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到平庸再回归优秀是什么体验?(精选2篇)
从优秀到平庸再回归优秀是什么体验? 第1篇
为什么你不在顺境时就好好努力?
文/晚情
1
这几年,我亲眼见证了朋友M从美到丑,再变美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伴随了她从优秀到平庸再回归优秀。
那时的M刚刚大学毕业,不仅拥有如婴儿般细腻白皙的皮肤,而且虚心好学、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到很晚,还去报了个周末培训班。那时的M,是我们几个同龄姑娘里最努力的。
所以,她在一年之内就从普通行政被提拔为助理,两年之后,又独立管理一个部门。在同时进去的人里,她是升迁最快的。
她的男朋友是培训班里的同学,在另一个公司当主管,在她升为部门主管时,两人结婚了。在我们还“小姑独处”时,M已经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两大课题。
结婚之后,M和我们的联系渐渐少了,后来听说向公司申请去了老公所在城市的分公司。大概一年后,我又见到了M,令人吃惊的是,眼前的M腰圆膀粗,曾经窈窕的身材早已没有了痕迹,原先白皙细腻的脸庞如今变得粗糙暗黄。
吃饭的时候,M一口气吃掉六个菜,我劝她稍微节点食,她无奈地说,“我也想啊,但是臣妾做不到啊!”
之后,关于M的坏消息一个个传来,先是听说她由于工作懈怠,被公司调了回来,安排在一个不重要的岗位,紧接着又听说她老公和她离婚了。
后来我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她发狠说:“我要消失一段时间,我已经向公司提出辞职了,不变回从前的我,这辈子我都不打算再见你们了。”
M说到做到,彻底消失在朋友圈里。大概一年后,阿姨说有人找我,我出去一看,一个气质绝佳、身材窈窕、脸色红润的M又重新站在我面前,我再次惊讶得合不拢嘴。
原来,她辞职后,下了狠心要好好收拾自己,先去办了张健身卡,每天坚持科学饮食,就这样,三个月里,体重迅速下降了15公斤,气色也越来越好。大概半年前,她重新找了份工作,像以前那样激情百倍地投入,现在的领导非常赏识她。
2
M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帖子发布在朋友圈里,顿时引起了轰动,很多人赞叹她的意志力,封她为“励志姐”。
但后来有一次,她对我说:“其实我很后悔,你知道吗?我现在是很努力,是过得不错,但是为什么我没在拥有一切的时候也像现在一样努力提升自己呢?”
我安慰她说,人总会经历一些挫折和遗憾。她摇摇头,跟我说了很多很多。
当初刚离婚时,她恨前夫,觉得这男人在自己貌美如花时百般黏糊,一旦变丑就移情别恋。可是渐渐地,她开始用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当时的她,连自己都看不下去,没让自己变得更美更好,而是放弃了所有努力,最后失去了能怪谁呢?
她呜咽着说:“你知道我当初的想法有多愚蠢吗?我天天想着让他带我去吃各种好吃的,如果不带就是不爱我,所以他必须得带。刚开始胖时,他提醒我运动,但我很不高兴,我认为爱我就得让我快乐,让我去运动就是勉强我,就是不爱我,他就不敢再提。我每天窝在沙发上吃零食看肥皂剧,那几年里,我连一本书都没看过,一节课都没上过,看书上课哪有看剧轻松啊。我也不再联系你们,就想跟他腻在一起,结果让自己的圈子越来越窄。
变成这样后,我还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他头上,因为他没有让我越变越好,可是,他敢跟我说真话吗?他的任何真话在我眼里都是不爱我的表现,我爱听的是就算你胖到两百斤,我也一样爱你’就算你丑到极点,在我眼里依然是最美的’。我现在其实很想甩自己两个耳光,问问自己:你为什么不在顺境时就好好努力?非得等到生活甩了你几个耳光才清醒。”
3
M能从过去的失败中,悟出这一番道理,没有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已经比很多人强了,而她的这番觉悟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大多数人在顺境时比较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逆境时更愿意发奋努力,这似乎是人的天性。但为何一定要等到失去或在逆境时才肯刻苦努力呢?
小时候语文课里有则寓言,叫《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要及时改进,以免损失更大。但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在羊还没失去时,就把羊圈建得牢固,可能根本就不会有“亡羊”的事发生。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努力去改,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值得鼓励。但改正、补救已是下下之策。只有在顺境时就保持清醒的头脑才不会导致失去,陷入逆境。
几乎所有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当初我好好努力,现在已经如果当初我好好珍惜,现在可能如果当初我不贪图安逸,说不定现在
永远陷在失败里爬不起来的人是生活的弱者,那些能从失败里重新站起来的人才是生活的勇者。而在一开始就能看清这一切,不去人为导致失败和逆境的,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和智者。
持续改进:从平庸到优秀 第2篇
一种两全其美的景象总被企业追求:产品质量更高,性能更好,但成本更低。这也是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根基。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里,在成本上有领先优势的企业更有实力抵抗市场消费的下滑,甚至拥有并购竞争对手、迅速壮大自己规模的战略机会。相对而言,那些在成本上优势不明显甚至处于完全劣势的企业,在市场需求下滑时更会倍感成本压力。因为,节省下来的成本即是利润。
在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的过程中,创新作为一种突出的手段被企业尤其是技术型企业极其重视。然而,创新的门槛并不低,大量人力物力长期的投入会使大多企业步履艰难。实际上,创新并不是唯一的路径,许多企业的成功有创新的功劳,但更多的是持续改进。因为真正的、彻底的创新并不多,诸多所谓的创新,也是持续改进和“合成”的结果。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持续改进可以实现从平庸到优秀甚至卓越的飞跃,不过这需要企业贯彻实施并持之以恒。
由内而外
就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而言,成本的持续改进意味着企业必须客观地把握成功的关键因素——成本,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和改善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水平,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通过成本价格优势占领行业的主导地位,提高竞争实力。
持续改进最先用于生产环节,以改善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狭窄,注重生产环节变动性成本控制以及现有产品生产成本的改善和降低,这是成本持续改进的一个方面。比如丰田开始实施世界范围内的成本控制时,就向往“过去需要由10个工人完成的工作,现在我们必须想办法让1个工人完成”,但这并不等于要加强劳动强度,而是希望能在工作方法等方面有所改进和超越。丰田在全力超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那段时间里,成本削减确实表现出了明显的效果,但之后丰田设定了新的“基准成本”并努力地改进,成本削减的速度却大不如从前。显然,在生产环节,成本的改善和降低是有一定极限范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改善和降低的投入所产生的边际收益会不断减少。
因为产品成本的消耗既取决于各环节成本的控制水平,同时也决定于各环节的有机联系,如原材料的及时供给、部门间半成品的结转等。在此情况下,持续改进扩散到企业价值链上的其它环节,以从整体上来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比如,把它用于改进销售和服务流程也同样有效。对于一个复杂的销售项目,从最初的接触到最后的成功签单往往要经历很多过程与环节。过程化的营销管理是将一个复杂的销售任务分解成若干个标志性的阶段,每个阶段以里程碑式的工作成果进行界定,同时为每个阶段制定预期的成功率,这样销售人员及其业务主管就可以快速掌握每个项目的进展状况、停滞情况以及对项目进行汇总分析。
持续改善观也扩散到供应链管理上。比如,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同其他汽车制造商不同,没有依靠对供应商的压榨——压低零部件的购货价格来实现成本消减,而是与供应商一起积极地思考降低成本的办法。厂家会派遣专业人员到供应商的生产现场去进行指导,推进改善,绝不吝惜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与付出。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客户变化的需求逼迫着企业及时将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否则,落后的产品会滞销,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和资金浪费,这是一种巨大浪费。于是,在持续改进在企业内部扩散至各生产经营环节的时候,以技术创新和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持续改进也浮出水面。市场竞争上升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阶段,企业的产品开发,需要先根据顾客的具体需求来设计出产品实体,然后根据顾客的消费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设定生产成本,再把这个成本分解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去,各生产环节以此为目标再来降低自己的成本。
三大关键
实际上,改进并不是优秀企业的专利,而是企业普遍而常见的行为。但为什么还有许多企业仍停留在平庸的台阶上呢?关键是持续改进,它是一种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行为。
一般说来,持续改进有如下几个环节: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实施改进——检查反馈。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企业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前进。在实施持续改进过程中,有三个关键问题值得注意。
首先,全员参与,企业各部门紧密协作。松下幸之助曾说过:“没有全员的参加,就没有全面的管理。”持续改进亦如此,只有少数人参与的改进不仅难使企业发生飞跃,而且难以持久。以前,丰田的持续改进以善于发挥普通员工的积极性著称,这也就是所谓的改善(kaizen)。不太为人所知的是,丰田还有另一个术语“自主研修”(jishuken)。按照丰田的解释,“自主研修”是“一种管理层驱动的改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层查找出需要持续改进的领域,并在整个组织中传播相关信息以促进改进活动”。“自主研修”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选择需要改进的领域;第二,成立由各部门成员组成的小组;第三,向小组成员分派任务,小组成员根据其任务范围提出问题;第四,组长对问题进行跟踪,查找原因所在,确定解决措施以及负责改进的责任人和改进时间表;第五,组长与责任人讨论他们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已采取的改进措施;第六,公布改进结果,跟踪改进变化情况。由此可见,丰田的持续改进已成为一种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相互交织的全员参与的管理行为。
其次,强调内部学习和交流,倡导知识共享。提高持续改进能力不完全依靠科学的进步,而主要是依靠每位员工都具有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高度创造性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知识交流。有学者将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可以在不丢失大量内容的情况下方便地整理和转移;另一种是隐性知识,这类知识比较复杂,很难去整理和转移,它需要长期去探索。由于显性知识比较容易收集和存储,也容易被模仿,所以尽管隐性知识难以学习和应用,但它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丰田从开始就一直致力于开发收集、传播和应用隐性知识,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些方法:1、通过供应商技术展示会,邀请供应商带来新产品或新技术和丰田的工程师当面交流;2、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并分析;3、关注解决问题的学习;4、进行反省活动,参与者共享他们在开发项目中的经验、教训和缺陷;5、建立知识数据库;6、一年一度的项目经理研讨会,讨论工作中的教训,传递新的经验;7、开展革新项目时,成立跨部门的业务革新小组;8、在职训练;9、经常分派工程师去不同的子公司,并互换职位。丰田这些所着重的隐性知识,正是一些企业学习丰田却难以成功的地方。
最后,管理层要切实重视,并建立追求卓越、锐意进取的企业文化。贯彻持续改进的经营思想是丰田成功的关键。比如,持续改进活动中有这么几项原则:“1、丢掉对工艺原有的僵化的看法;2、考虑怎样可以做事情,而不是找出不做的理由;3、不找借口,对现有方法质疑;4、不要追求完美,马上付诸实施,尽管只达到约定目标的5%;5、立即纠正错误;6、排除障碍,寻找解决方法;7、集合大家的意见而不仅仅是个别人的主意;8、持续改进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这些原则的切实贯彻显然需要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我们每天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提高一点”,这句话反映了丰田对于改善的承诺,更体现了持续改进能让丰田成功的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