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出行不怕难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1
1

出行不怕难范文(精选4篇)

出行不怕难 第1篇

(1) 数轴在英语时态教学中的运用

如下是运用数轴将时态简要的用法进行描述:

我们在讲解时态的时候, 首先要看一个立足点, 也就是说话者站在什么时间的角度去看问题。图1的立足点在过去, 当动作发生在过去的过去, 使用“过去完成时”;当动作发生在过去的将来, 则使用“过去将来时”。图2的立足点在现在, 当动作发生在将来, 使用“一般将来时”;当动作发生在过去, 使用“一般过去时”;当动作从过去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并强调还在进行, 使用“现在完成进行时”。

(2) 集合概念在英语词义辩解中的运用

例如:1) except与besides用于肯定句时, 意思都是“除……之外”, 但except是“除……之外” (不包括) ;而besides意为“除……之外还有 (包括) ”。

a.We all went to the park for a picnic except Tom.意思为:除了汤姆外, 我们都去公园野餐了 (汤姆一人没去) 。即汤姆不包含在去野餐的同学中。

b.We all went to the park for a picnic besides Tom.意思为:除了汤姆外, 我们也都去公园野餐了 (汤姆也去了) 。即汤姆包含在去野餐的同学中。

这两种情况可以用集合图中表示包含与不包含关系的图形表示:

2) search与search for的区别

The police searched the forest. (警察搜寻了这片森林。)

The police searched for the lost boy. (警察寻找这个失踪的小孩。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警察在森林中, 所以他们是在森林中搜索, 用search some place这个词组;而警察和失踪的小孩都在森林中, 所以警察是在寻找这一个小孩, 用词组search for sb.

(3) 几何图形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述各个简单的地点介词时, 我们可以结合几何图形中的立方体可以形象地让学生记住这些介词的基本用法。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on指在物体的表面, in指在物体内部, over指在物体正上方, under指在物体正下方, onto指到达物体上方, into指到达物体内部, out of指从内部出来, across指物体从表面穿过, through指物体从内部穿过。通过立方体可以很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各个表示方位的介词的位置及其各自的使用方法。

2 物理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物理教材中经常运用英语单词和字母代号来代表物理公式中的名称。比如:work在英语中指的是工作, 物理上用W表示做功;acceleration在英语中指的是加速度, 物理上则用a来表示;power在英语中指的是功率, 物理上用P代表功率。

当在讲解turn这一个单词的短语时, 我们可以用物理中的电路图来辅助解释词组的含义和用法。

turn这个单词有旋转的意思。turn on可以联想为把电路图中的开关旋转下来, 电路闭合, 灯自然就亮了。所以turn on有打开的意思;turn off中off有离开的意思, 将开关旋转离开, 电路就断开了, 也就是说灯就熄灭了, 所以turn off有关闭的意思;以此类推, turn up是把音量往上调即调高, 相对应的turn down就是将音量往下调即调低。

3 化学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构词法协助学生掌握相关词语组成规律, 以此来记忆更多的单词和词组, 在这一点上如果我们能运用化学思维方式中的几种基本的化学反应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复分解反应来解释就能事半功倍了。

例如:化合反应:A+B+…=C硫+氧气===二氧化硫

分解反应:A=B+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英语复合词 (compound words)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词素构成, 表达单一的语义概念。我们可以运用化学中的化合和分解反应来解释英语中的复合词。

(1) 化合反应:

1) 通过对单词添加前缀, 构成新的单词:

例如:a.dis-表示“不, 消失掉”

dis+honest=dishonest (不+诚实的=不诚实的)

2) inter-表示“在……之间, 相互”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在……之间+国家的=国际的)

3) anti-表示“反对, 相反”

anti+war=antiwar (反对+战争=反战的)

(2) 通过对单词添加后缀, 构成新的单词:

1) -less表形容词“无……的”

home+less=homeless (家+无……的=无家可归的)

2) -able表形容词“可……的”

accept+able=acceptable (接受+可……的=可接受的)

3) -en表动词“变成”short+en=shorten (短的+变成=变短)

3) 由两个单词复合而成

a.birth+control=birth-control (出生+控制=计划生育)

b.birth+day=birthday (出生+日=出生日)

c.long+distance=long-distance (长+距离=长途的)

4) 单词与单词的合成

under+discussion=under discussion (在……中+讨论=在讨论中)

under+construction=under construction (在……中+建设=在建设中)

under+attack=under attack (在……中+攻击=在攻击中)

(2) 分解反应

我们可以利用分解反应的思维方式将一个单词拆分成几个简单易懂的部分, 来判断、理解单词的意义及词性。

independent=in+depend+ent (否定前缀+依靠+形容词后缀=不依靠的, 独立的)

abnormal=ab+normal (否定前缀+正常的=不正常的)

综上所述,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我们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时, 必须充分挖掘英语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渗透, 恰到好处地进行知识迁移, 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思维方式加上直观图形、归纳总结等来分析一些英语难点, 从而使学生能深刻理解、牢固记忆, 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快乐学习, 从而更好地学好英语及各门功课, 真正实现新课程教育要求的学生整体学习素质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2篇

这首诗最早见于1937年10月英国伦敦戈兰公司出版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编《长征》。1938年2月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了中译本,更名为《西行漫记》。斯诺在书中说:“我用毛泽东主席——一个善于领导征战又善于写诗的叛逆者——写的一首关于这次六千英里长征的旧体诗作为结尾。”这首诗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过,要想理解这首诗,还须学习长征的历史。[板书]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的开始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课本上提到1933年10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是第五次“围剿”,那就是说,前面还应有四次“围剿”,这四次“围剿”的情况怎样?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吗?

[教师讲解]从1930年冬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三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反革命“围剿”。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军队50万人,分三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对中央苏区来说,当时党内“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王明等人剥夺了毛泽东对军队的领导权,又强令中央苏区红军主动出击,攻打敌人重兵布防的地区,但周恩来和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采用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的战略战术,于1933年春,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教师引导]从刚才对前四次反“围剿”的讲述中,同学们能总结出其中的共同点吗?大家可以讨论。采用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不守成规、创新、根据实际情况决策。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方法消灭敌人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诱敌深入,使其丧失警惕,抓住时机消灭敌人。

[教师过渡]同学们,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是马列主义军事科学的伟大发展,它不仅可以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但就是这样有价值的思想,却被以王明为代表的中共临时中央废弃不用,而且受到攻击。那么,王明“左”倾路线在军事上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通过第五次反“围剿”的事例来看一下。

[教师引导]阅读教材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小字内容。了解“左”倾错误在军事上的表现。请大家把“左”倾错误路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表现归纳一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强行进攻,接着是死守广昌,伤亡惨重。广昌失陷后,又分兵把守,结果是节节抵御,节节挨打。一年也没有粉碎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转移。

[教师讲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第五次反“围剿”的打法和前四次截然不同,前四次那种避敌主力,击其虚弱,大步进退,寻机歼敌的作战方法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销声匿迹,代之而来的是硬拚硬打,不计成本的作战方法。结果一败涂地。这一点,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长征刚开始时的“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合在一起,就成为“左”倾错误路线在军事上的三大特点。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小问题——红军长征的开始。[板书]2.红军长征的开始。

[教师引导]阅读教材,了解红军长征开始时的情况,然后复述。

[教师讲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决定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突围转移。21日,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向湘西进军,开始长征。长征开始后,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他们没有向指战员作政治动员,很多人不明确进军目标。红军拼死英勇冲杀,突破了敌人四道防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经过英勇奋战。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意图是到湘西会师,因此在通往湘西的路上,设置重兵。如果去湘西,红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把敌人的堵截部队远远地抛在了湘西。

[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那么遵义会议的具体情况怎样?这次会议后红军原有的被动挨打局面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改变?我们学习完下面的内容后就会明白的。[板书]

二、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

1935.1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遵义会议的内容,概括其中的要点。①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②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③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④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师讲解]遵义会议上。博古首先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在报告中,他为自己的错误辩解。接着,周恩来以红军总政委的身份作了副报告。他以大局为重,主动承担了战争失利的责任。同时,他还建议今后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从而把会议讨论引向纠正错误的军事领导这一关键问题上。毛泽东在会上发言,他精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深刻地剖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本原因,是军事领导人单纯防御的错误战略战术所致,否定了博古的报告。张闻天、王稼祥也相继发言,批评博古、李德在军事上所犯的严重错误,表示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中央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后来,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作为最高统帅部,负责指挥全军行动。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教师过渡]同学们,遵义会议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首先表现在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取得的伟大胜利中。[板书]2.长征的胜利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对遵义会议后长征历程的叙述,并结合红军长征示意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曾经经过的省份、山脉、河流、起始和终点及在每个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过半,在毛泽东的提议下,由湖南进入贵州,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行动,这是遵义会议后首次改变被动地位的行动。然后红军急行军渡过金沙江。彻底摆脱敌人的包围。接着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大雪山,进入草地。出草地后,进入甘肃,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学生在回答时,教师同时写出板书]从江西、福建出发→渡过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关于飞夺泸定桥和过雪山、草地的描写,想一想,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缺衣少食等。还有悲观的、失望的情绪等。还有红军内部的分歧和争议等。

[教师讲述]下面通过我的讲述,请同学们再结合地图,争取能对长征有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了解。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留下项英、陈毅等3万余人坚持根据地的游击战;红军主力八万多人从福建长汀、江西瑞金、于都分两路向西前进。王明左倾错误领导在撤退中表现为逃跑主义。出发前既不作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也不做长途行军的准备,而且有庞大的后方机关和大批东西,致使红军行动迟缓,摆脱不了敌人。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西进,在红军往湘西的路上,设了四道封锁线。等红军通过第四道封锁线后,人员损失过半,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议向贵州前进并得到认可。1935年红军渡过乌江、占领遵义,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纠正中共领导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红军一反过去的被动局面,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到金沙江的皎平渡口,用7只小船,经9天9夜,将部队全部安全地渡过了金沙江,把长征以来一直尾随的蒋介石军队甩掉了。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并在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协助下,顺利通过彝族区,红军的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崇山峻岭,18勇士找到了惟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占领了敌人的阵地,渡过了一支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

红军长征的道路是艰难的,红军战士不仅受到敌人的阻截,而且有恶劣的自然条件这个敌人。前进的道路可谓十分艰苦。(下面关于飞夺泸定桥和过雪山草地的情况,请同学们自己看书,而且可以搜集这方面的故事,讲给同学听)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和陕北的工农红军会师。1936年10月,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的红四方面军和从湘西出发的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完全胜利。附:红军长征示意图。

同学们,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11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走了25000里。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教师过渡]同学们,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课本上只提了两句话:一是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二是红军长征的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大家看来,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还有哪些?请畅所欲言。[板书]

三、红军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证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计划的破产。中国革命的重心由东南转移到西北。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的胜利,是革命的胜利,它为党保留了一批骨干。长征途中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为后来人民群众的支援奠定了基础。[教师小结]请同学们看投影。

一、长征粉碎了敌人“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出行不怕难 第3篇

在讲到遵义会议的经过及伟大意义时, 有同学提出, 在观看电视剧《长征》时, 剧中是这样讲述的:在遵义会议上, 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 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 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周恩来是最后下决心的人。显然, 当时的军政一把手均不是毛泽东, 怎么能说是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呢?此言一出,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 于是就这个话题, 我和同学们进行互动, 大家根据自己了解的史学知识, 畅所欲言。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本清源, 做了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经过的讲解。最后一锤定音, 肯定了教材定义的正确性。

1.走出逆境, 力促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

由于博古、李德等的左倾错误领导,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被迫进行战转移———长征。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 长征以前是被排除在中央领导之外的, 险些被错误路线执行者撇下留在苏区, 湘江战役及反“围剿”失败等, 使红军力量遭受严重损失, 广大干部和战士对错误军事路线表示怀疑和不满, 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而身处逆境的毛泽东, 不怕冷落, 从党性出发, 对红军进军路线, 突围方向, 战略方针等事关中国革命事业存亡的重大问题, 开始向党中央有关负责人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 毛泽东对执行错误军事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 使他们很快觉悟过来。在黎平会议上, 毛泽东进一步分析红军继续向贵州西北进军的重要性, 从而动摇了李德、博古的地位。黎平等会议的召开, 是红军改变错误作战路线的开始, 特别是在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的支持下, 力促遵义会议的召开, 从而为确定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做了准备。

2.挽救党, 挽救红军, 挽救革命的决策者

由于毛泽东卓越的领导才华和斗争艺术, 遵义会议不仅胜利剥夺了李德、博古的最高领导权和决策权, 解决了身1931年以来党中央一直被“左”倾路线执行者把持的问题, 实现了党的伟大转折, 而且胜利实现了广大官兵的愿望———让毛泽东进入了中央最高领导层。

会后, 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了灵活机动的大规模运动战, 二渡赤水, 声东击西, 取得了遵义战役的胜利。这是长征以来所未有的。彭德怀说:“这是退出中央苏区第一次连打了两次胜仗。打乱了敌人追击部署, 争取了某些主动。改换新的领导, 比打这样一个胜仗意义更大。就连李德也不得不承让“在遵义取得的局部胜利毕竟是可观的成果”, 它巩固了毛泽东的地位。当时, 尽管周恩来是党内军事方面的总负责人, 但实际上, 毛泽东“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 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

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 红军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 在四川懋功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刘伯承指出:“和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相对照, 全军指战员更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高度发展了马克思的军事艺术, 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从而奠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实际上的领导核心地位。

3.成为党和军队统帅的毛泽东

尽管当时毛泽东还不是党中央第一负责人, 但实际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 为了两军的团结, 毛泽东同意周恩来把红军总政委职务让给张国涛, 但不同意张闻天把总书记的职务让给他。后来, 张国涛另立“中央”, 有人要求开除他的党籍, 毛泽东不同意。如果当时开除了张国涛的党籍, 后来争取四方面军过草地就会困难, 就不会有后来的二、四方面军在甘孜的会和, 更不会有一、四二、四方面军的大会合了。时任总书记的张闻天曾说:“遵义会议改变了领导, 实际上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中心的中央的建立。”邓小平也回忆说:“遵义会议以后, 毛泽东对全党起了重大领导作用……在重要问题上, 大都是毛泽东同志出主意, 其他同志同意的。”1935年8月9日, 鉴于周恩来发高烧病倒, 党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党委会议, 决定毛泽东取代周恩来出任军队统帅。从此, 一切行动全权由毛泽东负责。

长征给了毛泽东展现政治、军事领导才华的广阔天地。他用事实和手腕争取了不少反对过他的人, 随之成为了领袖人物。特别在经历了各方面的考验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成长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领袖。赢得了全党全军乃至共产国际领导人的认同。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4篇

马岭中学 李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

(1)课前,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又分成若干个小组),一组学生收集材料,如长征故事、图片、音乐、影视资料等,一组学生与老师一起制作课件。学生可以领会多渠道学习历史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师生共同制作课件(学生动手,教师指导),融洽了师生关系,并成功实现了学科渗透。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学生描述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长征历程中红军战士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领会长征精神,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断创新等精神,增进他们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也引导他们要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学习长征中所经历和克服的重重困难,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路线),长征精神。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

一、课堂准备

教师行为:①依据自愿和指定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组又分成若干个小组)。②师生共同制作课件(学生动手,教师指导)。

学生行为:①一组学生收集材料,如长征故事、图片、音乐、影视资料等(要求分主题、注明出处)并及时提供给另一组同学。②另一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整理资料,与老师一起制作课件。

设计意图:①学生可以领会多渠道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他们集体合作精神,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尊重知识产权的品质。②融洽了师生关系,并成功实现学科渗透。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二、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七律·长征》曲,师生齐唱歌词引入新课。

学生:与教师一起合唱《七律·长征》(课前,教师从学生中了解到,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他们在音乐课上,学过这首歌。)

设计意图:可以让他们在历史的情境中感受音乐,通过音乐来了解历史。

三、学习新课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学习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即长征的原因)(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阅读本课课本,寻找原因,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共同学习长征的经过。由教师演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点击鼠标,分段出现长征的路线,着重学习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常规手段并力图创新。)

学生:跟随教师的演示,通过多种方式学习长征的经过(路线)(具体内容见材料一)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具体内容见材料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习惯,并领会用图示表示历史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严谨性。)

学生:小组合作,画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

教师强调:刚才学的是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接着指图引导学生识别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并指出: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学生:据图识别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并认识长征胜利的标志

教师强调:红军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934.10—1936.10。(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历史和时政的联系能力,通过动手计算,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计算今年(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教师:再次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科渗透的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学生:结合地理知识从图中找出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山脉、河流。

教师:利用幻灯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设计意图:培养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观看幻灯,小组讨论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师:出示资料(具体内容见材料三)引导学生讨论(讨论主题见材料四)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予以点评并归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品质。)

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有关长征精神的问题。(小组长记录每个成员讨论的情况。)小组派代表回答。

四、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长征,并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今天的学习中汲取一些精神力量,能够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设计意图:深化主题,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问题探究:红军在长征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结合所学内容归纳红军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体会红军战士的艰辛。)(设计意图:让历史与学生的自身现实联系起来,达到情感的内化。)

六、学习实践:①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回忆革命史,重走长征路。②红军长征途经的大部分地区是目前西部大开发的地区,让学生思考长征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查找一些资料,对比一下当时西部地区和今天西部开发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简单写一写对西部开发的认识。)(设计意图:历史联系现实,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七、课后延伸:在年段里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一个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故事会。(延伸历史课堂)

材料一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开始了。长征初期,红军不断失利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道贵州的建议,得到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夺取遵义,并在那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红军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八、教学小结与反思: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