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朱德故居感想(精选7篇)
参观朱德故居感想 第1篇
参观朱德故居的感想
2010年5月4日,也就是五四青年节,在院党站的安排下,我院部分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朱德故居,这是八一起义期间朱德在南昌时的居住地。亲临革命先行者的故地,了解我们党创建初期的艰难岁月,感受革命先行者对民族的爱与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
朱德简介
朱德(1886—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886年12月1日生,四川仪陇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南昌起义。红军时期,历任军长、总司令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解放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朱德革命一生,功勋卓著,位高至极,但他谦虚谨慎,勤勤恳恳,朴实无华,忠厚仁慈,给世人留下了质朴而崇高的元帅形象。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朱德南昌故居简介
朱德故居位于南昌市民德路东段花园角街2号,一栋砖木结构、黑瓦朱门、屋中设有天井的朴素建筑矗立于此,它就是著名的朱德故居所在地。整个故居保持完好,典型的江南风格,分别由两个天井和多个厢房组成。朱德当年住在右厢房,南、北前房及正房是警卫员的住房。
朱德故居负责人告诉我们,朱德在此共居住近4个月,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27年春至4月,之后朱德前往赣东剿匪;第二个阶段是5月中旬至6月初,朱培德礼送共产党出南昌;第三阶段为7月21日朱德秘密潜回南昌至八一起义之后的8月3日撤军南下。
据了解,周恩来在八一起义爆发前的7月27日来到南昌,曾住于此,与朱德共商起义大事。因为是多年的老朋友,朱德当晚亲自下厨,菜肴中有苦瓜、茄子和红烧肉。至今仍摆设着这几道菜。
1963年全国人大办公厅同意朱德旧居恢复陈列,1977年修复开放。2002年重新布展,主要陈列《红土地上的朱德》。1961年、1982年均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感想
朱德是总司令,又是普通一兵,他是委员长,又是人民公仆。毛泽东赞扬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他是“人民的光荣”,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面旗帜,他用自己不懈奋斗的一生实践了“革命到底”的誓言。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崇敬和爱戴。人民将永远怀念他、学习他、景仰他。
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你以坚强的意志无私地为她奉献了一切,你的名字将永垂青史。
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为人民操劳,建立了震铄古今的功勋。
战友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以博大的胸怀坚决地维护党的团结,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人民子弟兵永远不会忘记——你以无畏的气概英勇地同敌人作斗争,既是总司令,又是普通一兵。
我和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忘记——在我们风雨同舟的岁月里,我与你同甘共苦,休戚与共,你“革命到底”的苍劲题词,将永远镂刻在我们心中!
这是朱德夫人康克清送给朱总司令的话,也是我离开朱德故居纪念馆的心声,它也代表着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先辈的感召下,在历史的洗礼下,我们再次面对党旗宣誓,许下我们的诺言。午后的阳光似乎都变得更加明媚,在先辈的指引下,我们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此次参观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对朱德同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更虔诚的敬意。作为年轻的一代人,我们要紧随先辈的脚步,继续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参观结束了,我望着这片红土地,对朱德元帅的缅怀之情油然而生。我们深切缅怀朱德同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追思和学习朱德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鞠躬尽瘁的崇高风范。
然而,历史总是向前进的!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展望未来!当今的党还是党,但是当今的时代已大不相同了!但是,我们始终要明确一点的就是:我们的党始终是人民的党,我们的党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觉得这一点是一个党员应该牢记的!如果我们连这个最基本的却不知的话,那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谈入党,有什么资格说为人民服务呢?
当然作为我们大学生党员,还应该好好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和精神,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在他们的精神的激励之下,为祖国、为人民就、为社会做出自己实实在在的贡献,而不要受当今社会坏风气的影响,不要华而不实!
此致
敬礼!
08市场班: 宋金法2010年5月4日
参观朱德故居感想 第2篇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目: 参观朱德故居有感
2011年4月23日上午八点半,我们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10级数十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朱德故居。伴随着四月的阳光,我们的热情也随之涨高。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中国,我们对先辈的怀缅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尤其在这片革命枪声最先响起的土地上生活着的青年,对先辈们有着更加强烈的崇敬之情。
朱德南昌故居位于南昌市民德路东段花园角街2号,一下车,我们就开始在目之所及之处寻找今天的目的地。在大家的疑惑中,老师带我们沿着小街巷来到了别有一番“大隐隐于市”的朱德故居。
这是一所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坐西朝东,雕花飞檐,内有天井,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内里陈列着朱德所用过扁担、生活和办公用品。我们了解到这里原系民房,约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在1961年,这里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八一南昌起义的五大旧址之一,所以又被称为“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
在这座简单的小院里,1926年12月,朱德接受党的指示来到南昌,包租了这座建筑,利用国共合作的良好形势,在南昌创办了军官教育团,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参议兼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和南昌警备司令、公安局局长等职。这里也是他在南昌起义前后的主要住所。1927年7月下旬,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周恩来肩负起组织和领导起义的重任,从武汉来到南昌,当时他就住在这所住宅的厅堂里。此前不久,时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也曾在此居住,其讨蒋檄文《请看今日蒋介石》就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旧居的一楼北侧是朱德的卧室,南、北前房及正房是警卫员的住房。
斗转星移中,距离先辈们轰轰烈烈创建革命事业的日子已经七十多个年头过去了,站在天井中,仰望着院落圈下的四角天空,心下油然涌起一番悸动:曾几何时,我崇敬着的人们也曾站在这里。彼时,国人们在动荡中饱受饥寒颠沛的折磨,正是有了这么一群以天下为己任的先辈们,在风起云涌的时局中,举起了革命的大旗,为人民夺取翻身做主人的权利呕心沥血,又有多少个不眠的夜晚他们是在这开方之地为了革命事业而徘徊踌躇?然而正是这是这样,此时此地,风华正茂的我们才有了激扬文字的一番意气风发。
参观朱德故居感想 第3篇
5日上午,三家单位的全体党员干部来到陈毅故居及文物陈列馆,通过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回顾了陈毅元帅的成长经历,感悟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爱国情怀,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
6日上午,全体党员集中在陈毅元帅塑像前,面向鲜红党旗,举行了“坚定理想信念,重温入党誓词”宣誓仪式。四川省皮革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冷继红主持仪式,全体党员重温自己对党忠诚的誓言,表达自己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仪陇朱德故居 第4篇
朱德故居为土木结构的悬山式建筑(包括土筑墙体、双檩、木屋架、小青瓦屋面、黄土地面),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
正房为明三间暗五间(两端带耳房)。明间正中为堂屋。正端镶嵌着两道花格窗,堂屋门楣上悬挂一块金色匾额,上刻“朱德同志旧居”六个行书大字。是1965年夏天。郭沫若同志亲笔书赠之珍品。堂屋墙壁正中是供奉朱氏祖先的神龛,上面原有一块书写着“移居发达”的木匾,后被毁去。现书写着“开源节流”,配有一副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堂屋是全家人相聚的地方,屋内陈设有朱德家中原先使用过的方桌、板凳、卖酒的案柜、妇女纺棉用的手摇车和18级高座桐油灯等遗物。
堂屋西次间是用木板铺就的楼屋,楼下是朱德祖父母朱邦俊夫妇当年的卧室。现陈列着平板木床、床架、蚊帐、被盖、木柜、箱子、木椅、条桌、油灯、纺车等。沿木扶梯上楼,是一间黑得几乎见不到阳光的小屋,那就是朱德当年的卧室兼书房。室内按原貌陈列着朱德当年用过的条桌、木椅、木床、蚊帐和桐油灯盏等遗物。朱德卧室的前墙壁,如今还留存着他少年时为使室内通风透光,自己动手凿的一个高54厘米、宽49厘米的长方形小窗口。
西转角是厨房,里面摆放的土灶、鼎锅、铁锅、锅盖、小方桌、小板凳、碗柜、坛子、案板及厨具等依然如旧。朱德少年时,经常抽空进厨房帮助母亲生火煮饭:门外还有朱德替母亲担水用过的石水缸,
西厢房是朱德的养父母(大伯父母)朱世连夫妇的卧室,现按原样陈列着木床、蚊帐、被盖、木椅、木柜、箱子、条桌和桐油灯盏等。西厢房南侧为猪圈和牛栏,属于镶板墙的木结构草屋。堂屋东次间,是朱德三叔朱世和的卧室,屋内仍按原样陈列着木床、木柜、木椅、条桌、油灯等遗物。东耳房为储藏室。按原样陈列着大木柜、酒柜、犁等用具。东梢间较大,是煮酒作坊。陈列着酒缸、煮酒的瓮灶及晾酒糟和发酵等用具。
东厢房第一间是朱德小叔朱世禄的卧室,屋内仍陈列着木床、蚊帐、被盖、木柜、木椅、条桌、油灯等遗物。东厢外梢间是蚕房,蚕房里保存着朱德在家养蚕时的调温天窗和用来缫丝的“东洋车”、蚕簸、蚕架、纺车、织布机等。
责编/江南
张闻天故居参观感想 第5篇
尊敬的党支部:
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位于浦东新区川南奉公路西侧的张闻天同志故居活动。
故居由黑色竹篱笆围起来的院落,显得格外幽静和沧桑,“张闻天故居”黑漆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时光倒回到上世纪初,正是中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之时,张闻天毅然决定从国门走出,抱着科学救国的宏图大志,远涉重洋探索革命真理。从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到日本东京大学,从莫斯科大学又回到祖国;无不洒下了这位中国青年追求真理的种子。
在长征途中,他积极参加了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的斗争,坚决维护党的统一。长征到达陕北后,他主持瓦窑堡会议,制订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致开幕词并作了关于组织问题的报告,主动辞去了“总书记”职务。这无不体现出共产党人磊落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解放战争时期,他又主动要求到东北工作,在创建根据地、剿匪、土改、生产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中都有突出建树,他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坚持真理,说了真话,却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身体和精神遭受了双重摧残。他遭受磨难,仍丹心依旧,坚持原则,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正气。
庐山会议后,张闻天同志虽身处逆境,但他仍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以极其负责的精神,对社会现象和经济问题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闪烁着真理和睿智的不朽思想和珍贵资料。
在晚年,他仍不倦地进行理论探讨,写了批判“左”倾错误、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与思想建设的《肇庆文稿》。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耕种田园,起起落落间,并没有改变张闻天同志爱国爱党之心。不论在人生的那个阶段,他都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地为党为人民奉献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誓言。
共产党员应该讲真话。这句话道出了张闻天同志光明磊落的一生,反映了一个实事求是的革命理论家非凡的胆略和卓识。张闻天具有高尚的品德。他严于律己,他的孩子没有一个因他而得到优待,至今仍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他平反后补发的4万元工资全部作为党费上缴,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
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优良传统的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以实事求是的作风,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对许多老同志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张闻天同志的追悼会上,邓小平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大家随时地发表感想,交流体会,尤其为张闻天同志艰辛地寻求真理,勇敢地捍卫真理的大无畏精神所感染;安于清贫,廉洁自律的气节所感动。从中受到了坚定对党的信念,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反腐倡廉等许多方面的教育。
走出故居,大家在热烈的讨论着,确实,身边的伟人在上个世纪用自身的行动给我们诠释了党员的含义,在这个浮躁而又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更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在纷繁芜杂的环境中保持党员应该有的本色,在建设浦东人才品牌的过程中,用踏实和热情去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为浦东的二次创业做出大家应有的贡献。
汇报人:xx
参观宋庆龄故居感想 第6篇
昨天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淮海中路上的宋庆龄故居,寻访伟人足迹,了解宋庆龄同志奋斗的一生。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了百年香樟,四季常青,环境优美。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收藏着她大量的遗物,如她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写下的文稿、函札,收藏的字画、印章和图书。楼下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双马国画,还有国际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
宋庆龄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并且首先是一位爱国主义的伟大战士。爱国,是宋庆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且她也是一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舞台,具有重要影响和崇高声誉的社会活动家。拯救祖国,献身祖国,反映在她的一生,她是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久经考验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宋庆龄同志的一生,是为国为民,为人类进步事业不停战斗奋进的一生,是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认识新事物,接受新思想,紧随着时代脚步不断前进的一生。她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上永放光芒。
暑期参观赛珍珠故居实践感想 第7篇
今年暑假在我们班团支书毛文涛的带领下,我怀着兴奋而又好奇的心情瞻仰了赛珍珠的故居,赛珍珠故居的管理人员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先参观的是塞珍珠的家,楼下陈列着她很喜欢弹的古琴和一个小钢琴,当时我想,大概赛珍珠是一位音乐家吧。这时热情的管理人员开口说道:‘这是伟大的作家赛珍珠的故居,欢迎大家来参观。赛珍珠出生三个月后就随同为传教士的父母来到了中国。’‘你们跟着我去楼上来看看她的书房,卧室。’说实在话,上去后我感觉她的家很特别,这并不是她的房子大,而是她家的布置及她家木制的地板让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她家跟中国的建筑很是不一样.在她的书房里陈列着很多她的作品,让我眼花缭乱,讲解员跟我说,她最出名的作品是(大地),那作品的背景就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也是目前唯一一部以中国为题材获奖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是她让世界真正的了解了中国,她把中国推向了世界。我对赛珍珠立刻就充满了敬仰之情。提到诺贝尔文学奖,以中国为题材,我想到了老舍,他本来是很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因为身体原因,错过了诺贝尔文学奖,不禁为他感到难过。展架上的书还有很多,讲解员也没有为我们一一的介绍。但可以看得出赛珍珠很有才华,我感觉到著作等身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她的。她书桌上有一支毛笔,写的一手好的毛笔字。接着又参观了她的餐厅及她的卧室,她父母,她奶娘的卧室。
参观完赛珍珠故居,我又随大家来到了赛珍珠纪念馆,我和大家刚进馆,播放有关赛珍珠的视频就映入了我的眼帘,看完了视频我知道了,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研究赛珍珠,还成立了赛珍珠研究者协会,他们有时也会来这里探讨有关她的生平事迹,我对她的好感又进了一层,我的好奇心又被激起来了,她到底做了什么事让国人如此的崇拜她,缅怀她,纪念她,甚至是研究她?进入了展馆看她的事迹时,我的谜团才渐渐的被打开.我们的团支书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请来了该馆的讲解员为我们做了仔细的讲解,在讲解中,我渐渐的对赛珍珠有了更深的了解,赛珍珠一直视镇江为她的故乡,她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大地三部曲),(东风西风),(异邦客)等以中国为题材的作品,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了中国。展馆中有很多展片,在其中我还了解到,赛珍珠还不时的将中国作家推向世界,为老舍等作家的作品找英文翻译,回美国后又积极的宣传中国文化,不仅如此,她在抗日战争中还帮助过前去演讲的宋美龄小姐,推动了反法西斯的发展,当我听到她一生的遗憾是没有能够随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我不禁热泪盈眶。为中国做了那么多事的她竟然没有机会再来中国看一眼。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了赛珍珠故居,我和其他同学再次看了赛珍珠的纪录片,我们这次做了仔细的摘录,接着我们又走进了她的展片馆,这次我们各自分工,捡赛珍珠生平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事情做摘抄,回去之后我们又在网上搜了一些内容,又对她的生平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整理,整理好后,又用word编辑了宣传单,在一条街打印了很多份。
第三天,我们依旧来到了赛珍珠故居,只不过这次不是参观了,我们为赛珍珠故居做了清洁打扫。我们用拧干的抹布帮助管理员擦桌子,凳子,门,和栏杆等东西,在我们擦的时候管理员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让我们东西不要随便乱放,本来什么样子,还要那样摆放,我们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天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很累,一回宿舍,我就躺到了宿舍的床上,不过我们心里依旧是乐滋滋的,助人为乐本身就是为人之本。
当天晚上我们又开了一个班会,是关于去哪发放传单的,经过商议,我们最后敲定了朱芳路小区,第四天上午,兴奋的我早早的就爬起来,随大家坐105路公交车来到了朱芳路小区,向小区的居民发放了传单。发传单的过程总的来说还是蛮顺利的,只有少数人不要我们的传单,其他人都很爽快的接受了。但是让人难过的是,很多拿着传单问我,赛珍珠是谁,我诧异了,身为镇江人都不知道赛珍珠是何许人也,我不厌其烦的给他们讲解了很多,让他们对赛珍珠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第五天,也是活动的最后一天,我和大家又开了一次班会,主要讨论了这次活动的得与失,大家都一扫以前参加班级活动的羞涩和矜持,都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毛文韬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将我们在活动中的所得做了深刻的概括和总结,也宣告了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在这次活动中我个人也体会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让我充分的了解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些深刻的道理。我也走进了镇江的女儿——赛珍珠。但令我非常忧思的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这次活动没进行之前,我竟然不知道赛珍珠,我们宿舍的舍友也都不知道,我对此表示深感惭愧,在镇江呆了将近一年的我,竟然通过这种方式认了赛珍珠,还有身为镇江人的朱芳路居民,在镇江生活了大半辈子,竟然连赛珍珠是谁都不知道。中国教育局一直在宣化文化,不知道为什么收效甚微,镇江都不了解赛珍珠,何以让天下人了解她?政府斥巨资研究她的意义又何在?从小学到高中,教育局一直让我们读孔子,读老子,读沈从文,读鲁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却连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赛珍珠只字未提,我不禁为这为为中国做了那么多事的赛珍珠感到悲悯起来。我们做事应当实事求是,不能处处都是形象工程,这样一点实际的效果都没有。
做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追星,看大片,看玄幻看言情小说,对当代文学置之不理,当代文学家迎合着一些人庸俗的口味,致使中国与诺贝尔文学奖渐行渐远,这不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失败之处吗?
我们只有在教育方面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做些实质性的文化宣传,中国文化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