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超级杂交晚稻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超级杂交晚稻范文(精选9篇)

超级杂交晚稻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09年在湖南省醴陵市泗汾镇农场内进行。供试品种为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该品种属三系杂交中熟晚籼稻,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4d,丰产、稳产性好,普遍栽培产量均在9 t/hm2),供试肥料为史丹利水稻高效复合肥(N︰P︰K=23︰7︰15)。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6个处理:S0:不施氮肥,施磷肥和钾肥;S1:节氮50%,史丹利水稻高效复合肥391.5 kg/hm2,折合纯氮90kg/hm2;S2:节氮25%,史丹利高效复合肥586.5 kg/hm2,折合纯氮135 kg/hm2;S3:农民习惯施氮量,史丹利高效复合肥783.0 kg/hm2,折合纯氮180 kg/hm2;S4:超氮25%,史丹利高效复合肥978 kg/hm2,折合纯氮225 kg/hm2;S5:超氮50%,史丹利高效复合肥1174.5 kg/hm2,折合纯氮270 kg/hm2。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6个处理,一次性基肥施入,磷、钾分别以过磷酸钙和氯化钾补为相同。小区面积30m2,小区间起20cm高、30cm宽的埂隔离,埂上覆膜,单排单灌。6月21日播种,7月14日移栽,株行距20 cm20 cm,田间管理保持一致。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分蘖动态

移栽10d后,每小区选取植株10蔸定点观察,之后每隔4d观察1次,直到分蘖完全停止。

1.3.2 叶面积

分别在分蘖盛期、孕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梅花形5点采样,每小区取植株5蔸,用长宽系数法测定叶面积。

1.3.3 谷草比和氮肥利用率

在成熟期,收获单株地上部分,把籽粒和稻草分开,70℃烘干后称籽粒和稻草重量,计算谷草比。在成熟期,收获水稻籽粒,70℃烘干后称籽粒产量,按曾建敏等人[6]的描述进行氮肥利用效率指标的推算,其中:氮肥偏生产力(PFP=施肥区的籽粒产量/氮肥施用量;氮肥农学利用率(AE)=(施氮肥区籽粒产量-不施氮肥区籽粒产量)/施氮量(即单位施氮量的产量增加量)。

1.3.4 产量与产量性状

于成熟期每小区选取50株测定株高,统计有效穗。收获前每小区取样5蔸,统计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成熟期按小区单打单收,晒干后折合成含水量13.5%谷子重量,计算产量。

1.3.5 经济效益分析

对不同节氮条件下超级杂交晚稻的稻谷产量、产值、劳动成本、物质成本、总成本、净产值和利润等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蘖动态

通过对不同节氮条件下超级杂交晚稻的分蘖动态(图1)分析可知,各处理分蘖数先升后降,S0、S3和S5在移栽后24d达到分蘖高峰,分别为235.35万个/hm2、390.75万个/hm2和481.35万个/hm2,S1、S2和S4分蘖高峰期出现在移栽后28d,较S0推迟4d,最大分蘖数分别为403.35万个/hm2、365.70万个/hm2和430.65万个/hm2,最大分蘖数从小到大的依次顺序为S0

通过对不同节氮条件下超级杂交晚稻分蘖速率(表1)的分析,分蘖速率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移栽后8d,分蘖速率最大,从大到小顺序为S3(46.8万/hm2d)>S5(43.8万/hm2d)>S4(42.00万/hm2d)>S1(39.75万/hm2d)>S2(38.40万/hm2d)>S0(21.15万/hm2d)。表明施用氮肥适量,分蘖速率最大,减少施氮量和超量施氮量会降低分蘖速率。而有效穗S0为150.6万/hm2,S1为206.55万/hm2,S2为219.15万/hm2,S3为227.7万/hm2,S4为222万/hm2和S5 207.3万/hm2,则可得成穗率则S0最高,为70.2%。显著高于S1、S2、S3、S4和S5,其次为S2和S3,均为58.4%,显著高于S5。而S2和S3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成穗率反而降低。其节氮25%与农民习惯施氮量成穗率差异不大。

(单位:万/hm2d)

2.2 叶面积指数

从表2可知,不同节氮条件下超级杂交晚稻叶面积指数分蘖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分蘖期S5为3.95,显著高于S1、S2、S3、S4和S0。乳熟期和成熟期呈开口向下抛物线状,S3最大,分别为5.50和2.88,随着节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降低,超过S4施氮量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也降低。说明节氮25%不影响群体稳健生长和后期功能叶面积指数增加,促进大穗壮穗,同时也说明超氮量25%和超氮量50%有利于促进禾苗早生快发,但不利于后期禾苗群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3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通过对不同节氮条件下超级杂交晚稻产量(表3)分析,S3产量最高,为7.30 t/hm2,其次是S2,为6.89 t/hm2,S2较S1减产5.63%,但S1与S2差异不显著,S1实际产量为6.49t/hm2,较S3减产11.10%,减产显著。

由表3可知,有效穗以S3最高,为227.70万/hm2,其次是S4,222.00万/hm2,S0最低,150.60万/hm2,S1、S2、S3、S4和S5显著高于S0,S1、S2、S3、S4和S5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合理的肥料施用量是保证禾苗群体健壮生长,促进壮穗,提高成穗率的关键之一。

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不同节氮条件下超级杂交晚稻总粒数与有效穗规律相似,以S3最多,162.5粒/穗;其次是S5,166.9粒/穗;S0最少,123.9粒/穗,S1、S2、S3、S4和S5显著高于S0,S1、S2、S3、S4和S5之间差异不显著。实粒数以S3最多,115.0粒/穗;其次是S5,113.6粒/穗,S0最少,81.5粒/穗,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结实率以S2最高,为76.4%,其次是S3,为70.8%,但各处理之间结实率不显著。

2.4 谷重和草重及谷草比

通过对谷重和草重及谷草比(表4)的分析可知,谷重以S3最大,与S0差异显著,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草重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S5最大,为24.57g/株,而谷草比以S3最高,为1.34;其次是S1,为1.28;S5最少,为1.12,表明施氮量在0 kg/hm2-180 kg/hm2之间,增加氮肥施用量,稻谷重量增加,而施氮量在180 kg/hm2-270 kg/hm2范围内,增加氮肥施用量,稻草重量增加较多,而谷重增加较少。

2.5 经济效益

从表5可知,不同节氮条件下超级杂交晚稻生产成本除肥料成本不同外,其他各项支出相同,并随着肥料施用量的增加,生产成本增加,S5的生产成本最高,9808.5元/hm2,产值和纯收入以S3最高,分别为13438.5元/hm2和4804.50元/hm2。经方差分析,S4、S3、S2和S1与S5和S0差异显著,但S4、S3、S2和S1之间差异不显著,S5和S0差异显著。结果表明:从经济角度分析,施氮量S2和S3纯收入较高,从环保角度分析,S2最环保,且不影响产量。

注:稻谷价格按1.84元/kg计算,过磷酸钙按0.8元/kg计算,氯化钾按4元/kg计算,史丹利专用肥按3元/kg计算。

2.6 氮肥利用率

从图2可知,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反而下降。氮肥偏生产力以S1最高,71.78 kg/kg N,即在一定地力条件下,1 kg纯氮能生产71.78 kg稻谷,其次为S2,52.54 kg/kg N,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氮肥偏生产力规律相同,从大到小顺序为S1(27.38 kg/kg N)>S2(22.94 kg/kg N)>S3(16.28 kg/kg N)>S4(12.87 kg/kg N)>S5(10.73 kg/kg N),即排除地力的影响,1 kg纯氮能生产的稻谷重量最多为27.38 kg。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最佳施氮量是农民习惯施氮量纯氮180.00 kg/hm2,也是最经济施氮量,而最生态施氮量为农民习惯施氮量减少25%,为135.00 kg/hm2纯氮。

3.2 讨论

大量研究认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增加,但施氮量增加到临界值后,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反而下降,同时增加农田生态污染,超级杂交稻实际施氮量已达到并超过农户经济效益最佳施氮量和生态施氮量,靠增加氮肥投入来获得产量提高已是得不偿失,应当寻求实施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水平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经济施氮量和生态施氮量应允而生。本研究从节本增效方面考虑,丰源优299经济施氮量180.00 kg/hm2,这与王业农等研究相同[7]。丰源优299生态施氮量为135 kg/hm2,低于杂交晚粳“浙优12”生态施氮量234.8 kg/hm2-241.0kg/hm2[8],这可能与水稻品种和土壤肥力差异有关。

本研究发现,丰源优299生态施氮量均不同程度降低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产量、纯收入、氮肥利用率,但提高了成穗率和孕穗期叶面积指数,因此,丰源优299生态产量6.89t/hm2,只比经济产量减产5.63%,减产不显著,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建立良性的养分循环机制和社会三效益三合一方面考虑,生态施氮量比经济施氮量更适宜指导农民大田生产。

摘要:以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分蘖动态、分蘖速率、叶面积指数、产量、谷草比、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得出经济施氮量和生态施氮量。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在施纯氮180.00 kg/hm2时,在移栽后8d分蘖速率46.80万/hm2.d、产量7.30 t/hm2、谷草比1.34、纯收入4804.50元/hm2,以上指标均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施纯氮量为135.00 kg/hm2时,成穗率和孕穗期叶面积指数分别为59.93%和6.78,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成熟期叶面积指数2.43、产量6.89 t/hm2、纯收入4637.70元/hm2、氮肥偏生产力52.54 kg/kg N、氮肥农学利用率22.94 kg/kgN,表现均较高,因此,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最佳施氮量是农民习惯施氮量纯氮180.00 kg/hm2,也是最经济施氮量,而最生态施氮量为农民习惯施氮量减少25%,为135.00 kg/hm2纯氮。

关键词:经济施氮量,生态施氮量,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

参考文献

[1]朱兆良.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J].土壤与环境,2000,9(1):1-6.

[2]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08-1033.

[3]李旭毅,孙永健,程洪彪.两种生态条件下氮素调控对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4):773-781.

[4]李荣刚,戴其根,皮家欢.江苏太湖稻麦两熟地区生态、经济施氮量的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研究,2000,21(2):30-35.

[5]肖玉,谢高地.上海市郊稻田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J].2009,31(1):38-47.

[6]钟旭华,黄农荣,郑海波.禾谷类作物氮素利用和收获指数及植物氮浓度的定量关系[A].全国第十一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作物学会作物栽培专业委员会,中国武汉,2005:22-28.

[7]王业农,何世安,何润清,等.施氮量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08,23(2):63-64.

介绍几个晚稻杂交品种 第2篇

江西省审定品种(审定号:赣审稻2005041),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超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在江西、湖北等长江流域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0~125天;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0~135天(与汕优46、国丰一号相仿)。

1.产量高。该品种大田栽培一般667平方米(1亩)产600公斤左右,高产栽培可达700公斤。

2.米质优。2003年经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检测,该组合主要指标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是替代金优桂99、中优桂99等作为中档米开发的首选品种。

3.株型紧凑,群体生长整齐清秀,叶色浓绿,剑叶短挺,分蘖力中等,穗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耐肥,后期落色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是一个既适应平原丘陵地带又适应在湖区种植的水稻新组合。生产栽培上应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促早分蘖;适当密植;其他同汕优46。

二、淦鑫688:

1.江西省审定品种(审定号:赣审稻2006032),属高产优质杂交晚稻中熟新组合。在江西、湖北等长江流域宜作中、晚稻种植,作二晚栽培全生育期120~125天(比汕优46长1.4天);作中稻全生育期135天左右。

2.产量、米质、性状明显优于金优桂99,是作为中档香米开发的理想组合。2004、2005年在江西省吉安、赣州、宜春等市县示范种植,均表现出高产稳产,一般667平方米产600公斤左右,高产栽培可达750公斤。米质优,特别是出米率高,外观与口感明显优于金优桂99。

3.株型紧凑,生长整齐,叶色浓绿,剑叶宽挺,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粒数多,着粒密,熟期转色好,有香味。对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性较强。

4.生产栽培上要求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促早分蘖,适当密植。其他同汕优46或金优桂99。

三、丰优丝苗:

1.广东、江西两省审定品种(粤审稻2003003,赣审稻2005018),在江西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0~123天(与汕优46相当);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0~135天。在湖北、安徽可作一季稻种植。

2.米质特优。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分析,9项指标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1项指标达二级优质米标准。其米粒细长,外观透明,中等直链淀粉,软胶稠度,低糊化温度,饭软滑,有香味。其米质指标与赣晚籼30号(923)相当。

3.产量高。大田种植一般667平方米产500~550公斤,高产栽培可达650公斤以上,同等条件下667平方米产量一般比赣晚籼30号(923)高出75~100公斤。

4.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叶片厚直、上举且稍有内卷,熟色好,穗大粒多,充实度好。对稻瘟病的全群抗性比为82%,表现抗稻瘟病和较好的抗逆性。

杂交晚稻氮肥不同用量田间试验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超级杂交晚稻金优299;供试肥料:稻草、尿素 (含N 46%) 、钙镁磷肥 (含P2O512%) 、氯化钾 (含K2O 60%) 。

1.2 试验地点

笔架山乡中塘村刘可知户承包的长五斗、白散泥。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 各处理施肥水平如表1所示。每个处理重复3次,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33.3m2, 四周设保护行。小区排列如图1所示。

1.4 肥料施用方法

稻草还田, 尿素的70%、钙镁磷肥作基肥, 尿素的30%、氯化钾在插秧后第4天作追肥。

1.5 田间操作

试验于6月21日播种, 7月18日插秧, 7月21日追肥和化学除草, 10月18日收割, 并在各小区采集植株样品5蔸进行经济性状考查, 各小区产量实行单打、单晒、单过秤。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对照 (CK) 有效穗、千粒重、株高等经济性状都劣于其他处理, 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 水稻的经济性状基本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结实率则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处理5结实率最高, 达84.78%。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对照 (CK) (即基础地力) 产量为4 084.1kg/hm2, 在施纯N 0~180kg/hm2范围内, 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 水稻产量逐渐增加;但继续增加氮肥用量, 水稻产量降低。通过方差分析, 5个施氮处理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 益阳市赫山区超级杂交晚稻施氮量以施纯N 180kg/hm2左右为宜。

3 结论

试验表明, 在施纯N 0~180kg/hm2范围内,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 水稻产量呈递增的趋势;但氮肥过量, 产量反而会下降。从产量结果分析, 益阳市赫山区超级杂交晚稻施氮量以施纯N 180kg/hm2左右时产量最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肥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2]张道勇, 王鹤平.中国实用肥料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平远县杂交水稻新组合晚稻比较试验 第4篇

关键词:杂交水稻;晚稻;品种鉴定

中图分类号:S5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91-2

1 试验概况

1.1 参试组合有22个,其中2个为对照

1.1.1 中早熟组合有 香丰优319、广优2155、五丰优9802、汕优82(CK)、五丰优T025、天优766、丰源优299、五丰优2168、全优766、佳优36、赣源优7138共11个组合。

1.1.2 中迟熟组合有 科优769、福龙两优3381、天优9802、吉优628、谷优3207、Q优8号、广优2643、金优27、汕优122(CK)、龙两优76、深优772共11个组合。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位于大柘镇墩背村下田心A、B两块田,面积各1亩,土壤属中壤土,无遮荫,无禽畜为害,排灌方便。

1.3 田间试验设计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设三次重复。中早熟组合安排在A田块,共33个小区,中迟熟组合安排在B田块,共33个小区,小区规格6.67m×2m,小区面积为0.02亩,区间间区20cm,插植规格为6寸×4寸,即小区植560棵(16株×35行)。根据方案进行实施,严格做好浸种催芽,整理秧地等播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移栽时完全按随机排列,在各个生育期对22个品种的生长表现、农艺性状,认真做好田间调查记录,做到及时准确,各项调查按取样原则,做到取样有代表性,记录详细。认真做好室内考种工作,统计好各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

2 栽培管理工作

2.1 育好秧苗

采用大田育秧,于7月14日播种,8月4日移植,大部分秧苗有分蘖。

2.2 平整大田

采用机耕平整,做到精细整地,结合施用有机肥,达到平、匀、烂的要求。

2.3 肥水管理工作

大田基肥亩施用牧禾肥20kg,第一次追肥在移栽后5d,亩施牧禾肥15kg,并结合施用除草剂撒施。第二次追肥在移栽后10d,亩施牧禾肥15kg,碳铵12.5kg,同时做好试验田的水份管理工作,结合当地生产水平进行管理。

2.4 虫害防治

根据试验田“只防虫不防病”的原则,抓好了三化螟、卷叶虫、稻飞虱的防治工作,破口期亩用赣农80g+毒死蜱25g对水60kg,齐穗期再喷药一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结果分析

3.1.1 中早熟组合 11个参试品种(含CK)平均亩产量介于440.00kg-568.33kg之间,亩产量高低相差128.33kg,相差较大。其中香丰优319、广优2155、五丰优9802三个组合比汕优82(CK)增产,比增0.659-12.540%,五丰优T025、天优766、丰源优299三个组合比CK减产,减幅在3%以内。五丰优2168、全优766、佳优36、赣源优7138比CK减产3.301-12.871%,中早熟组合品种差别显著,(见表1)。

表1 中早熟组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性

3.1.2 中迟熟组合 11个参试组合(含CK)平均亩产量介于374.57-489.17kg之间,亩产量高低相差114.60kg,相差较大,其中科优769、福龙两优3381、天优9802、吉优628、谷优3207、Q优8号、广优2643、金优27八个组合比汕优122(CK)增产,比增2.749-15.324%,龙两优76比CK减产0.589%,减产不明显。深优772比CK减产11.693%,减幅较大。中迟熟组合品种差别显著,(见表2)。

3.2 生育期比较分析

3.2.1 中早熟组合 11个组合生育期在100-112d之间,其中丰源优299、五丰优2168二个组合熟期与汕优82(CK)相差6d,其他组合相差不超过5d。

3.2.2 中迟熟组合 11个组合生育期在103-114d之间,其中吉优628、深优772二个组合熟期与汕优122(CK)相差超过5d,其他组合相差不超过5d。

3.3 品种抗逆性分析

据田间调查,22个参试组合均较抗病,白叶枯病无发生,叶瘟发生少,纹枯病有少量发生。耐寒性中等,抗倒性强。

3.4 主要品种述评

3.4.1 香丰优319 该组合亩产568.33kg,居中早组第一,比CK增产12.540%,田间表现为生长势强,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千粒重28.2g,居中上。本组合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3.4.2 广优2155 该组合亩产539.17kg,居中早组第二,比CK增产6.766%,田间长势好,抗病、株型好,棵高为125.1cm,居本组第一。千粒重31.8g,居本组第一。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3.4.3 五丰优9802 该组合亩产508.33kg,居中早组第三,比CK增产0.659%,田间长势好株型适中,千粒重中等,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3.4.4 五丰优T025 该组合亩产503.33kg,居中早组第五,田间长势好,株型好,穗大粒多,总粒数及实粒數均居本组第一,结实率中上,成穗率偏低,建议复试后推广种植。

3.4.5 科优769 该组合亩产489.17kg,居中早组第一,比CK增产15.324%。田间长势好,穗大粒多,千粒重中等,总粒数及实粒数均居本组第一,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3.4.6 福龙两优3381 该组合亩产471.67kg,居中迟组第二,比CK增产11.198%,株型好,千粒重中上,抗病。田间长势良好。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3.4.7 天优9802 该组合亩产466.67kg,居中迟组第三,比CK增产10.020%,穗大粒多,结实率中等,抗病。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3.4.8 广优2643 该组合亩产438.33kg,比CK增产3.338%,田间长势良好,株型适中,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32.8g,居本组第一。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单季杂交晚稻机插技术试验 第5篇

1.试验设计

适应性试验:试验品种为惠华8号, 塑料育秧硬盘规格为580 mm280 mm。开展了2个试验项目。一是机插的适应性试验, 采用3种处理:播量为90 g/盘的塑盘育秧配套机械插秧, 播量为90 g/盘的塑盘育秧配套手工插秧, 播量为90 g/m2常规旱育秧配套手工插秧。二是塑盘育秧播种量试验, 也采用3种处理:播量分别为干谷70 g/盘、90 g/盘、110 g/盘, 配套机械插秧。试验田设在安文镇台口村下了畈, 试验小区面积59.8 m2, 共6个小区四周设保护行。前作为菜田, 沙质壤土, 排灌体系健全, 灌溉水源能保证。

2.栽培管理

种子于5月8日浸种, 5月10日播种。旱育秧播前使用壮秧剂, 5月15日出苗。塑盘育秧床土中拌有壮秧剂 (量与旱育秧同) , 秧盘中铺好床土后, 双排摆放于净宽度为1.5 m的苗床中, 播种后覆细土, 并灌水至秧盘位置, 使秧盘土吸足水分。秧田分别于5月25日和5月29日用10%一遍净可湿性粉剂30 g, 加水45 kg进行喷药治虫。6月1日移栽, 插秧行、株距为30 cm22 cm, 每667 m2插1万丛左右, 以一本插为主, 部分小秧苗双本插。6月8日补苗。

试验田每667 m2施基肥碳铵54 kg、过磷酸钙17kg, 6月17日每667 m2施氯化钾12 kg、尿素7 kg。大田生长期间田间管理, 前期浅灌, 干湿交替, 以干为主, 中后期干干湿湿, 以湿为主, 7月初排水搁田。由于机插与常规手插相比, 前期苗架好、基本苗偏多, 采用多次重搁以控制无效分孽。共防治虫害10次。

2008年5-9月水稻生长期间气候正常, 雨量比常年略多, 除对病虫害防治效果略有一些影响外, 其他无碍。

3.结果与分析

(1) 产量

机插适应性试验产量见表1。比较不同插秧方式, 旱育秧手插产量最高, 第二位是塑盘秧机插, 产量较低的是塑盘秧手插。

播种量试验结果见表2。塑盘育秧以90 g/盘播量的产量最高, 70 g/盘播量的产量最低。

(2) 植株性状及产量结构

从理论产量来看, 塑盘育秧机插为最高, 达722.5kg/667m2, 旱育秧手插次之, 塑盘育秧手插为最低。见表3。

(3) 单季晚稻机插成本对比

根据试验记录, 秧盘育秧机插、秧盘育秧手插和旱育秧手插每667m2的育秧成本分别为67元、67元、50元;整地成本分别为:72元、72元、72元;栽植成本分别为:20元、80元、80元;育秧、整地、栽培三项合计成本分别为159元、219元、202元。这说明盘育秧机插的成本比旱育秧手插、盘育手插都低。

4.结论

从适应性试验结果来看, 传统旱育秧手插虽然实际产量高, 但作业速度慢, 效率低, 劳动强度大, 且成本也高;塑盘育秧手插成本为最高, 产量低, 速度慢, 不适合推广;塑盘育秧配套机插速度快, 效率高, 成本低, 理论产量对比最高, 实际产量也比较高, 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 塑盘90 g/盘播种量比较适合, 产量也较高, 在机械插秧时, 机械分秧扎空现象较少, 空穴种植的几率也较低;而110 g/盘播种量, 秧苗素质较差, 播种18天内的小苗秧还可以, 但如超过20天便开始死苗。70 g/盘播种量在机插时空穴率高, 农民补苗化工大。

杂交晚稻甬优12高产栽培技术 第6篇

1 适时播种

甬优12生育期长, 在东阳市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 采用旱育秧技术培育壮秧, 具体做法是按每500 g种子30 m2苗床标准, 做好苗床统一育秧。播种前, 先将经浸泡消毒的种子洗净, 淋敌克松药液, 并按每500 g种子用吡虫啉10 g+钙镁磷肥200 g标准拌种, 播后覆土厚1 cm, 灌半沟水任其自动吸干, 使畦面 (苗床) 湿润, 次日下午统一用丁草胺500倍液喷施畦面防除杂草 (秧田用丁草胺不超过1 500m L/hm2) 。药肥拌种培育旱秧, 能基本控制秧苗前期病虫为害, 插秧后无落黄现象, 生长快、分蘖早而多[1]。

2 旱育大苗, 浅水插秧

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 即多效唑20 g+吡虫啉10 g+水15 kg, 均匀细喷200 m2秧板, 不漏喷、不重喷。2叶1心时灌满沟水, 每30 m2秧板用尿素300 g+水20 kg洒施。移栽秧龄25~28 d, 叶龄5.0~5.5叶, 带蘖2~3个, 双本插。插秧前1 d施好耙面肥并耥平田, 插秧当天先排浅田面水层再插秧, 3 d后灌薄水 (沙性田略早) [2]。浅水插秧, 一方面可避免浮苗缺丛、加快扎根生长;另一方面有利于浅插、早分蘖、成大蘖, 插秧后20 d左右就能发足与有效穗数相应的苗数。

3 双本稀植, 宽窄行种植

在原来人工插秧每人每种1幅为6行改种为宽窄行式4行, 宽行40 cm, 窄行20 cm, 平均行距30 cm左右, 株距 (横档) 22~27 cm, 插丛数12万~15万丛/hm2。宽窄行种植, 方便田间作业, 能提高通透性, 充分利用光温资源, 协调个体与群体的互补关系, 每个单行都有相似于边行的生长环境, 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增强边行效应, 提高产量。

4 精确定量施肥

总氮量按产量13.5 t/hm2、当季利率0.425计算, 施用比例为:基苗肥∶穗肥=6∶4, 基肥∶苗肥=6∶4、促花肥∶保花肥=6∶4。具体为:基肥施碳铵750 kg/hm2, 追肥 (插后3~5 d) 施水稻专用配方肥375 kg/hm2+尿素57 kg/hm2, 促花肥 (7月中旬, 倒4叶露尖时) 施尿素180 kg/hm2, 保花肥 (8月上旬, 倒二叶露类时) 施尿素112.5 kg/hm2, 减少传统的追肥用量, 增加穗肥比重, 有利控制无效分蘖, 提高成穗率。穗肥必须看苗施用。群体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够苗后叶色开始褪淡落黄, 顶4叶叶色淡于顶3叶, 可按原计划施用穗肥, 如果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不够苗, 或群体落黄早, 提早1个叶龄期施穗肥, 数量和次数适当增加。如果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以后叶色过深, 顶4叶>顶3叶, 穗肥一定要推迟到群体叶色落黄后才能施用, 只施1次, 数量要减少。在确定磷钾肥大田施用量上大幅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同时将过磷酸钙换成钙镁磷肥, N、P2O5、K2O施用比例为1.0∶0.8∶0.9。一般施P2O5279kg/hm2 (钙镁磷肥1 500 kg/hm2+配方肥中的磷) , K2O 292.5kg/hm2 (KCl 450 kg/hm2+配方肥中的钾含量) 。磷肥作基肥1次施用, 钾肥分追肥、促花肥和保花肥3次施用[3]。

5 水分调控

实施水分定量调控, 前期主要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发生、提高茎蘖成穗率为重点, 中后期以全面提高群体质量、提高抗倒能力、增强结实群体光合生产率为目的。具体做法是插秧时无水层, 3~5 d后灌浅水施肥, 以后保持湿润无积水或仅脚印部分有点水即可, 在稻苗于9叶前期叶龄8.1叶, 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穗数苗的80%左右 (70%~90%) , 即基本苗11万~12万根/hm2时开始搁田, 至田边开裂, 以后继续保持田面湿润, 抽穗开花时灌浅层水, 任其落干后又一直保持田面湿润[4]。总之, 搁田后到成熟都要保持人下田不陷脚。

6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病虫防治, 以控前压基数、注重稻基部为基本防治策略, 紧紧抓住4个环节:一是药肥拌种, 带药插秧;二是分蘖盛期控制病虫基数;三是重点抓好破口期防治, 重点抓稻曲病的防控, 做法为破口期前5~7 d和破口期各喷1次拿敌稳, 齐穗期喷1次大剂量井冈霉素, 可基本控制稻曲病危害程度;四是防治好后期褐稻虱, 于插秧后5~7 d, 结合第1次追肥, 拌丁苄或幼禾葆进行化学除草。

摘要:籼粳杂交晚稻甬优12表现茎秆粗壮、穗大粒多、耐肥抗倒、高产潜力大, 是东阳市主推的杂交晚稻良种之一。介绍了甬优12的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适时播种、旱育大苗与浅水插秧、双本稀植与宽窄行种植、精确定量施肥、水分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晚稻,甬优12,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玉清, 刘红梅, 舒勇, 等.水稻防早衰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11) :112-113.

[2]王开斌, 汪先霞, 詹杨.豫南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12) :18-19.

[3]张栩, 薛应征, 王书玉, 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4 (9) :15-16.

超级杂交晚稻 第7篇

1 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 平均亩产447.3kg, 比对照汕优46减产1.4%;2007年续试, 平均亩产469.3 kg, 比对照汕优46增产2.8%;两年平均亩产458.7 kg, 比对照汕优46增产0.7%。

2005-2008年在江西各地进行示范, 一般亩产520 kg左右, 比对照汕优46增产50 kg;在湖南、福建等省示范种植, 一般亩产527 kg左右, 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30~60 kg。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在江西省各地作二晚中熟组合种植, 6月20日左右播种, 秧龄25~30天, 全生育期120~125天, 两年区试全生育期平均123.0天, 比对照汕优46迟熟0.6天。

2.2 农艺性状

株型紧凑, 株高96.2 cm, 叶片挺直, 分蘖力强, 熟期转色好。亩有效穗1.87万穗, 每穗总粒数110.8粒, 实粒数87.0粒, 结实率78.5%, 千粒重27.7 g。

2.3 米质

二晚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出糙率78.3%, 精米率68.3%, 整精米率63.6%, 垩白粒率71.0%, 垩白度7.8%, 直链淀粉含量19.0%, 胶稠度55㎜, 粒长6.4㎜, 粒形长宽比2.6。

2.4 抗病性

特优1138经江西省区试单位两年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2006年穗颈瘟为9级, 稻瘟病平均损失率5.3%, 好于对照;2007年穗颈瘟为9级, 稻瘟病平均损失率6.2%, 好于对照, 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期播种, 培育壮秧

特优1138在江西省各地作双季二晚种植。过早播种, 秧龄太长会造成早穗;过迟播种, 后期有可能遇上寒露风影响灌浆结实, 最佳播种期宜安排在6月上中旬, 在赣南各地最迟不超过6月25日。大田亩用种量1㎏, 湿润育秧秧田亩播种量控制在15㎏, 做到稀播匀播, 以利培育多蘖壮秧。浸种前晒种, 清水选种采用间隙浸种法, 先浸种12 h, 用强氯精300~500倍液浸12 h, 之后洗净催芽露白后播种。

秧田要选择肥沃的水稻田, 施足基肥, 亩施农家肥1 000 kg, 施尿素9~10㎏, 过磷酸钙20~22㎏, 氯化钾5㎏。一叶一心时亩施尿素5㎏作断奶肥, 保持畦间有水, 畦面湿润, 并亩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g兑水50㎏均匀喷施一次, 以促进矮化, 增加分蘖。两叶一心期保持畦面湿润, 并亩追施尿素2㎏, 此后畦面保持浅水层。四叶时亩施尿素5㎏、氯化钾2㎏, 争取秧田每粒谷苗带蘖4个以上。移栽前3~5天施好送嫁肥, 喷好送嫁药, 以防治稻瘟病为主, 兼防治稻蓟马、稻飞虱等害虫。

3.2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

特优1138秧龄宜控制在30天以内, 小苗移栽更好, 秧龄以25~28天最好, 秧龄超过30天易造成早穗现象。该组合分蘖力强, 栽插时要合理密植, 一般移栽规格以20㎝20㎝为宜, 也可以采用宽行窄株规格16.5㎝26.4㎝, 每丛插1粒或2粒谷苗, 每亩插足基本苗8万~10万株, 确保亩有效穗21.7万~28.0万穗。

3.3 合理施肥, 促苗早发

特优1138茎秆粗壮, 根系发达, 需肥量较大, 高产既要攻蘖增穗, 又要保穗增粒, 还要保粒增重。为保证品种对肥料养分的需求, 应增施有机肥, 适氮增磷钾, 磷钾合理搭配。总体施肥技术应掌握施足基肥促增长, 早施追肥促早发, 巧施穗肥促大穗, 酌施粒肥促结实的原则。

3.3.1 施足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配合施用氮、磷、钾肥, 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1 000 kg, 用尿素15㎏和过磷酸钙30㎏, 氯化钾5㎏作底肥。

3.3.2 早施促蘖肥, 做好平衡施肥。

插后6~7天进行第一次中耕追肥, 亩施45%三元复合肥25 kg, 插后15天左右进行第二次追肥, 亩施45%三元复合肥12~17 kg。

3.3.3 巧施穗肥粒肥。

在幼穗分化期亩施45%三元复合肥5㎏, 在齐穗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5 g, 以延长功能叶的寿命, 促进谷粒充实饱满, 提高结实率, 增加千粒重。

3.4 科学管水, 以水促控

水分管理上掌握浅水插秧, 寸水返青, 浅水促分蘖;分蘖后期及时排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 以利通风透光, 防止植株徒长;孕穗期开始覆水, 后期干湿壮籽, 养根保叶;收割前7~10天断水, 防治断水过早, 延长功能叶寿命。

3.5 及时防治病虫

超级杂交晚稻 第8篇

1.1 免耕强化栽培与翻耕强化栽培对比试验

试验设在永昌镇柏黄村, 前作为免耕直播油菜, 采用稻草覆盖栽培, 土壤肥力中等。试验设免耕强化栽培和翻耕强化栽培2个处理, 大区对比, 不设重复。

供试单季晚稻组合为D优527, 5月27日播种, 6月14日移栽, 旱育秧, 大田种植密度13.86万丛/hm2, 单本插, 由于秧苗播种过密, 移栽时基本没有分蘖发生, 秧苗素质较差。10月5日收获。试验田施纯N 245.85kg/hm2、P2O568.10kg/hm2、K2O 144.00kg/hm2。氮肥中基肥占48.02%、促蘖肥占41.58%、粒肥占10.40%。

1.2 免耕强化栽培与翻耕常规栽培对比试验

试验设在兰溪市马涧镇西汤村, 试验田面积615m2, 土壤肥力中等, 前作空闲。试验设免耕强化栽培和翻耕常规栽培2个处理, 大区对比, 不设重复。

供试单季晚稻组合为D优527, 5月15日播种, 旱育秧。免耕强化栽培处理5月30日移栽, 种植密度14.25万丛/hm2;翻耕常规栽培6月7日移栽, 种植密度18.30万丛/hm2, 全部采用单本插。9月25日收获。试验田施纯N 250.50kg/hm2、P2O548.75kg/hm2、K2O 73.20kg/hm2, 氮肥中基肥占55%、促蘖肥占45%。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 永昌试验点采用免耕栽培始穗、齐穗期分别比翻耕栽培提早2d左右。

2.2 对苗蘖消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免耕栽培分蘖发生早且快, 永昌试验点免耕强化栽培最高苗506.70万株/hm2, 比翻耕强化栽培 (最高苗467.70万株/hm2) 多39.00万株/hm2。有效穗也有所增加, 免耕强化栽培为249.45万穗/hm2, 比翻耕强化栽培 (237.00万穗/hm2) 增加12.45万穗/hm2。马涧试验点免耕强化栽培最高苗为390.45万株/hm2, 远低于翻耕常规栽培的523.35万株/hm2, 这可能与免耕栽培搁田控苗效果较好有关, 因为免耕栽培保留了前作的畦沟, 排水较易。

2.3 对穗粒结构的影响

由表2可知, 免耕栽培较翻耕栽培, 除有效穗有所增加外, 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有所增加, 结实率也略有提高, 但幅度不大。永昌试验点各处理千粒重基本接近, 而马涧点免耕处理千粒重31.00g、翻耕处理为32.70g, 这可能与该试验田后期未施用穗粒肥有关。

2.4 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 免耕栽培产量均高于翻耕栽培。永昌试验点免耕强化栽培实产9 799.5kg/hm2, 比翻耕强化栽培 (实产8 640.0kg/hm2) 增产1 159.5kg/hm2, 增幅13.42%;马涧点免耕强化栽培实产8 647.5kg/hm2, 比翻耕常规栽培 (实产7 758.0 kg/hm2) 增产889.5kg/hm2, 增幅11.47%。

3 小结

(1) 采用免耕栽培, 始穗期、齐穗期较翻耕栽培提前2d左右, 但成熟期差异不明显。

(2) 免耕栽培前期起发快, 最高苗数多, 这可能与免耕条件下栽秧深度较翻耕栽培浅有关, 有利于分蘖早生快发, 从而形成大穗。穗粒结构分析表明, 采用免耕栽培, 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均比翻耕栽培多, 这与免耕栽培早生分蘖多有关。

(3) 试验对千粒重的影响, 2个试验点表现不一, 分析施肥情况, 可能与后期氮肥的施用有关。在施用穗粒肥的情况下, 免耕栽培不会影响千粒重, 而不施穗粒肥的情况下, 会造成千粒重下降。因此, 采用免耕栽培技术应重视后期氮肥的施用, 施好穗粒肥。

超级杂交晚稻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春优84 (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 、甬优538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 、甬优1540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 、甬优1140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 、嘉优2号 (嘉兴市农业科学院选育) 、嘉优5号 (嘉兴市农业科学院选育) 、嘉优6号 (嘉兴市农业科学院选育) 、嘉禾优555 (嘉兴市农业科学院选育) 杂交晚稻新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以嘉优2号为对照 (CK) 。各品种试验均在同一块田内进行, 每个品种种植面积667 m2, 随机排列, 不设重复。实行统一播种时间、统一肥水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的相同管理。

1.3 试验实施

试验地点选择在绍兴县齐贤镇八字桥村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 统一采取催芽后直播栽培, 播种期5月28日, 播种量15 kg/hm2。施肥量:复合肥 (15-15-15) 375 kg/hm2、尿素 (含N 46%) 187.5 kg/hm2、氯化钾 (含K 60%) 112.5 kg/hm2。出苗后进行长势、长相的不定期观察, 成熟期考查各品种的穗粒性状, 收割期统一进行机械收割, 实测产量[1,2,3,4,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性状

春优84主要表现为营养生长旺盛, 茎秆粗壮, 株型紧凑, 株高适中, 倒3叶长而挺, 抗倒性好, 后期耐寒转色好, 穗型大, 每穗实粒数多于对照品种嘉优2号, 成熟期早于面上种植的甬优12, 后作适宜安排冬种。甬优538主要表现为株型较紧凑, 灌浆饱满、熟相清秀, 每穗实粒数多于其他参试品种, 粒重低于参试品种, 株高比甬优12低10 cm左右, 易于农事操作和管理, 成熟期比甬优12提早7 d以上, 适宜后作安排冬种。甬优1540主要表现为株高适中, 茎秆健壮, 叶片厚、挺, 叶色翠绿, 转色顺畅, 穗型小于春优84和甬优538, 但略大于对照品种嘉优2号和其他参试品种, 成熟期迟于对照品种, 略早于春优84和甬优538。嘉优5号、嘉优6号主要表现为株高适中, 株型较紧凑, 剑叶较挺, 叶色淡绿, 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 抽穗整齐, 结实率高。成熟期略迟于对照品种嘉优2号, 嘉优5号适宜在绍兴县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机插种植。甬优1140主要表现为株高适中, 茎秆健壮, 穗粒结构协调, 谷色黄亮, 结实率高, 穗型小于对照品种嘉优2号, 成熟期早于各参试验品种。嘉禾优555株高适中, 须根发达, 茎秆健壮, 基部节间短, 叶片厚、挺, 叶色翠绿, 穗型小于对照品种嘉优2号, 成熟期接近或略早于对照品种嘉优2号。谷色黄亮, 米质较好, 可作优质米开发利用。

2.2 产量

从产量结果看, 在试验条件下, 8个杂交晚稻品种中以春优84、甬优538产量最高, 分别达11 326.5、11 323.5 kg/hm2, 甬优1540产量9 793.5 kg/hm2, 位居参试品种第3位;其他参试品种产量在7 701.0~8 418.0 kg/hm2, 类似于常规晚粳品种产量水平 (表1) 。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从产量水平、生育期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甬优538、春优84这2个杂交晚稻新品种产量水平高, 熟期早于甬优12, 可以作为绍兴地区单季晚稻主要适用品种之一进行搭配和示范推广。嘉优5号特点与对照品种嘉优2号相仿, 适宜在绍兴县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育秧插种的配套品种[6]。甬优1540、甬优1140、嘉优6号、嘉禾优555参试品种系第1年种植, 有待作进一步试验示范。

参考文献

[1]张建民, 孙健, 吴龙根, 等.杂交稻甬优538强化栽培密度试验[J].种子世界, 2012 (10) :27-28.

[2]刘金弟, 朱日清, 张磊, 等.杂交晚粳嘉优5号生育特性与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1 (4) :159-160.

[3]曹雪仙, 陈人慧, 庞娇霞, 等.甬优12号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 2011 (4) :47-48.

[4]张惠琴, 朱贵平, 吴增祺, 等.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春优58最佳施肥配方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23 (1) :68-69.

[5]林建荣, 吴明国, 宋昕蔚, 等.籼粳亚种间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春优658[J].杂交水稻, 2009 (5) :88-89.

相关文章
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精选6篇)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篇金沙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说明书一 规划背景为进一步加快金沙县经济社会“科...

1
2025-09-18
宽容是教师的一种美德

宽容是教师的一种美德

宽容是教师的一种美德(精选6篇)宽容是教师的一种美德 第1篇让宽容伴随我们成长!主办班级:初一八班主办时间:11月宽容,是一种修养,是...

1
2025-09-18
开展“双联双包”工作汇报材料

开展“双联双包”工作汇报材料

开展“双联双包”工作汇报材料(精选5篇)开展“双联双包”工作汇报材料 第1篇按照区委指示,根据岚发[]18号《中共市区委关于认真开展第二...

1
2025-09-18
口腔修复学试题库

口腔修复学试题库

口腔修复学试题库(精选6篇)口腔修复学试题库 第1篇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口腔修复学试题一...

1
2025-09-18
可爱的小弟弟400字作文

可爱的小弟弟400字作文

可爱的小弟弟400字作文(精选6篇)可爱的小弟弟400字作文 第1篇我有一个小弟弟已经五个月大了,长着大大的眼睛,高粱般的鼻子和樱桃般的小...

1
2025-09-18
昆明市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环境负荷评价

昆明市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环境负荷评价

昆明市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环境负荷评价(精选3篇)昆明市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环境负荷评价 第1篇昆明市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环境负荷评价为了...

1
2025-09-18
课堂钥匙范文

课堂钥匙范文

课堂钥匙范文(精选12篇)课堂钥匙 第1篇一、围绕教学中的难点设置问题为了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要有计划地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

1
2025-09-18
科技增粮范文

科技增粮范文

科技增粮范文(精选8篇)科技增粮 第1篇1 芒市科技增粮生产基本情况2014年, 芒市完成大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2万hm2 (不含甘蔗、茶叶...

1
2025-09-18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