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组织学生阅读革命传统故事,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进一步了解革命先辈为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英勇奋斗的精神;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在平日学习生活中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提高少先队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视野,增强社会实践体验;发挥少先队员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少先队员的合作意识。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少先队员重温历史,进一步了解革命先辈为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英勇奋斗的精神。
2、提高少先队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视野,增强社会实践体验。
3、鼓励少先队员确立青春梦想,懂得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即使有困难、挫折,都要努力奋斗。
4、发挥少先队员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少先队员的合作意识。
5、突出少先队员组织小主人的地位,发挥队员主体性。
三、活动准备
1.学校成立了以李昕冉、李奕飞、高浩诚、孙凡丁、李钰文五名少先队员组成的红星小队。
2. 高超老师在少先队辅导课上介绍活动方案,刘时伟老师、王艳丽老师组织协同。 3. 红星小队以“寻访红色足迹,感悟红色梦想”为主题跟随三位老师去寻访红色足迹。
四、活动过程
1、2015年9月14日星期一上午红星小队跟随三位老师在学校出发;
2、到达文峰山后阅读革命传统故事,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
3、小队交流分享;
4、带队回校与同学交流分享并要求队员们每人撰写一篇红色征文。
五、主要内容
以文峰山为主要活动地点,活动设计方案分为寻红色足迹、寻红色梦想以及梦想传递三个部分。在参观过程中,思考四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以兰陵县文峰山为中心,附近和周边有那些革命历史?有那些革命历史遗址?有那些革命先辈?小队成员带着问题在参观中寻找答案。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分享自己的答案。活动结束后,要求队员们每人撰写一篇红色征文。
六、活动总结
(1)肯定队员们在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点评红色征文;
(3)鼓励少先队员积极参与活动,为学校少先队活动出谋划策。
兰陵县卞庄街道第一小学
红色寻访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红色,是美好的颜色,是中国人的颜色。在我的心目中,铭刻着一首首生命和鲜血交织的赞歌。我热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鲜艳,象征美,象征活泼和朝气,更象征着我们青少年在成长的健康之路。
我们小学生,更应该走红色之路。红色之路是一条必胜的道路,是一条美好的道路,是一条光辉的道路.红色之路指引我们前进,指引我们爱国,指引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洒我热血。我们应当从小就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远大理想;肩负着爱国爱民的崇高信念;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就是爱国的根本。我们现在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抓紧时间,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什么是“红色之旅?”“红色之旅”就是要沿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去参观、瞻仰那些革命纪念地、标志物,缅怀先辈们的革命业绩,体验他们的革命经历,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受到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意志的激励,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这就是“红色之旅”。就让我这个“红色”导游,带你们走进这些革命纪念地,去聆听一个个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吧!
“开天辟地,党的创立”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的望志路106号和浙江嘉兴的红船上宣告成立的。它昭示着:一个苦难的中国要永远成为过去,一个光明的中国将出现在世界的面前。“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这是诗人赵朴初在龙华烈士陵园,为纪念龙华殉难烈士做的一首诗。他们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员是千锤百炼用钢铁打成的,是永远杀不完的
“革命摇篮,领袖故里”说到领袖,我们就会想起领袖毛泽东。毛泽东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里。“我要以救国救民作为自己崇高的责任!”这操着湖南乡音的话语,饱含着深深的爱国激情,是那样炽热的把“民族精神”的光谱,燃烧得何等明亮!为了纪念烈士们,解放军就把:8月1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历史转折,出奇制胜”“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所谓的出奇制胜就是“毛泽东正确的作战原则”、“四渡赤水出奇兵”《长征组歌》里的响亮歌声,再现了红军四渡赤水的神气行动
“坚苦卓绝,革命奇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如今,中国,努力开拓新的科技,研发更厉害的武器,红军留给后人,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我们要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勇往直前,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快乐生活。
红色寻访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寻访红色足迹
放暑假前,偶然的机会,我翻看了那本厚厚的《古田会议80周年》的材料,细数着似曾相识的那几个字眼“红四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九月来信”我反复尝试着拾起曾经在历史书和政治书中读到的关于那个年代的讲述。然而那些残缺、破碎的记忆,终究难以在我脑中织起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片段。那段峥嵘岁月风云变幻莫测,承载着厚重的精神积淀,深深吸引着我。暑假里,父亲带着我,来到了闽西这片充盈着英雄传奇的红土地,重新寻访当年革命先驱们在这里留下的红色足迹。
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闽西龙岩我也拜访过多次,而到上杭古田却是头回登门。瞻仰过古田会议会址,再参观了古田会议纪念馆,总算对那段历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脑海中原先残缺的记忆也被逐渐串接了起来。晚上回到驻地,用手机请来“谷歌”、“百度”二位弟兄共同梳理白日里的所见所闻。随着信息的聚集和材料的整合,加上专家、杂家们的各持己见,这次“寻访红色足迹”就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首“史诗”。
在随后的几天中,我被许多个疑问纠缠着红四军为什么来到闽西?从红四军的第一次党代会到第九次党代会,从撤销军委到恢复军委,从撤销毛泽东的前委职务到请毛泽东回到部队,这其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古田会议决议为什么不是毛泽东在古田而是在新泉所作?在离开红四军的日子里,毛泽东又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和毛泽东有关,而如果能解开这些问题的因果,也许那段历史也就能豁然开朗了。也许,毛泽东在闽西曾经去过的地方,我都该去看看
追寻着伟人的足迹,我们来到了新泉、长汀、才溪等毛泽东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在寻访中父亲教给了我一种“化整为零零上加零”的思路。每到一处,除了解毛泽东以及红四军当时在这里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之外,还要结合毛泽东曾经在此处留下的重要著作,进行写作背景的分析研究,甚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在民间流传的“小道消息”,点滴的细节,都可能为我的这次旅行增添魅力。于是,老人、专家、导游,甚至是依稀留在老房子墙上的标语,都无一能幸免于我们的造访。
渐渐地,原先的一个个疑问也迎刃而解。在新泉,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红四军内部存在的军事、政治矛盾;从老人的讲述中得知当时战争情况的复杂,毛泽东在新泉起草《古田会议决议》后的被迫转移;在长汀和才溪,从毛泽东的两部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和《才溪乡调查》中透露出当时毛泽东开展了深入的社会调查,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再次梳理素材,我对这段历史已了如指掌:古田会议的深远意义,远不在于古田镇上那小小的廖氏宗祠内,而是从1928年4月红四军第一次党代会到1929年12月第七次党代会这不到20个月的时间里,在红四军内部发生的曲折反复的争论以及最终确立的正确原则,这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和发生在毛泽东身上的故事,演绎成了这段历史的主线。
红色寻访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一、活动主题
“寻访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纪念“一二九”运动活动月
二、活动目的
1935年12月9日,北平发生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奋不顾身的救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他们的爱国精神激励的一代又一代青年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而如今是2011年,是“一二九”爱国主义运动76周年纪念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因而我们要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一二九”事件,引导同学们继承和发扬“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与爱国精神,激发同学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传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坚定努力锻炼和打造自我的信念,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贡献的决心。同时也旨在使同学们更清楚地明白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怎样去承担作为当今大学生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应尽的义务。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12日14日
四、 活动地点 三教
五、 活动形式
1.对“一二九”历史事件的具体介绍 2.观看关于“一二九”运动的的影视片段 3.表演小品《红色一二九》 4.演唱歌曲《国家》及手语表演
5.互动环节关于“一二九”运动的知识问答竞赛 6.全班齐唱《国歌》
六、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全体班干部及负责人必须保证提前半个小时去教室布置,避免造成现场混乱,时间不充足
2.组织及文娱委员负责主持人人选及台词
3.宣传委员负责黑板布置,要求版面大胆创新,突出主题,颜色鲜亮明艳,团旗规范整齐
4.全班每个团员应提前佩戴好团徽,并将团员证放于桌上。 (二)活动流程
1.全班同学准时到达活动地点,纪检委员负责点名,并把未到达的同学作好记录
2.主持人上台念开场白,强调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通过本次活动来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使同学们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中仍然有着愿对祖国奉献自己的精神,有愿振兴中华的决心。
3.全体起立,唱中国共青团团歌,即《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4.朗读“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资料,使同学们了解那次运动的具体情况
5. 观看“一二九”运动的影视片段,让同学们进一步对“一二九”运动有更深更好的了解
6.小品《红色一二九》表演
7.同学们演唱《国家》,以及手语表演
8.互动环节,关于“一二九”运动的知识问答竞赛 9.全班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0.活动结束后,团支书做活动总结 11.离开教室前,班委做好教室清洁卫生
七、预期效果
(1)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2)提升同学们的文化底蕴 (3)加强同学们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 (4)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011级工管7班团支部 团支书签名:刘其君
红色寻访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 李昭 生义娜 “大阅兵,我们看什么?我不知道你们在看什么,但是我是在找人-------我要去找9个人年级最小的叫欧兴田。”这是我是演说家中问题少年梁植的一短话。梁植在节目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位90岁的老人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
1938年淮北中学有9个学生亲眼目睹了他们村17户人家被日军屠杀。老人、小孩满地尸体,他们非常愤怒,忍无可忍于是冲回教室咬破手指,用血在身上写请愿书,参加抗战,并约定如果在战争中谁受伤了,要互相帮助,如果有人牺牲了,活着的人要为他们收尸。于是他们用毛笔在自己的胳膊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再用针一针一针的刻上去。以作为自己在战场上能让战友找到自己的最后凭证。很快他们上了战场,潘志邦、丁在森、徐明杰、张殿加、乔景坤等人相继在战争中牺牲。抗战胜利后,这9个人仅剩下了欧兴田。欧兴田为了守住和战友的约定,于是一个战场一个战场的去找自己的战友遗体,他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去做这件事并建了一座烈士陵园。最快的用了2年时间找到,最慢的一位用了28年才找到,欧兴田把他们一个一个接回了家,自己也从家中搬出来住到了烈士陵园。
当阅兵式中战士们锃亮的钢靴踏在天安门的土地上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每一个潘之邦匍匐在地上的体温,当我们仰头看蓝天时仿佛能看到在战壕里的每一个丁在森也在仰头看着,在寻找着希望。当我们听到嘹亮的军号声时仿佛能听到徐明杰、乔景坤、张殿加虽然声音还带着稚嫩但却无比坚定的冲锋的呼号。这是一场八年的抗战,但抗战的胜利却从来不是一场战役的胜利,它不是一个战略的胜利,也不是一个军队的胜利,它是属于一个民族的自尊重新树立的宣告。它是一个从1840年开始就任人宰割的土地决定涅槃的时刻。打抗战我们打了8年,但等这个胜利我们等了一百年。
红色寻访活动总结范文第6篇
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 李昭 生义娜 “大阅兵,我们看什么?我不知道你们在看什么,但是我是在找人-------我要去找9个人年级最小的叫欧兴田。”这是我是演说家中问题少年梁植的一短话。梁植在节目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位90岁的老人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
1938年淮北中学有9个学生亲眼目睹了他们村17户人家被日军屠杀。老人、小孩满地尸体,他们非常愤怒,忍无可忍于是冲回教室咬破手指,用血在身上写请愿书,参加抗战,并约定如果在战争中谁受伤了,要互相帮助,如果有人牺牲了,活着的人要为他们收尸。于是他们用毛笔在自己的胳膊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再用针一针一针的刻上去。以作为自己在战场上能让战友找到自己的最后凭证。很快他们上了战场,潘志邦、丁在森、徐明杰、张殿加、乔景坤等人相继在战争中牺牲。抗战胜利后,这9个人仅剩下了欧兴田。欧兴田为了守住和战友的约定,于是一个战场一个战场的去找自己的战友遗体,他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去做这件事并建了一座烈士陵园。最快的用了2年时间找到,最慢的一位用了28年才找到,欧兴田把他们一个一个接回了家,自己也从家中搬出来住到了烈士陵园。
当阅兵式中战士们锃亮的钢靴踏在天安门的土地上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每一个潘之邦匍匐在地上的体温,当我们仰头看蓝天时仿佛能看到在战壕里的每一个丁在森也在仰头看着,在寻找着希望。当我们听到嘹亮的军号声时仿佛能听到徐明杰、乔景坤、张殿加虽然声音还带着稚嫩但却无比坚定的冲锋的呼号。这是一场八年的抗战,但抗战的胜利却从来不是一场战役的胜利,它不是一个战略的胜利,也不是一个军队的胜利,它是属于一个民族的自尊重新树立的宣告。它是一个从1840年开始就任人宰割的土地决定涅槃的时刻。打抗战我们打了8年,但等这个胜利我们等了一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