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天的抒情散文(精选8篇)
关于秋天的抒情散文 第1篇
秋日的天空蓝得纯净,蓝得美丽,几朵洁白的云朵在飘飘悠悠。
庄家已收割完,整个田野一片寂静,只有地头边上的紫菊花还在怒放。沟渠、石头堆上的枸杞树上挂着红红的果实,如玛瑙,格外显眼。
地里的冬麦已有两三寸长,泛着一片绿色,使成熟的大地顿时变得生机无限,丝毫没有秋的萧瑟。
阳光暖暖的照着,在草叶上欢快的跳舞。
清凌凌的小河绕着村子流着,哗啦啦向前,摇响了一路的铜铃。这条小河曾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无数次光着脚丫任河水打湿裤子,无数次捧着清凉的河水喝个痛快,无数次打过水仗儿时的梦啊,已一去不复返。
沿着石头小路,我来到水磨边。水磨已完成了它特定的历史使命,在风雨侵蚀中怀念着青春的岁月,静静伫立在河边。儿时和母亲磨面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水磨吱吱悠悠地转着,卷起一圈圈洁白的浪花,我摘下一束束野花往磨盘上撒,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野花随磨盘旋转,形成一个圆圆的彩色花环,美丽无比。母亲在搭磨,白花花的豆面就被装进面袋,我们就有香香的豆面搅团可以吃了。
河边一树树李子树,叶子已差不多落光了,几片未落的黄叶在风中飘摇。刺梅花已开败,花开时的热闹与繁华已消失殆尽。想想盛夏时,刺梅花开得浓浓烈烈,朵朵不息,引得勤劳的蜜蜂忙个不停。花开花谢,自然规律,不必难过的。
路边,看见挖土豆的人,他们正挥汗收获果实,望着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土豆,庄稼人脸上露出厚实的笑容,这是他们劳动的成果啊!他们将希望交给土地,勤奋劳作,秋天,自有收获。
小村庄的房屋时今年灾后国家拨款重建的,一色的青瓦白墙,刚刚粉刷过,远远望去,有江南水乡的清秀与清新。
冶木河绕着小村庄欢快的流着,用它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它河畔勤劳善良的儿女们,伴着祥和与幸福一路向前。
啊,这个美丽的秋天
关于秋天的抒情散文 第2篇
【篇一:秋天的美】
随着那一阵一阵袭来的凉风,我知道那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我喜欢的美丽秋天就要来临了。在我的心里,秋天不仅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更是一个硕果累累,丰收的季节。
瞧!在公园里,一朵朵傲然绽放的菊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月季花有的凋谢了,有的还在盛开的,迎风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朵朵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转告着秋天到来的消息。
在那盘山公路的两旁,爬山虎在秋风中奋力登攀,更换了红装。枫树妈妈的枫叶,在秋风的吹拂下,飘向四面八方,带去了她对朋友的问候。金黄的杨树林和火红的枫树林,把大地装扮的绚丽多彩,使整个山坡变成了金黄色的海洋、红色的地毯。
菜地里,緑油油的大白菜一望无际,给大地带来无限生机。蜗牛壳似的卷心菜毛绒绒的,白萝卜似青衣少年,露出了健壮的身体、红萝卜似害羞的小姑娘,偷偷钻出头来,却躲藏在了绿叶下,窥探外面的世界呢。
田野里,玉米爷爷向秋风微笑,秋风弟弟把黄色送给了它,玉米爷爷乐呀乐,乐的把胡子都被染成了黄色。高粱哥哥向秋风弟弟招手,秋风弟弟把红色送给了它。高粱哥哥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花生宝宝静静地躺在摇篮里,等待着农民伯伯们抱它们回家呢。一块没膝深的黄豆田里,豆荚鼓鼓的。几颗金黄色的豆粒,在太阳照耀下,闪闪发光呢。好似可爱的小宝宝,等人们抱呢。土豆姐姐有的是紫的,有的是黄的,上面还长有无数颗小黑点,好似土豆的眼睛。一袋袋土豆整齐地竖立在地里,等着农民伯伯们运回家,沉甸甸的谷穗笑弯了腰。
果园里,成串的葡萄挂满枝头,红艳艳的苹果藏在緑叶下,张望着外面,在秋风吹拂下,频频点头,黄澄澄的鸭梨像一个个金黄的葫芦,咬一口,香甜脆口。
山坡上,沙棘像一棵棵小巧玲珑的算盘珠串在枝条上,远看好像树上挂满了黄灯笼。内蒙高原上的海红子好似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团团围坐在树叶中做游戏呢。
啊!那美丽的秋天,总是能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与满足。啊!秋天呢,我们大家都很爱你!
【篇二:走进秋天】
“一叶勃生而知春”,不错的,秋也如此,悄然无息地来到了,令人出乎意料的:“一叶飘落而知秋”。春,颇有童真之趣,充满希望;夏洋溢着激情的赤,少年之志;冬弥漫着童话之美,情调幽雅;而秋,我只能用几个词来形容:绅士、粗旷,闲情逸致、繁忙无章,也默默无闻。
大自然鬼斧神工,画笔一挥,将秋的粗旷舞得淋漓尽致。你瞧,山坡上那一片片枯黄的野草,点缀着几朵星星般的野菊,听说,它们原本是天上的流星,由于装着太多太多对秋的美好期盼,便沉甸甸地坠落下来。草儿将金发一甩,轻松地和麦苗唱起歌儿来。秋风追逐在麦田之上,金色的麦浪翻滚着,一浪追逐一浪,略带浪花之势。稻谷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是农民金色的心,是对生活的热诚与美好的愿望。农民忙得不可开交,收割着熟透的稻谷,脸上喜庆的笑容荡漾开了;累了,坐在田野上,用沾满泥土的手将汗一抹,抹出了“秋天”的味道:到处喜乐融融,果实累累,这是秋实对大地、对辛勤劳作的人的回报。
秋是绅士的。枫树将“帽子”一摘,向大地鞠了个躬,帽子在空中转着圈儿,引人遐想:这绅士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待人有礼。帽子飘呀飘,洒散在空中,化为一只只玉蝶,飞舞着,散发着秋的气息。小鸟也轻松了,悠闲地在空中、树隙间、田野上散步,有时随意地落在田埂边,啄啄洒落的谷子,有时又不失文雅地踮着脚尖跳来跃去,像年轻姑娘的高跟鞋敲击着地面。池塘里的鲤鱼,不时来个“鱼跃龙门”,向秋天表示敬意,鲜嫩的鱼肉是养鱼人的杰作吧?然后,枝条“嘎吱”一声响,枫叶将天空染成一片红霞,它的能量回荡于大地之间,这也是一种回报。最后,一切都沉默无声,油菜花默默地笑着,笑脸金灿灿的。
秋,奉献的季节,回报的季节,喜庆的季节,韵味深远,回味无穷,像一酤酒,酝酿着甜蜜、幸福……
【篇三:秋天的校园】
我爱春天的校园,因为这里百花争艳;我更爱秋天的校园,因为她色彩斑斓。
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松树,松树旁边有一个花坛,花坛的中间有深红色的鸡冠花,淡黄的菊花,粉红的月季……一阵秋风吹来,这些花频频点头,摇晃着婀娜多姿的身材,张开笑脸向人们展示他们那美丽、迷人的风采。
教学楼后面厕所前门的墙上布满了爬山虎。爬山虎的叶子由绿变红,一阵微风吹过,红色的叶子就像一把把火红的小扇子,来回摇动;又像一片红的海浪,此起彼伏。
操场的四周环绕着一排排柳树和槐树,他们的椅子也变黄了。一阵微风吹过,树叶争先恐后的往下落,像一只只黄蝶在翩翩起舞。金色的叶子落了满地,就像给校园铺上了黄地毯,怪好看的。
秋天的校园多莫美好啊!
【篇四:美丽的秋天】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的秋天。秋姐姐这个美丽漂亮,文静大方的女孩姗姗来到刚刚结束炎热酷暑的人间,为大地伯伯穿上金黄色的新衣裳。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间看望爷爷奶奶,我一到那里,就被那儿的美丽景色给迷住了:绿茵茵的草地上开满了斑斑点点的小花儿,杂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像蝴蝶,微风一吹,还不停地泛着,闪着,舞动着。田野更是非同一般,走进田野,就像置身于金色的海洋之中,每当一阵微风吹过,金色的浪花便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在阳光的照耀下,稻田闪闪发光,天与地也融为一体,到处都是金色一片。
田野里的稻子黄了,每棵稻穗都有十几粒,都挺着个快要胀破似的大肚子,沉甸甸的。稻田西边是一块菜地,长得绿油油的,像穿着绿色长裙的公主。丝瓜架上爬满了瓜蔓,挂着一朵朵金灿灿的丝瓜花和一条条长长的丝瓜。
奶奶家也有一块果园,里面有许多水果。你看,葡萄架上挂满了熟透了的葡萄,玛瑙般地挤在一块,一个挨着一个,让人垂涎三尺。梨树上挂满了黄橙橙的梨子,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柿子树上挂满了一盏盏的“小灯笼”,仿佛快要掉下来似的。
奶奶家院前还有几棵枫树,已经都变成了火红色了,我拾起一片红叶,想起了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爱秋天,它不像春那么稚嫩,夏那么火热,冬那含蓄。啊,我爱你,迷人的秋天!
【篇五:美丽的秋天】
在人们眼里,秋天不仅是个瓜果飘香的收获季节,更是一个诗情话意的多彩季节,秋天的树叶宛如这个季节的名片,时时处处展示着自己横溢的华彩……
秋天的树叶会丹青。你看那红的似火的枫叶,黄的似金的银杏,紫的发黑的紫叶李,绿意盎然的塔松,还有那黄绿相间、灰褐交错的法国梧桐、白杨……不同种类的树叶,无不在尽情挥洒着五颜六色的画笔。描绘着五彩斑斓的秋色,于是“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等一幅幅美景尽展眼前,还有谁不感叹秋天的树叶画技之高呢?
秋天的树叶会跳舞。静谧的午后,站在法国梧桐树下仰面欣赏,时不时便有一片树叶悄然离开了枝头,在空中跳起了独舞,它打着旋儿,翻着滚儿,尽情展现着纯熟的舞姿,直到缓缓落下。当一阵秋风徐徐吹来,树枝开始摇曳,树叶跟着晃动起身躯,数片树叶悠然脱离枝头,跳起了轻盈的集体舞,有的像蝴蝶翩翩,有的像黄莺展翅,有的像飞燕滑翔……见此情景,还有谁不感叹秋天的树叶舞姿之美呢?
秋天的树叶会诗词。看到收获累累秋实的人们脸上漾满的喜悦和幸福,它动容了,陶醉了,用火红和金黄为基调,吟出一首热情洋溢的丰收赞。秋意渐浓,枝头的它们显得那么深沉,似乎在回味往昔春的憧憬、夏的奔放,藉着习习秋风,用低沉的沙沙声,吟出一首感叹时光的声声慢。伴着风霜,它纵身一跃,跳下枝头,用最炫的舞姿吟出一首“枝头做奉献,归根化泥土”的霜叶飞……意蕴深深,还有谁不感叹秋天的树叶文笔之美呢?
我喜欢秋天的树叶,我感叹它的华彩,我要大声地为之颂扬,为之赞美!
【篇六:家乡的秋天】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我家乡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呢?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边处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是……
家乡的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你到秋天,家乡田野里的稻子便穿上了金灿灿的衣裳,十分耀眼。稻子好像被喷了香水似的,香飘十里。山上的果树也都一个一个的染上了金黄的头发。瓜果的香气,那就更不要说了。天空为了与这金灿灿的田野和那金黄的山相媲美,也露出了阳光的笑容。整片大地,整片天空无不是金黄的。这难道还不够美吗?
家乡的秋天是热闹的。家家户户都忙着收获,起早贪黑。人们早上一吃完早饭,便拿起农具一伙儿走向那金灿灿的稻田和果山。唱着那优美而响亮的民歌。在工作的时候,人们有说有笑。似乎忘记了工作时的劳累。傍晚,人们抬着收获的稻子,瓜果回家,乐呵呵的,大伙有说有笑。在远处望着他们推的小车,金灿灿的。不知道那是瓜果的话,一定会以为那是金子。晚上人们兴致勃勃地到村口的大树下。女的跳舞,男的有的看跳舞,有的下棋,有的聊天,小孩子们则在一起打打闹闹。
家乡的秋天是凄凉的。傍晚我独自走到家门口。看落叶废物,心中难免有一丝清凉。回忆往事,想起过去的喜悦悲伤,点点滴滴,眼泪情不自禁的跑出来。风吹拂着衣襟。一股刺骨的寒冷。不论是他叹息过去,还是感慨未来,还是思念亲友,心中都难免有一丝悲伤。但我觉得应该乐观一点,伤心,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益处,这时让我想起了刘禹锡诗中的一句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家乡的秋天是美丽的,家乡的秋天是热闹的,家乡的秋天是凄凉的。家乡的秋天是我记忆中的一块珍宝,它是无穷无尽美的回忆,遐想。
我爱家乡的秋天!
【篇七:美丽的秋天】
美丽的秋天来到了,农民伯伯喜欢她。
秋天来到果园里,她用温柔的手抚摸了一下果树和梨,那红红的果子又大又红,把树枝都压弯了腰呢!那鸭梨又大又黄,咬一口,那美味的汁水让你吃了还想吃一个!果农们来到果园里,看到水果长得那么好,赞道:“啊,果树大丰收了!功劳一定要属于最好的秋天了!”
秋天她来到树林里,她用自己的樱桃小嘴向随风摇荡的树叶儿深深地吹了一口气,马上,树叶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枫叶变的红彤彤的就像天边的火烧云,银杏叶变的黄澄澄的就像骏马油光滑亮的毛皮!来树林里旅游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弯下腰捡起地上的树叶作为自己的精美书签!秋天的叶子都对秋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秋天赋予了自己绚丽夺目的色彩,让人们把自己视为珍宝,把自己做成美丽的书签和永不腐烂的标本,树叶爱秋天!
秋天她来到田野里,她用自己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摸了一下田野里茂盛的作物,他们立刻飞度的成长成熟了!农民伯伯们来到田野里喜悦地收获着作物,异口同声的说道:“啊,今年的收成真好呀,真没有枉废我们平时的辛勤劳作,有这样的好收获当然是属秋天的功劳最功不可没啦!”
秋天受到了人们的赞美,但她并不骄傲!
秋天她来到花园里,她向花儿们挥了挥手指,菊花“仙子”轻轻地从空中降落下凡啦!五颜六色的,有白的、黄的,还有紫的呢!
人们来到花园赞赏菊花,菊花说:“不要只赞美我们。你们应该赞美秋天,她才是最美的。
秋天默默无闻,她是一位不求索取,尽情奉献的人。
秋天,她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当你想见她一面时,她却悄然离去。
我喜欢播种的春天,也喜欢火热的夏天,还喜欢雪花纷飞的冬天。但我更喜欢那硕果累累的秋天!秋天,是令人向往的,我爱美丽的秋天!
【篇八:秋天的景色】
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
一阵凉风吹过,消散了炎炎的暑气。秋天来了,正是收获的季节,一片片的梯田的稻谷成熟了,秋风吹着沉甸甸的穗子压得稻秸抬不起头,掀起起伏黄色的稻浪……哦,秋天是金黄色的!
绵绵的秋雨像一位姑娘在倾吐着自己的心事,我让秋雨尽情润湿我的脸庞,多爽快呀。雨停了,我抬头仰望,碧空如洗,蓝得使人心醉,哦,秋天是蓝色的!
漫步在乡间小路上,路过小溪岸边的农家乐园和青山脚下的整洁的和美新村,在庭院里外都开满了白色的菊花,散发着芬芳,让人百看不厌。哇,秋天是白色的!
散步走进森林公园,山坡上是一片枫林,一片片、一簇簇红叶看上去那么可爱。那么充满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散发着光和热。触景生情,我低声地念着晚唐诗人杜牧的杰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哦,秋天是红色的!
有些树木被秋风吹得开始落叶了,枯黄的叶子飞落在地上。踏上去软绵绵的,化作春泥更护花!哦,秋天是黄色的!
关于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方法的探讨 第3篇
关键词: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方法,分析
在中学的考试当中, 散文阅读占有重要的比例, 如何做好阅读赏析, 领会文章的含义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 散文的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点, 它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考查, 尤其对抒情散文的阅读来说, 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是我们要重点分析和探讨的问题。一般来说, 抒情散文大多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而常见的就是以“物”来进行抒情,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情感隐藏其中, 不是直接的抒情, 而是一种间接的表达, 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融入文章之中, 领会相关的含义, 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走向。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展开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其中在“读什么”、“怎样读”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从而提出相关分析和鉴赏抒情散文的方法。
一、明确文章所写内容, 确定“读什么”的问题
对于一篇抒情散文来说,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一点就是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 他所写的是什么, 或者是写的是什么具体的事物, 进而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事物的描写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样一来才能够准确地进行下面的赏析, 对此, 我们就要确定怎么去阅读这样文章的问题, 具体来说, 在面对这些抒情散文的时候, 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也就是文章写的是什么“物”, 这些物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在描写的过程中用了哪些手法, 是象征还是拟人,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只有明确了我们要读什么, 才会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 才会进行相关的类比推敲和赏析, 这是我们在进行抒情散文阅读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点。
二、从标题入手, 感知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我们知道,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标题”就像是文章的眼睛, 它是整篇文章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也可以说是对文章的一个重要总结, 把握并了解文章的标题对于我们的抒情散文阅读来说至关重要。抓住文章的“标题”来进行阅读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也能够更加明确文章的含义。例如, 我们所学过的一篇抒情散文《白杨礼赞》, 对于这篇文章来说, 我们通过标题就可以简洁明了地把握它描写的对象, 也就是白杨树, 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那就是“礼赞”, 在这个标题中主要体现的就是对白杨树的礼赞, 但是作为一篇抒情散文, 那么就会是通过对“物”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情感, 下面我们进行文章的阅读可以发现文章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 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 同时运用象征的手法来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样一来, 也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一个基本思想。
三、抓住主要线索, 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和思路
对于抒情散文的阅读来说, 抓线索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因为线索是一篇文章中心线, 它贯串文章的始终, 是围绕着这一主线来进行写作的。例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 就是以作者游踪为主要线索展开的, 其他的一些文章, 尤其是抒情性的散文, 有时候大多是以作者的某种“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的, 了解了这些线索, 我们也就能够很顺利地了解文章的主要思路, 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怎样展开的。当然, 这样的线索是很多的, 有的是时间, 有的是具体的事物, 我们要准确地进行定位, 从而梳理好整篇文章的走向。
四、注意所描写对象的特点及修饰词
一般来说, 抒情散文通常会借代某种物象来进行内心情感的抒发, 所以这些物象就是我们分析作者思想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 在我们进行阅读的时候就要仔细的分析作者所细致描摹的画面, 明确物象的一些主要外在特点, 进而展开对这些外在特点的分析, 进行类比和联想, 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析过程, 也是由表及里的阅读过渡。例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中, 就是对白杨树的细致描写, 其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所运用的修饰词, 在《白杨礼赞》中作者描写白杨树的树干时用的“笔直的”、“绝不旁逸斜出的”枝、“几乎没有斜生的”叶, 通过这些修饰词我们也就可以联想到一些其他的词语, 如“正直”“倔强”“不折不挠”“力争上游”等, 这不仅表现了白杨树外在的一些特点, 突出了其内在的一些精神, 并从中联想、赞颂了北方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五、抓住文章的主旨句, 也就是文章的“文眼”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 往往会有一些点睛之笔, 也就是突出文章思想和作者情感的句子, 这对于我们的抒情散文阅读来说至关重要, 它是领会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线索和语句。通常来说, 这些句子也就是集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同时也是表达文章中心主旨的语句。所以必须在阅读的文章中抓住这些中心语句来进行赏析, 抓住了这些句子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精气神”。
六、分析写作手法, 领会写作技巧
抒情散文中直接和间接抒情的使用 第4篇
关键词:抒情散文;写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7-01
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那如何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使用“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称之为“直抒胸臆”。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间节、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朱自清先生的四次“流泪”,均情动于衷,做到了寓情于理;使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层层铺垫,泪洒全篇,从正面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感人之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看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后,直述家庭的变故: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回到徐州,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回到家中,又看到“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今不胜昔之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伤感的泪,伤丧亲之凄楚,感人世之多艰。面对此景,“我”热泪潸然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这样写.而是表现出一副铁石心肠,那反倒有悖情理。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作者两次写到流泪。第一次是写父亲越过铁道为“我”买桔子而流泪。作为父亲,对已成年的儿子外出就学,尽管事忙,但仍挤出时间亲自送到车站,再三叮嘱,细心关照。为了给儿子买桔子,拖着肥胖的身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在爬月台时,看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了。此时此刻,怎能不使儿子感动呢?所以,“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这是激动的泪,是“我”对父亲一片爱子之情无限感激的自然流露。
车站送行第二次写到流泪,是与父子分别时。父亲把送儿子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好以后,又嘱咐儿子一番,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此次分别后,父子何时才能再相见?父亲的差使已经交卸,以后他赋闲的日子怎样度过?“我”思前想后,是“我”为父亲晚年生活境遇的不测而担心流出的泪。流泪自然,亲切感人。
最后一次写“我”流泪,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的补叙中。回想父亲奔波一生,晚年仍不得舒心,从来信中得知,他已年老多病,恐不久将别于人世。于是,“我”的眼中又闪出“晶莹的泪光”。这是思念的泪,思父亲之近况,念父亲之不幸,以泪代言,由情而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且与前几次流泪相互照应,起到了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作用。
总之,文章写“我”的四次流泪,均属情之所至。
二、使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中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来抒发感情。它包括通过叙事抒情。这种抒情性叙述,侧重于以情叙事、融情于事。它可以写完整的事件,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写事情的片断,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充溢于叙事的文字之中。通过写景抒情,作者的情感间接地附丽于山川名胜、自然景象之中,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来体现内心的感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描绘,以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通过状物抒情,作者往往把外物当作感情的激发物和寄托物。感情是内因,外物是诱因,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综上所述,间接抒情包括以事件为媒介的缘事抒情,以景象为媒介的借景抒情和以物体为媒介的托物抒情。下面举详细例子说明。
例如胡适的《追悼志摩》一开头不是抒写作者的巨大悲痛,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家知道,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里”,死在“那迷的大雾里”,死在飞机失事的“烈焰里”。
然而,当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打开这篇悼文,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风度潇洒、满怀柔情的青年,正用他那神奇的彩笔勾画出一个情意缠绵、凄婉低回的境界,以柔和轻盈的旋律吟唱着对康橋对生活如痴如梦般的依恋,为了不破坏这和谐统一,他“悄悄地”“轻轻地”离开,竟连一片云彩也舍不得带走!这是徐志摩生前为我们创造的意境,一个飘逸幽邃的境界。作者还没有抒写一个字,但作者内心的那种惨痛欲绝之情已跃然诗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故乡秋天的抒情散文 第5篇
当一抹清风拂过院外不远处的小山丘,几颗荠芨草挺着压弯了腰的身躯,在风中摇曳了几下,欢迎着远方风中的客人,这一刻秋天悄悄的走进了故乡。
有人说秋天是悲伤的,高高的云,淡淡的天,凉凉的风,一切那么凄凉,那么忧伤。而我却说秋天是喜悦的,满满的谷穗,金黄的稻田,红红的高粱,遍地都是硕果,到处都是收获。所以我喜欢秋天,尤其是故乡的秋。我喜欢故乡原野的四季,更喜欢那原野上的秋天。
虽然这儿没有蔚蓝天空下那一望无际金色的麦田,也没有草原那天高云淡,气爽秋高的爽朗。而我却深深的眷恋着他,对他有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情。我喜欢故乡的秋,更喜欢在故乡秋天的午后,在故乡的田垅上走走。走在田间的小路,午后的天不在那么焦热,阳光洒在身上,那么温柔好似儿时母亲的手,轻轻拂过头顶般温馨,慈祥。
这个时间到故乡的后山上走一圈,你会有不少意外的收获。走在山上藏在没过膝盖草丛里的小路中,小路两边,你看那柠条林里结了果实的努力的想把一个压弯了的腰挺直的野果,惹的你忍不住想过去扶一把。那些知名,不知名的花努力的点缀着秋后的山野,拼命的沐浴着这秋后恰到好处不焦不冷的日光,生怕你会跟他抢了去。幸运的.话,你还能采到些能食用的小野果,踏着秋风,嚼着野味儿,随处在一个柔柔的野草丛静静的躺下来,听着鸟儿唱着收获的喜悦,看着天上新耕的云霞,生活就是这么惬意。
还有,还有呢!要是躺醒了,靠着小土丘半坐起来,你看那远处,金色的夕阳中,山林中成群结队的鸟儿,挟着丰硕的果实欢呼着飞向山林。那山岭中村里的老大爷,牵着一头把个肚子吃的快翻上脊梁,在夕阳的印衬下更加金黄金黄的老黄牛,从山林里慢腾腾的走了下来。
再看那山脚下,绿油油的一片,一片的,那是故乡的田野的大白菜田。我们北方的田野,水少山上的田里大都种的是高粱,玉米,各类豆科等等。
这个时候的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在干的像老先生胡须一样的缨子下面,鼓包包的挺着个浅绿色的大肚子,拼命的孕育着秋天最后的收获。这个时候你会偶尔看到老农伯们走到玉米旁,欢喜的捏捏那绿色的肚子,捏完就把个眼眯成一条缝儿,露出一份慈祥知足的笑容,这一年的包谷八九不离十的就肯定丰收了。
这个时候,你也会偶尔遇到,从自家田里提个篮子采蔬菜归来的大妈。她会硬塞给你几颗,像柔情的少女嘴唇般英红温柔的柿子。柿子攒在手心,走在夕阳下,那沐浴了一整天秋光的柿子,攒在手里仿佛攒的不在是西红柿,而是一颗,淳朴,憨厚,善良真诚而滚烫的心。
我喜欢故乡的秋,那田里丰收来的喜悦,曾养育了我身体里流淌着滚烫的血液。我喜欢故乡的秋,那里有我淳朴善良憨厚的父老乡亲,在每一个秋天,他们给我传授了许许多多做人的真言,教会了做人做事,在人生的道路上怎样到达辉煌的明天。
秋天的日落抒情散文 第6篇
题记
自古文人多悲秋,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但把秋愁刻画得淋漓尽致凄清怅婉的当属元曲作家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的《天净沙?秋思》对秋愁的渲染,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秋,虽是悲伤的象征,但一年四季,我独爱秋!我,看不惯春的花之招展,也忍受不了夏的泼辣热情,更承受不了冬的冷若冰霜!
秋之美,美在成熟,如丰韵的少妇,处处展示着成熟的美感!飞扬的稻黄、橙黄、杏黄、梨黄,携着农人丰收的喜悦,染遍大江南北;红通通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金灿灿的柿子挂满枝桠的瓜果香飘长城内外!难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发出如此感叹:“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之美,美在秋雨绵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如此清秋佳景,王孙公子亦流连陶醉。王维的《山居秋瞑》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秋雨之美略见一斑。
自古文人墨客借雨抒怀,殊不知,秋高气爽,尘土飞扬,一场秋雨不但清新了空气,清洗了万物,而且为万物的生长、孕育新的生命力量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水分。 “润物细无声”,正是秋雨可爱、可贵之处!
秋之美,美在情意浓浓!北雁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对故乡的依恋;秋风萧瑟,落叶翩翩,看似无情,但却是落叶对根的情意“化作春泥更护花”。然而“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却勾起离人的万千思绪:“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羌笛悠悠,雁南飞,一杯浊酒,怎消得了浓重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唐朝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把乡愁的描述推到极致,乃千古绝唱,童叟皆知。
“一愁莫展,青鸟不传云外信。两地分居,明月千里寄相思”,一轮秋月,不但寄托了乡愁和亲情,更多的是寄托了情人的离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可谓把情人的离苦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世人推崇备至!
你看,秋风里,乡愁,情愁,离愁正伴着芦花飞扬,处处是秋意,处处是情思,秋浓情更浓!
秋之美,美在她是一个赐予的季节!秋,赐予世界缤纷的色彩,赐予成熟的果实,赐予丰收的喜庆,赐予人类生存的希望,赐予人生的喜怒哀乐,赐予文人墨客一个借景抒情,泼墨抒怀的舞台!“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这首词写出了秋天的阔远、秾丽和缤纷的色彩以及思乡的郁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可谓与《苏幕遮》异工同曲,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秋天宁静致远的画面,而“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既写出了秋的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又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无援怀思故国的悲情。孟浩然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和宋林逋的“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同样描绘了秋的清冷、萧瑟、寂寥和悲凉。
秋天虽凄寒冷寂,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却不乏赞秋颂秋之歌。“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苏东坡的《秋阳赋》对秋阳的赞颂发自肺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秋天激发了诗人冲天的豪情。
一片蓝天,一片枫叶,一泓秋水,一袭秋风,孕育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秋水流逝已不知,秋风匆匆已忘却。
秋天的方舟-抒情散文 第7篇
我从另一中角度构思秋天的方舟
带上十万年前暗色的草原
以及含着花香的海石
一起逃避灾难创痛
与我远离尘烟覆盖的河流
河心的漩涡咆哮着汹涌着
升腾起坚硬而柔软的柱体
水珠的光亮,是来自天外的神光
是梦里的葡萄
秋天的方舟,引领我前世的家园铺满鲜花
我村庄的星辰,我的秋天
与苦难一起,与混沌一起,与碎花般的梦一起
一起,一起在云河行使,带上密集的雨意
诺亚用一百二十年建造了方舟
我是秋天的奔走,用一秋的枯叶足矣
用一生的`信念足矣
约上雪国的王子与我合为同体
与我旋舞秋虹,旋舞去路上的花叶与白雪
王子,我与你在秋天不语,在秋天不歌
我从另一种角度构思秋天的方舟
定焦的广度与景深,是瞬间还是遥远
这个群居的秋天
善与恶像光与影一样分明,却紧紧相随
抒情散文的诗意 第8篇
这是杨朔的《荔枝蜜》一文中的一段。作者对蜜蜂的赞美是多么美,又是多么耐人寻味啊!然而它又岂仅是歌颂蜜蜂,作者在这里不仅激发了我们对蜜蜂的崇敬,而且把我们引进了更高的境界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对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我们就像读了一首热情而含蓄的诗一样,受到了强烈的感染。作者精巧的构思,洋溢的热情,优美的文笔贯穿全篇,仅从这一段引文里,就使我们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诗意了。
散文的诗意,是许多散文家所刻意追求的。高尔基就曾要求青年作家像写诗一样去写散文,在鲁迅的作品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抒情散文(尤其是《野草》中的散文)。既谓诗意,当然也就要具有一些诗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我以为主要是指作家用写诗那样的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感情和精炼优美的语言来抒发作者的感受,告诉读者一种深刻的思想,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来表达他的感受是构成散文诗意的重要因素。也就是作家把他在现实生活中最激动的内心感受用抒情的笔调表达出来,才能构成散文的诗意。因此,我们不能把诗意作狭隘的理解。郭沫若在解释什么是诗时说:“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诗。例如近代的自由诗,散文诗,都是些抒情的散文。”这些话对我们理解诗意是有启发的。作者要抒情,当然就离不开诗人那种丰富的想象和饱满的感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