆本身性能的影响和制约, 另一方面受到试块表面状态的影响和制约, 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 使得抗折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很大的波动性, 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在本文中, 这里只通过砂浆的抗压强度作为砂浆耐酸性能的评价参数, 表4、图2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为三种砂浆在p H=2的硫酸环境下经历不同时间的侵蚀后的抗压强度结果。

注:侵蚀龄期为84天时, SAC强度损失太大, 表面砂裸露, 无法测量.

由表4和图2可以得出:在试验的中早期, 虽然砂浆强度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 这是因为, 在试验过程中, 部分未完全水化的水泥颗粒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水化生成更多的水化产物, 进一步填充了基体内部的空隙, 使得密实度逐渐增加, 暂时性地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在长期侵蚀性环境下, 水泥各种水化产物会发生结构变化, 导致强度性能的劣化;在硫酸溶液中, OPC表现出比SRPC砂浆稍好的耐酸性能, SAC砂浆表现出最差的耐酸性能。

2.1.3 中性化深度

采用酚酞法粗略测试砂浆的中性化深度。结果显示:126天时, 对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来说, 中性化深度约为1.74mm, 占截面宽度的8.7%;SRPC约为1.34mm, SAC砂浆的截面积由原来的40×40mm2变化到35.3×36.1mm2;如图3所示。

2.2 灰砂比对耐酸性能的影响

采用相同的侵蚀方法, 用硫酸溶液对相同水泥材料不同灰砂比的砂浆进行侵蚀试验, 在规定龄期测试砂浆的质量以及强度变化, 所得表5为砂浆抗压强度值, 图4与图5分别为砂浆的质量变化率和强度变化率曲线。

由表5、图4和图5可知:在硫酸环境下, 各砂浆的质量一直在减小;对于砂浆的强度来说, 先是增加, 但是随着酸性的侵蚀,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砂浆强度的损失速率超过因水泥继续水化强度增加速率时, 砂浆强度进一步表现为下降;一个混合体, 砂浆通常情况下是由水泥、水与砂共同组成, 并且存在一个最佳的搭配比例, 并非水泥用量越大砂浆的初始强度就越高。

2.3 外加剂对耐酸性能的影响

表6为掺不同种类外加剂的砂浆在侵蚀1年内抗压强度测定值, 图6为其衰退速率对比图。

通常情况下, 三种防腐剂对混凝土的耐酸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但是这种差异比较小。其中, 憎水剂相对较好, 其原因是混凝土中加入憎水剂后, 在混凝土内部孔隙的表面存在着憎水成, 进而使得混凝土表面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大, 外界腐蚀性介质渗入混凝土的速率被进一步降低, 混凝土性能衰退速率得到有效的延缓。

3 结论

(1) 在p H=2的酸性环境下, OPC和SRPC的耐腐蚀能力要强于SAC砂浆。故酸性环境下不能够使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2) 灰砂比从1:3上升到1:1.5时, 经历164天p H=2的硫酸侵蚀后, 砂浆的抗压强度损失率从52.4%降为26%。

(3) 憎水剂的效果相对较好, 在1年的侵蚀龄期内, 相比掺阻锈剂与密实剂的混凝土, 强度下降率较小。

参考文献

[1]杨凯, 周明凯, 李北星, 唐凯.不同水泥砂浆的耐酸性研究[J].新世纪水泥导报, 2011, 02:3-8, 10.

[2]杨凯, 刘江, 施载玲, 李北星.强酸性环境下砂浆性能变化研究[J].混凝土, 2011, 02:113-115.

[3]李北星, 刘江, 蔡老虎, 刘昌国.酸性环境下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水运工程, 2012, 06:69-73.

[4]霍润科, 李宁, 张浩博.酸性环境下类砂岩材料物理性质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 2006, 09:1541-1544.

[5]霍润科.酸性环境下砂浆、砂岩材料的受酸腐蚀过程及其基本特性劣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3:647.

[6]魏有仪, 罗健, 肖允发, 钟生军, 巫锡勇.水泥砂浆酸性侵蚀试验研究Ⅰ非流动酸性水侵蚀试验[J].硅酸盐学报, 1998, 04:9-15.

有效教学的组成要素分析 第4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 师生 时空 社会物质 教育社会学

教学有着自身的结构与过程,且受制于特定的社会背景。正如弗拉基米尔·鲍良克所言,“教学是一个过程,它有自己的流程、自己的运动、持续时间、自己的因果关系或规律性”,“只有认识了所有教学过程的全部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功能联系的人,才能成功地完成教学过程”[1]。有效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保障,同时还需要外部社会向其输入一定的物质资源与能量。因此,教育社会学视域下的有效教学即是对具有社会性特征的教学自身与外部组成要素进行分析,旨在用最优质的内外部条件为有效教学奠基。

一、教师与学生:有效教学的“主心骨”

教学,既包含教师的“教”,又囊括学生的“学”,因而是教师与学生这两种角色共同参与的活动。作为具有生命和主观能动性的两种不同的社会个体,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履行着各自的职责,也是能否取得有效教学的主导因素。任何一方的“掉队”都将使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难以全面、正常、健康和有效地展开,唯有师生共同发挥自身最充分的优势,教学才能获致最大的有效性。

1.教师:由“制度权威”走向“感召权威”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曾将“权威”分为三种类型:传统的权威,即在长期的传统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权威;感召的权威,即由个人魅力所获得的权威;合理—合法的权威,具体又包括官方的或法定的权威、专业的或理性的权威[2]。其中,传统的权威与法定(或官方)的权威源于教育制度,而感召的权威与专业(或理性)的权威则是由教师的个人因素所决定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个体,在生活中常常扮演多种角色,而在教学过程中则通常担任“教书”和“育人”,亦即知识传播者和社会代表者的角色。

作为社会代表者,教师“不仅必须向学生示明何谓符合社会要求的文化(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而且其自身首先就必须成为这些文化的范型,以保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文化引导与文化熏陶”[3]。于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便有意无意地以“长者自居”,无论是表现态度、说话语气,还是行为举止,无不体现出传统权威和制度权威者的架势,向学生传达出“你必须怎么怎么样,否则怎么怎么样”诸如此类让胆小者害怕、胆大者厌烦的信息。在平常班会或其他可以教育学生的场合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绝不放过任何能够表明其履行社会代表者职责的机会,先是通过抓取“典型”进行批判或惩罚,如某某打架斗殴谈恋爱、某某回家把家长叫来等等,之后借此机会开始宣传所谓的“文明规范”、“价值观念”等,并美其名曰:“惩罚不是目的,只是让你们变得更好的手段!”作为知识传播者,教师秉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与信念。他们将课本中的法定知识传递给学生,并在内心中设置了统一的标准答案。接受过专门培训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尚能关注学生学习之外的发展,而其他诸多教师都只是将知识从书本搬到课堂,再通过官方语言的方式灌输进学生的耳朵里。

制度权威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性,传统权威也让其具备了一定的管理权、决策权与执行权,然而公然的批评或惩罚“践踏”了学生的自尊心,反复强调的规定和要求使得越来越成熟的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此外,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传媒的发展使得学生所了解和想要了解的知识远远超过书本所能给予他们的。如此一来,传统权威和专业权威开始式微,而制度权威虽有相关法律法规为其“撑腰”,但其威慑力在话语权越来越自由的今天也在不断减弱。如何才能在维护教师权威的前提下,让学生愿学、学得好呢?这就需要教师由制度权威走向感召权威,即将情感性的角色融入工具性的角色当中,使二者兼而有之。感召权威是教师自身魅力所带来的,一个浑身散发魅力的教师能够深刻了解学生心理,懂其所懂,想其所想,在课堂之上能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而非官方语言讲解知识,将学生生活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法定知识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对生活进行思考。

2.学生:由“受抑的角色”走向“主动参与的角色”

关于学生课堂上的角色很难界定,但迄今为止,广为认同的有“受抑角色论”和“适应角色论”两种,前者强调学生服从、讨好或忍受教师的各种批评,后者则是指学生可能存在不参与、阻碍、反抗或与教师交涉的现象。但是,纵观现有的课堂教学情况,阻碍、反抗或与教师交涉的现象较少,绝大部分或是服从或是讨好或是忍受教师的各种批评,整体上处于“受抑”的地位,因而在课堂上,学生通常扮演的是“受抑的角色”。

“填鸭式的教学”充分展示了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手舞足蹈”地讲,学生在下面“两眼向前、两手背后、两脚放平”被动地听的现象。即便偶尔穿插互动式的环节,也只是学生“被叫”起来回答问题;回答错误或不符合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时,便会遭受到“短时间内”的罚站。学生通过服从或忍受批评的方式,胆战心惊或心怀不满地“捱”过在校时间,至于是否将知识学进脑中则需要等到下一次考试才能测验出来。然而“随着年级的增长,班级的科层制度特征逐渐增强,学生也开始逐渐厌倦与教师的互动游戏”[4]。偶尔穿插的互动环节本身已是被动意味十足,若是学生再添上些许的“厌倦感”,且不说学生是否将知识内化,估计他们连仔细听课的程度都未曾达到,又谈何教学最大的有效性呢?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曾言道:“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5]。这种教学方法要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通过让学生预习,之后在课堂上自己讲解所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惑来供大家讨论;或者让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回答问题,并告诉他们答案没有对错,只要提供想法便可,消除他们戒备或害怕错误的心理。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而非被动的接受者,那么他们才会并且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履行属于他们“学”的责任。唯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作用,教学才有可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有效”。

二、时间与空间:有效教学的“大本营”

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如一节课有40或45分钟、固定在一个教室当中。“表面看来,课堂教学的时空构成似乎只是教师的某些‘技术倾向性的反映,但从根本上来看,它受制于教师的价值取向”[3]。换言之,教师本身对课堂教学时空的主观思维控制,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教学过程乃至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搭配合理的时间与空间,有效教学才有可能。

1.时间:由“连续”走向“断裂”

笔者在某中学调研期间发现,该校高一、高二学生每天早上6点40分开始早读,每天上下午共8节课,每节45分钟,除了上午第二节与第三节中间的休息时间是25分钟外,其他均为10分钟;晚自习共3节课,每节的时间是1小时,前两节教师讲,最后一节自习,且只能做与前两节科目相关的作业;周六没有晚自习,周日白天休息,晚上开始上课;高三则是周六没有晚自习、周日无早读,其他时间均在上课或自习。平均下来,每天语数英和政史地各一节(也有某些科目二节)课,周日到周五的晚自习分别由六门课的任课教师控制。

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末,如此连续的时间让学生处于连续的学习当中。在上一门课还未来得及消化完时,下一门课便又开始。在不考虑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情况下,学生即便45分钟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听讲,获取最高的效率,但是紧缺的课下时间使其无法逐一消化,毋庸说有进一步的拓展。“教育过程的连续需要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充沛的精力为条件,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精力消耗到一定限度时,教育过程就会转化为间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紧张的教育活动中,需要消耗大脑皮层的细胞,到一定程度,机体功能就会出现一时性的降低,产生疲劳或疲劳感,导致教育活动效率下降,甚至无法继续进行”[6]。教学时间的过度连续性,一方面使得师生消耗过度的精力进而疲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以致学习效果欠缺,最终无法获得有效的教学。

2.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

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场所才能展开,“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物理环境中进行的,这一环境在某些十分重要的方面制约着学生学习与发展之可能性。环境这一舞台一旦搭起来,则于此上所进行的演出活动便已部分地被决定了”[7]。一般论及课堂教学的空间构成,更多地是指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空间形态。整个学校被划分为不同的年级,每个年级又分为若干个班级,而课堂教学多是以班级为单位,且班与班之间很少互通交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过程的相对封闭性。

调研期间,笔者发现所在的班级很少与其他班级互相走动,文理分割暂且不论,同为文科或理科的班级也较少相互“往来”,只有课间休息时相互认识的几个人可能会到走廊上聊天。在班级中,学生的座位均是“秧田型”,讲台位于正前方,成绩优异的学生位于前边几排,成绩较差的则占据着后三排的“天下”。上课期间,即便提问互动,也仅限于前边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则永远处在“冷宫地带”而无人问津。学生与学生之间除了课间休息时的互相打闹、嬉戏说笑,很少有关于学习上的互动,课堂之上更是寥寥甚或没有。

班与班的独立分割,教室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互动,都使得教学空间存在很大的封闭性。“闭关锁班”、“闭关锁生”的状态对于有效教学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因此,教学空间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班级之间可以通过活动的组织进行学习上的沟通交流,教师也可“打开大门”,通过公开课或与其他班级教师以“短期互换”的方式互相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营造一种“你追我敢”的氛围;同一个班内,可以通过座位的有效摆放,如改“秧田型”为“马蹄型”或类似于观看足球式的座位型,既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此外,教师还要改变自己的授课模式,增加与学生(包括成绩差的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生硬的“你问我答”式的互动,而应该是“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的互动。互动中,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如此充分地利用空间,不难达到有效教学。

三、社会物质:有效教学的“营养液”

吴康宁教授曾在他的著作《课堂教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到:“任何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总是与其‘外部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能量交换关系,即外部社会与课堂教学在资源、能量等方面的互为输出与输入,而作为这种关系的首要方面则是外部社会对课堂教学的输入。换言之,外部社会的种种能量输入构成课堂教学现实的社会基础”[4]。要而言之,教学若想进行,除了师生、时空之外,还需要一定的外部资源与能量——社会物质的供给,且必须先有社会物质的供给,教学才能顺利展开。

传统课堂上,粉笔、黑板、讲台和教科书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外部社会物质。教科书是法定知识的承载物,粉笔与黑板是知识呈现的工具,讲台则是教师履行“教”的责任的发挥地。这些物质的结合,是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技术开始“入驻”课堂,多媒体、投影仪、电视,以及其他的教学辅助用具,应有尽有,大大方便了教师教学。一方面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进度,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借助它们获取书本之外的知识,拓宽了视野,为教学达到有效性减少了阻碍。

必须承认的是,社会物质资源只是教学得以展开的工具,只有被合理地运用,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学校,教室是危房、教学用具短缺、教师更是紧缺;而在一些中部地区学校,虽然教室内的课桌椅、师资,设备等配套齐全,但一些先进的多媒体设施并未出现,教师依然是捧着教科书,靠着粉笔与黑板“度日”,虽也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但与有效教学相去甚远。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没有相应的物质保障前提下,有效教学无异于“痴人说梦”。如此不难看出,有效教学也只是有限度的教学,在部分学校尤其是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学校,并不一定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有效教学,即便做到了有效教学也只是其能力范围内的有效教学,这种有效教学与常规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并非是同一个衡量标准。因此,笔者在此所言及的教学也只是相对的有效教学。换言之,是在教师与学生都能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有一定时空和社会物质保障下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南斯拉夫]弗拉基米尔·鲍良克.教学论.叶澜,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2] Weber,M.,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Henderson,A.M.& Parsons,T.,Trans.,1947.

[3]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 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 孙孔懿.教育时间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7] Dahlke,H.O.,Valves in Culture and Classroom:A Study in the Sociology of the School,p.143,1958.

光阴组成生命的材料作文 第5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常常虚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时间。记得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里有这样一段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啊,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它总是从我们身边,从我们手中悄悄地溜过,我们应该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去好好利用它们,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记得小时候,老师跟我们讲过《寒号鸟》的故事。夜晚,当北风呼呼地刮过,寒号鸟就簌簌发抖着号叫:“嘟噜噜,嘟噜噜,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可是第二天,冬日温暖的阳光撒遍大地的时候,寒号鸟早已忘记了昨夜的寒冷。……就这样周而复始,终有一日,寒号鸟再也没有力气号叫了,它冻死在刺骨的寒风中。

我自己又何尝没有过类似寒号鸟的举动呢?那一次,老师为我们布置了一些题目,但我没有立刻去做,总想早着呢,就和同学出去玩耍了。等到老师要收作业的时候,我就知道坏了,来不及了。我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我抓紧那么一点点时间,不贪玩,先完成作业,又有怎样的结果呢?鲁迅先生不是说过:“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而不是抱怨时间太少,抱怨太少还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白白把它浪费了。

材料的组成分析 第6篇

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研究表明:

①在胶凝材料浆体组成一定时,骨料体积含量越大,混凝土的收缩值越小,骨料体积在68%~70%范围内变化时,对收缩的影响最为敏感。

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的角度看,当骨料体积含量大于70%时,最为有效。

②以粉煤灰等量替代水泥,通常会导致混凝土收缩的增大,早期增大10%~30%,后期增大10%左右。

质量替代率小于20%,收缩增幅较大;20%~30%左右,混凝土收缩基本不变或略有减小;大于30%,则收缩增幅较小。

③矿粉等量替代水泥,会导致混凝土收缩的增大。掺量小于15%时,对收缩影响较小,对控制收缩有利。

④胶凝材料浆体组成和含量不变时,砂率不会对混凝土的收缩产生大的影响,

⑤骨料体积含量一定时,存在使混凝土收缩变形小的胶凝材料浆体组成,此时0.50~0.60为较佳水灰比(水胶比)范围。在较佳水灰比(水胶比)下,单位用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并不显著。

⑥避免使用粒经分布集中、中间粒级颗粒少的粗骨料,采用少量瓜子片调整级配,使粗骨料级配曲线接近级配要求范围下限,且含有一定量的2.5~10mm骨料时(即级配曲线小于10mm部分接近级配范围下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⑦含泥量对收缩是绝对有害的,骨料中的含泥量应尽可能降低。

通过平板试验和收缩试验,养护方法对混凝土早期塑性裂缝和后期收缩影响的研究表明: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