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10-11
1

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秸秆还田还田技术的作用实施办法注意事项

近年来秸秆还田面积逐步扩大,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最根本的战略性技术措施,国内外农业生产国家都十分重视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培肥地力,我国对秸秆还田技术也十分重视。据测定,1000-1500kg鲜玉米秸秆含纯氮3.65kg、五氧化二磷1.85kg,用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持久地培肥地力。实践证明,土壤肥力在玉米增产份额中占80%左右,因此,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一、实行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好处

1、实行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玉米秸秆内含氮量为0.6%,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有机质含量能达到15% 左右。1250公斤鲜玉米秸秆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相当于18.75公斤碳铵、10公斤过磷酸钙和7.65公斤硫酸钾。连续2-3年实施玉米机械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15-0.2%,增加速效磷33-45%、速钾25-30%,增加含氮量1.06%,一般能提高单产20-30%,从而减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

2、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秸秆还田后经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植酸与土壤中的钙、镁粘结成腐植酸钙和腐植酸镁,使土壤形成大量的水稳性团粒结构,还田后土壤容重比对照降低,总孔隙度增加。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使土壤的通透性增强,提高了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的分解利用,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促进了根系的吸收活动。

3、能够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

玉米秸秆含有大量的化学能,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秸秆还田可以增强各种微生物的活性,即加强呼吸、纤维分解、氨化及硝化作用。另外,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能释放出CO2,使土壤表层CO2浓度提高,有利于加速近地面叶片的光合作用。

4、增加玉米的产量,提高生态效益

玉米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了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涵养土壤水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经过秸秆还田后玉米增产7%-9%,同时玉米秸秆还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产生生态效益。

5、提高生产效率

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秸秆还田还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减轻农业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二、玉米秸秆还田的具体做法

1、把玉米秸秆粉碎或砍成小段约5~10cm。

2、把砍成小段玉米秸秆均匀摆放于畦沟中,形成条状。

3、按秸秆干重的1%配氮肥或粪水把玉米秸秆淋湿。

4、把已经淋过水的玉米秸秆用泥土覆盖。

5、在酸性土壤中要施入适量的石灰,做法是把石灰均匀撒在玉米秸秆上,中 和有机酸并可促进分解。

三、玉米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

1、尽早翻耕

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被均匀撒在田地之中,此时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最好是边收边耕埋。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秸秆尽快翻入土壤,加快秸秆分解的速度;另一方面尽早翻耕还可以避免秸秆损失,粉碎后的秸秆未能及时翻入土壤,干燥后容易被风吹跑,秸秆扎堆还影响耕地,造成下茬作物出苗困难。

2、还田秸秆数量要适中。

秸秆还田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还田的秸秆数量要适中为宜。以风干的秸秆计算,一般每亩不要超过1000公斤/亩。过多的秸秆会影响下茬的播种质量。

3、防秸秆粉碎过粗。

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短或过长,长度小于5厘米,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所以粉碎后的秸秆长度要在5~10厘米之间。解决办法:使用马力相对较大的大型秸秆粉碎机,这样秸秆粉碎得细,而且旋耕较深,秸秆与土壤混和均匀。耕翻入土深度在15厘米以下,覆土要盖严、镇压保墒,既可加速秸秆分解,又不影响播种出苗。

4、足墒还田

秸秆分解依靠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生存繁殖要有合适的土壤墒情。玉米秸秆还田田间土壤含水量应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最适于玉米秸秆腐烂。若土壤过干,会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减缓秸秆分解的速度。

5、适宜的温度

田间土壤的温度高低不仅影响微生物群体组成活性,也将影响土壤酶的活性。温度过高会抑制微生物活动,使土壤中酶失去活性,温度过低微生物活性弱,玉米秸秆腐烂缓慢。

6、补充氮肥

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才能完成腐化分解过程。如不增施化学氮肥,微生物必然会出现与下茬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氮素的现象,从而影响幼苗正常生长。所以,要按每100公斤玉米秸秆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肥,如果不额外补施这些速效氮肥,微生物就会把施给幼苗的氮素利用掉,造成幼苗缺氮,出现黄苗问题,影响苗期正常生长。对于缺磷和缺硫的土壤还应补施适量的磷肥和硫肥。

7、防病虫害传播

玉米秸秆还田时要选用生长良好的秸秆,不要把有病虫害的玉米秸秆还田,如玉米黑穗病、玉米大小斑病等,不能直接用来翻埋还田,最好将带病菌秸秆运出处理,彻底切断污染源以免病虫害蔓延和传播。

8、必须认真施用好除草剂,预防草害。

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范文第2篇

秸秆还田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1、保证秸秆粉碎质量

首先选用适宜的秸秆还田机,玉米秸秆粉碎长度掌握在3-5cm为宜,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

2、尽早翻耕或旋耕

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被均匀撒在田地之中,此时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深度一般要求20-30cm,最好是边收边耕埋,达到粉碎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地面无明显粉碎秸秆堆积,以利于秸秆腐熟分解和保证小麦种子发芽出苗。有条件和时间的农户秸秆还田后的地块最好采用机械翻耕,翻耕最好是铧式犁,因为铧式犁有旋耕机不可比拟的功能就是深耕埋草,也就是可以把秸秆掩埋到20-30cm土层下,不仅有利于节水保墒保肥,而且有利于秸秆腐熟。

3、增施氮肥和腐秆剂

在秸秆粉碎后,旋耕和深翻前,除按常规施肥外,每亩按100kg秸秆另外再加10kg碳酸氢铵或3.5kg尿素,有条件每亩再加2-3kg秸秆腐秆剂,以加快秸秆腐烂,而且补施的氮肥被微生物利用后仍保存在土壤里,其利用率比施在没有还田的耕地要高,可以避免小麦苗期缺氮发黄。

4、足墒还田

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秸秆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因为秸秆分解依靠的是土壤

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生存繁殖要有合适的土壤墒情。若土壤过干,会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减缓秸秆分解的速度,故应及时浇水,生产上一般采取边收割边粉碎,特别是玉米秸秆,因收割时玉米秸秆水分含量较多,及时翻埋有利于腐解。

5、还田数量要适宜

秸秆还田可提高地力,增产增收。但并非还田越多越好,其还田数量要根据水源和耕作条件来决定,原则上应保证当年还田秸秆充分腐烂,不能影响下茬耕作质量。一般情况下,玉米秸秆的还田量是:一般标准是每亩秸秆2400-500kg为宜,过多会为害下茬小麦根系生长。

6、播前土壤处理

秸秆还田由于时间紧,使上茬玉米田大量的害虫虫卵和病原菌被翻入土壤,特别是近几年玉米粘虫、红蜘蛛和丝黑穗、大小斑病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在旋耕或深翻前每亩撒施3-5kg3%的辛硫磷颗粒剂。或用48%的辛硫磷乳油500毫升用1-2kg水稀释与20-25kg细沙或细土拌匀后再与2-5kg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匀,均匀撒施地面深翻或旋耕土中,以预防和杀死土壤中的病虫菌源和虫卵,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上茬玉米病虫害特别严重的地块不易直接还田。

7、保证小麦播种质量

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范文第3篇

3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旱作农业的重大措施;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全省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达 1 亿吨,折合干秸秆 5000 万吨,其养分相当于 30 多万吨尿素、 50 多万吨过磷酸钙、 50 多万吨硫酸钾。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0.2 0.4% ,增产 5 15% 。

一、秸秆还田有哪些好处

第一 , 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 , 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土壤有机质不仅是植物主要和次要营养元素的来源,还决定着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代换性和土壤缓冲性,以及在防治土壤侵蚀、增加透水性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耕性越好,丰产性能越持久。秸秆还田就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为有效的措施。从黑龙江垦区国营农场获得的资料表明 , 由于长期连续秸秆还田 , 有效地遏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继续下降 , 并有逐渐回升的明显趋势 , 平均年增加量达 0.02%-0.04% 。特别是麦秸还田后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增加了 16 倍;纤维分解菌提高 8.5 倍;放线菌提高 3.6 倍;真菌提高 2.7 倍。微生物数量增加,活动增强,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转化,使土壤供肥能力得到加强。

第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耕性变好。秸秆还田后土壤孔隙度增加,一般增加 4% 左右;容重降低 0.04 -0.11 克 / 厘米 3 ; 1 -3 毫米 团粒结构增加5.8% ;土壤水分增加 1.1%-3.9% 。由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水、肥、气、热四性得以很好的协调,渗水能力增强,保墒性能增加,抗旱抗涝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群众总结为“秸秆还田后,土头松,保水强,铲趟得心应手”。

第三,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据调查,秸秆还田后第一季作物平均增产 5%-10% ,第二季后作物平均增产 5% 。据农业科研单位试验,在秸秆还田的地块上施用化肥,可较好地发挥化肥的肥效,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15%-20% ,磷肥利用率可提高 30% 左右。

二、作物根茬如何还田

1 、作物根茬机械粉碎还田 农艺技术要求是:垄距 65-75 厘米,茬高小于 20 厘米;根茬粉碎长度小于 10 厘米,破碎合格率大于 90% ;根茬灭茬率大于 99% ;根茬混拌于土中的覆盖率大于 75% ;灭茬耕深一般为 5-10 厘米;根茬还田后的垄形较原垄形降低高度一般不应超过 5 厘米;每 666.7 米 2 增施尿素 5 -7 千克 ,补充根茬腐化时所需的氮素。机械操作规程是:作业前要对根茬还田机械进行全面检查。齿轮箱加足齿轮油,紧固件拧紧,传动、转动部件灵活,试运转 2-3 分钟,确无问题,方可作业。正式作业前,要做好耕深和对行调整。通过调整托脚柄高低和旋转刀盘左右位置来达到。作业速度为 1-3 档,并要经常

清除刀轴上的缠草。

2 、作物高留茬还田 作物收割时割茬提高而留茬较长。

①小麦高留茬还田 小麦收割时一般留茬在 20 厘米 -40 厘米 ,用链轨拖拉机配带重型四铧犁,在犁前斜配一压杆将秸秆压倒,随压随翻。技术要求:小麦收割时,要做到边割边翻,以免养分散失,也便于腐烂;必须顺行耕翻,以便于秸秆的覆盖和整地质量的提高;耕深要求在 26 厘米 以上,做到不重、不漏、覆盖严密;耕翻后,要用重耙、圆盘耙进行平整土地;麦茬作物定苗后必须及时追施氮、磷肥,同时灭茬除草。

②水稻高留茬还田 水稻割茬高度在 10 -15 厘米 ,最好不超过 20 厘米 ;以秋季作业为好,要在土壤含水量25%-30% (不陷车)时结合秋翻进行作业,封冻前结束。耕翻深度以不破坏犁底层为宜,一般为 15 -18 厘米 ,手扶拖拉机牵引两铧犁翻地,耕深应大于 10 厘米 。翻平扣严,不重不漏,不立垡,不回垡,深度一致;根茬混拌于土中的覆盖率大于95% 。应注意的是:水稻高茬收割还田由于茬高不宜进行旋耕作业,但要进行旱耙(耢)。旱耙(耢)作业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 19%-23% ,耙地深度分轻耙 8 -12 厘米 、重耙12 -15 厘米 两种。耙好的标准为不漏耙、不拖堆、无堑沟,且耕层内无大土块,每平方米耕层内,最大外形尺寸大于 5 厘米 的土块小于或等于5 个。尤其要注意的是水稻高茬收割还田要配施一定量的氮磷肥。结合翻地深施,每 666.7 米 2 用量为 10 -15 千克 ,氮磷比以3 : 1 为好。玉米秸 秆 直接还田的技术要点及要求

1 、技术要求 秸秆粉碎(切碎)长度应小于 5-10 厘米;粉碎秸秆的抛撒宽度以割幅同宽为好,正负在 1 米 左右;秸秆破碎合格率大于 90% ;秸秆被土覆盖率大于 75% ;根茬清除率大于 99.5% ;每 666.7 米 2 增施尿素 6 千克 左右;麦秸还田采用浅层还田耕作办法,浅翻 10~15 厘米或耙耕 10-15 厘米,并结合深松耕作。

2 、要解决好 4 个问题

①秸秆还田的数量和时机 一般秸秆还田数量不宜过多,每 666.7 米 2 还田 300 -400 千克 为宜,否则耕翻难于 覆盖。秸秆含水量30% 以上时,还田效果好。

②秸秆粉碎的质量 秸秆粉碎(切碎)长度最好小于 5 厘米 ,勿超 12 厘米 ,留茬高度越低越好,撒施要均匀。

③调整 C/N 比 据研究,秸秆直接还田后,适宜秸秆腐烂的 C : N 为 20 : 1~25 : 1 ,而秸秆本身的碳氮比值都较高,玉米秸秆为 53 : 1 ,小麦秸秆为 87 : 1 。这样高的碳氮比在秸秆腐烂过程中就会出现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素,把农作物所需要的速效氮素夺走,使幼苗发黄,生长缓慢,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保持秸秆合理的碳氮比。一般每 100 千克 风干的秸秆掺入 1 千克 左右的纯氮比较合适。

④深耕重耙 一般耕深 20 厘米 以上,保证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耕翻后还要用重型耙耙地,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塌墒水。

稻草如何进行直接还田

水稻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中,留在秸秆中的比例大概是氮 30% 、磷 20% 、钾 80% 、钙 90% 、镁 50% 、硅 80% 以上,也就是说稻草中所含的养分较高,特别是钾和硅的含量高。氧化钾为 1.13%-3.66% ,平均 1.83% ;二氧化硅为 5.3%-15.0% ,平均 11.0% 左右,并且稻草易于腐烂,因此说稻草还田是水田最有效的培肥增产方式。还田方法:将稻草铡碎或用乱草机打碎,长度为 16 -23 厘米 ;将铡碎或打碎好的稻草均匀地撒于田面,一般每 666.7 米 2 还田 300 千克 左右;当土壤含水量 25%-30% (不陷车)时将稻草翻入 15 厘米 土层中,稻草混拌于耕层中的覆盖率大于 95% ;翻前要施肥,一般每 666.7 米 2 施氮磷化肥 15 -20 千克 ,氮磷比为3 : 1 。耙地:耙地的适宜含水量为 19%-23% 。耙深,轻耙 8 -12 厘米 ,重耙12 -15 厘米 。耙后耕层内无大土块,每平方米耕层内,最大外形尺寸大于 5 厘米 的土块小于或等于5 个。

稻草还田后的水浆管理:由于大量新鲜秸秆有机物进入土壤后,在淹水条件下进行腐解,因此,水田土壤将具有较强的还原作用,特别在秸秆旺盛分解的阶段更是如此。为了防止水田土壤中大量还原性物质和有机酸的积累而导致对水稻根系生长的毒害影响,要采用落水晒田并进行间断灌溉的水浆管理。

五 、怎样制做和使用秸秆肥

秸秆肥制作方法主要是用于秸秆 7 份、人粪尿 1 份、畜禽粪尿 2 份及适量马粪或格荛。于 3 月初,把准备好的秸秆切碎或粉碎成 3 厘米 左右的碎块,按体积比 1 : 2 : 7 的比例将人粪尿、畜禽粪尿和粉碎好的秸秆充分混拌均匀,浇足水(材料含水量以 60%-70% 为宜,即当水加到手握成团,触之即散的状态为宜)。再把准备好的格荛堆成一堆,选背风向阳之处点燃,把马粪用热水浇透抖好(温度在 40 ℃ 以上),盖在点燃的格荛上,做个暖心(发热点),然后把已混抖好的秸秆一层层盖在马粪上,堆成一圆堆,堆高不应低于 1.5 米 ,堆好后要注意管理,防止人畜践踏,并观察堆温,把堆温控制在 50 -60 ℃ 之间,最高温度不能超过 70 ℃ 。因为此温度范围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加快秸秆的分解速度,同时又可杀死病菌、虫卵,减少氨的挥发。这样堆腐7-10 天,温度达 60 -65 ℃ ,此时可以进行倒粪,然后每隔7 天左右倒一次,共倒 3-4 次,大约需 35-45 天就可以发酵好。发好的秸秆肥具有黑、乱、臭的特点,有黑色汁液和氨臭味,湿时柔软,有弹性,干时很脆,容易破碎。在秸秆肥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 4 点。一是如果 3 月底或 4 月初造秸秆肥,为了在种地前发酵腐熟好,应采取加大暖心,堆顶用塑料薄膜覆盖和适当多加些人粪尿与畜禽粪的办法促使秸秆尽快发酵。二是在堆制过程中,人不可上去踩,更不能往秸秆肥里掺土和用土压堆,否则不易发酵。三是堆好后应注意观察,发现肥堆冒气挂霜时,及时用拌好的秸秆覆盖上,利于保温。四是秸秆肥不要发过劲或发不好就用,以免影响其肥效。

秸秆肥一般做基肥或者种肥,一般每 666.7 米 2 用量 1500 -2000 千克 。

六、秸秆覆盖适用于什么地区和后作物

1 、秸秆覆盖技术,将残茬或作物秸秆保留在土壤表面,不翻入土壤中,成为耕地的一个保

护层。

2 、秸秆覆盖作用 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碱在土表积聚,减少雨季坡地的水土流失,增加降雨在土中的接纳贮存,抵抗风蚀,增加近地面空气中的 CO 2 的含量,有利于补充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增进土壤表层微生物的活性,减少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长期秸秆覆盖同样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产量。

3 、采用免耕法 将秸秆全部覆盖于地表面不进行翻耙作用,适宜于水热条件高的南方地区和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采用。在高寒地区,由于影响土壤增温,故不是在所有条件下皆适宜采用的。高寒地区的免耕覆盖作业适宜在旱岗地播种春小麦的条件下采用。

七、在秸秆还田实践操作中怎样确定调氮量和适宜的氮肥品种

1 、确定调氮量的方法

( 1 )还田时期 在高寒地区,麦秸伏季还田至土壤封冻还有 2-3 个月的有效腐解时间,秸秆的 C/N 比值将会迅速下降,至次年后作出苗时,其 C/N 比值远小于新鲜麦秸的原比值。所以在还田作业时施用少量(约小于 1% )氮肥,主要用于加速麦秸腐解,后作播种时再按常规施用适量氮作种肥;如果玉米秸或大豆秸等晚秋收获的作物秸秆还田,一般需按氮平衡理论值计算调氮量(补充氮量千克 / 公顷 = 还田秸秆量( 1.7% 秸秆含氮量 % );若麦收后复种绿肥,特别是非豆科绿肥也需按氮平衡理论计算调氮量。

( 2 )还田深度 秸秆进入不同土层深度,其腐解速度不同,这在北方低温条件下差异更明显。这种判别在粘质土比砂质土壤中也更明显。如黑龙江东部白浆土上于 8 月 10 日 进行麦秸还田,一种采用翻压 20 厘米 方式,一种采用浅耙 10 厘米 方式,于当年 11 月 10 日调查,麦秸粗分解率前者为 21% ,后者为 48.5% 。这表明,残留麦秸的 C/N 比值已分别下降至原比例的 4/5 和 1/2 左右。假设原麦秸的含氮量为 0.5% ,此时残留麦秸的含氮量已分别上升至 0.1% 和 1.0% 左右。因此,第二年春播作物,按秸秆含氮量 1.7% 的氮作种肥即可。

( 3 )水田调氮量 因为在旱作和水田条件下,还田的秸秆分别处在以好气和嫌气性分解为主的条件下,故土壤氮固定的临界含氮量不同。大量试验表明,在淹水条件下植物残体分解时氮固定的临界含氮量约为好气性分解下的 1/3 左右,即含氮量为 0.54% 。如麦秸和稻秸含氮约 0.5% 、 0.55% 左右,它们还田后就随即种水稻,也不必担心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缺氮症状。所以在北部高寒地区,进行水旱轮作时,秸秆还田一般不调氮也不会产生对后作水稻出现明显的缺氮现象,但北部高寒地区春秋两季土温较低,为了加速还田秸秆的腐解,提高还田当年效果,以及作为稻田的一种经济施肥方式,建议在还田作业时配合施肥。

秸秆还田时调节 C/N 比值对氮肥品种有选择。试验表明,无论旱田或水田进行秸秆还田时,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氮肥为好。并且最理想的施入位置是直接施在秸秆有机残体上。因此,可以将氮肥溶液喷洒在已抛撒地表的秸秆表面上,然后进行还田后的机械作业。考虑到施氮和还田秸秆在土壤中分布的不均匀性而可能影响后作幼苗的正常生长,可以将部分氮肥作为种肥施入。

八、在同一块田里是否可以进秸秆连年还田

一般在正常年景(非干旱和涝灾年)情况下,将每季作物秸秆残茬全部还田是可以的。多年的实践证明,连年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提高很快,作物生育、产量性状也得到显著改变,其增产效果有随还田年次增加而提高的明显趋势。

由于连年有大量秸秆残株进入土壤中,为加速秸秆有机物腐解及其同土壤水肥相融,以及防止秸秆残株在土壤中出现隔墒等不利影响,因此,要求秸秆粉碎程度要高,一般切割长度在 10 厘米 以下,对粗茎的玉米秆还要求达到破茎粉碎的程度。如果处在高寒地区的低洼冷凉土壤上,由于有机物分解速度较慢,年分解率不高,故可以根据轮作情况安排间断还田为好。

一般旱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后进行连作,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如在北方麦秸还田后春小麦根腐病加重;在南方则小麦全蚀病加重;大豆秸还田后大豆根腐病和虫蚀率提高。因此,秸秆还田应建立在轮作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从土传病害的生态学观点来看,施用新鲜有机物质本身也是一种对土传病害有效的生态生物学防治的手段。所以在轮作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是不会造成病虫害大发生的。如果连作情况下还田秸秆,可考虑采用翻耕还田作业,而不采用耙耕浅层还田,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

鉴于土壤处理的一些化学除草剂使用的有效剂量,将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而适当增大。也由于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强度,从而加快了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也就是缩短了药剂的残效期。因此,在秸秆还田土壤中,使用化学除草剂,特别是播前进行土壤处理的化学除草剂,其有效使用剂量应适当提高。如黑龙江省农垦调查表明,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调查,秸秆还田区氟乐灵的杀虫率为 91% ,而未还田区为 95% 。用高梁作生物测定观察氟乐灵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也表明,随着施药后时间推移,秸秆加速了土壤中氟乐灵的降解,一个月左右就达到半衰期,而未施秸秆土壤,两个月以后氟乐灵残留量仍在半衰期以上。

九、秸秆还田作业时后如何施用氮、磷肥料

调节秸秆碳氮比( C/N )的目的是促进秸秆有机物腐解和调节土壤有效态氮素的平衡,避免由于土壤有效氮固定而导致后作物缺氮现象发生。因此,决定是否还需施用氮作种肥,主要依据当地土壤有效肥力水平和栽培施肥经验来确定。在北方高寒地区,特别是采用秸秆深层还田的情况下,由于秸秆处在半嫌气分解状态中,其分解速度又较缓慢,故秸秆的“氮因子”(每 100 份碳氮比值较大的有机物料分解时,固定(同化)土壤有效态氮素的份数,它代表了矿质化与同化这两者对抗力量的平衡值)值较小(禾本科作物的“氮因子”一般在 1 左右,小麦秸一般小于 1 )。因此,按氮平衡计算的补氮量中拿出一部分( 1/2-2/3 )作为后作种肥,不仅不会影响秸秆分解速度和土壤氮素的有效转化,还将促进后作幼苗生长发育,又达到经济施肥的效果。

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范文第4篇

一、全区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及综合利用的现状

1、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17个乡镇,三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玉米种植面积20万亩,其中转化利用面积18.9万亩。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有:机械还田、青贮氨化、秸秆沼气、秸秆固化、自然养猪法、干贮和其他方式。除去干贮和其他方式转化利用的10万亩,我区的玉米秸秆实际转化利用面积8.9万亩,转化利用率47% ,机械还田7.5万亩,转化利用率84%,机械还田面积占了玉米秸秆转化利用面积的一半以上。可见,玉米桔秆机械还田是秸秆转化利用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以往传统用秸秆取暖、做饭、饲养牲畜等生活方式已普遍被煤、燃气、饲料所代替。因此,每到夏、秋二季,大量农作物秸秆因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被废弃在田间地头,农民往往采取焚烧秸秆来解决整理地块、播种的问题,而大面积的焚烧秸秆造成了很多不利情况:一是烧焦了土壤,驱散了水分,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墒情;二是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严重污染了环境;三是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安全;五是禁烧工作使全区各有关部门倾力参与,大量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因为禁烧工作不力等原因,不少基层单位被通报批评和处罚,影响了干群关系。

2、加大以秸秆还田为重点的综合利用措施

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增加和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增加秸秆还田面积,减少秸秆禁烧压力,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同时也加大了以秸秆还田为重点的综合利用工作力度:一是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及采取宣传车、张贴标语、口号、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各部门关于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管理的要求,以及秸秆还田产生的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提高广大农户对秸秆还田的认识;二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积极进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课题研究,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大力推广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并充分发挥大型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的作用,实施秸秆直接还田。2008年8月31日,全区玉米秸秆机械还田演示会在寨里镇召开,市区领导、区禁烧办有关工作人员,各乡镇(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分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玉米联收机、玉米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深耕犁、免耕播种机、圆盘播种机、普通播种机等七种配套机械分三种技术路线(一是机械还田机械旋耕小麦免耕播种机播种;二是机械还田机械旋耕两遍用圆盘式播种机播种;三是机械还田机械深耕旋耕用普通播种机播种)进行演示,通过现场演示,群众对玉米联合机收获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保护性耕作有了直观的认识,普遍认为此项技术不仅抢农时,而且大大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问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了地力,促进了作物生长,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是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实行秸秆还田可带来如下效益:①增肥地力、节约用肥支出。据测算,秸秆还田后,每亩秸秆相当于60公斤碳铵、50分斤过磷酸钙、45公斤硫酸钾、2.5方优质粗肥,亩均节约肥料投入15元。②增产效果明显。实施玉米秸秆还田的农田除第一年外,以后多年,小麦亩增产可达10%左右,玉米亩增产可达160斤左右。③减少用工支出,增加机手收入。玉米秸秆还田省去了砍、运等工序,省时省力。同时,机手年可增加纯收入2万元左右。④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焚烧投入,能够使各级各单位从繁忙的禁烧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

3、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加大秸秆还田补贴力度

自二00五年国家实施购机补贴项目以来,逐年加大购机补贴力度,仅2008年省、市、区三级共补贴机具资金199万元,其中省财政补贴资金97万元,市区两级补贴资金102万元,共补贴75马力以上拖拉机、玉米联收机、还田机、深耕犁、旋耕机共计131台,这些补贴机具的陆续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了我区的农机装备结构,推动了我区玉米秸秆还田面积不断增加。截止到目前,我区拥有50马力以上拖拉机178台,玉米联合收割机66台,秸秆还田机36台。据了解,周期按10天计算,一台玉米联收机与之相配套的秸杆还田机每天作业50亩,66台联收机可还田33000亩,一台纯还田机每天还田面积80亩, 36台还田机可还田28800亩,102台机械共还田61800亩,不足机械从高青、桓台等周边区县调入。与往年不同的是,往年是以外地机械作业为主,2008年我区新购机械则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009年,我们将继续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玉米秸秆还田机的购机力度,尽可能多的购置秸秆还田机械,满足我区还田任务要求。

4、实施秸秆还田项目补贴,调动农民秸秆还田积极性

2008年,市政府将淄川区的双杨镇、罗村镇、寨里镇、黑旺镇、商家镇、岭子镇、淄川经济开发区、松龄街道办事处列为重点禁烧区,禁烧区内每亩市区补贴20元,乡镇配套5元,条件好的乡镇、村也相继出台了数额不等的补贴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如城南镇公孙村将全村近500亩土地免费为农户免耕播种,补贴资金6万余元。此外,双杨镇、罗村镇、寨里镇、岭子镇等其他有还田任务的村也都采取了一些数额不等的补贴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1、基层干部重视不够。在实施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中我们发现,有的镇村干部对秸秆还田工作存在为难发愁情绪,没有从思想深处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只停留在口头、书面上,而真正的责任主体没有体现,因而导致了有些适合还田的地块没能还田。

2、认识上的不足。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没有长期的效益观念,受传统耕作方式影响,习惯了“卫生田”,担心秸杆还田后影响小麦出苗,索性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清理到地头堰边,究其原因,主要是玉米种植过密,有的地块每亩达到了5000株,即使这样,用深耕机深耕一遍,把粉碎后的秸秆翻到30公分厚的土层,丝毫不影响播种和出苗。如果不深耕,用旋耕机旋耕两到三遍,用圆盘式播种机播种,每亩地多用35斤种子,也可解决出苗问题。所以,把粉碎后的秸秆清理出来,实在是浪费和可惜。

3、个别机手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快了萝卜不洗泥”,还田机作业速度相对较快,导致有些秸秆粉碎不够细,影响了还田质量。

4、个别新机手未经过系统培训,特别是实际操作培训,技术不够娴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还田效果。

5、大型农业机械及秸秆还田机具较少,而三秋季节性又强,作业时间相对集中,我们不得不从高青、桓台、邹平等周边区县调用机械,以解燃眉之急。

6、山区乡镇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推广大型机具的难度较大,以至于有些适合还田的地块尚不能还田,也给秸秆禁烧埋下了隐患。

7、秸秆还田力度还不够,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总之,我们认为,2008年我区玉米秸秆还田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还田面积实现了新跨越,从上年的不到3000亩猛增到2008年的7.5万亩,还田质量也实现了新突破。但也不否认,有的乡镇、有的村、有的地块存在还田质量不高的问题,但也只是极个别的现象,2009年我们将采取机手上岗前培训、制定完善作业标准、与机手签定作业质量协议书等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秸秆还田工作建议

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关键在于为秸秆找一条有效利用转化的出路,根据我区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在继续稳定扩大青贮氨化、秸秆沼气、秸秆固化、自然养猪法、干贮和集中堆放等秸秆消化方式外,要重点突出小麦、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主渠道。因为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大面积解决秸秆焚烧现象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办法。因此,要使我区秸秆禁烧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就要将秸秆禁烧关口前移,从秸秆还田工作抓起: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对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工作的认识。采取开辟报纸、电视专栏、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标语,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给环境和土壤带来的严重危害及秸秆还田产生的显著效益,切实提高农民对秸秆还田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的自觉性;二是在积极争取上级购机补贴项目的同时,加大地方财政补贴资金。希望在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贴资金的同时,区、乡级财政及有条件的村,每年也应分别投入一部分专项资金对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及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农民进行补贴,扩大补贴资金规模总量,促进补贴机具数量增加,特别是要积极引导扶持农民购买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因为近几年生产的联合收割机在出厂时就配备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机收作业水平,又能够保证秸秆还田需要;三是实施秸秆还田补贴项目。2008年我区的秸秆还田费用最低的是灭茬还田机还田后免耕播种,每亩费用95元,如果还田后旋耕两遍或深耕后旋耕一遍,再用圆盘式播种机播种,每亩费用120元。对于一般农户来讲,要全部负担此费用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建议区、镇、村对还田农户进行适当补贴,以减轻因玉米秸秆还田给农民带来的负担,否则的话,玉米秸秆还田工作2009年不会有大的进展。四是把秸秆禁烧的工作重点放在秸秆还田上,要逐步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夏秋二季提前将秸秆还田目标任务分解至各乡镇,同时积极引导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等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秸秆还田作业,提高秸秆还田面积。建议区政府继续抽调有关部门成立联合督导组,采取分片督查、巡回督查、暗访督查等形式,对全区秸秆还田工作进行全方位巡查,及时通报各乡镇秸秆还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秸秆还田任务完成好的乡镇、办事处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完成任务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给给予经济处罚。五是对于想采取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的农民,应积极引导鼓励其购买秸秆打捆机具及固化设备,形成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同时进行的局面。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在三年内使我区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有一个大的发展,以此促进秸秆禁烧目标的实现。

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范文第5篇

机械化秸秆还田核心技术是采用多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埋入田中,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保水、调温等理化性能,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秸秆多年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平均年增加率为原耕层有机质含量的0.01%左右;有利于土壤全氮量和速效氮、磷、钾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效养分;有利于增加后季作物产量,增幅为2-5%。

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路线

1、秸秆处理

①切碎抛洒在麦茬地(喷施或撒施秸秆腐熟剂)放水浸泡36小时深埋起浆一次性作业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② 切碎抛洒在麦茬地(喷施或撒施秸秆腐熟剂)反旋深埋机槾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③ 不切碎(喷施或撒施秸秆腐熟剂)放水浸泡36小时深埋起浆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④ 墒沟埋秸秆还田技术不切碎人工直接埋入麦田原有墒沟撒施碳铵手拖配旋耕机压实并盖土(往返作业)正常施肥、浅旋灭茬泡田整地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注意收割留茬不是越低越好,应在30厘米左右。因为根茬越低,田面留草量越多,预埋性越差;根茬越高,田面留草量越少,预埋性越好。

2、撒施基肥

在水田条件下,土壤氮固定的临界含量为0.54%。实施秸秆还田后,需补充氮肥。由于麦秸秆含氮量在0.5%左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缺氮症状。但为了加速还田秸秆的腐解,提高当年的还田效果,在还田作业时要配合施基肥。在总施肥量与不还田土壤肥料用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纯氮1kg为宜,一般每亩总施纯氮量为20公斤~22公斤,并根据基:蘖:穗肥比为4:2:4施用。基肥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加复合肥为好,一般为亩施碳铵20公斤和普通复合肥40公斤为宜,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

3、喷施或撒施秸秆快腐剂

在秸秆还田前施用适量的秸秆快腐剂,均匀喷施或撒施在秸秆残体上,可加快秸秆腐熟速度,提高秸秆还田效果。

4、放水泡田

施好基肥后立即放水泡田,浸泡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

秸秆一般在放水浸泡12小时后基本软化,软化后的秸秆易于和泥浆搅拌均匀,浸足水分软化后的秸秆一般不会直立于田间或漂浮于水面。土壤耕作层泡透的时间视土壤物理性状而定,土壤酥松、团粒结构好、透水性强的土壤易于泡透;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差,透水性弱的土壤难于泡透。一般砂、壤土浸泡24小时左右,粘土田块浸泡36-48小时左右,即在还田作业前1~2天上水泡田。浸泡时间过短,耕作层泡不透,作业时土壤起浆度低,秸秆和泥浆不能充分混和,田面平整度降低;浸泡时间过长,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埋草和起浆。

要严格控制水层,以还田作业时水层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作业不起浪为准,水深1-3cm;水层过深,浮草增多,作业时水浪冲击过强,影响秸秆掩埋效果,耕整平整度差;水层过浅,土壤耕作层泡不透,秸秆泡不软,作业后田面不平整、不起浆。

5、还田作业

(1)机型选择

选择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高效低耗秸秆还田机械---反旋灭茬机或水田埋茬起浆机。新型秸秆还田机械----水田埋茬起浆机的特点是正旋埋草、带水旋耕,提高了机械效率和埋草效果,同时,由旱旋耕改为带水旋耕,减轻了机械负荷和动力消耗,特别是提高了旋耕埋草田面平整度,降低了机械操作成本,一次两遍作业,实现埋草和平整地,能满足后续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要求。选用小拖配置秸秆还田机,小拖功率一定要15马力以上。

(2)机具作业

水田埋茬起浆机采取横竖两遍作业,一次完成埋草和平整地。第一遍顺田间长度采用无环节套耕作业法,避免漏耕,可适当重耕,以提高埋草效果;第二遍可采用“绕行法”找平,并适当提高作业速度,一次两遍完成埋草和平整地。注意要根据拖拉机动力、还田机具配备和土壤情况确定工作档位。

(3)耕层深度

秸秆还田机的耕层作业深度与秸秆还田量、埋草率、麦草腐烂进度和稻米品质有关。有研究表明:在5~15cm耕层范围内,随旋耕深度的增加一次性作业埋草率提高,麦草起始腐烂时间、进度推迟(淹水条件下不同耕层温度差异所致),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下降。考虑到我市小麦当前产量水平,为适应插秧机作业要求,麦秸秆还田的适宜埋深为5~10cm,有利于后作机插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4)田面特征

据有关试验观察,麦秆上水后第5天,呈灰褐色,浸出水混浊,开始腐烂;第10天田间气泡增多,水面发油花;第15天大量起泡,臭味明显;第25天气泡减少,水层清晰,腐烂基本结束。

三、建议

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范文第6篇

1 适用范围

沅江市北部湖区双季稻种植区。

2 技术原理

2.1 秸秆养分释放原理

通过田间试验, 开展早稻还田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秸秆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碳>氮;覆盖还田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均低于翻压还田, 秸秆翻压还田水稻秸秆当季氮素累积释放率达到46.1%~48.6%。试验结果为秸秆还田方式和肥料用量和施用方法提供了依据, 为秸秆还田化肥减量施用的可行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2.2 补充氮肥技术原理

为减少微生物与作物竞争氮素, 确保秧苗移栽能吸收足够的氮, 秸秆还田后需施用15kg碳铵进行调节田间碳氮比。

2.3 秸秆腐熟剂加快腐熟原理

秸秆腐熟剂的作用机理是有机物的微生物分解代谢原理。秸秆腐熟剂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霉菌、细菌和芽孢杆菌等, 其大量繁殖能有效地将秸秆腐解成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钙、镁、锰、钼等中微量元素, 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团粒结构, 提高土壤通气和保肥保水功能, 并且能产生热量和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从而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并促进秸秆循环的有效利用。

3 技术措施

主要流程如下:早稻收割后施用腐熟剂机械翻压还田机械整田水稻移栽田间管理晚稻收割。技术措施如下:

3.1 秸秆还田

早稻收割后, 每667m2施用秸秆腐熟剂1kg, 利用旋耕机翻压还田, 秸秆还田量每667m2约400 kg。

3.2 移栽方式

软盘抛秧或机械插秧。

3.3 播种、移栽时间

中熟杂交晚稻6月中旬播种、早熟杂交晚稻6月下旬播种, 大田每667m2用种2~2.5kg。一般在7月中旬抛秧或机插。移栽密度一般每667m2栽插2万蔸, 每蔸5~7苗。

3.4 肥料用量及用法

化肥施用量主要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的肥料用量, 基肥:每667m2用20:8:12配方肥20~25kg、碳铵15kg;追肥分两次, 第一次分蘖肥每667m2追尿素10kg、钾肥5kg, 第二次复水肥每667m2追尿素4~5kg。

3.5 水分管理

采取少量多次灌溉的原则, 尽量较少田间水分排放量。早稻秸秆腐熟还田后, 沉降1~2d后田间浅水或湿润状况抛秧或者机插。分蘖期田间水深2~3 cm为宜。当全田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5%时进行晒田。孕穗期田间保持5cm的水深。到抽穗时尽量自然落干到1~2cm, 灌浆结实期宜干湿交替间歇灌溉。黄熟期后排水落干, 促进籽粒饱满, 以便收割。

3.6 病虫害防治

晚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等, 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稻瘟病的防治:分蘖期每667m2有5个以上发病中心或叶发病率达2%以上时进行防治, 每667m2施用保治达100ml;纹枯病的防治:分蘖末期至孕穗期, 每667m2施20%井冈霉素1~2次, 如病情继续发展, 再补施一次;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叶片开始缩尖时每667m2用高含量的阿维菌素兑水15~20kg细喷雾;稻飞虱的防治: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每667m2施用必亚统30g。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与没有秸秆还田比较, 应用秸秆腐熟还田综合技术, 氮肥利用率相对提高1.5~2%, 磷肥利用率提高1.1~1.5%, 钾肥利用率提高2.2~3%, 667m2均增产19.07kg, 667m2均减少化肥纯量1.6kg, 667m2节本增收60.59元。

4.2 社会效益

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推广, 能改良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对肥料的吸收能力, 提高耕地地力, 改良农业生态环境。对抑制病虫害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有利于沅江农业可持续发展。

5 推广前景

沅江市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63.6万t, 目前秸秆还田量为33.2万t, 秸秆还田减肥增效潜力大。

摘要:通过对晚稻秸秆腐熟还田化肥减量增效的试验示范研究, 结果表明, 应用秸秆腐熟还田综合技术, 化肥利用率能提高1.13%, 每667m2均增产19.07kg, 并能改良土壤结构, 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