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雏鸡成活率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1
1

雏鸡成活率范文(精选9篇)

雏鸡成活率 第1篇

1 育雏室的准备

育雏室首先要求清洁卫生, 干净清爽, 光线充足, 保温效果好。育雏前需要对育雏室以及饮水器等设备进行良好的清洗工作。关闭门窗, 对室内进行科学的消毒, 一天以后, 打开窗户, 流通空气, 让室内保持最佳的状态。

2 引进健壮雏鸡

一定要从无污染的厂家进雏鸡, 要选择个体均匀, 健康良好, 精力充沛, 腹部吸收良好, 全身没有皮毛, 形状正常, 按时出壳的雏鸡。

3 把握好温度

育雏的温度需要根据季节和雏鸡的年龄变化来灵活应对, 千万不要时高时低, 温度过低时, 雏鸡容易集中并发生尖叫;温度过高的话, 雏鸡张大嘴巴进行喘气。只有温度适宜, 雏鸡才会食欲较好, 茁壮成长, 非常均匀的分布在育雏室里面。

4 控制湿度

湿度越高或者是越低, 都对雏鸡的健康成长不利。湿度太低, 阻碍雏鸡吸收软黄, 还容易使雏鸡发生脱水继而死亡。湿度太高, 会给病菌和寄生虫等的繁殖提供机会, 出现多种疾病。育雏之初对于湿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设置水盘, 往地面泼水或是及时通风等方式。

5 避免密度过大

雏鸡的饲养密度同育雏室内的空气, 温度和卫生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如果密度太大, 那么雏鸡就会发生拥挤, 进食和饮水时就会进行争抢, 这样势必使得它们饱饿不等, 使得发育不均, 死亡率不断增高。随着雏鸡的生长以及改变饲养时间, 每群雏鸡的总数最好不超300只, 如果雏鸡数量过多的话, 用格栅把它们分开, 一般来说, 小群饲养有利于雏鸡的生长, 而且存活率也很高。

6 采用适宜光照

适当的光照温度和强度对雏鸡的生长极其有利, 会促使雏鸡吸收维生素和钙, 使它们的骨骼得到正常发育。光照的问题上, 育雏前10d每15m2在地面2m以上的地方安置一个40W的灯泡, 10d之后就把灯泡换成25W, 并可以通过自然光照, 只要对雏鸡的正常进食没有影响就可以。

7 科学喂养

雏鸡的每一次饮水和开食都对雏鸡的健康发育和生长, 以及成活率有直接的影响。雏鸡在出壳24h后就可以饮水, 水温为20℃, 在饮水2~3h以后便可以开始进食。特别要注意的是饮水后方可进食, 否则是会导致雏鸡出现暴饮继而引起死亡。育雏前为了防止雏鸡发生肠道疾病, 可以将适量的0.01%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也要对开食的饲料引起注意, 尽量选择营养丰富, 易消化, 适口性强的雏鸡配合食物。

8 适时断喙

因为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引发鸡啄癖, 如果育雏温度和湿度及空气质量不达标, 饲料缺乏营养, 鸡群密度太大, 或是光线过强等都会给雏鸡带来一系列疾病, 一旦发生, 鸡群就会出现骚乱, 淘汰率非常的高, 通常采用雏鸡断喙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雏鸡得到良好的生存空间。

9 通风换气

雏鸡粪便分解的氨气, 硫化氢等气体使得室内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 导致了生存空间变得不清洁, 干净。浓度过高时, 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对雏鸡的健康不利。为了使鸡舍内有良好的空气环境, 要多通风, 常换气, 这样还可以调节鸡舍室温和湿度。对雏鸡的生长有利。如果鸡舍里的空气出现腐蚀的味道时候, 饲养管理员应当要及时做好通风换气的措施, 保障雏鸡的健康发育。

1 0 做好防疫工作

要在鸡场和鸡舍的出入口处设有消毒槽, 方便人员出入并且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 杜绝外来人员进入, 要保持室内干净卫生, 垫草要勤更换, 对粪便要及时清理, 饮水器的清洗消毒工作要到位, 还要注意创造安静的环境氛围, 饲养员走动的时候要小心翼翼, 不要大声, 从而防止外界打扰, 以免发生鸡群应激的状况。严格按照疫苗规程为雏鸡接种疫苗, 通常雏鸡出壳24h后要对其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对3~5d的雏鸡鼻滴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或是通过饮水。7~10d的雏鸡接种鸡新城疫苗, 14~21d的雏鸡通过法氏囊炎疫苗饮水。育雏期间间隔一周要在饲料或是饮水中拌入有效的药物避免鸡白痢和大肠杆菌的侵蚀, 要注意对鸡群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及时观察, 如有异常情况要采用及时有效的隔离办法, 查出原因, 对症治疗。财能够有效的起到了预防作用, 进一步的保障了雏鸡的健康, 也是对工作人员和工作的负责和认可, 才是饲养管理的根本职责所在。

关键词:雏鸡,成活率,措施

参考文献

[1]邓来良, 等.提高雏鸡成活率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02 (05) .

[2]刘娇.及早接雏有利于提高雏鸡成活率[J].中国家禽.2003 (05) .

[3]于淑凤.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2003 (02) .

[4]邓泽良.提高雏鸡成活率要做到“八适”[J].农村实用技术.2004 (02) .

雏鸡开食饮水是提高成活率的法宝 第2篇

雏鸡开食饮水是提高成活率的法宝

鸡体中的细胞组织是由70%~80%的水分组成的,水分具有调节体温、运送营养、排泄废物、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作用,所以是鸡必需的`营养物质.只有充足的饮水,才能满足鸡生长发育的需要和维持鸡体内水的代谢平衡.

作 者:马世强  作者单位:益生种畜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山东,烟台,265508 刊 名:家禽科学 英文刊名:POULTRY SCIENCE 年,卷(期): “”(2) 分类号:S831.4+4 关键词: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科学育雏技术 第3篇

【关键词】雏鸡;成活率;育雏技术

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育雏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还关系着整个肉鸡生长过程,因此,养好雏鸡必须从育雏抓起,掌握好科学的育雏技术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该特点决定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注意的几项技术措施,供养鸡场户参考。

1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进雏前,要做好鸡舍的修缮工作。鸡舍保温性能要良好,做到不透风,不漏雨,不潮湿,无鼠害。进雏前育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 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进雏前几天,将鸡舍内粪便、污物清扫干净,并用清水刷洗干净,然后用 2%的火碱水或0.1%的新洁尔灭喷洒消毒;也可将料槽、水槽等设备搬入鸡舍内同时消毒,封闭门窗,将室温升至20℃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然后按每立方米40ml福尔马林溶液和20g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24h,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实行空气对流。

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把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育雏鸡舍进出口设置消毒池,始终保持卫生,以消除疾病发生的条件,并安排责任心强、善于细心观察和素质高的饲养员负责育雏工作。

2 做好幼雏运输工作

幼雏的运输是育雏过程中重要一环,是育雏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运输途中除要防寒外,还要防压、防热、防晒、防雨淋、防颠簸。保温笼(箱、车)的温度以 28℃~30℃为宜。路途远、条件差的运输还应随时注意观察雏鸡的动态,以防止发生意外。

3 雏鸡的选择标准

3.1 选择无疫病无污染的育雏场家进雏

若雏鸡来自不健康鸡群的种蛋或来自出雏后健雏率不高的种蛋,则雏鸡早期死亡率会显著增高。因此,在选购雏鸡时,要弄清入孵种蛋的来源、种鸡群的健康状况,从无鸡白痢等疾病污染、孵化场管理严格的种鸡场进雏。

3.2 选择饲养健壮雏鸡

健康的雏鸡绒毛洁净,眼睛明亮,转动灵活,叫声清脆,抓握在手中有弹性且挣钆有力,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愈合良好。

3.3 对雏鸡进行个体选择

选择的标准主要有4条:(1)肛门要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2)脐带要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3)腹部要收缩良好,不能是大肚子雏鸡。(4)喙、眼、腿、爪等不能是畸形。凡是符合以上4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若有其中一条不符合标准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4 饲养管理

雏鸡运到育雏舍后,按雏鸡强弱分群,弱雏放到室温较高的地方,约lh后供水,初期喂温糖水或浓度低的高锰酸钾水,后改为常水自由饮用。雏鸡有生长发育快、胃肠容积小,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较差的特点,应饲喂雏鸡易消化的全价料。有些育雏工作者往往忽视因营养不全面引起的慢性病,它不仅使雏鸡生长发育减弱,而且对终身的生产性能可产生不易改变的影响。

4.1 注意对雏鸡及早喂水

水是有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雏鸡进舍后应尽快供给饮水,最好在雏鸡出壳后24h内能饮上水。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雏鸡本身贮存的营养物质已不能维持其正常代谢需要,靠消耗机体内的营养物质来满足,如不及早补水易造成雏鸡脚干,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生长受阻甚至死亡。经过长途运输或冬天的雏鸡,头一天要喂给5%的葡萄糖水,或“开食补盐”水,能迅速有效地补充体液消耗,提高抗应激力和抗病力。在寒冷季节,要提前把饮用水放入育雏室预热或饮温水,其温度要求与舍内温度基本一致。

4.2 选择新鲜优质全价雏鸡颗粒料,适时喂食

全价营养是保证雏鸡迅速生长的物质基础,雏鸡必须从饲料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保持正常生长发育,雏鸡饲料所含营养成分其代谢能 2.9~3.0cal/kg、粗蛋白20%、钙1%,磷0.75%、食盐0.32%。雏鸡出壳后24h开始喂食较适宜,雏鸡要先饮水0.5h后方可喂料开食,如运输时间较长,需在饮水1~2h后方投料开食。雏鸡胃肠容积小、消化力差,但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因而要增加喂餐次数,少放勤添,一般2 周龄内喂 8次/d,2周龄后6次/d。

4.3 严格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

鸡的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病原微生物种类制订免疫程序。引进鸡苗时,须向供种单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不接种此种疫苗,以免因接种疫苗而污染了这个地区,如有过这种疾病发生和流行,要及时用此种疫苗接种。

4.4 保持温度、湿度平稳,加强通风换气

温度偏低或过高、空气污浊、温度急剧变化或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等,均是导致幼雏肺炎的原因。有的强调保温,不注意通风,导致雏鸡闷死;有的用高功率灯泡供温,因温度过高而热死雏鸡;温度过高、湿度不够可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所以说温度最为重要,育雏期所采用的温度,随季节、气候、育雛器种类、雏鸡体质、日龄等情况灵活掌握,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通风换气,但切忌贼风和穿堂风。育雏头10d,室内相对湿度保持 60%~65%,育雏中后期注意防潮。

综上所述,育雏技术措施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性措施和有力的保证,只有认真细致地做好,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雏鸡的育雏成活率,从而促进养鸡业的健康发展,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金笔,林伟峰.略阳鸡育雏技术探讨[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1(05).

[2]吴合云.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J].福建农业.2011(07).

[3]梁文英,汪海,常玉君.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方法[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2(01).

如何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第4篇

1 进雏前的准备工作和条件

雏鸡进舍之前, 必需对鸡舍、食槽用具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首先, 将地面及四周墙壁用水洗干净, 然后用2%烧碱溶液进行全面喷洒, 待干后隔天再用其它消毒药如百毒杀、消毒灵等进行第二次全面喷洒消毒, 待干燥后隔天即可进鸡苗入室。

育雏的条件。通常大多数养户采用地面育雏方法, 建议用滩床式, 做成三层级育雏栏较好, 有利于预防控制小鸡白痢、球虫的发生, 同时可以利用空间又节省能效, 比较地面育雏方法雏鸡的成活率要高。

保温的条件。保温的方法有多种, 建议用地下烟道结合红外线灯的保温方式, 每1.5米之间吊一盏红外灯泡, 随着日龄增大而减少灯泡, 地下烟道起温快, 起温后视情况用红外线灯泡容易控温, 保温效果好既满足雏鸡所需的温度, 又避免了煤气中毒, 提高育雏的成活率。

选择从无疾病无污染的种鸡场或孵化场进雏。

选择孵化场管理严格、种蛋来源、种鸡群的健康状况和饲养健壮的雏鸡。健康的雏鸡绒毛洁净, 眼睛明亮, 转动灵活, 叫声清脆, 抓握手中有弹性, 且挣扎有力, 腹部大小适中, 柔软, 脐部愈合良好。

清除卵黄吸收不良, 腹部膨大, 肚硬、脐部湿粘, 精神萎糜, 站立不稳, 反应迟钝, 不爱活动, 抓在手中感觉松软, 无挣扎的雏鸡。

养鸡场户不论是自己孵化或购买雏鸡, 都要进行个体选择, 因为弱雏成活率低, 生长速度慢, 不宜饲养。

长途运输的雏鸡必须在卵黄吸收完全后, 才能进行启运, 以免卵黄破裂死亡。

出雏后24小时内一定要注射鸡马立克氏疫苗, 有利于后续饲养大鸡的健康。

2 育雏的温度

育雏的温度是养好肉鸡或蛋鸡的关键, 适宜的育雏温度可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整齐度。

进雏前室温一般要求第1周蛋用雏32~34℃, 肉雏鸡32~33℃, 其后每周下降2~3℃, 至六周时维持20~23℃, 相对湿度在60~70%, 湿度很重要, 湿度不够雏鸡容易干脚, 要在温室内多处放水盆保持相应的水汽蒸发, 相反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球虫、白痢病。

随着日龄增加、温度和密度相对下降, 要看鸡舍温、以鸡散布均匀伸直颈、睡眠安静为标准, 如果温度过低, 雏鸡就会鸣叫, 靠近热源, 缩成一团, 拥挤打堆, 羽毛耷起, 否则屙水泻、糊肛、白痢等, 反之温度高雏鸡远离热源大量饮水, 张口喘气。

3 开食和开饮

雏鸡出壳后, 应尽早开食和饮水 (24小时内) , 如果雏鸡开食和饮水晚于出壳后48小时, 就会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及生产性能。为了提高雏鸡的抵抗力和成活率, 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1次饮水最好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或在饮水中加入2%葡萄糖水也可, 减少机体脱水造成的死亡。

雏鸡饮水安定后, 即可进行开食, 开食料最好使用碎玉米粉, 并以水湿润, 减少糊肛发生。

预防雏鸡发生白痢和大肠杆菌病, 1~4天龄饮水中加入庆大霉素或恩诺沙星, 每100只雏鸡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或恩诺沙星土霉素碱、氟苯尼考等, 可按使用说明用药。

当气温突然发生变化时最好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 如青霉素防止球虫发生 (球虫容易产生抗药性, 用药要多变) , 或饲料加入土霉素碱及多维预防疾病的发生。

接种疫苗前后在饮水中加入多维和免疫增效剂, 可减轻应激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

4 饲养密度

适宜的饲养密度可以提高鸡群的整齐度, 减少疾病的发生, 饲养密度过大鸡只拥挤、舍内空气质量差, 鸡粪较湿, 氨味大, 鸡群易患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病和啄癖。密度过大, 鸡舍利用率低, 不经济。饲养密度要尽量降低, 宁可小也不能大, 保证每只鸡都能同时采食, 适宜的饲养密度为40~60只/m2。

5 适时断喙

为防止鸡啄癖的发生, 节约饲料, 使鸡发育整齐, 必须给鸡进行断喙, 断喙最好在9日龄左右进行。方法是上喙断去大约二分之一, 下喙断去三分之一 (即上短下长) , 注意断喙前后应在饲料中或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维生素C、饲料中加入速补多维, 防止应激和出血。断喙后在料桶中多加饲料防止料过少, 鸡啄料时引起疼痛以至出血。

6 免疫接种工作

做好免疫工作是养鸡成败的关键。首先是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然后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免疫工作。

免疫程序一般1~4天用新城疫Ⅲ系疫苗、滴鼻滴眼, 7天用新支Ⅱ联苗饮水或滴鼻, 12天、21天用法氏囊疫苗饮水, 40~45天使用鸡新城疫Ⅰ系疫苗注射较好, 可以根据各地习惯制定。

在滴眼、滴鼻时, 要确保疫苗吸入鼻腔和眼内后再放鸡。

在饮水免疫时, 夏天要先停水2~3小时, 冬天停水3~4小时, 要用地下水、井水或不含氯自来水等, 将疫苗稀释, 最好加入2%的脱脂奶粉或免疫增效剂, 并禁用金属水槽, 疫苗在1.5小时内饮完为宜。

尽量避免使用强毒疫苗, 应选择弱毒或中等毒力的疫苗或克隆苗。冻干苗便于保存使用效果较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 第5篇

1 控制鸡舍温度湿度, 加强通风换气

在雏鸡的培育过程中, 温度较低会使雏鸡难以维持体温, 造成雏鸡冻死现象;温度较高会在通风过程中造成雏鸡感冒, 诱发雏鸡死亡。雏鸡培育室内若不经常通风就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浊, 影响雏鸡的呼吸健康, 又容易滋生细菌, 再加上雏鸡的抵抗力较弱, 就易产生感染疾病的情况发生。在一些雏鸡培育的场所, 养殖者往往贪图节省, 用潮湿或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养雏鸡, 造成雏鸡发生肺炎, 如不及时隔离治疗将引起肺炎的传染, 造成雏鸡培育的重大损失。有些养殖者因怕雏鸡受冻, 而将雏鸡培育室的温度调高, 不通风换气, 导致部分雏鸡被闷死。过高的温度易使雏鸡产生脱水的情况, 并最终导致鸡爪干瘪, 发育不完全。因此, 在培育雏鸡的过程中, 温度是关键。培育雏鸡所采用的温度应当随着气候、雏鸡生长阶段、雏鸡体质等情况灵活改变。在通风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吹过堂风, 避免冷风直接吹向雏鸡。湿度也是影响雏鸡生长的因素之一, 根据雏鸡的日龄要灵活掌握雏鸡培育的湿度。

2 适时开饮开食, 供给全价饲料

雏鸡在运输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水和饲料供给不足的情况。由于雏鸡饮水能力较差, 或饮水器孔发生堵塞, 导致雏鸡没有及时补充水分, 造成雏鸡脱水。雏鸡饮水不足, 造成脱水的症状表现为雏鸡体重较轻、鸡爪干瘪、或晕倒死亡等现象。按照培育规定, 雏鸡在出生24h内就应当开始饮水, 避免雏鸡因饮水过迟而产生饥渴现象, 应从雏鸡不感到口渴时就准备好饮水器和充足的水, 使雏鸡能够增加新陈代谢。

雏鸡的饲料在供给时应当考虑到饲料本身的营养含量, 单一的饲料饲养会使雏鸡的营养得不到均衡, 造成部分营养成分的缺乏症, 继而发展成为相关的疾病, 降低雏鸡的成活率, 达不到雏鸡高效饲养的目的。

3 添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雏鸡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下易引发相关的疾病, 因此在雏鸡的饲养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添加, 使雏鸡能够营养均衡, 健康成长。在雏鸡营养缺乏的情况中, 缺乏VD会引起雏鸡发育不良, 腿脚软弱无力易变形;缺乏VE和硒会引发雏鸡患白肌病。在雏鸡培育过程中, 要既要保持水与饲料的充足, 又要从饲料着手补充雏鸡缺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避免雏鸡因营养缺乏造成大面积死亡。

4 防治聚堆挤压

雏鸡在培育过程中易发生挤压的情况, 挤压情况的发生大多是由于雏鸡密度过大, 当室温骤然降低的时候雏鸡容易发生抱团的现象进行取暖, 因而造成雏鸡挤压状况的发生;在雏鸡运输过程中, 搬运时常出现箱体倾斜, 造成培育箱内雏鸡发生挤压;或者是在缺水缺粮的情况下再次喂食时, 雏鸡易产生争先恐后的进食现象, 发生拥挤。因此, 在雏鸡培育过程中, 雏鸡的密度一定要根据雏鸡生长的阶段, 和现阶段的情况酌情按照规定进行安排, 准备充足的饮水器和食槽, 避免因进食发生的挤压现象。

5 注重药物使用, 减少兽害损失

由于雏鸡体型较小, 身体素质较弱, 因此在给雏鸡使用药物时一定要将药量计算准确, 避免药量过大使雏鸡发生中毒现象。在给雏鸡饲料中添加药物时要做到搅拌均匀, 使每只雏鸡的摄入量都能够平均。有些药物无法融入水中, 这就要求养殖者在药物供给时要杜绝雏鸡饮水, 避免药物在饮水器中沉淀, 造成一些雏鸡药物摄入量较大, 引起中毒现象。在雏鸡养殖的环境里, 最大的天敌就是老鼠, 因此, 养殖者应当及时消灭老鼠, 从根本上保证雏鸡的生存安全。

6 结论

雏鸡养殖是一件复杂细致的工作, 要求养殖者不仅要有耐心, 还应当具备专业的养殖知识。在雏鸡养殖过程中勤通风, 保持好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长更新饲料的配制, 保证水与饲料的充足供应, 鸡舍保持干净清洁, 及时消毒, 从根本上保证雏鸡能够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下成长, 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达到养鸡的高效化目的, 使雏鸡养殖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雏鸡,成活率,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邓缘, 等.提高秋季雏鸡成活率的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07 (10) .

[2]朱永飞, 等.春季雏鸡培育的技术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 (02) .

[3]郭兰芳, 等.雏鸡的科学管理和提高育雏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 (08) .

[4]刘小辉, 等.坝上长尾鸡育雏期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5 (01) .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 第6篇

1 加强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雏鸡培育工作需要的培养条件十分严格, 所以在进行正式培育前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 保证雏鸡能够在最为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就是对鸡舍的建造, 鸡舍是雏鸡生活的重要场所, 所以严格的控制鸡舍的生活条件对雏鸡成活率的提高至关重要。首先根据养殖地的温度条件来正确的选择鸡舍建造材料, 保证鸡舍内部的温度适合雏鸡的生长。

2 提高雏鸡选择标准

2.1 选择健壮的雏鸡

在育雏准备工作就绪后就要对雏鸡进行选择, 雏鸡选择标准的首要条件就是选择健壮的雏鸡, 健壮的雏鸡对于疫病的抵抗力较强, 在育雏过程中能够减少疫病的发生。在雏鸡的生长过程中, 鸡舍中雏鸡患病会直接传染其他雏鸡, 更为严重会造成大量雏鸡的死亡。因此提高雏鸡选择标准能够有效的减少雏鸡疫病的引发率, 使雏鸡能够进行顺利的成长[1]。

2.2 选择无疫病无污染的雏鸡

在鸡苗的选择过程中, 要对母鸡的来源进行必要的掌握。母鸡必须生长在无污染的生长环境中, 并且不携带任何的疫病, 这种母鸡生产的雏鸡才能够达到健康的标准。雏鸡所要求的生长条件十分苛刻严格, 在鸡舍中如果存在患有疫病的雏鸡则会引起大量雏鸡也患疫病, 最终导致大量的损失。

3 控制合适的开水开食顺序

合理的开水开食顺序对于雏鸡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雏鸡的身体条件十分特殊, 在其进食的过程中需要先开水, 使雏鸡能够摄取足够量的水, 水的足量摄取能够使其体内营养物质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开水的过程中要注意水流要处于流通的状态, 使雏鸡随时随刻都能够进行水的摄取。后开食的好处是使雏鸡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保证雏鸡在自身营养物质不够的情况下能够在外界获得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能够保证雏鸡的快速生长。

4 给予一定时长的光照

在雏鸡的生长过程中, 光照也是能够促进其快速健康生长的必要因素。雏鸡的日常生长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来进行光照, 一般选择上午日光充足时进行。一定时长的光照对雏鸡骨骼的生长十分重要, 阳光的照射能够很好地促进雏鸡骨骼生长, 提高雏鸡的整体生长速度, 使雏鸡更为健康[2]。

5 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

雏鸡对于温度的要求很高, 在其生长过程中一定要对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 在外界温度有较大波动时要严格的控制好鸡舍中的温度, 保证雏鸡合适的生长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会使雏鸡的生长情况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鸡舍中的湿度不能过大, 过大则会使雏鸡容易感染疫病, 引起大范围的雏鸡死亡。湿度过小也会使雏鸡受到不良的影响, 使雏鸡处于缺水的状况, 不利于雏鸡的正常生长。

6 注意鸡舍的通风工作

鸡舍通风工作对于雏鸡的生长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注意鸡舍的通风有利于雏鸡成活率的提高。在雏鸡的生长过程中, 及时的通风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疫病的发生。封闭的环境不利于空气的流通, 对于雏鸡的生长极为不利, 所以通风不及能够减少疫病的发生, 还对雏鸡提供了新鲜的空气, 保证雏鸡的正常生长。

7 加强疫病的检测及预防

在雏鸡培育的过程中, 对疫病的检测及预防十分重要。雏鸡对疫病的抵抗能力较差, 这使得雏鸡很容易被传染上疫病, 所以加强疫病的检测及预防是保证雏鸡成活率的重要环节。在雏鸡的不同生长时期内, 对雏鸡进行抽样检查十分重要, 这样能够及时掌握雏鸡的生长状况以及是否存在疫病。初级疫病的预防工作要严格的进行, 在初级的生长过程中药物预防是较为普遍的疫病预防方式之一。加强疫病的检测及预防工作在雏鸡的培育过程中至关重要, 对于提高雏鸡成活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8 结语

提高雏鸡成活率已成为我国鸡养殖中重要的发展目标, 只有将雏鸡的成活率进行提高才能保证后期工作的进行。虽然现阶段我国雏鸡培育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相信在我国畜禽培育的努力下能够使雏鸡成活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对我国禽类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伟华.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06) .

提高雏鸡前期成活率的措施 第7篇

1 防治鸡白痢

鸡白痢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 是雏鸡前期死亡的主要疾病因素。鸡白痢的发病时间一般在进雏后第3天开始, 第4~12天死亡率较高, 耐过鸡部分可形成僵鸡, 生长缓慢。鸡白痢的主要症状为消瘦、白色石灰样下痢、脱水、死亡。但一些患鸡白痢的病死鸡死亡时没有明显症状。鸡白痢属于垂直传播疾病, 避免雏鸡因白痢死亡的最有效方法是从净化程度高的种鸡场引进雏鸡。低温可诱发鸡白痢暴发, 所以进雏后第1周内, 尤其应当保持适宜的温度, 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沙门氏菌的药物如土霉素、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类等, 有利于在疾病高发期控制疾病暴发, 最大限度减少死亡, 提高雏鸡前期成活率。在鸡群发生鸡白痢时, 使用上述药物, 同时适当升高鸡舍温度, 能尽快控制死亡, 并有利于维持带菌鸡的生长速度。

2 剔除病弱雏

由于种蛋、孵化环境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刚出壳的雏鸡有一少部分为病弱雏, 如卵黄吸收不良、弱小、脐炎、瘫痪、瞎眼等, 这些雏鸡通常在1周内死亡。病弱雏鸡生产意义不大, 而且常常是疾病的传播源, 所以进雏时应当将病弱雏剔除, 以保证育雏的顺利进行。

3 防止非疾病因素死亡

由于雏鸡前期的环境适应性和运动能力差, 管理不当就可能导致雏鸡死亡。非疾病因素的死亡有溺死、压死、冻死、热死或渴死等, 为提高雏鸡前期成活率, 要做好以下几点:

3.1 防止溺死

溺死是雏鸡前期死亡的一个常见原因, 管理较差的鸡场死亡率可达0.5%。引起雏鸡被溺死的情况有: (1) 直接使用大号饮水器或使用的中号饮水器水槽太深。 (2) 个别雏鸡体格太小, 在饮水时容易掉进饮水器水槽里或在饮水时被其他雏鸡挤到水槽里。 (3) 先喂料后饮水, 饮水器位置不足, 导致雏鸡饮水时拥挤, 使一些雏鸡被挤进饮水器里。要防止雏鸡被溺死,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饮水器的水槽深度应和雏鸡的大小相适应;雏鸡进舍后要尽早饮水;保证足够的饮水位置;水温应与鸡舍温度接近;饮水器的水槽边缘不宜太高。在最初几天里要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溺水雏鸡, 将其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使其羽毛尽快干燥。

3.2 防止压死

下列几种情况可造成雏鸡被压死: (1) 工作人员在放置饮水器或料桶时。 (2) 地面平养, 搬运饲料或垫料时。 (3) 人员在鸡舍内走动时。要防止雏鸡被压死, 最主要途径是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工作认真仔细。地面平养的鸡可设工作走道, 走道和雏鸡活动区用隔离材料分开, 运送饲料、垫料、饮水器、料桶时, 可将这些物品放在工作走道上, 既有利于卫生, 又可最大限度减少意外压死。

3.3 防止冻死

因为初生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窄, 即使在不算低的温度下也可被冻死。造成冻死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 鸡舍温度不均匀, 雏鸡活动范围过大, 造成雏鸡远离热源受冻后, 无力回到热源旁取暖而被冻死。 (2) 依靠电热为主供暖时发生停电或燃烧供热系统发生故障时。 (3) 冬季屋顶墙壁被大风或大雪破坏时。要预防雏鸡被冻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鸡舍内不同区域的温差不宜太大;进雏后的最初几天要保证24h值班, 确保供暖正常;不要完全依赖电能供热;鸡舍建造要结实耐用, 隔热性能好, 能够承受大风、大雪和暴雨的袭击。

3.4 防止热死

初生雏鸡对温度耐受的上限和下限非常接近, 大约在33~36℃。所以在管理差的鸡场, 雏鸡热死的情况并不少见。造成雏鸡热死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 鸡舍温度低或有贼风导致雏鸡扎堆, 如果时间较长, 可使被挤在中间而无法逃出的雏鸡受热死亡。 (2) 鸡舍温度不均匀, 局部温度过高, 而且雏鸡被隔离材料隔在不同区域, 无法找到适宜温度区。 (3) 供热系统失控。要防止雏鸡被热死, 最好24h值班, 确保温度均匀、适宜。

3.5 防止饿死或渴死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第8篇

1 场家选择与质量评定

购买雏鸡一定要从有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信得过的正规种鸡场购买。这些场的种鸡来源清楚, 饲养管理严格, 出售的雏鸡质量有保障。

质量评定主要通过观察, 高质量的雏鸡应具有下列特征[1]:大小均匀一致, 反应灵敏, 性情活泼, 无畸形, 无脐带闭合不良和脐带感染的症状。可采用“一看、二听、三摸”的方法进行:“一看”即看雏鸡的精神状态, 羽毛整洁程度, 喙、腿、趾是否端正, 眼睛是否明亮, 肛门有无白粪, 脐孔愈合是否良好。“二听”即听雏鸡的叫声, 健康的雏鸡叫声响亮而清脆;弱雏叫声嘶哑微弱或鸣叫不止。“三摸”即将雏鸡抓握在手中, 触摸膘情、骨架发育状态、腹部大小及松软程度。健康雏鸡较重, 手感有膘、饱满、有弹性、挣扎有力。

2 雏鸡的运输管理

雏鸡的运输很关键, 往往由于路程过长, 途中照料不够, 导致雏鸡受热、受凉或受挤压, 甚至大量窒息而死亡。雏鸡最好在出壳24 h内运到育雏室。雏鸡运输要选用专门的运雏箱, 箱子四周要有若干直径为1.5 cm左右的通气孔[2]。运雏箱在使用前要严格消毒, 每个运雏箱不能装雏过多, 防止挤压造成死亡。搬运雏箱时要平起平落, 用机动车运输时, 行车要平稳, 速度要适中, 防止颠簸震动, 转弯、刹车不能过急, 防止摇晃、倾斜, 以免雏鸡拥挤扎堆死亡。运输途中要尽量保持运雏箱内温度恒定。同时注意通风良好, 特别注意放置在中间的雏盒中的雏鸡, 最易因高温或氧气不足而闷死。随时观察雏鸡活动、呼吸是否正常, 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对策, 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3 适时开饮和采食

刚出壳的雏鸡要24 h内饮水, 以促进其新陈代谢, 外运雏鸡应在入舍3 h内及时饮用5%葡萄糖, 以增强体质, 雏鸡出壳后水分散发很快, 必须尽早给水, 同时饮水还可以清理胃肠, 排出胎粪, 促进新陈代谢, 加快卵黄吸收。

雏鸡的饮水原则是:时间适宜、水位充足、适时调教、水质清洁、自由饮水。因为出雏时间需24 h, 加上长途的运输, 雏鸡消耗很大, 应尽早饮水。育雏第1周要饮温开水, 水温与室温接近, 保持20℃左右[3]。第1天的饮水应加入5%葡萄糖, 如果雏鸡脱水严重, 可连饮3 d。为了减少应激, 在前1周的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 育雏舍饮水器要充足, 摆放均匀, 每只鸡至少占有2.5 cm水位, 饮水器高度要适当, 以水盘与鸡背等高为宜, 要随鸡生长的体高而调整水盘的高度。肉鸡的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 符合畜鸡饮用水标准。饮水量一定要充足, 经常保持有水, 随时自由饮用。

开食是指雏鸡第1次吃料。一般在雏鸡饮水后即可开食, 这样有利于雏鸡增重。开食时间不能过晚, 否则雏鸡消耗体力过多, 容易虚弱, 导致脱水, 影响生长发育, 降低成活率。初生雏鸡消化器官尚不发达, 胃肠容积较小, 开食饲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性强且便于啄食的配合料为宜, 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 按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更换不同时期的配合料, 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更换饲料应循序渐进, 让鸡有个适应过程, 以免因日粮突然改变而引起消化不良, 影响生长发育[4]。

4 注重温湿度调控, 加强通风换气

温度是肉仔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育雏给温的原则是:前期高, 后期低;弱雏高, 强雏低;小群高, 大群低;阴雨天高, 晴天低;夜间高, 白天低。温度的变化应根据日龄增长与气温情况逐步平稳进行, 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无常。开始温度较高, 不能与孵化出雏的温度相差太大, 否则雏鸡不适应, 团缩打堆不愿活动, 更不会采食, 无法正常生长。一般1~2日龄育雏温度 (鸡背高度或网上5 cm高度) 为34~35℃, 舍内温度27~29℃。以后每7 d降低3℃, 到第28天温度降至21℃左右, 以后即保持这个温度。在降温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温, 降温速度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长;降温速度太快雏鸡不适应, 生长速度降低, 死亡增加。湿度与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 在最初3 d, 应保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 使雏鸡对外界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鸡舍内相对湿度可保持在70%左右。低湿度 (育雏阶段低于50%的湿度) 将导致脱水, 对鸡只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5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制定防疫措施

标准化养殖场饲养的雏鸡, 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尤其是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 一旦发生, 就很难控制, 将会导致整个鸡场发病。因此, 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 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 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疾病的流行情况制定。

6 加强药物预防

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首要因素, 球虫病也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3周龄前, 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可在饮水中添加氟苯尼考, 连用3~5 d可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2日龄后应预防球虫病, 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必须用药物预防, 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地壳珠利等预防。

7 防止中毒死亡, 减少兽害损失

用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 计算用药量一定要准确无误, 剂量过大会造成中毒。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 先用少量粉料拌匀, 再按规定比例逐步扩大到要求的含量。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从饮水中给药, 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 造成一些雏鸡摄入量过大。绝对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雏鸡;要搞好室内通风换气, 谨防煤气中毒。以上这些环节如有疏忽, 都会造成大的损失。雏鸡最大的兽害是老鼠。应该在育雏前统一灭鼠, 进出育雏室应随手关好门窗并堵塞养殖舍内所有洞口。

摘要:总结了提高育雏成活率的措施, 包括场家选择与质量评定、雏鸡的运输管理、开饮和采食、温湿度调控、通风换气、免疫、药物预防、防止中毒和减少兽害等方面内容, 以为雏鸡的饲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雏鸡,成活率,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于德洋.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因素[J].养殖技术顾问, 2010 (1) :3-4.

[2]辛英霞, 胡月超, 闫振富.雏鸡饲养管理十要点[J].新农业, 2009 (12) :13.

[3]刘小莲.春季雏鸡常见病状况别和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 :355-356.

把好五关提高雏鸡成活率 第9篇

雏鸡最大的兽害是鼠害。育雏前, 整修育雏舍, 堵塞漏洞, 统一灭鼠。育雏舍场地全面打扫, 然后用水冲洗地面, 用10%~20%的石灰水粉刷墙壁, 再用百毒杀或菌毒敌消毒地面。最后, 舍内按每立方米25 m L福尔马林、12.5 g高锰酸钾和12.5 m L清水配制消毒液进行封闭熏蒸消毒。

2购苗谨慎细致, 把好引种关

坚持从非疫区、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资质、信誉良好的供种单位购苗, 因其种鸡支原体、白痢病原的净化程度高, 防止引苗传染;引种时须检疫合格, 引入后隔离饲养30 d无异后方可入场混群;引入后先开饮后开食, 水中加入复合维生素、卡那霉素和5%葡萄糖;饮水后2~3 h开食, 开食料以玉米粉、碎米加少量的蛋黄或专用雏鸡料为宜, 开食不宜太饱, 一日7~8次, 以后逐渐减少到4次。

3创造舒适环境, 把好管理关

3.1温度采用保姆伞或坑道育雏, 1日龄育雏温度应保持在34~35℃, 以后每天降低0.5℃, 每周降3℃, 降到与室温相等时不再供温。实际生产中, 要常常检查鸡舍的温度。温度适宜时雏鸡分布均匀、羽毛光鲜、精神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粪便正常, 过冷则鸡群聚集于热源处, 过热则张口喘气。

3.2湿度1周龄时舍内湿度维持在70%~75%, 2周龄时湿度保持在65%, 3周龄后保持在55%~60%。

3.3密度平养以20只/m2为宜, 笼养则以40只/m2为宜。

3.4光照原则是随日龄增长, 光照时间减少或不变, 绝不能增加。1周龄光照24 h, 以后每周减少2 h, 5周龄后每天光照8 h。

3.5通风换气可在每天中午, 先提高舍温1~2℃, 再适当打开向阳面的窗户0.5~1h, 让空气对流。

4营养全面均衡, 把好饲料关

饲喂雏鸡的饲料要求营养全面而均衡, 可采用专用雏鸡碎料。若自配则采用玉米、豆粕、鱼粉等易消化的原料, 确定适宜的蛋白能量比, 平衡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料中可加入丁酸钠等酸化剂, 既提高饲料利用率, 又增强机体免疫力。5日龄后添加青绿料。

5科学预防疾病, 把好净化关

5.1疫苗免疫1日龄时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 10~14日龄用新城疫IV系苗免疫, 16~20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免疫。原则上, 当地有过某种传染病流行, 则需要及时接种此种疫苗, 无则不宜接种此类弱毒苗, 以免引来病原。

5.2预防用药3周龄前, 用0.2%土霉素或庆大霉素拌料饲喂, 预防鸡白痢;15日龄后, 饲料中添加45μg/g的氯苯胍或5μg/g的马杜拉霉素, 预防球虫病。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