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access知识总结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漫步者
2025-09-13
1

access知识总结(精选6篇)

access知识总结 第1篇

1)类具有多态性、继承性、封装性。

1)数据库语言包括数据描述语言和数据操纵语言。2)在SQL中,用delete命令可以从表中删除行,用drop命令可以从表中删除列。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维护。4)Access数据库有两种视图:数据表视图和设计视图。5)主关键字有两种类型:单字段和多字段。

6)筛选记录的方法:按选定内容筛选、内容排除筛选、按窗体筛选、高级筛选。

7)Access中,一个表最多可以建立1个主键。但在一个表中,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字段成为关键字。

8)建立关系时,只有选中“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时,才会在一对多的关系连线上标记一对多字样。

9)Access在排序时,英文按字母顺序排序,英文不分大小写。10)查询的分类:选择查询、操作查询(生成表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删除查询)、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单参数查询、多参数查询)和SQL查询。11)SQL查询分为联合查询、传递查询、数据定义查询和子查询。12)Access数据库的查询有三种视图:数据表视图、设计视图、SQL视图。13)其他运算符:Is 指定一个值是Null或Not Null;*

与包含任意多个字符的字符串匹配; ? 与任意一个字符匹配 ;

# 与任意一个数字字符匹配; [ ] 与方括号内的任意一个字符匹配,例如,与b[ae]ll匹配的只有ball和bell;!与不在方括号内的任意一个字符匹配。14)基本查询向导:简单查询向导、交叉表查询向导、查找重复项查询向导、查找不匹配项查询向导。15)注意:在一个数据源中,重复的记录是不允许的,而部分字段重复是允许的。16)17)18)19)输入接口是窗体的功能,不是查询的功能。总计是交叉表查询必须搭配的功能。交叉表查询有行标题、列标题和值组成。

在设置查询的“准则”时,可以直接输入表达式,也可以使用表达式生成器来帮助创建表达式。20)21)查询中的计算可以分为预定义计算和自定义计算。窗体的作用:显示和操作数据、显示信息、打印信息、控制流程。22)23)窗体是Access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

纵栏式窗体适用于字段多、数据记录少的情况(一次只显示一条记录)。24)25)表格式窗体适用于数据记录较多的情况(多条记录)。窗体的节:窗体页眉、页面页眉、主体、页面页脚、窗体页脚。其中,页眉和页脚是成对出现的。26)控件的分类:绑定控件(来源是字段值)、非绑定控件(用来显示不变的对象)、计算控件(来源是表达式)。27)窗体视图包括:设计视图、窗体视图(用于查看窗体的效果)、数据表视图(用于查看来自窗体的数据)。28)29)30)数据来源不是窗体必备的组件。

在数据透视表中,筛选字段的位置是页区域。列表框和组合框中都只能包含一列数据,列表框只能显示一列数据,而组合框还可以输入新值,因此组合框可以看成是文本框和列表框的组合。31)创建窗体的方式:自动创建窗体、窗体向导、设计视图。32)33)34)控件可以由工具箱和字段列表添加到窗体中。窗体可以改变数据源中的数据,而报表只能查看数据。报表的功能:分组汇总功能、格式化数据、插入图片或图表、输出多样化。35)报表的分类:纵栏式报表、表格式报表、图表式报表、标签报表。36)报表的节:主体、报表页眉(只在第一页打印)、页面页眉(每一页都打印)、页面页脚(每一页都打印)、组页眉(用来显示分组字段等分组信息)、组页脚(用来显示分组统计数据等分组信息)、报表页脚(只在最后一页打印)。37)38)报表的视图:设计视图、打印预览、版面预览。主报表可以是绑定的,也可以是非绑定型的。非绑定型的主报表可以容纳要合并的无关联子报表;绑定型的报表用来显示有一对多关系的表中的记录。39)40)Access不打印子报表中的页面页眉和页面页脚。对记录设置分组是通过设置排序字段“组页眉”和“组页脚”属性来实现的。41)42)版面预览视图显示部分数据。

对记录排序时,使用报表设计向导最多可以按照4个字段排序,不可以对表达式排序。43)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绝对路径就是从根目录开始一直到目标地址的全过程的路径;相对路径就是目标地址相对于当前目录的路径。44)数据访问页的类型:交互式报表页(不能编辑数据)、数据输入页、数据分析页。45)数据访问页由正文和节组成。节用来显示文字、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工具栏,节的种类包括组页眉/页脚节、记录导航节、标题节、页脚等。46)数据访问页的作用:远程发布数据,远程维护信息,随时更新。通过数据访问页,用户不仅能够浏览、分析、随时获得最新数据,而且可以修改数据,并且所做的修改可以保存在数据源中,但用户对数据源的筛选、排序等数据显示形式上的修改不会保留在数据库中。

47)在数据访问页中修改记录时,若要取消当前字段的修改,可以使用Esc键按钮键。48)49)记录源就是指窗体、报表或数据访问页的基础数据源。若要查看最新的只读数据,可以使用Microsoft Access创建服务器生成的ASP或IDC/HTX文件类型的Web页。若要查看数据的快照可以使用静态HTML文件格式。50)若果要设置数据页允许的最多记录数,需要在页面属性里修改。是否显示组或页的标题是在排序与分组设置的。51)Office提供了3个可以使用在Web上的组件,包括电子表格、图表、数据透视图。52)HTML:超文本置标语言;DHTML:动态超文本置标语言。53)54)55)宏由宏名、条件、操作和操作参数组成。注意:对于复杂宏,只能运行它的第一个宏。模块由过程组成,过程分为函数过程(Function)和子(Sub)程序。模块分为两个基本类型:类模块(窗体和报表)和标准模块(包含通用过程和常用过程)。56)VBA中,对象是将数据和代码封装起来的实体,它是代码和数据的组合。方法是对象可以执行的动作。方法隶属于对象,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而函数不隶属于对象,是一个独立的实体。57)58)59)VBA的运行机制是事件驱动的工作方式。变量和常量都可以被声明为特定的数据类型。VBA的运算符:数学运算符、比较运算符、连接运算符、逻辑运算符。60)61)62)VBA程序设计的三种控制结构:顺序、分支和循环。模块基本上由声明,语句和过程构成。

VBA中提供的3种数据访问接口是ODBC API、ADO、DAO 63)64)多字段索引最多可以有10列。

Access中不使用已被删除的自动编号字段的数值,从新按递增的规律从新赋值。65)66)必须输入任一字符或空格的输入掩码是:C 在Microsoft Access中可以定义三种类型的主关键字:自动编号、单字段和多字段。67)超级链接最多包含三个部分:在字段或控件中显示的文本文件;到文件或页面的路径;在文件或页面中的地址。68)标题是用来指定不同于字段名称的文本,该文本用于在窗体标签中字段的字段名。69)如果需要运行选择或交叉表查询,则只需双击该查询,Access就会自动运行或执行该查询,并在数据表视图中显示结果。70)在查询中,根据数据源数量,我们将查询分为多表查询和单表查询。控件是窗体中显示数据、执行操作或装饰窗体的对象。71)72)选项组不能创建具有开与关、真与假或是与否。命令按钮代表一个或一组操作;组合框按钮用来选择字段值并允许输入新数据。73)纵栏式窗体显示窗体时,在左边显示字段名,在右边显示字段值。74)有三种类型的控件可以使一个字段具有是/否、真/假或开/关值:选项按钮、复选框、切换按钮。75)76)77)78)窗体属性包括数据、格式、事件、其它和全部选项。

报表的布局方向有横向和纵向两种。参数传递有按地址和按值两种方法。

在VBA编辑器中,本地窗口能够显示所有当前过程中的变量和变量值的信息。

access知识总结 第2篇

8.1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8.1.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一、数据库的发展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管理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用时直接输入,算完后结束。

文件系统管理阶段,数据单独保存在文件中(如第六章的文件),这种形式的数据共享只能以文件为单位;缺点是数据大量重复,同时给数据维护带来很多麻烦,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出现数据的统一管理,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产生和发展了数据库技术。

二、数据库的特点

数据库是为满足多个应用系统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在计算机中建立起来的相关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结构化的,数据是面向全局的,数据是可以共享的。在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数据以数据库为中心,数据与程序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具有数据重复少,独立性高,完整性、并发性和可恢复性等优点。

三、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从广义上讲,一个数据库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物理设备)、系统软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软件五部分组成,涉及到的人员有数据库管理员、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

五部分为:

1、计算机硬件(物理设备)。

2、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各种语言的编译程序等)。

3、数据库(用来存放数据的文件,它是一个容器,在一个库中可以有许多的表、查询、窗体等)。

4、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创建数据库,对库中的数据进行编辑)。

5、应用软件(用Vb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

数据库系统投入运行,必须要有人去维护(称为数据库维护人员);编写这些应用软件必须要有软件人员来完成;最后使用这些软件的前台人员(终端用户)。

8.1.2 数据库系统的分层结构

从数据独立性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通常抽象为物理层、逻辑层和视图层这样三层结构。物理层的具体实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借助操作系统的功能来完成。逻辑层用于描述数据库中应该包括哪些数据以及数据之间存在哪些关系,它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描述,也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视图层也叫外模式,它是特定用户和应用程序的数据视图,是数据库中与某一应用有关的部分数据的逻辑表示。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视图,也反映了不同需求的用户从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数据库。

在Access数据库系统中,物理层存储由DBMS全权负责,基本上不需要应用程序员和用户关心,逻辑层由数据库中的所有的表组成,而视图层由特定的查询和应用程序组成。

8.1.3 关系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工具。一组严格定义的概念集合,它们精确地描述了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对数据的操作以及有关的语义约束规则。

(1)概念数据模型

面向现实世界和终端用户,不依赖具体的DBMS,是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抽象。主要用于需求分析,常用的概念模型有:实体-关系(E-R)模型。

例如:

关系模式:

职工(编号,姓名,性别,籍贯)

(2)逻辑数据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则是面向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和数据库管理人员,与DBMS密切相关,主要用于数据库及其应用程序的开发实现。

常用的逻辑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关系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模型。例如:

职工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籍贯

1001

李平

山西

1002

王林

河南

2001

赵新

广东

(3)物理数据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用来反映数据的物理储存结构,对应于数据库系统的物理层。物理数据模型不但与DBMS有关,还与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等有关。主要面向DBA,用于提高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性能。

关系数据模型数据库:

关系数据模型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系统模型,常见的关系数据库有Oracle、DB2、Sybase、SQL Server等大中型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也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关系模型中采用相互关联而又互相独立的多个二维表格来反映各种数据关系。所有数据元素都存在于称作“关系”的二维表格中,这些表以行和列的形式来组织数据,从而简化了数据的存取和操作。

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这种用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数据模型。

仓库表:

仓库号

城市

面积

WH1

北京

370

WH2

上海

500

WH3

广州

300

WH4

武汉

400

职工表:

仓库号

职工号

工资

WH2 E1 1220

WH1 E3 1210

WH2 E4 1250

WH3 E6 1230

WH1 E7 1250

在关系模型中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元组(一条记录)。表中的列称为属性或字段,列的名字称为属性名,在列中填写的数据称为属性值。在关系模型中,表的每一列的数据类型必须一致,一个列所有可能的取值就称为属性域。属性名、属性域、属性值是彼此密切联系但又存在明显差别的概念。特点为:

① 一个关系必须规范化,在一个关系中每个属性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单元;

②在一个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属性名(字段名);

③关系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记录);

④在一个关系中元组的次序无关紧要;

⑤在一个关系中列的次序无关紧要,通常重要的关键字在左边。

一个具体的关系模型由若干关系模式组成,在一个数据库中包含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多个表,这个数据库文件就代表一个实际的关系模型。

8.2 ACCESS集成开发环境

8.2.1 Access简介

Access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开始时,Microsoft将Access单独作为一个产品进行销售,在发行Office 97时,Microsoft将Access作为Office套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一起发布。最新版本Access 2003也已经开始随同Office 2003发布。

Access已经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

8.2.2 Access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Access的主工作窗口与Office其他软件的界面类似,由菜单、工具和若干任务窗口组成。

数据库包含了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共七大对象,数据库中的数据来源是数据表,由数据表生成的查询和数据表一起构成了整个数据库中所有对象的基础数据来源。

一个数据库可分为三层:物理层、逻辑层和视图层。

Access物理层(数据库存储格式)就是一个名为.MDB的文件,由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不需要应用程序员和用户关心。

逻辑层对应数据库中所有的表和表之间的关联(如:仓库表和职工表以及表之间的关联)。

视图层由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等对象来实现(结果)。

查询以表作为数据源,按照一定的条件或要求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个外观形式与表一样的数据视图(也称虚拟表)。要注意的是查询不是真正的表。对于数据库表中保存的同一批数据(原始数据),用户可以通过查询按照不同的方式去查看、更改和分析。查询对象本身仅仅保存查询命令,它描述的是从逻辑层到视图层的映射关系。查询可作为窗体、报表的数据源。

窗体是开发人员提供给最终用户处理业务的界面,它的设计与实现与VB类似。

报表是供用户以打印格式输出数据的对象。

页用于查看来自Internet的数据。

宏是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指令的集合)。

模块与VB类似(标准模块),用于存放代码,以实现代码的重用。

8.2.3 Access数据库系统的建立

在Access中建立一个数据库系统大概有如下的主要步骤:

(1)根据用户需求建立表及其关系。

(2)设计用户视图,建立查询。

(3)设计交互界面,建立窗体、报表

(4)编写事件过程、模块等。

(5)测试、生成应用系统。

为了提高开发应用系统的效率,Access提供了一些常见的数据库应用模板,如订单入口模板、库存控制模板等。通过向导可自动建立一个数据库系统,步骤如下:

(1)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在“新建文件”任务窗格中的“根据模板新建”下,单击“通用模板”

(2)在“数据库”选项卡上,单击要创建的数据库类型的图标。

(3)在“文件新建数据库”对话框中,指定数据库的名称和位置,然后按照“数据库向导”的指导进行操作即可。

8.3 Access数据库的安全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数据库系统防止不合法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的能力。在Access环境中,“工具”菜单下“安全”菜单项。

8.3.1 密码保护

Access数据库密码保护即对打开的 Access 数据库设置密码。设置密码后,打开数据库时将要求输入密码。

设置数据库密码 :

首先以独占的方式打开数据库对象。然后选择“工具”菜单中“安全”菜单项的“设置数据库密码”命令,打开设置数据库密码对话框输入密码。

8.3.2 用户级安全机制

8.3 本章小结

数据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阶段、文件阶段和数据库阶段。

数据管理是计算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数据库系统是数据管理的主要工具。一个数据库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软件五个部分组成,涉及到的人员有数据库管理员、软件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

数据模型是一组严格定义的概念集合,它们精确的描述了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对数据的操作以及有关的语义的约束规则。数据模型有三种: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关系数据模型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系统模型,Access使用的是关系模型,所以它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关系模型中采用相互关联而又互相独立的多个二维表格来反映各种数据关系,所有数据元素都存在于称作关系的二维表中。

Access数据库包含有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等对象,其中数据库物理层是后缀名为”.mdb”的文件,逻辑层对应的是数据库中所有的表以及表之间的关联,视图层由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等对象来实现。

access知识总结 第3篇

4.算法的两种基本要素:一是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5.算法设计的基本算法:a.列举法;b.归纳法;c.递推;d.递归;e.减半递推技术;f.回溯法。

6.算法的复杂度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7.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理解):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算法的基本运算反映了算法运算的主要特征,用基本算法的次数来度量算法工作量是客观的也是实际可行的。8.算法的空间复杂度(理解):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9.数据结构主要研究和讨论的三个方面问题:

a.数据集合中个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b.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c.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10.数据结构是指反映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数据元素集合的表示。

11.数据结构应包含的两方面的信息:a.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b.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12.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数据的物理结构)。常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存储结构。13.根据数据结构中各元素前后件元素的复杂程度,一般将数据结构分为两的类: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14.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一个非空的数据结构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构成线性结构:一是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二是每一个节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15.线性表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16.线性表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而复杂的线性表中,由若干数据相组成的数据元素成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线性表是一种线性结构。数据元素在线性表中的位置只取决于它们自己的序号,即数据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17.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a.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b.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18.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在这种特殊的线性表中,其插入与删除运算都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

19.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栈也被称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其具有记忆作用。通常用指针top来指示栈顶的位置,用指针bottom只想线索。

20.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入栈,退栈与读栈顶元素。21.线性表组织管理用户程序的排队执行的原则是: a.初始时线性表为空;

b.当有用户程序老道士,将该用户程序加入到线性表的末尾进行等待; c.当计算机系统执行完当前的用户程序后,就从线性表的头部取出一个用户程序执行。

在这种线性表中,需要加入的元素总是插入到线性表的末尾,并且又总是从线性表的头部取出(删除)元素。这种线性表成为队列。22.查找技术:一是顺序查找;二是二分法查找(二分法查找只需要比较㏒2 n 次,而顺序查找需要查找n次。23.排序技术:

交换类排序法:a.冒泡排序法;b.快速排序法。

插入类排序法:a.简单插入排序法b.希尔排序法(简单插入排序需要n(n-1)/2次比较,希尔排序所需要比较次数O(n),堆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O(n㏒2n)).24.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主要应注重和考虑下述一些因素:a.源程序文档化;b.数据说明的方法;c.语句的结构(程序编写要做 到清晰第一,效率第二);d.输入和输出;

25.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

26.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a.顺序结构;b.选择结构;c.重复结构(又称循环结构)。

27.面向方法的主要优点:a.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b.稳定性好;c.可重用性好;d.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e.可维护性好。

28.对象是面向对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对象可以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实体,也就是说,应用领域中有意义的,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福安息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对象。

29.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设计的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蛇管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它由一组表示其静态特征的属性和它可执行的一组操作组成。

30.属性即对象所包含的信息,它在设计对象是确定,一般只能通过执行对象的操作来改变。

31.对象的基本特点:a.标识唯一性;b.分类性;c.多态性;d.封装性;e.模块独立性好。

32.将属性、操作类似的对象归为类。

33.消息是一个实例与另一个实例之间传递的信息,它请求对象执行某一处理或回答某一要求的信息,它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

34.一个消息有下述三部分组成:a.接收消息的对象名称;b.消息的标识符(也称为消息名);c.另个或多个参数。

35.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它们。

36.继承分为单继承和多重继承。但继承是指一类只允许有一个父类,即类等级为树形结构。多重继承是指,一个类允许有多个父类。

37.对象根据所接受的消息而做出动作,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该现象称为多态性。38.软件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

39.计算机软件(software)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40.软件的特点:

a.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

b.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c.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d.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e.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f.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41.软件危机是泛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42.软件危机归结为成本、质量、生产率等问题。

43.关于软件工程的定义,国标中指出,软件工程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案、工具、文档、时间标准和工序。44.软件工程包括三个要素,即方法、工具和过程。

45.ISO 9000定义:软件工程过程是把输入转化为输入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46.软件工程过程是指为获得软件产品,在软件工具支持下由软件工程师完成的一系列软件工程活动。基于这个方面,软件工程过程通常包含4种基本活动: a.P(Plan)——软件规格说明。规定软件的功能及其运行时的限制b.D(Do)——软件开发。产生满足规格说明的软件。

c.C(Check)——软件确认。确认软件能够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d.A(Action)——软件演进。为满足客户的变更要求,软件必须在 使用的过程中演进。

47.软件生命周期: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48.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及软件运行维护三个阶段。49.软件生命周期的主要活动阶段是: a.可行性研究与计划制定;

b.需求分析;c.软件设计;d.软件实现;e.软件测试;f.运行和维护。50.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51.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性研究的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52.软件工程的原则(8条):a.抽象;b.信息隐蔽;c.模块化;d.局部化;e.确定性;f.确定性;g.一致性;h.完备性;i.可验证性。53.软件开发方法包括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方法。

54.结构化方法包括已经形成了配套的结构化分析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和结构化编程方法,其核心和基础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

55.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有:a.结构化分析方法;b.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56.结构化分析就是使用数据流程图(DFD)、数据字典(DD)、结构化英语、判定表和判定树等工具,来建立一种新的、称为结构化规格说明的目标文档。57.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实质是着眼于数据流,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建立系统的处理流程,以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工具,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58.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a.数据流图(步骤:由外向里,自顶向下,逐层分解);b.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核心);c.判定树;d.判定表。

59.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特点(8点):a.正确性;b.无歧义性;c.完整性;d.可验证性;e.一致性;f.可理解性;g.可修改性;h.可追踪性。60.软件设计包括软件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过程设计。

61.软件设计的一般过程:软件设计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先进行高层次的结构设计;后进行底层吃的过程设计,穿插进行数据设计和接口设计。

62.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a.抽象;b.模块化;c.信息隐蔽;d.模块独立性(①内聚性:(内聚性是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②耦合性(耦合性是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63.各模块的内聚性越强,则耦合性越弱。一般较优秀的软件设计,应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即减弱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和提高模块内部的内聚性,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64.软件概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a.设计软件系统结构;b.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c.编写概要设计文档,d.概要设计文档评审。

65.模块用一个矩形表示,矩形内注明模块的功能和名字;箭头表示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66.经常使用的结构图有四种模块类型:传入模块、传出模块、变换模块、协调模块。

67.数据流类型:a.变换型;b.事务型(特点是接受一项事物。根据事物处理的特点和性质,选择分派一个适当的处理单元(事务处理中心),然后给出结果)。68.设计的准则:a.提高模块独立性;b.模块规模适中;c.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适当;d.使模块的作用域在该模块的控制域内。

69.详细设计的任务,是为软件结构图中的每一个模块确定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某种选定的表达工具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70.常见的过程设计工具:a.图像工具:程序流程图。N-S.PAD.HIPO;b.表格工具:判定表;c.语言工具:PDI(伪码)。

71软件测试的定义: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践结果之间的差别。

72.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方法: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73.软件测试的方法若是从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试软件的角度,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方法。若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方法。74.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等。它不实际运行软件,主要通过人工进行。

75.白盒测试方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它是根据软件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检查内部成分,以确认每种内部操作符合设计规格要求。它的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

76.黑盒测试方法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黑盒测试主要诊断功能不对或遗漏、界面错误、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性能错误、初始化和终止条件错。

77.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方案,首先要划分输入集合的等价类。

78.软件测试过程一般按四个步骤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79.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80.程序调试的基本步骤:a.错误定位;b.修改设计和代码,以排除错误;c.进

行回归测试,以防止新的错误。

81.软件调试可以分为动态调试和静态调试。

82.静态调试主要指通过人的思维来分析源程序代码和排错,是主要的调试手段,而动态调试是辅助静态调试的。

83.主要的调试方法有:a.强行排错法;b.回溯法;c.原因排除法。84.数据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85.软件中的数据(Data)是有一定结构的:数据有型(Type)和值(Value)之分。86.数据库(Database)是数据的集合。

87.数据库管理系统:a.数据模式定义;b.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c.数据操作;d.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定义与检查;e.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f.数据的服务。

88.数据定义语言: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简称DDL)、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简称DML)、数据控制语言(Data Control Language简称DCL)。

89.数据库管理员(Data Administrator,简称DBA)其主要工作:a.数据库设计;b.数据库维护;c.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效率。

90.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数据库(数据)、数据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硬件)、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软件)。

91.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简称DBAS),它是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和应用界面三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应用软件、应用界面。92.文件系统是数据库系统发展那个的初级阶段,它提供了简单的数据共享与数据管理能力,但是它无法提供完整的、统一的管理和数据共享的能力。93.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真正的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开始发展,他们为统一管理与共享数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94.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a.数据的集成性;b.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c.数据独立性;d.数据的统一管理与控制。

95.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a.概念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

96.数据是实现世界符号的抽象,而数据模型则是数据特征的抽象,它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表示与操作提供了一个抽象框架。

97.凡是有共性的实体可组成一个集合称为实体集。属性刻画了实体的特征。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关联称为联系。

98.实体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99.由实体、属性、联系三者结合起来才能表示现实世界。100.实体是概念世界中的基本单位,属性附属于实体。

101.E-R模型中的三个概念与两个联接关系:a.实体集表示法;b.属性表示法;c.联系表示法;d.实体集(联系)与属性间的联接关系;e.实体集与联系间的联接关系。

102.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

103.网状模型是一个不加任何条件限制的无向图。

104.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简称表。二维表由表框架(Frame)及表的元组(Tuple)组成。表框架由n个命名的属性组成,n为属性元数。每个属性

有一个取值范围称为值域。表框架对应了关系的模式,即类型的概念。105.在二维表中凡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称为该表的键或码。

106.关系中的数据约束:a.实体完整性约束;b.参照完整性约束;c.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107.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插入、删除、修改、查询(投影运算、选择运算、笛卡尔积运算)(笛卡尔积运算是两个关系的合并操作)。

108.关系代数中的扩充运算:交运算、除运算、连接和自然连接运算。109.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的核心。

110.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

111.数据库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用户对象的信息需求,处理需求和数据库的支持环境(包括硬件、操作系统与DBMS)设计出数据模式。

112.在数据库设计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信息需求为主,兼顾处理需求,成为面向数据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处理需求为主,兼顾信息需求,成为面向过程的方法。

113.数据库设计目前一般采用生命周期法,即将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分解成目标独立的若干阶段。它们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运行阶段、进一步修改阶段。114.分析和表达用户的需求,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结构化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用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数据字典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是各类数据属性的清单。

115.数据字典通常包括五个部分,即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数据结构,是若干数据项有意义的集合:数据流,可以是数据项,是也可以使数据结构,表示某一处理过程的输入或输出;数据储存,处理过程中处理的数据,常常是手工凭证、手工文档或计算机文件;处理过程。116.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分析数据间内在语及关联,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据的抽象模拟模型数据库概念设计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集中是模型设计法,二是视图集成设计法。

117.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主要工作是将E-R图转换成指定RDBMS中的关系模式。118.逻辑模式规范化及调整、实现:规范化、RDBMS.119.数据库物理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对数据库内部物理结构作调整并选择合理的存取途径,以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及有效利用存储空间。

120.数据库是一种共享资源,它需要维护与管理,这种工作称为数据库管理,而实施此项管理的人则称为数据库管理员。

access知识总结 第4篇

2.between#1992-1-1# and #1992-12-31# 表有效性规则为1992的

3.between date()-30 and date()查询最近30天的记录

4.year(date())-year([工作时间])计算工龄

5.year(date())-[年龄] 计算4位出生年信息

6.year([工作时间])<1992 工作时间小于1992年的

7.“010-”00000000 输入掩码:设置为010-________(后8位必须为数字)

8.AAAAA/LLLLL/99999/CCCCC 输入掩码:必须数字或字母/必须字母/选择数字或空格/选择字符或空格

9.yes或-1/not yes或0 查询条件为是/否的记录(一般相对于选项按钮)

10.is null/is not null 查询条件为空值/不能为空值

11.year([工作时间])或 left([工作时间],4)查询条件为显示工作时间字段的年份的记录

12.>=18 and <=20或between18 and 20 查询条件为18到20的

13.AutoExec 宏命名:自动执行

14.In(“男”,“女”)或 男or女 表有效性规则为只能输入男或女

15.[年龄]mod2<>0/[年龄]mod2=0 查询条件为年龄为奇数的/年龄为偶数的

16.<(select avg([年龄])from[tStud])查询条件为在tStud表中AA年龄小于平均年龄的人

17.day(date()-[入住时期])查询条件为统计天数(已住天数)

18.[Forms]![fTemp]![tAge] 查询条件为引用窗体fTemp上控件tAge的值

19.<=format(date(),“yyyy-5-1”)查询条件为小于等于本5月1日的记录

20.“1”& mid([编号],2,5)查询更新条件:将员工编号的第一个字符更改为“1”

21.IIf([党员否]=true,“党员”,“非党员”)函数:党员否字段为真时显示记录为党员,假时显示为非党员

IIf(mid([编号],5,2)=“10”,“信息”,“管理”)函数:将编号字段第56位为“10”的记录显示为信息,反之显示为管理

IIf([性别]=“男”and [年龄]<20,“1”,“0”)函数:性别为男年龄小于20的人在复选框中为选中,否者为不显示状态

22.取整函数:Int()小于的第一个负数 Fix()大于的第一个负数 Round()四舍五入

23.str()/Instr()数字转化为字符串/检索子字符串在字符串中最早出现的位置

24.Nz()可以将null值转换为0,空字符串(“”)或则其他的指定值

25.=str(month([工作时间]))+“月” 例工作时间为1998-8-17则返回值为“8月”

26.TransferDatabase 宏命令:从其他数据库导入或导出数据

27.Beep 宏命令:“嘟嘟”声

28.SetValue 宏命令:为窗体或报表上的控件设置属性值

29.VBA代码

(1)Docmd.RunMacro“m1” 执行运行宏m1的操作

(2)Tda.caption = date 把名称为Tda的标签的说明文字换为当期日期

(3)CmdSave.Enable = true 将名为CmdSave的命令按钮设置为可用的操作(Enable授权)

(4)btitle.caption = tText 将窗体中btitle的标题显示为文本框tText的内容

(5)form.caption = date 窗体加载时设置窗体标题属性为当前系统时间

(6)form.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tStudent” 从窗体中把tStudent表中的全部记录显示出来(RecordSource记录源)

(7)form.RecordSource = “qEmp” 将窗体记录员改为查询对象qEmp

(8)docmd.close 关闭对象

(9)btitle.forecolor = vbred 设置标签btitle以红色文本显示

btitle.backcolor = vbred 设置标签btitle背景以红色显示

(10)docmd.openform“学生” 打开学生窗体

(11)docmd.openReport“remp”,acViewPreview 以预览方式打开报表remp

(12)form.picture = CurrentProject.Path & “text.bmp”

将图片文件“text.bmp”设置为窗体“fEmp”的背景,要求图片路径必须经CurrentProject.Path获得

(13)docmd.quit或application.quit 退出Access应用程序

(14)Me!sTitle.caption = Me!sText 将文本框sText上内容作为窗体上标签sTitle的标题显示

30.单词

Group By分组汇总 Oeder By排序 click单击 change改变 caption标题 space步长 pubilc全局范围 AutoCenter自动居中 Load载入

integer整数single单精度string字符串 static静态的 table表form窗体query查询report报表macro宏module模块 sum求和count计数 case事件

double两倍的 enter进入exit退出 GotFocus获得焦点LostFocus失去焦点 ByVal传值调用形参不传递给实参ByRef传址调用形参传递给实参 Label标签

potion选择 compare比较 dim定义 resule结果 database把...存入数据库 Enabled可用Visible可视 Getdata获取资料 Activate激活

KeyPress按键 DDL数据定义语言DML数据操纵语言 else否则 EOF重复

31.查询的基本操作/创建SQL查询

Create Table创建表 Create Index创建索引 Alter Table添加新字段或约束

32.SQL语句中

insert语句可以向数据表中追加新的数据记录 update语句用来修改数据表已经存在的数据记录

delete语句用来删除数据表中的记录 create语句用来建立表结构

33.VBA提供的程序运行错误处理的语句结构有3种

(1)On Error Goto 标号:在遇到错误发生时程序转移到标号所指位置代码执行

(2)On Error Goto 0:用于关闭错误处理系统

(3)On Error Resume Next:在遇到错误发生时不会考虑错误只会继续执行下一条语句

34.While...wend/Do...loop/for组成的循环 3种循环结构

35.VBA中各数据类型列表

Integer整数% Long长整型& Single单精度型!Double双精度型# Currency货币@ String字符串$ Boolean布尔型 Date日期型 Variant变体类型

36.函数

len()长度 sqr()平方根 Trim()返回去掉字符表达式开始和尾部空格的字符串 Str()数字转换成字符串 Val()字符转换成数字

Ucase()转换为大写字母 Asc()返回字符表达式首字符的Ascll码 Chr()返回与字符代码对应的字符 Instr()检索子字符串在字符串中最早出现的位置

37.true、false、yes、no、on、off、null:系统常量

38.null、nothing、error、empty:VBA中的变体类型

39.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VBA的全称

40.IsNumeric、IsNull、IsEmpty、IsError、IsDate:VBA中的数据验证函数

41.结构化分析常用工具:DFD数据流图/DD数据字典

概要设计常用工具:SC程序结构图或结构图

详细设计常用工具:PFD程序流程图/PAD问题分析图/PDL过程设计语言/N-S图/HIPO

华为交换机知识[Access] 第5篇

任务:创建基于接口的vlan(vlan视图下)

1.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2.进入接口视图        interface giga 0/0/1

3.设置接口类型为access  port link-type access

4.返回到系统视图       quit

5.创建vlan,进入vlan视图   vlan 10

6.把端口加入到vlan10里   port giga 0/0/1

任务:创建基于接口的vlan(接口视图下)

1.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2.进入接口视图        interface giga 0/0/1

3.设置接口类型为access port link-type access

4.将接口加入vlan       port default vlan 10

access知识总结 第6篇

1.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的基本概念; 2.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概念、关系术语和三种关系运算;

3.Access的系统特点及操作窗口。本章的难点是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课程考核要求】

1.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基本概念;

2.理解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概念;理解有关关系术语(关系、属性、元组、域、关键字、外部关键字)和三种关系运算(投影、联接、选择); 3.熟悉Access中各种操作窗口及工作环境。【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数据库?为什么要建立数据库?

2.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的关系是什么? 3.关系运算有几种?每种运算的含义是什么? 4.什么是主关键字?其作用是什么? 5.Access的基本对象包括哪些? 6.简述Access操作窗口的功能。第2、3章 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 【重点难点】 1.数据库的创建; 2.表的建立及维护;

本章的难点是表间的关系、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字段属性等 【课程考核要求】 1.理解数据库和表的概念;

2.熟练掌握有关数据库及表的创建操作;

3.熟练掌握表的编辑操作;

4.理解表间关系的相关概念,掌握建立表间关系的方法; 5.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

6.掌握实现数据完整性的各种方法:主关键字、规则和永久关联; 【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设计数据库;

2.根据设计的数据库创建数据库及表; 3.对所建数据库及表进行编辑和修改; 4.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5.调整表的格式;

6.对所建表进行排序和筛选。

要求通过上机实验,熟悉Access的操作环境,掌握在数据库窗口中创建数据库及表的方法,掌握编辑表的基本方法。

【复习思考题】

1.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创建?

2.什么是表?表由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要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4.表有几种视图方式?各方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5.创建表的方法有几种?各适应什么情况? 6.Access提供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7.说明列的作用是什么? 8.怎样定义主键字?

9.试比较向表中输入数据的几种方法?

10.Access的导入数据功能体现了Office的哪一重要特性? 11.什么是参照完整性?它的作用是什么?

12.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有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最常用的关系是哪一种? 13.查找数据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查找?

14.什么是排序?排序的规则是什么?

15.筛选记录的方法有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6.为什么要设置字段的属性?

17.修改表结构的操作包括哪些?怎样修改? 第4章 查询的建立和使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查询概述

1.查询种类(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操作查询、SQL查询)2.查询条件(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第三节 创建查询

1.使用向导创建查询(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

2.使用设计器创建查询(参数查询、操作查询、SQL查询)3.在查 询中计算(总计查询)第四节 操作已创建的查询 1.运行已创建的查询 2.编辑查询中的字段 3.编辑查询中的数据源 4.排序查询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 2.查询的种类及作用; 3.使用向导创建查询的方法; 4.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的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查询条件及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的方法。【课程考核要求】

1.掌握运算符、函数、表达式规则; 2.掌握查询条件的书写规则及使用方法;

3.了解并会应用“表达式生成器”生成查询条件表达式 4.掌握使用向导和设计视图创建查询的基本方法; 5.掌握查询的基本应用。【实验内容及要求】

根据所给问题创建相关查询。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Access的查询设计视图,掌握在查询设计视图窗口中创建各类查询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查询?查询的功能是什么? 2.查询有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查询条件的作用是什么?

4.书写查询条件时,如何处理文本型、日期型的数据? 5.查询与筛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什么是总计查询?总计项有哪些?如何使用这些总计项? 7.建立分组查询时,总计项应选择什么? 8.什么是交叉表查询?交叉表查询的优点是什么? 9.什么是参数查询?为什么要使用参数查询? 10.操作查询有几种?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第4’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教学内容】 第一节 SQL概述 第二节 查询 1.简单查询 2.简单的连接查询 3.嵌套查询 4.几个特殊运算符 5.排序

6.简单的计算查询和分组计算查询

7.利用空值查询 8.集合的并预算 第三节 维护功能 1.插入 2.更新 3.删除 第四节 定义功能 1.定义表 2.修改表 3.删除表 【教学重点难点】 1.SQL语言的概念; 2.SQL的数据维护功能; 3.SQL的数据查询功能。

本章难点是联接查询、嵌套查询和计算查询:记录的插入、删除和更新。建立表结构、修改表结构、删除表等。

【考核要求】

1.熟练掌握SQL的数据查询功能:SQL-SELECT命令、简单查询、多表查询、分组计算查询和嵌套查询等;

2.掌握SQL的数据维护功能:插入记录、更新记录、删除记录; 3.掌握SQL的定义功能:表的定义。【实验内容及要求】

根据所给问题,使用SQL语句创建查询。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理解SQL语句的基本语法,并能够掌握SQL在Access的应用方法。

【复习思考题】

1.SQL语言有何特点,在Access的查询中如何使用SQL语句?

2.熟悉SELECT语句的用法,并以实例的方式写出Access的各种查询SQL语 5 句?

第5章 窗体的设计和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窗体概述 1.窗体组成2.窗体视图

3.窗体分类(纵栏式窗体、表格式窗体、主/子窗体窗体、数据表窗体、图表窗体、数据透视表窗体)第二节 创建窗体 1.使用向导创建窗体

2.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控件的含义及种类、在窗体中添加和修改控件、设置控件的常见属性)第三节 格式化窗体 1.使用自动套用格式 2.设置窗体的背景颜色 3.设置窗体文字格式 4.对齐窗体中的控制 【教学重点难点】 1.窗体视图; 2.工具箱的使用; 3.使用向导创建简单窗体; 4.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5.设计窗体及控件属性。

本章难点是窗体控件属性的设置、窗体属性的设置。【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并会使用“窗体向导”和“自动创建窗体向导”创建具有不同布局样式的窗体;

2.了解并熟悉窗体设计视图中的标尺、节、网格、工具箱和字段列表等组成要素;

3.会使用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选项按钮、复选框、组合框、列表框、图像、子窗体/子报表等常用控件;

4.了解并会通过属性窗口设置常用控件的属性;

5.会用窗体设计视图创建出能满足实际需求的简单窗体。【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使用向导创建窗体; 2.根据所给问题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3.熟悉窗体及控件属性并进行相关设置。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并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特别是各种控件的用途及使用方法,能设计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窗体界面。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窗体的作用及组成。

2.说明在创建主/子窗体、基于多表创建窗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试说明各种窗体的特征及用途。

4.创建主/子窗体的方法有哪些?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5.试说明窗体中控件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6.说明标签控件于文本框控件的区别。7.在选项组控件中可以由哪些控件组成?

8.简述复选框控件、切换按钮控件、选项按钮控件三者的区别。9.简述列表框控件与组合框控件的区别。10.举例说明结合型控件与非结合型控件的用途。

11.浏览各种控件的“属性”对话框,比较各种控件属性的异同。12.美化窗体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设置。13.比较美化控件与美化窗体的操作有何异同。第6章 报表的创建和使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报表概述 1.报表组成 2.报表视图 3.报表分类 第二节 报表的创建 1.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2.使用设计器编辑报表 第三节 报表的计算 1.建立计算字段 2.报表的排序与分组 第四节 报表的打印 1.设置页面 2.预览报表 3.打印报表 【教学重点难点】 1.报表的构成; 2.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 3.报表的计算; 4.报表的输出。

本章的难点是使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并掌握使用向导创建报表的方法; 2.熟练掌握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的方法;

3.了解并会对报表进行隐藏重复数据、添加页码、页面设置、打印预览、打印设置等操作。

本章难点是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在报表中进行计算。

【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2.根据所给问题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 3.根据所给问题在报表中进行相关计算。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并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能设计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报表。

【复习思考题】

1.Access报表可以完成哪些功能?

2.Access报表的结构是什么?都有哪几部分组成? 3.简述报表页眉与页面页眉的作用与区别。4.常用的创建报表的方法有哪些?

5.在报表中计算汇总信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每个方法的特点是什么?6.子报表与主报表的关系是什么?在创建子报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哪些控件可以创建计算字段?创建计算字段的方法有哪些? 8.美化报表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9.报表打印之前应该完成哪些准备工作? 第9章 数据访问页的创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据访问页介绍 1.数据访问页的作用 2.数据访问页的组成 3.数据访问页的视图

4.数据访问页的数据来源及调用方式 第二节 创建数据访问页 1.使用向导创建数据访问页 2.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数据访问页 3.将数据访问页连接到数据库

第三节 数据访问页的修饰 1.添加背景图片 2.设置滚动文字 3.应用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数据访问页的概念及存储方式; 2.数据访问页视图; 3.数据访问页的创建方法。

本章难点是使用设计器创建数据访问页;将数据访问页连接到数据库。【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数据访问页的存储方式; 2.掌握数据访问页的创建方法; 3.会将数据访问页连接到数据库中。【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创建数据访问页。

2.在数据访问页中添加相应控件并进行属性设计; 3.应用主题创建数据访问页。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报表的种类及使用向导创建的方法,掌握标签报表、分类汇总报表的设计技术,掌握报表中记录的排序与分组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1.数据访问页的存储与其他数据库有什么区别? 2.如何预览数据访问页?

3.简述在数据访问页中使用文本、图像的超级链接的方法。第7章 宏的建立和使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宏的基本概念 1.宏的定义和特点

2.宏组的概念 3.触发宏的条件 第二节 创建宏 1.了解宏窗口 2.常用的宏操作 3.创建宏 4.创建宏组 第三节 使用宏 1.在窗体中加入宏 2.在菜单或工具栏中执行宏 3.运行宏 4.宏组运行 【教学重点难点】

1.宏以及宏组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使用并运行宏的前提条件。【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并掌握宏和宏组的创建方法; 2.掌握为宏设置条件的方法;

3.掌握宏与数据库对应的关系及运行宏的方法; 4.了解并掌握运行宏的前提条件; 5.掌握常用的宏操作。【实验内容及要求】 1.设计并运行宏。2.与窗体结合使用宏。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理解宏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根据要求设计和创建宏及宏组,掌握宏及宏组的执行方式,尤其是窗体事件与宏结合功能。掌握常见的宏操作。

第8章 VBA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VBA概述 1.VBA简介 2.VBA编程环境 第二节 对象模型 1.Access对象 2.对象的属性 3.对象的事件 4.对象的方法 第三节 数据类型 1.变量 2.常量 3.运算符 4.内置函数 第四节 程序语句 1.赋值语句 2.选择语句 3.循环语句 第五节 数组 1.数组的定义 2.数组处理 3.自定义数据类型

第五节 在Access中创建VBA模块1.创建模块 2.数据库对象 3.使用ADO

第六节 调试 【教学重点难点】

1.VBA程序的编辑和操作环境; 2.VBA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VBA模块的创建方法; 4.对象的事件和方法;

5.熟悉在窗体上调用VBA代码的方法。

本章难点是VBA程序设计,模块的创建和使用。【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VBA的编程环境;

2.熟悉在窗体上调用VBA代码的方法; 3.理解各种变量类型的使用范围及定义方法; 4.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5.掌握程序控制语句的实现过程; 6.掌握数组的基本使用技术; 7.理解模块的概念;

8.掌握在模埠中创建Sub过程、函数过程的方法; 9.掌握在不同过程中通过参数的传值实现数据的传递方法; 10.掌握使用ADO和ADO对象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方法。【实验内容及要求】 1.编写并运行程序。2.在窗体中调用VBA代码。3.ADO对象编程。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在窗体上调用VBA代码的方法;理解各种变量类型的使用范围及定义方法;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掌握程序控制语句的实现过程;掌握数组的基本使用技术;掌握定义与调用方式,熟悉变量的作用域;掌握ADO数据库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程序的各种调试工具和使用方法。

【复习思考题】

1.VBA与VB、Access有什么联系?

2.在Access中,既然已经提供了宏操作,为什么还要使用VBA? 3.什么是对象?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有何区别? 4.如何在窗体上运行VBA程序代码?

5.能否在一个数组中同时存储几种不同类型的数据? 6.什么是模块?模块分哪几类? 7.简述VBA的三种过程?

8.Sub过程Function过程有什么不同,调用的方法有什么区别? 9.简述使用ADO对象操作数据库的基本过程。10.为什么要进行程序调试?常用的调试工具有哪些? 第10章 创建应用系统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简介 1.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4.编码 5.调试与测试

第二节 使用切换面板创建应用系统 1.启动切换面板管理器 2.创建新的节换面板页 3.设置默认的切换面板页

4.建立打开切换面板页的切换面板项 5.测试切换面板 6.设置应用系统启动属性

第三节 创建具有自己风格的应用系统 1.使用多页窗体实现系统控制 2.使用宏创建系统菜单 【教学重点难点】 1.应用系统开发过程; 2.创建应用系统的方法;

本章难点是应用系统功能设计;系统集成工具的使用。【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开发应用系统的基本步骤; 2.熟悉并掌握创建切换面板的方法; 3.掌握利用宏创建系统菜单的方法。【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 2.使用Access实现系统功能。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进一步掌握建立数据库以及建立和使用数据库对象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数据库的管理水平。

五、主要参考书

[1]陈恭和主编 《数据库基础与Access应用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郑小玲主编 《Access 2003中文版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考试中心编著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精选13篇)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第1篇安 保 合 同甲方:江苏天泰阀门有限公司 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1
2025-09-15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精选6篇)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第1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第四单元学案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

1
2025-09-15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精选5篇)贝壳的阅读答案 第1篇1、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理解的.2、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

1
2025-09-15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精选5篇)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第1篇班级综治总结班会时光荏苒,眨眼间又一年生活。为了能更好的发现班级工作中的...

1
2025-09-15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精选9篇)比喻力量的成语 第1篇一、含有比喻的成语洞若观火 柔情似水 恩重如山 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

1
2025-09-15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精选13篇)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第1篇()农银借合同字第号经中国农业银行___(下称贷款方)与___(下...

1
2025-09-15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精选3篇)《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第1篇夏完淳《别云间》阅读答案《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

1
2025-09-15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精选2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第1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新校...

1
2025-09-15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