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安全试题范文第1篇
一、单项选择题(152=30分)
1、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B )
A 安全第二,生产第一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若皮肤沾上化学品,应(A)
A 立即用清水缓缓冲洗B 立即用布抹干C 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
3、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是(C)
A 穿工作服B 佩戴呼吸器具C 使用无毒或低毒的代替品
4、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B) A 被人践踏B 窒息C 烧伤
5、下列几种放电形式中危害最大的是(D) A 尖端放电B 电晕放电C 刷形放电D 火花放电
6、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C)喷射 A 上部B 中部C 根部
7、当C850型空气呼吸器压力表显示到(B)MPa时,报警哨开始报警 A 4.5±0.5B 5.5±0.5C 1.5±0.5
8、升上着火时,应(B )
A 用灭火器喷灭B 就地打滚,或用厚衣服覆盖压灭火苗C 使劲拍打D 往身上浇水
9、正确佩戴安全帽有两个要点:一是安全帽的帽衬与帽壳之间应有一定间隙;二是(A) A 必须系紧下颚带B 必须时刻佩戴C 必须图上黄色
10、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应穿(A),以防静电 A 含金属纤维的工作服B 防油污工作服C 合成纤维工作服
11、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违章作业(C)
A 高出作业穿硬底鞋B 任意拆除设备上的照明设施C 特种作业者持证独立进行操作D 非岗位人员任意在危险区域内逗留
12、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C)
A 速到现场抢救物质B 尽快抢修设施争取复产C 予以保护现场D 拨打119
13、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B)
A 下风位置B 上风或侧风位置C 离起火点10米以上的位置D离起火点10米以下的位置
14、安全带的正确挂扣应该是(C) A 同一水平B 低挂高用C 高挂低用
15、泡沫灭火器扑救(C )效果最好 A 可燃气体B 电气火灾C 易燃液体
二、多项选择题(63=18分)
1、用人工的方法消除电荷,其原理为( BCD ) A 自动导除B 人工增湿C 中核电荷D 接地跨接
2、油罐起火的原因有( ABCDE )
A 明火B 静电C 雷击D 自然E 电气火花
3、义务消防队员“三知”的内容是( ADE )
A 知预防措施B 知防火知识C 知组织机构D 知任务E 知本工种可着火部位
4、电气线路的火灾原因有( ABCD )
A 线路漏电B 短路C 过负荷运行D 接触电阻过大
5、目前常采用的灭火剂有(ABCDE )
A 水B 泡沫C 干粉D 卤化烷E 二氧化碳
6、燃烧的类型有( ABD )
A 闪燃B 着火C 自燃D 爆炸
三、判断题(102=20分)
1、人身伤亡事故、因工伤亡事故、工伤事故三个用语是同一概念,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伤亡()
2、事故处理的目的就是处理事故责任者()
3、有人低压触电时,应该立即将他拉开()
4、车间抹过油的废布废棉丝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在废纸箱内( )
5、相对湿度越大,静电越强( )
6、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发生伤亡事故,不属于工伤事故()
7、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斗属于特种作业(√)
8、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允许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未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上岗作业导致事故的,应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
9、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举报(√)
10、发生火灾时,正确应变措施是:发出报警,疏散,在安全情况下扑救(√)
四、名词解释(34=12分)
1、闪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2、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3、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五、简答(210=20分)
1、事故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内容是什么? 答:(1)
(2) (3)
2、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是什么? 答:(1)呼吸道
化工企业安全试题范文第2篇
单位名称: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
1、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重要手段。
2、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消防法》、《 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和《治安管理法》等省、市、区、乡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
3、我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 。
4、安全生产的重要基本原则是:“谁主管、谁负责”和“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5、严格控制压力的基本措施之一是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正确选择、安装和使用压力表,并保证其运行期间的灵敏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6、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7、蒸发的安全技术要点就是控制好蒸发的温度,防止物料产生局部过热及分解导
8、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16分)
1、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基本原因。(√)
2、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和运行控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并保持的过程,即安全生产标准化。(√)
3、应急救援队的首要任务是抢救受害人员。(√)
4、开车前首先清除冷凝器中的积液,然后通入高温物料,最后通入冷却介质。()
5、在现场检查要突出检查预防容易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的设备或场所。(√)
6、粉碎和筛分的最大危险是可燃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7、混合可燃物料物时,设备应很好接地,以导除静电,并在设备上安装爆破片。(√)
8、磺化学反应是强放热反应,若在反应过程温度超高,可导致燃烧反应,造成爆炸或起火事故。(√)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3分)
1、生产经营单位的(D)应对保护企业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负全面责任。
A、安全管理员B、股东C、总经理D、最高管理者
2、巡逻检查是指安全专业人员和(C)对生产现场进行的巡视监督检查。
A、企业主要功能负责人B、车间主任C、管理人员D、安全生产专家
3、固体或粉状物料气力输送系统除设备本身因故障损坏外,最大的安全问题是系统的堵塞和由静电引起的(B)。
A、电气伤害B、粉尘爆炸C、机械伤害
4、(A)与火灾探测器相连,是最常用的自动报警系统。
A、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B、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C、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
5、《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中,从(C)个综合要素,规定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A、8B、9C、12D、11
6、“查隐患”是指在生产现场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尤其是(A)防护品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等。
A、强检的设备设施B、特种设备C、安全设施D、重要设备设施
7、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A)
A、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3年度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8、(C)不属于事故调查的“四不放过”内容。
A、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B、防范措施未采取不放过
C、受害者家属未获偿不放过D、职工群众没有收到教育不放过
9、企业自我安全检查通常采取经常性检查与定期检查、(C)检查和群众检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
A、集体B、专家C、岗位检查D、巡逻检查
10、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C),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
A、预案B、措施C、行动D、方法
11、对于易燃易爆物质,采用(B),温度容易控制,其如热温度可达1001400C。
A、直接火加热B、载体加热C、电加热D、水蒸气或热水加热
12、(D)不属于雨季“八防”的内容。
A、防触电B、防中暑C、防淹溺D、防冻
1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建全(B)应急救援预案。
A、职业病事故B、职业病危害事故C、中毒事故D、职业卫生事故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蒸馏按操作大力又可分为(BCD)。
A、间歇蒸馏B、常压蒸馏C、减压D、加压蒸馏
2、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的工作步骤需要经过以下几逐步形成阶段(ABCD)。
A、理解标准化并明确安全生产要求B、组建工作小组
C、全面排查,明确隐患D、对照整改和自评
3、标准按约束性分为(AB)。
A、强制性标准B、推荐性标准C、管理标准D、工作标准
4、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应包括预案、程序、(C)、(D)等。
A、说明书B、管理制度C、指导书D、记录
5、以下是气体物料输送设备(BCD)。
A、离心机B、通风机C、鼓风机D、压缩机
6、安全验收评价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A)正常运行后,在(C)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
A、试生产B、生产C、投产D、设计
7、氧化反应中反应设备应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设置(ABCD)和安全联锁及自动控制等。
A、安全阀紧急泄压装置B、超温报警装置
C、超压报警装置D、含氧量高限报警装置
8、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ABC)。
A、安全预评价B、安全验收评价C、安全现状评价D、安全条件论证
9、下列属于安全生产行为行政处罚种类(ABCD)。
A、警告B、罚款C、关闭D、拘留
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A)、(B)、(C)或(D)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A、加工B、搬运C、使用D、储存
11、隐患整改应按照五定原则进行落实,请问五定是指什么?(ABCDE)
A、定整改内容 B、定整改措施 C、定整改资金 D、定整改责任人员
E、定整改完成时间 F、定发放隐患整改通知单
C、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要求D、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制定
12、火灾探测器分为(ACD)几种类型。
A、感烟B、感声C、感光D、感温
13、常规检查法的优点有哪些?(ABCD)
A、方便B、简单C、受约束的条件少D、随时可以开展检查
14、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A)、(B)和有效。
A、迅速B、快速C、准确D、正确
15、所谓的“三违”是指(ABC)。
A、违章指挥B、违章操作C、违反劳动纪律D、违反安全法规
五、《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部门、车间主任作业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编写本部门、车间 2012年安全生产计划一份
2、编写本部门、车间月安全检查表一份
六、问答题(本题10分)
2012年我被任命为某某部门(车间)负责人后,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回答不少于30字,多写不限,表明搞好公司安全生产的决心。)
化工企业安全试题范文第3篇
年 月 日 部门: 班组: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坚持( )的方针。
A.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B.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C.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劳动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 )。
A.批评 B. 教育 C.辞退 D.罚款
3、国家实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 )的法律责任。
A.企业法定代表人
B.操作人员 C.安全管理部门人员
D.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 4.我国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放过”原则是指( )。
A.事故直接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遇难人员家属未得到抚恤不放过。
B.事故扩大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资金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直接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 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下列安全生产问题,应该责令限期改正的是( )。
A.违章指挥 B.违章作业 C.违反劳动纪律 D.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25分) 1.安全标志中的不同颜色的含义是 (1)红色是表示( ) A.禁止
B.停止
C.防火; (2)黄色表示( )
A.警告
B.注意
C.停止 2. 火场逃生的方法有( )
A.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 B.遮盖护身 C.寻找避难处所 D.打电话求救 E.被迫跳楼逃生 3. 安全生产的“三违”指的是( )
A、违章操作 B、违章指挥 C、违反劳动纪律 D、违反法律法规知识常识 4.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A、建议 B、批评 C、说服 D、检举
E、解决方案 F.控告 5. 企业新职工必须进行的三级教育是指( )。
A.厂级安全教育
B.车间级安全教育 C.科室安全教育 D.班组安全教育 三.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题2分,共计20分)
第 1 页 共 3 页 1. 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燃烧因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称作隔离灭火法。( )
2.静电电位可高达数万伏至数十万伏,可能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炸、火灾,也能造成对人体的电击伤害。( )
3.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服从生产”的原则。( )
4.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备案。( )
5. 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作用所有装置(如安全阀、防护罩、灭火器、报警器等)总称安全防护设施。( )
6.天然气的爆炸极限是5.0%~15.0%,也就是说,天然气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5.0%时,遇明火时,这种混合物也不会爆炸。( )
7.使用液化气或煤气,一定要养成先开气、后点火的习惯。( )
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但在生产任务重时,从业人员可以先上岗,后培训。( )
9.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
10.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接到命令后才可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
四.问答题 (20分)
1. “四不伤害”指的什么?(10分)
2、为便于工厂管理,用于整理、清洁工作现场,使之标准化,并设立保持的规则,称之为“5S”管理, 分别哪“5s”?(10分)
第 2 页 共 3 页 答案:
一 单选题 D B D D D 二 多选 1 ABC AB 2 ABCD 3ABC 4BDF 5ABD 三 判断 1-5 √ √ 6-10 √√ 四 问答
1、1)不伤害别人
2)不伤害自己 3)不被别人伤害 4)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2、第1个S:清理 整顿
第2个S:整理 摆放
第3个S:清洁
打扫
第4个S:标准化 制定标准
第5个S:自律
不断改善
化工企业安全试题范文第4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氯气属于(C)
A.易燃气体B.易爆气体C.剧毒气体D.压缩气体
2、装卸盐酸或盐酸醋酸混合酸时,储罐放空要(A)
A. 打开B.关闭C.半开D.根据储罐实际压力决定
3、气焊、气割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D ),乙炔瓶与明火间距不小于()。
A.5米、8米B.7米、10米 C.5米、7米D.5米、 10米
4、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B)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度进行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A.1米B.2米C.3米D.4米
5、高处作业必须(B)
A.戴防毒面具B.系安全带C.穿皮鞋D.以上都不对
6、下面属于氧气呼吸器正确使用方法的是(C)
A.将旋阀上提,戴上面罩;B.将旋阀上提,顺时针旋转一圈,按几次手动补给,以排除器内废气,正确带好腰带、背带,戴上面罩;C.将旋阀上提,逆时针旋转一圈,按几次手动补给,以排除器内废气,正确带好腰带、背带,戴上面罩;D.以上都不对。
7、石棉尘埃对人体的哪种器官有危害?( C)
A..胃部B..手部C..肺部
8、特种作业人员须经(A)合格取得操作许可证者,方可上岗。
A..专业技术培训考试B..领导考评C..文化考试
9、口对口人工呼吸(成人)每分钟(B)次。
A.10一12次B.16一18次C.18-24次
10、如果工作人员穿着潮湿的衣服工作可能带来的危险是(A)。
A.触电B.火灾C.爆炸
11、穿着拖鞋进入车间工作会导致(C)。
A.行动敏捷B.方便舒适C.脚部受伤
12、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C)喷射。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13、因事故导致严重的外部出血时,应(B)。
A.清洗伤口后加以包裹B.用布料直接包裹,制止出血 C.用药棉将流出的血液吸去
14、通过合理调节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是防止(A)作业的有效手段。
A. 高温 B.低温 C.冷水 D.危险化学品
15、(C)工作环境是不适合进行电焊的。
A.空气流通B.干燥寒冷C.炎热而潮湿
二、多项选择题
2、氧气钢瓶不得与下列物质中的(A.D.)混合存放。
A.乙炔钢瓶B.氩气钢瓶C.氮气钢瓶D.液化气瓶
3、下面属于AHG-2型氧气呼吸器结构的是(B.C.D.)
A. 滤毒罐B. 气囊C. 清净罐D. 氧气瓶
4、发生触电现场急救的正确方法有(A.C.D.)
A.应将触电者脱离电源B.在未切断电源前,可直接用手接触触电者
C.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立即抬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
D.在现场抢救的同时,应与就近医院联系,以便及时协助指导抢救。
三、判断题
1、有毒化学品致死量越大,其毒性越大。()
2、液蜡是易燃易爆的液体。()
3、氯气本身不可燃,可以助燃。(√)
4、通氯岗位必须配备氧气呼吸器,三氯化铝岗位和氯化石蜡岗位可以不配备氧气呼吸器。()
5、不准酒后上班,更不可在班中饮酒。(√)
6、干粉灭火器适宜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火灾。也适宜于扑灭液体、气体、电气火灾(干粉有5万伏以上的电绝缘性能)。有的还能扑救固体火灾。(√)
7、钳工作业时,严禁带压检修,不许在容器、管道带压的情况下扭紧或拆卸固件。( √ )
8、焊接工作完毕后,应检查和清理场地,灭绝火种,切断电源后方可离开。(√)
9、发现重大隐患立即按程序上报,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0、急性皮肤中毒的现场急救措施是: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冲洗,禁止用热水。并且冲洗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四、简答题
1、使用气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答:正确操作,禁止撞击;远离明火,防止受热;专瓶专用,留有余压;维护保养,定期检验。
2、操作工的六个严格是什么?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严格执行巡回检查;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格执行操作法;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3、处理事故“四不放过”原则是什么?
答:⑴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⑵ 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⑶ 没有制定出事故防范措施不放过;
⑷ 事故责任人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
4、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什么?
答: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的个人防护装备。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防护用品和一般防护用品。
5、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⑴ 迅速组织抢救力量,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⑵ 切断毒物来源;
⑶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⑷ 促进生命器官功能的恢复;
⑸ 及时解毒和促进毒物排出。
6、包装前为什么要佩带好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答:包装含有氯气气体和冲地时产生的烟雾,主要是氯化氢气体溶解于空气中的水份后产生的盐酸酸雾,少量盐酸对人体危害远远小于氯气的危害,起着帮助消化食物的作用,当然摄入大量盐酸后对人体还是有害的,主要是腐蚀皮肤和组织,吸入的酸雾对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形成刺激,引起流泪、咳嗽等症状。因此,包装时一定要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以减轻酸雾对人体的危害。
7、生产工艺设备的跑、冒、滴、漏的十大危害是什么?
答:毒害气体、损害人体、污染水源、腐蚀设备、引起爆炸、
化工企业安全试题范文第5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氯气属于(C)
A.易燃气体B.易爆气体C.剧毒气体D.压缩气体
2、装卸盐酸或盐酸醋酸混合酸时,储罐放空要(A)
A. 打开B.关闭C.半开D.根据储罐实际压力决定
3、气焊、气割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D ),乙炔瓶与明火间距不小于()。
A.5米、8米B.7米、10米 C.5米、7米D.5米、 10米
4、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B)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度进行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A.1米B.2米C.3米D.4米
5、高处作业必须(B)
A.戴防毒面具B.系安全带C.穿皮鞋D.以上都不对
6、下面属于氧气呼吸器正确使用方法的是(C)
A.将旋阀上提,戴上面罩;B.将旋阀上提,顺时针旋转一圈,按几次手动补给,以排除器内废气,正确带好腰带、背带,戴上面罩;C.将旋阀上提,逆时针旋转一圈,按几次手动补给,以排除器内废气,正确带好腰带、背带,戴上面罩;D.以上都不对。
7、石棉尘埃对人体的哪种器官有危害?( C)
A..胃部B..手部C..肺部
8、特种作业人员须经(A)合格取得操作许可证者,方可上岗。
A..专业技术培训考试B..领导考评C..文化考试
9、口对口人工呼吸(成人)每分钟(B)次。
A.10一12次B.16一18次C.18-24次
10、如果工作人员穿着潮湿的衣服工作可能带来的危险是(A)。
A.触电B.火灾C.爆炸
11、穿着拖鞋进入车间工作会导致(C)。
A.行动敏捷B.方便舒适C.脚部受伤
12、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C)喷射。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13、因事故导致严重的外部出血时,应(B)。
A.清洗伤口后加以包裹B.用布料直接包裹,制止出血 C.用药棉将流出的血液吸去
14、通过合理调节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是防止(A)作业的有效手段。
A. 高温 B.低温 C.冷水 D.危险化学品
15、(C)工作环境是不适合进行电焊的。
A.空气流通B.干燥寒冷C.炎热而潮湿
二、多项选择题
2、氧气钢瓶不得与下列物质中的(A.D.)混合存放。
A.乙炔钢瓶B.氩气钢瓶C.氮气钢瓶D.液化气瓶
3、下面属于AHG-2型氧气呼吸器结构的是(B.C.D.)
A. 滤毒罐B. 气囊C. 清净罐D. 氧气瓶
4、发生触电现场急救的正确方法有(A.C.D.)
A.应将触电者脱离电源B.在未切断电源前,可直接用手接触触电者
C.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立即抬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
D.在现场抢救的同时,应与就近医院联系,以便及时协助指导抢救。
三、判断题
1、有毒化学品致死量越大,其毒性越大。()
2、液蜡是易燃易爆的液体。()
3、氯气本身不可燃,可以助燃。(√)
4、通氯岗位必须配备氧气呼吸器,三氯化铝岗位和氯化石蜡岗位可以不配备氧气呼吸器。()
5、不准酒后上班,更不可在班中饮酒。(√)
6、干粉灭火器适宜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火灾。也适宜于扑灭液体、气体、电气火灾(干粉有5万伏以上的电绝缘性能)。有的还能扑救固体火灾。(√)
7、钳工作业时,严禁带压检修,不许在容器、管道带压的情况下扭紧或拆卸固件。( √ )
8、焊接工作完毕后,应检查和清理场地,灭绝火种,切断电源后方可离开。(√)
9、发现重大隐患立即按程序上报,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0、急性皮肤中毒的现场急救措施是: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冲洗,禁止用热水。并且冲洗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四、简答题
1、使用气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答:正确操作,禁止撞击;远离明火,防止受热;专瓶专用,留有余压;维护保养,定期检验。
2、操作工的六个严格是什么?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严格执行巡回检查;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格执行操作法;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3、处理事故“四不放过”原则是什么?
答:⑴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⑵ 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⑶ 没有制定出事故防范措施不放过;
⑷ 事故责任人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
4、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什么?
答: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的个人防护装备。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防护用品和一般防护用品。
5、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⑴ 迅速组织抢救力量,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⑵ 切断毒物来源;
⑶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⑷ 促进生命器官功能的恢复;
⑸ 及时解毒和促进毒物排出。
6、包装前为什么要佩带好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答:包装含有氯气气体和冲地时产生的烟雾,主要是氯化氢气体溶解于空气中的水份后产生的盐酸酸雾,少量盐酸对人体危害远远小于氯气的危害,起着帮助消化食物的作用,当然摄入大量盐酸后对人体还是有害的,主要是腐蚀皮肤和组织,吸入的酸雾对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形成刺激,引起流泪、咳嗽等症状。因此,包装时一定要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以减轻酸雾对人体的危害。
7、生产工艺设备的跑、冒、滴、漏的十大危害是什么?
答:毒害气体、损害人体、污染水源、腐蚀设备、引起爆炸、
化工企业安全试题范文第6篇
1、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B)
A、安全第二,生产第一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我国消防方针是(B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若皮肤沾上化学品,应(A) A、立即用清水缓缓冲洗B、立即用布抹干C、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
4、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是(C) A、穿工作服B、佩戴呼吸器具C、使用无毒或低毒的代替品
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A)合格取得操作证者,方可上岗。
A、专业技术培训考试B、文化考试C、体能测试
6、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C)。 A、只收灭火器材药剂耗损费用B、收取所有费用C、不收取任何费用
7、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A)周岁? A、18B、20C、22D、24
8、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电压一般是从(C)伏开始的。
A、24伏 B、3 6伏 C、65伏
9、职工为什么要熟悉安全知识?
答:职工熟悉安全防护知识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安全操作,避免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等事故,每个职工必须熟悉安全防护知识,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10、罐内作业时,对罐内照明有何要求?
答:罐内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潮湿及金属塔管内作业,采用12伏绝对
安全电压,灯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安全要求,禁止采用明火照明。
11、进塔入罐五不进指什么?
答:物料不切断不进;清洗置换不合格不进;行灯不符合规定不进;施工工具不符合要求不进;没有监护人不进。
12、事故发生后应首先做哪些?
答:(1)快速上报;(2)抢救伤者;(3)保护现场;(4)做好详细记录;
13、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工作造成伤亡时,而本人有一定责任的,能否算工伤?
答: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内工作原因造成伤亡的(包括因工随车外出发生交通事故而造成的伤亡),即使职工有一定责任,都应认为工伤,但不包括犯罪或自杀行为,认定职工工伤给予工伤保险待遇,并不影响企业按规定对违章操作的职工给予行政处分。
14、火灾的发展过程可分哪几个阶段?
答:可分为五个阶段: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燃烧阶段、下降阶段、熄灭阶段。
48、固体可燃物的燃烧方式有哪几种?答: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15、烟气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答:主要成分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氯化氢、氮的化合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