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2021年满分高考作文赏析最佳推荐六篇
漫步者
机构认证
内容提供者
发布于陕西
2025-09-12
76

2021年满分高考作文赏析最佳推荐六篇

最佳推荐6篇

篇一:思考深入,闪烁哲理

无论得天,皆是过程
浙江考生

人生在世,人们大多喜欢“得”,不喜欢“失”。但现实是,得与失如影随形,有得的地方必定有失, 有失的地方也必定有得。在对得与失的纠结中,我们常常忽略一个基本的常识,那就是 无论得失,皆是过程。

生活的真相就是处处是得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般的得与失,然人生波澜起伏,今日之蜜糖,可能是他日之砒霜。闯王李自成挺进北京城时,春风得意,却在短短42天后,功败垂成。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国断续实行海禁政策,自诩天朝上国,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敌侵略,却也让中国故步自封,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慢慢落后于他国,为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埋下祸根。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如今的“得”是千千万万的先辈用鲜血、汗水换来的,切不可居安思逸。

得与失既不是人生的起点,也不是人生的终点,一切得失不过是人生必经之过程。我们在高考前常听人说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它是十年寒窗的终点,也是迈入更高学府的起点,可是谁又能说,高考就是人生的起点或终点呢?漫漫一生中,我们会面临无数扶择,一个扶择是一段故事的结局,也是是另一段故事的开篇。起点也好,终点也罢,都是人生中的一段建程。人生的价值是在得与失的不断转化中才实现的。如果非要为生命选一个终点,我觉得只有死亡。但细究起来,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终点,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就像屈原,两千多年了,他“虽九死其尤未悔”的爱国情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这就是他生命的延续。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代的帝王,都觉得自己得到了江山,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殊不知这些都是会失去的。历史就在这一代又一代得与失的更迭中不断前进,这才有了如今的盛世。而这无数的得与失,其实都是人类文明发展链上的锁扣。所以,得时,不要扬扬得意,忘乎所以:失时,也不要顾影自怜,自怨自艾。我们应该如凡高那般,抱着“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已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地燃烧”的信念,让心中的那把火,永远燃烧着!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汲汲于得,不戚戚于失,因为无论得失,皆是过程。在过程中行走,在过程中反思,在过程中突破,才是人生的真谛。

【结构分析】





无论得失皆是过程

开头:(第1段)

立足现实生活,提出观点:无论得失,皆是过程。


主体

层层深入,展开论述(2—4段)

①是什么:通过对典型的“失中有得”“得后又失”的历史素材,证明“生活的真相就是处处是得失”

②为什么:联系自己正在经历的高考,指出得失为什么不是起到,也不是终点,而是过程。

③怎么样:由个人层面上升到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从更宏大的角度指出将得失视为过程的合理性,进而给出面对得失的建议。

结尾:(第5段)

引用名言,重申观点,总结全文

 

◎得分点

1.层层递进,思考深入。本文按照“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样’的思路行文,提出观点后先强调“生活的真相就是处处是得失”,然后联系人生实际阑释原因,接着指出面对人生的得失,我们应该“让心中的那把火,永远燃烧着”。逻辑清晰,层层深入。

2.闪烁哲思。行文中,作者的一些观点和看法闪烁着哲思光芒,如“如果非要为生命选一个终点,我觉得只有死亡,但细究起来,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终点,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和结尾一段,都充满了思辨色彩。

3.素材丰富。文章所用材料由两类组成,一是名言素材,引用了《报任安书》(E国演义》等作品中的名句,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二是事实素材。从正反两个方面选用了李自成。屈原等典型素材。这些材料的运用,使论证透彻,强化了观点的表达。

 

篇二:立意高远,气势恢宏

珍存纪念,追光前行

天津考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的长河中流消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光华。一个个纪念日如同结绳记事上的一个个绳扣,让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让流动的时光有了精神的刻度。珍存纪念,追光前行,青春应绽放初心不改、奋勇前行的光彩。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穿过惊涛骇浪,引领中国行稳致远。无数中国共产党党员乘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追着前路的光辉勇毅前行。旧日炮火中,旧日炮火中革命先烈用清激的爱护佑山河安定,用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坚毅谋求民族独立;而今,青年党员们投身于乡村振兴,扎根农村,用劳苦耕耘托举起中国经济的逆势上扬。清记住这个让中国焕然一新的党的纪念日,懂得立党为公、忠诫为民的奉献,懂得永葆初心,不忘来路的情怀,我们也必将不忘初心、接力前行。

七十余载独立自主,七十余载奋斗富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在天安门壮丽的城楼上被宣布。此后七十余载,世界人民见证着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探索之路。“一-五计划”专注重工,奠定我国工业化之初步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则开启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下新时代,青年传承求索拼搏的精神,他们中有不计得失无畏向前的奋斗者,也有不惧困难风兩兼程的担当者。请记佳中国人民这一获得独立自主的日子,明白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的意义,明白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召唤,我们也必将奋力拼搏,勇于担当。

四十多年开拓创新,九万里风鹏正举。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国火响。四十余年,勇于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传遍神州大地。乘着高铁看中国,让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浪漫想象;嫦娥、天问探索浩瀚宇宙,令昔日飞天梦不再是神话空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确,使巡天逼着一千河不再是笔端豪情。现如今,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也走得更加坚定。干秋伟业,圆梦今朝,记住改革开放这一因中国人敢于创新发展而留名历史的日子,坚定研究新领域的勇气,坚定开拓新境界的信念,敢于创新,逐梦远方。

日历上的淡淡墨痕赋予了时光不同的内涵,一个个纪念日让流动的历史有了确定的航道,让代代中华儿女有了笃行致远的精神依靠。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珍存纪念,追光前行,用昨日的光辉织就人生锦缎,用今日之奋力前行换取祖国来日的繁荣昌盛。

【结构分析】


珍存纪念

追光前行


开头(第1段)

足宏观视角,提出论题,明确主题。

主体:选取党和国家建设、发展中的三大事件展开论述(2—7段)

①重大事件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阐明事件值得纪念的意义,呼吁新时代青年学习前辈精神,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②重大事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重大事件三:改革开放。

结尾:(第8段)

点题,再次阐明论点

 

◎得分点

1.立意高远。开篇即点明从“国家和民族”这一宏观视角进行论述,立意高远。

2.气势恢宏。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纪念日构思行文,选取三个重要的纪念日组织材料,站在历史潮头,回顾“百年征程”,见证“七十余载独立自主”,点赞“四十多年开拓创新”,气势恢宏。

3.语言有文采。行文用词十分考究,句子对仗工整,引用巧妙,长短句结合,体现韵律美且铿锵有力,透着作者的匠心。如“千里江陵一日还”“巡天遥看一千河”等诗词的引用,非常巧妙,写出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篇三:思想深刻,论据典型

吹尽狂沙始到金

上海考生

相关文章
高中作文万能素材(精选10篇)

高中作文万能素材(精选10篇)

语文贵在积累与应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学习,坚持不懈。盘古文库为大家准备了高中作文万能素材(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阅读。1.高...

55
2025-09-12
高中生满分作文(精选10篇)

高中生满分作文(精选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作文的注意事...

71
2025-09-12
高三命题作文500字左右(精选10篇)

高三命题作文500字左右(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

35
2025-09-12
高三命题作文700字(精选10篇)

高三命题作文700字(精选10篇)

【#高中作文# #高三命题作文700字(精选10篇)#】写作文,也许是有些孩子们比较头疼的事,然而好的作文往往需要由心而发,思维不停,笔尖...

76
2025-09-12
高三命题作文800字左右

高三命题作文800字左右

【#高中作文# #高三命题作文800字左右#】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

6
2025-09-12
高中作文800字优秀作文(精选16篇)

高中作文800字优秀作文(精选16篇)

【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800字优秀作文(精选16篇)】站在青春的十字路口,高中学生以笔为剑,在作文的天地里披荆斩棘,书写独属于他们的人...

42
2025-09-12
2024高考最新优秀作文8篇,含高考状元作文!

2024高考最新优秀作文8篇,含高考状元作文!

2024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

87
2025-09-12
2021年满分高考作文赏析最佳推荐六篇

2021年满分高考作文赏析最佳推荐六篇

最佳推荐6篇篇一:思考深入,闪烁哲理无论得天,皆是过程浙江考生人生在世,人们大多喜欢“得”,不喜欢“失”。但现实是,得与失如影随形...

76
2025-09-1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