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工作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参考工作论文 第1篇
一、中学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主要内容
1. 参考咨询工作包括书目参考工作与解答咨询工作两个方面
书目参考作文献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二、三次文献, 为读者提供所需的文献知识和文献线索。解答咨询工作是解答读者关于文献和文献内容的各种提问。参考咨询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 有它自己的内容体系:具体包括文献调查工作、参考工作、书目工作、解答咨询工作、文献检索工作和文献提供工作。尽管参考咨询的内容十分丰富, 一般倾向于把参考咨询的内容划分为书参考和咨询解答两个方面。同时也根据咨询提问把参考咨询概括为三种类型, 即事实咨询、专题性咨询、导向性咨询。总之, 参考咨询工作的实质是协助读者解决工作、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负有教育及传播知识的责任。
2. 配合《新课程标准》, 做好咨询工作
咨询服务的关键是为教师、学生找资料, 在文献信息泛滥的情况下, 及时快捷地找到所需资料, 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更需要在馆藏建设时就考虑到这些需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指出, 高中教育要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人, 人人“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做好准备, 提供专业的、具有延展性的资料。
其实, 图书馆要树立自己的形象, 就必须为教育教学服务, 研究教学规律, 满足教师、学生需求, 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3. 为“研究性学习”, 准备咨询服务
“研究性学习”已经列入正式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要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信息环境和培养信息素养的实践平台, 必须注意收集有关参考资料, 我们学校高一的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来上研究性学习课程, 学生的课题采取学生自己选择和教师作参考相结合的方式, 图书馆的教师负责提供资料, 学生利用分组学习、讨论的方式进行, 课题也是各种各样, 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这许多个适合学生的研究性课题, 就为我们深入收集以上有关与相关资料文献提供了重要信息。并通过这些文献的收集, 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订出今后图书馆的藏书建设, 使文献补充始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学术性强、资料价值高的要求进行。
新教材 (实验修订本) 已使用一段时间, 相应的教辅资料也应运而生。仔细品味新课程的内容, 这“新”的背后, 不但要求教师有新的理念, 对图书馆也有新的期望:自然科学方面的藏书要大大加强, 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二、中学图书馆开展参考咨询工作的方式和途径
1. 馆情介绍。
每年新生入学后, 组织他们以班为单位参观图书馆, 了解馆藏数量、特色, 各类文献资料的分布情况, 业务部门的设置以及开放时间、服务项目等, 并把这些内容汇编成册分发, 激发学生潜在的信息需求意识。
2. 阅读指导。
介绍并推荐阅读计划、阅读方式和优秀书目, 请各学科老师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目, 指导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其阅读兴趣, 提高其获取信息的能力。
3. 通过征文、办读书小报、演讲比赛等形式, 提高学生主动获取并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
我校图书馆经常开展这些活动,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一些不常到图书馆的读者开始常来查询资料。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信息、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我校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作法
1. 设文献检索课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参考咨询人员不仅要帮助读者检索所需信息, 更要教给检索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开设文献检索课, 介绍目录体系的组织及手工检索, 特别是运用计算机及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检索文献的培训, 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了解、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提高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教师、科研人员还可编制导航系统, 汇集常用数据库的地址或相关资料, 帮助读者在广区域、短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2. 编制二、三次文献, 为教学、教科研服务
参与到科研课题中去, 主动根据课题的需要, 定期把某一学科领域所需资料摘编成二次文献, 如专题文摘、索引等, 方便读者查询, 使教学科研人员可以及时获得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资料。
3. 开发电子信息咨询服务
在参考咨询工作上, 填补我校图书馆空白, 为师生提供定题咨询、专题服务。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 改变目前参考咨询工作的方式, 通过电子邮件、公告版、网上论坛和网上实时咨询来提供及时的参考咨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给图书管理员, 提出其服务要求, 图书管理员则将咨询的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用户。随着电子图书馆的开通, 读者可以在学校的BBS中提出自己的服务要求, 然后图书管理人员通过定期浏览回答用户的问题;而最直接和快捷的方式是通过网上实时服务, 读者只要连上互联网, 在网上提出问题, 图书管理人员立即做出回答, 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本地化的服务。我馆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这是我们要前进的目标。
编辑工作参考 第2篇
一、上午更新伪原创文章16篇,原则上均衡分配每个网站的文章数,但是可适当增减。
伪原创文章全部按照文档《内容关键词》进行,周期性循环调整。
伪原创要求:
1、每篇文章字数须超过500字,原则上均衡在1000字左右,视具体情况而定。
2、采编文章禁止通过“百度搜索”,推荐各大门户网站的博客搜索还有狗狗搜索、soso。
采编文章一般而言要么采编最新几天的文章,要么就采编半年或一年前的文章。
可以采编同行医院网站的文章、各大门户站同类型频道的文章。
可重点考虑各大门户站的博客文章(包括QQ空间)。
3、原则上采编的文章,首尾两段需要50%的修改幅度,手动添加一些文字,凸显关键词。整体上的伪原创:杂糅多篇文章、段落置换、词句替换等。
4、要求文章三个部分出现关键词:首段、尾段、中间段。一般而言文章也分主次关键词。例如一篇写牙齿矫正的文章,主关键词是牙齿矫正,次关键词是牙齿矫正价格。
那么,首尾段出现主关键词,中间段出现次关键词。一共三个词,出现在三处地方。文章围绕主关键词展开伪原创,次关键词视情况选择。
后台发布文章要求:
1、关键词不需要手动加链接,后台可自动添加链接。
2、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必须在TAG输入框中出现。
3、从word或者其他地方复制内容到后台编辑窗口,为避免多余编码问题,复制内容统一在源代码窗口进行,然后再视图窗口编辑排版。
工作流程:
1、先采编16篇文章,存档备份。
2、然后再一次性更新这16篇文章。
3、更新完文章后,加入“生成”频道运行一下“更新主页HTML”、“ 更新栏目HTML”、“ 更新网站地图”、“ 更新RSS文件”,切记万不可点击运行“更新文档HTML”。
4、然后在进入“核心”——“频道模型”——“单页文档管理”,选中更新“谷歌地图”。
二、下午完成20条外链建设1、10条有效锚文字链接,10条相关域。发布的网站必须在五个以上。
2、锚链接、相关域请参照文档《内容关键词》。
3、所建设的外链文档URL存档备份,以作工作证明。
三、每天一份工作文档,文档名:姓名+日期。
以周为周期,每周周六下午4点半之前向SEO提交工作文档。
四、1.做到关键词重复
第二,文章的字数
首先,这个字数不一定是优化方面,也是给客户的一个看点
他觉得这篇文章很好,很精华,很多,他才会去看这个东西
对于优化方面的话,这样就更加容易让你出现关键词的重复效果
因为现在百度比较智能化,你所写的关键词重复的话,如果很明显、百度会认为你是作弊,认为你是在关键词叠加,所以字数多就能更好的隐藏你写的关键词重复
3.文章锚文本的加发,首先出现必须在第一段,因为所有事物都是以头为主,你有一个好的头,就有一个好的结尾,而且关键词锚文本必须加粗.五、文章题目的选择
关键词的选择
描述的选择
六:题目首先,第一:选择与栏目栏目标题,栏目关键词栏目描述相近的第二,注重于各户,你觉得你这篇文章写出来,百度收录了,到收录不是很好的平台找,找资源1,数字图书馆,超星图书馆,国家电子图书馆,线图书平台,如知网书库,淘宝这是原创资源。谷歌通过谷歌翻译软件,去国外网站找相关文章翻译过来。
找资源2,豆丁文,博客
螺旋输送机
郑州保洁公司
郑州家政
石墨环
郑州租房
参考咨询工作中的侵权风险规避研究 第3篇
关键词 参考咨询 知识产权 著作权 隐私权 首都图书馆
分类号 G252.6 D923.4
Research on Avoiding the Risk of Infringement in the Reference Service:Case Study from Capital Library of China
Dou Yumeng
Abstract Although libraries ar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 lot of infringement cases have occurred there, which affects the social benefits of the library services. Aiming a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in the reference servi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working practice of Capital Library of China, this paper describes some typical reference case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voiding the risk of infringement in the Web table consultancy services, information retrieval services, document delivery services, subject consultancy services, knowledge services and user training service.
Keywords Reference servic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pyright. Privacy. Capital Library of China.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日益多样化,信息传播越来越便利、快捷,用户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知识产权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到2011年底,国内已有30多起涉及数十家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传播侵权诉讼案例[1]。虽然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服务,但这却不能成为侵权的免责牌。北京优朋普乐科技有限公司因与肇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肇庆市图书馆侵犯著作权纠纷案,历时近两年,虽然后者胜诉,但相关数字服务却不得不关闭,同时这种“因噎废食”的情况还波及到了其他公共图书馆。而重庆市涪陵图书馆则没有那么幸运,在与北京三面向版权代理有限公司的著作权纠纷案中,一审胜诉,二审败诉。可见,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自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核心,需善于吸纳新技术、新理念。在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和不完备的环境中,咨询馆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产权困扰。参考咨询工作如何既与时俱进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又避免知识产权纠纷,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 表单咨询服务中的侵权风险规避
1.1 链接行为避开易致侵权的关键点
表单咨询一般只提供事实性问题的简短回答以及专业研究的各种线索和导航,这些线索和导航通常表现为网络链接。一般链接提供的是导向通道,既没有复制也未传播被链接的内容,一般不构成侵权。如果被链接的内容本身存在侵权行为,那么图书馆将承担间接侵权责任;如果被链接的内容是受到版权保护的,那么图书馆将因为提供了深度链接而侵犯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获得报酬权。国务院《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第二十三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规定断开与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明知或者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本条规定中的“链接”并没有对链接的程度(即一般链接和深度链接)作出具体界定,这一点和“明知或者应知”的判断都是决定是否侵权的关键,在法律诉讼中往往成为原被告双方辩论的焦点。
为规避这种侵权风险,图书馆应该严格控制链接内容,保证网络链接的合法性。首先,问题答复优先链接本馆域名下的页面,如本馆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页面、馆藏目录的检索结果页面以及外购数据库的检索入口页面等。其次,链接本馆域名外的网页要保证本馆享有版权,如首都图书馆(以下简称“首图”)可以链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首图微博、首图豆瓣小组等。最后,对于本馆域名外且不拥有版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应仔细考证其版权归属以及是否需要获得权利人许可。坚持“先授权后传播”的原则,同时通过在链接时注明来源和免责声明来履行注意义务。
1.2 知识库建设注重保护用户的网络隐私权
表单咨询一般会采集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如电子邮箱、电话号码、职业等,以便咨询馆员及时联系用户,以及根据用户背景进一步判断用户需求。但不应在网上发布这些信息。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未经网络用户许可,公开其网络注册中填写的真实姓名、肖像、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信息等个人信息(自愿公开的除外),应该属于侵犯用户的网络隐私权[3]。首图表单咨询页面要求用户在提问时填写标题、内容和Email三项信息。但在发布的常见问题库和已解答问题库中,不显示Email这一项,此信息只有后台工作人员可见。
nlc202309041220
2 文献检索服务中的侵权风险规避
2.1 代检代查服务规避文献复制侵权行为
按照检索深度,代检代查服务可分为两个层次。浅层检索主要是查找某方面文献的出处或者馆藏地点,深层检索是应用户需要查找并提供某方面的文献。后者涉及到图书馆使用、复制或传播文献。我国《著作权法》[4]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而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值得注意的是,此规定针对的是个人,并没有明确图书馆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实施这种行为,也没有规定图书馆可以帮助用户,为其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作品而复制他人作品。
为规避侵权风险,图书馆可以只提供文献线索,鼓励用户自行借阅或复制。若用户不方便自行获取,图书馆就要严格控制复制数量,以不影响著作权人的版权收益为前提;明确文献用途,并提醒用户遵守《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
2.2 开具检索证明服务使用版权声明
首图开具检索证明是指提供用于法律诉讼案件的相关文献证明。《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使用他人作品的12种情形,但却未对此情形作出具体说明。伯尔尼公约和TRIPs协议规定了判断合理使用的“三步检验法”。《伯尔尼公约》第九条第2款规定:“本同盟成员国法律得允许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复制上述作品,只要这种复制不损害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致无故侵害作者的合法利益”。TRIPs协定第13条中规定:“各成员对专有权做出的任何限制或例外规定仅限于某些特殊情况,且与作品的正常利用不相冲突,也不得无理损害权利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草案也引入了“三步检验法”,将其加入合理使用条款之中作为判断要件[5]。
开具检索证明服务既不会影响权利人作品的销售数量,作品用于举证不属于商业用途,证据也不会被广泛传播,因此不会侵害权力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三步检验法”,此服务应属合理使用的范畴。首图鉴于接到这方面的需求较多且迫切,因此决定开展此项服务。
为规避潜在的侵权风险,首图会在文献提供前要求用户签署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有两部分内容:一是首图声明保证遵守《著作权法》;二是用户声明和承诺通过首图获取的文献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传给他人使用或其他非法用途,如有违反以上声明和承诺的侵权行为,用户将自行承担全部侵权法律责任。用户签署版权声明后,会对侵权行为有所了解,同时图书馆也履行了注意义务。一旦用户因使用文献不当产生知识产权纠纷,此版权声明即可作为重要的抗辩理由,免除图书馆的间接侵权责任。此外,文献清单还会列出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文献来源和出版时间等具体信息,文献原文准确、完整,从而保护著作人的发表权、署名权和作品完整权。
3 文献传递服务注重对文献进行分类管理
文献传递服务是图书馆将本馆或馆际互借合作单位范围内的文献,根据用户需要数字化后,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目前这种包含了复制行为的服务在我国图书馆中广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却未对此服务的合法性作出明确说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和依法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本馆馆舍内”的提法明显没有照顾到蓬勃发展的联盟馆、协作馆,但从图书馆发展和此规定理念延伸的角度看,文献传递应该受到法律保护。根据侵犯著作权的判断标准与现行法律依据,只要不超出合理使用的范围,一般不会卷入知识产权纠纷[6-7]。为控制合理使用,国内很多文献传递服务都使用了著作权声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立图书馆规定,只有签署(点击方式)“著作权警告”的用户才允许进入文献传递系统[8]。首图通过严格限制传递的文献类型,实现对合理使用的控制。
(1)首图拥有完备的关于北京的地方文献,如古籍、老照片、拓片、舆图等。这些没有版权或超过版权保护期的资源可以应需求进行复制、数字化、传递。
(2)对于图书、期刊论文、报纸等资源,依据采购协议或作品许可使用协议中的约定,限制文献的范围和传递的数量,履行注意义务,确保文献利用的公益性。其收费仅限于检索和传递的成本费,首图按照合作馆的标准结算,不影响版权人的利益。
(3)首图注重收集灰色文献,如会议资料、政府文献、内部刊物、交换资料、赠阅资料等。这些资料未公开发表,有些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除非得到著作权人的许可,否则一律不予传递。
(4)首图拥有丰富的视听资源,如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随书光盘等。这些资源是法律禁止传递的作品,除非得到版权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否则一律不予传递。
4 专题咨询服务依据著作权例外规定和变通措施开展
专题咨询服务提供的是围绕某一专题的信息,其成果形式有相关文献的文摘、书目索引和文献资料汇编,部分英文文献还附以中文摘要。首图接到用户需求后,会依据著作权例外的有关规定,判断信息提供的可操作性,有时会通过一种稳妥的变通方式规避侵权。从首图的咨询实践来看,信息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党政机关、企业和个人。
(1)党政机关的信息需求属于“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的情形,无侵权风险。如为北京知识产权局制作的《北京市知识产权资料选编》;为某文化局定期提供的资料汇编《文化动态》,搜集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全国文化系统的新举措方面的文献;为某司法局定期提供《首图快递》,主要收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新法解读等多个专题的中英文资料。
(2)企业的信息需求分为两类:一是收集竞争情报,二是用于信息提供。前者通常表现为具体的事实和数据,可提供政府信息公开范畴的资料,不提供商业秘密范畴的资料。有的企业暗示使用非常规手段,则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9],首图拒绝提供服务。后者一般会将信息用于商业用途,这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会构成侵权,需要采用一定的变通措施规避法律风险。比如北京移动国学彩信业务推出的“国学彩信·鉴赏入门”栏目,首图受委托为其提供中国历史文物鉴赏方面的资料。在广泛收集、整合和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咨询馆员撰写出彩信文本,并为彩信配图。撰写彩信文本需注重收集历史文物的第一手资料,坚持去伪存真的原则,辨别以讹传讹的内容,尤其是涉及与文物相关的人物方面的内容,一旦有出入,就可能侵犯别人的名誉权。因此,在保证原创的同时,也要对提供的信息内容负责。规避彩信配图侵权风险的思路有两个:一是通过在报纸上发布“联系作者声明”,在不去考证图片所有人的情况下使用图片,当所有人联系时再支付一定的报酬;二是采用适用法定许可的图片素材,一般是广泛、大量、反复使用而难以逐次事前征得作者许可的作品,同时将图片素材重新设计和修改,通过知识创新产生增值信息。考虑到前者仍然具有侵权的性质,且支付的报酬可观,首图选择了后者。
nlc202309041220
(3)个人的信息需求一般属于“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的情形,不存在侵权风险。但有些用户为完成毕业论文或作业而提出专题需求,咨询馆员则只为其介绍检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不提供具体文献,从而将这种专题咨询转化为“一对一”的信息素养培训。
5 知识服务注意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和咨询馆员的著作权
知识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向用户提供知识信息、知识挖掘手段及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交的结果表现为结论和建议、咨询报告、情报分析报告等。开展这类服务,一定要注意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即不得随意公开用户的咨询问题和咨询结果。有些资料是用户申请课题、立项之用,有些资料是企业的竞争情报,因此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将咨询结果用于其它目的。尤其是在接到相关的咨询课题时,不能直接将其展示给其他用户。要严格管理和保护这些咨询结果和相关工作记录,不能使其外泄,否则会构成不作为侵权。
此外,在工作中也不能忽视咨询馆员的权益。知识服务所提交的成果的价值并不在于文献的知识含量,而在于对资料进行检索、甄选、深度加工、统计分析、研究等的过程中,咨询馆员投入的智力劳动。对于创造性劳动较多的成果,咨询馆员应享有版权,要注意保护。比如“国家文化中心建设之国际比较研究”课题,首图受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托,为其进行相关资料的检索、编译、整理和比较工作,并将甄选、初步比较后的结果编制成资料汇编,还参与了部分内容的撰写。课题成果最终以著作形式出版,首图通过在作品上署上撰写人的名字,保护了咨询馆员的著作权。
6 用户培训涉及的侵权风险规避
用户培训是图书馆为提高用户信息素养开展的一项业务,介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首图开展的部分培训课会录制成视频资料,提交给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供进一步的传播和利用。由于提交的同时版权也发生了转移,用途也不再限于课堂教学,因此主讲人必须保证授课过程和所使用的讲义的合法性,PPT模板不能随意使用,可选用本馆官方模板,或者由主讲人自主设计。培训用户时,主讲人要提醒用户不要过度下载资源,尤其不要使用专门的不断发送需求的下载工具大批量下载资源,下载下来的资源也不要非法传播,从而从源头控制侵权行为,也避免了图书馆因用户侵权而承担的间接责任。
侵犯他人权益不仅给他人带来了困扰和损失,也会给图书馆带来声誉上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明确用户使用资源的目的、性质和程度,对可能造成侵权的行为时刻保持敏感性;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费用收取仅限于咨询费、检索费、资料打印、复制费等成本费用,不影响作品的潜在价值和市场收益;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如果没有法律相关条款可以遵守,则要找到一旦侵权,图书馆可以使用的抗辩理由;跟踪《公共图书馆法》的制定进展,关注国外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有法必依,从而杜绝侵权行为的发生,营造知识共享的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 1 ] 刘婵.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版权之惑[N].中国文化报,2011-12-16(8).
[ 2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EB/OL].(2013-01-30)[20
13-04-18].http://www.gov.cn/zwgk/2013-02/08/content_
2330133.htm.
[ 3 ] 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双重屏障[EB/OL].(2011-04-02)[2013-04-20].http://www.scio.gov.cn/cbw/qk/4/2011/03/201104/t885261.htm.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EB/OL].(2007-03-27)[20
13-04-22].http://www.sipo.gov.cn/sipo/flfg/bq/fljxzfg/
200703/t20070327_147442.htm.
[ 5 ] 王本欣.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研究: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为视角[J].图书研究,2013(7):98-101,86.
[ 6 ] 黄国彬.我国图书馆规避著作权侵权风险的对策建议:基于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J].图书馆杂志,2012(10):12-17.
[ 7 ] 金雪梅.试论图书馆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与现行法律依据[J].图书馆论坛,2012(6):12-18.
[ 8 ] 杨晓秋.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04):93-96,87.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EB/OL].(2005-08-31)[2013-04-22].http://www.gov.cn/banshi/2005-08/31/content_68766.htm.
窦玉萌 首都图书馆馆员。北京,100021。
(收稿日期:2013-12-30 编校:方 玮)
参考工作论文 第4篇
《党课参考》是一本“小刊”, 32开本;《党课参考》又是一份规模不大的“大刊”, 在传统平面媒体发行量每况愈下的情况下, 10多年来在全国市场期发量稳定在18万份左右, 创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较好业绩。
以“党课”为精致的主干, 以“参考”为蓬勃的“枝叶”, 这份“小刊”焕发着旺盛的市场生命力。作为一本面向全国, 重点受众为党建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指导类刊物, 《党课参考》有何秘诀?该刊认为, 诀窍只有一个, 始终抓紧与受众“可用性契合”这道命门。
“点”契合———重拳出击, 浓墨重彩“跟中心”
每次编前研讨, 大家都为“点”而琢而磨。多年的实践, 《党课参考》提炼并成熟了一个坚持不懈的坚定理念———将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成受众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
———编刊者说
党刊当然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但这个“喉舌”不是硬梆梆地直来直去、懒洋洋地照抄照转, 它必须历经吸收 (学习) ———消化 (思考) ———“吐”出来 (反映) 这个过程, 吸收什么?怎样消化?给予受众什么?全过程思维“倒逼”———必须选准中央决策部署现阶段的“点”———读者及刊物用户需要的重点、亮点、焦点、难点。
“本期党课主题”是《党课参考》多次获奖的一个重头当家栏目, 也是这本刊物安身立命的旗帜性栏目。这个栏目最根本的成功经验就是, 像“扎针灸”一样选取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党建工作者关心的、迫切需要的中央最新的有关精神的“点”。
党的十八大精神可谓高屋建瓴、气势恢弘、意蕴深厚, 思想性、信息量、包容度, 堪称“高、大、强”。那么, 针对党的十八大报告这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性文献, 党课怎么做?是停留在常规的“关键词点击”、“专家解读”、“新意解析”……上, 还是找到独特的“点”, 重拳出击, 浓墨重彩“跟中心”, 编者选择了后者, 经过前后一周的反复学习、思考、酝酿和讨论, 一个打“点”的选题由此诞生———《十八大精神十八个怎么看》, 解惑、释疑, 宏观的把握、现实的认知, 历史的承接, 愿景的前瞻……一组“可用性”极强的系列党课产品由此诞生———从“三个自信”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文化创造活力”看文化强国建设;从“生态文明”看民族永续发展;从“一个地球”看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从“四个自我能力”看增强执政能力的途径……
“点”契合, 有两道褃节。
第一道褃节是:准———选题和切入要精准。
主流媒体必须避免“云里雾里”、“似是而非”, 这就要求对选题、切口必须进行精到筛选, 让受众得到信息、知识、思想获取的“精准愉悦”。《党课参考》曾经发表了一篇《做一个有历史感的领导者》的卷首文章, 其背景是, 2011年, 全党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10月30日,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增加智慧》发表了, 这篇重要讲话不仅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加深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 而且对于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明确学史的重要性, 增强学史的自觉性, 把握学史的规律性, 提高学史的实效性, 都是非常重要而又及时的。经过反复讨论, 《做一个有历史感的领导者》应运而生, 文章从“历史, 一条大河的起源, 一段段时光的记忆, 一本写满文明的书籍, 一串串人类奋斗的足迹……”和“人, 无法割断历史与传统的脐带生存”说起, 分别从历史感是一种领悟、历史感是一种洞察、历史感是一种反思和历史感是一种情怀进行阐释, 准确的选题和切口, 文章一发表, 即受到受众广泛赞誉, 并被专家评为全国党刊好作品一等奖。
第二道褃节是:稳———阐释或表达要平实。
主流媒体尤其要避免华而不实的“花拳绣腿”, 这就要求, 每个理念、观点及其论述都要“落地”、“生根”。针对党员干部威信缺失的种种现象, 《党课参考》策划了一个党课《党员干部如何树立威信》, 从树立威信的重要作用、如何树立威信的方法、让党员干部都能树立起自身的威信几个方面进行生动平实的阐释。党课认为:首先, 先进丧失, 黯淡了威信的光环。其原因在于, 道德失范, 缺乏感召力;能力平庸, 缺乏折服力;自私自利, 缺乏吸引力;不敢担当, 缺乏号召力;言而无信, 缺乏影响力;盛气凌人, 缺乏亲和力;优亲厚友, 缺乏公信力;贪污腐化, 缺乏说服力。其次, 威信是提升领导力的引擎。因为, 威信是发挥表率的根本、获得支持的保障、吸引追随的力量、凝心聚力的关键。第三, 修德广才, 是夯实树威立信的根本。而修德广才, 须做到修身正己, 以德立威;广博学识, 以才增威;付出关爱, 以情升威;勇于担当, 以责壮威;践行诺言, 以信取威;平易近人, 以和凝威;摒除私心, 以公助威;不贪不占, 以廉生威……需要注意的是, “稳”不是“白开水”式的平铺直叙, 而是表达的沉稳和从容。
“线”契合———条分缕析, 丝丝入扣“接地气”
作为一份受众认可的成熟的刊物, 它每一期、每组策划、每个选题……的“线条”必然跃然醒目。《党课参考》与受众的“线”契合特征是, “经线”明晰、“纬线”厚重。
———编刊者说
作为思想和精神文化产品, 该不该有生产的“标准化”?《党课参考》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个标准, 是建立在创造性探索的意义上的, 同时, 也是建立在激发受众需求、认知活力的基础上的。
从《党课参考》实践看, “线”契合, 必须把握有两个关口。
第一个关口是:经线要“明晰”。
《党课参考》发表过一个主题党课《青年如何养成良好网络生活习惯》, 目的是, 让广大青年充分认识养成良好网络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 从而追求高尚人生、成就自身事业。我们来看看它的“经线”是如何“钩织”的。党课选取了三个“坐标点”:青年用网不慎造成生活习惯不良;良好网络生活习惯助力青年打造积极人生;青年良好网络生活习惯如何养成。
“坐标点”的航标作用十分明晰, 在三个层次下, 专家进行了深度的理论剖析和生动的案例举要。针对“青年用网不慎造成生活习惯不良”这个问题, 专家分析了个中原因———“宅“在网上, 自我封闭;凡事“百度”, 懒于思考;沉溺网络, 生活懒散;沉迷网络, 透支健康;虚拟世界, 人性扭曲。对于“良好网络生活习惯助力青年打造积极人生”这个引导性思想, 专家阐释———良好网络生活习惯有利于青年的身体健康、有利于青年的心理健康、可以提高青年的工作效率、能提升青年的生活品质。最后, 专家对“青年良好网络生活习惯如何养成”进行了“开药方”式的归纳和引导———巧用网络, 实现沟通;善用网络, 勤于思考;合理用网, 目标明确;适度用网, 健康生活;时时出“网”, 成就事业。
明晰的经线, 把问题找准, 把道理说透, 把方向指明。社会效果跃然纸上。
第二个关口是:纬线要“厚重”。
如果说上述“经线”是讲明白, 那么“纬线”就是说透彻。当前, 城镇化是一个热得发烫的话题, 《党课参考》推出的党课是《借城镇化东风扩内需》, 党课主题讲了三个大问题, 一是, 城镇化在扩内需中的重要作用;二是, 城镇化与扩内需分离的恶果;三是借城镇化东风扩内需的政策措施。
而在“纬线”的发掘和拓展上, 专家这样解析“城镇化在扩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城镇化能拉动消费, 可以扩大消费群体, 可以提高居民收入, 可以提升消费结构;城镇化能增加投资, 可以刺激经济性设施投资, 可以扩大社会性设施投资, 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能扩大政府支出。针对“城镇化与扩内需分离的恶果”, 专家是这样挖掘的———城镇化与消费分离将导致“飞地”、“空城”;城镇化与投资分离会引发“城市病”;城镇化与政府支出、职能转变分离将激化社会矛盾。到了“开药方” (即“怎么办”) 这个环节, 专家谈到“借城镇化东风扩内需的政策措施”———要千方百计增加收入, 积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制;要积极引导民间投资,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努力提升产业结构,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努力改造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
这样的“纬线”发掘还不够, 整组党课还提供了可供佐证的一组背景材料、理论参考、典型举要。
“纬线”推进论据充分、事理深入, 在“接地气”的过程中, 让受众拓展思维方式、开掘思想方法, 获得相应裨益。
“面”契合———五位一体, 纵横捭阖“满堂彩”
杂志要“杂”, 这里说的不是“杂乱”, 而是丰富。作为月刊类的主流媒体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与党建党务阶段性重点相关的面, 必须精心关注, 用心引导。
———编刊者说
开本小, “东西”多。这是一些老用户对《党课参考》客观、认真的评价。“东西”多在哪?这就是与受众需要的“面”契合。
“面”契合, 必须盯准一个“核”、“燃爆”五个点———所谓一个核, 就是党课、党建、党务这个基本内核;所谓五个点, 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瞄准党课、党建、党务这个基本内核。
这是作为党刊的《党课参考》的特色和安身立命的“本分”。围绕党课、党建、党务, 按照以“党课主题”为“主菜肴”, 以党建、党务为支撑的“满汉全席”的结构原则, 《党课参考》开设了“卷首语”, “本期党课主题———党课提纲、背景材料、理论参考、典型举要、旁征博引”, “党建交流———党建时评、要言快递、经验擂台、最新动态、党务笔谈”, “现代领导———领导方略、谈话技巧、书记园地”, “时政瞭望———外国政党建设、党史博览”, “军旅党建———部队政工手记、支部建在连上”, “课堂内外———讲课艺术”以及“封面人物”等近30个主打栏目及子栏目。这个构架, 囊括了符合《党课参考》特质需求的现阶段以及历史的纵向和全球视野的横向的全部信息和思想资源, 既有独到性, 又不乏科学合理的包容性。
放眼“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这是党刊对党的中心工作进行有效舆论引导的“分内之责”。纵横捭阖着墨“五位一体”的策划、演绎和传播, 重点落脚在主打栏目———“本期党课主题”上。以2012年《“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系列党课》为例, 《党课参考》连续4期, 先后浓墨重彩地推出了《认清新成就履行新使命———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成果》和《十六大以来党建实践创新成果》、《十六大以来党的制度建设创新成果》等系列, 一时间, 在机关及党员干部受众中受到热烈追捧;按照中央的部署, 为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党课教育, 《党课参考》推出了《集中力量抓好党支部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和《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系列党课。从面上看, 《党课参考》推出了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经济工作“稳中求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拆除限制民企发展的“玻璃门”》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国的应变之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等重头稿件;有关“政治建设”方面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新意新举措”、“提高‘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干部下基层如何下出实效”、“‘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如何当”等内容;在“文化建设”方面, 推出了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的《文化产业, 产品为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群众坐上“文化公共汽车”》、《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系列党课;在“社会建设”方面, 编发了“微博时代的危机管理”、“迎接‘白发浪潮’的挑战”、“让竞争与礼让并存”、“灾祸中如何避险自救”、“让我们远离庸俗消费”等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反映了“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制度保障”以及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系列党课等等。
“五位一体”、纵横捭阖, 受到受众尤其是党员干部读者的肯定, 他们评价《党课参考》结构具有独创性, 平台具有包容性, 而最受大家高度推崇的特质是“方法具有实用性”。
工作后英国信参考 第5篇
Dear Sir or Madam,
导师签名
导师姓名(打印)
职务及单位名称
Email:
电话:
传真:
地址:
Dear sir or madam,
As th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NUPT I am writing with pleasure to recommend Ma Yue to your university.
I got to know her personally since as I was her class advisor. And I taught him 课程. In my course, he showed his craving for knowledge. He often read relative economic books to eich himself. And he also asked me to recommend some text books and materials to study. When he had confusion, he always tried her best to figure out the question.
Mr Ma Yue is a versatile student. For all I know,he is also a capitain of our school football team. Last three years he got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s from different area. What’s more,he practiced in a small company to gain experience during the winter and summer vacations.
I am confident that he will be qualified and perform as well as he did in NUPT. Therefore, I recommend him with enthusiasm. I hope that you will consider his application favorably.
参考工作论文 第6篇
关键词 甘肃省图书馆 历史文献部 西北地方文献 参考咨询
西北地方文献建设正式开始于甘肃省图书馆。甘图早在解放前张维和刘国钧时期,就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地方文献积累,又经过解放后数十年相继不断的搜集、整理,目前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已具相当规模。甘图作为我省乃至西北的文献资料中心,以其丰富的西北地方文献为特点,历史文献部收藏西北地方文献资料近3万种、8万余册,其中《甘肃通志稿》和《重修敦煌县志》均系未刊稿本。甘图一直以西北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为地方文献生产,包括地方志纂修、地方剧目编写、地方人物资料整理、地方科学史研究、古籍整理、地方史料教育展览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文献服务工作,同时还编制了大量的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效益,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不仅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堪称佼佼者,也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西北文献研究中心。
西北地方文献最基本、最悠久的源流就是西北地方史志。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现存西北方志793种,这些方志从整体上反映了西北五省(区)数千年来活动的人物、发生的事件,体现着西北地区文明的进程。现存明修方志,甘肃19种;现存清代方志甘肃156种;民国时期甘肃57种。地方志,简称方志。地方,即地域;志,为“识、记、记述、记载”。方志,就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记述。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中国地方志起源很早,至宋代初步定型。保留至今的地方志,主要是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民国时期的,尤以清代为多。目前,甘图历史文献部馆藏方志两千多种,收集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区)地方志基本齐全,陕西的地方志还有待补充完善。地方志有着历史延续性,内容广博性,材料真实性的特点。志书是一种地方性的多学科书籍,涉及历史、文学、民族、社会、经济、自然科学。它可以“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方志提供大量社会历史史料,是历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为了切实发挥其作用,甘图特设历史文献部,历年编出了多种地方文献资料索引,并且开放西北文献阅览室,供读者查阅各种历史资料。这项工作已逐步形成甘图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为了使甘图的西北地方文献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就必须配套加强西北地方文献的参考咨询工作。参考咨询工作是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发挥情报职能、开发文献资源、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地方文献咨询服务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文献、文献知识、文献检索途径的一项服务。也是地方文献工作者将经过选择的地方文献或地方文献信息适时地传递给有需要的读者的过程。它包括一般指引性咨询服务和高层次咨询服务。所谓一般指引性咨询服务是指读者提出的问题工作人员只需作馆藏地点、类目或者具体的书名的指引服务。所谓高层次服务是指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到文献的内容,根据读者提出的特定问题对文献信息中的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分析、综合等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对地方文献部门提供高层次咨询服务的要求将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读者需求,处理好一般指引性咨询服务和高层次咨询服务的关系。
一、甘图西北地方文献考咨询工作的意义
1.利用西北地方文献,为全国、全省的史志工作者提供文献信息
地方志、地方史、地方人物传记是地方文献的核心,具有“资政、教化、存史”的功能。年鉴编写和修志工作,既服务当代,又垂鉴后世。地方志、地方史、地方人物传记的编写需要大量的地方文献信息。甘图馆藏大量西北地方文献是地方史、志、人物传记编写的重要材料,在各地史、志、人物传记的编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甘图地方文献工作为地方史、志、人物传记编写工作服务,具有突出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甘图不仅有集中的西北地方文献,而且还有专业的咨询服务馆员,能在短时间内为史志工作者提供可以借鉴的文献信息。
2.利用地方文献为本省乃至西北地区旅游业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地方文献的涵盖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图书资料,还包括其他形式载体,如地图、照片、拓片、票据、统计图表、音像资料等,这是地方文献的特点之一。用于旅游开发,可提供除图书以外的大量的直观资料,满足旅游管理单位的信息需求、提升旅游单位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甘肃的旅游资源就十分丰富,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自然生态的博物馆、民族风情的大观园。具有沙漠戈壁、名刹古堡、草原绿洲、佛教圣地、冰川雪山、文化遗迹、红色胜迹和民族风情等独特景观。在旅游资源深层开发利用过程中,甘图如能利用西北地方文献为甘肃省旅游部门提供特色参考咨询服务,对于挖掘、整理甘肃省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甘肃省文化建设、提升该甘肃省内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3.利用西北地方文献加强地域文化建设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形象标志,富于时代气息和独特个性的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在大西北地域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大量的地域文化精髓,随之产生了大量西北地方文献。西北地方文献就是西北地域文化的记录和反映,它真实、全面、系统、深刻地反映了大西北自然和社会的完整面貌和发展轨迹。西北地域文化与西北地方文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西北地方文献是对西北地域文化的记录和反映,是最确切、最权威的文明的载体形式,是西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地域文化是西北地方文献的源头,是西北地方文献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两者都是积淀历史、传承未来,服务于社会的精神财富。西北地方文献资源对于研究当地人文、经济和地方发展情况,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的特点,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永久的历史价值。西北地方文献这些充满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丰富信息资源已成为我馆的一大藏书特色,是我馆参与和服务西北地域文化研究建设的基础,为直接参与和服务地域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
二、西北地方文献咨询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甘图西北地方文献咨询服务工作虽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咨询人员队伍建设问题
咨询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咨询服务工作的水平。目前甘图西北地方文献咨询人员队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素质不全面和人员青黄不接等问题。咨询员或者缺乏有关地方文献专业知识的基本训练,或者不懂计算机的应用操作。
2.咨询服务方式停滞的问题
甘图已开展了许多西北地方文献专题咨询服务,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这些咨询服务大都还属于传统的被动服务,坐等读者上门,有不少还停留在无偿服务阶段上。这与当前开展得如火如茶的信息服务相比,显得很不协调。
3.咨询服务手段落后的问题
目前,甘图虽建立了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但还在起步阶段,存入的数据还相当有限。对于大量的西北地方文献资源来说,还有大量开发利用的空间
三、做好西北地方文献咨询服务工作的对策
1.重视咨询人员队伍建设
要加强咨询人员的素质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对咨询员进行各种再教育。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求知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咨询人员自学;尽可能为咨询人员参加有关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方便;应鼓励咨询人员多多参与有关地方文献内容的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此外,咨询人员的配备要合理,除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外,还应配备文史专业和自然科学的专业人员,以便更好地应付地方文献各学科的咨询问题。
2.改变咨询服务的传统观念
甘图西北地方文献咨询服务工作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咨询人员要更新观念,增强信息服务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应加强对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加大对地方文献宣传的力度,开展主动服务。根据目前地方文献咨询服务普遍以史料文献为利用重点的情况,可以积极与服务对象建立长期联系主动出击,为研究机构提供大的专业定题咨询服务,为宣传媒体提供常规的专栏资料,并收取合理费用。还要善于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不断增强地方文献咨询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
3.加大西北地方文献整理开发的力度
要加强西北地方文献的整理研究,编制出更多的专题书目索引、提要、专题资料汇编、甚至文献综述、述评,这也是做好咨询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对西北地方文献内容进行深入整序,全面揭示地方文献状况。要完善各类型的书目索引,尤其是专题文献书目索引,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题文献研究,编辑出版更多的书刊资料,以全面提高西北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配合西北地方文献咨询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西北地方文献是大西北的百科全书,是人们认识大西北的工具,既是研究西北地方史地的基本资料,也是地方各级行政决策的参考依据。因此西北地方文献是甘图读者服务工作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一部分。西北地方文献的服务对象是一个层次较高的读者群,主要包括科研人员、决策机关和文化宣传部门等,因此要求西北地方文献读者工作必须提供高水准的咨询服务。甘图西北地方文献参考咨询工作是甘图历史文献部服务甘肃乃至西北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最有特色的一项工作,也是甘图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工作。它不仅能为甘肃乃至西北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直接服务,而且工作成果能直接体现、展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在参考咨询工作的过程中,甘图历史文献部的馆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推动地方文献参考咨询工作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段绥.图书馆与地方文献资源价值浅论[J],内江科技,2005:4
[2]董隽.西北地方文献参考咨询工作述略[J],图书与情报,2004:4
[3]陆建芳,韩莉莉.地方文献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0:4
作者简介:
贾秀珍,女,1965年5月出生,甘肃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
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热点分析 第7篇
1数据源的采集、研究方法、研究工具
1、1数据源
本文选取的数据库是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网罗了图书情报机构人员发表的主要文献, 知识覆盖面广, 能够比较全面地说明问题。
1、2研究方法与工具
方法:本文采用了以关键词统计为主的词频分析法, 关键词的频率出现高者说明这个词在图书馆参考咨询类论文中研究受关注, 是讨论的重点。[2]并且根据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论文的范围, 可以认为这些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具有图书馆参考咨询领域研究的代表性。如果该词频出现较高, 较稳定则说明该热点的研究近几年较稳定, 有可能在未来几年仍然是研究的热点;若前些年该词频较高, 近两年词频下降, 则说明该关键词的热点在降温, 很可能在未来几年中淡出;反之, 则说明该关键词的热点正越来被人们关注, 在未来几年中很可能成为热点。
工具:利用SQL Server2000工具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整理。检索的时间是截止到2009年9月3日。制定检索条件:查询无时间限制, 检索项是题名或者是是经模糊匹配进行查找。依照此方法共检索出3362条数据。在这些数据当中找出被引频次高于10次的文献, 其中共有320条数据。在320条数据当中, 将关键词字段的所有关键词复制到关键词表中, 共有关键词1396个。将每一个关键词, 作为检索内容, 统计每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 将高频出现的前5位关键词记录下来, 进行分析。
2、近年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热点内容分析
首先将近年来出现的关键词数量累加排序, 选出累加词频前五位的关键词, 由此看出参考咨询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有: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网络环境、服务模式、参考咨询馆员。帮助我们分析近年图书馆参考咨询领域的热点趋势。
2、1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关键词“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是所有检索出来的关键词中数量最多的, 占整体数量的近20%, 共出现272次。其中这个关键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 从2005年后增长迅速, 并持续高速增长。虽然这个词汇出现的较晚, 可是从数量上却居于首位, 且增长迅速, 这说明从2005年以后大家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这一领域关注度逐渐增高, 并持续升温, 从整体的增长曲线看, 数字参考咨询仍然是未来的关注焦点。
结合图书馆发展的整个大环境来看, 数字参考咨询发展服务在图书馆参考咨询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Dig i tal Refer en ce Serv ice, 以下简称DRS) 又称虚拟参考咨询或网络参考咨询, 是图书馆提供的一项基于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参考咨询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DRS在国外发展迅速, 。早期的DRS主要以电子邮件 (Email) 、网络表单 (Web F o r m) 、常见问题解答 (F A Q) 、公告板 (BBS) 和留言簿等形式提供非实时咨询服务。其后, 又增加了具有联机实时问答功能的网络实时参考咨询服务, 服务形式从单一图书馆提供咨询服务逐步向多馆联合提供咨询服务方向发展。[4]1984年, 美国马里兰大学健康服务图书馆率先推出参考咨询服务的电子化访问 (The Electronic Access toReference Service) ,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提供DRS的图书馆之一。1996年至1999年期间, 中国少数图书馆开始提供Email形式的DRS, 被认为是中国DRS的雏形。2000年以后, 中国DRS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由于资源、技术、经费和各方面条件的不同, 中国DRS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中发展并不平衡。中国最早开展数字参考咨询的几个重要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图书馆, CALIS,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
上海交通大学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做的比较细致, 如提供的“学术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将电子资源的导航与检索、馆藏书刊目录查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参考文献引用以及网络搜索引擎等扩展服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一个检索系统, 读者可以远程访问、无缝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 更为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提供和揭示的信息资源。
2、2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环境”最早出现在1997年, 2000年以后数量的增长比较快, 2005年以后数量的增长趋于稳定, 说明人们对图书馆网络环境的研究主要盛行于2000~2005年, 但是从检索的数据中发现, 虽然网络环境在近几年研究的热度不高, 但是关键词中关于网络技术的相关词汇更加细致和分散, 说明目前对于网络的相关技术研究更加细化, 更加深入, 所以分支较多, 数量不集中。
2、3服务模式
关键词“服务模式”数量在所有关键词中排行第三位, 最早检索到的相关文章是2000年, 2002年以后数量增长最快, 目前仍然增长很快, 可见未来几年仍然是图书馆参考咨询领域研究的热点。结合图书馆发展的整个大环境来看, 1995年以前, 参考咨询主要以传统图书馆提供的人工咨询为主。2000年以后参考咨询所能提供的服务方式越来越多, “服务模式”一词才渐渐地在图书馆领域出现, 并且增长速度很快, 目前仍然是研究的热点。最为常见的服务形式是人们常议的“非实时咨询”、“实时咨询”等, 如果将这些关键词划归到关键词“服务模式”后, “服务模式”关键词将是目前更受关注的关键词。
“非实时咨询”是中国目前最常见的服务模式。例如图书馆通过Email和网络表单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咨询服务, 不能够实施及时服务。非实时咨询的形式很多, 发展形势各具特色如问答知识库是将日常咨询服务过程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及其答复积累起来, 保存到知识库中供其他用户参考利用。这些知识库通常具有分类浏览和关键词检索等功能。各个图书馆承诺回答问题的时间有所不同, 最短为24小时, 最长7天, 多数图书馆承诺两个或者三个工作日之内答复用户提问。
“实时咨询服务”, 是目前研究服务模式中最常提到的词汇, 所谓的实时咨询常指咨询人员通过系统提供的对文本, 视频, 音频信息的实时交流功能, 及时回答用户提出的咨询问题。有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实施咨询服务的方式, 不仅仅包括电话而且包括手机短信和OICQ等。
2、4参考馆员
关键词“参考馆员”最早检索出来的文章是在1995年, 1998年增长比较快, 目前的增长不是很稳定, 断断续续, 时增时减, 就统计的数据来看, 随着图书馆的发展, 各个时期对馆员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虽然“参考馆员”一词的数量增长幅度不大, 但是, 与“参考馆员”相关的诸如“学科馆员”等词汇等正在逐步增长, 说明图书馆对“参考馆员”的要求更加细致化。结合整个图书馆发展的大环境来看, 在数字化环境下, 图书馆参考馆员的角色更多地融入了技术色彩, 有人用信息管理者, 信息资源管理专家, 学科专家, 知识导航员, 网络导航员, 知识科学家, 网络向导等词汇来称呼参考馆员。参考咨询员在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没有高素质的参考馆员, 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就无从谈起。数字化参考咨询馆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多学科文化知识, 丰富的参考咨询经验特别是网络检索经验, 良好的道德素质, 讲求奉献, 开拓进取, 把工作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用户。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化参考馆员队伍, 关系到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未来。在建设参考队伍时, 注重参考馆员的学科知识背景, 建立一支既有学科背景, 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既熟悉文献资源建设开发, 又擅长教学与服务的精干、高校的参考咨询队伍。[8]
3结束语
从近年来统计的结果看, 图书馆参考咨询领域的热点问题有数字参考咨询, 网络环境, 服务模式, 合作咨询, 参考馆员, 知识管理等。对于数字参考咨询和服务模式的研究不但目前数量居于前列, 而且增长趋势仍然很明显,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然会是参考咨询领域里研究的热点。从统计的数据看, 我国参考咨询领域以数字化参考咨询为中心展开的网络环境、服务模式, 馆员素质, 知识管理等配套的研究看, 虽然数量增长还不是很稳定, 但从整体研究看我国在参考领域的研究更加趋于信息化和系统化。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理论、方法, 辅以计算机工具 (SQLSERVER2000) 对检索出的近年来国内图书馆参考咨询领域发表在中国知网全国期刊数据库中的论文进行了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总结了近年图书馆参考咨询领域发展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词频分析法,数字参考咨询,全文期刊
参考文献
[1]http://www.edu.cnki.net/.
[2]兰东明.基于文献将两的“图书馆文献计量”研究综述[J].晋图学刊.2009, (5) :74-76.
[3]刘峰.基于文献计量的数字参考咨询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08 (1) :14-16.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探讨 第8篇
我国图书馆介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参考咨询的概念, 但该项工作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却较为缓慢, 直到90年代后期由于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参考咨询工作才得到普通的重视和提高。但由于参考咨询工作较长时期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加上高校读者对信息需求的水平和数量不断提高, 是的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在一些方面的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需要。因此, 提高参考咨询馆员对数字参考咨询工作的进一步认识, 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
一、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特点
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 是在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基础上,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帮助服务机制, 不受系统、资源和地域等条件的限制, 从多个主题领域、专家系统, 或专家实时直接响应用户个类提问的“问/答”服务方式。与传统的直接面对面或电话式信息传递方式的参考咨询服务相比, 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尤其独特的特点。
1、参考资源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的参考源是以本馆印刷型文献信息为主要咨询信息源。数字型参考源不再局限本馆范围, 而是扩展到本地区、本国甚至全世界范围的虚拟性馆藏;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存储于光、磁等物理介质, 包括各种数据库、联机目录、电子出版物以及大量网上资源, 类型多样, 内容丰富。因而信息化图书馆的馆藏已经不再局限于本馆的实物馆藏, 还包括所有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及互联网上的虚拟馆藏等数字化资源。
2、服务手段多样化和互动性
数字参考咨询不仅采用常用的咨询服务手段, 还在此基础上不断收集和总结参考咨询服务中的经验, 对参考咨询服务工作进行创新, 提高图书馆参考馆员的参考咨询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满意度。参考咨询不仅为读者提供各种功能强大、灵活、方便、实用的检索工具进行光盘检索、联机检索, 还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电传, 或视讯化的工具, 进行网络交谈与绘画, 实现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一改传统咨询服务的“一对一”方式, 同时实现“一对一”、“多对多”的交流。这种互动式交流使得咨询者之间、参考馆员间、馆际间, 甚至于国际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不断得到加强。
3、服务无时空局限性
由于网络的发展, 使得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突破了时空的局限, 读者不管在哪儿都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图书馆信息机网上的各种信息, 以及咨询有关问题。图书馆可利用E-mile信息实时推送、Chat软件实时咨询以及自主开发的基于Web方式的实时咨询解答系统来联机实时提问和解答。只要网络畅通, 读者就可以随时访问图书馆, 不必受开馆时间的限制, 能享受到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全天候服务。
二、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模式
1、静态的网上咨询服务
在静态的网上咨询服务过程中, 参考咨询员与读者之间不发生实时的动态交流, 咨询服务内容除了一些常见服务 (如图书馆新闻、楼层分布、读者服务、读者指南、规章制度、数目及借阅查询、新书通报、常用资源介绍等) 外, 还包括常见问题解答、开发特色数据库、开展网络导航服务、电子邮件和表单方式咨询等方式的服务。
2、动态的网上咨询服务
在动态的网上咨询服务过程中, 参考咨询员与读者之间进行实时动态的交流, 咨询员能更直接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内容包括实时参考咨询服务、远程视频会议信息咨询、网络化合作咨询服务等。
3、增加电子资源的建设和投入
电子资源是数字参考咨询工作开展的基础, 是信息源, 没有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参考, 资源工作就无法开展。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学科研的发展, 很多科研工作需要一些前沿信息作为参考, 对电子资源的要求会更高。因此, 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要合理配置经费, 根据学校学科特点增加电子资源订购种类和数量。有条件的可以加强馆际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参考咨询人员共享。
4、完善参考咨询服务平台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数字资源的大量引进、读者需求的提高, 会有更多的数字咨询, 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服务平台, 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高性能的服务器、数据输入输出等设备;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检索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专家咨询系统等, 要做到界面友好、功能完备、使用简洁方便, 这是更好完成参考咨询工作的有效保障。
5、提高参考咨询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咨询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图书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咨询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成效。因此, 参考咨询工作要发展,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重要。参考咨询员应具有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能较熟悉地掌握外语, 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敏锐而强烈的信息意识, 有随时跟踪和识别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有很好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 梦熟练运用网络技术采集各种信息;具有信息的整理和研究能力, 善于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服务;有综合研究和经营的能力, 善于开发和推销信息产品。
因此, 参考咨询工作要取得成效, 有必要组建一支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熟悉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情报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专职咨询员队伍。
三、结束语
目前, 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这可咨询服务工作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而参考咨询工作成效直接涉及到图书馆服务层次高低的问题, 也是图书馆是否能真正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具体体现。本文的观点,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飞:《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思考》, 《中国科技信息》, 2006 (3) :65。
[2]吴建西等:《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咨询员素质及技能》, 《红河学院学报》, 2005 (12) :84-86。
参考工作论文 第9篇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图书馆参考咨询在服务平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从一般的导读服务到直接的文献服务,从电子邮件咨询系统到网上实时咨询平台,从到馆服务到自动推销服务,从文献实体服务到数字内容服务,不断向前发展。这一切的变化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地更新观念,学习计算机及网络基本知识,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服务手段,拓展新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参考咨询服务。
一、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新特点
网络参考咨询服务是一项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以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因特网资源为依托,针对网络用户的提问,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咨询服务。它又称虚拟参考咨询、电子参考咨询,与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文献信息资源新特点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的载体主要以本馆馆藏中的印刷型检索工具和参考工具书为主,包括各种百科全书、字典、年鉴、手册、文摘、书目索引等。而在网络境下,参考咨询服务的文献信息源不再局限于印刷型文献,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图书馆网络咨询文献信息源已从一馆馆藏拓展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虚拟性馆藏。电子出版物、专题文献数据库、书目数据库、网络资源指南、网络检索工具、图书馆联机公用目录和联机数据库等海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诞生,成为参考咨询服务的得力工具,提高了参考咨询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二)参考咨询服务对象新特点
传统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对象仅限于校内的读者用户,用户需要亲自到图书馆与馆员面对面的进行咨询,在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突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服务对象呈现出个性化、专业化的趋势,作为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群体教学科研人员越来越不满足于图书馆咨询馆员仅告知所需信息的可能方向,而更希望咨询馆员能针对查询问题给出确切的信息解答,或直接给出最切题的事实或数据型信息。这种用户对文献中所包含知识点的索取,反映出用户正从文献需求转向知识需求。
(三)参考咨询服务手段新特点
先进的网络技术赋予了参考咨询服务良好的建设平台,咨询服务不再像传统的咨询服务那样需要咨询员到书库中手工查找大量的纸质参考源才能提供服务,从咨询问题的提出、咨询项目的管理、咨询问题的解答到咨询解答的提供等一系列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和管理,读者只要在该服务网中注册登陆,就可以免费利用该服务网中的所有资源,服务手段快、精、广、准,有效地提高了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参考咨询服务内容新特点
图书馆传统的咨询服务内容主要是以事实性咨询、指导性咨询和专题性咨询为主。而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其内容可扩展到网络专题咨询服务,提供专题数据库服务、网络导航服务,帮助用户选择和使用数据库,用户教育培训和宣传服务以及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资源整合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内容在内的综合性信息服务,服务的内容与范围大大拓宽。同时,针对服务对象所研究的课题,参考馆员利用网络检索相关的文献信息,及时地、源源不断地发送给用户。
二、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用户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重视,近年来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各种服务方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成日臻完善的动态统一体,尤其是音频、视频的充分应用,使得整个咨询系统更加方便用户的利用。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智能化的参考咨询服务
智能化的信息检索工具是实现用户参考咨询服务自助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的开发和引进,将会提高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智能化程度,用户无须通过咨询人员而直接利用网络知识数据库和智能化专家系统,即可检索到所需的信息资源。当读者编写检索程序有困难时,网络参考咨询系统可利用智能化专家系统主动分析课题,自动构建合理的检索表达式,智能的提供全面、准确的检索结果,满足用户学习的自主化。
(二)个性化定制服务
个性化定制服务是能为用户提供针对性极强的参考咨询服务,是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也是目前个性化服务的主流模式。个性化定制服务是信息提供方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特殊用户界面、服务内容和信息资源,并且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从网上信息源或信息制作商那里获取信息,然后按照用户指定的时问间隔或根据发生的事件把用户选定的数据自动推送给用户指定的地点。
(三)多馆联合、全天候参考咨询服务
咨询问题日益复杂多样、服务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人员和资源有限等原因,仅依靠个人或单个图书馆或个别咨询机构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随着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必将向大型化、分布式方向发展,形成无距离、无国界的网络化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开展全天候合作式的在线参考咨询服务是网络化参考咨询服务的最新发展趋势,是由多个图书馆建立起协作关系,充分利用各自的馆藏特色和人才优势,并协调服务时间,为读者提供每周7 天,每天24 小时的在线参考咨询服务,这种服务适应了用户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利于增强图书馆在众多网络咨询机构中的竞争力;而多馆合作则减轻了单一图书馆在服务时间方面的压力,也将大大提高咨询服务的质量、广度和深度。
三、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主动服务意识不足
不少馆领导和馆员服务理念较陈旧、保守,对开展参考咨询工作的信心和认识不足,总认为一馆只要进行了采编、流通和阅览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说明此馆在正常运转就行。至于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可做可不做,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真正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致使工作难以开展,使许多新的信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制约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也极大地挫伤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读者缺乏网络信息咨询意识
读者是网络参考咨询活动的主体,是咨询问题的提出者。读者有问题就通过网络自已查询,由于方法和技巧的问题,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再加上图书馆宣传推广不到位,读者主动询问的意识淡薄,因而没有成为网络信息咨询的现实用户。虽然图书馆花费大量资金购置的许多国内外数据库,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用户培训措施与宣传推广工作,致使其访问、利用率低下,造成大量宝贵数据库资源的浪费。
(三)参考咨询员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参考咨询员是咨询活动的主持者,也是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主体,处于参考咨询服务第一线,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质量。网络参考咨询服务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咨询员用各种相关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服务,因此,知识经验的积累、完善的信息咨询理论、技术水平和优良的人才结构是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发展关键。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曾说过,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充分挖掘其馆藏优势、没有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
四、图书馆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工作重点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参考咨询越来越受到各高校图书馆的重视,但大部分图书馆只开展了低层次的服务项目,如在其网站上发布了FAQ,或者是以“读者指南”等名称出现,而直接在主页开发留言簿或Web表单的图书馆还比较少,功能也不完善。大多数图书馆主页上发布的FAQ或“读者指南”,大部分只能浏览而不具备检索功能。尤其是参考咨询员数量少且综合素质不高,大多数参考咨询员所学知识已不能适应读者的需求。
(一)充分认识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与网络化,使网络信息资源用户不断增加,咨询问题的实时性和网络的技术性也大大增加。高校图书馆必须尽快、高质量地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帮助用户使用网上服务功能。网络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预示着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核心已由原来面对面的服务转向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二)努力提高网络参考咨询馆员的素质
参考咨询人员的核心作用是参与信息管理与决策咨询,快速准确地解答用户的咨询问题。优秀的咨询馆员应具备吸纳信息和储备信息的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参与科研活动的能力,较高的外语、计算机水平和对外交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了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化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馆员需进一步地培训与提高,图书馆应为所有咨询人员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咨询人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培训用户,提高网络参考咨询服务质量
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参考咨询人员,也取决于用户。用户只有较为全面地掌握网络技能与检索技巧,对于参考咨询人员所给予的答复正确地理解,才能指导其教学与科研工作。只有通过图书馆和用户的共同努力,才会使高校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结束语
参考工作论文 第10篇
1 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
1.1 咨询场所的变化馆内与馆外并存
传统的咨询服务场所是在馆进行, 主要是馆员与读者面对面或书面形式进行交流, 部分地使用电话进行咨询和解答, 而在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服务场所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 在家里或办公室进行, 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参考咨询馆员进行联系, 咨询馆员可直接在网上及时解答各种咨询, 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 很显然, 咨询的场所在不断地扩大和外延, 随之, 咨询的途径也越来越多, 读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 这些变化势必导致参考咨询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增加, 如果我们不全面创新参考咨询工作, 就很难适应这一新变化。
1.2 咨询方式的变化手工检索与网络化检索并存
传统咨询服务方式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手工查询、翻阅各类工具书, 这种方式既耗时, 又受馆藏资源的限制, 查全率和查准率都将受到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 上网查询, 浏览, 下载文献已成为最方便获取文献的手段, 使用智能化, 自动化, 网络化的检索工具, 已成为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重要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良好的网络环境条件, 使参考咨询服务不仅可以利用各种载体形式的事实型数据库, 数据型数据库, 题录型数据库, 全文型数据库和图像型数据库以及种类繁多的电子版参考工具书, 更可以借助网络提供的信息查询工具来实现。所以, 在现代高度发达的文献信息技术支持下, 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已是手工检索与网络化检索并存, 这种并存, 使得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服务手段急需创新。
2 当前参考咨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问题
目前, 价格昂贵的现代化设备与有限的购书经费已形成极大反差, 致使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水平发展速度极为缓慢, 也不平衡, 还有部分高校馆的现代化速度还处于起步阶段, 各种基础设施极不完善, 其中包括:必需设备配备不全, 现有设备陈旧, 网络不畅, 自建数据库尚缺, 特色数据库未建, 网上信息杂乱无序, 引进数据库尚未开发, 图书馆网站建内容单薄而又滞后, 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防范管理措施不得力, IP地址资源紧缺等等, 所有这些, 给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导致提高服务质量只是一句空话。
2.2 人员素质问题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 加上高校图书馆人事制度不健全, 致使高校图书馆有用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特别是高素质的咨询馆员更是缺失。许多馆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罗马成为老、弱、病、弱、残的“收容所”, 改革分流人员的“庇护所”和解决干部教授农民的“好场所”。由于整体素质偏低, 这些人员的存在, 再好的培训途径对于他们来说也无法进行实施。他们只能充当一个守摊子, 看门子, 换牌子的“守门员”角色, 很难成为一个信息海洋的“导航员”, 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 严重制约了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服务理念问题
不少馆领导和馆员服务理念较陈旧、保守、对开展参考咨询工作的信心和认识不足, 总认为一个馆只要进行采编, 流通和阅览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 就说明此馆在正常运转就行。至于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可做可不做, 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没有真正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致使此项工作难以开展, 使许多新的信息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造成了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 严重制约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从而也极大地挫伤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 同时也降低了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 创新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应对措施
3.1 服务理念创新
在网络环境下, 要想参考咨询工作与时俱进, 首先就得转变和创新服务理念, 建立新的服务机制和服务模式, 充分认识到参考咨询工作在新时期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创新参考咨询工作的内容, 方式和方法。努力克服那种参考咨询工作可有可无, 可深可浅的思想, 牢固树立“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的观念, 将读者服务工件的重点从传统的文献借阅咨询服务转移到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上来, 不断增强网络信息咨询服务意识, 不断拓展读者服务工件的内涵和外延, 为读者及时提供集成, 多样, 动态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参考咨询工作更具针对性, 主动性和创新性。
3.2 基础设施创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同样道理, 要想搞好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工作就得要拥有先进的设备作基础, 否则只是纸上谈兵, 毫无意义, 所以说参考咨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图书馆要配备好必要的计算机设备。并建立稳定可靠的开放式, 集成化管理系统和性能优良的, 与内外联网的开放性网络, 并必须保证网络的畅通,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和网上信息资源的作用。其次, 要建立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作为数据库管理的平台, 该系统应包括信息的获取与创新, 存储与管理, 访问与查询, 发布与传送以及权限管理等多个模式, 它的管理机制与运作模式都应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来设计, 支持各种相应的标准与协议,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数字资源服务, 以保证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3.3 馆员素质创新
参考咨询工作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标志。要想全面创新参考咨询服务工作有了新的服务理念还不行, 这些理念还得要有人去具体实现。所以说, 咨询馆素质创新, 是网络环境下开展参考咨询工作的关键之所在。为此, 我们应把创新参考咨询人员素质问题列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图书馆创新人才的开发机制, 制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培训措施, 扎扎实实地做好参考咨询馆的培养工作, 其方式有:常办培训班;开设专题讲座;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短期脱产进修;在职再教育;外出参观学习;出国访问与考察等等。通过这样一些活动的开展, 使参考咨询馆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快速和全方位的创新与提高, 使他们即懂得传统的咨询工作, 又掌握了现代化服务手段, 从而, 能非常从容地担当起这一特殊时期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结束语
创新参考咨询工作的目的, 就是要大力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充分发挥各种信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正如培根所言:“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 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及传播的深度与广度”。那么, 参考咨询工作就是这样一种加深加宽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所以说, 在网络环境下, 只有不断地创新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 才能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使信息资源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侯咏梅.信息化进程中的高校图书馆咨询服务[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 2001, 4.
[2]刘彦瑜.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3, 4.
参考答案 第11篇
《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阅读: 1. C 2. 二氧化碳含量 3. 一种存在于植物体内,能使植物细胞壁坚硬起来,促使植物长大为树木的物质 4. 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则气温就低。 5. 文章题目确定了说明对象及内容:地球上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主动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地球上的气候进化与生命进化同步进行。 6.(略。只要条理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人类未来的居所--太空岛》阅读: 1. 衍 裁 2. 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3.人类将来可以移居到"太空岛"上生活 4.可利用面积小 没有大气 引力小 昼夜周期长 5. 列数字 作比较 通过具体数字进行比较说明,明确地揭示了"太空岛"的离心力会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减少的现象 6. 逻辑顺序 7.(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载人宇宙飞船》阅读: 1.zài 2. 斟--勘 勉--免 3. 主要用途 组成部分 4.设置可靠的防热保护层 使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装置非常有效 提高落点精确度 5. 能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 6.(略。可围绕选文主要运用分类别、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及作用来拟题、拟答案。)
参考工作论文 第12篇
一、新时期下高校图书馆咨询服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当前, 随着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逐渐增加以及图书馆服务渠道的不断拓宽, 高校图书馆咨询服务工作的内容由以前的面对面为读者提供一些简单的问答, 逐步向以读者为服务中心的模式转变。通过图书馆员的后台管理、文献检索、图书的分类安放等内容, 使用户比较深入地了解图书馆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馆藏资源的信息。另外, 在参考咨询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用户对同一类问题进行的咨询, 图书馆咨询服务就应该建立普遍基本问题的咨询解答卡, 这样就有利于做到统一、精准、快速地回答用户的相关咨询, 从而也能够提高服务效率和降低服务成本。除此之外, 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定期举办一些讲座、用户培训、开展文献检索等与图书馆相关的课程辅导, 进一步提高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 通过活动来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随着高校图书馆的逐步建设, 已经具备了纸质图书以及网络电子图书, 势必要求我们图书馆咨询服务逐步由传统的面对面服务向实时咨询、在线咨询和网上邮箱咨询等各种形式的转变。
二、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人员的工作要求
新的时期, 各类图书量、信息量都较过去呈现剧增的趋势, 势必要求我们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一定的能力, 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做好相应的图书馆咨询服务工作。笔者认为, 当前高校的图书馆咨询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和提高自己。
(一) 应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就是能够为高校内的学生服务, 如果未能体现其教育服务价值, 那就没有它存在的价值。作为高校图书馆咨询员, 最重要的就是充分认识到自身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对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首先, 要求我们应具备爱岗敬业精神, 立足本职从自身的工作岗位出发, 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 应强化服务意识, 对待所有在校读者能够一视同仁, 力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读者, 尊重他们追求进步, 学习知识的一切行为。再次, 要不断思考, 善于发现不同读者的阅读心理, 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二) 必须具有一定的网络技术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普及, 我国高校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很难适应现代高速度、高知识含量、高信息浓度的用户要求。因此, 在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基础上, 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要做好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就要求参考咨询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能力, 通过计算机网络给用户提供全面、全新以及高信息浓度的咨询服务。
(三) 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及创新意识
要想能够全面服务读者, 必须自身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因为我们当前的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已经不单单是面对一些本科生, 更多的是一些研究生、博士生, 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都相对较高, 那么我们作为咨询员绝不能一问三不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并注重对自己理论水平的提高, 还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 对工作形式不断创新, 从而达到拓宽思维, 开展形式多样的咨询服务活动。
(四) 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在图书馆工作中, 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 能够使得咨询服务工作做到更加深入和顺畅, 也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使图书馆为高校教育奠定教学基础, 为高校各项科研活动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在美国的《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人员行为指南》中, 把咨询服务作为一个人际沟通交流的过程, 同时还规定在咨询过程中要“用一种适合咨询工作的语言或书面用语”, 认为“图书馆最开始的语言和非语言反应将确定图书馆员和读者之间整个沟通交流过程的基调, 进而也将影响他们之间交流的水平和深度”。
三、小结
在新的时期, 我国各大高校办学规模一再扩大, 在校学生人数逐年上升, 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的渠道也逐渐拓宽。这就对我们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作为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 更加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 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