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液位检测方法(精选8篇)
常用液位检测方法 第1篇
1 汽包液位检测仪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1)差压式液位计: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管道和容器内界面两端的压差,并考虑被测介质的比重,换算出液位。
2)云母双色液位计:其原理是利用光在不同介质中呈现不同的折射率和反射特性,并借助于滤色片使液相呈绿色,气相成红色来显示汽包液位。汽包就地安装双色液位计是最为直观的水位监视装置,一向是人们监督汽包液位最信赖的仪表。通过就地安装摄像头可直接将双色水位计检测的水位显示在控制室的监视器上。
3)磁翻板液位计:其原理是通过磁性浮子与显示色柱中磁性体的磁耦合作用,反映出被测液位。它的优点是无泄漏、维护量小。但是应用在锅炉汽包水位检测上有3个弱点: (1) 高温环境下容易退磁,不能保证仪表寿命; (2) 由于锅炉水较脏,易在测量筒和浮漂上结垢,导致浮漂卡涩和翻板不灵活,造成误批示; (3) 没有解决测量误差大的问题。
4)电接点液位计:其原理是利用在锅炉水中的电极对筒体阻抗小而在蒸汽中的电极对筒体的阻抗大的特性来测量水位。高压锅炉的锅炉水电导率一般要比饱和蒸汽的电导率大数万到数十万倍,所以,电接点液位计指示值受汽包压力变化的影响较小,能方便地远传水位信号,但是批示不连续,有一定的维修量,当水在电极上结垢影响测量时,需及时除垢或更换电极。
2 汽包液位的控制方法
汽包液位反映了锅炉负荷与给水的平衡关系,汽包液位一般要求控制在1/2~2/3处。影响汽包液位的因素除加热汽化外,还有蒸汽负荷和给水流量的波动等。控制方案的设计就必须要克服以上几个要素。
1)单冲量控制:其优点是投资少,内容简单;缺点明显,一旦蒸汽负荷急剧变化,虚假液位的出现,调节PID控制就会误以为液位升高而关小上水阀门,严重影响生产,甚至造成汽包干锅而出现设备事故和安全事故。
2)双冲量控制:为克服蒸汽负荷急剧变化而带来的“虚假液位”,在单冲量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蒸汽冲量,便构成一个前馈与反馈调节相结合的二冲量控制系统。当蒸汽负荷突然变化时,蒸汽的流量信号通过加法器,使它的作用与水位信号的作用相反。假液位出现时,液位信号要关小上水阀,而蒸汽信号是开大给水阀,这就能克服“虚假液位”的影响。双冲量控制在性能上比单冲量有很大的提高,它的缺点不能克服给水量波动的影响。
3)三冲量控制:在二冲量调节的基础上增加给水流量调节的内回路,便构成了前馈与串级控制组成的三冲量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三冲量系统能够自动调节给水流量跟踪锅炉的蒸发量,使汽包液位保持在工艺允许的范围内。实践证明,三冲量调节系统能及时克服负荷(蒸汽量)和给水流量的干扰作用,调节精度高,适用于汽包容积较小,负荷和给水干扰较大的场合。单冲量适合在汽包容积较大、负荷变化比较小的场合。二冲量调节适合于锅炉容积较小,给水压力波动不大的场合。三冲量调节方案是比较理想的控制策略。
3 应用情况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蓝天化工股份公司中原甲醇厂采用的是三冲量控制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
当蒸汽流量变化时,引入蒸汽流量信号及时克服蒸汽流量波动对汽包液位的影响,并有效地克服由于锅炉汽包“假水位”引起的调节器误动作;当给水压力有波动时,控制系统中的给水流量控制回路可迅速改变进水量完成粗调,然后再由汽包水位调节器完成水位的细调,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完成控制任务。
摘要:分析了影响汽包运行的各种因素, 介绍了汽包液位控制的各种常规仪表、测量方法及汽包液位的三种控制方式, 进而提出最佳的液位检测措施及控制策略。通过实际应用, 验证了该检测方法和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关键词:汽包液位,检测控制,三冲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车得福, 庄正宁, 李军, 等.锅炉[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常用液位检测方法 第2篇
(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碘液——
②还原糖、班氏试剂——斐林试剂
③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④O2——余烬复燃
⑤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⑥染色体、醋酸洋红溶液——龙胆紫 ⑦DNA——二苯胺试剂 ⑧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⑨酒精——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
(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①光合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③原子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 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
⑥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⑦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③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④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⑤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隔水加热——酒精
⑥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⑦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 ⑧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⑾灭菌方法——微生物培养的关键在于灭菌,对不同材料,灭菌方法不同: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进行。
(4)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①还原糖鉴定:水浴煮沸加热 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 ③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 ④DNA的鉴定:水浴煮沸加热
⑤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培养 2.斐林试剂、班氏试剂与尿糖试纸
这三种物质均可用来检验含醛基的有机物的存在,在医学上用来检验糖尿病,其原理均是利用了Cu2+的氧化性把醛基氧化,但成分略有不同:
斐林试剂:即硫酸铜、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组成的蓝色混合溶液。分为斐林试剂A和斐林试剂B,A为CuSO4溶液,B为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的混合溶液,使用时将A、B等体积混合即成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即硫酸铜、碳酸钠和柠檬酸钠组成的混合液,又叫本尼迪克特(Benedict)试剂,它与醛反应的结果是与斐林试剂一致的,只是比斐林试剂更稳定,所以在临床化验中更常使用。
尿糖试纸:又叫硫酸铜试纸,呈白色,带蓝色斑点,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尿糖测试。每片含硫酸铜20毫克,枸橼酸毫克,碳酸钠80毫克,氢氧化钠235毫克。尿糖试纸法快速、方便,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将试纸条放在尿液中浸湿,一秒钟后取出,在一分钟内观察试纸的颜色,并与标准色板对照,根据不同的颜色来确定尿糖阳性的程度。300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构成;
②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都为0.1g/mLNaOH溶液。
不同点:①CuSO4溶液浓度不一样:斐林试剂乙液为0.05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为0.01g/mLCuSO4溶液。
②配制比例不一样。
③使用方法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一起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A试剂摇匀后,再加入试剂B。
④鉴定的对象不一样:斐林试剂鉴定的是还原糖,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⑤反应本质及颜色反应不一样。4.苏丹Ⅲ染液与苏丹Ⅳ染液的比较
都是用来鉴定脂肪。苏丹Ⅳ染液更易溶于脂肪,所以染色更深,同时要求染色时间更短。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浅析常用建筑钢材检测方法 第3篇
摘要:建筑钢材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能否安全顺利的完成重要保证,它不仅仅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而且影响着居民的财产安全与生命安全。并且近些年来,各种因为建筑钢材的质量出现问题,而导致发生重大的事故的新闻屡见不鲜,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所以建筑钢材的质量是不容忽视并且不可马虎的。所以本文就重点浅析了几种常用的建筑钢材的检测方法,从而为建筑钢材的质量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钢材;检测方法;质量
几乎所有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都需要用到建筑钢材,并且钢材是施工中基础的材料,钢材的质量从根本上影响着整个项目的质量,所以,建筑人员要学会如何检测建筑钢材质量的基本方法,保证施工时使用的钢材的质量,从而保障建筑物的质量。下面,作者就结合近几年来先进的检测技术,从钢料、钢材结构还有焊缝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浅析施工中常用的建筑钢材检测的方法。
一、常见建筑钢材出现的问题
造成建筑钢材出现问题的原因有许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三种是窄带钢、角钢以及螺纹钢。下面,作者就重点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原因进行讨论。
1、螺纹钢常见的质量问题
螺纹钢是建筑钢材的骨架钢筋,是商业大厦、桥梁、房屋等建筑物核心的部位,所以螺纹钢的质量安全尤为重要,它关乎整个建筑的质量安全以及人们的自身安全与财产安全。螺纹钢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两类,螺纹钢坯的断裂以及螺纹钢的脆断。
(1)螺纹钢坯出现断裂现象。螺纹钢坯是施工建筑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建筑钢材之一,螺纹钢的钢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脆性断裂的现象,而在钢坯的断层处有许多肉眼可见的颗粒状杂质,正是因为这些杂质,才导致钢坯断裂现象的出现,从而极大的影响了整个施工的质量。研究人员在对钢坯断层处进行低倍分析之后发现,钢坯断裂处钢材的质量很差,严重的影响了钢坯以及螺纹钢的质量。并且对一些内部已经出现细微裂纹的钢坯进行低倍分析后发现,这些表面看似完好但是内部已经出现裂纹的钢坯,其质量已经令人堪忧。所以,如果螺纹钢内部出现断裂,会导致螺纹钢内部的钢坯变得异常脆弱,特别是如果当螺纹钢遭受到外部的阻力的时候,螺纹钢内部的裂纹以及杂质现象就会变得更加严重,长期以往,钢坯内部的就会出现突破口,最终将会导致螺纹钢坯出现断裂现象。
(2)螺纹钢出现脆断现象。螺纹钢出现脆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螺纹钢内部钢材的非金属杂质超标,使其钢材的硬度过低,在施工中容易出现脆断现象。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达标,再对螺纹钢使用时的操作方法不当,也容易使螺纹钢出现脆断现象。
2、角钢常见的质量问题
角钢是由碳素结构组成的钢,是一种断面型钢材,这种钢所需要的技术含量不高,一般用于船舶、输电塔、起重运输装置、桥梁以及房梁等建筑中,是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钢材。角钢的生产比较严格,需要生产单位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塑性可变形性能以及可焊性,所以很多生产单位的技术水平未能达标,也导致生产的角钢出现了许多质量问题。例如许多生产钢铁的企业在生产角钢时因为设备的技术水平不达标,导致在生产高强度的角钢时会导致生产出来的角钢轧制压缩的整体比例较小,使角钢的性能以及质量不能得到保障。除此之外,这样也会导致生产的角钢的厚度不能统一,提高了控制钢料的难度,最终会使轧制的精准度出现严重的偏差,并且难以统一,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对整体施工的安全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窄带钢常见的质量问题
在建筑学中,窄带钢是一种宽度小于600mm的热扎窄带钢,其主要的提供形式是卷状,它主要是金属构件、焊管等建筑钢材的材料。因为窄带钢是一种热扎窄带钢,所以其生产的方法与热扎窄带钢一致,其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求边缘要足够平滑,不能存在毛刺,进而能够保证整个窄带钢的质量。因为窄带钢的质量要求比较低,所以一般很难出现什么重大的质量问题。
二、常见的建筑钢材检测方法
建筑材料的质量关乎整个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所以在施工之前,技术人员一定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特别是建筑钢材的质量,因为建筑钢材是建筑工程中最关键的材料之一,一般用于民用房以及工业的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国防建设等工程中。检测钢材硬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洛氏硬度法、布氏硬度法、维氏硬度法等等。下面就具体分析几种常见的建筑钢材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钢材伸长率以及抗拉强度。技术人员在检测钢材伸长率以及抗拉强度时,需要对钢材的伸长率、抗拉强度以及屈服点进行测量,从而根据测量结果,判断钢材的质量是否合格。测试時需要使用到的方法包括弹性极限应力的测定、屈服点、试样最初标记以及横街面积的测量等等。
2、钢材的冲击韧性。钢材的冲击韧性是指钢材在塑形以及发生断裂的时候能够吸取能力的一种能量。在进行冲击韧性检测的时候,将具备相应尺寸以及相应形状的样式放置在测试仪器的支座上,使其调整至简支梁的平衡状态之下,之后在慢慢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摆锤降落,使其产生一定的中立势能将测试样品炸断,从而测试其所吸收的能。
3、确定检测项目。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需要用到的建筑材料种类十分丰富,并且每一种材料在进入施工场地时都需要经行严格细致的检查,检查的标准就必须符合我国相关建筑部门以及建筑行业制定的规定。例如建筑中用到的水泥,施工人员应该抽样检查相同批次水泥的凝固时间、细度、安定性以及强度等等,从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4、科学取样。对建筑钢材进行检测,第一步就是如果取样,取样的钢材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一般都是在相同钢材的不同部分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钢材作为样品进行检测,在选取样品时,不仅要保证抽取样品的数量不能太多或者过少,还要保证抽样的方式要符合国家或者相关部门的条例。这是因为样品的数量关乎整个检测的结果,太多会导致检测时间过长,耽误施工;数量过少会导致抽样结果不够准确,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大大影响检测的结果。除此之外,检测人员还要注意抽样方式、抽样数据以及重复抽样方面的错误。
5、外部环境。检测时其周围环境的不同也将影响检测的结果,所以检测人员应该对检测钢材进行保护,保证建筑钢材的性能不受破坏。并且在进行检测的时候,要对外部环境制定一定的规定,保证建筑钢材周围环境的湿度以及温度,从而提高钢材检测的准确性。
6、实验误差。检测中存在的误差有很多种,类似人为原因、湿度温度的误差、操作方式不当等等。特别是检测人员操作方式不当,不仅仅会导致检测数据有误,而且会发生许多错误,出现许多安全隐患。
7、数据处理。如果一组建筑钢材的测试数据的离散性较大时,检测人员需要重新对这组钢材进行检测以及整合,从而保证数据以及结论的正确性。比如在进行钢筋拉伸测试的时候,同一组样品的伸长率的平均值超过了10%,这说明这组数据一定存在这错误,需要重新对其进行整合。
【总结】总之,建筑钢材的质量不仅仅关乎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而且还关乎人民的自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所以,我们要积极做好建筑钢材的检测工作,加强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结合先进技术优化检测方法,从根本上抑制劣质钢材进入施工,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冷炯.浅析常用建筑钢材检测方法[J].电子测试,2014,08:148-149.
[2]赵小珍.浅析常用建筑钢材检测方法[J].科学之友,2011,04:28-29.
[3]王鑫,王明星.浅析建筑结构常用检测方法与加固技术[J].民营科技,2011,05:316.
[4]靳萍,刘春晓.浅析建筑钢材检测及试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24.
[5]苗静.常用建筑钢材试验检测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248.
浅析管道泄漏原因及常用检测方法 第4篇
关键词:管道,泄漏,检测,定位
由于管道检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简单、快速、精确、可靠、通用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有关管道泄漏检测的方法大致分成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基于人工巡检法, 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携带检测仪器设备或经过训练的动物分段对管道进行泄漏检测和定位。这类方法具有定位精确度高和较低的误报率的特点, 但不能及时发现泄漏, 检测只能间断的进行;第二类是基于超生、磁通、摄像等技术的管内检漏法 (如管内探测球PIG) , 这类方法具有定位精确度高和较低的误报率的特点, 但无法实现在线监测。由于探测球在管内随介质漂流, 容易发生堵塞、停运等事故, 并且探测球比较昂贵, 运行成本较高;第三类是基于电缆检漏法, 目前使用的电缆主要有油溶性电缆、渗透性电缆、分布式传感器电缆三种, 电缆与管道平行铺设, 当泄漏的物质渗入电缆后, 会引起电缆特征的变化, 以此来实现对泄漏的检测和定位, 这类方法非常灵敏, 对于小漏和缓慢泄漏均有较好的效果, 但电缆价格和施工费用都较高, 电缆一旦沾染上泄漏物后就要进行更换, 它多用于液态烃类燃料的泄漏检测;第四类方法是基于管道压力、流量、温度等运行参数的外部检测法, 它能实现在线监测, 是目前管道泄漏检测和定位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
1 管道泄漏产生的原因
管道产生泄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可分为三大类:腐蚀穿孔、疲劳破裂和外力破坏。
尽管采取腐蚀控制措施可以大幅度减缓腐蚀, 但并不能绝对防止腐蚀。阴极保护不足时, 管道腐蚀过程虽然会由于阴极保护而缓慢但不会停止;阴极保护被屏蔽时, 则对管道腐蚀根本起不到抑制作用。阴极保护不足是指阴极保护系统所提供的保护电流不能满足管道保护要求;阴极保护屏蔽是指阴极保护电流在流动中受阻, 不能到达预定位置。涂层上出现大面积破损、连续漏点或整体绝缘性能下降时, 容易导致阴极保护不足, 由于通过检测可以发现这类缺陷, 一般可通过修复避免腐蚀事故。涂层与管体金属剥离时对阴极保护系统产生屏蔽作用, 特别是采用绝缘性能较高的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涂层, 但是现有的检测技术很难检测出涂层剥离来, 因此容易产生腐蚀穿孔泄漏。
油气管道长期在高压条件下运行, 管道金属的机械性能会逐渐衰变, 管道焊缝本身存在的以及由于应力腐蚀产生的微小裂纹就会扩展, 裂纹发展到一定程度, 则酿成突发性的管道破裂事故, 导致泄漏。对于输气管道来说管道破裂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外力破坏主要包括天灾和人祸两方面。洪水、山体滑坡、泥石
流以及地震等都有可能毁坏管道;人祸主要是指第三方破坏, 包括各类建设项目的施工如筑路、开挖等所造成的无意破坏及打孔盗油、盗气等不法分子造成的蓄意破坏, 目前已成为管道保护的主要威胁, 有些地区甚至是第一位的破坏原因。
2 常用管道泄漏检测方法
2.1 压力梯度法
在管道上、下游两端各设置两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信号, 通过上、下游的压力信号分别计算出上、下游管道的压力梯度。当没有发生泄漏时, 沿管线的压力梯度呈斜直线;当发生泄漏时, 泄漏点前的流量变大, 压力梯度变陡, 泄漏点后的流量变小, 压力梯度变平, 沿管道的压力梯度呈折线状, 折点即为泄漏点, 由此可计算出泄漏点的位置。
在实际运行中, 由于沿管道的压力梯度是非线性分布, 因此压力梯度法的定位精度较差, 并且仪表测量的精度和安装位置都对定位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对于流体在粘度、密度、热容等特性随沿程温度下降有较大变化的管道, 该方法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但需要流量信号, 并且需要建立较复杂的数学模型。
2.2 负压波检漏法
当输送管道发生泄漏时, 以泄漏处为界, 视输送管道为上、下游两个管道, 由于输送管道内外压差的存在, 使得泄漏处的液体迅速流失, 压力突降。当以泄漏前的压力作为参考标准时, 泄漏时产生的减压波就称为负压波。该负压波将以一定的速度向管道两端传播, 经过若干时间后分别被上、下游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根据检测到的负压力波的波形特征, 就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泄漏, 再根据负压力波传到上、下游传感器的时间差和负压力波的传播速度就可以进行泄漏点的定位。负压波检漏法不需要数学模型, 计算量小, 适用于发生快速的、突发性泄漏的场合, 并且大多数只用压力信号, 特别适合我国管道应用。
2.3 质量或体积平衡法
质量或体积平衡法基于管道中流体物质流动的质量或体积守恒关系, 即液体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应等于管道内停滞的流体量。在管道运行稳定后, 流入量与流出量视为相等, 于是在检测管道多点位 (或泵站两端) 的输入和输出流量时, 若差值大于一定范围, 既表明所测管道可能已发生泄漏。管道中的流体物质沿管道运行时其温度、压力、密度、粘度可能发生变化, 容易产生误差, 但是可以修正。
使用质量或体积平衡法进行管道泄漏检测时, 流量计的精度和管道中的流体物质存余量的估计对泄漏检测精度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流量计的测量误差。可采用拟合流量计流量误差曲线的方法, 对计量精度进行实时在线校正, 实现流量计的精度补偿。另外流量计之间的距离不宜设置过远, 以确保流量计之间管道中流体物质余量预测的精确性。质量和体积平衡法对于检测运行状况不断变化的管道和泄漏量少的情况时, 检测误差会较大, 很难及时发现泄漏, 须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2.4 统计检漏法
统计检漏法是壳牌公司提出的一种不用管道模型的检漏方法, 该方法根据管道出入口的流量和压力, 连续计算流量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当发生泄漏时, 流量与压力之间关系就会变化, 应用序列概率比实验方法和模型识别技术对实际测量的流量和压力值进行分析, 计算发生泄漏的概率, 从而判断是否发生了泄漏。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泄漏点进行定位, 但定位精度受检测仪表精度的影响比较大。
2.5 声波检漏法
当管道发生泄漏时, 管道中的流体通过泄漏点外泻时会产生噪声, 该噪声将沿管道向两端传播, 强度随距离会按指数规律衰减, 在输送管道上安装声音传感器捕捉噪声信号, 通过对噪声信号的分析处理, 判断是否发生泄漏并确定泄漏点的位置。由于受到噪声传播距离的限制, 若要对长距离的输送管道进行泄漏检测, 则需按一定的间隔安装许多声音传感器。但随着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器的应用, 一根光纤可代替许多声音传感器, 这将降低检测系统的成本, 并且提高泄漏检测的精度。
3 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方案
通过对上述几种方法的分析比较, 在实际应用中应优先采用管道自动监控系统对整个液体输送管道实施不间断的监控, 但单独采用管道自动监控有时不能有效地检测微量的泄漏 (如泄漏量小于流量的0.5%) , 这就需要辅以必要的人工巡检等方法来加强检测。在管道运行初期, 由于管道的材质、防腐层、焊口等方面存在着未被检查发现的缺陷, 事故概率较高。在管道运行的中期, 事故主要因人为破坏或操作失误引起的, 事故概率较低, 管道处于平稳运行期。在管道运行后期, 管道趋于老化, 事故率上升。因此在管道运行初期和后期除采用管道自动监控系统外, 还可进行携带仪器的检测车进行人工巡检来发现管道自动监测系统未能检出的泄漏。对长距离输送管道应采取管道分段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 对风险大的管段优先进行人工巡检, 对风险小的管段可适当减少人工巡检的次数, 从而减少人工巡检的工作量。
常用液位检测方法 第5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Routine methods for evaluation and express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in testing laboratory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12/12/31 【实施日期】2013/7/1 【修订日期】2012/12/31 【中国标准分类号】B04 【国际标准分类号】19.02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T 5487,GB/Z 22553,GB/T 22554,GB/T 27025,GB/T 27407,GB/T 27408,GB/T 27412,JJF 1001,JJF 1059
适用范围&文摘
常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分析 第6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 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33-01
近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也飞跃发张,但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对外销售,如近期发生的中国人疯抢日本大米的事件,间接的说明了我国农产品暴露出来的问题,当然,我国前一阶段发生的毒大米、毒豆芽等事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存在的不足,最终伤害的是广大基层劳动人民的利益。为此,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规定》,对农产品中含有的微生物、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此外,农产品的安全检查需要相关检测技术的支持,对于市场上存在的农产品无法检测问题,应该積极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找出农产品中的病源所在,确保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1 常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1.1 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
对于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需要加强销售前的检测工作,而常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这种技术在现有技术中最为成熟,主要有化学检测法、免疫法和酶抑制法。近年来一些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不过还需要加强完善和改进,目前主要是用来弥补酶抑制法的缺点,通过这种技术的有点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效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1.1.1 化学检测法
化学检测法仅适用于有机磷含量的检测,通过使用金属催化剂让有机磷分解,使得检测液褪色,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酶不易保存和不稳定的缺点,不过由于这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相对要低,仅仅对果蔬中的有机磷起到效果。
1.1.2 免疫法
免疫法在上个世纪的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就有所应用,其可以有效的筛选剧毒农药,具有廉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反应快等优点,在世界发达国家有着广泛的应用,不过这种技术要求比较高,市场上相关的产品也比较少,投入研究的费用较大,相关的标准也不明确,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
1.1.3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主要是根据乙酰胆碱酯酶对酯类农药和有机磷农药的高灵敏性反应来进行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是将生物学中的酶抑制应用进来的一种检测技术,其具有专业性、高特异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所以仅仅适用于小范围的检测,如蔬菜、水果等,并且这种检测技术无法算出定量结果,只能做定性分析。
1.2 检测微生物的方法
微生物是食源性危害的之一,其主要包括原核细胞微生物、真核细胞微生物以及非细胞微生物,微生物检测法在2010年左右得到迅速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应用较为普遍,常用的方法有免疫学技术检测法、试剂盒检测法以及DNA检测法。
1.2.1 免疫学技术检测法
目前,免疫学技术检测法在市场上常见的主要有测流技术的抗原抗体技术和自动ELISA系统检测技术两种,对于测流技术的抗原抗体技术,其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有着特别的敏感度。自动ELISA系统检测技术具有费用低、灵敏度强、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等优点,在食源性微生物检测中被广泛的应用,也被业界的人士所接受,不过这两种技术方法都会因为交叉反应而出现较高的假阳性现象。
1.2.2 试剂盒检测法
试剂盒检测法在市场上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以微生物试剂盒和自动化仪器为主,虽然这种技术方法具有反应快等优点,不过其检测对象较为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假阳性现象。
1.2.3 DNA检测法
相对与以上两种检测技术而言,DNA检测法在微生物的检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可以有效的避免假阳性现象,不过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并且投入的费用要高,对相关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市场上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
1.3 检测兽药残留的方法
对于畜牧食品而言,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兽药残留问题,如近年来出现的瘦肉精事件等,这些食品对人们的饮食都有着不良的影响,为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检测,在这方面,主要采用胶体金试纸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放射免疫法。
1.3.1 胶体金试纸条法
这是一种定性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时间短、针对性也较差,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可以考虑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同胶体金试纸条法一起使用,从而很好地使两者的不足得到克服,使检测的效果得到提高。
1.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该法是定量分析法,能较精确地给出兽药残留值,而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单个检测成本也很低,并且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也认可此法和推荐它。
1.3.3 放射免疫检测法
这是一种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来标记抗原抗体的方法,对抗生素的检测有极高的灵敏性,而且能够识别具有同一母环的抗生素族残留情况,市场上也存在较丰富的相关产品。
2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的农产品所采取的检测方法也有所不同,要想提高有害源的检测效果,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确保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冯会胜,李碧兰,翟焕新.基于web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系统[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38):85-86.
[2]赵芸,方献平,柳爱春.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几种新型检测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2(29):75-77.
[3]龚进宏.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探析[J].科教文汇,2014(23):23-24.
[4]吾尔古丽,艾麦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J].北京农业,2013(21):44-46.
常用的转基因种子检测方法 第7篇
1 定性PCR检测技术
以PCR技术为基础的转基因种子定性检测,根据其特异性的不同至少可以分为4类:筛查法、基因特异性方法、构建特异性方法和转化事件特异性方法。
1.1 筛查法
对转基因种子中的通用元件进行检测,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和报告基因NPT-Ⅱ等。最常见的是对CaMV35S启动子或NOS终止子的检测。仅仅鉴定筛选基因,已经不能满足转基因产品检测的要求。这是因为35S启动子存在于天然花椰菜花叶病毒,NOS终止子存在于植物病毒Ti质粒中,抗生素类的报告基因自然界中也普遍存在,因而仅是检测筛选基因,极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同时也达不到鉴定转基因植物的目的。
1.2 基因特异性方法
是指插入DNA序列或特定因子(在整合位置的DNA序列)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检测时,能获取的目的基因的数量要比启动子和终止子多很多。因此,以目的基因为特征序列的基因特异法更具有特异性。
1.3 构建特异性方法
是指通过检测外源插入载体中两个元件的连接区的DNA序列,在转化载体中具有完整表达能力的目的基因的基因盒上设计引物,来确定基因的构建方式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但是由于相同的转基因外源表达载体在转化过程中,形成具有相同农艺性状的不同的转基因品系,因此构建特异性检测方法不能特异性地区分具有相同农艺性状的转基因植物和不同培育品系。
1.4 转化事件特异性方法
是指通过检测外源插入载体与植物基因组的连接区序列,通过扩增受体基因组和插入DNA的连接区域,鉴定含有相同外源DNA的不同GMO。由于每一个转基因植物品系都具有特异的外源插入载体与植物基因组的连接区序列,并且连接区序列是单拷贝,因此受体基因组和插入DNA的连接区域对于被检测的GMO有很好的特异性。
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对转基因种子进行定量标志的主要方法。所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一个双标记荧光探针来检测PCR产物的积累,可以非常精确地定量转基因含量。与常规PCR相比,该技术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目前,实时荧光定量PCR均采用外标定量,即以已知浓度的目的基因为模板,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做出标准曲线图,然后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3 特异蛋白质检测方法
3.1 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一种免疫化学测定技术,依赖的是抗原(导入基因在受体作物中得到正确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和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该法可定性和定量测定种子样品所提取的转基因蛋白质。先把转基因蛋白质的抗体吸附在ELISA微孔板上作为固相,再将从种子样品提取的蛋白质溶液加到微孔板,温育使抗体与靶蛋白联合。然后将微孔板进行洗涤,再将用于测定抗体与转基因蛋白质之间反应的第2个蛋白质抗体加入微孔板,第二抗体与酶偶联的作用可形成一温育使抗体与靶蛋白联合。然后将微孔板进行洗涤,再将用于测定抗体与转基因蛋白质之间反应的第2个蛋白质抗体加入微孔板。第二抗体与酶偶联的作用可形成一种检测信号的标记。利用已知浓度蛋白质标准和阴性对照与样品比较就可实现定量测定。查对预先制备的靶蛋白浓度标准曲线,就可估测转基因蛋白质数量。
该方法具有很多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样品易于保存,结果易于观察,可以定量测定,仪器和试剂简单,比PCR方法节省成本,且比PCR和生物表现型检测方法快。目前,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分析测定转基因作物中外源基因表达的靶蛋白质的水平。然而,该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有些外源基因不能导致特异性重组蛋白质的表达或表达的水平太低而无法检测;(2)特异性蛋白质有时仅在作物的特定部位或在一定的生理阶段合成,有时在不同部位其表达水平也不一致;(3)由于转入的目的基因的种类众多,抗体种类需求也多;(4)不能区别转入同一目的蛋白的两种不同的转基因植物。因此,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不能作为转基因检测时的首选方法。
3.2 横向侧流条测定
是一种快速稳定的定性测定,检查转基因种子蛋白质是否存在。其方法是利用试剂盒的带有抗体的纸条或塑料浆片直接浸一下样品提取液。如果样品提取液中存在转基因蛋白质,试纸上抗体与转基因蛋白质之间就会发生反应,引起横向流式纸条颜色的变化,而确定转基因蛋白质的存在。
4 生物表现型检测方法
生物表现型检测需做发芽试验,培育幼苗,观察幼苗是否具有转基因的特定性状(如抗虫或耐除草剂等),而非转基因幼苗在除草剂处理的培养基上则受伤害或死亡,从而区分出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幼苗。该方法是将种子播种在经特定除草剂处理的固体发芽床上发芽,观察幼苗伤害情况。因此,测定的正确性取决于种子发芽率。但重要的是选用适合的发芽方法,以确保全部有生活力种子均能发芽。高发芽率可增加测定的置信水平。并且测定计划中应设置阴性和阳性性状种子,以作为对照。检测水平和定量精度取决于测定种子数量。
生物表现型检测方法的优点是可利用现有种子实验室的设备和经验,而且成本低,并且利用特定性状鉴定转基因种子非常正确,不仅可测定转基因的基因产物,而且可判定其生物活性。其缺点是只能测定活的发芽种子,还需要每个性状分开测定,并且每个测定至少需7天,不能直接从种子测得结果,只能测定幼苗的结果。特别测定抗虫性状就更麻烦,需较长的生长期间,以产生较为有效的叶片喂虫。
参考文献
[1]陈桂平.转基因生物及其检测方法[J].生物学教学,2009,2 (34):76-77.
[2]曹泽虹,高明侠.转基因食品及其检测方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41)100-105.
[3]覃文,董洁,高东微等.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J].食品科学, 2001,22(7):59-62.
材料试验机常用检测要求和方法 第8篇
1 如何选择试验机
在选用试验机的时候, 首先要将试验的方法标准以及项目特点作为选择依据, 工程建设质量检测机构必须要以将开展的实验检测项目做为参考根据, 同时还应该考虑相对应的量程。比如需要选择压力试验机进行混凝土标准试块, 需要选择拉力试验机进行钢筋抗拉强度检测, 需要选择抗折试验机进行地砖折断能力的检测。如果工程建设质量检测机构需要检测较多的内容和项目, 就必须要对具有多种功能的试验机进行选择, 比如在进行抗折、压力以及拉力试验的时候就需要采用万能试验机在进行。
其次, 需要对相关的力值量值传递体系进行全面了解。如果没有对准测力仪的安装位置以及方式进行考虑, 或者选用的试验机规格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采用试验机进行计量检定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 所以必须要对相关的力值量值传递体系进行了解。
最后, 必须要对是试验机的测试方法加以了解。试验机作为一种剂量仪器必须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全面了解其调试方法。计量人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学习以及生产厂家介绍的方法将相关实验机的方法掌握住。总之在对试验机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要在合同形成之前了解其调试方法以及检定验收方法[1]。
2 常用的材料试验机检测要求
2.1 对于环境温湿度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 材料试验机需要在室温10~35℃的环境当中进行工作, 同时还要保证不大于80%的相对湿度以及不大于2℃/h的环境温度变化。
2.2 安全保护装置的要求
试验机的电气设备必须要保证没有漏电现象以及具备安全可靠的性能。同时要选用具有灵敏可靠的安全装置的试验机, 保证其具有反应迅速的行程限位开关, 一旦移动的上、下夹头出现在极限位置, 或者试验力出现超过最大试验力的情况, 安装装置必须要马上做出反应, 实现自动停机。
2.3 安装水平度的要求
必须要在稳固的基础之上针对试验机进行安装, 保证不超过0.2mm/m的安装水平度。与此同时, 需要在试验机的附近将不小于0.7公分的空间保留出来, 要在具备无较强电磁场干扰、周围无振动、干燥、清洁以及无腐蚀介质等条件的工作环境当中进行工作, 并且要在额定电压的±10%的范围之内对电源的电压进行控制。
2.4 测量学系统的相关要求
必须要采用具有清零或者调零功能的材料试验机测力系统。零点调节功能在进行试验力测量的时候需要能将零点显示出来, 同时还要具备保持峰值的功能。引伸计在进行变形测量的时候要具备变形方向识别功能、最大变形值保存功能以及零点调节的功能等。在对试验力的不同度盘进行更换的时候, 试验机应该清零。
2.5 加力系统
式样上被施加的压力应该随时以及连续的在材料试验机测力系统得到指示。同时, 力的指示在对试验力进行卸除或者施加的时候要保证连续、平稳以及不会出现颤动和冲击的现象, 避免出现跳变异常以及停滞的现象。试样断裂或卸除之前的的试验力峰值应该准确的保留或者指示在试验机当中。要防止渗油以及漏油的现象出现在液压式试验机当中。在连续加些试验力的过程中, 试验机不能出现指针运转抖动或者停滞的现象, 要保证具有重合状态的主动针与从动针, 而指针尖端宽度需要接近刻线的宽度, 指针还必须要与度盘的表面保持平衡, 在扬起的过程中, 要防止测力摆杆受到任何阻碍。在试验力急剧下降的时候, 缓冲器需要保证摆杆可以平稳的返回, 从而不会使指针的回零受到影响[2]。
3 常用的试验机检测方法以及故障处理方法
3.1 检测方法
(1) 检查主体的纵向以及横向水平:需要对试验机测力结构的纵向、横向水平进行检查, 从而使其与相关的标准和规程相符合;
(2) 试验机力值的调零:在实施检定之间, 需要对试验机的初始初始状态进行正确的设置,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进行液压式试验机的调零: (1) 采用平衡铊在A锤状态下进行调零; (2) 采用丝杆在加C锤的时候进行调零; (3) 采用平衡铊在卸C锤的时候进行调零; (4) 采用以上三种步骤进行三到四遍的反复操作, 直到B锤在加卸的时候保持不变的零点为止;
(3) 针对上、下行程限位进行检查:以检定的量程以及国家针对安全保护装置的相关规程为根据, 对其上、下行程限位进行设置;
(4) 针对缓冲器进行检查:必须要保证缓冲器能够正常的扬起, 同时还要避免出现脱落的现象;
(5) 检查试验机力值: (1) 针对测力仪证书是否具有有效性进行检查; (2) 针对测力仪进行安装, 使其保持在工作状态; (3) 采用共同调零的方式针对测力仪以及试验机进行处理; (4) 在满负荷之后, 针对测力仪进行三遍的预压, 然后进行检定。
3.2 故障处理
(1) 上下运动的火花塞出现了跳跃的现象:针对是否调到最佳压力的溢流阀进行检查;针对是否排空空气的油路进行检查;针对是否有硬摩擦现象出现在立柱两侧进行检查;
(2) 不均衡的受力:针对是否失正的主机水平进行检查, 如果是就要对之进行调整;针对是否有机械性摩擦现象出现, 如果有就要对立柱两侧导向块进行检查;针对仪表故障进行检查[3]。
4 结语
本文针对试验机的选用、常用的检测要求和方法进行了介绍, 鉴于试验机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要重视试验机的运用, 使之能够有效的推动材料质量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焰辉, 李忠山, 马宇姝.PID优化控制及其在万能试验机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6) .
[2]张红军.万能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与常见故障调整[J].中国计量, 2012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