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优秀观后感(精选12篇)
《阿甘正传》优秀观后感 第1篇
阿甘正传优秀观后感
一个“傻子”是如何成功的——阿甘正传观后感:
最近闲下来时,一直在反反复复读《阿甘正传》这本书,也刷了几遍电影,书上内容与电影有所出入,但是基本基调是一样的,一个被所有人称为“傻子”的人,最后成为好多聪明人不可企及的人。
阿甘,生下来就是白痴,智商相当于八九岁孩子的低能儿,所有人对他态度恶劣,嘲笑他,对他不耐烦。但是阿甘却不认为他的生活很糟糕,他认为他的生活过的很有意思。
他唯一喜欢的女孩珍妮,也是从小到大唯一不讨厌他的女孩。阿甘深深的爱着她,用尽所有爱着她。最后珍妮给他生了一个健康的儿子。
他为了战友的承诺,退役后买船捕虾,最后成为大富翁。他有一天突然想去跑步,他就不停的跑啊跑啊,最后成为意见领袖,追随者逐渐增多,许多人跟着他,他成为别人的梦想。
跑步跑了几年后,有记者采访阿甘,“你为什么跑步?为世界和平吗?妇女权益?保护环境?”
好像持久去做一件事情必须要有意义才值得去做,人们好像已经习惯拿所谓的意义来标榜自己的.人生,已经忘记了真实的自己。
像珍妮,她觉的人生的全部就是当一名著名的歌手,当不成就没意义,就抑郁,自杀。丹中尉觉的人生的目标就是战死沙场,没死成,就彻底的放纵自己。只有阿甘,他做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为了一个结果,他生命的意义也不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来证明自己。他喜欢追求珍妮得到与否并不是全部,只是喜欢,喜欢和她在一起。买船捕虾挣钱与否并不是全部,只是为了一个承诺。跑步更是因为想跑而跑,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意义。
是呀,我们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是为这件事赋予了太多的意义,要么要有利润,要么要有意义。什么时候我们能像阿甘一样,什么都不为,只是想做,喜欢做而去做一件事。
阿甘最后一句话是:“我认为:我永远可以回顾过去,然后给自己说,起码我的人生过的并不乏味”。
写完上面的文字,突然好想做一个傻子,像阿甘一样的傻子,喜欢写文章,就不停的去写,别管有没有人看。作者:励志的
《阿甘正传》优秀观后感 第2篇
《阿甘》是幽默诙谐的,有时候会让你忍俊不禁,《阿甘》也是严肃的,这种严肃贯穿整部片子,放在二战之后的二三十年的背景里,哪怕一部肥皂剧也要带点政治色彩,《阿甘》也不例外,这种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描述,不管是正面的还是侧面的,都是严肃的表现,这也是他要重点表达的,虽然表达的方式没有一本正经而是稍微显得有些滑稽荒.唐虽然没有很全面仔细的概述而是点到便过,但是却足以让我们在这几瞥之中看到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影片中各种人物的行为方式了。几个政治事件用一个个片断演绎出来,然后像幻灯片似的放映,短暂而关键。总统被刺,总统辞职,禁止黑人入学,越南战争,反战游行......一个个片断让我们不断回忆美国战后几十年的历史,飞速发展,混乱动荡,垮掉的一代是我脑海中浮现的印象,正是垮掉的一代和我们没有垮掉的一代构成了阿甘正传的角色。
战后美国人民精神生活极度混乱,受困于战后的心灵创伤,加之当时杜鲁门主义和麦卡锡主义的盛行,打压国内进步力量,国际上冷战,恐怖主义开始出现,人们终日惶惶不安,有些人消沉颓废粉饰太平有些人看不惯世道的虚伪荒.唐奋起反抗和政府对着干,一切极端的生活方式都涌现出来,酗酒群居吸毒滥交等成为一种现象,这些人也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理想,上进心全无,史学家将这些战后出生的一代称为50年代垮掉的一代,也有叫迷茫的一代的,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描述的就是这群人的生活状态,那个戴着鸭舌帽整天穿着黑色风衣混迹在各地的小青年霍尔敦就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但是霍尔敦比之另一些垮掉的一代已经算是上进有理想了,起码他还有个梦想他还想着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保护注视着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们,起码他还不至于吸毒群居滥交,起码他还有一些羞愧之心,而另一些人,没有,没有理想,连什么是道德也不清楚了。阿甘里没有正面描述这群人,但是很多片断都隐喻着对这种人群的描写和讽刺。
反叛和与众不同的猫王的风靡;整日无所事事骑着或开着破车以欺负弱势的gump为乐趣的一群小屁孩;jenny半裸着当着舍友的面欲给gump上一次性教育启蒙课;jenny抱着吉他在夜总会卖唱民族歌曲时遭到台下听众调戏;johnlennon的死于青年歌迷的枪下;jenny离开夜总会后四处漂泊结交不同的男友发出各种对抗社会的声音;jenny终日沉浸于吸毒酗酒性交与被虐的痛苦中想到远去的理想禁不住想要跳楼;一群失去了目标和理想的人傻傻的跟着gump天南海北的跑到gump说自己要回家休息时一脸迷茫......可以说,jenny就是阿甘里的霍尔敦了,她代表了他身后的一群人,和霍尔敦一样,jenny也有理想不过这个理想在现实中渐渐离他远去,最终是反叛和现实将她埋葬了,看到gump前去探望的jenny的坟地的时候,我想说这不是jenny一个人的墓地,下面有千千万万的人呢。
阿甘正传观后感优秀 第3篇
珍妮的经历让我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会颇多,而甘的健康成长得益于他健康的家庭教育,同样是单亲家庭,两个人的人生观截然不同,就像半杯水,乐观和悲观,完全取决于你怎么去看。很多客观环境,做父母的没法改变,但是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从一个乐观、积极、自信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珍妮死去后,甘把她葬在他俩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大树下,去跟她讲话,夕阳下的孤独的大树,那样安静,忽然,远处飞起一片白鸟,叽叽喳喳冲向云霄。也许,死亡,对于珍妮,是真正的解脱,是毫无羁绊地飞向天空的释然,是逃离这个带给她那么多伤痛的世界的最好方式。甘应该为她感到高兴。
布巴是甘的挚友。他是甘最好的朋友。还是在公车上,甘遭到了无数人的唾骂后,黑人布巴把旁边的位子让给了甘。他是个简单的人,单纯善良。他只知道谈论虾,因为他的整个家族都跟虾有关系,而他,从9岁起就在亲戚的捕虾船上工作,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条捕虾船,一辈子就捕虾了。他希望甘和他一起做,所有好处对半分。甘答应了他。也因为这句承诺,在布巴死后,甘退伍后,他拿了赞助费去买了艘船,真的干起了捕虾的行当。甘兑现了自己对朋友的承诺,他是个重情重义的好人,他还资助布巴家和他们当地的医院。甘没有花言巧语,但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尽力做实事,去恪守诺言。这种对待朋友的态度,值得我们当下每个人学习,甘树立了好的榜样形象。
《阿甘正传》优秀观后感 第4篇
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且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至爱珍妮,在珍妮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明白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并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我生活的奇迹。
“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没有什么不一样,一点也没有!”
阿甘看起来总是莽莽撞撞,傻里傻气,说起话来也是痴痴呆呆的,因而总是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忽视。可是人生并没有放弃他,赐给了他一双天生的“飞毛腿”,并且在珍妮的鼓励下,他勇敢地开创出属于自我的一片天空。
今日又再次重温了一遍《阿甘正传》,不明白是多少回了,他的精神和傻劲儿却总能吸引到我。虽然阿甘的IQ仅仅是75,可是他却单纯以及简单,更重要的他从未改变过自我的信念。他一向执着于自我的生活,并一生都在不断的奔跑着,跑遍世界每一个角落。阿甘见证了黑人民权运动,上了前线,目击了水,并且参与了开启中美外交新纪元的乒乓球比赛,他仅仅是一个代表一个民族的小人物,可是却生命随风,执着永恒
在该影片中的母子之情也着实让我感动,他的母亲并没有因为阿甘的智商低下而抛弃他,可是她却做出了相反的抉择,让阿甘去理解更高档的教育,她不愿别人看不起他。而正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对于阿甘一生的影响是远大的,默默地支持他并鼓励他做正确的事情。
影片中的友情也是十分感人的,在期间,队伍遭到偷袭,大家都各自逃命,可是阿甘一向都想着自我的朋友巴布,可是当他将一个个受伤的士兵都解救出来的时候,他依旧没有放弃寻找自我的挚友巴布。巴布死后,阿甘履行了承诺,到巴布家做起了虾业,取得了成功并与巴布一同分享财富。对此真的深有感触,友情也是需要感恩的,朋友对我所做的努力与对我的照顾和包容都是一种上天赐予的恩德。
当然,阿甘也有十分浪漫的感情,同时他的爱人一向都是自我的初恋,这一点也能够看出阿甘是个多么纯洁又重情的人。阿甘一生都在奔跑,同时也是在为感情奔跑。幼年时的他,浑身戴满支架的他,被同伴欺负,珍妮的“Run,Forest!Run!”让他的人生第一次出现了奇迹,他摆脱了束缚,开始了自我的奔跑人生。到了期间,他依旧听着珍妮的话,只要不对就掉头跑,阿甘便这样留住了性命,跑遍了全球,得到了一个完美的未来。不管阿甘在做什么事,不管珍妮在最初有多抵触他,可是他都是那样单纯的不去打扰她并默默的保护她,只要珍妮的一个喊叫,都会惹他心疼,并且不顾后果奋不顾身的去解救她。阿甘最终还是感动了珍妮,并在阿甘家的门口举行了婚礼,虽然平淡,可是却依旧感人,真挚。
阿甘就是这么一个诚实守信,重情轻财的人,虽然他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但他仍然带着小阿甘坚强地活着,阿甘虽笨,但他的人生是那么的纯洁无瑕,他那颗金子般的心,折射出了人性最耀眼的光芒!
那片洁白的羽毛又从阿甘的手中飞走了,但他坚信,不幸的背后必须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片美丽的羽毛将永远在阿甘心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飞翔。
阿甘正传的优秀观后感 第5篇
对上帝不公的怨恨,也许是人类精神痛苦的一大来源。而这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你爸爸是当局长的而我爸爸是扫大街的;你让你朋友陪你去试镜结果你朋友被导演看中成了大名星而你却落榜了;单位里要干部年轻化了划了47岁年龄线我因为早生了三天被“咔嚓”关在门外;买房子比邻居晚三年就要多花几十万元人民币……碰到这样的事,世间几人能真正豁达超脱?就像被截去下肢的丹上尉,为何要用最粗鲁的语言辱骂上帝,为何宣称要“吸取政府的奶水,直到吸光为止”?因为当时的他没有认识到,自己必须“承认自己是个残疾”,就像阿甘“承认自己是个傻子”。
当有一天,我们终于明白自己必须正视这些既成定局的事实时,怎么办? 阿甘的妈妈是这样回答的:“别让别人说他们比你强,如果上帝要让人平等,他就应该给所有人都戴上脚箍。”
我告诉自己:可不要觉得这个答案很简单,这就是让生活美好起来的第一步啊。
那么,下一步呢?
阿甘成为捕虾船长和百万富翁后,一心为绿弓镇的草地免费割草,晚上一个人待在空房子里,经常想起Jenny。有一天,他正在割草,Jenny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两个人快乐地生活了几天,可是有一天早上阿甘起床,发现Jenny已经不见了。吃惊之后,阿甘忽然有了跑步的冲动。于是,他从这片土地跑到那片土地,从这个海边跑到那个海边。他说,“妈妈说过,要往前走,就得先忘掉过去。我想,这就是跑的用意。”
该忘的,就忘了吧,往前走,我还将尝到新的巧克力,虽然我“永远无法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但是,那些巧克力就是我的希望啊。
阿甘妈妈的寓言可能并非天衣无缝——比如她说,“钱够用了就行,多余的钱只是摆阔。”俗话说“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想有人会指出,我们对阿甘和对另一些人的期待值是不一样的:对于阿甘而言,既然上帝让他以跟别人不太一样的方式降临在这个世界上,他的使命便应该是过好自己的生活,于社会无害,善待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如果你对他还怀有更多的期待,那就未免太过苛刻了;然而,这个世界确实需要一些不止追求“钱够用就行”的人,比如像辛德勒那样的天降大任者,尽管他追求“多余的钱”的最初动机也是摆阔,但最终“摆阔”只是成了他为适应游戏规则而不得不佩的护身符。
这样说来,她的话确实存在“局限性”。可是我相信,我们这些生活在喧嚣浮华中的人确实有必要听听这句话——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的生活并未脱离“摆阔”或者看他人“摆阔”的窠臼。电影中不仅通过这句话,还通过阿甘和貌美如花的女主角Jenny、和才华横溢的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和风云一时的历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福特、里根等人物命运的对比,来揭示这样一个主题:对于生活,朴实若愚的态度也许反而是种大智。
回忆阿甘和Jenny之间的几次聚散,每次都是Jenny主动离开阿甘。尽管阿甘是想尽自己的努力保护她不受伤害,但她始终觉得阿甘和她之间的差异太大,无法共同生活,除了她一生中最后那段与阿甘携手共度的短暂时光。读大学后两人有一次呆在Jenny的宿舍里,她对他说:“I want to be famous。”(我想出名。)不久后,Jenny穿大学校服为《花花公子》拍照,被学校开除,成了酒吧歌手。再后来,她迷上了药,漫无目的地在各州流浪,结交各色的陌生人,尽管她打扮得越来越艳丽,但对生活却越来越绝望。最后,患上不治之症的她终于决定和阿甘以及他们的孩子一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是Jenny问阿甘在越南打仗害不害怕,阿甘刚想说有时候怕,但又收了口,改说起他在越南和美国各地看到的最美丽的风景:我看到在越南有时候雨停得久了,夜里有星星出来,天空一闪一闪的很好看;我看到太阳下山前的海湾,水面上有千万片闪光;我看到那山中之湖,水好清澈,就像有两片天,一片叠一片;然后在沙漠,日出的时候,我看到天之涯地之极,美极了……听得入神的Jenny不由地感慨:“真希望我当时是跟你一起在那里。”阿甘握住了Jenny的手:“亲爱的,你那时是跟我在一起。”
我不知道,一个“傻瓜”为何能说出这些话,是否爱生出的巨大力量真能大幅提高“傻瓜”的智商,还是这只是好莱坞这个“造梦工厂”演绎的艺术传奇?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宁可相信那不仅仅是梦。和阿甘相比,Jenny有着雄心勃勃的青春,但却迷失在沉沦的精神世界里,幸福对她而言来得太晚,也太短暂了。应该说,Jenny的生活是他们那一代人年轻时的缩影,他们冷对政府,抗拒宗教,鄙视权威,他们仿佛遗世独立,以服药、浪迹天涯、群交等叛逆的行为来对待社会,但当狂热的年龄过后,回忆时尝到的多是苦涩的滋味。那股时髦的巨浪并没有袭到阿甘,他只是跑步、当兵、打乒乓、捕虾,安安静静地过自己比较“落伍”的`日子,但也因此摆脱了Jenny他们时常面临的那些噩梦。导演是不是想说,无论时代怎么变,生活的本质是一样的,它就是那么朴实,我们也应该朴实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且让我再回忆一下阿甘和几位美国总统的对话:
阿甘和他的乒乓队队友们载誉归来,肯尼迪在白宫接见了他们。阿甘说,见肯尼迪的好处是“有好东西吃”。当时,他大概喝下了15瓶饮料,当肯尼迪问阿甘的队友们“感觉如何?”的时候,其他人都说:“很好!”只有阿甘回答:“我想尿尿!”肯尼迪大笑说:“我只相信他说的肯定是真话!”
阿甘作为越战立功的老兵接受约翰逊总统嘉奖。约翰逊问他:你的伤口在哪里?阿甘说:在屁股上!约翰逊附到他耳边说:说实话,我很想看看你的伤口,那一定很好看……阿甘眼珠子直瞪瞪地盯了约翰逊十秒钟,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身脱下裤子,把伤口展示给约翰逊看。约翰逊哭笑不得,下意识地冒出句“见鬼!”
尼克松接见阿甘时问他,肯尼迪接见你时是住什么酒店?阿甘如实回答。尼克松亲切地说:好,这次你会有更新、更好的酒店住的。
……
电影中还插播了好几段关于美国总统命运的历史画面:肯尼迪、里根被刺客枪击,尼克松因水门时间下台……总统伶牙俐齿,风光无限,周围却危机四伏,充满疑心、谎言和焦虑;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愣头阿甘则依然过着自己生活朴实舒心的生活。我猜导演的意思,或许是说当总统是“摆阔”了。
阿甘正传观后感优秀影评 第6篇
电影其实从开头就已经开始解释这些为什么了。阿甘属于智商偏低儿童,脊背变形导致腿脚还不灵便,所以一直受歧视,但是有一天他发现他不仅可以跑,而且可以跑的比任何人都快,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优势,因为跑能让他避免伤害,让他上大学,进国家队,接受总统得邀请……更重要的是,跑让阿甘活的充实、有意义!
至于那个女孩,天使的形象可能定格得太深刻了,大雪时刻收到的炭火,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实物本身!所以,即使后来女孩一度迷失,她也一直还是阿甘的天使!更何况她还是他得伯乐——“跑,福利,跑”!所以,阿甘用最纯真的爱感化了她堕落得天使!
他的一生都在在用两个字诠释他一生的成功,那就是“坚持”!阿甘真的傻吗?那那些智商偏高的同学,为什么都没有超越阿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吧?
很多时候,最笨的办法未必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最笨的办法,一定不代表最简单!
《阿Q正传》优秀读后感 第7篇
——题记
(一)
说实话,我真的害怕看到对面这个人的眼睛——犀利,透彻。他总能一针见血地看出我的种.种然后将我批得仅剩下一堆残骸,嶙骨。
阿Q也是如此:
一个封建意识根深蒂固的乡下人;
一个不知道为何姓的荒.唐人;
一个血液中流淌着卑微的奴隶;
……
我不敢在往下写了,仿佛有人在背后紧紧地扼住了我的脖子,越来越紧,无法呼吸。
(二)
面队这个旧营垒中杀出来的斗士,我注定要被囚禁于万劫不复的地狱。周遭的人,哦不,应该是鬼令我毛骨悚然,虚伪,懦弱,愚昧,成千上万的阿Q向我的袭来,我奋力挣扎才偷得一息苟延残喘。斗争,是我唯一的出路。
终于明白:我所要告别的就是“人生至此,将何以堪”的喟叹;我所要面对的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高唱。
也终于明白:可以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可以是乌衣巷口,暮古晨钟;亦可以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一切的一切只是需要我有一颗果敢、仁爱、向上的心。
(三)
闾秋露薇说:“过去留下来的东西,没有了就真的没有了。即使后来进行复制,也不可能真实地代表人类那段历史。被切断祖先历史的人们,没有前身,如同被丢弃在没有重力的世界。”是的,我已经失却了小桥流水的未庄,也忘却了字正腔圆的未庄人的语言,然而阿Q的灵魂却像场瘟疫遍地蔓延,并且愈演愈烈。悲哀,在这个宁静而平常的子夜,泣不成声地划过一条时隐时现的轨迹,虚伪一如既往在墙角冷笑,乐此不疲。
曾经的如椽之笔,锋芒万丈,杀敌无数,但逝者难再,此时此刻,我只能汲汲于拯救自己。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我平庸的生命泛起涟漪,像一阵疾风,撕开种.种借以遮羞的创伤,将一切正常,平常,同时也十分庸俗的自满生态,最终剥离其渺小猥琐的内核,仿佛在期盼希望的前夜被钉在了毁灭与新生的十字架上,用拼搏和挣扎抗拒懦弱,用追求与信念期待涅磐。
终于学会在社会的急流中颠簸,在生活的泥淖中搁浅;
也终于学会实实在在,不装聋作哑,不故弄玄虚地生存。
阿q死时才三十出头,他短暂、并不富裕的一生虽常有不顺,但基本上是快乐自在的,着得益于他的“精神胜利法”。这让我们明白了人生有时是需要“精神胜利法”的。
感谢生命!
阿Q正传读后感优秀作文 第8篇
第三章的题目是《续优胜记略》,阿Q虽然常常优胜,那是因为赵太爷打了才出了名的。他付过二百文酒钱就躺下了,他想:我已经是赵太爷的儿子了,以后就没人不敢不尊敬我了。从此以后,他总是认为大家愈来愈尊敬他了。一年春天,他见王胡在那里捉虱子,然后,把虱子放在嘴里嚼嚼,咽下,阿Q也学着他的样子把衣服脱下来,捉虱子,然后把虱子放在嘴里,嚼越嚼越硬,就吐到衣服上,王胡生气了,把阿Q拽起来打了好几下,然后就把阿Q扔出六尺多远,常常感到优胜的阿Q真正感到屈辱。然后又碰见赵太爷家的大儿子,又是阿的Q对头,因为大儿子有一条假辫子,阿Q说了他一句秃儿,驴,大儿子拿起棍子就打阿Q,阿Q就想:这是他人生中第二件被屈辱的事。然而,阿Q反倒把气撒到小尼姑身上,去欺负比他弱的人,把小尼姑气哭了。
在那个时期,阿Q是鲁迅笔下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的“优胜”让我渐渐开始注意他了,他的“优胜”真让我有点儿担心了,我想对阿Q说:“阿Q,请你不要想自己总是优胜的,你应该想想别人为什么嘲笑你、打你,尊重你了吗?你又尊重别人了吗?你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通过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让我明白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气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使阿Q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我觉的,作者想宣泄这个社会更深一层的忧愤的感情!《阿Q正传》用戏剧的.色彩表达悲剧内容,让我感觉到有种劣根在阿Q身上体现了出来,就是:麻木不仁、苟且偷生,自欺欺人......这也是几千年封建社会文化积淀而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
阿Q正传小说读后感优秀作文 第9篇
世界上真有像阿Q这样的人,既自轻自贱,又自高自傲,两种过分的心理状态集于一身。被人打时,他可以把自己想象为“虫豸”;有了几两银钱,面对赵大爷时,他又能视而不见,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他的生活境地是如此悲哀,被人撞到墙上打,所有人都把他当做一个笑话,连同为下人的吴妈都看不起他。若是现代任何一个人像他这样,必定都羞愤欲死。但他的精神却如此满足,别人笑他,他却引以为豪,生活潦倒,他从未想过要去改变……这种种,实在让人怒其不争。阿Q如此,无人觉得奇怪,以小见大,可见不知世界上还有多少个这样的“阿Q”!这便是旧中国底层人民的可悲。
我一开始不是同情阿Q的。阿Q被人打后还以调戏小尼姑为乐,不将别人的侮辱当回事,这样的人,似乎是没什么好同情的。但他就因为向吴妈说起了自己心底的愿望,不仅被打了一顿,还就这样日子越过越艰难。此时,我能够清楚的知道,在旧中国,因中上层阶级的剥削压迫,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毫无希望,甚至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他,“断子绝孙便没有人供一碗饭”……不仅自己没有生活的希望,连自己的子孙都没有希望。旧中国的本质,就是剥削和压迫,直到人毫无希望。也只有鲁迅先生,才敢用如此惊心的笔触,将旧中国令人心酸的一幕,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令我感受深刻的,还有全文的最后一幕:阿Q被革命党抓起来游街示众,然后被枪毙。在游街时,阿Q才终于意识到,有一双双“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又钝又锋利”,既缓慢,又如此凶恶地,“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些眼睛,或许是周遭众人的目光,但又不仅于此,或许更是旧封建社会那些压迫人的东西,礼教、道德、权利、阶层……阿Q已经知道了,但其他人还未知道,他们不辨是非地,只因阿Q被枪毙就认定他是坏的,枪毙结束后,他们又不满足,以为那是一个可笑的死囚,“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了一趟了”!他们冷漠,对一切都不关心,如同行尸走肉,他们代表的就是旧中国。
愚蠢的世人啊!他们的脑中没有是非,他们对任何生命的逝去都无动于衷,甚至他们都不知自己的愚蠢。我为他们可怜,更多的,是悲哀。
观《阿甘正传》有感优秀 第10篇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这是阿甘的母亲对他说的一句话。他虽然天生弱智,智商仅仅只有75,但他有一位一直激励着,爱着她的母亲,正是她的母亲和他的好朋友珍妮的爱与呵护,阿甘开始他一生不停的向前奔跑。
阿甘,最令我感动的是那种没有自甘堕落的,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心灵。他开始自己一生的奔跑,他奔跑迈进了高中,奔跑着跨进了大学,成为名声显赫的橄榄球明星。受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奔跑着参加了战争,用自己奔跑的速度救起了自己的战友,他奔跑着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并得到了珍妮的以身相许;他奔跑着环游了美国。有一天,他说:“我想家了”然后转回头,朝着家的方向奔跑。
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朝着一个目标奔跑的时候,你的目标就会变得很近,虽然阿甘并不理解自己生活的目的。但他懂得,只要自己不停的朝着一个方向跑,上帝就会给你所想要的答案。
观《阿甘正传》有感优秀 第11篇
阿甘是一个智力低于常人的小男孩,他的童年除了有珍妮这个小伙伴之外,几乎是灰色的。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他时刻教育阿甘,他是正常的孩子。他和其他小孩子一样,她作为一位单身母亲肩上压着沉重的担子,挣钱养“傻儿子”,随着阿甘的成长他上了大学,当了兵,退伍后又成为国家级运动员,之后又成为富翁。
然而最感动我的地方是他的单纯、执着、乐观以及他的真诚与吃苦耐劳。
开始让我有些迷茫的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小孩,怎么能上大学?但后来我明白了,是他的执着,就像战场上的他奋不顾身的救下自己的战友,这让我明白原来一个执着的人是那么的可爱。当看到他中弹在医院里吃冰激凌以及获得勋章找中尉的样子,他的单纯与乐观引起我的深思。勾心斗角,追逐名利有意思吗?如果每个人都傻傻的活着就像阿甘那样单纯、努力、付出,重情重义……
或许你会嘲笑我要像一个傻子学习。但你发现了吗?他身上的那份单纯是多么可贵。此时此刻我想也只有傻子才会有吧!不错,我要向傻子学习他的执着,他的吃苦耐劳。一个傻子都能上大学。而自称聪明的我们呢?学习他的重情重义。是,他是傻,但他可以为了伙伴,奋不顾身,而称兄道弟的大家呢?你会为了彼此付出生命吗?我想少之又少吧!
先不论他的智力是75,就他的行为在当今社会也会被人称为地地道道的傻子。
《阿甘正传》观后感 第12篇
阿甘是真正的随波逐流的人,他不去考虑下一块巧克力是甜是酸,只是从容地去接受。他没有强求过什么、没有奢望过什么,只是用自己的憨厚和纯真来触碰这个世界,让人们在他的身上得到一种特殊的教诲。人也许就是这么具有讽刺性,这样完美的人恰恰是个“傻子”,而正常人往往有太多的追求,太多的愿望,太多的舍不得,其实他们根本想不到自己的下一块巧克力会是什么味道的。丹中士在认识阿甘之前坚信自己会和祖辈一样战死沙场,布巴坚信自己会成为虾船船长,可他们都没有想到未来的命运正好和他们开了个玩笑。丹中士没有死在战场,但却失去了双腿,可他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多年之后会成为亿万富翁,布巴的牺牲使他没有当上船长,可他的捕虾之梦却被阿甘实现,谁会想到那场暴风雨毁了所有的虾船,可更不可思议的是阿甘的船奇迹般的幸存了下来,顺利成章地独揽了捕虾业。
虽然阿甘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总是被聪明人嘲笑,他最爱的母亲和珍妮先后离开了他......但对他并因为如此而沉没,爱还在延续,他还有自己的孩子,一个聪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还在继续,他不聪明,但他永远知道如何让生命充满希望。所以他也就赢得了荣誉,财富和爱,这些常人可能永远不能兼得的东西。
所以说生命中就是未知的,不确定的,而对待这些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是酸甜滋味、还是苦辣的滋味,我们都要学会从容、乐观、积极地去面对。也许命运之神暂时没有把幸运之手放在你的身上,但谁知道以后会怎样,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