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试卷1范文(精选8篇)
测量学试卷1 第1篇
《教育测量与评价》1—4章节测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l0分)
1.B2.D3.C4.A5.B6.A7.D8.C9.A1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桑代克12.量具、单位、参照点13.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
14.标准15.信度、难度16.教育测量与评价17.非文字测验18.0.50
19.法则、事物、数字20.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X22.√23.X24.X25.√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教育测量: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7.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和过程。
28.标准化测验:是指由测量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编制程序而编成的一种测验。
29.测验信度:是对测验工具及其操作的整体质量的整体质量的一种量度,是测验性能的重要质量指标。
30.效度: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31.答: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联系表现在:第一,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测量是对教育进行量的确定,所得结果是教育评价所需信息可靠的主要的来源,是对教育的状态与价值进行客观判断的前提;第二,教育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教育评价这个环节才有实际意义,否则变成了一堆枯燥的数字。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区别表现在:第一,着眼点的不同,教育测量的着眼点是取得数据,教育评价的着眼点是做出价值判断;第二,特点不同,教育测量是纯客观的,教育评价则是主客观的结合;第三,复杂程度不同,教育测量较单一,教育评价较复杂,教育测量是定量描述,教育评价重质的判定,含定量与定性。
32.(1)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2)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3)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4)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5)按测量对象多少分类;(6)按测验材料分类;(7)按量具的标准化程度分类。
33.答:区分度的分析方法,大约可以归纳成两类:一为外在效标法,即分析被试
在测验题目上的得分与外在客观标准上的表现之间的关系。另一为内部一致性法,即分析被试在测验题目上的得分与在整个测验总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使用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分度的实质,就是题分与总分的相关程度。
34.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要考虑:科学性,可行性,公平性,针对性,区分性,简洁性。
35.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
(1)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测量评定的功能,事实判断的功能,价值判断的功能,问题诊断的功能,区分选拔的功能。
(2)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作
为补救教与学的依据,确保教学目标的达到。
(3)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的记忆和促进迁移,促进学生自我评价。
(4)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对教师的管理,对目标的管理,对过程的管理。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注意发挥测量与评价的积极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6.答:测验的试题类型基本上有两大类: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的优点表现在:一般是用于测量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分析几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客观性试题的答案明确,评分客观,作答简便,因而在限定的时间内测验可以包含足够数量的试题,能保证对知识内容的覆盖。缺点表现在:不能测量综合、评价等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并且贬值也较复杂;不利于提高被试者的创新能力与综合性能力。
主观性试题的优点表现在:适合与测量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主观性试题鼓励被试积极地组织所学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被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缺点表现在:被试在作答时耗费的时间较长,在限定的时间内,试题数量不可能太多,对知识的覆盖面较小;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答案,评分者易受评阅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误差较大。
测量学试卷1 第2篇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180° B 0 ° C 90° D 270° 2.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A 5 m B 0.1 mm C 5 cm D50 cm 3.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A 高差测量B 距离测量C 导线测量D 角度测量
4.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A220°B 40°C 南西50°D 南西40°
5.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的()。A最大值B 最小值C 算术平均值D 中间值 6.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A 总为0B 与路线形状有关C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D 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 7.点的地理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用()表达的。A 直角坐标B 经纬度C 距离和方位角D 高程 8.危险圆出现在()中。
A 后方交会B 前方交会C 侧方交会D 任何一种交会定点 9.以下哪一项是导线测量中必须进行的外业工作。()A 测水平角B 测高差C 测气压D 测垂直角 10.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的铅垂距离。A 坐标原点B 大地水准面C 任意水准面D 赤道面 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所有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
B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 C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 D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
12.如图所示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为(),转折角如图,则CD边的坐标方位角
A.B.C.D.
13.矿井工业广场井筒附近布设的平面控制点称为()A.导线点B.三角点C.近井点D.井口水准基点 14.以下不能用作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是()A.一井定向B.导入高程C.两井定向D.陀螺定向
15.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三条等高线所表示的高程如图所视,A点位于MN的连线上,点A到点M和点N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NA=2mm,则A点高程为()
A.36.4m B.36.6m C.37.4m D.37.6m 16.用经纬仪测水平角和竖直角,一般采用正倒镜方法,下面哪个仪器误差不能用正倒镜法消除()
A.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B.竖盘指标差 C.横轴不水平D.竖轴不竖直
17.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
B.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B、C、D、E五级 C.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D.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
18.下面关于高斯投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投影的长度无变形; B.离中央子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小; C.经纬线投影后长度无变形; D.高斯投影为等面积投影;
19.根据两点坐标计算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的计算称为()A 坐标正算;B 导线计算; C 前方交会;D 坐标反算
20.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相关参数将其在实地标定出来的工作是()A 导线测量;B 测设;C 图根控制测量;D 采区测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___________。野外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_______________。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_________________和磁子午线方向。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巷道的方向和坡度,通常要进行中线和____________的标定工作。25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_______________。26 地物注记的形式有文字注记、______和符号注记三种。27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是:。28 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包括外界条件、观测者自身条件和。30 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可以分为闭合水准路线、和水准支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31.视准轴 32.中误差
33.采掘工程平面图 34.导线闭合差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测量工作的两项基本原则是什么,应如何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36.等高线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37.要从地形图中获取某两点A、B构成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简述可以实现这一任务的两种常用方法。38.用DS3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什么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绘图说明)?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点的高程。
40.从图上量得点M的坐标XM=14.22m, YM=86.71m;点A的坐标为XA=42.34m, YA=85.00m。试计算M、A两点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
41.某地区要进行大比例尺地形测图,采用经纬仪配合半圆仪测图法,以一栋建筑物的测量为例,论述在一个测站上进行碎部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六、实践操作题(8分)
42.简述测回法测水平角的主要步骤和相应的角度计算方法(假定观测两个方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A; 2 D;3 C;4 D;5 C;6 A; 7 B;8 A;9 A; 10 B; 11 A;12 B;13 C; 14 B;15 A;16 D;17 B;18 A;19 D;20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铅垂线; 22大地水准面 23.坐标纵线方向 24.腰线 25.偶然误差 26.数字注记
27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或[0°, 90°])28对中 29仪器条件 30附合水准路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31.视准轴: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或交叉点)的连线。
32.中误差:是一个描述测量精度的指标,指的是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同一未知量进行n 次观测,所得各个真误差平方和的平均值,再取其平方根,称为中误差。(第一句不回答不扣分,也可以用公式表达)33.采掘工程平面图:将开采煤层或其分层内的采掘工作和地质情况,采用标高投影的原理,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绘制而成的图纸。34.导线闭合差:是导线计算中根据测量值计算的结果与理论值不符合引起的差值,包括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和导线全长闭合差。(举其一种导线的实例也可)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5.答:
(1)“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意义在于:保证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使地形图可以分幅测绘,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测量成果精度。
(2)“步步有检核”。意义在于:保证测量成果符合测量规范,避免前方环节误差对后面工作的影响。评分说明:两项原则各3分,其中原则2分,含义1分。36.答:
等高线的特点主要包括: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
2.等高线必定是一条闭合曲线,不会中断;
3.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或者合并成一条; 4.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表示坡度愈缓;
5.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应在接近河岸时渐渐折向上游,直到河底等高线处才能跨过河流,然后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
6.等高线通过山脊线时,与山脊线正交并凸向低处;等高线通过山谷线时,就是应与山谷线正交,并凸向高处。
评分说明:第1、2每条两分;后面4条每条一分(答对两条即可)。37.答:
方法1:直接从平行于X轴的坐标格网向AB方向量取角度; 方法2:通过量取A、B两点的坐标进行坐标反算。评分说明:每种方法3分,均应简要说明具体的实现方法。
38.答:水准测量中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主要是为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的角误差。(3分),如图1,水准仪位于水准点A、B之间,前后视距为Sa、Sb,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二者之间有夹角前后视读数为b1、a1,如果不存在
角,则前后视读数为b、a。
正确高差为,观测高差为
当Sa=Sb时。及前后视距相等时,可以消除角误差。(6分)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9(1)计算高差闭合差:
△h = HBM26.022m fh= ∑h(L1/∑L)* fh = 0mm v2 =-(L2/∑L)* fh = 2mm v3 =-(L3/∑L)* fh =1mm(7分)(3)计算改正后的高差的高程
HP = HBM1 +h1 + v1=163.751 – 3.001 + 0 = 160.750m HQ = HP +h2 + v2 = 160.750 – 4.740 +(0.002)= 160.750 – 4.738 = 156.012m(10分)或HQ = HBM2+(h3 + v3)= 157.732 – 1.719 –0.001 = 160.750 – 4.738 = 156.012m 40 △X = XA – XM = 28.12m,△Y = YA – YM =-1.71m(2分)距离d =(△X2 + △Y2)1/2 = 28.17m(5分)
方位角为:356 °31′12″(应说明计算过程与主要公式)(10分)可通过不同方法计算,如先计算象限角,再计算方位角。说明:在距离与方位角计算中,算法公式对但结果错各1分
六、论述题(10分)41 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半圆仪)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于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并后视另一控制点实现定向、在碎部点上进行立尺、瞄准碎部点读数(包括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和水平角)、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高程、展绘碎部点。
以建筑物为例,首先进行安置仪器、定向,然后依次瞄准建筑物的碎部点进行观测读数的计算,通过水平角确定方向,通过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确定碎部点位置,计算高程,然后连接各碎部点即完成了建筑物的测绘。
评分说明:可先说明步骤方法,再对建筑物进行说明,也可直接以建筑物为例说明具体步骤,只要操作步骤和主要方法正确即可得分。
七、实践操作题(8分)
42.用测回法测量,先在A、B两点上立好测钎,将经纬仪置于O点,按以下程序观测:
o 正镜,照准A,读取水平读盘读数,记入观测手簿;
; o 顺时针转动望远镜照准B,读取水平读盘读数由正镜方向两读数差可以计算出上半测回水平角βL=--(3分)o 倒转望远镜,瞄准B,读取水平读盘读数;
; o 逆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瞄准A,读取水平读盘读数计算下半测回水平角βR=--(6分)
LMJ-1面积测量仪 第3篇
该机是采用GPS定位系统、嵌入式单片机、高精度算法等先进技术研发而成的野外面积测量仪器, 可快速测绘任意形状地块的面积、距离、周长等数据, 适用于农田、绿地、森林、水域、滩涂、厂矿等面积的测量, 为农业、林业、水利、土管、税务等部门及农机作业收费等提供便捷的测量工具。
该机有自动测量和手动测量两种方式, 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或地理地形的不同进行选择。自动测量时手持测量仪绕行测量区域一周, 仪器自动记录行进路线的坐标并计算所围绕的面积, 面积以平方米和亩为单位同时显示;对于较规则的区域或通行不便的区域 (途中有建筑、桥梁、大树等无法通过的障碍物时) 可采用手动方式测量面积, 本方式只需测量几个顶点的数据, 不要求一定沿四周绕行。
该仪器采用中文界面, 操作简便;形状小巧, 携带方便;电池供电, 易于维护。
数学试卷常用的测量分析法 第4篇
常用的教育测量学将对试卷进行定量的四个维度的统计、分析;试卷分析的四个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一、难度
难度是指试卷中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卷質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一般的把它和区分度的共同影响度,确定着试卷的鉴别功能。一般认为,此类升学性考试的每一个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85之间比较合适,高于0.85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0~0.65之间,本省中考数学试卷难度系数约为0.60,高考数学试卷难度指数约为0.50。
1.难度的通常定义
在样本容量n有一定大的前提下,难度系数 ,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难,难度值大时表明试题容易;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0≤P ≤1。
2.难度系数的计算
为了简约的统计,通常无论是主观性试题、还是客观性试题的难度,其难度系数均以公式 为准,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因而整张试卷的难度系数也以公式 为准,x为统计容量n(位)考生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试卷的满分值。
3.一般升学性考试试题难度系数与难度评价
二、区分度
区分度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
试题的区分度与试题的难度直接相关,通常来说,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较高,容易题或过难试题的区分度就要低一些。另外,试题的区分度也与应试者的水平分化密切相关,一般的试题难度只有等于或略低于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其区分性能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1.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通常的基本公式: (D代表区分度系数, 代表高分组(设统计对象得分较高的前27%名次考生为高分组)得分的均分值, 代表低分组(设统计对象得分较低的后27%名次考生为低分组)得分的均分值, 代表该题的满分值。一般认为:某一道试题的区分度系数高于0.4,试题的区分度较好;若试题的区分度系数低于0.2,则试题难以被接受。
2.区分度系数与试题的区分度评价
三、信度
信度是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相反,如果用某套试题对于同一应试者先后进行两次测试,结果第一次得80分,第二次得50分,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
信度通常以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为1,表明测评工具如试卷完全可靠;相关系数为0,则表明该试卷完全不可靠。一般来说,要求信度在0.7以上。
1.评价信度的方法:
(1)重测法,(2)复本法—副题,(3)折半法,或者说:用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内部一致信度三种方法来进行评估。
再测信度是指将同一试卷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组考生先后实施两次,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
复本信度是指用两份或几份在构想、内容、难度、题型和题量等方面都平行的试卷进行测试,测评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
内部一致信度是指试卷内部各题之间的一致性,通常是将试卷一分为二,然后计算一半试卷与另一半试卷之间的相关系数。
2.对试卷的信度评价
参照《全国中考数学考试评价指标量表(2007年修订版)》,对试卷的信度评价可归结以下四方面:①、试卷所规定的系统误差小,公平性能够实现;②、试卷所赋予的评分标准,准确无理解歧义;③、试卷的陈述准确无歧义;④、试卷呈现规范不会导致考生产生理解歧义。其操作性能好,较好处理。
四、效度
效度是一个测试能够测试出它所要测试的东西的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
任何测试工具,无论其它方面有多好,若效度太低,测试的结果不是它要测试的东西(如用英语试卷测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或者数学试卷测试诸如英语翻译、理解能力等偏颇内容),那么,对目前所要测试的东西,这个测试将是无价值的。
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特点,测评的效度尤为重要。心理属于精神方面的东西,目前人们还无法直接观察它,只能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或者对测试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其心理特质。如智力水于主要是借助于个体对一些问题的反应及正误等结果来推断的。
1.效度是一个相对概念。效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即效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全部有效和全部无效之分。效度从种类上可分为卷面效度、内容效度、构想效度、预测效度和共时效度。
2.对试卷的效度评价。参照《全国中考数学考试评价指标量表(2007年修订版)》,对试卷的效度评价可归结以下六方面:①、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要求(包含内容、结构覆盖率以及难度不超标);②、有利于考生展示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取得的成就(整卷试题设计有利于学生展示、整卷的字图式表述有利于考生的发挥、试题的背景公平、试题的阅读量适合);③、试题的科学性;④、试卷评分标准的合理性;⑤、题型运用的合理性;⑥、分数与能力一致性的程度。
试卷的信度与效度的评价可操作性较难,不易被中学所量化测评。另外一份试卷质量的分析常常通过两个层面来进行,试卷分析与试题分析。
工程测量学试卷及答案 第5篇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12分)
1.适用于广大区域确定点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坐标是()。A)地理坐标系
B)平面直角坐标系 C)高斯-克吕格坐标系
D)都可以
2.水准测量中,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A)竖轴竖直
B)视准轴水平
C)十字丝横丝水平
D)十字丝竖丝竖直 3.经纬仪视准轴检校是为了满足()。
A)LL⊥VV
B)HH⊥VV
C)CC⊥LL
D)CC⊥HH 4.已知直线AB的真方位角为48°50′15″,A点的磁偏角为δ=-2′45″。该直线磁方位角为()。
A)48°53′00″
B)48°50′15″ C)48°47′30″
D)48°55′45″ 5.解算一条导线至少须有的已知数据是()。A)两条边的坐标方位角,一个点的坐标 B)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一个点的坐标 C)两条边的坐标方位角,两个点的坐标 D)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两个点的坐标
6.下列选项中,不是测设最基本的工作的选项是()。A)水平距离
B)水平角度
C)高程
D)坡度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16分)1.水准点: 2.尺长改正: 3.误差传播定律: 4.路线测量转点: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2分,共20分)
1、在高斯投影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直线,赤道的投影也为一直线。()
2、在过地面一点的铅垂线上不同位置设置经纬仪,每个位置照准同一目标所测得的垂直角或天顶距是不同的。()
3、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是因所选定的高程基准面不同而异。()
4、水准仪视线的高程等于地面点的高程加上此点水准尺上的读数。()
5、在钢尺量距中,量距误差的大小与所量距离长短成反比。()
6、AB直线的象限为NW45°,则AB的方位角为315°。()
7、水准测量采用偶数站观测是为了消除读数误差的影响。()
8、水准仪i角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可以通过前、后视距相等的方法来消除。()
9、一井定向既要在一个井筒内传递坐标,又要传递方向。()
10、两井定向需要分别在每个井筒内传递坐标,不需要传递方向。()
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用经纬仪照准在同一竖直面类不同高度的两个点,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一样?在一个测站,不在同一铅垂面上的不同高度的两个点,两视线之间夹角是不是所测得的水平角?为什么?
2、测量工作要遵循的原则和程序及实质是什么? 3.试述工程结构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4.简述陀螺经纬仪定向的主要内容。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1:1000地形图上,量得两点间的平距d=32.4mm,其测量中误差md=±0.2mm,求两点间实地距离D及其中误差mD。
2、设竖曲线半径R=2800m,相邻坡段的坡度i1 =+3%,i2=1.2%,变坡点的里程桩号为K6+750,其高程为285.690m试计算竖曲线测设元素、竖曲线起点与终点的桩号与高程
答案:
一、选择题:C,B,D,A,B,D
二、名词解释
1.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高程控制点。2.尺长改正:钢尺实际长度与名义长度的差值
3.误差传播定律:是一种阐明直接观测值与其函数之间的误差关系的规律
4.路线测量转点: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为测角和量距需要,应在其连线或延长线上测定一点或数点,称为转点(其作用主要是传递方向)。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
1、在高斯投影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直线,赤道的投影也为一直线。(√)
2、在过地面一点的铅垂线上不同位置设置经纬仪,每个位置照准同一目标所测得的垂直角或天顶距是不同的。(√)
3、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是因所选定的高程基准面不同而异。(×)
4、水准仪视线的高程等于地面点的高程加上此点水准尺上的读数。(√)
5、在钢尺量距中,量距误差的大小与所量距离长短成反比。(×)
6、AB直线的象限为NW45°,则AB的方位角为315°。(√)
7、水准测量采用偶数站观测是为了消除读数误差的影响。(×)
8、水准仪i角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可以通过前、后视距相等的方法来消除。(√)
9、一井定向既要在一个井筒内传递坐标,又要传递方向。(√)
10、两井定向需要分别在每个井筒内传递坐标,不需要传递方向。(√)
四、问答题
1、答:一样。不是,两视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才是所测得的水平角
2、测量工作要遵循的原则和程序及实质是什么? 答:测量工作要遵循的原则和程序是:“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有检核”。
测量工作的实质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3.试述工程结构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
垂直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等 4.简述陀螺经纬仪定向的主要内容。
五、计算题
1.在1:1000地形图上,量得两点间的平距d=32.4mm,其测量中误差md=±0.2mm,求两点间实地距离D及其中误差mD。(5分)答:D=1000×32.4=32.4 m
mD=1000×(±0.2)=±0.2 m
2、设竖曲线半径R=2800m,相邻坡段的坡度i1 =+3%,i2=1.2%,变坡点的里程桩号为K6+750,其高程为285.690m试计算竖曲线测设元素、竖曲线起点与终点的桩号与高程(15分)
答:L= 50.4m
T= 25.2m
E=0.113m 竖曲线起点的桩号K6+724.8
高程284.934m 竖曲线终点的桩号K6+775.2
《土木工程测量》试卷(六) 第6篇
(六)一、单项选择题(2′×5=10分)
1、普通水准测量中,在水准尺上每个读数应精确到(C)位。A.m B.dm C.cm D.mm
2、在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各类公路的符号,称为(C)A.比例符号 B.线形符号 C.半比例符号 D.非比例符号
3、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1.213m,B尺读数为1.401m,A点高程为21.000m,则视线高程为(B)m。A.22.401 B.22.213 C.21.812 D.20.812
4、经纬仪视准轴检校时,望远镜应瞄准(A)。A.基本水平的目标 B.仰角较大的高目标 C.任意目标
5、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传递(C)。A.距离 B.方向 C.高程 1.设地面上有A、B两点,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测得后视读数为a,前视读数为b,若使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AB大于零,则为(B)正确。A.a<b B.a>b C.a=b D.a≤b 2.施工测量为了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必须遵循的组织原则是(A)。A.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B.由局部到整体、先控制后碎部 C.由整体到局部、先碎部后控制 D.由局部到整体、先碎部后控制 3.建筑物或构建物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弯曲值称为(D)。A.倾斜度 B.挠度 C.沉降值 D.位移量 4.衡量距离测量的精度是用(A)。A.相对误差 B.绝对误差 C.中误差 D.测量需要 5.在野外进行地形测图中,为保证测量质量,地形点的间距选择一般是(B)。A.随仪器的精度而定 B.随比例尺和地形而定 C.随测绘方法而定 D.随绘图技巧而定 6.在进行土木工程测量角度时,用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可以忽略对角度的影响的测区面积应不大于(C)。A.50km2 B.75km2 C.100km2 D.150km2 7.绝对高程是由(B)起算的地面点的高度。A.任意水准面 B.大地水准面 C.水准面 D.竖直面 8.导线测量外业工作不包括(D)。A.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B.量边 C.测转折角 D.测高差 9.地形图基本应用内容是(C)。A.在图上按设计线路绘制纵断面图、在图上按限制坡度选线、确定汇水面积、平整场地中的土石方估算 B.在图上确定一直线的长度和方向、确定图上某点的高程、在图上按设计线路绘制纵断面图、在图上按限制坡度选线 C.在图上确定一点的坐标、在图上确定一直线的长度和方向、确定图上某点的高程、确定图上某直线的坡度 D.在图上确定一点的坐标、在图上确定一直线的长度和方向、确定汇水面积、平整场地中的土石方估算 10.我国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椭球体几何参数为(A)。A.a=6378140m α=1:298.257 B.a=6378140m α=1:298.3 C.a=6378245m α=1:298.257 D.a=6378245m α=1:298.3
二、多项选择题 11.工程测量的任务是(ABC)。A.测绘(测定)B.测设(施工放样)C.监测(变形观测)D.高程测量 E.高差测量 12.现代地图制图学向着(ABD)方向发展。A.制图自动化 B.地理信息系统 C.地图整饰 D.电子地图制作 E.地图投影学 13.测量的基本原则是(ABC)。A.在布局上:“先整体,后局部” B.在工作方法上:“先控制,后碎部” C.在精度上:“从高精度到低精度”D.在工作方法上:“先碎部,后控制” E.都不对 14.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有(ABD)。A.观测误差 B.仪器工具误差 C.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D.外界环境条件 E.以上都对 15.高精度量距多采用(AC)进行测量。A.测距仪 B.钢尺 C.全站仪 D.经纬仪 E.都对
二、填充题(1.5×20=30分)
1、测量的基本工作有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
2、测量工作应遵循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程序和原则进行。
3、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有__直角坐标系、极坐标 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4、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有_图纸准备、绘制坐标格网、展绘控制点及检校仪器。
5、导线可布设成_闭和________导线 , _附和_________导线和支导线 三种形式。
6、若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7530,则反方位角为___104.30 __________。
7、.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某直线的图上距离为18.17cm,则实地长度为363.4 ______m.8、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_安置仪器、粗略整平、对光和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读数 24.当设计规定需在图上能量出的最短长度时,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例如某项工程建设要求在图上能反映地面上10cm的精度,则采用的比例尺不得小于。25.确定地面点的基本测量工作是、和高程测量。26.梯形分幅法用于 的分幅,矩形分幅法用于 的分幅。27.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通常可布设成四种形式:三点直线型、三点直角型、、。28.地形图测量包括 和,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三、简答题(5′×3=15分)
1、测定和测设有什么区别? 测定:测定点的坐标,如测绘地形图、竣工测量、建筑物变形观测 测设:将图纸上坐标已知的点在实地上标定出来,如施工放样。
2、何谓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转点有什么作用? 转点:在待测高程点距已知水准点较远或坡度较大时,不可能安置一次仪器测定两点间的高差,这时,必须在两点间加设若干个立尺作为传递高程的过度点 作用:转点将测量路线分成若干段,依次测出各分段间的高差进而求出所需高差,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3、什么叫等高线?它有那些特征? 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连成的闭和曲线。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和曲线,不能中断 3)、等高线只有在绝壁或悬崖上才会重合或相交 4)、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或山谷线应和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
四、判断题(1′×5=5分)
1、施工放样即把设计在图纸上的建筑物的位置及大小物在实地标定出来。(对)2.水准测量前后视距要大体相等,测站和立尺必须在一条直线上。(错)3.某直线的方位角是150°,所以其反方位角是-150°。(错)
4、竖直角就是在过视线的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对)
5、闭合导线各点的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等于0。(对)16.在高程测量中,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可减小 17.微倾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所产生的误差与前、后视距之成比例。(√)18.放线的任务是把中线上直线部分的控制桩测设到地面,以标定中线的位置。(√)19.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计量学基础》试卷及答案 第7篇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计量的特点可归纳为、、、。
2、国际上目前趋向于把计量分为、、。
3、计量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古典、、三个阶段。
4、年,国家计量局正式成立,统一管理全国计量工作。
5、直接测量法分为、两种。
6、企业计量管理的对象包括、、。
7、企业计量管理的内容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
8、误差合成有、、、四种方法。
9、测量设备配备与流转管理程序适用于公司测量设备的设计配备、采购、验收、搬运、贮存、发放及、、、、、全过程的管理。
10、量制是和的总和。
11、测量误差从总体上讲有、、测量环境、测量人员和。
12、检定系统框图分三部分、、、。
13、测量范围是指能保证的示值范围。
14、是指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15、计量标准考核的目的是确认其是否具备开展的资格。
16、国家溯源等级图在我国也称,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对给定量的计量器具有效的一种溯源等级图,它包括推荐(或允许)的比较方法和手段。
17、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18、计量立法的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中,热力学温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_________,计量单位的符号是_________。
20、计量检定人员出具的检定数据,用于、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裁决计量纠纷和,具有法律效力。
21、计量器具按技术性能和用途可以分为三类,即,和。
22、强制检定的和强制检定的,统称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23、计量检定人员是指经考核合格持有,从事计量检定工作的人员。
24、国际单位制的国际通用符号是,它是由规定的,来源于法文。
25、国际上规定的表示倍数和分数单位的 16 个词头,称为。
26、某仪表量程 0~10,于示值 5 处计量检定值为 4.995则示值引用误差为,示值相对误差为。
27、几次测量后,有残差νi,则计算单次测量标准差的贝塞尔式为,计算平均标准的贝塞尔式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下列哪一个不属于计量的特点()。
A、准确性
B、溯源性
C、法制性
D、自发性
2.有一测量结果为12.514米,修约后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按“2”的间隔修约,修约结果为、()。
A、12.4米
B、12.5米
C、12.6米
D、12.51米 3.为使测量设备进入正常的使用状态,有时要进行调整,下列哪种行为是不允许的()。A、零位调整
B、放大比例调整
C、满刻度值调整
D、封印和封缄的调整 4.力矩的单位符号为N·m,则其名为()。
A、牛顿·米
B、牛顿每米
C、牛顿米
D、牛顿乘米 5.对测量设备的控制和产品检验、试验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测量设备的控制是实施产品检验和试验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B、产品的检验、试验是测量设备控制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C、测量设备的准确可靠是实施检验、试验的重要保证
D、产品检验和试验的测量结果正是测量设备应用的具体表现
6、下列单位名称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的是:()。
A、米(m)
B、摩尔(mol)
C、摄氏度(℃)
D、千克(kg)
7、下列单位名称与符号表达正确的是:()。
A、力矩单位是牛顿米
B、比热容的单位为 J/(kgK)
C、瓦特的表达式是焦耳/秒
D、2000m2 中文符号为 2 千米
8、SI 基本单位共有七个并有相应的单位符号,以下哪个符号是正确的()。
A、质量——m
B、物质的量——mm
C、热力学温度——℃
D、电流——A、长度(m)
9、下列属于我国按基本单位定义复现的国家基准的是:()。A、压力(Mpa)
B、物质的量(mol)C、发光强度(cd)
D、电流(A)
10、量仪器的准确度是指()。
A、测量仪器给出的能力接近于真值的响应
B、测量仪器给出的能力测量结果相互接近
C、测量仪器给出的能力测量结果恒定
D、测量仪器给出的能力各测得值间的一致
11、测量不确定度可用()来表示。A、方差的平方根
B、标准差或其倍数
C、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
D、准确度
12、在我国,国家计量基准由()组织建立和批准承认。
A、各行业主管部门
B、国家计量行政部门
C、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D、以上都可以
13、型式批准是指承认计量器具的型式符合()的决定。
A、企业质量标准
B、法定要求
C、用户使用要求
D、以上都不对
14、()是指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A、精确度
B、准确度
C、测量不确定度
D、正确度
15、校准测量能力是指通常提供给用户的(),它用包含因子 k2 的扩展不确定度表示。
A、测量方法的误差
B、标准器具的误差
C、最高的校准测量水平
D、以上都不对
16、()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以米制公约的签约日5月20日作为世界计量日。
A、1995
B、1999
C、2001
D、2003
17、我国《计量法》的正式实施日期是()。
A、1985 年 9 月 6 日
B、1986 年 7 月 1 日
C、1985 年 7 月 1 日
D、1986 年 9 月 6 日
18、出不确定度报告时,一般取()位有效数字。
A、1 位
B、2 位
C、1 至 2 位
D、3 位
19、已知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区间为 b,呈均匀分布,则其标准不确定度应为()。
A、b
B、b/2
C、b
D、2 b 20、随机误差有三条特性、有界性、对称性和()。
A、单峰性 B、抵偿性 C、双峰性 D、以上都不对
三、判断题(每题0.5分,共10分)(本项预计是20题的,但我把找到的都写上了,您筛选一下)
1.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开展周期检定工作。(F)2.检定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进行全面评定,而校准主要是确定其量值。(T)3.在选择测量器具时,应根据工件的公差考虑测量器具的精度。(T)
4.为保证零件的加工与测量精度,应尽可能地保证零件的设计、工艺、测量基准相一致,并尽可能地以工艺基准为基准。(X)
5.未经检定或经检定不合格(含超期未检)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T)6.计量检定的目的是判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T)7.量值中的数值一般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F)8.单位符号m2/s,当用于表示覆盖速率时,名称为“米的平方每秒”。(F)
9.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制中的9个计量基本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F)
10.计量质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规定的计量要求由计量管理者提出。(F)
11、测量是指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T)
12、计量器具是指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在我国计量器具也是测量仪器的同义语。(T)
13、实物量具指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T)
14、校准测量能力是指通常提供给用户的最高校准测量水平,它用包含因子 k2 的扩展不确定度表示。(T)
15、国际单位制就是国家法定单位制度。(F)
16、误差与不确定度都是不能确定的。(F)
17、对于同一被测量的不同测量结果,其误差越大,则不确定度也就越大。(F)
18、随机误差等于误差减去系统误差。(T)
19、量具的偏差等于量具的实际值与标称值之差。(T)
20、净含量的标注主要由中文、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T)
21、我国《计量法》是 1985 年9月6日颁布,1986年7月1日正式实施。(T)
22、不管是贸易用还是企业内部节油考核用的燃油加油机全部都要进行强制检定。(F)
23、凡是血压计(表)都要进行强制检定。(F)
24、凡是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计量器具都要进行强制检定。(T)
25、修正值等于负的系统误差,它本身也具有不确定度。(T)
26、一切测量必有不确定度。(T)
27、测量设备是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的总称。
(T)
28、测量仪器可分为测量基准、测量标准和工作用测量仪器。(T)
29.按误差的表示方法来划分,测量误差可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F)
30、凡从事计量检定工作的人员,统称为计量检定员。(F)
四、问答题、(共30分,每题5分)
1.什么是计量?它的分类有哪些?
指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可靠地活动。(精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法制计量,科学计量,工程计量
我国电工仪表精度等级有那些?精度0.1、0.2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0.05 0.1 0.2 0.5 1.0 2.0 5.0 10 20 最大误差不超过该量程的%
3.测量过程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满足产品性能的需求,产品的生产那个工艺规范,法制的或行业的规定,顾客的要求 检定和校准有何区别?
5.根据度量器在量值传递中的作用及准确度的高低,将其分为哪几种?
6.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有那几种方法?它们各适用与什么条件? 答案 填空题
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程计量 经典现代 1955 等精度(或等权)直接测量不等精度(或不等权)直接测量
6.测量数据测量过程测量设备 工业计量法制计量科学计量
代数合成法算术合成法几何合成法均匀分布合成法 启用启封异动封存降级报废 基本量导出量
11.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对象
12.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 13.测量准确度 14.周期检定 15.量值传递
16.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17.测量不确定度 18.统一立法区别管理 19.开尔文
K 20.量值传递实施计量监督
21.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 22.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 23.计量检定证件 24.SI 国际计量大会 25.SI词头
26.0.05 0.1
27.二、单项选择题 1~5:
D C D C B 6~10:
C B D C A 11~15:
B B B C C 16~20:
B B C B A 判断题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问答题
带有法制性质的测量称之为计量。它的分类有:几何计量;温度计量;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无线电计量;时频计量;电离辐射计量;标准物质。
2.我国电流表、电压表等电工仪表精度级别分别有:0.05、0.1、0.2、0.5、1.0、2.0、5.0、10、20。精度0.1表示在测量仪器的的量程范围内,最大误差不超过该量程的0.1%;精度0.2表示在测量仪器的量程范围内,最大误差不超过该量程的0.2%。3.(1)满足产品性能的需求;(2)产品的生产工艺规范;(3)法制的或行业的规定;(4)顾客的要求。
检定是由法制计量部门(或其他法定授权组织),为确定和证实计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检定规程的要求而进行的全部工作。检定在我国主要是由各级计量院所以及授权的实验室来完成。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根据度量器在量值传递中的作用及准确度的高低,将其跟为基准度量器、标准度量器和工作度量器三种。
6.标准不确定度,即标准差的评定方法,有白塞尔公式、别捷尔斯法、极差法和最大残差法。
1比特激光飞行时间测量方法 第8篇
脉冲激光测距法以其电路结构简单、功率大等优点, 在长距离激光测距仪 (Laser Rangefinder) 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脉冲激光测距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激光飞行时间 (TOF, Time-of-Flight) 。常用的时间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等效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即直接精确测量脉冲发射瞬间和脉冲回波到达瞬间的时间间隔。这类方法通常简单、明确, 但是对硬件电路的要求高, 往往由于精度要求太高而需要使用昂贵的物料。等效测量法即通过各种等效的手段, 以低成本、低精度的测量电路实现高精度的测量精度。这类方法相对复杂而且往往是通过牺牲测量的速度性能而获得高精度。
本文提出一种适合大批量手持式激光测距仪使用的结合1比特技术和多次平均技术的直接测量方法。在低成本的硬件结构下, 又保持测量的精度和测量的速度。
2. 脉冲激光测距原理
脉冲激光测距原理是测量激光飞行时间, 通过测量激光回波到达时刻点与发射时刻点之间的间隔即可以得出激光飞行距离。
飞行一次的时间。分析上式可知D的精度和误差完全取决于对T测量的精度和误差。
对于数字式直接测量法
其中Fclk为数字式计数器的计数频率, N为T时间内测出的时钟个数。由式 (2) 可以知数字式直接测量法的测量精度、误差以及最大量程, 由计数器的计数频率、频率稳定度和最大计数值确定。以精度为1米、量程为1000米计算, 要求计数频率为150MHz、最大计数值1000。
根据上面的讨论可知实现廉价而可靠的数字式直接测量法需要解决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1) 在较低的功耗下尽量提升测量频率。
(2) 提升信号信噪比, 减少误判。
3.1 比特激光飞行时间测量方法
3.1 测量方法原理
如图1描述, 信号检测电路将激光回波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进行约10万倍的放大;信号积分电路产生回波电信号的背景参考电平。两路信号同时输入高速比较器后, 当回波信号偏离背景参考电平时就产生回波数字脉冲。调节信号积分电路使背景参考电平与回波信号背景真值非常接近时, 高速比较器进入高灵敏状态, 即使很弱的光信号都可以被检测出来。
3.2 高速直接测量
图1所示的数据处理电路部分由高速低功耗FPGA实现。在现有技术下, 200MHz左右的数字电路已经可以用廉价的低功耗FPGA实现。数据处理电路以150MHz的速率记录高速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并储存在内部SRAM中, 稍后通过处理器进行数据分析。整个数据处理电路的功耗可以控制在15m W左右。
3.3 数值平均方法
当高速比较器处在高灵敏状态是, 很弱的光信号可以被检测出来的同时, 很弱的电噪声信号也会被检测出来, 这样导致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恶化甚至使有效信号被淹没在电噪声产生的脉冲之中。
使用多次平均法, 可以有效提升信号的信噪比, 使系统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对输入信号进行N次采样求平均后获得输出信号, 其信噪比为输入信号的。实现的前提是输入信号携带的噪声为随机噪声, 其数学期望为0。
4. 测试结果分析
4.1 等效采样精度
实测中在设计量程0-1000m上, 分别在10-20m, 100-110m, 200-210m, 300-310m以1m为间隔分别对测距仪的测量精度进行测试, 平均误差为0.5m。下图为200-210m上的误差曲线。
4.2 多次平均技术对信噪比的改善
下图给出了分别在30db信号和10db信号下多次平均技术对信号信噪比的改善, 可以看到信号得到了明显改善。
4.3 扫描速度
1比特技术最大的优势是扫描速度, 在10db信号下获取500米外墙体目标的平均时间是0.5秒, 较等效采样技术提升约3倍的时间。
5. 结论
本文在利用廉价低功耗FPGA硬件平台下以直接测量方式实现了激光飞行时间测量系统。在保持了1米的测量精度的前提下, 将系统的最小可检测信噪比从15-20d B压缩到5d B, 而平均测量速度提升3倍。本文所做工作已经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实地测试并已经投入量产。
参考文献
[1]郭俊钊.等效采样与数值平均相结合的激光飞行测量方法[J].电脑与电信, 2009, 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