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精选9篇)
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 第1篇
亳州汽车工业学校
实训、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维修管理办法(试行)
亳州汽校教发[2015]02号
各科室、专业部:
一、基本原则
1、为了保证仪器设备、设施的完好率,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使用率和效益,确保我校实训教学、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2、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实验实训室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实验仪器设备的保管、维护和保养等工作。对实验教学的水电设施等安全隐患及时排查、报告及申请维修处理。
二、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
1、实验实训室工作人员应按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定期对所管理的仪器设备进行常规保养,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下列情况均属仪器设备正常的保养工作范围:
(1)清除仪器设备灰尘、擦油等;(2)更换灯光、连线、保险管(丝)等;
(3)简单焊接线头、电路板、仪器设备的调整和校准等;(4)计算机系统的正常维护。
2、实验实训室技术人员应不断钻研业务,对一般仪器设备的一般性故障进行维修,维修中对原仪器进行技术改动的,应由实验实训中心(室)主任批准,并做相应的记录。
3、单价1万元以上精密贵重设备的一般维修,应由实验实训室同意并报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审批,在认真阅读技术说明书的基础上由专人进行,并在仪器档案上填写维修和维修验收记录。
4、维修和维修验收记录应包括:(1)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批准进行维修人的姓名、批准时间。
(2)维修人姓名、维修起止时间、维修内容、更换元器件情况、技术更动情况。
(3)维修后主要技术状况、验收(使用)人姓名。
三、仪器设备、设施的校内维修
1、仪器设备、设施发生故障,需由校内有关单位维修的,须填写由该实验实训室主任签字的仪器设备报修单或水电设施报修单交实验实训中心报相关维修单位。
2、实验实训室水电设施等的维修。维修人员到场后,该室工作人员应主动介绍相关故障情况,全程跟随,故障处理完后在维修单上签字,并将处理结果报告中心办公室记载。
3、仪器设备的维修。维修人员需填写维修单,内容包括:仪器名称、编号、维修人员、维修时间、维修内容、所用部件元件、材料价目、修理费以及维修后仪器技术状况等。
4、精密贵重仪器维修后,仪器使用单位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应在仪器档案中填写维修记录和维修验收记录。
5、仪器维修费由学校维修费项资金中开支,各实验实训室必须将维修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水电设施等维修费由学校水电设施等维修专项经费中开支。
四、仪器设备的校外维修
1、仪器设备在保修期内发生故障,由该室仪器管理人员直接联系厂家派人来修理,并做好维修记录和验收记录。
2、仪器设备超过保修期送校外修理,需有实验实训室主任签字,并报实验实训中心主任签字,主管校长审批同意后才能进行,否则财务不予报销。
3、未经批准自行外修的费用自理、责任自负,实验实训中心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
4、精密贵重仪器维修后,应进行仪器维修验收,并在仪器档案中填写维修及验收记录,维修验收时,应明确校外维修单位的保修承诺。
亳州汽车工业学校教务处
二零一四年八月
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 第2篇
实训课教学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备课、编写教案、实训课课堂教学、成绩考核等几个方面。
一、教师备课。
备课是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实训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计划、实训课教材、结合生产、设备、学生等实际情况,对即将进行的实训教学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实训指导教师备课应做到:
1.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掌握教学内容、目的要求、需要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及本次教学项目与前后项目之间的联系等。
2.了解所带班级中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以便因材施教。3.了解所用设备、工艺装备、工具、量具、刃具等准备情况。4.确定示范演示工作程序或操作步骤。
二、教案编写。
1.实训指导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按照实训课堂的教学要求编写实训课程项目教案。
2.其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实训项目、操作方法、使用设备与工具、量具、刃具及其它实训用具用品、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课堂教学
1.集合:
课前10分钟,实训学生在实训室门前集合,班长整理队伍。每个实训组站成一行,组长位于本组的最左列。2.点名:
课前5分钟,教师持点名册点名,掌握详细的出勤情况。确认学生请假和无故旷课情况,对旷课学生,应与班主任联系,以便班主任及时处理,防止出现管理上的疏漏。3.检查实训服装,带入:
上课时间到,学生依次进入实训室。
教师在实训室门前检查学生实训服装、绝缘鞋和其它防护物品是否符合本实训室的具体要求。
凡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责令其暂时停止实训,由班干部带队交班主任处理。多次教育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可直接向教务处反映有关问题,责令其家长到校,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4.集中讲授:
学生进入实训室后,实训教师集中授课,学生按集合队形听讲,做好实训课笔记。
教师介绍本次实训项目的具体内容、方法、操作要领、技术关键、注意事项等。
特别是安全教育,教师更要精心准备,“每课必讲”,努力做到“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时刻谨记”。
为提高实训的效率,教育学生节约耗材、珍惜时间,实训教师应根据经验,事先确定本实训项目的具体耗材、操作时间,即“定项目定材料定时间”,严格做到“多者不予,少者不补”。当次实训项目结束时,立即收回实训件,准备进入下一项目。
如果个别学生未能按时完成本次项目的,教育其在实训下一项目时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所误项目实训一律不补。5.示范演示:
依照教学要求,边示范边讲解,做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操作方法规范,讲做协调一致。6.技术文件准备:
教师下发学生实训参照的零件图、装配图、电路图或其它技术文件。
也可组织学生独立绘图,但应要求规范、准确,特别是实训中重点用到的相应的数据、尺寸、电工电子器件型号等技术参数。7.学生分组操作:
学生按工位号或组别号进入工位,开始实训。
每个学生在独立工位操作的,要求学生按工位号,到达相应的实训工位,开始操作。
多人成组操作的,要求学生应按组号,到达相应的实训工位,开始操作。每组组长为本组的1号,最先操作,指导教师加强对其指导,以便于其达到实训要求或打分合格后,协助教师指导其他学生进行操作。
待实训学生在指定位置等待。8.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开始实训后,为便于组织管理和学生提问,教师应确定一个固定的指导位置。
在技术指导上,要突出整体管理,随时掌握整个实训的进展和共同存在的技术问题。
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技术问题,应要求学生独立提出,做出“一对一”的技术指导,然后返回指导位置或全面巡视。
在技术指导的同时实训教师还应注意做好秩序维持、安全监控。保证整个实训秩序的安全、安静、整齐和卫生。发现学生的违纪行为,特别是涉及设备、人身安全的问题,要迅速反应,加强教育批评,如问题严重可上报教务处,给予责令暂停实训等处分。9.卫生清洁、设备清理:
每天实训结束前5到10分钟,学生停止操作,按分工表清理各工位设备、工具、地面、窗台、水盆、实训室周边绿地。
教育学生规范摆放实训用具,清点每个工位设备、工具缺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实训室设备工具以及其它财物的完好率。10.点名、小结、下课
教师组织整队清点人数,记录逃课学生,简单讲评,上午11:
10、下午第7节课后组织学生下课。11.交接班
为明确责任,每周实训结束时,本周实训教师应和下周实训教师履行交接班程序,填写交接班记录并及时上交教务处。12.实训件考核:
每一项目结束时,教师应对学生完成的实习件按相关技术标准打分,记入平时考核成绩并公布。
四、实训课考试成绩
实训课考试的方式有:平时考查、学期考试、结业考试(鉴定资格考试)、鉴定考试。考核项目有:出勤、实训纪律、安全操纵、专业理论、实践操作等。
考核命题应根据各专业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要求确定,难度适中,要尽量考虑与我校学生实际水平和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
具体管理办法,做如下规定: 1.平时考查
1)在学生完成每一个实训项目后,实训指导教师按照实训件评分标准打分。
2)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在本项目实训期间的出勤、纪律、安全操作的综合表现适当扣分、加分,做为一次平时考查成绩使用。3)具体加减分办法由本实训课指导教师酌定。2.学期考试
1)在其它文化课、理论课期中期末考试时,实训课同时进行技能操作考试,考试时间一般有所提前。
2)学期考试成绩计入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可适当加大。3.结业考试
1)结业考试在学年结束前四周左右进行,分专业理论、实践操作两部分。
2)该实训课结业总成绩按平时考查分占40%,结业考试分占60%计算。3)结业考试成绩合格,同时视为取得参加技能鉴定考试资格,否则将不能参加当次鉴定考试。4.鉴定考试
鉴定考试由教务处负责组织报名,经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试鉴定合格后,发放职业技能登记证书。5.补考
1)结业补考一般安排本学年结束前进行。补考成绩在60分以上一律记为60分,同时视为取得下次学校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2)不足60分的成绩如实填写,同时注明“补考”字样。
软件项目实训教学管理平台探析 第3篇
目前职业教育理论在各职业院校得到了广泛的实施, 软件技术专业项目实训教学管理平台应专门为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实训而设计。此平台应借鉴各高校和培训机构积累的较为成熟的培训思路及经验, 将实际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工作流程与高校教学规律相结合, 根据使用者身份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限, 实现不同的功能, 其中教师可以控制项目发布、任务分配管理、跟踪学生进度、过程控制与评价管理, 学生接受任务、项目组划分管理、任务实现进度报告及登记管理、实训项目展示及成绩的小组评定管理, 另外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平台中随时进行交流与沟通。
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实训教学管理平台设计的思路
平台可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两个身份进行登录使用。教师主要是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发布到实训平台上, 学生可以浏览系统需求及设计要求, 并登录管理自己的信息;教师能将实训学生的信息进行审核, 并将学生分组管理, 发布项目开发阶段任务及完成时间;学生能在项目组内接受任务, 并承担一定的开发和管理任务, 按要求完成开发任务, 同时报告完成进度及遇到的问题发布在实训平台中;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 可以在平台上查阅教师或其他成员发布到平台资源库中的技术资料或经验介绍, 以支持学生学习新的技术或借鉴他人经验;学生整个开发过程受教师的监督与阶段评价, 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通知并引导;在任务全部完成后, 学生作品以项目组为对象, 可以展示在实训平台上, 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的评审和考核, 对于优秀的作品上传至实训平台的优秀项目展示区中。
三、软件技术专业项目实训教学管理平台包含的内容
此平台由专业实训平台、学生作品展示平台、专业知识共享平台三部分构成较为合理。
(1) 专业实训平台包括实训教学部分和实训管理部分
实训教学部分能为专业提供软件开发和测试方面的实训教学, 包含教学实训资源和项目实训资源。实训教学每个阶段有详细、丰富的教学内容、实践方式。
实训管理部分由各项日常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实训实习管理与考核组成。它应是一套用于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管理的应用系统, 可以把专业的实习、实训纳入管理范围, 使指导教师、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控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 并跟踪其效果。
(2) 学生作品展示平台
此平台应为实训考核优异者的舞台, 为学生提供作品、个人基本信息、院校评价的展示, 经允许可对学生就业面试单位开放, 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专业知识的共享平台
此平台应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开发指导、项目管理、软件测试、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包括提供给学生完成实训项目的参考代码、提供给学生的项目技术指导、提供给老师项目管理的指导、提供给学生的在线或离线答疑等。
四、软件技术专业项目实训教学管理平台的特色
先进性和超前性:保证整个系统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具备超前性, 系统在建成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因技术落后而大规模调整。
通用性、可更新性、易管理性:教师在使用时不受开发语言限制, 无论开发还是测试均可在此平台进行管理和跟踪, 并可以随时更新项目需求及进度管理。
安全性和保密性:系统如在互联网上提供教学实训服务, 其外部环境远比校园网复杂, 在规划设计及日常使用时, 从系统结构上和管理制度上应具备高安全性特点, 防止非法用户的攻击。
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方案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具备各种故障的快速恢复能力, 能够连续长时间不间断工作, 具有较高的稳定可靠性。
灵活性和可扩充性:采用标准和开放的技术, 保证各种信息功能系统和模块的有效挂接。关键系统应具有在线升级的能力, 以适应拓展需要。
五、软件技术专业项目实训教学管理平台建设的预期效果
此平台可以为专业实训教学、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企业优选人才提供科学而合理的培养和评价。
(1) 人才培养与人才选拔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达到“双赢”
高校如建有实训平台, 在校内就可与企业合作, 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来校内兼职, 达到了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目的, 同时还能达到由企业精挑细选人才的目的, 促使企业乐于与专业合作, 从而使得校企双方达到“双赢”。
(2) 改变学生毕业后还需到社会培训机构二次培训的现状
以软件开发实训教学管理平台为载体, 让学生在校园里即完成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 缩短高校与软件企业存在的距离, 使学生经实习实训训练, 无须再培训即可上岗。
(3) 平台建设和使用过程也是专任教师的双师培养过程
通过此平台的建设, 由企业提供给教师在工程经验上的培训, 提供工程管理上的实习, 从而使教师能够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给予学生的实训。达到了既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又实现教师的双师培养的问题。
六、结论
在此平台上, 教师可以灵活控制、不受技术发展和项目限制开展实践教学训练和管理, 让学生通过在实训平台中开展项目开发、积累工作经验和提升职业素质, 通过专业知识共享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优秀学生作品展示平台给学生以争优的动力, 给用人单位一个全面直观了解学生能力的途径,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ttp://www.14edu.com/ligong/jisuanji/05062L412010.html
[2]http://www.simpleware.com.cn/web/Solution.aspx?id=303
[3]林杰斌/刘明德.MIS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章宁.信息系统开发与项目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邓良松/刘海岩/陆丽娜.软件工程.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6]普雷斯曼 (Pressman, R.S.) (美) .译者:郑人杰等.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 (原书第6版.本科教学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7]徐洁磐/朱怀宏.现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 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制度;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150-02
一、引言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有关方面财务行为及处理相互间财务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明晰财务管理权责及财务处理流程,帮助企业合法理财,防范风险,还可以激励员工降低费用、维持企业与客户及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教改的目的是基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目标,探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实训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的财务运作模式,指导学生设计一些主要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水平,进一步完善我院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财务制度设计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从国情来看,一般大型企业或者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都比较健全,财务人员经验丰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比较规范,对新上岗财会人员一般会进行岗前培训。但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的中小企业,其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财务人员配备不齐且素质低,财务制度往往不健全,执行也比较随意。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其财会类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财务与会计系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三个专业,在校学生已经突破四千人。从学生近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中小企业区别于大型企业的最大特点,在于企业对财务人员普遍缺少规范的岗前培训,它们要求毕业生到岗就能独当一面,独立进行账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实训教学,使学生就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快速成长。
三、我校财务制度设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目前的财会类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中,财务制度有关知识实际上由任课教师分散讲解,没有系统化。其次,在目前实践教学中,学生能接触到的财会知识往往不全面。在目前的专业实习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只有少数去企事业单位实习。但学生不管是去什么单位实习,由于财会专业的特殊性,其都很难接触到财会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于内部财务制度,很难全面了解,更不用说学会如何制定。最后,目前的实训教学,主要以购买标准化的实训软件为主。这些标准化的软件中,财务制度及审批程序已经事先设定,学生只能执行。而事实上,能根据企业特点设计一套合适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人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设计内部财务制度并进行实训教学,对于完善我院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意义重大。
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实训教学方法及效果
(一)教学目标及构想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财务管理基本原理,理解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与内容、重点掌握财务职权制度、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销售与收款制度等财务制度设计要点。
(二)教学形式
1.课程。将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实训教学纳入财务管理课内教学。
2.形式。教师先在课堂讲解理论及通过具体案例进行示范,然后给定主题由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学生分组设计部分内部财务制度进行课堂展示,教师点评。
3.课时。采取课内课外结合的形式,其中课内占4学时,两学时用于教师主讲相关内容,两学时用于学生展示及教师点评,具体制度设计过程由学生课外完成。
4.环节。具体安排在讲解营运资本管理教学内容时进行。这部分内容牵涉货币资金管理、销售、信用、应收账款、收款、采购、存货、付款等日常重要的决策,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核心。
5.评价。纳入财务管理课程平时成绩考核,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品展示,分别给以一定的平时成绩。
(三)教学重点
1.主体对象。财务管理制度从制定主体来看,包括国家制定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等,其中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必须以《企业财务通则》及国家的相关法规为依据。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管理的层级越多、业务范围越广,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的内容也越多。而对于业务比较单一、组织结构比较简单的中小企业,其内部财务制度也相对比较简单。
2.主要财务制度设计。(1)财务职权制度:主要是明确总经理和财务部的职责、会计和出纳的职责、财务审批流程及权限划分。(2)筹资和投资管理制度:主要明确筹资尤其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的管理制度、明确投资资金支付及收回的管理制度。(3)货币资金收支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和出纳权责、明确货币资金管理流程。(4)销售与收款制度:明确销售出库流程、明确信用管理制度、尤其是明确应收账款管理及催收考核制度。(5)采购与付款制度:尤其是采购流程管理、材料入库制度、付款流程及审批权限、存货管理制度等。
(四)教学实施效果
1.财务职权制度。财务职权制度通过划分各级财务职责,明确各级的权利和责任。公司法明确规定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财务部的职责。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往往是总经理就是大股东,直接经营企业。因此,明晰经理层和财务部之间权责是重点,明确财务审批流程及权限才能方便日常财务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介绍企业运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一个中小企业财务职权制度的范本。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模拟企业运作,分组制定了几个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的财务职权制度。
通过制定制度,学生们感觉到,在中小企业中,对会计和总经理、会计和出纳之间权责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中小企业的总经理在财务上并没有规范的意识,平时决策个人说了算,很多需要经过财务部的事情并不经过,而很多中小企业出纳的设置很随意,往往是文员兼任或者亲戚兼任,公司普遍设内帐和外帐,这给财务规范管理带来困难。
2.筹资和投资管理。中小企业的筹资方式比较简单,一般是银行贷款,还有就是老板从各种渠道筹集的民间借贷。但是,银行贷款筹资往往期限短,而民间借贷利息高,这要求会计对现金收支有很强的预测能力。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业务比较单一,决策过程比较简单,缺乏科学的评价,投资能否收回或收益如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对外投资,会计要明确资金的流出量及流出时间,收回资金的时间。这样能方便财务部编制现金收支计划,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断裂风险。
3.货币资金收支管理。中小企业货币资金交易比较多,因此货币资金管理是中小企业财务的核心。有些中小企业出纳在管钱的同时又管着内部账,资金的收支不能经过第三方审核,即使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核查。相对于会计,中小企业的出纳往往财务工作量比较小且不专业。对于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学生们认为首先要权责分离,会计管账、出纳管钱,这是铁的原则。随着网上银行的便捷,总经理也可以直接通过网银控制资金的支付,从而进一步强化出纳的工作。
4.销售和收款管理。销售和收款管理制度牵涉面很广,包括销售合同审批及签订流程、信用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仓库发货制度等。通过相关财务制度的制定,学生们进一步掌握了销售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加深了财务管理中有关信用条件、信用标准等信用政策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于应收账款,明确了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责,而且通过账龄分析表的设计和分析,明确了应收账款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5.采购和付款管理。采购和付款管理包括采购审批流程、采购材料入库流程、采购付款流程等。在中小企业,采购是频繁发生的业务。规范的采购和付款管理,对于提高采购效率,防范付款风险至关重要。学生们通过亲自设计制度,不仅理解了采购的流程和各自的权限,而且明确了存货采购批次和入库管理流程,加深了对财务管理存货管理知识的认识。对于采购付款,付款的审批及付款的时间安排,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安排。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对财务管理中如何合理利用供货方给的信用期,通过合理管理应付账款、付款时间来提高理财效益印象深刻。
总体来说,通过财务管理制度实训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强化了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属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首先,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精选教学案例,恰当点评学生作品,合理考核。其次,应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最后,应该合理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关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进度。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娥平.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 朱金梦,王丽新,胡立新.浅谈基于素质培养的会计独立实验课程建设[J].商业会计,2014(3).
[3] 韦仁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8).
《销售管理》实训教学大纲 第5篇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销售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要技能性课程,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更要充分的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和技能处理实际销售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实训部分,使学生对理论融会贯通,对既能熟练掌握,并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和要求
内容:主要操作训练。
包括:销售人员管理、销售过程管理、客户分析管理、应收账款管理。要求:
1.销售人员管理:对销售人员的标准设定、销售人员的招聘流程、销售人员的培训方案、销售人员的激励措施。
2.销售过程管理:做好销售前的准备、对客户的寻找和开发方法、客户主要异议的应对、售后服务的提供和安排、销售沟通的时间安排。
3.客户分析管理:客户定级管理、客户信用调查分析、客户档案的制作、完善和使用、客户回访计划、客户投诉的处理
4.应收账款管理:全程信用模式的建立、拖欠货款的处理、追债的方法技巧。
三、实训计划安排
1.课堂模拟演练:课堂之上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企业销售过程中的各种环节,设计问题并商讨解决方案。
2.企业参观观摩:跟踪式观察企业的销售过程,聆听企业销售部门讲座。
3.企业实训参与:安排学生参与固定环节,现场处理解决问题。
四、成绩评定
通过实训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对问题的解决和处理程度以及创新能力,参考有关要求进行评分。
五、说明
实验实训教学耗材管理办法 第6篇
2015/6/25 20:26:34 | 来源:学院
实验实训教学耗材管理办法
为了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加强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耗材的管理及合理使用,保证教学、防止浪费,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实验实训教学耗材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一)实验实训教学耗材的供应管理,应实行统一管理、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合理调配、节约使用的原则,根据物品的使用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二)各单位的物品管理,应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对物品的计划、购臵、使用和回收都要有人负责,做到验收严肃认真,进出手续清楚,帐卡记录健全,定期核对检查。各系物品的保管人员,应力求稳定,必须调动时,应认真办理交接手续,自觉管好份内的各项物品。
(三)本《办法》适用于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内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实验室、实训现场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所需要的耗材。不包括对外培训、技能鉴定等有收益的教学活动所需的耗材。
二、实验实训教学耗材分类
(一)本《办法》所称的实验实训耗材是指实验实训教学及实验室实训现场日常管理中使用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物品及物资。
(二)本办法所称的实验耗材,为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使用而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各类物资,具体包括实验材料和易耗品。
1.实验材料:指一次使用后即消耗或不能复原的物资。如:各种原材料、气体、金属、非金属、燃料、药品、试剂以及实验动物等。
2.易耗品:不够固定资产标准又不属于材料的物资。如:玻璃器皿、电子元器件、维修零配件、磁记录媒体材料、电池、电源插座、灯泡等。
三、实验实训教学耗材的计划管理
(一)每学期末在落实下学期教学任务时,各专业教研室(专业负责人)要根据教学大纲中各门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以课程为单位编制下学期将开设的各实验实训项目及所需要使用的耗材用量计划(附表一),送至各实验室进行汇总,并根据耗材预算计划做出本学期实验实训的经费预算计划,一并上报实训中心。
(二)耗材预算计划和经费预算计划经实训中心审核后,报学院分管院长及院长审批。经院长批准后,方可作为本学期正式的实施计划。
(三)计划一旦被批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若遇特殊情况,不能如期申报实验实训耗材计划,由各系另行提出,并报分管院长审批,经批准后方可追加耗材(经费)计划。
四、实验实训教学耗材的采购
(一)实验耗材的采购工作,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办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为学校节约资金。
(二)大宗及批量实验耗材购臵,实训中心根据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并统一组织人员进行采购,采购应采取集体研究、共同参与的原则,实行公开竞争性谈判等方式。
(三)零星、急需、专业性强的实验耗材购臵,由使用单位自行购臵,根据需求计划,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进行市场采购,同时做好详细采购记录,存档备查。
(四)耗材的采购可以一次性购买,或“一次审批,分批购买”。也可“逐次审批,逐次购买”。具体实施由实训中心与各系商定。
(五)采购耗材要保证质量,不得购买假冒伪劣产品或“三无”产品。出现购买假冒伪劣产品或“三无”产品,耗材保管员有权拒收,一切后果由采购人员自负。
五、耗材的验收与入库
(一)耗材必须由耗材保管员按规定组织验收,方能入库。入库耗材必须填写实验实训耗材验收单。
(二)各系耗材保管员负责验收工作。验收时要按照采购清单逐项核对,当面点清,双方签字。确认无误后,实验室耗材保管员应在各票据上签署验收人姓名。采购的耗材若有差错,耗材保管员有权拒收。
(三)耗材保管员要把验收合格的耗材及时入库,登记入账(数量质量必须与验收单一致)。
(四)耗材采购人员凭入库验收清单和进货正式票据,由实训中心主任签字审核后,方可到财务报账。
六、耗材的保管
(一)库存耗材必须实行专人保管、做到账目清楚,账材相符。
(二)各种耗材要按照类别和各自的存放要求妥善保管。尤其对有毒有害物品要严格按照危险品要求单独存放和保管。
(三)耗材存放要注意防水、防火、防盗。
(四)库存的耗材要经常清点检查,保证账物相符,耗材、物品均无损坏。每学期末对库存进行一次全面盘点,上报实训中心。
(五)耗材保管员每学期末必须向上实训中心递交本学期实验实训耗材进出清单。
(六)如因管理不到位发生财物丢失,必须追究耗材保管员的责任,根据核查结果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七、耗材的领用
(一)耗材的领用必须根据实验实训教学任务(计划)进行领料(用)申请。
(二)领用低值易耗品(一次性耗材)必须先填写领料申请单,教师领用须填写领用手续。
(三)领用低值耐用品(包括常用工具、量具等)必须填写领用申请单,使用完毕要及时归还。如有损坏需用书面耗材如实说明情况和原因,对无故损坏的应照价赔偿。
(四)耗材保管员凭审批后的领料申请单如数发放,并建立台账。
(五)如发现实验实训耗材在实验实训期间发生无谓丢失,应追查实验实训指导老师的责任,并处于一定的经济处罚。
(六)耗材保管员每学期末须向实训中心递交本学期低值易耗品和低值耐用品领用情况清单。
文件管理实训教学安排 第7篇
实训大纲
一、制作文件格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该项实验,使用权学生了解文件体式的一般特点,掌握通用文件的结构、格式方面的规范性要求,并能熟练制作出各种公文格式。
(二)实验内容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机关公文格式》中的上行文格式、下行文格式、发文稿纸格式以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格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件格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格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的格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政府办公厅函的格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协调纪要的格式、内部情况通报的格式等。
(三)实验步骤
(1)教师讲解展示各种文件格式的特点、使用范围、制作要求等;(2)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分批制作各种文件格式;(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修改文件格式;
(4)抽查学生文件格式制作情况,并进行评比。
(四)时间安排 第4周,4学时
(五)实验所需用品
复印纸(A4、B5、十六开)、铅笔、工艺笔、软笔、炭素笔、红墨水、炭素墨水、格尺、涂改液、文件夹、订书机、书订等。
(六)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与检查评比,每位同学都能够熟练掌握国家行政机关及黑龙江省政府各种文件格式的制作,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
二、行政机关常用文件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明确通用文件的种类,了解通用文件撰写的基本要求与一般步骤,掌握文件用语的规则、特点及文风,并具备制作常用文件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类十三种文件及机关常用文件的制作,具体包括:
(1)规范性文件(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规则等)的制作;
(2)指挥性文件(命令、令、批示、批复、批转、决定、计划、规划等)的制作;(3)报请性文件(报告、请示、简报、调查报告等)的制作;
(4)知照性文件(布告、通告、公告、通报、通知、函等)的写作;(5)记录性文件(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简介、经济合同等)的制作;(6)会务性文件(开幕词、闭幕词、演讲稿等)的制作。
(三)实验步骤
(1)教师讲解各类文件的写作特点及每个文种的定义、特点、适用范围、种类、写作格式、写作要求等,并对相近文种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2)范文剖析;(3)学生依照例文根据给定素材或自拟素材进行练笔;(4)进行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进行讨论、评比;
(5)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改写演讲稿,召开一次主题演讲会。
(四)时间安排 第6周——第11周,16学时。
(五)实验所需用品 复印纸(A4、B5、十六开)、铅笔、炭素笔、墨水、软笔、炭素墨水、发文稿纸首页、格尺、涂改液、文件夹、订书机、书订等。
(六)实验结果
通过各类文件的制作及演讲会的召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三、模拟文件处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文件处理的任务与文件运转处理的流程,熟悉文件处理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规范,掌握文件处理各环节的有关技能,从而能够胜任文件处理的部分工作,如:文件登录、催办、核稿、校对、加工编写等。
(二)实验内容
文件运转处理流程,共包括三个处理程序、六个阶段和四十个具体环节。
(三)实验步骤
(1)创造模拟环境。交实验室布置成一个行政机关的办公室,准备好办公用桌椅、文具用品、待处理的文件及各种登记表格、卡片、发文稿纸、文书处理单、传阅单、催办单(卡)以及各种名签等。与此同时,确定每个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担任的具体角色——各级各类办公人员,如:局长、办公室主任、秘书、业务人员及各种文书人员等,并明确各自的权限、职责。(2)在模拟环境中处理一整套文件。依照文书处理程序,担任不同角色的学生依次进入自己的办公位置,按照不同角色的权限职掌,共同完成处理一套文件。
具体操作时,可将学生分成两组,即两个办公室::第一组按照发文处理程序制作文件,完成拟稿、审核、签发、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封发等程序,将文件传递给另一组;另一组则按照收文处理程序,完成文件的签收、登记、分发、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等工作。然后两组再交换进行。
(四)时间安排
第12周——13周,6学时。
(五)实验所需用品
文具用品、待处理文件、发文稿纸、各种登记表、催办单、文书处理单、传阅单等。
(六)实验结果
通过模拟操作,掌握机关文书处理程序,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四、文书立卷与归档文件整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正确理解文书立卷的原则,学会正确划分文件的立卷范围,掌握文书立卷与归档文件整理的方法,初步学会编制立卷类目、文件分类、组卷、装订案卷及归档文件整理等简单程序。
(二)实验内容
分析某单位立卷类目或分类大纲的结构、内容,模仿编制立卷类目:就备份文件练习分类、组卷及整理等方法。
(三)实验步骤
(1)教师分析立卷类目的结构、内容;(2)学生模仿编制立卷类目;
(3)针对一些文件,根据立卷范围练习分类、组卷等方法;
(4)教师演示档案装订方法(一线三孔装订法)及归档文件整理方法。
(四)时间安排 第14-15周,4学时。
(五)实验所需用品
备份立卷类目、文件、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卷皮、线绳、装订机等。
(六)实验结果
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 第8篇
一、校内实训教学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解决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 (刘磊, 《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 。显然, 实践能力是在参加实践中显现的, 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从环节看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 财务管理是通过专门的方法对资金进行管理, 这是区别于会计专业的本质特征, 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应该包括基本能力、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维。基本能力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基本技能指在财务管理各环节中处理业务的基本能力, 具体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分配、财务审计、财务沟通、财务协调;基本思维是指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财务管理, 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财务管理实践中由于财务主体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组织, 通过基本思维的培养, 达到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为宗旨。目前各高校实践教学包括的具体内容虽然存在差异, 但大体可以将其划分为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校内实训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内, 模拟企业业务进行的实践活动, 从手段看有手工模拟和利用计算机技术。目前学生到企、事业机关单位进行校外实习普遍越来越难, 各高校转而重视校内实训教学, 加大了软硬件的投入, 试图通过校内实训弥补校外实习的缺失, 以期满足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由此看来, 校内实训是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校内实训教学难以满足提高实践能力目标
近年来, 由于校外实践越来越困难, 各高校开始重视校内实训教学, 以期通过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 目前校内实训教学的状况普遍为:
(一) 实训内容重视会计学知识, 忽略财务管理知识
财务管理活动从环节看主要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看, 除了必须有扎实的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外, 还需要掌握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等等, 因此, 实训的内容应该有别于会计学。但目前普遍的现象是, 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内容与会计学专业的几乎一致, 也就是会计核算部分, 即科目设置, 记账凭证, 账簿登记, 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业务。可以看出, 财务管理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 (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分配) 的培养是缺失的。
(二) 教学方法单一, 忽略基本思维的培养
目前的实训教学沿用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即教师先演练, 学生后操作。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 但是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 由于毕业后就职的是不同的财务主体, 任何一项财务决策所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决策的限制因素等都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决策者具备熟悉政策和法规、熟练的分析方法、缜密的思维等;这些素养可以通过校内实训以及在实务中不断积累, 而缜密思维素养的养成, 可以通过在校内实训中培养其基本思维能力, 即解决财务管理, 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 这对于今后具备缜密的思维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实训课时相差大
校内实训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高校的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不一致, 校内实训的课时相差也很大。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为1∶2, 有的学校达1∶3[1]。而广西大学商学院2007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按该校2007级的培养计划, 实践教学包括:军训、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财务管理模拟实习以及学年实习) 共32周, 其中的校内实训部分笔者认为:包括财务管理模拟实习为40学时, 财务信息系统40学时, 而理论课包括: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共2477学时, 那么, 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为约为1:2, 而校内实训与理论课的比例约为1:30。
(四) 教学手段有手工模拟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相并存
手工模拟就是利用手工操作完成凭证编制, 账簿登记, 报表的编制等业务的实训。应用计算机技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 主要有两方面: (1) 利用实训式教学软件, 借助计算机来替代手工完成凭证编制, 账簿登记, 报表的编制等操作, 也就是多媒体实训教学, 目前的教学软件大多提供会计核算和报表分析功能。 (2) 借助计算机, 直接利用电子表格来进行财务预测, 财务决策等基本技能的实训。
以上分析不难发现, 虽然校内实训日益受到重视, 多媒体实训教学的广泛使用, 但仍然难以满足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表现在:基本技能训练不够以及基本思维能力培养的缺失。
三、完善校内实训教学的思路
通过提高校内实训教学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满足实务界的要求, 必须完善校内实训教学, 核心应该是在实训教学中如何体现财务管理的本质特征。
(一) 采用多媒体实训教学
多媒体实训教学是利用实训式教学软件, 通过电脑进行大量的仿真实训,
相对手工模拟实验而言多媒体实训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 教学软件所提供的是仿真资料, 包括包括原始凭证, 如多联的银行汇票, 其填写、盖章等与实务中的操作相差不大;此外学生可以看到大量的仿真原始凭证, 这是手工实训无法做到的, 这也是多媒体实训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首要原因。 (2) 系统智能判断学生的实训错误。 (3)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效果好。 (4) 充分发挥老师的教学智慧, 老师可完全自主地设置、添加实训内容;同时减轻老师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量。通过校内实训,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 健全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构成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方式。不断完善校内实训的内容, 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理财业务方面的内容, 即是在核算的基础上增加财务分析, 预算, 预测, 决策控制等业务, 这样既兼顾了对会计知识的实训, 让学生在模拟企业某年度财务状况的基础上, 进行分析, 预测, 决策, 预算等模拟业务的实训, 突出财务管理的本质
(三) 应用案例讨论, 注重基本思维的培养
基本思维是指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财务管理, 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由于财务主体的个性特征, 财务管理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与财务会计不尽相同, 财务会计通过大量的模拟训练达到实践能力的提高, 而财务管理则需要在培养基本技能的前提下, 注重基本思维的培养, 较强的基本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理财环境下, 面对复杂的财务问题也能很好地把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理念。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方法, 基本沿习了财务会计的实训教学方法, 通常是教师演练, 学生操作, 其注重的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 在实训活动中应用案例讨论, 把案例讨论运用到实训教学活动中, 把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的培养贯穿于一体, 弥补了以往的实践教学单纯注重基本技能而忽略了基本思维培养的缺陷, 对于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 校内实训课时与教学内容的协调
目前的财务管理实训内容, 基本上是会计学专业的实训内容, 如果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活动的业务部分, 那么自然会出现课时不足问题, 解决问题思路主要有:一是增加课内实训的学时数;二是增加课外的实训学时数;增加课外的实训学时数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后在课堂外比如宿舍自由完成实训的内容, 目前的多媒体实训软件基本上都能满足此要求;三是缩减核算业务。增加理财活动业务后, 同时缩减核算业务, 即从业务量上比如记账凭证的业务量上减少, 利用原有的学时数保证整个实训内容的完成。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校内实训;基本思维
高校实践教学大体可分为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校内实训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校内实训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
一、校内实训教学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解决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显然,实践能力是在参加实践中显现的,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从环节看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是通过专门的方法对资金进行管理,这是区别于会计专业的本质特征,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应该包括基本能力、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维。基本能力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基本技能指在财务管理各环节中处理业务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分配、财务审计、财务沟通、财务协调;基本思维是指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财务管理实践中由于财务主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组织,通过基本思维的培养,达到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为宗旨。目前各高校实践教学包括的具体内容虽然存在差异,但大体可以将其划分为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校内实训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内,模拟企业业务进行的实践活动,从手段看有手工模拟和利用计算机技术。目前学生到企、事业机关单位进行校外实习普遍越来越难,各高校转而重视校内实训教学,加大了软硬件的投入,试图通过校内实训弥补校外实习的缺失,以期满足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由此看来,校内实训是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校内实训教学难以满足提高实践能力目标
近年来,由于校外实践越来越困难,各高校开始重视校内实训教学,以期通过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目前校内实训教学的状况普遍为:
(一)实训内容重视会计学知识,忽略财务管理知识
财务管理活动从环节看主要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看,除了必须有扎实的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外,还需要掌握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等等,因此,实训的内容应该有别于会计学。但目前普遍的现象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内容与会计学专业的几乎一致,也就是会计核算部分,即科目设置,记账凭证,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业务。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分配)的培养是缺失的。
(二)教学方法单一,忽略基本思维的培养
目前的实训教学沿用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即教师先演练,学生后操作。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但是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毕业后就职的是不同的财务主体,任何一项财务决策所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决策的限制因素等都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决策者具备熟悉政策和法规、熟练的分析方法、缜密的思维等;这些素养可以通过校内实训以及在实务中不断积累,而缜密思维素养的养成,可以通过在校内实训中培养其基本思维能力,即解决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这对于今后具备缜密的思维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实训课时相差大
校内实训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高校的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不一致,校内实训的课时相差也很大。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與理论课时比为1∶2,有的学校达1∶3[1]。而广西大学商学院2007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按该校2007级的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包括:军训、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财务管理模拟实习以及学年实习)共32周,其中的校内实训部分笔者认为:包括财务管理模拟实习为40学时,财务信息系统40学时,而理论课包括: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共2477学时,那么,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为约为1:2,而校内实训与理论课的比例约为1:30。
(四)教学手段有手工模拟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相并存
手工模拟就是利用手工操作完成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的编制等业务的实训。应用计算机技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主要有两方面:(1)利用实训式教学软件,借助计算机来替代手工完成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的编制等操作,也就是多媒体实训教学,目前的教学软件大多提供会计核算和报表分析功能。(2)借助计算机,直接利用电子表格来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等基本技能的实训。
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虽然校内实训日益受到重视,多媒体实训教学的广泛使用,但仍然难以满足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表现在:基本技能训练不够以及基本思维能力培养的缺失。
三、完善校内实训教学的思路
通过提高校内实训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实务界的要求,必须完善校内实训教学,核心应该是在实训教学中如何体现财务管理的本质特征。
(一)采用多媒体实训教学
多媒体实训教学是利用实训式教学软件,通过电脑进行大量的仿真实训,
相对手工模拟实验而言多媒体实训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教学软件所提供的是仿真资料,包括包括原始凭证,如多联的银行汇票,其填写、盖章等与实务中的操作相差不大;此外学生可以看到大量的仿真原始凭证,这是手工实训无法做到的,这也是多媒体实训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首要原因。(2)系统智能判断学生的实训错误。(3)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验效果好。(4)充分发挥老师的教学智慧,老师可完全自主地设置、添加实训内容;同时减轻老师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量。通过校内实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健全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构成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方式。不断完善校内实训的内容,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理财业务方面的内容,即是在核算的基础上增加财务分析,预算,预测,决策控制等业务,这样既兼顾了对会计知识的实训,让学生在模拟企业某年度财务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预测,决策,预算等模拟业务的实训,突出财务管理的本质
(三)应用案例讨论,注重基本思维的培养
基本思维是指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由于财务主体的个性特征,财务管理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与财务会计不尽相同,财务会计通过大量的模拟训练达到实践能力的提高,而财务管理则需要在培养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基本思维的培养,较强的基本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理财环境下,面对复杂的财务问题也能很好地把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理念。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方法,基本沿习了财务会计的实训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演练,学生操作,其注重的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实训活动中应用案例讨论,把案例讨论运用到实训教学活动中,把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的培养贯穿于一体,弥补了以往的实践教学单纯注重基本技能而忽略了基本思维培养的缺陷,对于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校内实训课时与教学内容的协调
目前的财务管理实训内容,基本上是会计学专业的实训内容,如果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活动的业务部分,那么自然会出现课时不足问题,解决问题思路主要有:一是增加课内实训的学时数;二是增加课外的实训学时数;增加课外的实训学时数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后在课堂外比如宿舍自由完成实训的内容,目前的多媒体实训软件基本上都能满足此要求;三是缩减核算业务。增加理财活动业务后,同时缩减核算业务,即从业务量上比如记账凭证的业务量上减少,利用原有的学时数保证整个实训内容的完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