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城市外宣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1
1

城市外宣范文(精选9篇)

城市外宣 第1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蒸蒸日上, 中国城市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对外宣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外宣传又称外宣, 旨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城市外宣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城市外宣翻译以宣传和展示城市形象为目的、 以国外受众为依归, 是一种特殊的翻译。 毋庸讳言, 城市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对外交流工作的效果。

南昌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英雄城市, 是一座现代与古老并存的著名城市。 海外游客对这座著名的旅游城市有着颇为浓厚的兴趣, 南昌的旅游宣传资料旨在通过城市历史文化介绍及精美图片展示来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一睹芳容。 然而, 时下南昌市的旅游外宣资料翻译良莠不齐, 与城市外宣翻译的初衷极不相符。 本文拟从文本类型学理论出发, 以《南昌市市情简介》为城市外宣语料, 对城市外宣资料的文本功能和类型进行分析, 综合考虑城市外宣文本的自身特点, 结合城市外宣翻译实施的具体案例, 对城市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

1 文本类型理论

在中外翻译史上, 翻译家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和西方翻译界所认可的“功能对等”均属于传统的 “等值观” 翻译标准。 恩琳娜·莱斯 (Katharina Reiss) ,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创始人, 在1971 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一书中推翻了传统的等值和文本划分类型, 提出了功能类别说, “创立了一种基于原语语篇和目标语语篇功能关系的翻译批评模式”[1], 这一学说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 以原文与功能类别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质量的好坏, 即文本类型理论。莱斯将语言文本分为四类:表达功能文本 (expressive) 、信息功能文本 (informative) 、感召功能 (operative) 和视听性文本 (audio-visual) 。 文本类型理论从语言功能角度阐明文本功能类型与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 将文本功能与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与评估标准等翻译活动紧密结合, 是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以功能主义为基础、以目的为导向, 为译者的翻译行为提供了一种更客观、更科学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模式。

英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 , 基于前辈们的功能语言学, 依据不同的内容和文本, 将文本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即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及呼唤型文本, 并据此提出了两大翻译策略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纽马克认为, 文本不同采用的翻译策略也应不同, 语义翻译策略一般适用于科技文献、文学等语篇体裁的翻译, 立足于原文形式及原文作者的本意; 交际翻译策略则通常适用于教科书、公共告示、新闻报道等其它非文学作品的翻译, 较侧重于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等来传递信息。换句话说, 前者侧重于表达型文本之类的翻译, 而后者则侧重于信息型及呼唤型文本之类的翻译。

2 城市外宣材料的文本类型分析

城市外宣以对外推介该城市为目的, 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外宣翻译是一座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是城市对外界展示该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是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形式, 也是一种特殊的语体翻译形式, 是实现城市对外开放、推动和促进城市更好更快发展的助推器。 城市外宣翻译几乎涵盖了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不仅折射出城市的吸引力, 还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扩大了对外交往, 吸引了投资, 达到精神与物质双丰收[2]。

城市市情简介作为城市对外宣传类读物, 是一种典型的外宣资料, 旨在传达信息和进行交际, 依据文本类型理论, 城市市情简介是以信息型和呼唤型功能为主导, 具有典型的复合型文本的特点。城市市情简介通常包括所涉城市的地理概况、历史演变、气候条件、风土人情、旅游资源、经济发展、教育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基本是以客观事实为主的信息, 当然为了吸引投资和招徕游客, 也会蕴含呼唤型文本的内容于其内。 文本类型的分类只是方便理论分析和概括, 外宣文本的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甚或同一外宣文本往往兼具多种文本类型特点, 或兼具三种功能却又有所侧重, 但并不妨碍我们从总体上来把握其文本特点。

3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南昌市市情简介》英译

目前, 国内有较多城市的外宣翻译存在着诸多问题:内容粗糙简单, 语言问题严重, 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等, 不仅无法实现外宣目的, 甚至有损城市形象。 文本类型理论为外宣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视角和理论依据, 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城市市情简介作为一种典型的城市对外宣传类读物, 旨在传达信息和进行交际, 明显具有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的特点, 交际翻译策略对其英译有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当然, 针对城市市情简介里带文化蕴涵成分部分的注重形式、审美的创造性文本, 则应尽可能保留源语言的独特风格, 采用语义翻译策略, 将其忠实移植过来。 笔者以《南昌市市情简介》英译实例来进行具体阐述。

3.1 交际翻译策略适用于信息型和呼唤型城市市情简介文本内容

城市市情简介不少篇幅在向外界介绍城市概况, 旨在传达信息, 文本的内容重于形式, 采用社会性的交际翻译策略是切实可行的;而呼唤型文本, 则强调读者的接受能力与交际效果, 交际翻译策略亦可同样适用。

如 “南昌位于东经115°27′~116°35′, 北纬28°09′~29°11′ , 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 赣江、 抚河下游富饶的赣抚平原, 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南昌东连余干、东乡、南接临川、丰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 北与永修、都昌、鄱阳三县共鄱阳湖。 全境以平原为主, 南面多为丘陵, 东南平坦, 东北地势较低, 西北丘陵起伏, 水网密布, 湖泊众多。南北长约112.1 公里, 东西宽约107.6 公里。 总面积约7402.36平方公里……”这一例子是典型的信息功能文本, 目的在于向外界传递南昌市的相关地理概况信息, 英译时只需要等效翻译, 准确再现原文信息即可, 故可译为 “Nanchang is situated in mid-north of Jiangxi Province with the longitude of 115 ° 27′E ~ 116 ° 35′E and the latitude of 28 ° 09′N ~ 29 ° 11′N. It lies in the fertile Ganfu Plain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Ganjiang River and the Fuhe River, adjacent to China′ s largest fresh water lake — the Poyang Lake.Nanchang is adjacent to Yugan County and Dongxiang County in the east, neighboring Linchuan County and Fencheng County -level City in the south, connecting Gao′an County -level City, Fengxin County and Jing′an County in the west, and facing Yongxiu County, Duchang County and Poyang County surrounding the Poyang Lake. The majority of the land area of Nanchang is plain. The south part of Nanchang is a hilly region, the southeast part is flat terrain, the northeast part is lower terrain and the northwest part is hill -winding region. Nanchang city is densely dotted with numerous lakes and has a watery network. The length of Nanchang from north to south is about 112.1 km, and the width of it from east to west is about 107.6km. Nanchang city totally covers an area of 7, 402square kilometers ……”

再如:秋水广场位于赣江北岸红谷滩新区, 紧邻南昌市行政中心, 南濒滔滔奔腾的赣江, 与江南名楼滕王阁隔江而望。“秋水广场”取《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意, 是南昌市的一道靓丽景观。自古以来, 中国人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或耳熟能详的优美诗句来描述某处秀丽的景色, 而这对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而言简直似不知所云。在翻译如此文化背景的诗句时, 需考虑到呼唤型文本的“读者至上”原则, 为便于海外读者更好理解, 不妨运用交际翻译策略, 通过改译, 也即译之为更直白的语言, 故上句可译为“The Autumn Water Square, stands on the north of the Ganjiang River, adjacent to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Nanchang city, bordering the Ganjiang River in the south, facing the Prince Teng′s Pavilion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The name of the Autumn Water Square originally quotes the famous verse from a Tang poem The Preface to the Prince Teng′s Pavilion written by Wang Bo“The colors of the autumn water and vast sky merge into one”, and it is a beautiful scenic spot in Nanchang.”

3.2语义翻译策略适用于表达型城市市情简介文本内容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认为,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不是截然对立的, 而是可以同时在同一篇译文甚至同一段中使用。 文本类型是决定翻译方法的前提, 绝大多数的文本都应该采用交际翻译而非语义翻译[3]。 城市市情简介部分篇幅政府的权威性文件内容或说法, 它们有的涉及意识形态领域, 有固定的或独特搭配的表达方式, 属于表达型文本。在翻译此类表达型文本时, 译者应采用语义翻译策略, 在译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 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中上下文的含义[4]。

如“十三·五”时期, 南昌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紧扣做好实现“富民强市”这个主题......”句中的 “十三·五” 和 “三个代表” 属于政治宣传性质的描写中国国情和发展现状的中国特色词汇, 包含特定含义, 可采用语义翻译策略, 运用直译加解释性翻译方法来准确传达原文意义。 因此, 该句可译为“During the period of the13th Five -Year Plan (2016 -2020) , Nanchang will continually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s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Ideology of the “Three Represents” (It is the short form of three represents, which is one of the guiding ideologi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ust always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demands of China′ s advanced productivity, the progressive direction of China′ s advanced culture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broadest mass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 carry ou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comprehensively, strive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keep pace with doing well in the subject of enriching its citizens and empower the city......”

此外, 译者还可根据具体翻译情况, 视文本内容, 灵活采用包括删减、换译等方法, 来进行交际翻译或语义翻译, 实现城市外宣翻译之目的。因篇幅所限, 不再另行举例赘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外宣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书面文本翻译, 是较为重视交际目的的实践翻译。在多元文化社会中, 城市外宣翻译是一座城市的国际名片, 事关一座城市的国际形象。 文本类型理论是在分析文本类型及功能的基础上, 然后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 为城市外宣翻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启发。

摘要:文本类型理论为外宣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市情简介作为城市对外宣传类媒介, 是一种典型的外宣资料, 以传达信息和进行交际为目的, 具有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的特点, 交际翻译策略对其英译有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以文本类型学理论为视角, 以《南昌市市情简介》为语料, 分析城市外宣资料的文本功能和类型, 并结合此类文本的自身特点, 在翻译实践具体案例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研究交际翻译策略在城市外宣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旨在对以后的相关翻译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城市外宣,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美芳, 王克菲.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11.

[2]张佳琛.城市外宣翻译的生态功能[J].长沙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3) :100.

[3]张健.外宣翻译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

外宣工作总结 第2篇

今年上半年对外新闻宣传工作,重点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和战略目标开展对外新闻宣传。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抓经济宣传。重点抓住我县如何推进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面上宣传的同时,重点突出抓好若干典型宣传。二抓改革宣传。在农村改革层面上,着力宣传报道“税费改革”,宣传报道;在城市层面上,重点宣传“旧城改造和行政新区”实现的新突破,突出“突出工业”的举措和典型的宣传。三抓环境宣传。积极报道我县有效地利用外资,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并重视加强软环境建设,利用外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宣传我县有利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外资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是今年前7个月全县上市级以上报纸文章 700多篇,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稿件920篇(条)。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含农村版)3篇,其中《xx:新订单农业助农民增收》被多家网站;中央电视台3条,周口日报头版头条17篇。二是加大同上级媒体联系, 精心组织开展“连线xx”县外媒体采访活动。借助上级媒体力量,宣传xx,今年共接待中央、省、市媒体20 多批次,近50人。三是为县政府重大经贸活动提供宣传服务。先后参与了三次招商等活动的宣传。

二、精心制作外宣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外宣传。

在部领导重视下,争取到县委、县政府有力支持,部里抽调力量,精心策划,严格按照对外宣传品要求编辑出版,展示人文、工农业风采的《七彩xx》画册1000册,这也是我县在对外宣传品制作上的一个新突破。同时制作了反映我县全面情况的7个专题片将在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县信息中心制作《xx重点项目介绍》推介项目60多项。各企事业都制作了精美招商指南与产品介绍。

三、加大对本地互联网的监督管理,确保网络宣传安全。

认真贯彻《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河南省贯彻执行<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告》等有关规定,二次召开公安、电信部门有关人员座谈我县互联网管理事宜,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的新闻宣传和管理。

四、加强对外宣传管理,确保对外宣传工作健康发展。

在对外宣传中,我们严格遵守对外宣传纪律,切实加强对外宣传的管理,对把握不住的对外宣传问题及时请示报告,加强和上级外宣部门的联系,今年向市宣传部报送对外宣传信息3条。加强对外宣传队伍的管理,建立对外宣传责任制。建立对外宣传协调机制、对外新闻发布机制、突发事件对外新闻发布机制、对外宣传激励机制。积极和涉外部门联系走访了台办、侨办了解今年的对外宣传任务,沟通关系。协调本地媒体对外新闻宣传。

外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我们要把外宣工作当作党的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来抓。XX年下半年我们要在遵循外宣规律、拓展外宣思路、改进外宣方式、创新外宣体制、提高外宣实效上下功夫。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促进我市外宣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功实加强外宣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强外宣工作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现有外宣资源的潜力,提高外宣整体实力,增强外宣效果。

2、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建立完善的新闻发布制度,既是政府工作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外宣工作的一个巨大进步,对树立政府形象,掌握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强化新闻发言人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新闻发布的总体策划,不断提高新闻发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把网上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掌握并自觉运用互联网新闻宣传规律,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工作的新渠道。

浅谈城市电视台外宣新渠道的构建 第3篇

关键词:城市电视台,外宣新渠道,友城外宣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电视台的对外宣传渠道非常有限。一是借助国家级媒体的对外宣传平台,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二是通过各级卫星电视频道实现对外播出。而地市级城市电视台对外宣传通道有限。笔者所在城市的情况也是如此。但在实际操作中,以上两种外宣渠道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由于平台的限制,对城市电视台报送的节目有题材和篇幅上的要求,报送并不一定能播出;二是由于卫星传输存在落地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把卫星电视转播形象地称为“上天落地”,“上天”即是将节目送入卫星频道,“落地”即指地面接收,可是“上天”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落地”,地面不接收、不转播,节目信号也只能在空中游荡,宣传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有没有一种新的方式能解决上述问题,让城市电视台的节目能够走出去,达到切实有效的对外宣传效果呢?

1 以友城为突破,构建外宣新渠道

1997年,合并前的徐州有线广播电视台受命成立外宣部。如何另辟蹊径,构建一条切实有效的外宣渠道就成了新部门的课题。在前期大量的走访调研过程中,与徐州市外事办公室的沟通中打开了思路。当时,与徐州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一共有10个城市,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徐州与这10个在友城间搭建一条媒体合作交流渠道的想法也得到了省市政府以及10个友好城市的大力支持,《国际友城之窗》于1998年11月正式开播。

《国际友城之窗》是当时江苏省经省政府批准的唯一一家可以与海外友城直接进行电视节目交流的电视栏目。因为在各种类型的对外宣传方式中另辟蹊径,选取以友城为突破口开展外宣工作而受到省市各级宣传部门和外事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它一步到位地直接使徐州广播电视台的节目进入了欧美一些国家。开办这个栏目,它的意义更是多方面的:一是符合中央外宣工作精神,中央外宣工作会议就多次要求各地重视友城外宣。二是具有简单和具体的可操作性,较之以往的外宣渠道,省去了繁琐的审批环节和手续。三是投入极少,由于是对等交流,无须花费租用卫星频道及时间段的费用。四是宣传效果好,直接通过友城媒体播放,不存在“落地”问题。

2 以点带面,提高宣传效果

根据与友城达成的媒体间合作交流协议,栏目与友城媒体间实现了人员和节目的交流互播。双方的记者都曾受邀对对方城市的风土人情、社会历史、经济文化进行参观采访,以对方的视角介绍各自友城。而本栏目提供给友城媒体的节目,大多反映的是徐州的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内容上真实可信,并采用纪实的手法,告诉友城人民一个真实的徐州。《国际友城之窗》还专门开辟了国际版,用来播出友城媒体选送的节目,增进两市和两市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同时,《国际友城之窗》还借助栏目优势参与到友城交往的具体活动中去。栏目的参与,为这些交往增添了新的内容,也形成了友城外宣的独特之处。

1998年,徐州有线广播电视台记者参加了奥地利雷欧本市举办的“中国徐州汉代文物珍品展”,不仅向徐州人民报道介绍了这一在奥地利也少见的盛会,还及时在中央电视台播发了消息,把这一消息传播到海外。1998年12月,栏目记者参加了澳大利亚大丹德农市举办的“国际体育文化节”,大丹德农市市长特地向数百名来自五大洲的嘉宾介绍了中国徐州有线广播电视台的记者。1999年5月,栏目记者受邀参加了徐州和巴西奥萨斯库市友好城市的签字仪式,采访了两市市长、中国驻巴西大使等,并向对方赠送了栏目拍摄的宣传徐州的电视片。1999年12月,《国际友城之窗》在澳大利亚大丹德农市举办了《中国徐州》大型图片展,在当地引起轰动,对宣传徐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0年9月,《国际友城之窗》在友城奥地利雷欧本市、德国波鸿市举办“中国徐州”图片展,介绍徐州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2002年10月,受邀赴日本半田市报道半田5年一届的传统节日“山车节”,栏目记者还参与了当地CAC电视台的直播并接受采访。

在走出去的同时栏目还有选择地请进来,1999年9月在徐州—雷欧本结好五周年之际,《国际友城之窗》邀请了雷欧本市管弦乐团来徐州市共同庆祝,为两市交往揭开了新的篇章,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2000年5月,雷欧本市爵士乐团也受邀来徐访问演出,增进了两市人民之间的友谊。

3 结语

时至今日,电视外宣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而友城外宣依然是城市电视台外宣工作中最有实效的一种。通过友城间的交流,点对点的传播,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使对外宣传的作用得以落实,《国际友城之窗》栏目的开办为城市电视台提供了构建电视外宣新渠道的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何静.电视外宣记者的综合素质浅析[J].东南传播,2008(4).

教育系统外宣方案 第4篇

根据市委、市政府外宣工作的总体要求,为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充分调动全市教育系统做好外宣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抓好外宣工作,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教育局的中心工作,大力宣传我市教育系统各项工作的丰硕成果、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风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努力提高我市教育系统对外宣传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参与单位

县教育局、三区教育局、各大企业教育主管部门、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学校。

三、工作内容

1、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师生活动信息的上报。

2、教育对外宣传工作。

四、考评细则

根据参与单位的不同,将分两个组进行。县教育局、三区教育局、各大企业教育主管部门、机关各科室为第一组;局属各学校为第二组

1、信息上报(每月基础分为20分)

第一组每月报送市教育局的信息不少于8条,第二组每月不少于6条,完成任务数的,得基础分,超额部分按每条0.2分计算;没完成任务数的,不得基础分,基础分的每条信息按1分计算。

2、对外宣传

根据报道的版面、篇幅、时段、长短不同,每篇报道按如下标准计分:

(1)报纸方面。在《日报》的a1版刊发的,简讯每篇2分:100字以上每篇5分;300字以上,每篇10分;500字以上,每篇15分;倒头题,每篇20分;头条每篇50分;图片新闻每篇10分。在其他版面刊发的,500字以下,每篇2分;字数超过500字,每篇5分;超过1000字,每篇10分;超过2000字的,每篇15分;系列报道每集15分;图片新闻每篇2分。

(2)电台方面。在新闻(早、晚)头题播发的,每条20分;上提要的,每条10分;其它每条5分;简讯每条2分;系列报道每集15分。在午间新闻等其它新闻节目中播发的,每条1分。在新闻时空中播发的专题,每集10分。

(3)电视方面。在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发的,上新闻头题,每条50分;上提要,每条30分;其它每条20分;简讯每条10分;系列报道每集30分。其他频道新闻每条10分;专题报道每集20分。

(4)在省、中央相关新闻媒体上宣传报道的,相应逐级增加一倍分数。

五、报送形式

1、文字稿件网上报送用word文档格式。

2、影像稿件直接送至教育电视台(人民路十二中院内)

六、考核办法

信息和对外宣传采取月统计、年终总评的办法。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将各单位信息上报、对外宣传情况做好统计,并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情况在教育网上公布。年终,教育局将统计总分,并将此成绩作为各单位年终评优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七、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各单位的一把手是对外宣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转变宣传观念,树立大外宣意识,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在活动开展和总结经验的同时,积极报送信息和开展对外宣传,重要信息及新闻宣传材料要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同意,确保外宣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强化队伍,建立制度

城市外宣 第5篇

一、对外传播品牌建设的历程与现状

1. 三个阶段。

南京对外传播品牌建设大体经历了从自发到自主再到自觉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上世纪90年代。基于建立工作抓手的实际需要, 主要通过媒体采访和外宣品制作等方式开展外宣工作, 构建了“魅力南京”、“成功在南京”等工作品牌。成长阶段:2000-2010年。树立品牌意识, 打造了对外宣传“四张牌”, 即深挖历史文化名城资源打造“文化牌”、深挖郑和下西洋资源打造“开放牌”、深挖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资源打造“和平牌”、深挖民国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统一牌”, 主动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形象品牌和外宣工作品牌, 推动外宣工作向品牌化、系列化、持续化迈进。科学发展阶段:2011年开始。开拓国际视野, 着手制定城市形象品牌发展规划,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实践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发挥大外宣体制机制优势, 加快城市形象品牌国际化, 不断提升南京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 两类品牌。

经过20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南京的对外传播逐步形成形象和工作两大类品牌。一类是彰显城市核心价值、历史资源禀赋、城市比较优势和发展愿景的城市形象品牌, 包括城市形象总品牌——“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以及文化南京、佛都金陵、博爱之都、“三都市”、“三名城”等系列子品牌。另一类是以集聚资源、赢得认同为目标的外宣工作品牌, 包括“发现南京”——城市采访线工程;“邂逅南京 (英文名:双城记)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印象南京”——外宣 (礼) 品制作项目;“同乐金陵”——在宁外国人文化体验活动;“@南京”——新媒体传播工程, 以及“名城会”、“紫金山峰会”等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 我们越来越感到:城市形象品牌是城市内在精神和外在形象的抽象与提炼, 外宣工作品牌则是提高城市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在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塑造城市形象方面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三个转变。在对外传播品牌意识

的建设中, 我们逐步实现了工作理念上的三个转变。一是由“对外宣传”向“对外传播”转变。从不大注重实际效果的宣传, 转向更加遵循传播规律办事, 着力提高公信力。2012年12月与上海交大、美国埃默里大学共同策划组织“发现南京”——中美媒体交流采访活动。中外两所大学在网上招募了美联社、《纽约时报》、《科学美国人》等五家主流媒体记者来宁进行媒体交流和采访活动。三方共同策划选题确定采访点, 自由轻松的采访环境激发了美国记者的报道热情, 深度客观地反映南京在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二是由“以我为主”向“以受众为导向”转变。从只考虑我想说什么, 转向更加关注受众诉求, 着力提高认同度。针对在宁外国人对体验南京文化, 融入当地社会的强烈需求, 于2009年创立了“同乐金陵”——在宁外国人文化参与体验活动品牌, 为在宁外籍人士搭建了一个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魅力, 认知中华文化价值理念的平台, 增进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认同。四年来, 有一万多外籍人士参与活动, 他们自豪地宣称自己是“nanjinger——南京人”。三是由“政府主办”向“政府主导”转变。从主要依靠政府力量, 转向更加重视发挥民间组织和渠道的作用, 着力提高参与度。2009年创立了“双百”品牌, 即百家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和百家对外文化交流使者评选, 通过统筹国内与国外、官方与民间等资源, 大力开展公共外宣。四年来, 62家基地、154名使者先后在英、美、德等10余个国家20多个城市成功组织策划的“五国十城——今日南京摄影展”等120多项对外文化交流和城市形象推介活动, 实现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立体化、传播内容个性化。

二、对外传播品牌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在对外传播品牌建设过程中, 南京不断发掘城市资源禀赋, 彰显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开展整合营销, 加强品牌管理, 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1. 彰显历史文化内涵, 精心打造品牌。

文化是品牌的灵魂, 只有牢牢把握文化内涵, 并使之内化于“神”——核心价值;外化于“形”——形象识别;活化于“体”——活动载体, 才能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品牌。从这一理念出发, 我们精心打造了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 (简称“名城会”) 。

一是深入挖掘核心价值, 提升品牌认同度。名城会得到国家文化部、住建部、文物总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以及省政府的支持, 得到国内外文化名城的响应, 关键在于办会宗旨不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而是“集古都精华、汇世界精彩”、“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创意让城市绽放青春”, 共同倡导和分享“文化是人类共同财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全人类共同责任”等核心价值。围绕这一定位, 从2004年创办至今, 名城会已成功举办五届, 被列为江苏省六大文化品牌之一, 并成为促进国际城市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

二是导入形象识别系统, 提高品牌识别度。品牌识别系统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与视觉识别三个方面, 规范了品牌的思想、行为、外表等内外涵义。首届名城会就导入了形象识别系统, 对主题、定位、主旨、会徽、口号、吉祥物、会歌等元素, 以统一而清晰的品牌形象向社会传播, 形成了完整的形象识别系统。之后的四届名城会强化了这一做法, 从市场推广、媒体宣传到会展用品, 都以统一的名称和标识进一步固化人们对名城会的认识, 使得名城会的品牌效应不断放大。

三是加强互动交流体验, 提高品牌粘合度。在品牌建设中, 核心价值与活动载体就是“魂”与“体”的关系。核心价值引领品牌塑造, 而活动载体则为品牌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撑。每届名城会, 都会围绕不同的主题策划组织百余场文化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中, 我们越来越重视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包括“古城金陵百对新人婚典”、“外国市长进社 (园) 区”等, 让人们在各种交流活动、体验活动的参与中, 凝聚文化的共识, 拉近与名城会的距离, 进而增强名城会品牌的亲切感、吸引力和粘合度。

2. 实践整合营销策略, 有效推广品牌。

品牌推广中, 必须整合利用各种营销传播工具, 以一种有效、连贯的方式向目标受众传达一个清晰、明确且具一致性的品牌信息, 才能收到较好作用。我们按照“一国一策”、“一城一策”精准传播理念和“比附定位”原则, 策划了“邂逅南京 (英文名:双城记)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品牌。

一是开展事件营销, 扩大品牌影响力。借助重大事件开展品牌营销, 可以更好地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和参与, 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2012年下半年以来, 以“邂逅南京”为主题, 我市先后在英国伦敦、阿联酋迪拜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开展了三场城市形象推介展, 并重点宣传了南京亚青会、青奥会, 形成了较大影响。三场推介活动, 分别借势伦敦奥运会和“感知江苏”活动、新兴运动会主办城市论坛及“中国春节在斯特拉斯堡”三个重大事件, 利用事件原本较高的传播平台和社会关注度, 提升了推介效果。

二是实现全媒体覆盖, 提升品牌传播力。“全媒体”传播是多种媒介形态的有机融合, 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 互相补充, 形成合力, 有助于加强资源整合力量, 拓展内容传播空间, 提升舆论传播和引导水平。三场推介活动, 我们除了邀请中央驻外媒体和境外主流媒体采访, 还组织外宣媒体和省市媒体做了连续报道, 并利用网站、论坛和微博等新媒体拓展传播空间, 构建了活动推介与媒体造势、线下报道与线上互动相互促进的立体传播格局。

三是加强拓展延伸, 提高品牌生命力。品牌延伸就是将知名品牌应用到不同形式的产品上, 并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 实现其快速扩张的过程, 是品牌经营的基本策略之一。基于已经积累的口碑和品牌影响, 我们策划进一步拓展“邂逅南京”品牌, 包括配合亚青会和青奥会的举办, 策划出版“邂逅南京”亚洲系列、欧洲系列等丛书;分赴全球10个左右文化名城, 拍摄“双城记”电视专题片;在青奥期间, 举办世界名城市长“邂逅南京”专题论坛等。

3. 发挥体制机制优势, 科学维护管理品牌。

品牌管理是从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上为品牌建设保驾护航,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品牌的发展设立远景, 并根据品牌发展阶段目标组织实施。自1994年起, 江苏省暨南京市于每年12月13日举行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仪式, 以及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 打造了南京外宣的“和平品牌”。

一是运用协同机制, 统筹建立品牌架构。外宣品牌管理中的协同机制就是由外宣部门主导, 相关单位配合, 社会机构参与的大外宣机制。每年的“12.13”纪念活动, 都由省市委外宣办牵头, 外办等相关部门配合, 江东门纪念馆具体负责, 国内外和平协会等参与, 共同建立了以“12.13”悼念仪式为主活动, 其它活动为辅的品牌架构。

二是树立大局意识, 加大品牌创新力度。品牌创新是指随着外部环境和受众需求的变化, 品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要不断变化发展。为了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争取国际人士和国际舆论的支持, 配合国家整体外交, 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同时也充分展示南京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的城市形象, 2002年开始在悼念仪式中加入了国际和平集会的内容, 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将和平集会与悼念仪式相合并的新品牌。

三是实施品牌规划, 促进品牌提档升级。品牌规划可以为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依据, 最终达到优化品牌的目的。一直以来, 南京市对“12.13”悼念仪式的规划问题都十分重视, 并根据社会各界人士的合理建议, 如设立国家公祭日、举办国际和平周等, 不断完善品牌功能。此项活动日益受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已成为配合国家整体外交的一个重要平台。

三、对外传播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对外传播品牌建设的探索实践中, 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丝毫不敢放松, 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挑战方面:国内城市普遍越来越重视城市形象推广, 城市品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分层化、受众多元化, 对于如何进一步确定和了解目标受众, 实现精准传播提出更高要求;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 要求我们进一步研究和遵循传播规律, 拓展品牌打造的形式和载体。问题方面:一是在品牌构建上缺乏系统化战略。在城市形象外宣品牌建设上还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 还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品牌发展战略, 还没有打造出叫得响的体现城市内涵的总体城市对外传播品牌。二是在品牌塑造上出现空心化苗头。一些在当时叫得响的品牌, 如“老外到我家”、“百家对外文化交流基地、百名对外文化交流使者” (双百工程) 等, 或是缺乏后续推动, 或是没有注入新鲜内容, 逐步弱化淡化空心化。三是在品牌管理上呈现碎片化倾向。近年来, 很多涉外部门在对外文化交流、国际会展、赴外主题推介等方面, 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营销活动。然而, 一些项目还处在“单兵作战”阶段, 没有形成多点联动和效应叠加, 无法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城市对外传播品牌建设是一项长远战略、系统工程。我们将针对对外传播品牌建设的薄弱环节, 按照品牌战略和系统论的理论、方法, 去调整改进城市形象品牌对外传播体系, 使之达到优化目标。这既需要政府、企业、市民的共同努力, 也需要进一步整合各种媒介资源优势。

1. 在品牌规划上下功夫, 着眼长远, 制定战略规划。

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 提炼出能够集中代表南京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人文精神的城市DNA, 结合城市功能、比较优势、发展愿景等要素, 制定城市外宣品牌发展规划以及3-5年行动计划, 以规划引领外宣品牌建设全局。专业策划, 统一形象识别。与国际专业品牌咨询机构合作, 借鉴国际知名城市在品牌塑造上的成功经验, 科学制定城市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系统, 系统化、一致化、持续化推广, 使之入脑入心。整合品牌, 形成共振效应。以总体城市形象品牌和符号为统领, 加快现有形象品牌和工作品牌整合升级, 丰富内涵、提升质量、放大影响, 打造联动推进的品牌集群, 形成传播合力。

2. 在品牌推广上下功夫, 转换视角, 接轨国际传播。

将“南京追求”、“人文绿都”、“三都市”、“三名城”等形象概念转换为国际受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表述, 用国际化视角和语言, 讲好南京城和南京人的故事, 实现“南京品牌、国际表达”。贴近受众, 提高品牌张力。注重把握目标受众在价值、利益、功能等方面的关心与诉求, 不断丰富文化内容、加强互动体验、完善服务功能, 提高品牌认可度、美誉度。创新载体, 顺应媒体趋势。在注重大众传播的同时, 加大分众和小众传播力度。在重视口碑营销、体验营销的同时, 学会应用社交媒体, 开发运用app等新平台进行病毒营销, 做到沟通无障碍, 传播有效果。

3. 在品牌维护上下功夫, 优化机制、整体推进。

以全市大外宣格局为基础, 构建外宣品牌战略协调机制, 包括顶层设计、协调联动、资源共享、投入保障、评估激励等机制, 用健全的机制切实保障把规划落到实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组织参与、社会支持的执行体系, 分合有序地推动品牌建设。助力社会机构和个人参与到品牌规划、实施全过程, 不断整合和聚集社会力量。品牌共建, 放大影响。注重城市品牌与名人名家、名企名品互补互促的关系, 实施“名企名城互促”策略, 将城市形象品牌塑造与优势特色产业品牌塑造有机结合, 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为保持品牌长久不衰提供活力。

城市外宣 第6篇

1.政治敏感性。在外宣翻译中,有些内容并不能机械地直译,而是应该根据外国受众的政治文化背景,使用适当的策略,变通地达到交际、宣传的目的,塑造我国友好、负责人的大国形象。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此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如果译做“In China,Communist Party is the party in power.Besides,there are eight democratic parties.”由于一些西方媒体长期不负责任的报道,外国受众很容易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当作一对反义词来看待“,共产党”就被扭曲为缺乏民主精神的专政党。但事实上,在中国,“民主党派”具有特定的历史含义,如果将“democratic par□ties”改为“other political parties”就会避免外国受众对我国政治党派的错误印象。

2.信息等值性。在外宣翻译中,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之间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规律不同,外宣材料中很多内容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如若逐字逐句进行英译,反而会降低信息传播的效果。例如,“圆满结束”不必译成“conclude with complete success”,可直接译为“conclude”或“end”;“不幸遇难”不必译为“be unfortunately killed”,可直接译为“be killed”,因为“killed”已经有“不幸”之意,若加上“unfortunately”则显得多余,给受众的感觉是还有“幸运的”遇难;

3.文化性。由于中文和英文读者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语言习惯具有一定差别,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国情、文化等了解程度不同,因此对于某些信息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希望工程”可直译为“Hope Project”,但对此政策毫无了解的外国人面对这种译文就会不知所云,我们可以为其补充一定的背景知识,译为“Hope Project,a program to collect money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support education in poor areas”,由此,这一信息内容就一目了然了。再者,外国人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与中国人不尽相同,外国人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而我们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一些我们认为是“正面典型”的报道,可能会与外国受众的价值观发生冲突。

二、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

黄友义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指的是“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本文将从政治文体和旅游文体正反两个方面探讨没有实现有效翻译的翻译案例。

1.政治文体外宣翻译。

例: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译文: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republic of China has decided to resume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with effect from 1 July 1997.

分析:有些学者认为直接译成“resume the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就可以了,加上“exercise”后反而有了累赘之嫌。实际上,此处“行使”两字恰恰是最重要的核心。众所周知,香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便割让给英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不承认割让香港的合法性,但香港在回归前一直是由英国实际霸占,直到1997年7月1日中国才真正恢复了对它行使主权。故而“行使”二字在此处是不应该删去的。政府的这种改写行为恰好体现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政府(赞助人)操控并影响外宣文本的翻译,同时担负着协调目标读者接受能力的使命。因此翻译应该贴近中国的国情,贴近最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旅游文本外宣翻译。汉语旅游文本属典型的“呼唤型”功能文本,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古迹楹联解说等内容。英汉互译时应注意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体功能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等,即应采用归化手段,由原文“体裁规约”转到译文“体裁规约”,必要时可对原文进行调整和改写。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分析。

三、结语

在我国外宣政治文本的翻译中,要尽可能地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进行并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翻译更为客观和科学,使翻译达到最佳效果。黄友义提出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可以为翻译工作者在进行外宣翻译实践中的考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外宣公示语翻译原则 第7篇

1 公示语的概述

公示语是社会用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多数研究者将公示语认定为面对公众,公开指示、告示、警示、显示、标志与其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属于社会管理用语范畴。

公示语是城市、旅游地等的语言环境、人文环境之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公告、警示、标识、指示牌、路标等等,涵盖的范围很广。它通常用简结明了方式的把信息传达给公众,如 :图标或文字与图标相结合等,是一种交际工具。

外宣公示语通常表现为提示公众、传递信息、约束性、限制性以及警示性。

2 公示语的翻译原则

公示语翻译更多的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带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所以 , 在翻译的过程中,探究公示语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方法 , 是有助于提升国际形象和社会文化环境实力等诸方面深远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倪传斌认为 :公示语翻译除应注意规范化和适度诙谐之外 ,应遵循译文应多一点人情味、多一点幽默感、多一点文化味 ;译文表达上的简洁和语气得当,让普通读者一看就明了。黄友义 (2004) 认为 :对外宣传翻译需要翻译工作者运用“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的原则。根据公示语的文本类型和功能特色,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试探性地提出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统一、简洁、不译、“原味”四原则。

2.1 简洁原则

准确和简洁是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实现了翻译的两大主要目标。公示语必须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直接的意思,因为公示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公示语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简洁。简洁原则是指在保证其完整内容的前提下,尽量使译文言简意赅,不含复杂长句和晦涩语言。例如 :如果将公安局报警中心翻译成 (Center of Reporting to the Police) 则没有突出关键词Police。而翻译成 (Police Report Center) 则简洁明了,在简洁原则指导下的公示语的翻译,不仅有助于提高译文的效力而且也有利于节省时间,避免了繁琐冗长的翻译。

2.2 统一原则

公示语的语言特色之一就是“规范性和标准性的词汇”(戴宗显,2005)。公示语的任何歧意或误解都会导致信息无法准确传递。这是由公示语在完成指令和提供信息方面的作用决定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统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1)对于一些常用公示语应与国际惯例的表达方式保持一致,采用直接借鉴的方式,充分利用英语国家现有的惯用的公示语,举例 : 请勿触摸 (Hands Off),七折销售 (30% Off), 小心地滑 (Wet Floor)。这种直接照搬国外惯用标识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使外国人容易理解约定俗成的含义。(2)公示语翻译时尽量与的固定译名保持一致。对于沿用至今的一些中国特有的,其英文译文已经使用多年,并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很难找到英语国家现成表达方式的公示语,如果在翻译正确的前提下不必重新翻译,可以考虑沿用。例如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颐和园 (Summer Palace)。(3)公示语新词的汉英翻译若无约定俗成的,应将其英译表达统一到专门的官方网站或词典等,以便大众查询和参考。

2.3 不译原则

所谓公示语的“不译原则”, 是指在翻译某些公示语时可“不译”。什么情况可不译呢?第一,若公示语可用图片来表示,翻译就成了多余,因为图片易懂且生动,比如 :请勿吸烟、严禁拍照等。其次,是具有突出中国特色的公示语,是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号召或者公告,对外国人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因此不用翻译。并没有多大意义,因此不用翻译。

2.4“原味”原则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有各自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翻译公示语的“原味原则”,是指英译文应该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不要出现汉语式英语,翻译者在将汉语英译的过程中,若用中文的思维方法去翻译,就会译出汉语式英语。例如 :请勿践踏草坪 (Please do not trend on the meadow.),强硬的否定式、祈使句口气略显生硬,尽管此翻译用词恰当语法正确,英语人士很少这么表达。若译成 (Keep off the meadow,please.), 会让读者更愿意接受信息,又更具有人文关怀气息,就会自发的欣然的依公示语的指示行动。

3 结语

最好我国外宣公示语翻译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重视的工作。翻译者的翻译立场是公示语翻译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外宣公示语的翻译过程就是译者重视文化差异、根据交际翻译原则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关注公示语阅者群思维方式,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是做好翻译公示语的十分重要前提条件。对外宣传的公示语翻译并非只要是学英语语言的人就能翻译好,不单涉及单纯的语言层面的问题,它反映了对中西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乃至宗教、信仰等的了解深度,所以,更是文化层面上的问题。公示语的英译要想真正达到沟通中外友好的作用,发挥其传递公共信息的功能,就要真正做到“信、达、雅”,为创造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树立国际化大都市形象作出重要贡献。

摘要:公示语翻译属于外宣翻译范畴,对外宣传语的翻译效果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国际形象、对外交往和经济合作。本文对公示语进行了基本的概述并介绍了公示语的翻译原则。

宁德旅游外宣翻译探析 第8篇

1 旅游外宣翻译的特点

旅游内宣文本主要面对中国受众, 由汉语言所书写并承载着当地特有的文化, 体现了当地的历史传统、民族特色、人文修养、世俗风貌等特征。在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修辞、引语等手法, 关心语言形式并注重抒情效果, 从而使得文本呈现出辞藻华丽、含义丰富的现象。相对于汉文旅游文本, 英文旅游文本在语言的运用上则倾向于简洁、平实, 更加注重传达信息时的准确性。英文行文讲究简洁明快、逻辑严谨、文风质朴, 在用词上汉语趋于雅, 英语趋于白 (袁晓宁, 2005:75) 。所以, 这给翻译旅游内宣文本的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采取变通策略, 使其不仅要关注旅游文本本身的内容, 又要关照西方受众认知事物的思维过程。

外宣文本有其明确的读者对象需要关照, 旅游外宣文本尤其如此。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对一的语言信息的转换, 而且是一种非言语性的跨文化信息的交际行为。翻译行为的最终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或策略, 最终体现的是产生出功能对等的译文。目的论者认为, 译者必须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翻译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 并指出特定文化环境下的目的语文本的接受者, 即“受众”, 是影响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中, “受众”对目的语文本的期望以及对不同文本间的信息交际之需求是翻译过程最需要考量的。亦言之, 译者要从目的语接受者的视角出发, 依据译文的预期目的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由此观之, 旅游外宣翻译的重心就由源语文本转向达到预期目的的译语文本的创作, 实现译文的目的成为翻译的最高准则。

2 旅游外宣翻译与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 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 (查明建、田雨, 2003:20) 。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 其在对源语文本的理解、阐释和表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外宣翻译绝不仅仅是言语信息的转换,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 译文不可能与源语文本在各方面都达到一致。此时, 译者就需根据翻译的目的要么有所保留, 要么有所变动。所以, 从本质上看, 旅游外宣翻译的过程是译者“译有所为”的过程, 从而最终把中国的特色地域文化介绍到世界各地, 使西方受众能全面、切实地了解中国。

语言作为一种人类公器, 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必然被各个民族赋予各自历史、文化、宗教、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意义, 指示一种关联性, 一种间际状态。所以, 翻译其实是一个认知推理的跨文化交际过程 (张传彪, 2012:111) 。而在这种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由于中西文化、思维等的差异, 译者就不得不通过变通等翻译策略再现源语文本所承载的独特信息。换言之,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是旅游外宣翻译质量的重要保证, 且不可忽视。请看某旅游广告中的一段话:

潘溪度假村青山环抱, 流水潺潺, 万松挺拔, 繁花似锦, 秀美幽静, 空气清新, 景色十分宜人。

以上文字体现出旅游内宣文本所具有的独特风格特征:雕文织采、妙语连珠、大肆厥辞, 是一种追求高雅的行文手法。虽然, 原文的风格特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但未必会符合在西方文化熏陶下的“受众”的审美诉求。因此, 在翻译时就不得不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变通翻译源语文本, 以使之符合英文旅游宣传文本的行文风格以及目的语读者在接受信息时的心理倾向性。以下为一位学者的译文:

Panxi holiday resort provides an excellent environment for tourists with hills, lakes, pines, trees, and flowers all round which captivate you by its beautiful scenery, tranquility, and the fresh air. (张传彪译)

译文虽然少了原文的绚丽和花哨, 但却简洁清新的准确传达了原文的信息。毕竟,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受众的审美要求不同于我们, 在接受文本信息时, 对于华而不实、金玉其表的内容最为厌烦, 而更倾向于客观、准确、具体的写实性描写。请再看下面介绍宁德太姥山的文字:

太姥山坐落于东海之滨, 山海相依, 既是山的海岸又是海的山城, 水光山色, 互为衬托, 构成“山海大观”的景观特色。传说东海神仙每年都会在此山聚会因此又有“海上仙都”之美誉。它以石奇、洞异、峰险、雾多“四绝”而闻名遐迩。古人赞曰:“太姥无俗石, 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 万象在胸中”。

这段文字很能勾起汉语读者对太姥山琼海峻山的无尽遐想, 其中“太姥无俗石, 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 万象在胸中”所表达的雄辉意境更不是寻常译笔所能传达的,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是印欧拼音文字所能胜任的。根据德国学者Hans. T.Vermeer和Katharina Reiss提出的功能目的理论 (Skopos Theory) ,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行文标准不应该是功能对等理论所强调的对等和功能, 而应该是目的语文化和语言关照下的信息交际目的。实现此目的, 译文首先就要求符合源语语言本身的intratextual coherence, 即“语内连贯”;其次, 译文还需要思考与源语语言间的intertextual coherence, 即“语际连贯”, 目的是对原文还要保持某种“忠实”的关系。然而, 由于上面这段文字是建立在具有诗学美感的汉语语境之上的, 而这种语境在译文中不可能存在, 且难以再造, 那么翻译这段美文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死抱原文、厮守形似?还是立足英语, 变通再现?译文是要给不懂原文的外国读者看的, 所以, 实现原文在译语语境下的交际目的才是外宣翻译的首要任务。请看笔者的变通翻译:

Taimu Moutain is located in the coast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which the Mountain and the Sea are against each other. The landscape can be seen not only as the seashore of mountains but the mountain city of seas, and that the Mountain and the Sea set each other off forms the unique landscape features of mountain and sea. In legend, the gods living in the East China Sea will get together every year in Taimu Mountain so that the Mountain gets the name of“The City of Gods in the Sea”. The Mountain is also famous for the peculiar stones, the singular caves, the perilous peaks and more fogs, which is spoken highly by the ancients in terms of“There are no common stones but the ones of God’s work, whose forms you can imagine with your unlimited ideas.”

由于英美读者自幼养成的文化心理和欣赏习惯, 汉语文本中浓墨重彩的渲染和华丽煽情的笔墨很难让他们产生美感共鸣。所以, 旅游外宣翻译最忌堆砌辞藻、虚浮夸饰。而译文中充分考虑西方受众的阅读审美诉求, 选其最有阅读价值信息的地方着笔翻译, 形成简单、流畅的行文风格, 从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的信息交际目的。

3 结束语

旅游外宣翻译是一种既具专业性, 又具有目的性的外宣翻译, 对译者有着特殊的、更高的要求。而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不容忽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 旅游内宣文本与旅游外宣文本有着本质的区别, 面对西方受众, 要实现旅游外宣翻译文本的信息交际目的, 变通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就必不可少, 而要实现变通的关键则是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

摘要:旅游外宣翻译是一种既具专业性, 又具有目的性的外宣翻译。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 要实现旅游外宣翻译文本的信息交际目的, 变通策略必不可少, 而要实现变通的关键则是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旅游外宣翻译,变通,译者主体性

参考文献

[1]Reiss K, Vermeer H J.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roy ofTranslation[M].Tubingen:Niemeye, 1984.

[2]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 2005 (1) :75.

[3]查明建, 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 2003 (1) :20.

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策略 第9篇

由此可见,旅游的对外宣传在促进旅游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外宣资料的撰写和翻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本文从英汉语言的对比和英美读者的期望度入手,分析我国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策略。

一、旅游外宣资料及目前英译本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外宣资料不同于文学作品,它具有强大的信息功能,其翻译的意图就是要让国外旅游者读懂看懂,从中获取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方面的信息。相比中国的旅游资料,英语旅游宣传材料大多行文简明实用、语言直观、词语朴实,因此翻译中文材料时应注意内外有别,注重译文的实用性和特殊性。

其次旅游资料具有感召功能,即通过对旅游景点的细致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读者产生“为之神往”的感觉。但较之国外的旅游手册,我国的宣传资料喜欢借景抒情,表达对仗工整,行文整齐,节奏铿锵,充满了诗情画意,翻译时如一味讲究英汉的“等值”,将会使外国游客如堕五里雾中。正如Pinkham (2000)发现的,中式英语在中国的各类问题中极为普遍,主要是冗余的词语(冗余的修饰词,同意复指)和异常的句子结构(名词泛滥型,逻辑混乱型等),使宣传的预期功能难以实现。

总而言之,恰当得体的旅游对外宣传资料不仅有助于开拓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市场,而且能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增加民族国家之间的了解,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

二、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策略

旅游外宣资料犹如景点的广告,撰写或翻译得当才能让外来游客一读倾心,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在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发现,宣传资料要想迎合英语游客,达到他们的期望值,翻译中文文本时就应做出诸多改动,“既实现意义对等,又实现形式对应,这在汉语和西方语言之间的转换中是根本办不到。基本上,汉外互译必须放弃拘守的形式而倾全力于意义”(刘宓庆,2001:78)。如下方法常用于外宣资料的翻译。

1. 注解(Interpretation)

注解,即在翻译必要时添加适当的解释。在旅游宣传资料中,有大量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名人的身份,即音译的人名、地名、物品名和官名,作为目的语读者的英美人因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如果直译这些内容,就会造成他们理解上的困难,从而影响到信息的有效接受。适当地注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例:

原文:吴宫大酒店是一家旅游涉外三星级酒店,坐落在闹市的中心特色文化街福州路上,东靠南京路,南临城隍庙,西近人民广场(上海酒店宣传册)

对于大多数西方游客而言,他们并不知道“城隍庙”的含义,如果直译就会失去原名中所包含的文化蕴意和地方特色。因此为了传达原语中的文化特色,译者有必要做出一些注解,也为宣传城隍庙做铺垫。

注解:Yuyuan Garden and Yuyuna Bazaar (Yuyuan is also called Chenghuang Temple, a popular Chinese traditional shrine for City God.Chinese people used to believe that the shrine and god could protect the whole city and city dwellers from natural dis-asters) ....

2. 省译(Deletion)

适当的省译在翻译旅游外宣资料中十分必要,在处理时译者要压缩大量重复和堆砌的词语,删改华美言辞做到简练平实,多运用口语化的表达以软化僵硬呆板的语气。

例:

原文:张家界的山,奇峰叠翠,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悬崖峭壁上,生长着茂盛的灌木;舒卷飘逸的云雾缠绕在山腰,时而升腾,时而泻落;山顶上长满了苍劲的松树,参差错落,非常壮观。张家界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猛兽,有的像剑戟,有的像窈窕淑女,有的像关西大汉。

译文:Zhangjiajie is best known for its towering peaks, cloaked in cloud and mist, and covered in different shades of green.Thick shrubs cover the cliff surface, and pine flourish on the mountain tops.Various shapes can be discerned in its peaksof animals, swords and humans.(张家界旅游宣传手册)

在该译本中译者省去了大量四字词语使之更加符合英美人的审美习惯和阅读方式,突出了信息量,又不失适当的描述。

3. 重构(Restructuring)

在翻译某些特殊文本时,译者常常会为了避免中式英语或翻译痕迹而对文本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这就是翻译中的重构。这种方法通过删除或增加并重新组织原语的方法传达原语文本的精髓,通过这种方式,译者会改变或重组原语文本的内容或结构,以改进原文本,使之更加通俗易懂便于接受。

重构体现在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上最重要的是对篇章和句式上的重组和构建,译者应当打破汉语原文的构篇模式,依据英语习惯的规范重新构篇,符合逻辑,讲究条理;在句子翻译上应找出句子的中心,用主谓形式将它表示出来,作为句子主干,把其他的“主谓结构”转化成分词,动名词,不定式,介词结构,以及从句等附属在句子的主干之上;在用词上,要尽量压缩主观性的评述和想象,精简修饰性的成分,少引用诗词警句,力求客观精练地呈现景观的原来面貌。

例:

原文:位于福州市中心的榕山宾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装潢典雅,设施豪华,是理想的商旅之家。

宾馆拥有豪华套房300多间,环境清洁,幽静。6个装饰精美的餐厅提供各式中西美味,服务周到,气氛舒适。全套休闲健身设施,使您白日驰骋商场的紧张神经得以放松并享受锻炼的乐趣

(许建忠:149)

译文:The Rongshan Hotel, situated in the beautiful central district of Fuzhou, Fujian Province, is ideal for business travelers and tourists, with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ttractive décor and modern facilities.

The over 300 luxury suites are clean, quiet and private.Six lovely restaurants serve a variet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isine, offering courteous service and a relaxed atmosphere.The complete leisure and fitness facilities provide the fun of exercise and a proper break from the day’s stress...

(许建忠:150)

由此可见,译文在重构篇章时只取了原语中的重要信息,用分词短语、介词短语把原语中的四字词语连接在一起,并用口语化的词句代替了修饰过盛的语言,如“装潢典雅”、“驰骋商场”和“事半功倍”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词语翻译,译者用“attractive decor”翻译“装潢典雅”,用“will make doing business away from office efficient and easy”传达“使您白日驰骋商场的紧张神经得以放松并享受锻炼的乐趣”中的含义,这样目标语既传递了原语的审美观,又成功地给读者提供了信息。

综上所述,旅游外宣文本英译时应尽可能考虑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语言风格和写作风格的不同,翻译时对中英语言进行研究,增强跨文化意识,增强目的语读者和篇章规范意识,并注重平时的积累,在大量的英语平行旅游文本中研究英语作者在类似的场景频繁使用的举行和词语进行模仿,要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旅游外宣资料的写作和翻译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Pinkham, Joan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Jiang Guihua.The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曹鹏.旅游外宣资料英译现状调查与导游翻译人才培养研究[J].旅游经济, 2008, (12) :164-165.

[3]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78.

[4]许建忠.工商企业翻译实务[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149-150.

[5]国家旅游局旅游统计.http://www.cnta.gov.cn/.

[6]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http://www.cnta.gov.cn/html/2011-7.

[7]Enjoy the Central America.http://www.enjoycentralamer-ica.com/.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