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案例分析答案范文第1篇
1. 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 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模式、外模式、内模式、DDL、DML。
答: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DL: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DML: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
3. 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答: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化工厂案例分析答案范文第2篇
化工是一个高危行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烧伤等危害有害因素和时刻伴随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在化工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的事故总是时有发生,防不胜防。中新化工作为一个新企业,人员设备的磨合尚在早期事故多发期,稍不留意就会酿成事故,给企业和相关人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无法弥补的伤害。
吃一堑长一智不是真本事,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才显大智慧。通过对相关事故案例的学习可以使我们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和错误的行为,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少犯错误,避免事故的发生;使管理更合理、操作更规范;尤其能使我们变得更加明智、更加聪慧。鉴于安全事故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特意针对近期中新化工生产安全事故以及近年来相关企业安全事故,汇集成册以供大家学习。这些事故的责任者、受害者、当事者往往是因为一次小小的疏忽、一个简单的错误、一处不当的行为,就酿成一起事故,而每一起事故都可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设备的损坏或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希望大家工作之余能够认真地学习每一个事故案例,要努力从每一起事故中吸取教训,增长知识,对照自身的工作行为或习惯,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遵章守纪。您的安全将是您最大的福利,公司安全稳定的生产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化工厂案例分析答案范文第3篇
柳州化肥厂车间在检修碳化尾气二次分离器时,因胶管上楼用的麻绳被拉断,胶管掉下将一名参加检修的操作工打死。
事故经过:该车间的碳化尾气二次分离器母液回收胶管被堵塞。当天下午,趁合成临时停车的机会,车间安排当班操作工陈某等二人将胶管卸下楼进行疏通,至11时许,车间工艺员找来一根约直径8毫米旧三股麻绳给陈某吊胶管上四楼用(胶管直径50毫米,长29米,胶管的一端待有一个直径50毫米*12毫米的小法兰)。吊胶管时,值班长和另一名操作工在四楼拉绳子,陈在一楼用手托着胶管往上送,当胶管拉到12米高时(离地面约
1.5米),因胶管较重,麻绳被拉断,胶管掉下,陈因躲闪不及被打中右前额,当即钟起一个3公厘的血泡,但陈仍坚持工作,到下午感到不舒服才送厂职工医院,后出现呕吐、四肢冰冷抽蓄,昏迷,厂即转送柳州地区医院,诊断为继发性脑挫伤,硬模外出血,即施行手术抢救,到12月10日,因伤情恶化死亡。
主要原因分析:此事故主要是思想麻痹造成的,布置任务时没有同时布置安全,旧麻绳经过四人之手,竟无一人检查其是否安全可靠,同时,当胶管吊离地面后,陈仍然展在其正下方,被掉下的胶管打中。 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在布置任务时要同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2)吊装作业,事先应所需用具绳索进行检查,消除隐患。
2. 物体打击伤害事故:
临桂氮肥厂造气车间拉煤工赵某,被掉下的吊车滑轮打死。
晚上十时十三分,值班维修钳工胡某到造气三楼准备试开刚维修好的1#电动葫芦,胡站在平台上用手拉吊车钢丝绳往上提滑轮时,因滑轮自行倒转,偏心锁卡张开,滑轮脱开钢丝绳掉下,砸中正在一楼坑内清灰的拉煤工赵某的左太阳穴至重伤经抢救无效于六月四日死亡。同时工作的另一拉煤工也被砸中背部受轻伤。 由于吊车修理平台正对坑上方,因此,在事故前,厂值班调度员曾告诉赵某等人:三楼上有人在修理吊车葫芦,在没有修好以前,不准到煤坑边张望或下煤坑清灰,以免出事伤人。但仅隔一小时后,赵等两人在没有得到三楼通知的情况下,就下煤坑清灰。
主要原因分析:一是现场安全管理不落实;二是赵某等人违反现场纪律。
防范措施: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凡有高处作业有落物伤人危险时,应在危险区域悬挂临时警示牌或设置障碍,防止人员进入,防止事故发生。
3、螺旋输送机伤害事故:
鹿寨化肥厂型焦车间女工朱某被螺旋输送机绞死。
事故经过:螺旋输送机操作工朱某上零点班时迟到,没有赶上交接班。朱到车间后,副班长告诉朱:中班交班时说螺旋输送机堵了两次料。朱上岗位立即开机,并手持一节园钢去清理机槽内的堵煤。在清理时,园钢被绞龙叶片卡住变形并随绞龙旋转,朱用力抽不出反被拉倒跌在机槽上,右臂被绞龙轧断两节,全身随绞龙往前移动了1.5米,颈部动脉被割破8cm而当场死亡。
原因分析:此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朱违章作业,未停机就去清理料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防范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在未停机情况下,严禁对转动部位进行任何维修和清理工作,同时应在岗位的显要部位悬挂相应的安全警示牌,随时提醒工人注意,防止事故发生。
4、电焊机触电事故
玉林地区化肥厂电焊工刘某在作业中触电死亡。
事故经过:某年九月十六日下午,厂生活开水锅炉漏水,行政科安排电焊工麦某带徒弟刘某及水电工、司炉工等四人在中班加班抢修。准备工作就绪后,十七日零时三十分,由刘一人钻到炉底焊补,过了不久,麦等三人便离开岗位到食堂看炊事员做包子。至凌晨一时许,刘出来找麦,但麦已回家拿开水,刘又独自继续工作。麦拿开水回来后、即到食堂帮做包子,至一时二十分,水电工李某听不到电焊机声、就走到开水炉看,发现刘躺在炉底呼叫不应,即告诉麦,麦出来先拉下焊机开关,然后把刘玖出,但因触电时间过久而死亡。 原因分析:电焊机使用时间过久,线圈绝缘老化破坏,输出电压达155V,(正常空载电压60-80V,工作电压30V),同时焊把电缆绝缘也因老化多处剥落,铜芯裸露,因当时天气较热,刘未穿戴劳保用品,造成触电死亡。 防范措施:
1、对焊机应妥善保管,并定期检查和测试,凡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及时维修或更新。
2、为防止机壳带电和变压器高压窜低压造成触电事故,焊机外壳及二次侧应接地(或接零)。
3、移动式电焊机的电源线应按临时线进行管理。在危险环境中(锅炉房、化工生产车间、容器、管道内和金属构架),焊接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做好个人防护。
5、违章焊接着火事故
贵县氮肥厂煤球车间配料工蒙某用电焊机焊接压球岗位铁架时,焊渣溅到旁边操作台上一个盛有半盆洗零件用汽油的脸盆内,引起着火,在场的车间指导员见状,急将脸盆捧起拿走,但因手被烫,盆子掉了下来,汽油泼在蒙的身上燃烧,蒙惊慌急跑,又踢翻了另一个盛有汽油的脸盆,火越烧越大,蒙仍边跑边拍身上的火,此时,一位工人急跑上去将蒙绊倒,用一个装石棉的麻袋压在蒙身上将火扑灭,蒙被烧成重伤。
事故教训:
1、这是一起违章作业事故。在非固定动火区动火,都应办理动火手续,动火前,应将场地周围的易燃可燃杂物清理干净,并配备消防器材,动火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没有余火后方可离开。
2、不准用汽油清洗设备和零件。
6、炉膛喷爆事故
融水氮肥厂司炉工韦某在处理沸腾锅炉炉膛结疤时,发生炉膛喷爆被烧成重伤。
事故经过:上一班因炉膛高温结疤没有处理,停炉交班。鼓风机,引风机都已停下,炉门关闭。韦接班后,为了抢时间开炉,就打开炉门用钢钎撬疤块,引起炉膛喷爆,气浪将韦冲出六米远,因韦只穿一条短内裤工作,被烫重伤。
原因分析:锅炉停炉后,炉门关闭,使炉膛煤气不能完全燃烧而聚集,当韦打开炉门时,大量空气进入炉膛与煤气混合发生爆炸。
防范措施:锅炉停炉后,应停止加煤并打开炉门,当要重新开炉或清理炉膛时应先开启引风机引凤输分钟,将聚集在炉膛和烟道中的煤气排出后才能工作。
7、违章动火甲醇储槽爆炸事故
宾阳农药厂要把甲醇储槽改装硫酸,派焊工陈某把出料管改大,由于没有清洗就动火,储槽内的残存甲醇发生爆炸,一端封头环焊缝被炸断,封头飞出,将陈打死。
防范措施:甲醇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因此动火前应将储槽清洗干净并做动火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
8、煤气中毒事故
东兰氮肥厂造气车间副主任黄某进入一号煤气发生炉扒渣时中毒死亡。
事故经过:上午运行中的3号造气炉因空气考克转不动车出理,下午四时许,黄上班后,厂领导通知开一号炉生产,因1号炉很久没有使用,黄就带工人做点火准备工作,先拉来了一车柴火,随后将灰门,灰屏、打扒孔等全部关好,拿了一架铁梯架在炉口上,黄接着把1号抽空阀打开用蒸汽抽空,这时,当班班长知道黄要下炉清理炉渣,就对黄说不要下去了,用工具把炉渣扒平就行了,但黄未置科否,至五时十七分,黄没告诉任何人就独自拿电筒、铁钩下到炉底,五时二十五分,炊事员送饭到车间,新进厂的造气工杨某叫黄上来吃饭,没听到黄答应,以为黄从炉底出去了,杨就下一楼去看,发现炉底出不来,即上二楼告诉另一操作工周某,二人即到三楼炉口,没见炉内有电筒亮,因炉底很暗看不清是否有人,周就拿了一片小纸点火丢进炉内,见黄倒在炉底,而与此同时,炉内发生爆炸,气浪夹着炉渣从炉口喷出,杨即去喊人,周则下到二楼把二号炉停下,往1号炉水封加水并把灰门、灰屏、打扒孔全部打开,几分钟后黄被救出,但因中毒时间过长【30分钟】,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1、1号炉很久没有使用,水封没有水,煤气考克漏,黄进炉前,把原开启着的灰门、灰屏、打疤孔全部关上,并开抽空阀用蒸汽抽空,造成煤气从洗涤塔通过水封倒窜到1号炉。
2、黄违章作业,进炉前没往水封加水,不带防毒面具,也不派人监护。
3、周某已意识到黄是煤气中毒,但仍点火丢入炉内造成爆炸。
防范措施:(1)进炉之前,应查水封是否有水,无水时应加水以切断气源,同时要加强炉内通风。作业人员要带防毒面具并派专人监护,防止事故发生。(2)易燃易爆的有毒气体中毒时,在抢救过程中严禁用明火照明。
通过学习以上事故案例,在我们的工作中应认真总结吸取教训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根据事故案例每人写一份感想。
安 全 部
化工厂案例分析答案范文第4篇
1 易出现冻结工艺管道部位
结合化工厂生产工艺特点, 当外界环境温度过低时, 会造成工艺管道出现冻结问题, 影响正常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有效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需要提前确定容易出现冻结问题的部位, 将其作为分析要点, 提高设计管理工作效率。第一, 不流动含水与蒸汽管道。如停车管道、管道死端、备用管线等。第二, 间歇流动含水与蒸汽管道。如间歇使用的脱盐水、冷凝液、生活水以及碱液等管道。第三, 流速小、管径小以及温度低的含水与蒸汽管道。如暖通管道。
2 化工厂工艺管道冻结特点分析
工艺管道内存在流动的介质时, 在流动的过程中介质热量会逐渐散失, 随着流动距离越长介质温度越低。一般工艺管道长度有限, 在正常散热损失状态下, 介质温度不会降到凝固点或者冰点, 但是当介质停止流动时, 前面介质得不到补充热量, 温度便会逐渐降低到凝固点或者冰点, 进而出现冻结问题, 轻则会造成管道堵塞, 重则会导致管道破裂。一般在管道出现冻结问题后, 会先体现在紧靠管内壁的介质部位, 圆形管道内介质冻结后呈现环状, 然后厚度逐渐增加, 直到最后造成管道中心全部堵塞[1]。由此可以确定, 化工厂工艺管道内介质冻结时, 为一个不稳定的传热过程, 基于此来对管道进行防冻保温设计, 确保保温层厚度的合理性, 提高生产安全性。
3 化工厂工艺管道防冻保温设计与处理措施
3.1 保温层厚度设计
3.1.1 设计要求
为控制保温层结构散热损失, 在对管道保温层进行设计时, 需要遵循“经济厚度”原则, 将管道介质散热损失控制在专业规定要求内, 并控制所投入的经济成本。如果管道外径超过1020mm, 在计算时可以按照平面要求来计算, 而其他情况则均按照圆筒面计算。另外, 为延长管道内介质冻结、凝固时间, 计算保温层厚度时, 可以采取热平衡方法。
3.1.2 计算公式
保温层厚度应满足公式:
其中, δ表示保温层厚度, 单位m;D1表示管道外径, 单位m;D0表示内层保温层外径, 如果保温层为单层, 则表示保温层外径, 单位m;Kr表示管件与管道支吊架附加热损失系数, 取值1.1~1.2;λ表示绝热材料在平均温度下导热系数, 单位W/ (㎡℃) 。对于λ取值大小, 要求导热系数为绝热材料在平均设计温度下的导热系数, 如果为软质材料, 则应为安装密度下导热系数。另外, T0表示管道外表面温度, 单位℃;Tfr表示介质凝固点, 单位℃;Ta表示环境温度, 单位℃, 如果为室外管道则应取值为冻结停留时间h[2]。as表示冬季最多风向平均风速下放热系数。W为年平均风速, 在进行防冻计算时, 风速可以取值为冬季最多风向平均风速。V与Vp表示介质体积与管壁体积, 单位m3;ρ与ρP表示介质密度与管壁密度, 单位kg/m3;C与CP表示介质热容与管壁热容, 单位J/ (kg℃) 。
3.2 防冻保温措施
第一, 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要求材料允许使用温度高于正常操作时介质最高温度, 且尽量选择用密度小、导热系数小、操作方便以及成本低的材料。第二, 埋地水管道。根据工业用水管道直径大特点, 可以直接选择埋地敷设防冻处理, 且要埋设在冰冻线以下, 确定管道内介质不会出现冻结现象, 避免对正常供水产生影响。第三, 管道保温措施。为避免室外地上管道使用时出现冻结破裂现象, 需要对其设施排水阀, 并对很少有介质流动的管道, 设置蒸汽拌热管避免冻结。对于装置运行时存在停车可能的设备, 需要采取阀门保温箱或者阀门伴热的方法来对其切断阀进行保温防冻处理。另外, 压缩机或者泵冷却水排放管道, 应将其设置为坡向管道模式, 并沿着坡向连接回水或者下水管道。
4 结语
化工厂生产工艺具有特殊性, 如果工艺管道出现冻结问题, 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 同时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因此必须要做好防冻保温设计。分析管道冻结原理, 结合实际情况, 合理设计保温层厚度, 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对管道进行防冻处理, 确保工艺管道能够正常运行。
摘要:对于化工工艺管道的设计, 一般都是将重点放在保温与伴热角度, 而忽视了防冻保温要求, 这样在遇到温度低的环境时, 便会对生产工艺造成影响, 甚至会因为化工生产特殊性而出现安全事故。因此, 必须要重视化工厂工艺管道的防冻保温设计, 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 设计人员应总结以往经验, 并结合实际需求, 分析工艺管道内介质冻结机理, 遵循专业设计原则, 做好每项设计参数的控制, 本文对此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化工厂,工艺管道,防冻保温
参考文献
[1] 谭俊.浅析管道的防凝和防冻[J].炼油设计, 2002, 07:39-42.
化工厂案例分析答案范文第5篇
化工是一个高危行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烧伤等危害有害因素和时刻伴随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在化工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的事故总是时有发生,防不胜防。中新化工作为一个新企业,人员设备的磨合尚在早期事故多发期,稍不留意就会酿成事故,给企业和相关人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无法弥补的伤害。
吃一堑长一智不是真本事,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才显大智慧。通过对相关事故案例的学习可以使我们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和错误的行为,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少犯错误,避免事故的发生;使管理更合理、操作更规范;尤其能使我们变得更加明智、更加聪慧。鉴于安全事故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特意针对近期中新化工生产安全事故以及近年来相关企业安全事故,汇集成册以供大家学习。这些事故的责任者、受害者、当事者往往是因为一次小小的疏忽、一个简单的错误、一处不当的行为,就酿成一起事故,而每一起事故都可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设备的损坏或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希望大家工作之余能够认真地学习每一个事故案例,要努力从每一起事故中吸取教训,增长知识,对照自身的工作行为或习惯,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遵章守纪。您的安全将是您最大的福利,公司安全稳定的生产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化工厂案例分析答案范文第6篇
一、事故发生地点
公司车间工段板框压滤机处,该工段当前每班投料8锅,每2锅料作为一批进行压滤,共压滤4批料。
二、事故经过
2011年3月17日傍晚18:10左右,该工段操作工人在压滤第3批料过程中,当将第1锅打入压滤机,在打第2锅料5分钟左右时,操作工发现板框下方盛有乙醇和硫酸混合液的料斗内突然着火,并迅速扩大,烧坏压缩空气阀门处的垫片后,造成压缩空气泄漏,发出“吱吱”的响声,并引燃了压滤机顶棚的玻璃钢屋面,产生大量的浓烟。险情发生后,现场操作工立即用灭火器、消防水带进行了扑救,邻近的溴素车间、化验室职工发现火警后也都积极投入到了扑救火灾的工作中,最终通过公司人员的积极扑救,在18:23将大火扑灭。本次事故造成压滤机北端物料管线、阀门被烧毁,部分电缆被烧毁,车间生产造成中断,无人员伤害发生。
三、事故原因分析
1、板框压滤机使用的电缆2002年安装,原先供离心机使用的电缆,由于受到原料、环境的的腐蚀作用,绝缘层老化现象严重,而且现场环境潮湿,造成电器线路打火,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该工段的板框压滤机是非镶嵌式的,密封性能差,压滤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溶剂泄漏现象,造成了乙醇的挥发,在现场空气中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当含有乙醇的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电器线路打火时,就凑成了燃烧的条件,造成了火灾的发生,是造成本次火灾的另一重要原因。
3、用压缩空气作动力对含有乙醇的物料进行压滤和吹扫,当火灾发生时切断不及时就形成了向火源提供氧气的作用,促进了火势的发展,严重不符合安全生产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四、防范措施
1、对老化的电气线路进行更换,并严格按照防爆车间规范要求进行安装。
2、采用新型压滤设备,杜绝工作过程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避免生产现场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3、对含有火灾爆炸危险性为甲、乙类物质的物料,一律不得使用压缩空气作动力进行压滤,全部更换为氮气作动力。
五、培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