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生产范文(精选10篇)
采煤生产 第1篇
1采煤技术与采煤工艺背景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煤矿开采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井下采煤逐步引入了高科技、新工艺, 实现了煤矿开采发展的高效化、集约化发展。在追求生产效益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坚持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 绝不动摇。必须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煤矿的具体情况, 选定合适的高科技开采方法, 大力提高煤炭回采率, 节省人力、物力, 进一步加强环保。从理论角度分析, 多种因素都会对采煤的方法和采煤技术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 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的影响、煤层所埋深度较深的影响、煤层厚度和硬度的影响、煤层结构的影响、顶底板具体条件的影响、产煤质量的影响以及矿井具体的生产能力产生的影响等。目前我国的长壁采煤技术已经基本趋于成熟, 而且对放顶煤采煤技术的应用处于日益扩大。但是, 对于地质构造相当复杂的难以开采的煤层的采煤技术和方法, 相关研究少之又少。
2采煤技术影响分析
2.1普采
普采机械化采煤工艺, 简称“普采”。普采面使用单滚筒与双滚筒两种采煤机工作方式。单滚筒的采煤机的滚筒一般位于滚筒面的下端头, 这样可以缩短工作面下缺口的长度, 使货量不通过机体下方, 装煤效果好, 双滚筒采煤机解决了工作面两头做缺口的工作量有利于工作面技术管理。
2.2综采
综合机械化采煤, 简称“综采”。是指采煤工作面中全部生产工序都实现了机械化连续作业的采煤工作系统。综采工艺大幅降低了劳动程度, 提高了单产及安全性。因此, 是目前最先进的采煤工艺, 是采煤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
2.2.1割煤:割煤包括破煤与装煤。完成割煤工序的采煤机有滚筒式采煤机与刨煤机两种类型。为了适应采高的变化与每层顶底板的起伏, 通常采用可调高双滚筒采煤机割煤。
2.2.2运煤刮板输送机的运送能力必须与采煤机的生产能力相匹配, 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应该略大于采煤机的生产能力, 采煤机割下的煤炭被装入刮板输送机, 从工作面运出后经工作面运输巷中的桥式转载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出综采工作面。
2.2.3工作面支护和采空区处理:工作面支护方式分为及时支护和滞后支护两种, 滞后支护比较能适应周期压力大以及直接顶稳定性好的顶板, 对直接顶稳定性差的顶板适应性差。工作面使用的液压支架是以高压液体为动力, 自行完成对工作面顶板的支撑、切顶、挡矸、护帮、前移、推移刮板输送机和采空机处理等工序。
2.3连采
煤房工作面使用连续采煤机完成破煤和装煤, 用梭车或者是可伸缩输送机运煤。采用锚杆支护顶板, 使用铲车搬运物料和清理工作面, 破、装、晕、支等工艺过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这种工作面的机械化采煤技术, 简称“连煤”。
2.4炮采
炮采爆破采煤工艺, 简称“炮采”。其特点是爆破落煤, 爆破后人工装煤, 机械化运煤, 用单体支柱支护工作空间顶板。
3通过改善井下采煤技术与采煤工艺提高生产的方法
3.1开发煤炭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
目前, 我国仍然面临着煤炭开采量不能满足煤炭需求量的现状, 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也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 这就要求煤炭开采队伍应该改进开采的技术与理念。在每台开采上应该发扬集约化的生产方式, 煤炭开采的过程中, 不能一味盲目追求煤炭开采的速度与煤炭开采的数量, 也应重视煤炭开采的质量, 实现高产量、高质量的目标, 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 进而提高煤炭使用的效率。
集约化生产最初的含义是体现在农业生产上的, 是指在同一面积的前提下, 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进行集中的精耕细作, 用以提高单位产量的一种生产方式。现代意义的集约化生产是指在同一社会经济条件下, 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增加生产要素的含量、进行生产要素集中化投入、不断优化要素内部与外部组合, 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生产方式。笔者认为, 开发煤炭集约化生产应做到以下几点:
3.1.1培养与引进更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组织好煤炭开采的工作, 把握煤炭开采的方向。
3.1.2壮大煤炭开采的队伍, 对开采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 增强开采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3.1.3在保证煤炭开采人员安全的基础上, 展开煤炭开采工作, 不能为了追求煤炭开采的数量,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
3.1.4煤炭开采要做好规划工作, 聘请专业的开采人员, 规划开采区域, 同时现场监督开采工作, 煤炭开采要取之有道, 要顺应自然规律, 获得经济利益不能以放弃环境为代价。
3.2加强综合设备保障体系
我国煤炭开采量不能满足煤炭需求的原因之一是煤炭开采的设备不完善。目前, 我国一些煤炭开采去仍然用传统的开采方法与开采工具, 没有实现机械化的开采, 这使得煤炭开采的效率低, 开采过程中对开采人员的安全保障也很小。因此, 煤炭开采应该加强综合设备保障体系, 打开煤炭开采的现代化局面。
4结论
本文对煤炭开采工艺与煤炭开采技术做了相关方面的介绍, 病通过这些为读者解读了两者对于生产的影响。我国煤炭开采的数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但是人均煤炭量仍较低, 在改进煤炭开采技术, 提升煤炭开采工艺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自觉合理使用煤炭, 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的工厂, 应该提高煤炭的使用率。煤炭的开采与使用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 也不能忘记协调人与自然的规律。随着全民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 人才培养量加大,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 我国的煤炭开采会更加的顺应时代的要求, 更加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简论新形势下煤矿开采中的采煤技术[EB/OL].论文网.
六月份采煤队生产措施 第2篇
1、做好人员组织工作,做好井上下服务工作,稳定职工工作情绪,有序推进采煤队工作,完成6月份采煤队生产计划。
2、计划一班、二班每班日扒格70棚,计划每班产量135吨。
3、三班计划每班生产原煤35吨。
4、各班超额完成月计划的10%及以上者,给予跟班队长奖励班长奖励
5、根据生产完成情况,给予三个班组排出名次,第一名班组给予授予先进班组称号,班长奖励 500元,副班长奖励300元,本班员工每人另外给予奖励
6、凡未按计划完成任务的,每拖欠产量1吨,跟班队长处罚,给予班长处罚 3元,副班长 1元,职工工资给予每人处罚 0.5元。
二、为搞好我队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全队所有员工必须遵守如下各条款,如有违反,按该规定处罚。
1、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早退,有事向队领导、班组长请假,上班入井考勤,下班出井消勤,违者处罚2-5分/次。
2、遵守三大规程,按章操作,不允许出现“三违”,服从矿领导及管理人员提出的整改措施,违者处罚5-10分/次。
3、采面煤壁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不得留置伞岩及出现空顶,发现一处处罚2分。
4、采面支柱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移柱,及时打设临时点柱,不得出现过山或退
山支柱现象,发现一处处罚1-5分。
5、支柱必须按作业规程及措施打齐,缺一根支柱处罚2分。
6、各班组现场发现的隐患必须及时处理,不得留给下班或推迟处理,发现一次处罚5-10分。
7、不得随意丢弃柱窝煤及老塘煤,每发现一处追究责任人,给予每处罚款2分。
8、防滚篦子必须打设到位,严禁大块矸石进入刮板机。
9、严格要求煤炭质量,严禁矸石混入煤流。
10、对严重“三违”班组取消评奖资格。
采煤队
采煤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分析 第3篇
【摘 要】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为关键的手段,文章着眼于采煤领域,概述了采煤安全风险,明确了当前我国采煤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式,并从多个方面来提出采煤安全生产管理对策,意在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采煤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采煤;生产;风险;管理对策
煤矿是我国主要能源,随着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耗,采煤量急剧增长。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火灾、水灾、煤尘、顶板、瓦斯、冲击地压等长期困扰着采煤生产的安全性。近年来,我国煤矿采煤安全生产形势虽然改观很大,但依然严峻。这一现实下,只有依靠安全、高效的采煤,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对采煤安全生产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来寻求其发展思路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优化意义深远。
1.采煤安全风险的概述
采煤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地下采煤、露天采煤两个方面,因方式的不同,故在安全风险上也存在差异性。采煤安全风险是同煤矿经济发展相悖离的,其中井下采煤的风险系数最高,矿井深度几十米、几百米不等,使得当机械设备故障或异常地质运动出现时,会造成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露天开采方面,矿床坍塌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在开采过程当中,坍落、坍塌等意外或情况易在大范围的矿床下发生,进而损坏机械设备,甚至人员伤亡。
2.当前我国采煤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采煤安全在保障国民经济建设方面意义深远,就近年来我国采煤安全情况来看,平均近十天就有一起特大煤矿事故的发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轻安全、重生产的思想普遍存在,造成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安全第一”的仿真难以得到根本落实;技术水平低,安全设施不完善,总体防灾能力欠缺;对于经济利益盲目追求,管理人员素质低、水平差,未经专业技能和安全培训,故难以抓住安全管理重点,生产中往往不参照安全生产规定,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难以作出有效应对等。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煤矿生产,故着力解决好采煤安全生产管理就显得十分迫切。
3.采煤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采取科学的培训方法
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是提升从业人员自身安全系数,保障生命安全,实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重要保证。首先,培训中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践操作同安全生产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并将安全生产实操作为培训的重点。在理论讲授时,应当注重总结实践经验,通过现场实操、实物讲解,来使员工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不但易懂易记,且能够练就学员的真本事;其次,在安全培训当中,应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来进行讲解,其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唤起培训人员对有关规定和法律条文的理解与重视;避免了空洞说教;是学员实践经验、实践教训的积累。这一培训方法特别适用于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且作用往往事半功倍。
3.2强化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
煤矿是一个开发、多变、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其特殊性、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矿工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职工素质低、环境条件恶劣等。而采用科学技术手段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员对于灾害事故的认知,使其全面了解事故成因,从而对事故作出根本防治。这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通过金融、财政、税收等手段的积极运用,来给企业的安全技术改造和安全设备更新提供这支持。同时,还应当同意企业将安全生产方面的合理投入列入到成本支出当中,进一步强化企业老化设备更新能力,提高设备安全性,营造良好的煤矿人机安全环境。
3.3强化瓦斯治理
煤矿企业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煤炭科技工作者来对瓦斯治理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其各煤矿企业应当坚持监测监控、先抽后检、以风定产的仿真,严格措施“一通三防”措施。同时,国家为应对瓦斯事故频发的现状,还应成立相应的调查小组,提出以瓦斯治理为重点的专项计划,提出总体的治理方案,开展集中治理,使多项瓦斯治理措施得到逐步的落实。
3.4管理向经营方向转变
实践表明,安全经营的思想同现场安全管理要求更加符合。故着眼于安全管理角度,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规定只要齐全,以规定为参照来实施现场评定即可。如存在漏洞,则说明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到位,基层工作未有效落实。着眼于安全经营角度,只要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人员将现场安全工作做好,将自身职责履行好,不仅做到规定齐全,且将现场落到实处,强化基层人员对管理规定的了解。当现场落实不到位时,仍是对各级管理部门工作欠缺的反映。由此可见,煤矿安全工作中,必须确立安全经营的机制,明晰合计管理人员的权、责、利,使相关人员自觉地去落实安全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安全生产管理效果。
3.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上产责任制是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着应道落实的第一方阵,是企业所有安全制度的核心,积极落实安全上产责任制,来强化安全管理则责任性,真正实现依法管矿、依法办矿。同时推进相关责任追究制,明确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的大、小,并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满足标准要求。此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结果应当在现场得到反映,在现场安全检查中,若发现违反法律法规或事故隐患的现象,应及时处理,以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采煤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生产管理中,每个过程、每个方面、每个部门、每项工作、每个人的漏洞和缺陷,均会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的安全性。这就要求采煤安全生产管理,除应借鉴上述内容外,还应就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探索,来促进采煤安全生产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煤矿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涵.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实现采煤安全生产[J].东方智慧,2011(10).
[2]寸家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技术防护措施[J].科技向导,2012(8).
[3]赵国旗.如何加强采煤队班组安全生产管理[J].煤炭企业管理,2009(5).
[4]吕平军.试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J].华章,2012(1).
井下采煤生产技术及采煤方法的选择 第4篇
关键词:井下,采煤生产技术,采煤方法
1 井下采煤技术分析
1.1 炮采工艺
爆破采煤工艺即炮采, 是指爆破落煤, 然后人工装煤, 机械运煤。进行改造后, 炮采工作面用的是防炮崩单体液压支柱, 这样有效控制其工作空间, 为了减轻工人装煤的体力劳动在工作面输送机上装了铲煤板与挡煤板。炮采工艺的工作面采用的是金属摩擦支柱与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采煤工作面的改进, 顶板悬露面积增大, 给工作面的安全和正常生产带来隐患, 因此及时对采空区进行处理是必须注意的。
1.2 普采工艺
普采工艺即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 机械采煤的同时就把落煤与装煤工序一起完成了, 其他的工序如运煤、顶板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 它与炮采工艺是相同的。普采面主要用的是单滚筒采煤机与双滚筒采煤机两种工作的方式。滚筒位于工作面下端的单滚筒采煤机, 缩短了工作面下端缺口的长度, 这样装煤的效果好且高效。而双滚筒采煤机是在工作面两头做缺口解决了工作量的问题, 更加利于工作面的技术管理。
1.3 综采工艺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即综采工艺, 是指采煤的工艺系统中的全部生产工序都是机械化连续作业的。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降低了劳动强度, 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采煤工艺。
第一, 割煤。采煤机按照割煤的方式分为滚筒式采煤机与刨煤机两种。滚筒式采煤机在割煤的同时是利用滚筒旋转的抛掷与滚筒的螺旋叶片把煤直接装入输送机。而刨煤机与之比较, 其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操作而且工作面可以是无人操作。薄煤层机械化采煤主要用的是刨煤机, 但是刨煤机采煤的生产效率比较低, 对地质条件要求较严格;第二, 运煤。通过采煤机割下的煤装入输送机之后, 先从工作面运出再经转载机等运出综采工作面。但需注意采煤机的生产能力与刮板输送机的运送能力相互匹配;第三, 工作面支护处理。普采工艺的工作面支护选用的以高压液体为动力的液压支架, 能自行完成工作面支护与采空区处理等工序。采空区处理一般是选用全部垮落法进行采空区处理, 其处理方法具有简单的、可靠的、费用较低等特点。
1.4 连采工艺
连续采煤工艺简称连采工艺, 即破煤、装煤、运煤、支护等采煤过程全部机械化采煤作业。连采工艺作是对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补充, 这种工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实行掘采合一的连续采煤机采煤, 分为在煤房中掘进, 然后回收煤柱共两个步骤。当在煤房的工作全部掘完时, 采煤机就会开始以后退的方式回收煤柱, 其中煤柱回收方式是比较多的, 可以根据煤柱尺寸大小与围岩自身性质条件来确定。
2 井下采煤方法的选择
如若要得到高产量的煤矿, 并经此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那么就应该在适合的采放条件下选择适合的方法。以下以放顶煤综采煤法为例从5个方面着手, 对采煤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一, 开采深度。经过很多的生产实践与理论分析、计算, 煤矿的顶煤冒放性它与开采深度密切相关, 其开采深度越深顶煤易于冒落。顶煤冒放性与开采深度的具体关系是可以通过实践与理论计算出来的, 并可以找寻到规律。一般的采煤条件下, 开采深度超过400m时就应高度注意, 顶煤是很容易发生冒落的;第二, 煤层强度。根据多数放顶煤综采的采煤工作面的实际得出的数据资料表明, 煤层的强度是很关键的因素。煤层有一个硬度系数以f值表示, 顶煤的冒放性好, 其f值就要小于3且强度小于20MPa。作为一个整体的煤层, 煤层强度是与煤层的抗压强度有关的, 但也与煤层的节理、内外裂隙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的, 煤层整体强是存在不同程度的构造裂隙与地质弱面;第三, 煤层厚度。放顶煤采一次全高开采煤层厚度的以实践经验值5m~12m为宜。超出范围采煤质量不好, 如果煤层的厚度过大, 机械不能充分破坏, 煤矿的采出率就较低;如果煤层的厚度太小, 易超前冒顶而夹矸率过大。需知道顶煤冒放性是随煤层厚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的, 实践表明综放开采的最厚度为13m左右, 最界厚度5m左右;第四, 煤层结构。煤层中有的会存在坚硬的岩石即夹矸, 夹矸在顶煤中类似一种坚硬的骨架, 使顶煤的冒落发生困难, 这就直接影响顶煤的冒放性。另外, 即使使用各种方法是顶煤垮落, 但夹矸形成得快也会影响顶煤的流动性。因此需要注意煤层夹矸薄厚, 判断好是否得对放顶产生影响;第五, 顶板条件。煤层顶板是影响煤层冒放性的另一因素, 其包含直接顶与老顶。直接顶具有随采随冒并具有一定的厚度的特点, 且直接顶的这种顶板条件对顶煤的压裂无影响, 这也就是选择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后, 顶煤破碎冒落就能够顺利放出, 不然的话不利于顶煤的回收。最终, 从矿压的角度或是从顶煤的放出率出发, 直接顶的最小厚度以能够达到充满采出煤厚的空间为最佳。对于那些顶板条件较恶劣的, 如岩石过于坚硬, 有不同程度的裂隙, 煤层强度过大使得顶板不易冒落, 可采用弱化顶煤与顶板措施强制放顶等措施。
3 结论
近几年来, 煤矿开采技术与采煤方法得到迅速发展, 生产技术指标改善明显, 普采与综采工艺都得到发展, 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的工作面的装备发展较快, 而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工作面向大功率、电牵引、程序化发展。因此, 在保障煤矿安全条件的同时, 选择适合的开采方法与采煤生产技术是很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高家礼.浅析小煤矿采煤方法[J].价值工程, 2011, 30.
[2]刘陶.乡镇煤矿采煤方法浅析与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24) .
[3]陈开甜.上京矿区采煤方法选择和应用探讨[D].能源与环境, 2011 (2) .
生产技术部采煤科职责范围 第5篇
1、负责上级单位、集团公司有关政策、有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
2、负责采煤方法改革,积极推广应用采煤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优化采煤工作面配置。
3、搞好重点队组劳动竞赛活动和劳动组织监督管理,提高单产,促进矿井高产高效建设工作。
4、定期组织召开生产分析和先进经验交流会,做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5、总结上年度采煤生产工作,制定下年度采煤生产工作安排。
6、深入基层、深入井下调研,掌握生产动态,针对薄弱环节,研究关键问题,帮助基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7、积极参加由集团公司组织的安全质量、专项治理等检查,并认真做好相关检查总结和评比工作。
8、掌握“三量”关系,搞好生产小衔接管理,做到采面稳产高产。
9、做好各种报表的汇总、上报、存档工作。
10、搞好采煤工作面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操作规范化工作,消灭重伤以上顶板事故。
11、掌握采煤生产设备运行动态,搞好采煤工作面支护用品使用监督管理。
采煤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管窥 第6篇
关键词:采煤企业,安全生产,巷道掘进,回采,深矿井,细节
一、煤炭开采的意义
煤炭是黑宝石, 是工业的食量, 是可燃烧的墨色黄金, 各行各业都少不了对煤炭的需求;当今社会发展一日千里, 在新形式下, 煤矿开采技术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进步和臻于完善是行业追求的最高目标, 自始至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使得采煤行业不断成熟, 因此, 在持续发展现代采煤工艺之际, 研究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 建立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迫在眉睫。一直以来, 由于不断地进步, 我国采煤方法已趋成熟, 放顶煤采煤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 随着业内人员的努力, 在不断扩展, 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
二、认识煤炭巷道掘进和回采
我国的地下资源油气均少, 煤炭储量丰富, 高达六万亿吨。这就决定了煤炭对我国的影响, 树立了煤炭资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地位。我国煤层赋存条件极其复杂, 多种多样, 异象纷呈性, 煤层厚度差异巨大, 从零点几米到几十米之间都大量拥有, 为了挖掘能源, 开采煤炭中需要开掘大量的煤岩巷道。煤矿生产有两个关键的步骤:掘进、回采。开采煤炭资源, 事故频频, 只有不断地研究采掘技术, 提高装备水平, 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提升煤矿生产效率。提高机械化程度, 提升支护技术, 实现高产高效, 为企业的煤炭开采竭尽微忱, 这也是巷道掘进技术的发展方向。
三、深矿井开采技术
煤炭资源信息表明, 我国煤炭储量虽然巨大, 但是浅部储量较少, 大部分在1000m以下, 量达储藏量的四分之三左右;有鉴于此, 井开采技术水平急需提升, 深矿井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 开采必须高瞻远瞩, 不能急功近利, 要永续经营, 不断研发心得战略技术, 进一步为开发何利用深部煤炭资源发挥作用。当今世界, 很多国家的煤炭开采业对深井开采技术高度关注, 在波兰、俄罗斯、德国等国家, 普遍采用深井开采;在我国, 随着煤炭开采量的增加, 随着开采规模的大幅度扩张, 开采深度日益延伸, 对深矿井开采技术十分需求。深部开采由于多方面因素, 在生产方面不断滋生出大量的问题, 对企业的煤矿生产、对资源的保护、对矿井建设的影响都十分显著。研究深部开采的问题, 找出妥善处理的对策, 对安全、经济、合理地开发深部煤炭资源颇具价值和研究意义。深矿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涉及几个方面, 瓦斯毒害预防、热害防治、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防治、热害治理及深井通风、井巷布置等等。比较关键的是, 支护技术的提升、装备的精良方面, 深井巷道掘进的速度,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软岩巷道需要快速的条件, 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及分布状态的特征研究, 此外尚有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监测监控技术, 二者对开采一样具有影响。
四、安全生产, 注重三大安全因素
1) 人的因素:此居首位, 只有好的管理素质、全面周详的管理章程, 才有好的管理组织形式。根据其重要性, 首先加强对劳动者的管理, 注重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的程度, 上岗工人对技术的理论之掌握, 对机械的熟练操作程度、劳动者对工作的态度, 对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影响地下矿山井巷掘进的因素不胜枚举, 造成失误的因素很多, 比如操作人员马虎大意, 精神忽略, 或者没有按照规程作业, 或者由于素质原因, 操作人员没有结果严格的训练, 文化水平比较低, 对生产工艺不了解, 对生产设备没有过多的接触, 对机械的各种性能了解较为缺乏, 操作生疏, 对机械造成伤害等等。职是之故, 在施工前和劳动过程中, 为了提高古人的责任感, 加大对工人的技能培训刻不容缓, 保证他们熟悉每一步的操作环节, 使其劳动技能获得改善, 促进整体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新工艺施工前, 不忙于开展工作, 对职工首先进行技术培训, 使工人懂得操作要领, 能够掌握每一道工序的操作方法, 争取施工工艺能够顺利进行。在掘进施工中, 在人员配备上做到技术到位、工种齐全、责任心强, 反应敏捷、分工明确、有集体意识, 力争各工程衔接紧密, 有效地利用工时, 抓紧生产, 加强工效, 培养人才, 鼓励多面手, 生产第一。管理者犹如一艘船的舵手, 管理者关乎生产的直接效益, 基层直接管理者的技术水平、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培训能力等尤其直接影响着生产。技术人员业务综合素质查, 巷道掘进设计不合乎要求, 生产工艺粗糙敷衍, 支护设计不符合要求等必然危害重重, 一旦出现事故则造成危害。
2) 机械设备因素, 设备的优良与否关系到产量、速度、效益。机械设备有几个重要的工序, 巷道掘进速度的快慢就源于爆破、钻眼和装运各个环节, 如果使用现代化全自动器械, 钻孔时由换钎、定位、开孔钻孔、返钎均全部自动化控制, 而且可以在任何岩石中顺利进行工作, 不仅仅大幅度提升了工作速度, 而且成本低廉, 质量和安全都能够得到保证。机械化作业以后, 装岩工序在平巷掘进中占整个循环时间比例很小, 一般而言, 掘进工效可提高两倍。巷道掘进速度会大幅度提升, 这是巷道掘进的新生。
3) 生产技术因素, 有了好的技术设备, 没有好的操作人员, 也是功亏一篑。钻爆法施工、锚喷支护一度为我国井巷掘进做出了大量贡献, 特点是强度大, 质量、安全方面皆有保障, 施工能够保持快速, 成本也低,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略有瑕疵。围岩较差地段难尽人意, 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对井巷掘进产生影响。此外, 环境因素, 施工工作地点都对整个生产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五、注重细节问题
老子说:“天下难事, 必做于易;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祛除侥幸心理, 对安全细节问题严肃对待, 防患于未然, 实事求是, 认真处理安全隐患, 在细节方面精益求精, 层层深化, 时时刻刻, 每个人都高度的保持警觉, 安全面前无小事, 严格按照归档管理制度执行, 将危险刻在额头, 记在心里, 高度重视人身安全, 珍惜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 秉公执法, 不徇私情, 不折不扣, 千里长堤溃于一蚁之穴, 因此, 不放过如何一个小的漏洞, 每一个死角都认真检查, 未雨绸缪。养成良好的注重细节的习惯, 不断地学习安全防护知识, 积极积累经验, 锻炼自己的能力, 提升自己的眼光和境界, 提升自己的判断和智慧。
综上所述, 煤矿开采要做好细节工作, 广泛进行安全宣传, 让职工热爱企业, 热心于生产, 让他们思想稳定对企业充满热情, 使之对专业有研究的兴趣, 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 引导他们遵守工作制度、注重细节问题和认识到学习的价值, 养成终身安全生产的习惯并将这一宝贵思想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何满潮.中国煤矿锚杆支护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数控技术在采煤生产中的应用 第7篇
1 数控技术简述
1.1 数控技术的概念
数控技术, 也就是通过计算机编码的形式, 实现同设备的对接, 并且进行自动化操作和远程运行过程的技术。这是一个将机械化同信息化相结合的技术, 可以说比较广泛的运用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而现阶段, 由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也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数控技术的复杂程度和精密程度也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在工业生产实践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因而能够进一步的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1.2 数控技术的运用状况
现阶段的数控技术已经不仅仅是机床加工而已了, 可以说从机械制造到使用方面, 都可以有数控技术的具体应用。相对而言, 自动化运行的成果, 也是由于数控技术的产生而带来的, 因而机械自动化方面, 可以说是运用比较广泛的领域。
就我国的现实情况来说, 在工业生产方面本身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就技术水平来说, 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数控技术实际上也处于这样的状况, 发展迅速但是距离高端水平尚有距离, 因而在重视程度方面的加强, 以及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 都可以说从环境方面加强了数控技术的发展空间。
2 数控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意义
2.1 对于精度和效率的提高
应当说在精度方面的提高也是很明显的, 数控技术之下实现了机械的自动化运作, 因而实际上误差相对于一般的人工操作就会有很大的缓解。由于自动化操作本身只是对于指令的重复执行, 基本上只会因为机械本身为误差而出现问题, 就精度来说, 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工操作失误的状况, 对于精度也是有提升的。
效率方面同样也是如此, 数控技术本身的传导和操作都运转自如, 也可以说是浑然一体, 因而从煤的采集到输送方面实际上都是完全的数字控制, 对于生产效率来说, 必然的也是大幅度地进行了节约的功能。
2.2 对于安全生产的促进
安全性的提升可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数控技术的运用, 使得操作人员能够相对远离操作一线, 从而使得相对有一定危险性的采煤行业在对于人员的威胁方面有显著的下降。数控技术一般而言更加适用于露天的煤矿开采, 在露天开采方面的使用也更加广泛, 因而就这方面来说, 对于开采的本身危险性的降低, 以及通过精密化的操作来减少运行风险, 都可以说不可忽视[1]。即使在井下开采, 数控技术的运用同样对于及时的预警以及危险操作的替代, 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即使需要特定人员对于数控系统进行监控, 也并非亲临一线, 靠近生产的最前沿, 因而在环境方面也可以说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再加上自动监测系统的出现, 也进一步使得生产系统的故障排除有了更多的依靠。
2.3 对于采煤成本的节约
成本方面也可以说有相当的结约。首先是人力成本方面, 在机械大量使用之前可以说是典型的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 而在机械使用之后则会对于人力成本有明显的需求降低。而在数控技术发展普及之后, 需要进行操作的人员需求则会进一步降低, 从而更多的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而在技术成本上也可以这么说, 大量的设备操作被简化到计算机控制, 可以对于机械操作方面作出很大的节约。而智能控制之下也能够提高采煤的效率, 从而减少对于原煤的筛选工作, 进一步的减少成本支出。
3 数控技术在采煤生产中的具体实用
3.1 采煤机械制造方面
在机械制造方面, 可以说数控机床的出现以及大范围的使用进一步加强了采煤机械制造的效能, 从而可以在重工业的源头方面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就采煤行业来说, 采煤机是其主要的工作机械, 而数控技术运用在机械制造方面, 最主要的还是加强了机械本身的精密程度, 并且能够进一步将一些需要更高精度的技术运用在新的机械方面, 从而加强采煤机械的效能[2]。比如说对于气割的控制就属于数控运用的典型方面, 通过这些方面的使用, 可以说对于采煤行业本身来说, 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2 采煤机械运行方面
而在采煤机械的运用方面, 可以说数控技术的使用则是更加的广泛, 通过数控技术的有效使用, 可以使得采煤机械真正的实现系统化的运转, 并且完全实现自动化的效率使用。
可以说对于控制来说, 最主要的几方面包括对于数控的自动关停、以及对于采用量的控制以及传输的一体化方面都是可以看得见的。而同样的, 在数控技术的自动故障检测方面, 也可以说是大幅度的排除了安全风险, 使得效率和安全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4 结语
可以说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因而对于采煤行业来说, 将技术及时的运用和普及, 通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推广是非常的有必要的。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于工业本身的促进十分明显, 也可以说是对于采煤行业的革命性发展, 因此及时地进行技术革新和管理适应, 可以说十分的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钱珉敏.试论数控高速加工技术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6 (23) :68.
采煤生产 第8篇
当前煤炭的需求量正在日益增加, 煤矿的开采数量也在随之增多, 越来越多的工人面临煤尘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在煤矿采煤作业过程中, 煤尘会大量形成, 并在很大程度上给有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消极的影响。所以, 煤矿工作人员有必要积极研究应对采煤中出现的煤尘的管理对策和技术对策。
1 煤矿采煤生产中防尘技术和管理对策研究的必要性
长期置身于不健康的工作环境之中, 一方面使得煤矿工人生产积极性下降, 煤矿的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给煤矿工人呼吸道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更严重的是, 过多的煤尘还有可能引发煤尘爆炸等安全事故, 造成人员的伤亡。如果煤矿企业不重视采煤工作中的防尘安全防护措施, 势必会对一线矿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2 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技术管理
2.1 开展综合防尘, 建立健全防尘技术体系
2.1.1 综合防尘
煤矿开采中的防尘技术首先要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尘措施, 全面推进综合防尘技术对策的开展, 并监督其实施的情况。防尘工作要坚持“五个同时”, 研究生产的同时研究防尘, 制定煤矿生产计划的同时制定防尘措施, 安排生产任务的同时要对防尘工作进行强调, 监督生产作业的同时对防尘工作进行监督, 回顾生产过程的同时要对防尘工作进行总结。有条件的话将防尘工作列入会议议事日程, 纳入干部考核指标, 纳入奖惩规则, 纳入工作评比标准等。
2.1.2 建立健全防尘技术对策体系
为防止煤矿中的煤尘发生爆炸危险, 有关技术人员应当在采煤作业中的挖掘、提升、运输、通风等环节减小煤尘发生爆炸的几率。要使用能够减小或避免煤尘发生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来应对具有爆炸可能性的煤尘。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要健全并完善矿井的防尘管路系统, 保证足量的水和有效的设备提供给防尘洒水系统。然后要安排防尘措施在煤矿采掘工作面, 保证做到无防尘措施的采掘工作面不开工, 没有防尘设备不生产, 防火器械水量不足不展开作业, 未使用防尘措施的作业列为不合格。不过, 要结合各个矿井的实际条件, 制定出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强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措施。
2.2 强化防尘技术的基本工作
防尘管理图纸、牌板、记录和报表为防尘技术管理所需要, 依照矿井综合防尘的基本要求, 煤矿矿井应当布置防尘系统图、防尘设施牌板、测尘台账、防尘设备、隔爆措施记录、冲洗巷道记录等。
2.2.1 粉尘实测分布曲线图
通风运输巷道和一切有煤尘飘荡的作业场所的煤尘浓度应当被包含在矿级和井级的粉尘浓度图中。在测绘的粉尘分布曲线图中, 横坐标代表时间, 纵坐标代表煤尘或者呼吸性粉尘浓度。
2.2.2 矿井防尘系统图
图中必须要标注出水源、所有的主、支干防尘管路和阀门、井下防尘设施与隔爆设施的安装位置、煤层水分还有各个主要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状况等。同时应当对矿井防尘系统图进行分类, 可分为防尘系统平面图和防尘系统平面示意图。防尘系统平面图需要按月测绘, 它是在开采工程平面图上加上防尘管路、阀门、防尘设备和水源以及还应当具备的其他内容组成;防尘系统平面示意图是参照开采工程平面图中实际通风井巷的相对位置, 图上要绘制防尘管路、阀门、防尘设备、水源以及其它有需要绘制的内容, 不是依照比例绘制出的巷道布置示意图。
2.3 煤矿防尘技术管理要求
要做到在尘源处抑制粉尘, 这比在风流中降尘的效果更加明显;非强制性的防尘方法效果明显不如强制性的防尘方法好;有条件的要尽量使用水来抑制粉尘, 其效果比干式防尘更加可靠、安全;要使用合理的风速和风量来营造良好的通风环境;综合性的防尘措施效果无疑是优异的, 不仅能有效降低粉尘的产生量, 达到除尘、降尘、捕尘的良好效果, 而且也保障了员工的人身安全。
对待防尘工作, 煤矿企业应当坚持以预防为主, 尽可能地降低粉尘的产生量, 并及时地防止浮游粉尘的扩散。要坚持哪里出现粉尘就在哪里将其消灭的原则, 捕集并沉降浮游粉尘在采掘工作面等易产生粉尘的地点。同时要发挥通风对除尘的积极作用, 稀释粉尘并将其排除出地面。
除了积极采取防尘管理措施, 对粉尘的防爆安全管理措施和隔爆安全管理措施也同样应当引起重视。防爆安全管理措施的目的主要是避免浮游粉尘发生爆炸, 防止沉积的煤尘再度扬起引起爆炸;隔爆安全管理措施是指拦住已发生爆炸的煤尘, 将爆炸源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制止连续煤尘爆炸情况发生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3 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对策
3.1 强化防尘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防尘管理制度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有关煤矿采煤的防尘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以指导, 使采煤防尘工作的展开有可遵循的依据, 对于出现的违规违章操作情况应即刻予以制止并更正。煤矿企业领导在考核矿区经济效益、安全技术工作时, 应当对采煤防尘方面加以重视。有关领导人员应当建立与防尘工作配套的管理制度并贯彻责任制, 健全考核和奖励惩罚机制并加以完善, 强化对防尘工作的日常资料管理。要切实增加监管力度, 强化监管工作, 切实增强防尘监督管理水平。
3.2 组织专业的防尘队伍, 完善防尘管理机构建设
煤矿企业管理层应当严格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 健全完善防尘管理机构建设。防尘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矿区的采煤防尘工作进行监督并适时开展技术指导, 帮助采煤队伍完成防尘任务。同时在各个采区井要建立尘工区以及防尘段队, 安排好各类防尘有关人员 (如工程师、保安工、技术主管、测尘员、电工等) 的防尘工作, 其职责是严格抓好矿井下采煤防尘任务, 并安排专业队伍处理日常的采煤防尘工作。
3.3 定期对参与防尘工作的员工进行培训
开展防尘培训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对粉尘危害性的宣传力度, 增加对有关防尘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 使大家认识到粉尘一旦发生爆炸带来的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 同时也使大家能够在意识深处认识到防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帮助并督促大家在煤矿采煤工作中认真对待各自应承担的职责, 以保证采煤防尘工作的顺利进行, 进而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好保障。
4 结语
在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 积极进行防尘的管理和技术工作, 是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举措, 也是煤矿生产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煤尘防治的效果, 除了我们煤矿相关技术人员要不断完善防尘技术措施外, 有关管理人员还要积极建立并完善防尘的职能机构, 健全防尘规章制度, 通过贯彻责任制来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 依照不同的类别安排落实具体工作, 实现综合性防尘, 从而有效保障防尘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岳世举.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与技术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4, 2 (5) :52-53.
[2]李占山.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与技术策略探究[J].科技与企业, 2013, 22 (4) :85-86.
[3]张安慎.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与技术措施[J].科技资讯, 2013, 23 (9) :156-158.
采煤生产 第9篇
1 巷道冒顶事故原因
冒顶事故其实与所在的外部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不仅和矿山本身的条件有关, 而且有时组织的管理也会造成冒顶事故的发生。综合来说, 铆钉事故发生的原因大概可以总结为:
1.1 地质的原因
由于在我国矿井的结构有很大的差异, 不仅复杂, 而且内部构造差距很大, 在遇到矿井顶板坚硬时, 忽略悬空一定时间后可能大面积垮塌;在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时, 会有出现冒顶的可能。
1.2 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上的原因
1) 技术施工上的失误。任何煤矿对施工技术的要求都比较多, 在这方面主要的失误归纳起来包括:第一, 没有对巷道穿过松岩层做足够的准备, 为生产事故留下了隐患;第二, 施工技术工人缺乏培训, 技术操作失误;第三, 巷道在成型时不是一次成型, 这样围岩在外曝露时间过久, 长期导致了风化现象, 造成整个巷道松动, 一起塌冒;第四, 在松软层施工过程中, 炸药的使用量不当, 围岩受到严重震荡, 不稳定性加强;第五, 在工作面上进行敲击时, 缺乏对处理浮石的重视和监测, 导致了不时由于浮石的坠落现象, 引起生产事故的发生。
2) 设计上的不合理。由于缺乏详细的地质和水文地质分析资料, 造成巷道位置选择不当, 使巷道处于较松软岩层中, 加上缺乏指导和应变措施, 大大增加巷道事故的发生机率。
3) 掘进与支护衔接不上或不合理。在巷道掘进过程中, 掘进的太快, 支护没能及时跟上, 其次是支护方法不合理、强度不够, 不按作业规程要求架设, 忽视质量, 使支架不能发挥作用, 这样极容易造成顶板的急剧变形, 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从而对矿井及工人带来损失。
当然, 能够造成巷道冒顶的原因是非常多的, 有地质结构的原因、设计的不合理、施工方面的工作失误等等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这就要求采矿企业在日常管理加强安全意识, 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 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2.1 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
1) 在采掘施工前应该认真编制采掘工作面的相关流程, 也就是是对于详细的操作步骤应该以文件的形式编纂下来, 确定工作面的支护方式,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面板, 从而消除部分安全隐患。在施工操作时, 如果工作面受到的来自地质、顶板的压力很大, 那么就要及时采取控制方法, 保证安全, 同时要完善作业流程, 是作业更加标准;
2) 避免迎头支架受到破坏。在钻眼、装药和爆破时都需要按照规定的标准来操作, 也就是针对炮眼的距离、大小要严格的设定, 尤其是掏挖槽眼, 不但要确定其位置, 就是开放的角度也需要进行仔细选择, 爆破需要的炸药量要选择适合的。在临近断层时, 需要注意破碎带的位置, 应该采用打撞楔来来防止小炮或者震动炮, 以保证炮的位置;
3) 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企业技能培训, 以保证施工工人的技术, 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尤其是对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 应该首先让他们接受安全第一的理念, 让他们了解对地质方面的结构知识、顶板的管理知识, 尤其是对新入职的操作人员, 一定要在技术熟练的老员工带领下, 认真讲解作业规程, 了解危险的严重性,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和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4) 要不断分析顶板活动的相关规律, 并对应的采取措施, 及时发现危险所在, 以备后期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顶板活石冒落是造成生产事故的关键原因之一, 要强化顶板的稳固, 加强对顶板的管理, 并且通过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提高支护的承载力, 让巷道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2.2 巷道冒顶事故的处理
1) 处理掘进巷道冒顶的安全技术原则
(1) 在出现巷道冒顶事故时, 首先要分析冒顶被堵、压的员工的数量和具体位置, 尽量能与他们保持沟通, 方便施救;
(2) 地质结构复杂, 我们需要派遣专业的人员检测瓦斯的分布, 观察周围的情况, 根据规律实施救援, 并且为抢险人员留下安全退路;
(3) 需要根据冒顶事故的相关情况, 运用差异化的方法施救, 优势是观察顶板和支护, 采取必要的抢险措施。
2) 巷道冒顶的处理措施
(1) 用撞楔处理巷道冒顶的方法
巷道冒顶范围较小时的处理方法:如巷道顶梁被压坏发生局部顶板垮落, 宽度不超过顶梁长, 冒落的岩 (煤) 矸又不多时, 可首先加固紧靠冒顶处的支架, 防止倒塌, 然后沿该棚梁向冒顶区打入撞楔, 用荆笆或板皮背严, 防止矸石 (煤) 流入巷道, 必要时撞楔可密集排列打入, 然后再清理矸石、架设支架, 直到穿过冒顶区。
巷道冒顶需要根据范围来确定解决措施:
(1) 采用小断面的快速修复的方式。如果巷道冒顶的范围足够大, 压住运输机、影响通风、行人或冒顶区在独头巷道前方有人员被堵住时, 可用撞楔法先架设比原巷道规格小得多的临时支架处理冒顶, 待抢救出人员或恢复通风、运输后, 再返回头来用撞楔法处理大断面冒顶, 架设永久支架;
(2) 一次架设永久支护修复法。先用钢钎和木板横挡在矸石堆前, 防止矸石继续滚动, 然后用削尖且平面向下的撞楔, 由最前方支架顶梁上侧向上倾斜用大锤打进冒落岩石堆里, 随打随用长钎捅开阻碍撞楔前进的大矸石, 并在撞楔间用木板塞严。在巷道两侧掏槽挖柱窝, 立柱腿, 上顶梁。顶梁与撞楔之间在不影响下次向前打撞楔的情况下应背实, 然后在此架顶梁上侧向前打撞楔, 直到通过冒顶区。
(2) 凉棚处理巷道冒顶。
如果再巷道冒顶出的拱高在1米内, 那么超过顶板的岩石还会持续冒落, 这样可以运用5-8根比较长的材料, 将他们搭在冒顶两头的支架上, 这种方法叫做搭凉棚法, 但是这种方法在高瓦斯矿井不宜使用。
(3) 使用木垛处理巷道冒顶的方法
(1) 当巷道冒顶高度不超过5m、长度在10m以上, 冒落空洞以上顶板岩石基本稳定时, 可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巷道冒顶。
(2) 当巷道冒顶高度超过5m时, 要采用木垛和小棚子结合的方法处理巷道冒顶, 这种方法可节省坑木, 而且加快处理速度。
(4) 使用锚喷支护处理掘进巷道冒顶的方法。
(1) 当巷道顶板垮落高度较高, 整个巷道被矸石堵塞, 清理矸石时, 极易引起顶板的持续冒落, 那么就可以采用先打入楔从而清理下面的一部分矸石, 然后运用混泥土固定, 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临时的支架, 防止顶板的继续冒落; (2) 如果顶板垮落的高在3M左右时, 那么可以不断观察顶板的活动规律, 如果不继续冒落, 可采用锚喷支护进行处理。
摘要:煤矿开采掘进过程中, 巷道冒顶事故的发生会极大的威胁人身安全, 造成的生产事故对于工人和煤矿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本文主要描述了冒顶事故的原因, 也对预防冒顶事故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巷道,冒顶,原因,预防,处理
参考文献
[1]王海云.锚网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和对策.题探讨[J]:2009, 9:77-78, 85.
[2]陈炎光, 陆士良.中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4.
[3]黄国庆, 李文奎.煤矿巷道顶板发生冒顶事故的分析.内蒙古煤炭经济[J], 2013.7:28-30.
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的防治 第10篇
1 地下水 (ground water)
一般地下水泛指埋藏和运动于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狭义上的地下水是地下1000m范围内的水。按照埋藏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按照埋藏介质的不同又可以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地下水, 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 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水量稳定, 水质好, 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 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地下水, 一种深藏于地下1000米左右的水, 它深埋于地下, 远离人们的活动区域, 一般而言, 受污染的机会很少, 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净水。但是由于人们对经济的追求, 在开采同样埋藏于地下的煤炭资源时, 遭到了破坏, 使得地下水资源遭到破会, 不能为人们、植物、动物所用, 有时严重的还会给人类、动物、植物带来灾难。那么, 在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的防治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2 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的防治方法
由于煤炭是一种酸性的矿物质, 在开采的过程之中, 如果不注意与地下水资源接触, 在化学作用下就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 那么就会使原先酸碱平衡的中性的地下水资源变成酸性水, 对土壤和建筑物等具有腐蚀作用, 使得粮食减产、微生物减少、一些细菌增多、使建筑物坍塌等。所以我们就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对地下水进行保护。
2.1 客观防治
根据酸性地下水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可以从减源、减量、减时等三个方面进行预防或减轻其危害程度。
2.1.1 减源:
捡选利用造酸矿物, 化害为利。煤矿床的主要造酸矿物时夹杂在煤层中的黄铁矿结核和煤本身的含硫量。煤的开采率低、残留煤柱或浮煤丢失多, 黄铁矿结核废弃在井下采空区中, 被积水长期浸泡, 是产生酸性水的重要根源。减少工作面丢失的浮煤、积极捡选利用黄铁矿结核, 能减少产生酸性水的物质。拦截地表水, 减少入渗量。例如回填矸石, 控制顶板, 防止地面水沿塌陷裂隙浸入老空区。在井下, 特别是老井或废弃封闭井巷处, 对地下水施放适量的抑菌剂,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活性, 或者减少地下水中微生物的数量。通过降低微生物对硫化物的有效作用, 达到控制酸性地下水生成的目的。
2.1.2 减少排水量:
设立专门排水系统, 集中排酸性水, 并在地表拦蓄起来, 使其蒸发、浓缩, 后加以处理, 免除污染。
2.1.3 减少排放酸性水的时间:
减少地下水在井下的停留时间,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微生物对煤中硫化物的氧化作用, 从而有助于减少酸性地下水的形成。对含黄铁矿多、硫分高、地表水渗漏条件又好的浅部煤层, 或已形成强酸性水的老窖积水区, 在开拓布局上要权衡利弊, 统筹安排, 在矿井前期不予开采或探放, 留待地下水末期处理, 避免长期排放酸性水。
2.2 主观防治
在煤矿开采的开采过程之中, 开采技术以及煤矿老板的思想境界与动机与是很重要的。
2.2.1 对于企业主而言, 切莫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企业主在进行煤炭开采时一定要端正心态, 不能一味的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减少对地下水进行防护的必要的资金投入, 一定要考虑到他人以及国家的利益, 要有长远的经济目标而非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 切莫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2.2煤矿开采者以及技术指导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相关方面的知识, 积极探索并改进煤矿开采技术, 并结合自身的开采环境, 因地制宜。用科学技术来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保护, 从源头做起。当然, 还要积极开发新能源, 以寻找低污染的绿色能源来代替煤炭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煤炭的开采量, 从源头杜绝污染。
3 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治理
目前, 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治理方法有以石灰乳为中和剂的方法、石灰石为中和剂的方法以及石灰石--石灰法、微生物法和湿地处理法。石灰乳中和剂处理法适用于处理酸性较强、涌水量较小的矿井水;石灰石石灰法适用于各种酸性矿井水, 尤其是当酸性矿井水中的Fe2+离子较多时适用, 还可以减少石灰用量;微生物法基本原理时应用氧化铁细菌进行氧化除铁, 此菌能从水生环境中摄取铁, 然后以氢氧化铁形式把铁沉淀子在它们的粘液分泌物中, 时酸性水的低铁转化为高铁沉淀出来, 然后再用石灰石中和游离硫酸, 可降低投资, 减少沉渣。
4 结论
经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矿场资源和能源资源, 然而虽然我国的煤炭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是, 煤炭资源的污染较大, 无论是对空气还是对地下水资源而言都有一定的危害, 但是, 我国的经济要发展, 国建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所以不得不大量的开采煤炭资源。所以, 就要求我们在开采过程之中注重对地下水的防治与保护, 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还要进行新能源的开发, 用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能源来代替煤炭资源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 资源丰富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我们走上了一条经济高速发展、与世界接轨、积极“走出去, 引进来”的发展之路。面对现在高速发展的经济, 需要丰富的能源资源作为保证, 而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 (尤其是煤炭资源) 的国家,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煤炭产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 在开采过程之中, 如果开采方式不当又或者是企业管理者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不顾他人甚至国家的利益, 而简化防治措施, 那么当地的生态环境将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地下水资源也会受到污染, 人民、经济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用水受到限制, 从而使国家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下降。那么, 在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对于地下水的保护要怎么实施呢?本文从地下水的定义着手来揭示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的防治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煤矿资源,地下水,防治,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