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宫牛黄丸范文(精选5篇)
安宫牛黄丸 第1篇
全部100例均来自2011-01~2011-11本院收住的脑外专科昏迷急诊病例, 入院前均进行头颅CT (增强) 、核磁共振及血糖等检测, 排除非脑外伤昏迷情况。其中男47例, 女53例;年龄16~60岁, 平均 (44±10.29) 岁, 接诊后均按GCS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1]) 进行评分, 并把8分以下昏迷病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组, 2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P>0.05) 。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纳络酮针 (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mg/次 (每天不超过20mg) , 每隔半小时给予静推等护脑、降颅内压西医综合处理;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每日2丸, 分2份给予鼻饲, 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均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 (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睁眼能力) 进行统计评分。统计方法:采用SPP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
3结果
见表1~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4讨论
颅脑损伤在应激状态下, 内源性阿片物质主要是β-内啡肽释放明显增加有关, 并且与伤情和预后呈正相关, 是休克、低血压主要因素之一, 而纳洛酮作为脑损伤后脑保护剂日益被临床所重视, 能有效阻断机体内β-内啡肽等阿片样物质, 从而减轻继发脑损伤, 控制颅内压升高, 减轻脑水肿, 对催醒和解除呼吸抑制, 促进脑细胞复苏, 改善预后有良好的作用[2], 但纳洛酮只有在大剂量才能产生更强神经保护、觉醒等疗效[3], 本次用20mg是否为大剂量范围有待进一步探讨。安宫牛黄丸 (牛黄、郁金、犀角、黄连、黄芩、山栀、朱砂、雄黄、梅片、麝香、珍珠、金箔衣) 具有清热醒脑、芳香开窍之功效, 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安宫牛黄丸能有效地清除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 抑制毒性氧自由基的损伤, 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减轻胶质细胞水肿而改善微灌流, 达到促进胶质细胞与毛细血管增生, 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4]。而临床也证实安宫牛黄丸与西药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提高清醒率、明显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之功效[5]。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意识清楚率及深度昏迷率 (死亡) 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 ;与对照组比较GCS评分有显著差异性 (P<0.01) 。说明用纳洛酮、安宫牛黄丸联合救治脑外伤昏迷较单用纳洛酮等西医综合治疗有效。
参考文献
[1]栾颖, 罗伟东, 邹兰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护重点.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 :141.
[2]葛岭, 黄晓伟, 陈洁波, 等.重症颅脑外伤应用纳洛酮的临床观察.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0 (9) :65.
[3]陈普云, 徐群, 李明.谈纳洛酮救治脑外伤昏迷病人.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5, 11 (11) :1568.
[4]初冬梅, 付宪文, 赵继宗, 等.安宫牛黄丸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历史和现状.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9 (8) :62.
安宫牛黄丸临床应用 第2篇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9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1045-01
安宫牛黄丸出《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方。组成: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用代用品)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珍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金箔衣,黄芩一两。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大人病重体实者,每日二次,甚至一日三次, 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主治风温、春温、暑温疫毒,燔灼营血,热陷心包,痰热上蒙清窍所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以及中风痰壅,突然昏迷,面赤气粗,口眼斜;小儿外感,热极生风,风痰上扰,高热烦躁,喉间痰鸣,神昏谵妄,惊厥抽搐者。但是近年来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脑血管意外、肝昏迷、败血症等,随着对安宫牛黄丸的作用机制的不断研究发现,该药在各科疾病的诊治有新进展,现阐述如下。
治疗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表现为发热、头痛、抽畜、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症状等,发生病毒脑炎时,常引起神经细胞的炎症、水肿、坏死等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病毒性脑炎13例,口服或鼻饲。按: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功用,历代医家广泛用于治热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等证。结果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及病程长短方面疗效满意。
安宫牛黄丸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一般西医多用胰岛素、降糖药治疗,但有时效果不佳,若加服安宫牛黄丸则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在使用胰岛素的同时内服安宫牛黄丸,每日1次,每次1丸,按:燔灼营血。一般服半个月可使空腹血糖有明显下降,同时其他症状也有好转。
脑梗塞的治疗
脑梗塞的治疗是控制脑血肿、维持水電解质平衡、吸氧、使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等常规综合抢救治疗,对昏迷、抽搐、发热控制后,再结合使用安宫牛黄丸,按:痰热上蒙清窍所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以及中风痰壅,突然昏迷,面赤气粗,口眼斜。每次半丸,温开水溶化鼻饲,2次/d,疗程3一sdo结果患者抽搐在24卜内停止12例,占35%,在48h内停止8例,占24%,在72h内停止6例,占17%,因再梗死加重8例,占24%。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
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系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内细小动脉病变致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实质出血。近年来尽管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防治已引起临床重视,但脑出血发生率仍高,占各类型脑卒中20%一30%,为病死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脑出血,按: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以及中风痰壅,突然昏迷,面赤气粗,口眼斜。1粒/次,2次/d,连用7d,疗效显著。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障碍。其症状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体验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见急性应激反应及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常表现为:意识恍惚、感知迟钝、运动减少、呆滞等。按:神昏谵语。用安宫牛黄丸2次/d,1次0.5粒,饭后口服;并同服归脾汤加味或猴菇菌片,服药10余剂后精神症状完全消失。
综上所述,安宫牛黄丸的临床作用突显重要,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安宫牛黄丸应用千年不衰,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但是临床上医生要给予合理的使用,在剂量上、时间上、频率上,对人群的适应证、禁忌证要高度重视,严禁不合理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如汞中毒而加重病情等,因此临床上医生要掌握安宫牛黄丸的应用新进展,给予合理恰当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安宫牛黄丸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观察》作者:喻平丽;导师:鄢素琪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论文,2000年度.
[2]《安宫牛黄丸及其演化方剂的临床研究进展》作者:邓玲玲 田莉,王洪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年,第12期.
安宫牛黄丸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住院患者, 诊断为中、重度颅脑损伤 (重度颅脑损伤:GCS≤8分, 伤后昏迷时间>6h或在伤后24h意识恶化并昏迷时间>6h;中度颅脑损伤, 9≤GCS≤12, 伤后昏迷时间为30min~6h) [2], 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列为观察受试对象, 共64例。所有病例年龄为21~54岁, 其中男48例, 女16例;经CT证实, 合并额极硬膜下血肿21例, 颞极硬膜下血肿9例, 脑内血肿8例, 均为幕上血肿 (出血量均<50ml) , 其中血肿体积40~50ml者19例, 血肿体积<40ml或没有血肿者45例;中线移位≤1cm者保守治疗46例, 中线移位1~2cm者手术18例。根据患者受伤后入院时间顺序, 采用随机奇偶法分组原则分为两组, 治疗组42例, 对照组22例。两组年龄、性别、创伤所造成的伤情分类、临床症状和体征、合并治疗措施和合并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有手术指征 (血肿体积>40ml;中线结构移位>1cm) 者行手术治疗, 术后给予必要的止血、抗感染、脱水降压等治疗, 无手术指征者行脱水降颅压、激素等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 (北京同仁堂制造) , 于伤后24h内开始, 1次/d, 1丸/次。一旦患者意识好转则停用安宫牛黄丸。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均根据病情需要适当给予吸氧、镇静、脑保护等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治疗期间均无其他脏器合并症 (如上消化道出血等) 出现。
1.3 评价方法
将治疗效果划分为5个等级: (1) 恢复良好; (2) 中等残疾; (3) 严重残疾; (4) 植物生存; (5) 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等级资料行Ra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等级行统计学分析, 恢复良好、死亡例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认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等残疾、严重残疾、植物状态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能认为两组差异有意义。
2.2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见表2。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比较,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颅脑损伤可引起脑微循环机能障碍, 脑微循环障碍包括血管反应性降低、血管自动调节紊乱 (血管麻痹或过度灌注) 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目前认为, 中重度脑损伤时往往由于微血管自动调节机制丧失, 局部脑血流的变化主要靠血液流变学调节。颅脑损伤早期出现高黏滞血症, 全血黏度、红细胞体积分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这些变化在伤后6h已很明显, 24h达高峰, 可延续到伤后4d, 经曲线拟合分析表明, 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脑水肿呈正相关。国内外相当多的报道证实[3], 很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往往呈高凝血症的脑部疾病, 如脑出血、脑梗死等方面, 有较显著的多向性治疗作用。
颅脑损伤是现代医学病名, 祖国医学对该病的描述为损伤内症中的损伤昏厥。中医药治疗以活血通窍、祛淤通络为基本治法。而安宫牛黄丸用于此处, 主要为取其醒神开窍之功。中药研究发现, 安宫牛黄丸具有醒神、强心、解痉的作用, 可以保护血脑屏障,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保护脑组织。其中主要药物麝香含麝香酮, 具有特异强烈香气, 动物实验证明, 小剂量麝香可兴奋中枢神经, 麝香酊具有兴奋呼吸、加速心搏、升高血压作用;冰片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增进呼吸及血液循环, 在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时, 兴奋作用尤为显著, 并可提高交感神经的敏感性, 改善心肌的代谢功能。安宫牛黄丸还具有解热作用, 其中牛黄、黄芩、黄连、水牛角均有很好的解热作用, 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对各种感染所致高热有明显退热效果[4]。此外, 安宫牛黄丸对昏迷患者的疗效, 还可通过降低血氨、调整机体功能状态和增强肝脏解毒机能来实现。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后,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GCS评分比对照组好, 病死率降低。这可能都与安宫牛黄丸的醒神、清热、解痉作用有关。可见, 这确实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受伤后入院时间顺序, 采用随机奇偶法分组原则, 将入选病例64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42例, 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口服或鼻饲。通过比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评分及病死率等, 判断分析安宫牛黄丸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恢复良好、死亡例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等残疾、严重残疾、植物状态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能认为两组差异有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增高。治疗后两组GCS评分比较,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治疗组GC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结论:安宫牛黄丸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有明显的醒神、解痉、脑保护作用, 疗效安全可靠, 副作用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脑损伤,安宫牛黄丸,应用观察
参考文献
[1]Tawil I, Stein DM, Mirvis SE, et al.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incidence, outcome, and risk factors[J].J Trauma, 2008, 64 (4) :849-854.
[2]江基尧, 朱诚, 主编.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2:19.
[3]王少锦, 齐岚平.中西医结合疗法干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2004, 45 (12) :921-922.
“安宫牛黄丸”能治疗哪些危重病症 第4篇
1.可治疗中风闭症
用法:将一枚安宫牛黄丸栓经肛门放入病人的直肠内,每日放药1—2次。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即可停药。
适应症:由中风引起的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赤气粗、舌质红、苔黄腻等症。
2.可治疗脑外伤综合征
用法: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待病人神志转清后,即可停药。
适应症:脑外伤病人,因未能及时清除瘀血凝痰,而由脉络不通、肝风内动所致的昏迷等症。
3.可治疗含磷农药中毒
用法:口服或鼻饲。每次服1丸。每隔4小时服1次。待病人热退后,即可停药。
适应症:由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高热(40℃以上)、神昏、痰壅等症。
4.可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
用法:首次服2丸,待8小时之后再服1丸。同时,可将30克的大黄用水煎后,为病人鼻饲。
适应症:由肝炎引起的全身黄染、昏睡、时有谵语、全身大汗、体温升高、胸胁胀满、下腹拒按等症。
5.可治疗肺性脑病
用法:口服或鼻饲,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即可停药。
适应症:由肺部疾病引起的昏睡不醒、喘促痰鸣、呼吸气促、面唇青紫等症。
6.可治疗婴幼儿肺炎
用法:出生3个月以内的小儿每次服1/6丸,出生3个月以上的小儿每次服1/3丸。每日服3次。待小儿病情好转后,即可停药。
适应症:由肺炎引起的高热、昏迷、呼吸困难等症。
7.可治疗中晚期肝癌
用法:每次服1丸,每天服1次,10天为1个疗程。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改为每日服半丸。
适应症:由肝癌引起的发热、黄疸、肝痛、消化道出血、纳呆等症。
安宫牛黄丸 第5篇
【关键词】安宫牛黄丸;脑出血;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046-02
脑出血是以发病急、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脑血管病。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并发症多,肺部感染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会影响病人的康复,并增加死亡风险,是临床治疗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我院早期加安宫牛黄丸治疗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64例,所有患者脑出血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肺部感染并发症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2],临床有发热、咳嗽、肺部啰音表现,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经X线检查肺部有浸润性病变等确诊。为保证病例观察的持续性,对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分,预计24h内死亡的患者不入选。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和胸部X线检查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治疗原发病、对症处理和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菌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安宫牛黄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1丸口服(对有吞咽困难不能口服者予以插胃管鼻饲)。均以7d为1疗程。
1.3疗效判定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治愈:治疗2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胸部X线检查病灶对比原发时基本吸收;显效:治疗2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证候积分减少≥70%,胸部X线检查病灶对比原发时吸收在60%以上;有效:治疗2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缓解,证候积分减少≥30%,胸部X线检查病灶对比原发时吸收在30%以上;无效:治疗2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缓解,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胸部X线检查病灶对比原发时无明显吸收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影像学检查比较用药2周后,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影像学检查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中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反应;而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和轻度腹泻反应,均证实为抗生素引起,排除安宫牛黄丸因素。
3讨论
脑出血并肺部感染属中医学“中风”和“咳嗽”之范畴。中医认为中风的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而致风、火、痰、气、瘀阻于脑络,津液不循常道,聚而为痰,痰郁久则化火,火极则生风,上干清窍发为中风。而中风出现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则为痰火郁闭证。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宿痰内蕴日久化热,痰与热互结;或外感邪气入里化热上责于肺,肺气壅塞,宣降失常,发为咳嗽之症,痰热壅肺是主要病机,痰热为两者病机中的共同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肺部感染是老年人脑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理为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系统紊乱易产生神经源性肺水肿、肺瘀血,肺部分泌物瘀积,细菌易繁殖而致感染,而肺部感染影响气体交换,血氧饱和度下降,加上体温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和脑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恶化。加上脑出血患者往往合并烦躁,使用鎮静药抑制咳嗽反射,不利于痰液排出。另外,脑出血患者因使用脱水剂降颅内压导致体内水分不足,而致痰液粘稠不易排出,卧床及合并咽反射、咳嗽反射障碍等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率增高,插胃管和气管又增加感染机会,治疗棘手,对病后功能恢复造成不利影响[4]。提高肺部感染治愈率意味着提高脑出血的救治成功率。
安宫牛黄丸出自《温病条辨》,为清代吴瑭所创,与紫雪丹、至宝丹合称“温病三宝”,是开窍方剂中凉开的代表方,其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阳闭证,得到临床认可[5]。其主要成分为牛黄、郁金、犀角、麝香、黄连、黄芩、生栀子、朱砂、珍珠、明雄黄11味药组成。全方具有清热解毒、镇痉息风、涤痰开窍的功效。对于中风神昏痰热闭窍证者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泻火的作用。方中牛黄能清心开窍豁痰解毒,与麝香开窍醒神共为君药,犀角解毒、清热、泻火,助牛黄清心包之火,冰片、郁金芳香辟秽,通窍开闭,以增强麝香开窍醒神的效果。佐药为朱砂、珍珠镇心安神,以除烦躁不安;雄黄助牛黄豁痰解毒[6]。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腑,为一身元宗、百神之会,脑腑神明则能散动觉之气于筋而达百节,为周身连接之要领,而令之运动。安宫牛黄丸通过醒脑开窍之功效,使脑府统帅五脏六腑、平衡气机,使神醒而不乱。同时中医认为治咳先治痰。虞抟《医学正传》认为“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安宫牛黄丸通过清化热痰,则痰祛热泻,利于咳嗽好转。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安宫牛黄丸具有解毒、抗炎、降压、抗惊厥、降低机体耗氧的作用。不仅能保护人的生命中枢系统[7-8]。还能抑制和灭活细菌、病毒[9]。并且对细菌毒素对脑细胞的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0]。安宫牛黄丸能抗惊厥解热,对中枢神经系统既有兴奋又有明显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11]。刘启泰实验证明安宫牛黄丸不仅对细菌毒素引起的家兔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还具有显著的抑制血管通透增加的炎症反应[12]。通过降低体温,防止或减少惊厥,减少气道分泌物,达到减轻脑水肿、肺水肿、肺瘀血和脑损害目的,促进大脑功能和肺功能恢复。另外动物实验证明牛黄具有清热和呼吸兴奋的作用,能扩张支气管并起到止咳嗽作用[13]。
综上所述,治疗组经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后患者的一般情况明显好转,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和胸部影像吸收好转等临床表现明显改善,故安宫牛黄丸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中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81.
[2]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8-10.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6-58
[4] 郑龙,杨兴国,李发华.进展性出血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1(4):904-905+908.
[5] 陈兴洲,李宏建,陆兵勋.恶化性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8(2):109-111.
[6] 段富沣.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169.
[7] 黄玉芳.安宫牛黄丸的研究近况[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7(1):58-60.
[8] 黄红英.安宫牛黄丸及其类方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药,1993,24(2):63-64,66.
[9] 许再玲.安宫牛黄丸和肝安治疗重型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80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5,30(7):302-303.
[10] 陳馥馨,林育华,史吴瑶,等.新编中成药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84-286.
[11] 虞坚尔,邱根祥,李晓葵,等.安宫牛黄丸在儿科临床的再运用——附340例小结[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4(5):18-19.
[12] 刘启泰.两种安宫牛黄丸药理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研究杂志,1982,5:23.
[13] 刘成德,刘洋,旺建伟.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6,26(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