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借阅利用制度范文第1篇
二、本校学生(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利用档案,必须持有学生证及学院介绍信,在档案馆查阅,不能借出。
三、外单位人员利用档案,必须持有本人单位介绍信,并经档案馆馆长,方可利用。
四、利用档案人员一律在档案馆阅览,如因工作需要必须借出,需经档案馆馆长同意,并严格履行借阅登记手续且限期归还。
五、借出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周,特殊情况,经档案管理人员同意,可办理续借手续,并按期归还。
六、利用档案人员必须爱护档案,严禁涂改、损坏、私自抄录、复印、圈点、批注等。
七、档案管理人员应仔细检查归还的档案,如有破损、丢失、涂改等情况,立即追究责任,并向领导报告。
八、档案管理人员提供证明材料,应以引述或节录档案原文为主要方法,并仔细校对、审查、加盖公章,确保证明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档案借阅利用制度范文第2篇
1.认真查对标本及送检单(标本单姓名与标本瓶是否一致)。 2.认真做好划价工作,不多收、不漏收。
3.及时编号、登记,认真填写登记本,并查对是否合乎要求。 4.配合医生记录取材者,应将病理标本单上的内容告知取材医生。 5.病理医生,在取材时应对所取标本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标本大小、颜色、形状,各个不同切面的改变,必要时应称重。对于微小标本应用滤纸包好,或做特殊说明。
6.清点标本例数,取材后组织也应立即固定。
7.技术员每天应按规定时间将切片及病理单送交活检值班医生(对其切片质量及数量做详细的核对)。
8.对活检中的问题,应及时同上级医师及临床医师联系,避免延误诊断。
9.低年医生,应在每天规定时间内将当天外检进行初诊,并作镜下检查记录,配合高年医师进行最后诊断。 10. 病理诊断报告需及时发出。
11. 病理切片应及时分类、归档。对于需要进一步工作的病例,应及时做出处理(包括特染、免疫组化)。
12. 病理报告单、申请单、切片、蜡块及时清点,整理完毕、归档。 13. 保留标本须经常添加固定液,防止干涸、腐败。
病理档案的借阅与查阅制度
1.病理档案资料为病理科长期或“永久性”保存资料,是病理科医疗行为的重要医学证据。
2.病理科档案系指:病理外检申请单、报告单存根;病理细胞学申请单、报告单存根;病理外检登记本;细胞学检查登记本;特染/重切医嘱登记本等文字资料性档案(含电子信息资料)。病理外检蜡块、切片;病理大体标本。病理科专用的图书;各种学术会议的资料;各种设备仪器的说明书:病理科各种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等相关资料均为有价值的医学资 料,病理科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规定的期限妥为保存。
3.上述档案资料,病理科工作人员因工作和科研需要均可进行查阅和借阅。
4.查阅:因工作需要,本科工作人员使用上述档案资料(不含蜡块资料)短时或在1个工作日以内,可直接到档案室自行办理查阅手续,用后及时归还原处。
5.借阅:因工作需要,本科工作人员使用上述档案资料2个工作日以上者,须经科主任同意后,到档案室由档案管理人员办理借阅手续,方可借出。但涉及科研课题,尤其是需动用蜡块档案时,使用者须提供课题说明,经科主任同意,科务会论证后,方可办理借阅及使用。 6.借阅病理档案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逾期者应到档案室重新办理续借手续。 7.院内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使用病理科档案资料者,仅限于查阅,即办即还,查阅者不许将档案资料在病理科 以外的地方进行查阅。 8.院内外人员需要复制复印档案资料,需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并对复制复印的档案进行登记。
9.院外相关人员须使用病理科档案资料时(除病理切片另有规定的外)。须经医务处领导批准,办理借阅或查阅手续。但对于不可复制的病理档案资料,根据有关规定一律不外借。
10.借阅或查阅档案资料时,应注意保持档案资料的完整、清洁,严防损坏和丢失。
11.本科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将病理档案借与其他人员查阅、复制。违者将扣出当事人一个月奖金。涉及医疗差错或医疗纠纷的档案,移交医院相关部门处理。
12.医院相关人员,因工作需要,利用病理档案资料进行临床医学总结、科学研究时,因根据实际应用的价值,与其签订科研协作意见,方可利用病理档案资料。
13.疗纠纷或事故发生时,病人的病理切片、病理蜡块、病理诊断报告底单应立即封存。涉及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病理档案,原则上不借阅和查阅。
14.病理资料由科主任指定专人管理,负责病理检查资料的归档、管理、借用、归还和登记,并定期整理上述资料。
病理诊断及制片质量考核制度
1.每季度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以下考评工作。 (1)随机抽取20份病理报告检查以下几方面: 1) 报告书写及及时发出是否按规范要求。 2) 字迹清晰,有无涂改。
3) 有无执行初查及复查制度、疑难病例会诊。 4) 签发报告人亲笔签名。
(2)随机抽取20份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报告切片,检查 是否符合率≥90%、报告发出是否及时,并查找分析原因。
(3)随机抽取20份细胞学与活检或手术标本报告及切片,检查符合率及报告发出是否及时,并查找分析原因。
(4)随机抽取20例组织切片,检查切片质量优级率及优良率,并查找分析原因。
2.以上考评结果交科主任查阅并签字,并在科室会议上总结,提出整改措施。
相关记录及表格:
1、 病理申请单
2、 会诊记录
3、 报告迟发原因登记本
4、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档案借阅利用制度范文第3篇
2、利用时间:档案馆为利用档案者随时提供,利用档案原则上在阅览室进行,特殊情况需利用档案时,需征得本馆同意,方可外借,借阅者要负责档案的保密、安全并及时返还。
3、利用程序:电函、信件利用档案者由本馆工作人员代查、代函并按规定收取费用。本人来馆利用档案的需先出示个人所持证件,经验证持有合理有效证件的,由本馆工作人员代查,经本馆工作人员检查复核签证后,方可带走所取材料。
4、档案利用者应遵循下列规定:
(1)查阅、摘录、复制尚未开放的档案须经馆长同意,必要时报请上级主管领导审查批准。
(2)利用者需要采用复印、照相方法复制档案,均由档案馆负责办理,并按规定收费。
(3)利用者所复制的档案(证明材料除外)除经本馆请示上级领导机关特许者外,不得以任何形式全文公布、陈列、展示或再行复制,绝密档案复制件应于使用后交回。
(4)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和外国人利用档案,应持市以上有关国家机关介绍信,并按国内利用者的利用程序有关规定办理。
(5)档案利用者,不得在档案材料上勾画、圈点、涂改,并有义务爱护档案,不得转借和拆卷。凡对档案造成损坏的要负责经济赔偿,严重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档案借阅利用制度范文第4篇
一、借阅时间:教职工每天上午借阅;学生每天下午
7、8节、晚饭时间借阅。
二、借阅方法:教职工借阅须先说明借阅书目,填写登记后由管理人员取出,不得私自在书架上翻取。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办理借书证(填写姓名、班级、学号,由班主任亲自签名或盖章),由专人凭借书证统一借阅、归还。
三、借阅要求:对于图书不得随便撕扯、勾画。每次借阅期限为两周,不得施延。
四、对丢失、损坏的图书,按版本、类别,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图书丢损赔偿标准:①绝版书赔偿原价20倍;②工具书赔偿按原价翻倍;③一般图书按原价3倍赔偿;④教本、教参、大纲按原价翻倍赔偿;⑤认养图书分类别按上述标准赔偿。
档案借阅利用制度范文第5篇
为了将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维护人事档案材料完整,防止档案丢失、损坏,便于相关人事档案材料的查阅,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于本公司所有人事档案的管理。 3.权责
3.1人力资源部人事档案管理员负责人事档案的归类、整理、保管。 3.2人力资源部经理负责人事档案查阅的审批。 3.3总经理负责人事档案借阅的审批。 4.定义 (无) 5.内容
5.1人事档案分类
员工人事档案分为以下七大类: 5.1.1入职档案 5.1.1.1个人简历、员工应聘登记表、员工入职登记表,测试试卷、面试记录表、身份证、学历学位证、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特种作业证书、各类资格证书复印件等个人入职基本信息。
5.1.1.2劳动合同书、保密合同、补充协议、应届毕业生协议、实习协议等。 5.1.2培训档案
新员工入职培训试卷、培训心得、参加培训登记表、外派培训总结表、培训申请表、培训效果评估表、培训服务协议。 5.1.3职位档案
职务任命书、职务变动申请、职位职务异动记录。 5.1.4薪酬考核档案、
试用期考核表、员工试用期转正申请、季度/考核记录表、考核成绩、考核面谈记录、调薪申请单、调薪/降薪记录等。 5.1.5电子人事档案
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台账、考勤记录、各类报告总结等各类电子类人事档案,由岗位电脑使用人建立专门的电子文件夹,查询路径保管查询。 5.1.6离职档案及各类奖惩。
离职申请单、离职工作交接单、离职谈话记录、离职证明存根、补偿金协议、 其他补充协议、奖惩申请单。 5.1.7外来文件
所有跟公司人力资源有关的外来文件。 5.1.8其他档案
个人党、团相关资料按照办公室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5.2人事档案的归档
5.2.1人力资源部建立个人为单位的档案管理体系,先对各类人事档案进行鉴别,看其是否符合归档的要求。 5.2.2根据档案材料的属性、内容,确定其归档的具体位置。 5.2.3在档案上编号及目录上补登材料名称及有关内容。 5.3人事档案的核查核对保管
人事档案设专人管理,档案管理员不定期对档案进行核查,防止档案丢失、损坏等。
5.4人事档案的查阅传递
5.4.1由于工作需要查阅人事档案,必须填写《档案查询申请表》,在人力资源部查询或人力资源部指定地查询,档案查询须经人力资源部经理批准(附件一:档案查询申请表)。
5.4.2人事档案属于公司保密文件,不允许向外传递,非档案管理需要不得复印,因特殊情况需要借出必须经总经理批准。 5.5人事档案保密规定及保存期限
5.5.1公司设专人负责各类人事档案的保管工作,保管人员不得对各类存档档案进行删除、涂改、变更或销毁,并且严格保密,不得扩散。
5.5.2公司的内部各类人事档案永久保存,对于已辞职、辞退人员的个人档案,自员工离职之日起5年后方可销毁,但电子档需要长期保存。 6.相关文件和表单 6.1相关文件(无) 6.2表单
6.2.1《人事档案查询申请表》 7. 附则
档案借阅利用制度范文第6篇
一、医院档案查借阅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借阅登记手续不规范。
医院档案的流失,主要是借阅手续的不规范,例如病案的借阅必须由住院医生签名后凭借条到档案室借阅,但常常出现实习医生代替住院医生持借条来借阅档案,甚至出现个别实习医生模仿导师签名借阅病历档案。登记手续的不规范,是导致档案丢失的另一原因,医务人员借阅档案常常由于匆忙没有详细填写借阅信息,一些借回去的档案还出现在各科室间私下转借等现象。
(二)档案管理缺乏系统管理。
医院档案门类多、数量大、涉及面广等特点,导致一些医院形成了各自科室管理本科室相关档案的局面,出现部分特殊档案借阅无门的现象,更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归档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
(三)档案管理人员业务不精,法律意识淡薄。
档案统一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拥有庞大的知识体系,熟悉档案分布及各科室基本内容,能给予借阅者一定的借阅指导。目前,大部分医院管理人员并不是档案专业出身,在专业知识、管理能力、职业素养上并不能满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甚至个别管理人员对医院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私自外借特殊病历档案,致使原病案被篡改,引起医疗纠纷。
(四)档案借出后监管不力,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很多医院档案管理在借阅归还工作上出现漏洞,一些档案借出后被涂改、勾画、拆散等使档案失真,严重影响了档案的质量,甚至有些科研人员借出档案长期不归还,而对于这些现象并没有相应的惩罚制度,即使已经在档案损坏丢失方面有相关惩罚措施,却并没有严格的执行,使得致使档案损坏丢失的医务人员并不重视对档案的妥善保管。
(五)档案管理缺乏信息化手段。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一些医院已经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初步信息化,但电子档案更容易被修改,医院对档案安全保护的技术手段并不高。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先进技术软件的应用经验,并不能体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快捷、高效的优势。
二、医院档案查借阅工作的改善对策
(一)规范档案借阅程序。
医院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改进完善档案借阅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借阅规章制度,档案借阅必须由借阅人亲自完成,登记信息不仅需要个人基本信息,还应该说明借阅目的和归还时间,把档案妥善保管的工作落实到明确个人。在档案归还时还要做好清查、核对工作,防止错号、重号、错档及漏档的发生。
(二)整合资源,对档案进行系统管理。
档案系统有序的分布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医院要注意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形成以行政综合档案为主体,各职能科室、临床科室档案为基础的档案管理体系,对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进行有效的系统管理。
(三)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素养和法制观念。
档案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对档案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建立医院档案管理特有的培训机制,通过外出进修、管理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打造业务精深有专业素养的医院档案管理队伍。同时注意对管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档案借阅提供高效的服务。
(四)完善档案借阅的相关制度。
档案借阅制度需要明晰化以达到档案的有效管理,这就要求我们严谨细致地制定完善档案借阅的相关制度规则,如档案借阅权限的规定;档案借阅时间的规定;档案借阅地点的规定以及档案借阅的惩罚制度等等。全方位完善医院档案借阅制度,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对个别特殊的档案制定相关的特殊管理规定,例如对引起医患纠纷的病例档案由专人负责独立保管,对科研档案借阅数量和借阅时间做出明确规定等等,做到档案借阅的合理规范。
(五)合理运用信息化,改善借阅手段。
在信息载体多样化的影响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采取相应的先进技术手段来完成。在完善声像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计算机、摄像机、扫描仪、投影仪等查阅设备的配置必不可少。信息化档案管理中,需要利用网络实现档案资料系统化,为查阅提供必要的专题目录、全引目录等检索条目,并建立一定的信息利用反馈制度,以及与外院在科研档案资料等方面达到资源共享,从而让档案借阅真正满足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医院改革和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总之,医院档案查借阅制度的施行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案上,更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以医院实际工作为准,落实到日常档案管理中来,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和管理水平现代化。
摘要:档案作为工作活动的记录,有利于资料查询、考证,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有力保障。本文就医院档案查借阅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医院档案,查借阅制度,改善对策
参考文献
[1] 周琰,梁时荣,詹金凤,娄元霞.医院档案借阅中几个问题的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06:745-746.
[2] 郭燕梅,吴春凤,郭燕妮,廖小玲,罗静云.基层医院病案查借阅现状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