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传承历史畅想中国梦为话题的作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1
1

传承历史畅想中国梦为话题的作文(精选7篇)

传承历史畅想中国梦为话题的作文 第1篇

梦想是蔚蓝的大海,我们如海底的生物,没有这广阔无垠的大海,我们无法生存。梦想似满天繁星,它代表希望、朝气蓬勃的精神。梦想如一场别具一格的盛宴,这场盛宴的结束,或许你会获得精神愉悦!黑格尔说过:“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是啊!这就是一个梦,一种中国梦,它不仅是一个社会,集体乃至个人的一股力量源泉,它滋润了给个人的心田,让人镌骨铭心!

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实践,去探索,胸怀大志以实际出发。中国梦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指政理念,个人和国家、民族利益一体化,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和每一份梦想。

中国梦应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0XX年10月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在中国各界引起反响。那么莫言如何会有如此功成名就?肯定付出了辛酸和汗水!我阐述一下莫言的故事吧。莫言的成功首先来自它对文学的兴趣,从小就爱读书的他,痴迷而且深入,他从中想出了许多作家的思想以及灵魂,从中他也不断的探索琢磨。其次,它还一直再为梦想努力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遇到了几个贵人,在他人生历程中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作家莫言积累了许多文学常识,他也在不断前行。当然莫言机遇改变了他的命运,写的书在国内外引起反响!取得很大成功,引起瑞典文学院的重视,从提名到获奖,引起巨大轰动。他用精神文字温暖自己的整个一生;独特的写作思想给人影响很大;他的灵魂造就他现在的一切,唯有坚持。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从实际出发,我以一些作家的写作特点去借鉴,去学习。反思自己的文章与写作思想!我的信仰在心底如泉水般流动。前方云雾缭绕,但我仍然不会污浊自己的灵魂。我始终相信,我的激情不会随之年老而破灭,我始终坚信,我的心灵还留下那般热爱文学的纯真,不会因为这车水马龙的社会所迷失方向,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我的命运不是谁去决定的,而是靠自己去创造。我的梦想应该与中国梦紧紧相扣!

梦想的力量如一盏蜡烛,照亮我的希望。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雪白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所以我为何大费周章诉说蜡烛,是因为它点亮了别人,奉献了自己,不求回报!它的付出正如同我们,我们也应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蜡烛魂一种精神上的奉献,人亦如此。

我们也应该畅销中国梦。怀揣着梦想,去切实际的,苦学勤练,脚踏实地为梦想铺垫道路,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青春热血,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无论光阴在我们脸上增添了多少痕迹,无论世事在我们胸口划过多少道疤痕,只要我们还有呼吸的权利,就拥有重塑梦想的激情。只要我们还有生存的氧气,就拥有缔造激情的勇气。

梦想,永不止步!

看过传承历史畅想中国梦为话题的作文的人都会看:

传承历史畅想中国梦为话题的作文 第2篇

南归的大雁有序的飞行着,我甘心做队伍尾部的大雁而不是头雁。因为相信头雁的能力,能带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能勇敢的处理途中所遇到的困境。而我维护着大家的安全,为落队的大雁指明回家的路,叫醒途中沉睡的大雁,尽管有着能否归巢的可能性,但是这不能成为退缩的理由!

鲁迅弃医从文,再危机沉沦时,大声的“呐喊”,唤醒了人们,守住了希望,铸就了梦想。而我希望在雁尾默默的守护着最后撤离的大雁,希望是唤醒迷失梦想的人得清醒剂。

因为梦想在,希望在;国魂在,人民在,家就在!

传承历史畅想中国梦为话题的作文 第3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武术,传承,历史,理性思考

中国传统武术不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更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在长达四千年的岁月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成为世界文化的宝库。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与时俱进,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问题,由于中国传统武术全面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维定势、行为方式和审美情趣,能极大地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我国近代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进行理性思考,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识,切实解决在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快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我国二十世纪初期在传承中国传统武术上的理论和实践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漫长的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以技击性为主要实用价值的中国传统武术在中国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显下降,但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压迫,面对中华民族任人凌辱的社会现实,“军国民”思想得到当时中国社会一致认同,而中国传统武术在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兴中华民族中的价值和作用,则受到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志士仁人的高度重视。1919年,在上海精武体育会成立十周年的纪念会上,孙中山先生不但担任了上海精武体育会的名誉主席,还亲自为大会特刊《精武本纪》撰写序言和题写匾额,坚决反对当时废止传统武术搞纯粹的“洋体育”,大力提倡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1927年,为了提升武术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当时的国民政府把武术称为国术。1928年3月24日建立了中央直属机构的南京中央国术馆,由张之江先生任馆长,明确提出了“术德并重,文武兼修”的馆训,中央国术馆将开始依拳种设置教学部门改为由教务处、编审处统一负责教学安排、师资培训、教学资料及教材整理、编写审定、整理武术理论;按内外家武术特点下设少林武当两大教研部,改师徒传授方式为现代学校式教学,出版了大量的武术书刊,形成了“泛学博运,练打兼能”,努力探索和继承武术精华,重长短器械,重散打、拳击、摔跤之术的学术研究风气。彻底清除武术本身“门户之见过深,派别之分太严,互排互嫉,相秘私授”的致命伤,为国术成为全民所共有的文化精神财富奠定了基础。

2 建国后一段时间里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走入的误区

建国之初,万象更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表示了极大的支持。1953年在北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型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盛会“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大会”,传统武术成为此次运动会最主要最丰富的内容,在这次运动会的推动下,全国各地武术组织和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许多著名武术家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尊重,分别进入政协、武协和高校担任领导、专家和教授、副教授。

不幸的是,1957年之后,在反右斗争扩大化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等诸多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我国传承传统武术的工作从1958年之后,进入了按当时极左的思路,采用从苏联引进的西方现代竞技体育模式对“起于易,成于医,附于兵,扬于艺”的传统武术进行彻底改造的误区,各地群众性的武术团体基本以行政命令形式予以取消,大众的武术活动处于地下和半地下状况,传统武术文化进入长达数十年的断代期。

在1957年开展对武术“唯技击论”的批判后,国家把武术基本作用定位为健身的民族体育项目并在剔除了武术技击性和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之后,从1958年开始了按西方现代竞技体育“高、新、难、美”的技术设计原则创编“现代武术”的工作。整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按“高、新、难、美”的现代竞技体育模式发展起来的“现代武术”因为远离中国武术的传统,仅仅局限于武术运动队,远离了中国大众。与之相比受到国家支持普及的各式传统太极拳套路以及由国家体委主持,由传统武术名家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改编的24式太极拳,因其简单朴实、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具有中国传统武术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成为当时最大众化的传统武术项目,勉强保留了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一席之地。

文革十年,我国具有五千年历史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遭到空前的浩劫,传统武术被彻底否定和遗弃,传统武术的断代达到顶峰。据上世纪30年代的一项调查,我国传统拳种套路尚有两千多种。1950年对全国有实战经验的武术家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当时仅北京一地就有具有实战经验的传统武术家千人以上。而当文革结束后的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对传统中国武术遗产的抢救工作中挖掘出来的拳种套路只存下280种,其中有的已是只有名目而无传人。“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只有129个,真正有正宗传人且有相当传承人群的拳种仅28种而已。另据2000年的一项调查结果,全国有技击实战经验的传统武术家已不足百人。

3 文革后我国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逐渐进入近百年历史上的高峰

1976年10月,我国在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三十年间,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切实领导下,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展,我国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在走过一段弯路后,逐渐进入近百年历史上的高峰,中国武术文化走向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

3.1 把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纳入政府工作中

文革之后,我国建立健全了各级武术工作的领导职能机构,制定了相关法规,明确提出了“团结全国武术工作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优秀文化遗产,努力促进武术运动水平的提高,发展武术事业,积极稳妥推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宗旨。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和中国武术研究院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性文件,规范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为我国开展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提供了切实的组织和法律上的保证。

3.2 深入持久地开展抢救武术文化遗产的工作

针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遗产迅速流失和“人去艺亡”不可再生的严峻局面,文革刚结束不久的1979年,国家体委及时发出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并组成武术调研组到全国13个省市调研考察,调研发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遗产在短短三十余年的消亡是惊人的,这次普查为我国抢救和传承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务院2006年5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收录了少林功夫和太极拳等七项武术遗产。2007年春,中国武协再次组织对我国上世纪80年代普查存有的129个传统武术拳种,以及新近发现的符合“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标准的传统武术拳种进行影视录藏,有系统地保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遗产。

3.3 开始了将传统武术结合现代竞技体育向体育格斗运动发展的探索与试验

技击是中国武术文化活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尚武精神和高度智慧的具体体现。围绕技击,武术衍生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搏击、健身、育人、表演、竞技诸多功能。经过试点和不断完善武术散手的技术和竞赛规则,1989年武术散手定为我国正式体育竞赛项目。1993年,成都举行的第七届全运会将散手列为武术比赛项目之一,并设立金牌。同年,散手成为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比赛项目。1994年国家开始推出武术散手擂台赛,为武术散手的开展搭建平台。1998年武术散手成为第十三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2年7月国际武联融入奥林匹克运动模式,推出首届世界杯武术散手比赛。与此同时,我国开始了武术散手商业性比赛的积极探索,促成了国际国内一系列武术散手重大赛事,通过与当今世界的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各民族技击性竞技体育项目的广泛交流,逐步恢复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技击文化的本来面目,使我国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工作向纵深发展。

3.4 中国武术成为我国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武术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至宝,随着国力的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我国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中国武术文化推向国际的工作

1987年9月25日,亚洲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横滨成立,在亚武联的努力下,自1987年9月,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以来,亚武联每两年举行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

1990年10月7日,国际武术联合会经过五年的努力和筹备,在北京正式成立。该联合会以“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武术团体的联系与统一,促进国际间武术运动的发展”为宗旨。至2007年,国际武联会员单位已达120个,中国武术运动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开展。1994年1月22日,国际武术联合会被世界单项体育联合会正式接纳为会员。

1999年6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09次会议通过决议,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性联合会组织,武术同时成为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体育项目。

尽管成绩斐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家目前向世界推广的仍是从1958年以来按西方现代竞技体育“高、新、难、美”的技术设计原则创编的所谓“现代武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简朴而具有深厚民族文化蕴涵的中国传统武术。随着世界武术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武术工作者和武术爱好者在积极投入世界武术运动的过程中,对更具中华民族文化魅力的中国传统武术给予了高度重视。2004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了世界武术运动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分布国家和地区最广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大会。此次大会共有62个国家和地区组成169个武术团队,有2100名运动员参赛,大会取得巨大成功,被誉为“传统武术的奥运会”。2006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了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大会,五大洲共有66个国家和地区组成172个武术团队,有2008名武术精英参赛。这两届世界传统武术大会对促进中国传统武术在全世界的普及推广,加强世界各国武术运动的交流合作,促使武术进入奥运会,促进中国政府加快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3.5 文革之后我国教育部门在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方面仍然严重滞后

虽然1987年国家体委就发布了《关于加强武术工作的决定》,强调教育部门加强武术教学工作,但直至1992年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才首次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3年国家体委会同国家教委研究制定在北京和石家庄一些中小学进行武术试点工作,之后几乎不了了之。目前全国近一千多所高校开设了武术必修课,但由于教材内容和师资水平滞后出现武术课教学质量偏低,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和大学生对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认识浅薄的现象。中小学的武术教学在教材和师资方面的滞后现象更为严重,直至21世纪,全国中小学的体育教材中才有薄薄几页的武术操的教学内容。虽然目前全国已有23所师范大学、20所综合类重点大学、5所体育学院开设武术专业,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9所体育高校还设立了武术学院或武术系,招收和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输送师资,但与整个教育系统,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校对高水平武术教学工作者的需求相去甚远。

4 对历史的理性思考

通过以上对我国近代以来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历史的回顾,促使我们必须理性地思考和正视如下三个重大问题,以期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使问题切实得到解决,保证我国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4.1 对当前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工作的正确评价问题

民族文化的兴衰与民族的兴衰是同步的,民国年间国术运动的夭折即为明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上走过一段弯路,造成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但文革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在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的成就,并且正向纵深发展,这样的大好局面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因此,目前当务之急,必须把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工作中的“时刻保持的忧患意识”与“无所作为的悲观结论”以及“消极的态度”严格区分开来,百倍珍惜当前得来不易的和平建设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对历史上造成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消亡的主客观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团结一切力量,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遗留给我们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做好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这项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

4.2 对中国武术重新定位和正名的问题

自1957年开展对武术“唯技击论”的批判后,国家把武术基本作用定位为健身的民族体育项目,并在剔除了武术技击性和其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之后,从1958年开始了按西方现代竞技体育“高、难、美、新”的技术设计原则创编所谓“现代武术”的工作历史的事实特别是文革之后我国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抢救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证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创编的所谓“现代武术”绝不能取代我国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武术,这是关乎维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血脉,弘扬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大是大非问题。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领会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从国家层面提出的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肃清历史上极左思潮和西方全球一体化思潮对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工作的干扰和影响,正本清源,加大抢救中国传统武术遗产的力度,整合我国学术界和体育界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研究成果,从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这一根本层面给中国武术重新定位和正名,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职能部门和武术工作者们要做的头等重要的事情。

4.3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教育界出现历史断代的问题

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依靠的是自小熏习,世代学习,中国教育界义不容辞。然而中国教育界近百年来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工作是严重落伍的。究其原因,是教育界自清末以来,受日渐全盘西化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成见甚深,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界最终出现断代的历史现象所致。虽然直至1988年召开的全国武术论文研讨会上学术界才把武术概念表述为:“武术是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3]开始注意逐步把武术内外兼修的民族文化蕴涵与西方单纯的竞技体育区别开来;但教育界在武术教学研究、武术教材建设、武术师资培养这三个重大教改领域里,至今仍未把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特有的德、智、体、美的复合教育体系作为教改的主要内容,始终跳不出把武术作为单纯的体育竞技健身项目的樊篱,导致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教育界近百年来的断代现象延续至今。

痛定思痛,亡羊补牢,时至今日,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下去,是中国教育界再不能置身事外的千秋功德事

参考文献

[1]申明人.择善借镜强种御侮[J].武林,1999(12):4

[2]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35

[3]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6

传承历史畅想中国梦为话题的作文 第4篇

[关键词]连环图画“语-图”历史演变

中国连环叙事艺术的历史演变可谓源远流长。它建立在图像叙事的基础之上,伴随着中国古代叙事文类发展而衍生。在传承与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规律。

中国连环画的起源,连环画家陈光镒认为:“类似连环画的画。例如汉代武梁祠石刻壁画《出巡图》等,敦煌唐代壁画《舍生图》等,宋五代《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明代《文姬归汉图》以及清末吴友如画宝等等,尤其是明代《文姬归汉图》(现存南京博物馆)是多幅册页组成,非常类似连环画。这些可以说是连环画的前身,它们都具有连续故事画的特色,这说明连环画出世不是偶然的,是源远流长的。”美术史家林树中对连环画的起源也有独到见解:“今天来探讨连环画史,要把它分成两个阶段,即以1925年为分界线,其前是连环画孕育的历史,其后是发展与成熟以至繁荣的历史,《辞海》认为‘中国古代的故事壁画,故事画卷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连环画性质。’基本是说对了,但还不够全面。因为这种连环性的图画应该上溯到汉代壁画以前战国的铜器画,而且古代故事壁画与故事画卷并非都具有‘连环图画’性质,有的只表现瞬间发生的事物且有空间的限制。例如河南洛阳烧沟西汉墓壁画《鸿门宴》及东汉武梁祠画像石中故事画,但却是独幅的,并无‘连环性’,严格地说,不能归之连环画史的范畴。”②林树中这里指出独幅画虽然也叙事,但是不具有连续性,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连环画,他的观点为多数连环画学者接受。

本文以叙事学原理,从图像和语言叙事关系转换的角度,来考证中国古代连环图画的历史演变。对中国古代连环画从萌芽期到雏形期的历史演变过程,分两节进行分析研究。

一、“以图言文”的萌芽期——古代雕塑、壁画及卷轴画

远古时期,语言文字还不完备,多用图像来叙事。在古代石窟、寺庙壁画及卷轴画里,可以看到中国连环画的早期萌芽。赵宪章教授在《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口语时代的图像即原始社会留存下来的原始图像。就现有的考古学成果来看,原始图像包括人体装饰、陶器纹饰、史前雕塑和原始岩画等,题材涉及自然和社会、天文和地理、狩猎和农事、祭祀和礼仪、生殖和战争。它们和语言的关系明显地表现为‘以图言说’的特点,即用图像表达人类的所见所闻、所知所行、所想所信。也就是说,图像应当是原始先民的最主要的语言符号(并非所谓。结绳记事。)。这就是‘语-图’关系在口语时代的基本体态——‘语图一体’。例如原始岩画,就是一种典型的原始语言,是原始先人以图像表达他们的认知和信仰的语言符号。”③这种“以图言说”的特征——即图像代替语言文字叙事,是中国连环图画萌芽阶段主要的表达手段。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石窟雕塑及壁画

北魏开始修建的山西云冈石窟,有许多连续性的故事画面出现。如第6窟描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画面。该窟墙壁绘有佛传壁画(据考为明代壁画),是一组连续的经变叙事画。第10窟的佛传浮雕,叙述的是经变故事,人物较多,造型各异,有骑马的、撑伞的、礼佛的,画面的情节完整,故事内容一目了然,堪称古代石窟石刻叙事作品中的代表。

四川大足石刻画面叙事性很强,且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画面较小,在龛窟中属于次要的部分。有的是巨幅的摩崖造像。有的一龛为一幅,有相对的独立性,各龛连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佛传故事。有的是一套连环画面统一在一龛的造像之内。如有一“长卷”形式的《牧牛图》,雕出10个牧人和10头牛组成的农村生活画卷,其叙事特征十分明显。

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圣迹殿的石刻连环图画《圣迹图》,描述了孔子一生主要的活动。它一石一图,为浅浮雕,刻工精细,虽因年久风化,但人物形象仍清晰可见,每图皆有简短的说明文字,刻在图的空白处,显得既醒目又有概括性,是一套较完整的古代叙事性连环图画。

甘肃敦煌石窟壁画在中国连环画叙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窟龛中保存着历代的雕塑、壁画、装饰画、画卷等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其中有许多关于佛教故事的连环壁画。这些壁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而且叙事特征十分突出,如《九色鹿王本生图》《萨缍那本生故事》《舍身饲虎》《尸毗王本生》等,画面往往详细地叙述了经变中的各种故事,堪为后世叙事性壁画作品典范。

新疆克孜尔石窟的附属窟库木土拉石窟,在第43窟洞壁上,有着大量关于佛教经变的故事画,且画幅是连续着的,每幅间用廊柱隔开,每幅画上端用古龟兹文作说明,一幅一页相对应,形式颇类似于今天连环画的文学脚本,据考证该壁画是在公元前后出现的,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具有连环画萌芽性质的壁画。

还有许多分布全国各地的石窟壁画,蕴藏着大量的连环图画内容,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寺庙壁画

中国寺庙众多且分布较广,大都有宣传教义的壁画。其中以山西永乐宫和四川觉苑寺壁画最具代表性。位于山西省永济县的道教名观永乐宫建于公元13-14世纪,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许多精美壁画,其中有两套描绘道教首领王重阳得道成仙的传记连环图画。(图5)画面上二百八十多位神仙组成8组,在统一中求得变化,以免单调平板,显示了作者高妙的构图技巧和匠心。这套壁画虽是一套宗教宣传画,但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人间风俗画图,是现存元代叙事性绘画的杰出作品,在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四川觉苑寺壁画为西南地区具代表性的古代寺庙壁画作品。明代《释氏源流》一书就是根据该壁画整理编撰而成,书里部分画面不受时空限制,将不同场景展现于同一画幅之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叙事图像的特点。觉苑寺里的壁画内容为佛传本生故事,每幅既可独立叙述一个故事,同时和上下幅又有连续性,具有早期连环画的萌芽性质。新编《剑阁觉苑寺明代壁画》第88图是这样描述的:

释文88,降伏六师:本故事取材于《贤愚因缘经》,当时佛在王舍城竹园精舍中说法。其时,瓶沙王已皈依佛教,无奈弟弟执迷不悟,不肯听从王兄劝告,并且派人去通知六师,共议如何对付佛。六师悉集,皆口出狂言与佛比试。国王同意,即领六师,并请佛同到试场。这时,佛升宝座之上,左有帝释,右为梵王护持,国王大臣,万众围观。佛徐伸臂,以手按座,即有五大神王,推拉拖拽六师;金刚密迹举起金刚杵,杵头出火,吓得六师惊恐万分,仓皇逃走。徒众求哀忏悔,愿为成沙门。

该释文对相应壁画作描述,故事情节生动完整,叙事性很强,完全可以独自成篇。觉苑寺壁画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早期连环画的萌芽之状都尽显其中。

(三)卷轴画

我国古代绘画历史久远,种类繁多。特别是有卷轴画之后,为画面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使单个人物画更加细致精彩,群像故事画也有了发挥的余地。用连续的画面来表现人物画卷成为常见的形式。它们有的是根据历史传说故事或现成作品编绘的,有的则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充分显示了连环画可以直观叙述的特点。叙事性较强的有如下几幅。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而画。画家没有将山、水、树、石画成孤立形象,而是倾注着自己的感情,运用散点透视法,力图从原赋内容出发,使人物情景相互交融,有序地展开故事叙述。感人的一段描绘的是曹植与洛神相逢,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画家用连续的图像来安排情节塑造形象,充分体现诗人哀怨缠绵的思想情感。该画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套以连续画面形式叙事的长卷画轴。

传为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描述当时生活的纪实体连环画图长卷。该图描绘了五代南唐重要政治家、文人韩熙载与其友在家中宴饮寻欢的情景。图分5部分,疏疏密密,主人公韩熙载始终在场。《韩熙载夜宴图》无论从题跋还是画面来看,都已经具备完整的叙事情节、叙事环境,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的性格都烘托了出来。

《晋文公复国图》是宋代画家李唐描绘的春秋时晋国的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经历了宋、郑、楚、秦等国,后回到自己的国家里做了晋侯。故事描写细致而生动,构图的形式是连环画图式的,情节曲折而繁复,是一幅难得的巨作。长卷共分6段,每段都有文字说明和图画相对应。各段之间以人物车马的行进显示故事的进展和图画的连续性,是非常典型的古代叙事画。

《清明上河图》传为宋代画家张择端所作。全图以汴梁城郊起,步步往城区展开,直到虹桥部分形成高潮。该图虽不是表现连续的故事,却描绘了完整而连续的场面,既有空间感又有时间跨度,是一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风俗叙事图。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无论是古代雕塑、壁画还是卷轴画,都可以图像来地代替语言文字进行叙事,这样的叙述往往具有概括性、直接性和说明性等特征,但是又往往缺少完整的情节性和生动的叙事性特点,这表明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尚处于萌芽期,为后来连环画雏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二、“以图插文”的雏形期——明、清的插图及版画

自隋、唐之际发明印刷术以来就有了木刻版画艺术。如敦煌石窟保存下来的唐代刊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的扉页插图。到了明代,由于出版事业的发达更促进了版画艺术的繁荣,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的市民文学,如戏曲小说等,出版极为兴盛,书商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便在书中附加插图,以利于推销。明清时代的书籍插图,经典的作品常常不限一种,如《西厢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都有多种插图,各具特色。由于这些书籍表现了丰富多样的生活,不仅有中心人物还有很强的故事性。元明时期,随着戏剧和文学的繁荣兴起,在小说和剧本中插入连环性的插图更加盛行。这一时期所流行的章回体文学书籍,也插入了一些线描插图,一些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因此被俗称为“回回图”。“回回图”不但增加了书籍的观赏性,又使线描插图这种艺术形式为大众所熟悉和喜爱。现国家图书馆藏元刻《平相三国志》、明刻《西厢记》、清刻《红楼梦》就是其代表作。在清末民初连环画形成之前,明、清小说插图和版画就是中国连环画的雏形。代表作品有以下几部。

《西厢记》在明代有多种版本,明弘治年间岳家刊本《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戏曲故事。它有5卷,共161页,每页上图下文,每图都有一个标题。每题所画不限于一页,根据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有的一页一图,有的多达七八页接连表示一个连续的故事内容。“这种连图,使画面更加开阔完整,也加强了画面的连续性,但也有些是为了凑篇幅而故意拉长的,那就不足取了。作品人物造型、环境背景的刻画都较为成功,是明代中期版画的代表作品。”⑧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插图的确为原作增色不少。不管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否明确,由于他们是以多幅连续画面将原作故事图画化,用图画来叙述《西厢记》的故事内容,增强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可读性。

《耕织图》属于古代生产题材的连环画图,用连续图像客观叙述古代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形象生动直观易懂。“《耕织图》是中国最有名的绘刻农业生产劳动过程的有连续性的画册。中国历来是农业国家,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历代的帝王主要也是依靠剥削农民。所以,不但人民重视农业生产劳动,帝王也着重于倡导耕织。因为倡导,他们就有‘藉田’和‘天子亲耕祀太社’一些制度。有时,还敕命名画家、名刻手,绘刻有关耕织的连环画册,以唤起‘群臣们’注意‘倡导’。”⑩在中国最早出现的“耕织图”是元末王祯的《农书》。日本农学专家天野元之助认为“王祯《农书》是(中国古代农书中)最有魅力的(著作)。”

清代康熙年间,焦秉贞绘、朱圭刻的《耕织图》,耕织各23图。此外还有从播种到拣染的《棉花图》、以描绘盐民晒盐劳动的《熬波图》等。这些生产题材的连环画图虽然缺少故事情节,但却完整地描述了某一项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这些耕织图和小说插图相比改变了图画的从属地位,成为表现生活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图像叙事的功能。在文图结合方面,有的只有标题,有的虽有较多的文字,但也只起简单的说明作用。它的出现为由插图过渡到独立形式的连环画起着奠基的作用,亦为连环画图的叙事功能开辟了新的用武之地。

又如《金瓶梅》《全相平话三国志》《西游记》《天工开物》等,这些都可称之为中国连环画早期雏形的代表。其中明万历丁巳刻本《金瓶梅》每回前皆附插图两幅,对该回目故事内容加以图说,叙事特征十分明显。加之《金瓶梅》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故该书对后来连环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第52回《应伯爵山洞戏春娇潘金莲花园调爱婿》插图和标题相呼应,达到了非常好的叙事效果。明代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一书里利用单幅或者多幅的插图,配上和画面相适应的文字,说明劳动人民的生产过程,这本杰出的著作显示古人已在利用连环画图这种形式进行生产技术教育,且达到了颇为圆熟的程度。

年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内容丰富,其中有些就是以连环画图的形式来表现的。有的是多幅画,有的则用一幅画来叙述故事。“由于版画艺术的兴起,使得连环画的大量制作、印行成为可能,所以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可惜到了清代,统治者常以‘诲淫诲盗’为理由,禁止民间戏曲小说流行,使插图连环画逐渐衰退下来。这期间年画中的连环画却得到发展,成为木刻连环画的又一朵新花。”但这种畸形发展对连环画的形成作用是有限的,终究成不了气候。

以中国梦为话题的作文 第5篇

我没有满腹的才华,我也不会像名人名家们用华丽、具有深刻内涵的语句来描述我的祖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自然美景远不是我能够长篇大论能写出来,我甚至找不出一个形容词。

近几年,中国发展的十分迅速,自己变的越来越渺小,可自己始终都没有放弃过。迅速的发展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工业废料,污水全被排进了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流,大量青葱的树木被砍伐,许多的垃圾被人们随地的乱扔。

我忽然发现也许做一些小事,也可以带来一些价值。不说使我们的环境可以完全美化,至少可以使污染程度减轻。例如:弯下腰去捡一些小垃圾,不在大树上乱刻乱画,不践踏绿色的草坪等等。

其实我的中国梦就如此,我是一名学生,也许做了那些禁止砍伐树林,帮助国家研究相关技术,但是我可以去做生活中爱护环境的一些有意义的小事。不仅是我,每位中国人都可以如此,为国家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以中国梦为话题的作文 第6篇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画画,妈妈也总给我买许多彩笔。我每天在家里的墙上、纸上等任何一个地方涂得满满的。我的笔让那苍白无力的纸,变得活灵活现起来。瞧,这是红彤彤的太阳,这是碧蓝的天空,这是绿油油的草地绘画使我的幼年时期充满了乐趣。

记得后来有一次,我带着奇思妙想画了这样一幅画:在湛蓝的天空下,一所学校长出了一双巨大的翅膀正飞在空中,一只只彩色的小鸟在旁面也在自由飞翔,孩子们的小脑袋争先恐后地挤出窗户,想要看看下面那原始森林的景色爸爸妈妈看过后都夸奖了我,这使我对画画越来越有信心。

记得去年夏天,爸爸带了我去北京八达岭长城玩。到了那儿,我被眼前雄伟壮观的景象震撼住了,蜿蜒起伏的长城像一条雄伟的巨龙卧在那儿,它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回到家后,我迫不急待地拿起手中的画笔,画起了那宏伟壮观的长城:黄色的瓦、红色的墙,映衬着天空,旁面还有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守卫在这儿。一块块青灰色的砖石,巍峨高大的城墙,威风凛凛的烽火台,神秘的了望口组成了这样一幅宏伟的画面:崇山峻岭之间,一条巨龙腾空而起,直冲云天!在我的心里,这条巨龙就是中国!这一刻,我的心里无比的自豪,是的,我为中国的腾飞而自豪!

我的中国梦为话题作文 第7篇

而我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梦,祖国的梦复兴梦!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无一不对古老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那一串串的科技之光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熠熠发光。中国的四大发明远扬四方,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那时的我们很自信,因为我们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可是在近代,中华民族遭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扰,中华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先是英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近代化大门;然后八国联军侵华洗劫了全世界瞩目的圆明园;再者,中日法西斯战争使中国面临着家破国亡的境地。于是,全国华夏儿女就有了共同心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这个心声,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终于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当家做了主人。经过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上的大国。港澳回归祖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奥运会、世博会、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天宫二号顺利发射,这些成就无不说明一切,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梦还在继续,我们的视线还在执着,默默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一个梦,一个叫作中国梦,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