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培训测试卷(精选10篇)
传染病疫情培训测试卷 第1篇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培训测试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 _____
得分:_____ 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答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1.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中,组织机构职责应遵循哪些原则:()A.分级负责
B.统一规范
C.属地管理
D.依法报告
2.以下哪些疾病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A.不明原因肺炎
B.霍乱
C.手足口病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有:()A.三类35种
B.三类37种
C.三类38种
D.三类39种 4.以下哪些部门有权利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A.省疾控中心
B.市级卫生局
C.卫生部
D.省级卫生厅
5.以下那些单位可以是结核病专报系统的用户:()A.定点医院
B.疾控中心
C.结防所
D.乡镇医院 6.以下哪类病例需要进行网络直报:()A.首次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病人
B.HIV初筛实验阳性者 C.HIV复检实验阳性者
D.以上都需要报告 7.门诊日志项目设置中必须包括的有:()
A.就诊日期、姓名、性别
B.年龄、职业、现住址
C.年龄、职业、户籍地
D.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E.病名(初步诊断)、诊断日期、初诊或复诊
8.医疗机构对报告的传染病进行常规监测分析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疫情分析周期是:()A.周B.月
C.季
D.半年
E.年
9.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培训,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相关法律法规
B.传染病报告专业技术知识与技术指南
C.本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要求与流程
D.国家和省最新的相关文件、规范和技术标准 E.传染病资料分析方法
10.医疗机构建立全院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自查小组,所有成员应包括:()A.分管院长
B.防保科主任
C.门诊部主任
D.传染病科(或感染科)主任 E.防保科、门诊部及传染病科(或感染科)业务骨干
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请在你认为对的题目后面打√,错的打×)
1.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网络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重卡率。()
2.和结核病病案关联的传报卡可以通过浏览传报卡直接修改及删除。()3.陈旧性肺结核病例不作为报告对象。()
4.在专病系统首先报告的病例,则默认此卡片已被审核。()5.艾滋病、肺结核等个案纳入专病管理后,大疫情系统用户将不能进行修改,只能由专病系统用户修改。()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流行性出血热属于哪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 属于哪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 哪几种传染病?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以防止哪些情况的发生?《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实行什么制度?
传染病疫情培训测试卷 第2篇
姓名:工作单位:成绩:
一、真空题:(60分,每空4分)
1、国家现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共分()类,()种,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2、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小时内上报,其他乙、丙类传染病应于()小时内进行网络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于()小时内报告。
3、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病例、()病例、()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灰、()。
4、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年。
5、报告乙型肝炎时应进行()性或()性报告。
二、选择题(可多选):(40分,每题10分)
1、下列情况下需要在2小时内报告的有()。
A:霍乱1例B:3天内同一学校菌痢6例
C:一所幼儿园一次豆角中毒5人D:人禽流感疑似病人1例
2、疫情管理员进行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自查时,应查()。
A:门诊日志B:化验室原始记录C:住院病志及出入院登记D:诊断书
3、以下哪些时间是正确的()。
A:诊断日期与网报生成日期大于24小时B:发病日期晚于诊断日期C:诊断日期早于网报生成日期12小时 D:系统生成日期晚于诊断日期2小时
4、患者“现住地址”以下()是正确的A: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B:户藉所在地址
传染病疫情培训测试卷 第3篇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16、17题答对1种1分,共66分)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日开始实施。
2、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种,其中乙类种,丙类种,甲类传染病包括、。
3、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为、、4、传染病管理遵循的原则,实行谁接诊,谁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年.5、传染病报告病例有、、临床诊断病例、病源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五类。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6、霍乱病例诊断分类由疑似订正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时,同时还应订正报告卡中的。
7、填写报告卡的发病日期,应填写本次就诊疾病日期,不明确时应填日期。
8、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的要求,医疗机构的门诊日志应该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九项基本内容。
9、疟疾混合感染病例,按1例病人报告;种类按通常认为的临床症状较重者报告,如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按报告。10、2、登革热主要传染源为
;传播媒介主要为:
和
,主要通
传播。在我国主要发生在 季;
11、梅毒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和,淋病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和,尖锐湿疣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和,生殖器疱疹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
12、登革热的预防是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13、乙肝病例网络直报中,不允许出现、、和的病例分类。
14、肺结核诊断分型和病例分类要规范对应,其中涂(+)、仅培阳选择诊断病例,菌(-)、结核性胸膜炎选择诊断病例,未痰检选择或诊断病例。
15、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2009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第8号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类传染病。
16.埃博拉出血热是由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17.感染埃博拉病毒的 和 为本病主要传染源。狐蝠科的 有可能为本病的传染源。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18、《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笔或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19、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和传真的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20、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特别、、四级。
二、选择题(可多选)(每题1分,共29分)
1、医疗机构在发现乙肝病例后,如已知该病例曾经做出诊断并被报告过,是否需要报告()A.需要每年报告1次;
B.超过半年需要再次报告; C.登记但不需要网络报告;
D.不需报告
2、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以下哪些要求是不正确的()多选
A.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B.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可填写同一张卡片; C.病人的疾病诊断发生变化时,在原报告卡上进行相应修改; D.已填写了传染病登记本的时候可以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订正报告时,以下哪些诊断日期需要订正为确诊的日期()多选
A.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
B.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
C.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 D.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
4、以下哪些传染病需要分型报告()多选
A.炭疽、病毒性肝炎
B.梅毒、疟疾
C.肺结核
D.血吸虫病
5、肺结核分为哪几型()多选
A.涂阳
B.仅培阳
C.菌阴
D.未痰检
6、乙肝病例分类为()多选
A.携带者
B.疑似病例
C.临床病例
D.实验室确诊病例
7、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多选 A.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
B.疾病控制人员 C.乡村医生
D.个体开业医生
8、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有()多选
A.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
B.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C.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
D.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
9、以下哪些传染病需分急性和慢性填报()多选
A.梅毒
B.疟疾
C.血吸虫病
D.乙型肝炎
10、“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1例疑似麻疹病例,该病例纳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管理后,经实验室检测,排除麻疹诊断,订正疾病名称为其它疾病,订正病例报告正确操作方法:()A.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重新录入该病例;
B.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原报告病例进行订正; C.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订正,该信息将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同步为其它疾病; D.BC都对。
11、我国已把艾滋病规定为哪类传染病?()①甲类②乙类③丙类④不知道
12、艾滋病是由哪种病毒引起的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结核杆菌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③流感病毒④不知道
1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已经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②接触过艾滋病病人的人 ③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人④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14、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和感染者下列哪些体液中?(可多选)()血液②精液③唾液④阴道分泌物⑤汗液⑥不知道
15、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可多选)()
性接触传播②呼吸道传播③母婴传播④血液传播⑤不知道
16、下列哪种人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可多选)()
①同性恋或双性恋的男性②卖淫和嫖娼者③与他人同用针筒、针头注射毒品的吸毒者 ④性病病人⑤带病毒母亲新生的婴儿⑥多性伴侣且不使用安全套者⑦不知道
17、下列哪种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可多选)()空气②握手③一同工作、学习④同乘交通工具⑤进食 ⑥交谈⑦公用洗手间或泳池⑧蚊虫叮咬⑨不知道
18、您认为“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
①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与任何HIV阳性的患者的接触
②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被HIV阳性患者的体/血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被污染的针头等刺破皮肤不知道
19、你认为下列哪些环节可能引起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可多选)()没有制定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②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缺乏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④工作中发生意外
20、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多少?粘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机率为多少?()
459/10万、1/10万② 0.33%,0.09%
③不知道
21、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时间应不超过几小时,最好在几小时之内?()
4小时、12小时② 4小时、24小时③ 6小时、24小时④不知道
22、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部位处理方法:(可多选)()
被污染的皮肤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水清洗②不需处理③被暴露的粘膜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再用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5%碘伏等)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23、标准防护是针对那些接触可能感染HIV或肝炎病毒的患者的医务人员?()①对②错③不知道
24、考虑到抗病毒药物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怀孕的医务人员在被针头或锐器意外刺伤后不能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理。()①对②错③不知道/不清楚
25、怀孕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可阻断HIV从母亲传给孩子。()①是②否③不知道/不清楚
26、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倡:()①人工喂养②母乳喂养③混合喂养。
27、如果标准防护所需的材料不能获得时,医护人员有权利拒绝为感染了HIV的患者提供服务吗?()①能②不能③不确定
28、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或者其家属信息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应予以处罚。()①是②不是③不确定
29、是否应该在感染了HIV患者的病历上注明其感染状况,以提醒所有的医护人员采取防护措施预防艾滋病毒的传播?()①应该②不应该③不确定
三、判断题(每题0.5分,共5分)
1、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应于2小时通过网络直报,其它乙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2、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例“诊断时间”的小时可以不填。()
3、14岁以下患儿家长的姓名、联系电话必须填写。()
4、同一种病例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诊断,应填写确诊的日期。()
5、网络直报密码可以随便告诉不从事网络直报的人。()
6、网络直报人员更换时,需要及时更改密码。()
7、网络直报密码最好1个月一换,要求8位数,最好为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8、“梅毒、淋病”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9、手足口病可以报“疑似病例”。()
10、病人同时患两种或
传染病疫情网报知识考试试卷 姓名:单位:得分: 填空题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2004 年 8 月 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2004 年 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2、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9种,其中乙类 26 种,丙类
种,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3、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为甲型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4、传染病管理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谁接诊,谁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 3 年.5、传染病报告病例有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病源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五类。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6、霍乱病例诊断分类由疑似订正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时,同时还应订正报告卡中的医生诊断时间。
7、填写报告卡的发病日期,应填写本次就诊疾病初检日期,不明确时应填就诊日期。
8、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的要求,医疗机构的门诊日志应该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九项基本内容。
9、疟疾混合感染病例,按1例病人报告;种类按通常认为的临床症状较重者报告,如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按恶性疟报告。
10、报告及时性统计规则,是比较报告病例的确诊时间与报卡生成时间,甲类超过2小时、乙丙类超过24 小时为迟报。
11、“梅毒”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淋病”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尖锐湿疣”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生殖器疱疹”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
12、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而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仅HIV可录入阳性检测病例,别的疾病不允许录入此类病例。
13、现住地址是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订正为地址不详。)
14、乙肝病例网络直报中,不允许出现“临床诊断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的病例分类。
15、肺结核诊断分型和病例分类要规范对应,其中涂(+)、仅培阳选择实验室确诊病例诊断病例,菌(-)、结核性胸膜炎选择临床诊断病例诊断病例,未痰检选择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诊断病例。
16、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2009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第8号公告:将甲型HINI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17、乙类传染病主要是(至少写10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18、丙类传染病主要是(至少写5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19、《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20、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和传真的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2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二、选择题
1、医疗机构在发现乙肝病例后,如已知该病例曾经做出诊断并被报告过,是否需要报告(C)
A.需要每年报告1次; B.超过半年需要再次报告; C.登记但不需要网络报告; D.不需报告
2、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以下哪些要求是不正确的(BCD)A.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B.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可填写同一张卡片; C.病人的疾病诊断发生变化时,在原报告卡上进行相应修改; D.已填写了传染病登记本的时候可以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订正报告时,以下哪些诊断日期需要订正为确诊的日期(ABC)A.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 B.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
C.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 D.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
4、以下哪些传染病需要分型报告(ABC)A.炭疽、病毒性肝炎 B.梅毒、疟疾 C.肺结核 D.血吸虫病
5、肺结核分为哪几型(ABCD)A.涂阳 B.仅培阳 C.菌阴 D.未痰检
6、乙肝病例分类为(BD)A.携带者 B.疑似病例 C.临床病例
D.实验室确诊病例
7、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ABCD)A.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 B.疾病控制人员 C.乡村医生
D.个体开业医生
8、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有(ABC)
A.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
B.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
C.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 D.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
9、以下哪些传染病需分急性和慢性填报(CD)
A.梅毒
B.疟疾
C.血吸虫病
D.乙型肝炎
1、“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1例疑似麻疹病例,该病例纳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管理后,经实验室检测,排除麻疹诊断,订正疾病名称为其它疾病,订正病例报告正确操作方法:(C)A.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重新录入该病例;
B.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原报告病例进行订正; C.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订正,该信息将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同步为其它疾病; D.BC都对。判断题
1、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应于2小时通过网络直报,其它乙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是)
2、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例“诊断时间”的小时可以不填。(错)
3、14岁以下患儿家长的姓名、联系电话必须填写。(是)
4、同一种病例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诊断,应填写确诊的日期。(是)
5、网络直报密码可以随便告诉不从事网络直报的人。(错)
6、网络直报人员更换时,需要及时更改密码。(是)
7、网络直报密码最好1个月一换,要求8位数,最好为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是)
8、“梅毒、淋病”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是)
9、手足口病可以报“疑似病例”。(是)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试题 第4篇
单位: 姓名: 总分:
一、填空题:(10题 每题3分 共30分)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2、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
3、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当遵循
原则。
4、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并重新填写。
5、传染病报告卡中诊断时间和 为同一天。
6、责任报告人发现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可疑的 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有暴发、流行趋势时,应及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7、现住地址是指病例发病时
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
8、病人属于中本县区:指。
9、病人属于中本省其它地市:指。
10、现住地址中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
二、选择题:
1、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年。A、一年 B、二年、C、三年 D、四年
2、对于乙丙类传染病(除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时限是()A、12小时 B、24小时 C、18小时 D、36小时
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起施行。A、2004.8.28 B、2004.12.1 C、2005.1.1 D、2004.12.31
(注:试题正反面)
4、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法定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A、1张 B、2张 C、n张 D、4张
5、甲类传染病是指:()。A、鼠疫、炭疽 B、鼠疫、艾滋病 C、霍乱、炭疽 D、鼠疫、霍乱
6、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有()。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 C、艾滋病、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居住时间≧3 个月地址 C、居住时间≧1个月地址 D、户口所在地
8、传染病报告卡中“单位”的填写要求为()
A、没有可不填 B、没有单位时应填“无” C、可填可不填 D、以上都不对
8、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传染病是()
A、肺结核 B、梅毒 C、乙肝 D、疟疾
9、医源性感染事件是否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不属于
B、属于
C、看病例的多少
D、看医院的级别具体分析
10、下列哪些职业项患者工作单位填写无字()? A、农民 B、其它 C、散居儿童 D、不详 E、家务及待业
2016年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培训班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10题 每题3分 共30分)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 2014 年 12 月 01 日起施行。
2、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 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肺炭疽。
3、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当遵循 属地管理 原则。
4、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 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
5、传染病报告卡中诊断时间和 填卡日期 为同一天。
6、责任报告人发现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可疑的 新发传染病 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有暴发、流行趋势时,应及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7、现住地址是指病例发病时 实际居住 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
8、病人属于中本县区:指
病人为本地(县区)长住居民。
9、病人属于中本省其它地市:指
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居民。
10、现住地址中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
患病期间能上门随访到的住址。
二、选择题:
1、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C)年。A、一年 B、二年、C、三年 D、四年
2、对于乙丙类传染病(除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时限是(B)A、12小时 B、24小时 C、18小时 D、36小时
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B)起施行。A、2004.8.28 B、2004.12.1 C、2005.1.1 D、2004.12.31 3
4、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法定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C)A、1张 B、2张 C、n张 D、4张
5、甲类传染病是指:(D)。A、鼠疫、炭疽 B、鼠疫、艾滋病 C、霍乱、炭疽 D、鼠疫、霍乱
6、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有(B)。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 C、艾滋病、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A)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居住时间≧3 个月地址 C、居住时间≧1个月地址 D、户口所在地
8、传染病报告卡中“单位”的填写要求为(B)
A、没有可不填 B、没有单位时应填“无” C、可填可不填 D、以上都不对
8、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传染病是(C)
A、肺结核 B、梅毒 C、乙肝 D、疟疾
9、医源性感染事件是否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
A、不属于
B、属于
C、看病例的多少
D、看医院的级别具体分析
传染病疫情培训测试卷 第5篇
报告管理办法培训试卷
考试时间姓名分数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
A、公众权益B、社会公众利益C、经济秩序D、社会秩序E、社会公众健康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A、传染病疫情事件B、社会治安事件C、公众安全事件D、领导责任事件 E、医疗机构事故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A、医疗机构事故B、社会治安事件C、消防安全事件D、领导责任事件E、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事件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A、公众安全事件B、矿山安全事件C、食物中毒事件D、医疗机构事故E、领导责任事件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A、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B、社会治安事件C、公众安全事件D、消防安全事件E、领导责任事件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A、社会治安维护工作B、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C、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D、应急处理指挥部E、统一领导工作
7、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
A、应急处理指挥部B、调查控制领导小组C、医疗救治指挥部D、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E、信息通报制度
8、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
A、突发事件医疗救助方案B、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C、突发事件日常监测D、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E、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9、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
A、预防控制体系B、医疗救助方案C、日常监测D、应急演练E、技能培训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
A、医疗救助方案B、预防控制体系C、应急演练D、技能培训E、日常监测
11、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的()
A、日常监测B、应急演练C、技能培训D、预防控制体系E、医疗救助方案
12、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突发事件情形的,向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 限要求是在发现()
A、6小时后B、4小时后C、3小时后D、2小时后E、2小时内
13、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在医疗救治中为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应当()
A、采取应急技术指导B、采取卫生预防措施C、保证医疗器械供应D、及时供应药品E、及时治疗患者
14、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
A、预防为主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D、统一领导、统一指挥E、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
15、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的方针是()
A、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B、预防为主C、预防为主、常备不懈D、统一领导、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1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
A、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B、制定行政区域应急预案C、预防控制体系D、检测和预警系统E、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
A、2003年5月9日B、2002年5月9日C、2002年9月5日D、2003年9月5日
18、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A、国务院有关部门B、国务院C、军队有关部门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9、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总指挥应由谁担任?()
A、政府分管领导人 B、政府主要领导人C、卫生行政部门分管负责人 D、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
2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A、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B、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
C、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D、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1、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
A、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 B、卫生部制定发布C、国务院制定 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
A、国务院 B、卫生部C、省级政府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23、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分钟 B、1小时C、2小时 D、12小时
24、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向哪个部门通报?()
A、同级卫生部门 B、同级政府C、上级政府 D、下级政府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以下哪些环节采取控制措施。()
A、食物B、食物和水源C、水源D、交通
答案
1-5EAECA
6-10CDDAE
11-15 BEBDC
16-20 EABBD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考核试题 第6篇
科室:
姓名: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几类几种(A)A.甲类2种、乙类2 6种、丙类11种
B.4类40种 C.3类36种
D.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有(ACDE)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肺炭疽
D.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F.乙脑、血吸虫病
3.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脊髓灰质炎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几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报告
(A)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4.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D)A.1
B.2
C.3
D.n
5.传染病报告卡上的病例分类包括(ABCDE)A.临床诊断病例
B.病原携带者
C.疑似病例 D.实验室诊断病例
E.阳性检测结果
6.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B)A.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政府报告疫情
B.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进行网络直报或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C.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对病人进行观察治疗,并报告附近医院
7.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以下哪些情况,应由该区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报告(ACD)A.诊断变更
B.已报告病例发生其他法定传染病 C.填卡错误
D.巳报告病例死亡
8.目前卫生部明文要求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ABD)A.脊髓灰质炎
B.霍乱
C.乙肝
D.艾滋病
E.伤寒副伤寒
9.责任疫情报告人包括(ABC)A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
B乡村医生
C个体开业医生 D采供血机构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 1 0.以下哪些传染病需分急性和慢性填报(AC)A.乙型肝炎
B.疟疾
C.血吸虫病
D.梅毒
9责
二、填空题:
1、至2013年1月1日止,依据《传染病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类共计(39)种,其中甲类有(2)种,乙类有(26)种,丙类有(11)种。
2、报告法定传染病(确诊)或(疑似)病例临床医师应在法定时限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给本院预防保健科(报卡负责人员),预防保健科通过(专人)网上直报。
3、为保证烈性传染病及时上报,本院法定传染病网上直报时限为甲类(2)小时内,乙类()小时内,丙类()小时内,部分(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并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由上级疾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时限报告,迟报、漏报、不报有(追责)制,造成传染病暴发大流行等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问答题:
1、甲类传染病包括那几种? 答: 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包括几种,具体有哪些?
答:
1、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2、艾滋病
3、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未分型)
4、脊髓灰质炎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6、麻疹
7、流行性出血热
8、狂犬病
9、流行性乙脑
10、登革热
11、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
12、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
13、肺结核(凃阳、仅培阳、凃阴、未痰检)
14、伤寒(伤寒、副伤寒)
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6、百日咳
17、白喉
18、新生儿破伤风
19、猩红热20、布鲁氏菌病
21、淋病
22、梅毒(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23、钩端螺旋体病
24、血吸虫
25、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26、甲流
3、丙类传染病包括几种,具体有哪些?
答:
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麻风病、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7、黑热病、8、包虫病、9、丝虫病、10、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11、手足口病
4、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怎样规定的?
答: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实行强制管制,2小时上报
2.乙类传染病实行严格管制,24小时上报
传染病疫情培训测试卷 第7篇
一、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防止传染病疫情漏报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我科对全院医务人员实行每年一次的传染病报告相关培训,培训内容为传染病报告管理和传染病诊断标准。
二、我科对全院实习生、进修生以及新到岗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报告相关培训,待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三、疫情报告员每周对全院出入院登记本进行传染病自查,认真复核、查对,并作好登记,每月对各科室传染病进行考核自查和网络自查报告。
四、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人,按医院医疗缺陷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和预防保健科对各科室各部门制订的考核细则第三条,进行处罚。
五、对能够及时、完整、准确填报传染病卡片,并迅速报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应按当时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XXXX
传染病疫情培训测试卷 第8篇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传染病报告实行。监测病例遵循的原则。
2、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
是、、、;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
员、、、。
3、甲类传染病:、。
4、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和。卫生部规定按和的传染病。
5、仅可录入阳性检测病例,别的疾病不允许录入此类病例。
二、选择题:(每项2分,共38分)1、、、、、民工等职业相对应的工作单位为必填项,其中学生、幼托儿童工作单位填写,民工填写。
A、学生B、幼托儿童C、干部职员D、其所工作的工地或建筑队E、其所在的学校或托幼机构F、工人
2、病例“”的小时为必填项,不能大于录入时
间;现住详细地址必须具体到;填卡为必填项。
A、村B、医生C、诊断时间
3、“”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
A、梅毒B、生殖器疱疹C、淋病D、尖锐湿疣E、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4、14岁以下患儿家长的、为必填项。
A、联系电话B、姓名
5、网络直报工作、的原则进行管理。
A、属地管理B、遵循分级负责
三、简答题:(每题16分,共32)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流行性出血热属于哪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 属于哪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 哪几种传染病?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以防止哪些情况的发生?《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实行什么制度?
一、1、谁接诊、谁报告属地管理
2、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人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开业医生
3、鼠疫霍乱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
5、HIV
二、1、ABFCED2、CCAB3、ACDBE4、BA5、BA
三、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流行性出血热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属于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传染病疫情培训测试卷 第9篇
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
1、国家现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分几类几种?()
A、2 类 35 种 B、3 类 35 种 C、3 类 37 种 D、3 类 39 种
2、下列哪个传染病采取按甲类管理措施?()
A、艾滋病 B、肺炭疽 C、登革热 D、伤寒副伤寒
3、网络正常运行率要求医疗机构至少多久登陆一次网络直报系统?()
A、每日 B、每月 C、每季 D、每年
4、以下可以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是()。
A、霍乱、艾滋病、脊灰 B、霍乱、艾滋病、乙肝 C、艾滋病、伤寒副伤寒 D、艾滋病、乙肝
5、以下哪个传染病需分急性和慢性填报?()
A、疟疾 B、乙肝 C、梅毒 D、肺结核
6、传染病报告卡由()负责填写。A、医院信息员 B、科室主任 C、首诊医生 D、保健科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于()小时内报告。
A、1 B、2 C、3 D、4
8、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应于()小时内报告,其他乙丙类传染病应于()小时内报告。()A、2,6 B、2,12 C、2,24 D、6,12
9、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类传染病。
A、甲 B、乙 C、丙
10、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多少年()
A、两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二、判断题(每题 5分)
1、丙类传染病10种,其中包括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包虫病、麻疹、狂犬病、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2、14岁以下的儿童病例,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应填写家长姓名。()
3、医疗机构甲乙丙类传染病无漏报,需在24小时内上报。()
4、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和送检医生收到结果签名。()
5、传染病阳性检测报告不得由病人自行领取,需转交送检科室,有反馈记录和医生签字,由送检医生将检测报告发放给病人。()
6、乙肝的病原携带者不需要进行网络直报。()
7、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
8、霍乱、艾滋病都是甲类传染病。()
9、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不需重新填写诊断时间。()
驾驶员培训测试卷 第10篇
姓名:测试时间:年月日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30分)
1、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提高,增强。
2、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不得驾驶或者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3、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的安全距离。
4、机动车发生故障时,应距故障车来车方向
5、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
6、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私自出车、擅自离开线路或绕道行驶,车门未关起步,车未停稳开门等发生的各类事故,一切损失均由负责。
7、停站时,车身拉直,距离人行道横向距离。
8、遇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
过。
9、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
10、“三不伤害”的原则是。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机动车驾驶人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优质服务、尊客爱货;文明行车、安全正点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A、顾全大局、团结协作B、用户至上、优质服务C、多拉快跑、经济高效
2、机动车驾驶人的优良驾驶作风应该是()
A、多拉快跑,争创一流B、谨慎驾驶,安全第一C、踏实肯干,认真负责
3、机动车驾驶人遵章守法“四不开”是();不开冒险车;不开“赌气车”;不开
“带病车”。
A、不开“英雄车”B、不开“老爷车”C、不开“碰碰车”
4、一名优秀的机动车驾驶人在出车前和回场后都应坚持“三勤”即()
A、勤看、勤想、勤动手B、勤检查、勤维护、勤调整C、勤问、勤学、勤思考
5、机动车驾驶人安全行车的警语名言有很多,有句名言的上句是:平安行车几万里,下句是()
A、出事就在三五里B、出事就在一两米C、出事就在后几里
6、机动车遇交通警察现场指挥和交通信号不一致时,应当按照()通行。
A、道路标志B、交通信号灯的指挥C、交通警察的指挥D、道路标线
7、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除按照规定罚款外,还
可以并处()。
A、15日以下拘留B、吊销驾驶证C、扣留车辆D、扣留行驶证
8、机动车在雾天行驶时,应当开启雾灯和()
A、危险报警闪光灯B、转向灯C、远光灯D、近光灯
9、驾驶人(),承担交通事故全部责任。
A、与行人发生事故的B、与非机动车发生事故的C、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
灭证据的D、与对方机动车发生事故的10、机动车在设有最高限速标志的道路上行驶时()A、不得超过标明的最高时速B、允许超过标明最高时速的10% C、可以超过车辆的最高设计时速D、必须按规定的最高时速行驶
11、机动车在人行横道()。
A、可以临时停车B、可以随意停车C、可以长时间停车D、不得停车
12、驾驶员同方向行驶,发现前方因有交通事故使车辆无法运行或遇有公司抛锚车辆,需要帮助时,应()。
A、继续行驶B、减速停车,积极救助,驳载旅客 C、与对方谈条件给报酬,方可帮助对方
13、车速过高会导致驾驶人的观察能力有何变化()。
A、观察不全面,视野变窄B、观察迅速,视野变宽C、视野变远
14、机动车驾驶人驾驶车辆时()
A、可以吸烟、可以打手机B、可饮食、但不可以吸烟C、不准吸烟、不准饮食、不准拨打、接听手机
15、车辆进入站点时,应预测到的危险是()。A、前车可以右转B、行人可能从停止车辆的前面跑出 C、车门可能突然打开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机动车驾驶人的职业活动特点,决定了驾驶人必须受职业道德约束。()
2、机动车驾驶人的职责,是确保旅客安全、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目的地。()
3、机动车驾驶人在危险路段会车过程中的“礼让三先”是:减速、鸣号、先行。()
4、机动车驾驶人的行车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他人和自己家庭的幸福。()
5、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车,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对自己、对其他车辆或行人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6、机动车驾驶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有宽容、大度、礼让精神。()
7、机动车可以选择交叉路口进行倒车。()
8、机动车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
9、机动车行经漫水路或漫水桥时,应当停车明察水情,确认安全后低速通过。()
10、机动车行驶中,车内人员不得将头伸出窗外,但可以将手伸出窗外。()
四、论述题(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