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作思维的训练(精选8篇)
初中生写作思维的训练 第1篇
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要求较高。从目前来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作品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文章内容空洞、缺乏条理、结构混乱等等。其实,这与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有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要重视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训练,从而提升写作教学的效果。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英语写作内容等进行综合训练,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巧妙借用阅读,培养学生思维条理
在高中英语写作中,思维的条理性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呢?教师可以巧妙借助英语阅读,将读与写充分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思维训练的效果。一般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通过初步阅读,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条理性;然后,教师再进行精细分析,使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得到强化;最后,教师再分析文章结构,强化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5 Unit 2 The environment这一单元时,笔者巧借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的阅读内容是一篇关于debate的文章,条理非常清晰。为此,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自主分析篇章结构,然后与教师进行互动。通过阅读,学生开始初步感知debate的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思维启发:如何撰写关于debate的文章?由此,学生开始总结:
1. Write the topic about the debate and present two different views.
2. Represent different views in detail.
3. Make a conclusion and give your point.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条理思维得到了培养。结合阅读文本内容,教师可以拓展出写作主题,如Should we have private cars?即结合当前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我们是否应该拥有私家车,让学生根据这一主题,撰写debate类的文章,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达到练笔的目的。
二、引进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引进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谓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例如,在教学Module 9 Unit 1 Other countries,other cultures这一单元时,笔者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本单元主要是关于异国文化的知识内容,结合单元主题,笔者设计的写作要求是:Please choose a country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and write a passage about this country.即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国家,并且撰写成一篇文章。首先,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在黑板上写上country,即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国家,如Canada,America,Aus⁃tralia,India,New Zealand,England等等。然后,继续进行思维导图引导,如America—how to introduce,are there any interesting tourist attraction?等等,即要求学生结合选中的国家,进行思维拓展,如何介绍,是否有有趣的景点等。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慢慢打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写作思维被打开,因而写出的文章也各有特色,不再模式化。
三、引导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训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入手。想象与思维能力有关,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束缚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与时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Module 7 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这一单元时,笔者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进行创作,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科技不断在发展进步,可以说,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科技了,运用科技创造出的产品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此,结合单元主题,笔者设计的写作主题是:What life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引导学生从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角度进行思考、想象,从而写出一篇独具特色的文章。在学生分享观点时,教师要多加赞赏,保护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从而真正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促进学生撰写出独特的文章。
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时,教师设计的写作主题要适宜,要符合学生的想象兴趣需求,从而驱动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训练设计 第2篇
不少同学写议论文时总觉得头脑空空,绞尽脑汁,没话找话,很难把道理讲深讲透。要想把道理讲深讲透,首先得把道理想深想透。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头脑里没有思想,或者认识很肤浅,那当然写不出什么深刻的道理。所以,议论文写作训练,其根本是思维训练,我们必须在重视思维训练,以期逐步地提高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如何把道理想深想透呢?或者说当我们面对一个论题或一个观点时,该如何去“想”呢?
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既是思维方式的训练,也是议论文写作(酝酿、构思)的训练。
一、追问法
采用寻根问底的方式,自问自答,以形成一系列的观点、看法,供立意、构思时参考。
示例一:关于“减负”
为什么要减负? 因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为什么负担过重? 因为考试压力大,竞争激烈。
为什么竞争激烈? 因为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为什么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为我国经济、科技实力不足。
为什么实力不足?„„
初中生说不好“减负”的话题,尽管他们身受学业过重之苦,这一话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确实是他们所不熟悉的。
示例二:关于抄作业
不愿做 : 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差,有外界干扰
不会做: 上课不专心: 态度、习惯问题
课上听不懂: 基础较差
老师没讲清
做不完: 教师问题: 题海战术
学生问题: 方法、习惯态度
家庭问题: 家教不合理
抄作业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方面的问题,这是“想深想透”之后的发现。依据以上的思考,我们可能选取不同角度,写出不同的有独到见解的议论文。示例如下:
写作提纲一
题目:学生为什么抄作业
一、抄作业现象及危害
二、分析原因:
1、学生方面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2、教师方面
应试教育、高耗低效
3、家庭方面
期望值过高、病急乱投医
三、总结全篇
写作提纲二
题目:抄作业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一、抄作业现象及生成原因
二、详析教师方面的原因
不了解学生,不能因人施教
不研究学法,不教给方法
简单劳动,题海战术
三、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写作提纲三
题目:从抄作业现象看学习习惯
一、抄作业现象及生成原因
二、详析学习习惯方面的原因
课前无准备,丢三落四 课上不专心,不知不会 作业习惯差,不能完成
三、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写作提纲四
题目:从抄作业现象看学习方法
一、抄作业现象及生成原因
二、详析学习方法方面的原因
不能温故知新
不会举一反三
不会统筹安排
三、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从以上示例我们不难看出,运用“追问法”发散之后必须再作聚合提炼。要选择适当角度,确定一个中心;继而选择并梳理与之相关诸点,理清思路;然后才是列提纲。
自主练习
用“追问法”想透下列问题:
1、关于课堂纪律不好
2、关于学生不爱穿校服
3、关于孩子缺乏自主意识、自理能力
4、关于学校门口摊贩问题
二、反观法
确立一个观点,阐述一个道理,要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甚至对立面。要经得起自我反驳。使说理周密,不带片面性。用逆向思维可能会有创新的、独到的见解。
示例:
1、开卷有益
开卷未必有益(开什么“卷”)
2、认真读书
3、不要班门弄斧
4、莫学杞人忧天
5、名师出高徒
读书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目的)
弄斧要到班门(超越自我、竞争意识)要有“忧天”意识(环保、忧患意识)名师未必出高徒(成才的内外因素)
6、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臭皮匠不可能赛过诸葛亮(一般人才与精英人才之关系)
7、蛤蟆想吃天鹅肉
癩蛤蟆为什么不能吃天鹅肉(理想、追求)
8、知足常乐
不知足才能常乐(不断进取、不自满)
9、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未必成(“志”只是“事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用逆向思维一定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对有些传统的得到公认的说法不要轻易地否认,所谓“反观”,有时不过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而已。应当注意的是有些“敏感”问题、国家政策等,不可妄言,不要去“反观”。
自主练习
用“反观法”思考下面的问题
1、知识就是力量
2、人多力量大
3、异想天开与标新立异
4、生于忧患
5、天高任鸟飞
6、理直气壮
7、吃一堑长一智
8、人言可畏
9、好高务远
三、随想法
联想相关观点。或由一个观点、一个话题向不同方向作辐射式联想,或一层深入一层地想下去。联想中,随手录下有关观点、看法,供构思文章时选用。
示例:
关于做老实人
1、做人不能太老实,老实人吃亏
2、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3、做人要诚实
4、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
5、老实人终究不吃亏
6、老实不等于愚蠢、糊涂、无能
7、老实人朋友多,朋友多了路好走
8、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9、聪明反被聪明误 小不忍则乱大谋
随想法运用的是发散思维,它其实已包含了“追问法”与“反观法”,它的思维空间更广泛,视角更开阔。“随想”中录下的有关观点、见解,只供我们构思文章时参考,选用,并非都得写进文章里。譬如“关于做老实人”的“随想”,我们可以列出如下提纲:
题目:做老实人
一、从反面观点“做人不能太老实”落笔,引出中心论点
二、正面观点:老实人终究不吃亏
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老实不等于愚蠢、糊涂、无能
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自主练习
用“随想法”思考下列问题
1、关于评选“三好生”
2、关于男女生交往
四、比较法
通过与相关或相对事物的比较,或求同,或求异,以正确地认识事物,把道理想透。示例一:
关于“协作精神”
3、关于“非典”“禽流感”
协作精神——人云亦云 和稀泥 折衷主义 江湖义气
协作精神——互相帮助 相辅相成 批评与自我批评 团结
协作精神——尊重 理解 宽容 谦让
协作精神——竞争
示例二:
关于“谦虚”
谦虚——虚伪 自卑 甘拜下风 得过且过
谦虚——尊重 理解 宽容 谦让
谦虚——进取 追求 竞争
以上各组概念,有的貌似而实异,有的看似矛盾对立,其实联系紧密,相辅相成。若能就有关观点作发散联想,对与其相似、相类、相对的观点、见解作求同或求异的思考,我们会把有关道理想得更深更投更全面。
自主练习
用“比较法”思考下列问题
1、关于创新精神
2、关于艰苦奋斗
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实际上往往是综合运用的。且以“说谦虚”这一论题为例:
论题:说谦虚
1、追问法:
为什么要谦虚? 虚心使人进步。
为什么虚心能使人进步? 虚心可知不足,知不足方会思进取。
2、反观法:
虚心使人进步——虚心不一定使人进步(虚心与进步之间不是必然的联系)
3、比较法:
谦虚——虚伪 自卑 甘拜下风 得过且过
谦虚——尊重 理解 宽容 谦让
谦虚——进取 追求 竞争
经过以上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我们可能就“说谦虚”这一“旧”话题,说出新见解。
作文提纲
题目:谦虚是为了进步
一、为什么虚心能使人进步?
虚心可知不足,知不足方会思进取。
二、谦虚是为了进步
谦虚并非进步的必然因素,谦虚不等于自卑、甘拜下风、得过 且过
谦虚与追求、竞争并不矛盾
三、进取精神是前提
同其他能力训练一样,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训练也应该是一种经常性的反复“操练”,因为能力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当有点耐心,平时多留心,养成勤思的习惯,工夫不负有心人。
浅谈写作过程中的思维训练 第3篇
一、激发智慧的“灵脑术”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了一种“灵脑术”, 也叫“智力激励法”。其实就是发挥集体智慧, 利用大家讨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它的特殊之处, 在于由主持人提出待解决的问题之后, 接着便鼓励成员们提出各种可能解决的办法, 而且意见越新颖、越具独创性、越多变化越好, 甚至不怕提出错误的、荒诞的意见——谁能肯定在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看来是错误或荒诞的看法当中不会包含着某种合理的新思维呢?其指导思想在于让成员们的思想自由奔放, 彼此之间互相激励, 互相启发, 发生连锁反应, 以引导出有价值的创见来。奥斯本认为:在采用智力激励的情境下每一成员因受其他成员提出意见的刺激、启发, 可能在同样时间内产生出两倍于他独立思考时的意见数量。这种“灵脑术”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的集体化运用, 我把它用来训练学生的形象性发散思维。
二、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思维训练
过去常听人讲, 低头从胯下看天桥, 别有一番景致。按理说, 无论从任何角度看, 景色本身都不会有什么变化。可是观看的角度一改变, 同样的东西, 看起来就会变得新鲜、漂亮了。所以, 发散性思维, 可以说是集中了同向、侧向、逆向等几种思维于一炉。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继续畅想, 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和侧面去畅想, 更可以从相反的方面和角度去思想。如:作文题栽:“围绕‘我的梦’这个话题, 给好友写一封信, 谈谈你对‘梦’的理解和感受。”对于这则材料, 隐含的意思是很多的, 写作角度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有的同学, 只写出了“梦”的本意, 即用一个梦境的叙述来完成题意。如果把它分解开来, 眼前就会出现几条思路。比如, 用“理想”“愿望”的比喻义, 写出对“理想”“愿望”的追求来表现题意, 着重表现实现这些“理想”“愿望”的迫切, 最后把它说成“梦”, 就表现了题意;也可以用虚实结合的方法, 即将梦境与现实结合起来来表现题意。这种写法, 要先确定内容, 再写梦中追求、生活追求, 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愿望;还可以确定梦的具体意义, 再写追求。同时可以写实现了某种梦想后的情景, 接着可以回到现实, 最后以抒情结尾, 这也可以突出题意。这样思路就被充分打开了。看来抽象性发散思维同样天地广阔。
三、打破定势, 反常合道
有这样一个实例:普通的动物园为了游客的安全, 都把猛兽关在笼子里, 让游客隔着铁栏参观, 但这样就无法看到野兽在自然条件下生活的情况了。怎样才能做到既保证游客的安全, 又能让他们看到动物生活的自然状态呢?有些动物园的设计者提出了新颖构想, 那就是把动物从兽房里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 而把游客关到活动的房子——密封的汽车 (或空中吊车) 里游览, 使参观者和被参观者的处境来一个对调。这种运用反向思维的天然动物园出现后, 给游客以置身天然自然的新鲜感受, 从而受到普遍欢迎。因为人们习惯于按照自己或别人的习惯性的旧有思路去思考, 叫思维定势。它对于人们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解决同类性质的问题是有帮助的。但条件改变或要解决新问题时, 它就成了解决问题的障碍。所以, 反向思维就是把思维改变到与原来思路相反的方向。当你面对一个新问题, 沿着某一固定方向思考而百思不得其解时, 如果你能灵活地调整一下思维方向, 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路, 甚至把事情反过来设想一下, 那么就可能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由“山重水复”的歧途, 而步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 为了避免一般化, 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我就常常用这种逆向思维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我拿杜甫的《述怀》来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自寄一封书, 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 寸心亦何有”。这里写的是安史之乱中, 与家人离散后思念亲人的情况。诗中说, 写了十封信, 十个月没有回信, 按常情应是盼望消息来, 诗中却说, 反畏消息来, 这岂不反常?但仔细一想就明白了, 原来, 因对方长期无消息, 的确是既盼又怕——怕万一传来的是噩耗, 那就永无盼头了。这就把诗人复杂的心理写出来了。这种方法就是“反常合道”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一样会取得合理的效果。
初中生写作思维的训练 第4篇
一、检核表法训练,帮助学生准确立意
检核表法是由美国创新之父奥斯本提出的,该方法是通过对于某个特定问题制定相应的检核表,围绕多个角度对所提问题进行大量设想,并进行核验的一种思维方式。该思维训练有利于人们在进行创新性的问题思考时,保持思考的周密性,将该方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训练,对于提升学生写作审题的新颖性和准确度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英语写作审题时应用检核表法,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再根据此进行天马行空的畅想, 接着对提出的设想进行逐条检核,排除不符合题意的, 最后从剩下的设想中选出立意准确的一项进行写作。
例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电脑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每个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请以Com-puter为题,写一篇关于电脑积极影响的文章。”我引导学生利用检核表法进行审题:首先我们明确了题目的问题是“电脑的积极意义”,所以消极意义的内容就都不能写;接着我们就如何界定电脑的积极意义建立了一套参照标准:“能够给人们带来便利、舒适和愉悦的都是积极的。”只要符合这一参照标准就符合基本题意;随后我们共同列举出了电脑带来的积极意义,如上网、办公、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等;最后我们共同对这些设想进行检核,将相似的项目进行整合,将不符合的进行剔除,最后筛选出几项最佳内容进行写作。通过检核表法,学生的审题更精准,考虑更全面,立意也更恰当。
二、逆向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写作创意
不知从何下笔是高中英语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学生习作内容空洞,模式化严重,这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写作质量。对此,我认为可采用逆向思维进行写作训练。开展逆向思维训练,关键是引导学生大胆变化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反证法、正反法等逆向思维方式进行思维拓展,最终起到出奇制胜的写作效果。可搭配合作头脑风暴和检验表法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提升逆向思维的维度和准度。
例如在“computer的积极意义”这次写作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
师:我们的写作讲究出奇制胜,如何出奇制胜呢? 就是逆向思维。
师:所谓逆向思维,举个例子,如司马光砸缸就是逆向思维,他不像别人都想着要把人从水里救出来,而是反其道而行,将缸打破,让水流出来。我们这篇文章能从其它角度进行逆向思维创作吗?
生:我们写电脑的积极意义,都是写电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那反过来想,我们写生活因电脑而产生的不可思议的改变,也是电脑的积极意义啊。
通过这样的逆向思维,文章的写作形式就与他人区别开来,从而大大增加了创新性。
三、优缺点列举法,促进学生总结提升
每次写作训练,都是为了下次写作能有提升,因此在写作训练完成后进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总结呢?我认为可采用优缺点列举法。所谓优缺点列举法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安排一一列举优缺点并加以总结和提升的方法,具体到高中英语写作训练则表现为:教师提出一个具体的总结主题, 学生先列举出符合这个主题的优缺点,选出一个或多个优缺点,思考如何放大优点、改正缺点,最后再由教师加以指正。
像在“computer的积极意义”这次写作中,我是这样进行优缺点列举法教学的:
师:同学们,完成这篇文章的写作之后,大家对自己的文章肯定有诸多想法,现在请以“你最满意的写作点” 为主题,把你们觉得自己写得好的地方列举出来。
生:我这次的写法有创新,用了全新的结构,我很满意。
生:这次写作,我用了5个高级词汇。
生:我觉得我这篇文章的结构逻辑比较清晰。
师:大家都有不少优点呢,这很好。现在就请大家再想想,为什么这次会有这样的优点,你是否做了哪些改变?
生:这次我认真地进行审题,看来审题很重要。
生:最近加强了词汇的记忆,词汇库丰富多了,写作也容易了,我要继续加强词汇识记。
像这样利用列举法,学生能够清楚地认知自身的优点及成因,有利于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再提升。
论联想思维训练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5篇
一、相关式联想的训练和应用:放飞联想翅膀由此及彼、思接千载
相关式联想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事物的思维活动。写作的构思活动常常伴随着丰富的相关式联想, 其中涉及有关概念 (“爱”) 、思想 (爱是人类发展的润滑剂) 、事件 (爱的故事) 、情境 (爱在天堂) 、感受 (爱是美) 、体验 (爱是骨头里冒泡泡) 等。可以这样说, 构思阶段就是联想思维活动的过程, 联想越丰富, 文思就越活跃, 可供选择的材料和观点就越多, 就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掌握相关式联想的方法, 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其类型特征。
1. 外在相关的联想
这种联想常常是由事物的外在相似引发的, 应用这种联想构思的关键是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 可以在类比中进行, 也可以在排列中发散。总之, 联想的方式不拘一格。例如:要求学生写作《大树与绿荫》一文前, 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联想。大树洒下一片绿荫, 应理解为歌颂奉献精神。从相似角度联想, 自然界具备这一特点的物象非常之多, 如“小草”“蜜蜂”“明月”, 小草增添一分春色, 蜜蜂酿造一份甜蜜, 明月呈现一天银辉联想可以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 由“形似”到“神似”, 沿着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 就能引发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议论。
2. 内在相关的联想
这种联想就是要找到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考察事物的部分与整体、原因和结果、历史和现实等关系,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相互比较、正反思考、纵横联系都是这种内在相关联想的实际应用。应用这种联想方法的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根据结果推断原因。例如:2011年3月, 受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 全国多地出现群众排队抢购食盐的现象。如果根据这一事件写作《由“抢盐”闹剧引发的思考》, 就是要引导学生思考“抢盐”闹剧背后的诸多原因:是谣言惑众, 还是从众心理, 抑或是一种商业策划行为等。
二、发散式联想的训练和应用:挖掘写作材料旁征博引、触类旁通
发散式联想是指由一个联想中心发散出一系列联想的思维活动。从思维发散方位来看, 发散式联想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多向式的。它围绕一个中心, 思维向不同方向平面扩散。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即围绕“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不可胜记,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联想到古代圣贤历经磨难而发愤著书的事例。
二是立体式的。这是围绕一个中心立体式发散, 思维的发射点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李斯的《谏逐客书》围绕“臣闻吏议逐客, 窃以为过矣”, 其思考范围既向历史的纵深处延伸, 想到秦国的历代君王依靠“客卿”使国家富强的历史;又向事物的四周扩散, 想到秦王喜爱的物品也来自异国。
三是多棱式的。它是指思维围绕一个中心向不同的角度发散, 既可以是正反方向的发散, 也可以是不同侧面的发散。例如:史铁生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中有一段人生与四季的感悟, 就是从不同角度时间、乐器、声响、景物、心绪、艺术形式、梦境等发散联想, 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独特理解表达得丰腴而深沉。
在写作教学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文题型,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发散式联想挖掘材料和使用材料, 并获得良好思维品质的训练。
1. 主题指向型作文题多向式发散联想获取写作材料的思维训练
主题指向型作文的题目或材料给定的是一个写作的主题方向, 因为主题有具体指向, 围绕主题进行多向思考和联想, 是扩展思维空间、获取丰富材料的有效方法。
例如:《成功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就是一道典型的主题指向型作文题。根据这一主题, 层层向外扩散联想, 可以获取为数众多的写作材料, 可以想到许多名人名言, 也可以想到许多科学家、文学家的事迹。
2. 主题探讨型作文题立体式发散联想获取写作材料的思维训练
探讨型作文题没有具体的主题指向, 题目本身或设疑或提问, 有探讨的空间, 如《由引发的思考》《的启示》《我看》等, 能够引发写作者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考和探究。
比如, 写作《由“抢盐”闹剧引发的思考:从众心理月亮走我也走》。横向思考可以联想到:从狂放鞭炮到喝绿豆汤, 从抢购板蓝根到抢购食盐;迷信盲从风靡一时, 抢购大潮横扫南北。纵向思考可以层层深入:迷信以谣言形式传播, 属狼狈为奸, 但是还有一个助纣为虐的“帮凶”, 那就是从众心理。至于原因, 专家说是因为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 导致一个人的受暗示性极强;也有的学者称是因为心理状态比较脆弱。作为写作者的“我”应该怎样看待呢?问题将会顺着这样的思路继续深入下去。
3. 主题开放型作文题多棱式发散联想获取写作材料的思维训练
主题开放型作文的题目或材料是一个话题或者概念, 只有一个范围, 但没有明确的主题指向性, 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确立主题、选择材料。因此, 主题开放型作文题尤其适用多角度发散联想的训练。
例如:《财富》就是一个没有明确主题指向的作文题, 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财富”既可以是物质的, 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指有形的, 也可以指无形的。金钱、收藏、书籍是财富, 知识、本领、特长是财富, 青春、乐观、自信是财富, 甚至贫穷、艰难、坎坷从磨炼的角度看也是财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财富”, 就有不同的立意、不同的材料。
三、逆向式联想的训练和应用:突破思维定式另辟蹊径、推陈出新
“文章最忌随人后”, 人云亦云是写作之大忌。要想写出好的文章, 就必须有新意, 有独到见解。应用逆向式联想法, 能够突破常规思维的框架和定式, 求异求变、另辟蹊径, 从而标新立异、推陈出新。
1. 逆向求证
就是在思考和论证问题时, 一是变肯定为否定, 或变否定为肯定, 使两者形成矛盾关系, 如“知足常乐知不足常乐”“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二是运用反义词, 使两者形成对立关系, 如“玩物丧志玩物长志”“皎皎者易污皎皎者难污”。只要大胆地从事物发展的结果出发, 逆流而上, 追溯原因, 由后写到前, 从果写到因, 往往就能发现人们不曾发现的东西。
2. 逆向发散
有些文章若用顺向思维就难免落入老生常谈的窠臼, 而逆向发散则可以找到突破口和立意点。例如:要以《方法与效果》为题写一篇文章, 很明显, 如果以“科学的方法能够获得好的结果”立意, 则难出新意。于是构思的时候就可以将思维的触角向反向发散:科学方法没有获得好的结果, 正确方法招致不良效果, 不良方法获得的好结果, 他人的方法对自己没有起到实效, 以前的方法现在失去了作用。发散点越多, 文思越流畅, 也越能出新意。
3. 逆向引申
逆向引申是将材料或观点向相反的方向引申、开拓, 从而得到相反的结论。例如:2010年, 腾讯与奇虎360的企业大战, 升级到腾讯公司“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随后网民开始模仿腾讯公司的公开信改写“QQ体”。例如:我们是电力公司, 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因我们与自来水公司吵架, 我们决定对所有自来水公司客户停电, 我们把断电还是断水的选择交给您来决定。文字虽有恶搞的成分, 但却非常有创意, 它将腾讯公司的公开信进行了逆向引申, 从而收到了辛辣的讽刺效果。
摘要:联想思维是写作思维的核心。重视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能够使他们在写作构思时, 突破思维定式, 写出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形式新颖的文章。
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第6篇
1.1文章比较空洞
在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 内容比较空洞, 或者是没有新意, 导致这种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很丰富。 一般情况下, 学生接受的是语言基础能力训练, 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实际英语写作中, 内容比较空洞, 更不会写出精彩的英语作为。 如果对这种现状不加以改善, 日后将会一直影响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1.2文和题不够对称
英语写作的开端就是审题, 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题意就是完成写作的基本。 在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文不对题, 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跑题现象。 如果学生出现跑题, 最根本的原因是思维不是很清晰, 或者是学生缺乏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在审题的时候, 不能够对题目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理解, 不能看到题目的本质问题, 从而导致在实际的写作中没有重点和关键的内容。 目前, 高中英语写作题目越来越开放, 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 但是相关人员不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重点培养, 日后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1.3结构比较混乱
对于一篇文章而言, 撑起文章结构的就是文章的逻辑严密性。 但是, 目前部分高中生在英语文章写作的时候, 文章结构比较混乱, 文章内容甚至会出现跳跃的情况, 这主要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够强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 一个人考虑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受到系统性思维的影响, 主要指的是如果一个人系统思维能力比较强, 对于事情全局的统筹能力更强。 对于英语写作而言, 如果学生的系统性思维比较强, 写作的时候就能够很快地把握全文结构, 并且能够很好地处理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缺失, 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能力, 更会影响整体的文章写作, 因此, 加强对高中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已经是一个关键点。
2.进行思维训练,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措施
2.1进行组织合作, 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能够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头脑风暴法, 最主要的是针对认知观念已经定型的高中学生, 合作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具体是老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平台, 激发他们的竞争愿望, 从而就可以挖掘出学生的创造能力, 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但是, 怎样可以很好地将思维训练应用到学生的英语写作中,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笔者认为, 最主要的是需要找一个合作和写作的桥梁, 这个桥梁指的就是双人写作。
目前, 在高中英语写作训练中, 最常用的就是双人写作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 需要两个人进行合作完成一篇英语文章, 一般情况下, 写作都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但是双人完成应该怎样组织呢? 具体分析如下:对于一个班级来说, 可以把班中的学生进行两两分组, 然后老师可以给出一个写作题目, 并由其中一个学生进行文章的第一段写作, 在这段完成后, 可以将文章交给另外一个组员, 当小组另外一个组员拿到文章后, 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进行第二段的写作, 然后将文章交给另外一个人, 如此往复进行全文的写作并完稿。 这种思维模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通过这种训练,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2思维导图, 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思维导图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思维训练模式, 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等。思维导图训练主要是对高中学生的审题有一定的帮助;另外, 通过思维导图方式,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题意, 特别是对话题性作文的分析, 可以让学生推导出一个最和题意相符, 并且适合自己写作的方案, 从而顺利完成写作。举例来说, 在某省的高考作文中, 其题目为“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要求下面配有两幅图片。对这个题目分析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 具体如下:第一, 我们可以在黑板的左边画上三个圆圈, 三个圆圈里面分别写上题目所要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能够想到的内容是什么, 这样进行分析以后, 学生就能够清楚哪些内容是一定要出现在文章中的, 哪些内容可以点到为止, 从而避免跑题问题的发生。第二, 在黑板的中间可以画个三角形, 并写上我们怎样将这些内容呈现到文章中, 这点主要是引导学生怎样很好的整合文章的结构。 第三, 我们可以在黑板的右边画个正方形, 上面可以写上哪些内容是千万不能漏掉的, 这点是帮助学生对题目要求进行回顾, 从而保证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会出现漏写现象和错写现象。
2.3运用阅读, 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 通常都会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这句话主要表达了阅读对人们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科学的阅读训练, 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理解能力, 还可以增强人们的思维条理。 所以, 在高中英语写作中, 我们可以借阅读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 老师可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条理性;第二, 分析阅读, 主要是利用精准的分析来强化学生的条理性思维, 从而促进学生行文具有条理性;第三, 组织强化阅读, 主要是要让学生拥有足够的阅读量, 使学生在行文中可以熟练掌握行文结构, 从而将这点很好地运用到英文写作中。
3.结语
对于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老师的不断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有效配合。 这样, 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才能够从本质上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摘要:近年来, 随着英语作文在高中教学中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之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教学的发展。另外, 由于学校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并不是很重视, 导致许多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出现主旨不清楚或者是内容空洞等问题, 英语写作水平无法提高。因此, 老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不仅要抓好学生语言的基础训练, 而且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表达训练同时提高,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思维训练
参考文献
[1]雷慧婷.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陆璐.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5.
[3]周书萌.基于思维导图模式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写作教学要与创造思维训练同步进行 第7篇
关键词:思维,创造思维,写作教学,同步训练
以语言为学习研究对象的写作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重视思维训练, 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突破口, 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重点,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写作教学是语文的重点实践活动之一,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的语言能力, 集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因而, 在写作教学中将语言能力训练和创造思维训练相结合, 必定大有可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思维具有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和洞察性等特征。以下就写作训练结合这些品质的培养试作论述。
一、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敏感性的训练
写作是学生主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学生自我认知与情谊的自然表达。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有所感悟, 有所体验, 发而为声, 演而成文。是否容易接受新现象, 发现新问题, 即是否具有思维的敏感性, 影响着写作能力的提高, 因为日常的生活常常显得单调刻板, 平淡无奇, 少有惊天动地, 险象环生的事件。学生若是没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丰富的情愫, 很难在貌似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发现新奇与美丽, 崇高与美好。为此, 写作教学中,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有一颗善感的心, 引导学生敏于事物, 主动应接外物。“遵四时以叹逝, 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而劲秋喜柔条而芳春。” (陆机《文赋》) 自然界的春花秋月, 夏日冬雪, 生活中的亲朋好友, 凡人琐事, 都有着自己的韵致, 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只要我们的学生灵敏易感, 文章自然写得意蕴丰厚, 情彩绮丽, 又何愁无米为炊?
为此, 教师应时常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和心得, 无论是文学名著的鉴赏, 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 抑或是身边的点滴小事, 在对过去未来的畅谈探讨中, 师生思想共振, 情感和谐, 思维得以激发,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善于体味独得之乐, 即使是偶然的感悟和思绪。持之以恒, 学生的思维将更敏感, 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发现新问题。当我们的学生乐于体验, 善于感悟的时候, 就是写作能力提高, 思维敏感性发展的时候, 而心灵的麻木常常与思维的迟钝相连, 抑制着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流畅性的训练
写作要求学生思维敏捷, 反映速度, 对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指出多种反映或答案, 从而体现出创造思维流畅性的要求。在经济信息时代, 世界日新月异,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新信息、新知识从四面八方袭来, 令人应接不暇。语文的内涵与生活相等, 作文教学尤其要与时代合拍, 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思考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问题, 准确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动听的乐曲, 观赏一些意境深远的画作, 请学生根据自己听乐赏画的感受进行写作, 文体不限, 字数不限, 也可以进行限时材料作文训练, 学生在短时间里领会材料的内涵, 迅速得出多种判断, 选择最合适的论点, 找到最佳的写作角度, 快速成文。这期间, 他们的思维灵动、快捷、流畅、多变, 信息被迅速整合选择, 内部快速编码后, 准确发码输出, 恰如刘勰所描述的那样:“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滤, 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这样的写作, 自然融表达能力训练与思维品质训练为一体。
三、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不论日常写作还是各式各样的考试作文, 总要面对新问题, 新要求, 较强的应变力是写作必备的心理素质, 思维的灵活性, 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能发挥自由联想, 这种思维特质正是写作急需的, 同时也能在写作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文章的立意、选材、组材、遣词造句都需要灵活的应变力。只有通过丰富的联想, 才可能运用形象的词语, 描述性的修辞格, 生动逼真地描写景致人物的状貌, 创造出精妙的意境和人物形象, 所以学作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善延伸、会迁移、能学够、易触发等特质, 训练学生对事物知起始便能想其终。能机智地由此及彼,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闻一知十。能巧于构思, 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设想。
例如, 可提出一些有助于引起学生联想的命题:《20年后的我》、《小康社会建成之后》、《网络世界》、《宇宙飞船探索》等, 还可以尝试续写、补写、扩写、缩写名篇名著, 训练学生灵活的应变力。写作指导中, “必促之使放, 放之如野马踶跳咆嗥, 不受羁绊”。学生仰望星空, 神游天宇;俯览江河, 情融碧水。奇妙的大自然中“一叶且或迎意, 虫声有足引心, 况清风与明月同夜, 白日与春林共朝哉!”至此, 学生不仅为文潇洒, 同时还拥有了思维灵活性的品质。
四、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独创性的训练
思维的独创性, 指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 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新颖独特也是优秀作文追求的目标, 叶圣陶先生多年前提出了中学生作文的要求:“写出自己诚实的话来。”只有自己的才是美丽的, 只有独特的才有价值。写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创新活动。写作训练自然也是思维独创性训练。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早有约定俗成的看法, 年轻的学生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为使学生写作不落窠臼,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回忆和独特奇异的猜想,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对事物进行独立评价, 提出自己的主张, 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日常事物的特殊用途、功能。支持学生破除对权威、书本的迷信, 敢于冲破禁区, 努力开辟自己的道路。彻底地摒弃千人一面、众人一腔的写作模式。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自由的环境, 使学生形养成自我求索、自我领悟、自我创造、获得真谛的习惯, 并将独得之见与独得之乐融进写作。像《我看中国教育》、《我的环境观》、《网络之我见》、《早恋的利弊》等作文题都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独创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影视剧评等, 阐述自己的一家之言。甚至作文可只有问题要求或只有题材要求, 具体怎么写全由学生自己做主。时常写随笔也是将个性与独创相融, 才情与思维相融的好途径。“文章写处, 有做处。人皆云云者, 为之写;我独云云者, 谓之做。”张扬个性, 自由为文, 不求完美, 力争独特, 或许应该成为我们写作唯一的原则。唯有如此, 写作教学才能真正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步。
五、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洞察性的训练
科学家指出, 人对外界的感知83%来自视觉。写作教学为了开拓学生思路, 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必须训练、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即发展学生思维的洞察性。洞察性指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 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或多样性, 进行意义变换。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这句名言说的就是思维的洞察性, 好文章所表达的往往也就是人人心中有, 而人人笔下无的东西。没有敏锐而深刻洞察性的人, 对于美好的事物常常会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更不能透过表面的现象, 直达事物的本质, 发现其内在的含义和多种特性, 写作不是难于成文, 就是缺乏丰富的深刻性与新奇独特性, 只是做简单表面的描写刻画, 堆砌一些陈词滥调, 既不能悦己, 更难于动人, 尤其糟糕的是, 这种状态反过来又牵制了思维的发展。为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 学习观察, 习惯观察, 善于观察, 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多维思考, 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定向长期观察一个对象, 写观察日记,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发现, 寻找答案。日积月累, 学生自会练就一双发现真善美的慧眼, 获得敏锐准确又深刻独到的观察力。
六、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再定义性的训练
再定义性, 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实用性, 具有这种思维特点的人能不拘泥于已有的理论教条, 能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结合、再创造, 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新产品。这也正是写作所需的思维品质。
教师须激励学生打破僵化的写作模式, 把握好定体与大体的关系, 因为所有的语文理论知识和写作范围, 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写作水平, 而不是用来框限活跃的创造心理, 名篇名著为写作提供了范本, 留下了许多成功的宝贵经验, 我们应该学习与借鉴, 但这一切都只是更新颖、更完美、更自由地进行创造的基点而非终极, 生活中的道理亦如此, 一切事物都有多种功能和价值, 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发现, 应该让学生明白, 一个材料包含许多思想, 一种表达方式可灵活运用于各种文体中, 一个题目可以选择不同文体, 甚至一种修辞也可得到完全不同的表达效果, 关键是人们的思维模式, 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 自然会配合教学主动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特性, 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更易实现。
综上所述, 写作教学与创造思维训练紧密相依,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过程不同的两个侧面, 不论是为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还是遵循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写作教学与创造思维训练同步都值得倡导, 有意识地将二者结合, 取得的成效将更大、更喜人。也许我们大家一直盼望的, 中学生作文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动人景象, 就在不远的前方, 我们民族的创新意识, 也许也会因为我们的努力, 而日趋浓厚深化, 如此, 作为中专语文教师该是何等的自豪。
参考文献
[1]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初中生写作思维的训练 第8篇
一、中西思维模式比较
中西方都有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模式, 但侧重点不同。西方人偏好抽象思维,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而中国人倾向以经验为基础的具体思维, 通过类比、比喻、喻证和象征等形象方式来阐明特定的概念、情感和意向。另外, 中国人更擅长于整体思维, 即把天、地、人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注重研究整体的关联性, 而非构成整体的每个个体;而西方人更擅长于逐条分析, 个体思维, 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 或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区分开来。再者,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以螺旋式为主, 凡事围绕主题, 带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而以寻求对立作为认知主要内容的西方人, 由于坚持“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方式, 由具体或局部到整体, 由点及线, 顺理成章引发出直线性分析形思维模式。
二、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王文宇、文秋芳采用有声思维、回顾、访谈等方法研究发现,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的差异, 学生们的写作中用汉语思维模式来组织英语文章的现象十分突出,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表达乃至篇章组织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篇章组织
汉语的写作讲究的是遣词造句, 善于各种修饰手法的结合使用, 篇章常常是不直接进入正题, 而是常把大量的笔墨用在铺垫和陈述上, 是作者丰富感情的表达方式。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例, 作者所描述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都是为最后的今朝风云人物作铺垫, “还看今朝”才体现出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相反, 在英语写作中, 讲究的却是开门见山, 倾向于站在客观的立场用事实说话, 对事物的描写也以简单明了为标准, 用客观的态度、令人信服的事实和严谨的推理来征服读者。因此, 中国学生写英语作文, 必须先了解英汉各自的思维方式, 避免汉语思维的干扰, 逐步养成按英语思维方式来组织思路的习惯。
2.句子结构
西方人的抽象思维与中国人的具体思维模式表现在英汉句子结构上的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就在于英语属形合语言, 汉语属意合语言。形合语言注重时态变化、词形变化, 注重运用“逻辑语法连接词语”来说明句子内部、句子之间, 乃至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而意合语言主要靠词序变化、上下文语境及言外事实逻辑来达到明晰思路的目的。重形合的英语通常以一个主谓结构为主干, 层层搭架, 向外扩展成一种空间图式, 即“葡萄型”。汉语句式则是由一个个短句构成, 以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为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整句没有任何衔接词, 构成的“竹竿型”句式。在英语写作中, 应有明显的、形式上的衔接手段将句子与句子或段落与段落连接起来。中国学生写英语作文, 由于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 通常不会使用关系词来体现句子的内部关系。这些作文虽然意思可以理解, 但在西方人看来, 就显得结构松散, 不够严谨。
3.词语运用
中国人重视整体和谐, 强调从多到一;西方人重视分析, 由一到多。表现在语言上, 英语用词具体、细腻、准确;汉语多用词概括、笼统、模糊。比如, “说”一词, 英语中有“splutter”、“scream”、“shout”、“whisper”、“insist”、“enthuse”、“snap”、“inquire”、“report”、“correct”、“snarl”、“retort”等, 这些词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洁准确, 富于变化。这些词用汉语的“说”字就可以笼统概括了, 要对它们加以区分就只有在“说”前加不同的修饰限定词。因此, 许多词语虽然语言意义上是相同的, 但在实际中却有不同的运用。正如Rutherford指出的那样:“英语中很容易碰到表面相似的同义词, 但其体现出来的语法特征却完全不同”。在英语写作中, 当学生用汉语思维写英语时, 就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三、写作训练策略
根据学生写作现状,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写作的特点, 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 笔者从语言输入、词汇积累、句子操练及篇章组织的角度开展大学英语写作训练。
1.语言输入
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前提条件, “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语篇分析, 并有意识地注意英文文章的行文思路与汉语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 从而逐渐掌握西方人的思维习惯进行写作。学习者在选择阅读材料时, 第一, 尽量选用原版阅读材料, 学习到地道的英语表达。第二, 拓宽选材范围, 熟悉各种英文写作方式和风格。另外, 背诵式输入也不失为一种最佳的、可理解的输入。背诵的语言材料均由教师精选于学生所学的课文。通过背诵输入, 学生不但可以更多地接触目标语, 加深理解和积累语言知识, 而且能进一步提高词汇、句型、固定表达的记忆效果, 强化语言输入。同时,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 应结合所讲内容的文化背景进行对照比较, 指出文化差异,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提高对英语的理解力, 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2.词汇积累
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在教学中, 要鼓励学习者在交际中经常、熟练地使用词汇组成句子、段落, 多去表达思想。词汇可分为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 对于一些不常使用的词汇, 可作为消极词汇进行学习。在教学中, 对于能成为积极词汇的词, 要认真进行讲解, 包括单词的词类及其转化, 词的常见搭配, 同义词和反义词, 并给出例句和练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留意英汉语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尽快将消极词汇转变为积极词汇, 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3.句子操练
(1) 时态语态
汉语的直觉性思维和英语的逻辑性思维差异还体现在两种语言的时态语态上。英语语法形式复杂, 时态种类繁多, 句中人称、数量、时态、语态等在形式上都严格一致;而汉语语法则相对简单, 动词没有词形变化, 基本上是靠增加汉语特有的时态助词 (例如, “着”、“过”、“了”等) 或表示时间的词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的, 不通过变换词形来体现。
中国人思维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注重人格的完善和修养, 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 所以在汉语中句子的主语大多为人, 主动语态较多。西方人思维则注重理性分析, 强调物质本原和因果联系, 所以在英语中经常以物为主语, 英语句子中被动语态较多。
(2) 句序
中国式思维体现在汉语里就是汉语句子一般不直接切入主题, 而是把句子的重点放在句子的最后。西方的直线型思维方式体现在英语中, 则要求把主要意思放在句子开头, 修饰语则放在这个名词或事物的后边。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外化在两种语言上就是汉英句子重点的差异。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或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 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典型句型, 通过模仿造句、连词成句、多句组合等形式反复练习, 从而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到英汉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
4.篇章组织
(1) 主题句
英语每个段落经常有主题句, 段落内容必须与主题句直接相关, 段落结构严谨。主题句起着统领全段的作用, 它可以出现在段首、段中、段末或者段首出现, 段末重现。选好主题句对写好段落至关重要。对英语主题句的训练, 应先使学生明确英语主题句的特性、位置、作用以及英语主题句与支持句之间的关系, 再通过设计多样化练习, 使学生在写作中逐步注重语篇连贯, 突出写作主题。
(2) 衔接
西方人注重得出结论或论证话题的过程的陈述和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这一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以明晰地如同路标似的连接手段衔接起来, 即常用表示因果、对比、附加、强调、让步、举例、结论、顺序和对照等关系的过渡词及短语, 例如:“before”、“after”、“opposite to”、“first”、“second”、“eventually”、“for example”、“inaddition”、“in summary”、“likewise”、“therefore”等。这些路标引导着读者的思维方向, 使之与作者的意图一致。针对学生习作中连贯性差的毛病, 设计多种练习, 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衔接在英语文章中的作用和培养学生的篇章衔接能力。
5.反复模写
写作可以分为下列几种形式:第一, 不限题目, 让学生写任何自己想写的话题和材料, 这种不限制学生写作内容的方式通常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第二, 根据所读内容写出相似的文章。有时学生看完一篇文章后会引起共鸣, 利用这一契机, 根据所读英文的写作模式, 捕捉写作灵感, 把学生心中所想写下来, 这种方式能在无意识中强化学生的写作。第三, 在经过前两种写作锻炼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题目让学生写作。不管是哪一种写作模式, 都要求学生做到时刻记住思维意识差异。写作训练无论在内容的设计或形式的设计都注重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老师采用当堂限时写作, 然后同伴互评, 老师讲评。使用多媒体辅助写作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 提高教学的效率。老师将学生的习作进行扫描并使用电脑在屏幕上展示给学生, 无论是优秀的习作还是平平的习作展示给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的意义, 写作能力有待于提高的同学可以从优秀的习作中学到知识和技巧。有了针对性的指导,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 学生的习作必将大有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分析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 对大学英语写作提出了具体的写作训练策略。然而,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总结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也影响着学生写作水平,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蔡慧萍, 方曾.英语写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9) .
[2]林大津.美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99, (2) .
[3]荣开明.现代思维方式谈略[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9.
[4]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