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必然选择(中英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7
1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必然选择(中英文)(精选9篇)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必然选择(中英文) 第1篇

Good afternoon, distinguished judges, ladies and gentlemen!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It’s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give a speech here.My name is Ouyang Wenhuan.I graduated from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in July this year.My major is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I’m now working in the Overseas Project Department in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今天能站在这里演讲时我的荣幸。我叫欧阳文欢,今年7月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专业是资源勘察工程。目前在研究院的外围所工作。

My topic today is “Innovation will allow enterprises to advance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演讲是:“创新,让企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Why do I hold the view that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reason may be that, I thin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n

enterprise is what the lung is to the body.In the same way that the nonstop functioning of the lung provides adequate oxygen for the healthiness of the body, the constant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nerates the vitality which cannot be witho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terprise.Basical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ways serves as the primitive productive force.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托起了企业的发展?因为科技是企业呼吸的肺,只有通过肺不断的进行张合,科技不断的进步,企业才能得到足够的氧气变得更快更强。无论什么时候,科技都是第一生产力。

During the past decade, Apple, as an iconic enterprise, has transformed itself from its doldrums ten years ago to its present comprehensive revival.The company has been ranked first in the world’s most innovative companies for years running.Apple has been a leader of its kind and has been able to arouse great enthusiasm like religion in its users.苹果公司从10年前的低迷状态发展到今天的全面复兴,已成为一个标志性企业。公司多年来一直在世界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中排名第一。苹果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并且能在用户中激发起宗教般的热情。Today, the fact that countless people crowd for a bite of Apple is attributed to the following factors in relation to innovation.如今,无数蜂拥而至的人想来尝一口的苹果,来源于几个方面的创新:

1.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pple has combined its own ideas with alien technology and included its software and clever design.1.技术创新。苹果将自己思路与外界技术相结合,并且加入软件

和巧妙的设计。

2.Marketing innovation.Apple sets a higher goal than is

required by its users and always offers its users the surprise like the one when a gift is opened.2.市场创新。高于用户要求,永远给用户拆礼物的惊喜。

Management innovation.The hungry mode of managing sales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Apple to stay on the chair: customers are no longer the god.3.管理创新。饥饿销售的管理模式让苹果一直坐稳了顾客不再是上帝的椅子。

Drawing on Apple’s experience on innovation, the Overseas Project Department has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o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for Gabon, Algeria and Myanmar oversea blocks, for which the department has proudly enjoyed favorable recognition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has been placed among main profitable departments.同样依靠这几种创新模式, 使得外围所先后为加蓬、阿尔及利亚和缅甸三个海外区块提供油气勘探技术支撑,以一系列的优异成果赢得了广泛好评,成为研究院的主要创效单位。

1.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of experts join hand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chnical advantages.We conducted active cooperation with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held frequent lectures given by relevant experts from other institutions, thus broadening our horizons and helping us keep up with the time by following the latest theories and putting them into practice.1.技术创新。多学科专家队伍的强强联手,以人才优势保障技术品质。外围所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多次请相关院校专家开展讲座,扩大视野,紧跟步伐,不断掌握最新的理论,以新理论指导生产实践。

2.Marketing innovation.We gained a valuable share in the market with our technical capability and by working in a more meticulous way than Party A.2.市场创新。以严于甲方的工作态度,雄厚的技术实力,赢得宝贵的市场。

3.Management innovation.The fine team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served to stimulate the multiplying effect of cell division.We enhanced our efforts in management and innovated the management mode.We included the evaluation of weekly and monthly plans in the management manual.3.管理创新。精细化的团队管理和建设,激发出细胞分裂式的倍增效应。外围所管理层加大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模式。把周计划、月计划考核纳入管理手册。

Innovation will allow enterprises to advance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In the future, we have good reason to believe that,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ur institute will have a more brilliant prospect in overseas business.创新,让企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相信在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下研究院的海外之路一定会更加辉煌。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感谢倾听!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必然选择(中英文) 第2篇

市场经济的存在,就必然存在竞争。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生,它是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为增进自己的利益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比效率、比实力的经济行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其生存和发展全系于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中,没有经受过市场竞争的洗礼。1978年改革开放,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它最根本变化是承认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独立地在市场上开展经济活动和平等竞争,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它建立起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企业真正置身市场之中,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一、当前的形势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出更多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随着经济全求化步伐的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已有230多家,对于竞争性行业来说,随着进口产品关税的降低,中国企业面对的现实是:要么是在国内市场中与国际强者竞争,要么是在国际市场与国际强者竞争。能躲开国际竞争的“避风港”已基本不存在。高关税曾保护了国有企业,也给国企造成错觉,他们普遍缺乏国际竞争的意识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准备。去年,中美就我国加入世贸签署了双边协议,我国加入世贸指日可待,对外开放的领域将

1进一步扩大,企业面临的竞争就更加激烈。

企业正确确定自己的在市场中的位置,做出超前的市场预测,明确自己就发展的领域和方向,制定出适应市场的企业发展战略,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从容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二、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对于实现的总体目标及根本对策所作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它必须有以下主要内容:

首先,企业必须及时跟踪研究外部环境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1.了解市场的要求;

2.了解市场的对手;

3.了解市场的政策。

其次,对企业内部进行严谨的分析。

1. 人才、技术、营销;

2. 管理体制;

(一)了解市场的供求关系(产业转型)。

在传统体制和卖方市场条件下那种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投入、轻产出的粗放经营的道路走到尽头,在达到供需平衡之后,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拓宽了,随之而来的是需求层次的升级和需求结构的多样化。目前我们很多企业对现有的产品的变化十分关注,倾注全力竞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且市场供求出现转机,往往使其措手不及时性,导致其或者付出巨大的成本,或者一蹶不振。IBM公司曾对个人电脑的商机视而不见,使其差点遭受灭顶之灾。企业的盈利机会是以消费需求为转移的,把握消费需求的走向,做出超前的市场预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破旧立新”,实现产业转型,才能抓住竞争的先机。比如,现在家电倾向“信息化”转型,农业向产业化转型,服务业向“个性化”转型。

(二)了解竞争对手。

企业必须跟踪外部环境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分析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发掘自己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市场提供的机遇,培植自己的强项。

分析对手,弄清楚挑战者,中国家电企业就往往只把国内同行列入对手名单,没有意识到国外的品牌伊莱克斯和LG已悄然跟上来了。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选择竞争途径,增加研究开发力量,强化管理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取得价格优势,网罗各方人才或者试探市场领导者的情报等措施,做到“知自知彼,百战不殆”。

三、确立人才、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在竞争中的地位。

在市场约束增强,企业竞争加剧的今天,决定企业兴衰的是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的大幅度缩短;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技术实力的竞争,用户越来越充分的选择性,使得企业营销能力、经营策略、服务水平已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业绩,而决定这两者水平的是人才。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企业必然把发展的基点落实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人的素质上来,必须对自己可控制的资源重新

作出安排,着力壮大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实力。

四、建立走向市场的企业管理体制。

面对市场竞争,管理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企业必须形成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管理体制松散,经营体制不活,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改造传统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制度,核心是政企分开,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尽快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均衡关系,建立民主科学和负责任的决策关系及领导体制,形成既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又避免市场风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正确了解除和掌握国家发展战略、政治形势、政策变化趋势等。由于政策改变能够使国内的国际间的经营环境产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关税政策的改变,投资政策的改变等等,这都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商机。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必然选择(中英文) 第3篇

一、营销观念要创新

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的先导, 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顾客至上观念。将顾客的情感放在首位, 以服务的个性化和精确化, 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关系, 从而得到“顾客的终身价值”, 这就是以企业的“感情投资”换取顾客的“货币投资”。台湾保险皇后陈玉婷, 在客户未曾在她那里购买任何保单的前提下, 依然细心周到的为其做了五年售后服务, 最终客户被她的真诚所打动, 从而得到了16份千万保单客户的名单。二是知识营销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的营销观念也要相应的转变, 即树立知识营销观念。知识营销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新营销观念, 21世纪智力资本将成为第一资本, 决定企业面向未来的竞争实力。微软公司在资产总额上只有通用的4%左右, 而它的市场价值却相当于通用公司的4倍左右, 因为微软生产经营的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电脑软件产品, 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三是绿色营销观念。绿色经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必然要求我们的企业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 尽力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绿色营销追求的是消费需求与有效需求的统一和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与协调, 以利于可持续发展。蒙牛集团的“包装盒换奶回收计划”, 在哪里买就在哪里换的活动, 虽然刚开始不能回收成本, 但给企业形象带来的却是无形的价值。

二、营销市场要创新

面对竞争激烈的营销战, 市场好比一块“蛋糕”。市场创新, 要求我们的企业不是去抢现有的“蛋糕”, 而是去做新的“蛋糕”。高明的企业则是把事业投向新的市场。海尔总裁获悉四川等地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土豆时, 立即组织研发出能洗地瓜土豆的“洗衣机”, 满足农民的需求, 备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 企业应高度注重拓展我国的新市场。如, 老年市场。中国老年人已达1.74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11%, 已进入老年化社会。这就说明老年人已成为潜力市场, 相关企业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注重开发老年食品, 保健品等适宜老年人使用的产品。又如, 文化市场。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 企业应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开发。再如, 农民市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 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三农投入,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 总数达9亿之多, 由于城乡经济的差别, 目前农民的消费与城市居民的消费相差十多年。因而在城市市场已处于饱和的家用电器等, 在农村市场仍有发展潜力。1997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5.1%, 相当于城镇居民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当然, 新时期我国企业开拓农村市场也要适销对路, 不能把城里人用的商品照搬到农村, 应根据新时期农村市场和农民需求来开发新产品, 这就需要营销市场的创新。

三、营销产品要创新

企业界流行一句格言, 就是“产品常新, 企业长青”, 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 才能永葆企业青春活力。国内外一些百年老字号企业之所以宝刀不老, 就在于自己品牌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产品的创新。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产品标准创新。既要按照国家标准创新、符合ISO9000认证标准, 还要以消费者需求为最终标准, 力求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二是产品品种创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 企业必须推陈出新, 适时推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产品。三是产品服务创新。服务是有形产品的延伸, 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满足。因而越来越成为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营销家李维特教授指出, 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在于企业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而在于为产品提供什么样的附加价值, 如产品包装、售后服务、购买信贷、及时交货以及人们以价值来衡量的一切东西。中国平安在北京举办的“2010中国平安爱与承诺”大型演唱会, 通过这项活动让更多的客户知道中国平安是一家有爱心、守承诺的企业, 让同时也是能为客户带来美好优质服务及生活价值的金融企业。

产品创新还要顺应国际大趋势, 朝着多能化、多样化、微型化、简便化、健美化、舒适化、环保化、新奇化等方向发展, 并注重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

四、营销方法要创新

1.柔性营销, 是指企业适时灵活地整合企业营销资源以适应并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一种营销思想和方法。它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 以系统的观念和权变的观念为营销的指导思想。并使得这种快速反应的营销模式成为组织的竞争优势。即企业适时地调整营销活动适应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方法。

2.零库存营销, 即采用先接受订单后生产、库存为零的营销方法。采用这一办法的关键是, 要争取足够的订单, 因而加强产前订货工作, 就显得尤为重要。

3.事件营销, 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 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 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手段和方式。由于这种营销方式具有受众面广、突发性强, 在短时间内能使信息达到最大、最优传播的效果, 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宣传成本等特点, 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

4.数据库营销, 所谓数据库营销就是企业通过收集和积累会员 (用户或消费者) 信息, 经过分析筛选后针对性的使用电子邮件、短信、电话、信件等方式进行客户深度挖掘与关系维护的营销方式。数据库营销就是以与顾客建立一对一的互动沟通关系为目标, 并依赖庞大的顾客信息库进行长期促销活动的一种全新的销售手段。是一套内容涵盖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 可以随时更新的动态数据库管理系统。

5.网络营销, 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 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 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简单地说, 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 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营销方法创新中,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 是企业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实施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有跨时空、多媒体、整合性, 超前性、高效性、经济性、技术性等特点, 更有效地促成个人或组织交易活动的实现, 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营销方法。网络营销是建立在高技术作为支撑的互联网络的基础上, 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投入和技术支持, 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 提升信息管理部分的功能, 使用懂营销和电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才能在未来能具备市场竞争优势。

五、营销人才要创新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 营销人才不再是经营型的营销专家, 而应该是知识型的营销通才。这些通才的主要特征:一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二是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心;三是科技通才与营销专才的完美结合;四是知识应用能力强;五是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营销人员最应具备的品质素养。营销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就是在营销活动中, 对消费者进行无欺瞒营销, 真诚营销。社会责任感就是对消费者负责。所以, 营销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社会负责感, 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 这样才能使企业营销活动处于良性发展状态中。营销创新能否在21世纪成为我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就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批这类知识性的营销人才。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必然选择(中英文) 第4篇

“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既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又是适应流通发展内生需求的得力举措。”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一方面,内贸流通市场化进程起步早,综合试点有利于探索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综合试点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市场对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从而促进形成内贸流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内贸流通改革工作。国务院于2012年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要求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最直接的体现是建立适应流通发展新环境的流通体制。近年来,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 O2O等流通新模式层出不穷,现有的内贸流通体制对一些新的流通模式产生阻碍作用。

“创新内贸流通发展,助推其进一步融入‘互联网+时代,才能真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引领带动、支撑配套功能,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的贡献作用。”顾学明说。

此次综合试点主要有建立创新驱动的流通发展机制、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流通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健全统一高效的流通管理体制等四项任务。

“针对性是此次试点的最大特点之一。”顾学明说,四项任务涵盖了当前我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找准了较长时期制约内贸流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内贸流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底盘支撑、动力源泉和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方案》,试点任务一是探索建立创新驱动的流通发展机制。顾学明认为,这9个试点城市大都在不同阶段和领域有流通发展方式的创新,借力此次试点,各城市将能从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融合发展、线上线下一体、跨界经营等方面,进行新时期新形势下流通发展方式的新一轮探索试验。

试点任务二是探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紧扣这一主题,试点工作将从流通基本制度、市场监管与执法、内贸流通信用体系三个方面展开。顾学明说,这次试点非常重视流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未来我国流通立法工作将取得较大突破,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试点任务三是探索建立流通基础设施发展模式。顾学明认为,此次试点方案将流通基础设施分门别类,鼓励9个城市按公益性、微利经营和完全市场化等三种类型探索发展,为未来我国流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建议将此次试点与《全国流通节点城市规划布局(2015—2020)》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提升我国流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畅通高效的全国流通设施网络体系。”他说。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必然选择(中英文) 第5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时代教育本质属性的重要内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 80年代初,一些地方建立了职业大学,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其主要特点。(2) 90年代初,职业大学按高等专科学校规范办学,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界定为培养高级技能性人才,即操作性人才;90年代中期,通过“三改一补”发展高职教育;90年代末,高职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建立了大批职业技术学院,并将高等专科学校纳人高职教育的发展系统。(3)世纪之交,高职教育在全国快速发展,许多新建学校缺少办学的基本条件,只能在外延扩张中逐步充实内涵。在超常规发展之后,期待走上以数量扩张为重点转向以提升质量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高职教育的发展阶段可看出,它在不同时期是以人才培养的规格为内涵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的内涵是着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为此,高职院校要在学生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高职教育内涵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人们能够借助于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培养他们的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和新创思维来实现。而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高职院校创造教育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

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为主的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主流。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最具竞争力的,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据调查,用人单位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非常欢迎。

那么,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美国以“创造”为教育改革的主题,把创造贯彻于教育的始终。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现了美国教育哲学实用主义的思想,即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这是理性务实的选择。不过,有些教师认为高职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弱,不适合讲“所以然”层面的东西,没有必要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应把精力放在基本技能和动手项目的训练上,很少或不愿从思维训练的角度,促进学生掌握技能,这种教育思路会影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高职教育工具价值性太明显,会导致学生人文精神匮乏、素质不全面、后劲不足,难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有些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往往缺乏应变性和灵活性。有个真实的例子,一个高职学生在一家企业办公室实习,经理让他拿一支铅笔,这个学生却拿了一支没有削过的铅笔递给他,经理啼笑皆非。这个例子说明,学生在思维训练中,要有灵性,否则难以适应工作要求。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学校依靠有限的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很难产生长久的效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学生要注重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思维是反映规律性的本质、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创造性是思维的一种能力,是独特的思维品质。创新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其思维过程往往是由已知导向未来,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范围、创新人格,它是建立在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基础之上的新境界,上升一个新境界后又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高职教改的必然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仍然未脱离传统教育方式,在教学中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一些教师仅仅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解成只要教会学生怎么做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理论,没有必要说道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高职教育肩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责任,应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这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必然选择。

高职内涵发展的关键是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创新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些高职院校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而轻视他们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育应有一套较完善的体系,而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却处于“客场”位置,其规划、操作、评估、考核缺乏制度保障,更缺乏人力和资金保障。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认识不到位,未将创新思维培养列入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高度,未纳入高职教改规划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思维活动不仅有规律可循,而且可以培养开发。学校教育原本就担负着培养受教育者思维能力的重任。人在19~22岁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培养期”,是开发创新思维的关键期。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让他们形成创新性格,是高职教改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应注重校内与校外两个课堂的建设,注重教与学的过程改革,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遵循教学设计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创思维、创新能力。加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建设,这是保障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引导教师深入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开发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这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体现。此外,还应加强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搭建宽广的舞台,真正使学生成为创新意识敏锐、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人才。真正改变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局面。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高职院校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必然选择(中英文) 第6篇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现状与衰退机理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现状

从一定意义上讲,东北并不是一个落后地区,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地区。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的重型结构对资源进行超强度开发,矿产资源储量大幅度减少;能源、交通运输已由原来的优势条件,转变成了限制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产生较大幅度的偏离,工业结构老化现象十分突出等导致该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并且效率低下,具体可以概括为:经济结构调整缓慢,新兴产业比重低;产业竞争能力下降,产品市场份额萎缩,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等。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机理

老工业基地衰退是世界各国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原有的传统工业发达地区现在都处于不同程度的衰退状态。而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原因不但具有其他国家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且还具有个性问题,即由于经济的转型所带来的制度滞后和体制的不适应等问题。

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衰退原因除了对工业升级需求的反应迟钝、错失了升级转型的良机、东北畸形的“重化工独大”的产业布局等,其衰退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创新能力较低。其衰退机理可表述为:由制度决定的经济结构不能随着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新技术革命的推动、经济效益的驱动进行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与区域优势结构、市场需求结构产生错位,工业结构出现“老化”丧失生产力与市场优势,竞争力与经济效益下降、缺乏增长活力,工业基地必然走向衰退。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经济发展的现实看,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实质就是制度的不断创新。从经济系统平衡协调发展需要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地位,振兴老工业基地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1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创新模式选择

从经济方面讲,制度创新既包括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等),还包括分配制度、消费制度、价格形成制度和企业制度的选择、经理市场的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建设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等等。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上讲,主要采取了内生渐进式制度创新模式(以“长三角”为代表)和外部变量引入型制度创新模式(以“珠三角”为代表),而这两种模式都表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路径。根据东北地区的特点,本文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创新模式应该选择内生渐进式制度创新和外部变量引入型制度创新相结合的诱致性制度创新模式。

2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创新主要内容

在经济制度体系中,产权所有制度是根本制度,所有制结构和实现形式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所以,所有制创新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的重要内容。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继续推进和完善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清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制度障碍,在全社会范围营造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具体包括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投融资体制,为民间投资的启动创造有利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构筑创业的利益激励机制,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有效激活庞大的非公有资本投向生产领域。

其次,积极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在竞争性行业中,大量引入非国有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在金融、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诸领域进一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整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运行效率。

再次,着力推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当前东北的个体私营经济无论是在“质”还是“量”的方面,都处在较低的水平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为民营资本提供了巨大的兴业空间,民营企业应抢抓机遇,高效利用振兴战略的各项有利政策,积极参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资源配置。努力扩大私营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鼓励私营企业进入高科技领域,提高企业所处的产业等级。

最后,坚持创造优良投资环境,加大外资引进的力度,通过混合所有制机制实现与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的兼容,使之成为承接外商投资的有效载体。在加入WTO新环境下,中国进一步开放了外商投资领域,放松了一些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这有利于将大中型国企的国有股出售给境外的战略投资者,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通过股份的转换吸收外资。

促进东北的振兴,只进行所有制创新是不够的,因为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并非某一项制度的创新,综合的制度创新活动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度创新需要配套进行。主要包括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的政治制度创新、以扩大就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以最大可能发挥人的积极性为主要目标的激励制度创新、以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为宗旨的产业制度创新以及能为以上创新提供宽松、自由环境的非正式制度创新等等。

三、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创新的几点建议

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创新的目的是要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建立促进东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制度性障碍。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参与制度创新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宏观层次,其参与主体是中央政府,为制度创新供给政策;二是中观层次,其参与主体是地方政府,对制度创新进行组织;三是微观层次,其参与主体主要是企业等基层组织,对制度创新具体操作。这三个层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较完善的制度创新运行体系,各层次参与主体的作用,成为制度创新的动力。因此,要顺利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创新,需要三层次参与主体的积极参与和认真协调。

首先,就宏观层次而言,中央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重大战略决策和方针。我国政府已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在宏观上对东北地区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政策支持。中央政府还应出台一系列旨在促进东北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发挥中央政府在这一制度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进而成为促进该区域制度创新的动力之一。

其次,就中观层次而言,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实现上述战略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具体而言,地方各级政府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为创新的操作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创新环境。因为制度创新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成员,而任何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均取决于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同时,吸引区域外创新主体的主动参与,对于东北地区的制度创新尤为重要。具体操作方面可以尝试“飞地”的方式引进其他区域的创新要素,即在本地区划出一片土地,以较低(甚至免费)的价格出租给制度较为先进的地区设置工厂等,在经营运作上实行其原有的制度。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必然选择(中英文) 第7篇

1 改制企业党组织的现状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已经进入收官阶段。一种全新的党组织工作环境既拓展了企业党组织工作的空间,又对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发挥改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对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制企业中进一步加强落实,进一步巩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和经济指导,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长期来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工作都在上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的,企业改制后党组织的工作发生了诸多变化,形成了许多新的特点,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1.1《党章》等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工作缺乏具体的行为规范和指导

从党的有关规定看,《党章》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党组织定位为在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而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及党组织的定位还不够明确,甚至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只从职责方面提出职责要求,这使部分从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企业党组织觉得党的各项工作缺乏依据,对是否在改制后的企业内开展党组织工作缺乏政治热情和耐心。而上级党组织也对改制后的企业党组织持观望态度,有些地方的上一级党委甚至对此听之任之,不给予重视。

1.2 党组织在改制企业中开展党组织工作的机制不完善

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从改制企业内部看,保证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指导思想显得混乱,而改制必然引起资本治理结构及管理层级变动,部分改制企业党组织对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的工作制度没能继续落实。

1.3 改制企业的党务工作人员素质与企业改制后生产力发展要求明显不适应

一些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改制企业(含其他非公有制企业)有2/3党务工作人员的年龄在40岁以上,60%的党务工作人员学历在高中以下,超过半数党务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管理经验。

1.4 改制企业的党组织工作及党组织生活缺乏持续性的时间、活动经费等有效保障

由于企业改制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领导层对党的组织生活及党的工作的展开缺乏热情,特别是经济比较困难的改制企业,把党建工作看成是经济负担,不愿意甚至不同意企业党员开展党组织生活,面对经济压力和企业生存竞争的压力,党员也难以像改制前随叫随到。

2 党组织机能缺失的主要原因

2.1 党务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

企业改制后,一切以业绩说话,以资本说话,学识、工作能力俱优的党员都争着到企业生产第一线,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及提升级别必须的资历,没有把个人目标同党的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党务工作便如鸡肋,鲜有人愿意过问,而留下来做党务工作的党员一方面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另一方面也出于党组织的决定才不得已而为之。

2.2 党组织从上到下对改制企业的党组织工作认识不到位

一些企业党组织认为企业改制后,党委作为企业领导核心只是针对国有企业的,改制后企业不再是公有制,党组织对企业的指导性和监管性职能已经丧失。这样的认识甚至存在于一些地方的党委,以至在企业改制后该企业的党组织出现自生自灭现象。

2.3“重经济,轻党建”的片面认识作祟

这种思想在一些已改制企业的领导脑海中存在,甚至在公开场合明确这一认识,认为可以把党建工作放在一边,而只有全心全意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才可以让企业更快、更好地上一个台阶,才能达成改制的终极目标。

2.4 缺乏对建立党组织的热情

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主要领导特别是一些非党员领导,对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建立党组织缺乏热情,担心党组织开展活动会占用时间、人力、财力,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所以面对改制后生存和竞争突然增大的压力,对待党建工作持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党组织机能的缺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上述这些原因直接削弱了党对企业的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

3 党组织工作回归的重要作用

企业改制后继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导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改制企业中继续得到贯彻落实,确保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改制企业党组织承担的职责。改制企业的党组织必须一如既往、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党在改制企业中的影响力影响企业的重大决策,并坚定党组织在企业的存在不但不会影响企业生产、占用企业资金,还会使企业上下团结一心,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认识,使企业发展与国家兴亡、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1)从党的宗旨、路线方针、工作方法来说,坚持改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能让党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并且为党组织植入其他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提供参考。非公有制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成分。企业改制后,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无论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还是从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来看,非公有制企业与国家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政治优势,不断拓展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是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驶向胜利彼岸的重要保证。让改制企业的党组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充分利用企业改制这个契机探索、积累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存在并最大可能地对非公有制企业产生积极影响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2)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党组织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思想积极、责任感强的党员队伍在企业中树立先进典型,将对增加改制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竞争力起到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一支思想坚定、作风过硬、工作认真积极的党员队伍在改制企业中存在,必能以积极向上精神影响普通职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凝聚职工思想、打造团队精神、培养职工社会责任意识等作用,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至关重要。

(3)对正在改制的企业来说,继续保持党组织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能够很好地向普通职工传达党和国家改制企业的精神实质所在,减少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因触犯少部分人利益而造成的矛盾。改制企业党组织只有进一步巩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精神领导作用,不断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做到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才能顺利实现企业改制,并使企业在改制后各方面机能都能正常运转,达成改制的根本目的。

4 解决改制企业党组织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保留原企业的党组织思想政治领导职能,不断探索党组织在企业中思想政治领导职能与资本话事权共存的方式方法,是改制企业党组织必然要走的路。《公司法》第十九条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这一规定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改制企业必须利用这一契机,探索出一条党组织与资本话事权在改制企业中共存的有效模式,使党更加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利用党的先进性和模范党员的带头作用,影响并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

4.1 健全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工作机制

事实证明,企业党建工作制度越健全,党组织越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反之,效果就差。

(1)党组织必须把党委与企业经营管理层进行分割,保证党在企业中的最高领导人不与企业的最高领导人身份重合,保证党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明确规定党委在改制企业中必须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限、执行的标准,确保党组织对企业决策有充分的知情权利、对企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的权利、党在改制企业中应当拥有的决策权利。

因此,必须明确党组织工作相对独立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让掌握公司绝对决策权的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党委书记,否则党委便失去其“监督”的机能,党组织在改制企业中的存在就会名存实亡。

因此,党委与经营管理层必须相对独立,才能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时候能够兼顾企业的社会职责和企业道德,才能使企业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2)必须规范党组织的配备制度。树有干,就必须有枝叶。党组织在公司中建立了党委,就必须有自己的配备,党委、党委办公室、党组织存档室、团支部及相关人员都必须配备齐全,使党的机能在企业中正常运行,才能为党委研究企业决策及发展方向是否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前进提供条件。党组织在企业中的组织机构不止是研究党的政策,还要从党的角度去思考企业的发展,去理解企业的方针决策,随时指正企业在行为上的失误、错误,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有些企业改制后仅保留党委,下层的分支机构被全部撤掉。这种做法只会让党组织沦为“作秀”,这样的党组织绝对无法对企业生产形成实质性的影响,在企业决策上必定无所作为。

4.2 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把企业的命运与党员的使命结合起来。必须要求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引导正确的工作方法、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1)要求党员加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党员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时,必须扛得起,放得下,一切以企业利益为重,于企业有益的,抢先争勇,于企业发展有碍的,坚决离弃。党员必须紧密团结群众,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带领企业的职工群众为企业的发展,为共同的目标奋斗不息。

(2)党员要有正确的政治觉悟。党员们必须明确,企业虽然已经改制,但党员的身份并没有改变。党员除了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思想也必须纯洁无邪。党员是在代表着党为企业服务,党员除了具有为企业发展作贡献的责任外,还肩负着企业承前启后的重任,党员的工作态度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3)加强党员的集体观、荣誉感教育。通过组织活动或座谈会来加强党员对改制后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党员对企业的集体观和荣誉感,让所有党员都真切感受到:改制后的企业值得为其发展奋斗不息。

5 结语

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党组织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企业改制之后,党组织的作用同样重要。加强党对改制之后企业的思想领导和政治指引,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制度党组织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的思想政治核心作用,是企业改制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也是党在新形势下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已经改制或正在进行改制的企业,必须在党组织上狠下工夫,继续强化党组织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素质过硬、工作作风过硬的党员队伍,才能使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罗志荣.对企业党建的再思考[J].企业文明,2004(7).

[2]余新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 2002(3).

[3]张国龙.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4(12).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8篇

在这一壮举的背后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大桥的照明工程,这也是国内桥梁工程中首次采用桥面照明智能监控系统,能实现单灯控制、故障检测和调光功能,能对地理信息和系统异常实现实时检测,并对路灯和雾灯同时控制。完成这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的就是宁波澳普网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宁波澳普)。即使面对这样的突出成绩,宁波澳普商务部经理岑颖娜感慨道:“企业的壮大不是一日之功,在每个关键的转折点能够走对路,企业发展才能长远。”

长远发展需要信息化

随着杭州湾大桥这样的大型项目顺利完工,宁波澳普凭着过硬的产品和技术其外贸生意也越做越大。客户越来越多,订单增加,业务员也相应地不断扩充。业务量的急剧扩充,使企业在客户管理、业务员管理、业务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长此积累,后果不堪设想。

基于这一现实,信息化管理已刻不容缓,外贸管理软件的选择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对市场上多种外贸管理软件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岑颖娜说。

一体化设计思想更具前瞻性

宁波澳普最终与恩特软件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提及选择管理工具关键因素,岑颖娜说:“我们需要看得更长远,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公司外贸业务的快速发展。”

宁波澳普外贸业务的快速发展,使业务量急剧增加,预计1年之后整个业务量会翻一倍,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信息化所需求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多。公司希望所选择的这套工具可以随时增加所需功能。

恩特软件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和B/S架构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随时扩充,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就像盖房子,恩特软件是先把房子都盖好,比如先要用二层那就先把二层给装修好,以后要用上面的几层只要装修一下就可以,其更强调的是高屋建瓴。

目前市场上的很多软件,其二次开发只能在先盖好的二层基础上重新搭建,这样所需要耗费后期成本更大。恩特软件是采用B/S架构,基本只会在初期一次性投入成本,有利于软件项目成本控制和避免IT黑洞。

链接: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必然选择(中英文) 第9篇

一、技能型创新人才教学现状

经过近十年来企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现今逐渐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不过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中面临学生能力、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仍然只注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教学过程中面临实习实训室开放使用的问题,表现在其使用仍然主要依据授课教师的课表安排使用,造成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额外、自由使用实习实训室没有制度和管理上的保障,失去激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外学习、独立思考,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常态氛围。

(三)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和创新能力时面临齐喊口号,缺人出力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素质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时面临学校“独舞”的问题,表现出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一定程度使通过企业合作教学提高学生技能的愿望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达到预期教学要求,更不利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结发现,在既要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能力、素养,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急需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来改善现状,研究型学习正是为满足这样的要求而设立的。

二、研究型学习的涵义

(一)研究型学习的涵义

研究型学习是在教师 (或其他教育者) 的指导、组织、参与、合作之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体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研究型学习的实施环节

研究型学习是一门新兴课程,其教学环节类同于一般科学研究的程序。当然其内涵有所不同,可用下图来简略概括。

选题─→开题─→活动和研究─→结题

三、研究型学习与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完善人才培养的教育系统

许多高职教育缺乏真实意义的知识、技术、观念创新的氛围和训练过程。这就使“传授、继承”难以向“创新”、“发明”提高。研究性学习强调接触社会、深入实际,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的真实情境中寻找课题进行研究学习。它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真实的客观世界,解决的是相互关联的实际问题,需要多方面知识、技能才能给出恰当解释,提出合理假设,得出正确结论。获取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新成果,甚至发明创造。

(二)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型学习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学科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

1. 真实的创新情境。

创新精神是高度的精神境界,知识是必要的基础,关键在于创新氛围和过程的亲身、亲历的总结、体验,直至升华和内化。学科课程不具备 (或是说很少具备) 这一无形的条件。研究型学习课程恰好弥补了学科课程的这个不足。

2. 广泛的实践机会。

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能脱离实际训练条件的支持,只有通过具有实在价值的训练过程并经过经验总结才能提炼出具有真实意义的策略、手段与方法,才能真正在理论指导下去运用、创造知识和技术,并取得效果。研究型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调查、访问、查阅、测量、实验等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亲身、亲历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个性的充分发挥。

个体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研究型学习是以个体或小组为单元的一种研究学习。它充分照顾了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有效地发挥各人的特长,激发个人的潜能,促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单一思维向多元化思维、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发展,展示自己的丰富想象创意,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乐,从而激发更大的创新热情,学习更多的创新技能,为向更高层次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教学的本质是传递人类的生成艺术。21世纪需要复合型人才,他们应具备汲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研究型学习是综合性的实践教育活动,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学习,可能要涉及人类生存必备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和各种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会生存,提高综合素质起到很大作用。

四、结语

总之,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型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在内容方面的缺陷,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若学习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行为性目标的形式比较有效;若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表现性目标的形式较为适合。实践证明,把研究型学习引入高等职业教育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摘要: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但现今这些培养方式、方法在教学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部分问题做了细致的思考, 并提出了通过研究型学习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研究型学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技能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合生, 韩光明.探究性学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科技信息, 2007 (27) .

[2]姚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科技信息, 2007 (15) .

[3]何七荣, 李正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成长机制的研究和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7-8, 3.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