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CT强化扫描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CT强化扫描范文(精选8篇)

CT强化扫描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CT强化扫描患者576例, 男324例, 女252例, 平均年龄57.36岁;颅脑23例, 上腹部425例, 胸部71例, 其它57例。

1.2 使用设备

德国西门子双螺旋CT、美国GE高压注射器;使用碘伏醇造影剂。

1.3 造影前准备

(1) 心理护理:患者对CT强化不理解, 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耐心向患者讲解, 并介绍CT操机间环境, 让其了解并熟悉CT强化的过程, 使其消除恐惧心理。 (2) 了解患者病情及过敏史, 判断是否属禁忌证; (3) 腹部扫描者, 要求患者空腹8-10小时, 刚做过钡餐透视者, 由于体内有钡剂存留影响扫描结果。一般应在钡餐透视后1周方可行CT强化扫描, 其他部位CT强化扫描可不禁食, 要求患者保持半饱状态; (4) 做过敏试验, 静脉注射碘伏醇造影剂2ml, 观察20~30min; (5) 检查高压注射器, 保证其工作状态良好; (6) 注射造影剂, 选用高压注射器配套针头, 选择肘部较大血管注射, 并妥善固定, 同时准备1支地塞米松备用, 然后可注射造影剂。

2 结 果

失败3例, 其中血管严重渗漏2例, CT机器故障1例, 均终止强化扫描。发生不同程度过敏反应2例, 轻型1例, 中型1例。

3 讨 论

3.1 一般准备

(1) 由于造影剂黏度较大, 又要求在短时间内注入机体, 一般要选择12~16号针头, 注射要尽可能选择较大血管, 常规选择肘部血管, 注入血管后要牢固固定, 以减少血管渗透。在注射造影剂后距曝光一般有20min时间, 这段时间内护理人员应观察注射速度是否均匀、药液注入是否正常、血管是否有渗漏、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等。 (2) 在注射前要认真调整高压注射器, 以防由于机械故障所致强化扫描失败。同时打开高压注射器药液加热功能, 以降低黏稠度, 减少患者不适。 (3) 由于过敏反应的不可预测性, CT室必须常备有急救药品和必要的急救器械。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终止造影。

3.2 过敏反应的处理

轻者无需特殊处理, 嘱其大量饮水, 以加速造影剂排泄, 中度者立即停止给药, 必要时静脉注射氟美松5~10mg或肌注非那根25mg。

3.3 血管渗透的处理

严重者可常规用普鲁卡因封闭局部, 肿胀局部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 并抬高患肢。嘱患者患部禁擦油或热敷, 经此妥善处理后, 一般3~4d可消肿。

3.4 注意事项

为避免过敏反应发生或强化扫描过程中出现意外, 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有无造影剂禁忌证。下列情况应禁用:有碘过敏史、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嗜铬细胞瘤患者, 应在强化扫描前给予α-受体阻滞剂, 在腹腔扫描时, 术前腹腔准备非常重要, 否则肠腔内粪块和气体会造成伪影, 影响诊断。一般腹腔扫描前禁饮食8~10h, 对近期做过钡餐透视者, 一般应在钡餐透视1周后才可强化扫描, 扫描前应做腹部透视, 观察是否仍有钡剂存留。术前口服500ml清水以填充胃肠道。患者下机后可多饮水以促使造影剂尽快排出, 减轻不良反应。

总之, 护理干预在CT强化扫描中起着重要作用, CT护理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责任心和警惕性, 认真做好造影前准备工作, 造影前准备工作对造影能否成功, 避免或减少碘过敏反应发生, 能否获得理想的CT图像, 以及检查后患者的处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实验 第2篇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实验

根据投影和断层成像原理,设计了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原理性装置.使用该装置学生可以做硬件调试,软件编写、算法研究和系统测试等一系列实验,研究样品的投影成像和断层成像.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实验进行了探讨.

作 者:曾晖 孙腊珍 汪晓莲 ZENG Hui SUN La-zhen WANG Xiao-lia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 刊 名:物理实验  PKU英文刊名:PHYSICS EXPERIMENTATION 年,卷(期): 28(12) 分类号:O571.1 R445.3 关键词:断层扫描成像   图像重建   半导体探测器  

CT强化扫描 第3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盆扫描的志愿者45人, 其中男性20人, 女性25人, 受检者年龄在21岁~58岁之间, 平均年龄35岁[4,5,6], 受检者身高为153cm~185cm, 平均身高为 (168±6.2) cm, 体重45kg~98kg, 平均体重 (64±5.2) kg。

1.2 检查方法

使用设备PHILIPS 128排CT扫描仪, 分别采用60、80m As及常规剂量180m As对45名志愿者进行骨盆扫描, 三次扫描除扫描剂量以外的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120Kv, 层厚5mm, 螺距为1.0, 扫描方向从头到足[7,8,9]。记录三次扫描志愿者所产生的容积CT剂量指数 (CTDIvol) , 将所得到的三组图像请两位高年资医师在遮盖扫描条件的前提下在组织细节、颗粒均匀性及伪影等方面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并记录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 13.0版本。不同剂量CT扫描模式CTDI值用图表1表示, 综合两名医师的评价, 分别计算出各低剂量组三种类别的等级的例次, 构成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10]。

2. 结果

综合两名医师的评价, 分别计算出各低剂量组三种类别的等级的例次, 构成比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图表1.2表示。

表2说明低剂量扫描与传统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1972年英国人Hounsfield发明了CT, 在经历了数次技术创新后, 如今螺旋CT已经成为临床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但是螺旋CT的放射剂量明显增多, 使得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较普通X线检查显著增加, 而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表明, 公众照射剂量每增加1Sv, 癌症发生率将增加4.1%, 辐射剂量成为从业人员和受检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IRCP) 以及国际医学物理组织 (IOMR) 制定了医疗照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标准, 以期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诊断效果, 随着公众自身防护意识的提高, 如何在不影响诊断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 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自低剂量CT扫描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后, 国内外学者在早期肺癌的普查中应用低剂量扫描并取得良好效果[11], 现如今随着公众中放射防护知识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并在鼻窦、眼眶和儿科CT检查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对于成年患者而言, 骨盆扫描更应引起特别关注, 接受骨盆CT扫描的时X线辐射剂量越大对性腺的可能的辐射损伤就越大, 这将有可能造成精子或卵子畸变, 导致新生儿出生畸形或死亡, 因此将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这一类患者,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6排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技术降低了X线发射功率, 减少了球管损耗同是显著降低了患者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X线实践的三项原则中规定:要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小的辐射剂量获得最有价值的图像,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而CT盆腔低剂量扫描技术符合以上原则。根据统计学结论可知, CT骨盆低剂量扫描所获取的图像与传统CT扫描所获取的图像都能够符合盆腔的诊断要求, 并且两者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降低扫描剂量可减少球管损耗, 延长使用寿命, 为医院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骨盆扫描中的应用。方法:40名志愿者用Philips128排螺旋CT行骨盆扫描分别采用60m As、80m As和常规剂量扫描, 其余各扫描参数均相同, 记录各次扫描的产生的容积CT剂量指数 (CTDI) , 请两位医师对各幅图像在影像颗粒均匀性、解剖结构细节、清晰度及伪影等方面评定图像质量, 并以优良差判定图像质量。结果:三组扫描方法在骨盆图像的显示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相比, 辐射剂量显著降低。结论: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大大降低被照射者所受的辐射剂量, 同时对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辐射防护,低辐射剂量,骨盆,性腺,16排螺旋CT

参考文献

[1]张彦彩, 朱小忠, 马国林, 王武.螺旋CT低剂量扫描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07:1376-1378.

[2]方挺松, 彭加友, 李均洪, 樊长姝.成人骨盆骨折16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 03:171-173+191.

[3]李琳.头颈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双期扫描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

[4]周理余.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J].中国辐射卫生, 2009, 04:443-445.

[5]汤振华.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骨盆外伤中的最优化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12, 06:603-604.

[6]杜广芬, 李海亮, 韩中山, 李全太.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辐射卫生, 2012, 02:246-248.

[7]于丽丽, 邓大平, 马爱华, 王佰祥, 张磊.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颈椎间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辐射卫生, 2012, 02:244-246.

[8]李耀平, 梁飞虎, 何健, 邱国华.多层螺旋CT骨盆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与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 03:174-176.

[9]丁娟.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04.

[10]郭文梅, 申丽盈, 马春华.多层面螺旋CT低剂量在骨盆扫描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 12:1402-1403.

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 第4篇

检查前的护理

首先是心理护理, 行CT增强的患者大多数怀着复杂的心理来检查, 对疾病的怀疑, 使得患者及家属精神紧张, 非常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宽慰。因此, 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CT增强扫描的必要性、安全性、先进性及具体方法, 对其提出的疑问作详细的回答, 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其消除恐惧及焦虑。

因造影剂的特殊性, 为防止过敏反应, 在检查前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个人状况, 尤其是过敏史及有无CT增强的禁忌证。如有药物过敏史的、或对含碘食品过敏的要严格评估, 行碘过敏试验。要求患者检查时需要一名家属陪同以确保安全。并把药物的使用目的、药理作用、禁忌证、配合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 并签署CT增强扫描知情同意书, 同时必须备齐急救药品、物品, 以备过敏反应应急处置[1]。

CT增强扫描时的护理

检查前患者的准备:根据临床的检查要求, 不同的CT增强检查部位按照不同的检查规范进行相关准备, 如腹部CT增强 (肝、胆、胰、脾时) , 嘱患者于检查前禁食5~6 h, 以保持胃内空虚, 避免过敏反应时呕吐物过多, 检查前半小时口服清水300 m L以充盈胃肠道, 并增加腹腔中各器官之间的对比度。而膀胱扫描前30 min内, 需饮用大量温开水, 待膀胱充盈后扫描, 便会得到理想的图像, 以利于诊断。在进行CT扫描前应嘱患者除去金属物品防止出现伪影。而对于血管性病变的CT增强检查则要求更加严格, 如行冠状动脉CT造影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 检查前要求情绪稳定、控制心率, 并能进行有效的屏气, 需在候诊区安静休息15~30 min, 待心率平稳后方可检查, 避免患者的检查结果受呼吸、心率、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因此, 科学、细致、有效的护理, 减少干扰因素的发生, 方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无误[2]。

静脉穿刺和观察:因检查中需使用的高压注射器注射压力高、注射速度快, 造影剂量大、黏稠而又刺激性大, 因此必须选择粗而直, 避开关节、静脉窦等不易穿破的静脉。成功穿刺后, 要将套管针进行稳妥的固定, 并协助患者肢体摆放合适的位置。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变化, 观察高压注射器的注射压力、注射是否流畅等。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正确判断轻、中、重度反应, 以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3]。

扫描后的护理

注射完毕, 仔细拔除穿刺针, 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处5~10 min, 协助整理衣物, 嘱患者在候诊室休息30 min左右无不适后方可以离去。嘱患者到家后注意休息, 如有不适, 立即就诊, 以防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发生, 并向患者说明药物主要从肾脏排出, 鼓励其多喝水, 以加速药物排泄, 减轻不良反应, 并交代取报告的时间及地点, 以便患者及时得到检查结果, 不会延误病情的诊治。

综上所述, 在对患者行CT增强扫描时, 除了医院拥有先进的设备外, 舒适的环境、愉悦的心情, 护理人员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责任心, 熟练的穿刺技巧, 细致入微的观察、及时有效的处理能力都是保证CT增强扫描检查能够得以成功的关键,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与诊断的准确[4]。因此, CT室的护理工作也在此体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运用护理程序对增强CT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主要护理措施包括CT增强检查前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自身准备及对不同行CT检查患者的常规护理。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 使患者配合检查, 达到满意效果。因此, 做好CT增强扫描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CT增强扫描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CT增强扫描,整体护理,探讨

参考文献

[1]谢雪芳.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7) :243.

[2]邓八妹, 梁焕莲, 温李花, 等.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6) :33-34.

[3]黄艳.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 2009, 7 (6) :1453-1455.

CT强化扫描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3月因车祸、高处坠落等情况行CT检查的患者50例,其中男32人,女18人,年龄26~79岁,平均53岁。50例中11例进行了头部、颈部、胸部CT扫描;15例进行了头部、颈部、腹部CT扫描;7例进行了胸部、盆腔CT扫描;10例进行了头部、胸部、腹部CT扫描;7例进行了头部、颈部、腹部CT扫描。

1.2 扫描方法

扫描使用GE公司的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常规螺旋扫描,球管旋转每一圈时间为0.8 s,电压=120 kV,螺距=0.938:1,距离=18.75 mm,重建矩阵=512512,电流为:头部=200 mA;颈部=200 mA;胸部=200 mA;腹部和盆腔=300m A。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参数:螺旋扫描,球管旋转每一圈时间为0.6 s,电压=120 kV,螺距=1.375:1,进床距离=27.5 mm,重建矩阵=512512,电流为:头部=150 m A;颈部=150 m A;胸部=150 mA:腹部和盆腔=280 mA。将所得原始图像重建成1.25 mm,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等进行观察图像。本组资料的CTDIvol摘自每个受检者的资料栏,每个受检者检查结束后,扫描仪通过软件根据输入的扫描参数和部位计算出CTDIvol、DLP,并显示在资料栏中,分别计算各参数的平均值、低剂量与常规剂量之比。

1.3 图像评价

由2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观察判断,观察图像时可以在工作站进行MPR、VR等方法重建。依据其显示程度评分:骨骼显示比较清楚,骨折线显示清晰,无线状伪影为2分;骨骼显示清楚,有部分线状伪影,不影响诊断为1分;骨骼显示模糊,达不到诊断要求为0分。

1.4 统计学处理

两种模式扫描后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辐射剂量降低情况:求两种模式各项平均值;常规剂量组,低剂量一体化组(见表1),常规剂量组:DLP=2 357.45mGy-cm,CTDIvol值为141 m Gy;低剂量一体化组:DLP=994mGy-cm,CTDIvol值为56.7 mGy。低剂量一体化组比常规组下降了84.3 mGy,与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低剂量扫描放射剂量下降了5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比较:所有2种模式患者图像质量均能满足常规临床诊断质量要求,评分分别为:常规剂量组38分,低剂量一体化扫描组39分,2组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出现,CT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如机架的短几何设计、探测器材料的更新和多排探测器的设计等[7]极大地提高了CT机的效率,从而为低剂量CT检查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缩短了CT检查时间。

X线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受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2]。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于1991年以60号出版物明确地将医疗照射列为人类所受三类照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众照射之一,并提出了医疗照射的防护体系,包括医疗照射实践的正当化和最优化[4]。X线诊断的医疗照射已经成为人工电磁辐射的最大来源[5],我们正使用过量的放射线来获取某一影像,而这种影像的获得与用低于CT 50%的放射线所获得的影像并无差别[3]。因此在利用X线技术为患者检查诊断的同时,必须考虑照射剂量问题。对现有设备的扫描参数进行优化非常有必要,避免不合理的照射剂量,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受照剂量。

螺旋CT检查变得越来越频繁,同时也使射线对人体的辐射量变得更多。在受到不必要的或过量的放射线照射时,其致癌效应发生的概率会大幅度增加,通常人们采用器官剂量来评价受检者所受剂量。国内外研究表明,螺旋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国外有学者提出了通过权重CTDIvol值来估算CT受检者的器官剂量[6]。CTDIvol和器官剂量相差不大,所以在受检者的辐射防护上可直接采用CTDIvo估算CT扫描区域内的组织或器官的吸收剂量[10]。由于CTDI-vol在CT机的显示屏直接显示,所以采用此方法评价CT检查受检者的器官吸收剂量非常简便、快捷[7]。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4792-84)要求公众、个人、单个组织或器官所受的辐射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50 mSv。在本组病例中,常规剂量组:DLP=2 357.45 mGy-cm,CTDIvol值为141 mGy。笔者使用低剂量CT多程序一体化扫描程序,发现低剂量一体化组的DLP比常规组的DLP下降了1 357.45 mGy-cm,CTDIvol值下降了84.3 m Gy,本组图像质量都能符合诊断标准。本文资料统计表明扫描剂量由141 mGy降至56.7 mGy时,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重建,病变结构显示清晰,大大降低了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本研究两种模式所得的图像质量都能满足诊断需要,无显著性差异,并减少了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故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多发外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可以在多发外伤中得到推广应用,它不但能在患者诊疗过程中节约时间,而且能够减少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还可以节约机器损耗,最主要是使球管寿命得到延长[8],间接提高了公众利益,增加了医院效益。既减少了受检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又确保了诊断的基本要求[9]。

笔者认为,低剂量一体化扫描能满足临床对多发外伤的诊断要求,同时又能较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参考文献

[1]Slovis T L.CT and computed Radiography:the pictures,great;but Is the radiation dose greater than required?[J].Am J Roent genol,2002,179:39-41.

[2]Sone S,Takashima S,Li F,et al.Mass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with mobil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anner[J].Lancet,1998,351(9111):1242-1245.

[3]Lane F D,Kathleen H E,Alan S B,et al.Minimizing Radiation Dose for Pediatric Body Applications of Single-Detector Helical CT;Strategies at a Large Children's Hospital[J].AJR,2001,176:303

[4]Anne P,Donald P F,Lane F D.Helical CT of the Body:Are Set-tings Adjusted for Pediatric Patients[J].AJR,2001,176:297.

[5]陈明华,钱明山,杨少平.肺部CT检查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的对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4(6):17-18.

[6]郑钧正.我国放射防护新基本标准强化对医疗照射的控制[J],辐射防护,2004,24(2):47-91.

[7]王新怡,李福生.低剂量CT扫描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辐射卫生,2005,12(14):315-317.

[8]苗英,钱玉娥,张月俏.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26):90-91.

[9]戈明媚,罗志刚,廖玉珍,等.低剂量胸部CT诊断质量的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3):291-292.

64排CT低剂量扫描研究 第6篇

CT低剂量扫描历来是非常有意义又有一定争议的课题[1],怎样用较低的剂量进行CT扫描,对于患者的保护至关重要。对于怎样用合适剂量进行CT扫描,许多科学工作者都有各自的研究方法[2,3]。腹部是临床上常做CT检查的扫描部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丰富的食物选择常常造成胰腺疾病的发生,从而成为现代社会的高发病,而其本身属于辐射敏感组织,容易发生辐射损伤[4],一般认为0.5~2.0Gy的辐射剂量可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大于5Gy可出现多次呕吐和腹泻[5]。胰腺受照剂量过大可导致胰腺癌的发生几率增高[6]。本文通过逐步降低毫安量的方法以达到获得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的最低剂量,获得对患者进行腹部CT检查的最佳扫描参数,尽量减低辐射剂量,最终达到保护患者权益和人身健康的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1)本研究共选取110名患者志愿者进行CT检查,事先量好腹围,选取同一层面进行单层扫描,在固定螺距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在保障图像诊断价值的前提下,选出最佳的曝光管电流。最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我们采用GE lightspeed VCT进行扫描,该CT有加权的CT剂量指数CTDIw(m Gy)显示。110例临床疑似有胰腺病变的患者之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9.5岁。

CT扫描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对病灶局部增加低剂量单层扫描,患者非扫描部位用铅衣防护。首先让患者服用造影剂,15min后行胰腺常规剂量扫描,参数为110k V,250m As,准直器层厚0.625mm,螺距p=0.985mm重建层厚5mm,标准重建算法,扫描范围从胰头到胰尾,在定位像上测量其范围。然后在病灶局部进行单层低剂量扫描,先以常规剂量的50%为首次曝光剂量进行低剂量扫描,再逐次降低10m As进行低剂量单层扫描,每扫描一层图像,由3名资深医师(主任医师)进行诊断,直到1名医师诊断不出图像病变为止,则上一个m As值为胰腺低剂量扫描的最低剂量参考值。

(2)由3名主任医师对常规剂量和低剂量图像质量进行评判,并分析图像的定位定性诊断情况。

(3)分析常规和低剂量胰腺CT扫描的单次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m Gy)。

3 结果

对110例志愿者患者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于急慢性胰腺炎,胰头胰体胰尾可以分辨,良性及恶性的肿瘤诊断情况基本相同,其中只有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炎症范围的显示小于常规剂量扫描(见图1、图2、图3)。经过3位主任医师的评价,得到了低剂量应用的较佳参数。在图像的诊断过程中,对于病灶界限、器官轮廓和形态,3位医生都给出了精准的评价标准,使此次试验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后显示,在采用低剂量扫描进行腹部CT检查时,和常规剂量扫描相比,CT的m As值和CT剂量指数均大大降低,其中CT的m As降低了61.8%~74.0%,单次加权的CT剂量指数降低了70.0%~83.3%。随着腹围增加,低剂量CT扫描的最低剂量阈值也随之增加,同时胰腺的受照剂量也随之增加(见表1)。

4 结论

利用CT筛查胰腺疾病已经成为普遍的检查方式,螺旋CT以其扫描速度快、容积数据采集、后处理等优势可以清晰地观察胰腺各部比例[7],对于诊断腺体肿大、丰满的急性胰腺炎还是腺体萎缩的慢性胰腺炎,都有其绝对优势,其间接征象还可显示胰腺疾病造成的胰腺周围消化道的继发性改变,如十二指肠环扩大、郁张、结肠切断征、胃结肠间距扩大等。对于血供差、以侵犯周围组织的胰腺癌来说,早期筛查更有重要意义。

在做常规CT检查时,许多医院对CT剂量一般不进行调整,因此对患者的辐射有可能造成一定放射性损伤,尤其是对一些对辐射敏感的器官,如性腺、眼晶体、腹部脏器,国外已经做了一些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降低剂量的研究工作[8,9]。

本文对低剂量CT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保证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对胰腺病变患者进行CT扫描的X线曝光量(m As值)降低了61.8%~74.0%,单次加权的CT剂量指数降低了70.0%~83.3%,因此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患者受照射剂量过大问题。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腹围在<90cm范围内,最低CT管电流可控制在80~60m As范围之内,腹围在90~110cm范围内最低CT管电流可控制在90~70m As范围之内,腹围在>110cm范围内最低CT管电流可控制在100~90 m As范围之内。如果想得到更好的CT图像质量,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CT的m As值。

不同CT设备扫描参数不同,不同医院的CT扫描和诊断习惯不同,上述结果不可能适合所有医院的各种CT。但我们认为根据患者自身和医院的具体情况,将CT机原有的各种部位CT扫描剂量参数适当降低,仍然能够得到满意的诊断图像,既保护了患者,又降低了CT的设备损耗。

摘要:本文采用逐步降低CT剂量的方法,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腹部CT最低剂量阈值。在此剂量下,CT的mAs降低了61.8%74.0%,加权CT剂量指数降低了70.0%83.3%。因此,适当降低CT扫描剂量,仍然能够获得满意的诊断图像,既保护了患者,又降低了CT的设备损耗。

关键词:CT,扫描,低剂量

参考文献

[1] 邓大平,张贵林.CT检查剂量与防护[J].中国辐射卫生,2004,12(13):309-310.

[2] 魏文洲,刘昌盛,李俊.低剂量螺旋CT扫描鼻窦技术的应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25(1):93-94.

[3] Cathcart J,Bailie N,Gallagher G,et al.Helical CT scanning of the nose and paranasal sinuses using a low dose protocol:incomparison to conventional CT[J].Radiography,2002,8:79-83.

[4] 燕树林,主编.放射诊断影像医学管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1:205-207.

[5] 葛丽娟,赵兰才,侯长松,等.螺旋CT机辐射剂量的评价[J].中华 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23(2):108-109.

[6] 路鹤晴,朱国英,卓维海,等.医用X射线CT辐射剂量影响因素 研究[J].上海医学影像,2008,17(2):93-96.

[7] GB17589-1998,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 测规范[S].

[8] Lin PJP,Beck TJ,Borras C,et al.Specification and Acceptance testing of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ers [R].New York: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1993.

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应用 第7篇

1 对头部、副鼻窦及腹部的对比

1.1 一般资料

男56例, 女30例, 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6.5岁;幼儿:10例 (5~10岁) ;瘦弱体形:60例;所有患者体重均<81kg;腹横径<33cm;腹围<100cm, 前后径<25cm, 影像学表现正常40例, 异常46例, 其中胸部20例, 头部16例, 副鼻窦10例。

1.2 方法

对上述患者均进行常规剂量CT扫描及低剂量CT扫描, 均采用GE公司Prospeed单层螺旋CT机扫描。扫描方法:其他扫描参数不变, 适当降低与X线剂量成线性关系的管电流, 见表1。

对小儿及瘦弱成人者均行最低数值的剂量扫描, 对体形肥胖的人适当增加10~20m A, 上述病人均同时行常规剂量CT扫描及低剂量CT扫描, 每例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独立观察, 记录每例CT影像表现。

1.3 结果

头部扫描可减少40%常规剂量;副鼻窦可减少50%常规剂量;上述常规剂量CT扫描与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几乎无差别。尤其是小儿和瘦弱成人扫描的图像, 完全不影响诊断。腹部由于剂量减少较小, 应用意义不大。

2 对早期肺癌的对比

2.1 一般资料

常规扫描发现病灶者, 采用低剂量CT扫描再行1次扫描。

2.2 检查方法

均采用GE公司Prospeed单层螺旋CT机扫描, 扫描参数为120KV, 50m A, 螺距为2, 重建层厚为2.5mm, 间隔为2.5mm, 肺及标准重建算法, 受检者屏气1次完成整个胸部扫描, 扫描时间12~15s, 每次检查重建肺窗图像10~20幅, 肺窗图像窗位-600Hu, 窗宽1500Hu, 纵隔窗宽20Hu, 窗位400Hu。

2.3 结果

每例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独立观察, 记录每例CT影像表现, 讨论结果如下:肺结节的观察:记录结节大小、部位、形状及内部特征, 边缘分毛刺及光滑;支气管的观察。常规剂量CT扫描与低剂量CT扫描对比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清晰度显示基本相同, 未见明显差异。腹部由于剂量减少较小, 应用意义不大。

3 讨论

用于筛选早期肺癌的方法有透视、胸片、数字化胸片、螺旋CT、痰细胞学肺癌标志物以及肺癌相关基因检出, 后者尚处于研究阶段而未应用于临床筛选。在各种检查方法中, 影像学检查是肺癌早期检出的重要环节, 直接显示病变, 有助于临床治疗。CT做为筛选工具, 由于筛选人群每年都会例行接受CT检查, 累计辐射剂量较大成为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的基础上, 应尽可能降低CT检查剂量。由于肺本身为含气组织, 肺泡内空气与肺实质软组织结构对比度高, 这成为使用低剂量CT检查的前提条件。本次扫描一方面通过降低X线管电流来减少X线管辐射剂量;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螺距, 减少扫描时间以减少辐剂量。近年来, 随着公共放射卫生和自身防护意识的提高, 人们对X线的电离辐射问题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趋利避害, 低剂量CT扫描就是行制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低剂量CT这一概念是由Naidich等在1990年首先提出, 从而减少患者的辐射量, 既能保证图像质量, 满足诊断要求, 还能延长CT管球的使用寿命。尤其是胸部, 可行全肺低剂量CT扫描, 再对病灶进行薄层常规剂量扫描, 国外已将其用于肺癌筛查, 结果比X线胸片发现数倍的早期肺癌。特别是对肺癌、肺气肿、肺纤维化等的筛查、病变的筛查、肺癌化疗后的复查以及小儿、体格瘦弱者更有实用价值, 且延长放射CT管球的使用寿命, 大大节约开支, 可提高经济效益, 是一举数得。由上述可见,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行, 应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CT增强扫描中高压用药护理 第8篇

关键词: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用药,造影剂,护理体会

CT扫描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CT增强扫描是通过静脉注入造影剂 (一种不透X线的碘制剂) 来提高组织之间的层次对比, 从而增强CT扫描的分辨率, 提高临床诊断率。在CT增强扫描中, 使用高压注射器, 准确地控制造影剂的注射总量、速度和时间, 可以准确获得被增强脏器的多期扫描图像, 现将我院自2010年1月开展增强扫描80例患者应用高压注射造影剂以来在了解病情、穿刺方法、血管选择、注射参数设定、患者观察时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患者采用高压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 (商品名优维显) 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 其中男52例, 女28例, 年龄24~78岁, 使用后大大提高了诊断率, 80例患者用药后随访均无不良反应。

1.2 方法

1.2.1 排除造影剂使用禁忌症患者:使用前仔细询问是否有造影剂过

敏史、哮喘或其他过敏史;是否严重甲亢患者、有无肺及心脏疾病、有无肺动脉高压、是否妊娠和哺乳、是否糖尿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或其他双胍类药物、是否有高胱氨血症、是否重症肌无力患者, 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宜给予α受体阻滞剂, 以防止高血压危象[1], 如有必要可以建议患者选用MRI或超声检查。

1.2.2 穿刺方法

因是高压用药, 故选血管一定要选粗、直没有静脉窦的血管。用12号头皮针穿刺, 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再顺血管平行进入至少1cm, 穿刺部位须稳妥固定, 将头皮针软管固定在穿刺部位上方, 连接管夹在患者指缝中, 使之能随机床移动。避免拉扯到针头使药液外漏。

1.2.3 设定注射参数

根据不同的扫描位置、患者情况和医生要求设置注射参数。肥胖高大者、体健壮年、血管弹性好者可设置高速3.5ml/s, 量100ml。一般患者注射速度2.0~3.0ml/s, 注射量70~90ml。

2 结果

本组应用高压注射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80例患者, 扫描前做好水化准备工作, 造影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和穿刺部位, 尽量保证穿刺成功率, 一次性穿刺成功57例, 病房带有留置针23例, 特别强调带有留置针的要把头皮针取下直接和高压连接管连接旋紧。本组患者注射造影剂时有一过性全身发热感, 造影剂注射完毕即消失。本组高压注射无渗漏、无喉头水肿、未发生空气栓塞、心脑血管意外、静脉炎、造影剂过敏等。

3 护理

3.1 造影扫描前的准备

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特别是有无造影剂过敏史、糖尿病患者的服药史、有无甲亢、严重哮喘及心功能衰竭等造影剂禁忌症患者, 适合检查者扫描前嘱其多喝水做好造影前的水化准备, 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和轻微哮喘病患者于扫描前半小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 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做好心理护理, 对患者讲明增强扫描的目的、意义、检查及配合方法, 介绍注射中及注射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以消除患者恐惧和紧张心理。但在交待扫描的不良后果时应该面对家属, 不可对患者暗示。造影前需让患者家属在志愿书上签字, 同意后方可进行造影。

3.2 造影扫描中的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 为患者摆好适当体位, 抽取造影剂, 将长头皮针连接管与高压注射器针筒连接紧密并排好气固定好。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条件设定造影剂的总量、速度, 待平扫后保持患者体位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用手动法在1-2s内快速注射10ml造影剂, 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外漏, 如出现肿胀、疼痛, 应更换部位穿刺, 直至无外漏为止。

3.3 造影扫描后的护理

造影完毕后留下患者观察30min, 嘱其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泄, 无不良反应才能让患者离开, 并交代如果有任何不适请及时来医院就诊。

4 造影剂高压用药其他常见情况处理

4.1 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准备

由于过敏反应的不可预测性, CT室必须备有急救药品和必需的急救器械, 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升压药多巴胺、呼吸兴奋剂可拉明、洛贝林、镇静剂安定、葡萄糖盐水、氧气、血压计、听诊器、呼吸气囊、吸引器等。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止造影, 积极进行抢救。

4.2 造影剂发生渗漏的处理

因高压注射速度快, 所以在连接好高压注射器注射期间, 应在扫描间隔中随时观察患者在造影中的情况, 如发生渗漏应立即停止注药, 更换注射部位。抬高患肢, 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或用75%酒精湿敷, 严禁局部热敷, 轻者24h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 严重渗漏者请相关科室处理。对于预防造影剂外渗, 采用手动预推法不但可判断穿刺是否成功, 还可进一步了解有无过敏反应。

高压注射增强扫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增高, 任何失误都可能引发并发症,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在得知需要增强扫描后, 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精神紧张, 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这样不但会加重患者的紧张情绪, 还会诱发副反应[2], 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 丰富的临床经验, 严谨细致的观察,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对吸药、排气、穿刺、固定等环节反复检查, 确保注射总量、速度及连续注射时间准确无误。工作准备得当、穿刺技术过硬、心理护理应用及时都可以减轻甚至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还会对诊断提供更可靠的诊断资料。

参考文献

[1]碘普罗胺说明书, 作用, 副作用, 先灵 (广州) 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