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动画片文化管理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18
1

动画片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日语中的敬语拥有完整的体系,是日本语言文化独有的特色,在语言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语中,自古以来就有“敬語上手、商売上手”的说法,可以说,敬语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但是,由于受到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母语的影响,很多学习者在敬语的学习应用方面一直存在各种问题。特别是在商务文书写作方面,敬语叠加书面表达方式更加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难度。因此,本文以现行的主流的关于敬语的三大分类为基准,挑选商务文书中敬语表达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商务文书中所使用的尊敬语、谦让语和郑重语的用法以及特点,并探索其中的文化特点。

一、敬语分类

关于敬语的分类,日语研究者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为了研究的实用性和方便,本文采取现行最为广泛使用的分类方式。即:按照敬意表达的不同分为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尊敬语: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如:おっしゃる、なさる、くださる、読まれる、お読みになる、お読みください、おはなし等。自谦语:表达对自己以及自己这一方面的谦逊。如:いたす、いただく、差し上げる、うかがう、お持ちする、お返事をさしあげる等。郑重语:表达语气的郑重。あの花は桜と申します、帰ります、日本語です、お菓子等。

二、尊敬语及其用法

根据《广辞苑》的解释,尊敬语是敬语的一种,是说话人表达对话题人及其自身的行为、性质以及话题人所属的物品,针对话题人的行为等含有敬意的表达方式。奥山益朗在《现代敬语读本》中将尊敬语分为以下四类:人称代词、接头词、接尾词、动词。下面,将按照这一分类方式分别探究尊敬语的特征和使用方法。

人称代词分为一、二、三人称,但尊敬语是表达对于话题人物的敬意的表达方式,因此作为尊敬语的人称代词只能是指代话题人物的代词。如:“あなた”、“貴下”、“貴殿”等。但是,商务文书并不是个人之间的信件往来,而是公司之间的传达信息的媒介,因此,像“あなた”、“貴下”、“貴殿”这样的人称代词并不常见。取而代之的则是对对方公司表示尊敬的说法“貴社”更为常见,不管是在文书开头或者文末的的寒暄中。如下:

早春の候、貴社ますますご清栄のこととお喜び申し上げます

皆さんのご多忙と、貴社のご発展をお祈り申し上げあす

追って貴社のご意見とご回示をいただきましたら、直ちに参上いたします。

在上述例句中,无论是文书开头或者结尾的寒暄,还是文书正文的内容中,都是使用的表达对对方公司尊敬的表达方式“貴社”。

尊敬语中有类似于“お”、“ご”等表达尊敬的接头词。在一般的敬语表达中经常使用,同样的,在商务文书中,也可以使用“お”、“ご”等来表达尊敬的意思。如:“お喜び”、“お考え”、“ご意見”、“ご説明”等。另外,与日常中的语言表达不同,在商务文书中还存在一些类似于“貴社”、“芳名”、“高配”、“尊父”等使用单字的汉字字音的词汇。其中的“貴”、“芳”、“高”、“尊”等也是表示敬意的接头词。

除接头词外,还存在能够表达敬意的接尾词。如接在人名或者亲戚称呼之后的接尾词“さん”、“様”、“君”等;其中“さん”、“君”只能表达平常意义上的尊敬,在日常会话中使用频率极高,但是基本上不应用于商务文书之中。而表示地位、职业的接尾词“先生”、“教授”、“師匠”等,由于本身受到职业的限制,因此在商务文书中也不使用。通过对《最新日中商业书信》中商务文书的收信人姓名的部分的考察发现,在全部87篇文书中,“様”使用频率最高,出现了83次,其它接尾词则基本没有。

敬语动词是尊敬语中数量最多的,也是最易误用的。动词可以分为替换形式动词和添加形式动词。替换形式动词本身可以表达尊敬的意思,添加形式动词则是通过添加其他词汇表达尊敬。

替换形式动词一般是固定存在的,数量不多。大概有以下这些:

くださる、いらっしゃる、おっしゃる、召し上がる·あがる、おぼしめる、召す、見える、あそばす·なさる、ごらんになる

上述表示尊敬的動词中,一部分由于日语语言的演变和进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如おぼしめる、あそばす。而另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情况不少,不过由于所表达意思的限制,在商务日语中的使用频率极低,特别是在商务日语文书中是不被使用的。

“くださる”是“くれる”的尊敬语,意思上是指年长者、地位高者为年轻者、地位低者做什么,但是一般情况下,地位低者从地位高者处得到什么的时候应该用自谦语“いただく”,而不是采用“くれる”,因此,其尊敬语“くださる”虽然从形式和语法上是表达尊敬的意思,但是在商务场合下不会使用,特别是在商务文书中也不会被使用。相应的,是采用“していただく”的说法,表达了说话人拜托对方的态度。

“いらっしゃる”是“いる”、“来る”、“行く”的尊敬语,作为一般的尊敬表达形式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商务文书的正式和庄重性,在文书中表达上述意思时通常采用更加郑重、正式的汉语词“ご来場”、“ご出席”、“ご来臨”等。

“めしあがる”是有关饮食的尊敬语,商务文书是传达商务活动相关的信息的正式文件,不会涉及到饮食方面,因此“”很少应用在商务文书中。当然,同样表达类似意思的“召す”、“あがる”也不会应用在商务文书中。

“見える”在表达尊敬含义时,是“来る”的尊敬语,“ごらんになる”是“見る”的尊敬语,这两个词在日常用语中可以使用,但在商务文书中的使用状态与“いらっしゃる”相同,在《日本企业文书例文集》中也没有相关的例句。

添加动词一般是指固定的词形变化和固定的表达敬意的敬语句型。主要有表达敬意的助动词以及表达尊敬的敬语句型。助动词方面主要是尊敬的助动词“れる”、“られる”,不过,由于“れる”、“られる”在日语中能够表达的语法功能较多,包括可能、自发、被动、尊敬等含义,在商务文书中,为了避免对方理解上的偏差,保证商务文书的准确性、礼貌性,尽量避免使用“れる”、“られる”来表达尊敬的含义。由此也可以看出商务文书写作的谨慎性。

句型方面主要有:お/ご…くださる、お/ご…になる、お/ご…なさる、お/ご…だ。

当日ご出席の方々には、あなた様からよろしくご配慮くださるようお伝えください。

ご利用くださいませ。

一日も早くご全快なさいますように、またビルの早急に復旧をお祈り申し上げております。

いろいろお世話様になりこころからお礼申し上げます。

田中さん、社長がお呼びです。

在商务文书中,通常用“お/ご…くだい(ませ)”这种命令形的形式替代“お/ご…くださる”。“お/ご…になる”这个句型通常使用“お/ご…なさいます”这种更加郑重的形式,中顿形式多采用“お/ご…になり”的形式,一般认为“なり”相比“なって”这种中顿形更加郑重。“お/ご…だ”是应用断定助动词“だ”来表达尊敬的表达方式,一般用“です”、“である”、“であります”、“でございます”这些郑重的表达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商务文书的郑重、正式的特点以及受到单词本身含义的限制,在商务文书中,替换形式的尊敬动词整体上的使用频率较低,添加动词中的助动词形式使用频率也较低,敬语句型的使用较多,形式变化较为复杂。

三、自谦语及其用法

《广辞苑》中对自谦语做出的解释为:自谦语是敬语的一种,是说话人降低自身或同一立场的人物的事物或者动作表达对他人的尊敬的表达方式。我认为,可以说在日语敬语中,自谦语和尊敬语可以说是互相对应的两个部分。从含义上而言,尊敬语通过抬高对方直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而自谦语是通过降低自己来间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形式上而言,自谦语也与尊敬语相似,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接头词、接尾词、敬语动词四类。

日语中表达自谦的人称代词主要是指代自己或者与自己同一立场的人,也可以说是自称代词。在选用自称代词时,主要会根据对象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代词。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弊社”或者“当社”。另外,“小生”、“拙者”等自称代词也属于书面语的范畴。在书信中经常使用,不过,由于表达的是个人立场,而商务文书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写成的。因此,“小生”、“拙者”这类个人的用语基本上不会应用在在商务文书写作中。

接头词部分,由于商务文书属于对公文件,将自己的公司称之为“”来表达自谦的说法很常见。不过类似于“愚妻”、“拙宅”、“弊会”、“私見”之类的汉字单字的接头词的说法主要应用于一般的书信或者书面用语,而不会用于商务文书中。把“お”、“ご”表达自谦的用法当做敬语句型来解释更为合理。

表达自谦的接尾词本来就只有第一人称的“私ども”的“ども”,既可以表示复数,也可以表示自谦,但是由于是表达私人的而并不是对公的含义,因此,在商务文书中也是不会应用的。

表达自谦的动词与尊敬动词是对应的,即通过词形变化的替换动词和通过句型表现的敬语句型。

替换动词:いたす、お目にかかる、おめにかける、さしあげる、申し上げる、いただく、存ずる、たまわる、ご覧にいれる

直ちに参上いたし、改めてお願いかたがたご挨拶申し上げる所存でございます。

平素は格別のご高配を賜り、熱くお礼申し上げます。

盛大なる送別会パーティーを催していただきまして、身に余るご厚情と感謝しております。

業界の手本としてのご活躍は、敬服の至りに存じます。

除上述例句外,“お目にかかる”、“お目にかける”分别为“会う”、“見せる”的自谦语,在商务文书中会由更加正式的汉语词“会見”、“展示”等来表示。“さしあげる”是“与える”的自谦语,在日常口语中,通过“…てさしあげる”的形式表达自谦的意思时很常见的。不过,由于“…てさしあげる”这一句型会让对方感觉到被给予的嫌疑,因此在商务文书中尽量避免使用“さしあげる”和“…てさしあげる”。

表达自谦的敬语句型主要有:お/ご…にあずかる、お/ご…申し上げる、お/ご…申す、お/ご…する。

毎々格別のお引き立てにあずかり、厚くお礼申し上げます。

ご繁忙のところ、お手數をおかけします。

综上所述,在商务文书中通过人称、接头词、接尾词表达自谦的说法很有限。在动词部分基本与尊敬语的表达对称,部分替换动词在日常会话中经常使用,但是由于商务文书性质的限制不能应用在文书写作中,敬语句型则是相对而言适用范围较广。

四、郑重语及其用法

按照新明解国语辞典的解释,郑重语主要分为表达敬体的“です”、“ます”体,使语言更加客气文明的说法。尊敬语是直接抬高对方表达对对方的尊敬,自谦语是通过降低自身间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而郑重语在上下、尊卑关系上不同于二者,是通过郑重美化的表达方式使人际关系顺利的表达方式。按照奥山益朗的分类,可以把郑重语分为接头词、动词、助动词三类。

商务文书中的郑重语的接头词主要为“お”、“ご”。其用法与前述尊敬语、自谦语部分相同。主要为“お礼”、“お手紙”、“ご遠慮”、“ご返事”等较为正式的词汇。

郑重语的动词与自谦语基本上是共通的,根据动作是否涉及到对方来区分。如:ござる、おる、いただく、存じる、まいる、なくなる、いたす。在此举两个例句,不再赘述。

当社は別紙会社案内のとおり営業をいたしておりますが、かねてより優良な外注加工先を求めておりました。

下記要領でご依頼申し上げる次第でございます。

表示郑重的助动词在敬语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者最容易理解的。主要有“ます”、“です”。其在商务文书中的用法与一般的郑重语表达方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魏玉娟 论日语敬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使用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

[2]山益朗 《现代敬语辞典》 东京堂出版 1982年.

[3]奥山益朗 现代敬语读本 人間関係のエチケット 東京 ぎょうせい 1978年.

[4]金镜玉 商务日语中敬语词的选用 国际商务研究 2006年.

[5]新村出 《广辞苑》第六版 岩波书店 2008年.

[6]金田一京助 新明解国语辞典 东京 三省堂 1999年.

动画片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中日动画在“狂欢化”的表现上存在着,“礼”与“情”的不同侧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再现”和“探讨”的表现差异;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分”与“合”的不同态度。从中反射出中国动画创作中的“文以载道”观、文化界限的划分和对文艺真实性追求的文化特性。探讨日本动画如何既顺应世界娱乐文化发展潮流,又避免了后现代主义对动画教育观的消积影响,从而为中国动画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中日动画;“狂欢化”;差异;中国动画创作;文化阻力

动画作为文艺的一种,同其它文艺形式一样,具备对话的本质。与文学和其他艺术不同的是,动画融合了所有艺术形式,成为媒介最复杂的文艺体裁。作为产生最晚的艺术,它当之无愧的成为大众的娱乐宠儿,与商业和科技等学科交融。在众多条件参与的创作中,动画将大众与精英、传统与现代、个性与流行、商业与科技、娱乐与艺术、绘画与影视等元素交融,可以说动画的本质便是“狂欢化”。日本作为传统的东方国家,与美国多元移民文化不同,日本文化内核便具备开放性、杂糅性和通俗化的“狂欢化”审美特征。19世纪初动画艺术与日本文化相遇,在杂糅共性的基础上,吉卜力工作室创作出代表作《千与千寻》、《魔女的急宅便》、《龙猫》等风靡世界的神话世界;今敏和大友克洋以夸张的变形创造了代表当代大众生活的作品,使日本动画具备了文化汇集的特征,正是文化的“狂欢化”成就了日本动画今天的辉煌。中国文化自古便以包容的态度接纳了世界多元的文化内涵,以儒道为中心,吸收外来的宗教和地域文化,构成区别于杂糅而矛盾的日本文化的“狂欢化”文化特性。两种不同的文化创造了不同的动画“狂欢化”风格。

一、中日动画“狂欢化”的差异

(一)“礼”的建构与“情”的展现

作为东亚文化的代表,中日两国都非常重视对本国历史的动画改编。21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动画《秦时明月》和日本的历史动画《战国BASARA》引发收视高潮。两部动画分别以中日历史上的“战国”时代为背景,突出英雄群体的“礼”和个人英雄的“情”。巴尔特在《明室》中曾提出“展面”与“刺点”两个概念:“展面的照片,不好不坏,属于那种差不多是严格地教育出来的情感。”“很有表现力:有责任感,有家庭的亲和,对习俗的遵从,节日的打份——这是一种在社会上往上爬的努力。”[1]而“刺点”却是带有陌生化效果的,不受道德和政治束缚的,“不能言说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慌乱的征兆”[1]刺点为观众带来文本之外的感受。显然,《秦时明月》宣传的“礼”更重视严格秩序的展面创作,而《战国BASARA》突出表现的“情”则更倾向于刺点的突出。历史题材的创作,往往作为传统精神的载体,中国动画更倾向于传统的保护与坚持,而日本动画则通过传统与流行的结合,书写多元复杂的人性主题。中日动画符号组合的不同侧重,体现出中国动画对传统精神的关注,和日本动画对现代主题的重视。由此可见,两国动画的符号结构存在差异。

(二)对当代社会的“再现”和“探讨”

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当代社会也是两国动画关注的重点。中国网络动画《泡芙小姐》和日本女性动画《成年女性的动画时间》都以都市女性爱情、婚姻问题为主题,叙述当代都市女性的情感生活,及社会问题。《泡芙小姐》通过主人公泡芙小姐生活展现当代中国社会现象,侧重再现当代社会生活图景;而《成年女性的动画时间》由三个短篇动画组成,展现三位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生活片段。动画通过女主人公的意识流叙述,深入探讨当代社会问题。爱情一直是世界文学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爱情的伦理倾向也发生着变化,中日两国动画对爱情的叙事,分别体现符号的组合和聚合轴关系。组合轴是指组成完整叙事必须的符号链;聚合轴是指可以组成完整叙事的各元素群。《泡芙小姐》以女主人公为主线,叙述她身边的人和事,偏向组合的表意方式。《成年女性的动画时间》由三个独立的故事组成,分别叙述外遇女性、大龄剩女和单身妈妈三位当代社会典型女性生活,以女主人公为叙事者,透视社会女性问题,偏向聚合的表意方式。动画没有再现生活,甚至于避免对事件的具体陈述,只强调故事中人的情感发展,从而引发观众的深层感悟。由于组合的方式是显现的,而聚合方式是隐性的,因此,中国动画叙事偏重于揭示问题,展示文化;日本动画叙事偏重于隐性内涵的体会。两国当代题材的动画,分别达到晓之以理和只可意会的文本风格。具体到传播方式上,便分别侧重于再现和探讨。无论组合还是聚合都是基于两国的文艺理念,表现了两种文化内涵。

(三)传统与当代的“分”与“合”

中日传统文化都在当代文化一体化的冲击下,逐渐变幻了模样,但面对传统与当代文化中日两国的动画却选择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中国动画更关注直接宣传传统文化的传承、再现当代社会问题,从而建构文化秩序。日本动画则将传统与当代融合,展现当代日本不分明的文化界限,引发文化思考。中国经典动画《庄子》和日本动画《超译百人一首》都以介绍传统文学典籍为主题,但表现了不同的文化处理方式。《庄子》应用幽默的手法表现庄子的思想,虽然画风滑稽,但基本保持了原著的风貌和思想。但《超译百人一首》以动画的手法,并穿插大量现代图景和行为,讲述了和歌作者的爱情故事。

文本的聚合轴是否丰富,显现出文本的聚合段的宽窄情况,这种聚合的宽窄也直接显示文化的不同性格。“宽幅文化允许更多的选择,很明显,与传统文化相比,现代文化是宽幅的。……窄幅文化是束缚过紧的文化,个人面对生活中许多重要意义场合,没有多少选择。”[2]因此,中国动画更注重对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分别表现,宣传传统的“礼”,再现当代社会现象,为观众提供符合文化传统精神判断的道德和政治平台,达到传承传统文化、规范当代社会的责任。而日本动画侧重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增加文化的聚合性选择,追求打破规范,创造狂喜的精神状态,为观众提供多元思考的空间,从而影响当代社会的发展。

参与叙事的动画符号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虽然叙述着组合轴上的故事,但聚合轴的宽与窄也在作品中得以显现。因此,杂糅世界语言、融合各类文化的日本动画的可选择性一定大于表现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动画,聚合元素的多元必然导致动画风格的多样化。

无论是中国动画对传统“礼”的追求,还是对当代生活的再现;无论是中国动画划分传统和当代文化的界限,还是日本动画对“情”的表达,都表现出动画背后的文化品性——中国文化坚守传统的“包容”和日本文化应时改革的“杂糅”。研究透过两国动画对文化现象的不同表达,日本动画更接近“狂欢化”的对话功能。中国动画创作中的“狂欢化”表达,体现出中国文化与动画“狂欢化”之间的距离。

二、中国动画“狂欢化”表达的文化阻力

中国文化厚重的积淀,将新生的大众文艺动画掌握其中,淹没了动画携带的“狂欢化”品格。内涵深沉的中国动画,很难适应娱乐商业化的变换节奏,在与世界观众接触的过程中,表现出文化理解的困难。论文希冀通过对中日动画的差异分析,提炼与动画“狂欢化”表达产生距离的中国文化。

(一)文以载道的传统

儒家强调文艺对人的道德修养和政治外交活动的积极推动作用,肯定文艺对教育的传播价值。譬如《周礼》,便强调音乐培养“礼”的功能。儒家文艺的教化功能观,经汉到唐直至文革都延续着“文以载道”的精神。虽然,不同时代,“道”的含义不尽相同,但无论道的内容如何变化,为道服务的文艺功用性认识已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动画作为文艺的一种,也被赋予了载“道”的功能,宣传符合主流思想,或再现社会问题。明确的目的性使“狂欢化”的动画符号单一,聚合轴变窄,传达的思想受到局限。这种局限性最主要的表现便是文化界限的划分,直接影响了中国动画与中国大众思想的疏离。

(二)文化界限的划分

动画产生于工业时代,是消费娱乐时代的产物。可以说,动画是大众文化的载体。它可以穿越中西文化、雅俗文化和古今文化的界限,表现多元的“狂欢化”精神。然而,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文艺教化功能的强调,各文化类型之间一直保持着距离。中国传统文化是东亚文化的源头,它强大的主体性,包容着来自各方的他性文化。无论多么流行的当代社会思潮都被中国传统文化吸纳,并变化成符合主导文化要求的形态。因此,强大的文化统摄力,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区分开来。中国动画作为教育的载体,或与主导文化保持统一,或与大众文化融合,呈现出两种分明的风格。由于中国动画创作展面明显,具文化特色,因此,跨文化解读较复杂,跨文化传播困难。文化的界限明显使中国动画呈现出,或聚合组分有限,或组合组分矛盾、杂乱的状况。

(三)文艺真实性的追求

中国动画强调再现,追求动画文本的真实性。无论对传统经典文学的动画改编,还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映,都采取了再现事物发展的规律,真实叙事的策略。这里的组合轴符号,完全以符合所有人的生活经验,无论叙事如何发展,都逃不出人们的经验范围,缺少与时代断裂的刺点创造。20世纪后半叶,后期现代主义关注文艺符号表达的世界状态,世界乃至于作者已被符号掩埋,成为符号的客体,只有通过符号的阅读才可能呈现真实,否则便是虚无。“这主要表现在传统审美趣味是建立在人的主体性基础之上的,而当代影像工业则是消解了主体原则,以技术理性和逻辑取而代之。”[3]因此,为了规避无深度、无意义的符号消费,日本的优秀动画片努力打破文化壁垒,在复杂多元的文化丛林中,寻找符合世界主流文化要求的创作。“文以载道”的形式局限被打破,创造内爆式的刺点,激活观众对传统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动画符号的“狂欢化”也在承受着符号泛滥带来的符号意义的缺失。日本动画一方面承接本国传统文化个性,另一方面寻求与当代世界潮流的契合,通过多元化与一元化辩证统一的文化导向,规避了后期现代主义文艺意义缺失的发展趋势,凸显娱乐化创作下的文化深度。本研究对比中日动画的“狂欢化”创作差异,试图找寻阻碍中国动画“狂欢化”创作的文化因素,从而为中国动画创作提供文化思考。

参 考 文 献

[1]罗兰·巴尔特.明室[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40,82,96

[2]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64

[3]周宪.现代仿像对传统审美趣味的消解[J].文艺理论研究.1997(2):76

作者简介:高晨,女(1979~),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四川大学博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动漫研究中心”一般项目《日本动画的“狂欢化”美学特征——兼论中国动画发展的文化阻力》(DM201316)。

动画片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中国动画有着辉煌的过去,只是现在落入了低谷。当下的动画界试图以传统文化复兴中国动画,然而,对传统认识的错位,造成了当今动画作品与现实的脱节,无法表现中国动画应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动画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的特性。本文从动画文化的视角指出动画是一种大众文化,动画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动画要传承传统文化需立足当代生活,这才是复兴中国动画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动画立足当代传统文化

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给一个国家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多的是为了传播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而中国动画曾经形成的“中国学派”如今影响甚微,这点从《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中便可看出,影片里的中国元素颇受中国观众喜爱,当人们为之沉醉时,自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产出国的文化思想,这种带有中国元素的非中国文化的动画反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言,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动画的悲哀,以欧、美为主体的西方文化在动画中占据着明显的主流和强势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动画便乘虚而入,对国内动画造成了巨大冲击,处在国门开放和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国产动画便逐渐失去了与美、日动画抗衡的能力。现在,好的当代动画片中没有一部是中国内地创作的。有关人士统计国内动画市场的90%以上被国外动画占据,而超过80%的青少年最为推崇的是日本动画。

外国动画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一方面,它们从经济上攫取了丰厚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动画产品对中国进行长期的文化渗透,使中国观众在动画片的不断熏陶下,逐步接受它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审美原则。同时,通过动画片内含的意识形态来影响中国大众,使之逐步接受动画片中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并产生文化上的认同,最终形成长久的精神依赖,从而达到它们在非强制手段之下实行文化控制的目的。

身为中华民族子孙,我们不能忘却自己的民族身份,更不能背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去崇信其他民族的文化,这本身就违背常理的。更为严重的是,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造成国人文化认同上的混乱,甚至会渐渐背离本民族的价值标准而趋同于其他民族的价值取向。因此,文化认同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发展的中大问题,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身为传媒之一的动画,深受儿童喜爱,担当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中华民族的继承者,中国的少年儿童应对本国的文化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然而外国动画作品中,蕴含着生产国的文化思想、社交模式以及民族精神。这中间有些是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相一致的,但也有不少是与我们的价值标准相背离的。中国少年儿童在这些作品中学来的东西可能在我国不被认同,这会使部分少年儿童的观念错位、价值迷失,也可能使另一些少年儿童认同别国的文化模式,而偏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外国动画的大量涌入,除了使我们在经济上蒙受巨大的损失外,在文化传播方面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质量低劣的动画作品还会直接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这些不良后果一直提醒我们国产动画必须担负起自己的社会使命,提高自身的品质,力争在国内、国际动画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

因此,国产动画必须复兴,这里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落在经济效益上,必须从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角度来审视思考这一问题。国产动画必须成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传媒。而我们的动画艺术家有责任为这一艺术形式的繁荣增砖加瓦,这不仅是为了动画事业自身的发展,也是为我国少年儿童接触文化传统开辟了有效的途径,使中国观众、中国的少年儿童在动画片的熏陶中逐步完成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复兴中国动画是保证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动画是保存民族文化完整性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为避免中国传统文化断裂和文化被同化,确保传统文化继续留存在当代视野中,就必须参与建构社会价值系统和民族心理结构,以此保有文化特性。因此,动画不仅是民族文化在形式上的装饰,更提供了文化底层的支撑与基础。

一动画的文化内涵

动画有其自身的特点,动画的对象是“人”,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状况固然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制约,但也脱不了文化传统的影响,时代心理与民族心理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下了烙印,并相互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辩开来。因此,动画须同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相交会,才能真正渗入本民族的心灵,并融贯于民族的血液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西方人尽可能利用古希腊、罗马和希伯来文化精神的文化资源为其现代文明体系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援。当今我们的动画必须发掘传统文化精华,以此来与西方动画进行对话,争取通过对话、交流来重建其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文化。

动画于20世纪方始产生,意味着它是一种当代性的文化,是活生生的大众文化。我们的动画前辈正是通过所从事的动画创作确立的动画传统便是立足于这一活生生的态势得以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的,它们结合中国多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同期的世界动画领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形成了“中国学派”动画。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繁荣,动画文化是当下影像文化形体的集中体现,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亚文化现象,动画内容和动画形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动画本身早已超越了其文化自身,其产业化的运作方式促进了动画文化深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动画形态有了新变,动画制作也完全更新了,原有的中国动画不再被人直接模仿,它成了历史,成了动画文化遗产,于是有了“中国学派”的称呼。若要使我们的民族动画传统得到延续和更新,就必须让它从封闭的、己然完成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重新面向现实,面向当代动画的运作。一旦这样,中国动画也就不再定格为“中国学派”,它会以多种形式进入当代中国动画的构建,成为整个当代民族大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学派”动画作为大众文化只有在面向现实,参与当代的开放态势中,成为大众喜爱的文化,才会有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远大前程。

二复兴中国动画需立足当下

当代中国动画复兴要走创新之途,首先要确立以传统为本还是以当代为本。如果认为中国动画衰落源于模仿西方而脱离传统,那么,克服衰落就必须回归传统模式,即是以中国动画传统为本来复兴当代中国动画,或者说,是以传统动画为基础来吸收和综合外来动画资源,以形成具有民族气质的当代中国动画。这种思想展示出在自身传统文化主导下生成新的中国动画的动人图景,但是如果中国传统动画真能复兴中国动画,则中国动画的衰落又从何而来?动画的衰落不正源于传统动画不足以应对世变吗?

中国传统动画主要体现在对民族美术形式和传统戏曲程式的借鉴等方面。例如,水墨动画和剪纸动画,前者源于传统的文人水墨画,后者在民间剪纸窗花和皮影戏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木偶动画则大量吸取了民间木偶戏的艺术形式。此外,中国动画的人物造型、背景风格、动作设计以及物件细节等方面也都表现出对传统艺术精华的充分汲取。中国丰富的造型艺术,如汉代砖刻、北魏石雕、敦煌壁画,历代各种流派的绘画艺术,以及遍及全国的民间年画、版画、民间工艺等,还有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造型、服饰图案、程式化动作等,都在中国动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由此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这种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在某种程度上是汲取有余而创新不足,未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对传统进行必要的现代转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这种设计观念逐渐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成为简单的移植,中国动画美术风格的民族性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命力,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的式微都可见一斑。因此,当前中国动画美术风格的民族化,一方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更要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也要对本民族当下各门类艺术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充分借鉴,尤其在材质利用、绘制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动画的无尽潜力。

我们不能固守于《山水情》的中国笔墨动画,《大闹天宫》的绘画技法,基于京剧脸谱创作的《骄傲的将军》等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动画。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是国产动画的“黄金时期”。中国动画之所以要使用民族艺术形式是为了创新动画形式,还有就是这些民族艺术形式在当时是大众所喜爱的。而现在大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又是什么呢?这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发现,用中国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来制作中国动画。

我们的动画缺乏的不是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而是缺乏中国现代生活气息,这是我们的致命伤。动画是面对大众文化来进行言说的,而大众文化又必然是人的现实生命活动的反映。例如,在《麦兜的故事》这部动画片中观众们从麦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影子,或是自己周围的写照,由此产生了共鸣,从而对这部动画给予了肯定。同样,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之间固然存在着互渗互动的关系,但传统文化毕竟不能代替现实,更不能主导现实,它反倒要在面向现实和参与现实之中,使自己得到切实的承传与逐步更新。据此而言,构建当代中国动画不能立足于传统动画,只能立足于当代社会生活,惟有“当代社会生活”才是复兴中国动画的根本。

所谓立足当代生活,即现时代中国人所处的生存状况、所从事的生命活动及由此而生成的生命体验,它是动画艺术得以发生的本源,构建中国学派动画也不能脱离这个本源。传统动画作品和传统文化若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存与体验,可以作为理解本源的参考,但绝不能取代本源。

中国动画引进的西方动画模式,只能为我们提供动画资源,而不能作为构建当代中国动画的根本。根本仍然是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命体验,也只有立足于这一当代人的生命活动并对之进行认真、深入的反思,才有可能找到事关重大的创作话题,进而构建出真正富于大众艺术性的动画。

这样说,并不等于把古今中外的动画资源看轻,事实上,在确立本根之后,最要紧的便是重构中国动画,而当代中国动画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只能来自既有动画资源的综合加工。当然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并不是一味回到“古装戏”状态,而是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内在传承关系,从中寻找当代人所缺、所想、所需的精神和文化境界,并设法满足观众的需求。要做到“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肺腑。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故何师而不化之有!”。这也便是复兴中国动画之途了。

中国动画的复兴在于沟通动画文化资源与当代生活的内在联系,使中国动画表达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命体验,这才有可能为不同民族的动画筑起一个平台。这种重构中国动画也包含与不同民族动画的对释与互释,这一新的中国动画将通过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外来文化的本土化和一个多世纪以来动画实践经验的理性化三者相结合而建成,新的动画是通向时代生活和民族生活,通向对话交流与综合创新。这是重构中国动画的必由之路,只有这种动画才能有效表达我们自己的新生活与新经验,并以我们的创新思维成果奉献于世界各国人民,从而使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真正进入全球动画话语的有机构成和整体运作之中。

三结语

在中国动画迅速裂变的过程中,有文化底蕴和当代生活气息的动画作品会被大众承认,会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动画在传播过程中隐含的中国文化和有益价值观也会被观众认可。为其如此,我们的动画才能重新崛起、重新复兴,也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流。

参考文献:

[1] 陈伯海:《“原创性”自何而来——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构建之我思》,《文史析》,2008年第5期。

[2] 王斌辉:《浅议中国动画业的复兴之策》,《美术观察》,2004年第6期。

[3] 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牟宗三:《寂寞中的独体》,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5]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 黄苏瑾:《中国动画剧作的民族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作者简介:王峰,男,1970—,河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动画、后期制作,工作单位:中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动画片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电影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丰富精神世界的主要手段。电影中不仅有着动人的故事情节,美丽动听的音乐,绚丽的画面,更融合了文学、文化、音乐、表演等多重艺术融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电影已融入了人们生活,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表现文化和传播的重要途径。现如今电影已成为主要文化输出对象,创造着可观的外汇收入。在动画电影方面日本一直成绩优异,发展迅速。从日本动画电影中人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日本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研究日本文化,这些动画电影不可谓是一个理想的入手点。本文将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为中心,研究日本文化。

关键词:日本文化;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

在电影中人们可以学到许多文化,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世界、各形各色的人物形象。看电影时,人们会随着故事情节而感动、悲惨、哭泣、高兴、气愤,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故事情节牵动着观众的心,电影世界奥妙无穷。动画电影《千与千寻》是宫崎骏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许多大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影响,令人回味,适合不同年龄段观众群。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之所以能风靡世界,除了题材以及拍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在电影中所体现出的“日本文化特色”,这些特有的日本文化吸引了观众。从《千与千寻》中就可以看到许多日本文化。

一、日本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限制,日本在自然资源上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但在文化资源上,日本堪称“文化资源大国”[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开始由经济高速发展期,进入经济衰退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速。然而,在日本经济呈现衰退的大背景下,日本文化产业却依法发展迅速,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使得日本很快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文化产业国。近几年,日本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不断加大,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从日本音乐文化来看,日本音乐文化每年可为日本创造近三十亿美元的产值,占全球音乐市场的百分之十七,仅次于美国,占亚洲音乐市场的百分之八十。从日本电影产业来看,日本本土电影占全国市场的百分之六十五,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二零一三年日本电影市场全年票房达到了两千两百亿日元[2]。目前日本动画影视产业已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动画电影及其相关附属产业创造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汽车工业,可见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短短几十年内日本动画电影已经与美国迪士尼动画争锋,日本动画电影是日本文化输出战略成功实施的一个缩影,是日本文化价值观输出的主要方式。

二、日本文化与动画电影的融合

日本动画电影不仅故事情节精彩,且人物造型风格独特,制作手法先进,更主要的是许多作品将日本的文化特色融入到了电影中。日本动画电影包罗万象,内容应有尽有,涉及到日本的宗教观、价值观、社会观、政治观、爱情观,受众群体从两岁到六十岁。一九一零年,动画电影《凸仿新画贴》在日本引起活动,日本艺术家受到鼓舞,相继投入到动画制作中[3]。二十世纪初,日本模仿美国动画电影发展的路线,将本土特有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来充实内容,取得了巨大成功。自八十年代后,日本动画电影就进入了黄金时期,日本政府把发展动漫产业纳入日本文化振兴战略中,出台政策为日本动漫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日本动画电影得到了空前发展。日本动画电影的魅力在于文化价值,日本动画电影往往融入大量日本文化,呈现明显的“日本特色”。纵观近十年来的日本动画电影作用,个中都凝聚着日本文化[4]。从日本动画电影人物形象来看,都刻有“日本特色”。人物性格受日本生活习俗影响,多呈现出双重、矛盾的状态,渗透着日本民众思想。主角往往日平民化的人物,他们和大众一样有喜怒哀乐,形象大多谦和、善良、勇敢、真诚,弘扬着日本的传统美德。在精神上,体现着日本武士道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现着日本人传统价值观。在题材方面,很多源自日本的神话、寓言、民俗、历史。例如,《浪客剑心》、《新选组异闻录》、《源氏物语》就是追溯日本历史作品。大众化、平民化的英雄人物,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充满着日本文化气氛的故事情节,很自然的引起了世界各地不同受众的共鸣,受到了广泛欢迎。

三、宫崎骏电影动画的基本介绍

谈到日本动画电影,不得不提的就是宫崎骏,他毫无疑问是日本动画电影界的泰山北斗,对日本动画电影的贡献毋庸置疑。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从日本本土走向了世界,他的作品极富想象力,为人们展现的是一个个魔幻而又美丽的世界,他的作品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以及作品中承载的日本特有文化背景,使他的作品受到了高度认可。宫崎骏曾说:“我希望能够再次借助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堕落的灵活”。工业革命后,日本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使得日本社会对环保给予了高度重视[5]。宫崎骏在作品中,有意识的呼吁环保,流露出强烈的环保思想,所以他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渗透着反战思想、环保思想。一九八四年,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风之谷》,在日本上映。影片讲述了千年前世界工业文化巅峰后,污染、战争造成世界破败,在人类自我毁灭浩劫后,毒气侵蚀着人类的家园。影片前半部分鲜明的表达出了宫崎骏对自然的态度,他希望与自然和平相处保护自然。后半段则表达他的反战态度。在《风之谷》后,宫崎骏又制作了《天空之城》,该片故事情节耐人寻味,主角追寻天空之城的历程,就是每一个人追求理想过程的真实写照。《天空之城》对战争的描绘比以往更加残酷,深刻的表现着他反对战争、热情自然的心情。二零零一年,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上映,该片不仅拿下票房冠军,创下票房奇迹,更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等。二零一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宫崎骏再次获得八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可见宫崎骏的成就。

四、《千与千寻》的基本概述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执行、编剧的动画电影,于二零零一年七月二十日上映,是历史上第一部至今唯一一部以电影身份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柏林金熊奖的动画作品[6]。全球票房达到了二点七亿美元,在日本电视台首播时创下百分之四十六的收视奇迹。影片《千与千寻》讲述的是一个看似十分普通的十岁四年级小学生荻野千寻,随着父母准备去一个新的城市生活,途中因為迷路,荻野千寻与父母闯进了特殊的小镇。镇上规定没有工作的人,都要被变成猪被吃掉。由于荻野千寻的父母贪吃,遭到了惩罚被变成了猪。荻野千寻为了救回自己的父母,在白龙的帮助下,进入澡堂工作。负责管理小镇的是一位叫做汤婆婆的巫婆,她经营着一家叫“油屋”的澡堂。在澡堂工作中,千寻从一个不懂事,娇生惯养的小女孩,逐渐成长起来,变得坚强能干。她的善良得到了澡堂其他人的尊重,她与白龙成为了好朋友,为了拯救父母,面对困难与危险千寻并没有放弃,坚持自己的选择,最后在白龙的帮助下解除了咒语,解救了父母。《千与千寻》传达出了作者对社会生活和关系的认知“生命的发掘源自于社会的沟通,相互帮助、相互关爱是打破孤独的钥匙”。故事虽简单而抽象,情感却十分真挚,如千寻与父母的亲情,和白龙间的友情,无不令人感动。日本片名为《千と千寻の神隠し》,名字中的“神隠し”是一个具有浓厚日本民俗文化的词。《千与千寻》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文化,如汤婆婆居所的外观参考了日光市神社,而道后温泉本馆则是“油屋”的原型[7]。整部作品都散发着日本文化气息,为日本文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五、从《千与千寻》看日本文化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作品《千与千寻》中蕴含着大量日本文化,不论是服装,还是建筑,都体现着日本民俗风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品中所用的语言与日本文化生活密切相互。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因为《千与千寻》蕴含着浓厚日本文化特征,才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下面本文将从几点来分析《千与千寻》中的日本文化:

(一)“油屋”与日本文化

“油屋”毫无疑问是《千与千寻》故事中最为重要的舞台。“油屋”是一个典型的日式澡堂,创作灵感源自现实,以日本主要温泉景为主,作品中的的“汤”字就是在指温泉。日本人有泡澡习惯,喜欢温泉,在江户时代日本就已出现热水澡堂。《千与千寻》故事中的“油屋”和古代日本澡堂完全一样,带有明显的日本文化特征,如热水用火炉煮沸,通过管道流仅浴盆,洗浴层之上是休息场所,和日本澡堂结构完全一致。日本澡堂多为多层建筑,一层是洗浴场所。二层休息场所,出售茶水点心,放置娱乐设施。另外,故事中出现的侍女帮助神洗澡的画面,也有历史原型。古代日本澡堂就存在侍女,后被日本政府下令废除。“油屋”的建筑外形源自道后温泉本馆。此外,影片中“油屋”的屋檐形式,源自日本神社,蕴含着“极乐净土入口”的意思,这一设定和汤婆婆身份相呼应。

(二)“桥”与日本文化

动画中出现的“桥”也是典型的日本特色建筑。在故事中千寻在父母变成猪后,需要通过一座桥才能进入油屋街来到“油屋”。千寻过桥时被叮嘱不能呼吸,且桥上又出现了无面人。这些情节都说明千寻通过这座桥进入的并不是现实世界,而是另一个世界。日本与中国一样,有着许多关于桥的民俗传说。在日本的传说故事中也存在“奈何桥”,所以在很多日本故事传说中桥都起着连接不通空间的作用。该片中的“桥”就起着连接灵界与人间的作用,并且从桥的造型设计来看,明显可以看出日本特色。

(三)人物形象与日本文化

动画中人物造型、服饰,都带有日本文化特征。例如,白龙的服装,带有日本阴阳师服装特征,而发型象征着日本平安时代。并且在故事中出现了阴阳术和纸人。纸人象征着日本文化中的式神。白龙在化身成龙之时,其形象是与中华文化圈的一个共识,与中国龙十分相似。另外,作品中千寻的名字也源自日本文化。汤婆婆在与千寻签立契约时,说千寻的名字真是“奢侈”,该典故源自日本的《广辞菀》。在日本以“千寻”为名的女性不再少数,且很多地名也用“千寻”。例如,鹿儿岛的“千寻滝”瀑布。主角年龄设定也蕴含深意。日本自古就盛传少女能担任连接连接仙界、人界、灵界的巫女。另外,动画中的八百万神的形象都源自日本神话,很显然深深受到了日本本土宗教影响。例如,影片开头的“萝卜神”,就源自日本的“御白样”,是日本东北地区民间信奉的神灵,被视为农业之神。另外,动画中神灵们来洗澡需乘船而来。动画开头已表明当时已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为什么还要安排神灵乘船呢,这也与神话传说有关。日本与我国一样神话传说中经常会出现“蓬莱仙岛”、“海外仙岛”等地方,轻易无法涉足,通常需依靠船只,日本自身也是一个岛国。并且故事情节中的众神聚会在日本神话中也存在,日本岛根县就流传着众神每年都会聚集在一起的传说。另外,“青蛙”的形象,源自日本传说中的河童。汤婆婆与钱婆婆,名字源自“钱汤”,指的是在进入澡堂后,要先付钱再进入澡堂设施。

(四)动画中的用词与日本文化

动画的原名中的“神隐”是流传于日本的民间传说,指无缘无故突出失踪的人。在日本的传说中巫婆、天狗、狐狸会迷惑人类,诱拐人类,导致人口失踪。《千与千寻》故事中千寻通过桥离开了人间,进入了另一个空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失踪,且汤婆婆是一个巫婆。另外,故事中千寻踩死印章上的虫子,锅炉爷爷说的“エンガチョ”是日本过去用词,在现代很少使用。此外,故事中的寒暄用语,也是日本典型用语、说话方式,角色间的相互问候、致谢都是日本人的交际习惯,现代日本人依然保持着这种习惯。

(五)动画中的妖怪文化

在日本十分流行妖怪文化,日本妖怪传说几乎贯穿整个日本历史,妖怪文化已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日本影视作品中就会融入妖怪文化,《千与千寻》也不例外。千奇百怪的妖怪形象融入作品中为作品增强了光彩,吸引了观众,引起了观众好奇。《千与千寻》中锅炉爷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给予了千寻许多帮助。锅炉爷爷曾以蜘蛛的形象出现,这一形象就源自日本的妖怪传说“土蜘蛛”。

六、结语

日本的动画电影毫无疑问是日本文化输出的主要对象,为日本创造了可观的收入,在日本文化产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并且这些作品更促进了日本文化传播,作品中融入了日本文化。宫崎骏对日本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中对日本文化的运用淋漓尽致,研究日本文化动画电影是一个理想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吴娟.对《千与千寻》中宫式魔幻手法及其受众审美接受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0(11):119-124.

[2]劉一瑾.文本、受众和作者:宫崎骏动画电影作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14):132-136.

[3]朱菁.解读宫崎骏商业动画电影:文本特征和受众解读[D].南京大学,2012(17):112-122.

[4]孙辉.日本动画的民族性及对中国动画设计借鉴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06):170-171.

[5]王赫.日本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21):13-15.

[6]郭斐斐.宫崎骏动画中女性角色塑造的艺术手法[D].河南师范大学,2013(11):120-124.

[7]于苗.宫崎骏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554-557.

动画片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民族文化的起源以及与动画的结合

(一)民族文化的发展

“民族文化”的概念自古以来好像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或者怎样界定才算合适?如果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形的东西来界定的话,永远无法理解清楚,每个民族文化的根基都不一样,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所感受到的各地的风土气息是不一样的,包括饮食、文化、艺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等。那么我们所理解的民族文化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代表着什么?从民族文化衍生发展到至今我们所看到的能代表本民族的特征有哪些?仅仅就是服装、语言、饮食等等表象的东西?艾略特曾把文化界定为“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卡西尔认识到“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世界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织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

可见,在人们复杂的生活与生产过程中,民族文化已经不是一句简单的表述就能说清楚的,过多对于民族文化的描述都不能说清在博大精深的文化发展中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这些也是我们一直要探究与发展的。

(二)动画发展的阶段以及民族文化元素的体现

民族文化在动画的体现很早就有记载,最早的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透过各种形式图像的记录显示出人类潜意识中表现出物体动作和时间过程的欲望。还有埃及墓画、希腊古瓶上的连续动作之分解图画,一张图上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这种“同时进行”性的概念间接显示了人类“动着”的欲望。

中国动画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启蒙阶段

动画在没有一个明确概念的情况下,万氏兄弟根据皮影戏、戏曲、壁画、国画等等民族文化元素开始了对动画最初的创作,如《铁扇公主》,突出民族风格和积极向上的主题,尤其是结尾的高潮段落,气势磅礴,在当时的时代这种本土文化的体现,作为民族的精髓给人以振奋,增加了人民的凝聚力。

2.初期阶段

动画经过最初的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文化形式,为了弘扬中国动画,开始对民族文化的精华进行整理,特伟、阿达、严定宪、万氏兄弟等一些热爱动画的人士先后制作了《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有代表性的动画,特别是《大闹天宫》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影片中的孙悟空的造型也是万氏兄弟根据戏曲中的扮相造型设计出来的,被称为中国动画史上的一座丰碑。《小蝌蚪找妈妈》以简单的线条、笔墨层次、虚实结合体现出了中国美学所具有的意趣与神韵,将水墨动画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3.发展阶段

当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并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再加上之前有了成功的经验,《哪吒闹海》、《九色鹿》、《好猫咪咪》、《三个和尚》等一些优秀作品又陆续搬上了大银幕,再次得到了认可。《三个和尚》从全新的角度对民族文化的概念进行诠释,夸张的造型和精湛的表演,将古老民间的寓言再现到了人们的脑海中,影片独特的风格使国内国外观众对中国的民族文化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4.快速发展阶段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媒介传播也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动画创作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重点,各个地方都大力发展动画产业,但是这个时候能够表现民族性的东西几乎没有了,人们越来越根据商业化的需求,迎合市场来做一些更加能盈利的东西了,民族文化的东西一时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难看出,当动画作为一个新型文化产业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其变化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把一个不会动的东西在银幕上演绎得活灵活现了,它可以融合更多的文化元素将其表现得很完美,动画家可以结合民族文化元素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创造出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人物。而动画的精髓往往也就在于动画人物活力和张力的表现。

二、关于动画中的民族元素

(一)国外动画对于中国元素的体现

《花木兰》是迪士尼的一部巅峰之作,整部动画幽默、夸张,生动,形象的再现了花木兰的英勇事迹。其题材来源于一首流传很广的北方民歌《木兰辞》,主角是一位英勇的北方女子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相信这个北方民歌我们并不陌生,现在至今能想起当时我们摇头晃脑的背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样,《功夫熊猫》以中国古代为背景,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画,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憨态可掬的熊猫、中国功夫这些都是人们所熟知的东西再次被中国的受众买了账。其成功的作品不仅仅以上两部,看到被改编的动画不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去表达,但心里是五味俱全的,为什么迪士尼能将中国的民间文化元素成功的搬上了银幕而我们却没有做到?笔者以为,迪斯尼的动画人善于对于中国受众心理进行分析,其次,目标指向性很强。所以在中国一上映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是否应该通过反思与总结,从而让我们的动画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二)中国动画“民族化元素”误区

从当今时代的发展来看,作为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任何时候都是受欢迎的,没有国家和地域之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将这些文化元素充分运用到动画题材的创作中,使作品能够真实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现在一些人对于动画的“民族化”认识有一个误区,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一些具有高水准的巅峰之作出现,“民族化”的概念就深入人心。在早期的时候,动画发展的方向、政策,文化元素都一直保持着一种令人敬畏的身份,是检验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尺,直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被搬上大银幕获得了受众的认可,这才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可以的,随后就不断的变换表达方式但是始终都有民族元素的体现而且反响还不错。之后的路似乎就要这样一味的走下去,这也是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国内动画只是一味的模仿而缺乏创新、缺乏自己的民族文化的表现。

三、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以及动画传播

(一)民族文化发展

现在动画行业的前景比较看好的地方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这些城市的文化、物质、精神等方面超过了其他的中小城市,这些城市人们的思想前卫、开放,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也很快,所以动画在这些城市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也是人们所向往的地方。而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有很多文化元素都是来自于民间,如关中皮影戏、中国国画的长安画派、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等。这些都是动画创作中不可多得的素材。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动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数字的传播时代,可以有更好的平台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二)国内动画中民族文化的体现

中国的动漫事业发展很早,最早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动画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兄弟》等等,以及后来的《藏獒多吉》、《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民族文化元素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回顾从儿时记忆起那些让我们记忆犹新的动画到现在的3d动画,我们不难发现古老的东西依然能勾起我们美好的回忆。

《大闹天宫》中的素材搜集范围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碧云寺及大慧寺中有纪念意义的壁画、雕塑、佛像等素材,了解古代建筑、绘画、雕塑各方面的艺术从而完成了《大闹天宫》的创作;《哪吒闹海》也是根据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不难看出,从动画的最初发展开始,民族元素在艺术领域的体现屡见不鲜,正是因为那些令人熟知的民族文化元素,那些经典的作品才让人记忆犹新,甚至成为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巅峰之作。

结语

纵观民族文化与动画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已有的文化元素,将两者更加完美的结合,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动画。《喜洋洋与灰太狼》系列就充分的体现了国内动画的特点,还有《藏獒多吉》、《秦时明月》里面也有很多民族元素的体现。可见原汁原味、受众所熟悉的东西大家还是买账的。在现代,人们更加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原创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去模仿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作品,但应该通过学习来提高本国动画的创作水平,不要让我们古老悠久的东西失去它的风采。我们有很好的文化元素优势,相信国产动画的发展会有更好的表现方式再掀国产动画的高峰。我们期待让我们骄傲的那一天。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编号:11JK0367)成果]

动画片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根据本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多年讲授这门课程的实践,分析和探讨如何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这门公共必修课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掌握将来护士岗位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护理专业    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已成为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水平和护理效率必不可少的工具,当今护士必须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因此,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对护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进行教学。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学现状

1.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1)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高考分数一般在200-300分,学生学习成绩、习惯较差,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

(2)由于生源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入校前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有的学生则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3)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重视不够。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是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不够重视。有的学生认为不是专业课,不需要好好学习,只要考试60分就可以了;有的学生则认为计算机学习就是上上网、聊聊天,自己都会不需要学。

2.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缺乏专业特色。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基本上都是通用的,适用所有专业,在教材中完全没有医学护理应用方面的内容。计算机应用完全和医学护理专业脱节,从教材中看不到计算机技术与他们今后的护理工作有联系,不知道学好计算机对他们以后工作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2)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计算机设备更新、配套跟不上,难以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求。

(3)在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学中,由于计算机专业教师医学专业知识不足,在讲课时对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讲得少,而课本上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导致部分学生对学好计算机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要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并与同行相互交流,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与时俱进,突破教材。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快,《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步伐,因此,老师在上课时既要着眼教材,又要与时俱进,将最新的技术和与学生将来工作有关的内容加进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获得最新的有用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2.大力提倡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模式。在小组协作活动中,学生可以将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也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材大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用一个个任务把教材内容串在一起,这种模式正好适合用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班级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好、中、差搭配,通过协作学习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学生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解决了学生之间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在互帮互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增进了同学友谊。

3.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重视。

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告诉学生目前国内很多大型医院都是通过计算机对医院护理工作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的,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计划的制订和书写完全是用计算机完成,护理人员使用的许多现代化仪器、仪表都是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监护仪器,医院从挂号收费到病房病例管理,都是采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不会计算机操作技能,很难胜任当今的护士工作。

在社区医院中,社区护士通常用电脑打字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用图片处理辅助制作健康宣传册,用电子表格汇总辖区内的居民健康信息。用幻灯片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为了取得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幻灯片中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为了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要会上网查资料,了解发达国家的社区护士是怎样工作的。学会上网知识,通过上网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随访。学会使用QQ、E—mail等方式与居民联系。联系的途径多了,省时,省力,还不用担心打电话人家不接,贴通知人家看不到。

4.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生源基础不同,若不注意教学方法,则容易使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最终都失去兴趣,因此,要注重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实例等;课外提倡学生上网学习或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5.改革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操作内容要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特点。尽量让操作内容和他们以后实际工作应用的真实需要一致,能在以后的工作实际中发挥作用。例如:学完Word文档,让学生以“5·12护士节”为主题,设计一个电子版报;学完Excel,设计一张护士夜查房记录统计分析表;学完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护理礼仪”为主题,设计一个演示文稿。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当堂解决问题,在学生操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和肯定,这样,经过教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就会逐渐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6.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计算机软件硬件更新快,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技术学习;学校的生源情况不断变化,要求教师探索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医专不同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医学领域知识。计算机教师应到医院进行实践考查,了解护理专业用到哪些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学习了解涉及计算机的医学新设备。总之,只有教师个人业务素质提高了,教学才会更有专业针对性,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7.实行“双证书”教育制度,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

除了教师把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计算机教学中,不断提醒学生学好计算机的重要性外,还需在高职高专学校实行“双证书”的教育制度。让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同时具备护士资格证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提高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

总之,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紧跟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发展的步伐,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了解计算机在护理专业上的应用,为以后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为本专业服务打好基础,使每个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的护理人才。

相关文章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财务自查报告本学期,本人担任学校财务及报账员,为了严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

1
2025-09-19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s("wzfz");上一篇: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1
2025-09-19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第1篇前 言为加强公司正规化管理,强化对员工的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制定本《内部规章制度》,各...

1
2025-09-19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第1篇2、党组织任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3、党组织班子成员责任分工情况; 4、党费收缴情况; 5、发展党员情况;6、党员示...

1
2025-09-19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在筹备期的前10天里,请保持清晰的头脑,将组织形态(预计是多少人的组合)、组织名称(就是贵公司宝号)、股东人数...

1
2025-09-19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第1篇第一阶段:9月-10月本阶段约2个月,主要进行速度、力量、弹跳、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训练,为形成较全...

1
2025-09-19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2 汽车司机应持有有效驾驶证、行车证;不得驾驶与证件不相符合的车辆。不得私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3 车辆不得...

1
2025-09-19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XXX同志,男,现年XX岁,大学学历,XX职称,现任XXXX,主要负责XXXXX。该同志自2014年8月份进入该岗位工作以来,...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